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選股要選人──怎樣評價管理層?(2010/09/02) 脫苦海

http://hk.myblog.yahoo.com/tokuhon_blog/article?mid=15533

上篇講選股的第一步是選管理層,筆者所指與一般人認為不同。很多所謂「好勁」的管理層,如果他們根本就不是為股東做事,以筆者之見對投資者來說是完全無用的,以下是筆者以前寫過的選擇股票及管理層的方法:

九選六不選

九選
http://hk.myblog.yahoo.com/tokuhon_blog/article?mid=643&fid=7

1. 從事行業正在高速增長期,市場仍未飽和,未有壟斷情況出現

2. 公司本身是市場壟斷者,或寡頭壟斷者,或已出現規模經濟(economy of scale)

3. 公司透過R&D成功發展新產品或業務,或透過收購合併壯大

4. 公司透過發展品牌或控制垂直式合併控制貨源及銷售網,獲得比同業高的利潤

5. 公司在面對市場轉變前,能調整業務及轉型

6. 管理層在業務發展及危機處理多次表現出色

7. 管理層能明確地指出公司中長期的發展方向,並付諸實行

8. 管理層必須要公平對待大股東與小股東,能平衡兩者衝突

9. 管理層能與政府及市民維持良好關係



六不選
http://hk.myblog.yahoo.com/tokuhon_blog/article?mid=946

1. 「無故集資」:筆者認為最嚴重的罪狀,即是在沒有明顯提出發展計劃之下集資,只是草草地說「作為減債及公司一般營運費用」之類的廢話。很多公司即使大把資金,也要求股東供股,或發新股給街外人攤薄股東權益。上市目的由幫股東搵錢,變成搵股東錢

2. 「頻頻改組」:有些集團擁有很多間上市公司,即使貴為長期恆生指數成份股的,也曾經將A 公司的業務淘空,塞給B公司導致負債纍纍。公司業務架構頻頻改變,即是在一開始經營時已沒有良好的規劃


3. 「又收又放」:將公司屬下業務分拆高價上市,過不多久低價私有化,表面上母公司可以透過這些交易獲利,實際上子公司的股東也是公司的股東,今日能夠損害子公司股東的利益,他朝也能損害母公司股東的利益


4. 「監控無力」:管理層無法控制下流子公司的業務運作,最近的例子是有公司投資證券業需要注資,幸而股市當旺獲得意外之財,但幸運是不會永遠伴隨的,他日也可以被這些非核心業務拖垮


5. 「博而不精」:公司經營多種不同業務,卻沒有協同效應,令到管理層不能專注主要業務方向,甚至令本業凋零。例如做地產的又去搞娛樂事業,結果兩樣都搞得不好


6. 「私以忘公」:大股東在上市公司與私人業務的利益分配失去平衡,除了以前提及的世家之外,最近有龍頭公司主席被人稱讚為「搾牛奶高手」,可惜上市公司的牛奶被搾掉之後,變成了私人投資業務。人人為己無可厚非,但作為街外人無謂為人作嫁衣裳




此兩文亦收錄在《投資啟動生活》一書中。


More about 投資啟動生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37

出幾多力,即係有幾多料──老細點睇「半斤六兩」(2010/09/26) 脫苦海

http://hk.myblog.yahoo.com/tokuhon_blog/article?mid=15844

之前講過半斤六兩的問題,現在是續篇:

利字當頭—望得遠做得近

人要發奮圖強、擁有卓越的表現, 必然需要一點原動力去加以推動,而無可否認,「錢」確是在工作的推動上佔據着重要的位置。但問題是,大部分未能成功的人,往往只計算眼前的利益,要先得到 回報,才願努力工 作。相反,成功者的想法卻是背道而馳,先努力工作,不計較回報,當贏得了口碑,金錢、尊重與成就也自然會隨之而來。

這樣的說話,或許你會感到莫名其妙,現在,我就跟你說一個真實的故事。

我有一位好友,在某大集團工作逾十年,從見習生做起,直至現在當上集團內的總經理,從薪金平平開始,按年遞增。有天,老闆對他說:「我會調派你到一間新上市的公司做CEO,下星期二上班,現在你手頭上的工作,可交給你的副手去處理。」

此事距今已有兩個月,早前我們一起相約晚飯,在這獨自交談的機會下,我就問他:「你為何不向老闆詢問有關的細節、待遇與工作範疇?一個『哦』字,你竟然就披甲上陣,來到這間陌生的新公司。

請問你知不知道你的月薪是多少?你的職權如何?人事部有否跟你提及?你的老闆又有沒有與你商量過?」他面露自信的笑容對我說:「沒有!沒有!沒有!」

我呆了一呆,他續說:「我不擔心老闆會『搵我笨』,原因是過去這十年,我們之間已建立了絕對的信任,而且,我是從不會計較老闆給我多少回報的,只會做好自己的工作,因為相信我若能做出好的表現,老闆自然會論功行賞。

世上每個老闆都一樣,當他給你10元的薪水,自然會期望你做到15元的工作,可是現在有許多人,卻不明白這個道理。最愚蠢的是,老闆給你10元人工,就只交5蚊貨仔的那種人,他們還沾沾自喜,覺得自己賺了,『着數』了!
 


這些自以為聰明的人,偏偏不知道『你精老闆都唔笨』,總是『渣流攤』與偷工減料,遲早也會被人裁!另一種同樣自認精明,實質『戇居』的打工仔,在收取老闆10元薪水後,就只付出10元的工作,不多也不少,無拖也無欠。


如此一買一賣看似沒有問題,但當中卻全無感情可言,這種人在老闆的心目中,其實與前者的偷懶員工無異,老闆心裏會想:『這個人處處斤斤計較,差點要用磅來秤到足,我才不會給予你機會呢!否則他日你成了氣候,反轉豬肚就是屎,我豈不是更笨?』

而我,就是第三種 – 新界牛!老闆給我10元去工作,我不會只做到15元作回報給他,更是盡全力去幹,做到幾多得幾多,直至我能力到了頂點為止!我不相信老闆會虧待我,因為若 他待我不好的話,我還是可以『炒他魷』,到時絕對有『大把』行家與同業會向我伸出友誼之手,那時,我能索取的價錢定必會更高!」

職場有些人自以為很聰明,其實當上了大笨蛋也不知道。所以這個世界,每天也有人在打求職信與不斷轉工,原因是他們不明白職場求生之道就是要吃得 開,不怕蝕底,以及望得遠,做得近;所謂望得遠,不只是望遠兩天或兩、三個月,而是要看整個發展的長線,那才是職場內的成功必殺技!


黃毅力



黃生「枝筆」仍然是以打工仔的角度睇事,佢身為大老闆,當然知道老細應該係點睇。筆者換轉從老細的角度睇呢三個例:

1. 收10元人工,出5蚊貨仔──呢個員工原來只值$5,點解我會出$10請佢呢?買錯野,速速換左佢。

2. 收10元人工,出10元的工作──呢個員工值$10,咁無理由加人工比佢;同埋,有無D值$12可以用$10買黎代替呢?

3. 收10元,工作超出15元──呢個員工唔只值$10,公司有值$20的野,應該要交比佢做,出$18人工,可以炒左兩個共值$15的員工)

員 工在老細眼中,係factor of production的其中一種,佢地係唔會理會員工出盡全力與否,佢地見到$5功課,呢個人就只值$5,而應該用$4.5或以下黎請。所以初出來打工, 應該要出盡全力,現任老細同其他有眼見的人自會衡量,所以有d人係唔需要見工的,一轉工就轉左去供應商或者客戶度,因為老練的老細往往知道,幾精心設計的 招募測試,都不及親眼見。

作為打工仔,我們需要知道兩樣野:其一是你應該要盡力同時比人見(人地見唔到就盡力都無用);其二,既然良禽可以擇木而棲,今日出幾多糧唔係最重要,而是你有無本事嚮條街度搵到更好的工作同待遇。

讀書進修唔係唔好,但市面上太多學店,佢地可以比張沙紙你,但並不一定能增加你的工作能力及市場價值。例如所謂MBA,有幾多個老細,真係會因為呢三個字母而升值加人工?工作上有太多的秘密,係無得學的。

其實打工一如sell野,有心sell的當然就盡sell,不單要賣晒所有優點,而且要比盡量多人睇到,最好梗係有人爭喇!周大仙在發達指南有講:「16.5真正的終極資產:你本人」(P.24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57

09 Mar 11 - 國泰航空(0293) 全年業績 藍兵手記

http://airmanblue.blogspot.com/2011/03/09-mar-11-0293.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48

大執位09富豪榜死過翻生

2009-12-17  NM




今年港股頹氣盡洗,加上大量內地新股接力登場,令富豪榜面目全非。如今香港廠佬只剩下以手袋起家的李運強家族,其長子李文俊青出於藍,二十多歲已創辦理文造紙,成為全國第二大造紙廠。惟去年金融海嘯幾乎沒頂,如今事過境遷,他親述死過翻生的經歷。

至於新冒起的內房富豪,以曾做過鋼鐵廠工人的許家印最為搶鏡,旗下恒大地產成立短短十三年,即為他奪來中國首富寶座。但被清算經濟犯罪的首富魔咒會否再次應驗,可堪玩味。

上週四中午,理文造紙CEO李文俊帶記者參觀東莞紙廠後,一同到附近的酒樓用膳,碰巧掌管銷售的弟弟李文斌於同場見客,他即跑來跟哥哥報喜:「升咗啦,紙價又升咗啦!而家升到三千四百蚊一噸!」

李文俊卻搖搖頭提醒弟弟:「唔好講咁多,講三千二百蚊好啦,我哋應該manage(控制)一吓公眾嘅預期。」

經歷金融海嘯後,這位年僅三十八歲的CEO,最深切體會就是「凡事唔好去到咁盡」。

他坦言以往數年被勝利衝昏頭腦,皆因內地經濟起飛,連帶紙品工業亦如日中天,本來年賺四億元的理文造紙,遂決定大事擴充,於○六至○八年間合共投資了九十億元添置廠房和機器,李文俊憶述當日心態:「以前每開一台新機,就一定有錢賺。」

他 還篤過算盤,估計每項投資每年有兩成回報,於是放膽去馬,「五年就回本,咁好嘅投資去邊度搵?」由於銀行拍心口支持,即使去年理文造紙手頭現金僅有三億 元,但銀行卻願意借出八十五億元,負債比率超過八成,已達紅色警戒線,李文俊仍未知驚,更笑言:「銀行其實批咗一百二十億借貸額俾我哋,都未用晒。」

深夜來電壓價

直至去年九月,金融市場翻起百年一遇的滔天巨浪,各行各業亦受到衝擊,站在銷售前線的弟弟李文斌感受極深,皆因逾半早已簽下訂單的客戶,紛紛自保唔認賬;即使仍肯落單的客戶,也乘勢瘋狂壓價,「我冇諗過紙價可以好似股票咁暴瀉,幾分鐘一個價位!」

短 短幾日之內,紙價由每噸三千六百元,暴跌四成至二千二百元,令他倆欲哭無淚,「啲客朝早打來,問我二千六蚊得唔得,我話得。跟住十二點打來,問我二千四蚊 得唔得,又得。下午佢直接揸車來,話二千二蚊賣唔賣,唔賣就算!有啲客到凌晨十二點仲打來壓價,搞到我冇覺好瞓!」李文斌猶有餘悸地說。兄長李文俊嘆說: 「啲客唔履行合約,你都冇計,你告佢都冇用,當時人人都係咁做,你告得幾多個?」

其實成品紙價急瀉,原材料廢紙價亦相應下調,變相生產成本大減,本來不致蝕入肉,惟理文造紙所用的廢紙,九成從外國買入,貪其價錢較便宜,但運貨時間動輒兩個月以上,公司須承擔這兩個月紙價上落的風險。

一鋪蝕七億

以往風平浪靜,紙價甚少大幅波動,所以理文造紙一直做到貴賣貴買相安無事,但遇上紙價急瀉便成致命傷,最慘情是金融海嘯前夕,李文俊還比平時買入更多的廢紙。「本來諗住奧運之後,經濟會回返少少,後尾見冇事發生,加上年尾聖誕旺季又嚟,咪入多啲倉存囉,點知即刻出事!」

理 文造紙平時預留約兩個月的倉存,但海嘯期間卻積存了三個月的原料廢紙,無奈製成品只能賤價出貨,導致去年第四季出現歷史以來首次虧損。「廢紙價由千六蚊跌 到五六百蚊,即係每噸賬面輸一千蚊。我產能大,一年生產四百萬噸,一季當一百萬噸,打個七折,七十萬噸每噸輸一千蚊,都七億啦!」

李文俊曾想過暫停賣貨,待紙價回升後再作打算,但因倉存數量龐大,幾乎逼爆貨倉。「我都試過出去搵倉,但全部已經租晒出去,俾車廠霸晒用嚟擺車,嗰時全世界都冇生意,惟獨做倉生意不絕!」

無計可施的他,惟有落力劈價,實行要錢唔要貨,「芝加哥嗰邊有廢紙回收商,話唔使錢俾貨我哋,問我哋要唔要,我都話要諗吓先。」

若不想硬蝕,大可以賴賬拒收這批仍在太平洋付運中的貴價廢紙,惟李文俊不願破壞公司聲譽,「其實忍痛蝕讓呢批貨之後就冇事,無謂做壞個名。而且你今日賴賬,人哋會記得你,第時分分鐘唔供貨俾你。」

在金融海嘯受了教訓,李文俊至此決定將外國廢紙的入貨量減至七成,其餘情願選擇幫襯較昂貴的內地廢紙商,以減低風險。

擔心銀行追數

除 了倉存問題,其實負債才是最大包袱。當時市場紛紛拋售負債偏高的企業,理文造紙股價亦由以往三十多元開始暴瀉,去年十月更低見一元六角,創下歷史新低。李 文俊至今仍有點憤憤不平,馬後炮地說:「跌到落一蚊,我唔講得合理價係幾多,但係市賬率得零點幾倍,肯定就係超賣啦!如果有人識入貨,而家賺好多!」理文 造紙現價高達廿元。

然而,市場的憂慮並不過分,皆因理文造紙的貸款當中,大部分是銀團貸款,由廿多家銀行聯合借出資金。根據慣常條款,公司除息、稅、折舊及攤銷前盈利(EBITDA)必須達到一定標準,否則銀行便有權提早追收欠款。

李 文俊說:「例如當年利息係四億,EBITDA一定要有十二億以上。平時梗係冇問題啦,但舊年第四季度蝕錢,即刻達唔到要求。如果是但有一家銀行唔支持,決 定收遮,會出現連鎖效應,咁就好麻煩!」最壞的情況,理文造紙要賤價出售資產,或以賤價批股集資還款,情況好像同屬工業股的鴻興印刷,去年要易主續命。

難掌握生死

李文俊不欲自己一手創辦的公司解 體,惟有日日主動約見銀行家,拿出全盤經營數字解畫,強調除了這批貴價倉存之外,一切運作正常。「好在今年一月銷售情況已經好番啲,佢哋都唔想見到我哋出 事,以免收唔到數,所以冇人call loan(追收欠款)。」他慶幸是廿間借錢給他的銀行之中,沒有一間像雷曼般自身難保,否則便萬劫不復,「真係好大感觸,覺得盤生意嘅生死,唔係掌握喺自 己手中。」

經歷這段非常時期,他終於明白現金是王的道理,一方面將手上仍有的三十億元短債提前續期,代價是利息成本每年增加一億元;另一方 面暫停興建越南廠房,並將旗下的美國木漿廠出售,套現兩億元用作減債。李文俊感慨地說:「以前真係擴張得太快,又買木漿廠又種樹林,好似希特拉又打歐洲又 打美國,結果分身不暇輸晒,做生意都係專於本業好啲。」

李文俊坦言現時最大使命是為公司削債,截至今年九月底,負債比率已由八成降至六成,「公司廿四小時開機造紙,其實現金流返嚟好快,有錢梗係還咗啲高息債先啦!」他的目標是將負債比率降至約五成。

兩房人合力搞生意

手袋大王李運強,與兩名太太生了六名子女,其中長子李文俊在加拿大大學畢業後,加入了父親的理文集團工作。但他身為大男人,坦言對生產手袋興趣不大,早有自立門戶的意思。「當時我見公司要搵包裝紙,但搵得好困難,覺得呢門生意有得做,咪試吓囉。但我冇諗過會做到今日咁大,話有就呃你嘅!」李文俊說。

結果父親打本四億元讓他一試身手,自己則坐鎮董事會主席從旁指點。後來理文造紙上市,另一房的李文斌亦加入,現任董事總經理。其實早於上市前,李運強便逐步退出一手創立的理文集團,讓其太太衞少琦及子女打骰,兩房從未傳出爭拗消息,可見感情要好。

出名勤力的李文俊,一身皮膚因為睇廠而曬得黝黑,週一至五通常留在東莞,到週六日才回港與妻兒團聚。「想小朋友喺香港讀書,學好啲英文,始終香港係好重要的地方。」

唔怕環保

潮流興講環保,李文俊亦認同是大勢所趨,但認為對公司影響不大,事關理文造紙專門生產包裝用的牛卡紙。「最近我買咗部Kindle(亞瑪遜推出的電子書),好犀利好好用,所以書紙我一定唔做。反而包裝紙冇代替品,好似部Kindle,點都會用個盒裝住。」

另一邊廂,理文造紙以往從廢紙中抽走白色物質,再煮成木漿,賣給A4紙的製造商。但最近李文俊有意推出自家品牌的A4紙,嘗試另闢市場,「好多A4紙都係用原木做,但我哋用廢紙做,可以做得平啲,又環保啲。呢項投資好少錢啫,值得一試。」

李文俊簡歷

年齡︰38歲

身家︰41億(持有理文造紙一成八股權)*

學歷︰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應用科學學士學位

家庭狀況︰已婚,育有二子

94年︰創辦理文造紙

98年︰東莞黃涌廠房投產,年產10萬噸箱板原紙

02年︰江蘇廠房投產

03年︰理文造紙在港上市,同年獲選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04年︰東莞洪梅廠房投產

06年︰重慶廠房投產

07年︰越南廠房動工

09年︰總年產高達455萬噸箱板原紙

*李運強家族總身家為一百六十五億元

鋼鐵工人變首富

今年富豪榜,有兩成是民企發展商,當中包括新進中國首富許家印。跟以往的中國首富一樣,許家印發跡神秘,之前只是鋼鐵工人,成立恒大十三年便極速成為首富。

恒大上市僅個多月,上週創先河搞記者會公布每月營運狀況,主席許家印不停強調恒大是全國最多土儲的發展商,銷售額又較去年同期激增三倍。

有關地產,許家印有問必答,惟關乎自己的事卻全耍太極,例如做首富的感受:「沒想過,只想把公司做得更好……要為股民盡責。」

本 刊記者問他身世,何以在武漢鋼鐵廠打工,突然跑到深圳,他即開始遊花園:「我大學讀鋼鐵,你去過武漢嗎?你知道鋼鐵怎麼煉成嗎?」問及恒大開發的第一個樓 盤金碧花園時,他說:「你去過金碧花園嗎?」記者答去過,他又問:「你有進過裡面嗎?」未及回答,他已被恒大職員拉走。

頭炮作品問題多多

一直以來,許家印鮮有談及自己過去,只知他生於河南太康縣,母親早逝,父親身兼母職,家境清貧。

九 二年許家印在深圳一間有官方背景的企業從低做起,短短兩、三年,便由業務員做到經理,翌年更被派往廣州開發房地產,九五年開發大型私人樓盤珠島花園。據悉 當年樓盤銷情甚佳,惟後來屋苑爆出連串問題,包括發展商一房兩賣,房屋未有安裝永久供電供水的設施,只是從附近工廠接電,因此未獲政府發放房產證,部分問 題到今年才解決。

雖然珠島花園問題多多,但許家印卻能置身事外,皆因他早在珠島花園售樓後一年已忽然富貴,帶領數名舊部屬離開並成立了恒大;現時恒大的執行董事中,仍有三人來自舊公司

許家印的上位作,是九七年投得廣州市郊一塊前身為農藥廠的地皮,一名從事房地產的廣州人說:「當時政府想發展這工廠區,但廣州人好唔鍾意,阿媽自細就話呢區空氣污染嚴重,種棵樹都會死,所以賣得好平。」

但 作為外省人的許家印卻勇字當頭,以一億三千四百萬元人民幣投得地皮,平均每平方米樓面地價不到七百元,並將之發展成金碧花園,以每平方米二千五百元人民幣 賣出,在當時算相當平。此外,在該區從事地產代理多年的楊小姐,表示廣州市政府特別優待金碧花園,「以前外省人在廣州無本地戶籍,小朋友讀書特別貴,但只 要買金碧花園,就可以攞到藍印戶口,住滿五年就可以入籍,當年好少樓盤有呢個優惠,不過呢個政策已取消。」結果買家絡繹不絕。

事實上,許家印與廣州市政府的關係相當密切,○二年還在公司成立了中國共產黨黨委,是廣州市首間成立黨委的民企,許家印更親自出任黨委書記。

許家印賺到第一桶金,便繼續四處囤地建樓,導致資金壓力相當沉重。他○二年曾在A股市場借殼上市,起初他信心十足,說要打造「藍籌地產股」,可惜因未能抽水,到○六年索性將公司賣盤。有內地分析員表示:「國內想增發集資不易,要符合不少財務要求。」

瀕臨爆煲

在A股市場鎩羽而歸後,許家印轉而向德意志等金融機構求救,以發行優先股形式融資四億美元,又向瑞信借了五億美元,保證每年回報近兩成,並於一○年還債。錢一到手,他即在兩個月內狂掃十八塊地皮,目的是壯大規模以便來港上市

但人算不如天算,去年三月恒大申請來港上市,碰巧氣氛不佳,許家印選擇打退堂鼓。惟當時恒大資產負債率高達九成半,開發的項目亦在在需財,他曾形容當時為「兩個寒冬」。

為了過冬,許家印去年趁十一黃金周,把全國十八個樓盤同時劈價,套現五十億元人民幣,廣州中原地產市場總監李粵湘說:「人哋都減價,但可能減一、兩成,佢就減兩、三成。」

不單如此,許家印還在香港找大孖沙求救,最終與新世界主席鄭裕彤及美林等簽訂苛刻條款,對方才肯注資入股,讓他撐過金融海嘯。不過許家印亦代價不菲,恒大今年上市,向對方承諾回報率最少八成二,上市一年後更要達一倍回報,否則許家印便要轉讓股份作個人賠償。

富豪榜魔咒

無論如何,恒大成功上市, 許家印也乘勢賣掉舊股套現十四億元,個人看似已經翻身;惟恒大集資所得的六十億元可以支持多久,實在令人懷疑。截至六月底,恒大欠債約一百零一億元人民 幣,當中近六十三億元人民幣要於一年內清還,金額比其集資所得更為龐大。而除了今年外,恒大在過去三年,現金流均錄得淨流出。

根據歷史,不少富豪榜常客因為貪勝不知輸,以致黯然落榜,甚至官非纏身,當中包括兩名前中國首富;炒燶澳元Accumulator的前中信泰富主席榮智健,及即將於下週五受審的前國美主席黃光裕。

另外,還有不少極速暴富的內地富豪,在富豪榜僅短暫停留一到兩年便落榜,最終更因經濟犯罪、操控資本市場等罪名鋃鐺入獄,當中包括判囚十六年的前上海首富周正毅、格林柯爾董事長顧雛軍及蘭花大王楊斌等等。

只花了十三年,許家印便成為中國首富,會否如前人般墮入魔咒,則有待時間驗證。

許家印簡歷

年齡︰51歲

身家︰$397億

妻子︰丁玉梅

82年︰武漢科技大學冶金系畢業

82-92年︰任職河南舞陽鋼鐵公司

92-94年︰到深圳發展,於中達集團工作

94-96年︰負責開發廣州物業珠島花園

96年︰創辦恒大地產

97年︰開發金碧花園

08年︰在港上市觸礁並遇上金融風暴

09年︰成功在港上市並成為中國首富

50富豪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90

阿里巴巴稱09年已確認支付寶股權變更

http://www.21cbh.com/HTML/2011-5-13/2MMDAwMDIzODI2MA.html

綜合媒體報導 5月13日,阿里巴巴(01688.HK)發佈聲明稱,早在2009年7月召開的董事會上,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討論並確認了支付寶的70%股權已轉入一家獨立的中國公司。此舉顯然是針對雅虎週四發佈的阿里巴巴董事會未批准將支付寶轉移至馬云控股公司的聲明。

5月11日,阿里巴巴集團大股東雅虎在財報中公佈:阿里巴巴集團已經將旗下在線支付公司支付寶的所有權轉讓給該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控股的另一家新公司——浙江阿里巴巴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雅虎週四發佈聲明稱,該公司曾於3月31日接到阿里巴巴集團的通知,後者已在幾個月前將支付寶的所有權轉移至一家獨立公司,但此舉尚未知會阿里巴巴董事會或股東,也沒有得到批准。

上述財報還表示:為了獲得牌照,支付寶將成為一家全內資公司,以馬云為首的阿里巴巴管理層、軟銀、雅虎三方正在一起,就支付寶重組協商。

目前雅虎持有阿里巴巴集團股權43%,是阿里巴巴第一大股東。2005年8月,雅虎以10億美元現金以及雅虎中國資產,持有阿里巴巴集團40%的股權以及35%的投票權。

有 分析認為,馬云和阿里巴巴集團方面將支付寶的所有權轉移到國內公司手中,並不單純是出於獲得牌照的考慮,更重要的是確保支付寶的發展免受雅虎等外資股東的 影響。事實上,為了避免發生控制權危機,阿里巴巴集團早已開始醞釀減少雅虎在其公司股份,但一直沒有得到雅虎方面的同意。2010年5月,在阿里巴巴 B2B業務的股東大會上,阿里巴巴集團首席財務官蔡崇信公開表示,阿里巴巴很想買回雅虎手中所持有的股權,阿里巴巴不缺錢,但雅虎還不願賣。去年9月,在 接受國外媒體採訪時,阿里巴巴B2B公司前CEO衛哲言辭激烈地表示:「阿里巴巴已經不再需要雅虎,雅虎是一個面臨破產的公司。」

有投行人士預估淘寶網價值100億美元,支付寶價值50億美元。對於雅虎來說,支付寶顯然是無法割捨一大優質資產。

5月12日,阿里巴巴公佈了截至今年3月31日止的第一季度業績。業績顯示,阿里巴巴一季度營業收入15.32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25.5%,淨利潤4.525億,同比增長37.1%。

以下為阿里巴巴發表的聲明全文:

為了確保支付寶能夠取得第三方支付執照,從而在國內能夠持續經營,阿里巴巴集團管理層採取了相應措施,以確保符合中國相關法律的要求。

在 過去的三年中,就國家對第三方支付相關規定的細化和調整,及其對第三方支付行業的影響,包括所有權結構方面的影響,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一直有著持續的討論 和溝通。事實上,在2009年7月召開的董事會上,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討論並確認了支付寶的70%股權已轉入一家獨立的中國公司。

在溝通過程中,阿里巴巴集團管理層一直堅守三個原則:必須確保百分之百地合乎中國政府現行法律法規,必須百分之百地透明,必須保持公司的安全、健康、穩健的可持續發展。

阿里巴巴集團管理層為了遵循相關法律法規改採取的行動,不僅是為了確保支付寶公司的持續經營,也是為了維護公司和股東的利益。作為電子商務支付平台,支付寶公司合法規範的持續經營,對保護和提升包括淘寶網在內的阿里巴巴集團的公司價值至關重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25

2011-09月供指示 hiking

第87期月供匯控以$69.75購入56股,第49期月供領匯以$27.55購入143股,第41期月供中人壽以$22.85購入172股。 恆 指七月在21663.16點至22770.47點上落,波幅1107.31點,平均總成交667億,比六月少27.2億,全個月升42.15點 (0.19%),如果日日睇實個市,可能會覺得波濤洶湧,如果一個月睇一次,就會非常平靜。八月至今風高浪急,一兩個月之後回頭看,情況會否如七月相同?

超 市大減價,市民爭相「趁低入貨」,第二天超市見銷路一般,買兩件再九折,上日已買的市民,二話不說,多買兩件;購買新車的人,不會因新車落地後車價大幅貶 值三、四成而憂心,更加不會第二日賣出新車止蝕,反而興高彩烈地遊車河。同樣的情況,出現在股票投資中,投資者的行為卻很奇怪,八月股市大減價,不少人由 堅信到止蝕離場,縱使以理想價買入,遇上幾個percent跌幅,已經心亂如麻。生活的點滴用於投資,見抵買便買,買了之後再特價,多買兩手,買得心頭 好,便可以繼續吃喝玩樂,就是這樣簡單。

經過一輪「調整」,以價 值投資的角度,市場選擇多,各取所好,股神在股市急跌後洽購保險公司,並接受訪問時說 I like buying on sale,相信也有入貨。由於平日懶惰,股票大減價期間,沒理會市場雜訊,在比較價值與價格之後,在採購日買入的股票都是熟囗熟面,盈富基金、永利控股、 瑞安房地產、聯塑、金風科技,當中,對永利控股最熟悉,折讓最大,購買也最積極。價值投資者以心水價(價值加合理折讓)買入,同樣不會因市價進一步下跌而 憂心,當然,不想在風高浪急之時買賣股票,人民幣仍是理想選擇,在招商銀行大陸分行的三個月人民幣定期,息率3.1%。

市場波動,難以預計下月市況,一動不如一靜,下月維持標準供款。 永利控股第三度發出盈喜,年多前認為「陸續的「盈喜」是預期之內」,逐一兌現,有說短期的波幅在於供求,長遠股價會反映價值,在永利控股的情況,暫時股價還未反映價值,原來「短期可以好長」,要避免被「市場的不理性」拖跨,一定要用「閒錢」否則,分析正確而輸錢,是非常無趣的事。八月八日晚出盈喜,八月九日早上用$0.64-$0.7買入,去年底永利控股每股資產值$1.94,現在肯定超過$2,折讓六成半以上,如果派息不變,息率超過4.29釐。在六月永利控股以36.2M出售一項物業,當時該物業賬面值只是28M,這業物於2008年3月簽約,購入價22.95M。

剛要出post之前,永控再有出售物業通告,以 64.8M出售灣仔地舖,其賬面值只係28.5M,是2009年3月以23.6M購入,可見其入賬非常保守。以此推論,其賬面值低於市價三成以上,以其 2010年年底的物業資產值5.31億計,即其隱藏價值1.5億以上,或每股四毫以上,當中未計算2011年的升幅。如果認為地產股盤數有水份,永利控股 盤數就有點Dry。 在「分析工業股」指出藏富於存貨可能是凶兆, 資產值大升但用於廠房未必是好事,永利控股藏富於物業,在通脹預期下則是吉兆。

Anyway, 永利控股第一次出盈喜,2010年中期業績增長172.43%,第二次出盈喜,2011年全年業績增長36.89%,今次出盈喜,據通告顯示,主因是由投 資物業公平值變動,2010年上半年永利控股只賺40M,若果盈喜代表增長50%,今年上半年只需賺60M已夠數,加上上半年業績,配合其一向保守的入賬 方式,相信仍會保留這份隱藏價值。 看過一篇宏利投資部主管的訪問,除了一些老生常談外,她認為林業股、食品及畜牧股較難審核及分析。

換句話說,這些行業比較容易作假,這是值得記存,尤其是中國食品股,盤數已經難搞,品質問題無時無刻出現,結論是避之則吉。 金 風繼續下跌,幾乎所有資訊都建議沽出,大行不斷下調目標價的時候,如果相信已進入持續的通脹時代,油煤價格不會回落到十餘年前,而且還因美元貶值已拾級而 上,現在投資風電,收未來的電費,如果有國家補貼,大型電廠必然大舉投資,現在產能過盛的問題,估計是電網未能配合中小型風電場,中央調控的結果是壯大持 有電網的大型電力公司,過程中,中小型風電設備同時淘汰,而最終目標並非放棄風電。比 較金風去年第三季與今年第一季業績可以看到,在生產中的訂單由3799MW跌至2782MW,同時面對成本上漲,因此,2011年第一季盈利跌17%,並 預期上半年營業額倒退,由於中國盈警制度,跌0-50%是同一個range,究竟半年業績是倒退接近第一季的17%,還是接近盈警上限50%?若果相信市 場總有些人能「先知先覺」,陰謀論的推論是接近上限,筆者沒有內幕消息,只能等公佈業績時才能知曉。

有 一個值得討論的數據,金風在制中訂單減少,不過,第一季中標但未生產的訂單卻由去年第三季的1531MW大升至4201MW。由於季度業績沒有註明「中 標」有關的法律責任,亦沒有註明該批訂單是否來自大型電廠,因而未能推論金風最壞的時刻已過。不過,這與上述推論不謀而合,有些項目在第一季時 postpone了。金風的問題並不在訂單量,成本的亦是次要,最大的問題是油煤價格,人是虛偽的,只要油價從回十年前水平,「全球氣溫上升」便不會受重 視,「新能源」有關行業又會進入冰河時期。

油價大跌的可能性比上世紀末低,這推論的主要理據是,上世紀末工業生產開始大量轉移到中國,當時遍佈單車的中國 以煤為主要發電原料,令原油供求失衡,加上97金融風暴,令需求進一步萎縮,才令原價跌至谷低。 美 國玩完一場大龍鳳,終於通過提高國債上限,之後標普下調美國主權信貸評級,場戲愈玩愈大,如果奧巴馬連任,唔知QE4之前會點樣。股神批評標普犯錯,並認 為美國不會出現雙底衰退,美國經濟三年內不會再度衰退。無論從任何角度,出事的話,誰敢擔當,通過提高國債上限及推出QE3是理所當然,奧巴馬上任之後已 三次提高國債上限及量化寬鬆政策,可說是具「美國特色的資本主義」。

很多人擔心歐美多國國債危機,核心問題是人類對貨幣的信任,沒有金本位的貨幣,大家都 係講個信字,世界主要貨幣美元、歐元、日元、英磅、人民幣供應都不斷增加,人類對貨幣沒有信心,最終結果唔係轉買黃金,而係戰爭收場,只願愈遲愈好。歐 美都嚷著削減開支,可說是「去福利化」,民主共和兩黨做了一件同時向選民交代,儘管對己方有利,又對美國有利的事,值得香港官政學習,「最低工資」已成定 局,放棄競爭法,否決外傭居港七年成了港人,是香港長遠之福,兩項議案始作俑者,屬社會精英,若說「成也英國、敗也英國」,並不反映事實,眼見問題都是咎 由自取。

說回美國開綠燈印銀紙,預期歐洲亦會如此,合理 的預期是息口繼續低企,通脹持續。低息會刺激通脹嗎?答案並非必然,反過來高息也不一定壓抑通脹,二十幾年前香港供樓利息超過20釐,樓價一樣大漲小回, 將兩者劃上等號是不恰當,最簡單去解釋通脹是供求,當貨幣供應超越人群的需要,通脹便會出現。提高國國債上限,人們仍會相信美元,因為美國主宰資主主義的 遊戲規則,軍力遠超其他國家。

美元不會如十幾年前的英磅一夜之間貶值,但如果有秩序貶值對美國有利的話,美元便會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曾 經跟進了一斷時間的和記港陸,月頭出了中期業績,這間幾乎出售所有業務的公司,現在只餘下上海兩幢商用物業,市值9.6億,上半年收租0.416億,以及 和記旗下發行債券12.3億,年回報5釐,其餘現金及存款超過44億。業務比永利控股更簡單,主席報告最大的難度是要將財務報表用文字寫一次,最重要是將 有限的內容,分別放在財務業績、業務概覽及展望,擔心的話,只要將上一份財務報表,改了今年數據便可。

管理層多次聲稱為股東尋找投資機會,但一直無動作, 期間長實分拆匯賢,和黃分拆香港及廣東省港口業務,何時才抽空為和記港陸小股東尋找機會?和記港陸每股資產值約$0.71,估計上海物業賬面值有折讓,加 上個殼值二、三億,現價已充份反映。由於和黃已持有股權已接近上限,注入全資業務的機會不大,注入合資項目,又或者以高PE出售規模較細的業務套現的可能 性較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47

我的投資 02 (09年-10年) 自由之路

http://www.jztzp.com/a/52010.html
08年的資金的巨額虧損,使我痛定思痛。北京出差的半年,我一直在學習和反思。基本上把巴菲特和林奇等的書看了一遍。
每一次挫折都是進步最快的時候,08年如此;11年也如此。

08年底,我佈局了4個股票。A股的福耀玻璃、招商銀行;H股的阿里巴巴和味千。
這個時候,我學會了更大的視野來看待投資和收益,以前對盈利的目標可能是30%-50%,這個時候我的要求可能變為3-5倍,甚至更高。也就是拿的住股票了,能以一個更長期的視野去看待投資。

競爭優勢。雖然這個時候我的嘴巴不離競爭優勢,但是現在看來,我09年沒完全理解什麼是競爭優勢,包括10年、11年也沒有理解競爭優勢。直到11年-12年在李寧投資上的失誤,還有看過巴菲特幾十年的信後的2012年,可能我才基本理解了什麼是競爭優勢。

09年大獲全勝。阿里巴巴漲幅為222%,福耀漲幅為288%,招商銀行93%,味千80.9%,總收益143.6%,2010年再32%。每一個股票都跑贏了指數。現在看來,半份必然,半份運氣。

福耀玻璃08年因為公司砍掉建築玻璃業務,資產減值。還有相對低迷的汽車市場和高企的原油導致的高企的成本。08年利潤負增長,最低的股價接近3元(後面大股東按股改承諾還送給我們每10股1股)。09年因為汽車市場的爆發,利潤大幅度增長,很快股價就到了15元。我基本在13-15元左右減持完畢。
我現在依然認為福耀玻璃在汽車玻璃近似壟斷的份額和工廠佈局(汽車玻璃運輸成本高),還有完美的管理層,使他具備了一定的護城河。但是他屬於週期性行業,空間和速率都不再太大和太快。在公司業績和估值極度低估的時候,是一個好的階段性投資目標。

阿里巴巴的投資有點超出我能力範圍之外。阿里巴巴的收入是預先收取年費,我的定量分析基本能夠比較準確的預測一年內的業績變化。但是更長期的判斷比較難。阿里巴巴我從9元開始建倉,一直建倉到最低價3.7元。09年很快就到達22元港幣,我是在22元下落到17元左右清倉。

招商銀行,著名的大白馬股。我當時對他的研究最少,也是號稱最放心的股票。但是結果是最不賺錢的股票。投資這個股票使我學會了投資分析一定要信自己,一定要自己做分析,對大家都非常樂觀的股票,要慎重。

味千是我建倉最好的一隻股票,因為在最低價3元左右盤整很久,使我基本所有的建倉都在3元附近。味千我是在10年12元-15元左右清倉的。也是我盈利最大的一隻股票。後面發生的一些事情,使我明白:
1)長期投資,一定要能區分出公司究竟是護城河帶來超額收益還是景氣週期內帶來的超額收益。
2)後視鏡的誤區。研究一家公司,歷史是研究的必然過程。但是歷史也是最容易使我們犯錯誤的地方。我們投資的是未來,歷史可能是未來的延續,也有可能是未來的透支。區分這個非常必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915

2012-12-09 例會記錄 kathy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e9g1.html

今天上午照例是整理髮言筆記,下午去開例會。昨晚沒錄完剛錄了一個公司就熄燈了,今天錄了一半筆記居然手一哆嗦把網頁關了……!!!!

2012-12-09 <wbr>例会记录 <wbr>kathy例會先聽了燕子姐的滬寧高速。滬寧高速投資166.97億,擴建後延長了五年,可以用到2032年,收入是16.37百萬/公里。312國道滬寧段用到2024年。廣靖高速和錫澄高速是一家,收入分別是14.35和12.7,後來都合著報了。公司的歷史:1992.8.1成立,97年發行了H股,募集了12.22億股,每股三塊,募集資金40.68億,用來建錫澄和廣靖。2011.1發行A股,建江蘇揚子大橋。2002.12月發行了存托憑證ADR.2006.11建了江蘇段。這個公司最初主要由江蘇省交通廳發起,2011年超過10%股權的有江蘇交通和華建。通行費在2005年減少了一半,主要是由於改建封路了。寧滬二級公路1977年開始運營,錫澄和廣靖挺好的,1999年開始運營。寧連公路南京段表現一般。公路配套服務成長挺快的但不是很賺錢。毛利率方面,滬寧高速穩中有升,寧滬二級公路2006年以來一直虧損,並有所增大,錫澄廣靖大約是70%左右,寧連南京還行。江蘇省民用汽車擁有量2011年達到了688萬,翻番了。滬寧高速沿途都是比較富裕的地方,佔江蘇省GDP的60%。車流量換算成了全程的,這種方法得學習下。其他業務收入一直在增加,但利潤不高,近幾年有幾項併入了主營業務收入,比如公路配套服務達到了20億。資產負債表分析:存貨主要是房地產,佔了20億,無形資產中的路產在2008年後由固定資產轉到無形資產中。資產負債率不是很高,有息負債率20%左右。2008年以後融資頻繁,股本自2000年後沒怎麼變,一直是50.38億。淨資產中母公司一直是180億,股價是4.92.公司的分紅率非常高,管理費用挺低,融資後財務費率一度上升,現在又回落了。自由現金流有34個億,融資期限都挺短的。管理層的一個特點是獨立董事基本都是老師,董事長是從監事會主席轉過來的,總經理錢永祥之前在東南大學任教。員工分析從工資上看不高,但用現金流算還蠻高的。資產是按照車流量法攤銷的。

2012-12-09 <wbr>例会记录 <wbr>kathy接下來是cece姐的日本電力,日本的電力系統與國內不同,沒有單獨的電網公司,資產分數電力公司所有。按照電力劃分為一般電氣事業、卸電氣(只供應前十)和特定規模。從趨勢圖上看日本的發電量和用電量都處於上升階段,發電量略高。從發電結構看,水力佔了900億,火力為1000億(主要的,佔了81.9%),原子能(核電)有100億(去年還200億,地震少了一半,現在佔比9.2%),地熱佔比0.2%。工業電力和家庭電燈都上升了,而且工業電力高於家庭電燈(最初的時候家停電燈更多)。十大電力公司中水利和太陽能最大的是關西電力(大阪太陽充足),地熱是九州電力最大(有溫泉),火力和原子能是東京電力最大,而風能最大的在名古屋。然後詳細講了東京電力股份公司(TEPCO),從1951到1985年,資本金一直上升,之後保持平穩,ROE在1976年為5.5%,2007變成-66.7%了,自有資本率成倒V型。東京電力主要覆蓋東京及四周地區,人口為4000多萬,日本總人口為12000多萬,可以說東京電力用33%的電供應了37%的人口。電價在1980年進行了大調節,之後四次降價。公司效率在2010年達到峰值後有所回落。用電高峰為8點到21點,低峰為2點到5點,正好是睡眠時間,可以看出日本的睡眠時間比中國普遍晚些,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日本睡覺越來越晚了,cece姐說是越發達睡得越晚,也不知是不是睡得晚了經濟就更發達了,這種雞生蛋的問題其實多是互相促進的。需求預計,電燈將會上升,電力下降,總計會上升但變化不大。之後大家一起討論了各國的電力系統,法國75%的電力來自核電,成本低廉,但不抗風險,一旦發生日本那樣的危機,就需要大批從國外進口LPG,成本會大幅增加,德國沒有依靠財政撥款,而是通過漲價方式反映在了社會成本上。

2012-12-09 <wbr>例会记录 <wbr>kathy接下來是jackie講的華潤電力。煤電方面由全資子公司華潤電力投資有限公司負責。公司戰略是建立華東華南大型煤電機組。03年的年報提出建立坑口電站,04年年報提出要發展煤電一體化,04年開建,06年全部投產。2011年9.27在內蒙古發展,11.7與重慶能源集團簽訂協議建立畢節煤電化基地,2007.11月涉足煤炭開採。新能源方面,風能搞得如火如荼,06年收購了荷蘭一家公司,進軍風力,07年開始獨立建設,08年瘋狂擴建,六大風電區域。水電先是收購了紅河水電站,09年發展其他新能源,控股湖南核電25%,現在這個項目悲劇了,2012.10.24《中國核電安全規劃》出爐,全面開發核電。煤炭方面,2004.1.9,華潤電力燃料有限公司成立,04年投資煤礦,07年提出發展上游,五間房,07年11月19日涉足煤炭開採,2010.8.11,華潤煤業控股有限公司成立。航運方面,華潤電力物流有限公司成立,港口仍在籌劃。現在主要有火電事業部(包括江蘇、河南、湖南、華南、東北分公司)、新能源事業部和煤炭事業部(煤電一體化沒什麼動靜)。公司出了很多搞不懂的認股權,也由大堆的激勵措施(如有限公司的紅利股),分紅達到了30%。融資主要用來建廠和還債。公司的股權結構看起來變化很多,其實就是左手到右手的問題。公司的董事長任職前的職位從集團董事長降到副董事長再到副總裁,一直在下降。高管薪酬這兩年很高,主要是因為大量的股權激勵。看利潤表,營業額在03年達到了近5億,上升很快。折舊主要涉及採礦權的問題,聯營公司的質量很好,沒什麼債,但人員稍多。採礦權在增多,然後還有個資源探測權,這兩者類似於固定資產和在建資產的關係,資源探測到了之後就轉到採礦權了。毛利率在2008年的時候由於煤價上升有所下降,2010年也下降額。經營利潤率(毛利加上其他收入)和毛利情況差不多,淨利率在06年恢復正常,11年達到9.3%,ROE06年16%,07年14%,08年6.4%,11年9.1%,投資收益由於之前沒有電廠設備所以很高,現在也就一二十,採礦權是以生產量折舊的。

2012-12-09 <wbr>例会记录 <wbr>kathy最後是歐陽姐的交行。交行的淨利息收益率等指標都不是很好,資產收益為5.21%,負債中存款佔74%(不足),成本也高(2.17%),這就是總成本達到了2.74%。交行的貸款比較特殊,大約80%的為企業,這裡面活期又比較少,工行和建行的對公業務大約是66%,招行最小為60%,中行也大約是67%。債券投資增長嚴重縮小,可能是近年來資金緊張,資金更多地投入收益率高的貸款中。交行的同業業務稍大。貸款質量中不良的還好(招行最低),逾期貸款排名為招行交行建行中行和工行。交行額撥備計提最文件了,08年大,之後也同樣大,其他銀行多在08年提很多,之後就減少了。交行的個人活期存款比較費勁。交行的貸存比最高,為78%,超過了紅線,但是交行的存款中不包含保險公司等的,因此統計口徑不是很一眼。最後看修正的ROE,招行波動最大,工行和建行差不多,比較穩健,交行的為23.22%,每股撥備高。交行的PB最低,最便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257

2013-10-09 工作記錄 Jackie 濟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eb77a950101oaw7.html

今天主要在做中海油服,明天就能把中報整完了。

下午國投公佈了電價調整公告,基本上抵消了一半的煤價下跌,調價幅度還好。

今天國家地理雜誌到貨了,自己看了一期,講得是鮑魚、魚翅、燕窩、海參等山珍海味,看到科學的結論,大吃一驚。這四種山珍海味,實際上本身是沒有味道的,幾乎全部需要佐料、湯的味道。而且,其營養價值也沒有想像中高,算是比雞蛋高一點吧,吃上幾個單位的雞蛋就能頂上1個單位的山珍海味。有美食家一直詢問這類專家,為什麼營養價值不高還要吃呢,而且還賣的那麼貴。如果是因為物以稀為貴的話,稀少的東西更是少之又少,為什麼偏偏吃了這些個東西呢?這些東西,跟茅台有些類似,大家吃的是面子、吃的是權力,而不管吃的是什麼。

可惜的是,阿信居然沒有到,噹噹網的配送體系是越來越不行了,明天再不到就換到亞馬遜;現在亞馬遜跟噹噹的價格幾乎是一致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546

2013-10-09 工作記錄 Jackie 濟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eb77a950101oaw7.html

今天主要在做中海油服,明天就能把中報整完了。

下午國投公佈了電價調整公告,基本上抵消了一半的煤價下跌,調價幅度還好。

今天國家地理雜誌到貨了,自己看了一期,講得是鮑魚、魚翅、燕窩、海參等山珍海味,看到科學的結論,大吃一驚。這四種山珍海味,實際上本身是沒有味道的,幾乎全部需要佐料、湯的味道。而且,其營養價值也沒有想像中高,算是比雞蛋高一點吧,吃上幾個單位的雞蛋就能頂上1個單位的山珍海味。有美食家一直詢問這類專家,為什麼營養價值不高還要吃呢,而且還賣的那麼貴。如果是因為物以稀為貴的話,稀少的東西更是少之又少,為什麼偏偏吃了這些個東西呢?這些東西,跟茅台有些類似,大家吃的是面子、吃的是權力,而不管吃的是什麼。

可惜的是,阿信居然沒有到,噹噹網的配送體系是越來越不行了,明天再不到就換到亞馬遜;現在亞馬遜跟噹噹的價格幾乎是一致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5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