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107篇被撤論文內容是否造假尚無定論 ”同行評審“灰色產業鏈卻已曝光

近日,德國知名出版商斯普林格出版社(下稱斯普林格)從《腫瘤生物學》雜誌撤下107篇造假論文,創下了國際正規學術期刊單次撤稿數量之最。從撤稿名單來看,這107篇論文全部來源於中國作者,牽扯125家國內高校、醫院。

近年來,中國論文被國際期刊大規模撤稿的事件屢有發生。“說起來比較複雜,也是多年以來一直存在的,只不過最近爆發出來而已。”曾參與過國內外有關期刊審稿的上海市靜安區中心醫院放射科和介入科主任梁宗輝教授在接受第一財經1℃記者采訪時說。

這一次的撤稿事件是2015年撤稿事件的延續,但造假原因相比2015年有著本質的區別——論文造假不一定是假論文。

關鍵環節

2017年4月20日,斯普林格發布的一則聲明稱,107篇已發表於《腫瘤生物學》的論文因涉嫌同行評審造假被撤稿。撤稿事件發生後,4月18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下稱“中國科協”)領導與斯普林格方面進行了會談。

中國科協稱,論文因虛假同行評審問題被撤,應該以適當方式讓公眾了解撤稿事件中各方主體的責任。作者和“第三方”中介確實存在不可推卸的責任,但2015年撤稿事件發生後,斯普林格沒有采取積極有效措施防止類似事件發生,斯普林格和期刊編輯存在內控機制不完善、審核把關不嚴格等問題,理應對此承擔責任。

斯普林格方面稱,撤稿事件是全球性問題,不是只針對中國作者的論文,其他國家作者的論文也存在因虛假同行評審等原因被撤稿的問題。

就國內波及的研究機構而言,除了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等三甲醫院在列外,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山東大學等知名學府也在其中。其中,此次被撤稿的論文作者絕大部分來自國內各大醫院。

事件還涉及4家國外機構,分別為日本愛知醫科大學、美國威斯康辛州血液中心、美國芝加哥大學和加拿大多倫多大學。

此次107篇論文被撤稿的原因是涉嫌同行評審造假。“所謂同行評審,是雜誌社將投稿交給同行的專家進行評審,然後給出是否發表的評審意見。”梁宗輝表示,有的雜誌采取推薦評審專家或者非匿名評審的方式,即由作者推薦相關領域的專家進行評審,或者雜誌社將文章發給相關專家進行評審,但不采用匿名的方式。這樣的好處是推薦的專家對文章內容熟悉,做出的評審意見更為中肯。

按照《腫瘤生物學》此前規定,論文作者可以向期刊推薦評審這篇論文的合適專家。此舉本是為了讓細分領域的研究能有對口的專家進行評審,但這也讓造假者有機可乘。

“造假的方式有幾種,2015年連續撤稿事件中的造假,是虛構同行評審專家,給出有利於論文發表的評審意見。”梁宗輝分析稱,“而這一次的造假,則是另外一種方式,即同行評審專家是真的,但聯系方式是假的,給出的評審意見當然不是這些評審專家的意見,而是有利於論文發表的虛假評審意見。這也是為什麽中國科協說出版社要承擔主要責任的理由,因為出版社具有驗證同行評審專家是否真實的責任。”

所謂2015年連續撤稿事件是指,當年3月英國現代生物出版物集團撤銷43篇論文(其中41篇為中國大陸作者);同年8月,斯普林格出版社撤回旗下10個學術期刊64篇論文,全部來自中國大陸作者;同年10月,荷蘭愛思唯爾出版社集團撤銷旗下5本雜誌9篇論文,作者全部來自中國大陸。至於撤稿原因,均是這些論文在同行評審過程中造假。“由於同行評審是論文發表的關鍵環節,所以在這一環節造假就基本上能夠保證論文的發表。”梁宗輝說。

產業鏈

國內一般將發表論文尤其在美國《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下稱 SCI )中發表論文作為博士畢業、醫生晉升、課題結題的主要考核指標。研究成果出來了,想要發SCI文章,就需要有足夠高的英文水平,但對於很多人來說,用英文寫論文並非易事。

這催生了大量論文潤色中介機構。作者將自己寫好的英文文章或者中文文章,交給潤色機構進行語言修改,把中式英語或者中文改為地道的英文。這一過程當然要收費,也本來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但如果想要收到更多的業務和費用,那就需要向作者做出承諾:保證論文的發表。

據業內人士介紹,為了能夠保證論文的發表,中介機構發現同行評審允許推薦專家,於是就出現了專家造假的情況。在虛構專家被撤稿後,中介機構轉而采用真實的專家,但虛構了專家的聯系地址。斯普林格承認,目前尚不知道此次被撤稿的論文作者是否知曉造假行為。

“我認識的一位醫生這一次有篇(論文)撤稿,他自己感覺很冤枉。”梁宗輝對1℃記者說,“因為文章內容都是真實的,只不過是潤色了語言而已,他自己不知道代投稿的人在同行評議造假。”

中國科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被撤論文作者單位在2015年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這些提供國際論文服務的中介機構多以“語言公司”的面目在網絡上出現。表面上,他們是為英文水平不高的科研人員進行論文潤色,實際上卻提供從虛假同行評議、代投到代筆的“一條龍”服務。

上述機構網羅了不少同時具備較強專業知識和較高英語水平的人充當“槍手”,根據服務項目的不同向顧客索取幾千到數萬元的費用。除了“守株待兔”,中介機構還會根據中文核心期刊論文提供的作者信息情況主動出擊,給“具有國際論文潛力”的論文作者發郵件,尋找潛在客戶。

“(我)經常接到類似的郵件,基本上都刪除了。”梁宗輝說。他向記者提供的他至今保存的郵件內容顯示,一家名叫MedSci的中介公司稱,它的服務內容包括:研究方案設計;數據統計分析;語言服務;內容服務;文章投稿;專利代理;定制服務;量身定制等等。其收費標準是,預存款一次性滿5萬元,可享有預存額度內服務95折。

“好多SCI刊物已經開展了此項(語言潤色)服務,大賺中國人的錢。”梁宗輝說,這些機構主要根據文章發表的影響因子收取費用,高者數萬元。“我的一篇小文章被國外的非SCI期刊錄用,版面非要一千多英鎊,我就撤稿了。”

中國科學院院士王乃彥院士此前曾表示,“有些外國雜誌就是被中國投稿人的投稿費養活的。”

盡管此次“同行評議”非常“丟人”,但是在業內人士看來,同行評議造假與論文造假不能劃等號。這位業內人士分析稱,論文造假是假造研究數據和結果,轟動世界的韓國幹細胞論文造假、日本小保方晴子導致其導師自殺等就是最著名的論文造假事件。與此次撤稿原因有明顯不同。

梁宗輝建議,對於中國先後被撤稿的200多篇論文而言,應該徹查到底是否有論文造假,如果研究數據和結果都是真實的,只是為了發表而被進行了同行評審造假,而且造假是第三方中介機構的問題,這些作者就不應該被冠以“論文造假”的名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012

香港有否違反《基本法》107條? 雷鼎鳴

1 : GS(14)@2013-10-29 00:47:57

http://www.skypost.com.hk/column ... %9D%EF%BC%9F/114876
政府的「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發表了題為《集思港益》的諮詢文件,坊間早有不少評論。但這些評論似乎尚欠缺一個角度:要解決人口老化、工作人口減少等問題,政府有無財力去埋單?這問題非同小可,日本、意大利等出現財困問題主因是其人口老化。香港的出生率比這些國家更低,港人預期壽命卻與日本叮噹馬頭,高於歐洲,將來人口結構失衡現象只會比更嚴重,現在困境尚不及這些國家,原因只是後者進入老化期比香港更早,但「他朝君體也相同」卻是必然應驗的預言。
要評估香港政府的長遠財力,第一步應對回歸以來16年的財政表現作一檢閱。每年秋天,政府都會為來年的《財政預算案》先編撰一份背景資料,以供社會人士的參考。今年做法比較特別,把這份材料同時當作是《施政報告》及《財政預算案》的參考資料,其中不少數據及內容,都頗為有用及耐人尋味。


開支增幅跑贏GDP增幅


這份材料在第八頁便明確指出,《基本法》第107條對政府的理財原則有三個規範:財政預算須(一)量入為出;(二)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以及(三)與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相適應。
過去16年,政府對上述的第一及第二部分可算及格,很難據此兩個條件而說政府違反了《基本法》。在這16年中,其中五年政府有赤字,其總額是1,961億元,另有11年有盈餘,總額是5,555億元,16年累計有3,594億元盈餘。政府雖非每年都能避免赤字,但《基本法》也只是要它「力求收支平衡」而已,我們倒也不能吹毛求疵。


政府抽稅高於所需


不過,政府對上述的第三個部分表現卻大有問題,可以說是在「腳踩紅綫」,隨時可被視作已違反《基本法》了。從1997-98年度至2012-13年度,政府開支總共的增幅是94.1%,但同一期間,香港的名義GDP增幅只得48.7%,顯然政府的開支增幅遠遠跑贏GDP增幅。若我們用尚未完結的2013-14年度的數字作計算基礎,政府開支與97-98年度相比,增幅更預計高達126.4%。兩、三年,甚至五、六年開支增長快於GDP,我們或許還可說得過去,但16年來積累的差別這麼大,政府如何可以解說它並未違反《基本法》107條的第三部分?就算政府出了位巧辯之士能為此成功辯解,但政府用錢愈來愈多,若開支佔GDP比重將來更上升的話,則是更明顯地違反了107條所預設的「小政府」的規範了。
我們若再細看政府的數據,當可發現這16年來,政府收入的升幅是57.2%,稍高於GDP升幅的48.7%,但遠低於開支升幅的94.1%。為甚麼收入增幅低於開支增幅而政府又竟能錄得大額盈餘呢?說穿了,答案十分簡單,政府所抽的稅一般遠高於它的所需,例如,在1997-98年度,政府收入已超過GDP的20%,但政府開支卻只是GDP的14.5%左右而已,就算加上房委會等的開支,政府的「公共開支」總額也只是GDP的17.5%,仍然可以有盈餘。
由此可見,政府的問題不是它做不到「量入為出」,出現財赤,而是它違反了《基本法》107條對開支的規限,它有盈餘,只是因它在港人身上取走了太多財富而已。
我們對未來的財政狀況可有何種展望?在人口老化的大前提下,工作人口及納稅人的數量都很可能減少,政府出錢資助港人生育或支持老人福利的空間其實十分有限。若要遵守《基本法》107條,而又要有能力支付教育、醫療、房屋、福利等等大額開支,根本的辦法便是使GDP能夠保持高增長,而這又要靠輸入人才,自己培養人才及不再浪費時間,充分利用香港的機遇着手。但港人近年來似缺乏此種意識,有些人還變成阻力,那麼香港將來又如何能避免違反《基本法》107條的危機?
(本欄逢周一、三、五刊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013

陳景祥﹕基本法第107條 是好東西

1 : GS(14)@2016-08-16 06:18:59

【明報專訊】由於政見和利益不同,某些人或會對《基本法》內某幾條條文特別反感,但如果要公開宣稱擁護《基本法》,意思應是整體認同這部法律文件,不能說某些條文可以例外、毋須「條條同意」。

最近引起風波的,是《基本法》第107條,此條文關乎香港的公共財政,並不特別「惹火」,但近幾年有評論指特區政府內有守財奴,坐擁大筆儲備卻什麼都不做,這種「不作為」的理據(或說是擋箭牌),就是源自《基本法》第107條;該條文要求特區政府的預算要量入為出、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並與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相適應。

《基本法》草議時大家認同審慎理財

第107條的「初心」,是認為香港政府一直以來審慎理財、避免赤字的公共財政原則有可取地方;香港政府是少數不舉債的政府,令香港很難發展債券市場,然而財政健全、儲備豐厚,才能令香港安然度過多場危機,包括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政府的豐厚儲備成為了對抗國際大鱷的有效武器。

在起草《基本法》的年代,社會各界是認同香港政府審慎理財的,但是隨着政制愈來愈開放,參加選舉的代議政客以及民粹訴求,有可能要政府大搞福利、先使未來錢,為了堵塞漏洞、未雨綢繆,於是有人提出在《基本法》條文內應該明確規定所謂「審慎理財」的原則,這就是107條的由來。

政客拋出議案 未必從社會福祉出發

具體提出此議的,最早應該是林行止先生,他引用公共選擇學派大師布肯南(James M. Buchanan)的學說,認為可以考慮在憲政層次的文件中加入限制政府「亂使錢」、或先使未來錢的條文。到底林行止先生的文章對後來《基本法》草擬出第107條有多大影響,我沒有確實答案,然而公共選擇理論的假設,往往都能切中時弊:政客或者官僚,和其他芸芸眾生一樣,在實踐政治時,也是由自利之心驅動的。政客在實踐政治時,是為了保住自己的烏紗帽,或是增加已有的權力,他們不一定會做出那些有益於公眾福利的事情。歐洲在2008年爆發的債務危機,就是此說法的最佳例證。選舉的人,尤其應該珍惜第107條。

[陳景祥 齊物論]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202&issue=201608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996

娶107個老婆自詡男人之神:其實兩個夠曬數

1 : GS(14)@2016-10-24 04:20:49

尼日利亞一名92歲男子,一生至今娶過107個妻子,目前是97妻共侍一夫,更自稱是「男人之神」。他揚言會繼續娶下去,因這是他的「神聖任務」,但他表示一個男人其實娶兩個太太已足夠。阿布巴卡(Mohammed Bello Abubakar)早在2008年已娶了107個妻子,其中10個最近離婚,「我只有97個妻子,我仍會繼續娶妻,在我有生之年仍會持續結婚。」他形容自己娶如此多妻子是「神聖的召喚」,對普通人而言,只娶兩個老婆就足夠:「如果我可以作主,我只會娶兩個妻子,但我所做的事是神聖。」但他家鄉的伊斯蘭宗教領袖卻不同意,認為他違背了伊斯蘭只准娶4位太太的教義,阿布巴卡反駁這些批評只是出於嫉妒,因為「他們妒忌神所做的事,以及正為我所做的……我如今所做的都是神聖的,這是一個任務,我會繼續直至死亡。」英國《都市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23/198098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262

6歲童墮枯井107小時救出後終不治

1 : GS(14)@2016-11-12 05:54:53

河北保定蠡縣中孟嘗村6歲男童聰聰,周日上午不慎掉落40米深的枯井,當局先後出動百多輛挖掘機到場搶救,期間救援隊伍曾多次更改救援方案。聰聰在墮井107小時後,終於在前晚11時許被救援人員從井裡抱出,隨後證實死亡。據悉,由於當地天氣寒冷,土質鬆軟,枯井破拆工作相當困難。前晚11時許,被困井底107小時後,救援人員在40多米深的井底發現聰聰。現場醫務人員描述,聰聰被發現時已停止呼吸,確認死亡。隨後,聰聰的父親表示,孩子被救出,送上在救護車時仍有呼吸,心電圖顯示也有生命體徵。前晚11點半,聰聰的親屬來到蠡縣人民醫院,希望醫生繼續進行搶救。醫生在為其做心肺復蘇。昨日凌晨1時50分許,醫生確認,聰聰已經死亡。《新京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12/1983140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201

施永青籲撤辣 建首置盤助上車 「107動力」9周年晚會 暢談特首熱門候選人

1 : GS(14)@2016-12-22 08:09:04

【明報專訊】下屆特首選戰如箭在弦,候選人的房屋政策必成焦點之一。不少香港等着一圓上車夢,到底下屆特首可以如何造就港人最大福祉呢?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最近出席「107動力」九周年晚會分享他對多名特首熱門人選的看法。另外,他建議下屆政府取消印花稅辣招,重新恢復買樓投資移民,令市場回復健康發展;並撥出足夠的土地予私人發展商興建「首置盤」,照顧本港居民需要。

明報記者 葉創成

隨着特首梁振英於月初宣布不競逐連任,財政司長曾俊華請辭料為參選作準備,政務司長林鄭月娥亦表態指自己「不得不考慮參選」,新一屆特首選戰隨即升溫。梁振英不參選的消息,已經令部分市場人士猜測未來政府遏抑樓價的辣招會否持續,相信其餘候選人針對樓市的政綱也會引起社會熱議。

港府於上月4日推出15%住宅新印花稅,僅首次置業的本港永久居民可獲豁免,至今不論一手及二手成交均顯著放緩,而樓價則仍然在高位徘徊。施永青出席「107動力」九周年晚會作演講嘉賓時指出,由於目前本港社會氣氛撕裂不利經濟發展,料情况若持績惡化,樓價在明年中便會掉頭下跌,予新一屆特首契機在7月上任後撤銷15%住宅印花稅,「特首一定要聽取民意,目前民意主流是支持辣招,而辣招的功能是勒住樓價升勢。如果到明年中,樓價不升反跌,便不需要再壓抑樓價,屆時辣招亦不需要再存在了。」

支持重推置業投資移民

施永青認為,目前只有極小部分的年輕人追求香港獨立,不利整體經濟及社會發展,甚至可能令「一國兩制」出現改變,是影響樓價的不利因素,「一國兩制的初衷,是保障香港人在1997年回歸祖國後,跟着50年可維持生活方式不變。但按現時的情况發展,我自己認為不需等到2047年,可能很快便不再需要奉行一國兩制。因為一國兩制是隨着香港回歸祖國而出現,有回歸才有一國兩制;若香港分裂追求獨立,那便沒有回歸可言,既然行不下去,中央唯有收回一國兩制。」

另外,本港經濟於1997至2003年先後經歷亞洲金融風暴、科網泡沫爆破及SARS,陷入困難時期,樓價亦曾由高位大跌七成,故港府於2003年10月曾推出投資移民計劃,當中包括可投資不少於650萬元的房地產;惟隨着跟着7年樓價大漲小回累升逾倍,港府於2010年10月已叫停置業投資移民,2015年1月更全面中止投資移民計劃,而該計劃在執行的逾11年期間曾吸納逾2000億元。施永青認為,本港自從1841年開埠以來,大多數時間均是移民城市,此一定位亦是過去百多年來本港由小漁港成為大都會創造經濟奇蹟的重要因素,叫停投資移民計劃與該定位不符,「香港目前已經成為本土城市,因為香港不歡迎移民了,咁又點做移民城市呢?」

施永青相信,目前很多內地富豪仍然願意移居本港,故他建議恢復置業投資移民計劃,同時撤銷針對外國人來港置業的買家印花稅(BSD),以及額外印花稅(SSD)與雙倍印花稅(DSD),令市場回復健康發展,「如果香港畀人移民、畀人投資,香港樓價便會反映投資者對香港地產的偏好,而不只是反映香港普通人的負擔能力。」

顯然上述建議若落實勢必令樓價大升,衍生不少社會問題,施永青也認同,因此他亦同時呼籲港府與私人發展商合作推出大量「首置盤」,間接為首次置業本港永久居民提供資助,滿足其上車需求,「我建議政府推出大量有限制用途的住宅土地,這些土地同樣在公開市場向發展商銷售,但在批地時作出限制,只可售予首次置業的本港永久居民;本港永久居民購入有關住宅後,只可自用不可出租,日後出售的對象同樣限於本港永久居民。」他估計,上述規範會大大減低有關物業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其價格自然便會較不設限制的正常私樓低,便利年輕人上車。施永青相信,上述建議有助解決本港經濟發展及房屋問題,建議下屆特首落實應該就此詳細研究。

首置盤不可出租 轉售只限上車客

新一屆特首的政策對樓市有很大影響,因此施永青也不忘在晚會上分享自己對多名熱門候選人的看法:「目前最熱門的是曾俊華及林鄭月娥,兩位都是政府高官出身,正因如此,他們過去發言多數是代表政府立場,未有明確表示自己的政治立場,所以我暫時難以判斷哪人較有優勢;胡國興過去一直任職法官,一向沒有政治訴求,大多數人之前都沒有想到他會突然走出來競選,對他的政治立場並不清楚;至於葉劉淑儀從政多年,政治立場很鮮明,亦比較容易得到中央的信任,但是她得唔到大多數香港人的支持,之前3位特首(董建華、曾蔭權、梁振英)都得到中央的信任,但若得不到香港人充分的支持,施政便會好困難,所以我覺得葉劉若上任施政都會好困難。」

[名人樓市論壇]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523&issue=201612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739

107動力召集人何民傑 倡引入外勞建首置盤

1 : GS(14)@2016-12-22 08:09:05

【明報專訊】107動力成立於2007年,取名源於要求特區政府須依循「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的《基本法》107條。該組織目標是爭取政府善用公帑,盡量減少稅款,施政公開透明;其在2013年7月曾與其他20多個團體組成「反辣招苦主大聯盟」發起遊行,要求港府撤回一系列印花稅,主辦單位指有約2.3萬人參加。

作為107動力召集人,何民傑曾與施永青深入討論房屋政策,對於施永青提出「首置盤」建議,他有以下補充:「施生的建議只是居屋的變奏版,都是幫助首次置業的低收入低資產港人上車。居屋的問題是由政府負責規劃及興建,落成速度很慢,若改由私人發展商參與,效率肯定較高。另外,我建議可以考慮大量引入外勞作為『首置盤』的建築工人,這樣可令建築成本下降,售價便可更便宜;由於這些外勞是因應『首置盤』而額外輸入的,不會與從事現有樓盤工程的本土工人直接競爭,屬多贏方案,相信面對本港勞工界的反對聲音亦會較小。」

宜加快農地補價轉住宅程序

目前港府的土地儲備不多,「首置盤」的土地從何而來呢?何民傑就此亦有突破傳統框框的建議。他指出,私人發展商目前在新界持有大量農地,建議港府容許發展商以合理價為有關農地補地價,興建「首置盤」,這樣便可在短時間內增加大量土地供應。

[名人樓市論壇]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116&issue=201612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742

就聯交所為何拒絕若干上市申請提供指引 (LD107-2017)

1 : GS(14)@2017-05-22 02:11:38

http://cn-rules.hkex.com.hk/tr/chi/tr_9274_11392.pdf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921

清朝開始 與中華民國建交107年

1 : GS(14)@2017-06-16 01:47:36

【話你知】巴拿馬不但是台灣在中美洲最重要的邦交國,更是中國最早的邦交國,早在清朝宣統元年(1910年1月16日)即與大清國建交,後延至中華民國直至昨天,雙方建交已107年,即使國民黨敗退台灣,巴拿馬亦堅持相隨,拒不承認中共。但台巴情誼亦非堅不可摧。60年代末70年初中共在聯合國「爭位」要取代台灣,表決時巴國棄權不挺台。1997年巴國與中國互設辦事處;陳水扁、馬英九時代都曾傳與台斷交危機。中巴雖無邦交,但中國駐巴貿易處規模龐大,遠超台灣駐巴國大使館。近年台巴關係更陷危機。馬英九任內訪巴國專機不能在首都機場降落,亦無軍禮歡迎儀式。去年蔡英文上任後出訪首站即巴國,但巴總統竟在臉書上稱呼台灣為「中國台灣」。上月台灣剛援助巴國290萬美元(約2,261萬港元)金援,資助當地農業與安全計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14/2005518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424

巧明街107號活化工廈 13.8億放售

1 : GS(14)@2017-11-07 12:13:48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6442&issue=20171107
【明報專訊】政府重啟活化工廈政策帶動市况,觀塘巧明街107號活化工廈現正放售,意向價13.8億元,項目總樓面面積約8萬方呎,呎價17,250元。第一太平戴維斯銷售主管蕭兆新表示,物業現已交吉,地下為商舖及大堂入口,業主增設扶手電梯至1樓,1至4樓適合餐飲行業,5至9樓可作樓上舖及寫字樓。資料顯示,項目前身為國基集團中心,於2014年獲批准作活化項目,業主於進行翻新前曾放售,當時獲財團以6億元洽購,惟未能成功出售。

南華集團放售中央廣場兩層

另中原(工商舖)寫字樓部高級營業董事謝立生表示,南華集團持有的中環雲咸街60號中央廣場,23樓全層以連租約放售,意向價3.3億元;26樓全層,意向價逾3.4億元。此外,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黃竹坑道42號利美中心8及9樓,同樣以8300萬元轉手,合共1.66億元,每層面積10,543方呎,成交呎價7873元,買家為印度船王家族成員CHELLARAM, VIKRAM SHAM等人。

此外,美聯工商舖(0459)稱,長實(1113)中環中心以破紀錄價402億元售75%業權,令寫字樓市場進一步升溫,預計寫字樓價格在今年內進一步升最少5%,即全年總升幅20%至22%,尖沙嘴目前呎價低水,料未來半年可升10%至15%。美聯工商舖營運總監兼商業部董事翁鴻祥表示,展望後市,料甲廈將掀起升值潮,成交量可望增加。美聯工商舖高級區域營業董事李鎮龍表示,高鐵快將完工,縮短往返內地時間,料尖沙嘴甲廈將吸引用家及投資者趁低吸納。

昇薈商場逾4億易手

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東涌昇薈商場以4.01億元易手,以商場面積2.8萬方呎計,呎價1.4萬元,商場每月租金收入逾100萬元,租金回報約3厘。新買家為亞洲寶星有限公司,公司董事為薛小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9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