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林少陽忘記了-盈大地產(432)、永發置業(287)、湯臣集團(258)、天安中國(28)、會德豐地產(49)(更新於8月27日)


謝味皇兄提供湯臣集團(258)及謝Louis兄提供天安中國(28)及會德豐地產(49)。


上星期一,我看到林少陽先生的文章如下,內中提及淨現金的地產股如下: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0428


...


恒隆財政健全,是極少數處於淨現金水平的本港上市發展商(記憶中只得恒隆及冷門地產股大 昌集團 (088)手頭現金高於負債),根本不急於賣樓。巧合地,大昌近日亦積極推售其舂磡角的豪宅單位。

....


 


但他可能真的記錯了,如果只以負債等於現金減銀行負債減其他可換股票據等而論,雖然大昌地產仍是手頭現金高於負債,但恆隆現時非現金高於負債了。

 


此外,如果只以現金多於銀行負債而論,其實仍有一大一中一小的香港上市地產公司符合這個標準,分別是前名友聯建材、東方燃氣的盈科大衍地產(432)、前稱永盛財務、湯臣太平洋、浦東發展的湯臣集團(258)、和大昌地產接近同時上市的永發置業(287)、前稱新亞置業的會德豐地產(49)及天安中國(28)


恆隆之緣起(自脫苦海先生之紀錄):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74


五、恆隆集團

恆隆創辦於1960年,創辦人陳曾熙(1923-1986年),原籍廣東台山。陳曾熙戰前曾留學日木,攻讚土木工程學,回港後在永隆銀行任職,擔任外匯、 樓宇按揭業務,認識到香港地產業的潛力。50年代初,陳曾熙離開永隆銀行,與友人合夥創辦大隆地產,開始涉足地產業。其弟陳曾燾早年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 曾在婆羅洲一帶經營建築生意,回港後協助兄長承包建築工程,生意逐漸做大。

1960年,陳曾熙兄弟自立門戶,註冊成立了恆隆有限公司,初期在九龍太子道一帶發展過不少住宅樓宇。恆隆的起步,得益於60年代初與港府的一次換地交 易。當時,港府需要恆隆擁有的九龍荔枝園後面的一個山頭興建瑪嘉烈醫院,於是以何文田山與恆隆文換,後來恆隆在何文田發展起恆信苑住宅樓宇,奠定了公司日 後在地產業發展的基礎。

1972年10月21日,恆隆在香港上市,公開發售2,400萬股新股,每股面值2元,以8.5元價格發售,集資逾2億元。恆隆上市時共擁有5個發展地 盤,包括港島半山區列提頓道1號的豪宅大廈恆柏園、北角雲景道的恆景間、恆英樓等,另有6個已建成或正在建築中的收租物業,包括銅鑼灣的恆隆中心、九龍的 柏裕商業中心、港島南灣道的寶勝樓等,已初其規模。

恆隆上市後,即將所籌集資金進行項重大投資,它耗資1.15億元以高價購入九龍旺角的邵氏大廈和新華戲院,而這兩項物業都須到1973年底才能交吉。由於 出價遠遠拋離當時旺角的樓宇價格,這項交易成為當時轟動一時的新聞。後來,香港股市、地產暴跌,恆隆的大部分資金被凍結,以致錯過了1975至1976年 香港地價跌至谷底時廉價購入大量土地的良機。在把握地產市道循環走勢方面,恆隆顯然比長實、新地稍遜籌。

恆隆上市後首年純利曾高達6,570萬元,超過合和,比新地高出二成八,比長實高出五成。其股價亦一度衝至每股29.2元水平,市值達35億元。不過,由於恆隆看錯地產循環走勢,翌年純利大減近四成,直至1978年度才再度超越1973年度的水平。

在經營上,恆隆與長實、新地等相比一個明顯不同的特色是,它相當重視地產投資業務。1972年恆隆上市時,它的租金收入僅500萬元,佔公司經營收入的10%。但到1977年度,恆隆的租金收入已增加到2,880萬元,佔公司綜合純利的比重已超過45%。

恆隆在地產經營上的另一個重要恃色,就是它重視發展龐大的住宅計劃。早在1975年恆隆就興建有600個住宅單位的荔灣花園。1977年,恆隆與合和合組 財團,奪得地鐵九龍灣車輛維修廠上蓋的物業發展權,該項物業包括41幢住宅樓宇約5,000個住宅單位,即著名的德福花園。德福花園的發展利潤由地鐵公司 佔50%,恆隆、合和各佔25%,當時平均每個單位的銷售價達22萬元,超過原來的估計,恆隆賺取了可觀利潤。

1978年,恆隆以2億元向上市公司淘化大同購入約22.26萬方呎土地,計劃興建淘大花園。其後恆隆以每股9.65元收購淘大75.6%股權,使之成為 恆隆的附屬公司,以使進一步開拓淘大尚未開發的土地資源。淘大花園最後分四期發展,可提供4,800個住宅單位和部分商場,總投資達9.4億元。

1979年,恆隆與長實(恆隆佔37.5%),再投得地鐵旺角站上蓋物業發展權,興建一幢22層高的商業大廈旺角中心。80年代初,旺角中心推出之際,正值地產高峰期,扣除給予地鐵的盈利之外,總利潤高達43億元,恆隆賺得其中的1.6億元。

恆隆的發展,可說與地鐵站沿線上蓋物業發展有著極密切的關係。1981年,正值恆隆各項投資收成在望,業務進入高峰期之際,恆隆領導層雄心萬丈,先後與新 世界發展、凱聯酒店、華懋、信和地產、華光地產、怡華置業、益新置業、萬邦置業、廖創與企業及淘大等地產公司合組成3個財團,競投地鐵港島沿線9個地鐵站 上蓋物業發展權,全部發展計劃包括興建8幢商業大廈和擁有8,000個住宅單位的私人屋村,總樓面面積達700萬方呎,估計建築成本超過70億元,總售樓 收益高達183億元。其中,恆隆可獲利逾40億元。結果,以恆隆為首的3個財團奪得地鐵港島沿線9個地鐵站上蓋物業發展權。消息傳出,全港轟動。

這時,恆隆的聲譽和實力都達到了它上市以來的最高峰,主席陳曾熙更打破一貫低調的作風,對記老暢談恆隆的發展大計,喜悅之情溢於言表。據陳曾熙透露,當時 恆隆擁有的土地儲備,足夠發展到1987年,全部完成後擁有的總樓面面積接近1,000萬方呎。1981/82年度,恆隆錄得純利3.52億元,創上市以 來的第二個高峰。

80年代初,以恆隆為首的財團曾連奪港島地鐵沿線9個地鐵站上蓋物業的發展權,恆隆因而聲名大噪。可惜,後來遇上地產崩潰,恆隆被迫放棄金鐘二段的發展權,其他地鐵站上蓋發展權亦被迫押後。是役,恆隆備受打擊,股價亦一度跌至低點。

不過,恆隆與地鐵公司的合作關係並未中斷。踏入過渡時期,隨著地產市場的復甦,雙方著手修訂原來計劃,將地鐵沿線各站上蓋從原來的商業用途修改為住宅用 途,並減低補地價金額。1984年5月,太古地鐵站上蓋康怡花園動工,補地價3億元,另投資37億元,興建9,500個住宅單位,其中2,200個為居屋 單位。這個佔地17公頃的大型屋村出售時適值地產市道好轉,首批3,000多個住宅單位立即售罄。受此鼓舞,1985年7月恆隆再與新世界、廖創興企業、 萬邦投資及中建企業重組財團(恆隆佔60%),繼續與地鐵公司合作,斥資20億元發展港島剩餘的5個地鐵站上蓋物業,其中補地價僅6.14億元。是項計劃 包括上環果欄、海事處,灣仔修頓花園,以及天后站和炮台山站上蓋物業,總建築面積270萬方呎,其中住宅樓宇160萬方呎。這是恆隆在80年代最大的地產 發展項目。

不過,恆隆在80年代的發展,始終受金鐘二段一役的影響,對地產循環的戒心大增,投資策略亦漸趨保守。1985年以後地產市道逐漸回升,恆隆即迫不及待地 將地鐵沿線發展物業出售,則魚涌太古站上蓋的康怡花園、富澤花園及柏景台等8,000個住宅單位,即在1984年10月至1987年3月期間以樓花方式售 罄,絕大部分單位以每方呎500至800元分期售出,而這批樓宇在其後三年價格升幅逾倍,恆隆白白少賺了不少。也正因為對地產循環持有戒心,恆隆的土地儲 備亦逐漸維持在低水平,與長實、新地、恆地等相距日遠,若干很有潛質的物業,如太古水塘(現時的康景花囿)、樂活道地段(現時的比華利山等)均先後將半數 權益售予恆地,並由對方策劃發展及代理銷售,此舉亦削弱了恆隆的盈利。

1986年恆隆主席陳曾熙逝世,遺下龐大恆隆股份指明舊屬殷尚賢作為遺產信託人,其弟陳曾燾則擔任恆隆主席。陳曾燾時代,恆隆進行了連串集團架構重組。早 在1980年8月,恆隆已購得上市公司淘化大同75.6%股權,淘大以其食品加工業務為恆隆的盈利作出貢獻,同時亦為恆隆提供了牛頭角龐大土地儲備。淘大 被恆隆收購後地產業務比重加大,與母公司恆隆業務日漸重疊。1987年8月,恆隆與淘大重組,恆隆成為集團控股公司,並專注地產發展,而淘大則易名為淘大 置業,成為恆隆旗下地產投資公司,持有恆隆中心、柏裕商業中心、雅蘭酒店、康怡廣場、金鐘廊等一系列投資物業。1988年4月,恆隆透過淘大收購樂古實 業,並再度重組,將樂古改名為格蘭酒店,專責酒店業務。自此,恆隆集團自成一系,系內各上市公司業務清晰,便於發展。不過,亦有人批評恆隆將過多精力浪費 在業務重組方面,錯過這一時期積極增加土地儲備的良機。

1991年1月,陳曾燾退任董事,由陳曾熙長子陳啟宗接任恆隆主席,恆隆進入家族第二代管理時期。陳啟宗上任後,一方面表示將繼續遵循父親陳曾熙及叔父陳 曾燾的穩健發展路線,但同時亦採取了一系列矚目行動,包括親赴英、美、日等國進行全球巡迴推介恆隆集團;引進先進管理技術,如最早發行可換股價券吸引外國 資金、成功推行「C計劃」以打破銀行收緊樓宇按揭的僵局等等,獲得投資者的好評。陳啟宗並表示:恆隆會繼續積極擴大投資物業組合比重,同時在增加土地儲備 方面亦將更加活躍,爭取5年後與其他地產集團看齊。

不過,90年代恆隆系發展策略的重點,似乎仍集中於擴大投資物業方面,其中淘大置業擔任這方面的主角。1992年6月,淘大宣佈10股供3股計劃,集資 27.9億元,其後在8個月內全數用於擴展投資物業組合,包括以7.2億元購入約17萬方呎麗港城商場、以9億元購入約30萬方呎的中區渣打銀行總行大 廈、以3.3億元購入15萬方呎的長沙灣百佳大廈、以8億元購入的豪華住宅花園台2號等。1993年1月以後,淘大通過撥出內部資金及借貸共11.4億 元,10月再透過發行可換股價券集資19.9億元,繼續收購有升值、加租潛力的優質投資物業。換言之,在短短一年半時間內,恆隆系已動用50億元購入投資 物業。

1993至1994年間,淘大置業的投資物業陣營進一步加強,先是位於太平山頂的山頂廣場落成啟用,該物業樓面面積13.4萬方呎,全部租出;而早幾年向 張玉良家族購入的銅鑼灣百德新街一帶物業,價位亦已大幅上升。「食街」經改造成「名店坊」後租金升幅逾倍。1994年,淘大又斥資12億元收購旺角麗斯大 廈,而拆卸重建的尖沙咀格蘭中心亦落成啟業。到1996年,淘大置業旗下的收租物業面積已達546萬方呎,絕大部分均是位於地鐵及九廣鐵路沿線的優質物 業,年租金收益接近24億元。至此,淘大已躋身香港一流地產投資公司之列。



在2000年及2001年的重組計劃,把地產業務轉移至淘大地產,並把之易名為恆隆地產,其後恆隆控股(10)把格蘭酒店(A,195,B,196)注入恆隆地產,並把之私有化。


業務轉移: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00728/LTN20000728017_C.doc


格蘭酒店之注入: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20829/LTN20020829011_C.doc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731/LTN20090731123_C.pdf


 





恆隆主席陳啟宗先生之專訪等:


http://realblog.zkiz.com/searchresults.php?searchtext=%E9%99%B3%E5%95%9F%E5%AE%97&Submit=%E6%90%9C%E5%B0%8B&ownerid=10


2009年上半年業績:


公司有96.32億現金,但有91.66億長期負債和8億短期負債,以及15億的浮息票據,現時淨負債21.34億元。


大昌地產之歷史(來自脫苦海先生之紀錄)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85

大昌地產的創辦人陳德泰,祖藉廣東新會,早在1950年代初已活躍於香港地產界 , 1950年代中後期已成為香港較大的地產商。1972年8月,陳德泰創辦大昌地產 (集團)有限公司,同年12月11日在香港掛牌上市,將面值2元的股票共1,250萬 股新 股,以每股4元的價格公開發售,集資5,000萬元。當時,大昌地產除直接擁 有地 皮物業外,還擁有若干重要發展工程的少數股東權益,包括和記大廈25% 權益、 禮頓道一面積41萬方呎商場寫字樓組合40%權益等。
大昌地產上市後,充份利用股票市場狂熱的機會,發行新收購物業或其他地產公 司的少數股東權益及聯營公司權益。1973年,大昌就先後15次發行新股,發行的 股數高達1.5億股,先後用於與新鴻基地產、泰盛發展、利興發展、嘉年地產及 和記國際等公司換股,又購入太批物業及地產投資公司,如購入喜來登酒店35% 股權、都城地產25%股權及太古昌25%股權等。

大昌地產在上市初期,在投資者心目中的地位頗高,主席陳德泰更被稱為「地產 強人」。不過,大昌較少獨立自主地發展地產,也缺乏魄力獨力承擔大型發展項 目。上市不久,大昌就依附英資財團,協助其地產發展。當時,陳德泰與英資和 記洋行的祈德尊關係密切,大昌與和記屬下黃埔船塢在紅磡擁有龐大土地儲備的 黃埔船塢合組都城地產,以大昌的資金及由建築到銷售的系統,去發展黃埔船塢 在紅磡、大角咀及香港仔三座船塢的土地,但後來和記集團陷入財政危機,控制 權被匯豐銀行所奪,匯豐派「公司醫生」韋理入主整頓,安排和記與黃埔合併, 形勢發生變化。 韋理認為香港地產市道蓬勃毋須與大昌分享,因而推翻雙方往日的許多口頭合約,導致雙方關係破裂對簿公堂,
後來庭外和解。1979年,大昌地產以3.1億元向和記黃埔購回都城其餘55%股權, 同時以1.1億元價格將中區和記大廈25%業權售回和記黃埔,雙方合作由此終止。

1973年,大昌地產還和英資太古洋行合作,聯合收購小型地產公司健誠置業, 改組為太古昌發展,當時太古集團剛涉足地產業,試圖借助大昌的經驗發展規 模龐大的太古船塢。後來,太古集團也覺得沒有必要讓大昌地產分享,遂於1977 年收購太古昌發展全部股權。大昌兩次與英資洋行的合作都半途夭折。後來大昌 又和希慎合作,興建希慎大廈及禮頓中心,1981年9月,利氏家族組成希慎興業在 香港上市,大昌變成持有小量股票的小股東,也不成氣候。大昌地產這種經營方 式,雖不致吃大虧,但卻失去大事擴展的良機。

1981年,大昌地產創辦人陳德泰病逝,公司主席一職遂由其長子陳斌接任。陳斌 1974年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學成後返港協助父親管理家族生意,當時出任 公司主席時年僅38歲,成為香港最年輕的集團公司主席。不過,由於大昌地產經 營作風較保守,缺乏大氣魄,此時已逐漸落後。

大昌集團(88)的業績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625/LTN20090625233_C.pdf


公司現金有3.68億,銀行負債1.15億,淨現金2.51億。


原地產之由來是來自盈科拓展最初注入德信佳的資產: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19990504/LTN19990504025_C.HTM


注資入東方燃氣: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0308/LTN20040308025_C.doc


私有化失敗: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214/LTN20080214007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417/LTN20080417540_C.pdf


盈大地產今年業績: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820/LTN20090820182_C.pdf


公司有32.42億現金,短期負債2,400萬,長期負債21.66億,共21.9億,淨現金10.52億。

永發置業之故事: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80


今年全年業績: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720/LTN20090720682_C.pdf


公司有5,900萬現金,無銀行負債。


湯臣集團: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407/LTN20090407623_C.pdf

2008年業績有15.13億現金,銀行負債3.85億,淨現金達11.28億。



會德豐地產: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317/LTN20090317305_C.pdf


如 果沒有辨證錯誤,該公司已在約150年前上市,原稱香港麻纜有限公司,在1880-1890年間因一連串內幕交易,導致香港制訂證券法,其後獲會德豐收 購。在1960年間改組,易名置業信託,作為會德豐地產旗艦,並收購張玉良之聯邦地產(77,已私有化),其後會德豐又版股購入置業信託,令張玉良成為大 股東,埋下被包玉剛全面收購的伏線。


其後,公司成為會德豐的地產業務旗艦,並曾發展鑽石山地王項目(後重建成荷李活廣場及星河明居),及投資有線寬頻(1097),之後又控制新加坡上市之馬可波羅酒店。


2000年,公司逐步整合,售出荷李活廣場及有線寬頻,其後又全購聯邦地產,之後又購入新加坡地產的上市公司,在2004年易至現名。


現時的會德豐(20)其實是收購九龍倉的隆豐國際(前稱隆豐投資,在1918年上市,後被會德豐收購,在約60年代又被包玉剛收購,並注入航運資產,其後獲注入九龍倉股權,成為購入九龍倉的旗艦),在1994年才易名會德豐。


2008年業績有55.93億現金、銀行負債21.14億,淨現金34.79億。


天安: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824/LTN20090824616_C.pdf


2008年業績有22.99億現金(6.02億為抵押現金),銀行負債18.77億,淨現金4.22億(若不計抵押現金,則為淨負債1.80億元。

大家仍找到這些高現金低負債的地產公司嗎,不妨分享一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29

一部“49年厂长史”:草根商业广东样本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9-28/HTML_F6ETUQC20WA7.html


22岁第一次当厂长,从酒厂开始起步,及后转战酱油厂、农具厂、风扇厂和家具厂等7家工厂,最后于1984年落定于铝型材行业,并且在此行一做就是25年。

“49年的厂长史,颇为自豪的做企业心得,经营过的8个厂子没有一家亏损过。”坐在佛山市南庄镇人和路23号5楼办公室里,翻开横跨半个世纪的创业艰辛,71岁的罗苏笑着仅是一语代过。停顿了一下,老人说,多年企业历炼,最大的体会是“管理企业最忌‘上错项目用错人’”。

这 个被誉为“南海不倒翁”的倔强老头,是解放以来广东省在职时间最长的厂长,甚或是共和国历史上任期最长的老厂长,现在的头衔为广东兴发铝业有限公司(以下 简称兴发铝业)董事长。25年沧海桑田的历史光阴,让罗苏将兴发铝业带到“中国铝型材企业十强第一名”的高位——自2003年起定格于此,2008年兴发 铝业销售额为21.36亿元,生产规模较创立之初成长100倍。

“似罗苏这样的佛山早期民营企业家,大多出身农家,早年没有什么像样的教育,但却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凭借着敏锐的商业嗅觉把握住了机会,‘洗脚上岸’实现了从农民向企业家的蜕变。”

珠三角独立政经时评人金心异认为,南海民营经济堪称中国经济“原生发展”的珍贵样本,是一部民间力量突破制度藩篱和地方政府突破特定“游戏规则”“违规”操作的历史,一批从土地里生长出的民营企业家却贯穿了佛山从集体、国有经济最终走向民营经济勃兴的漫长历史坐标。

将兴发铝业这个标本铺长至南海这片土地,这块面积仅为1073.82平方公里的土地,并没有出厂一吨的铝土,但却出产了全国60%的铝型材,并涌现出如坚美、亚铝、凤铝等诸多中国知名品牌,为我国目前唯一的国家铝型材产业基地。

创建兴发

1984年,南庄镇政府看到行业的发展前景,在邀请专家论证之后,迅速决定立项上马一个建镇以来投资最大的铝型材厂。经过多次人员遴选,时任南庄电器厂的罗苏被定为该厂首任创立厂长。

“一切都是从零起步,瞎子摸象中内心备受煎熬。”罗苏当年46岁,无论自己,抑或是南庄镇均未有兴建铝型材厂经验,且当时对兴发铝业的设计产能是1500万吨,此远远大过前述广东两大国有企业的产能,两大国企最大一家产能仅为1300吨。

驱动南庄镇领导如此“胆大妄为”决定的,源于当时南海县政府的开明。在1980年代初期,南海县委、县政府提出“国营、集体、个体经济一起上”,县、公社、村、生产队、个体、联合体企业“6个轮子一起转”的发展策略,对各个镇经济发展予以充分放权。

凭借着自己先前办厂与银行堆垒下的良好信誉,农行南海分行给予罗苏500万的融资款项;政府方面更是倾以巨力支持,时任南海县县长周日芳与南庄镇委书记范启亨亲自跑到招行,为其融到70万美元,由是促成兴发铝业于1984年10月筹建,并于1985年5月成立。

虽 然贵为集体企业厂长,但南庄镇党委、政府给予了罗苏很大的权力,人事方面由其把握,且开出当年月薪600元的工资,而当时广州一个处级干部的月薪仅为 160元。“我向镇领导要‘权’,要求尊重人才,给予高工资。”罗苏告诉记者,当年在兴发铝业中助理工程师可以拿到3200元的月薪,“放到今天这也是一 个拿得出手的薪水”。

事实上,从1988年开始,南庄镇政府开始摸索激励企业管理者的机制,除充分放权 外,亦在薪酬制度上进行极大手术。以罗苏为例,该年其工资由基本工资加上奖金组成,而奖金则为企业利润的5%。“1996年的时候,我就拿到了42万的工 资。”罗苏对于自己的这个“业绩”十分骄傲。

金心异认为,在当地政府的放权之下,南海铝型材产业的发展呈集体与民营企业“两轮并进”格局,虽是草根内生,但在技术上引进的却是国际上的先进技术,产品标准迅速与国际接轨,由是迅速占领市场。

作为佐证,1991年时南海就有铝型材和铝制品企业335家,年产值4亿多元,民营与集体已“两分天下”。在现今的“中国铝型材企业十强”榜单中,除却兴发铝业,凤铝、亚洲铝业、坚美同在1990年代初涌现,其创立时点分别为:1991、1992、1993年。

改制与上市

1997年,南海区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541亿元,其中非公有制经济总收入275亿元,撑起了南海经济的“半壁江山”。整个1990年代中期,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指引下,南海政府在发展规模型和混合型经济同时,开始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公有制企业转制。

据南海铝业协会一位当年参与改制的人士介绍,1990年代中期政府主动给民营“摘帽”,当时已改为市的南海对集体企业的改制采取的是公开拍卖的方式,这种方式核心是对企业进行初步的净资产评估,然后公开竞价。

1998年8月,南庄镇开始拍卖镇办集体企业,该次拍卖直至2006年方告完成,政府最终亦获得较高溢价收益。譬如南庄有9家陶瓷厂,总共卖出7-8个亿,且全部高溢价。以其中的金舵陶瓷为例,仅有9000万的资产底价,但卖到2.1亿。

然而,在大部分企业均易主之时,惟独兴发铝业却遭遇连续两次流拍。“4.2亿盘子,是改制中最大的企业,没人敢出手。”禅城区第一届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会长周敏中对此唏嘘不已。

彼 时镇党书记陈荣禧、镇长罗就成两次找到罗苏,希望其买下兴发。“但我当时没有钱。”罗苏回忆,在镇政府支持下,他最终拍卖下兴发铝业。4.2亿元巨大盘 子,自己与其它三个股东共出3000万,银行借款2.5亿,镇政府负担1.4亿——由购买者分5年还清。罗苏等人一夜之间负债3.9亿。花甲之年的罗 苏,“站在事业与退休的十字路口,最终完成人生的最大转折”。

改制之后,罗苏妻子、儿子、女儿等全部请出兴发铝业,并要求兴发高层管理者的 亲戚,不许在公司内当财务部长、出纳、科长,亦不许高管亲戚向兴发进原材料。“皇亲国戚多,大家安插自己的人,容易窝里斗,无论是管理人员、工程师抑或技 术人员都会寒心,企业没有凝聚力。”罗苏道出如是朴素逻辑。

2001年在与原香港证监会主席梁定邦一番深谈之后,罗苏遂定下上市心愿,并于2003年完成上市辅导,最终在2008年3月31日在香港主板成功挂牌上市。

谈到上市,罗苏相当坦率:“依靠企业自身滚动发展,企业搞不大,最多再增加产值5个亿;如果是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可以收购很多铝型材厂,可以发展到三五十亿的规模。”

壮志未酬

目前兴发铝业正将生产基地将目前的南庄镇整体搬迁到三水市,预计在2010年6月前完全建成投产,建成投产后达到实际年出产15万吨铝型材的规模。

罗苏解释,企业目前身处南庄镇闹市,再扩张已无地皮供应;即使再买新地,2003年佛山行政区划调整南庄镇由南海划拨入禅城后,地价日高,“转制给我时是19万/亩转让,但2001年在三水买地仅5万/亩”。

2008年10月开始的金融危机也没有拖慢兴发铝业扩张的步伐。目前,兴发铝业已在四川、江西各买了约600亩地建设新厂,其中兴发铝业江西子公司已于9月26日奠基,兴发铝业成都子公司亦将于9月28日奠基,两个新基地的第一期工程都将在一年内竣工投产,为此增加10万吨的产能。

“选址四川将较好地辐射西南片区,而江西将在中国中东部遥相呼应。至此,兴发铝业面向全国的生产经营布局基本成型。”罗苏说。

随着力拓收购加铝,海德鲁、加铝、日本轻金属、新加坡麦达斯、马来西亚齐力集团等巨头建立铝挤压企业,中国铝材行业将面临更多与外企竞争或被兼并的可能。事实上,2001年上半年,美铝提出收购兴发铝业80%的股权,但后因美国“9·11”事件搁浅。

与一些企业坚持“民族品牌”做法不同,罗苏称,未来还可以考虑让美铝或是其它外企入股,“但最多只能转让兴发铝业70%的股权,30%作为事业基底”。多年事业起伏沉淀,让其领悟名分并不重要,“目前考虑最多的是,兴发铝业如何才能成为百年老店”。

不过,这个71岁的广东资格最老的厂长仍是壮志未酬,其表示想看着兴发在国际化道路上走得更远一些。“我脑子开始不清醒时,或者兴发不再需要我的智慧时,我就会主动退休了。”罗苏说,至于管理者的安排,兴发铝业已经是一家上市的公众公司,会按照公众公司的规则处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05

買方看賣方,賣方看買方-會德豐地產(49)、英皇國際(163)(補充)


(註: 因不慎刪除掉,故此需要在中國的股吧拿回紀錄,並補上新東西,真謝謝reciva的幫忙及am730的提醒。)


今日我寫一下看公告的技巧。

如果隨便看其中一張公告,你會看到一頭霧水,以下是一個例子。

第一張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1014/LTN20091014011_C.pdf


第二張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1014/LTN20091014527_C.pdf


如果看第一張公告,是會德豐地產(49)出售物業賣方是Pizzicato Limited,買方是Point Ocean Investment Limited,如果不看注釋,你根本不知道賣給誰。

但賣的標的和價錢都十分清楚,就是北角健威花園的商場,價錢是9.35億。

該物業資料如下:

該物業於一九七九年落成,目前由本集團持有作投資用途。該物業於二○○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帳面淨值為港幣八億七千萬元。

截至二○○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九個月期間,該物業的應占除稅前及除稅後淨盈利分別為港幣二千零四十萬元及港幣一千六百八十萬元,而截至二○○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財政年度則分別為港幣二千八百一十萬元及港幣二千二百九十萬元。


到最後一句,你突然看到一句:

英皇國際及其附屬公司的主要業務為地產發展及投資和酒店營運。

再看附註:

「買方」 指 Point Ocean Investment Limited,一間於香港註冊成立的公司,為英皇國際的全資附屬公司

在第二張公告,買方的公司變了瀜海投資有限公司,賣方一樣是Pizzicato Limited,標的和價錢是北角健威花園的商場,價錢是9.35億。

然後你還不知道是誰賣的,然後在字句間稱:

按會德豐地產有限公司就該協議而於二零零九年十月十三日刊載之公告,該物業之帳面淨值為
870,000,000港元。根據該物業租約之現行安排,該物業于完成時之總年度租金將約為44,000,000港元。

找找附註:

「賣方」 指 Pizzicato Limited,于香港註冊成立之公司,及為會德豐地產有限公司(股份代號:49,其股份於聯交所上市)之全資附屬公司


真相已經大白。


其實是英皇國際附屬Point Ocean Investment (瀜海投資有限公司),購入會德豐地產附屬Pizzicato Limited的健威花園商場物業,作價9.35億元,就是這樣簡單。

如果不細心看其中一張公告,你只是得知買方或賣方是誰,而不知對手方是誰呢。根據上市規則的第14章須予披露交易公告規定:


14.60 除《上市規則》第14.58條訂明的資料外,須予披露的交易、主要交易、非常重大的出售事
項、非常重大的收購事項或反收購行動的公告,至少須載有下列的簡要資料:


(1) 交易的一般性質,如交易涉及證券,則包括日後出售該等證券的任何限制之詳情;
(2) 將予收購或出售的資產的簡要資料,包括任何有關公司、業務、實際資產或物業的名稱;如資產包括證券,也包括該等證券所屬公司的名稱及業務概況;


(3) 如屬出售事項:
(a) 上市發行人就有關交易預期錄得的盈虧詳情,以及計算此盈虧的基準。如上市發行人預期其收益表所載列的盈虧,與所披露的盈虧不同,則須對有關差異作出解釋。在計算盈虧時,將參照帳目內資產的帳面價值;及
(b) 出售所得款項擬作的用途;

當中是並無披露對手方的最終公司的義務,如果只披露對手方的名稱,其實是已經足夠。且對對手方的中英文名稱並無一致的標準。

如果不是它是上市公司,根本就不知道對手方是誰,這就造成一些不公平資訊的機會,況且報紙其實對出售健威花園的新聞早已披露,且聲稱作價更高達11億,以現時角度來看,這誠屬一些耳聞,並不屬實,這對公司的股價變動是有影響的。

2009-10-07  經濟日報:
健威坊明截標 意向價11億    

市區供發售的整個商場物業不多,據悉,會德豐地產(00049)暗標放售的北角健威坊(fitfort)商場,將於明日截標,業主意向價約11億元。

負責獨家標售的第一太平大衛斯,其香港及澳門行政總裁李偉文稱,北角健威坊即將截標,現時反應尚算不俗。他指,物業現每月租金近400萬元,以業主意向價約11億元計,新買家租金回報可達4厘以上,物業呎價亦僅8,000餘元。

重組租戶 回報料可達6厘

另外,新買家購入後,可重組租戶,拉高租金,料可達6厘以上回報。他分析,現時市區可供發售的整個商場物業少,加上呎價合理,相信物業可獲多個投資者競投。

商場位於北角英皇道560號,地庫至3樓商場,總面積約12.5萬平方呎,以及353個車位,物業上蓋為健威花園住宅。會德豐地產於06年,斥資約4,000萬,為健威坊商場翻新增值。

所以,我建議以下兩點:

(1)如果報紙披露上市公司出售物業的新聞,而公司仍未停牌的話,聯交所需要該上市公司發一張公告披露該物業的情況,以供市民知悉。

(2)需要統一公告本方和對手方的離岸公司中英文名稱,並列對手方的最終持有人,就是人頭也好,也優於不披露,為小股東提供一個平等的環境去買賣呢。


P.S 後來德興在13日出公告,披露該可換股債的認股者身份: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1013/LTN20091013317_C.pdf


鑑於近期對認購人之最終實益擁有人身份之關注,董事會及認購人謹此知會股東及公眾投資者,認購人Giant Project Investments Limited乃李如樑先生全資實益擁有。


此外,董事會謹此重申,認購人及李如樑先生均為獨立且與本公司、本公司及其附屬公司之董事、行政總裁及主要股東或彼等任何各自之聯繫人士概無關連,且並非與任何股東一致行動(定義見收購守則)之人士。


延伸閱讀:

BVI 公司 隱藏老細身份: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1748


David Webb 原文:Tack Shin Secret Subscriber

http://webb-site.com/articles/tackhsin.as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98

在年報第49頁 蔡東豪

2009-10-29 NM





內地送餐服務供應商福記食品向法 院申請清盤,市場感到意外,因為福記自○四年上市,盈利連年上升,股價表現出色,一直是基金愛股,獲不少外資投行推介。傳媒分析福記死因的時候,指它業務 不算複雜,過往賬目未見嚴重混亂不清,福記似是發生了突發事情才會爆煲。

我對福記無甚認識,但對上市公司爆煲很感興趣。上市公司爆煲通常 表示管理層做了一些不光彩的事,投資者被蒙在鼓裡,這些事情可能包括欺詐、不誠實披露等行為。福記業務清晰,前景不錯,公司管治看似不壞(其中一位獨立董 事是香港董事學會行政總裁徐尉玲,她應該不會隨便加入一間民企的董事局),怎會弄至清盤?

拆解福記死因之前,我先談香港人熟悉的暢銷書作者 格拉威(Malcolm Gladwell)。格拉威幾個月前來港演講,門券每張六千元。最近他把自己在《紐約客》的文章結集成書,百多元便可讀到他自選過去十多年最精彩的文章。 我對其中一篇關於英隆(Enron)的文章留下特別深刻印象,因為格拉威提出一個獨特觀點︰英隆爆煲不算一宗由一群壞人處心積慮策劃的騙案,而是在光天化 日下我們眼前一步步發生,但我們察覺不到的企業倒閉 事件。

格拉威的文章引入入勝之處,是他以淺白的常識去解釋一些讀者以為自己知道的 事情。他透過英隆這篇文章解釋「困惑」(Puzzle)和「謎」(Mystery)的分別︰困惑出現是因為我們掌握不到一些重要資料,例如拉登身在何處是 美軍的困惑,假如美軍找出收容拉登的人,便可解決這困惑;困惑背後有一個建基於事實的答案。侯賽因下台後伊拉克的局面會變成怎樣,是一個謎;解謎需要在不 確定的環境中作出分析和判斷,最困難之處通常不是資料不足,而是資料太多。

 

英隆不是一夜之間爆煲,而是經過一段長時間,其 間受到各方質疑,一步步走向倒閉。今日回看,所謂「揭發」英隆事件的英雄是多位記者寫了大量負面文章,而這些文章資料來源不是神秘「深喉」,而是英隆年報 和其他公開資料。記者也承認英隆管理層沒否認指控,並且樂意提供資料協助記者寫文章。英隆倒閉後,經過幾年沒完沒了的調查和審訊,專家和學者都認為英隆所 作所為近乎合法,不涉及欺詐行為,頂多是過了「火位」,把事實「Stretch」了少許。英隆管理層沒隱瞞事實,他們似在嘲弄投資者︰「我們在做壞事,在 年報第二百一十二頁有詳盡披露,你想知道多一點的話,可來問我們。」問題是,有人去問嗎?

到這裡,相信讀者已猜到我對福記死因的看法。福記 規模不小,清盤需時,距離水落石出可能仍有一段長時間,或者福記倒閉牽涉詐騙和隱瞞等行為,但這些應該都是枝節而已,因為我相信自己找到了它的死因——死 因就在福記○八年年報第四十九頁的現金流量表。

 

○六年至○八年,福記資本性支出共三十五億元,大部分用於擴充產能,如投資 興建廠房和增添生產設備。同一段時間內,福記發行三批共三十一億元的可換股債券。這些債券的年期分別是兩年、三年和五年。古今中外,以短期借貸來提供資金 作長期投資都是企業倒閉的主因,不過福記牽涉金額之大,我只能以瘋狂形容。

不用作高深計算,三十五億元資本性支出,以五年折舊期計算,每年 是折舊七億元。福記賺錢最多的○八年也只有四億元(內裡不知含多少水分?),任何一個有常識的分析員也應該察覺不妥。一間年賺兩三億的中型民企,福記管理 層憑什麼市場預測,敢豪賭三十五億元去擴充產能?三十五億元花在哪裡?將來可產生多少額外盈利?打算怎樣償還這巨額債項?有人去問過這些問題嗎?

福 記在今年七月開始停牌,停牌之前一個月,我從網上搜尋到這些報章標題,由多位財經演員演繹︰「福記展升浪,業務穩健,估值吸引」、「福記走勢回勇」、「福 記上望八元」;最應景的演繹是「福記化險為夷」。投資者不但沒有向福記問問題,在福記死之前一個月仍沉醉於吶喊聲中。

根據格拉威的定義,福 記之死屬於「謎」。福記以短債去投資長期項目是公開訊息,管理層沒隱瞞,投資者選擇視而不見,遑論分析和判斷,福記是在大庭廣眾面前死去。

蔡 東豪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 作找樂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61

华锐风电首秀不济 49机构浮亏17亿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14/5NMDAwMDIxNjE5NQ.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34

在年報第49頁 蔡東豪


2009-10-29  NM  
 

 

內地送餐服務供應商福記食品向法院申請清盤,市場感到意外,因為福記自○四年上市,盈利連年上升,股價表現出色,一直是基金愛股,獲不少外資投行推介。傳媒分析福記死因的時候,指它業務不算複雜,過往賬目未見嚴重混亂不清,福記似是發生了突發事情才會爆煲。

我對福記無甚認識,但對上市公司爆煲很感興趣。上市公司爆煲通常表示管理層做了一些不光彩的事,投資者被蒙在鼓裡,這些事情可能包括欺詐、不誠實披露等行為。福記業務清晰,前景不錯,公司管治看似不壞(其中一位獨立董事是香港董事學會行政總裁徐尉玲,她應該不會隨便加入一間民企的董事局),怎會弄至清盤?

拆解福記死因之前,我先談香港人熟悉的暢銷書作者格拉威(Malcolm Gladwell)。格拉威幾個月前來港演講,門券每張六千元。最近他把自己在《紐約客》的文章結集成書,百多元便可讀到他自選過去十多年最精彩的文章。我對其中一篇關於英隆(Enron)的文章留下特別深刻印象,因為格拉威提出一個獨特觀點︰英隆爆煲不算一宗由一群壞人處心積慮策劃的騙案,而是在光天化日下我們眼前一步步發生,但我們察覺不到的企業倒閉 事件。

格拉威的文章引入入勝之處,是他以淺白的常識去解釋一些讀者以為自己知道的事情。他透過英隆這篇文章解釋「困惑」(Puzzle)和「謎」(Mystery)的分別︰困惑出現是因為我們掌握不到一些重要資料,例如拉登身在何處是美軍的困惑,假如美軍找出收容拉登的人,便可解決這困惑;困惑背後有一個建基於事實的答案。侯賽因下台後伊拉克的局面會變成怎樣,是一個謎;解謎需要在不確定的環境中作出分析和判斷,最困難之處通常不是資料不足,而是資料太多。

英隆不是一夜之間爆煲,而是經過一段長時間,其間受到各方質疑,一步步走向倒閉。今日回看,所謂「揭發」英隆事件的英雄是多位記者寫了大量負面文章,而這些文章資料來源不是神秘「深喉」,而是英隆年報和其他公開資料。記者也承認英隆管理層沒否認指控,並且樂意提供資料協助記者寫文章。英隆倒閉後,經過幾年沒完沒了的調查和審訊,專家和學者都認為英隆所作所為近乎合法,不涉及欺詐行為,頂多是過了「火位」,把事實「Stretch」了少許。英隆管理層沒隱瞞事實,他們似在嘲弄投資者︰「我們在做壞事,在年報第二百一十二頁有詳盡披露,你想知道多一點的話,可來問我們。」問題是,有人去問嗎?

到這裡,相信讀者已猜到我對福記死因的看法。福記規模不小,清盤需時,距離水落石出可能仍有一段長時間,或者福記倒閉牽涉詐騙和隱瞞等行為,但這些應該都是枝節而已,因為我相信自己找到了它的死因——死因就在福記○八年年報第四十九頁的現金流量表。

○六年至○八年,福記資本性支出共三十五億元,大部分用於擴充產能,如投資興建廠房和增添生產設備。同一段時間內,福記發行三批共三十一億元的可換股債券。這些債券的年期分別是兩年、三年和五年。古今中外,以短期借貸來提供資金作長期投資都是企業倒閉的主因,不過福記牽涉金額之大,我只能以瘋狂形容。

不用作高深計算,三十五億元資本性支出,以五年折舊期計算,每年是折舊七億元。福記賺錢最多的○八年也只有四億元(內裡不知含多少水分?),任何一個有常識的分析員也應該察覺不妥。一間年賺兩三億的中型民企,福記管理層憑什麼市場預測,敢豪賭三十五億元去擴充產能?三十五億元花在哪裡?將來可產生多少額外盈利?打算怎樣償還這巨額債項?有人去問過這些問題嗎?

福記在今年七月開始停牌,停牌之前一個月,我從網上搜尋到這些報章標題,由多位財經演員演繹︰「福記展升浪,業務穩健,估值吸引」、「福記走勢回勇」、「福記上望八元」;最應景的演繹是「福記化險為夷」。投資者不但沒有向福記問問題,在福記死之前一個月仍沉醉於吶喊聲中。

根據格拉威的定義,福記之死屬於「謎」。福記以短債去投資長期項目是公開訊息,管理層沒隱瞞,投資者選擇視而不見,遑論分析和判斷,福記是在大庭廣眾面前死去。

蔡東豪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638

海普瑞消失的600億:高盛的3700萬變18億 暴賺49倍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8009.html

海普瑞上市後股價從188元跌到復權價40元左右,有600億市值灰飛煙滅。昨日,有媒體質疑海普瑞與關聯方利益輸送,公司和關聯公司股權轉讓存在貓膩,懷疑海普瑞上市前的海外訂單和高成長可能是高盛資本運作的一個局。記者昨日就此前往海普瑞公司採訪,公司證券事務代表熊丹對記者表示,媒體報導的相關傳聞不屬實,公司關聯交易和股權轉讓符合有關法律法規,不存在通過關聯交易和股權轉讓損害上市公司及股東權益的情形。

海普瑞與高盛暗度陳倉?

昨天有媒體報導稱:3年前,高盛憑著華爾街式的狡黠與精準,造就了「第一高價股」海普瑞和2010年度中國首富李鋰家族。經此一役,高盛以3700萬成本,獲得18億回報,投資收益率高達49倍。

「經過高盛參與,一個原料加工廠就瞬間被包裝成了一個具有『美國權威認證』的壟斷性、高技術、高份額、高增長的原料供應優質企業。」華南某醫藥投資人士告訴記者,「現在回想起來,不得不懷疑,海外訂單、業績都是高盛做的局。」

該媒體報導稱,在海普瑞神話破滅後,高盛再次投資李鋰家族的另一塊資產:深圳市天道醫藥有限公司(下稱「天道醫藥」)和深圳市多普樂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多普樂實業」)。此次高盛並非單獨行動,著名投資公司IDG趕來入夥,加上曾經同樣深度參與打造「海普瑞神話」過程的湖南彭氏家族,一起佈局「第二個海普瑞」。

據瞭解,天道醫藥成立於2004年6月29日,註冊資本600萬元,主營產品為低分子肝素鈉製劑,目標是國外市場。

海普瑞上市近三年來,和關聯公司天道醫藥關聯交易逐年增加。而據海普瑞內部人士透露,天道醫藥有佔用海普瑞的人員、資源行為,存在利益輸送的嫌疑。

據海普瑞年報披露,天道醫藥與海普瑞的關聯交易日益增加:2010年,天道醫藥向海普瑞購買肝素鈉原料藥3730萬元,佔海普瑞銷售額0.97%;2011年,天道醫藥向海普瑞購買肝素鈉原料藥激增,達到6710萬元,佔海普瑞銷售額2.69%;2012年,天道醫藥向海普瑞購買肝素鈉原料藥5573萬元,佔海普瑞銷售額3.2%。據悉,從海普瑞上市至今,天道醫藥仍然虧損。

多普樂實業也是海普瑞的關聯公司,它在海普瑞長達十餘年的資本運作過程中,一度持有海普瑞70%股權。

海普瑞招股書披露,多普樂實業未來的發展規劃是與天道醫藥共同建成年產5000萬支產能規模的低分子肝素製劑生產線,申請美國FDA或歐盟EDQM的藥政註冊,進入歐美醫藥市場。

「多普樂實業本身並沒有什麼業務,更多是一個資本運作平台。」海普瑞人士在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說,「現在它的核心資產就是天道醫藥。多普樂實業和天道醫藥在同一個辦公樓區辦公。海普瑞是肝素鈉原料,天道是做低分子肝素鈉,更高級一點,比較有前景。雖然天道現在不賺錢,不代表以後不賺錢。天道也是要上市的,一定會上,還有可能單獨上市。」

海普瑞認為關聯交易合法

昨日,記者就媒體質疑內容採訪了海普瑞證券事務代表熊丹。在回答記者有關質疑高盛做高海普瑞的業績和海外訂單問題時,熊丹表示,這個說法是有問題的。因為公司1998年就成立了,在高盛進來之前,公司就有關於和賽諾菲公司的訂單合作,而且在2008年著名的百特事件後,海普瑞成了美國唯一的肝素鈉原料藥的供應商。這對於海普瑞公司來說是一次挑戰和機遇。這個事件對後來公司的業績是利好。

對於質疑海普瑞剛上市時股價衝至188元,至今跌到復權價40元左右,有600億市值灰飛煙滅,熊丹的解釋是,當時的股價也不是他們定的,是業務受到認可和市場認同的,後來股價一直跌是市場背景導致的,之前美國的市場不景氣影響到公司的業績。

對於質疑天道醫藥與海普瑞的關聯交易方面,對於質疑天道醫藥近年來虧損卻能支付公司三四百的員工工資的質疑。熊丹表示,支付工資不是問題,現在天道藥業還是投入期,所以會虧損,但是這對付員工工資完全不是問題,也不存在海普瑞在這方面的資金援助。而且美國有些醫藥研究公司也是虧損的,也沒這方面的問題。

對於質疑海普瑞與關聯方多普樂、天道醫藥的關聯交易和獨立性。 熊丹表示,深圳市多普樂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與公司系同一實際控制人控制的企業,深圳市天道醫藥為多普樂的全資子公司,與公司存在關聯關係,是海普瑞的下游企業,只在產業鏈上存在業務交易關係,海普瑞的董事長雖然也是天道藥業的董事長,但是沒有參與天道藥業日常管理工作。所以公司之間還是獨立的。而公司間的交易都有董事會認可和對外公佈,交易情況都可見。

昨晚,海普瑞就此發佈澄清公告稱,公司與多普樂、天道醫藥的關聯交易遵循市場定價原則,關聯交易的決策程序符合有關法律、法規及《公司章程》的規定,並履行了披露義務,不存在通過關聯交易損害上市公司及股東權益的情形。

公告稱,多普樂實業及天道醫藥從事的主要業務為低分子肝素製劑的研究、生產及銷售,與公司從事的肝素鈉原料藥在主要適應症、產業鏈位置及客戶等方面均不相同,多普樂、天道醫藥與公司間不存在同業競爭。公司高管除在關聯公司擔任董事職務外,未擔任其他管理職務,公司與關聯公司間在業務、資產、人員、機構和財務方面保持獨立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547

23:17 PIMCO格罗斯:美联储主席候选人萨默斯的退选强化了周三美联储前瞻指引。 22:50 葡萄牙副总理表示,一旦葡萄牙退出现行援助计划,将整考虑申请额外的欧元区支持来缓解其回归金融市场的压力。 22:45 前美联储官员Donald Kohn:极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导致危险的风险。 22:30 美联社:美国防部官员称有几人在Navy Yard狙击手事件中被射杀。 22:25 华盛顿邮报消息:警方称1名狙击手已经受伤倒地,警方在追捕另两人。 22:20 美联社:美国国防部官员表示,华盛顿Navy Yard狙击手已经被控制,但未被拘押。 22:12 高盛2015年二季度巴塞尔 I一级普通资本比率为12.6%。 22:02 NBC最新报道,至少10人在Navy Yard狙击手事件中被枪击。 21:56 联合国武器检查组:有清楚且确凿的证据显示叙利亚境内曾使用过沙林毒气。 21:49 华盛顿狙击手事件过后,华盛顿机场暂停所有航班。 21:47 NBC消息:华盛顿Navy Yard事件目前有7名受害者,包括5个平民及2名警察。 21:44 花旗集团2015年二季度的一级普通资本比率测试结果为13.2%;花旗集团预计在面临严重压力的情况下,将损失212亿美元。 21:42 欧洲央行与英国央行延长流动性互换时间至2014年9月30日。 21:33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周一开盘上涨78.33点,涨幅0.51%,报15454.39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周一开盘上涨7.48点,涨幅0.4... 21:15 美国8月工业产出月率+0.4%,预估+0.5%,前值持平;美国8月制造业产出月率+0.7%,预估+0.5%,前值修正为-0.4%,初值-0.... 21:13 美国海军确认,一名活跃的狙击手出现在华盛顿navy yard,至少1人受伤。 即時刷新» 美銀實習生猝死事件發酵,高盛蘇黎世辦公室涉嫌強迫員工加班被調查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6793

高盛蘇黎世分部接受蘇黎世勞工部門(AWA)的檢查,瑞士日報Tages-Anzeiger稱AWA 接到瑞士銀行聯合工會的舉報:高盛不遵守勞動法案,要求員工加班、不予支付加班費。AWA透露此次尋訪目的為了調查高盛內部是否涉嫌強制員工加班。

瑞士勞動法規定,僱員每週工作時間不得超過45小時,允許一些行業延長到50小時。

AWA主要職責就是監督勞動法在各行各業的實際落實情況,他們也負責處理一些來自工會或僱員的舉報信息。

瑞士勞工部的此番行動很可能受了美銀實習生猝死倫敦慘案的影響。華爾街見聞此前有報導:2 1歲的美銀實習生Moritz Erhardt連續三天通宵加班後,猝死身亡。該事件引發渲染大波,部分媒體譴責金融行業「食人」加班制。

高盛在全球的辦公室均存在加班現象,程度各一,而FT稱高盛每星期都會統計員工的加班工時,然後做電子備份。

目前,AWA表示目前尚未公佈調查結果,舉報者銀行聯盟不願意透露更多細節,高盛拒絕回應此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334

小小辛巴的辨股析圖49(江西銅業) 小小辛巴

來源: http://xueqiu.com/5964068708/33037130

【江西銅業】   滬港通開通在即,有不少人驚恐地問我,江西銅業 A 股要比 H 股貴 30% 以上,會不會暴跌 30% ?
作為一個持有江西銅業的小散(成本 13.6 元),我的答案是:
當然會,不跌就沒天理了, A 股會跌30%!
但前提是,H股先跌60%。

呵呵,下面,我簡略地說說,滬港通影響下,江西銅業的危與機。

因為是長文,分以下五點談:
1、估值差異存在的長期性
2、價差也可在上行中拉平
3、機會總以困難形式展現
4、資源股的歷史表現驚人
5、底部大平臺的投機價值

一、估值差異存在的長期性

A股與H股的價格差異已經存在很久了,同股不同價,在很多人看來是反常的,但是,股票價格正如白菜一樣,受供需與市場偏好影響,同樣的白菜,不同地方就是不同價格,投機者的套利活動,會把價差拉近,但價差卻永遠存在。

情隨事遷,時移勢易,以前,A股普遍貴於H股,現在,不少A股反而比H股還便宜,特別是流通盤大的藍籌股,大多比H股還便宜。但有意思的是,超大盤的有色金屬股如中國鋁業、江西銅業的A股卻比H股要貴很多。

這大概只能從兩地交易者的心理差異中找到答案。

國外交易者的所在國大多地廣人稀,物資豐富,且礦業公司全球各個交易市場都有,到處都供給過剩,因此,估值低。

而國內是人多地少,資源貧乏,什麽資源都缺,什麽都要與人爭奪,住房空間,優良的水、空氣,各種社會資源、環境資源等,都有人壟斷,都要拼死爭奪,所以,國內民眾投實業時愛開礦,炒股時則偏愛炒資源股,因此,資源股的定位長期都比較高。

這種狀況,即使滬港通已經臨近,兩地價差仍未拉平,而且隨著A股的上漲,價差還在拉大。我相信,即使滬港通之後,兩地價差仍將長期存在。這種現象雖然反常,但是,反常正是市場正常的表現,不同地方的人群總是有不同的價值訴求,境內外的生活環境、生存壓力、政經制度都有著很大不同,簡單地認為同股就要同價,是很可笑的,即使將來完全融合,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二、價差也可在上行中拉平

價差雖然將長期存在,但隨著互聯互通的影響,價差也可能逐漸拉平。很多人悲觀地認為,水往低處流,既然A股比H股貴,那麽A股的持有者就會賣出價格高的A股,而去買H股。

如果大家都是理性的投資者,自然會這麽幹,但問題是,市場從來都是非理性的,就連理性的交易者也不得不遵從非理性的規則,以非理性行為為主。

而全世界共有的非理性特征就是買漲不買跌,如果A股一直漲,H股一直跌,市場參與者絕大多數情況下依然是買A,不買H。

水不僅會往低處流,成為洪流的時候,它也可能往上湧。

價差並不是只有向下拉平一條路,同樣有可能向上拉平。

比如說,我在年初買京東方A的時候,京東方B便宜很多,很多人也問我京東方A會不會向下看齊,我說不會。事實上,一年下來,京東方A不僅沒有向下看齊,反而漲了30%多,當然啦,B股漲得更多,目前價格已接近京東方A。

所以,江西銅業即使A股比H股貴30%以上,如果A股一直漲的話,更大的可能是二者在上行中縮小價差。

當然啦,H股的漲幅可能會更大。很多人問我,為什麽不買更便宜的H股。
從價值投資的角度考慮,同股同權買價低的,當然應該是買更低的江銅H股。
但我本來就不是價值投資者,A股的投機人群我熟悉,H股我不熟,我寧願在自己熟悉的市場里少賺錢,也不敢到不熟悉的市場中去買便宜股票做價值投資。

所以,即使將來滬港通通了以後,我仍然秉持不熟不做的原則,固守著A股的池子賺自己能看得懂的錢。

分析完江銅受港通影響的下行風險,那就再講講江銅的上行機會吧。

三、機會總以困難形式顯現

也有人說,為什麽要買江銅,負面消息一大堆:銅價從2010年的高位已經持續回落了4年,目前處於中位區,會否進一步滑落,還是轉而上升,難以判斷;國內經濟不景氣,需求不振,銅的消費量仍將下滑;對大宗商品影響巨大的油價深幅下跌,隨著美國頁巖油氣的革命及對俄羅斯的經濟打壓,油價還將持續低迷;美元進入強勢周期‥‥‥這些因素都會制約銅價上行。

但是,彼得·林奇也說過:“當經濟開始衰退時,精明的資本經營者就開始投資周期性公司。”他在《戰勝華爾街》中說:“我希望能在周期公司的最低谷進行投資。當情況變得不能更糟時,一切就又開始向好的方向發展。一個受到壓制的周期性公司必將以出色的資產負債表重返舞臺,由此我得到了第19條林奇投資法則:除非你是沽空投資者,或者是尋覓富婆的詩人,否則悲觀毫無裨益。

是的,當所有超大利空都擺上臺面後,股價的泡沫也被擠得幹幹時,那麽,已知的利空,就不是利空,股價也將開始進入上行周期。

那麽,江銅股價泡沫是否已經擠幹了呢?

經營狀況簡析:

江西銅業的毛利率已經從2006年的28.81%,連續7年下滑到2014年第一季的1.96%,如果連業內規模效益最好的銅企都無利可圖,別的中小型銅企只會更加艱難。而從業績表現來看,江銅2012年到2013年的凈利潤同比增長率也連續大幅下滑,2014年雖然降幅有所收窄,但仍無較大起色。顯然,從基本面分析,江西銅業即使不是在最谷底,也應該相當接近谷底了,不排除明年出現大幅好轉的可能。

估值分析:

衡量周期股最直觀的數據是市凈率,而江銅目前的每股凈資產值為13.08元,至2014年11月14日(滬港通前最後一個交易日)股價為14.29元,PB值為1.09。橫向對比來看,江銅的PB遠低於銅陵有色的1.33倍PB,及雲南銅業的2.57倍PB。江銅的經營水平與規模效益,都遠好於另外兩家,如此低的PB,是明顯低估的。而在有色冶煉加工的三十多家上市公司中,江銅的PB也排倒數第二,僅次於南山鋁業。

縱的來看,如果用歷史數據對比,就會發現江銅在歷史上從來沒有到過如此低的市凈率水平。

再看市盈率,由於有色冶煉加工行業大多業績下滑,虧損或者微利,因此市盈率普遍高達幾十倍以上,而江銅因為經營效益好,即使業績連續兩年下滑後,仍能保證不錯的每股正收益,故動態市盈率在16倍上下,在有色冶煉加工的三十多家上市公司中,排倒數第一,南山鋁業這個爛兄爛弟也相伴相隨,排倒數第二。

綜合來看,江銅的A股股價泡沫已經徹底擠幹,各種利空已經很難再把它的價格拉下,說實在的,哪怕是H股再充滿激情地下跌60%,江銅也很難再跌30%。

不過,從2008年見頂6124點以來,大家所得到的最重要熊市經驗就是,低估的雖然未必下跌,但也可以好幾年不漲。江銅有上漲的希望嗎?

四、資源股的歷史表現驚人

跌時重質,漲時重勢,時勢已變,豈能以僵化思維視事,君不見《蘭亭集序》曾言:“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情隨事遷,世事滄桑,莫不如是也。

市場是複雜多變的,熊市與牛市的策略是完全不同的。熊市中研究股票,基本面分析是第一位的,因為它決定了底在哪里,逆勢上行的邏輯又是什麽。而牛市中炒股票,首先要搞清楚大勢所趨的“勢”趨往哪個方向,而勢主要與資金流向和大眾偏好有關。

就目前市場形勢而言,已經發生了明顯轉變,總體風格已經不再是熱炒酒、藥、小盤概念股等熊市牛股,大量資金湧入的是低價、低市盈率、低市凈率的大盤主板股票,這正是典型的牛市特征。而當牛市的第一把火已經點燃,在賺錢效應的擴散下,將會不斷吸引場外資金到來,連傻子都看得出來,慘跌了六、七年的A股市場,勢頭既然已經起來,將比大部分投機品種更具投機價值。

大家所認同的,才能漲得好。而這種認同,既有新喜好,也有長期的傳統認同。新喜好主要是今年新冒出來的國企改革潮流,一帶一路的高鐵、港口、基建,以及軍工等。這些類屬我已經布局了中國重工等股票,這里就不再細說。

而傳統喜好,也能找到線索,如2006年-2007年超漲的股票,主要是銀行、券商、房地產、有色資源等股票。考慮到銀行的超大市值,房地產風光難再,出現超漲的難度都比較大。而券商近期剛剛得到大家的認同,重現光芒,由於我已在前期發文並大力布局光大證券、吉林敖東等券商股,這里也不再多說了。

至於傳統牛市所喜好的有色資源等股票,比較不好說,以前的歷史表現是相當驚人,我記得2006年-2007年的大牛市中,漲得最多的就是券商和有色金屬股,當年的雲南銅業從2006年初的4.14元,最高漲到2007年的98.02元,漲了22倍;江西銅業因為盤子大,業績好,有港股等因素制約,從2006年初的5.2元,最高漲到2007年的78.5元,也漲了14倍,都遠遠超越大盤的5倍漲幅。

有色資源等股票將來會不會又來一大波,不好判斷,大家都知道,有色資源股的股價受產品價格影響較大,可股價表現又不完全與產品價格重疊。現實分析,大宗商品價格可能有較長的低迷時期,但誰也敢斷言明年就不會暴漲,而且,有色資源股經常提前於基本面的改善而展開行情;加上各種有色股還有自己的商品屬性,當供需矛盾激化時,也會走自己的獨立行情。如前段時間的吉恩鎳業就走出了波瀾壯闊的翻倍漲幅,從而激活了整個有色板塊。

江銅除了業績反轉因素外,還有地方國企改革的概念。

此外,其也參股了金融。2014年半年報顯示,其除了投資3.8億的南昌銀行,還投資了6億的中銀國際證券,占總股本的6.35%。值得註意的是:中銀國際證券目前沒有上市,估值大約在100億左右,目前雖然規模較小,但發展空間較大。該公司作為中銀國際的下屬子公司,已經與中國銀行達成戰略計劃,以後中國銀行營業廳可以開戶並開辦一切中銀國際證券業務, 隨著滬港通、倫敦通、世界通的不斷推行,遍布全世界各地的中國銀行將為中銀國際證券帶來巨大的成長空間。因此,盡管江銅的6億元中銀國際證券的股權投資,相對於500億的總市值而言,並不大,但是這部分資產的快速成長,也會帶來巨額收益,且不排除將來進一步增資擴股,加大投入力度的可能性。

綜合來看,當賠錢概率小,而賺大錢的不確定機會大時,我覺得從風投的角度先買一些是正確的,因此,我在2014年9月12日以13.6元建倉了江西銅業,並在雪球網上寫了交易記錄。

如圖1:


五、底部大平臺的投機價值

1、走強起點

一個股票經歷了幾年的漫長下跌後,要扭轉長期頹勢,需要一個轉換期,先是形成一個跌無可跌的潛伏底,然後出現一個扭轉熊市思維的強勢平臺,這個強勢平臺,往往是各路人氣的集聚區,有些人把它解釋成機構莊家的底倉吸納區,有些人把它形象地解釋成龍擡頭‥‥‥都可以,愛怎麽想都行。

我們只需要記住,極底之後的首個大平臺,是股價開始走強的真正起點。

當然啦,受基本面因素的影響,平臺有強弱之分、長短之別,什麽時候突破啟動,並不好判斷。但大部分長牛股,正是從底部平臺開始起步,然後以一個又一個的平臺登頂的。

2、追漲虧錢

為什麽很多人在牛市還賠錢,就是因為他們喜歡追漲,而不願意在平臺區靜心等待。

牛股的上漲總是一段一段的,經常是漲百分之二、三十就平臺整固休息一下,而喜歡追漲的,大多是因發現股票已經開始強勢上漲了百分之十以後,才追進去的,可這時候漲勢往往已到了階段漲幅的中後段,雖然也能賺個百分之一、二十的,但隨著股價進入橫盤調整,甚至小幅回撤,追漲得來的些許盈利很快就被回撤成微利,甚至反遭套牢。周而複始,反複賠錢,浪費牛市,蹉跎歲月。

而在平臺後期進入的,雖然因為股價處於橫盤期,不知道什麽時候漲,浪費了一些時間(技術分析能力強的,可以通過強度分析、資金流向,板塊輪動的分析判斷縮短時間),但是,它的好處在於,一旦開漲,可以把一整段漲幅都吃到手,且不容易因股價回拉而反遭套牢。

同樣是在耗時間,先不賠後賺的平臺介入者,總是比追漲者的先賺後賠的浪費時間要強。這才是賺錢之道,兄弟。

3、板塊輪跳

牛市不賺錢的因素,還有一個,那就是板塊輪跳,一段時間漲得較好的,通常只有一、兩個相關性較強的板塊,如果手中沒有階段強勢的股票,就只能看著別人漲得吐血,而當我們耐不住寂寞,沒有搞準節奏就亂股,經常是一賣就漲,一買就跌,黴運都不輸給雪球網的著名反向指標小小辛巴,讓人吐血而亡。

指數雖然一波、波地上漲,板塊表現卻各有不同。

如以招商銀行為代表的銀行股,2014年7月底的猛烈上漲,是推動指數突破2100點的首要功臣,如果8月初追漲買入銀行股的話,則要忍受3個月的調整,不但不賺錢,還虧錢。真正能賺的,就是招商銀行經歷漫長下跌後,在2014年4月到7月的首個底部大平臺中買入並堅守的交易者。

如圖2:


銀行股歇菜後,大盤經過一段時間的整體調整。以中國重工、中國船舶為首的軍工、航運,以及中國中鐵、營口港等高鐵、基建板塊,猛烈上漲,使得指數於9月底結束調整,並推動指數突破2300點。但到了10月中旬前後追漲這些股票的話,同樣也會因為進入調整期而虧錢。真正能賺錢的,就是中國重工經歷漫長下跌後,在2014年7月到9月的首個底部大平臺中買入並堅守的交易者。

如圖3:


軍工股、港口股歇菜後,大盤經過一段時間的整體調整。以光大證券、華泰證券為首的券商股,猛烈上漲,使得指數於10月底結束調整,並推動指數突破2500點。又推動指數突破2500點。如果到了11月中旬前後追漲這些股票的話,同樣也會因為進入調整期而虧錢。真正能賺錢的,就是光大證券經歷漫長下跌後,在2014年8月到10月的首個底部大平臺中買入並堅守的交易者。

如圖4:


分析這三波可見,在這三個股票的平臺整理期,持有者基本上都只能是看著別人賺錢,但只要稍微耐心一點,不跳來跳去,這三大類股票的某一類股的集中交易者,至少能夠收獲一次漲幅。

而分散到這三類股票的交易者,能夠收獲平均漲幅。

最幸運的交易者(或者是能力最強的),踏準節奏的,能夠連續抓住兩三次輪跳,賺超級多的錢。

而大部分追漲殺跌的辛巴式倒黴蛋,則會反複落入沖高回落的調整期,一賠再賠。

4、蓄勢待發

由於每一波領漲的板塊都各有不同,而這一輪牛市的起始熱門股票,顯然是低價、低市盈率、低市凈率的股票,因此,沒有暴漲過的三低股票很容易成為市場挖掘的主要對象。短期業績會不會好,倒是不必在意太多,連馬鋼這種垃圾都能炒得翻倍,工行、中行這種超大盤的都能活蹦亂跳,實在不必顧忌太多業績因素與流通盤的大小。

只要足夠低估,蓄勢已久的股票,就值得關註。

目前來看,曾經的牛市必炒股——“煤飛色舞”資源股團體,已經沈默了很久,且大多在凈資產值附近,如江西銅業、南山鋁業、鹽湖集團、中煤能源、潞安環能等都積蓄了足夠的做多能量,相繼出現了底部首大平臺形態,不排除在將來的板塊輪動中集體表現。即使短期掉頭下跌,因為明顯低估,也跌不到哪里去,最多再搞一、兩次的短期向下空頭陷阱,而一旦開漲可能會漲很多。

江西銅業,如圖5:

南山鋁業,雖然是第二平臺,但依然低估,且離底不遠,我也在近期建了倉位。如圖6:

鹽湖集團,打算近期建倉,如圖7:

相類似的中煤能源,如圖8:

潞安環能,如圖9:


總體而言,畢竟是牛市剛開始,選擇入市建倉價值低估股的資金很多,因此,形成底部大平臺蓄勢待發的股票還有不少。

雖不敢保證個個飈漲,但幾日遊行情多少還是會有的。少數特別厲害的,則是天高地闊,任我飛翔。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
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
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且放下各種不必要的擔憂,靜看歲月如風遠去。

小小辛巴2014年11月16日夜,寫於鷺島百家村。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aca0160102v7ac.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481

數字看京東財報:為何2014年大虧49億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524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3-4 10:00 編輯

數字看京東財報:為何2014年大虧49億
作者:雷建平


京東(納斯達克證券代碼:JD)今日發布財報。財報顯示,京東第四季度營收為34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3%;凈虧4.543億元(約合7320萬美元),上年同期凈虧1.10億元。

京東2014年全年凈虧損了49.41億元,運營虧損了58億元,這其中,最主要原因是,上市前夕,京東董事會給了京東董事長劉強東占京東股份4%的期權獎勵,攤銷了36億元。

京東虧損另一重要原因是,由於與騰訊戰略結盟產生的資產和業務收購,帶來無形資產攤銷。

京東Q4營收347億元 同比增73%
京東第四季營收347億元(約56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3%,較上一季度增長20%。京東第四季度商品交易總額為858億元(約合138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了119%。


京東第四季度來自在線直銷和在線商城業務的商品交易總額分別增至484億元和374億元,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了77%和220%。

京東第四季度來自電子和家電產品的商品交易總額為42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了83%;來自日用品和其它的商品交易總額為43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73%。

京東第四季度來自日用品和其它的商品交易總額所占商品交易總額的比例,從2013年第四季度的40.2%提升至50.1%。

京東第四季度已完成訂單總數為2.178億個,較上年同期的1.117億個增長95%。2014年第四季度,京東移動用戶完成的完成訂單總數占據了總完成訂單總數的大約36.0%。

京東Q4直銷收入323.8億元 同比增67.4%
京東第四季來自直銷方面的收入323.8億元,較上一季度增19%,較上年同期增67.4%。京東第四季度來自服務和其它營收同比增199%,主要受在線市場和廣告服務快速擴張推動。


京東第四季度商品交易總額和凈營收的同比增長,主要受活躍用戶賬戶從上年同期的2770萬個增至5470萬個,且已完成訂單總數從上年同期的1.117億個增至2.178億個。

京東Q4成本303億元 同比增68%
京東第四季度營收成本為303億元(約合49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181億元增長68%。京東第四季度營收成本的同比增長,主要受直銷業務增長以及流量獲取成本增長的影響。


京東Q4毛利44.11億元 毛利率12.7%

京東第四季度營毛利為44.11億元,毛利率達到12.7%,過去幾個季度,京東毛利率一直在持續改善。

京東Q4費用51.67億元 同比增124%
京東第四季度費用為51.67億元,較上一季度增長30.8%,較上年同期增長124%。


京東執行支出主要包括采購、倉儲、快遞和客服支出。2014年第四季度,京東執行支出為26億元(約合4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13億元增長107%。

京東第四季度執行支出的同比增長,主要由於擴大向商城商家提供快遞服務,及向小型城市擴展公司的履行基礎設施。

京東第四季度營銷支出15億元(約合2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5億元增長181%。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京東第四季度營銷支出12億元(約合2億美元),較上年同期5億元增長121%。京東第四季度營銷支出同比增長,主要受增加品牌廣告和其它營銷活動影響。

京東第四季度技術和內容支出為6.189億元(約合998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的2.758億元增長124%。京東第四季度技術和內容支出的同比增長,主要受技術員工數量增長的推動。

京東第四季度總務和行政支出為4.913億元(約合792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的2.533億元增長94%。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京東第四季度總務和行政支出為3.497億元(約合564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的2.149億元增長63%。

京東Q4運營虧損7.56億 運營利潤率-2%


京東第四季度運營利潤為-7.56億美元,較上一季有所擴大,京東第四季度運營利潤率為-2%。

京東Q4凈虧4.543億 凈利率-1.3%

京東第四季度凈虧損4.543億元(約合7320萬美元),上年同期凈虧損為1.10億元。京東第四季度凈虧擴大,主要由於與騰訊戰略結盟產生的資產和業務收購,帶來無形資產攤銷。

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京東第四季度凈利潤為8380萬元(約合1350萬美元),上年同期的凈虧損為3640萬元。

截至2014年12月31日,京城商城持有的現金、現金等價物、受限制用途現金和短期投資總額為321億元(約合52億美元),高於截至2013年12月31日的146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1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