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华润兵败华源重组 是宿命还是不幸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80908/15285283469.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3

筆論天下:佑威股東的不幸 陸日勤

2008-10-23  AppleDaily

便 服零售商佑威(627)宣佈結業,股東可能血本無歸,為投資者帶來甚麼啓示呢? 第一,我們對必需品的概念。消費品一般分為必需品及奢侈品兩類,便服一向被視為必需品之中的必需品,沒有人可以一天不穿衣服,而衣服之中,便服更為基本。 經濟不景氣下,消費者可能減少飲酒及唱K,但必需品總是要用的。

必需品非必買品

全球金融危機對本港零售業打擊有多深?影 響多快現形?政府的零售數據滯後,暫時未能提供答案,不過舊紀錄顯示,在經濟不景下,衣服類這項必需品,是零售業重災區之一。2003年3月沙士期間,全 港消費品零售銷量較去年同期下跌近4%,衣服類更跌14%。必需品並不等於必買品,因為消費者可選擇穿着家中櫃桶那些。和衣服一樣,電器也是必需品而非必 買品,泰林結業可能也與經濟不景有關。相反被視為奢侈品的煙酒類,在淡市時銷量有一定保證。無論你喜不喜歡,對很多人來說,煙酒是必買品。 佑威結業的第二個啓示,是所謂流動資產的流動性。會計制度將資產分為流動和非流動資產,流動資產多為現金、應收賬和存貸;非流動資產多為物業、機器和設 備。流動資產的流動性是指資產容易出售套現。根據截至3月底的公司年報,佑威的流動資產有16億元,是流動負債(即將到期的負債)的兩倍,這個倍數較一般 上市公司為高,顯示佑威財務狀況表面上穩妥。理論上,即使債務到期,銀行追債並威脅清盤,佑威只需出售其流動資產套現,足以應付還款有餘。可惜,佑威流動 資產的流動性並非理論般高,當中有4億元是「預先付款和按金」,年報沒有解釋細則,相信是為某新發展項目之用,佑威無法償還銀行短期債務,日勤相信正是這 筆錢阻礙周轉。再看,去年同期「預先付款和按金」只有1億元,如果將這項賬目剔出流動資金之列,公司資產流動性便大減。

死因資產難套現

最 後,提起倒閉,可能你會想到連年虧損的公司,佑威卻不然。相反,年報顯示,其營業額在過去3年翻一番,經營溢利增加五成。佑威已建立相當知名度品牌,加上 擁有專利的納米技術,應用在自己的產品上,改善布料的功能。品牌加技術,確實難得。而且近年積極開拓海外市場,看來不像是要結業的公司。事後孔明,可以這 樣說:公司增長迅速,管理層野心太大,投資過急,導致周轉不靈。不過,老實說,全球信貸市場面對百年一遇的危機,沒有人預料得到,佑威管理層估不到,銀行 也一樣。投資者閱讀年報,數字大概亦沒有問題,但在危機中,銀行一定要錢,佑威資產恰巧不能套現,銀行於是將之清盤。股東損失,甚為不幸。陸日勤 http://penandsky.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2

內地首家在香港上市的正中藥業不幸陷落 福布斯中國女富豪失蹤

2003-8-30   蘭州晨報




核心提示

內地首家 在香港上市的民營中藥企業──正中藥業,2000年7月25日在香港主板市場鳴鑼上 市;2003年7月25日,正中藥業被香港聯交所勒令停牌,大股東易主,前後歷時3年, 計1000多天,侯麗萍成為香港資本市場一顆流星。2003年8月,來自山西省的正中藥業主 席侯麗萍又不知所蹤,事件顯得撲朔迷離。

侯麗萍其人其事

現年47歲的侯麗萍,出生在山西古城平遙。32歲前,她還淹沒在普通的女性上班族中,未顯任何鋒芒。但2001年,侯麗萍就以7.3億人民幣的資產被《福 布斯》選為中國富豪,排名第69。

侯麗萍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成為著名老中醫石廣濟的入室弟子,後嫁給石廣濟的兒子石嶽明,侯的生命際遇由此開始。

1987年11月,醫師侯麗萍向親友借款10萬元組建太原市類風濕性關節病醫院,這是中國第一家此類專科醫院,也是山西首家股份制中醫專科醫院。1994 年,她成立了山西泰和制藥有限公司。1996年組建山西正中實業集團。

侯麗萍曾經對媒體表示,上市並非是她產業發展壯大後的必然選擇,而恰恰是因缺錢。集團成立後,資金不足,加上當時侯麗萍準備推廣自己研製的3種新藥,按常 規每種最少需要5000萬元,3個項目便需要1.5億元。侯拿不

出這些錢來,正在萬分苦惱之際,她看到了一本講述風險投資和風險家故事的雜誌。於是就拿著自己的項目跑出去了,從香港到新加坡,再到華爾街,再之後,她找 到了新加坡發展亞洲融資有限公司,後者開始為她謀劃運作海外融資。

《財經時報》瞭解到,侯先於1999年11月4日在百慕大註冊成立正中藥業國際有限公 司,控股山西正中實業集團公司;又在英屬處女群島註冊一家公司,控股正中藥業國際有限公 司,石嶽明佔99%的股份,侯麗萍佔1%股份。為了做大股本,2000年7月8日,正中藥業國際有 限公司收購百慕大一家名為C entral- Pharmaceutical Holdings(BVI)Lim-ited的全部股權。同月,正中藥業在香港主板上市。

侯麗萍和她的公司走進大眾視線,她創下多項第一:山西民企第一家上市企業;山西民企第一家在境外上市企業;內地第一家在香港主板上市的中藥企業。 資本市場悲涼流星上市之初,正中藥業股價一路上行,開盤當日最高價1 .54港元,收於1.50港元,全日漲幅達76%,帶動了港股中藥業板塊的啟動,刺激一批內地藥企來港上市:正中藥業上市一個月後,老牌的同仁堂藥業在香港創業板上市。

兩年來,正中藥業一直有圈錢嫌疑。2002年7月,正中 藥業向H on-est Concord Enterpriseslimited發行2000萬港元可換股債券,該公司和侯麗萍是什麼關係無從得知。最讓人不解的是,公司去年一項突然發生、旋即又 突然失敗的投資,留給市場太多想像───

2002年2月,正中藥業在 中報中突然公佈:在內地94家醫院投資設立類風濕治療中心,該項目的投資額達1 .65億港元,由石嶽明負責實施。94家中心的開辦成本共2990萬港元,該筆錢按照協議是不可退還的,該筆款項已在2001年底由集團以內部財務資源全 數支付。然而,不到半年,正中藥業表示,因為對多家醫院的治療中心進行評估,認為表現不 理想,因此終止協議。

2003年6月2日,正中藥業遲到的 2002年中報說明:94家治療中心的28家出售給亳州公司和太原公司,36家終止運作。而1 .65億港元的巨額投資也被虧損。醫藥帝國毀於石嶽明

據港交所公開資料顯示,自2002年正中藥業業績大幅下滑後,最初掌握70%以 上控股權的侯麗萍丈夫石嶽明,似乎總能把握機會,每每在股價走高後賣股套現,一年多時間,手中股份絲毫不剩;7月29日,侯麗萍夫婦雙雙辭去公司董事及公 司正副主席職務;8月5日,新第一大股東辛衍忠登上正中藥業董事會主席之位……

正中藥業的股東結構獨特,長期以來,持10%股權以上的股東僅石嶽明一人,為單 一大股東。

正中藥業在上市不久,就由招股價0 .85港元,炒高至4港元,被香港證券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盯上。上市兩個月後,香港聯交所就接到上述委員會提供的資料:當時散戶只持有2 .9%的股份, 14.7%由9家證券行持有,4 .1%則由8名投資者持有,其餘均為石嶽明所有。

而此前,市場正在傳言石嶽明炒期貨賠本;加之石嶽明於2002年11月,向澳門賭城經營者劉仕仁借取3400萬港元,後因不還被起訴。

正中藥業被股東涮了剛剛辭去正中 藥業執行董事的羅建祥在電話里憤憤地對《財經時報》說:“正中藥業淪落到 今天,完全是被香港的股東涮了。我們是家內地民營企業,在香港沒有靠山,步步被欺。”

一位正中藥業的高層人士說,關注正中藥業的 人都知道,石嶽明有兩筆欠款正處在法律訴訟過程中:一個是劉仕仁的3400萬港元,一個是詹培忠的1755萬港元。其實,這兩筆錢事實上都是不存在的。

這位人士表示:“正中藥業股價3天內從2.475元跌到0.03元,是因劉仕 仁、詹培忠等6個股東為奪取公司控股權,所以突然集中拋售、打壓股票,才使公司造成了2億多港元的損失。他們預期用3000多萬港元買下正中藥業,但即便是股價低到3分錢,全部收購仍需1.3億港元。6家股東沒湊足資金,收購沒完成。”

他無奈地說:“我們有苦無處訴,侯麗萍本身是位中醫專家,在股市上玩不過那些資本高手……現在,再回頭看看,民企在海外上市風險太大了,我們拼命經營管 理,最後卻拱讓他人。”

據《財經時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56

幸與不幸 潛意識要你命

http://www.eeo.com.cn/2011/0831/210126.shtml

沈威風/文  一個企業倒閉之前數年,早就在組織成員的潛意識裡已經死掉了,儘管誰也不希望這一天會真正發生。

《紅樓夢》第二回,冷子興演說寧榮府的時候說,「這寧榮兩門,也都蕭疏了,不比先時的光景。」雖然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但「如今生齒日繁,事務日盛,主僕上下,安富尊榮者盡多,運籌謀畫者無一,其日用排場費用,又不能將就省儉,如今外面的架子雖未甚倒,內囊卻也盡上來了。」

 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龍禁尉,秦可卿臨死的時候給鳳姐託夢說,「如今我們家赫赫揚揚,已將百載,一日倘或樂極悲生,若應了那句『樹倒猢猻散』的俗語,豈不虛稱了一世的詩書舊族了!」

第六十二回,黛玉道:要這樣才好,咱們家裡也太花費了。我雖不管事,心裡每常閒了,替你們一算計,出的多進的少,如今若不省 儉,必致後手不接。第七十四回,抄檢大觀園時,探春哭著說,「這樣大族人家,若從外頭殺來,一時是殺不死的,這是古人曾說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必須 先從家裡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塗地。」

大部分人看紅樓夢,在翻開第一頁的時候就心裡有數,這是一部徹頭徹尾的悲劇。一個百年世家不可避免地走向敗落,呼啦啦大廈傾 倒、群芳流散只剩下白茫茫一片,真乾淨。而看書的過程,只不過是驗證一個結局的發生。除了先知的讀者之外,活在小說中的人,也早有此見地:這個家族,撐不 了多久了。這些,散落在百萬字中的。

之所以突然想起這麼大段的話,是因為某天看到一篇文章,裡面引用史蒂夫·扎福和戴夫·羅根的觀點說,一個企業倒閉之前數年,早 就在組織成員的潛意識裡已經死掉了,儘管誰也不希望這一天會真正發生。在這種「末日終將來臨」的意識之下,成員們會因此而做出相關的反應,比如,不再那麼 勤奮工作,因為「這些都是沒有用的」。或者不再努力去開發新客戶,對待老客戶的態度也不如以往慇勤,因為做這些事都於事無補。漸漸地,整個企業都籠罩在一 種悲觀失望的氣氛中,人浮於事,人心不穩,最終一切真的變得不可收拾起來。

這個過程寫成小說,殘酷而美麗,發生在現實中,卻僅僅只是殘酷。我見過曾經有過不錯成績甚至可以稱之為輝煌的企業,在後來慢慢 現出頹勢,甚至很難還原究竟是哪個決策出了問題。總之突然有一天,一切都不對了,氣場沒有了,信心也不在了,所有人都在混日子,企業領導根本都不太知道把 勁兒往什麼地方使。就這樣溫水煮青蛙,煮了幾年,銷聲匿跡,江湖上再也沒有這樣的傳說。

更多的是小公司,創業型的公司。創業公司本身就比較靠雞血活著,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健全、產品有缺陷、團隊配合不協調,在雞血 充足的情況下,這一切毛病都能輕而易舉地被掩蓋。可是,一旦這種「末世潛意識」出現,成員,甚至包括創始人自己在內,突然有一天在潛意識裡覺得,這一切都 是扯淡,自己根本是在做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現在和將來所做的事,只不過是要把這場戲演完。那麼相信我,這家公司的確離死不遠了。

如何戰勝這種要命的潛意識?好吧,或許我們可以寄希望於企業的領導者,既然普通員工都已經意識到企業有絕症了,如果他再無知無 識,這個領導真的不當也罷。他如果能夠早日正視自己心底深處那種隱約的、揮之不去的不祥的預感,重新改寫劇本,調整大綱,或許能給企業帶來重生的力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34

女人幸福教(12):情人節特別編之:幸福和不幸的女人 周謙

http://notcomment.com/wp/?p=15860

今日是西方情人節加上元宵節,本欄先祝各位女仕開開心心又多人愛錫。

今個星期香港最熱門的女性,一定就係楊崢同李慧玲二位,一個就食到男神Bosco黃宗澤,一個就食到無情雞自助餐。實在係打邊爐同打屁股的分別。

先此聲明,新聞自由從來唔係本欄關心的內容,本欄係以幫助廣大女人得到幸福為宗旨。

我成日講TQ(Together Quotient),其實講野都大有學問,大家除便聽下成功人仕的用詞,內容,聲線,速度都係恰到好處,令人感覺溫暖,想和她接近更多!

有些人,就是一聽到其聲線就想走開,內容重覆,用詞刻薄,令人從其說話內容,當想出其內心一定是陰暗之人,這種人,自然各方面的運氣都會走下坡路!

古時呢個學問叫”聲相學”,有興趣大家可以睇:http://notcomment.com/wp/?p=2718

往日不可追,女人為左得到幸福,必先要預備和付出。市場很美好,也很殘酷,要得到你最想要的幸福,你必須盡你的最大努力才行。

各位女仕,好好加油,祝各位情人節快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066

上海地產案:周正毅不幸的謀臣 陳俊豪 - 中環馬戲團

http://centralmonkey.blogspot.hk/2014/04/blog-post_16.html
你可有試過在工作上遇過,工作報告的方向寫錯了,結論全盆皆錯,更白白浪費了公司幾百萬元的經費,但閣下的上司們不但沒有厲色嚴懲,反而高度讚揚閣下的表現?我相信,做錯決定又受到上司高度讚揚,世間上極少發生。我雖然未有這樣的經歷,不過,這事發生在上海地產案:該案錯判的原審法官就受到推翻其判決的上訴法官的感謝及讚揚。這是極為少見的事,究竟案情為何?

上海地產案案情非常複雜,極具爭議性。該案判詞極長,上訴法官更多次用「痛苦」 (painstaking)  來形容案件的判詞的長度及案件的分析。當年,周正毅的上海地產在香港借殼上市。在買殼的交易中,公司發表了正式公告及綜合併購文件。當中的文件披露了新股東沒有具體的注資計劃  (no specific plans)。

一方面,如果周正毅不把自己的資產注入殼,他這個殼就會被廢了武功,變成一家沒有用的空殼公司,所以不注資是不合理的。另一方面,周買殼的錢是向中銀借的。他的如意算盤是,只要把私人資產賣給上市的公司殼,套現後就可以還錢給中銀了。這樣,他不但可以獲得一個上市平台,更不需要動用自己的資本。所有參與這交易的公司管理層及專業人士皆知道周正毅的計劃。他們的電郵亦有討論注入的資產、大概的估值、時間表等。

不幸地,正式公告及綜合併購文件明明指新股東沒有具體的注資計劃。因此,周正毅、公司公司管理層及涉案的專業人士控指串謀行騙,作虛假聲明。原訟庭亦判各被告罪成。

何謂「具體」的注資計劃是非常複雜的判斷。連注入的資產、大概的估值、時間表都有了,這算不算是「具體」呢?周正毅怎樣還款予中銀,中銀是否依賴注資計劃來收回貸款,涉案的人對注資計劃的了解等亦非三言兩語可以說清。此外,雖然文件是由涉案人士共同負責,但原來「沒有具體的注資計劃」是非涉案的律師所加的。

上海地產案專業人士被錯判,要到終審才能上訴得直,受了牢獄之災,花了大量金錢及時間,毀掉了各人的事業。我對涉案的專業人士最終被判無罪,感到恩慰。但,真相是非,絕對不是一件明顯的事。而且,事發之後,金融業從業員對披露的信息都更小心,務求做到更精確,披露更全面。最公眾來說,總算是好事。

雖然案件的原審是誤判,但審訊是公開的,而且大家可以在網上看法官的判詞,其分析及案例,各代表律師等。會計師公會的紀律聆訊,我從來沒有聽過招待公眾旁聽。上海地產案審訊的時間雖長如胡定旭案的十年,但亦是非常之長,討論亦詳細。香港的法院一般擁有不錯的聲譽。我認為拿這案跟胡定旭案比,是不合理,不適當,亦沒有心看判詞之果。對龔耀輝用「犬決」來形容香港的法院審判,我真是無話可說。

龔耀輝及年青會計師協會其他文章的不合理點,下期再續。


【1】  上訴庭的判詞:http://legalref.judiciary.gov.hk/lrs/common/ju/ju_frame.jsp?DIS=70436&currpage=T

【2】  終審判詞:http://legalref.judiciary.gov.hk/lrs/common/ju/ju_frame.jsp?DIS=77301&currpage=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973

股市中的幸運很可能是不幸 黃祖斌

http://xueqiu.com/9386038954/29419471
上週五,四川的黑老大劉漢一審被判處死刑,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個人應該在二審維持原判後被執行死刑,和他很多年前的對手袁寶璟一樣。

1990年代的327國債事件中,萬國證券和遼國發損失慘重,幾十億元的肉被割走了。那可是百萬富翁都很拉風的時代。證券市場中的錢不會消失,有人大出血,有人就大發財。周正毅(被判處16年徒刑)、魏東(自殺身亡但疑點重重)、袁寶璟(被判死刑),和剛被判死刑的劉漢等人,都在這個事件中暴賺一筆。不過正由於這種錢來得太容易了,於是養成了追求暴利的「習慣」,在追求和327國債所得利潤相近的利潤率的過程中,倒行逆施,大冒風險。可見,327國債中的幸運者,短期來看很幸運,其實最終是不幸的。

不久前,看到某個微博中報料,327國債中的受益者,只有兩個人還正常健在。也不知是真是假,更不知這兩個人是誰。

對於股票投資人來說,基本上不可能有327國債這種暴利從天而降的事發生。不少炒家在327國債炒作中,都是滿倉做這一個品種,而且是保證金交易,因此盈利可能在短期內就翻倍。但在股市中,很少有人滿倉一隻股票,而且也很難將槓桿放大到1.5倍以上。但畢竟市場中有可能某些股票在停牌後發布的公告會導致連續漲停。在這種情況下,千萬不能把這種幸運當成是常態,如果因此導致交易原則被經常性地違背,則因此造成的虧損,很可能是當初的幸運帶來的偶然性收益的很多倍。

下面說說我的反面教材:

在大概一年前,我除了以銀行和白酒股為主要倉位的投資外,用一小部分資金進行了量化交易實驗。雖然我認為我這種短期交易能穩定地獲利,並且明顯跑贏大盤,但畢竟股市中基本上沒有確定的事情。所以還是謹慎地進行交易實驗。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實驗交易並不算成功。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最近一年市場整體仍在熊市的末期的振盪中;二是在違背止損原則的情況下,一兩隻股票止跌反彈,反而達到了止盈線,結果導致我在較多個股達到止損線的情況下沒有止損,算下來,目前實驗交易的總盈利,仍停留在最初10筆交易總盈利的水平。而後面買進的62只股票,基本上沒有利潤。總盈利較最高時萎縮近40%。

去年四五月份,買進了蘭州黃河這只股票,很快虧損,但仍「捨不得」止損,結果一度虧損超過15%。不久後,有公開報導稱,王亞偉的私募基金介入了這只股票,於是快速反彈,我在9.18元賣出後,盈利23%左右。另外還有最近賣出的合興包裝,本來也應該止損,結果又碰上了好「運氣」,最近幾個月持續上漲,達到止盈線後賣出。

這種意外的幸運最終導致目前有好多只股票浮虧10%了,沒有執行止損,結果目前浮虧15%甚至25%。華銳風電甚至在虧損30%以後才賣出。

最近手上有3只實驗交易股復牌交易,分別是中南重工、成飛集成和日發精機,其中成飛集成是沒有執行止損紀律,但前兩個復牌後居然連續漲停,中南重工最終盈利68%退出,而成飛集成,也由虧損近25%到目前浮盈近25%。但日發精機就比較慘了,連續兩個跌停,浮虧近30%。

顯然,這些突然停牌的股票,我既不可能事先有什麼內幕消息,更不知重組、增發是利好還是利空,就是一次性的買賣,不可複製。

股市中還有一種更大的不幸。

先從人的出生時間講起。自從2006年美國房地產市場開始下跌以來,美國的新生一代日子就過得不怎麼樣。金融危機的影響一直未能消除(美國每個月都在量化寬鬆空印鈔票),實際失業率在15%左右。雖然美國除房產之外家庭財產在100萬美元的家庭數量超過了2007年,但美國的中低收入階層日子最近十多年一直沒有改善,家庭收入的中位數甚至低於10多年前。最近美國杜克大學有個女學生自殺,原因是學費很貴,於是拍A片來掙學費,結果被認出,被同學嘲笑,於是自殺。在歐洲的年青人境況可能還不如美國。歐洲的年青人普遍50%的失業率。因為歐洲的用工法律很僵化,要解僱人很困難,於是就不輕易僱人,倒霉的當然就是年青人。

就美國這個國家而言,小時候過苦日子,長大了很有可能生活富足。反之亦反。以巴菲特這一代來說,出生時超上大蕭條,日子當然過得不怎麼樣。巴菲特的媽媽甚至不得不步行去買牛奶,以節省公交車錢。巴父曾對巴母說可以考慮回娘家,因為這樣可以吃飽飯。巴父不得已希望回到自己父親的雜貨店打工,得到的回答是不需要人手了。這種環境下長大的人,自然吃苦耐勞。到巴菲特長大後,美國經濟欣欣向榮,股市持續上漲,生活水平顯著改善。這一代人從下就有儲蓄的習慣,又趕上股市牛市,自己收入還不錯,於是巴菲特這一代人現在老了,普遍都比較富裕。

但1980年代出生的美國人,趕上美國進入了長期的降息週期,經濟在里根的政策下總體不錯,後又趕上克林頓繁榮。就國際地位而言,前蘇聯崩潰後,美國在全球的地位直比二戰後。所以這一代美國人很自以為是,很會消費,但覺得儲蓄是沒有腦子的事。等這些人需要找工作時,美國經濟又蕭條了,而且蕭條的時間比1929年那次時間還要長。更何況美國大量的工作崗位已經流失到海外了,基因工程、IT等領域需要的又是高端人才,多數美國年青人達不到這個門檻。

股市中最大的不幸,其實就是在沒有經驗、沒有成熟的投資理念,更沒有靠近譜的交易系統或投資策略的情況下,趕上了大牛市。就中國而言,就是2007年入市的股市消費者。最初似乎錢很好賺,於是加大投資,結果直到現在,股市也不過在1664點上方20%的位置,股市對這些新入市的人來了個一網打盡。

牛市不常在,但剛入市就趕上牛市,似乎是特別幸運的事,但恰是投資人最大的不幸。相反,如果剛入市就是較長的熊市,算是比較幸運的,但還不是最幸運的。因為長期的熊市會導致人們缺乏學習興趣,結果真的牛市來了,也沒有在知識上做好準備,很可能「浪費」了牛市。最幸運的,在第一輪牛市中入市,但只有很少的錢,結果虧損,但在存錢的過程中,不懈學習,做好資金和知識的儲備,在下一輪牛市中全力以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403

不幸言中 易明的生活點滴

http://eming620.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5242004
 沉舟股的表現,真是不幸地被我一一言中了。

  五月二十一日,沈大師「品題」了聯夢活力(8100),當天聯夢從開市的0.08元跌至0.062元收市,製造了一批蟹貨。

  五月二十二日,周公子及歐陽風馬上出來為聯夢護航,可是對於其股價無濟於事,仍然要跌至0.06元收市,當時我已經擔心聯夢日後可能又要合股、供股,真不幸,才不過是兩周後的六月四日,聯夢就真的宣布來一個四股合一,今天,其股價已經跌至曾經低見0.042元而收0.044元,較之當日沈大師「品題」之時最高的0.081元已經跌了0.037元,跌幅高達45.7%。合股的預言不幸言中了,而下跌的目標價0.029元也不太遠了,至於供股,會不會接踵而來呢?

  五月二十八日,沈大師及周公子雙雙同時「品題」了華建控股(479),當日其股價又由0.136元跌至0.131元收市,我又預言其股價可能會跌破0.124元而低見0.1元,五月三十日果然開始跌破了0.124元的支持,六月三日曾經低見0.11元,我的預言又中了一半,下一半快見了吧?

  五月二十一日,周公子「品題」了錦恆汽車(872),當天其股價變動不大,只由0.65元跌至0.63元收市,可是兩天後其股價又跌至了0.5元,隨後於五月二十八日回升至0.57元之時,次日又輪到沈大師出來「品題」,其股價稍為高見0.61元之後又開始下跌,跌至0.57元收市;再一日再由歐陽風出馬「品題」,似乎意圖力挽狂瀾於既倒,然而毫無作用,今天其股價又再搖搖欲墜,快要跌破0.5元了,我又大膽的預言快跌至0.39-0.4元了,會應驗嗎?下周自有分曉。

  六月三日,沈大師又「品題」了周公子的鎮倉之寶家夢(8101),理由是「家夢控股股價從高位約5元水平回落,近期於3.1元水平見支持,今日股份一拆四。由於拆細前股價從高位回落,並未有炒高過,短線應可一博。以拆細後股價計,上望0.95至1元,止蝕位0.75元」,這一回果然真準,以0.92元開市之後真的高見1元後又跌回0.86元收市,次日雖有聞風至在《頭條財經網》為其護航,其股價仍要跌至0.77元收市,要是沈大師「品題」當日稍微貪一貪心而沒有走貨的話,今天已經跌至0.66元了,由於新股未出籠,無法估計「底在何處」。

  為什麼我每每能夠言中「沉舟股」的表現呢?無他,全憑經驗及圖表走勢而已,沒有什麼巧妙之處。

  看過上面的例子,大家還敢碰「沉舟股」嗎?

  其實,「沉舟股」也不是不可碰,只需在其見報之後開始下跌,跌至某個水平開始回升之時才跟進,勝算肯定更高,因為當股價開始回升之時,又快有「品題」文章見報了,一見報又是獲利之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630

馬未都:我能做學者,是時代的不幸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12/4056373.html

“我們這個時代太沒文化,所以稍微讀了一點書的人就顯得有文化。”

我曾對我兒子說,你爹能夠成為學者,是這個時代的不幸,是我的大幸。”

 

外人很難知道馬未都下一步買什麽。他認為,以自己的影響力,只要一公布,這個門類的價錢就會上漲。“那樣我就要付出高出很多的代價。”他說,此前在上海開幕的 “頂級VIP預約制金器特展”中的藏品,就是慢慢搜求而來。“買著買著就成了一個系列。”

金器特展設在外灘一座百年建築,整個展廳和休息室如全封閉保險庫,很是私密。金器光亮如新,被斷代為西周至明代,但並未標明對高古金器的鑒定而言至關重要的遞傳過程或出土地點。這些精巧的金器放置在黑色幕布與多重鏡面的陳列設計之下,令人產生置身於眾多金器之間的錯覺,匠心獨具。

“讓人們沒來不能想象,來過無法複述。如果人家看過了就能說清楚,也就沒人來看了。”這是馬未都對展覽的要求。他是一個會在細節上較真的人,痛恨“湊活”。開展前,他因為陳列設計的細節幾次對設計團隊“發難”,盡管馬未都自認為展覽陳列水準“超越了卡地亞展”,但“依然有很多細節讓人遺憾”。

對細節的苛求往往與某方面的自信相伴而生。這個當過文學編輯、搞了多年收藏、經營了幾家博物館又頻頻對公共事件發聲的名人,如今又要將他的觀複博物館開到上海最高建築。明年6月,馬未都在上海中心37層的觀複博物館將對外開放。同時,他還與上海的商業地產商合作,推出位於地下5層的16888個觀複寶庫。馬未都說,其中一部分將放置自己的收藏,更多的則會對外出租。

“這個行業水不深,只是渾”

多年以前,馬未都曾在拍賣場上遇見這樣一件事兒,坐在他後面的一位男士幾乎會與他競爭每一件拍品,那一次,他以高出馬未都一口的價格拿走了4件東西。出了拍場,那人問:“馬先生,您看那東西怎麽樣?” 

“你都買了,還問我怎麽樣?”馬未都說。 “我沒看啊。”那人答。

馬未都就奇怪:“你沒看你還買?”那人說:“你不是看了嗎?”

這就是古玩行里常常出現的“借眼”,他借用馬未都的眼力,只是付出比馬未都高一點的價錢。

在中國的藝術品圈,“打眼”吃虧、受騙上當的事兒,每個人都會經歷,馬未都也不例外。“這個行業水並不深,只是渾。”如今,他規避這些風險的方法是:去外國或是中國香港成系列地購買藝術品。“我在國外買的多,國內也買,我叫別人去舉牌,買了不告訴他們。”

1982年,文學編輯馬未都便用1600元買下了第一件正式的收藏。1992年,他結束了早年“胡同串子”式的收藏方式,在香港蘇富比買下了第一件藝術品。在絕大多數人尚未意識到藝術品的價值的時候,馬未都便已經建立了自己的收藏體系。他多年集腋成裘的財富和文物,對於公眾來說一直是一個謎。現有的三座觀複博物館的展品或許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爭議也不絕如縷。古玩行業中的“眼力”常常會有很難言傳的成分,無法用學術化的語言說清楚,“證偽”與“證真”同樣艱難。

值得註意的還有,當下的藝術品市場中,好東西在資本的洪流中迅速向拍賣行集中,關於高質量作品的信息往往流通迅速。但馬未都的購藏卻顯得十分低調。“庫房里還有很多藏品。”在談起將來用什麽填充自己即將開張的博物館時,他這樣說道。

如果算上正在籌備的上海館和深圳館,馬未都已經擁有5座私人博物館。在民營美術館在近幾年才成為富豪收藏家專屬之時,馬未都卻已將他的民營博物館帶上了“連鎖經營”的道路。他說,自己打算在中國建立10座觀複博物館,“這樣能夠讓展覽如推磨盤那樣轉起來,達到效益的最大化。比如我一年策劃10個展覽,全國巡回一輪,我就向社會交代了100個展覽”。現在,他的目標已接近完成一半。

“上世紀80年代,我的收藏體系已經基本搭建完成。”馬未都說。1990年,他曾做過幾次古董展,發現有人開始逐步對文物感興趣,便萌生出將展覽固定下來的想法。要實現這個想法並不容易。“1992年,我就申請成立博物館,但人家說:博物館是國家的事兒。”直到1996年,官方的觀念有所轉變,觀複博物館成了在中國註冊的第一個具有法人資格的民營博物館。

馬未都的博物館於1996年起步之時也比較艱難:“剛開始,一年要花百八十萬吧。”眼下,這個數字早已今非昔比。業內認為,目前,一個40人左右、展場面積4000平方米的美術館,一年包括水電、人力等在內的運營成本在2000萬元。如果要舉辦高質量的展覽,運輸、保險、展品進出口的費用可以上不封頂。

但據他說,觀複漸漸實現了盈虧平衡。在解釋博物館收入來源時,馬未都說:“我還有品牌收入、服務收入和門票收入。服務類型不光是鑒定,我們為會員提供服務。另外,還有場地使用、博物館商品出售等品牌費用。”對於上海館來說,除了向會員收費之外,觀複寶庫出租的收入也算做博物館收入的一部分。

觀複博物館北京館典型而傳統,滿足了一座博物館的基本設置和功能。之後在杭州、廈門、上海、深圳的博物館,馬未都希望它們各有不同。“上海是中國最洋氣的城市,所以博物館就選在上海中心,還設立‘東西館’,強調東西方文明的沖撞。”馬未都說。此前,他從國外買回15把由英國東印度公司制作的黃花梨座椅;還有一個外銷瓷碗,里面畫著外國人打獵的情景,外面則刻畫了中國人打虎的故事。這些文物都將放在上海館之中。

在年輕的深圳,馬未都更強調展示空間的設計。傳統的博物館按照門類或歷史階段劃分館藏,他希望深圳館能有所不同。“營造出那種人在廣場上散步,觀眾之間互為景觀,俯仰皆是文物,偶爾遇到一個個小屋,跑進去也能看看感興趣的東西。”他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135

不幸又言中 易明的生活點滴

來源: http://eming620.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8813076

  真不幸,藍鼎(582)今天終於宣布了其供股計劃,10股合為1股,1股供10股,每股供0.35元,股價焉能不大挫?結果今天曾經大跌42.7%而低見0.085元,最終收報0.104元,仍然跌了0.041元,跌幅28.3%。

  3月24日,曾在《雖敗猶榮》一文中曾經提及:

  「近期身邊不少朋友在炒藍鼎,我一再提醒大家要特別小心,此股可能隨時宣布供股,更大膽地預測要是供股的話,可能是5合1,2供1,每股供0.3元,若然這樣都被我猜中,我亦無話可說,無言以對了!道理很簡單,其股價竟然出現十六支陰燭,完全毫無反彈力,這種情況似乎是有人知道了某些壞消息,於是先行盡沽手上的貨,待壞消息出籠之時再藉消息而補貨,而最佳的壞消息莫如合股兼供股了!」

  結果我的預測只是中了一半,我估計不到凡是藍鼎跟近期一些公司一樣,供股的計劃比起去年初的供股計劃更兇、更狠。

   藍鼎的幕後人忒也狡猾,多番製造「派錢」的形象,每每於下午接近收市之前半小時先把股價壓低,然後於收市時把股價推高,或者是次日早上把股價扯高,讓炒作者順利獲利,如是者炒作者漸漸麻木,自然而然地放鬆了警惕,放膽的參與炒作。更絕的是於停牌前兩天更由0.107元抽升至0.151元,令不少人加入追貨行列,結果全部中伏。

  曾經有一位老人家於其股價處於0.4元之時,也於尾市參與炒作,得到了一些甜頭,忍不住說:「為什麼這個莊家那麼好,天天讓股民賺錢,仿彿天天在派錢?」當時我已經在心中暗呼不妙,卻又說不出口,縱使說了出來也未必有人肯相信,隨時引來「危言聳聽」的唾罵。

  原來我身邊有朋友於0.8元左右買入藍鼎,被困至今,早前於其跌至0.2元以下之時曾經一再問我可否「溝貨」?我勸她一定要忍,直至其宣布供股之後再算,幸虧她聽我所勸,避過了這一劫,唯一遺憾的是當時她曾經考慮先行止蝕,我卻因為她的賬面虧損太大而不敢叫她先行賣掉。

  今天,復仇的機會可能來了,我估計從現在開始直至6月3日藍鼎合股生效之前為止,其股價大有可能於0.065-0.1元之間波動,於是建議她可於0.065-0.07元之間重手買入,例如買入100萬股,然後於0.09-0.1元之間賣掉,如是者如果能夠走多幾轉,隨時可以反敗為勝,當然,也必須藍鼎於合股之前能夠出現這樣的機會配合,出現的機會越多,反敗為勝的時間就越快。這一招已經是我一再教朋友假如不幸手上的股份遇上要供股之時的自救絕招了!道理很簡單,最壞的消息已經盡出,股價也已經反映了最壞的情況,還能跌到哪裡去?反而因此而沒有了後顧之憂,可以放膽一博。這一招,我已經使用了大半年,一直未嚐敗績! 

  至於合股及除權之後又如何呢?那又是另一番炒作的方法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92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