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看雜貨舖老闆怎麼在快遞自提中嗅到商機?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9278.html
 幾天前,看到一篇關於物流自提服務的文章,洋洋灑灑的幾千字詳細論述了自提服務為什麼會艱難推行的問題,其實我承認文章非常有價值,因為在實際生活中自提服務現在很多用戶來說並不是十分急需的事情。作者最大的敗筆,就是在於沒有考慮一系列的問題,什麼樣的人需要自提服務?如果家裡整天都有人的話,誰還願意特意跑去便利店等場所自提貨物?

如果周邊只是很少一部分人有這樣的需求,那業務肯定是開展不下去的。作者希望能夠把電商-物流-自提點整合成一個平台,一方面初期的基礎投入就會非常之巨大,另一方面沒有考察市場需求情況,太注重平台的效應,用純互聯網的思維去看待純線下的業務,雖然可能觀念上的確非常超前,但不符合市場規律的idea只能成為空談,艱難推行就成為了必然的事情。

還有一點不得不提的是,對於自提點的工作人員來說,雖然便利店提供自提服務能夠為店面增加收入,但這是在他們工資沒有漲幅的情況下,額外的增加了他們的工作量,如果完全沒有絲毫激勵機制的話,這中間產生的服務質量問題可想而知。

碰巧的是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一個關於小區雜貨舖提供快遞自提業務的新聞,這個雜貨舖不同於好鄰居、7-11這類連鎖的大型便利店,只是小區內的居民自建的而已。當時就和我在杭州開雜貨舖的舅舅提到了這件事情,我的舅舅作為一個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普通從業者,雖然不是特別懂互聯網的思維,但是對一種商業模式能否在線下成功卻有非常敏銳的嗅覺。經過短時間的調查,他就發現了自提服務中存在的巨大商機,短短兩個月現在已經日盈利超過150元了,具體是採用這樣的收費模式:

與快遞公司合作,每個月快遞公司支付一定的服務費用。

快遞公司為什麼會支付這筆錢?對快遞員來說,一個個上門送貨,這增加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成本,直接把貨定點送到太保舅舅的店裡,大大節約了時間。這使得單個快遞員可以同樣時間內送更多的貨。

向上門自提快遞的消費者,每件商品收取2元錢的服務費用

自提快遞服務能否存活下去,我覺得可能有幾方面重要因素。

一是周邊地區外來人口占多,白天基本上就是空城。據我舅舅和我說,在他沒提供這項服務之前,每天都有很多快遞員在樓下找收快遞的人,因為周邊居住的大多都是駕駛員,文化水平不是特別高,有的人甚至連如何寄快遞都不清楚。白天基本上也不在住處待著,快遞員往往找不到收快遞的人,收快遞的人怕收不到快遞,這需求就產生出來了

二是提供自提服務的商家要在周邊有很好的口碑。某些快遞物件可能涉及到一些價值較高的物品,如果用戶都不信任你,那肯定業務開展不下去。太保舅舅在他所在的地方,開店已經有7年多的歷史了,他和太保說這是他能開展這項業務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所在。

積極大力發展增值服務,增加業務盈利點

令我驚訝的是,我的舅舅作為一個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人,竟然懂得「增值服務」這四個字的意思。因為很多人知道快遞員每天都會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去我舅舅店裡送快遞,所以會有很多需要寄快遞的人直接提前就去我舅舅店裡面等快遞員過來了。對我舅舅來說,這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機會,他馬上又捕捉到這其中隱藏的商機「帶寄快遞」。

用戶的時間和快遞員的時間有的時候並不是重合的,一旦的確非常急需要寄送快遞,花費幾元錢購買幾個小時的時間,我相信很多人還是有這種需求的。如果你覺得我是在亂扯,那就想想為什麼你願意多花幾百元去購買高鐵的票,而不是乘坐綠皮車呢?我舅舅和我說,現在因為來他店裡面寄收快遞的人還非常少,所以必須收費,不然這人力物力太耽誤了~~等到人多的時候,就直接完全免費,畢竟如果在店裡面買其他商品的話,對他來說利潤更高,具體如何個高法,做過小本生意的人相信都非常清楚。

也許有一天,我舅舅把周邊地區的自提業務都拿到自己手上的時候,完全就可以對外擴張了,這比一開始就想鏈接連鎖便利店-電商平台-物流,是不是要靠譜多了。

不要總以為有些商業模式很難實施,線下早有很多人已經悶聲獲得很大成功了,可能他們不能把自己經驗寫成文章給大家分享出來,但是他們對商業模式的理解可能遠比我們要深厚許多,作為互聯網從業人士的我們是時候向線下從業者學習了。

再透露一個數據,我的舅舅因為這項業務每個月增加收入大概在5000元左右,之前開雜貨舖每個月盈利也就在7000元左右,這收入一下增加了將近1倍,周邊小區寄送快遞的人慢慢都養成直接去我舅舅雜貨舖的習慣,不知道這算不算是成功,這算不算改變了一些人的生活方式呢?說句題外話,如果讓我來做這個業務,我肯定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做到這麼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505

【耐力雜貨舖,看似簡單容易的生意,經營做起來卻不那麼不容易】 耐力投資

http://xueqiu.com/7096399426/37786555
很多朋友依然經常問到我各種問題。這裡統一解釋一下:

俺這個「雜貨舖模式」,看似簡單容易,但是實際經營起來,還是不那麼容易。
主要的難點在哪裡呢? 我想了想,以下幾點可能是很多同學難以做到的: 

1.  需要有實業投資的心態 -- 真的與經營超市雜貨舖的心態一樣。
     --- 對投資收益的預期不能太高。期望這樣的雜貨舖方式一年能賺到100%以上的收益率,可能性非常小。我個人的期望是賺取穩定的收益,靠細水長流、日積月累的利潤積累來獲利,即【穩健增長、攻守兼備】。當大盤處於瘋牛市時,有可能會跑輸大盤,但我可以坦然接受跑輸大盤的結果(實際上,2014年最後兩個月銀行股瘋漲帶動大盤上漲時,我的確是跑輸了大盤的,但我堅持不去追高買銀行股);但是,當大盤處於震盪市或者熊市時,爭取能跑贏大盤。追求絕對收益,儘量不虧錢或者少虧錢為最高優先級,而把賺錢放在第二優先級。

2.  小店主進貨時,都是精挑細選每一件商品的。對買入的每一家公司都盡最大努力做全面深入的基本面分析。這些公司的行業跨度很大,分析不同公司時所需要的行業背景知識和相關的信息也完全不同。可能對有些同學來說,這又是一個挑戰。既是時間和精力的挑戰,也是個人分析能力的挑戰。

3.  買入時機的把握。我的「進貨方式」,基本上是遵守「進貨價越便宜越好,越跌越買的」原則。實際上是真正的「逆向投資」 (或者叫「左側交易」)。大部分同學看到股價下跌時,就不敢買了。另外,我也不去預測股價下一步的走勢。比如,股價從10塊錢跌到9塊錢時我可能就會買進,但是,下跌趨勢很可能還會繼續。很多同學可能就會想,股價在下跌趨勢中,也許還會繼續跌,再等等吧。對我來說,我覺得該買時就堅決的買了,不會再等。 

4. 賣出時機的把握 --- 其實這個是最難的。
    我挑選股票時,首先是做好了長期投資的心理準備的。但是,在實際操作時,未必一定要長期持有。會根據各種情況做判斷,包括基本面跟蹤分析,整體行業配置比例、個股倉位比例等進行動態的調整。有些股票是長期持有不動的,中間不做加倉減倉的動作;有些股票,則會根據倉位比例情況隨時做加倉減倉的動作【上漲賺銀子、下跌賺股票】。有時候也會根據市場的實際變化情況做一些短線甚至超短線的投機操作動作。
        做這些動作時,是沒有嚴格的量化標準的,完全是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靠個人的感覺去做判斷,保持一種靈活的心態。
       這裡面最重要的也依然是心態問題。有時候可能會在做出減倉動作之後,股價還會進一步上漲;對於大部分同學來說,就會產生後悔情緒,甚至又追高買進去。但是,對我來說,既然決定減倉或者賣出,在做出動作之前先考慮清楚,一旦這個動作完成,都坦然面對,絕不後悔。我的想法是:你不可能把世界上所有的錢都賺進自己的口袋裡,有的賺就好,市場永遠是開著門的,賺錢的機會每天都會有。等待機會,而不是去追逐機會。

5. 股票長期不漲的忍耐和等待。
       發現有不少同學,買入某隻股票時,感覺很好。等了三天五天不漲,有點心急了;再等了2星期繼續不漲,上火了;又等了1星期,不但不漲,甚至下跌了,發瘋了。最終,揮刀自殘,割肉離場。最悲催的事情是,第一天割肉跑了,第二天股價就開始飆升了。。。
       對我來說,我可以等,只要公司基本面沒有明顯的惡化,如果不是因為行業配置或者個股配置原因而換股或者清倉時,我是不會僅僅因為股價下跌被套就去割肉賣出。也就是說,對於看好的股票,我永遠是一個「死多頭」,股價不漲沒關係,保持耐心慢慢等,哥有的是耐心 【坐在山口等風來;或者說:「當閃電來時,你必須在場」 】 

6. 開雜貨舖,要進的貨比較多,當然需要一定的資金量。比如,有些同學,可能總共也就幾萬塊的資金,這個的確少了點,自然是進不了太多的貨。

7. 很多同學總是覺得,持股太分散了,怎麼可能跑贏大盤呢?
      實際上,我個人覺得,核心的問題還是投資心態問題,有人總覺得集中投資,一個漲停版就是10%的賬戶收益,你雜貨舖怎麼可能做到呢? 的確是這樣。但是,反過來,集中投資時,給你來一個跌停板,你的賬戶也一樣會有了10%的損失。
       我的雜貨舖中20多只股票,一隻股票漲停了,的確對整個組合的利潤貢獻是很有限,所以我今天說過一句話 「漲停不漲停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上漲的股票數量要比下跌的數量多,上漲的幅度要比下跌的幅度大」,真的是這樣。
       實際上,我不認為能不能跑贏大盤與集中投資或者分散投資有必然的關係。昨晚寫過一個帖子,各位可以參考一下: 【誰說分散組合跑不贏大盤??】http://xueqiu.com/7096399426/37729166 
        另外,耐力哥說過,我是彼特林奇的粉絲,林奇的持股非常分散,但是在管理麥哲倫基金的13年時間內,依然取得了29%的平均年化收益率。

總結一下:雜貨舖生意模式簡單,但是執行起來並不那麼容易,最重要的是要不怕辛苦,努力挖礦;另外一個就是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這點說起來容易,做到很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225

傳統當賣點 日本老店300年不敗祕密 一個賣生活雜貨的 憑什麼進軍表參道

2016-02-01  TWM

創業三百年的奈良老店中川政七商店,重新建構生活雜貨事業,為自家產品創造話題,並且和其他工藝店攜手合作,把傳統當賣點,成功吸引了女性,還進軍時尚的表參道,為老店寫出一頁新傳奇。

使是有三百年歷史的老店,也需要嶄新的面貌才能持續活躍下去。位於日本奈良縣、正由第十三代社長中川淳經營的中川政七商店,就是這樣的一家生活雜貨企業。

目前當紅的創意總監水野學(人氣吉祥物熊本熊的設計者),在二〇〇八年時,受託主導了這家老店旗下、即將滿二十五年的紡織設計品牌「遊中川」的形象重塑工作。

那時,中川淳即將接班。「依照目前的狀況,年營收充其量就是四十億日圓之譜了,我建議重新開設這樣的店面。」水野秀出來的是一個把「七」這個字,設計成兩頭鹿模樣的商標圖案。他建議開設以和風生活雜貨為主的新形態中川政七商店。

過去的中川政七商店,以製造、銷售泡茶器具與麻質生活雜貨為業。由中川淳的父親親自壓陣的泡茶器具,由於賣給特定商店,有穩定的收入,但生活雜貨的部分並末全力發展,所以中川淳希望透過資訊化,及重新設計人事制度等手法,重新建構生活雜貨事業。

第一步:振興日本工藝業多家工藝店關門,敲響警鐘

明明工作堆積如山,老員工卻時間一到就下班,還一個一個離職。中川淳花了三年時間,慢慢為公司注入新血,讓經營上軌道。然而,這時他卻發現,公司與自己都缺乏「為何而做」的中心思想。大概有兩、三年時間他都活在迷惘中,一直到他發現,不斷有工藝店業者前來告知即將收攤的消息。於是他誓言要協助日本的工藝業界恢復元氣。

中川政七商店的代表商品是,使用奈良特產的蚊帳布料製造的「花抹布」。約六十公分見方,兩片重疊而成,吸水性超強,容易晾乾,目前是持續暢銷的長銷品。事實上,中川政七也提供其他企業諮詢服務、教授製造零售業的知識與經營手法。中川淳認為,惟有這樣做,才能協助工藝業者,提振日本工藝。

與其他顧問業者不同之處在於,中川政七會在賣場提供銷售空間,給這些經過諮詢並成功復甦的品牌。像是長崎縣的波佐見燒(陶瓷)馬克杯、新潟縣三條市的忠房(TADAFUSA)刀具等。充滿和風氛圍的店面,自然而然呈現出商品的魅力。

「在價格上我們無法和無印良品或百元(日圓)商店拚,需要有讓人購買的理由。所以我們必須透過製造商品的背景或故事,讓人產生共鳴,絕不是商品擺在架上,自然就會賣出去。」中川指出,從自己決心提振日本工藝的那一刻,公司就開始質變了。水野建議的「和風生活雜貨」,正好把中川心中原先想像的藍圖化為現實。

其實,要了解中川政七商店,可以從幾個關鍵字來看,像是!花抹布」、「共存共榮」、「產業觀光立國」等。

第二步:幫產品說故事蚊帳變抹布,竟大受歡迎

花抹布如前所述是長銷品,原本其實是用八片三十公分見方的蚊帳布疊在一起製成,雖然吸水性極佳,卻不易晾乾。

於是中川淳的母親提案,將蚊帳改良為約六十公分見方的兩片疊合製成,結果大為暢銷。

鋁窗的出現使得蚊帳需求大減,但是花抹布為這個當地的特產找到新用途,還曾在〇八年獲頒優良設計獎的金獎,目前它仍是中川政七商店的招牌商品,占營收一成。每條七五六日圓不算便宜,但有人收到這樣的禮物後,用過覺得好用,又買來送別人,於是客層持續擴散。「這種在送禮時會製造話題的商品,我覺得很好。」中川說,這是有故事的商品。

中川政七商店的商品平均售價是三千日圓左右,以雜貨業者來說偏高,但營收有一半以上來自送禮需求。為此,該店也很講究包裝,採用的是使用和紙與細繩結的「折形」包裝,這是傳統武士的禮儀之一。

此外,中川政七和一些提供商品的夥伴,其實是一種共存共榮的關係。

「日本傳統工藝和巔峰時相比,營收掉到三分之一,公司數掉到一半以下。」中川表示。目前每年還會有兩三家收掉。照這速度下去,中川很擔心商店會沒東西可賣,所以他才在幾年前展開諮詢服務,至今協助過十一家企業。第三步:提升下游競爭力協助諮詢,並開放販售空間

第一個案子是位於長崎縣波佐見町的陶瓷器製造暨批發商丸廣(MARUHRO)。

在當地長期承包生產佐賀燒與有田燒瓷器,但目前正致力於為波佐見燒打造品牌。在「HASAMI」這個品牌名稱下,波佐見燒印有長崎縣縣鳥——鴛鴦的薔麥麵蘸醬碗大受歡迎;後來推出的可堆疊馬克杯等商品也很暢銷,「年營收從八千萬日圓左右,成長到近三億日圓。員工多雇一倍,辦公室也擴大了。」中川說。

新潟縣三條市的刀具商忠房在尋求證詢後,也因為切麵包刀而變得有名。在知名品牌眾多的菜刀業界,成功地找到自己的定位,也就是「要切某某東西,就找這家買刀子」的那種江湖地位。

這十一家店的年營收從三千萬到一百億日圓不等;有的是承包商,有的是直營零售店,產品也各不相同,包括業務用公事包、地毯、漆器、水果加工、木製玩具等。中川政七提供過指導的店家商品,會在中川政七商店販售。商品的結構是六比三比一,六是自家品牌如襪子「2&9」、手帕「motta」等,三是這些夥伴的商品,一才是進貨商品。

截至一六年一月,中川政七集團共有「中川政七商店」、「遊中川」、「日本市」、「大日本市」等四十五家店面,一開始倚賴批發商,後來為了主導流通與價格,展開直營。但為了維持賣場的新鮮感,必須每兩周替換一次商品、每年替換二十六次,就必須克服商品件數不足的問題。有了這些夥伴的豐富商品群,中川政七商店自己也受益。

中川認為,傳統工藝夕陽化的原因,說穿了在於缺乏管理,連自己的產品在哪裡賣都不知道,也沒有預算表。「這樣等於完全聽天由命,等於在祈求老天賞自己訂單一樣。」

諮商費用每個月二十五萬日圓起,比雇用一名社會新鮮人的費用還要低。「日本有九成九都是中小企業,沒有好好管理的不是只有工藝業者而已,這些業者應該都要懂得財務、會計、法務等等企業管理的基本功。」

最終目標:帶動觀光風潮持續辦活動,保持生產力

在產業觀光立國的部分,中川認為,產業觀光「是我們最終的目標」。像群馬縣的富岡製絲廠那樣的工業遺產,一般人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前往觀賞;但相對的,此刻仍持續生產的產業,就還有生命,觀光客每次造訪,都會有新發現。

例如,忠房所在的燕三條當地,這三年都舉辦可以參觀與體驗生產第一線的活動「工廠祭典」。平常看不到的六十八座工廠,在四天之內對外開放,共有近兩萬人到訪(工廠數與到訪數為一五年數據)。來客除了觀賞與體驗之外,也會購買產品。

只要多辦這樣的活動,應該就會產生「結束後想到使用當地蔬菜的餐廳吃個飯」、「可以的話想在當地住一晚」之類的需求。

依中川之見,各地都有它的觀光資源。「只要各地以這樣的形態形成產業觀光的風潮,日本就真的是以觀光立國了,工藝也應該能夠存活下去。」中川訴說著他的夢想。

中川政七集團以生活雜貨店「中川政七商店」為中心,目前店面超過四十家,營收也已到達八年前水野所講的四十億日圓。再接下來,要如何突破呢?一月十三日,新店面在東京表參道開幕,那裡目前是首都圈屈指可數的名牌街。如果說東京有哪個街道與中川政七商店的形象相符,那肯定就是表參道了。

中川打算把這家新店當成集團中兼具展示室功能的主力據點,這家店也將扮演突破四十億日圓營收的關鍵角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483

網路雜貨鋪 如何稱霸亞馬遜? 獨門定價術 讓Pharmapacks用幾毛錢賺進億元

2016-03-21  TWM

一家小藥店的老闆,偶然在線上販賣健康與美容產品,可觀的收入,開啟了他們的亞馬遜人生; 透過專屬軟體「智多星」網路定價,每筆幾毛錢的利潤,讓他們營收三年成長超過三十倍。

你大概沒有想過,靠著在網路上薄利多銷的策略,也能做出好幾億的生意?Pharmapacks的那幾位合夥人本來也沒想到,但他們真的這樣發財了。

Pharmapacks的老闆安德魯.法吉納(Andrew Vagenas),為了說明他怎麼建立這個七千萬美元的零售生意,拿出一顆伊歐詩(EOS)潤唇球,丟給他的搭檔布萊.崔蒙提(BradTramunti),邊向記者說:「他可是我們的神童」。崔蒙提看起來不像神童,他三十三歲,是個大塊頭,身上裹一件褪色T恤,一副邋遢模樣。只見他拿起這顆潤唇球,放在掌心,像專家一樣細細觀察。

「嗯,這是新口味,黑莓花蜜香味的。」崔蒙提把它帶到辦公桌前,叫出亞馬遜(Amazon)產品頁面。他為它秤了一下重,算出運費,「一.八九美元」。他還查了亞馬遜銷售排行、供應商價目表,盤算了一下,然後笑著說,「我們可以把批發價訂定為二.二三美元,外加運費,還有我們的賺頭。這個價碼能讓我們成為第一號供應商。」也就是說,只要有人在亞馬遜點了一下,將這款潤唇球「加入購物車」,Pharmapacks就做到一筆生意。

幾分鐘定價 熱銷數星期

法吉納滿臉笑開了花。接著又丟了一盒「維他命之友鐵質補充劑」(Vitamin Friends Iron Diet Supplement)給崔蒙提。崔蒙提說:「這可是正在狂銷的搶手貨。亞馬遜已經有二○一篇評論 。如果能用十塊錢以下買到手,這單一定是全壘打。」才幾分鐘,他們就討論好價格,在亞馬遜開賣;不到幾個小時,Pharmapacks成為這兩個產品在亞馬遜上銷量最大的賣家,一連保持了幾星期。

你下一次在上亞馬遜選購小玩意時,不妨小停片刻,看看頁面右邊那個「其他賣家」的小方塊按鈕。前文提到的潤唇球共有十三家賣家,鐵質補充劑有二十家賣家。就在你點擊購物時,一場生死存亡的惡戰也在這小方塊內開打。事實上,法吉納與崔蒙提這類生意人,每天都在亞馬遜的四億一千萬個產品頁面,打著這樣的殊死戰。

這就是亞馬遜市場。在這個市場上,任何人都可以在亞馬遜本身的攤位旁邊擺攤,而且幾乎想賣什麼就可以賣什麼,這裡與eBay不同。在eBay,每個賣家都有各自的頁面,但亞馬遜依照產品項目劃分市場,只在頁面展示價格最低的業者,把所有其他賣家全部藏了起來。用賣家的行話來說,這拔得頭籌的業者就叫作「得了買盤」(getting the buy box)。這個市場看起來井然有序,事實上亞馬遜現在有兩百多萬個賣家,為了搶買盤,大家就在幾毛錢的利潤上廝殺。

亞馬遜仍在這個每年交易二十億件產品的市場販賣最熱門的產品,但根據顧問業者ChannelAdvisor資料,第三方賣家已經占了幾近半個市場,而且成長速度比亞馬遜快一倍。

零售業強者 搶進電商平台在二○一五年Inc.美國成長最快企業五百強排名中,零售業展現一件引人矚目的特徵:所有上榜的零售業者──那些成長率高達百分之一千或更高的公司──網站看起來都老舊不堪。為什麼?原來這些業者幾乎不用自己的網站了,他們做生意用的是eBay、沃爾瑪線上商城、Overstock,特別是亞馬遜的平台。

以法吉納的Pharmapacks為例。

它在一四年創下三千一百五十萬美元(約十億元新台幣)營收業績,一五年則是七千萬美元,三年來營收成長率高達三十.三五倍,在Inc.五百強中名列第一一五位。法吉納還預言,公司一六年業績會高達一億六千萬美元,而這些營收其中四成來自亞馬遜。

有些零售業者靠販賣稀奇古怪的商品(例如專門用來刷馬的刷子)發財,但Pharmapacks賣的盡是一些到處有賣的東西,竟也能大發利市,怎麼回事?

在一開始,法吉納、崔蒙提在紐約南布隆克斯區經營藥店。一一年,他們開始在線上賣些健康與美容產品,發現收入頗可觀,於是在皇后區租了一間小倉庫,開始用一半的時間投入線上業務。

沒隔多久,老鄰居吉米.馬楚納迪(Jimmy Mastronardi)也加了進來,幫忙管理財務。他們發現,在亞馬遜這樣的平台上賣東西,與經營藥店,甚或經營網站不僅完全不一樣,商機也大得多。

他們從這種平台商務上學到一件事:價格才是王道。價格訂得太高,根本別想在亞馬遜市場出頭;價格訂得太低更糟,你會在亞馬遜市場「搶到買盤」,導致數以千計購單湧進,每一筆都讓你虧損。價格要訂多少?這個問題讓崔蒙提非常著迷。

智多星軟體 是致勝關鍵

崔蒙提在求學時代就有誦讀困難的毛病,而且像許多有這種症狀的孩子一樣,他練就一種記憶大量事實與數字的本領。他開始研究他們的產品,記憶競爭對手的價格,觀察新產品項目排名的起伏,逐漸訂出各種定價策略。就這樣,他們搶占買盤的頻率開始增加,也經常賺錢了。

法吉納是公司解決問題的專家,他把崔蒙提的這些定價策略整理成一套邏輯,找了一位程式設計師把它們編成一套運算方程式,納入他們稱為「智多星」(Master Brain)的公司專屬軟體。

「智多星」就是法吉納、崔蒙提致勝的關鍵,他們保護這套軟體,就像BBQ店的老闆捍衛自己的獨門祕傳醬汁一樣。智多星一上線,事情就變得瘋狂了。訂單蜂擁而至,銷售額在一年之間增加了六倍,鄰居開始抱怨二十四小時絡繹不絕的貨車,還有直接在倉庫前吃飯睡覺的打包工人。倉庫很快就不夠用,Pharmapacks從此迅速擴張。

談到線上市場的崛起,一般都會想到科技公司,因為它們創造條件,讓消費者只須點擊幾下就能完成選購。但這只說明了消費的需求面,沒有說明消費的供應面:為什麼能有這麼廉價、這麼充沛、想買什麼就有什麼的產品?

有人說,Pharmapacks賣的都是那種「從卡車後面掉下來的次等貨」,這樣說不對。供貨給Pharmapacks的分銷商,也都是沃爾瑪(Walmart)、好市多(Costco)這些大咖的供貨商。

Pharmapacks與十六家分銷商簽有合約,其中有些業者直接與製造廠打交道,有些則是「次級市場分銷商」,他們透過灰色市場手段取得打了大折扣的商品。

供應商多元 不怕被斷貨

就像對他們的「智多星」究竟如何運作守口如瓶一樣,Pharmapacks的供應鏈也是大機密,也不肯把供應商的身分透露給製造廠商。

法吉納說,「我們對廠商什麼也不用說,我們也不會說。」另一名合夥人韋伯也表示,「假設有個分銷商想整我們,在一個特定項目上切斷我們的貨源,我們只要上別處找就可以了。」他又加了一句,「你知道這一切對誰最有利嗎?對消費者最有利。廠商沒辦法繼續剝削消費者了。」Pharmapacks有了這一切條件,繼續飛速成長。法吉納不久前剛簽約租下一個十四萬兩千平方呎(約三九九○坪)的辦公大樓。公司已經在去年底配備機器人與輸送帶,以後可以每分鐘處理五十個訂單。

在與沃爾瑪線上商城簽下類似合約之後,他們正與Fresh Direct展開談判,準備用Fresh Direct網站販賣健康與美容產品。不過崔蒙提仍然埋首桌案,奮力打拚,因為他知道,市場上另有兩百萬個賣家正想盡辦法要在「買盤」中擊敗他。

撰文 / Burt Hel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194

當中國有電商法,台灣還當雜貨店在管 台灣電商告白 我被官員卡住11年

2016-04-25  TCW

四月是台灣電商圈不好過的月份,中國取消跨境電商免稅額,讓台灣電商出去打仗更難了,在島內奮鬥的,卻也有滿腹苦水。

中國稅制打噴嚏,台灣電商圈重感冒!

近日,台灣電商界人士到處奔走,要政府想想辦法。因為中國新制四月八日上路後,全面取消跨境電商的免稅額,幾乎快斷掉全台二十萬電商的新出路。以賣食品到中國的台灣電商為例,以前賣到中國的稅率是○%,但一夜之間,就暴增到一一%,形同把淨利全吃光了!

中華經濟研究院大陸經濟所所長劉孟俊說,舊制的行郵稅形同給海外代購業者免了關稅、消費稅,對其國內業者不公平。

論本質,這是中國「家務事」。

但論競爭,兩岸電商實力恐將因此拉大差距。

現在,中國政府正努力給其電商產業,一個常規的就業環境,讓遊戲規則更公平。

但當中國的電商如淘寶與京東來台做生意時,台灣政府對其每年在台數百億的交易額,卻無計可施,反而把重點放在如何跟台灣電商查稅。

出去打不了仗,在台灣又被層層刁難。李忠儒,台灣最大寢具電商戀家小舖董事長,十一年前,他從竹科主管改行做拍賣,現在年營收上億。透過他的告白,我們可以看見這群人數不亞於半導體業,產值破兆的產業,最寫實的處境。

不看清他們的痛點,新總統蔡英文希望他們走出去,去做跨國生意,恐將只淪為口號。

以下是他的告白摘要:

關卡一:想出國打仗

台灣政府卻怕我債留台灣

中國政府正很有意識在做這件事情(指稅制改革),(電商)結構整個改變,最終只有收更多錢進來,但海淘(海外代購)業者一堆都要自殺了。 針對跨境(電商),中國政府態度已經從之前打游擊變成很正式看待,中國一直有很清楚的頭腦、強力執行力。

(回看台灣),這幾年我卻看到(台灣)中小企業品牌電商,充滿焦慮,很不安。

譬如我們想做跨境(生意),兩年前開始辦手續,完成公司、銀行帳戶OBU(境外銀行開戶),最後一關被擋下來了,是台灣投審會不放心。他們說,「你的資本額太小要增加,否則你會有錢進中國、債留台灣的疑慮。」我們在台灣只有一些週轉型的短單、借貸,相對我們的營業額,都是很小的錢,我不知道為什麼有這樣的疑慮?

十一年前我創業時,我從未做過生意,不知如何報稅、成立公司行號、申請發票,到處問人,沒有人可以講出標準答案。直到一天國稅局打電話來了,「李先生,你有在經營戀家小舖嗎?」「請問你都有按時申報嗎?」我說我沒有,他就把我叫去,罰了將近一百萬,我覺得我該繳,但我不是故意要逃,只是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做,如果有人可以教教我,不是很好嗎?

關卡二:想依規繳稅

數萬筆進銷存,竟要逐筆查中國對企業,是一步一步很有規畫、養成的,回頭看我們,對中小企業是完全沒有「捏」,但是卻有很多「管」,該你付的,一毛錢都跑不掉。

如果你(政府)什麼都不要做、不會做,你就什麼都不要管吧!我曾收過一個公文,九月十日收到,叫我把當年度一到八月的進銷存逐筆調給他。

如果一個月一萬筆出貨可能有五萬piece(商品項),他要你把五萬筆銷項全部對到每一筆進項,要全部勾稽起來,哪一個中小企業有能力做這件事?我一個月光做這件事,其他事都不用幹了。

那一個月,我和我太太每天弄到半夜三點,只想證明,我是合規的。但我發現,在長官心中,你合不合規不重要,聽話比較重要。(小聲笑問)這段可以幫我寫保守一點嗎?我不希望國稅局又來了。

關卡三:內外標準不一?

境外包裹,90%逃稅逃掉台灣政府看待電子商務的角度是雜貨店、零售、買賣業,還是隸屬經濟部商業司,但在中國有《電商法》,電商是跟著網路世界變動,一天動一次、兩次很正常;而台灣,動輒曠日廢時以年為單位計算。

(台灣政府管稅的)權責散在各部門,譬如目前從境外寄來包裹超過三千元以上須繳稅,但關務署說沒有人力查,任何人去eBay等境外網站購物,買一百個包裹可能只有一○%(比率)被抽查,九○%都逃掉,這是很嚴重的逃漏稅問題。

其實,你(政府)不需要封閉,只要公平就好。該收的(國外廠商)稅你要收,要執行啊!這很難嗎?我們聽到都好難好難??,中國怎麼做的?

中國用三單一證,即出貨單、支付聯單、物流單,以身分證去追金流收稅。台灣,金管會只顧著開放,沒有跟關務署做配套措施,我們都知道實際上就掐住金流嘛!因為金流業者,不管是銀行還是第三方支付業者,錢要付出去之前,只要成為扣繳義務人,一○%也好,二○%(營業稅)也好,政府就能收到(在國外電商平台交易的)稅收了。

你(政府)在管管我們的同時,你也管管我們的競爭對手吧,我們是你的孩子耶!

【延伸閱讀】中國新稅制,對低單價電商衝擊大—中國跨境電商新稅制舊制:售價低於人民幣50元(約合新台幣250元),跨境電商可免繳

新制:

1.取消免稅額:售價低於人民幣50元者,繳稅變多,例如食品、保健品、奶粉、紙尿褲,稅率從0%變11.9%2.調整稅率:售價超過人民幣250元的商品,繳稅變少,例如服飾、菸酒、化妝品,稅率從50%變32.9%註:此表稅制是指中國的「行郵稅」,稅率從0%∼50%不等,是電商中海外代購、跨境業者最重要的繳稅項目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無店面零售商業同業公會 整理:顏瓊玉

跨境電子商務

是一種國際貿易行為,指分屬不同關境的買賣雙方,通過電子商務平台完成交易、支付,並通過跨境物流送達商品。

例如你在台灣上美國亞馬遜、中國淘寶、天貓購物。

整理者顏瓊玉 採訪者顏瓊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517

萬金油、妮維雅,三招成功搶灘高成長市場 前進緬甸 先攻雜貨店老闆的心

2016-07-11  TCW

它挺過金融風暴、緬甸經濟制裁期,為各國大廠攻下這塊新興市場,跨國品牌最強助攻手大昌華嘉,竟教業務員在雜貨店擦玻璃?

許多人以為,萬金油是台灣在地的老品牌,但到了新加坡旅遊,看到整排虎標專櫃才恍然大悟:原來萬金油是在新加坡發明的啊!且慢,還是搞錯了,萬金油的發源地,其實是緬甸。

緬甸因為戰亂、軍政府執政,加上曾遭美國、歐盟因違反人權等因素實施經濟制裁,超過一甲子的時間,發明萬金油的地方卻只能靠邊境走私才能買到它。

如今,萬金油終於要衣錦還鄉,「我們決定委託大昌華嘉(DKSH)協助虎標。」虎標集團執行總監韓亞光說。

這家被指名協助萬金油的,不是緬甸業者,而是一家有百年歷史的瑞士上市公司。它專門為國際品牌、跨國藥廠在東南亞做品牌經營、行銷、物流運送,在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規模都不小。在台灣最知名的事蹟之一,就是為統一超商找到能二十四小時運轉的咖啡機,促成台灣的咖啡大流行。

大昌華嘉一九九五年在緬甸設點,挺過了亞洲金融風暴、緬甸經濟制裁期,二十多年的在地經驗,如今成了跨國企業取經、合作的對象。

台灣業者包括中華汽車、宏達電、新光保全、華碩都已經或正在緬甸布局,該如何開拓這塊市場呢?大昌華嘉的經驗十分具參考性。

往緬甸街頭望過去,每兩家雜貨店,至少有一家店飄著妮維雅的旗幟。這個德國拜爾斯道夫(Beiersdorf)旗下品牌,在一九九七年透過大昌華嘉進入緬甸市場,如今已成為緬甸第一大護膚品牌,市占率超過五成。不只在緬甸首都仰光,連偏遠省市也看得到妮維雅的招牌。

贏在差別定價

都市價一半,拿下偏遠省

怎麼做到的?大昌華嘉緬甸民生消費品總經理普里曼(Preman Mahaldayuan)在這個位置上已經二十年,他說,比起許多國際廠牌只經營仰光等大城市,能否將知名度打進偏遠省分,才是決勝點,他的成功心法有三。

第一,定價策略要跳脫框架。緬甸市場類似印度農村,消費者能否負擔得起價位,成了銷售關鍵。「在緬甸一支棒棒糖賣五分錢(美元),在歐洲要賣五十分。」普里曼說,如果你抓到正確的價位,那你就能觸及最多的消費者。

甚至,在緬甸各地的價位也不同,在農村賣五十元,但都會區的現代化超市也許賣一百元,才是適合的價位。「例如我們的客戶曼陀珠,在緬甸的定價就是全球最低。」他說,進到這個市場,要想清楚是不是願意先投資三到五年,在未來成為市占領先品牌。

贏在培養本地人才

讓小店店主為品牌代言

第二,一定要重用在地人才。知名調查機構明略行(Millward Brown)與WPP傳播集團合作,今年六月底發布史上第一份針對緬甸市場的品牌調查指出,誰能打進緬甸在地小店,誰就能勝出。而小店店主,正是決戰關鍵。

該報告分析,在地小店店主與消費者有很強的信任關係,贏得店主支持,就能讓他們成為品牌的超級代言人。這唯有在地人,才做得到。

以大昌華嘉為例,緬甸公司二千二百名員工中,只有約五十人為外籍,占二.五%,而該公司雇用人數在緬甸也數一數二。「我們的員工離開之後,都被搶著要。」普里曼半開心半煩惱的說。

贏在教育商家

帶頭打掃,顧品質兼查庫存

第三,做給看店的阿公阿嬤看就對了。與其期待小店主做好清潔與服務,不如帶頭改善服務品質。大昌華嘉在緬甸經營妮維雅品牌不找中間商,而是透過兩百多位品牌大使,進行店內促銷、協助教育客戶,直接觸及二萬八千多家雜貨店、藥局、超市、醫院與診所。

普里曼說,這些業務員要定期到雜貨店幫忙掃地、擦展示櫃,這樣不但能確保品質,也可避免庫存不足。根據明略行報告,讓農村雜貨店隨時有貨、不讓顧客空手而回,正是建立品牌知名度的最大挑戰。

除了歐美大廠牌,亞洲各國正積極「瓜分」緬甸這塊未開發市場。截至今年三月底為止,外商在緬甸的直接投資金額累計已達六百三十七億美元,資金主要來自中國、新加坡、泰國和香港。進口國則為中國、新加坡、日本及泰國。新加坡在旅館業稱霸,日本則拿下不小的汽車與啤酒市場。

緬甸政府喊出,二〇三〇年以前讓外資投資金額達一千四百億美元,比現在多一倍以上;國際貨幣基金(IMF)則預估,緬甸今年經濟成長率八.六%,高居世界冠軍。「這時候正是進入緬甸市場並進行長期投資的好時機。」明略行報告強調。台灣業者可參考前述的小店戰略,在這全球成長力道最強的國度,搶下一席之地。

撰文者蔡靚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392

亞馬遜要開線下實體雜貨店 “免下車”成一大亮點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亞馬遜(Amazon)將在西雅圖西北部一個工業區開設新的食品雜貨店。這是亞馬遜即將在家鄉開設的兩家店之一,標誌著這家零售商進軍食品雜貨和日用品實體店的第一步。

然而,這家店不同於傳統便利店,圍繞“免下車”概念打造,以巨大的傾斜雨篷為特色,營造出一種上世紀50年代汽車餐廳的氛圍。

來這里的顧客無需在店內逛——他們將提前在網上下單,之後在車里等待他們訂購的食品雜貨被送到車上。

亞馬遜進軍實體店,標誌著它的一個戲劇性轉變——告別僅供線上戰略。正是該戰略的成功,使這家公司成為全世界市值最高的企業之一。此舉也突顯了亞馬遜的一個關鍵新目標:搞定食品雜貨市場。這是一個到目前為止一直難以實現的目標。

該公司近來在擴張其食品雜貨配送項目——亞馬遜生鮮(Amazon Fresh)。今年,它的足跡範圍擴大了超過一倍,覆蓋了包括倫敦在內的17個市場,但據Cowen and Company估計,亞馬遜僅控制了總值8000億美元的美國食品雜貨市場1%的份額。

“食品雜貨是該公司最具潛力的收入增長點,”Cowen的分析師約翰•布萊克利奇(John Blackledge)稱。

布萊克利奇預計,未來5年亞馬遜的食品和飲料銷售額可能會從今年的90億美元增長至230億美元,使之成為美國前10大食品雜貨銷售商之一。

對於沃爾瑪(Walmart)等亞馬遜的競爭對手以及克羅格(Kroger)和艾伯森(Albertson's)等小型連鎖超市而言,這可能意味著激烈的競爭。

盡管食品雜貨是出了名的低利潤,但食品雜貨的購買頻率往往高於其他品類的商品。食品雜貨的這一特點使亞馬遜非常想進軍該領域,該公司正努力增加用戶對其Prime會員服務的黏性(未來亞馬遜的Prime會員服務可能納入食品雜貨),並努力向購買食品雜貨的顧客搭售其他商品。

加拿大皇家銀行(RBC)分析師馬克•馬哈尼(Mark Mahaney)指出,亞馬遜的零售利潤率已經低至較小的個位數,因此與食品雜貨行業的普遍營業利潤率已無明顯分別。

他指出,“他們在實體物流和配送方面的核心競爭力”可以輕松運用於食品雜貨領域。“他們建立了如此大型的實體(物流)基礎設施,剩下的就是如何讓這些基礎設施發揮出最大效用的問題。”

亞馬遜一直大舉投資物流基礎設施,通過建立靠近城市中心的小型倉庫網,使之更深入市中心、離顧客更近。這些倉庫構成了亞馬遜一小時和兩小時配送計劃Prime Now的基礎。該服務已經擴展至美國二十多個城市,以及倫敦和巴黎。

新的免下車商店可以建在Prime Now倉庫旁邊,這些倉庫原本就已經涵蓋了有限的一些食品雜貨。熟悉該公司思路的知情人士稱,自提店可能大幅降低生鮮食品雜貨服務的配送成本(由於需要冷藏,生鮮商品的配送成本格外昂貴)。

該公司最近也開始在其他地區增設實體點。亞馬遜一年前在西雅圖開設了第一家實體書店,之後又在波特蘭和聖地亞哥開了另外兩家,明年將在芝加哥開第4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298

从杂货店到7-ELEVEN:连锁加盟的另一种存在

1 : GS(14)@2010-09-11 17:34:32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0908/148787.html

 约翰·安迪克安(John Andikian)在加利福尼亚州塔斯廷开设这家小小的便利店时,怀着一个很大的梦想。安迪克安的父亲是一家杂货店的伙计,早在30年前,父亲就跟他一起设想过将来共同开店。“父亲没有等到机遇真正到来的那天就去世了,但我始终记得这个梦想:当我开店时,他是和我在一起的,” 安迪克安表示,“我们的店,要用他的名字命名。”

  2004年,安迪克安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同时也信守了当初的承诺,他给这个便利店取名为“安迪市场”。他的初衷是为消费者们提供一切他们需要的物品,从运动鞋到饮料、地图、彩票等等无所不包,甚至还有类似7-ELEVEN店内思乐冰 (Slurpee)饮品的“安迪冰饮”。万事俱备,然而东风迟迟不来——他陷入了乏人问津的困境。

  回忆起当初的雄心,安迪克安忍俊不禁:“当我刚刚开设自己的便利店时,甚至想过要与沃尔玛竞争,但是几周后我就打消了这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因为没有人知道‘安迪市场’。”

  在18个月的惨淡经营后,由于销售额太低,已经不足以支付房租,他面临着关门停业的危险。在了解到转变机遇时,他兴奋不已——可以让自己这家不知名的商店成为知名品牌便利店的加盟商。他支付了2万美元加盟费用,并需要花费10万美元盘货、进货和改建,这家小便利店便摇身一变,成为了辨识度极高的7- ELEVEN便利店。

  改头换面只用了48个小时,真正的变化也几乎在同时发生:“7-ELEVEN的标志刚刚竖起,店内的销售额就翻番了。之前,一个月的销售额为7万美元,而现在却达到了16万美元。”

  其实,在连锁加盟领域,不乏安迪克安这样的例子。此前,经营转变型连锁加盟(Conversion franchising),在房地产、酒店及旅游业领域非常流行,但近年来随着其不断向汽车经销、饭店及商业中心等领域渗透,影响力才逐渐加大。一些专家认为,经济不景气可能也是其日渐风行的原因之一。

  马克·塞伯特(Mark Siebert)是伊利诺伊州霍姆伍德连锁咨询顾问公司iFranchise Group的CEO,他认为:“那些独立经营的店主之前可能还过得比较滋润,但现在慢慢发现日子越来越难过。”对很多店主而言,是否转变经营思路,将独立门店变成某个品牌的一家连锁店,是“关乎生死”的抉择:要么关门,要么转向。与此同时,一些独立发展的特许授权商也慢慢敞开怀抱,吸引那些独立的门店加入连锁大家庭。

  在美国,7-ELEVEN于2005年启动了这项面向独立门店的特许加盟计划:业务转换计划(Business Conversion Program)。卖烈酒的,卖熟食的或者杂货店等等,都可以申请加盟。

  7-ELEVEN公司负责全美特许经营的高级副总裁杰夫·辛里克(Jeff Schenck)认为,公司最大的卖点是拥有一大批专属的明星产品,从而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品牌形象。想想思乐冰、重量杯(Big Gulp)及大亨堡(Big Bite)等等产品吧,这些品类对那些独立的零售店主有致命的吸引力。因此,7-ELEVEN公司的这项计划在5年时间内取得的这些成绩也就不足为奇了:196家零售店转型投身7-ELEVEN大军,并且还有继续壮大的趋势。

  这种连锁加盟的方式对授权商也同样有利。辛里克分析道:“这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扩张方式,可以在不增加市场上店铺数量的前提下,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店面,从而进一步扩大份额。”

  的确,将现有的店铺改头换面变成连锁店之一,其成本比完全新建一个店铺要低得多。这同时也意味着更少的加盟费用。如何选址、分区,以及办理授权事宜,这是双方都需要花些心思及时间的地方。毫无疑问,7-ELEVEN未来会继续大力推进这种连锁加盟的方式,2010年公司的目标是希望业务转换加盟新增的店面,达到公司新店增长构成的60%。

  “红娘计划”

  业务转换连锁加盟的模式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功,这让不少特许授权方纷纷向它看齐,甚至连那些本身并不拥有实体店铺的人,也可以分得一杯羹。



  Allegra Network就是其中的典范。这个打印、喷绘特许机构及其分公司Signs Now是这种更为特殊的业务转换型特许模式的先驱。它采用类似于当“红娘”那种牵线搭桥的特许方式,旨在帮助那些希望在打印及喷绘领域有所作为的特许加盟商找到合适的公司来经营。

  Allegra集团首席开发官史蒂夫·怀特(Steve White)透露,这个特许方式源于上一任主管合作开发的领导层,其时公司打算开设一项特许加盟业务,但又不想贸然地从零开始。购买一些已有的店铺并迅速投入经营的优势便充分彰显出来。

  “已经存在的店铺,势必聚拢了一定的人气,在当地市场享有一定的知名度,”怀特这样分析道,“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能够顺利开始,并延续原有的生意。”

  但这种方式也并不像大家想像的那样简单,购买一家公司并将之转化为某个特许连锁店面,本身也存在很大的挑战性。一般认为,在安迪克安的案例中,独立经营者转为特许连锁店之一,原来的所有人会难以忍受失去独立控制权;但收购店面交给另外的人来经营的方式,虽然没有类似问题,但也有自身的软肋:新店主缺少原来所有者的经营经验,并面临丢失已经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的风险。

  怀特认为,这种特许经营的新加盟者需要双重学习:“一方面,他们需要学习这个行业的东西;另一方面则是要懂得特许经营授权方的运作模式。仅仅提供常规的特许经营支持显然不够。”正因如此,Allegra集团往往会在第一年为加盟商提供专业化的贴心服务。

  与7-ELEVEN模式的另一个差异是,Allegra Network以及Signs Now公司采用的是B2B的模式,变化基于两个公司之间,而不是个人店主与特许授权方之间的交易。这也意味着重构品牌会带来一定的弊端,而非直接从连锁品牌那儿让渡某种优势。

  “现有的企业往往有其固定的客户群,”怀特认为,“这种关系非常重要,然而转型也意味着要破坏原有的品牌联系,这种损失让人有点难以承受。”

  此外,在当前的环境下,这两种特许经营模式都面临着相同的困境:资金短缺。不过,根据怀特的经验,相对于需要借贷资金开设新店而言,购买一家已存的零售店,获得贷款支持的可能性较大。但这并不能一概而论。

  2008年,乔治·里森费尔德(George Riesenfeld)想加入“红娘计划”,但由于缺少资金而与它失之交臂。不过他并没有放弃,“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下,一切从零开始,风险将更大。”

  他的苦苦坚持获得了回报。今年1月,他终于如愿以偿了:获得了德克萨斯州一家名为Fort Worth的打印店,去年该店的营业额达到320万美元,这也是“红娘计划”促成的最大一笔交易。运用特许连锁的方式是否比原来的单店经营更赚钱?现在断言为时尚早。不过,里森费尔德对此深信不疑,未来他计划购置更多的店面。

  优劣分析

  如今,安迪克安的7-ELEVEN便利店可能与当初他和他父亲设想的大相径庭,但最起码他不用为生计奔波。更进一步而言,或许他会比从前更加投入,因为从一个家庭小作坊转变为7-ELEVEN便利店,所带来的好处并不仅仅在于获得了品牌知名度。7-ELEVEN提供的先进设备(比如,一个复杂但精细的系统,甚至能够精确地查阅到哪种香烟品牌是禁止出售的),肯定是他此前不可能承受得起的。

  尽管这家店面是安迪克安租来的,但是7-ELEVEN负责日常的一切维护。这意味着安迪克安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拜访客户等工作,而不需要在房间的一角苦苦思索盈亏平衡之道。

  “当你独立经营时,享有更大的控制权,但同时也有更大的责任,你需要计算成本、支出,苦苦等待盈利点的到来,这些工作非常之繁琐,” 安迪克安这样比较二者的优劣,“如今我有了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更有意义的工作。”

  独立经营者加入连锁企业还可以得到的一个好处是,能够从特许经营方获得其市场营销经验、全国性的客户、联盟伙伴的关照,以及充足的财力。同时,毫无疑问拥有了一个稳固的大后方,可以提供各种服务及支持。

 “特许经营授权方能够带来很多看得见的实惠,”iFranchise Group公司的塞伯特表示,“所以,你其实可以好好算一笔账,看看是否物超所值。”当然,下决心从独立经营转变为特许连锁企业,并不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情。“有时候它需要你从情感上痛下决心。比如说,有些人不得不放弃经营了多年的店名,甚至有些店名来自店主的父母,但他们也不得不做出改变。”

  安迪克安对此深有同感,“我非常钟爱那种独立经营的感觉,但是它毕竟有自身的局限性。在我转为7-ELEVEN便利店后的第一年,我的总销售额就增加了85万美元。”2009年年中,在转型两年半以后,他就完全赚到了当初那笔12万美元的转换费用。

  而且,最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他或多或少地保有了他和他父亲的部分梦想,虽然是用另外一种形式——拥有一家自己的7-ELEVEN便利店。

  经营转变型特许加盟行业

  在房地产、酒店及旅游业领域,经营转变型连锁加盟方式比较普遍,不少其他领域的公司也看到了这种特许加盟方式的优势。近年来陆续开展类似业务的特许经营授权方如下:

  Allegra Network/Signs Now打印及喷绘连锁

  Allegra的“红娘计划”为那些有意愿加盟的人找到相应的店面,成为独立印刷货喷绘店店主与出资方交易的中间人。同时,该公司还帮助双方评估资产价值,并协商价格等。交易达成后,会有专人负责后续的转换工作。

  7-ELEVEN便利店连锁

  独立经营者加入7-ELEVEN的业务转换计划,可以继续拥有或者租借原有的场地,但是7-ELEVEN会帮助完成品牌重建工作,并统一部署店面。7- ELEVEN收取转换后头3个月总利润的25%,店主保有其中的75%。与转换业务不同,新店开业的分成比是50:50。

  灾后恢复连锁Steamatic

  业务转换型特许加盟的流行程度,从灾后恢复这个领域可见一斑。

  该领域的代表性企业Steamatic连锁,过去十年来,新加盟店几乎都是转换而来。特许经营授权方通过降低授权费及管理费等方式,赢得更多加盟店。

  Checkers Drive汽车快餐连锁

  2009年,该机构40%的利润增长来自于进行经营转换的店面。这些转换的店面不仅仅来自饭店,比如,一家无以为继的洗车店变成了新的Checkers店。

  Gold’s Gym健身连锁

  该公司的业务转换计划始于2008年,共有5家独立的健身中心加入这个大家庭。这些公司需要签署一个10年的计划,但如果在加盟的第3年或第5年感到不满,店主可以要求退出。

  Driven Brands 汽车保养连锁

  这家汽车保养及美容企业推出了一个名为“优势项目”的计划,不仅针对业务转换型的公司,也帮助那些新加盟商购买店面或者帮其实现现有公司的转型。特许经营授权费及管理费至少都有5折优惠。

  同时,该公司还有一个“从头再来项目”,服务于那些不得不关门的汽车经销商。特许经营费优惠50%,同时免收培训费。过去10个月就有20多家汽车经销商加入进来。

  Honest-1汽车修理连锁

  这个汽车修理领域的连锁公司,从2009年起开始业务转换计划。转换的优惠条件包括:降低特许经营授权费(由2.5万美元调低至1.5万美元),头两年的管理费也由4%下降到2%。

  PostNet 社区小型商务中心连锁

  2009年以来,PostNet就一直专注于社区小型商务中心的转换问题。它不再收取特许经营授权费,并且将管理费降到了3%,头两年的费用也降到了4%。并且还有其他的优惠,比如,为重新建设店面提供财务支持、免除一年广告费用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717

從賣雜貨到全方位服務 7-Eleven 30年變出新天

1 : GS(14)@2011-01-15 18:30:36

2011-15 EW

品牌戰略

小時候聽過一條智力題:「7-Eleven是甚麼顏色?答案是廿四小時不休『息』。」這個答案除了代表營業時間外,大概也可套用在7-Eleven便利店的服務發展之快。

從零食到新鮮小吃,傳真影印到繳交大小費用,甚至可購物領印花換獨家產品,面對時代的轉變,它的改革和創新一樣不歇息。

便利店7-Eleven由美國登陸香港,並將營業時間由朝七晚十一延長到廿四小時。不經不覺,在香港已經三十歲,分店已經超過九百六十間。「現在環顧四周,已經有很大轉變。」7-Eleven營銷及市務主管(香港及澳門)楊樂詩道。

一九八一年,第一間跑馬地店開張的時候,定位只是方便市民,因此當時賣的都是糧油食品和罐頭,大概與一家雜貨店無異。那時到店內光顧的,是一群買水、香煙、或佐酒小吃的地盤工人。

後來香港經濟轉型,勞動人口減少,光靠賣那些貨品,生意額自然下滑。面對困境,整天唉聲歎氣,又或望天打卦並非辦法,集團決意要變,因為只有變才可適應時代,才可變出新天。

搬熟食檔入便利店

經過調研,7-Eleven明白到市場開始年輕化,於是立下決心,將目標客戶定位為學生和白領。「現時我們把主要顧客的年齡層放在十五至三十九歲.因為除了消費能力高,最重要是有高流動性,隨時隨地走進便利店消費。」楊說。

要迎合年輕顧客貪新厭舊的口味,唯一方法只有不停「變」,從食物、貨品到服務,都要變得多元化,希望對顧客提供日常所需的產品外,也能提供獨特的購物體驗。

以往肚子空空或「口痕」的時候,只會想起附近的茶餐廳或小食店,不過現在開始多了人會說:「不如入『些粉』買魚蛋燒賣吧。」早前7-Eleven洞悉香港人喜歡吃小食和乾淨環境的心理,於是將茶餐廳搬入便利店,在部分分店設立熟食檔「熱賣點」,售賣港人最愛的魚蛋、燒賣和港式奶茶,亦會定期有新食品推廣如喇沙、車仔麵、關東煮等。

「叮叮」都要好味

除了熟食,7-Eleven亦提升叮叮微波爐食品的口味,變得更加高級。雖然7-Eleven是首先引入叮叮點心的便利店,但以往選擇不多,只有急凍點心和小吃,即使有例如意粉等「飽肚」的食物,味道也稱不上可口。

現在店內的急凍櫃,從廣東蒸飯到西式意粉,甚至中式燉湯和西式甜品應有盡有。叮叮食品方便依舊,但味道已經大大提升,原來是7-Eleven自家出品。

「顧客可以優惠價錢吃到特別的東西,不用到餐廳也可以吃。」楊樂詩笑言,顧及到上班族放工時間太晚沒時間熬湯弄甜品,所以希望將微波爐食品的味道提升到較優質層次。

事實上,7-Eleven推出自家品牌已經有好一段日子。環視店內貨架,不只叮叮食品,店內的麵包也有印上「7- Signature 」標誌。楊樂詩表示,7-Eleven和不同品牌合作,例如和山崎合作生產麵包等,而且在款式上也貼近年輕人口味,例如最近推出的Cup cake,吸引人們購買。

繳費服務贏盡顧客

便利店之所以便利,無非是需要時可在店內找到即時所需。7-Eleven的收銀台,就由以往用作貨品付款和擺放香煙的位置,逐漸演變成繳交各種費用和多種服務的多功能櫃枱。

除了八達通增值,上至繳交電話費、網上遊戲點數甚至慈善機構捐款,和最近新增的中電電費,下至影印傳真、電池充電、買郵票等,便利服務俱全。

這些服務看起來雖然只能賺些蠅頭小利,但在突然需要的時候卻變得重要。例如訪問當日,就有顧客使用傳真服務。「沒想到這些服務吸納了不少生意。」楊樂詩坦言。

換領禮物增消費

要讓一群本來到便利店「速戰速決」的顧客延長逗留時間,7-Eleven就瞄準目標顧客群喜好,將超市常用的「儲印花換禮品」放到便利店,不過換的是卡通人物精品。

自○四年開始,7-Eleven推出消費滿廿元,便送一個禮品。由最初的Hello Kitty襟章,以至後來的Hello Kitty紀念磁石貼和迪士尼人物系列,深受大小朋友及OL爭相換領。

最近推出的Sanrio吊飾換領活動,正正因為旗下的卡通人物適合7-Eleven顧客群。「感覺就像碰到很久沒見的朋友,所以可以掀起熱潮。」楊樂詩說。事實上,推廣期間的顧客單次消費額,會升至二十元甚至三十元以上。

顧客廖小姐平均每星期光顧一次7-Eleven買早餐和奶茶,因為最近的換領活動有自己喜歡的卡通人物,也會多花時間到7-Eleven掃貨,而且集中在送額外印花的貨品,「這樣不用多花廿元才有一個印花嘛。」7-Eleven早期已大賣「梗有一間喺左近」特點,但品牌創立已久,同行逐漸崛起,要留住顧客,7-Eleven選擇以強調獨特性和親切印象,搶到業內「大餅」。

7-Eleven沒有花錢找明星代言人,而是希望顧客有自己與7-Eleven的經歷,例如○八年的兩個派台廣告,就講述在跑馬地分店的顧客經常遇上明星;蘭桂坊分店的的顧客與朋友相約喝酒等,帶出每人都有自己的7-Eleven,甚至和電台合辦故事招募比賽,希望顧客將自己與7-Eleven的故事和經驗分享。

撰文‧伍甄琪 攝影‧彭大偉 設計‧葉榮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587

「雜貨怪人」奇招極速擴張 Zacca Freeq 半年開七店

1 : GS(14)@2011-03-06 17:08:37

2011-2-23 EW
品牌戰略

做零售不只貨品要正,店名一樣要「搶」。大賣日本獨家至潮雜貨精品的「Zacca Freeq」,橫看竪看不知店名何解,原來是日文雜貨「Zazza 」跟英文怪人「Freak」炒埋一碟,絕對嘩眾取寵。

店名「怪雞」,老闆林新康(John)一樣諗頭多多。他摸到雜貨店要成功,產品必須是獨家的要訣。他採取「人有我閃」策略,盡量不沾手敵人如Log-on代理的貨品,靠自己到日本捐窿捐罅搜刮獨特品牌。為贏取廠家信心兼做到貨如輪轉,John勇字當頭,短短半年狂開七間店,更豪言今年最少要收支平衡。

年半前創業,John想法非常簡單。「有日跟兩個日本朋友閒聊,談到日本有很多得意有趣的東西,但香港和內地買不到,大家提議不如夾份開舖賣日本雜貨。」三人以為生意好易做,合資超過五百萬元開舖,John出錢最多,成為大股東。「店名本來叫Zazza Freak,但怕日本廠家以為我們只賣雜貨,加上要在中國註冊商標,跟拍檔改來改去,最後改做Zacca Freeq,保留原意外,包保字典查不到!」

自選獨家貨搶灘

John在內地工作和投資多年,現時擁有二十多間售賣Sony產品的特許店「SONY shop」,本來打算先在國內開設首間Zacca Freeq。「後來發現所有進口內地的日本貨都要先經香港報關,乾脆在香港開第一間舖。」創業第一步是選址。Zacca Freeq賣的雜貨大部分是「唔等使」生活配飾,並非必需品,加上賣點側重產品原創設計,店舖人流一定要旺,更要有較大空間擺貨和展覽。John曾經考慮過海港城、皇室堡等租金「揦脷」的商場,最後決定租下當時剛落成的尖沙咀活方商場一個四千呎舖位。「我們是新公司,只有新落成的商場才願意提供這麼大的舖面和相宜租金。」第二步是貨源。記者發現在Zacca Freeq內擺放了四十多個日本品牌的雜貨和精品,上至文具和電子用品,下至浴室和廚房沙煲罌罉,還有其他可愛精品如微型沙發家具、日式手造紙文具、搶眼掛鐘等,花樣多多。除了Lemnos和Teori等大牌子外,部分是第一次在日本以外發售。為增加新鮮感,John更特意在貨架下加裝滾輪,每個層架都可以換位,方便定期轉換貨品位置。

採訪當日,生客馬先生被色彩繽紛的舖面吸引走進Zacca Freeq,最後買了一些文具。「這裏感覺舒服有格調,賣的是產品設計和生活品味,貨品在其他店舖找不到,價錢高一點,可以接受。」

跟日本人合作太難

原來這些獨家貨種,全靠John跟拍檔花九個月時間跑遍大阪、神戶、京都等城市搜刮回來。他曾留學日本兩年,深切體會當地人講究的生活態度,入貨特別有心得。「每個品牌都由我們拍板決定,大原則是一定要日本設計和中港沒有代理和出售。我們主力找細公司傾,部分只有數名職員,甚至只是夫妻檔。」雖然John是日本通,又有兩個日本「拍乸」,但跟日本廠家傾談合作依然困難重重。「日本人的文化是不會你有錢就賣貨給你,這是他們的原則。」John是香港人,加上絕大部分日本廠家從未做過出口生意,起初十分抗拒。「很多日本設計師都不願意將貨賣到國外,一方面擔心對方破壞自己品牌,例如賣得太便宜,另一方面又怕被人抄襲。」為了贏取廠家信任,John惟有退居幕後,主力打理中港業務,採購交由兩位日本拍檔負責。他們除發動設計圖和計劃書攻勢外,其中一位拍檔的屋企人因經營大型電子周邊產品生意,增強了廠家信心。不過John大呻受到不公平待遇。「日本廠商當外國人是清貨對象,只會將賣剩的貨賣給我們,當然對香港人來說,仍然是最新的產品。」

狂開分店方便散貨

Zacca Freeq去年八月在香港正式開業,John未有等第一間店舖上軌道,便急急腳在上海、瀋陽、廈門、武漢和北京連開六間分店,原來這是他的經營策略。「一次過攞大批貨,就可以用最低批發價取貨,好處是成本低,不過必須有廣闊銷售渠道才能成事。開多幾間舖,等於多幾條散貨渠道,有助解決砸貨問題,更可向日本廠商證明自己的實力,有利長期合作。」John還有個如意算盤,就是利用增加分店降低管理成本。「開一間舖的成本最高,反而開兩至三間店,整體管理費會降低,所以一有適合地點,會考慮再開分店,今年內可能會在香港再開。」做入口生意,外匯走勢經常影響來貨價,近期日圓匯價節節上升,John坦言感到很大壓力。年半前着手籌備Zacca Freeq時,每百日圓兌不足八港元,現已升破九港元,升幅近兩成。「部分貨品忍痛沒有加價,畢竟雜貨不是必需品,又不是大品牌,如果因為日圓貴加價,顧客可能不再幫襯,搞搞吓這裏會變成博物館,途人入來看一眼就走。」

人無我有贏口碑

密謀大肆擴張版圖的Zacca Freeq,面對風格相似的設計雜貨店如Log-on和Franc Franc挑戰,John透露對策是「閃」。「能避就避,總之對手有的品牌我盡量不碰,同時盡力保住自己有的品牌不讓人碰!」強敵環伺,John未有考慮大力揼水宣傳,目前只在facebook、微博和內地的開心網進行推廣。「先集中火力做好產品採購,保持店裏定時定候有新貨種,贏到口碑,自然會人傳人。」John信心爆棚,自言憑獨家雜貨精品,今年內可以收支平衡。

撰文‧財經組 攝影‧李志偉 設計‧霍明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2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