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隻,再次係抄RF筆兄嘅飛,我其實好感激佢。
入正題,講下有乜catalysts
其實就係今日呢單嘢再次喚起我對江銅嘅興趣(之前嗰次係筆兄有貼過銅價嘅消息)
來源:http://www.bloomberg.com/news/2013-08-22/copper-climbs-as-chinese-manufacturing-index-rises-lme-preview.html
Copper led gains in industrial metals after a manufacturing index in China increased in August from an 11-month low, adding to signs the world’s second-biggest economy is stabilizing.
Market News:
Metals News:
Metals Prices:
-- Copper rose 1.1% to $7,320.50 a metric ton on the LondonMetal Exchange. Relative strength index 61.-- Aluminum gained 0.6% to $1,907.50 a ton. RSI 61.-- Nickel climbed 0.7% to $14,520 a ton. RSI 54.-- Lead added 0.7% to $2,228 a ton. RSI 65.-- Tin was up 0.5% at $21,850 a ton. RSI 63.-- Zinc advanced 0.2% to $1,971.75 a ton. RSI 64.Other markets: Last % Change % YTDBloomberg Dollar Index 1,028.99 +0.22 +4.31Crude Oil $103.72 -0.13 +12.96Gold $1,361.53 -0.38 -18.73MSCI World Index 366.22 -0.34 +7.79Economic Events:Survey Prior Time(London)Euro-zone PMI Manufacturing Aug 50.7 50.3 9:00Euro-zone PMI Services Aug 50.2 49.8 9:00U.S. Initial Jobless Claims Aug 17 330K 320K 13:30U.S. Continuing Claims Aug 10 2963K 2969K 13:30U.S. House Price Index MoM Jun 0.6% 0.7% 14:00
================================================================
而WSJ有篇詳盡嘅報道:
來源: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127887323980604579027171041071610.html
August 21, 2013, 8:20 p.m. ET
The downtrodden copper market is showing signs of a turnaround amid a brightening economic outlook for the world’s two biggest consumers of the metal, China and Europe.
A flurry of relatively strong readings from the manufacturing and industrial sectors in both places has prompted many investors and analysts to revise global-consumption estimates for copper upward in recent weeks.
Bloomberg News
Prices of copper are up 9% since July 30. Above, copper cathode sheets in electrolytic tanks in Serbia.
The optimism about demand for copper, which is used in everything from smartphones to refrigerators to cars, has driven prices in the $100 billion futures market up 9% since July 30. Although prices have wavered in recent days amid nervousness about the Federal Reserve’s next policy moves, copper’s recent strength stands in contrast to its performance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year, when prices sank 16%.
On Wednesday, copper futures for August delivery fell 0.8%, or 2.8 cents, to $3.3115 a pound on the Comex division of the New York Mercantile Exchange. Prices remain near two-month highs reached on Friday.
Hedge funds and other money managers as a group turned bullish on copper last week for the first time since February, according to the 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 They had 7,041 more bets on copper prices rising than wagers on prices falling as of Aug. 13. In early April, investors were betting 38,951 contracts—a record high since at least 2006—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Investors have turned more positive on growth—it’s as simple as that,” says Clive Burstow, portfolio manager of Baring Asset Management’s $11.3 million Global Mining Fund. Mr. Burstow recently has boosted his exposure to copper by buying shares of copper-mining companies.
A surprise expansion in manufacturing activity in July in China, the world’s biggest copper consumer and importer, gave the rally its jump-start. The market maintained momentum as the latest Chinese trade and industrial-production data beat expectations and as the euro zone last week reported its first quarterly gain in gross domestic product since 2011.
China’s manufacturing report was a “huge turning point for copper,” says Jason Rotman, president of Lido Isle Advisors, a commodities investment-management firm in Newport Beach, Calif. Mr. Rotman said the firm began placing bets on higher copper prices shortly after the manufacturing data was released.
To be sure, some say an onslaught of copper production from new mines—a factor in the selloff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year—could continue to cause headwinds for prices. Global mine output in the second quarter was up 8.4% from the same period in 2012, Citigroup analysts said in a note, the fifth straight quarter in which production beat year-earlier levels.
And there is potential for the next ream of Chinese economic data to disappoint. A preliminary reading on the country’s manufacturing activity in August is slated for release on Thursday.
Analysts with Credit Suisse said in a note on Tuesday that copper supply will likely exceed demand in the months ahead, citing the chance that this summer’s gains in demand from Chinese auto makers and home builders will prove fleeting.
“Reading too much into one month’s data can be misleading,” the analysts wrote.
Still, bullish investors point out that, not only are copper-demand forecasts being raised, but supplies already are tightening.
Copper stockpiles held in warehouses certified by the London Metal Exchange have declined 16% since late June, a sign of increased demand from manufacturers.
Rising investment in copper-heavy projects such as providing electricity to rural areas and railway expansion mean China’s refined copper consumption is set to rise 9.1% this year, analysts at Morgan Stanley estimate, up from 5% growth in 2012. They expect copper supply to exceed demand by just 53,300 metric tons this year, down from projections for a 124,400 ton surplus at the start of the year.
“Copper’s resilience suggests that the worst is behind us,” says Sameer Samana, a senior international strategist with Wells Fargo Advisors, which manages about $1.3 trillion in assets. “If China was really in as bad of a shape as people have been saying, you would have seen a much bigger pullback” in copper and other industrial metals.
========================================
圖其實都不錯,不過我又講唔出點解不錯,總之就係覺得佢仲有得升,我一向都唔準㗎啦,睇下966就知(唉⋯⋯)
我覺得,純粹9UP咁講,短期1蚊幾毫嘅升幅機會是不少⋯⋯
我覺得呢排尐資源股已經郁咗一段短時間,如果呢個時候仲唔上車,我覺得之後去到「火棒傳遞區」先諗買唔買,第一輸嘅當然係價位,但呢點其實唔緊要,注碼先係最緊要,升到RSI過70樓上,你仲敢唔敢大注渣落去?你唔敢大注渣,已經限制咗你嘅POTENTIAL PROFIT。當然,你唔昅實個市,慢幾怕先留意到,咁只能再努力尐啦~
================================================================
最後,想share埋呢篇收錄在湯財文庫嘅轉載,觀點係我完全無諗過(其實我好多嘢都無諗過,無乜咁大不了,哈哈~)又學多樣嘢~
來源: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58683
@ 2013-06-15 18:00:48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741
FT:市場早就預期銅價將走弱,因為世界銅礦的產量上升。但看空銅價的投資者可能一直忽略了一個相當重要的銅礦:城市的廢銅。
舊空調、汽車和建築上的銅線和銅管,工業用銅切割剩下的邊料,構成了銅的重要來源,但經常被忽視。
根據國際銅研究集團的數據,廢銅佔了全球銅用量的約1/3。2009年產業活動萎縮導致銅價大跌的時候,廢銅突然從全球市場中消失,幫助了銅價從谷底反彈。
現在,交易員表示,類似的情況正在發生。可用的廢銅大幅下滑,已經吸引了對沖基金和貿易商的注意,這使得他們看多銅價走勢,雖然面對眾多不利於大宗商品的負面消息。
一名商品對沖基金經理表示:「廢銅可能是我們現在傾向於看好銅市的關鍵原因。」
就算基於不透明的金屬市場的標準,廢銅市場的數據也是出了名的粗略的。但在過去三個月,中國的廢銅進口已經比一年前同期下跌了14%。一些交易員和分析師估計,全球市場可用的廢銅今年可能會減少高達15-20%。
這與2009年的廢銅供應下滑幅度無法相比,但如果他們的估算是正確的,那麼這對銅市的影響仍是相當巨大的。
每年約有360萬噸在LME上交易的精銅,是由廢銅生產的。這意味著,廢銅減少10-20%,將減少全球市場銅供應36-72萬噸——這相當於管理了全球最大的銅礦之一。
另一方面,在幾個月前,業界的共識是,今年全球銅將出現30-50萬噸的供過於求。
中國一家大型銅冶煉廠的高管表示:「廢銅的短缺,意味著市場將更為平衡,而不是供應過剩。」
廢銅供應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全球製造業活動過去幾個月的萎靡狀態,這意味著工廠產生的邊料減少了。同時,全球大部分地區增長停滯意味著,越來越少人廢棄舊的空調和汽車。
此外,銅價從今年2月超過8000美元/噸下滑至4月6800美元/噸,已經導致一些廢銅交易商選擇囤貨。
這些因素加在一起,導致了中國的銅冶煉廠集體囤積廢銅。
世界最大的上市廢銅商行Sims Metal Management亞洲主席Michael Lion表示,一些存在廣泛交易的高品位廢銅對倫銅價格的折讓,已經跌至了數年來的最低水平。
市場已經感受到廢銅短缺的影響,特別是中國市場,中國不斷擴張的銅冶煉產業,使中國佔了世界廢銅進口的60%。
巴克萊金屬分析師Gayle Berry表示,市場的壓力還會進一步放大,因為中國的冶煉廠要求一定比重的廢銅,才能避免它們處理低品位銅礦石時不會出現過熱的情況。
在過去六個星期裡,中國三家最大的銅冶煉廠——江西銅業、金川集團和云南銅業都因為廢銅短缺,合共關閉了每年40萬噸的產能。
廢銅市場的緊張,也剛好遇上市場的一些其它變化,使得交易員變得更為看好銅市。
第一,世界的幾家大型銅礦都出現了供應中斷的情況。第二,最近的銅價下跌已經刺激中國的貿易商和銅消費客戶囤積銅。最後,中國具有巨大影響力的國家儲備局最近幾週也在諮詢關於購買銅收儲的事情。
高盛經濟學家Layton表示:「廢銅市場的發展對銅價有支持作用。但單純的廢銅緊缺並不能驅動銅市向牛市的實質性扭轉。」
吳建平用他名下的這張號稱可以“透支200萬”的信用卡購買了一輛路虎車,但他卻無法從建設銀行得到這張卡的開戶資料。 (李根/圖)
吳建平發現他的公司和他個人在長沙市範圍內的多家銀行,至少開設了358個賬號,他“完全不知情”。
“你幾次去要查賬,銀行里很多人都怕你了,好幾個都得抑郁癥了。”
“過去5年,至少有4個億不見了,我的錢到底去哪兒了?”
1973年出生的吳建平,在長沙做了二十多年生意,如今管理著一家橫跨房地產開發、酒店管理等多個行業的大型民營企業,並因此而先後擔任長沙市第十三、十四屆人大代表。
但從2010年開始,他陷入了一場至今沒有盡頭的“資金迷局”——吳建平發現他的公司和他個人在長沙市範圍內的多家銀行,至少開設了358個賬號,其中建設銀行湖南分行長沙天心支行範圍內,最為集中,有一百多個,且存在頻繁的大額資金流動,對此,他“完全不知情”。
“我不知道在天心行到底消失了多少錢,但至少也有幾個億。”吳建平說,如果銀行能提供完整的資料和流水單,以及監控視頻,一切的謎底都將揭開。
2010年12月底,吳建平公司的副總裁、財務總監陳奇英告訴他,公司賬面上沒錢了,“流動資金大約只有3000萬”。這讓吳建平大吃一驚,他說自己“完全不能相信”。
自從2005年起當上集團副總裁、財務總監,陳奇英就負責了公司的所有財務管理,吳建平說自己“平時很少過問”。現在,他不得不自己算算賬:2009年至2010年,公司的“生活藝術城”和“金房·萬樹丹堤”兩個樓盤的銷售額大約9.6億,公司還從中國建設銀行和長沙雨花農村合作銀行分別貸款9500萬和5000萬元。不僅如此,這一年,吳建平還以4000萬元的價格轉讓了手中的佳楠酒店。“別的零碎業績不算,僅這四項,賬目資金不少於12億元。”吳建平說,減去同期集團的總支出大約4.6億,公司賬面上至少得有7個億。“就算用最最保守的算法,減去各種誤差,也至少得有4個億流動資金。”
吳建平決定在公司內查查賬。這一查,猶如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
最初的驚訝是,在長沙市範圍內的各家銀行,居然存在至少358個以他或者他公司名字開設的賬戶,其中僅建設銀行長沙天心支行(湖南省行下屬的一級支行,旗下又有10個二級支行)範圍內就有一百多個,並且,建行的這一百多個賬號,存在最頻繁的巨額資金流動,而其他各家銀行的賬號,至少到目前,他還沒有發現類似情況。
“對這些我完全不知情,那些簽了我名字的賬目,彼此間有大量資金流動,但我過去幾年里居然一無所知。”吳建平很費解。
2011年9月29日,吳建平將32份有他簽名的公司借支單送到湖南省鑒真司法鑒定中心,結果顯示,其中15份借支單上吳建平的簽名是模仿的,涉及金額共計760萬元。
這讓吳建平更有理由懷疑,那358個以他名字開戶的賬號的簽名,都是別人模仿的。他將最初的懷疑重點,放在陳奇英、公司財務經理蘇曉波、總出納黃宇等公司高管身上,於是報了案。但經過司法部門的調查和審理,最後僅陳奇英以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四個月。
南方周末記者獲得的長沙市雨花區人民法院(2012)雨刑初字第809號判決書顯示,陳奇英最終獲刑,主要是其在擔任集團財務總監期間,收受了一筆8萬元的現金。
吳建平很不滿意,這樣的判決結果和最初的報案案由幾乎就是風馬牛不相及,“我幾個億都消失了,陳奇英完全有侵吞嫌疑,卻沒有人來過問”。
如今,陳奇英也早已結束了牢獄生活,但不願與南方周末記者見面,而她的丈夫徐恒亮(原中國建設銀行長沙天心支行所屬赤崗支行行長),2012年1月卻在網上發帖,聲稱自己的妻子是冤枉的,吳建平公司的賬目黑洞,與他的妻子無關。
4月末的一天,在長沙市一家茶館,徐恒亮與南方周末記者見面,一再聲稱,他看到吳建平前幾天又在網上發帖實名舉報,其中再次指控陳奇英涉嫌勾結建行內部人違法套取巨額資金,而他被繼續懷疑從中提供交易便利。
“我已經不做行長了,但還在建行內工作,他們指控我,上面都來查過,沒查出問題。”徐恒亮一臉自信。
徐恒亮的說辭,吳建平始終不會相信。
為了找回自己的錢,5年來,吳建平每天會花大量時間去搜集證據,研讀各種銀行的材料、流水單、開戶資料等等,這讓他在下屬看來,幾乎有些偏執。他特地改變了自己的簽名風格,與原來狂草的風格相比,現在的簽名更有棱角。
他陸陸續續搜集到的銀行資料,顯示出“越來越多的問題”,這讓他相信,自己遭遇的,不僅僅是陳奇英等公司高管的“貪腐”,更有銀行內控的失職和涉嫌經濟犯罪的可能性。
比如早在2006年1月25日,吳建平不知情的尾號1750賬號,轉賬170萬元到陳奇英名下尾號3442的賬號。長沙市公安局天心分局刑偵支隊調取陳奇英的3442賬號流水中顯示,這筆錢先後劃轉進了劉金鳳、彭華英等人的賬戶,然後又從何麗萍的賬戶轉回吳建平的1750賬戶中。劉金鳳、彭華英和何麗萍三人,都是建設銀行天心支行的工作人員。
早在2013年,吳建平就找到媒體,期望幫助他找到答案,當時前來采訪的《中國青年報》駐湖南站記者洪克非曾找到中國建設銀行長沙市天心支行一位張姓副行長,得到的解釋是:“上述3名工作人員,在2011年時,有兩人因故離職,如今聯系不到。當時銀行正在開展網銀業務,劉金鳳等三人與吳建平公司財務主管商議,進行了一次‘操作演習’,主要是為了鍛煉業務。後來這些錢最終歸還到了吳建平尾數為1750的賬戶里。”
吳建平無法接受銀行這樣的解釋,他通過進一步核查相關單據發現,在170萬元轉了一圈回到他的賬戶後的第4個月,尾號為1750的“吳建平”賬戶又向尾號6306的“吳建平”賬戶轉賬180萬元,“這兩個賬戶都是以我名字開戶的,但直到我後來查賬,才發現它們的存在。”吳建平說,這180萬元,在自己不知情的前提下,在自己“名義下的”兩個賬戶兜轉後,於2006年6月23日,被人冒用他的簽名,分兩筆各75萬元,以現金方式提取共150萬元。
曾受托調查的律師舒暢說,他們在建行查詢吳建平名下個人賬戶信息時,尾數為1750、6306的兩賬戶都顯示不存在;直到中國人民銀行長沙市中心支行介入後,天心支行才提供兩賬戶的信息。“像這種大筆資金從一個賬戶轉到另一個賬戶交替出現的情況,在其他賬戶中都大量存在,我們認為,這可能是銀行工作人員參與‘洗錢’。”
但張姓副行長否認了律師的指控,他說,所謂客戶查詢到賬戶不存在的問題,是因為近年來隨著業務的發展,銀行系統不斷升級。有些資料在現有系統內可以找到,一部分時間已久的,則需要在備份系統內查找,這可能造成了誤會。
《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加強金融機構個人存取款業務管理的通知》規定,辦理個人存取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對一日一次性從儲蓄賬戶提取現金5萬元以上的,儲蓄機構櫃臺人員必須要求取款人提供有效身份證件,並經儲蓄機構負責人審核後予以支付;且必須向其省級分行備案,並由其省分行報當地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備案。
吳建平奇怪的是,銀行在這其中,怎麽沒有必要的監管?
隨著資料的積累,吳建平後來又發現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問題:早在2005年,居然就存在了一個以他名字開設的建設銀行內部證劵號:250080010647。
“我又不是銀行員工,怎麽會有這樣的內部號?”吳建平有些自嘲。進一步查閱對賬單時,可以發現,早在2005年11月9日,吳建平名義下的尾號5120賬號,轉出人民幣202410元,通過銀行內部證券號250080010647進行證券業務交易,“也就是炒股”。
到了2010年4月8日,這個內部證券號突然被掛失、更換密碼、變號為一個以吳建平名義開設的銀行卡號,尾號是1535。目前能查到的當天《個人開戶與電子銀行服務申請表》中,沒有賬號或者卡號顯示,只有客戶簡單信息,同時沒有當事人填寫的資料,吳建平堅持說,上面那個自己的簽名,也是偽造的。
就在變號當天,又發生了一次大額資金流動,一筆1500萬元從另一個以吳建平名義開設的尾號7040的賬號,轉入到尾號1535的卡中,並全部買了股票,8天後,這1500萬元又從尾數1535的賬戶轉回7040賬戶,收益3000多元。而這些操作,吳建平都是在事後查賬時才發現的。
諸如此類吳建平聲稱“並不知情”的往來賬目不勝枚舉。例如,2010年3月,建行香樟路支行行長歐陽山從吳建平賬戶尾數7040賬上轉賬48600元到歐陽山尾數51602的賬上,三個月後歐陽山又轉回客戶原賬戶。
“雖然只是幾萬元,但這個性質你不覺得惡劣嗎?在我毫不知情下,把我賬戶里的錢隨意轉走,今天轉幾萬,將來會不會轉幾十萬,幾百萬?這還只是我發現的,沒有發現的呢?”吳建平說。
這些發現加深了他此前對銀行內部失控的懷疑,他除了上網發帖實名舉報,開始四處上訪,也找到湖南省紀委,舉報建設銀行長沙天心支行涉嫌經濟犯罪。湖南省紀委隨後將一份題為《關於請求立案查處建設銀行天心支行單位犯罪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轉給湖南省公安廳。
據南方周末記者獲得的湖南省公安廳回複省紀委的材料中顯示,最後,“經查,我廳認為:吳建平舉報的建設銀行長沙天心支行涉嫌經濟犯罪的證據不足,未達到立案條件。”
“要想得到充分證據,就需要銀行給我司更完整的材料,但至今沒能實現。”吳建平說,他曾多次找到建設銀行,但都被告知,有事找律師談。
事實上,以近年銀行的內控要求和安全措施,建設銀行只需要提供吳建平這些賬戶的開戶資料和交易流水就可以回答吳建平的疑問;只需要調閱銀行櫃臺的交易監控,就可以確認究竟是誰開立了這些賬戶、進行了這些轉賬交易,但是5年來,建設銀行卻並沒有拿出這些“硬碰硬”的證據來。
2009年陳奇英給他一張號稱可以“透支200萬”的信用卡時,他並不相信,但不久後他在4S店購買路虎車,這張卡一下子刷了120多萬。從此,這張卡成為他的日常個人消費支出卡,但他也一直沒有想過,這張卡具體是怎麽辦下來的。
2015年4月27日,吳建平帶著助手,到中國建設銀行湖南省分行信用卡中心,試圖索取自己當初辦卡時的開戶資料。
“我去索取信用卡的開戶資料,是想看看當初這張卡開戶時,具體是誰幫我辦理的。”吳建平說,這只是5年多來,他為了找回數億資金的路上,尋找各種證據的嘗試之一,他堅信,這麽大透支額度的信用卡,當初辦理的時候,一定需要很多資料。
但吳建平沒想到的是,開戶資料沒有拿到,他這張天價信用卡,卻被銀行凍結,無法使用。這讓他更不解,再去問,得到的答複是,“去和我們律師談”。
吳建平質問:“作為建設銀行的大客戶,索取自己的開戶資料不是天經地義的事兒嗎?怎麽還要驚動律師?”
2015年4月,吳建平又一次在網上實名舉報,期望得到輿論的支持,他在舉報信里列舉的疑點包括:銀行工作人員蓄意隱瞞公司對公賬戶、私人賬戶、網銀業務;隱藏貸款資料;辦理對公賬戶及私人賬戶手續均違規違法辦理,賬戶賬號均沒按規定到中國人民銀行報備;公司更名後,新老名稱及賬戶賬號同時使用幾年……
“不知道這次,我能否找回自己消失的錢?”5年多下來,他有些疲憊,也顯得憂心忡忡。看起來有些效果,很快中國建設銀行湖南分行與他聯系,該行的法律顧問、來自長沙市天地人律師事務所的專職律師葉強勝,在4月27日下午,到吳建平的辦公室與之見面,期望能協調解決問題。
據吳建平說,按照葉強勝的解釋,對於舉報信里提到的問題,不排除銀行在過去幾年里,有些工作存在一些瑕疵,但孰是孰非,對於是否有數億資金消失,還需要雙方進一步溝通,比如可以雙方組成一個聯合查賬小組,但需要在銀行指定的房間里,並且所有資料不得複印。“如果真的將來查出有幾個億的問題,那就不是經濟案,而是刑事案了,有人將涉嫌犯罪。”
葉強勝還說,針對吳建平此前的諸多疑問,銀行內部也查過,但沒有發現問題。
“你幾次去要查賬,銀行里很多人都怕你了,好幾個都得抑郁癥了。”葉強勝笑著說。吳建平追問:“他們心里沒鬼,幹嘛要怕我查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