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21cbh.com/HTML/2011-5-16/1OMDAwMDIzODM1OA.html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5/819884.html
事實上,國務院已於2004年1月叫停高爾夫球場用地審批。然而,在2008年新建成的這座「清河灣」一直合法經營至今,最近入會費從88萬元攀升至98萬元。
借「綠隔」之名建高球場
2010年5月13日,跟隨杜雙華多年、原任衡水制管黨委書記的李金印接到調令,赴京上任,接手管理清河灣,擔任清河灣總經理。
昨日,李金印介紹說,清河灣項目始建於2006年,2008年8月8日開業。當時該項目以「綠化隔離帶」為名進行審批,建設方宣傳時介紹用途是「為奧運運動員提供休閒場所」。實際上,國務院已於2004年1月叫停高爾夫球場用地審批,在此背景該項目仍順利通過審批。
據瞭解,清河灣投建方為清河灣國際高爾夫建設管理有限公司。佔地面積約1900萬平方米(2850畝,實際已開發2000畝左右),共36洞的高爾夫球場。
當時,清河灣的出現並未引發外界關注,直到2010年鋼鐵大亨杜雙華的介入。這一年,山東鋼鐵重組日照鋼鐵的眉目日漸清晰,杜雙華要全面退出日鋼的 傳言也甚囂塵上。在日鋼可能另屬他人、旗下京華集團已具備相當實力的背景下,杜雙華開始探索多元化經營,他決定嘗試經營高爾夫球場這一「貴族運動」。
曾被國土局罰1700多萬
2010年5月,耗資3億多元,杜雙華買下清河灣。昨日,李金印介紹說:「杜總看中清河灣,主要是因為高爾夫運動入選2012年奧運會項目,清河灣離鳥巢又很近,地理位置優越。」
然而,3億元只是投資的開始。清河灣每個月的維護成本(員工工資、綠化維護)需要300多萬,每年納稅2000多萬,每年需付給當地村民的土地租賃 費500萬元左右。此外,還有意料不到的「支出」。今年4月,清河灣收到海淀區國土局的一紙罰單:「因違規佔地用於高爾夫球場,罰款1700多萬元。」
「其實這是北京市國土局2009年就做出的處罰決定。」昨日,李金印告訴記者,2009年6月,北京市發出了《關於開展查處寶興等13個高爾夫球場用地問題的函》(京國土監函[2009]1247號),清河灣名列其中,這一處罰決定一直拖到今年4月才執行。
實際上,在2009年,清河灣的所有者還是清河灣國際,和京華集團還沒有關係。李金印說,不過作為企業,只能積極繳納罰款,配合政府工作。
昨日,海淀區國土局表示,清河灣違規用地案件已展開立案調查,並取得階段性進展。目前,正等待國土部和市政府的相關意見,然後再逐一落實。
高球場建設為暫停禁止性項目
杜雙華接手清河灣一年來,據瞭解尚未實現盈利。昨日,李金印說,「一年大約要虧損千萬的樣子。」
清河灣是2008年就完工開業的,實際試營業時間還要更早一些。李金印說,「如果國家不讓建,一經發現叫停建設沒問題。現在已建好這麼多年,我們只是接手經營,每年也依法納稅,還帶動周邊就業,感覺上應該問題不大。」
實際上,近日國土部國家土地副總督察甘藏春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明確表態:「從2004年開始,高爾夫球場的建設是作為暫停的禁止性項目。在正式的 規範性文件出台之前,新建任何高爾夫球場都是禁止的,都是違法的。」同時也承認「重點工程項目倉促上馬,高爾夫球場違規用地時有發生,這些土地違法問題不 是國土部一家就能解決好的」。
■ 質疑
1 處理違規用地需部門協調
國土部對於各地以綠化帶、公園等名目建設高爾夫球場現在持什麼態度?違規上馬究竟該歸誰管?
昨日,國土資源部新聞辦工作人員介紹,高爾夫球場的建設是由發改委負責審批項目,國土部負責審批土地。目前北京多家大型高爾夫球場肯定是違規用地,至於如何處理,恐怕還需要發改委牽頭來做這件事。
2 清河灣一年納稅2000萬
在高納稅率背景下,對於高爾夫球場究竟是禁止還是默許?
據記者調查,高爾夫球場稅率高達25%,這意味著一個高爾夫球場的會員資格如果售價100萬,其中25萬要繳稅。以清河灣為例,據介紹,該單位在2010年納稅2000多萬元。一邊是明令禁止不准批地建高爾夫球場,另一邊卻又對建好的高爾夫球場依法徵稅。
■ 鏈接
經審批高球場僅十個
●2004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就下發了《關於暫停新建高爾夫球場的通知》(國辦發〔2004〕1號),要求自通知印發之日起至有關新的政策規定出台前,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門一律不得批准建設新的高爾夫球場項目。
●2004年2月,在國土部的一次新聞發佈會上,時任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壽嘉華稱,「到目前為止,全國經過國土資源部審批的高爾夫球場只有10個。」 這一數據至今仍被業內引用,但這10個經國土部審批建設的高爾夫球場具體名單一直沒有明確地被公佈,而違規上馬的高爾夫球場卻層出不窮。
■ 背景
國內高球場超1千個
2004年起,國務院明令禁止對高爾夫球場用地的審批。據當時國土部官員稱,此前經過國土部審批的高爾夫球場全國也只有10個。
然而,各地建高爾夫球場的熱情卻從未衰減。據《華夏時報》4月援引中國高爾夫協會一位負責人的說法,目前全國包括練習場在內的高爾夫球場已超過1000個,而現在國內仍有大約250個在建高爾夫球場,還有超過500個球場項目已列入未來建設規劃。
實際上,緊鄰清河灣還有另一座高爾夫球場。這座球場名為奧園,同樣也是清河灣國際高爾夫建設管理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目前,這家公司目前還在上海修建 另一座高爾夫球場。「這家公司就是專門修建高爾夫球場,然後賣給其他企業經營,或者自己經營的。」資料顯示,該公司現已完成了逾二十個高爾夫球場的設計建 造。
在一家網站高爾夫頻道搜索,北京有70家高爾夫球場一目瞭然,其中在朝陽區、海淀區最為集中,分別有14家和12家高爾夫球場。在這些高爾夫球場中,清河灣甚至不算是規模頂尖的,45洞至54洞的更大型高爾夫球場不在少數。
融街控股在廣東惠州有一個巨無霸式的旅遊地產項目,該項目擁有16公里的海岸線,佔地29平方公里,集濱海娛樂、休閒度假、商務會議、休閒居住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項目。
這個龐大的巨無霸旅遊地產項目中有兩個高爾夫球場項目卻涉嫌違規。記者採訪得知,惠東縣國土資源局稱曾經對相關項目進行過處罰,處罰歸處罰,這並不妨礙其高爾夫球場項目多年來一路「綠燈」。
那麼我們不妨梳理一下高爾夫球場「變身」的歷程。
2004年,國務院發佈《關於暫停新建高爾夫球場的通知》和相關文件,從此,停止了高爾夫球場的審批。這樣一來,想建高爾夫球場幾乎就不可能了。
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12月,國土資源部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又聯合下發通知,將高爾夫球場項目列入禁止用地項目目錄。
2009年8月11日,國土資源部又下發《關於嚴格建設用地管理,促進批而未用土地利用的通知》,嚴肅查處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新建高爾夫球場項目用地。
按照國家徵地審批權限,用地超過70公頃(1000畝)以上的,須報國務院審批。 一般而言,一個18洞的國際高爾夫球場佔地面積在2000畝左右,一個36洞的球場佔地達到4000畝。
對開發商來說,高爾夫球場項目一直都和高端別墅捆綁在一起。更何況,商業的本質是逐利的,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膽大起來,為了50%的利潤就可以鋌而走險。
對開發商來說,最為擔心的就是:政府不批准高爾夫球場項目的立項及獲取土地,球場建設中若被曝光,政府會勒令停工並要求建設方採取水土保護措施以及以高爾夫名義無法取得經營許可。
他們的通行做法就是先成立一家體育文化公司,通過「體育公園」、「體育運動中心」等形式獲取經營活動資格,這樣還可將風險儘量控制在體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層面。
比如,金融街(000402.SZ)2008年年報顯示,2008年3月,公司控股子公司金融街惠州置業有限公司以現金投資3000萬元成立全資子公司惠州金海灣體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2008年3月31日,該公司已完成工商登記手續,註冊資金為3000萬元。
一些土地出讓靠招拍掛,更多的是通過「以租代徵」的形式來完成徵地。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高爾夫球場項目基本都在比較偏僻的地方,所以通過和當地村鎮達成一些協議,只要價格合適,基本上都可以完成前期所謂的徵地手續。
此前,有一些開發商通過上述手法拿到土地以後,就開始想辦法改變公司性質,希望披上「合法」的外衣。
在某開發商的「體育公園項目可行性方案中」有這樣的備案:每一期土地摘牌後按照規劃的地塊拆分土地證,並在體育文化公司下註冊一全資子公司,將球場用地轉入該子公司,由其負責開發及經營,同時也將承擔由此引起的風險。
這份文件中有些話十分刺眼:當風險過大時,可考慮將該公司進行股權轉讓。體育文化公司只負責住宅項目的開發。
這其中,對開發商而言,就是不要被曝光,儘量越低調越好。因為地處偏僻,尤其是一些開發商「佔山為王」,都沒有徵用村莊土地,隱蔽性相對就好很多。
低調的最好途徑就是在沿途「封鎖現場」,只要藉著施工的名義,不要讓任何生人入內,基本上,這個項目就算安全了。
這幾年,最流行的做法就是以鄉村體育公園、小球訓練(運動)中心等名義大建高爾夫球場。
較為悲哀的是,許多地方政府把此作為投資環境的名片,試圖以高爾夫球場項目來拉動當地的房價。政府為高爾夫球場保駕護航的情況並不少見。
所以,有一組數據很值得深思。2004年時,全國有170家高爾夫球場,到去年多部委清查「整治高爾夫球場風暴」時,這一數據達到了600多家。
SENSE隨筆130902
甚麼是高爾夫球運動:《哲學探索》中篇
執筆人:蟬
〈楔子〉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的作者M. Sandel在作客TED的演講《The lost art of democratic debate》中,探討美國傷殘高爾夫球手Casey Martin起訴專業高爾夫球協會PGA的著名案件。案件中Martin控訴PGA不准他在球場上使用高爾夫球車代步,是未能為傷殘人士提供適當設備。此案一直上訴至聯邦最高法院。
這案件的爭論焦點在於:“從洞到洞步行”是否「高爾夫球運動」的一部分?
PGA的抗辯理據為:那確是「高爾夫球運動」的一部分,所以不能提供車子給任何球手代步,以增加其優勢,就算傷殘球手也無例外。
於是控辯雙方圍繞著“甚麼是「高爾夫球運動」?”進行激戰。
後來戰火又蔓燃至“甚麼是「運動」?”
最後…..PGA勝訴,打高爾夫球必須用自己對腳從一個洞步行到另一個洞,不准偷懶!
〈掌門打尖〉西方傳統語言哲學
古典希臘哲學對「語言觀念」的想法總又跳不出 “兩師徒,對著幹”— 柏拉圖和亞理士多德的框框。
柏拉圖主張「理型論」,認為語言觀念是實存之物,其「原型」存身於“天上神間”。舉例:天上先存在著一張“原型椅子”,人類尚有理性,先天上識得椅子真身,於是摹擬之製作A貨,便是人間的椅子。如此,「椅子」作為理性可以辨識的「觀念」,其實是先天存有的。
中世紀「經院哲學」的主流是新栢拉圖主義,根據理型論,認定「共相」(註)即是事物,且先於個殊之事物(ie即「殊相」)。稱為「唯實論」***。
其反對陣營則根據亞理士多德之「概念主義」,主張共相只是「名目」(ie概念思想),個物(ie實體)先於共相,且為唯一真正存在之事物。因此稱為「唯名論」***。
二派針對 “共相是否實存”爭論得十分激烈,成為中世紀的學術特色。
(註)共相:從同類事物中抽取共有性質,在思維中合成「觀念」(ie概念,concept )。
舉例:思維從眾多實物蘋果中,抽出心形、紅色、可吃、樹上生………等等性質,合成一思想中的「蘋果」,此即共相。問題是此一「共相蘋果」,究竟有否存在?
殊相:相對於共相,個別之蘋果即為殊相,它肯定是實存的。
兩派雖對「 觀念」是否實存有所分歧,但對「觀念」的內涵卻無大異議。於是整個西方傳統哲學都相信 “內涵intention” 清晰明確的「觀念」起碼存在於人類意識頭腦之中,合理地可以用嚴謹的語言描述出來。**** 只要描述足夠清楚,按圖索驥,該觀念的 “外延extention” (即範圍)也可以清楚界定。***
舉例:只要求得 “人”的終極定義為 “有著二十三對染色體的生物。” 一天光晒,就連 “SoChun是不是人?” 那樣深奧的問題也可以迎刅而解。
這種「語言觀念」的想法十分銳利,引領著西方朝向「分析性」和「實徵性」思維邁進,成就驚人。 這想法最後以維根斯坦的「邏輯原子論」表達出來,簡直止於至善。維氏於是自大到以為已經“殺死了哲學”…..
維氏不愧為百年難見的奇才, 推翻他的理論的人只有他自己!
他的後期哲學稱為「語言分析哲學」, 其原創性動力來自對前期哲學的反動. 他成為哲學史上極罕有的創立兩派武功的大宗師.
〈家族相似〉維根斯坦的著名「日常語言理論」
縱使哲學家承認語言的多樣性和複雜性,但仍時常企圖為某些重要的特定「語言觀念」(或語詞)下一個完整的定義,*** 例如上述案件中「運動」一詞,就像數學家們經常做的那樣。
可惜只要立心追求嚴格定義,無論怎樣下都會問題叢生,怎樣下都會給人找到反例証。
維根斯坦以「語言—遊戲理論」突顯語言的多樣性,並且認為明確定義語言是不適當的。 語言現象中沒有一個能使我們用相同的詞語來概括的共同特徵,語言現象是以不同的方式聯繫在一起的。*****
維氏以「遊戲」作為例子去說明這個現象。若要為遊戲如球類、棋類、舞蹈和捉迷藏找一個共同的特徵,細想一下便知道不可能。“遊戲”這個 “集collection”並不是以共同特徵為基礎而建立的,*** 而是一個重疊交錯的相似性網絡,有時是整體相似,有時只是細節相似。****
設想一個非常龎大的家族, 血緣較近的成員們(如父子兄弟) 擁有較多的共同特徵, 血緣較疏者共同特徵較少. 只要家族足夠大, 終於可以找到兩個並無共同特徵的成員. 這樣, 不論你用甚麼 “共同特徵組合” 為這家族下定義, 必定會被找出反例証counter-example.*****
這種語言的特性維氏稱為「家族相似性」。
他反對單單透過以思辨去認識語言性質的傳統取徑,轉而提倡應透過觀察 “日常語言活動”,**** 去把握語言和事物之間的類似性關係。
「家族相似性」批判自古以來對語言進行邏輯分析的形式化傾向,矛頭直指維氏自己的前作《邏輯哲學論》。
所謂句子和語言並不組成一個像想像中的形式上的整體,而是一個或鬆或緊地聯結在一起的 “結構上” 的家族。***
參考
《維根斯坦與哲學研究》
1. 《Routledge Philosophy Guidebook to Wittgenstein and the 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 1997, Marie McGinn
2. 《維特根斯坦》,趙敦華,1988年
巴菲特從初中開始打高爾夫,現在八旬高齡還在打,打球讓巴菲特身體健康,心情快樂。
萬事萬物的道理都是相通的,對於巴菲特這樣的投資大師,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能令他聯繫到投資上來,並有所悟。
閱讀巴菲特歷年致股東的信,筆者發現他從高爾夫上悟到了很多投資心得。
1.不斷練習,改善動作,能夠提高打球成績;不斷學習,改善投資策略,能夠提高投資業績
巴菲特在伯克希爾1992年報中談到自己投資策略的演化時說:在失敗過幾次之後,我終於想起我曾經聽到某位職業高爾夫選手的建議。他說,不斷練習雖然無法讓球技達到完美境界,但練習卻能夠使你的成績持續進步。因此我決定改變我的投資策略,試著以合理價格買進好公司,而不是以便宜價格買進普通公司。
2.對於推桿,有人歡喜有人憂;對於大跌,有人憂也有人歡喜
巴菲特從高爾夫球比賽中悟到,凡事要辯證地從正反兩方面來看:當你看到報紙新聞標題說「股市大跌使投資人大虧」時,你就偷著樂吧。並且在心裡把這個標題改成「股市大跌使非投資者(Disinvestors)大虧卻使投資人(Investors)大賺」。那些寫報導的記者們經常忘記這樣一個真理:每一個賣方都對應著一個買方,一方受損的同時另一方肯定得利。就像人們在高爾夫比賽中經常說的那樣:每一次推桿都會有人歡喜有人憂(「Everyputt makes someone happy」)。
3.管理高爾夫球隊的首要工作是選球員;管理所投資公司的首要工作是選經理人
巴菲特強調選公司就是選人,一定要選擇那些優秀的經理人,就像組建高爾夫球隊一定要選擇那些超級球星一樣:
查理·芒格和我實際上只有兩項工作,一項是吸引並留住才華橫溢的經理人來管理各種各樣的業務,另一個是資本配置。前一項並不難。通常,與我們收購的公司一併而來的經理們,已經在面對各種複雜環境的職業生涯中證明了他們的才華,他們早已是管理明星,我們的主要貢獻就是不擋他們的路。
我們的一些經理人原本就很富有(希望他們人人如此),但這並無害於他們的事業:他們工作是因為他們熱愛自己所做的一切,並品嚐傑出成績帶來的喜悅。他們永遠像所有者那樣思考(這是給予一位經理人的最高評價),而且發現自己的公司在各方面都引人入勝。
查理和我知道,優秀的隊員幾乎可以使任何隊伍成績斐然。我們認同奧美廣告公司創始人大衛·奧格威曾說過的話:「如果只僱用比自己矮的人,那就會變成一家侏儒公司;但如果只僱用比自己高的人,那就會成為一家巨人公司。」
4.混合賽中有南郭先生;公司業務中也有「南郭業務」
巴菲特在1984年致股東的信中說,一個公司有多種業務,從整體業績表現中看不出不同業務的實際表現,如同在職業和業餘混合高爾夫球賽中的結果中看不出選手水平一樣。
在判斷公司是否應當留存收益用於擴張時,股東們不應當僅將最近幾年總的增量收益與總的增量資本相比較,因為這可能被公司核心業務的超常增長所扭曲。在通貨膨脹時期,核心業務具有非凡競爭優勢的公司,在該項業務中僅投入一小部分增量資本,就可以產生很高的回報率。
所以,即使一家公司把絕大部分資金投入到回報率低的業務中,公司總體投資收益情況仍可能相當出色,因為投入到核心業務中的那部分資本創造了超常回報。這種情況類似於職業選手和業餘選手的混合高爾夫球賽:即使所有的業餘選手都很笨,球隊成績也會相當好,因為某個出色的職業隊員起了決定性作用。
許多股東權益回報率和總體增量資產回報率持續表現良好的公司,實際上將大部分的留存收益投入毫無吸引力的項目之中。公司強大的核心業務年復一年持續增長,掩蓋了其他資本配置領域的錯誤(通常是高價收購平庸企業)。
5.傑出經理人和傑出選手一樣,追求的不是金錢,是境界
1995年巴菲特在談到所投資公司經理人的工作態度時說:有許多經理人根本就不必靠工作來維生,但每天還是照樣上班,每天都全力以赴做出最好的表現,就像那些職業高爾夫球選手一樣,儘管已經非常富有,卻還是繼續打巡迴賽。因為他們喜歡自己的工作,而且喜歡把它做得出色。說他們在工作可能是錯誤的,他們不過是把大部分精力花在自己擅長的、有創造性的活動上。我的工作則是努力維持一個讓他們能夠發揮自己潛力的環境。
6.打高爾夫是在多交朋友的同時賺錢;投資是在多賺錢的同時交朋友
巴菲特通過打球結識了很多商界要人,通過和這些人的交流,獲得了不少投資機會。
1995年致股東的信中巴菲特舉了一個例子:當時迪士尼的總裁愛斯納正走在太陽谷的野花大道上,在此同時,巴菲特剛好從同一條街上艾倫家的一場午宴上離開,趕赴與大都會/ABC公司總裁墨菲的一場高爾夫球賽。巴菲特馬上上前打招呼,結果兩人談起了迪士尼與大都會/ABC的合併。過了一會兒,墨菲也過來了。三個人一聊,很快形成兩家公司合併的初步方案。一場高爾夫球賽促成兩家公司的巨額合併。
1991年巴菲特購買了3億美元美國運通公司的可贖回累積優先股(Percs.),轉換成普通股的期限截止到1994年8月,在此前一個月,他還在反覆考慮是否要在轉換截止日前賣出。
此時,高爾夫球帶給巴菲特的好運降臨了。他在1997年致股東的信中回顧到:
在作出賣出決策的那個月,我在緬因州的ProutsNeck與赫茲公司的CEO弗蘭克·奧爾森一起打高爾夫。弗蘭克是一位才華橫溢的經理人,精通信用卡業務。因此從第一桿開球區起,我就不停討教有關信用卡行業的情況。到達第二塊草坪的時候,弗蘭克就已經使我相信美國運通的公司卡是一種驚人的經濟特許權,因此我決定繼續持股。等到第9洞時,我進一步轉變成了買家,在後來幾個月裡,伯克希爾擁有了這家公司10%的股票。到1997年底我們在美國運通股票上盈利30億美元,我自然非常感激弗蘭克。來源:阿里高爾夫林思穎
根據國家發改委等十一部委《關於落實高爾夫球場清理整治措施的通知》,廣州薩爾斯堡高爾夫球場被列入取締清單。2015年4月1日,這家已經停業的球場里,草坪已開始種上樹苗,大門口則放置著取締通知,禁止外來人員進入。 (CFP/圖)
2004年國務院發布全面叫停令後,高爾夫運動卻奇怪地進入了飛速發展的黃金十年。但現在,這個行業遭遇了進入中國數十年來最難受的寒冬。
從前那種眼睛向上看,指望向有錢人賣會員卡的日子結束了;這個行業真正的機會,在於讓其回歸體育運動的本質。
“當事人:上海國際高爾夫球鄉村俱樂部有限公司……本機關現責令你單位於2015年5月31日前對上述高爾夫球場項目予以拆除……”
2015年4月14日,上海市青浦區人民政府出具的一則通知,在一個擁有500名成員的中國高爾夫球行業從業者微信群里,又一次引起眾多行業高管的“哀嘆”:“上海國際高爾夫是1990年就成立了的球場啊,連它都躲不過去,這個‘冬天’真難熬。”
在過去的幾個月里,這樣的“哀嘆”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實際上,從2014年7月開始,以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等11個部委聯合下發《關於落實高爾夫球場清理整治措施的通知》為標誌,中國高爾夫球第一次真正遭遇了行業“寒冬”。
業內較為認可的《朝向白皮書——中國高爾夫行業報告》2014年度數據顯示:2014年里,中國有超過76家高爾夫設施(折合約77個18洞標準高爾夫球場)停止營業;全年總打球輪次1190萬輪次,較2013年下降了2.1%;高爾夫核心人口(每年至少下場打球8次)41萬人,較2013年下降3.3%。
停業球場數量之多,為2009年這一白皮書開始發布以來之最;總打球輪次與高爾夫核心人口數,則是首次出現下降。
而北京、深圳、廣州等地的數家高爾夫球場管理層人士,均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到他們球場打球的人減少了兩三成,2015年以來下降幅度仍在拉大。
“更讓我痛心的是,高爾夫球行業的名聲被醜化,乃至有些被‘妖魔化’了。原來以為自己從事的是‘高、大、上’的職業,現在怎麽有些像過街老鼠一樣,人人喊打?”一家廣東高爾夫球會的總經理,更是這樣表述“委屈”。
中國高爾夫球業,為什麽會走到這樣的境地?這個本質上是“體育運動”的行業,其前景將會如何?
“現在用談‘高球’色變,避‘高球’之唯恐不及來形容我們,一點都不誇張。”一位官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這一輪整治,起源於2014年7月,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等11個部委聯合下發《關於落實高爾夫球場清理整治措施的通知》。
這份文件是對2011年4月11日十一部委聯合發布的《關於開展全國高爾夫球場綜合清理整治工作的通知》的“落實”,使之有了更具體的措施和明確的時間表。
新的文件,將全國各地高爾夫球場,按照取締、退出、撤銷、整改四類要求進行處理;並明確取締類球場的完成時間表是2014年12月31日;退出和整改工作則都必須在2015年6月30日前完成。
2015年3月30日,國家發改委公布了66家全國各地已取締高爾夫球場的名單。據南方周末記者了解,在此前後,不在66家名單之內的球場,也有多家收到了要求其退出、整改的指令。
多位業內人士估計,總共關閉的球場,會在120家左右。“這次真的不同以往,這是‘十八大’以來反腐的大勢所趨,也是保證中央政令暢達的需要。”
地方的禁令更為明確:2014年12月9日,廣東省紀委監察廳下發《關於嚴禁黨和國家工作人員違規打高爾夫球的通知》,對現職黨和國家工作人員違規打高爾夫球作出了“九個不準”規定。
“我見過的官員,有深圳的,有廣東其他地方的,有從北京來的。已經落馬的一些官員,之前也都是常客”深圳沙河高爾夫球場一位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往年球場的常客里,的確有不少官員,他們來打球,身邊往往跟著四五個企業家,這是一個生態鏈,“從2014年底開始,來打球的官員,基本上沒有了,那些跟著的企業家,也就打得少了。”
廣東一位銀行業高管則對南方周末記者說,高爾夫是其近年來最喜歡的運動,往常每一兩周都要打一次,而今年以來一次也沒去過。“其實我是真心鍛煉,也是自己掏錢打,但被人看見說不清楚,還是不去算了。”
在中國獨特的政商環境中,高爾夫曾經發揮過微妙的作用,而現在,由此而來的“禁令”還在發酵。
2015年3月31日,商務部通報,“商務部合作司司長王沈陽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參加企業安排的打高爾夫球等活動,已構成違紀。駐商務部紀檢組決定對其立案調查。”
4月29日,商務部再次通報,免去王沈陽的合作司司長職務。
此事震動一時。一位商務部官員對南方周末記者稱,雖然王沈陽的問題並不止於接受企業安排打高爾夫球這樣簡單,但“現在用談‘高球’色變,避‘高球’之唯恐不及來形容我們,一點都不誇張。”
“我們反對利用高爾夫球來進行腐敗,但腐敗不是高爾夫球的產物,其他非法利益輸送的方式和手段,遠遠多於安排打高爾夫球、送高爾夫會員卡。”數位高爾夫球行業的管理者如此表示,“不應該給高爾夫球貼上這樣的標簽。”
2015年3月30日,國家發改委公布了66家全國各地已取締高爾夫球場的名單。 (CFP/圖)
2004年1月10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暫停新建高爾夫球場的通知》,用5個“一律”,全面叫停。但此後至今十年間,中國新增了五百多家球場。
高爾夫球的起源,最流行的說法,始於蘇格蘭牧羊人在草地上的遊戲。
1896年,在上海,第一家高爾夫球俱樂部成立,象征著這項運動正式進入中國。1984年,香港知名商人霍英東、鄭裕彤等投資興建了廣東中山溫泉高爾夫俱樂部,則是當代意義上中國高爾夫產業的起步。
北京環球奧世高爾夫球場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段小春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綜觀前30年的中國高爾夫發展史,大體可分為兩個階段:1984-1994年是起步,10年間全國只建造了十多家球場;1995-2014年,這20年里平均每年新建三十多家球場,目前全國約有六百多家。
而在國家政策層面,則分為三個時期:1993年之前,鼓勵發展;1994-2003年,限制發展;2004年迄今,為禁止發展時期。
2004年1月10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暫停新建高爾夫球場的通知》,用5個“一律”(“一律不得新批”“一律停止建設”“一律不許動工建設”“一律暫停辦理供地和開工批準手續”和“一律停止開工”),全面叫停。
同年2月26日,時任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在國新辦記者招待會上表示,在2004年1月之前,國土資源部總共只審批了10個高爾夫球場建設項目。
而到2003年末,中國的高爾夫球場已經有一百多家,這意味著,彼時大多數球場的合規性存在疑問。
隨後的時間里,國家部委又陸續出臺數項禁令。然而,從2004年國務院全面叫停令至2014年,這十年間,中國的高爾夫球場又從100多家增加到了六百多家,每年平均新增四十余家。
“過去10年,國家對高爾夫球場雖禁令頻發,事實上卻是發展的‘黃金十年’。”一位曾在北京、江蘇等地高爾夫球會擔任高管的人士這樣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
大多數高爾夫球場的業主,即是房地產公司;大多數知名地產商,均涉足了高爾夫球場項目。
中山大學旅遊學院副教授何莽,多年專註於高爾夫球行業和產業研究,他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以國務院辦公廳名義下發的禁令,被拖十多年沒有落實,“與政策自身有關。因為十年前的禁令並未給出執行細則,同時,既忽視了強勁的高爾夫市場需求,也未顧及各地各級政府的合理利益訴求。”
何莽說,中央政府雖明令禁止,但部分地方政府因經濟發展或城市形象需要暗中支持;國土建設規劃部門雖不予審批,但文化體育旅遊部門則可能變相鼓勵。這導致高爾夫項目審批與查處的政策,在不同層級的政府間上下不一致,在同層級政府間部門不一致,加上查處力度上時緊時松產生時間上前後不一致,這三個“不一致”皆為高爾夫項目發展提供了“政策空間”。
段小春等數位高爾夫球從業者則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富裕群體和中產階級人數的日益增多,對包括高爾夫球等在內的中高端體育娛樂活動的需求自然增長,如日韓等國家的經驗也類似。
同時,中國房地產業,在過去十幾年的興盛,更給高爾夫球業發展極大助力。
“從2001年之後,新修的高爾夫球場,有大約90%是以房地產項目為支撐的,”段小春對南方周末記者介紹,“一個標準18洞球場,如果不包括會所建設,投資是幾千萬元到三五億元不等。但高爾夫球場能夠給房地產項目提高20%-30%的售價;部分地產項目,高爾夫球場還是主要賣點,比如一些項目的名字就叫××高爾夫小區、××高爾夫花園。”
可為佐證的是,南方周末記者采訪亦發現,許多高爾夫球場的業主即是房地產公司;同時,大多數知名地產商,均涉足高爾夫球場項目,在其公司架構里設有專門的高爾夫球事業部。
而對於地方政府而言,除了能從房地產業的繁榮中直接受益外,高爾夫球場的存在,一定意義上,也確有提升城市形象,促進招商引資帶動就業的正面作用。
“中國的高爾夫球場,多建於比較偏遠的地方。要修球場,需要在當地先修路,需要租村民的土地——當然‘以租代征’的方式,合法性上有疑義。我們每年給村民付的土地租金,肯定要高於種地的收入;我們還要采購當地的農產品,要有償使用村民們的勞動力,一個球場需要的員工,算上球童得兩三百人。這些好處看得見摸得著。”
上述曾在北京、江蘇等地高爾夫球會擔任高管的人士,如此解釋他們能夠得到地方政府支持的部分原因所在。
2014年5月,北京朝陽區金盞鄉一高爾夫球場因占用耕地等違法行為被國家發改委和國土資源部聯名通報,並進行了拆除。現在,這里已經成為一片玉米地,也是一個羊圈。 (CFP/圖)
“我們行業里經常開的玩笑是,‘在中國,審批高爾夫球場項目最多的官,是村支書’。”
但在“正面作用”之外,高爾夫球項目,也一直充滿爭議。除去高爾夫在政商生態中所起的作用備受詬病外,球場本身的問題,也是引來強力整頓的重要原因。
高爾夫球場占地面積大,一個標準18洞球場,大致需土地1200畝,“不少地方建設的高爾夫球場存在大量占用耕地、林地的現象,這不僅違反了我國嚴格保護耕地的基本原則,而且嚴重損害了農民的利益,易引發社會矛盾。”中倫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朱茂元、穆聳,在其《中國高爾夫球場用地法規政策回顧與展望》一文中這樣表述。
南方周末記者獲得的一份山東德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於2015年2月作出的判決書也顯示:山東德州臨邑縣臨邑鎮季寨村的村幹部們,在未征得村民張兆國、張兆順、張兆生等人同意的情況下,將後者承包的用於種植小麥的270畝土地,轉而承包給外來的公司以建設高爾夫球場,同時未給予村民們任何賠償。
該案一審、二審均判定季寨村村委會敗訴,並判其向村民做出相應的經濟賠償。
“搞定一個縣級政府,或者鄉鎮政府,乃至一個村委會,就基本可以搞定一個球場的審批。我們行業里,經常開的玩笑是,‘在中國,審批高爾夫球場項目最多的官,是村支書’。”廣東一家高爾夫球場的總經理對南方周末記者坦陳。
耗費大量水資源、威脅水源地的問題,在近年來,更是被屢屢抨擊。
高爾夫球場需要保持草坪的常綠,因此需要長時間澆水,耗水量巨大。
《朝向白皮書》的統計數據稱,2014年,中國一座18洞高爾夫球場,草坪年用水量平均為25.5萬立方米(即25.5萬噸),雖相比2011年時的調查下降了21.1%,但與美國年均18.8萬立方米(2012年數據)相比,仍高出35.6%。
25.5萬噸水是什麽概念?目前,北京市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不足200噸,全國平均值是人均2100噸左右。
而北京地區的高爾夫球場數量是全國之最,在北京市區域內的就有60-70家。簡單計算,這些球場每年需消耗10萬人的水資源量。按照當前的水價——2014年5月1日起,北京將高爾夫球場、滑雪場等納入特殊行業用水管理,水價由原來的每噸4元提高到160元——簡單計算,高爾夫球場每年光水費就得兩、三千萬元。但實際上,大多數球場是自行打井,使用幾乎免費的地下水。
“自己打井開采地下水,是不被允許的。但就我所知,在北京,沒幾家球場會老老實實交水費。”一位高爾夫球會的法律顧問,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將高爾夫球場建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地或其他保護區內,也是屢見不鮮的做法。
比如,江蘇在此次整治中發現,全省41家高爾夫球場,取締類1家、撤銷類4家、退出類4家、整改類32家。
在4家被評定為退出類的球場中,有3家屬於球場建設在水源地保護區、占用一級或二級飲用水水源地等情況。比如溧陽天目湖高爾夫球場,占地面積887.44畝,無環評審批手續,經核查有11.5個球洞位於沙河水庫飲用水源地二級保護區內。
再如,老牌的上海國際高爾夫球鄉村俱樂部,也是因球場“位於黃浦江上遊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內,該球場在養護過程中有排行汙染物的行為”,因而被上海市青浦區政府要求拆除。
不過,對於整頓、取締高爾夫球場的行動,從業者們認為,不乏可商榷之處。
山西太原長風高爾夫球場,屬於66家被通報取締的球場之一。在被央視暗訪曝光後,有球場的管理者“叫屈”:那個球場的用地,原來是煤礦采空區、渣山,是當地政府作為重點治理對象,鼓勵民營企業投資進行治理改造。
亦有高爾夫球場管理者質疑,“政府要求取締我們的球場,並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用途‘恢複原狀’,可這球場是建立在垃圾場上的。這是否意味著要把這還原成垃圾場?”
何莽則認為,不應“一刀切”地禁止高爾夫球項目,而是要開列“正負清單”:在耕地、水源地等附近的球場,屬於“負面清單”,予以禁止;而對使用垃圾填埋場、塌陷地、荒坡荒山等劣質土地建設球場起到綠化生態效果的,能夠產生正外部性的,則進入“正面清單”。
段小春等其他高爾夫球行業的受訪者也表示,日本的國土面積不到中國的1/20,但高爾夫球場有兩千多家,數倍於中國;韓國的國土面積,只有中國的1%強,也有四百多家高爾夫球場,與現在被清理整頓後的中國球場數量基本相當。
“鄰國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比如韓國,球場審批非常嚴格但政策清晰,盡管他們批建一家球場需要經過241項手續,5-10年的時間,但每年仍然有幾十家球場在等待審批。這些球場基本都在山地,不會占用耕地。”段小春說。
受訪者們還表示,與高爾夫球場緊密相關的一些基礎性法律,如土地性質和土地確權,還沒有解決,這也是困擾中國高爾夫球行業發展的根本性問題之一。
對違規建設高爾夫球場的嚴厲整頓正在進行,圖為北京海澱區一家高爾夫球練習場正在被拆除,用來撐網的鐵架已被放倒。 (CFP/圖)
“過去發展高爾夫,我們眼睛是往上看,想著向有錢人多賣一些會員卡;從今天開始,我們要開始往下看了,吸引更多一般城市白領,吸引更多的年輕人來打球。”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南方周末記者接觸到的高爾夫球場高層管理者,或多或少都對國家整頓球場的政策提出了意見和建議,但幾乎很少有高爾夫球場的業主們表達過不滿。
“相對於房地產幾十億乃至數百億元的收入而言,球場每年的營收只有幾千萬,業主沒必要為此與政府部門對著幹。甚至不少業主私下還歡迎關閉球場,因為有相當比例的球場,平素是處於虧損狀態,這下可以名正言順地甩包袱了。”一位高爾夫球場的總經理解釋。
《朝向白皮書》歷年披露的數據顯示,在中國,近幾年虧損的高爾夫球場,約占40%。
而如果不計算賣會員卡的收入,在2010年,57家“運營較好”的球場,年日常運營收入只有1565萬元。
與此同時,高爾夫球行業的從業者們,也在自行“救亡圖存”。
前述深圳沙河高爾夫球場的人士介紹,其實這兩年,已經有不少球場通過降低打球費用,成立球場聯盟,在社區推動和普及高爾夫球運動等方式,使其回歸“體育運動”的本質。
“一些原來要先交納幾十萬元會員費,才有資格去打球的球場——我們稱為‘封閉式會員制球場’,也改為了非會員能打球。優惠活動也出現了,非節假日花幾百元就能打一場球,大大降低了打球的‘門檻’。”
深圳市衡泰信高爾夫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王繼民則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目前中國高爾夫球行業,存在“三座大山”——“學球難”“打球貴”“費時間”,“只有搬掉這‘三座大山’,我們才能真正擴大高爾夫人口,為行業健康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過去發展高爾夫,我們眼睛是往上看,想著向有錢人多賣一些會員卡;從今天開始,我們要開始往下看了,吸引更多一般城市白領,吸引更多的年輕人來打球。”另一位資深的高爾夫球經理人則說,“用粗俗的話講就是降低‘價格’和‘逼格’——這‘兩格’,是中國高爾夫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即使政府不這樣打擊高爾夫,行業本身也該自我調整了。”
就在行業“壞消息不斷”的時候,高爾夫球賽場傳來了難得的好消息:
2015年4月26日,沃爾沃中國公開賽,中國選手吳阿順擊敗多位國內外名將奪得冠軍。這距離中國選手上一次奪得這項賽事的冠軍,已經過去了12年。
“這是冬日里的陽光”,高爾夫球從業者群里一片歡呼,在這一天,不少人像過年過節那樣,發微信群紅包慶祝。
1993年8月16日,國務院批轉當時國家計委《關於加強固定資產投資宏觀調控具體措施的通知》,其中規定: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資金來源不落實、建設條件不具備、市場前景不明的在建高爾夫球場,停緩建設,且不宜新建。
1997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土地管理切實保護耕地的通知》規定,禁止征用耕地、林地和宜農荒地出讓土地使用權,用於高爾夫球場等高檔房地產開發建設。
1999年,國土資源部發布的土地限制目錄,將高爾夫球場列入限制類建設項目。
2004年1月10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暫停新建高爾夫球場的通知》,用5個“一律”(“一律不得新批”、“一律停止建設”、“一律不許動工建設”、“一律暫停辦理供地和開工批準手續”和“一律停止開工”),全面叫停高爾夫球場的建設。
2011年4月11日,十一部委聯合發布《關於開展全國高爾夫球場綜合清理整治工作的通知》。
2014年7月,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等11個部委聯合下發《關於落實高爾夫球場清理整治措施的通知》,要求將全國各地高爾夫球場,按照取締、退出、撤銷、整改四類要求進行處理;並明確取締類球場的完成時間表是2014年12月31日;退出和整改工作則都必須在2015年6月30日前完成。
據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消息,為進一步嚴明紀律和規矩,鞏固深化作風建設成果,確保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落地生根,近日,海南省紀委、省整治庸懶散奢貪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對近期查處的4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省政府二十條規定精神典型問題發出通報。
這4起典型問題分別是:
1.省海洋與漁業廳辦公室主任楊明群違規發放、贈送購物券問題。2014年春節,楊明群擅自將其保管的購物券用於發放福利及送禮。2016年4月11日,楊明群組織辦公室人員上交15張購物券價值1.02萬元。5月10日,楊明群主動上交用於送禮的30張購物券價值2.04萬元。楊明群受到黨內警告處分,違紀款收繳國庫。
2.省建築設計研究院原院長羅華儂(已退休)公車私用、兼職取酬問題。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羅華儂公車私用累計4次,油料費用共計1704元。2014年7月至2016年2月,羅華儂兼任省勘察設計協會理事長期間,領取工資和獎金共計3.3萬元。2015年12月26日和2016年2月22日,羅華儂主動上交3.4704萬元。羅華儂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違紀款收繳國庫。
3.省道路運輸局原黨委書記、局長周明上班時間打高爾夫球問題。2012年至2013年,周明在擔任省瓊州海峽輪渡運輸管理辦公室主任期間,在上班時間違規打高爾夫球累計8次,造成不良影響。周明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按有關規定和程序調整其工作崗位。
4.海南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馬乃祥違規操辦兒子婚宴問題。2015年12月22日,馬乃祥向海職院黨委申報其子婚宴桌數為8桌。隨後,馬乃祥在某酒店預定宴席16桌、備1桌,並安排教師雷某某等7人負責機場接機、婚禮現場布置、嘉賓簽到等接待工作。2016年1月15日婚宴當晚,酒席實際為14桌,海職院共有26人參加婚宴,馬乃祥其子收受了其中8人贈送的紅包禮金。馬乃祥受到黨內警告處分。
《通報》要求,全面從嚴治黨是實打實、硬碰硬的任務,必須嚴字當頭,在嚴和實、深和細上下功夫。各級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幹部要切實擔當起管黨治黨的主體責任,嚴肅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運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發現苗頭就管、出現問題就治,做到有病早治、防微杜漸,使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懲前毖後、治病救人得到落實。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拉長耳朵、瞪大眼睛,緊盯“四風”問題新變種、新動向,對不正之風露頭就打,從嚴、從重處理,徹底打消某些黨員幹部的僥幸心理、貪小便宜心理,不斷增強黨員幹部的遵規守矩意識,大力涵養共產黨人的紅色氣質。
韓國部署薩德系統地點一波三折,先前原定設在距首爾東南200公里的星州郡星山炮臺,在抗爭壓力下傳出可能移到距離星州郡廳18公里的樂天高爾夫球場。但韓國國內對此又有新的不滿。
韓國《韓民族新聞》發表社論稱,該地距離慶尚北道金泉市比較近,除了星州郡民眾,還會引起金泉民眾的強烈反對。“舉棋不定的政府,將薩德這個燙手山芋丟來丟去,正在增加民眾的矛盾和痛苦。”
選址之一的高爾夫球場距離原部署地只有18公里
23日,據韓國《東亞日報》引述政府人士稱,韓國已經向美方提議,把樂天高爾夫球場(18洞)中的9洞用作薩德用地,其余9洞作為美軍的高爾夫球場。該名人士稱,星山炮臺的薩德工程道路的擴建費用,和買進高爾夫球場的費用相差不大,並且可以維持薩德的軍事效用,因此樂天高爾夫球場被認為是相對理想的地點。
據韓國《中央日報》消息,該球場離星州郡政府18公里、海拔高度680公尺,比星山炮臺383公尺高,周圍民房較少,可將電磁波危害性爭議降到最低。報道稱,“雖然會增加購地費用,但這里擁有已具備道路等基礎設施的優點。”
星州位置示意圖
據新華社24日報道稱,韓國國防部將成立一個“軍官民聯合協商團”,預計兩周左右時間確定最終選址。
選址還沒確定 又遭民眾反對
由於這處高爾夫球場位於星州郡與金泉市交界處,22日金泉市民也成立了“反對部署薩德鬥爭委員會”,表示出反對情緒。參加鬥爭委員會的居民舉行燭火集會,誓言展開反對“薩德”部署在當地的鬥爭。
8月14日,韓國民眾在首爾參加集會反對韓國部署“薩德”系統(資料圖來源:新華社)
韓國防部長韓民求22日表示,在選址過程中將參考“六大標準”,包括軍事效用性、居民健康、工程費用以及工期長短等。依據這些評判標準,包括樂天天山高爾夫球場在內,總共有3、4處私有土地被列為評判對象。他說:“我們將會仔細勘察地區的狀況再進行決定,我們計劃截至明年年末部署薩德。”
韓聯社30日快訊,韓國政府宣布薩德駐地改為星州高爾夫球場。
據此前報道,韓國政府起初宣布韓美決定把“薩德”部署於慶尚北道星州郡星山炮臺,後應星州郡方面的要求,韓美聯合工作組8月選出除星山炮臺之外的星州郡內另外3處部署候選地進行考察,分別為星州高爾夫球場、厭俗山和喜鵲山。
韓美聯合工作組認為星州高爾夫球場是最合適的部署地。
星州高爾夫球場(來源:韓聯社)
據悉,星州高夫球場在星州郡政府以北18千米處,海拔680米,比之前公布的成山炮臺(海拔383米)高。而且,比起距離星州邑比較近的成山炮臺,星州高爾夫球場周圍的居民較少,薩德雷達電磁波造成的影響也相對較小。星州高爾夫球場已經有了進入的道路等基礎設施,面積也比成山炮臺大,在部署雷達和炮臺方面沒有困難。
下一步,韓國國防部將與樂天集團就購買地皮展開協商。
高爾夫球場是特朗普名下地產投資組合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在2016年的《福布斯》美國400富豪榜上,特朗普以37億美元財富排名第156位,其中,高爾夫產業為其貢獻的財富值超過40%。他在全球擁有18家高爾夫球場,以及遍布世界各地的特朗普國際高爾夫俱樂部。
影響空前
美國大選前,在被問到特朗普的競選活動會對他名下高爾夫產業產生何種影響時,職業高爾夫球手吉姆·弗里克(Jim Furyk)表示:“在高爾夫領域,我們從來沒碰到過這樣的事情。”
弗里克說得沒錯:特朗普參選對高爾夫行業的影響是空前的,為這項體育運動制造了其之前從未處理過的一個潛在問題。此前這個行業從來沒有一個重量級商界人物當過總統。
事實上不少總統都喜歡打高爾夫,比如艾森豪威爾、喬治·布什和奧巴馬,但美國歷史上還從來沒有一個高爾夫球場大亨出身的總統。現在,隨著特朗普當選總統,情況發生了變化。
有美國媒體曾在大選前夕采訪特朗普競選團隊,詢問如果特朗普當選,其名下高爾夫球場將收到何種影響。特朗普的發言人希克斯(Hope Hicks)回應稱:“他會把生意進行全權信托,讓職業經理人和自己的子女進行管理。如果當選,他將全力以赴,讓我們的國家再次變得偉大。”
當地時間本周一,特朗普集團向媒體發聲明表示:“對於特朗普集團管理層和名下投資組合即刻交接給小唐納德、伊萬卡和埃里克·特朗普的目標,我們正在進行各種結構性篩選”。很快,特朗普的子女們將接過經營父親名下高爾夫產業的重任。
退出
特朗普名下的球場承辦了不少高爾夫賽事。未來數年,有三大錦標賽已定在特朗普的高爾夫球場舉行,包括2017年常青PGA錦標賽、2017年美國女子公開賽和2022年PGA錦標賽。
但特朗普在競選過程中的部分爭議性言論令一些賽事決定改換場地。
2015年,在特朗普發表了有關墨西哥移民的言論後,ESPN名人高爾夫菁英賽放棄了特朗普的國家高爾夫球場而換地舉辦。同樣情況的還有美國職業高爾夫協會(PGA)的2015年高爾夫大滿貫賽。
不過,特朗普在當選後接受的首次采訪中,對種族問題改變了之前的立場。他對那些在大選日後參與種族攻擊的支持者表示,他們應“停止種族攻擊”。
專業球手力挺
事實上,特朗普在高爾夫圈內人緣不錯,許多職業球員都把特朗普視為這項運動的朋友,因為他買下蕭條的高爾夫球場,花錢改善其狀況,大力支持高爾夫行業。在一項調查中,67%的球員表示LPGA應繼續在特朗普球場舉辦錦標賽。
值得註意的一點是,專業高爾夫選手在政治傾向上通常趨向於保守,他們之中大部分是富有的白人,且居住在佛羅里達州——因為那里沒有個人收入所得稅。
“特朗普自己打高爾夫球,也喜愛這項運動,所以我認為,他在專業高爾夫選手之中的支持率應該要比在普通人當中高得多。”《體育畫報》雜誌撰稿人夏普奈克(Alan Shipnuck)如是表示。
有專業高爾夫選手表達了同樣的意見。2003年美國公開賽冠軍吉姆·弗里克說:“特朗普一直以來對高爾夫行業起到了積極作用,一名在全世界各地都擁有房地產的大亨能這樣花時間和經歷在高爾夫上(相當不錯)。”
特朗普此前對女性發表的一些言論似乎也沒有對女選手造成困擾。相反,專業女選手娜塔莉·戈爾比斯(Natalie Gulbis)在共和黨全國大會上發言支持特朗普。當時她說:“唐納德一直以來都鼓勵我勇敢對抗性別不公正現象,在我職業道路上碰到任何挑戰時都鼓勵我積極進取。”
但對於富有的高爾夫業余愛好者,情況可能略有不同。鑒於特朗普對移民和女性發表的那些頗具的言論,有些人表示會對去特朗普球場打球感到尷尬。但也有業內人士指出,或許跟職業球員一樣,業務愛好者根本不在乎球場的名字叫什麽,真正要緊的是球場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