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人蠢 蔡東豪

2009-12-31  HJ





金 融海嘯爆發逾一年,書局出售新書的枱(行內稱「豬肉枱」),擺滿了分析海嘯成因和敍述海嘯過程的書籍。海嘯一時屬於沒有人能解釋的謎,一時屬於小撮人發動 的國際大陰謀,一時屬於深奧的經濟問題;不管屬於什麼,我們沒有忘記的是,全球金融體系確實曾處於崩潰邊緣,實體經濟被拖累,最後全球政府出手救市才渡過 難關。

在海嘯最黑暗的時候,傳媒合力繪出一幅很恐怖的圖晝。我記得多份權威雜誌不約而同刊登三十年代美國大蕭條的照片,有的甚至作為雜 誌封面來預測全球經濟的前景。那時候傳媒最常用的字是終結(End)——投資銀行的終結(The End of Investment Bank),全球化的終結(The End of Globalization),終極的終結是資本主義的終結(The End of Capitalism)。我們不停看到三十年代美國人排隊領取食物的景象,心裡難免涼了一截,然後點頭同意,金融海嘯肯定是一些事情的終結。

當 未能預見的大事發生了,我們心亂如麻,一時之間陣腳大亂,即時反應一是呆若木雞,不知所措,一是做出一些日後會後悔的傻事。這時候我們最需要的,是得到外 間的認同。當我們感到亂,發覺其他人也很亂,心裡即時感到舒服一點。另外,亂的時候,我們需要一個思考框架,把雜亂的資訊有條理地組織起來;情況愈亂,我 們需要一個愈宏偉兼複雜的框架,因為我們同時在說服自己︰問題這麼大,框架當然要夠Grand。金融海嘯來得又兇又急,牽連廣泛,必定代表某種年代的終 結。可是,不識時務的我忍不住要提出一個問題︰或者所謂大事件或者某個年代的終結,並不是國際大陰謀,不是百年一遇大事件,而是我們……蠢。

人 是可以很蠢的,我需要解釋嗎?或者,「蠢」這個字太虛浮,我們用較Grand的理性代替「蠢」。過去二十年,行為財經學(Behavioral Finance)在財經界迅速冒起,成為財經分析的主流,它的主旨就是投資者不理性。普遍投資者欠缺自控能力、不守紀律、怕輸,選擇「斷估」而不作詳細分 析,這些質素跟理性背道而馳。

 

歷史學家對領袖的判斷能力更加懷疑,領袖之所以是領袖,跟他們的理性思維可能全無關係。

證 明人蠢的最經典之作,是美國歷史學家Barbara Tuchman 在94年出版的《The March of Folly》。Tuchman 對蠢提出清晰的定義︰一、決策者不根據理性作出決定,反而根據自己一廂情願的信念,作出破壞集體利益的決定;二、決策者是有其他選擇,但偏偏選擇眾叛親離 的方向。Tuchman認為蠢源於固執,決策者堅持先入為主的想法,拒絕其他意見,不願對事實反覆分析。當事情發展不如意,決策者覺得自己被誤解,更加遠 離群眾,想法愈趨向強硬,更加保護自己,更難改變。

金融海嘯的轉捩點是雷曼倒閉,美國政府決定容許雷曼倒閉,符合Tuchman兩個蠢的定 義。雷曼倒閉之前六個月,美國政府提供擔保,安排摩根大通收購貝爾斯登,開了政府拯救投資銀行先例。雷曼倒閉後不足一個月,美林陷於倒閉邊緣,美國政府出 手安排美國銀行收購美林。當時市場的理性期望,是美國政府不會讓大型投資銀行倒閉,但偏偏讓雷曼倒閉。決策者有其他選擇(救雷曼),但選擇作出一個不符合 大眾利益的決定(不救雷曼)。

當然,美國政府即使救雷曼,不代表金融海嘯不會發生,但我認為金融市場不會陷入崩潰狀態,消費者不會集體停止 消費。假如雷曼不是突然倒閉,我相信全球經濟照樣陷入倒退,金融系統照樣變壞,不過是正常地壞,而不是驚慌地壞。美國政府當時的決策者在想什麼?不要忘 記,雷曼倒閉距離美國大選只有兩個月,改朝換代對決策過程有否影響?無論動機如何,結果是美國政府做了一件蠢事。

每次發生了大事之後,我們都會事後檢討,政府成立跨部門或獨立調查小組來研究事件,然後提出改善方案。企業決策人語重心長訓示員工,一定要從事件中汲取教訓,確保日後不會重蹈覆轍。不過,當事件發生的原因是蠢,一切也是徒然,因為人蠢……

蔡東豪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74

人蠢 蔡東豪

2009-12-31   NM  
 

 

金融海嘯爆發逾一年,書局出售新書的枱(行內稱「豬肉」),擺滿了分析海嘯成因和敍述海嘯過程的書籍。海嘯一時屬於沒有人能解釋的謎,一時屬於小撮人發動的國際大陰謀,一時屬於深奧的經濟問題;不管屬於什麼,我們沒有忘記的是,全球金融體系確實曾處於崩潰邊緣,實體經濟被拖累,最後全球政府出手救市才渡過難關。

在海嘯最黑暗的時候,傳媒合力繪出一幅很恐怖的圖晝。我記得多份權威雜誌不約而同刊登三十年代美國大蕭條的照片,有的甚至作為雜誌封面來預測全球經濟的前景。那時候傳媒最常用的字是終結(End)——投資銀行的終結(The End of Investment Bank),全球化的終結(The End of Globalization),終極的終結是資本主義的終結(The End of Capitalism)。我們不停看到三十年代美國人排隊領取食物的景象,心裡難免涼了一截,然後點頭同意,金融海嘯肯定是一些事情的終結。

當未能預見的大事發生了,我們心亂如麻,一時之間陣腳大亂,即時反應一是呆若木雞,不知所措,一是做出一些日後會後悔的傻事。這時候我們最需要的,是得到外間的認同。當我們感到亂,發覺其他人也很亂,心裡即時感到舒服一點。另外,亂的時候,我們需要一個思考框架,把雜亂的資訊有條理地組織起來;情況愈亂,我們需要一個愈宏偉兼複雜的框架,因為我們同時在說服自己︰問題這麼大,框架當然要夠Grand。金融海嘯來得又兇又急,牽連廣泛,必定代表某種年代的終結。可是,不識時務的我忍不住要提出一個問題︰或者所謂大事件或者某個年代的終結,並不是國際大陰謀,不是百年一遇大事件,而是我們……蠢。

人是可以很蠢的,我需要解釋嗎?或者,「蠢」這個字太虛浮,我們用較Grand的理性代替「蠢」。過去二十年,行為財經學(Behavioral Finance)在財經界迅速冒起,成為財經分析的主流,它的主旨就是投資者不理性。普遍投資者欠缺自控能力、不守紀律、怕輸,選擇「斷估」而不作詳細分析,這些質素跟理性背道而馳。

歷史學家對領袖的判斷能力更加懷疑,領袖之所以是領袖,跟他們的理性思維可能全無關係。

證明人蠢的最經典之作,是美國歷史學家Barbara Tuchman 在94年出版的《The March of Folly》。Tuchman 對蠢提出清晰的定義︰一、決策者不根據理性作出決定,反而根據自己一廂情願的信念,作出破壞集體利益的決定;二、決策者是有其他選擇,但偏偏選擇眾叛親離的方向。Tuchman認為蠢源於固執,決策者堅持先入為主的想法,拒絕其他意見,不願對事實反覆分析。當事情發展不如意,決策者覺得自己被誤解,更加遠離群眾,想法愈趨向強硬,更加保護自己,更難改變。

金融海嘯的轉捩點是雷曼倒閉,美國政府決定容許雷曼倒閉,符合Tuchman兩個蠢的定義。雷曼倒閉之前六個月,美國政府提供擔保,安排摩根大通收購貝爾斯登,開了政府拯救投資銀行先例。雷曼倒閉後不足一個月,美林陷於倒閉邊緣,美國政府出手安排美國銀行收購美林。當時市場的理性期望,是美國政府不會讓大型投資銀行倒閉,但偏偏讓雷曼倒閉。決策者有其他選擇(救雷曼),但選擇作出一個不符合大眾利益的決定(不救雷曼)。

當然,美國政府即使救雷曼,不代表金融海嘯不會發生,但我認為金融市場不會陷入崩潰狀態,消費者不會集體停止消費。假如雷曼不是突然倒閉,我相信全球經濟照樣陷入倒退,金融系統照樣變壞,不過是正常地壞,而不是驚慌地壞。美國政府當時的決策者在想什麼?不要忘記,雷曼倒閉距離美國大選只有兩個月,改朝換代對決策過程有否影響?無論動機如何,結果是美國政府做了一件蠢事。

每次發生了大事之後,我們都會事後檢討,政府成立跨部門或獨立調查小組來研究事件,然後提出改善方案。企業決策人語重心長訓示員工,一定要從事件中汲取教訓,確保日後不會重蹈覆轍。不過,當事件發生的原因是蠢,一切也是徒然,因為人蠢……

蔡東豪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655

李國章鬧港大教員「人蠢無藥醫」

1 : GS(14)@2017-01-26 18:10:07

【本報訊】香港大學去年4月成立專責委員會,檢討大學管治,港大校務委員會主席李國章原本承諾去年10月遞交報告,後來推遲至去年12月底,但事隔一個月至今仍不見蹤影。港大教師及職員會主席張星煒(圖)前日向李國章發電郵,不滿李未有信守承諾,要求下台。李國章回覆時反斥「人蠢無藥醫」,又暗指張有偏見、思想狹隘。


被追交檢討報告


港大學生會、教師及職員會近日陸續向李國章追數,要求他交代檢討報告去向。張星煒於電郵中斥責李不守承諾,若套用李自己的言論,等同「大話精」;電郵又斥李捉錯用神,認為港大需要新策略的想法明顯錯誤。李即日以電郵回覆張,但未有提及報告的去向或進度,只暗指張有偏見及思想狹隘,自己不能用智慧或理性開導他(I must admit that I am unable to instill any intelligence or rationality to those who are biased or blinkered),更指「人蠢無藥醫」(stupidity has no cure)。李又促張把此回覆轉發給教師及職員會所有會員。另外,李昨電郵回覆港大學生會查詢報告進度時,反問是否檢討小組尚未完成報告也須遞交,又指未完成的報告毫無意義。■記者周 婷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126/1990946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1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