回Kevin兄-人和商業(1387)
今日,有位中國的讀者Kevin兄有些一問。
先看這文。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8158
此文告訴大家,大股東的資金非常緊張,非抵押股票不可,以用來派息。它時何時派息的?是7月15日,錢要在7月16日兌現給大家。
另外大股東抵押公司股票借了錢,要在7月24日還。故可知公司在7月是急需現金週轉的。6月初,公司澄清大股東減持的股票是給員工的鼓勵。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605/LTN20090605652_C.pdf 但是我又想起,國美電器(493)轉予其親友,然後大手回購接近相等量的股票,來讓大股東套現,而大股東當時亦有明手、暗手購入三聯商社(前鄭百文)的股權及把地產資產注入中關村的舉動,可見資金需求不少。這當然是較高階的財技啦。由此逆推,人和商業大股東的資金需求相信亦不低,不然亦不會有這樣「大方」的舉動。 2008-02-14 京華時報 國美22億港元回購股票 黃光裕巨額股權轉與家族成員 | | | |
|
本報訊(記者段志敏實習生徐妍)據香港聯交所公開資料,今年1月22日至2月5日的港市11個交易日內,黃光裕等國美電器管理人員在其中的10個交易日里持續回購自家股票,動用資金約22.37億港元,回購股票近1.3億股。同時,黃光裕將30億港元股權轉與家族成員。 1 月中旬國美電器股價曾從20.90港元/股急挫至14.25港元/股。但之後逐步回升,昨日國美收於16.26港元/股。國美電器副總裁、新聞發言人何陽 青表示,1月中旬受外股和A股市場重挫影響,致使國美電器股票價格走低。國美管理層認為當時股價與預期價格有差距,因此決定回購股份,以穩定股價及增強投 資者信心。 在大手筆回購股票的同時,國美電器還公告,董事長黃光裕及其全權擁有的ShineGroupLimit-ed,已於1月28日分別轉讓90.01萬股及1.86億股(占已發行股本合計5.66%)至黃光裕家族成員。但公告未披露受讓家族成員具體情況。以昨天國美收盤價計,黃光裕此次轉讓股份市值超過30億港元。對此,何陽青表示,黃光裕轉讓股權屬個人行為,具體家族成員不便透露。 |
2008-12-02 21世紀經濟報導 |
|
以鵬潤投資持有的"門店"和"地產"為籌碼,黃光裕操控著"三聯商社"和"中關村"兩大內地資本平台 本報記者郎朗王思璟廣州報道 兩公司調查重大突破 11月28日,中國證監會證實,黃光裕因“涉嫌經濟犯罪”接受調查。 當日,中國證監會辦公廳主任劉新華和稽查局局長劉洪濤披露,“2008年3月28日和4月28日,證監會分別對三聯商社和中關村股票異常交易行為立案稽查。調查發現,在涉及上市公司重組、資產置換等活動中,北京鵬潤投資有限公司有重大違法行為,涉及金額巨大”。 對中關村的調查,已有重大突破。據一位接近調查方的人士透露,上周一(11月24日)前,中關村(000931.SZ)董事長許鐘民,已被有關方面帶走。 “其實,一共去抓了他(許鐘民)兩次。”據這位人士透露,調查方第一次去中關村時,許鐘民聽到風聲,從貨梯下樓開車離開了。不過,有關方面的第二次行動,“最終將其抓獲”。 一位與許鐘民相熟的人士告訴本報記者,許亦與前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王益私交甚好。“我們都覺得,王益被雙規,都牽連不到許鐘民,那其他的事應該就更不算什麼了”,“沒想到,這次他是陰溝里翻船。” 在接受本報記者問詢時,中關村新聞發言人賈鵬雲表示,目前尚不清楚導致許鐘民接受調查的“違規操作”,是個人行為還是公司行為。 上述接近調查方人士進一步透露,中關村財務總監侯占軍,也同時被要求“協助調查”。不過,這一說法被中關村方面否認。但賈鵬雲拒絕了本報記者“與侯占軍直接通話”的要求,僅表示:“侯先生仍在上班,也沒有接受過有關調查。” 而黃光裕等人對三聯商社(600898.SH)股價的操縱,早在2008年8月已被公開披露。三聯商社8月28日的公告顯示,國美方面的代理人———戰聖投資高管劉春林等人,曾在二級市場多次套利。(詳見本報8月30日報道《三聯商社後台交易:誰在套利?》) 前述接近調查方的人士還指出,目前,對“黃光裕涉嫌行賄”一事的調查仍在繼續。不過,不排除“這條線暫時查不動,先從其他方面入手”的可能。 而證監會公開披露的信息顯示,此前傳聞的“黃光裕涉嫌操縱*ST金泰股價”一說,暫時未有下文。 本報記者亦從證監會的內部人士處獲悉,“*ST金泰股價操縱”一事,證監會確已立案(*ST金泰董事長、黃光裕之兄黃俊欽已于11月26日晚被帶走調查),但目前,黃光裕尚未牽涉其中。 在11月17日“黃光裕被拘查”的消息傳出至今,紛紛擾擾兩周之後,目前,業已進入公衆視野的是,兩家由黃光裕實際控制的內地上市公司———中關村和三聯商社,以及幕後的資本運作平台———鵬潤投資。 除香港上市公司國美電器外,鵬潤投資是黃光裕(持股100%)最為重要的運作平台。 透過旗下的鵬泰投資,鵬潤投資持有中關村29.58%的股權(第一大股東)。鵬潤地產亦為鵬潤投資旗下主業之一。國美近400家未上市門店,皆在鵬潤旗下。 操縱三聯商社 2008年上半年,三聯商社大股東三聯集團手中的19.99%的股權的5次詭異的拍賣,以及,在拍賣持續的四個月中,國美與三聯集團等各路資本力量的爭鬥,當時已成為業內焦點。 在這背後,黃光裕以及其旗下的鵬潤投資究竟扮演了怎樣的角色,此前卻一直在水面之下。 但8月,在國美電器一致行動人———戰聖投資正式成為三聯商社第二大股東之後,當時尚由三聯集團控制的三聯商社,披露了戰聖投資高管在“二級市場買賣三聯商社股票”的行跡。 8月28日,三聯商社公佈的《權益報告書》披露,此前六個月,戰聖投資高管在二級市場有多次買賣三聯商社股票的記錄。 具 體而言,2008年3月18日、19日,戰聖投資創始人劉春林、韓月軍夫婦,分別賣出三聯商社股票合計74093股,賣出價格為13.77-13.99 元,而其買入股票則在2008年2月5日前,當時,三聯商社的股價則為7-8元左右。這意味著,劉春林夫婦從中獲利約40多萬元。 而在2月1日至5月14日間,戰聖投資另一位監事劉春光,也曾頻繁買賣三聯商社股票17000股。 事實上,競拍三聯商社股權的最終出資人為國美電器(0493.HK),但“代理人”的出現,卻使原本簡單的交易過程,平添了套利空間。 消息人士告訴記者,“對三聯商社股權的競拍,完全是上市公司國美電器的行為,但最終也出現了兩個代理人,這本身就是很奇怪的現象。” 這裡提到的兩個“代理人”,一個是指,2008年2月14日以5.37億元的“天價”拍得三聯商社10.69%股權的山東龍脊島建設,另一個則是,從第二次拍賣(4月2日)就開始出現、但直至7月29日才最終拍下三聯商社剩餘的9.02%股權的戰聖投資。 據瞭解,國美電器通過濟南國美、北京萬盛源人力資源公司,全資持有濟南萬盛源人力資源公司,而濟南萬盛源又持有龍脊島100%的股權。2008年2月14日,憑借國美的借款,龍脊島成功拍得了三聯商社10.69%股權。 而最終幫助國美完成對三聯商社控制的戰聖投資,此前,已代表國美出面收購了大中電器100%股權。 套利路徑 但除了上述代理人的零星操作外,黃光裕對三聯商社股價的具體操作,目前尚未曝光。 不 過,本報記者從可靠途徑獲悉:2007年10月以後,國美方面的財務顧問便開始在二級市場買入三聯商社股票。當時,三聯商社股價一度低至6.55元。一位 鵬潤投資內部人士也告訴本報記者,“國美控股龍脊島並競拍三聯商社的計劃,其實早在2007年10月就開始籌劃,但當時業內的焦點是國美收購大中,所以這 一計劃沒有透露出來。” 從那時起,黃光裕的私人財務顧問,便開始與龍脊島的實際控制人山東建邦集團接觸。據悉,黃光裕的私人顧問為山東人,與建邦集團的董事長陳箭以及一位副總級“老鄉”,建立了很好的私人關係。 建邦集團的角色,不僅是由龍脊島出面競拍三聯商社,還包括在二級市場的布局。 公開資料顯示,在國美重組概念的推動下,2007年年末,當上證指數從最高點6124點開始下跌時,三聯商社卻逆市穩步上漲。 2007年最後一個季度,有4名個人投資者大量買入三聯商社,並擠入十大流通股股東。他們是常方、尹致、郭映貞和梁亞苑,分別買入372.43萬股、294.45萬股、85.3萬股和165.15萬股。 此後,2008年2月22日,三聯商社宣佈“龍脊島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國美電器對三聯的重組傳聞,刺激其股價連續8個漲停,由7.83元最高漲至17.98元,漲幅為130%。 而2008年第一季度末(3月31日),上述4人的股份已全部賣出。按照平均成交價,四人合計獲利超過6000萬元。顯然,若黃光裕通過其資本運作平台———鵬潤投資,進行類似操作,則將獲利頗豐。 而在二級市場的套利,並非黃光裕的主要目標,對他來說,真正的大計劃是“借殼”實現國美回歸A股。 借殼回歸 有鵬潤投資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國美回歸A股,一直是黃光裕最大的願望,按照黃光裕2007年設計的理想模型,那就是其鵬潤地產業務借殼中關村上市,而國美電器則借殼三聯商社回歸A股,因為,國美電器要想通過IPO方式在A股上市,幾乎沒有可能。” 一位曾經在國美電器工作的人士告訴本報記者,黃光裕與商務部方面的關係一直比較密切,這也是其變身外資、進入香港資本市場一路綠燈的主要原因。 與之相對,黃光裕2004年前在A股市場的幾次出擊,皆無功而返。證監會11月28日也指出,國美電器2004年赴港上市,沒有經過證監會的批准。 但A股對黃光裕的吸引力,是毋庸置疑的。 上述鵬潤投資人士表示,“在2006至2007年的牛市中,蘇寧電器的最高市值曾達到540億元,而且得到了衆多基金的追捧,而同期,國美電器的市值一直在150億-200億元徘徊。顯然,這是黃光裕沒有想到的。” 在這樣的背景下,2007年初,黃光裕第一次對外透露了“國美電器回歸A股”的計劃,但鑒於證監會對紅籌回歸設立的門檻過高,黃光裕決定棄“IPO”而選擇“借殼三聯商社”回歸。 然而,這一計劃卻最終讓黃光裕遭遇了滑鐵盧。證監會11月28日明確表示,2008年3月28日和4月28日,證監會已經分別對三聯商社和中關村兩只股票的異常交易進行立案調查。3月28日,正是三聯商社股權第二次拍賣前,其股價發生了連續8個漲停後又回落。 2008年6月,本報記者也從證監會稽查部門瞭解到,對國美“是否操縱三聯商社股價”的調查,當時仍在進行。 而三聯商社股價亦對此有所反應。在一路滑落之後,至6月底,三聯商社已跌至8元左右。最終,7月29日,戰聖投資以每股5.94元的價格競得三聯集團剩餘的9.02%的三聯商社股權。 但在證監會介入調查後,黃光裕已萌生退意。 已經成為三聯商社實際控制人的國美電器拒絕“改組三聯商社董事會”。陳曉聲稱,“三聯是個缺乏獨立運作性能的爛公司,必須要三聯集團解決其歷史遺留問題後,國美電器才考慮進入。” 直至今日,身為第一大股東的國美電器,依然沒有派人員接管三聯商社。消息人士告訴記者,“證監會調查結束前,國美電器都不可能進入。” 事實上,僅僅在入主三聯商社幾天之後,8月11日,國美內部即放出消息,計劃“將國美電器在北京、上海等地的剩餘300多家店面放入中關村”。黃光裕將中關村變為“家電連鎖”資本平台的計劃顯示,“借殼三聯商社回歸A股”已被放棄。 而今,這一計劃還在“徵求意見”階段,一場直指黃光裕,席卷中關村、三聯商社、鵬潤投資的調查,已經展開。(本報記者李清宇、于海濤對本文亦有貢獻) |
說回正題。7月8日,有間大行出了報告看好人和報告:
|
|
買入 ˙美林於7月6日發表研究報告,預期人和商業(01387)派息表現穩定,首予「買入」投資評級,目標價為2元。人和昨收1.67元,距離目標價尚有20%上升空間。 ˙美林相信,市場需要時間去加深了解及接受人和的營運模式。該行指出,人和的財務表現已說明經營狀況,該行給予目標價2元,分別為09及2010年預測 PE約10倍及7.5倍,均低於行業龍頭股40%。該行假設人和派息比率為60%,以報告參考股價1.54元計,股息率達6.2厘。 ˙截至08年底止,人和持有淨現金32億元人民幣,股本回報率達46%。美林預期,人和在高現金水平下,股本回報率可維持逾40%。雖然業務競爭及新稅項可能影響回報,但人和財務表現及回報仍為同業中最好。 ˙人和的核心業務,為於中國多個城市的重要商業區發展地下商城,以進行批發業務,而非傳統的銷售或租出住宅或商業項目發展商,營運模式相對獨特。 ˙美林認為,人和的下跌風險,為市場仍未掌握業務中租賃及資產的數據及基準,主要倚靠公司自行披露。人和現時計劃完成項目逾70萬平方米,多於過往完成額兩倍。 |
7月10日,公司出了新聞,稱公司取得蕪湖及青島項目: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709/LTN20090709471_C.pdf人和商業控股有限公司(「本公司」)董事會(「董事會」)欣然宣佈已取得國家人民防空辦公室及相關省級人民防空辦公室的批准,在安徽省蕪湖市及山東省青島市開發及經營地下商業中心。
蕪湖項目位於安徽省蕪湖市赭山公園西側及北京西路地下,總建築面積合共約
150,000平方米。青島項目位於青島市商業中心區地下,西至山東路、東達福州路、南至延吉路、
北達遼陽西路,總建築面積合共約500,000平方米。
蕪湖項目及青島項目獲批的開發經營面積將為本集團項目儲備增加約650,000平方米。
此四項目,保守以新財富所稱,以8,000元一平方米建築成本計,即需52億元。停牌後,股價登時上升。
7月13日,大摩又出報告,建議購入人和:
2009-07-13 經濟通
《外資精點》大摩:人和取兩新項目令前景更明朗,維持增持評級 (12:21) | | | |
|
《經濟通通訊社13日專訊》摩根士丹利發 表研究報告指出,人和商業(01387)日前取得山東省青島市及安徽省蕪湖市兩塊商業用地,以發展地下購物商場,有助增加業務前景透明度,故維持其「增 持」評級,目標價由2﹒1元,升至2﹒4元。 上述兩項目可提供共65萬平方米總樓面面積,令人和總樓面面積增加至190萬平方米,足夠09至2011 年發展所需。大摩估計,買入地塊將令該公司的每股資產淨值(NAV)上升17%至 3﹒27元,以每股NAV為3元,折讓20%計算,目標價訂為2﹒4元。 該行表示,人和的手頭在建項目均不超過兩年,這將拖累其盈利前景及股價。人和 管理層透露,即將會為廣州及哈爾濱項目開工建設,早前深圳項目因政治不穩而暫時押後。大摩估計,以項目需6至12個月竣工、加上或面對輕微延遲6個月完成等因素計算,上述4個項目料於2010年中落成。(mh) |
今日,公司先出一公告,然後停牌。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716/LTN20090716013_C.pdf
在7月8日至7月15日間,公司分別宣佈簽約購買6個地下購物中心的經營權,分別在大連、大慶、哈爾濱、濰坊等公告,共斥資8.34億,以中位數計算,會再投入約5.6億,即共投入14億元。
此外,本集團亦與若干潛在賣方訂立諒解備忘錄,以收購大連、哈爾濱及濰坊的四個額外項目的經營權。若全部推行的話,亦繼續令公司資金增加一定壓力。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716/LTN20090716171_C.pdf
同日,公司再發公告。
公司宣佈大股東先減持30億股,然後再認購20億新股,以集資35.75億元,同時大股東減持17.875億元,在今次先舊後新後,大股東股權由67%降至57%。
大股東亦承諾6個月不再減持。
greatsoup:
至此在8月至15日間出的投資報告的目的是甚麼?目的是非常明白。
公司因購入大量項目,故需大量資金,手已經緊,此時又要派息,沒了一筆錢,為拿錢,故要發行新股。由此需炒高股價唱好。故出消息話有新項目,大行報告相信亦不可少,以炒高股價。
炒高股價後,又公佈有更多項目,令接貨的人相信是超值,有前景,以令他們購入股票呢。
但為何大股東亦同時減持股票呢,之前都說過他借錢的目的是幫公司解派息之困,因本身可能有新項目投資,投入很大,故花光了這筆錢,所以趁現在減持股票,一來可贖回此等股票去賣套現,二來亦可能因這項目需要的錢已超過預算,故轉按為售,套現多一筆去投入新項目。
由此可見,公司原本已需120多億去搞項目,加上今次的100億,未來的投入應增加至200億以上,扣除今次集資36億,仍需160多億以上,後續資金需求極大。此外大股東減持,可以見大股東資金需求亦不少,各位新聞界朋友,快去找找看吧,應該有好題材給你去寫了。
關於桑德環境的一些看法和疑問 kevin08
http://xueqiu.com/2119719121/237112111.誰在支撐桑德環境高速增長?
04年借殼上市至今,營業收入年複合增長率49.67%,是上市當年25倍,其中固廢類業務收入增長32倍。借殼以來,淨利潤增長15.6倍,年複合增長率為42%。貌似很漂亮!
關聯收入佔比到底有多大?上市以來,水務業務累計貢獻營收11.5億元,固廢類業務貢獻55億元。從公司網站公佈的固廢業績項目看,很多EPC項目實際上是大股東桑德集團的特許經營項目,比如北京阿蘇衛、湖北危廢、吉林危廢、通遼危廢等,除此之外,德州垃圾焚燒、青州生活垃圾填埋、甘肅危廢、淮南生活垃圾、大慶生活垃圾、天門生活垃圾處理、上海青浦等項目似乎都和桑德集團有著說不清的關係(不是政府授予特許經營就是建立合資公司經營,表面上沒控股),再加上安達和11年收購的興源報廢汽車回收項目,總投資額大約是22億元,也就是說關聯交易貢獻的收入佔固廢收入比約40%?
其他固廢類客戶又是誰?從地域上看,收入基本上來自華中地區,約59億元,其他的少部分來自於江浙(1.5億元)和京蒙(4億元),德州、吉林、甘肅、大慶項目收入都算華中地區了?除了前面提到的關聯項目,在公司的配股或短融說明書和網站上就沒看見其他的代表性項目了,前述公開資料能夠看到的客戶也都與上述項目有關,那麼其他的33億元固廢收入的客戶又是誰呢?為此,不得不提出一個疑問,公司的市政工程=固廢EPC嗎,還是包含了其他非固廢業務?公司的存貨始終很少,沒有工程施工子項,難不成公司的工程結算和合同收入確認進度完全一致?
2.紙面富貴?
桑德營收增長快,但應收賬款增長更快,12年末已佔到75%,而且應收賬款中的絕大部分應該來自固廢業務(從其他水務類公司看,污水處理費和自來水費地方政府應該欠的多吧)。由於沒有同類型固廢工程公司,只能同碧水源、津膜科技等污水工程類公司作簡單比較,桑德應收賬款周轉率最差。
查看原圖應收賬款的巨額增加,導致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與淨利潤反差極大,如果再剝離污水處理及自來水業務,累計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可能為負(特許經營權累計攤銷在3億元左右,04年以來母公司累計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為-1.37億元)。
查看原圖3.收購項目是否涉嫌利益輸送
日前公告溢價248萬元收購桑德集團的蒙東危廢項目(該項目實際上由公司建造),該公司實際上並未運營,何來溢價之談?三峽水務30%的收購價達1.13億元,該公司去年盈利2100萬元(去年盈利是近幾年來最好的),估值高達18倍,趕上A股水務股的估值了。等國中生物、湖北危廢項目把業績做出來後,恐怕又要高價收購了。如此一來,去年配股時大股東吐出的8億又要吞回去了?
4、未來業績是否還能保持快速增長?
雖然環保行業的前景美好,不過桑德的基數已經不小了,還能保持這樣快速的增長勢頭嗎?桑德做總承包時現金流捉襟見肘,轉型為BOT更不可避免。從08年以來,增發和配股融資金額22億元,現還有7億元的銀行股借款,一季度已償還債務9億元,按6%的利率算,今年稅後節約財務費用4000萬元,將貢獻10%的業績增長。依照目前公告的數據看,在手的BOT項目投資總額是45.6億元(不算西安項目),按照30%的本金計算,需要資金13.5億元,去年配股完成後,手頭還剩10億,保證今年增長沒問題,但明後年得打上問號,股東大會上提出要融資30億也就不足為奇了。這兩年簽的BOT項目基本上都是一些縣級城市,並且也不發達,未來想保持快速發展,限於沒有什麼運營經驗,還只能撈一些地方財力不濟的項目,建造階段收入確認倒是很Happy,後期運營時恐怕很堪憂。
查看原圖另:求雪友們解答個疑問,桑德作為總承包拿到項目後再分包,分包商如果從桑德子公司湖北合加購買設備,是不是可以重複記兩次收入,一次是總承包收入,另一次是設備銷售收入?
達登飯店:慷慨分紅的餐飲連鎖企業 kevin23
http://xueqiu.com/1302676424/23785557達登飯店是全球最大的休閒連鎖餐飲集團,運營超過2100家餐廳,包括其最大的三個連鎖品牌:橄欖花園(Olive Garden),紅龍蝦餐廳(Red Lobster)和LongHorn牛排餐廳。
過去幾個季度,公司運營狀況並不理想,2013財年(截止2013年5月26日)預期由於較高的支出,盈利將低於去年。同時更高的工資稅和汽油成本,加劇了對自2007-2009年經濟衰退以來飽受經濟緊縮困擾的達登飯店主要中產階級消費群的可支配收入的影響。事實上,在剛剛過去的第三財季(截止2013年2月24日),橄欖花園(Olive Garden),紅龍蝦餐廳(Red Lobster)和LongHorn牛排餐廳的銷售額都有顯著的下滑。儘管如此,自從經濟衰退以來,公司股價和盈利增長總體表現穩健,股價從2008年底的13.20美元反彈到超過48.50美元。此外,公司在衰退最艱難的2009年保持穩定,盈利接近歷史的最高記錄。此後,又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增長。
2013財年盈利的停滯不前和對未來長期趨勢的擔憂,導致公司的股價從2012年57.90美元的高點顯著回落。特別是休閒餐飲業面臨著來自蓬勃發展的高品質快餐連鎖企業的競爭,其中包括Chipotle和 Panera Bread Company,它們的股價表現都大幅超過了達登飯店和大盤。日益激烈的競爭壓力可能對達登飯店傳統連鎖餐廳的銷量和售價都會產生影響。這使得公司將未來增長的主要動力放在了旗下的特色餐廳集團(Specialty Restaurant Group),包括了連鎖品牌Capital Grille, Bahama Breeze, Seasons 52, Eddie V's和Yard House。該集團銷售額去年實現了55%的增長。但是,大部分的增長來自於公司2012年以5.85億美元收購的擁有40家餐廳的Yard House。收購之後,去年達登又新開設了108家Yard House新店,部分抵消了其核心連鎖品牌同店銷售額下滑的影響,並且應該可以在未來幾年,繼續推動公司的增長。
在仍然佔據公司絕大部分餐廳的三大核心連鎖品牌上,管理層試圖通過新的菜單,不同的市場營銷策略和餐廳的改造,來提振業績。但是,想要重新獲得顯著的增長,可能不得不要等到中產階級的可支配收入能夠恢復到更積極的軌道上。
儘管如此,公司的股票還是有著不錯的長期投資吸引力。過去10年,儘管投資者不時擔憂公司的發展,但來自價格增長的可持續性和盈利的可預見性的加分,業績增長持續符合預期,股價表現一直穩健地超越大盤。
公司股票最顯著的特點是其豐厚的股息收益率,目前為4%左右。公司股息在過去10年以38.5%平均速度增長,主要來自於派息比率的上升。2003年,公司只把6%的利潤用來派息,但今年我們預計這一比例是59%。同時過去10年公司利潤12%的年增長率,也幫助了股息收益的提高。
同時,公司的長期債務相對可控,盈利大約是總債務利息的8倍左右。
未來可能阻礙股息持續增長的一個風險是,最近幾年,公司的資本支出已經吃掉了大量現金流。例如2012財年,每股現金流不足以覆蓋資本支出和股息。如果未來公司的現金流在無需花費如此大比例資本支出的情況下不能增長,不是影響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就是股息增長的速度將比過去顯著下降。
總的來說,雖然我們可以看出公司股票對看重股息回報的投資者的顯著吸引力,但對於公司來說,挑戰依然存在。公司未來的成功,取決於管理層是否有能力在餐飲業變革中,提升旗下最大的那些連鎖品牌餐廳的業績。不過特色餐廳應該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幫助公司成長,同時高分紅回饋股東。
放眼觀美股之UniPixel kevin23
http://xueqiu.com/1302676424/23973696$UNI PIXEL(UNXL)$ 成立於1998年,通過反向併購Realestateforlease.com,2006年在OTC板上市,2010年轉到納斯達克,現有28名員工,位於Woodlands,Texas,市值2.31億美元。
自2012年12月,UniPixel宣佈和一家大型PC生產商簽署協議,將在新款觸摸屏NoteBook上使用公司研發的UniBoss專利技術來代替ITO透明導電材料以來,公司股票受到了投資者廣泛關注,股價一度上漲將近600%。
查看原圖本文將從ITO材料、公司專利技術、公司背景、競爭對手,屏幕技術發展等方面對公司做系統介紹,主要內容有:
1.ITO主導了現有液晶顯示器和觸摸屏的透明電極,尚未出現能夠大規模商業化的可替代材料,但因為ITO自身缺陷阻礙著觸摸屏的進一步發展。
2.公司UniBoss專利技術是使用線寬為5微米的銅網來做透明電極,相對於ITO,成本低,導電性能好,可任意彎曲。公司已經和一家大型PC生產商簽署授權協議,並在2013Q1財報確認了來自這家PC廠商的第一筆500萬美元收入。管理層聲稱使用UniBoss的新款Notebook將在9月上市。
3.公司之前一直沒有商業化的產品和實質性的收入,公司之前主要在研發另一個聲稱革命性技術的TMOS,當時公司表示,TMOS顯示面板比當時傳統的LCD和LED面板畫質更好,生產成本比傳統LCD低一半多。公司曾和三星簽署了合作協議,但以失敗告終。之後公司以225萬美元的價格將TMOS專利賣給了Rambus公司。
4.由於市場空間巨大,很多公司都在研發不同的替代ITO的產品,其中和公司技術相同的Atmel,使用銀網格的富士和Cambrios研發的銀納米線產品,已經開始部分供貨。
5.上游顯示屏和觸摸屏的技術發展趨勢決定著透明導電材料的需求量和產業鏈。
一、ITO
(一)ITO
ITO是Indium Tin Oxides的縮寫,即摻錫氧化銦。是透明導電氧化物TCOs的一種,由於最好的導電性和透明性的組合性能,成為最主要的透明導電材料,主要應用於液晶顯示器,觸摸屏,太陽能薄膜電池,照明用有機EL元件等領域。
氧化銦,只吸收紫外光,不吸收可見光,因此達到「透明」的表現。摻錫,雖然會損失透光度,但可以提高導電能力。因此,透光度和導電性是兩個相互牽制的指標。
ITO原料,ITO粉,稱為ITO靶材。將ITO靶材沉積到PET基板上,就形成ITO導電薄膜;將ITO靶材沉積到玻璃基板上,就形成ITO導電玻璃。
現在發展最成熟,使用最多的ITO沉積工藝是磁控濺射法,即用高能粒子轟擊靶材,使靶材中的原子濺射出來,沉積在基底表面形成薄膜的方法。比其他真空蒸發、熱解噴塗、化學氣相沉積、溶膠-凝膠等方法效果都要好。
ITO薄膜的導電性能,不僅與ITO薄膜材料的組成(包括錫含量和氧含量)有關,同時與製備ITO薄膜時的工藝條件(包括沉積時的基片溫度、濺射電壓等)有關。
(二)主要應用
在液晶顯示器和觸摸屏領域,由於對顯示效果和傳感響應很高的要求,ITO主導了現有液晶顯示器和觸摸屏的透明電極,特別是在觸摸屏領域。隨著液晶顯示器的普及,和最近幾年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快速發展,對ITO的需求也隨之快速增長。
1.液晶顯示器
液晶顯示器主要使用ITO導電玻璃。
液晶顯示器之所以能顯示特定的圖形,主要是將導電玻璃上的透明電極蝕刻製成特定形狀的電極,在這些電極上加適當電壓信號後,使具有偶極矩的液晶分子在電場作用下特定的方面排列,進而顯示出與電極波長相對應的圖形。目前液晶顯示器的透明電極以ITO的透光率和導電性能最好,而且容易在酸液中蝕刻出微細圖形。
查看原圖2.觸摸屏
無論是電阻式觸摸屏還是電容式觸摸屏,工作面都是基於ITO塗層。
電阻式觸摸屏,當表面被觸摸時向下彎曲,並使得下面隔開的兩層ITO塗層能夠相互接觸並在該點連通電路,電阻發生變化,在X和Y兩個方向上產生信號,然後送觸摸屏控制器。
表面電容觸摸屏只採用單層的ITO,當手指觸摸屏表面時,就會有一定量的電荷轉移到人體。為了恢復這些電荷損失,電荷從屏幕的四角補充進來,各方向補充的電荷量和觸摸點的距離成比例,由此推算出觸摸點的位置。
有IPHONE引領的投射電容觸摸屏採用多層ITO層,形成矩陣式分佈,以X軸、Y軸交叉分佈做為電容矩陣,當手指觸碰屏幕時,可通過X、Y軸的掃瞄,檢測到觸碰位置電容的變化,進而計算出手指之所在。基於此種架構,投射電容可以做到多點觸控操作。
查看原圖(三)ITO的缺陷
1.主要成分銦,價格昂貴。銦是稀有金屬,在地殼中的分佈量比較小,又很分散,主要以微量存在於錫石和閃鋅礦中,而且絕大多數的銦儲量在中國。隨著液晶顯示器和觸摸屏產品的普及,銦的價格已經上漲數倍。生產ITO導電材料佔超過70%的銦消費量。由於稀缺性和中國政府對產量的限制,未來銦的價格繼續面臨上漲壓力。
銦過去20年的價格走勢圖:
查看原圖2.沉積工藝必須在真空環境下,而且需要昂貴的真空沉積設備,並且維護成本高。
3.沉積過程中只有不到30%的ITO靶材被濺射到基板上,剩餘的都被濺射到室壁上,造成原料的極大浪費。
4. ITO相對較高的電阻率,隨著屏幕尺寸的增大,電阻會不斷變大,影響屏幕亮度和傳感器響應性。而且隨著電極數的增加,邊框布線部分的面積也會增大。在較大尺寸觸摸屏上,雖然可以利用在長邊傳感器電極的兩端取出布線電極等方法來應對,但都大大增加了工藝難度和成本。
5.ITO比較脆,尺寸變大後,加工的難度也會隨之增加。而且由於缺乏柔韌性, 不易彎曲,不適合應用於柔性觸摸屏。
(四)替代
業界一直在研發可替代ITO的材料,例如其他透明導電氧化物,導電性高分子材料,納米材料,金屬網等。
在太陽能薄膜電池領域,由於成本在產品競爭中的重要性,其他兩種透明導電氧化物FTO和和ZNO,雖然導電性能不如ITO,但成本更低。而且由於太陽能薄膜電池對膜層表面並不要求均勻光滑,而是有一定的凹凸,來提高對透射光的散射能力(即霧度),FTO和ZNO比ITO有更好的光散射能力,加上激光刻蝕比ITO更容易,因此逐漸取代ITO在陽能薄膜電池領域的應用。
但在液晶顯示器和觸摸屏領域,至今尚未出現能夠規模量產商業化的可替代材料。特別是在觸摸屏領域,由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引領的觸摸屏產業快速的發展,大尺寸觸摸屏的製造成本,和柔性觸摸屏的應用,都受到ITO特性的制約。
二、公司新技術(一)UniBoss
公司的UniBoss技術,是採用銅線網,將銅做到5微米(人的頭髮大約是40-120微米),因為線寬在5微米或以下的話,人肉眼就看不到了,這樣銅網就可以達到所謂的「透明」。
UniBoss使用卷對卷(Roll-to-Roll) 的精密壓印(Embossing)工藝。
卷對卷(Roll-to-Roll)生產工藝,即卷帶式生產方法,近似於印刷報紙,相對於傳統批量單張式生產方式(Sheet-to-Sheet),生產速度更快,流程更少,節省勞動力,因此成本更低。但需要材料比較柔軟,已應用於RFID設備和太陽能薄膜電池等的生產上。康寧的柔性Willow玻璃,也採用卷對卷(Roll-to-Roll)生產工藝。
精密壓印(Embossing),是將滾輪圓周表面上的特徵形狀直接壓印在軟板的表面,由於只印在需要的地方,因此不會造成原料的浪費。
UniBoss技術,就是用卷對卷的生產方式將觸摸電路以5微米線寬的網狀圖案壓印到薄膜上,然後借助特殊的催化墨水將銅沉積到電路薄膜上。技術的難度,一是如何實現製作的工藝,二是如何確保製作過程的成品率,和最終產品的可靠性和壽命。
查看原圖UniBoss傳感器演示視頻:
http://www.unipixel.com/uniboss-demo-video-requestUniBoss技術的優勢:
1.銅相對於ITO 易採購、成本低、易加工。
2.銅的化學穩定性更強,所以有更好的耐用性。
3.銅的導電性比ITO好很多,銅網狀圖案方式與ITO薄膜相比,可將電阻值減小一位數以上,因此可以使電池有更長的待機時間。更重要的是,更適合應用在大尺寸觸摸屏上。
4.銅可以任意彎曲,雖然銅網在彎折時,網間隔會隨之有所變大或變小,但電阻值變化不大。這種出色的可彎折性可應用於柔性觸摸面板。
5.公司聲稱UniBoss的卷對卷(Roll-to-Roll)工藝,可以在常溫下操作,而且生產工藝從傳統ITO的41道減少為低於10道工序,大大降低了成本,和縮短了供應鏈。
6. 精密壓印(Embossing)方法,不會浪費材料,節約了成本。
7.UniBoss薄膜可以切割成不同尺寸和形式。
商業化進程:
2012年2月,公司和Texas Instruments簽署備忘錄,合作開發整合UniBoss傳感器和Texas Instruments控制器的觸摸模組。Texas Instruments是世界上最大的觸摸控制芯片生產商之一。此外,公司表示,合作的觸摸控制芯片生產商還包括Synaptics等。
2012年11月,和N-trig合作,在 N-trig的DuoSense觸摸筆和其他觸摸輸入技術上使用UniBoss薄膜,公司聲稱已經做出整合UniBoss觸屏薄膜和N-trig的DuoSense控制器的功能原型,表現比使用ITO薄膜在觸摸靈敏度和筆的精度上有顯著提升。
2012年12月,公司和一家大型PC生產商簽署授權協議,公司提供優惠的價格和產量保證,PC廠商提供資金來建設產能,但沒有披露PC廠商的名字和協議細節。公司計劃每月生產100萬平方英呎的UniBoss薄膜給這家廠商。公司已經在2013Q1財報確認了來自這家PC廠商的第一筆500萬美元收入。有傳言這家大型PC廠商是DELL,但未經公司和DELL官方證實。
公司CEO Reed Killion在2013Q1電話會議上表示,已經將50個初級測試樣品寄給合作PC廠商。ODM廠商將生產出50個成品樣品,然後單獨或安裝到NOTEBOOK上進行壽命,環境等的測試。ODM廠商大約需要4-6周的時間生產出樣品,加速壽命測試大約需要20-60天,取決於他們如何測試。使用UniBoss的新款Notebook將在9月上市。
電話會議上,Killion同時表示公司已經和一家「生態系統」的公司簽署了授權協議,同樣沒有披露名字和協議細節,但表示授權費用將用來建造另一條每月100萬平方英呎的生產線。
Reed Killion表示,公司這種商業模式,通過給合作夥伴優惠的價格和約定的產量來換得建造生產設備的資金,不會造成股權稀釋或者產生債務,提升了股東價值。並且可以利用合作廠商的供應鏈,製造和運營的優勢,讓公司能夠較快的提高產量,滿足需求。
2013年4月,公司和柯達簽署了製造以及供應鏈協議,在柯達Rochester總部建造產能。但柯達表示並不是排它協議,這可以讓柯達和其他公司簽署類似的協議。初始投入2400萬美元,包括建2個印刷生產線和15個電鍍生產線。公司表示,預計將在6月完成設備安裝,7或8月完成調試。
2013年4月,公司被邀請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英特爾與合作廠商關於觸摸技術的會議。
Reed Killion在2013Q1電話會議上表示,已經達到每月6萬平方英呎的產能,正在努力在6月底達到每月20萬平方英呎,9月達到每月70萬平方英呎,2014年1月達到每月130萬平方英呎,2014年底達到每月1000萬平方英呎的產能。
Reed Killion表示UniBoss產品的毛利率在50%左右。他在回答分析師提問時,曾表示」公司計劃每月生產一百萬平方英呎給這家廠商,生產一百萬平方英呎大約花費我們1100萬美元」。由此推算UniBoss產品售價每平方英呎大約在20美元左右。
如果UniBoss薄膜以每平方英呎20美元的價格出售,以IPHONE4的尺寸來計算,每部手機大約需要2美元,而根據MDB的研究報告,ITO大約在4.05美元。隨著尺寸的增大,ITO的傳感器成本會不斷增加,因此越大的尺寸,UniBoss的成本優勢越大。
(二)Diamond Guard
Diamond Guard是公司研發的保護薄膜,用來替代觸摸屏和汽車,電燈等領域的保護玻璃。公司聲稱Diamond Guard薄膜達到6H的強度,防劃,防磨,防碎。由於是塑料薄膜,所以比玻璃成本更低,而且更輕,更薄。也使用卷對卷工藝,而且在Diamond Guard薄膜印刷圖案,比玻璃更容易。
Diamond Guard測試視頻:
http://www.unipixel.com/diamond-guard-hammer-test-video-requestKillion曾在2011年Q4電話會議上表示,Diamond Guard有望在2012年商業化量產。2012年2月公司和Carestream簽署協議,由Carestream生產和銷售公司的Diamond Guard保護薄膜。Carestream是一家生產醫用薄膜的廠商。公司曾表示,和Carestream的合作,具備了每年生產1億平方英呎Diamond Guard保護薄膜的能力。但至今還沒有商業化。
最近的電話會議,Killion表示,和Carestream的合作,已經讓我們有量產Diamond Guard保護薄膜的能力,但我們認為UniBoss將是拉動Diamond Guard需求的主要動力,作為觸摸屏整體解決方案,我們最近接到不少來自 OEM和ODM廠商,對於將Diamond Guard和UniBoss整合在一起來生產更薄,成本更低的觸摸屏的興趣。
公司也聲稱,Diamond Guard的毛利率在50%左右。
三、公司背景介紹(一)財務
公司一直沒有商業化的產品,2007年-2012年總共只有51.5萬美元的收入,但虧損總計接近5千萬美元。2012年收入76154美元,但虧損900萬美元。
公司現有1570萬美元的現金。雖然公司管理層不斷表示,公司這種授予PC廠商優惠價格和約定產量的商業模式,不會導致股權稀釋或者產生債務,提升了股東價值,但在上個月,公司還是以32美元的價格增發了1,374,250股,使總股本達到1200萬股。此外在2012年8月,公司以5.25美元的價格,增發了310萬股。
2013Q1財報,收入為510萬美元,其中500萬美元來自合作PC廠商。銷售管理SG&A費用220萬美元,研發R&D費用190萬美元。
(二)專利及研發投入
根據公司的監管備案,公司用於研發UniBoss和Diamond Guard的費用在2010,2011和2012年分別只有250萬美元,450萬美元和510萬美元。
公司現有3項已經授權的專利,79項正在審批的專利。
2012年12月20日,英國公司CIT在英國向公司發起訴訟,起訴公司侵權,稱公司看了CIT公司的機密文件後,申請了相似的專利。而公司主要競爭對手Atmel公司,推出的同樣採用銅網技術的觸摸傳感器X-Sense 就是採用CIT的技術。
公司在研發TMOS顯示器期間,和CIT公司簽署過保密協議,CIT將自己重要技術的保密文件與公司分享,其中有CIT的機密金屬印刷工藝,並在未來TMOS商業化後,授權公司使用CIT的技術。協議規定公司不得把CIT的機密技術用於TMOS之外的項目。
2013年1月,公司在Texas提出反訴,聲稱自己沒有違反和CIT的保密協議。目前訴訟正在審理中。
根據兩家宣稱的技術來看,在製作網狀圖案時的工藝有所不同,公司使用的是精密壓印(Embossing)方法,而CIT的技術是光刻法(Photolithography)。是否存在侵權行為,目前不得而知。
(三)之前研發的產品
在UniBoss之前,公司主要產品是從2005年開始研發的另一個聲稱革命性技術的TMOS,公司聲稱TMOS顯示面板比當時傳統的LCD和LED面板,亮度更高,畫質更好,生產成本比LCD低60%。TMOS只有6層,而等離子顯示器有15層,LCD有30層。而且TMOS只需12道生產工藝,而LCD則需要128道。
公司和三星簽署了合作協議,但最終雙方終止了合作。2010年5月公司把TMOS專利以225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Rambus公司。關於失敗的原因,Reed Killion聲稱合作夥伴一直沒有交付功能背板,而自己研發估計需要投入2億美元的資金,所以我們決定賣掉TMOS專利,轉向新技術的研發上。而三星發言人聲稱,項目的中止是因為兩家公司明確同意終止合作,自行研發。
與此同時,公司也開發了一款防指紋的薄膜,來保護觸摸屏。Killion在2010年,預測這款薄膜將在這個2.5億美元市場規模的行業中成為主導產品,銷量將在2011年快速增長。現在他表示,「產品的失敗是因為市場方向的轉變,和我們沒有在營銷上投入任何資金。」
(四)管理層
公司董事會主席Bernard Marren,是半導體行業協會的第一任主席,現在是Opti的CEO, Opti現在已不生產任何產品,但擁有幾項計算機芯片的專利,向其他公司發起侵權訴訟。公司正在清算,現在股價是70美分,但曾經是7.6美元。之前他是另一家承諾有革命性技術,但已破產的上市公司Western Micro Technologies的CEO, 披露的信息還顯示他曾是Infocus (被很少的錢私有化) 和Mondowave(賣給一個在粉單市場交易的公司,現在的股價是0.01美元)的董事。
公司曾經的CSO(Chief Science Officer) Martin Selbrede,是地心說的支持者,但Killion表示Selbrede在4年前已經離開了公司,和UniBoss沒有多大關係。
主導Uniboss研發的公司CTO Robert Petcavich,之前創立Planet Polymer Technologies公司,開發可生物降解的的塑料。在虧損了數百萬美元後,在2005年被Allergy Control Products反向併購後,摘牌下市。
2011年公司聘用Peter Shin為COO,Peter Shin曾是三星研發部高級副總裁和LCD部門副總裁。
四、競爭對手
(一)金屬網替代方案
1.Atmel
Atmel也推出了利用銅網代替ITO的觸摸傳感器Xsense。Atmel是生產微控制器的廠商,Xsense的銅網技術是使用CIT的Fine Line Technology,CIT正是起訴UniPixel侵權的公司。
Xsense獲得了2013年CES嵌入式技術類的創新獎。公司表示,華碩的部分新款平板電腦將使用Xsense傳感器。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Xsense和UniBoss不同的地方在於,CIT的技術在製作網格圖案時,使用的是光刻法(Photolithography),光刻法是利用曝光和顯影在光刻膠層上刻畫幾何圖形結構,然後通過刻蝕工藝將光掩模上的圖形轉移到所襯底上。而UniBoss使用的是壓印(Embossing)的方法,是直接壓印出圖案。UniPixel管理層表示,Embossing工藝只在需要的地方添加原料,而且需要的工序比光刻法少,因此成本更低。
但由於原料PET價格較便宜,到底成本能低多少,由於ATML沒有公佈售價,所以無法得知。而且光刻法的工藝比較成熟,在半導體器件製造中應用廣泛。答案需要等到產品真正商業化後,來解答。
2.富士
富士研發的觸摸屏也採用金屬網來代替ITO,但富士使用的是銀。在PET薄膜上塗布鹵化銀層,直接曝光後顯影並定影,然後利用銀線製作網狀圖案。鹵化銀(silver halide)是攝影設備的感光材料,所以富士對其很熟悉。富士聲稱可以達到很低的電阻率,和ITO相似的透光率,而且成本很低。富士已經開始部分供貨。
(二)其他ITO可替代方案
1. 其他透明導電氧化物TCOs
由於銦較高的價格,其他TCOs的成本比ITO低,例如FTO和ZNO已應用於太陽能薄膜電池領域。
摻鋁的ZNO是AZO, 摻鎵的ZNO是GZO,具備了近似ITO的特性。但和ITO一樣,電阻率相對較高,比較脆,不易彎曲。而且沉積方法和ITO相同,都不高效。
2.光學技術
光學技術是用LED光去檢測觸摸動作,因此不僅手指,手套,筆等都可以去操作,而且靈敏度較高,已應用於電子閱讀器。但需要在屏幕周圍設置凸起的遮光板來隱藏較厚的LED,因此應用於智能手機等的難度較大,而且目前的技術不能識別超過4個以上的觸摸點。更大的可能是擴展在例如汽車,打印機等領域的應用。
Neonode公司聲稱,他們已經解決了凸起遮光板的問題,並接近實現5點觸控,而且一家中國公司深圳威富集團將使用公司的技術生產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但效果如何,不得而知。
此外研發該技術的公司還包括瑞典的Flatfrog,Intel在去年給Flatfrog投資了2500萬美元,研發主要用於教育,醫療,遊戲等大型觸摸屏技術,同時研發用於較小設備的可能。
3.導電性高分子材料
由於是塑料,所以相對於ITO,價格便宜很多,可彎曲,而且容易印刷。目前受關注度最高的是PEDOT:PSS材料,PEDOT:PSS的透光率較好,但電阻率相對較高,化學穩定性相對較差。因此,更有可能應用在低端商品領域,而不是顯示器和觸摸屏。Heraeus和Agfa公司是PEDOT:PSS材料領先的研發者,Heraeus在2012年finetech展會上,展示了和柯達共同製作的使用PEDOT:PSS材料的觸控面板。
4.銀納米線
銀的導電性能比銅還要好,而且可以彎曲,可以使用印刷工藝,比ITO便宜。只是隨著銀納米線密度的提高,即所含銀納米線數量的增加,雖然導電性會提升,但霧度也隨之增加。
LG去年推出的23英吋觸屏一體機V325,已經採用了Cambrios公司研發的ClearOhm銀納米線塗層材料。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Y1Mzg2MTI4.htmlCambrios和LG表示,ClearOhm銀納米線塗層材料,相對於ITO,原料更便宜,使用卷對卷工藝,生產成本更低,導電性能更高,可彎曲,能夠使觸屏面板更輕,更薄。
此外主要研發銀納米線的還有Carestream公司。
5. 碳納米管(CNT)
研發CNT的主要公司有Unidym,Eikos和Canatu,Unidym公司曾和三星展開合作,在e-paper和LCD上演示過產品。
碳納米管發現於1991年,隨後引起了物理科學和材料科學界的極大關注,由於身具各種優異性質,例如硬度與金剛石相當,卻擁有良好的柔韌性;強度比同體積鋼的強度高100倍,重量卻只有後者的1/6到1/7;出色的導電性,電導率通常可達銅的1萬倍。
碳納米管最大的問題是難以實現批量的生產,自身性質太豐富,手性角變化一下就是一種不同的碳納米管,而且可以在金屬性和半導體性之間變換。燒一堆樣品出來裡面各種性質的納米管都可能存在,甚至連非管狀碳納米材料都有,所以遲遲沒有得到廣泛應用。
6.石墨烯
查看原圖石墨烯,2004年才被首次發現。石墨烯即為「單層石墨片」, 就是一層石墨(六角型排列的碳原子),是構成石墨的基本結構單元,而碳納米管是由石墨烯捲曲而成的圓筒結構。碳納米管是碳的一維晶體結構,而石墨烯僅由單碳原子層構成,是真正意義上的二維晶體結構。石墨烯結構比碳納米管簡單許多,而且非常穩定,同時具有比碳納米管更優異的特性。
石墨烯目前是世上最薄卻也是最堅硬的納米材料,也是強度最大的材料,它幾乎是完全透明的,只吸收2.3%的光。導熱係數高達5300 W/m·K,高於碳納米管和金剛石。常溫下其電子遷移率超過15000 cm2/V·s,又比納米碳管或硅晶體高,而電阻率只約10-6 Ω·cm,比銅或銀更低,為目前世上電阻率最小的材料。
石墨烯的問題在於,被發現時間不長,還未被完全的理解,還不成熟,而且價格昂貴,真正商業化還需要一段時間,三星已經在研發以石墨烯為材料的觸摸屏。
(三)現有ITO的改進
1.工藝的改進
現有的其他工藝,都達不到濺散方法同樣的效果。但如果未來工藝技術的改善,特別是如果能夠使用印刷工藝大批量生產,將有機會大幅降低成本。ITO墨水已經出現了一段時間,但並未被廣泛使用,而且只有很少數公司在研究這個領域。如果能使用納米粒子墨水印刷ITO,將大大提高ITO的使用效率,而且可以允許濕式鍍膜(Wet Coating),在較低的溫度下完成,無需昂貴的設備。
2.材料的改善:
用其他的材料和ITO混合,
Sigma Technologies研發了一種用導電性高分子粘合劑結合ITO和銀納米片的墨水。聲稱比傳統納米銀有更好的導電性。
摻鋅氧化銦(IZO),大約10年前由日本公司Idemitsu研發出來,聲稱比結晶ITO更容易蝕刻,同時比ITO有更低的電阻率,也可以被沉積在未加熱的基板上。另外2個是摻銻氧化銦(IAO)和摻銻ITO(IATO)。雖然有著很好的透明度和電阻率,但都至少90%成分還是銦。
無論是工藝的改進,還是材料的改善,都繞不開銦。但不排除未來銦提煉工藝的進步和更多含銦礦的發現。
五、市場空間Reed Killion在最近的電話會議上表示,根據DisplaySearch的估算,現有觸摸屏市場規模達到了130億美元。但這是整個觸摸屏的市場規模,公司的UniBoss只是替代之中的ITO材料。根據nanomarkets的估算,2012年整個透明導電材料市場大約在39億美元左右,但這不只是在觸摸屏領域。沒有人會懷疑觸摸屏未來巨大的發展空間,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進一步的普及,WIN8的推出,引領電腦向觸摸屏的發展,觸摸屏在其他領域更廣泛的應用,都推動著觸摸屏產業未來快速的發展。
六、屏幕技術發展趨勢1.顯示屏
OLED屏幕由於具有自發光的特性,所以只需要一層的透明電極,而傳統的LCD因為需要背光,所以需要兩層透明電極。因此,未來如果OLED逐漸取代甚至完全取代LCD的話,對透明導電材料的需求將下降一半。
2.觸摸屏
傳統觸摸屏有三部分組成,顯示面板,觸控面板和保護玻璃。
查看原圖為了更輕更薄,以及供應鏈和成本的考慮,目前的發展方向是,由於利益關係,分為以觸控模組廠商推動的GFF/GFx 和OGS;以顯示面板廠商推動的on-cell和in-cell,將觸控面板和顯示面板一體化。
GFF/GFx,是將觸控層中的玻璃用薄膜來取代,但透明度不如玻璃。
OGS,是將觸控層直接製作在保護玻璃上。
on-cell,是將觸控層嵌入到顯示面板的彩色濾光片玻璃基板和偏光板之間。on-cell主要是三星在做,因為三星研發的AMOLED沒有彩色濾光片,所以在封裝RGB三色有機EL的玻璃基板上做觸控層,不會出現製程干擾等問題。
In-cell,是將觸控功能嵌入到液晶像素中,是目前最薄和用料最少的方案,但製作工藝難度也最大。In-cell現在主要是良品率的問題,而且觸控和液晶面板共用驅動電路,隨著尺寸的增大,觸摸靈敏度會有所下降,所以蘋果並未在ipad上使用In-cell。但未來隨著工藝的改進,有可能解決上述問題。
如果未來on cell/in cell成為主流,顯示面板製造商可以直接自己採購透明導電材料來製作觸摸屏,將改變整個觸摸屏的供應鏈關係。
3.柔性觸摸屏
最先應用的有可能只是有一定的固定彎曲,做成曲面,現有ITO能夠做到。但未來可以隨意捲曲,摺疊,拉伸的話,ITO是無法做到的,必須需要可替代材料。
七、主要風險
(一)專利技術是否能夠真正商業化
1.公司的專利技術是否能夠實現將5微米線寬的銅網印刷到電子線路薄膜上,並保證製作過程的成品率,和最終產品的可靠性和壽命。
2.在科技產業,新產品的研發和商用化的失敗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對自家技術的吹捧也是常有的事,過去的失敗不代表你之後的產品就不能成功。但同時,我們也需要警惕管理層的誠信風險。
公司現在只是宣佈簽署了一些合作協議,並無實質的供貨合同,而且公佈的協議相關細節非常少,但公司管理層卻不斷的在強調如何增加產能。500萬美元對於大型PC廠商來說不算什麼大數目,很可能只是對一個潛在新技術的風險投資。
3.根據公司的監管備案,公司用於研發UniBoss和Diamond Guard的費用總共不超過1500萬美元,但卻聲稱產品毛利率可以達到50%。
(二)產品商業化後,同樣面臨挑戰
1.同樣研發以銅網作為透明導電材料的CIT公司,正在起訴公司侵權。
2.由於市場空間巨大,很多公司都在研發可替代ITO的產品,其中Atmel,富士和Cambrios已經開始部分供貨。在產品性能和成本上,公司的UniBoss產品是否真正具有優勢,並在觸摸屏這個快速發展的產業中,一直保持競爭力。
科技產業某程度上就像時尚業,one day you in,next day you out.不管今天你的技術看起來有多領先,明天你都可能成為歷史。這考驗著你對於材料學的專業知識和對未來觸摸屏技術發展趨勢的準確把握。
i美股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人物】人工智能懷疑論者Kevin Ashton
上世紀90年代初,劍橋大學特洛伊計算機實驗室的科學家們編寫了一套程序,在咖啡壺旁邊安裝一個便攜式攝像機,鏡頭對準咖啡壺,利用計算機圖像捕捉技術,傳輸到實驗室的計算機上。這個簡單的“本地咖啡觀測”程序方便了工作人員隨時查看咖啡是否煮好,省去了上上下下的麻煩。
後來這個監測咖啡的系統又經過其他同事的更新通過實驗室網站連接到了因特網上。沒想到的是,僅僅為了窺探“咖啡煮好了沒有”,近240萬人點擊過這個名噪一時的“咖啡壺”網站。後來這個咖啡壺被命名為“特洛伊咖啡壺”,也是物聯網最早期時候的一種形態,只是當時還不存在“物聯網”的定義。
這只是故事的前序。真正的“物聯網”概念最早由英國工程師Kevin Ashton(凱文·艾什頓)於90年代中期提出,你想不到的是,啟發來源於一支唇膏。
唇膏的秘密
在提出物聯網概念之前,Ashton的成長經歷與很多人一樣,在不斷嘗試中選擇、放棄、堅持。
他出生於英國伯明翰一個單親家庭,後隨母親搬到倫敦,媽媽給他買了一個蘋果電腦二代,激起了Ashton編寫程序的欲望。但隨後他發現自己更加感興趣的是文學和寫作,在周遊北歐過程中,學習了挪威語,在易蔔生的小說里尋找快樂。
1990年, 21歲的Ashton決定要上大學了。出於對北歐文學的熱愛,且這樣冷門的學科被錄取的幾率更大,他申請了倫敦大學的斯堪的納維亞文學課程,最終被錄取了。
1995年,他和朋友一起開了一家面條快餐店(noodle bar)wagamama,並幫助它在網上建立起品牌形象。後來因為創始人Alan Yau沒有錢投入互聯網的運營, Ashton選擇了離開。現在wagamama在全球已經擁有140家門店。
受益於在大學校報當主編時結識的廣告商寶潔,Ashton最後加入了寶潔公司幫助其建立玉蘭油的產品線。好奇且不安於現狀的Ashton在那里發現了“唇膏”的秘密。
當時還是寶潔公司(P&G,Procter&Gamble)一名產品經理的Ashton觀察到貨架上的一排棕色的唇膏總是持續缺貨,又不能及時補上,沒人能告訴他為什麽。後來他發現這款型號的唇膏在倉庫有大量的存貨,但沒有一種能夠把所有的包括倉儲管理到物流再到商品上架的整個流程聯系起來的技術。
也恰恰在那個時候,英國零售商開始試驗會員卡制度,卡片里面運用了一種新的射頻技術,安裝進一片小小的射頻芯片RFID卡。一個制造商給Ashton演示了這種芯片是如何工作的,告訴他關於用戶的信息數據都存儲在這張芯片上,而且能夠無線傳輸,無需讀卡器。
在開車回去的路上,Ashton忽然受到了啟發。他想為什麽不能把這個芯片安裝到唇膏里面呢,如果無線網絡能夠獲取會員卡上的信息,那麽同樣也能獲取唇膏包裝盒上的信息,從而告訴商店貨架上還需要補上哪些商品。
Kevin Ashton(凱文·艾什頓)
經過研究Ashton發現,RFID是使電子標簽變成零售商品的絕佳信息發射器,並能夠由此變化出千百種應用與管理方式,來實現供應鏈管理的透明化和自動化。要知道,當時美國零售業者一年因為貨品管理不良遭受的損失高達700億美元,零售商們抱怨自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錢一分一秒地從貨架上流失”。
在寶潔公司和吉列公司(Gillette)的贊助下,Ashton與MIT的教授Sanjay Sarma、Sunny Siu和研究員David Brock共同創立了一個RFID研究機構——自動識別中心,他本人出任中心的執行主任。該中心成立於1999年10月1日,當天也正是條形碼問世25周年。
Ashton預測電子產品代碼(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網絡將使機器能夠感應到全球任何地方的人造物體,從而成為真正“物聯網”的開始。
如今物聯網已經成為人盡皆知的概念,但是和很多創新一樣,物聯網的誕生也是用來解決老問題的。重要的是,有了物聯網技術,人們可以解決原來並不相幹的一系列的問題。
Ashton對物聯網的定義很簡單:把所有物品通過射頻識別等信息傳感設備與因特網連接起來,實現智能化識別和管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Massachusetts InstituteofTechnology)自動識別中心(Auto-IDCenter)提出,要在計算機因特網的基礎上,利用RFID、無線傳感器網絡(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數據通信等技術,構造一個覆蓋世界上萬事萬物的“物聯網”。
“在這個網絡中,物品或者商品能夠彼此進行‘交流’,而無需人的幹預。”Ashton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這是比因特網更大,為公司創造一種使用傳感器識別世界各地商品的方法。這將徹底改變我們以往從生產廠商到顧客,甚至是通過回收產品來跟蹤產品的固有模式。事實上,我們創造了物聯網。”
中國的機會
近年來中國物聯網的飛速發展也吸引了Ashton頻繁地來到中國尋求新的機遇。不久前他在京東方全球創新夥伴大會上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現在人類面臨的主要挑戰是,如何利用技術讓生活變得更好,包括延長壽命、提高生活質量和治療疾病等等。城市的發展,人們的出行,交通擁堵和環境汙染等問題都應該通過技術的手段來解決。這不僅僅是中國的問題,也是全球的問題。”
“上世紀90年代,互聯網還很新,很多人仍然很迷茫,不知道前景如何,那時候手機還沒有數據,只有通話功能,沒有無線網絡,要知道物聯網的發展是基於無線網絡的發展。”Ashton表示,“現在互聯網已經可以布局到任何地方,而且帶寬很寬,同時傳感技術和智能手機的發展也引領了物聯網技術的飛躍。”他認為,智能手機的普及和傳感器成本的下降,極大降低了物聯網技術的研發成本,並使得這些研發成果很快就可以用在其他領域。
一談到中國,Ashton就表現出非常親切的感覺,他曾在複旦大學的自動識別中心和中國教授一起研究物聯網的相關技術。Ashton還相信中國將引領本世紀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我覺得很有趣的是,我們在美國談論谷歌、Facebook,但是你看一看,這些都是上個世紀的公司,未來物聯網的機會將在中國誕生。”Ashton說,“中國在五年前就提出了物聯網的概念,目前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技術相關產品出口最多的國家。比如騰訊就引領中國的社交媒體走向了世界,這些都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本世紀內,中國的技術一定能夠主導全球。”
以中國的公交卡為例,Ashton認為中國的物聯網技術已經走在世界的前列。“比如上海的公交系統早在2000年時已經采用RFID接觸式公交卡,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中國在智慧城市、物流、個人可穿戴設備等多個領域未來也將迎來爆發。”他說。
質疑人工智能
今年9月底在波士頓哈佛大學的一場關於物聯網的論壇上,Ashton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無人駕駛技術是物聯網實現飛躍的重要因素。無人駕駛技術的實現將最早發生在中國,中國將會引領本世紀無人駕駛技術的普及。”他預測,“中國在硬件制造等領域已經走在全球前列,無人駕駛技術也已經處於領先水平,中國已經有了自主研發的無人駕駛公交車。在汽車制造等方面都具有優勢。”
Ashton認為,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國城市化發展,催生了巨大的需求。消費級的無人駕駛汽車可能在10年後能夠上路,但仍然需要取決於政策和監管何時成熟。
事實上,目前上路使用的一些汽車已經具備無人駕駛功能。無人駕駛汽車技術被定義為:具備在無人為參與的情況下,能有限度地允許加速、制動和控制其方向功能的任何車輛,都可被稱作無人駕駛汽車。而全自動無人駕駛汽車可以進一步區分為用戶操控的無人駕駛汽車和完全的無人駕駛汽車。由於監管和保險方面的問題,完全的無人駕駛汽車投入使用還需要很長一段路要走,這也是Ashton所指的的無人駕駛汽車。
在Ashton看來,無人駕駛技術將會是未來物聯網發展的一個最重要的領域。“無人駕駛技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上世紀80年代中期,我第一次去北京,當時滿大街還都是自行車,現在已經變成了汽車,但是交通狀況並不理想,這也為無人駕駛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未來無人駕駛技術一定會率先在中國率先取得突破。”他表示。
但Ashton並不是人工智能的信奉者。他表示,他所理解的物聯網與人工智能無關。“物聯網就是傳感器的連接網絡,我不相信人工智能在500年內會對人類有什麽實際的幫助。現在可能有些軟件可以分析數據,但是我們還是不知道機器到底應該如何模擬人腦智能,這還只存在於科幻片。”
物聯網是繼工業革命和互聯網革命之後的第三次技術浪潮。物聯網夾雜著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向人們席卷而來,一時托起了很大一批創業公司。但往往大潮過後,很多公司都會石沈大海。對此,Ashton表示:“在中國人人都能夠創新,這種氛圍是非常好的。而且每個國家有其創新的特點。但不管在哪里,創新性的創業者是我們最為看重的。在關註大城市的發展時,我們面臨很多挑戰,也有很多機會,所有的問題都已經不再是孤立的存在,如果用一種聯系的眼光去看待事物、解決問題,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解決方案。”
HKSAR v Kevin Egan; Mandy Chui & Andrew Lam v HKSAR -先科國際(724,前千禧智慧、現泰豐國際)
1 :
GS(14)@2010-07-03 14:04:53http://legalref.judiciary.gov.hk/lrs/common/ju/ju_frame.jsp?DIS=71692&currpage=T
2 :
GS(14)@2010-07-03 14:05:582010-6-29 hj
先科案林炳昌徐敏偲終審勝訴獲釋
先科國際造市案中,被控妨礙司法公正的律師林炳昌【圖】和先科前主席黃創光女友徐敏偲,昨天獲終審法院裁定上訴得直撤銷控罪,當庭釋放。終院法官批評原審法官未能從證據中作出合理推斷,裁決不穩妥。廉署發言人回應表示,尊重終審法院的判決。
林炳昌在庭外表示,對判決感到開心,捱了六年終取得公義;而案件令他失去人生六年黃金時間,面對壓力,損失健康和財力。他希望能重新獲發律師執業證書,繼續執業。
艾勤賢上訴案再得直
另外,被指披露受廉政公署保護證人身份的大律師艾勤賢,原審被裁定罪名成立,去年上訴得直,獲撤銷定罪;律政司提出上訴,與林、徐的上訴一併處理。律政司的上訴昨日被駁回。法官同意上訴庭對原審法官的批評,包括裁決的理據與其採納的證供有矛盾。艾勤賢昨日未作評論,表示要先看判詞。
案件由廉署調查先科國際造市觸發,二○○四年七月,廉署拘捕九人,當中包括黃創光和他的女秘書。黃被扣留四十八小時後,獲准離開廉署,但無法聯絡女秘書,在律師樓文員和徐敏偲(徐和女秘書據說情同姊妹)的協助下,千方百計嘗試聯絡她。
其間,黃委聘林作為其代表律師,林介紹另一律師行代表徐關注女秘書的情況。再由該律師行聘請艾勤賢代表徐向廉署要求與女秘書會面。其後,艾又為女秘書向高等法院申請人身保護令,稱懷疑女秘書遭廉署非法禁錮。
法院閉門聆訊保護令的申請,律政司一方透露女秘書是根據《保護證人條例》受保護的證人,翌日,有報章披露「保護證人計劃」的證人身份。廉署隨即搜查七間報館,檢走記者筆記和人身保護令申請文件的副本等。
廉署指林、徐串同黃等人士妨礙司法公正,在相信或懷疑女秘書會協助廉署的調查的情況,以連串行動嘗試接觸她,以影響她為廉署提供協助。
林指控基於錯誤前設
原審裁定林、徐、黃三人罪名成立,分別被判處入獄四年、二年半和三年。三人提出上訴,聆訊前黃潛逃,被廉署通緝;而林、徐的上訴則被駁回,林的刑期更由四年加至六年。
終院判詞指,林是在黃離開廉署後才首次接觸他,期間與他接觸不多,但卻被指為整件事的幕後策劃者;法官質疑怎會有律師在第一次接觸一個陌生的客人時,會冒險地提出非法計劃,或應一個陌生人的要求,參與不法行為,押上自己的專業事業。法官認為有關幕後策劃者的指控是基於錯誤的前設,並沒有足夠證據支持。
至於艾勤賢的控罪則指他在沒有合理原因下,向法庭記者披露保護證人計劃中的證人身份,被原審法院裁定罪名成立,判監兩年半。終院認同上訴庭指原審法官理據矛盾。
判詞指,原審法官一方面以不能肯定艾知道申請人身保護令是另有陰謀,而裁定其串謀妨礙司法公正罪名不成立;但又認為他在申請人身保護令時,相信女秘書已成為廉署證人,而判定艾有披露證人身份。加上記者的資料來自多方面,控方的證據並不足以證明艾有作出披露,故撤銷其定罪
3 :
GS(14)@2010-07-03 14:06:502010-6-29 HT
先科案脫罪 林炳昌落淚 終院:替證人申保護令 非妨礙司法公正
律師林炳昌被指利用人身保護令程序,干擾先科國際造巿案的女證人,06年被裁定串謀妨礙司法公正罪成判監,至昨日林獲終審法院撤銷控罪,終院裁定他與案中女被告的行為不構成妨礙司法公正,他與大批親友在庭上拍掌歡呼,激動落淚。
本案先後已有3名被告上訴得直獲釋,只餘下先科前主席黃創光仍然棄保潛逃,廉署表示尊重法庭判決。
折騰6年 林或轉做民事案
被案件折騰6年,林炳昌謂如果不是擁有意志力及堅定信心,他也無法捱過,昨晚終於可睡一覺好的,日後會盡快向律師會申請恢復執業資格,但可能轉做商業或民事案件,他感謝朋友及家人支持,事件亦證明香港是法治的社會。
終院5名法官一致裁定林炳昌(58歲)及黃創光的女友徐敏偲(30歲)上訴得直,並駁回律政司上訴,維持大律師艾勤賢無罪的裁決(詳見表)。
常任法官李義在判詞中表示,黃創光的女秘書遭廉署拘捕後,林及徐替她向法庭申請人身保護令,這行為表面上不構成妨礙司法公正,亦難以被濫用作為向證人施壓的手段,因為法庭不一定會接納申請,本案亦無證據推斷林及徐有意圖利用人身保護令的程序去影響女秘書,令她考慮退出廉署的保護證人計劃。
李義又列出案中一些固有的不可能性,他指林接手案件前不認識黃及徐,不可能在首次與兩位當事人開會時,即同意串謀二人妨礙司法公正,令自己律師生涯承受風險。
此外,黃及徐首次與林見面,也不可能立即要求林與他們同流合污,訛稱女秘書不願意留在廉署,他們較可能會向林隱瞞真相,聲稱自己真心相信女秘書遭非法禁錮,以便林按照他們的指示去採取法律行動。
參與程度有限 不可能控告
李義續指,林有權根據當事人的指示行事,除非他明知道那些指示不正確,而律師或大律師在履行專業職責時,亦必須接納當事人的指示,無權判斷其對與錯。李義又表示,林在本案中的參與程度有限,他在黃被捕後4日才首次與黃見面,其後又基於利益衝突,擔心女秘書的立場與其當事人有別,故安排另一間律師行接手徐的人身保護令申請,之後的聆訊他亦無份參與,不可能控告他串謀妨礙司法公正。
非常任法官烈顯倫的判詞則指出,原審法官馮驊史無前例地於裁決的時候解釋他裁定案件表面證供成立的原因,做法並不恰當,因為表面證供成立及罪名成立兩者的舉證標準完全不同,原審法官在表面證供成立的階段中,已經認為林有罪。
常任法官:包致金、陳兆愷、李義;非常任法官:烈顯倫、紀立信;案件編號:FACC 3、4、5/09。
4 :
GS(14)@2010-07-03 14:11:032010-6-29 WWP
與艾勤賢徐敏偲捲入先科案外案 林炳昌脫罪 終院指證據嚴重不足 廉署稱尊重判決
【本報訊】糾纏6年、由先科國際造市案引起的妨礙司法公正案,昨在終審法院一槌定音。被指企圖妨礙司法公正的律師林炳昌及黃創光的女友徐敏偲、涉洩露受保護證人身份的大律師艾勤賢,均獲洗脫罪名。終院指出,控方就林炳昌及徐敏偲是否知道或相信先科案中女秘書實際上願意接受廉署保護方面,證據其實嚴重不足。律政司發言人說,由於案件司法程序已終結,對判決沒有評論。廉署發言人則表示尊重裁決。
此案於區院審訊達55天,終院昨頒下158頁判辭。判辭批評原審法官馮驊出錯,在審訊中段判林炳昌表證成立時已初步判他罪成,然後在聽罷辯方案情後卻未有權衡及考慮,而將本身已作的「有罪推論」稍稍移動,更肯定要判林罪成。終院指出,查找事實應是一個前進的過程,權衡證供後作出總結,而非先假定被告有罪再倒後行,未加分析就評「廉署間諜」、律師行前總經理林卓思為「一名可信證人」。
律師初見客 雙方不可能談不法
控方案情指出,林炳昌在明知先科國際主席黃創光的女秘書願意做廉署證人下,仍透露艾勤賢替她申請人身保護令,以圖向廉署「爭搶證人」,避免她出庭頂證黃創光。終院指出,控方案情其實有很多疑點,在2004年7月13日,黃創光延聘林炳昌前,彼此是完全不相識,那次會面中,林、黃僅見面1小時45分鐘,而林與徐更只見面17分鐘。終院認為,黃、徐不可能向一名初次見面的律師提出不法計劃,而林也不可能在陌生人要求下就押上自己的事業。
林炳昌獲悉徐敏偲擔心女秘書遭廉署非法禁錮後,將此轉介別的律師,他辯稱此舉是基於「角色衝突」,但卻惹來「幕後黑手」的指控。原審法官及上訴法庭都認為,林炳昌沒有角色衝突後;終院判辭則指當中確有利益衝突存在,因為林當時已接手黃創光造市案,而女秘書或倒戈助廉署頂證黃創光,林當時其實不能恰當地為女秘書提供法律意見。
女秘書回覆訊息 混雜且誤導
終院又指出,徐敏偲與在廉署的女秘書數次通話中,雖然對方自稱「平安無事」,但由於訊息混雜及具誤導性,徐可能以為已被捕的女秘書需要法律協助,而當時林炳昌不知當中真偽,但他仍是要跟從客戶指示履行專業責任。
終院稱,控方沒有足夠證據證明林、徐兩人明知女秘書願做控方證人,而利用人身保護令去施壓,故判兩人上訴得直。
另外,由於沒有證據顯示記者知道受保護證人身份的來源只是艾勤賢一處,故駁回控方的上訴。
終院判辭重點
1. 控方未有足夠證據證明林炳昌及徐敏偲明知或相信女秘書願意做廉署證人下,透過申請人身保護令去與廉署「搶人」,企圖阻止女秘書出庭作供。
2. 林炳昌不可能為一個只見面短短不足2小時的客戶黃創光,而押上自己的事業,去做明顯不法的勾當;而黃及徐敏偲也不可能向初次見面的律師提出不法計劃。
3. 林炳昌處理女秘書的案件,確如他所說有角色衝突,因為女秘書或會倒戈指證黃創光造市,原審法官及上訴庭認為林沒有角色衝突的說法不正確。
4. 徐敏偲與女秘書通電話後,得到的訊息是混淆而具誤導性,徐可能真的以為女秘書需要法律協助,想透過申請人身保護令阻止女秘書被非法禁錮。
5. 頂證林炳昌的證供主要是靠「廉署間諜」、律師行前總經理林卓思(A.Nattrass),但他暗中出賣客戶對律師行的信任,作供誇張且前後矛盾,可信性受致命削弱,但原審法官卻錯把他看成可信證人。
6. 原審法官把判斷案件是否表證成立的中段裁決,與判定被告是否有罪的裁決混淆;他先假定被告有罪,未有權衡辯方的案情後就作出裁決。
妨礙司法案時序
日/月/年 事件
09/04/2004 廉署展開「驛馬星」行動,先科國際主席黃創光等9人因涉嫌造市案遭拘捕。
15/07/2004 大律師艾勤賢成功為先科女秘書向法庭取得人身保護令。
16/07/2004 廉署向法庭呈交證供顯示,該女秘書並非遭廉署非法拘捕,法庭撤銷人身保護令。
24/07/2004 廉署拘留律師林炳昌等人,又到7間報館搜查,取走大批文件。
16/06/2006 林炳昌和艾勤賢等人被判定串謀妨礙司法公正罪成,被判囚2年半至4年不等。
24/07/2007 黃創光等人被裁定造市罪成;黃當天棄保潛逃,及後被判囚3年3個月;另兩名被告經上訴後脫罪。
22/02/2009 艾勤賢上訴得直,但林炳昌上訴被駁回。
21/05/2009 原被判囚4年的林炳昌,加刑至6年;另黃創光亦被加刑至5年。
24/05/2010 林炳昌和黃創光的女友徐敏偲上訴至終審法院。
證人身份曝光 廉記搜7報館取證
上市公司先科國際造市案於2004年發生,先科主席的秘書成為廉署保護的證人,律師林炳昌涉嫌串謀徐敏偲向法庭申請人身保護令,指證人被禁錮,之後多份報紙披露證人身份;廉署搜查本港7間報館,並取去大批新聞資料,引起社會震動。
事緣2004年廉署調查先科造市案,拘捕主席黃創光、黃的女友徐敏偲及黃的女秘書等,稍後徐敏偲以女秘書友人身份,委聘大律師艾勤賢到法庭申請人身保護令,指廉署禁錮女秘書。
源自控辯爭奪證人
其後,廉署指女秘書自願當被保護證人,人身保護令申請才告終結。不過,廉署稍後指黃創光的律師林炳昌在幕後策劃一切,明知女秘書自願與廉署合作,仍假借人身保護令與廉署爭奪證人。林炳昌最後被裁定串謀妨礙司法公正罪成,被判入獄4年,上訴庭之後更應律政司要求加刑至6年。
當年多份報章在報道廉署調查先科國際涉及配股貪污案中,披露了該公司秘書及案件的部分資料。其後,廉署取得法庭搜查令後,動員過百名調查員,展開空前的搜查報館行動,同時搜查7間報館,並取去大批新聞資料,又到記者家中搜查。
廉署當年「高調搜報館」的行動,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傳媒強烈指責廉署行動侵犯了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亦挑戰新聞自由終極核心的價值:保護消息來源;更有傳媒去信特首尋求協助。《星島日報》入稟高等法院,申請撤銷廉署的搜查令。
歎公義「遲到」6年 領牌轉打民事案
【本報訊】先科案中被控串謀妨礙司法公正的律師林炳昌,獲終審法院5名法官一致裁定上訴得直。林在終院外向記者表示,對裁決感高興,又指最終得到公義,證明香港是法治社會。對事隔6年才上訴得直,他認為雖然公義昭彰仍感遺憾,他希望可取回律師牌照繼續執業,或會由刑事案轉打商業民事案。
昨晨9時09分,林炳昌穿一身整齊西裝抵達終審法院。被問及對終極上訴是否有信心時,原本已眉頭深鎖的他,深呼一口氣無奈地說:「真的不知。」前後不過半小時,終院法官宣布,一致裁定他上訴得直,定罪及判刑撤銷。甫散庭,全場近40名親友即站起來鼓掌。面對此情此景,他喜極而泣,踏出終院後,深吸一口自由空氣,由衷地說:「很開心!」
林炳昌指出,案件困擾了6年,除了影響家庭,亦造成經濟困難,如果沒有堅定信心、意志力及朋友相助,現在仍是階下囚,難以捱過這段時間。他說:「捱了6年,最後拿到公義;但有少少遺憾,要到終審法院才拿到公義。我很忍耐,香港是法治社會,公義會被昭彰。」
宣判時緊張到險些暈倒
林感謝家人及朋友,暫未有慶祝計劃,但返家後會先好好睡一覺,因為過去6年都睡得不好。林其後步往聖約翰座堂外,自小領洗的他表示要感謝神,又指自己去年12月曾做「通波仔」手術,今午會覆診。林的兒子稱,昨晚仍與父親齊看世界盃,不過,父親話在法官宣判時感到緊張,「要深呼吸,險些暈倒」。
香港律師會會長王桂壎表示,該會理事會今日將召開特別會議研究案情及判辭,決定是否取消林的暫時停牌,再考慮會否中止他的紀律聆訊。他說,今次事件較特別,過往並沒有律師被暫停執業時間長達6年,且獲准保釋在外,故將盡快審理,期望短時間內恢復他的執照。
林炳昌在1977年加入廉署當高級調查員,在廉署工作的3年中,認識兩位親密戰友艾勤賢和前廉署執行處副處長徐家傑,3人同樣曾為廉署工作,被外界稱為廉署的「剋星」。林炳昌在1985年完成法律課程,成為執業律師。
證人身份曝光 廉記搜7報館取證
上市公司先科國際造市案於2004年發生,先科主席的秘書成為廉署保護的證人,律師林炳昌涉嫌串謀徐敏偲向法庭申請人身保護令,指證人被禁錮,之後多份報紙披露證人身份;廉署搜查本港7間報館,並取去大批新聞資料,引起社會震動。
事緣2004年廉署調查先科造市案,拘捕主席黃創光、黃的女友徐敏偲及黃的女秘書等,稍後徐敏偲以女秘書友人身份,委聘大律師艾勤賢到法庭申請人身保護令,指廉署禁錮女秘書。
源自控辯爭奪證人
其後,廉署指女秘書自願當被保護證人,人身保護令申請才告終結。不過,廉署稍後指黃創光的律師林炳昌在幕後策劃一切,明知女秘書自願與廉署合作,仍假借人身保護令與廉署爭奪證人。林炳昌最後被裁定串謀妨礙司法公正罪成,被判入獄4年,上訴庭之後更應律政司要求加刑至6年。
當年多份報章在報道廉署調查先科國際涉及配股貪污案中,披露了該公司秘書及案件的部分資料。其後,廉署取得法庭搜查令後,動員過百名調查員,展開空前的搜查報館行動,同時搜查7間報館,並取去大批新聞資料,又到記者家中搜查。
廉署當年「高調搜報館」的行動,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傳媒強烈指責廉署行動侵犯了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亦挑戰新聞自由終極核心的價值:保護消息來源;更有傳媒去信特首尋求協助。《星島日報》入稟高等法院,申請撤銷廉署的搜查令。
先科前主席 黃創光仍遭通緝
先科國際涉造市案轟動一時。2004年廉政公署展開代號「驛馬星」行動,拘捕9名人士,包括先科國際主席黃創光及一名高層,他們涉嫌行賄銀行及證券行的高層,協助配售及購買股份;受賄的證券行高層接洽證券分析員,撰寫有利先科的分析報告。行動中,廉署共搜獲150萬元懷疑賄款。
於廉政公署的網頁,黃創光的名字仍列在通緝名單上。廉政公署指出先科國際集團前主席黃創光,因分別向美國運通銀行前高級總監,以及匯盈證券前部門董事總經理提供利益,作為他們在2004年7月,就先科兩次配股事宜,對先科股份予以優待的報酬,於2005年3月22日被控以兩項提供利益罪名。
不過,黃創光在被定罪當日未有出庭,法官於2007年7月24日向他發出拘捕令。
5 :
GS(14)@2010-07-03 14:11:312010-06-29 OD
先科案纏訟六年 林炳昌終院勝訴 炮製冤獄 廉署輸鋪勁
先科國際造市案所觸發的串謀妨礙司法公正案(簡稱先科案),纏訟六年後,昨日有最終判決,廉政公署結果一敗塗地。終審法院五名法官一致裁定律師林炳昌和女上訴人徐敏偲上訴得直,撤銷兩人的定罪和刑罰,又一致駁回控方要求恢復大律師艾勤賢定罪的上訴。終院同時拒絕將案件再發還區院重審,廉署可能要支付巨額訟費給兩名「廉署剋星」林炳昌和艾勤賢。
林炳昌昨獲終審上訴得直,一洗頹氣。
終院指,原審法官裁定已棄保潛逃的先科國際前主席黃創光和律師行職員鍾昌權有份串謀妨礙司法公正,上訴各方均無異議,但控方證明林炳昌和徐敏偲與他們同謀的證據薄弱。鍾扮演的關鍵角色不容忽視,由於鍾是廉署特赦證人,主控官在原審時只提及黃、林兩人是始作俑者,未提及鍾有份參與,這種做法有可能嚴重歪曲實情。
官指林徐同謀證據薄弱
終院表示,黃被捕後翌日已與鍾見面,兩人其後一再開會,黃期間曾叫徐敏偲傳短訊給已參加保護證人計劃的女秘書,這些都是發生在黃、林兩人見面之前。黃被捕四日後才與林見面,兩人之前素未謀面,黃無可能敢冒險要求林參與非法勾當。另外,林只是接辦案件和收律師費,與黃只是陌路人,亦無可能冒失去律師牌的風險而答應參與非法勾當。
徐敏偲昨脫罪,並無回答記者便即時上車離開。
終院認為,林在接辦案件後,只是與黃、徐二人開過兩次會,為他們兩人及艾勤賢充當過翻譯,林當時另有案件要辦,只是多次打電話向艾勤賢查詢案件進展,林的參與有限。為涉案女秘書提出人身保護令申請的是艾勤賢,目的只是希望女秘書向法庭確認她是否自願被廉署扣留,並非要妨礙司法公正,故林的定罪應該撤銷。
至於徐敏偲,終院覺得她在事發時入世未深,與涉案女秘書關係情同姊妹,加上鍾在轉述女秘書的說話時曾說謊,徐可能因此誤會女秘書被廉署非法扣留而需律師幫助。徐向法庭呈交內容失實的誓章,失實的部分有些是來自鍾的謊言,也有些是因律師轉述的錯誤,所以徐的定罪應該撤銷。
特赦證人作供疑認錯人
就控方要求恢復艾勤賢的定罪,終院指已離職的《南華早報》女記者周燕玲以特赦證人身份作供時,指稱消息來自一名吸煙的男人,但證供顯示艾不吸煙,不排除她認錯人,加上她當時有其他消息來源,如律師信、證人誓章和向其他報社記者交換得到的消息,原審法官裁定消息來自艾時未有充分解釋理據,因此不應恢復艾的定罪。
對於終極慘敗,廉署表示尊重法庭判決,律政司亦不評論判決。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副主席涂謹申則狠批廉署說:「兩個專打大案同廉署對立的資深律師,被折磨幾年,你話廉署如果唔係不公義,又係乜?」他更質疑廉署在此案曾銷毀證據的手法不當。
議員質疑廉署有心迫害
涂指,鍾在案中扮演重要角色,卻獲廉署「放生」,令人質疑廉署是有心迫害林、艾二人,他們無罪是廉署「證據唔得」,此案是冤獄,律政司司長黃仁龍應主動賠償給兩人。涂擔心此案會影響其他律師,令他們憂慮成為林、艾二人的翻版,對處理客戶保障程序有猶豫,剝削了法律界對人權的保障,他正考慮在立法會合適的事務委員會跟進事件。
林炳昌父子相擁
【本報訊】糾纏六年的「先科案」以廉署搜查全港七間報館揭開序幕,但在一陣陣熱烈掌聲中終結。當終院法官昨日宣判案中三名被告無罪後,庭內即傳出歡呼聲及掌聲,林炳昌及到庭的兒子林威辰(見圖)亦當場淚灑相擁,場面溫馨。外界喻為「地魔」及「天魔」的林炳昌及艾勤賢,昨獲得「人魔」徐家傑等數十名親友到庭打氣支持,得悉裁決結果後即紛紛上前道賀。
林炳昌與艾勤賢昨早九時前便先後到庭,期間在庭外接待絡繹不絕到庭支持的親友,林於開庭前表現較緊張,坐在旁聽席的他時而仰天、時而低頭,更多次「透大氣」,相反艾勤賢則較為淡定,兩人獲悉無罪時難掩興奮神色,林的女親友更興奮得當庭灑淚。
艾勤賢絆倒跌一跤
林致電向親人報喜後,離庭時受到大批傳媒包圍,他對判決感到開心,更公開表示會申請再做律師,「但無以前咁熱情,經六年洗禮,會改做商業性、民事性」。至於林威辰則與父親林炳昌「前後腳」離庭,他亦對判決感到高興,又表示「太突然,仲未諗到點慶祝」,前日則陪同父親一起看世界盃足球賽。
艾勤賢昨離庭時亦表示對判決感到高興,惟以要看判詞為由,沒有接受記者訪問,期間艾更懷疑被電視台的攝錄器材電線絆倒,跌了一跤。涉案女被告徐敏偲昨則匆匆離開法院,隨即登上一輛私家車絕塵離去,她任職堪輿學家的友人區仲德昨亦有到庭,並聲稱已算出她會脫罪。
未來終院首席都冇面畀
【本報訊】將於今年九月履新的候任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去年二月在高院上訴庭審理林炳昌的上訴時,曾指林是這次串謀妨礙司法公正案中的「幕後操縱者」,當時不但駁回林的上訴,之後更把林的監禁刑期由四年增至六年。終審法院五名法官昨日裁決時,對於這名未來司法機構「最高fit人」都一樣「冇面畀」,批評馬的判決缺乏邏輯和事實基礎。
候任終院首席法官 馬道立
現時是高等法院首席法官的馬道立,九月將接替退休的李國能,成為終審法院首席法官,負責帶領司法機構,並且有機會與其他終審法院常任和非常任法官一同審案,當中包括昨日推翻馬判決的五名法官包致金、陳兆愷、李義、列顯倫及紀立信。
放大圖片
去年初,包括馬道立在內的三名上訴庭法官,以二比一多數駁回林的上訴,而認為應駁回上訴的包括馬及另一名高院法官韋毅志。
馬官當時認為,林假稱有利益衝突,介紹另一名律師給徐敏偲,由該名律師替涉案女秘書向高院申請人身保護令,林其實是藉此做「幕後操縱者」,林事實上與艾勤賢「密密」通電話,由於林隱瞞自己的參與,馬官認為法庭唯一可作的推論是林知道廉署並無非法扣留女秘書,並想藉替女秘書申請人身保護令而作出妨礙司法公正的行為。
惟終院昨表示,馬官的理據和結論是建基於林並無利益衝突,但實情卻是相反。終院指林是黃創光的代表律師,假如林可以找到女秘書,而女秘書又願意協助控方指證黃,林便陷於兩難局面,不可能同時代表屬被告的黃和屬證人的女秘書之利益,林確實有利益衝突,故林介紹另一律師給徐,也只是按律師會守則辦事。
密密通話斷估係幕後操縱者
終院續指出,林炳昌介紹給徐敏偲的律師在庭上作供時,也否認自己是按林的指示辦事。故指馬官僅憑林、艾二人「密密」通電話,而推斷林是「幕後操縱者」純粹是猜測,證供顯示林只是想向艾了解案件進展。終院指馬官對林作出不當批評,他的推論也欠缺邏輯和事實基礎。
「人生有幾多個六年?!」
林炳昌因先科案遭折磨六年,失去名譽、財富甚至家庭,他昨獲判無罪後即接受東方報業集團記者專訪剖白心聲,明確表示從無後悔接辦先科案,又暗示因他是「廉署剋星」而遭廉署迫害,林更質疑此案由調查以至起訴均有問題,令他花去人生黃金歲月的六年始討回公道,慨嘆「點解要搞六年先有公義?人生有幾多個六年?呢個六年我痛苦邊緣生存及掙扎」。
林炳昌昨脫罪後再次受訪,喜上眉梢。(梁耀榮攝)
(1)沉冤感受篇
林炳昌昨受訪時大吐苦水,形容從沒有後悔過接辦先科案,他說「做得律師有我天職,盡我專業本能職務,完全無後悔!」當被問及是否認為廉署涉嫌公報私仇時,他沒有直接回應:「唔係我林炳昌同ICAC糾纏,當中有勝訴、有敗訴,公眾知識領域裏面有林炳昌專打ICAC案件律師存在,我唔會有今日境況!」他又表示要經過冗長的六年始討回公義,質疑本案「調查是否不全面、檢控是否過鬆、法庭是否有偏頗」,認為這些都是此案應該細心思考的問題。
(2)健康生活篇
林嘆言六年來由於被沒收旅遊證件不能外遊,故幾乎每周七日,每日七小時到中環的外國記者會與朋友飲酒談天,亦會看書及行山做運動度日,他表示身體因此案承受沉重壓力變得大不如前,除了患高血壓「我之前係一一七血壓,剛剛量過係一六九」,去年十二月更要入院做「通波仔」心臟手術,猶幸目前已經康復。他又披露要變賣物業,由中環豪宅搬到北角居住,支付逾千萬元的高昂訴訟費。
(3)朋友家人篇
林昨日受訪時無所不談,惟每當觸及他前女友周飛言及兒子林威辰時便欲言又止,他不諱言「私人感情我唔想提」,只表示已到美國唸書的兒子,數個月前返港,兩仔爺於判決前一起看世界盃,又指家人及朋友總站在他一邊。林又披露六年來因無辜「畀人屈」,一直在痛苦中掙扎,惟欣慰的是一班好朋友多年來不離不棄,沒有鄙視他,並在各方面給予他很多支持。
(4)入獄篇
林指因此案先後兩次入獄,兩次俱監禁約三個月,他苦笑坐牢滋味極不好受,自己的社會地位由執業律師淪為階下囚更恍如「由天堂跌到落地獄咁」,首次入獄前林更曾遇襲,導致臉上留有傷疤,他透露當時傳言有人會在獄中對他不利,故此監獄對此大為緊張,曾將他調往獨立監倉處理,事隔多年,林笑言該人看到他今日境況「咩仇都報晒啦」,相信「有良心人」都不會再追究。
(5)未來篇
經過六年官司纏身的「洗禮」,林表示律師資格早被暫時停止,稍後會申請恢復執業律師資格並重開律師行。他坦言「已經無以前passion(熱情),會重新定位,做民事案件」,他又指暫時腦海一片空白,故待今日才部署日後去向,而逾千萬元堂費亦會交由律師處理,他亦不考慮就此案向廉署民事索償。林堅稱不會因此案而疏遠傳媒,又認為傳媒在社會有監察功能,不能剝奪市民知情權,他總結六年風風雨雨,認為生命可貴,盼本案帶出訊息:「有決心、毅力可闖出困境」。
■記者郭家榮
先科國際案事件簿
2004年 廉署展開代號「驛馬星」行動,拘捕先科國際有限公司主席黃創光等共9人,指他們涉及造市案,黃行賄銀行及證券公司要員以配售和購買股份,又行賄分析員撰寫報告唱好股價,涉及賄款150萬元
林炳昌於六月初判決前受訪時,雖稱胸有成竹,但仍顯得憂心忡忡。 (霍振鋒攝)
2004年 報章披露黃創光的女秘書正被廉署非法禁錮,大律師艾勤賢向高等法院申請人身保護令
2004年 高院發出人身保護令勒令廉署放人,但廉署指助查人自願接受調查。多份報章報道聆訊的進展
2004年 廉政專員黃鴻超親到法庭提交證人誓章,表明廉署無非法禁錮助查人,法官撤銷臨時人身保護令
2004年 廉署帶手令搜查7間報館及記者寓所,以涉嫌妨礙司法公正及觸犯證人保護條例等罪拘捕艾勤賢及林炳昌等6人
2004年 《星島日報》入稟法院申請撤銷廉署搜查令獲得勝訴,廉署上訴
2004年 高院裁定廉署敗訴,報館可取回被檢取的新聞材料
2005年 廉署正式起訴林炳昌、艾勤賢、黃創光及黃的女友徐敏偲,同日被提堂
2005年 廉署起訴黃創光配股時涉嫌造市貪污
3月22日
2006年 林炳昌、文勤賢、黃創光及徐敏偲妨礙司法公正及披露受保護證人資料罪名成立,各人分別被判監2年半至4年
2006年 被指披露廉署受保護女證人身份的艾勤賢獲准以150萬元保釋等候上訴
2006年 被指干擾廉署女證人的林炳昌獲准以200萬元保釋等候上訴
2006年 黃創光及徐敏偲就妨礙司法公正一案獲准保釋等候上訴,但黃因涉及另一宗造市案仍須還押看管
2006年 黃創光就造市案獲准以70萬元保釋候審
10月28日
2007年 黃創光行賄罪名成立,他棄保潛逃,法庭頒出逮捕令,其餘兩被告翁家添、梁志華受賄罪名成立
2007年 法庭確定黃創光蓄意潛逃,即時充公其七十萬元保釋金,更在他缺席的情況下判刑,入獄卅九個月,翁梁二人則各被判監廿三個月
2008年 翁梁二人就判決提出上訴,上訴庭當日以原審法官錯引法律原則為由,判兩人上訴得直,並下令案件不作重審
2009年 上訴庭裁定艾勤賢上訴得直無罪釋放,但駁回林炳昌、徐敏偲及黃創光三人的定罪上訴,林、徐即時收監
2009年 林、徐二人向上訴庭提出減刑,律政司一方則要求對林加刑
2009年 林、徐向終審法院就判罪申請上訴許可,林獲准以一百萬元現金及一百萬元人事擔保等條件保釋外出候審,徐敏偲亦獲准以各五十萬元現金及人事擔保外出
2009年 上訴庭反將林原有的四年刑期加至六年,黃創光的刑期亦加至五年;各被告要求減刑的申請全被駁回
2010年 林、徐二人向終審法院提出上訴;律政司又要求終院恢復上訴脫罪的艾勤賢原審定罪。終院當日一併處理有關審訊
2010年 終審法院判林、徐二人上訴得直,撤銷兩人定罪及刑罰,並同時駁回律政司就艾勤賢提出的上訴
廉署人員是在○四年拘捕林炳昌及艾勤賢等人,指有關人士明知涉案女秘書並非遭廉署非法扣留,但仍替女秘書向法庭申請人身保護令,是企圖影響證人涉嫌妨礙司法公正。
6 :
GS(14)@2010-07-03 14:12:282010-7-1 NM
林炳昌案廉署玩死自己
廉政公署跟眼中釘律師林炳昌和大律師艾勤賢,糾纏了足足六年,本週一終於了斷。
終審法院的終極判決判兩人勝訴,曾兩度進出監獄的林炳昌一鋪翻身,終於可以昂首闊步踏出法庭,重過新生活;艾勤賢亦再無後顧之憂,繼續他的大狀生涯。
那邊廂一心釘死兩人的廉署,六年前將傳媒拖落水,高調搜報館及記者寓所,惡評如潮,但大龍鳳一場,最後換來的是衰收尾。
終審法院的判詞明言是案的證據薄弱,指控欠理據支持,猶如狠狠的摑了廉署一大巴。
廉署的出位調查手法種下的惡果陸續浮現,接連被法庭批評,搞到查案時進退維谷。
「如果我唔係有資源同毅力,我已經變成階下囚。」林炳昌嘆氣說。事實上,他先後共坐過半年監,在○六年被定罪,判監四年,兩個月後獲准保釋等候上訴,可是去年上訴庭維持原判,還接納律政司的申請,將刑期加至六年,四個月後,他再度獲准保釋等候上訴。艾勤賢則於去年獲上訴庭判上訴得直,推翻定罪,但律政司向終院申請推翻上訴庭的決定。
批評保護證人組安排
就算廉署或律政司向他作出賠償,也無補於事。「我完全唔會痛恨廉署,社會上每個人都有角色。都俾佢搞六年,你問我我梗係唔開心。牽涉一個六年教訓,人生有幾多個六年?」他當年正值最風光的日子,大案一單接完一單,但廉署一手將他打殘,將他由廉署剋星變成過街老鼠,他連律師牌也被釘,辛苦經營的律師樓也得結束,更要賣樓打官司,官司費最少花掉千多二千萬元,他稍後會申請取回堂費。
從前的氣焰已消失得無影無蹤,現年五十八歲的他,打算日後集中打民事商業訴訟。「你打刑事案對抗性比民事強好多,尤其係你面對廉署。」林不諱言現在已心如止水,「我唔係怕,係心態軟化,無份passion。」 幸好,律師會週二通過,終止對他停牌。
根據判詞,終院法官不但毫不留情逐一抽秤指控林炳昌的證據,就連當年廉署用來釘死兩人的絕招——保護證人組,也批評其安排有問題。
○四年,廉署調查上市公司先科國際前主席黃創光涉嫌貪污造市時,就是利用黃的女秘書成為受保護證人,身份必須保密,藉此指控林炳昌和艾勤賢刻意向傳媒洩露證人身份來向證人施壓,串謀妨礙司法公正。
去得太盡惹不滿
終院今次除了指出,林等人當時可能根本不知女秘書是被合法扣留外,其中常任法官李義更指出,無法接受執法機構拒絕讓律師接觸證人的安排。李義表明,律師應有權跟證人接觸,更反指任何阻止律師執行職務,是藐視法律的行為,若執法機構擔心證人安全,大可安排用閉路電視等方法接見來補救。
有廉署調查員指出,今次廉署不但輸晒,就連絕招保護證人組的安排,也遭終院非議,可謂得不償失。他認為,廉署堅持要追擊艾勤賢至終院,引起各方不滿,造就今次終院仔細批評廉署的調查工作。
「點解要去到咁盡?之前上訴庭都判艾勤賢無罪,你睇到理據都知唔夠料啦,仲要追擊。你廉署就當自己係秦始皇,而家連司法機構都要擺到明唔妥你。」他所說的矛頭,直指即將退休的副廉政專員李銘澤。自李○二年底接替郭文緯成為執行處一哥後,無論署內或署外,對廉署批評的聲音越來越多。
高層手法邪門
李接管執行處後,過晒火位的辦案手法一直為人詬病,署內的同事也看不過眼李銘澤馬房的調查員手段邪門。「唔係一單兩單,係好多單都好污糟,根本唔係執法,違反晒法律原則,你查案,點解淨係要計較輸贏?」
○三年廉署大鑼大鼓拘捕環球唱片香港區前總裁陳少寶貪污,但因搶走陳的手提電話剝奪他聯絡律師的權利,令陳無罪獲釋;在今次林炳昌案中,辯方曾去信特首要求保留其中一段竊聽錄音,但廉署一於少理照樣銷毀。上月,上訴庭狠批廉署在陳裘大貪污案中,明知有被告跟律師見面仍偷錄,並無尋求法律指示便偷聽內容,公然違反法律專業保密特權。最新鮮熱辣的是本月初,窩輪天王吳鎮濤涉嫌行賄托市案中,爆出其中一名被告早前偷錄了跟廉署人員的對話,疑有調查員「教人作供」。
知情人士指出,礙於廉署員工約滿酬金的生殺權在一哥李銘澤手上,不滿的人一是繼續忍,無法忍受的唯有劈炮唔撈。在李銘澤上任後一年多,便有五十多人不獲續約或離職,大部分是資深調查員。○五年,就連當時被視為明日之星的執行處處長陳德成,也因拒絕在文件上做手腳,跟李銘澤反面突然辭職,轉往高盛做法律顧問。
李系馬房前途光明
但獲得李銘澤垂青的同事,就算多次出事也無損仕途,表表者正是首席調查主任楊恩德,他亦正正是這次林炳昌案中保護證人組的負責主管。早在九九年,兩名助理調查員處理一宗詐騙案時,利誘經理招認,兩人的直屬上司正是楊;楊○一年調查一宗短樁案,兩日後疑犯跳樓身亡;○三年更在陳裘大貪污案中,被揭○一年有醉駕刑事案底。
「佢個底俾人挖完又挖,律政司但凡見到佢有份查案,都好似驗屍咁驗,因為辯方一見到佢個名,都會攻擊佢手法,就連法官見到佢個名都會起疑心。」高層見狀,近年亦唯有「暫時收起」這件「攻擊性武器」,最近才將他調回負責調查公務員貪污的組別。
另一名李銘澤馬房要員,就是日後很大機會成為首位廉署一姐的李寶蘭。原本明年將屆六十歲退休年齡的李銘澤,去年已放風希望延任,剛獲升為執行處處長的李寶蘭明年的資歷尚淺,李銘澤便有足夠理由續約,方便幫李寶蘭日後接棒。
個個是輸家
已婚的李寶蘭現年四十七歲,早年被本刊踢爆和同樣有家室,時任副刑事檢控專員的麥偉德到酒店開房,一個是廉署高層,一個是專責廉署檢控案件的律政司高層,明顯存在利益衝突。可是,兩人繼續有運行,除非陳德成如傳聞般真的回巢,否則李寶蘭接替李銘澤做廉署一姐已成既定事實。麥在去年十月更接替江樂士,擢升至刑事檢控專員,有傳他只會做一至兩年,下一目標是做高等法院法官。
不過,知情人士指出,自從廉署的出位調查手法接連被批評後,更先後有同僚犯法入獄,因此調查員已有所收斂,查案時步步為營甚至過分保守,經驗淺的調查員則只懂按上司指示行事,但大部分心態是按章工作。「人無查案熱情,只係當份工,少做少錯。」
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副主席涂謹申狠批廉署,在證據不足下仍檢控林炳昌及艾勤賢,有欠公義。他透露此案令法律界人心惶惶。「法律界有閒言閒語,有邊個身做ICAC case,分分鐘好似林炳昌遭遇,你做多幾單,ICAC就迫害你。」他將會在立法會合適的事務委員會跟進事件,包括討論廉署的調查手法、亦會要求律政司司長黃仁龍應主動向林炳昌及艾勤賢作出恩恤賠償。
「今次大家都是輸家,包括我、林炳昌、廉署,甚至司法機構,沒有人贏。」六十三歲的艾勤賢說,他和林雖然還得清白,但無論金錢、健康和聲譽的損失,是無法計算。他並不憎恨廉署,只是不認同其高層的處理手法。「如終院判詞說,我們的制度是無罪假定,但廉署卻以假設去調查,法院卻以假設去審案。」他慨嘆說,不想再談及事件,會如常生活,只希望廉署會聽取批評。
7 :
GS(14)@2010-07-11 22:51:472010-6-30 EW
終極勝數 專訪林炳昌:黑暗六年 學懂很多
被稱為「廉署剋星」的律師林炳昌,因先科國際造市案而被控妨礙司法公正,終審法院本周一作終極裁決,林炳昌與一直拍住上的大律師艾勤賢,以及先科前主席黃創光女友徐敏偲,戲劇性地全部脫罪。
林炳昌多年來新聞不斷,他與大律師艾勤賢、前廉署執行處副處長徐家傑,經常挑戰廉署調查的案件,被廉署中人戲稱為「天、地、人」三魔。多次被「剃眼眉」的廉署,曾因先科案大舉搜查七間報館,惹起極大非議。○五年,林炳昌神秘遇襲幾近毀容,他又曾與多位港姐拍拖傳誹聞,更令他成為話題人物。
先科案官司糾纏多年,林炳昌試過被廉署拘留和收監,又丟了律師牌,歷盡人生低潮。他接受本刊專訪時,剖白過去六年由天堂跌入地獄,到今天如何重生的心路歷程。
周一早上,林炳昌、艾勤賢及先科前主席黃創光女友徐敏偲,先後到達終審法院。神情嚴肅的林炳昌步入法院時,收起一貫笑容,加上當時下着微微細雨,氣氛更顯滄涼。
林炳昌約於早上九時十五分到達法庭,當時離開庭還有十五分鐘,但公眾席近三十個座位,早已被三人的親友坐滿。林炳昌和徐敏偲一起坐在公眾席角落位置,艾勤賢則與幾個外籍朋友坐另一排。不少親友主動上前和林炳昌耳語,包括曾拍攝《四葉草》電視劇的藝人兒子林威辰、老友徐家傑等,趕在開庭前替他打氣。
林炳昌過去曾說,六年來的審訊猶如長篇連續劇,感覺度日如年。面對今次終極審判,他顯得憂心忡忡,等候開庭時不時望向天花板若有所思,眉頭深鎖,又不時深呼吸鎮靜情緒。
早上九時半,終審法院三名法官準時現身,由包致金法官宣讀判詞,判林炳昌和徐敏偲被控妨礙司法公正無罪;律政司就艾勤賢被控披露廉署證人身份脫罪而上訴,同樣被駁回,三人終回復無罪之身。
當三位法官離開後,法庭隨即響起震耳欲聾的歡呼聲,三人互相祝賀,林炳昌更激動落淚,幾次用手抹眼,更與艾勤賢肉緊擁抱慶祝。放下六年來的心理包袱,林忙不迭步出法院,面露笑容但聲音柔弱地對記者說:「很高興可以得到公義,但遺憾要來到終審法院才能得到。」他又稱,先科案至今近六年,很辛苦才能撐得過去,加上四年前被律師會除牌,經濟曾出現困難,幸好得到不少朋友義助,才度過難關。
多年來力撐老友的徐家傑向本刊透露,六年來林炳昌花了近千萬打官司。記者問他會如何慶祝,林炳昌說:「現時最想就是好好睡一覺,並申請拿回律師牌。」當被問及是否會再接與廉署有關的案件時,曾被喻為「廉署剋星」的他卻說:「可能會專注多些商業或民事案件。」
曾覺世界無希望
這場長達六年的官司,幾乎將林炳昌的事業判處死刑。昔日他對記者談笑風生,帶點意氣風發,今日已消失得無影無蹤。
他接受本刊電話訪問時,平靜地說:「有關案情的,我一律不會講,但我經歷這黑暗六年,學懂了很多。」這單官司峰迴路轉,林炳昌的心情,亦跟着事件發展而大起大落。
林炳昌說,在這六年間,他瘦了十多二十磅,想起被拘捕初期,他的情緒曾非常低落,甚至覺得這世界已無希望,「好彩有很多朋友鼓勵我,否則不知怎樣才捱得過。」在最失落的日子,林炳昌曾有一刻「想唔通」,但他覺得自己放棄的話,一生就會玩完。
「人不應該輕易結束生命,只要放得下,生活仍會如常下去。」經歷過一些思想掙扎,林炳昌開始反思人生。他笑言以前做律師工作繁忙,很多心願都無法達成,但自從被停牌後,他才有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這幾年學了法文,又考獲船隻駕駛執照,更多了時間與家人相處。」暫時失去了事業,林炳昌反而得到更多。他希望用自己的人生練歷,勸勉年輕人不要輕言放棄生命。
「再難的難關,其實都可以捱得過。」經歷過人生低潮的林炳昌如是說。
「天地人」三魔之一
五十九歲的林炳昌,人生因○四年的先科國際造市案而逆轉。廉署當時拘捕先科國際主席黃創光等九人,黃的秘書突然失蹤,徐敏偲以其朋友身份,向林炳昌和艾勤賢求助,兩人報警並申請人身保護令,其後艾涉嫌將內庭聆訊資料,即該名秘書已轉做廉署證人一事向傳媒洩露。廉署為搜證告林炳昌和艾勤賢等人妨礙司法公正,罕有地高調搜查七間報館,更拘留林炳昌四十一小時。
事後林炳昌高調開記者會反擊,聲淚俱下指廉署公報私仇。「點解拉我?完全因為我與廉署有恩怨!」○五年四月,林炳昌在中醫館候診期間,被一名神秘男子用? 刀割喉襲擊,他保命閃避下右邊臉頰被重創,送院救治縫了二十三針。林炳昌事後指今次襲擊與被廉署控告有關,令事件更添神秘色彩。
林炳昌與廉署的恩怨,可追溯至三十多年前。一九七七年他加入廉署當高級調查員,三年後他遠赴英國讀法律而離開廉署,八五年學成回港,正式執業做律師。不過,在廉署短短三年間,他認識了兩位日後的「親密戰友」——前廉署執行處副處長徐家傑,以及專替廉署做檢控官的大律師艾勤賢。
九三年,徐家傑被革職,開始改為與廉署對着幹,他經常夥拍林炳昌和艾勤賢上庭,推翻不少廉署調查的大案,令廉署中人對三人恨之入骨,戲稱他們做「天、地、人」三魔。
令廉署調查員坐監
最經典的「打廉署」一役,○三年發生,事緣一位工程公司的項目經理,被廉署檢控在天水圍公屋工程中串謀詐騙。林炳昌為被告辯護時,突然播出一段廉署調查員與被告的對話,揭發該調查員的口供與法庭紀錄不符,令被告脫罪。該調查員更被落案起訴作假口供,被判罪成囚九個月,成為首位因查案入獄的廉署人員,而當日教被告偷偷錄音的,正是林炳昌。
廉署對「三魔」恨之入骨,規定若調查員與他們接觸,必須向上級匯報。○○年,廉署高級調查主任余志然,被指九七年在尖沙咀東海酒家,偷偷與林炳昌和徐家傑晚飯後被炒魷魚。廉署憎恨「三魔」的程度,可見一斑。
經歷了難捱的六年,林炳昌和廉署的轇轕,隨着他指不再打與廉署有關的案件,相信可劃上句號。
林炳昌六年脫罪之路
時間 事件
2004年7月 廉署展開代號「驛馬星」行動,拘捕先科國際主席黃創光等九人涉嫌聯手造巿。同月,廉署大舉搜查七間報館(右圖),懷疑有人非法披露黃創光女秘書的證人身份。
2005年3月 廉署控告大律師艾勤賢、律師林炳昌、黃創光及其女友、公司董事徐敏偲,他們涉嫌串謀妨礙司法公正,阻撓女證人與廉署合作及向法庭呈交虛假誓章;林炳昌及艾勤賢另被控向記者披露受保護證人資料。
2005年4月 林炳昌在銅鑼灣中醫館候診期間,被人以?刀襲擊近喉嚨位置,他下意識閃避,刀鋒落在他右邊面頰,送院救治縫了二十三針。事後他指摘襲擊與他被控串謀妨礙司法公正案件有關。
2006年6月 黃創光、徐敏偲和林炳昌,被裁定串謀妨礙司法公正罪名成立,艾勤賢被判企圖披露受保護證人資料罪成。等候判刑期間,艾勤賢獲准以現金及人事擔保各五萬元保釋,林炳昌則還押懲教署看管,首次入獄。其後林及艾分別被判入獄四年及兩年半。
2006年9月 黃創光、徐敏偲和林炳昌獲准保釋等候上訴,林結束108日牢獄生涯。
2006年11月 林炳昌被律師會停牌。
2007年7月 先科國際造市案宣判當日,黃創光突然失蹤棄保潛逃,法庭發出拘捕令。
2009年2月 高院上訴庭駁回林炳昌的上訴,更將刑期加至六年,即時收監,而艾勤賢則上訴得直,當庭釋放。第二次入獄的林炳昌於三個月後,獲批准保釋等候上訴。
2010年6月 終審法院推翻林炳昌及徐敏偲被控妨礙司法公正罪名。艾勤賢上訴得直後,律政司不服提出上訴,亦被終審法院駁回。
做法事助脫罪?
林炳昌曾向傳媒表示,自己原是天主教徒,○六年獲准保釋後感到極大壓力,自此改到氣氛較輕鬆的基督教會,並於朋友安排下到觀音廟和車公廟求籤,又曾求教紫微斗數及塔羅牌,為的是求個心安。
堪輿學家區仲德周一現身終審法院,他稱年多前認識林炳昌,並教他多做善事積福。「我給他一些建議,亦為他做了些法事。」他不肯透露實際做了甚麼法事,但就表示林命格屬火,宣判當日屬土金日,有利他脫罪。
撰文:林浚源︱攝影:林崢
設計:章可儀
8 :
GS(14)@2010-11-19 21:10:59HKSAR v Kevin Egan & Andrew Lam: costs
http://legalref.judiciary.gov.hk ... IS=73840&currpage=T
Kevin Boy興奮拍大品牌
1 :
GS(14)@2016-05-21 18:29:49李健宏(Kevin Boy)主持ViuTV節目《晚吹─真PK》,憑舔大隻佬胳肋底及含林雪臭襪出位,前晚他在社交網貼短片,留言:「大品牌就是大品牌,大膽創新!竟然會用我這個紋身仔拍化妝品宣傳片!非常感謝CHANEL。」原來品牌搵了KB、方皓玟、JW拍「Play with your Style」預告片,宣傳本月21至下月5日在銅鑼灣街頭舉行的免費騷,KB在電話說:「真係覺得好幸運,可以同咁大品牌合作,佢哋咁夠薑搵我呢啲公仔佬嚟玩,今次合作非常開心,酬勞其次,最正就係我呢啲乜嘢都玩,有機會就會好好把握。」採訪:皓騫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520/19619267
動搞作:派水向草根致敬Kevin Boy明哥高呼:香港加油!
1 :
GS(14)@2016-06-06 03:03:14■KB(右)撐草根撐到去深水埗,更走到經常派愛心飯盒的明哥舖頭互相打氣。攝影:陳順禎
香港地,有人可以打機打到冇停手,但有更多更多的人,靠一雙手養活一家幾口。在ViuTV《晚吹──真PK》中,除褲露股夾乳頭非常出位的李健宏(Kevin Boy),近日除推出新歌向一班靠雙手搵食的香港草根致敬,又走到街頭向清潔工人、補鞋伯伯等送水送紙巾,又親身向深水埗明哥取經,齊齊講聲「香港加油」!撰文:魯吉既是ViuTV《晚吹──真PK》主持、歌手和樂隊LMF鼓手的Kevin Boy,近日推出個人新歌《我最喜愛的香港人》,向一班有骨氣靠自己雙手搵食的香港人致敬。不過,KB不單「得把口」,日前他還與《蘋果動新聞》走勻石硤尾、深水埗和旺角,向一班草根送水送紙巾打氣。
【支持士多】■KB幫襯老士多買水,是支持基層的第一步。
【送水打氣】■KB行了半個九龍西,深入大街小巷為努力工作的香港人送水送紙巾打氣。
士多香港特色
這天,KB專程走到南山邨小士多幫襯伯伯買水買紙巾,他說:「呢啲士多仔係香港比較特色嘅嘢,同埋伯伯係第三代,真係由細做到大,同埋呢啲真係香港人嘅特色,所以特登嚟幫襯番佢。」當日KB先後向廚房師傅、推車伯伯、執紙皮婆婆、清潔工人、地盤工人、補鞋伯伯、的士司機、報紙檔婆婆送水送紙巾打氣偶爾有一、兩位公公婆婆被KB的紋身嚇怕,以為他另有所圖而請食檸檬。
KB還走到深水埗北河燒臘飯店向經常派愛心飯盒的「明哥」陳灼明送水致敬,大讚明哥是隱世英雄,自己全因明哥啟發去做好事。明哥笑說:「做呢啲嘢最緊要用個心去做,自己有幾多力咪幫幾多囉!」最後二人還齊聲講「香港加油!」希望將正能量傳揚開去。
【鼓勵看更】
【深入後巷】
■忙完一日身水身汗,KB送水給雪糕車叔叔後當然要獎勵自己。
幫人開心滿足
忙了一整天的KB,順利完成任務後直呼開心滿足,他說:「開心係做小小嘢送一支水一包紙巾,都可以換嚟一個笑容。我都會叫番多啲朋友留意番呢啲嘢,喺你自己範圍去幫到人已經係好好。大家互相幫忙互相尊重,唔好理你做乜工作乜嘢階層。」但有人被他的紋身嚇親,KB笑說:「都有㗎!但好難怪,始終思想較保守,可能我平時畀人印象都係玩,係整蠱人,今日能夠拍一啲我好想拍嘅嘢,令到人開心,係一件非常滿足嘅事。有時送句『你好嗎?』或者『辛苦晒!』、『加油』咁,已經好足夠,學明哥話齋,最緊要攞個心出嚟!」
■ViuTV節目《晚吹—真PK》作風大膽,無論嘉賓還是主持人KB(右),都要接受大懲罰。電視圖片
整蠱人聞名
現年40歲的李健宏(Kevin Boy),是樂隊LMF鼓手,2011年開始推出網上整蠱人節目《情義兩難全之玩爆你個腎》大受歡迎,連無綫節目《玩嘢王》亦被指是向他偷橋。而一向愛玩的KB,甚至試過街上裸跑,認真癲狂,至近期KB跳入免費電視,與導演火火為ViuTV主持《晚吹──真PK》,大玩露股夾乳頭啜腳指,挑戰電視尺度,並成功出位。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602/19637106
Kevin Boy澳洲做老襯
1 :
GS(14)@2016-07-12 22:08:15ViuTV《晚吹—真PK》主持Kevin Boy李健宏(KB)近日與女友及親友到澳洲旅行,原來此行他有特別任務,但並非是節目中的《玩爆你個腎》整蠱別人,而是結婚做老襯!昨日凌晨KB於Instagram上載一張與女友合照,並說:「1、2、3老襯!」相中KB穿着紅色格仔西裝褸,其女友則穿上黑色晚裝,手上捧住花束,明顯二人是舉行婚禮。
■KB與妻子及親友以悉尼歌劇院做背景,拍開心跳起照。
記者昨致電KB,但未獲回覆。而其《真PK》拍檔火火,昨日則在電話中說:「係呀,做老襯呀佢,都差唔多返嚟!恭喜KB,大個仔啦,以後做人老公要錫老婆,有乜風浪都要自己一個孭起佢,唔好要老婆擔心,佢係我見過最多紋身嘅老公。」採訪:魯吉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712/19690641
王賢誌孖Kevin上郵輪行善
1 :
GS(14)@2017-01-08 19:02:52王賢誌與玩具大王蔡志明千金蔡加怡等,前晚在啟德碼頭出席「東華三院星夢郵輪慈善之旅啟航禮」。三天兩夜的郵輪之旅籌款活動,由東華三院副主席王賢誌主辦,他的伴侶Kevin Chow也有同行,王賢誌說:「正副主席每年都要諗啲唔同主題籌款,估計籌到幾百萬元,下年我會升東華主席。」談到他的外婆胡李寶晶早前離世,他自言心情已平復:「婆婆喺聖誕過身,佢入院時家人已經有晒心理準備。」至於以總理身份出席的蔡加怡就和老公一起坐郵輪,子女留在家中,她笑言子女可以過二人世界:「家姐?家3歲,細佬7個月好大隻,醫生話超磅,好彩生得高唔使減肥。」採訪、攝影:曹家誠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108/19889846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