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板樂視、小米 風行電視欲造超維生態圈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23994.html
叫板樂視、小米 風行電視欲造超維生態圈
一財網 寧佳彥 2015-12-10 22:23:00
盡管大家把目光都聚焦在了“擊穿友商”的低價,但是東方明珠總裁淩鋼還是希望大家聚焦在這一“超維生態圈”集合了各家最大的優勢。
12月10日,東方明珠、兆馳股份、風行、海爾、國美、熊貓召開了風行電視產品發布會,發布55英寸、49英寸和43英寸三個4k互聯網電視型號,售價為2799元、2299元和1799元。
盡管大家把目光都聚焦在了“擊穿友商”的低價,但是東方明珠總裁淩鋼還是希望大家聚焦在這一“超維生態圈”集合了各家最大的優勢,“這個優勢包括了兆馳在電視機制造的成本優勢,包含了我們上海東方明珠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內容整合集聚的優勢,我們是希望大家都聚到這個平臺上來,聚合到我們的超維生態當中來”。
此次合作綜合了各方在內容、牌照、制造、渠道、用戶運營等方面的優勢。東方明珠提供牌照和豐富的內容;兆馳在電視機制造方面積累了豐富的技術和供應鏈管理經驗,成本控制能力出色,是低價的成本保證;海爾和熊貓作為國內家電老牌廠商,有明顯的品牌和渠道優勢;國美密集的線下銷售網絡將幫助公司電視機終端快速放量;風行在線將作為運營主體,主要負責UI、平臺、產品設計。

風行網CEO羅江春
同小米、樂視等互聯網電視對比來看,超維生態圈最大的“王牌”還是東方明珠的版權優勢。“PC端的版權是不能拿到大屏幕的,現在大家都在混淆概念。什麽1萬部、2萬部內容都是在混淆概念,他把一部東西分成四個地方在播,我們最大的優勢是大屏的版權和移動端的版權。我們相對比較少的是PC端的版權。而這個版權風行網是有積累的。今天我們是往大屏端和移動端走。所以這方面,大屏端的版權,我們在中國所有媒體企業當中是最多的。”淩鋼說。
據奧維雲網此前公布的數據,2014年4k全國電視銷量626萬臺,市場滲透率只有14%,預計2015年銷量達到1484萬臺,市場滲透率32%,並預計2020年4k電視市場滲透率將超過80%。
為此,各家也提出了銷售目標——3年達到銷售1200萬臺電視。海爾承諾100萬臺銷量保底,國美50萬,熊貓50萬,陸續還有友軍加入;計劃自建電視平臺,銷售自有品牌電視機,線上線下都會做。對此預期比較高,將投入很大的資源,目標是自有品牌銷售2017年達到100萬臺以上。
根據第三方的數據統計,2015年1~10月,電視銷售數量為3768.1萬臺,其中線下渠道占據四分之三的銷售比例。換言之,絕大多數銷售份額還是通過傳統的線下渠道實現。與樂視、小米等互聯網電視品牌相比,風行電視的線下渠道優勢更加明顯,畢竟,海爾、國美、熊貓這三大友軍均深耕線下渠道多年。
對於各家在新的生態圈中如何進行利益分配,相關方表示:“商業模式上我們還在研究,包括我們的利益分成未來怎麽做,我們先把平臺做大之後,然後對這個問題進行研究和探索。”東方明珠副總裁史支焱說。
對於各方來說,優勢投入更像是把進入互聯網電視的風險降到最低。兆馳股份正在轉型,借此推出了風行電視的主品牌,同時海爾、熊貓以推出聯合品牌的方式也在分享相應的制造低成本,並以銷售渠道和品牌表示對生態圈的支持。風行網也在進行轉型,從面向個人的互聯網公司轉型到面向家庭的互聯網公司。
風行網首席執行官羅江春表示:“從以前PC屏、移動屏到互聯網電視的大屏,我們會引入很多小屏的應用,和各位友商一起把這個生態打造好。今天互聯網電視不夠普及,雖然已經賣出1億臺電視了,但是互聯網電視的激活率、活躍度並不高。這是因為一些優質服務還沒有進來,整個價值鏈還比較長。”
不過,互聯網電視根本上還是提供互聯網服務,不外乎廣告、付費內容。而這些將由風行網一力承擔。很多影響用戶體驗的部分,比如內容的清晰度、流暢度等都由風行來把控。
從運營的模式來看,現有的一種模式是廣告,另外一種是用戶付費。但顯然大家都在暢想未來用戶達到千萬級之後,進行垂直市場整合和價值的開發。
“我相信從戰略轉型來說,錢賺得是比(賣)電視機要多一些的。而我們做得更多是資源整合這一塊,我們把目標放在這一塊。這對普通的個體家庭用戶來說是超值的。” 史支焱說。
未來,兆馳股份總裁康健表示將考慮吸引更多的品牌和有互聯網內容的公司加盟超維生態圈。“他們也想做硬件。家電品牌方面,像康佳沒有內容牌照,本身就在和我們做一些生意,都即將有機會成為我們超維生態的合作夥伴。”
編輯:胡軍華
共享經濟日漸風行,中國或已成為最佳沃土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304/154554.shtml
導讀 : 近日,十部委印發《關於綠色消費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支持發展共享經濟,而中國或已成為共享經濟的最佳沃土。
自2013年8月回國創業投身共享經濟到今天,我和凹凸租車已經走過了中國共享經濟萌芽期的2年。近日,十部委印發《關於綠色消費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支持發展共享經濟,鼓勵個人閑置資源有效利用,有序發展自有車輛租賃,創新監管方式,完善信用體系”。這對所有的共享經濟“信徒”來說無疑得到了監管層面的肯定。我們看到,中國已經成為共享經濟的最佳沃土。
天時:釋放利好信號,東風來
從2015年10月“十三五”規劃首次將共享經濟正式列入國家發展戰略,此次十部委聯合印發的《關於促進綠色消費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都強調要大力支持共享經濟,後者更是明確指出有序發展自有車輛租賃、網絡預約拼車、民宿出租、舊物交換利用等重要細分領域。
可見監管層已經充分認識到共享經濟的發展勢頭,並且指出要“創新監管方式,完善信用體系”。可以預見,接下來政府將針對共享經濟相繼出臺既能推進又能維穩的監管細則,幫助市場健康成長。同時,信用體系的重要性更加被重視起來。
中國信用體系起步晚於歐美,但目前已經逐步走上正軌。2015年1月5日,人民銀行印發《關於做好個人征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騰訊征信、前海征信等8家公司做好個人征信業務的準備工作。現已過去一年多,芝麻信用、騰訊征信等公司通過與電商平臺、社交應用、租車應用、租房應用、金融貸款應用等場景化數據對接,將個人征信體系通過大數據整合,已經開始實現中國征信行業的重大進步。共享經濟各平臺也會通過交易數據、風控數據等信息為互聯網征信體系的完善添磚加瓦,平臺與征信體系可相互促進、推動成長。
地利:社會資源利用率亟需提升
中國人口密度大,在之前的經濟快速發展階段在不停的消耗珍貴的資源,跟發達國家相比,在資源利用率上我們仍有很多改進空間。
以最貼近人們生活的汽車為例:中國公安部交管局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中國私家車保有量為1.24億輛,而機動車駕照持有人數高達3.27億人,意味著有2億的駕照持有人有自駕需求卻沒有車開。這個數據未來還將大幅增加,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測,十年後中國駕照持有人會達到10億人,而中國眼下的道路和相關基礎設施對汽車保有的最大容量僅為3億輛,有本無車一族將達到7億。同時,為緩解城市交通擁堵問題,多個城市紛紛出臺汽車限行限購政策,汽車的供需矛盾異常突出。而實際上,據數據調查顯示,每輛私家的平均限制時間在22小時以上,將這個數字乘以全國的汽車保有總量,我們可以看到巨大閑置資源正在被忽略、遺忘。
共享經濟為人們提供了雙向收益的解決方案,既能調用閑置資源,與此同時還能獲得收益。比如,Uber將車主和閑置汽車變為專車,服務有出行需求的用戶;凹凸租車鼓勵車主將閑置汽車放到平臺上供租客出租,車主把閑置的車輛出租,獲得收益,解放了車主的私人時間,同時滿足租客的自駕需求。都是把閑置車輛作為資源進行高效再分配和利用,降低出行用車成本,優化資源配置。
同時,汽車的共享經濟更帶來節能減排的巨大社會意義。美國共享經濟協會數據顯示,每共享1輛汽車,可以減少13輛汽車的購買行為,減少75克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有效利用閑置資源將有助於緩解空氣汙染等城市環境問題。
人和:主要細分領域已初現格局,下一個巨頭在路上
來自《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6》數據顯示,2015 年中國分享經濟市場規模約為 19560 億元(其中交易額18100 億元,融資額1460 億元),主要集中在金融、生活服務、交通 出行、生產能力、知識技能、房屋短租等六大領域。 分享經濟領域參與提供服務者約 5000 萬人左右(其中平臺型企 業員工數約 500 萬人),約占勞動人口總數的 5.5%。 保守估計,參與分享經濟活動總人數已經超過 5 億人。 預計未來五年分享經濟年均增長速度在 40%左右,到 2020 年分享經濟規模占 GDP 比重將達到 10%以上。 未來十年中國分享經濟領域有望出現 5-10 家巨無霸平臺型企業。
以中國發展最快的交通出行為例,目前在專車、拼車、租車、代駕等細分領域都已有一些企業占據山頭,這些企業都是激烈競爭和殘酷的淘汰賽脫穎而出。每個細分領域都目前仍不只一位玩家,未來的廝殺將會更加激烈,同時更加劇企業對產品的高品質把控以及用戶對產品的更高要求。市場與用戶共同推動企業進步與蛻變。未來出行領域可能會出現2-3家平臺級巨頭,整合中國的移動出行市場,推進中國出行效率質的提升。
有了天時、地利、人和,在中國日漸成熟的創業環境下,將會誕生令人期待的新一代產業新寵。它們推動著中國發展進步,帶給人們更先進、高效、創新的生活方式,一步步滲透到我們身邊的衣食住行。共享經濟“信徒”們的終極夢想,就在不遠處。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陳韋予(凹凸租車聯合創始人&CEO),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
东方风行:李静的“巨蟹式”商业帝国
1 :
GS(14)@2010-10-26 23:39:52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1026/159587.html
多渠道电视节目制作、电子商务互哺、电视购物另类模式
“我有我的品牌、网站、杂志、产品,我再也不是只做电视节目的人。”说这话的不是别人,正是《超级访问》、《情感方程式》、《非常静距离》等多档人气节目的主持人李静。而为这句话,她花了十年时间。
从最初售卖节目内容出发,这个倔强、冒险、充满文艺气质的节目主持人在风险资本的助力下,以节目内容为支撑拓展电子商务,完成了主持人到CEO的转型,一手打造了一个“李静式”的商业版图。
“说”出来的个人品牌
很难说,是节目成就了李静,还是李静成就了节目。不管怎样,多档节目的相继走红,回馈给李静的,是难以想象的明星人气和影响力。
十年前,李静的电视剧梦宣告破产,她回归到了老本行做主持人。从2000年的《超级访问》开始,她就一直没有消停下来。
《情感龙门阵》、《情感方程式》、《娱乐麻辣烫》、《静距离》、《非常静距离》等相继开播。除了走地面发行渠道、多省台策略的《超级访问》,很多观众无法收看到此档节目,这些节目从本质上来说内容、性质、定位、观众等其实差异不大,如邀请明星做客聊天,或讨论女性的时尚、情感等问题,大多是纯粹的脱口秀节目。
依靠售卖这些可看性很高的节目内容,李静的媒体商业初现模型。而让人至今称道的是,她还是国内第一个出售节目的人。
最初几年,李静与电视台当时的合作方式是,把节目免费给电视台,换广告时间,自己卖广告。可最后的结果是,《超级访问》一直亏钱,公司几乎无法生存。于是,她被“逼”着出了一招,卖节目不换广告,把节目“强行”卖给了电视台。随后,她又为节目卖了冠名,开始赢得商业赞助。
如果说哪个节目对日后李静衍生电子商务的影响最大,非2006年她跟旅游卫视合作的《美丽俏佳人》莫属了。这档节目让李静从一个单纯卖节目的主持人过渡到媒体内容和电子商务的经营者。
教爱美的女人们如何穿衣打扮、怎么美容护肤、如何减肥瘦身……众多吸引眼球的节目卖点,再加上李静签约的业内专家如小P、梅林、金韵蓉等的专业指导,让《美丽俏佳人》一直位列旅游卫视收视排行榜第一,无数女人跟着这档节目,按其指导去搭配衣服,去买化妆品。这为李静后期以节目为支撑,发展电子商务零售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母体节目互哺电子商务
很多人印象里,主持人李静的事业转折,时间是2007年。彼时,已拥有多档知名栏目的李静心里想的是,把公司卖掉,换几千万现金,下半辈子舒服地活着。不巧,她适时碰到了易凯资本首席执行官王冉。后者为她策划出了两种选择:第一种,你可以过得舒服,即便卖掉公司,节目也离不开你;第二种,你更累,踏上资本之路,但可以实现更多梦想,比如做自己的网站卖东西、像麦考林一样卖衣服、甚至她梦想中的歌舞剧院……李静选择了后者。
她被引见给红杉资本中国创始合伙人沈南鹏,并接受了风险投资。
不过,沈南鹏在最初并不如外界所传立马帮李静制定了清晰的商业模式:以节目内容为支撑,发展自有品牌的电子商务。但当沈南鹏建议她做电子商务时,她很快确定了将自己最爱的精油作为首款主打产品,推出了乐蜂网。即便这个从不上网购物的明星主持人对电子商务一无所知。
乐蜂的前身叫“TV G IRL”,是李静以往做电视节目作为节目预告等的平台,此时积累了大约40万用户,其得名于李静觉得自己是只“快乐的小蜜蜂”。
乐蜂究竟该怎么做呢?
很多人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人才、渠道等瓶颈,在李静这里,似乎不是问题,心态开放的她不断向凡客诚品的陈年、麦考林的顾备春等人取经,包括在招聘过程中,她也向求职者询问风险和做法。
此时,沈南鹏也为其推荐了百安居一位掌管全国总营销的运营总监,这位和李静一样从未涉足电子商务的总监,在加入乐蜂后前后在各大网络上网购了5万单作为体验,以此帮助乐蜂的日后规划。
“通过与这些人打交道,很短的时间里,我明白了电子商务是个什么事儿。”李静说,电子商务跟她的节目其实很像,想一个点子,把它变成手段制作,卖给广告商,让明星或观众买单,“它跟做节目一模一样,全是我的所长。”
对乐蜂的上游供货渠道梳理,李静有近乎苛刻的要求。
比如精油“静佳”的原料全部来自欧洲,工厂签约在了经市场检验的日本和意大利。“就一点,卖真货,我就能打败很多公司。”虽然自有品牌保持着较高毛利率,但乐蜂还是引入了其他品牌,目的是拓展产品线。目前乐蜂网收入比例,李静自有品牌和外来品牌的比例大约是5:5。
乐蜂网的“静佳”品牌精油销售,先是在李静主持的《美丽俏佳人》上陆续播出精油专题,介绍其用法和好处,进行市场预热,然后再在乐蜂网上进行销售。据了解,去年这款精油的销售额就达几百万。
事实上,乐蜂的媒体广告投入是其最大的成本支出,它获取用户更多的是通过D M杂志、口碑传播等途径。
“我们和两岸三地的很多知名美容师、造型师、化妆师等签订了合作,自己付费购买他们的文章、资讯等发布在网站上,与乐蜂用户互动。”用李静的话说,它不是商场,不是卖家,是要一网打尽女性时尚的解决方案。
用“静家族”去“个人化”
对于节目内容和广告,李静最喜欢的商业方式,仍是前者。据李静透露,明年将大规模砍掉《美丽俏佳人》广告。目的很简单,不能让广告毁了节目。“我们是国内第一个做软性植入的广告公司,不过,最高要求是绝对不能影响收视率。”
“我还是喜欢售卖节目内容,讨厌广告。”为了保证节目质量,李静在售卖节目时甚至使用了收视率的杀手锏,与合作方签约拿全国收视率前三,类似对赌协定,跌一名惩罚上一名奖励。“包括去年和安徽卫视合作的最大的选秀节目《天声王牌》以及元旦晚会,都完成了任务。”
而除了节目内容不断丰富,只要稍加留意,便不难发现李静从2008年开始签约数位美女主持人,开始倾向于打造“静家族”的概念。今年,她为羽·泉打造了脱口秀节目《快乐新赢家》,明年还准备将“静家族”签约至50人。
为什么?
李静呵呵一乐,“万一哪天公司离开了李静怎么办?”她随即认真地说,这样做是对公司负责,她可不需要离了李静“地球就不转了”的个人化主导的公司。
创业ID
创业者:李静
创业地点:北京
创业时间:2000年
创业公司:东方风行
商业模式:一手卖节目内容,如《超级访问》、《美丽俏佳人》、《非常静距离》等电视节目;一手做电子商务,乐蜂网零售美容护肤等产品。
记者眼
“无知者无畏”
采访李静时,你很难听到商业模式、产业链、现金流等标准的公司掌门人词汇,最常听到的倒是“特带劲儿”、“特牛儿”、“好玩”,就连公司众人对她的称谓,也不是“李总”,而是“静姐”。
“我讨厌昨天、憎恨昨天,喜欢尝试新东西,我觉得自己真胆大。”她说自己从来都是边做边学。李静从没想过会有今天,她的雄心是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最可信赖的女性生活方式引领者和解决方案的提供者。
她笑着说,有时自己跟红杉资本的沈南鹏聊天,会向他“抱怨”:你当初给我画了一个宫殿,里面有王子有宝座,特美,但我根本不知道前面是有荆棘的啊!所以,她说自己以后特想写一本书,就叫“无知者无畏”。
东方风行:李静的“巨蟹式”商业帝国
1 :
GS(14)@2010-10-30 14:46:30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1026/159587.html
“我有我的品牌、网站、杂志、产品,我再也不是只做电视节目的人。”说这话的不是别人,正是《超级访问》等多档人气节目的主持人李静。
多渠道电视节目制作、电子商务互哺、电视购物另类模式

“我有我的品牌、网站、杂志、产品,我再也不是只做电视节目的人。”说这话的不是别人,正是《超级访问》、《情感方程式》、《非常静距离》等多档人气节目的主持人李静。而为这句话,她花了十年时间。
从最初售卖节目内容出发,这个倔强、冒险、充满文艺气质的节目主持人在风险资本的助力下,以节目内容为支撑拓展电子商务,完成了主持人到CEO的转型,一手打造了一个“李静式”的商业版图。
“说”出来的个人品牌
很难说,是节目成就了李静,还是李静成就了节目。不管怎样,多档节目的相继走红,回馈给李静的,是难以想象的明星人气和影响力。
十年前,李静的电视剧梦宣告破产,她回归到了老本行做主持人。从2000年的《超级访问》开始,她就一直没有消停下来。
《情感龙门阵》、《情感方程式》、《娱乐麻辣烫》、《静距离》、《非常静距离》等相继开播。除了走地面发行渠道、多省台策略的《超级访问》,很多观众无法收看到此档节目,这些节目从本质上来说内容、性质、定位、观众等其实差异不大,如邀请明星做客聊天,或讨论女性的时尚、情感等问题,大多是纯粹的脱口秀节目。
依靠售卖这些可看性很高的节目内容,李静的媒体商业初现模型。而让人至今称道的是,她还是国内第一个出售节目的人。
最初几年,李静与电视台当时的合作方式是,把节目免费给电视台,换广告时间,自己卖广告。可最后的结果是,《超级访问》一直亏钱,公司几乎无法生存。于是,她被“逼”着出了一招,卖节目不换广告,把节目“强行”卖给了电视台。随后,她又为节目卖了冠名,开始赢得商业赞助。
如果说哪个节目对日后李静衍生电子商务的影响最大,非2006年她跟旅游卫视合作的《美丽俏佳人》莫属了。这档节目让李静从一个单纯卖节目的主持人过渡到媒体内容和电子商务的经营者。
教爱美的女人们如何穿衣打扮、怎么美容护肤、如何减肥瘦身……众多吸引眼球的节目卖点,再加上李静签约的业内专家如小P、梅林、金韵蓉等的专业指导,让《美丽俏佳人》一直位列旅游卫视收视排行榜第一,无数女人跟着这档节目,按其指导去搭配衣服,去买化妆品。这为李静后期以节目为支撑,发展电子商务零售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母体节目互哺电子商务
很多人印象里,主持人李静的事业转折,时间是2007年。彼时,已拥有多档知名栏目的李静心里想的是,把公司卖掉,换几千万现金,下半辈子舒服地活着。不巧,她适时碰到了易凯资本首席执行官王冉。后者为她策划出了两种选择:第一种,你可以过得舒服,即便卖掉公司,节目也离不开你;第二种,你更累,踏上资本之路,但可以实现更多梦想,比如做自己的网站卖东西、像麦考林一样卖衣服、甚至她梦想中的歌舞剧院……李静选择了后者。
她被引见给红杉资本中国创始合伙人沈南鹏,并接受了风险投资。
不过,沈南鹏在最初并不如外界所传立马帮李静制定了清晰的商业模式:以节目内容为支撑,发展自有品牌的电子商务。但当沈南鹏建议她做电子商务时,她很快确定了将自己最爱的精油作为首款主打产品,推出了乐蜂网。即便这个从不上网购物的明星主持人对电子商务一无所知。
乐蜂的前身叫“TV G IRL”,是李静以往做电视节目作为节目预告等的平台,此时积累了大约40万用户,其得名于李静觉得自己是只“快乐的小蜜蜂”。
乐蜂究竟该怎么做呢?
很多人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人才、渠道等瓶颈,在李静这里,似乎不是问题,心态开放的她不断向凡客诚品的陈年、麦考林的顾备春等人取经,包括在招聘过程中,她也向求职者询问风险和做法。
此时,沈南鹏也为其推荐了百安居一位掌管全国总营销的运营总监,这位和李静一样从未涉足电子商务的总监,在加入乐蜂后前后在各大网络上网购了5万单作为体验,以此帮助乐蜂的日后规划。
“通过与这些人打交道,很短的时间里,我明白了电子商务是个什么事儿。”李静说,电子商务跟她的节目其实很像,想一个点子,把它变成手段制作,卖给广告商,让明星或观众买单,“它跟做节目一模一样,全是我的所长。”
对乐蜂的上游供货渠道梳理,李静有近乎苛刻的要求。
比如精油“静佳”的原料全部来自欧洲,工厂签约在了经市场检验的日本和意大利。“就一点,卖真货,我就能打败很多公司。”虽然自有品牌保持着较高毛利率,但乐蜂还是引入了其他品牌,目的是拓展产品线。目前乐蜂网收入比例,李静自有品牌和外来品牌的比例大约是5:5。
乐蜂网的“静佳”品牌精油销售,先是在李静主持的《美丽俏佳人》上陆续播出精油专题,介绍其用法和好处,进行市场预热,然后再在乐蜂网上进行销售。据了解,去年这款精油的销售额就达几百万。
事实上,乐蜂的媒体广告投入是其最大的成本支出,它获取用户更多的是通过D M杂志、口碑传播等途径。
“我们和两岸三地的很多知名美容师、造型师、化妆师等签订了合作,自己付费购买他们的文章、资讯等发布在网站上,与乐蜂用户互动。”用李静的话说,它不是商场,不是卖家,是要一网打尽女性时尚的解决方案。
用“静家族”去“个人化”
对于节目内容和广告,李静最喜欢的商业方式,仍是前者。据李静透露,明年将大规模砍掉《美丽俏佳人》广告。目的很简单,不能让广告毁了节目。“我们是国内第一个做软性植入的广告公司,不过,最高要求是绝对不能影响收视率。”
“我还是喜欢售卖节目内容,讨厌广告。”为了保证节目质量,李静在售卖节目时甚至使用了收视率的杀手锏,与合作方签约拿全国收视率前三,类似对赌协定,跌一名惩罚上一名奖励。“包括去年和安徽卫视合作的最大的选秀节目《天声王牌》以及元旦晚会,都完成了任务。”
而除了节目内容不断丰富,只要稍加留意,便不难发现李静从2008年开始签约数位美女主持人,开始倾向于打造“静家族”的概念。今年,她为羽·泉打造了脱口秀节目《快乐新赢家》,明年还准备将“静家族”签约至50人。
为什么?
李静呵呵一乐,“万一哪天公司离开了李静怎么办?”她随即认真地说,这样做是对公司负责,她可不需要离了李静“地球就不转了”的个人化主导的公司。
创业ID
创业者:李静
创业地点:北京
创业时间:2000年
创业公司:东方风行
商业模式:一手卖节目内容,如《超级访问》、《美丽俏佳人》、《非常静距离》等电视节目;一手做电子商务,乐蜂网零售美容护肤等产品。
记者眼
“无知者无畏”
采访李静时,你很难听到商业模式、产业链、现金流等标准的公司掌门人词汇,最常听到的倒是“特带劲儿”、“特牛儿”、“好玩”,就连公司众人对她的称谓,也不是“李总”,而是“静姐”。
“我讨厌昨天、憎恨昨天,喜欢尝试新东西,我觉得自己真胆大。”她说自己从来都是边做边学。李静从没想过会有今天,她的雄心是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最可信赖的女性生活方式引领者和解决方案的提供者。
她笑着说,有时自己跟红杉资本的沈南鹏聊天,会向他“抱怨”:你当初给我画了一个宫殿,里面有王子有宝座,特美,但我根本不知道前面是有荆棘的啊!所以,她说自己以后特想写一本书,就叫“无知者无畏”。
何國良﹕「類金融機構」風行 成內地潛在風險
1 :
GS(14)@2018-02-12 07:11:02【明報專訊】剛過了1月份較猛的升勢後,2月份市場好像進入了「休魚期」,近2000億元的成交亦退回來了。畢竟,正如上周所言,單純以資金流為指標的投資者要知道,互聯互通的交易日在2月只有13個交易日,為怕春節假期的因素影響,節後重來的衝動確有不少,估計春節前市場仍只可以在膠着的狀况。
春節前大市料維持膠着
市場沒有更多的新消息,更多目光就轉移到政策的層面來。近日有多位中國金融相關官員都為金融市場的一些亂象發聲,甚至有官員稱,如果不妥善處理好有關風險,會令中國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概率大大提升,甚至將會比10年前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前的美國金融市場更加混亂。他們認為,除了常規受監管的銀行、證券、保險、基金等金融行業外,市場同時存在不少「類金融機構」,以眾多名目去發行富中國特色的衍生品,結果不斷抬高資金成本,加劇實體經濟困難。如果今次的雷厲風行,可以有着供給側改革的決定力度,也許可以把問題根治。
過往,這些產品可以風行,歸根究底在於存戶的需求。這些銀行存戶,有不少投資增值的需要,而且他們在通過銀行渠道投資之前的投資產品,有着美好的投資經歷。因此,當銀行再為他們推薦更多其他的理財產品時,他們的接受程度會相當高。而且,不少的存戶面對這些產品都有一個沒說出的想法:銀行會為我的投資保底。因此,就算他們發覺有些產品所投資的相關項目可能屬於高風險類別,他們的警覺性一般都不高,因而為日後出現金融市場混亂埋下伏線,這是需求方面的情况。
另外,在產品供應方面 ,即資金需求一方,由於在過往資金供應渠道不廣,以至不少渴望有資金供應的項目得不到所需資金。在這情况下,這些項目(當時不少是資金不足的房地產開發項目)鋌而跟這些投資產品穿針引線的類金融機構合作,以較高的利息去吸引資金到位。但這個世界是要付過路費的,在多層金融機構「嵌套」的產品,利息要再往上拉才可以滿足到資金的需求,這亦成為市場潛在混亂的另一伏線。
信託業務改革難免陣痛
如果在醫療系統上,中國以「兩票制」把不必要的中介費用去掉,筆者確實希望是次的金融系統信託業務改革,可以像供給側改革般把問題的核心治本。當然,在處理相關產品去槓桿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陣痛,好像有產品在不獲延長而被逼要先行把資產處理掉時,市場就會出現百股跌停的現象。但長期而言,這將有助資金更有效分配到合適的項目上,令市場資金成本合理化。
沛達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何國良 基金看世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864&issue=20180205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