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低通脹並非護身符 債市擔憂美聯儲重演“格式加息”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853

對於債市投資者而言,如果僅僅憑借美國通脹率處於低位而認為美聯儲不會加息的話,那麽1994年格林斯潘式的加息方式可能會讓他們背脊一涼。當年格林斯潘在通脹率處於7年低位2.5%的情況下連續升息至6%,債市3.3%的單日跌幅至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盡管目前的通脹水平更低,並且經濟複蘇也處於初級階段,不過債市投資者顯然輕視了美聯儲加息的可能性。隨著美聯儲將在10月結束QE,市場焦點已經轉向了美聯儲最終的加息節點。大量資金湧入債市,僅因為美聯儲主席耶倫“維持相當長一段時間”在低利率的表態。

和美聯儲本身的預期相比,債市投資者樂觀認為明年債市收益率依然將保持低位。不過2014年第二季度GDP增幅創2011年以來最大值,理應得到些許重視。期貨市場的價格顯示市場投資者認為2015年末美聯儲將加息至0.76%,而最新的美聯儲內部對於利率前景的點陣圖則暗示2015年末加息至1.375%的可能性較大。

6月以來公布的美國CPI數據一直處於同比下降,距離美聯儲一貫堅持的2%目標水平還存在差距。大多數人都認為在低通脹率情況下,美聯儲不會著急加息。這幾乎和1994年的債市行情如出一轍。顯然格林斯潘讓他們失望了——格老12個月內連續加息三次,推升10年期美債收益率從1.89飆升至7.66。

許多業內大佬已經對於債市前景表達了擔憂,老虎基金的Julian Robertson就認為債市將會以非常糟糕的局面收場。

過去一周20年美債ETF出現了8.044億美元的資金流出,為2002年以來的最大單周贖回。許多分析師已經開始擔憂如果美國經濟持續穩步改善的話,美聯儲可能會在加息時間的選擇上更為激進。根據彭博的調查顯示,經濟學家和策略師們普遍預期10年期美債收益率將在2015年觸及3.46,而這將意味著債券市場出現3.83%左右的跌幅。(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680

鼓勵核銷中小企業壞賬 銀行”護身符“法規有望近期出臺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206

20140710stock

為了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減小中小企業貸款難融資貴的問題,有關部門或將出臺金融企業貸款減免辦法。

據《中國證券報》稱,有關部門正在起草金融企業貸款減免辦法,有望近期出臺。這項政策的重點是加強金融企業尤其是銀行的壞賬減免核銷力度,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打消銀行給中小企業貸款的顧慮。

《中國證券報》引述有關專家分析,壞賬核銷涉及銀行基本制度,影響深遠。該舉措可降低銀行稅收負擔,消解部分潛在風險,給銀行業績帶來更大想象空間。

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煜輝認為:

金融企業貸款減免辦法將出臺,壞賬減免力度可能很大。不管怎樣設計,政策操作邏輯是短期撇賬和長期制度改造相結合。壞賬核銷的利好只是一個方面,量化寬松其實是最大的金融救援。銀行負債成本下去了,利差受益良多。

從近期一系列舉措看應是這個思路。存量經濟調整應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會貫穿明年全年。在新框架下,地方增量被預算嚴格控制住,地方增量缺少(包括房地產)的那一塊盡可能通過強化中央項目對沖,比如芯片、特高壓、核電、航空等。同央行今年如何引導利率下行一樣,明年存量改造可能是前所未有的大手筆。

總之,金融救援、存量債務清理和地方預算鎖緊(制度改造)會一同推出。利率下去了,壞賬又逐步開始被拆解,銀行股便會有固定收益性質,其估值修複或許跟今年的債券一樣精彩。因此,明年利率、銀行有機會,指數有空間。

數據顯示,16家上市銀行三季報和半年報相比,不良貸款比率上升的有15家,不良貸款余額增加的有13家,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下降的有13家,凈利潤同比增速放緩的有9家。專家分析,既要大力督促銀行為中小企業放貸,根本改變銀行惜貸局面,又要防止銀行不良貸款攀升。修改銀行相關會計制度,放寬一直嚴格的不良貸款核銷制度就成為政策重要選擇。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場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認為:

掣肘A股股指上升的因素之一是銀行股的超低估值。16家上市銀行的估值只有5倍市盈率,市凈率不到1倍,這在全球股市中較為罕見,其原因在於投資者擔憂銀行的壞賬太多。只要市場的這種預期弱化,銀行股的估值就可能逐步回歸常態。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686

食鹽專營:難以卸下的護身符 十年六改未果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5775

(何籽/圖)

2001年起的十年間,國家曾制定過六次鹽改方案,均因利益等問題擱淺。

行業專家預測,鹽改後通過市場化競爭,食鹽價格會下降。

一個前鹽務職員的反戈

鹽務局的人來了,帶著二十多個裝卸工人來了,開著卡車來了,封了前鹽務職員公司的鹽。

很快,費克宇因涉嫌非法經營被警察帶走——他將腸衣鹽賣給江蘇宿遷一家腸衣廠,當地鹽務局認為腸衣鹽是食鹽,屬於其專營範圍,費是在販賣“私鹽”。

這次出事之前,費克宇曾於2009年任宿遷市宿豫區鹽政處糾察隊長。因為鹽,這不是他第一次被警察帶走。

從鹽政處下海後,費克宇開了一家鹽貿公司。2012年,鄰近宿遷市的徐州睢寧縣鹽務局查處一起利用工業鹽冒充食鹽案,犯罪嫌疑人使用的工業鹽來自宿遷市蘇鹽商貿有限公司,費因是公司老板被抓。

那次費在看守所被查出高血壓,取保候審,一年之後不了了之。2012年底,費的公司更名為宿遷市鼎盛鹽業公司。未料兩年後,2014年6月27日,被抓的情節再度上演。宿遷市鹽務管理局(以下簡稱宿遷鹽務)沒收了嘉輝腸衣公司“非法”從鼎盛鹽業公司購買的38.65噸腸衣鹽。

費克宇事後稱,他與宿遷鹽務就腸衣鹽是否屬於食鹽專營範圍有極大爭議。國務院頒布的《食鹽專營辦法》中並未規定腸衣鹽屬於食鹽,經營食鹽批發業務必須擁有食鹽批發許可證,用鹽企業應當從當地取得食鹽批發許可證的企業購進食鹽。事實上,真正擁有食鹽批發許可證的是與鹽務局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的地方鹽業公司。

“專營企業實質上就是壟斷。”宿遷鹽務綜合管理部主任趙忠給南方周末記者展示了鹽務局認為腸衣鹽是食鹽的兩份依據,一份是發改委2003年公布的《食鹽價格管理辦法》,該辦法將食鹽與腸衣鹽的定價權一並交給省級價格主管部門。

有業內人士透露,價格主管部門實際上會根據當地鹽務局的意見確定食鹽價格,而把腸衣鹽寫進《食鹽價格管理辦法》沒有上位法依據,這是中鹽公司“捎帶進去”的。

另一紙文件則是江蘇省鹽務局2014年7月18日下達的,其中指出腸衣鹽管理依據食鹽管理辦法執行,但該文件晚於費克宇的鹽被查收。

宿遷鹽務認定腸衣鹽適用食鹽管理條例,自然屬於鹽務局專營範圍,違反條例從民營公司購買腸衣鹽,不僅要沒收,還得罰款。

費克宇堅定認為,“是我的鹽業生意搶占了鹽務局的市場,所以宿遷鹽務有意找我的麻煩。”據費介紹,同是從國家定點鹽礦進購的飼料鹽和腸衣鹽,他的售價均是550元/噸,而宿遷鹽務執行江蘇省物價局的食鹽定價標準,分別賣808元/噸和880元/噸。

執法者?土匪?

腸衣,是將豬、牛、羊的小腸經過加工刮制所保留下來的一層透明薄膜,除了可以做灌制香腸的衣膜,還能做琴弦、球拍等。腸衣鹽是用於腸衣防腐的鹽。

江蘇省南通下轄的縣級市如臯有一片工業園——“腸衣城”,這里聚集的數百家腸衣企業腸衣鹽年使用量在三萬噸左右。鹽商陸建沖看準這個市場,從中鹽控股的金壇鹽礦以每噸低於鹽業公司130元的價格購買腸衣鹽銷售到如臯,此舉引發如臯市鹽務局不滿,接下來他經歷了與費克宇類似的故事:火車將腸衣鹽運到如臯,鹽務局的人早早就在車站門口守候,直接把鹽沒收。

性格倔強的陸建沖,一直堅持與如臯鹽務局打官司,甚至自己找人制作視頻揭露鹽務局的“霸行”。由於如臯鹽業公司長年壟斷市場,如臯腸衣企業必須先支付貨款,卻往往不知鹽何時到貨,視頻中提到如果企業向鹽業公司的人送些好處,鹽才會及時送到。

“鹽業公司不講理,土匪,有錢的企業買他的鹽就及時送,我們小企業就不送,簡直沒法過日子。”某腸衣企業主說。

2014年10月25日,陸建沖拿到了如臯市人民法院判定其敗訴的行政裁定書,裁定書里竟然寫錯了被執行人陸建沖的名字。

荒唐不止於此。如臯市鹽務局局長在2013年寫的工作回顧和展望里這樣講,“我局多次與法院領導溝通增進感情,說明金大洋案件的重要性,最後法院形成了傾向於我局行政決定的基本共識。”

2014年10月15日,河南新鄭市龍湖鎮開餐館的黃先生夫婦因用了從鄭州帶回的食鹽,被新鄭市鹽業管理局,沒收部分食鹽並處罰款200元。

“跨區用鹽被罰”一時成為笑談,而取消食鹽專營制度呼聲也從未間斷。

推不動的鹽改,斷不了的尋租

事實上,從2001年起的十年間,國家曾制定過六次鹽改方案,試圖攻破鹽業專營的堡壘。

最早一次的鹽改方案,是國家經貿委鹽業管理辦公室2001年提出的,主張廢除和修改過時的《鹽業管理條例》和《食鹽專營辦法》;實行鹽業管理和經營的政企分開,管理職能從鹽業公司中分離出。為了渡過難關,中國鹽業總公司還在2001年8月24日的《人民日報》刊登了《食鹽專營健康防線福澤萬代》的文章。最後,因國家經貿委被撤銷,鹽改擱淺。

第二次鹽改恰逢SARS爆發,搶鹽風潮直接影響鹽改進程。緊接著,國務院進行機構改革,鹽業管理職能劃歸國家發改委工業司,改革方案再度擱淺。

2004年,也就是第三次鹽業體制改革是從修訂《鹽業管理條例》開始的。7月29日,《〈鹽業管理條例〉完善修改稿》由中國鹽業協會完成並轉交國家發改委,可方案最終未公布。

2005年是國務院確定的改革攻堅年,中國鹽業體制改革這一“被改革遺忘的角落”正式進入公眾的視野。這也是第四次鹽改。4月4日,國務院出臺《關於200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意見》,提出了2005年十項重點工作,其中第二項要求“深化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在“深化壟斷行業和公用事業改革”中提出“研究制定鹽業體制改革方案”。這是國務院首次明確提出研究制定鹽業體制改革方案。2006年5月至7月,受國家發改委工業司、體改司委托,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我國鹽業體制改革研究”課題組先後到四川、青海、貴州、上海、江蘇、廣東、海南等地調研,充分聽取了各方意見。

然而,由於2008年3月國務院大部制改革後,國家發改委的工業管理職能劃歸工信部,鹽業體制改革工作遭遇第四次擱淺。

第五次鹽改始於2009年。次年1月,國家發改委牽頭制訂的鹽業體制改革方案大體框架已經完成,允許生產企業進入市場,由生產企業與現有省、市、縣鹽業公司自由競爭;放開鹽業公司以外的流通企業進入鹽業行業。

據報道,中鹽協會理事長董誌華曾公開表示,這些方案由於各種原因都停下來了,其中中鹽協會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得2009年鹽業體制改革小組提出的方案暫時停下來,給鹽業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如果立即廢除食鹽專營會造成大批職工失業,而8年後有編制的老職工基本到了退休年齡,鹽改可以實現平穩過渡。

據了解,正因這項建議讓2009年的第五次鹽改方案擱淺。

第六次提出鹽改是2011年4月,當時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鹽改課題組提出,食鹽專營體制改革是我國鹽業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課題組認為,食鹽加碘不等於食鹽專營。專營這種高度壟斷的管理體制,導致經營效率較低、壟斷滋生腐敗、產銷矛盾突出等問題,食鹽專營代價高昂。打算采用“三步走”戰略進行改革,但最終因鹽業體制改革將極大地“損害”既得利益者的壟斷利潤,受到多方阻撓。

至此,六次鹽改全部夭折,而食鹽專營仍牢牢成為鹽業公司壟斷經營的“護身符”。

事實上,鹽務最早歸輕工部管,輕工部彼時還掛著中國鹽業總公司(以下簡稱中鹽)的牌子,上世紀90年代體制改革時將輕工部原有的職能劃到了經貿委,1996年頒布的《食鹽專營辦法》規定,食鹽年度生產計劃由國務院計劃行政主管部門下達,而行業專家解釋稱,實際上,發改委計劃司把這項權力下放給了中鹽。

中鹽因此掌握著全國食鹽年度生產計劃,食鹽定點生產鹽礦每年生產多少食鹽、調配到哪些省份,都需要中鹽的指令。對於各省鹽業公司來說,從附近鹽礦調鹽和遠距離調鹽的成本相差甚遠,這背後存在的利益尋租問題在行業內早已不是秘密。

以山東為例,山東是產鹽大省,山東鹽商基本不從中鹽購鹽,因此與中鹽交惡,中鹽減少山東鹽廠的外調計劃,造成山東鹽礦產能過剩。而青島市因為是計劃單列市,中鹽單獨為其制定不同於山東省的計劃,二者關系反而不錯。

中鹽的食鹽調配在業內又被稱為“開票”,中鹽按照事先制定的計劃從鹽礦購買食鹽,然後再銷售給地方鹽業公司,這一買一賣其實只體現在票據上,地方鹽業公司拿到中鹽的票據往往也是直接從鹽礦拉鹽。但經過這一次轉手,食鹽的價格就從出廠的約500元/噸變成到消費者手里的約3000元/噸。

專營廢止,鹽價下降?

一不願透露身份的中央部委官員向南方周末記者提供了一份材料,詳細列舉了衛生系統專家對食鹽專營體制影響後期防病的七條總結。

“我們都被鹽務局的宣傳騙了,其實都是一樣的鹽,只是換了個包裝。”從事鹽業反壟斷維權的上海律師鄒佳萊說,正因這些問題的存在,食鹽專營改革的呼聲從未中斷過。

2014年4月,發改委廢止《食鹽專營許可證管理辦法》,被很多人誤讀為食鹽專營制度廢除,其實,2008年大部制改革將發改委工業管理職能劃歸工信部,也就不負責食鹽管理,這不過是發改委清理部門舊法規而已。

不過,鹽務改革的腳步正在逼近。

曾在經貿委消費品司任副司長的陳國衛是食鹽專營制度改革推動者之一,他2000年到消費品司工作後看到食鹽專營領域的種種問題,開始主張廢止專營制度。為了遊說他,中鹽也沒少費心思。最終,改革大潮將至。

2014年10月29日,中國鹽業協會對外披露,鹽業體制改革方案已在國家發改委主任辦公會議通過,預計2016年廢止專營制度,2017年全面按照新的方案實行。2017年正是董誌華所說的“八年之後”。

行業專家對此預測,鹽改後通過市場化競爭,食鹽價格會下降,食鹽品種會更加豐富。

“是他們贏了,早該廢除的制度,結果還要拖兩年才能廢止,是他們贏了。”雖說陳國衛現在已經退休,但一些好友還是向他表示祝賀,他卻認為自己沒有勝利。

2014年10月17日,費克宇的案件因為“沒有犯罪事實”被當地公安局撤銷。而程懷誌也接到了鹽務局電話,以後賣給他的腸衣鹽,只要550元/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291

習父題詞曾如護身符

1 : GS(14)@2016-07-17 15:41:28

「《炎黃春秋》辦得不錯。」中共自習近平上任後加強整肅持不同聲音的《炎黃春秋》,但諷刺的是,習父、中共元老習仲勛在《炎黃春秋》創刊十年時,曾為它題詞讚揚它,這八字亦一直儼如「護身符」一樣。《炎黃春秋》創辦於1991年,得到中共軍方元老蕭克、前國防部長張愛萍等支持,雜誌主要刊載中外歷史的記述及評論,宗旨是「實事求是、秉筆直書、以史為鑑、與時俱進」,且稱力求還原真相。但因其刊發的不少文章觸及到中共敏感處,觀點和結論又與官方相左,被視為中共黨內改革派發聲的平台。



前社長屢遭逼宮

今次亦非杜導正首次被「逼宮」,過去多次被人要求退位。2008年底杜已被當局指年紀太大,要通過「換社長」對領導層「洗牌」,被雜誌社管理層及杜導正反對,當局只能不了了之;前年又曾推舉胡耀邦長子胡德平接任杜導正出任社長,雖然胡德平最終沒能接任,但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亦成功將《炎黃春秋》的主管部門,從原來的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改到文化部屬下的中國藝術研究院,此舉被視為當局為收編《炎黃春秋》的一步。而習仲勛在《炎黃春秋》所題的字則曾於5年前被雜誌借用,呼籲中共政治改革。軍媒《解放軍報》去年則批評《炎黃春秋》「集中攻擊共產黨」,更煞有其事地言明這改變是從2002年開始,當時網民就稱《軍報》是避免冒犯到習仲勛。《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716/1969725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926

應正亮:「管治權之爭」 梁特的護身符

1 : GS(14)@2016-09-01 05:51:31

【明報專訊】「梁粉局長」陳茂波日前在訪問說,今天社會撕裂,是源自「管治權之爭」,記者追問,他就欲言又止,彷彿背後有任何驚人陰謀。所謂「管治權之爭」當然不是陳所獨創,今屆政府上任之後,「管治權之爭」可謂整個梁特政府政治綱領的主軸,由國教到港視,由佔中到政改,由選舉到港獨,梁特政府的異舉無不可以放在「管治權之爭」的框架閱讀。梁特要連任,他對「管治權之爭」「未竟全功,仍須努力」必然會是其論述的主軸,阿爺若不去破解梁特這種綑綁式的攬炒伎倆,則北京顏面與香港前途必然要跟梁特陪葬。

雖然梁特本人極少公開講「管治權之爭」,但不少政治官員、公務員以至建制陣營但凡與他有接觸,幾乎都從他口中理解何謂「管治權之爭」。「管治權之爭」最簡單的解釋,就是將社會一切爭拗放在權力爭奪的框架理解,即使只是意見不合立場不同,都一律會被打成奪權行動的一部分,百分百就是土共最傳統的鬥爭思維。

按梁特集團的論述,在整場鬥爭之中,反對派只是台前的代理,幕後的所謂勢力集團無形無相,說穿了其實只是一個想像力和陰謀論的無限想像伸延,你的想像力多遠,他的勢力就有多大。過去4年一次又一次民間社會與政府爆發衝突,哪怕是政府先撩者賤,於梁特而言都成為突顯反對勢力張牙舞爪的鐵證。

梁特捉這盤鬥爭棋足足捉了4年,到今年下半年一力將港獨議題炒到最熱,一方面為立法會選舉淡化「倒梁」議程,但更重要是在明年3月特首選舉之前,將「管治權之爭」的一套論述在北京面前推至危機的頂點,這才是對他連任最有利的一着。

破解鬥爭絕技 只能看阿爺一念

《成報》日前在頭版刊登署名文章,炮打梁特是播「獨」,是港獨思潮的真正幕後黑手。文章一出政圈即時議論紛紛,由成報老闆牽扯到習大大出手甚至中共權鬥,不少多年來啞忍梁特與西環專橫跋扈、敢怒而不敢言的建制派,看見梁特與西環被公開痛罵,不少私下拍爛手掌暗暗叫好,以為真的出現撤換梁特整治西環的「曙光」,但其實只要將文章放進「管治權之爭」的論述框架,文中對梁特與西環的各種批評,隨即又會被梁特集團扭曲為反對勢力宣戰,只是另一次跟中央爭奪管治權的倒梁行動,加上文章將中央駐港機構也同時拉落水,無疑令「惡意針對治港核心」的說法變得更加完整可信。

梁特的鬥爭攬炒絕技,經營多年計算準確,仔細了解到共產黨一黨專政的最大夢魘其實就是被人奪權,要破解只能看阿爺的一念。他若理性了解今天的中、西環與北京的綑綁格局,不難想像香港若按當前的軌迹繼續發展,幾乎只有人心盡失,社會衝突永無休止的一個結局,梁特的特首位置保住了,西環的特權勢力也穩住了,阿爺卻要為整個爛攤子買單,成為最大的輸家。

[應正亮 廿四味]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449&issue=201609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826

投資學堂:平保暫有護身符

1 : GS(14)@2017-11-05 17:36:57

上回談到從中國結算公司的資料顯示,內地資金重倉新華入人壽(1336)、平保(2318)及太保(2601)等,在人壽保險股中持有國壽(2628)的金額相對最少,只得30餘億元,反映內地資金對國壽的熱愛程度麻麻。由於缺乏大媽捧場,在過去六個月國壽的股價明顯跑輸其他人壽保險股,而這亦給外資大戶一個突襲機會。本周多個歐美傳媒相繼推介國壽,《Barron's》指國壽是十九大後、習近平第二屆任期最受惠、最值得投資的股份之一,自然吸引到不少歐美投資者的關注,繼而來一次大挾倉,促使國壽爆升!國壽的走勢一向落後於其他人壽保險股,幸好亦有睡醒的時候。正如在2015年大時代,國壽初期落後於平保,卻能後來趕上。以國壽近期在23-26元的橫行區量度,突破橫行區阻力後,短期目標為29-30元,能否進一步上破,便要視乎A股的走勢。對投資者來講,國壽並非好股,經常揸到你悶,沽了貨才爆升,反而平保持續緩慢上升較易賺錢!隨着眾安(6060)及閱文(772)等新股,再次搞旺新股市場,一眾保薦人、包銷商今年的Bonus應不是問題,而平保將分拆上市的陸金所,具科網及保險概念,應有不俗的招股反應。看在新股生意及花紅身上,相信外資大行亦不敢胡亂出報告唱淡平保,甚至會為其護航!所以平保若出現短期調整,不妨留意。筆者持有國壽的長短倉譚紹興財經評論員
mailto:[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五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103/2020326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83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