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匯豐新聞選輯(2009-03-10)


AppleDaily


滙豐散晒 跌到三十三幾時先翻生





【本 報訊】滙控散晒、全城哀痛!昔日股民最愛的大笨象,昨日繼續淪陷,收市暴插至33元,單日跌10.5元,達24%,股價重返1995年7月的近14年新 低,單日跌幅更超越87年股災創下的紀錄。由上周一宣佈業績及供股後,股價五個交易日累挫42%,市值蒸發2,907億元,足足是其供股集資金額兩倍。更 重要的是,港人長久以來對滙控一直引以為傲的信心,以及「有買貴、冇買錯」的神話,一周內灰飛煙滅。

記者:黃武榮

滙控昨晚在英美的股價喘穩,本港時間昨晚11時,倫敦及美國預託證券折算港幣為38元,較港收市高5元。

不過,昨日在港開市15分鐘,滙控即失守40元大關。中午收市前,累積近萬計一手(400股)買盤於39元負隅頑抗;可惜A股午後插水,大笨象中午甫開市即見38元,隨即惹來逾萬死硬派「粉絲」充當血肉長城,於38元駐紮嚴陣以待,結果尾市再遭大戶「一球球」沽盤衝散。

競價惹港交所關注

踏 入競價時段最後半分鐘,造價已低見37元,當時有近2,500個買盤掛入近9球(900萬股),賣方沽售也相若;誰不知最後3秒,突然有300萬股沽盤以 33元掛入。根據收市競價時段「最多承造價決定收市價」,滙控戲劇性以33元埋單。交易大堂出市代表以至證券行散戶,皆目瞪口呆,隨後嘩聲四起,連電視台 主持節目的股評家,也眼泛淚光。300萬股突如其來沽盤,成交金額不足1億元,卻令滙控市值3秒間多蒸發近500億元。對於競價時段股價有被嘜低之嫌,港 交所昨晚發出新聞稿,指注意到滙控股價開市時大幅滑落後,收市競價時段繼續下挫,該所會繼續監察市場活動,如發現任何違規行為,會向證監會報告。證監會發 言人也稱,正搜集昨日收市競價時段交易數據。有交易員透露,昨日尾市異動,有機會是對冲基金作怪,為周四除權的滙控試盤。他指,大型股份除權前,往往會出 現暗盤交易平台,一般由大型基金做莊。「用三、四球貨即可測試市場反應,方便日後工作。」以昨日收市計價,滙控周四除權價低見31.5元,意味每股供股權 價格低見3.5元,假設股價再跌,供股權隨時變廢紙。來自分包銷商消息指,昨日尾市滙控被顯著「造低」,不排除有人刻意製造恐慌情緒,誘導散戶拋售滙控並 拖低股價,大戶便可在明日(周三)除權前最後一個交易日,以接近供股價接貨平倉。中潤證券主席蔡陳葆心說:「收市競價時段,令股價大幅波動,大戶舞高弄低 造價,簡直係打劫散戶,當大戶將滙控推低至28蚊,到時散戶唔供股,大戶就轉去供股。」有「亞洲股神」之稱的東尼說,今次並非獨立事件,有人推低股市,不 明港交所為何容許大戶於競價時段操控股價,應即時取消競價時段。市場消息稱,昨日沽空滙控借貨的息率,已飆升至年息約15厘,能借的貨已所餘無幾,故相信 今明兩日,沽空盤在無貨可借情況下,將帶動滙控股價技術性反彈。滙控全日成交47億元,沽空金額由上周五8億元銳減至昨日1.5億元。大福證券分析員李健 雄說,不排除有對冲基金預先沽空,等滙控跌至低位才接貨平倉,基於可供借貨數量有限,短期內滙控或出現技術性調整。此外,有證券行負責人透露,昨日滙控 「臨尾香」,部份以孖展形式買滙控的投資者需追加按金或補倉,昨晚亦已向有關客戶作出指示,假設今早未能補倉,相關持貨會被斬倉拋售。「就算英美股價平平 安安,大笨象亦有機會再跌。」

穆迪降評級至負面

滙控一眾高層依舊死撐,滙豐亞太區行政總裁霍嘉治稱,集團已清楚交代供股事 宜,供股與否是投資者個人決定,「大家看看未來幾日會發生甚麼事吧。」他又說,滙豐有很忠心的投資者基礎,「我希望他們會支持滙豐」,他個人亦會供股。滙 控亞太區主席鄭海泉表示,股價由市場決定,管理層無法控制,據知,供股反應良好,希望股東繼續支持。滙豐銀行執行董事王冬勝說:「我覺得一個暫時跌幅,唔 會對呢個(供股)有影響。」不過,國際評級機構也對滙控「踩多腳」,穆迪昨晚將滙控的信貸評級展望,由「穩定」降至「負面」,換言之,短期內可能將滙控評 級調低。

滙控供股時間表

3月11日買入有供股權股份最後日期

3月12日供股除權日

3月19日股東大會表決供股

3月23日至31日供股權交易日

4月3日最後供股日

4月8日公佈供股結果

4月9日新普通股流通

滙豐標誌變大閘蟹




 

【本 報訊】滙控股價急挫,不少散戶心碎。有網友昨日在網上討論區,上載由滙豐標誌演化成的「滙豐蟹」標誌,指滙控是世界上最大的蟹。同時又將香港上海滙豐銀行 的英文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Limited改為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ig Crab,意即滙豐大閘蟹。

超級富豪行動支持供股




 

【本報訊】短短五個交易日,滙控股價直插42%,早前本港名人一面倒齊撐滙控供股的情況亦有變。上周支持供股的獨立股評人陳永陸(陸叔)昨日轉軚。他說,仔細研究滙控去年業績報告後,發現滙控淨資產值流失情況嚴重,近日股價完全欠缺支持,聲言「唔會供股」。

滙控忠實粉絲城大管理科學系副教授曾淵滄也表示,昨日滙控股價急跌至33元,與供股價相距不遠,按目前情況來看「無乜可能會供股」,但他不會沽售股份。

分包銷商出口術

至 於承諾成為滙控供股分包銷商的超級富豪,信心未有絲毫動搖,繼續以行動支持滙控。長實主席李嘉誠透過發言人表示,對滙控仍有信心,會按計劃作為滙控供股的 分包銷商,至於個人持有作長期投資的滙控股份,也一定參加供股。恒基地產主席李兆基透過發言人表示,不受滙控股價急跌影響,會按計劃斥資23.4億元作為 滙控供股的分包銷商。新世界發展主席鄭裕彤表示,對滙控股價起跌「冇動搖」,又指滙控規模龐大,是一家「好穩陣」的銀行,他個人仍會參加供股,若正股股價 再跌,他更會在市場掃貨。分包銷商出口術力撐,本地富豪也異口同聲支持滙控供股。卓能主席趙世曾直截了當稱:「我唔識睇(股價),但我會供。」他更說,原 本也想當滙控供股分包銷商,奈何「無貨」,他更揚言:「(滙控)無可能見28蚊。」東方海外主席董建成則多番強調,滙控跌至33元「值得買」,備受很多香 港人追捧,他自言個人持有小量滙控,一定會供股支持。其士國際主席周亦卿說,手上滙控股票是很久前購入,肯定會「全部供晒,對滙豐絕對有信心」。

包銷獲七成認頭供股料足額




 

【本報訊】滙豐控股昨日股價逼近供股價,市場憂慮滙控供股計劃可能斷纜。滙控供股會否胎死腹中,主要看兩件事:一是本月19日股東特別大會能否通過供股議案;其次是包銷商高盛及摩根大通,若供股反應欠佳要全數「孭」上身,是否有足夠「彈藥」。

來 自分包銷商的消息稱,未計高盛及摩通兩家包銷商及富豪認購數目,單是三家聯席入賬行(包括法巴及瑞信等)以及次一級的分包銷商,迄今已分別獲得投資者認購 供股總數的四成及三成,換言之包銷商「散貨」速度最少達七成,即使最誇張估計,小股東一股也不供,供股計劃仍會獲足額認購。

不擔心遇到阻滯

消 息亦稱,滙控有足夠信心,在供股獲得悉數包銷的前提下,供股計劃會如期在股東特別大會獲接納通過。集團並沒有預設應變計劃,因為目前在倫敦及其他市場接觸 的股東均支持供股,故絕不擔心議案通過會遇到阻滯。市場關注滙豐供股是否獲中國出手打救,中國主權基金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其副總經理兼首席風險官汪建 熙昨日在北京,被問及滙控價格已很便宜,中投會否買入時,他引述鄭海泉稱,滙控供股集資已獲足額認購,他自己沒有直接回應是否買入滙控,只說花旗價格更便 宜,但不能因為便宜便買,他也強調不會評論個別事件。
 
大班黃金夢集團英雄塚 攻美市場千古遺恨




【本報訊】美國市場一向是滙控大班的「黃金夢」,無奈地亦成為集團的「英雄塚」,可謂成也美國,敗也美國。

記者:劉美儀

約 30年前,滙豐銀行(尚未成立滙控)衝出香港,在美洲進行規模較大的收購,買入美國海洋密特蘭銀行(先後易名為海豐及現時美國滙豐銀行)。當年尚未「上 位」的滙控前大班龐約翰,派駐海豐並用了近10年時間,「執掂」賬目,憑着這個功績,他最終於99年成功接掌浦偉士的帥印,擔任集團主席。

02年,龐約翰策動滙控收購史上最大宗金額的交易,併購美國滙豐融資(時稱Household International),一度令集團自03年起,連續5年創盈利新高,惜一場次按風暴引發金融海嘯,暴露了滙控始終無力駕馭美國市場的宿命。

浦偉士時代風光

從 滙控主席葛霖到滙豐亞太主席鄭海泉,近日紛紛就6年前併購滙融,悔不當初或向股東致歉,承認購入滙融是錯誤投資決定。隨着07年初集團破天荒發出盈警,指 按揭壞賬惡化,要作出遠超市場預計的撥備,滙控表現亦從此由盛轉衰,雖然其後數個月,因中東資金入股綻放最後煙花,令股價於該年10月中,升至153.5 元的歷史高位,惟股價在次按風暴蔓延至成為信貸危機的衝擊下,反覆下挫,07年度集團盈利雖仍勉強刷新紀錄,但單計下半年度已呈現倒退,去年度更大幅滑落 七成。供股傳聞屢屢未兌現,亦是困擾股價的致命傷,自去年第四季渣打集團供股集資後,大笨象亦要供股的消息便甚囂塵上,但集團遲遲未見行動,在證券行不斷 唱淡下,滙控目標價最低被降至28元的供股價水平。滙控在美國市場焦頭爛額,益發令人懷念在滙控前大班浦偉士時代,滙豐在港英兩地稱雄的歲月。以傳統蘇格 蘭英資銀行家為骨幹的滙豐管理層,多年來標榜的金漆招牌是「慳家」及「穩健」,滙豐併購無寶不落,最具國際視野的浦偉士,將這兩道本領發揮得淋漓盡致,任 內一手將滙豐由地區銀行層次,推向國際殿堂級大行的舞台。90年代初全購米特蘭銀行,令滙豐晉身英國四大結算行位置。面對97回歸,浦大班91年「暗渡陳 倉」,在倫敦成立控股公司並於93年正式遷冊,亦為英資行過渡97奠定保障股東利益的先例。

擔憂成電盈翻版

滙控在英港兩個福 地,一直經營有道,股價亦節節飆升,以至門檻太高,99年集團要宣佈一拆三拆細股份,以便更多小股東入場。滙控與香港一起成長的光輝紀錄,不斷譜寫,直至 03年集團涉足美國市場,並購入非傳統銀行業、類同財務公司的美國最大消費融資機構──滙融,滙控前景遂埋下計時炸彈。同樣是股價暴瀉、資產變壞、由高息 變低息股,滙控五日間暴瀉42%,散戶越溝越低,越買越跌,令人聯想到大笨象有機會重蹈當年電盈後塵,成為另一隻受盡千夫所指、遭人離棄的港股。與滙控一 樣,香港電訊一直是香港股民的收息對象。不過,2000年李澤楷鯨吞香港電訊並改名電訊盈科便改變了香港電訊股民的命運。電盈股價由歷史高位131.75 元(按五合一後股價計),不足半年跌近半至70元,及後半年更跌七成至20元;由高位與昨收市3.83元比較,累積跌97%。至於滙控,股價07年10月 於152.8元見頂,一年後跌一半至77元,近四個月間,股價再挫近六成至33元。無論是否步電盈頹勢、一沉不起,已令數百萬打工仔損手不菲。

派高息機會不高

電 盈與大笨象亦有資產質素惡化的相同現象。收購戰後,電盈固網客戶不斷流失,而為繳付高昂利息,昔日高息股變成負資產股,初期更不派息,令股東「財息」兼 失。現時滙控事先張揚大削派息,資產負債表亦被分析員彈得一文不值,要為次按相關業務不斷填氹,未來兩三年復派高息的機會不高。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 英坦言,「滙控是否8號仔翻版已不重要」,論殺傷力,受影響層面以及市值流失,滙控皆遠遠拋離電盈。

滙控大事記沈弼(1977-1986)

79年至80年第二次石油危機升2倍,高見$6

80年3月收購美國海豐銀行51%權益跌6.4%,低見$3.59

81年3月宣佈20供3,每股12元,4送1紅股跌1.7%,見$5.71

1984年12月19日中英聯合聲明簽署無升跌,$5.04

浦偉士(1986-1998)

87年3月宣佈8供1,每股7元,8送1紅股升逾14%,高見$7.83

87年10月19日87股災,港股停市4日跌27%,報$6.74

87年12月收購英國米特蘭銀行14.9%權益升5.8%,高見$6.6

89年6月4日六四事件跌15%,報$6

91年4月2日成立滙豐控股,8日在倫敦及香港掛牌升8.5%,報$8.97

93年1月滙控總部遷往倫敦升逾13%,高見$20.8

97年7月至10月亞洲金融風暴爆發挫逾三成,低見$51.7

龐約翰(1998-2006)

99年2月22日宣佈一拆三跌5%,報$68.67

00年3月科網泡沫爆破升11%,見$94.5

02年10月8日滙控入股平安保險10%股權升0.3%,報$80

02年11月14日收購美國Household International跌1.1%,報$86.75

03年2月至6月沙士爆發急升10%,高見$97

04年8月9日17億美元入股交通銀行跌0.4%,報$118.5

葛霖(2006-現在)

07年2月8日滙控141年來首次發盈利警告跌0.3%,報$140.2

07年8月美國次按危機爆發跌4.5%,低見$135.8

07年9月3日提出收購韓國外換銀行五成權益跌0.3%,報$139.5

07年10月15日滙控股價創歷史新高升2.4%,高見$153.5

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破產,引發金融海嘯挫3.4%,報$118

09年3月2日宣佈12供5,每股作價28元挫18.8%,報$46.25

註:99年以前滙控的股價,是以一拆三拆細後計算。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專家言論 銀行股分析員:有形資產淨值39元




 

滙 控股價跌至14年新低,有基金經理質疑集團每股價值「滲水呃秤」,不過銀行股分析員認為,撇除供股除權及商譽減損等項目後,09年度滙控有形資產淨值 (Net Tangible Asset Value,簡稱NTAV)每股仍值39元,即使計入一定比率交易折讓,股價亦不應如此急瀉。不過,問題是當前市況下,基礎因素對投資者有多大影響,市場 情緒始終是主導股價關鍵。

非基礎因素拖累

大和總研(香港)證券分析部董事陳昔典表示,從基礎因素看,以去年底滙控股東資金總 額1,002億美元計算,在扣除274億美元商譽及有形資產後,再按供股除權作出調整,並假設滙控旗下可供出售證券組合(AFS),年內按市價入賬跌5% 的模型計算,09年度集團每股有形資產淨值仍有39元。不過,他指出,基礎因素往往受市場情緒影響,故難以評論滙控股價走勢,像歐美銀行已跌價至賬面值約 0.2至0.3倍買賣,並無一定準則。大福證券分析員李健雄亦說,滙控每股NTAV逾30元,昨日出現沽壓已非基礎因素拖累,投資者欠缺信心,悲觀情緒會 進一步推低股價。
 

胡孟青淚灑交易所




 

有「辣妹」稱號的獨立股評人胡孟青,昨日因滙控股價跌至33元,在電視直播節目中突然落淚。

胡 孟青昨在交易所的錄影室為有線電視財經節目進行現場直播,在10分鐘競價時段還剩大約10秒時,她看到滙控競價忽然急轉直下,由37元直插至33元,即提 醒觀眾上周競價也出現過33元,不過沒在該價成交。不過話未說完,錄影室玻璃窗後的交易大堂,突然傳出「嘩!」一聲。與胡孟青一起做節目的主持冼潤棠說: 「打鐘啦!」兩人即時異口同聲一齊大叫:「成咗啊!U咗33蚊啊!」

「戥」其他股民不值

之後,冼潤棠以「慘不忍睹」來形容收市價,在旁的胡孟青即見雙眼紅腫,更流下淚水,要冼出言安慰。事後胡孟青向本報表示,手上並無持有滙控,只是「戥」其他滙控股民不值,尤其是上周仍見有輿論建議買滙控,一時感觸激動落淚。

前高官持重貨仍淡定




 

滙豐股票是不少退休高官的畢生積蓄,已離開政府約十年的規劃署前署長潘國城,七十年代開始清一色購買滙豐,至今一股都沒有出售,到退休時才停止入貨。由於入貨時滙豐股價低,今次滙豐驚天大跌市,他可以淡淡定置身事外。

一生只買一隻股票

潘 國城自認一向不懂投資,但對滙豐有信心,所以任職規劃署時,便不斷購入滙豐,「唔係定期,有錢就買啲。」滙豐是他唯一投資的股票,他笑說由銀行代處理股 票,現在手持股票數量,價值多少,他均不清楚。就算是以前用甚麼價錢入貨,也忘記了。「人人都話滙豐唔掂就全世界都唔掂,不過今次真係全世界都唔掂。」但 現時擔任香港政策研究所義務研究人員的他並不擔心跌市,唯一損失是近年滙豐分發的紅股,若當時選擇股息便賺錢,他也沒有打算出售手上股票,完全冇想過如何 運用這筆財產。

「賣咗一半預備供股」




 

「跌到33蚊都好意外,但唔緊要,佢一定會升番。」73歲的港九罐頭洋酒伙食行商會副監事長李廣林(圖),口裏仍然強調力挺滙豐,雙手卻將他從60年代至今累積得來的股票放了一半。莫非長線投資者終於承認滙豐神話幻滅,怕股價一沉不起?

李廣林解釋說,神話一定會再現,出售股票只是一種策略,「呢啲叫做以戰養戰,滙豐跌到咁嘅水平,我將原先預備留住供股嘅現金,喺巿場撈啲其他抵買嘅股,再賣咗一半滙豐,將筆錢預備供股。咁樣先至可以留得住呢隻愛股。」

「神話冇幻滅」

這名8歲起在街邊售賣罐頭維生的窮小子,六十年代因吹波糖生意贏得第一桶金後,便將部份財富投資滙豐,一邊大搞糧油雜貨生意,一邊大買滙豐,累積身家以億元計,「我買滙豐咁多年冇停過,環境點衰都買。我敢講一句,滙豐一定升,神話冇幻滅,老友呀!」

「買另一隻股過世」




 

今 年60歲的資深散戶Michael,20年前已是滙豐控股擁躉,他不是長線持有型,多年來買進沽出,最勁一次,滙控為他帶來30萬至40萬元利潤。他目前 手持30,000股滙控,市值百萬元,原先打算供股,但滙控如今跌落33元,他可能打退堂鼓,「買過另一隻高息股過世好過」。

股價150元曾全數沽出

Michael 其實早於07年底,當滙控漲越150元時,將所有滙控沽出,眼見滙控股價從高位回落,他忍不住不斷低位吸納,140元、100元及70元都買過,一路溝 貨。他的如意算盤是,按滙控07年全年派息0.9美元(7.02港元),手持30,000股,即每年收息21萬元,每個月有17,000元落袋,退休生活 有保障。豈料,滙控去年減派息,股價又插水,Michael不禁大呻:「o依家揸住滙控,過唔到世!……好彩未到65歲退休,仲有五年時間打工儲錢,買過 另一隻高息股過世!」他說話時的語氣不無欷歔。

「諗住同佢長相廝守」




 

「滙 豐真係陪住我大,同香港人一齊成長。我諗住同佢長相廝守。股價跌到33蚊我都好愕然,但一定唔會放。放咗即係同佢恩斷義絕,我一定唔會放。」年約38歲的 玄學家麥玲玲,89年中學畢業任職秘書起,20年來一直支持滙豐,只買不賣,直至今年初跌至55元,短炒了一轉,每股獲利3元。

「師傅叫買金同滙豐」

說 起來語帶罪咎感的麥玲玲,原來少女時代媽媽早死,無依無靠,缺乏安全感,購買滙豐才令她內心變得踏實,「中學嗰陣,放咗學之後跟師傅學玄學,師傅就叫我哋 買金同買滙豐,先有保障。」任秘書時麥玲玲月薪只有1,800元,儲夠一筆便買一手滙豐,由每股20多元買到百多元;由四合一,買到一拆三;由97年金融 風暴,買到金融海嘯,「喺保險箱見到一叠滙豐股票,就會好開心。」沒有了媽媽,滙豐變了陪她半世的「親人」,「你叫我點捨得放咗佢。」
唔問供唔供改問沽唔沽 忠心散戶轉軚




【本 報訊】滙控上周一公佈去年業績並宣佈供股,供股價僅28元,較當時股價折讓逾四成,全城散戶滿心歡喜供股執平貨,豈料卻是噩夢開始。昨日滙控股價越跌越 急,股票行內的散戶心情,亦跟隨滙控股價不斷尋底。有股票行發言人稱,忠心的散戶開始轉軚,現時已不再問應否供股,而是問應否「棄權」,沽售手上滙控。

記者:李培瑛

昨日證券行內一眾散戶忐忑不安,一名散戶擔心,除權後的正股股價繼續跌,他計劃滙控跌至28元才考慮會否供股。亦有散戶說:「城中富豪冇全面公佈自己嘅持倉情況,話28蚊包銷,但有冇做對冲先?」

最怕連供股價都守唔住

向 散戶提供滙控供股孖展借貸的證券行信誠證券,昨日所見,散戶對滙控股價被不斷質低,大為恐慌。該行聯席董事連敬涵說:「散戶家陣已經唔係問供唔供股,而係 問好唔好將手上嘅正股都沽咗去,棄權!」他解釋,散戶恐滙控不斷下挫,將失守供股價,所以不想再供股。有證券行經紀透露,隨着滙控現價越接近28元供股 價,上周聲言誓死供股的投資者紛紛轉軚,有部份昨已賣掉部份正股,套現用作供股,部份老散戶乾脆止蝕。他亦指出,昨日突然有一批滙控大戶,趕往位於合和中 心的股票過戶處提倉、轉名等手續,方便盡快取貨進行買賣。據悉,昨日午飯時段,過戶處出現逾百人排隊場面,意味無論散戶及大戶,皆希望盡快與滙控分手。滙 控股價跌、跌、跌,跌至昨日收市價與供股價相距只有5元。明日(周三)是買入有供股權的滙控股份最後日期,投資專家及基金界認為,現時股價與供股價相距不 遠,建議散戶與其供股,不如在市場掃貨,免卻潛在風險。大華繼顯分析師邵玉鳴指出,假設周三收市價為33元,周四滙控理論除權價僅31.5元,供股權只值 3.5元,由於供股權可視為超短期認購輪,在時間值損耗下,供股權價格每下愈況。第一上海證券市場策略員葉尚志表示,若正股股價跌穿35元,建議散戶「勿 供股」,現時供股價與收市價折讓只有15.2%,建議散戶在市場購入股份更佳。他指出,若散戶在40元水平購入滙控,宜趁反彈沽售,在此亂世,他提醒散戶 切勿盲目長揸股票。

「o依家滙豐累人輸身家」

股民錯愛大笨象,討論區上滿是滙控網民不滿聲音,有人揶揄「以前滙控是我家,養 活我全家,o依家滙豐小喇叭,累人輸身家。」即使沒有投資股票的市民,只要強積金有選擇投資港股的成份基金,難免持有滙控,是否應該變動強積金投資組合, 專家均不鼓勵打工仔輕舉妄動,尤其年輕僱員。卓譽金融高級副總裁陸季蟬稱,如現時「埋單」換馬,除蝕一筆外,日後有可能錯失股票基金上升的回報。至於接近 退休人士,強積金顧問駿隆集團董事總經理蕭美鳳建議,宜將每月新供款,轉去香港債券基金,亦可考慮沽少少當止蝕,待反彈後才離場或換馬。

感情包袱 港人144年滙豐情緣




 

愛情是盲目的,尤其是一場144年的戀愛。「當1865年它在香港創立時,只比香港開埠晚了23年。」英國《經濟學人》曾在一篇講述滙控歷史的文章中,說每個老香港都流着「滙豐情緣」的血。但到今天,一直對滙豐不離不棄的香港股民,也許是時候重新檢視這段感情了。

與馬會政府管香港

殖 民地時代,獅子錢莊是香港政經權力核心,行政局必有滙豐大班的一席,流行的說法是管治香港的,其實是港英政府、馬會和滙豐,排名不分先後。身為香港人,不 可能沒聽過「有買貴,無買錯」這句對買入滙豐信心十足的豪情壯語;「聖誕鐘,買滙豐」,更是形容滙豐股價總在年底為投資者送來厚禮的「民間智慧」。一切俱 往矣,除了我們錢包裏印有滙豐獅子頭的鈔票仍然可親、可信之外。

家傳之股光榮不再

「持有一樣物件超過40年,已不只是一件物 件,而是一個有感情的包袱。」你以為醫學會會長謝鴻興這般感性的評論,是談甚麼珍藏寶貝,卻原來是說60年代開始持有滙控的醫學會,對是否供股的兩難。股 評人叫股民不要跟股票談戀愛,但過去不少港人一直視滙豐是香港人的銀行,共度獅子山下的歲月,滙控曾經為他們帶來不俗回報,讓他們可以為兒子供書教學,為 女兒添置嫁妝,甚至是留給子孫的家傳之股。但一場金融風暴,已將回歸後滙豐僅餘的優越和光榮捲走。本報記者

股價買不起一包煙




 

【本報訊】滙豐股價大插水,不少網民苦中作樂,透過「惡搞」滙豐、改寫歌詞諷刺這隻大笨象宣洩不快。

《酷愛》改成《焗供》

除 了把滙豐標誌加上蟹腳嘲笑此股票已成大閘蟹外,有網民將一包「滙豐牌」香煙定價38元,水貨價更低至28元,不過,昨日收市後,該網民肯定要再為該香煙重 新定價。有網民則憑歌寄意,將本港男歌手張敬軒的歌曲《酷愛》改編為《焗供》,將此歌填上新詞「連滙控也跌跌跌到我們已死心,沽清佢不需擔心朝晚再忐忑中 抖震,插落去四十太不堪,U盤遭Mark低真有運」。有網民以「眼淚在心裏流」為題,對股評人胡孟青激動流淚深表同情:「雖然唔知佢喊乜,但睇見嗰陣自己 個心都好酸,最衰都係俾啲美國佬搞成咁樣,個個輸到無晒錢」。

特稿 填海搬天星大壞風水




 

拆 鐘樓,搬碼頭,原來是令滙豐股價一浪低於一浪的元凶?玄學家麥玲玲表示,天星碼頭鐘樓位於中環滙豐總行大樓正方向,屬於明堂位置,主管了滙豐名聲及前景; 該位置一旦動土對滙豐帶來損害,「舊年係明堂位,今年變咗五黃位,仲係修修建建犯咗太歲;如果出年啲工程仲未搞掂仲弊,因為出年係災星位,滙豐會仲差。」

海岸線拉直不利聚財

麥 玲玲續稱,從宏觀角度看,維港海岸線過去彎彎曲曲,原有利聚財,但近年不斷填海,拉直海岸線,破壞了聚財格局,「維港兩岸嘅金融機構咪最受害。」玄學家李 丞責也表示,今年滙豐銀行正向法五黃位置,一經土動滙豐首當其衝犯煞有災劫。事實上今年閏五月,不僅是滙豐一間銀行問題,也不利整個金融業,「滙豐股價一 浪低於一浪,其他嘅銀行股都唔見得好。只不過啲人關注晒滙豐。」他說,滙豐股票未來一、兩個月會有反彈,但七月有日蝕會展開新一輪跌浪,最快明年才轉好。 李丞責稱,他也有購買滙豐股票,但07年已沽清,「我都預測到07年開始股票巿場唔掂,所以停晒所有嘅股票投資。」本報記者

HKET

衍生市場慘烈 「斬頭盤」恐現 滙豐掛鈎產品多跌穿定價 最新見23




  今年1月中遭大摩等外資行連環唱淡的滙豐控股(00005),與之相關的衍生工具接貨價普遍定在35到50元,吸引富貴險中求的投機大戶博以「破產價」撈底掘金。

  詎料不夠兩個月,這大藍籌狂瀉50%,昨天已跌至33元,市場關注大殺倉的「斬頭盤」即將湧現。

衍生工具接貨價 多35至50元

  所謂「斬頭盤」,即是滙豐的股價遠低於衍生合約的定價,迫使投機客要接貨。

  而昨天私人銀行最新訂立的股票累計期權(Accumulator),更低見23元左右,意味大戶對賭這重磅股在一個月來再出現逾30%的潛在跌幅。

   綜合市場消息,在過去一周,關於滙豐的好淡傳聞紛湧現,諸如自上周一該集團宣布世紀供股後,主要來自美國的退休基金等,透過美國預託證券(ADR)涉足 該股,但礙於投資限制難以參與是次供股,且希望借此減低積弱股的持股量,於是採取「走得快、好世界」的策略,先沽正股,再部署把手上的供股權以不計價拋 售,總之務求減磅套現為快。

投資者憂雙輸 接蟹貨兼供股

  不過,那邊廂,自上周二滙豐的股價跌破「血肉長城價」後,即散戶每趟見愛股穿50元的大小戶肉搏戰,就不惜力托愛股執平貨,基金與大戶都普遍預料股價快會尋底喘定,遂停止借貨;而大戶沽空前通常會借入股票,致令借貸息率挾高至P(最優惠利率)再加6厘至7厘也乏貨源。

  正由於借貨乾塘,市場料一直捱沽的滙豐跌勢快逆轉掉頭升,再誘使富戶落疊,尤其是個別大行開出的滙豐股票掛鈎高息票據(ELN)的行使價約為40元、年息率更罕有地高達57厘,如今未夠4月中的到期日,已全部坐艇,輸家處處。

部分中小經紀行 向客戶追孖展

  市場又指,近日已出現客戶拗數的情況,皆因場外合約並無列明與之掛鈎產品萬一供股會否相應調整行使價,投資者憂要接一手蟹貨之餘,又需坐貨供股的雙輸慘局。

  至於中小型股票行方面,因滙豐股價一周勁插逾40%,昨天向客戶追孖展。

從競價交易機制 看滙豐被質原因




 ˙收市競價機制 收市競價交易時段為16︰00至16︰10,大致可分為「輸入買賣盤」、「對盤前」及「對盤及收市」三時段。

 ˙嘜價更易 由於現時競價時段不設買賣價上下限,有心人只要於競價交易時段末段掛出大量沽盤,相關沽盤便會以競價限價盤中的最低沽出價掛牌,只要該價格的成交量最高,便會以此作收市價。

  滙豐(00005)於競價時間被「嘜」低4.7元至33元,全日暴跌逾24%,全日下跌577點。本文將為大家分析競價盤的運作,藉以拆解滙豐於競價盤急跌的原因,及大戶造淡個股的手法。

  自去年年中實施收市競價交易時段(俗稱「U盤時段」)以來,經常出現個別股份被「嘜高」或「嘜低」的情況,令股價的波動性增加,市場甚至戲稱之為「勁假時段」。

U盤機制嘜價更易

  收市競價交易時段為16︰00至16︰10,歷時10分鐘,大致可分為「輸入買賣盤」、「對盤前」及「對盤及收市」三時段。

  1. 輸入買賣盤時段(16︰00至16︰08)

中間人?- 中國科技(985)、智庫能源(1051)(完成@10:03pm)


昨天話有二十個留言會寫,但是一日有幾百人看我的Blog,卻沒有十個巴仙的人去留言,真的令人洩氣。


但是我喜歡寫,所以就寫給大家看吧。


兩個多月前,曾經寫過這一家公司。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6080


(1) 大把錢,要集資: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224/LTN20090224068_C.pdf


公司宣佈25合1,再1供5,每股0.15元,集資3.86億至4.16億,包銷商為大家非常熟悉的金利豐。



公告稱:


供 股之總所得款項將不少於398,000,000港元(假設於記錄日期前 並無行使可換股票據所附任何權利),但不多於約428,000,000港元(假設於記錄日期前已全面行使可換股票據所附權利)。供股所得款項淨額估計將不 少於約386,000,000港元,但不多於約416,000,000港元。



按本公司日期為二零零八年四月八日有關(其中包括)更改第 二組配售事項所 得款項用途之公告,第二組配售事項之部份所得款項淨額約915,000,000港元擬用作就日後收購礦物資源業務提供資金。基於建議收購上海虹口世紀大酒 店(按本公司日期為二零零九年二月十三日之公告所披露),董事會希望更改上述來自第二組配售事項之部份所得款項之用途,將該所得款項之部份連同供股之所得 款項淨額用作收購上海虹口世紀大酒店及/或投資於本集團主要業務(即投資金融工具及物業投資)。


但是細看公司的業績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1218/LTN20081218474_C.pdf


公司有14億的現金及5億的股票投資。


又無端端去買樓投資: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211/LTN20090211371_C.pdf


其後又和人簽訂諒解備忘錄購入上海物業,但最後不了了之。


但最後供股仍繼續進行,手上現金及股票投資在供股後估計達22億元。


終於,這筆錢有了著落,不過只是被人用作借款之用。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12/LTN20090512522_C.pdf

前日,中國科技宣佈向OZ Mineral 購入印尼一礦,作價估計為2.11億美金加上償付金額,付款方法為先付1,000萬美金,完成時付2.01億美金,其後按準則付出調整代價。


另外向智富能源以1元港元購入加上付出價值1,000萬美元的新股,每股價格合股後35仙(合股前3.5仙),發行約221,428,571股股份,加上礦價才購入此礦。


但是看完這份公告仍是一頭霧水。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13/LTN20090513011_C.pdf


其後,智富能源在第二天六點幾分出這份公告,講明這件事情條件和以上一樣。


但是為籌集資金,發行130億新股,較公司股本多29倍,每股不少於35仙,集資共45.5億,由大摩出任配售代理。


其中分兩批配售,第一批需集資17.05億元以支付予中國科技作為買礦的費用,而第二批集資28.35億作為開礦的費用。


另外委任兩位專業人員Hegarty先生及Albert先生,授予各人股本1.5%的期權,每股行使價合股後38.5仙(3.85仙),或配股價溢價10%,作為其酬勞。


另外,和中聯石化(346)一樣,「據稱」亦和印尼名門望族的世聯國際合作發展此礦,並聲稱認購當中3,000萬-6,000萬美元的新股,公告的東西很好看,並出現諒解備忘錄這些炒作絕招,在此引述如下。


世 聯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為由印尼名門望族Soeryadjaya家族之成員Judith Soeryadjaya女士控制之公司。Soeryadjaya家族在印尼擁有數之不盡的業務權益,包括天然資源行業。諒解備忘錄列明雙方均有意建立策略 關係,決意將Martabe項目發展為鴻圖大業。


....


諒 解備忘錄列明雙方均有意建立策略關係,決意將Martabe項目發展為鴻圖大業。印尼夥伴負責提供在天然資源行業之豐富知識及在印尼之營商環境。諒解備忘 錄允許印尼夥伴根據配售按配售價認購合共30,000,000美元或本公司與印尼夥伴議定較高金額(但不得超過60,000,000美元)之本公司配售股 份。


由於條件之一為配售代理將在並無配售股份之投資者將持有本公司經擴大股本逾5%之情況下始就配售提供服務,故印尼夥伴(一如配售股份任何其他投資者)不會持有本公司之經擴大股本逾5%。(greatsoup:即是有信心還是炒作?)就董事會所知,印尼夥伴並非批授人之擔保人或OML之股東。


greatsoup:


由OZ Mineral 賣礦,且由大摩配售新股,這礦應該是真的,絕非一些垃圾上市公司所謂礦業可比。

但是,中國科技作為中間人,在此次收購只是協助智庫能源暫時出錢購入這個礦,然後由智庫能源付錢給它,加上約221,428,571股合併股份的回報。


以合併後股價1.28元計算,即約2.8億,以購礦價16.35億元計算,佔礦價約17%,就算加上其他財務費用,亦算偏高,可謂肥到穿不上襪。


 

從之前業績報告看來,其帳上現金足以收購所需,終於明白為何之前不動用資金購入大樓,而需要供股。

智 庫能源方面,集資了45億,扣除配售佣金,大概都有44億多,扣除買礦的16.35億,都仍有27億多。但是購入礦業,未見其利,先見其害,帳面上先虧損 了3億期權費用,雖是非現金虧損,但會計上絕非好看。然後,開一個礦,兩個高管是不足夠的,需要好多人去支援,另外又要花時間,20多億的現金看來燒不了 多久,可謂是炒作概念而已。


但是,我想講的是,中國科技帳上的現金及股票後,經過這次中間人交易後,不但無減,而且有增,之前的新股及供股包銷的股票是金利豐,應該掌握不少貨源,主席等股票持股應不比它多。


若是一個正常香港人,對一項要先花十多億現金,但是那家公司未必會真的即時產生回報,或是無後續資金支持發展的項目,應該不會有興趣,中間取得的報酬,又是公司的公仔紙,不是現金,看來並沒有多大吸引力,所以有合理懷疑這是協助融資用途。
我 相信中國科技的現金是真的,但使用權就屬於第三者。今次第三方為協助智庫能源融資,但手上暫時沒錢,故使用上市公司資金協助礦業收購,而期權股票就是利息 加中間人回報,其後出資方就是用其他方法移出此等獲利,如購入自家包銷股票,以促進該等股票的銷量,令其賺得包銷供金。


其實,除老千一系外,金氏融資產業鏈正逐漸形成。


2010-03月供指示 hiking


http://hk.myblog.yahoo.com/kl424/article?mid=4069


 


69期月供匯控以$82.22052購入48股,第31期月供領匯以$18.84購入262股,第23期月供中人壽以$34.8購入27股。


 


又要頻頻公幹,為和港快速驗身。和港上半年賺唔夠1千萬,對於市值過百億上市公司,實在太少。截至2009年6月30日,資產值63.57億,每股$0.71,當中絕大部份是現金、債券、上海港陸黃埔中心及上海港陸廣場中多層物業等,屬優質。未來四年幾,債券年收入為約7千4百萬;近45億現金要睇利率變化(當然,也可能大幅派息),每0.25%變化就影響超過千一萬;採購部無可能賺大錢,可以不理;地產部每年收租賺七、八千萬,租金還有望上調;科技部毛利率低,做十億生意頂多賺幾千萬,經濟唔好隨時倒蝕。綜合來說,債券及收租每年穩收億五,賺唔賺到大錢要睇45億現金點處理,其餘業務影響相對細,簡單點說,和港只是收息收租股,好景的時候,科技部門會賺點外快。


 


小投資者將七千元放在銀行,活期一年收不足一元,定期一年收息$14(以恆生息率計),若以資產值約$0.7買入和港,七千元買到一萬股,去年派息2.2仙,收息$220(唔計其他費用)。由於持有同價值的和港,回報明顯地比持有現金高,和港帶點溢價以反映當中價值是合理的(多少才算合理則自已計)。


 


17日下午,和港股價$1.19,賣出了部份和港,全數取回成本,用曾淵滄的阿Q精神,餘下股票都是零成本,配合自已的阿Q想法,只要和港派息,回報便是無限倍(估計會派息),勁!如果將45億現金派比股東(每股約50仙),和港對我便完全沒有吸引力,股價仍遠高於資產值的話,二話不說便沽清。如果今年再派2.2仙,股價應該會大跌,低於資產值便愈跌愈買。


 


土瓜灣唐樓倒塌,觸目驚心,香港人習慣唔見棺材唔願改變,戰後第一代唐樓(五 十後)結構問題,經此一役,希望全面解決,一如千年蟲,鬧大了各界正視問題,反而不見問題出現。六十後的問題隨即出現,這時期唐樓已高至七層,並且一梯多 伙,洋樓亦在此時出現,樓宇愈建愈高,單位愈來愈多,發展商推開分期付款,並開始進行屋村形式發展。呢個年期的樓,萬一倒塌,唔講得笑,隨時火燒連環船, 出現骨牌效應,單講1968樓落成位於西灣河的太安樓,合共1864個單位,住客成千上萬。


 


六十後位於港九新界,遍布舊區,近年舊區重建,發展商自行進行的較低調,市發局under弱勢政府,搞灣仔重建就搞幾年,仲要比人話破壞舊香港社區,之後觀塘又唔知搞幾耐,六十後建築唔等得幾個十年。果個年代大批移民擁入,大量樓宇興建,絕大部份無建築藝術可言,政府應該將土瓜灣塌樓瓦礫,在宋王台附近堆個小山丘,模仿宋王台原有小山(呢d先 係舊香港),丘上建個紀念鐘,每日塌樓時間嗚鐘,丘下建紀念柱,柱前建紀念公園,長長石路兩旁種滿小白菊,養鴿數十,建土瓜灣塌樓資料館,舊機場紀念館, 連同宋王台公園,合併成最新旅遊景點。往後,每次有舊區重建新聞發佈,例必在山丘下紀念柱前築個小台,低角度,前方官員,後方紀念柱與小山丘,每次發言前 都默哀,舊區重建可暢順百倍,避免「死人塌樓」再出現,讓它只記錄在2010年1月29日的香港歷史中。


有些事情,彷佛永遠弄不清,去年下半年,股市不斷上升,當時經濟環境是另一回事。中央宏調威力,是否被神化?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經濟周期不能擋,調控只作舒緩作用,有如水塘,在旱季提供食用水,直至雨季來臨,但如果第二年唔落雨,最終結果都係一樣。

 


2009年,在數據上,中國經濟方面是成功的,四萬億回魂丹服後成功保八,進入2010年,還未過農曆年,已開始收緊銀根,在2006年,人行同樣調高存款準備金率,期後股市仍大升,這一次會否相同?當年屬雨季,即全球經濟向上,水塘溢瀉而尋找客戶借錢,借完之後,水塘仍是滿滿的。現時,全球經濟還等待復甦,若不加以控制,水塘儲水會日漸降低。


這個月看了本「沒有中國製造的一年」,美國作者指出,中國製造已侵占美國好些市場,如小家電、玩具以及數之不盡的日用品,這是中國大大小小的工業生產的成果。在保八重點項目,汽車、家電、建設等大幅提高生產,與書中的產品有大不同,難免令人想起「破窗謬論」所指的情況。

很多人指中國沒有出名的經濟學家,這是妄自菲薄,朱鎔基團隊處理三角債問題, 已是舉一反三。中國統計數字,向來為人疚病,相信是數據作了政治考慮的調整,而中國掌管經濟的團隊,掌握的數字是非常精確,極權國家,連這一點點也做不 到,很難說得過,在欠缺資訊的情況下,收緊銀根的真正原因,小市民無法推敲。無論如何,中國現時仍未能呼風喚雨,管理水塘的手段再高,也不比何時下雨重 要。

收筆前美國「突然」調高貼現率,預期是加息前奏,又回到老問題,為什麼?他們看到什麼?是經濟復甦還是惡性通賬,前者水塘水位上升,皆大歡喜,後者是洪水,搞得不好會引至決堤。話雖如此,月供計劃不變。

匯控

2/18

匯控旗下於加拿大業務截止0912月底止全年股東應佔溢利為4.48億元(加元,下同),較去年同期的5.73億元下跌 21.82%
加拿大匯豐銀行去年的股本回報率,由08年的16.6%下跌至13.1%;淨息差則由08年的2.59%下跌至2.4%,而資本充足率及一級核心資本充足率為 14.9%12.1%08年同期則為12.5%10.1%


中人壽

2010/01/13中人壽向中國中化收購遠洋地產共4.23億股舊股,收購完成後,國壽於遠洋地產的持股量增至24.08%,並成為該公司第一大股東。

01/18中人壽公布,按中國會計準則,09年首12個月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約2,950億元(人民幣,下同),較08年同期的2,956億元倒退0.2%




隔牛打山──思想混亂導致政策進退失據(2010/03/06) 脫苦海


http://hk.myblog.yahoo.com/tokuhon_blog/article?mid=11344


小魚兄上期《據實的客觀質疑》,點出集體創作財經界名人前言不對後語,此現象筆者亦有留意,比如有人曾說買三百萬匯豐正股風險仲大過買三萬元匯豐窩輪,又或者炒窩輪學做CEO。同一個人講野都會自相矛盾,何況是「集體」?

筆者有時也會前言不對後語,大家可以看看筆者2004年前的網誌仍然是看淡的,看錯市不要緊,最緊要識得改,不可死撐。市場是因某些因素而出現走勢,而非跟隨某君的指導而行,強如股神也是看到鐵路的前景而投資,而非自以為點石成金而亂點鴛鴦。人誰無過?但有些「始終如一」的人,亦不見得值得欣賞。

某發展商屬下的電子傳媒,無論是財經節目,還是地產節目,所有主持人都是始終如一地看淡樓市,連現在的大旺市,他們也有辦法在千頭萬緒的消息中發掘利淡的觀點。又如某大代理集團的隱形大股東,也是無論任何市況都是看淡,我們作為讀者真不能不寫個「服」字。

進行分析時要抓著重點,筆者以前因看淡香港的長遠發展而看淡樓市,但後來發覺 這點是無關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樓宇的供求、資金及信貸的鬆緊度,對於次要甚至無關痛癢的因素,看得越多,只會自亂陣腳。某些人居然想到用美匯指數預測香港 樓市,就算圖表併出兩者有關係又如何?根本難以解釋兩者的因果關係。同樣地置業決策,首要是究竟可以買多大金額的樓宇,偏生人人都想著自己的Dream House,列出一大堆條件,然後說樓價太貴,筆者只有一句:「萬丈高樓從地起。」

最近的樓市政策,亦有此款傾向,簡單如究竟現在樓市有沒有泡沫,金管局與政府 一個話有,一個話無,皆因所謂「泡沫」根本就沒有公認的定義。那麼政策應該是防止泡沫形成,還是防止泡沫爆破?更滑稽的是所謂「豪宅價會否傳染到中小樓 宇」,特首說沒有,林鄭月娥卻在上周說,要推出好幾幅豪宅地,若能紓緩豪宅供應,亦可紓緩中小型樓宇的價格。

我們的政府思維主次倒置,連那個是山,那個是牛都分不清:究竟政府應該解決市民的居住問題,還是去幫市民去置業?方今政府要負責幫市民讀大專、幫市民創業,甚至肯去搵工送你五千大元,連甚麼是應該做的事也混亂起來。

而近半年來,政府都是以各種方法打壓豪宅市場,以免中小市場跟升,實踐的結果 是豪宅市場的確冷卻下來,但中小市場一樣照升!歸根結底,豪宅與中小樓宇的「用家市場」是分開的,但是對於「炒家市場」卻沒有這個防火牆,市場上有的是資 金,同時銀行體系放出大量貸款,兩者並行引發了物業市場的投資動力,偏生豪宅市場被打壓了,炒家還不在中小樓宇市場尋寶?

以筆者觀之,香港樓市的真正問題,是有些人明明只有能力買二手市場的中小單 位,卻想去迫政府提供一手的上車盤。就當政府硬要把市民置業責任攬上身,在居屋二手市場的補地價政策入手,可即時提供大量的中小單位的樓盤及租盤,比如容 許居屋先賣樓後補地價,或者未補地價居屋只需交市值租金的三成代替補地價之類。總好過以為增加豪宅供應(卻未必影響樓價)可以控制中小樓宇的樓價(而非供 應)。一如某財經爛gag:「由於恆生指數太多中資股,所以標普500指數更能反映香港經濟。」

隔牛打山,死未?




樓宇縮水誰之過?──發水遊戲,自有官府一套(2010/07/03) 脫苦海


 

http://hk.myblog.yahoo.com/tokuhon_blog/article?mid=14277


奧運站帝峰.皇殿開售前傳出收票只及單位數量七成,恐有認購不足之虞,事後卻 在短時間內沽清,令市場嘖嘖稱奇。其實代理或發展商究竟收多少票,只是停留在「聲稱」層面,即使是實數,亦可以是大量的重複票,就像新股超額認購倍數,多 與少,與上市後股價表現毫無關係。

至於該盤熱賣,亦與之前賣地類同:好條件的大把人搶,條件較次賣不好價,如條 件較次又要賣好價,結果自然是乏人問津。即如前兩周港島區某新盤開售,條件不如該區龍頭盤,卻想以溢價推出,即使只有區區數十,銷情冷淡亦應是意料中事。

筆者以前提及俄羅斯公仔結構,即在某地段內物業因各種條件排資論輩,新盤如想 用超高溢價開售,條件是否能超越該區龍頭盤呢?帝峰.皇殿在奧運站附近,建築質素與一號銀海同級,開則大小切合市場兩極化,位置則據說兼具兩站之利,樓價 略高於同區同系帝柏及柏景灣,而推售數量只是區區二三百伙,反應熱烈亦是在計算之內。

接著發展商提價1%加推,被目為不敢加價,既然現水平去到貨,利潤亦符合發展商預期,接近原價加推「以價就量」又怎 能視為看淡?假若發展商大幅加價而銷情變淡,淡友又有另一版本的故事可造。其實看好看淡無所謂,但應該基於合理的分析與推斷,一面認為新盤造價偏高,另一 面又批評發展商不敢加價,實乃首鼠兩端。

當然此等「兩頭蛇」行為或已成為香港社會的普遍現象,「公就我贏,字就你 輸」、「我錯都係你唔啱」,即如掛著中立招牌的政府資助機構亦是如此。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發表報告,提出五十一項建議,當中部份隱含規管「發水樓」之意。事 後主席陳智思表示希望發展商自律,不然政府應考慮立法規管。

說句公道話,所謂發水樓,即發展商售賣樓宇總面積超出地則比率,是根據一套套 政府定下的遊戲規則,並由政府相關部門批出圖則。究竟寬免多少面積是由政府部門決定,而建多高多密,更有城市規劃委員會審核。建築圖則及規劃經多次批核及 修改,才能建成物業,與發展商的「自律」無關。陳先生應該呼籲政府定好遊戲規則,並責成相關部門嚴密把關。

經濟學之父亞當史密斯指出,自利是人的天性。自律一詞狀甚高貴,但要求別人犧 牲利益來乘人之美,乃屬反逆人性。本港主要發展商絕大多數是上市公司,要向股東負責,當然在法例容許之下把利潤最大化。各種「發水措施」,原意甚佳,亦有 陰謀論如筆者視之為「救市措施」,但當原意有所偏離,或客觀環境已變,為政者便有調整相關政策之責。

而此等調整,究竟又以何人的利益為依歸?例如嚴格執行環保露台與工作平台分作 兩份,從用家的角度,兩者連成一片還有些用途及看頭,把兩者分開,甚至要兩戶人分佔同一長條型的工作平台,用家便成為受害者。筆者就想不到有誰會在此種安 排之下得益。

筆者在一著名台灣討論區,看到有人這樣描述香港民情:兩個人買魚蛋,其中一人 有五粒,另一人有六粒,往往是拿著五粒那人要求剝奪別人多出的一粒,而非為自己爭多一粒。發水遊戲亦作如是觀。





03 Mar 11 - 周生生(0116) 計算 藍兵手記

http://airmanblue.blogspot.com/2011/03/03-mar-11-0116.html


03 May 11 - 卡姆丹克(0712) 第一季業績 藍兵手記

http://airmanblue.blogspot.com/2011/05/03-may-11-0712.html


2011-05-03 雨潤疑團 散戶投資記錄

http://bcwong-investment.blogspot.com/2011/05/2011-05-03.html

恒指跌87.56 -0.37% 23635.25

        今日組合內數雨潤的表現最差跌了3%,如此唔尋常,當然馬上查找係咪有咩不利消息,以下係兩段搵到的消息:

(1)    雨潤養豬真相調查:200畝種豬基地土地閒置了3
(2)    雨潤高速擴張 巨額補貼源於政府千萬收購萬元轉賣

摘要文中重點:
(1)    地方政府為吸引雨潤落戶地方,以低價轉讓相關產業至雨潤,因而產生年報中的大量負商譽。
(2)    雨潤係得到項目之後工程往往進展緩慢,有些項目甚至延期三年,至今未見完成之日。
(3)    有些項目至今的產能只有原先的十分之一。
(4)    雨潤虛報屠宰數量,以令補貼收入增加

而這兩篇文章同時亦帶來了不少的疑問及投資雨潤的風險值得關注。
(1)    究竟年報中的屠宰數量有沒有,如向政府申請補貼一樣虛報數量呢?
(2)    假如因這篇報導的關係,而令逼使雨潤加快項目的發展,從而令資金需求增加,再而引至配股集資呢?
(3)    再嚴重的話,會否因而令政府取消對雨潤的補貼呢?
(4)    會否對影響對未來開發新項目的困難度呢?例如地方政府因此新聞,而減低對雨潤落戶的興趣。
(5)    文中末有寫道:一方面“一方面有地方政府的補貼誘惑,大肆擴張屠宰規模;另一方面卻不重視養殖,上游生豬生產規模跟不上,僅依賴外購,將對其產生極大壓力。”我認為這個問題比以上四個更重要,只係靠補貼為生,而非完善的產業鏈為生,萬一未來國家有政策上的改變,將會令到雨潤的盈利大幅度減少。
(6)    承接上面的問題,由於上游唔係雨潤控制之下,現在只係靠收購時的檢驗,但終究是不能隻隻豬都驗。假如豬的品質出現任何事,難保雨潤會不會變成雙匯第二呢?


不過向好的方面諗,雨潤持有這麼多的項目還未發展,表示著未來幾年雨潤的發展空間依然是有的,公司的增長速度應不是最大的問題。總結還是如剛買雨潤時所講,雨潤這類中國食品股佔太大的倉位。



2012-03月供指示 hiking

http://blog.yahoo.com/_ZWFS2772YECDLLL6GF2RZR4UFU/articles/679017/index

 

93期月供匯控以$68.6購入57股,第55期月供領匯以$29.4購入134股,第47期月供中人壽以$22.4購入176股。

 

價格升跌唯一直接原因是供求,股票市場亦相同,甚麼政策,甚麼危機度至股市下跌,是基於一個假設,就是這些原因會令買家卻步,出現供過於求,進一步影響價格。2007年恆指創歷史新高時,次按問題已出現多時是個反證。也許,歐債危機會成為下一個熊市的主題,或許,世界末日才是主題,又或者,中國金融體系出現問題,誰知呢?恆指平均成交由去年12462億,到1554億,2月近700億,傳統智慧認為股市仍帶上升動力。

 

內地遊客已成了港澳主要客源多時,近年不斷上升,令賭業股與零售股大放異彩。甚至香港六合彩及賽馬收益亦大增,不難想象,內地資金對港股同樣舉足輕重,去年底中國調控通賬令資金緊綴,亦有可能是2011年下半年跌市的主因。年結已過,計劃經濟師又要面對經濟放緩的新難題,銀行存款準備金會繼去年十二月轉向下調(2008年底之後第一次下調)之後,二月再次下調,預期今年將進一步下調,情況有如格老年代以息率調控經濟,在若干年後,中國會否步美國後塵,出現什麼什麼泡沫?且看中國財金官員能否從別人的錯誤中學習。無論如何,中資金融股仍然是好選擇,恆指亦會受惠。

要留意的一點,所謂的印銀紙,已成了短視的人類「解決」經濟問題的良方,危機存在,但是否被過份渲染?王立軍走入美國領事 館,其後「自行離開」,原因暫時成迷,香港解讀為他投奔西方不成,大陸有人解讀為達賴病重,中方派人向美國要人,亦有人解讀為他受薄熙來迫害因而嘗試他 走,版本多多,傅媒的公信力已令我輩失卻信心!將歐債危機無限擴大,同時把通賬預期完全拋諸腦後,而作出清倉行為,是對投資組合不負責任的行為。當眾人認 為歐債危機會帶來前所未有的跌市,會否是一場前所未有的升市之序幕?

 

領匯月供價又創新高,縱使去年恆指曾跌至近16000點,領匯仍然比金融海嘯後的低位高出一倍,這是我堅信熊市並未來臨的原因。回說領匯,上市至今派息有增無減,中期業績派$0.6311,如果派息不倒退,全年起碼派$1.26,以股價$30計,股息仍超過4.2%,比ibond少,比人民幣預期升值加定期的回報低,不過,領匯股價長期跟隨派息緩緩向上,綜合回報仍有可取之處,在派息不倒退的大前題及息率合理的情況下,預期月供組合仍會繼續持有並每月供款。

 

匯控末期息14美仙,全年41美仙,折合港元約$3.2,以股價$70計,息率約4.57%。賭業股又是豐收的一年,派息不俗,由於賭業股營運成本龐大,在經濟低迷的時候,業績會跌穿「盈利爆發點」而大幅下降,甚至虧損,觀察股息回報時,適宜以整個經濟周期的總派息除以總年數,即係「好天斬埋落雨柴」。友邦全年派息$0.33,仍有上升空間。

 

在公佈全年業績前,一些股票會被炒高,如永利控股這類成交稀疏的細價股,亦會成交大增。今年永利控股又發盈喜,並提前在三 月九日公佈業績,前者是預期之內,領匯可以拾級而升,永利控股是大半隻收租股(以資產分佈計),股價上升只是追近實際價值,現價仍有大折讓;後者是意料之 外,永利控股近幾年由四月中,提前至三月底,這次再進一步提前公佈業績日期,在管理的角度,是好消息。待接近業績公佈時,沽出小部份持股,令平均價降至極 低水平,是我喜歡的做法。預期永利控股派息起碼2仙。

 

主要持股中,領匯、永利控股及匯控在增強現金流的同時,亦是防通賬概念。中國城鎮人口突破50%,城市化是不歸路,組合內的瑞房與聯塑,都是這個主題的概念股,投資金風是估計國家勢所必行的能源政策後作出的決定,喜歡中人壽是因為預期中國人均收入上升,保障中長線對保險的需求。幾間業務風馬牛的公司,共通點是中長線的預測需求不斷,可讓懶人少看股價。

股市回升,令不少錯過低位增持的人,不願意付出高於低位的股價買入仍然「抵買」公司,這種想「賺到盡」的心態,若果成為主流,股市會愈升愈有,因為最終的購買力仍未釋放。



炒股軟件害人!(2012年03月20日的日記) xuyk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e2zb.html
  昨天,朋友L帶他一位股友來我這。這位股友哭喪著臉,訴說他使用炒股軟件致使大虧的慘狀!

    這位老弟花了3.8萬元買了某款炒股軟件。起初,手氣頗佳,連連得手,稍有斬獲。於是,他放開膽子,融資融券地大干起來。後來,不知怎麼搞的,霉運襲來,連連失手,迅速虧損!

    他焦躁不安,遂找軟件開發商論理。開發商告訴他,市場在不斷變化,炒股軟件也需要緊跟著不斷更新、與時俱進的呀!現在已經開發出了最新版本,原來的軟件必須升級,才能保證制勝。這位老弟聽信,又花了2萬多元,求得最新版本。結果呢,也不知怎麼搞的,按照新版買賣信號操作,多數情況是,買進就跌,賣出就漲,他媽的,輸得更慘!

    這位老弟萬分沮喪,連連嘆息,說,輸光本金也就算了,可現在融資融券,拖著一屁股的債,這可是要命的啊!唉!我滴媽呀!

    朋友L帶他來,是想請他來聽聽我的意見。於是,我就簡單地講了股市的一個基本的邏輯道理。

    因為股市是個典型的複雜適應系統,短期走勢(甚至在規定時間內的中長期走勢)是不可預知的,所以任何炒股模型都無法覆蓋其不確定性部分。歷史從來不會昭示未來,也不會簡單地重複,而你炒股軟件裡的所有依據全都來自「昨天」的數據,所以對於明天將要發生的走勢,有個屁用!

    舉個例子,號稱索羅斯「關門弟子」的金岩石,曾經提請索羅斯,讓他根據他新建的一個模型來操作某個盤子,索羅斯當場拒絕!因為索羅斯深知,不確定性是市場的命門。

    由此可知,炒股軟件是個極其不靠譜的玩意兒,而依靠它再進行融資融券操作,那風險將有多大就更難預料了啊!倘若炒股軟件真可賺大錢,這些軟件開發商何必要去賣軟件呢?真是的!

    千萬別把邏輯搞顛倒了,趕快懸崖勒馬吧!

    只見這位股友老弟耷拉著腦袋!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