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透过统计看宏观经济指标:CPI和M2 Barrons

http://blog.caing.com/article/7718/

我对从1990年起到2009年的20年的一些宏观经济数字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统计的方式对这些数字进行了解读。    宏观经济的指标有很多,普通人最关心的可能就是CPI。    首先看一些与CPI有关的指标的相关性:    

 
透过统计看宏观经济指标:CPI和M2

 可以看出,CPI与PPI相关系数为0.888,相关性非常高。而CPI与M2的相关系数为0.75,相关性也非常高。    

 
透过统计看宏观经济指标:CPI和M2

 如果把1991年到2009年的M2增长和CPI绘制成一张图,就会发现二者有很强的关系。线性模型可以解释56.27%的统计相关性。    

 
透过统计看宏观经济指标:CPI和M2

 由于M2增长的滞后效应,我又对M2增长和下一年的CPI进行了分析,发现线性模型可以解释高达78.63%的统计相关性。而两者的相关系数则高达0.887,几乎和CPI与PPI的相关系数一样。    

 
透过统计看宏观经济指标:CPI和M2

 如果再往后推一年,则线性模型只能解释49.27%的统计相关性。    从上面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M2增长与下一年的CPI有着极高的相关性。两者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887,而且线性模型可以解释高达78.63%的统计相关性。按照线性模型,2009年高达28%的M2增长意味着2010年的真实CPI有可能在10%左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07

外资化妆品提价:败给CPI还是增加掌控力?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29/5NMDAwMDIxMzI5Nw.html

在经济危机期间凭借“口红效益”顺利过渡的化妆品巨头如今败给CPI?

12月27日,部分高端化妆品明年1月起大幅上调零售价的说法开始于业内盛传,包括兰蔻、香奈儿、碧欧泉等知名高端化妆品品牌将从明年1月1日起进一步上调零售价,涨幅在10%-20%之间。

“化妆品的价格受原材料成本、研发投入、人力及营销成本、汇率波动、税收、通货膨胀及市场环境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对于部分新配方的新产品,发生价格调整是很正常的,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28日,欧莱雅方面给本报发来声明证实了涨价一说。

“但原材料在化妆品里面的占比很小。”一位不愿具名的化妆品行业资深人士认为,今年动、植物油脂等化妆品的原料涨幅并不明显,无论是从原料或者CPI的调整来看,外资涨价的理由有点“牵强”。

涨价理由

外资品牌是此轮涨价风潮的主角。欧莱雅旗下的兰蔻几乎全线产品都涨价,上调幅度在30-100元之间,而另一品牌碧欧泉也对其男士护肤系列进行调整,幅度在30-40元,而巴黎欧莱雅复颜系列部分产品也上调20元。

此外,香奈儿等化妆品品牌也将在近期调价10%左右,而日系的FANCL也将部分产品上调10元。但拥有海蓝之谜、雅诗兰黛等品牌的雅诗兰黛和拥有资生堂、欧泊莱等品牌的资生堂方面均称,目前暂未收到涨价通知。而宝洁与联合利华均表示暂时没有对旗下化妆品提价的计划。

欧莱雅集团第三季度财报显示,销售额同比增长5.8%,达48.5亿欧元,其中奢侈化妆品同比增长5.7%,专业美发产品增长2.9%,大众化妆品则增长6.5%,而亚太地区则激增11.5%,成为除拉丁美洲以外的第二大增长地区。

对于涨价,欧莱雅方面表示,目前公司正受到“原材料成本上升、较高的税负水平、通货膨胀持续上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强调集团正通过内部努力、采取各种措施来克服和降低不利因素对产品价格带来的压力,“以最大程度地保持价格的相对稳定,从而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事实上,面对成本压力,本土企业感受外资企业更为深刻。澳雪副总经理徐艺钊表示,今年表面活性剂提价50%,薄荷脑涨价2倍多,原材料平均涨幅超10%,但是本土品牌却不敢在终端上轻言提价。

而旅游用品生产商明辉国际(3828.HK)执行董事刘子刚对本报表示,每季度原材料的价格都不一样,公司每个季度都会对价格进行调整,“对于我们来说,可能会更加关注塑胶粒、棉纱、纸、精华素等的价格变化,原料价格反而不是很明显,但今年确实在上涨。”

但奥天集团董事总经理涂俊光认为,对于化妆品企业来说,原材料成本只占化妆品最终售价的一成左右,大部分是用于租金、人力、物流、广告等营销成本上。

以一支唇膏为例,制作唇膏的主要原料有油、脂、蜡和着色剂、防腐剂、抗氧剂、香精等,这些在今年都没有太大变化,“但在营销渠道推广、人工和包装等方面,这部分整体比年初涨了30%。”广东精实营销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建军表示,今年化妆品的零售涨幅约在15%,与历年相当。

一般来说,每隔一两年大牌化妆品都会进行调价,只要一个或者几个品牌涨了,其他的品牌都会跟进。“宝洁涨,我们就涨。”一位联合利华市场部人士对涨价的理解更直截了当。

“进字号”阴谋?

但在上述化妆品行业资深人士看来,兰蔻、碧欧泉等外资高端化妆品牌此轮的涨价,更多是行业内行为,将理由归咎于CPI的变化,“理由实在有点牵强”。

按照他的算法,“以活性剂为例,化妆品很少会用到活性剂,只在洗面奶里面用到一些,大约只有3%-4%用量,所以50%的涨价对于整个成本来说只会带来1 %-2%的影响。而化妆品的生产成本占最终售价的不到10%,在这十个点里面影响1%-2%,那么在整个化妆品售价里面只有千分之一到二的影响。”他认为,根据这千分之一的影响,而对价格调整10%-20%,很难让人信服。

面对质疑,欧莱雅给本报发来的声明表示,对于绝大部分产品,价格不但没有任何上调,甚至有些产品还调低了价格。“例如一个半月前,巴黎欧莱雅的洗发水产品就下调了价格。”

但上述业内人士指出,此轮涨价均是“进字号”产品(获得商务部进口产品批号的化妆品),体现出了外资品牌欲快速拓展市场并最大限度获取利润的企图。

“WTO 开放以后我们国家承诺要降低关税,国内的化妆品可能遇到一个很大的挑战。”但他认为,外资化妆品公司正是利用这个青黄不接的时间段(新批准进口化妆品极难,国内品牌又没成长起来),加速垄断市场、增加获利,“进字号品牌大张旗鼓,快速拓展市场,加大市场投放、广告等等,然后又在消费者身上获取利润回来。”

他认为,此轮涨价最大的获益者将是水货店,“像SASA、千色店机会比较大,因为他们价格还是一样,这样可能会让一些原先去百货买的人转到这样子的一些店,本身入货价就比较低,或增加销量、或调高价格,也就给零售商年底送个红包。”

而宝洁对于“为何官方指导价未变,渠道却出现5元左右的涨幅”的回复也把责任推给了零售商,“价值不仅仅体现在产品价格上,且不同消费者对于价值也有不同定义……消费者所支付的最终价格由零售商决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73

CPI權重調整 貓王炒股日記

http://ariesl0501.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885873

Picture
 週一中、港股市彈幅可觀,可是其氣勢無以為計!內地剛剛公佈的1月份通脹數據,果然一如市場傳聞,消費物價指數(下稱CPI)只有4.9%,與市場原先預期的5%以上,甚至部分逼近6%的預期大異其趣。大概市場解釋,這已消除了市場對更嚴厲緊縮政策出台的悲觀情緒。國家統計局同時公佈新的CPI權重調整方案,有傳言說CPI權重調整,居住類價格權重上升,食品價格權重下降,該項調整將拉低1月份通脹數據至5%以下。我貓王又惦記當年我老師的話,統計數據只不過是「神仙數」,中國如是!西方國家也好不到那裡!亦有專家認為CPI對食品價格權重調整,其實更加使人憂慮,這調整究竟是要反映實際、還是要粉飾燃燒中的數據,擺在眼前的北方旱情嚴重,食品價格哪有不升之理由?不過,我亦相信中國將會在貨幣供應考慮之外,再推出一系列物價穩定措施

「通脹猛於虎」看來不敵數學家的計算,平民的老百姓畏懼物價飈升,炒家則對泡沫經濟鍾情,沒有一點泡沬,經濟又一潭死水,兩敗具傷,如果我們是政府財金官員,應該如何取捨?事實上,今次CPI權重調整與內地每五年一調整的慣例相符合,國家統計局有關的專家認為,中國CPI向來存有多個不足之處:居住類、教育類權重偏低,而食品類價格在CPI中佔比較大;醫療收費和藥品調查項目不完善,沒有真正反映老百姓日常生活消費價格走勢的基本生活費價格指數,我貓王則認食品類價格對基層的老百姓仍然是重要的。無論如何,行家提出CPI權重調整,意味著某些物品的價格在中央默許之下可以加價,其中中國食品(0506)、中國糧油(0606)是熱選,但我看它們的股價表現都是一般,走勢上亦沒有佔優!

 

一直以來,多地的CPI都把購房費用排除在外,雖然租金是在統計的考慮之中,最終房價趨升會拉升租金!雖然1月的CPI指數被高估與CPI權重調整,我貓王相信意義與原先的不會差太遠,眾所周知,內地實際通脹較數據大,CPI權重調整有機會使差距改善,不必太過認真;要知道,以美國聯儲局幾萬精英計算出現的數據,不也是改來改去,資本市場還是看著大方向運行的,它不會因為單一數據而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72

兩岸三地:CPI改權重巧合還是故意 因念

2011-2-19  AD




 

行文當日,全人類已開工大吉,就是春節前一些「謎語」,也陸續揭曉,如1月份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等。不知是否假後休息充足,對於這些資料的反應,今次特別刺激。

筆者不是馬後炮,中央政府從去年下半年,已經一次又一次提到財經政策的變動,從金融危機的「鬆」,慢慢的「緊」,這些原因相信不用筆者去解釋,來來去去就是房地產價格暴漲、物價飆升、農產品炒賣等等。

這些已經在社會生根的問題,聰明的看官一定明白不是一兩個季度可用「有形」之手緩解。既然問題依舊,政府也已經出手,受影響也好,隔岸觀火也好,這些數字不過是話題,甚至是藉口,市場波動,也不過此。

讓筆者更加不明白,是提供資料的一方,和猜測資料一方的對弈。前者的態度,說是開明開放,但最簡單的資料細節,從來好像是國家機密。

比如這次CPI的權重,官方只是提出修改的幅度,至於每一項的真正比例,對不起,欠奉!大家只有大概的百分比,例如食物佔CPI約三分之一,那是33%,還是30%?

每5年調整一次

至於後者,提出中央在這個時候更改權重比例,是故意的。不過,筆者從統計局和其他新聞網站,每5年一次的調整(上次是2006年1月),似乎真是「剛剛」遇着「巧巧」,這種有意的猜測,反而招致中央投訴陰謀論,真是何苦。

從資料回到現實,市場對政策的反應,我們小市民絕對不會妄想可以左右,但是市場的結果,如筆者一類有信心的投資者,只有勇於面對。

因為從大氣候的角度而言,中國經濟的發展道路,仍然是處於「上坡」的階段,就算是低着頭,山頂還是在前面!

因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56

CPI洩密者獲刑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10-28/100318472_all.html

央行研究部門有個傳統,每個季度末都會召開價格監測分析行外專家諮詢會,會議邀請發改 委、統計局、商務部、銀監會等部門人員參加,提供相關宏觀經濟數據,進行研究討論,這些屬於保密數據,在正式發佈前兩三天供此次會議研討。但讓管理層惱火 的是,相關數據往往隨後即見諸媒體。

  10月24日上午,最高檢和國家保密局聯合召開新聞發佈會,通報了原國家統計局幹部孫振、中國人民銀行幹部伍超明洩露涉密經濟數據案件的查辦情況。通報稱,兩人因涉嫌洩密或違背保密法規定,分別被判刑五年和六年。另外四名犯罪嫌疑人均為證券行業從業人員。

  知情人士稱,伍超明原為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貨幣金融史研究室副主任,利用參加前述會議的機會,獲知數據並洩密。

  孫振則在擔任國家統計局辦公室秘書室副主任及局領導秘書期間,於2009年6月至2011年1月,違反保密法規定,先後多次將國家統計局尚未對 外公佈的涉密統計數據洩露給他人,數據包括GDP(國內生產總值)、CPI(消費者物價指數)、PPI(生產者物價指數)等共計27項。

  國家保密局新聞發言人、副局長杜永勝指出,調查顯示,此次查辦的涉密數據洩密案件背後確實存在利益驅動。有的通過和證券從業人員建立合作關係,利用證券機構從業人員指導其買賣股票、謀取利益.。

  「一些職能部門的司局長和基金、證券公司關係很好,這次是『殺雞給猴看』」。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洩密過程

  前述通報稱,去年5月以來,中國國家宏觀經濟數據多次被洩露。今年2月,在有關部門調查基礎上,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檢察院對案件依法立案偵查。

  杜永勝表示,一個明顯現象就是,經濟數據公佈後,股市發生異常波動。

  通報稱,孫振洩露給證券行業從業人員付某、張某的27項數據中,經鑑定,有14項為機密級國家秘密,13項為秘密級國家秘密。

  孫振畢業於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獲碩士學位。2007年,孫振經過國家統計局國際統計信息中心筆試、面試等程序,被錄取為公務員,後來擔任國家 統計局一位副局長的秘書。國家統計局的國民經濟核算司和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專門負責每月發佈統計數據。國民經濟核算司和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分別由兩位統 計局副局長分管,雙方統計數據齊全後,上報國家統計局局長。孫振所處的職位,非常有利於看到這些重要的宏觀經濟數據。

  伍超明於2011年3月21日被抓。通報稱,其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貨幣金融史研究室工作期間,於2010年1月至6月,違反國家保密法規 定,將其在價格監測分析行外專家諮詢會上合法獲悉的、尚未正式公佈的涉密統計數據25項,向證券行業從業人員魏某、劉某、伍某等15人故意洩露224次, 經鑑定,上述被洩露的25項統計數據均為秘密級國家秘密。

  「伍超明在學術圈裡公認的學術能力不錯,平常不太愛說話,比較愛鑽研業務。」央行研究局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之前有投行請他去做首席經濟師,他都沒去。」

  伍超明在2010年1-6月間,將相關宏觀數據對外洩露,主要是通過手機短信的方式告訴了15個人。財新《新世紀》查證後發現,這15個人除了 一名學者、一名證券媒體記者、一名央行天津分行人士,其餘13名人士均為券商或者基金公司人士,其中12名來自機構宏觀研究部門,一名來自銷售部門。根據 以上事實,法院最終認定伍超明犯洩露國家秘密罪,被判刑六年。

  15名人士都在此案件中作為證人出現,證實的確曾收到過伍超明的短信。

  據知情人透露,其中不少人是伍超明在為一些證券公司做課題時結識的,後來伍超明有時會被請去講課,收取過講課費,但並沒有直接通過賣數據獲利。

後果幾何

   「伍超明洩露的是一般性的國家秘密,也沒有造成實際的國家利益損失,感覺判決有點重。」伍超明的辯護律師、尚權律師事務所張興梅律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這也是他的主要辯護意見。

  「是否直接獲利,並不是此案量刑的關鍵,主要還是根據涉及國家秘密的密級和項目的數量來量刑。」尚權律師事務所主任張青松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

  有業內律師也認為,CPI數據直接決定了宏觀調控力度,是非常重要的宏觀數據,根據判決看,故意洩露國家秘密罪,屬於比較嚴重的罪行。

  2010年5月,有關經濟數據洩露的消息引起關注,迅速導致市場軒然大波,此後這類傳聞連續不斷。

  據新華社報導,2008年以來,路透社已經累計七次精確「猜」對了中國的月度CPI數據。

  2011年4月15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在第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發佈會上表示,譴責提前洩露還在保密期的數據的行為。統計局官員近年來已多次在公開場合譴責經濟數據洩密的行為,而洩密行為並未止息。

  「中國在信息數據方面,幾乎已無秘密可言。」 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周漢華向財新《新世紀》記者感嘆。

  一位做海外投資的基金公司資深人士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相對於內幕消息對個股造成的波動,雖然兩者都是嚴重的市場不公平行為,但CPI等宏觀經濟數據的外洩,會對整個市場造成波動。

  他認為:「此類信息外洩的影響極其惡劣。因為提前一秒鐘獲知相關消息,都會為對沖基金或者期貨投資者帶來投機性交易的機會,獲取很大經濟利益; 比如,轉融通已經推出,證券市場可以做空,當投資者預計數據不好的話,它就可以預先做空,然後介入一些股票,等到市場下行的時候拋空這個股票來獲得收 益。」

  社科院金融所重點研究室主任劉煜輝指出,相對於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和外匯市場對於經濟數據更為敏感,「幾十個基點的利差,收益就很可觀。」

  「如果提前獲得信息和市場預期不一樣,當市場比較動盪或者疲弱時,會對這些數據的反應更為敏感,市場波動也更大。」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部人士稱。

   前述基金公司人士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能提前拿到數據,無論對於券商銷售部門還是研究部門,都有直接利益關係。

  而一家券商的研究報告如果對於宏觀數據總能準確地預測,就可以獲得基金更多的「分倉」收入,相關研究員也可以得到更多的「派點」(即券商研究改採取的由客戶給研究員工作績效打分的制度——編者注)。

  現實中,更多的數據信息還不僅僅體現在研究報告中,更多是通過電子郵件、短信、MSN等多種工具來傳播。

內鬼知多少

  在孫振、伍超明3月底事發之後,6月份公佈的CPI數據又毫無懸念地被「專家」們精準預測。

  6月14日上午,國家統計局公佈5月份主要宏觀經濟數據,其中5月CPI漲幅為5.5%。

  一位證券市場資深分析師此前一天已在微博上寫道:「明日上午10點將公佈的5月CPI似乎已經沒有太大懸念——目前市場對於該數據的一致預期是5.5%,高於4月份的5.3%。」

  在當日上午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宣佈採取了最新改革。為減少統計數據發佈前被洩露的風險, 儘可能縮短數據從產生到發佈的間隔時間。

  國家統計局自7月起調整統計數據發佈方式,取消月度數據發佈會,將月度、季度和年度統計數據發佈時間都提前2-3天,力爭在數據產生出來後的24小時內以新聞稿的形式發佈,並更多採取網絡方式發佈信息。

  中國重要經濟數據在發佈之前,會經過諸多環節並涉及諸多部門,一般來講,數據從產生到發佈的時間越長,中間環節越多,發佈前被洩露的風險越大。以CPI數據為例,在數據公佈之前一週左右,上一月度的CPI數據真正生成。

  不過,數據保密僅僅靠調整發佈時間遠遠不夠。盛來運同時表示,要進一步縮小提前掌握數據人員的範圍。

  知情人士稱,中國經濟數據層層彙總、逐級上報的統計工作模式,能夠提前獲取相關數據的並不是國家統計局一個部門。由於宏觀經濟數據是多個部門合成的一個數據,傳遞的鏈條非常長,在數據公佈前,要提前通知許多部門和個人。

  通常,為了進行修改和調整,有關數據會按照快報的方式報送有關國家主管部門,然後再發送央行、發改委、國研中心等部門。

  一位宏觀研究人士指出,因為環節諸多,數據有可能在多個環節出現洩密點,而且由於信息傳送的範圍太大,調查、查處不易。

  杜永勝在國新辦發佈會上坦承,在數據的產生、分析、整理、形成過程中,總有相關人士接觸到這些數據,包括最後的送報,「在整個數據傳輸過程當中,這種安全也是很難得到有效保證的。」

  杜永勝稱,國家保密局近來已經對國家涉密經濟數據產生、使用、保管的21個部門進行了專項的保密檢查,這項工作已經結束,及時發現一些洩密隱患,堵塞一些洩密漏洞,嚴肅查處了各種違規行為。

  事實上,此類信息洩露情況在中國非常普遍。比如存款準備金率上調、加息等宏觀決策等被認為是疑似洩密的重災區。

  央行自去年10月份首次開啟加息週期以來的四次加息,除了一次在春節長假之後,其他每次公佈之前,A股大盤都曾在加息前一個交易日有所反應;一些重大行業政策出台之前,亦能發現一些「先知先覺」者的蛛絲馬跡。

  比如,發改委大多選擇半夜才發佈油價上漲的消息,但是每次消息即將發佈的當日下午,一些加油站就已經排起了長龍;在資本市場,有關上市公司利潤 分配方案、增發、業績等重大消息,也常常會在正式公佈前在市場上即有所體現,在一些關鍵新聞事件或者負面消息公告之前,相關股票的異動明顯,諸如此類涉嫌 「內幕交易」的例子在中國簡直不勝枚舉。

  杜永勝認為,從這兩起重要經濟數據洩密案件發生的情況看,一些經濟部門在重要的涉密經濟數據保密管理方面,存在一些薄弱環節。比如,關於涉密經 濟數據的密級確定問題,關於涉密經濟數據的知悉範圍限定問題,以及涉密經濟數據的解密時間控制問題,還有知悉涉密經濟數據人員的審查教育問題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64

CPI與PPI剪刀差帶來的投資機會與風險 歲寒知松柏

http://xueqiu.com/1272530506/23795954
早上國家統計局公告了4月份的CPI和PPI數據,CPI漲PPI跌,並且剪刀差越拉越大,趨勢非常不好。貨幣政策我看是加息不可能,跟著歐美日降息也不行。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我想,CPI與PPI的剪刀差拉大,原因大概有幾個:

一是大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經濟危機現雛形;

二是結構性問題嚴重,靠投資拉GDP的模式已經基本用到極限,邊際效益遞減到負數;

三是劉易斯拐點不斷深入與人口紅利消失。

那麼,哪些行業和個股不會受損甚至會受益呢?

在劉易斯拐點時段,消費品價格漲,人工漲,服務行業漲,上游的採掘業及附加值低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受損大。

這個時候,CPI與PPI的裂口會比較明顯,因為CPI與居民的工資收入關係更密切,包括農產品的價格影響。而其它時期沒有這種現象,像成功過渡的日本韓國,當年就是這樣的。
查看原圖別人國家的電子產品、運輸和機床設備、IT等會因被迫的產業升級而受益,但中國沒有創新的土壤環境,升級不樂觀。農產品原本應該大漲價而受益的,不過以中國的食品安全現狀,這個行業真是沒膽量投資。

所以,根據中國的國情,對比日韓及歐美國家的歷史,我覺得最確定的應該只有醫藥行業,可能某些消費品暫時也還行,比如汽車。至於房地產,按社科院的說法是已經到了全面失控的地步。

中國的問題很複雜,很多因素糾結在一塊了,不但有上述的經濟問題,還有人口老齡化問題,環境健康問題,ZZ體制問題等,從目前的情況看基本是無解。

有人笑我先天下之憂而憂,但願我是杞人憂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323

汽車家電受益PPI與CPI的剪刀差 歲寒知松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2ebl8.html
今天上午,國家統計局公告了一季度的經濟數據,包括PMI、進出口、投資、物價和發電量等各項數據看起來都不理想,其中PPI與CPI仍然是一負一正剪刀差。昨天,格力電器公告1季度利潤將增長50%,市場驚呼它的天花板在哪裡;而今晚長安汽車公告一季度利潤將增長237.19%-273.64%,比格力更猛。為什麼在宏觀經濟並不景氣的環境下,汽車家電的業績卻能高歌猛進呢?

CPI與PPI剪刀差的危與機

一年前,我曾初次就CPI與PPI剪刀差做過試探性的分析,現在我想就這個剪刀差帶來的投資機會與風險再做一些具體的論證。下邊我們先看看CPI和PPI的走勢圖:

汽车家电受益PPI与CPI的剪刀差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到,CPI與PPI的背離已經持續了2年以上,並且仍呈拉大的趨勢。
CPIPPI的剪刀差拉大,原因大概有幾個:

一是大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經濟危機現雛形;
二是結構性問題嚴重,靠投資拉GDP的模式已經基本用到極限,邊際效益遞減到負數;
三是劉易斯拐點不斷深入與人口紅利消失。

鄰近的日本韓國曾出現過長達15年時間的剪刀差,見下圖:
汽车家电受益PPI与CPI的剪刀差

日韓在上圖的虛線框內正處於劉易斯拐點階段,其CPI與PPI的裂口比較明顯。CPI與居民的工資收入關係更密切,包括農產品的價格影響。其主要表現是包括農產品在內的消費品價格漲,人工漲,服務行業漲,上游的採掘業及附加值低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受損大,農產品受益大。日韓當年通過創新升級電子產品、運輸和機床設備等行業而實現了成功過渡。

中國目前並沒有創新的土壤,製造業要升級很難,出口在07年以後趨於停滯,對GDP增長幾乎沒有貢獻。過去5年來,內地搞鐵工基房地產建設和沿海出口企業務工的個人和家庭的經濟狀況走勢,反差是非常大的,春節回家估計是感受最強烈的時候,像東莞所謂的騰籠換鳥應該是一個很典型的縮影。

中國又因為提前於日韓刺激了房地產,而今泡沫相當嚴重,行業已經難以增長,無法再繼續用它拉GDP,這個話題我從多個角度進行過分析,這裡不再展開。李總說,改革才是最大的紅利,但他也說,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更難,改革就是要割自己的肉。按中國特殊的ZZ體制,我一直覺得這塊肉還不是手上腿上的肉,可能是褲襠裡的那一點肉。欲煉此功,必先自宮,可誰有自宮的勇氣和能力呢?打虎雖易,分肉不易,且行且觀察吧。

格力受益於剪刀差

格力電器近兩年營收增速是在明顯下滑的,已經低於15%,但利潤增長卻在提速,原因是什麼呢?我們先看看3月份的PPI分類數據:

汽车家电受益PPI与CPI的剪刀差
備註:上邊的圖從左到右依次是3月份環比、同比、1-3月同比。

紅色的框框顯示,金屬材料的價格同比下降了8%左右,另外銅今年應該跌價了15%。而做為耐用消費品的空調,零售價格卻沒有下降,請看下邊的3月份CPI分類數據:

汽车家电受益PPI与CPI的剪刀差

格力這樣的家電企業,其銷售成本裡邊絕大部分是材料,人工和租金佔比很小,合計起來連10%都不到。所以,格力業績牛的原因其實很簡單:

過去兩年來,它的成本在下降,PPI一直是負數的;它的銷售單價不變,CPI正數,由於居民收入在急劇增加,過去5年差不多升了一倍,所以居民的空調購買力相當於上升了一倍。格力上下游兩頭受益,並且前幾年國家還給財政補貼,它業績能不牛嗎?

美的集團在年報中也預測今年一季度淨利潤預計增長42%—61%,其中的邏輯基本相同。反過來,餐飲行業這兩年就受到3重打擊,由於其原材料是農產品,上游的材料和人工都在大漲價,租金也被房價拉高,下游收入端卻還碰到反腐敗,兩頭受擠壓。
 

汽車股的投資週期

汽車從整個行業看,與PPI和CPI剪刀差的關係,邏輯上和家電是一樣的。其成本裡頭材料佔到近9成,人工租金等不到一成,材料價格在下降,汽車銷售價格穩定。汽車的折舊時間也不比空調等家電長,更新換代的速度可能還要快一些,而中國人均汽車的保有量水平估計也不比空調高,我搜索的保有量數據如下:

世界主要國家每千人汽車保有量約為(包括越野車、面包車、商用車,摩托不算,數據主要來自維基百科):

美國:812輛(截止2010年)
澳大利亞:730
意大利:690
德國:634
日本:589
法國:575
英國:525
韓國:379(截止2011年)
馬來西亞:350(截止2009年)
阿根廷:314(截止2007年)
台灣:297(截止2010年)
墨西哥:276(截止2009年)
俄羅斯:271(截止2011年)
巴西:259(截止2011年)
南非:162(截止2009年)
印度:25(截止2013年數據,可能和東南亞國家一樣摩托車很多)
世界平均:128輛(截止2010年數據,目前可能已經有150輛)

中國:100輛(截止2013年,統計口徑可能未包括非民用,假設有1300萬輛公車,人均也只是多10輛)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中國目前的人均汽車保有量明顯低於主要的發展中國家,除了印度外。也低於世界平均水平,而對比歐美日韓澳洲更是有3倍以上的空間。

有人會認為中國人太多,所以汽車人均保有量不可能像歐美日等發達國家一樣。目前,全世界的人口密度約為每平方公里48人;整個美洲的人口密度都比較低,約為每平方公里22人;澳洲的人口密度極低,每平方公里僅3人。俄羅斯為8人;英德法意等經濟發達的歐洲國家,人口密度平均在200人左右;日本的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335人,韓國為495人,都比較高;印度為362人;而中國的人口密度為139人/平方公里。所以,中國就算是扣除沙漠戈壁,人口密度也並不比日韓歐高。

還有人會提到北上廣限車,連杭州都限了。我想,這些城市限車主要原因並不是人均汽車保有量大(千人200輛左右),而是因為人口密度太大且總人口多。北上廣深總人口約0.8億,比英法德意韓整個國家都多。這4大城市的人口密度,比中國的全國水平高出十倍都不止。

也許,領導們還很希望堵車,因為堵車就可以名正言順的修路築橋建地鐵,既增GDP有政績,又有油水可撈,並且汽車是純消費品,不像地產有很重的投資屬性,是個保民生促消費的活,這多好啊!

所以,汽車雖然在歐美算是週期股,可整個行業在中國卻還都屬於成長股。這幾年,國外車企在中國就像撿錢一樣,比如知恥後勇的福特,旗下長安福特今年的利潤將達到100億,但僅僅只有4款車而已,像神車之一的翼虎,我估計一年利潤就超過30億了。

但我認為,中國的單個汽車企業又屬於週期股,原因是新車的研發和上市銷售有週期,大致是研發得3年銷售火3年。比如今天公告業績增長幾倍的長安汽車,其合資廠長安福特相比去年新增了翼虎翼博和新蒙迪歐,加上自有品牌也有一些新車上市,所以業績出現了井噴。我個人的感覺是,研究汽車股,關鍵得看新車的研發和上市進程。

另外,車企對於研發支出的賬務處理方式,也影響到各期的業績表現,因為會計有很大的調節空間。比如:江鈴、上汽和長城是全部當期費用化,風格非常保守;海馬則基本是資本化,很激進;一汽和長安是三分之一左右資本化,其餘三分之二費用化。不同的會計作賬方式,表達了公司管理層不同的心態,也反映出了對小股東不同的態度。

以江鈴汽車為例,由於福特是單一大股東,公司會計政策保守,過去十多年來分紅一直穩定增長,是個真正回報小股東的現金奶牛股。這個月底北京車展它會推出首款福特7座SUV,最快年底可上市銷售,如果它能像翼虎一樣成為神車,那單這一款新車就可以讓江鈴的利潤翻一二倍了,明後年還有5款以上的新車和發動機都不用算。到時候是收入和毛利大增,研發費用不增反降,利潤井噴,就和現在的長安汽車一樣。

聲明:本人持有江鈴汽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207

全國首單養老金投資收益率6.2% 超過同期CPI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1933

全國首單養老金「入市」,投資收益率6.2%

6月30日,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發佈2013年度報告,2013年度基金權益投資收益額為685.87億元,其中,交易類資產公允價值變動額為93.16億元。投資收益率為6.20%。

基金自成立以來的累計投資收益額為4187.38億元,年均投資收益率為8.13%,超過同期2.46%的年均通貨膨脹率5.67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截止至2013年末,基金權益總額為11927.45億元,其中全國社保基金權益9911.02億元,個人賬戶基金權益921.93億元,廣東委託資金權益1094.50億元。

廣東是全國第一個將富餘養老金委託全國社保基金投資運作的省份,2012年3月19日,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和廣東省政府簽訂1000億元養老金委託投資協議,投資期限為兩年。

如今兩年委託投資期限已滿,而作為同一個基金池中資金,廣東委託資金的收益率也同為6.2%(2013年末全國社保基金收益率為6.2%),超過同期CPI,這意味著全國「首單」養老金投資運營在過去21個月實現了保值增值。

去年逾2.7萬億養老金空躺在賬戶上

根據人社部近日發佈的《2013年全國社會保險情況》,2013年全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資產總額為29930億元,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資產總額為3124億元,如果將城鎮職工和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合併(核算財政專用戶金額),則意味著截至去年末,有逾2.7萬億的養老金空躺在賬戶上。

《經濟參考報》消息,如果社會保險基金結餘按照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4:6的大致比例,結合2013年全年2.6%的CPI,以及目前0.35%的活期存款利率和3%的定期存款率,即使在2013年物價水平相對較低的年份,由於資金僅限於存入財政專戶或購買國債,扣除通貨膨脹率,年均收益率為負數,去年2.7萬億元的養老金損失高達178億元。

中山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岳經綸向新華網表示,養老金的投資運營在國際上已經是大勢所趨。一方面我國養老金標準在不斷提高,結餘數字不斷刷新;另一方面養老金缺口問題也不可忽視,而且養老壓力還會日漸加大,讓結餘的「養命錢」增值非常必要。

如今全國「首單」養老金投資運營實現保值增值,廣東作為第一個成功吃螃蟹的人,委託全國社保基金運營和管理地方基礎養老金,這會是未來養老金增值的路子嗎?

前述新華網消息稱,中央財經大學教授褚福靈認為,廣東養老金委託運營可能只是個特例,養老金是用於當期支付的保障金,與全國社保基金戰略儲備資金性質不同,不是投資基金,更加需要高度的安全性。

同時,專家也提出,廣東可以做這種委託投資嘗試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其基礎養老金做到了全省統籌,但從全國看,地方基礎養老金的管理有的只是統籌到市,甚至是縣一級,資金池子非常小,也就很難實現投資運營。

前述《經濟參考報》消息,根據人社部統計,目前全國有31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已建立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制度。但從資金管理上看,省級統籌並沒有真正到位。收繳的養老保險基金仍然大部分掌控在市級、縣級政府等兩千多個獨立的行政單位手中,現有的2000多個社保統籌單位相當於有2000多個資金池。養老保險基金的分散管理與「碎片化」狀態,導致其很難實現集中管理運營。

而財政部發佈的《關於清理整頓地方財政專戶的整改意見》規定,在社會保險基金的計息和保值增值問題上,明確地方財政部門不得動用基金結餘進行除定期存款、購買國家債券以外任何其他形式的直接或間接投資。這意味著,地方投資和運營養老金面臨重重障礙。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會保障中心主任鄭秉文表示,通過這種投資策略,十多年來養老金收益率平均不到2%,扣除通貨膨脹率,年均收益率為負數,處於貶值風險之中。

不過,在今年3月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第五屆大會上,理事長指出,目前已大力推進《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條例》立法工作,推動修訂《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規定》等重要法規制度。

養老金投資運營的法律體系正在逐步構建,這意味著全國社保基金的運作在制度與法律的保障基礎上,將更加規範透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011

日本央行調整CPI和GDP增速預期 今年GDP增速預期減半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114

日本央行今日調整了2014-2016財年GDP增速預期和2014/2015財年CPI增速預期。其中,該行大幅下調2014年GDP增速預期,調降幅度高達50%。

該行稱,日本經濟增長可能將持續高於潛在增速。預計2014年日本潛在經濟增長率為0.5%甚至更低,7月時預期為1.0%。

2015年GDP增速預期沒有變動,仍為1.5%;將2016年GDP增速預期調整為1.2%,此前為1.3%。

與此同時,日本央行還將2015財年核心通脹預期下調至1.7%,此前為1.9%;下調2014/15財年核心CPI增長預期至1.2%,此前為1.3%。

日本央行表示,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為物價帶來壓力。通脹預期存在相當的不確定性,預計物價仍存持續下行風險。日本央行還表示,CPI暫時可能保持在當前水平,之後或將逐漸擡升。不過中長期通脹預期仍在上升。

日本央行是在通脹數據公布之後發表上述調整決定的。華爾街見聞網站今晨提及,日本總務省3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日本9月CPI同比增長3.2%,創半年新低。扣除4月上調銷售稅帶來的影響後,日本核心通脹實際僅1%,這也是日本央行追蹤的核心指標之一。

而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在本周二曾表示,日本央行實現通脹目標的兩年時間框架並不是硬性要求,認為2%通脹目標可能在2015/16財年實現的觀點並未改變。

黑田東彥今日在新聞發布會中表示:

油價下跌給物價上漲帶來了壓力。不知為何消費稅上調影響已經延長了。日本處於結束通縮的關鍵時刻,今天的決定展現了日本央行堅定的決心。

今日,日本央行還意外擴大貨幣基礎增幅目標至80萬億日元,預期是維持貨幣基礎年增幅60萬億-70萬億日元的計劃不變。

對此,黑田東彥表示,

日本央行擴大寬松規模是為了確保實現通脹目標,寬松旨在結束通縮的心態。

如有需要,日本央行不會猶豫再次采取行動。日本的物價預期並不像其他國家那樣牢牢錨定。

對於未來的貨幣政策,日本央行稱將審視風險,在合適時機調整政策。貨幣政策正在顯現預期效果。

擴大寬松消息公布後,日經指數盤中漲幅一度擴大至5.5%。美元/日元一度突破111,創2008年1月份以來的最高點。現貨黃金繼續走低,最低報1185美元/盎司。黑田東彥發布會後,美元/日元再度上揚,升至111.11。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330

日本失業率和工業產出改善 但CPI和零售數據不及預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294

日本10月經濟數據喜憂參半,失業率下降超預期,家庭支出降幅收窄,工業產出數據改善,但是CPI仍在下降,而零售銷售環比出現較大降幅。

日本今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0月失業率意外降至3.5%,預期和前值為3.6%;當月家庭支出同比降幅收窄至4%,預期為下降5%。

同樣出現改善的還有工業產出數據,當月工業產出環比增長0.2%,同比下降1%,均好於預期。

不過,當月零售銷售同比增長1.4%,但環比下降了1.4%。當月全國CPI下滑至2.9%,前值3.2%。扣除了新鮮食品後的核心CPI為2.9%,創七個月新低。近期油價暴跌,顯示出能源價格下跌在CPI增速放緩中扮演的角色。

實際上,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此前曾提及油價下跌對日本物價的影響。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日本央行10月底意外宣布將每年基礎貨幣的貨幣刺激目標加大至80萬億日元,此前目標60-70萬億日元。黑田東彥在隨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日本處於結束通縮的關鍵時刻。“油價下跌給物價上漲帶來了壓力,不知為何消費稅上調影響已經延長了”,擴大寬松政策“以維持通脹預期向上改善,旨在結束通縮”。

據華爾街見聞實時新聞:

日本10月失業率3.5%,預期3.6%,前值3.6%。

日本10月求才求職比1.10,預期1.09,前值1.09。

日本10月總體家庭支出同比-4.0%,預期-5.0%,前值-5.6%。

日本10月全國CPI同比2.9%,預期3.0%,前值3.2%。

日本10月全國核心(除新鮮食品)CPI同比2.9%,預期2.9%,前值3.0%,為七個月新低。

日本10月全國核心(除新鮮食品和能源)CPI同比2.2%,預期2.2%,前值2.3%。

日本11月東京CPI同比2.1%,預期2.3%,前值2.5%。

日本11月東京核心(除新鮮食品)CPI同比2.4%,預期2.4%,前值2.5%。

日本11月東京核心(除新鮮食品和能源)CPI同比1.8%,預期2.0%,前值2.1%。

日本10月零售額同比1.4%,預期1.4%,前值2.3%。

日本10月零售額環比-1.4%,預期-0.5%,前值2.7%修正為2.8%。

日本10月主要零售商銷售額0.0%,預期0.2%,前值0.5%。

日本10月工業產出環比0.2%,預期-0.6%,前值2.9%。

日本10月工業產出同比-1.0%,預期-1.7%,前值0.8%。

今天的一系列數據過後,美元/日元未見明顯波動:

QQ圖片20141128074614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1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