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国铝业6月份亏5亿 称西芒杜铁矿5年后初见效益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825/1529700.shtml

 每经记者 夏子航 发自上海
8月24日,中国铝业(601600,SH)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熊维平为投资者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中国铝业2010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实现净利润5.31亿元,熊维平解说,“净利润同比增加46亿元”。
然而,花旗与摩根士丹利一致作出了“失望”表态。中国铝业副总裁、财务总监陈基华虽然承认中国铝业在6月份单月亏损达5亿元之多,但他仍然看好公司全年的业绩。
熊维平在见会面后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他不认可此前外界预估的西芒杜铁矿项目“10年见效益”。“5年将见效益。”他说。
漂亮成绩单背后的大亏损
108家央企中,去年有5家出现亏损,中国铝业公司(以下简称中铝公司)因巨亏72.5亿元人民币被冠上“第一亏损央企”名号。
中国铝业2010年半年报显示,2010年上半年销售收入为598亿元,同比增加114%,上半年实现净利润5.31亿元,与上年同期的亏损37.75亿元相比,盈利大幅上升,实现扭亏。
“主要产品价格上升,增加了68亿元的净利润,各板块的经营利润率较上年同期有明显改善。”熊维平指出,“还因为主要产品产销量上升和投资收益分别增加10亿元、3亿元净利润。”
此外,熊维平特别强调了原燃成本的普遍上涨,“中国铝业的10种主要原燃成本,除液碱外,全部呈现了普遍上涨(趋势)。其中,石油焦的涨幅最大,高达70%;重油上涨了40%;电铝的成本也大幅攀升。”
花旗8月24日发表研究报告指出,中国铝业公布的上半年纯利5.31亿元,低于其预期22%的水平,“虽然上半年业绩扭亏,但高成本拖累其按年毛利下跌,重申对中国铝业‘沽售’的投资评级。”
摩根士丹利也发表报告称,对中国铝业评级将由大市同步调低至减持。
陈基华在8月24日的见面会上对此无奈承认各方的估计“是对的”,中国铝业一季度远远好于二季度,原因在于4月份以后,随着国家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整政策出台,国内铝价出现大幅波动,最低曾达到13800元/吨。
陈基华说,“6月份成本并没有降下来,同时碰上优惠电价取消,在铝价疲软的情况下,中国铝业在6月份出现了当月亏损,亏损金额达到5亿元。”
陈基华补充指出,7月份时已经出现好转,“7月当月也是亏损的,但是亏损小了,基于目前的情况,我们有信心说3季度和全年是可能盈利的。”
西芒杜铁矿5年初见效益
关于中国铝业与力拓联合开发几内亚西芒杜铁矿项目的协议,业界仍充满怀疑。西芒杜铁矿项目位于西非几内亚,为世界级大型优质露天赤铁矿,已控制和推测储 量为22.5亿吨,项目总资源量可能高达50亿吨,品位可达66%至67%。力拓首席执行官艾博年将其称为“目前世界上惟一一个尚未开发的高品位铁矿资 源”。
熊维平在8月24日的见面会上指出,“中国铝业将分期支付13.5亿美元以获得上述西芒杜铁矿项目的47%股权,力拓持有53%股权。出资完成后,中国铝业和力拓将在合资公司6名成员的董事会中各自拥有3个董事会席位。”
此前,有消息称几内亚政府可能会否决这个项目。“我们是7月29日与力拓签的约束性合资协议,按照规定,合资协议还要经过中国政府批准,项目推进同时也 要经过几内亚政府批准。”熊维平说,目前几内亚正在全国大选,“但我相信几内亚政府会批准这个项目,因为这会对几内亚的经济、就业、基础设施改善带来推动 与利益。”
西芒杜铁矿项目此前多年未有进展与其基础设施之困不无关系。西芒杜铁矿项目处于几内亚内陆地区,距离沿海地区900公里。目前,摆 在中铝和力拓面前的有南线和北线两个方案。南线由西芒杜项目所在地往南80公里,到达利比亚国界,穿过利比亚之后约300公里就可抵达港口。
8月2日力拓的公告显示,目前几内亚政府正在考虑让西芒杜走更为经济的南线。但相关信息显示,这可能需要两年的可行性研究和3年的基础设施建设时间。
熊维平8月24日就此回应称,中国铝业是以中方联合体参加这个项目的融资与运营的,“这个项目将在5年内投产,预期产量是7000万吨铁矿石,全部销往中国。”
据悉,中国铝业和力拓可能在铁路和港口等基建设施方面引入中方合作伙伴,而目前中铁建和中交集团均是潜在的合作方。据初步的设计,中铁建负责铁路设施的建设,中交集团旗下的中港公司负责港口建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63

日照钢铁回应澳铁矿索赔:因矿石质量不合格终止合同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824/1516522.shtml

 每经记者 李卓 发自北京
由于合同纠纷,澳大利亚铁矿石企业吉布森山铁矿(以下简称吉布森山)向日照钢铁(以下简称日钢)索赔1.14亿美元。日前,日钢作出了回应:不认可澳方赔偿仲裁,并将于近期在澳大利亚提起诉讼,见将寻求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
昨日(8月23日),日钢有关负责人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虽然就具体诉讼时间及相关解决方案暂时不能予以确定回复,但日钢将坚持是澳方提供的铁矿石质量不合格才导致的最终合同终止。
对此,有分析人士表示对日钢的诉讼胜算担忧,因为当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铁矿石“现货价”跌破“长协价”,从而导致大量中国钢厂撕毁长协合同,转而从 现货市场采购。澳仲裁因此认定,正是在这一时期,日钢为了保证企业的利润而单方面错误终止长协合同,对其造成了合同损失。
对于双方的各执一 词,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主任侯志芸表示,虽从表面上看,日钢的合同终止处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敏感时间点,但从日钢的个案具体分析,并不能简单按 照澳方仲裁结果,将之归结于国际金融危机企业的自我保护。“事实上,日钢开始暂停接收澳方铁矿石的时间是2008年9月份,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钢铁市场 真正有所反应是从2008年11月中旬开始,这意味着日钢在此之前就终止了长协合同。从一个企业的预见能力来讲,还不足以预见国际金融危机,并且截至 2008年9月,中国现货矿价格大大高于澳大利亚以及巴西与中国钢厂签订的年度长期合同价格,日钢没有理由就此放弃已签订15年的长协价,有理由相信,日 照对合同的终止是因为矿石的质量问题。”侯志芸表示。
据日钢方面的表述,2007年,日日钢与吉布森山签署为期15年的铁矿石长期合同,2008年,日钢在接收吉布森山的铁矿石中发现大多数质量达不到合同要求,这导致日钢出现环保问题以及生产成本增加,日钢方面多次向对方提出提高铁矿石质量要求,但一直无果。
“包括今年在内,中钢协一直在强调进口铁矿石的质量问题,否则将对环保和企业成本造成重大压力。日钢此次胜诉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举出 ‘日钢方面多次向澳方提出提高铁矿石质量要求而未果’这项业务往来的证据。”侯志芸表示。
据了解,根据国际规则,只有纠纷双方共同选定的统一仲裁机构对纠纷作出的仲裁结果才具效力。目前在日钢与吉布森山的纠纷中,澳大利亚的仲裁是单方面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65

中信系50亿美元购船 为在澳铁矿“登陆”铺路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105/2189837.shtml


每经记者 李潮文 发自深圳
近日,一家不太起眼的H股上市公司——泰丰国际 (00724,HK)宣布,拟斥资50亿美元购买15艘运输船,用于运输湛江钢铁基地的原材料。
广东湛江港作为中国内地距澳大利亚最近的深水良港,一直是钢企扎根的热点地区,港股上市公司在此布局原本也无可非议,但如此大的手笔仍足以令市场震惊。这背后到底有无玄机?
为了寻找答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查阅泰丰国际的股东资料时发现,泰丰国际竟与大资本集团——中信集团渊源甚深:一方面中信集团为泰丰国际主要股东 之一;另一方面泰丰国际近期又收购了中信集团旗下“中信物流”的权益。更为引人关注的是,由于中信泰富(00267,HK)在澳大利亚拥有至少20亿吨的 铁矿资源,而在中信泰富的战略中,大部分铁矿石都要售予国内的钢铁厂,因此寻找一个合适的“登陆”点尤其重要。
分析人士相信,泰丰国际的这一步棋背后或许正有着中信集团的影子,其目的正是为了中信泰富澳洲铁矿的“登陆”。
泰丰国际拟重金布局湛江
在2010年底,广东省首届海洋博览会在湛江开幕,香港H股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上市企业泰丰国际高管拜访了湛江市市长阮日生等当地政要。而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泰丰国际的高管拜访阮日生时曾表示,拟投资50亿美元购买15艘运输船,用于运输湛江钢铁基地的原材料。
资料显示,泰丰国际主要经营电子零件、海运以及设计、制造及销售香烟打火机及相关配件。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运输”这一名目下的资产是著名央企中信集团 旗下的中信物流,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10月10日,泰丰国际以18.44亿港元收购中信物流90%权益,余下10%股权的收购将在今后完成。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泰丰国际的股东资料时还发现,中信集团为泰丰国际主要股东之一,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汽车公司于2010年11月25日,在场外以每股平均价0.4港元,持有泰丰国际近5.65亿股或6.5%,而公司最大股东仅持有公司股票25.7%。
一方面出售非上市资产予上市公司,另一方面逐步持有该公司股票,中信集团将部分非上市资产推向资本市场的意图十分明显。
实际上,早在去年9月,中信集团就开始逐步布局湛江港这一钢铁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据了解,中信物流北京与广东钢铁公司于2010年9月26日订立协 议,据此,中信物流北京将在湛江钢铁厂内建设、拥有及运营(BOO)原料运输及特种罐车运输之物流系统。根据协议,中信物流北京将获授建设及运营有关物流 系统之专属经营权,为期8年,并收取相应服务费。
为中信泰富铁矿入港铺路
资本市场的运作以及产业上的布局,使分析人士相信,这一系列与中信集团有关的动作都是为了该集团旗下H股上市企业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亚的巨量铁矿资源。
2006年,中信泰富斥巨资向Miner-alogy收购位于澳大利亚Tenement123、124、125处20亿吨磁铁矿资源开采权,并有权进一 步认购40亿吨开采权。距普雷斯顿角25公里处的Tenement的西澳磁铁项目是中资企业最大的海外铁矿石生产基地,按目前的年开采矿石量计算,是全世 界最大的铁矿开采项目之一。中信泰富为这一铁矿投资共52亿美元,而业界关注的是,付出如此大的投入之后能不能赚钱?
早在2009年年底,中信泰富就表示,已签订协议,将其澳大利亚项目出产铁矿石中的2/3出售给国内的钢厂,那么,寻找一个合适的入港口岸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考虑。
湛江港由于天然的地理优势,是近年钢铁企业的争夺重点。它是中国内地距澳大利亚铁矿石进口最近的港口,同时也是全国性交通枢纽城市,位于粤桂琼接合部, 拥有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管道等5种综合运输体系。此外,湛江还是全国重要的港口城市,拥有30万吨级航道,全国规模最大、工艺最先进的现代化码头湛 江港30万吨级散货码头业已全面施工建设。
更重要的是,铁矿石运进港口后,可以做到就地消化。早在2008年,宝钢就酝酿在湛江建设一个设计年产能2000万吨、首期建设规模1000万吨的精品钢材基地;而就在临近广西的防城港,武钢也重金布局,年产能同样是2000万吨。
实际上,中信泰富此举对于国内的钢铁企业也具有一定的标杆意义。在目前行业受制于力拓等国际铁矿石巨头时,中信泰富在澳洲的铁矿资源是目前中资企业在海 外矿业领域中最大的投资项目,也是在澳大利亚资源领域为数不多的100%股权项目,更是近年来中资企业在澳大利亚铁矿石领域真正投入实质性运作的唯一项 目。
迟迟未获准生证的钢铁项目
然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宝钢湛江港项目和武钢防城港项目目前均未获得国家发改委颁发的项目建设批文,即业界俗称的“准生证”。
国务院对于批准新增产能相当谨慎,发改委制定的钢铁业新增产能铁律是:新增产能必须在“淘汰落后产能”的情况下方能获批。
目前按照发改委要求,400立方米高炉均被列入淘汰钢铁企业名单,全行业总产能的20%基本都被列入“黑名单”。由于这些产能分散在全国各地,或因为拥有矿石资源、或源于接近需求地,都能有一定的生存空间,被很多地方政府视作一个重要行业。
发改委最初对待落后产能采用强硬手段,直接勒令地方政府年初制定淘汰目标,年底验收淘汰成果。但在实行一段时间后,发现效果并不好,年年都说淘汰成果显著,但落后产能依然大量存在。
无奈之下,发改委默许了一种替代方案:让龙头企业出面,以在地方新建一个先进产能的方式,淘汰当地的落后产能。这种模式下出现的项目包括宝钢湛江港项目和武钢防城港项目,但宝钢湛江港项目由于和广州市政府就重组广州钢铁集团的价格问题,迟迟未能达成共识。
无论是宝钢还是武钢,都还在等待发改委最终的一纸批文。
新闻链接
铁矿石有价无市矿商钢厂忙“冬储”
每经记者 张国栋 发自北京
铁矿石进入需求淡季,进口价却在不断攀升。受此影响,国内不少钢厂和贸易企业纷纷选择“冬储”。
据中国钢材网1月4日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品位63.5%印度粉矿价格为178美元/吨,正在接近去年4月中旬高点192美元/吨。“现在本是需求淡季,而且钢材已经跌价,为何原料价格却一路上扬?”1月4日,北京某钢贸企业人士直言对现在的铁矿石市场“看不懂”。
不过,受到对后期铁矿石价格上涨预期强烈等因素影响,一些规模钢贸企业还是选择囤货待涨。据北京百汇怡翔科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廖京花分析称,近期钢贸大户大部分限量销售,控制销售节奏,是因为成本上涨已成定局,后期订货价格要涨。
另据西本新干线对国内铁矿石港口存量的最新监测显示,去年11月5日港口库存量为7280万吨,在2010年最后一天增至7700万吨,前后增加近 400万吨。“这种连续增仓的势头,一方面说明消费淡季的到来,另一方面也说明进口量、囤积量在连续增加。”西本新干线信息总监盛志诚分析称。
记者了解到,不少贸易商对身背“炒矿黑锅”颇感委屈。“问题正好相反,各大钢厂才是炒矿的主力。”1月4日,山东某钢贸企业负责人向记者透露。
我的钢铁网分析人士表示,市场的确存在囤货,但没有报道说的那么严重,现在的价格基本反映了当前的供需情况。“冬季是需求淡季也是供应的淡季,现在国产矿的量上不来,外矿的进口也在减少,并不存在严重的倒卖行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63

非洲最大鐵礦爭奪:漢龍買礦起底

 http://epaper.21cbh.com/html/2011-08/08/content_4640.htm?div=-1

  本報記者 文靜 重慶報導

    就在中鋁和力拓合資開發的鐵礦項目夢斷幾內亞後,民營企業漢龍集團開始整裝進入西非的鐵礦石開發。

    7月15日,漢龍集團子公司漢龍礦業向澳大利亞上市公司Sundance Resource(下稱SDL)提出全資要約收購,收購總金額約15億美金。SDL公司擁有位於喀麥隆的穆巴拉鐵礦項目絕對控制權。

    7月27日,漢龍礦業向本報記者獨家透露:由於該鐵礦處於世界第三大未開發鐵礦區,後續開發所需資金非常龐大,漢龍集團不排除引入其他中方合作夥伴,共同開發此項目的可能。

    除了後續資金尚需上百億美金的投入,記者多方採訪獲知,中國企業入駐西非,尚面臨礦業政策、法律、財務等多方面的風險。漢龍礦業坦承,公司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

    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國企業在非洲投資的區域比例已達到83%,直接投資項目高於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平均覆蓋率。在非洲國家大使館推出的投資項目中,80%以上都跟礦產資源投資有關。非洲國家成為中小企業投資首選。

    然而,最近非洲局勢一系列的突變,讓不少投資非洲的企業吃了大虧,尤其是非洲國家政局不穩定帶來的風險極高,甚至可能連基本的勘探權、開採權都無法得到保證。

    自2007年以來,65%的中國企業海外投資仍然虧損,盲目擴張、缺乏明確定位是重要因素之一。在中鋁和力拓在幾內亞合資的西芒杜鐵礦項目面臨採礦權歸屬爭議,中鋁進退兩難後,新入者漢龍集團能否跳好獨角舞還是合作開發成功?

    1.單一大股東成收購優勢

    繼漢龍集團提出全資要約收購後,收購雙方正在進行新一輪的談判。

    7月18日,漢龍礦業提出以每股50澳分的價格以現金支付方式收購SDL,出價比SDL過去一個月以來的交易量加權平均股價高出45%。但這家在澳大利亞上市的礦產公司仍表示,這一價格不足以滿足其股東的要求。

    但漢龍方面對完成此次收購充滿信心。在這一輪談判中,漢龍礦業董事總經理肖輝表示,考慮到盡職調查的情況,每股0.5澳元的出價“不會有太大變化”。價格每增加0.01澳元,總價將增加3000萬澳元。

    目前,中國和澳大利亞政府方面的相關程序正在進行。7月21日,喀麥隆總統保羅·比亞在北京進行國事訪問期間,會見漢龍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時也表示,喀麥隆政府會為項目的開發提供一切需要的支持與​​幫助。

    SDL早在1993年在澳大利亞上市,是澳大利亞第11大鐵礦石生產商。記者從該公司網站獲悉,其在澳大利亞和西非共有220名僱員,其擁有位於非洲喀麥隆的穆巴拉鐵礦的絕對控股權。穆巴拉鐵礦含有4.84億噸富鐵礦和23.2億噸一般鐵礦,項目總成本預計為20000億非郎。

    根據預期,穆巴拉鐵礦的年產量將達到3500萬噸,但需要在喀麥隆建造一條鐵路和開發一個深水港。為此,2010年,SDL委託中信證券協助其為西非穆巴拉鐵礦石項目及相關基礎設施進行借貸和股權融資。

    此前,SDL跟世界幾家大的鋼鐵企業進行了談判,比如印度的塔塔、米塔爾,韓國的POSCO(浦項製鐵)等。

    國內鋼企中,武鋼和河北鋼鐵集團都向SDL搖過橄欖枝。

    2010年國際礦業大會期間,武鋼國際資源開發投資公司有關負責人透露,武鋼將採取與中鋁類似的辦法,成立一個中方聯合體,包括金融機構、基建承包商、鋼廠、貿易商等,共同開發位於非洲喀麥隆的一處鐵礦。中建集團已表示願意加入該聯合體。 

    武鋼對穆巴拉鐵礦的濃厚興趣表明,非洲是武鋼尋找海外資源的另一重點基地。從2007年起,武鋼就開始跟踪研究穆巴拉項目。此前,武鋼在非洲取得的第一個權益礦是利比里亞中利聯鐵礦項目。

    不過,由於項目尚處於前期論證階段,武鋼開發穆巴拉的合作方案一直未確定。

    和一線鋼鐵競爭對手相比,河北鋼鐵集團在海外資源收購上明顯落伍。去年8月,河北鋼鐵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王義芳在集團總部會見了SDL公司董事長喬治·瓊斯一行,明確表達了要與其西非鐵礦石項目展開合作的意向。但雙方一直沒有開展具體合作。

    2009年6月的一場意外事故,卻給漢龍集團創造了一次機會。

    當時,SDL管理層包括董事長及公司最大股東肯·塔波特(Ken Talbot,澳大利亞昆士蘭州首富)在內一行7個人,在從喀麥隆首都去礦區的路上,乘坐的小型飛機失事,全部遇難。

    早在2008年,長期在海外從事併購業務的肖輝就購買過SDL的股票,隨後,因看好穆巴拉鐵礦,一直和SDL有所接觸。他迅速了解到,塔波特家族的信託管理基金有意出售手頭16.1%的SDL股權。 

    2011年3月18日,塔波特家族與漢龍礦業簽訂協議,同意出售手中持有的SDL股權。漢龍礦業在一個月之內完成了付款,同時從二級市場購買了接近3%的股份,加上塔波特的股份,最終獲得SDL約18.6%的股份,共計投資2.4億美元。

    漢龍礦業一舉成為SDL最大股東。“在後來和數家礦業公司的競爭中,我們在收購上有了無法比擬的優勢。”7月27日,漢龍礦業回复給本報記者的郵件中稱。

    和此前鋼企只投資鐵礦石項目的方案不同,漢龍礦業是全資收購SDL。對此,漢龍礦業給記者的回復稱,這是一次非常難得的機會進入國際鐵礦石​​領域的前列。如果此次收購成功,漢龍將向全球第五大鐵礦石供應商邁出堅實的一步。同時,對中國的相關產業來說,也是一次難得的機會。

    2.資金渠道組合

    漢龍已經為此項收購準備了至少四大資金渠道。同時不排除與國內企業合資開發的可能。

    那麼,收購SDL公司及開發礦產項目的錢從哪裡來?

    除了這次要約收購SDL公司的15億美金,該項目要完成兩階段的開發,尚需78億美元。

    穆巴拉鐵礦項目預計2014年開始生產,產量高達每年5000萬噸,居世界第五。開發分兩步走:第一步每年3500萬噸赤鐵礦,為期10年。年產量高達3500萬噸,隨著進一步的開發,年產量可達5000萬噸,資本投資47億美元。第二步每年生產5000萬噸高品位的鐵英石精礦砂,為期15年。資本投資31億美元。

    如果從2009年算起,漢龍集團先後多次收購澳大利亞鉬礦、澳大利亞鈾礦,以及這次拿下非洲大鐵礦,面臨著上百億美元的資本需求。

    漢龍集團成立於1997年,擁有全資及控股企業30多家,資產360億元,年銷售額160億人民幣。營業範圍涉及礦業、能源、醫藥、高科技、食品、化工、基礎設施建設、旅遊業及房地產業。

    “漢龍完成此次收購在資金上不存在困難。”漢龍礦業有關人士稱,收購資金主要來源於四個方面,集團內部的業務結構調整可以提供一部分資金,國家政策性銀行的支持,漢龍在香港擁有一個10億美金的私募基金也可以提供資金支持,還有海外金融機構的融資。

    在內部結構調整上,包括漢龍集團和漢龍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的堂兄劉滄龍所在的宏達集團,在資金上均可隨時調配。

    漢龍集團擁有兩家上市公司金路集團和宏達股份。近年來,兩家上市公司多次通過大股東減持股份,為礦業開發鋪金讓路。早在2009年11月25日,漢龍集團旗下的漢龍實業就賣出金路集團股票套現,不惜出讓第一大股東之位,由宏達集團接手。

    宏達集團也在助漢龍集團一臂之力,旗下公司宏達實業也在減持股票。7月2日,宏達股份發佈公告稱,公司第一大股東宏達實業繼6月29日減持公司股份後,於6月30日又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統累計減持公司股份200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94%。

    然而,這些數億元的套現只是漢龍集團收購項目自籌中的一部分。和銀行的捆綁則是劉漢海外之路的另外一盤棋。

    繼2010年3月,中國進出口銀行和漢龍集團簽訂境外投資借款合同,為其收購澳大利亞MOL公司56.6%的股權項目進行融資後,同年底,中國進出口銀行又向漢龍集團提供了價值15億美元的授信。

    這筆授信是否專項用於此次SDL公司的股權收購?

    7月23日,中國進出口銀行成都分行公司業務二處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行和漢龍集團簽署的只是一個戰略合作協議,但並不表示15億美元將全部到位,要看項目的情況。況且,該筆授信並不是針對SDL公司的收購項目。

    和中國進出口銀行的大筆授信承諾相比,國家開發銀行對漢龍集團的支持則更直接——項目貸款。

    有媒體披露,國開行已在漢龍集團對SDL的股權投資中提供了一筆約2億美元“內保外貸”形式的貸款。而在此前,國開行已經對漢龍集團收購澳大利亞MOL公司56.6%股權和對GMO公司投資中,提供了2.5億美元貸款。

    2010年,漢龍集團和澳大利亞第四大鈦棒公司MolyMinesLtd合資建設年產能1000萬噸的鈦棒項目,漢龍方面為項目提供5億美元的融資。國開行再次伸出援手,漢龍集團共獲得中國境內銀行4.46億美元的貸款。國開行的一位高級代表還會同漢龍集團高管,共赴澳大利亞佩斯完成財務上的事務。

    表面上是存貸關係,但漢龍集團和國開行的關係遠非這麼簡單。

    今年3月,四川巴中國開村鎮銀行出資人大會召開,該銀行以國家開發銀行為主發起人,包括漢龍集團在內的6家非金融企業共同出資籌建。

    對於投資銀行,杉杉董事長趙永剛曾說:“你擁有銀行,那你就等於說是銀行的股東,換句話說是銀行的老闆。別的企業問銀行借款,而你是銀行的老闆,你自然形象會很好。”

    記者註意到,巴中國開村鎮銀行董事長、國開行四川省分行副行長楊小魯曾出任綿陽市副市長,負責國開行支持綿陽科技城建設的綜合協調、職業教育園區及國防軍工企業內遷工業園區的規劃、融資等。而註冊地在綿陽的漢龍集團在當地投資了多個項目。

    儘管銀企“關係”良好,但漢龍集團不得不承認,自籌和銀行貸款只能滿足股權收購,鐵礦的開發所需資金量的確大得多。

    “對於未來的開發,漢龍是開放的。”劉漢說,在穆巴拉鐵礦的項目中,漢龍“只求所在,不求所有”。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在中國企業的手中,然後再看具體怎麼合作。

    非洲最大鐵礦爭奪: 漢龍買礦起底

    3.何方神聖?

    按照漢龍的初步設想,公司要成為金、鉛鋅、稀土、大理石、鐵、煤、鉀等礦產中的一種或幾種的行業龍頭,而目前劉漢正瞄準鐵礦。

    如果上述項目成功實施,漢龍無疑成就了國內企業,尤其是大型央企趨之若鶩但少有斬獲的奇蹟。漢龍到底是何方神聖?

    “做礦的。”一提起漢龍集團,四川省工商聯的有關負責人的回答簡單乾脆。

    在綿陽,劉漢是當地政府官員眼裡的紅人。地震期間,位於北川的五所“劉漢希望小學”不倒,讓綿陽政府深感自豪。早在2003年,綿陽市經委官員就曾掰著指頭細數漢龍的“功德”: 墊資9000萬元修建了位於綿廣(綿陽到廣元)高速公路入口處的迎賓大道,出資4000萬元修建了公益性大橋——漢龍大橋…… 

    “2008胡潤慈善榜”系列——時年43歲的劉漢就以1.27億元的捐贈,成為川渝最慷慨、最年輕的慈善家。

    在資本市場,劉漢被稱為隱藏幕後的資本高手,有“西南德漏”之稱。劉漢家族曾控製過三家上市公司,西藏珠峰摩托車工業公司、金路集團和宏達股份,實際控製過四川天風證券,還曾出現在中國最大期貨公司的增資中。

    劉漢還被傳言涉黑。1997年,他曾被期貨行家買兇槍擊。如今,僱凶殺人者和兇手早被繩之以法。但劉漢本人一直鮮在媒體前露面。

    本報記者多次致電漢龍集團宣傳部,相關負責人均以其不接受采訪婉拒。

    據記者了解,和中國大多草根富豪步步打拼搭建實業帝國,再騰挪運作資本大戲不同,劉漢逆向而行,貿易起家,期貨成名。

    網上風傳劉漢以1000元創業,始做綠豆生意。但劉漢的簡歷表明,從1990年到1991年,他曾從廣漢特油供應站的一名副經理到經理。

    “我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在廣漢做貿易,主要就是建材和成品油。經過數年打拼,才有了原始積累。” 劉漢曾對四川一媒體記者回憶,1994年,中國鋼材現貨市場低迷。期貨市場的鋼材被暴炒,價格直升至3500元/噸。但現實中的鋼材價格卻只有2800元/噸,銷售不出。成鋼、重鋼的庫存產品堆積如山。

    劉漢集中所有資金,和成鋼、重鋼廠簽下了旁人看來近乎瘋狂的合同——以比市場價高200元/噸的價格收購鋼材廠庫存產品,然後拿到期貨市場沽空。成鋼約4萬噸的鋼材,被劉漢一網打盡。一進一出,劉漢大獲豐收,斬獲近億元,從此躋身億元富豪之列。

    有人說劉漢有如此“財技”,是從金融界朋友處獲得炒期貨的終南捷徑,一戰成名。這可從後來劉漢轉戰中期公司可以看出。

    2003-2003年,劉漢曾藉中期公司增資擴股機會,以宏達集團和宏達化工的名義入股在中國期貨界具有標杆地位的中國國際期貨經紀有限公司。但宏達集團很快劃走到賬才一天的1億元資金,並於2006年將其持有的全部中期公司股權作價轉手,從中牟利。

    同樣是做期貨,10來年前的那起槍擊案據說與其他期貨大鱷有關,劉漢曾躲過一劫。

    鋼材期貨對賭成功,劉漢很快從虛到實。1997年,劉漢在綿陽成立了漢龍集團,開始向實業進軍。起步伊始,漢龍集團選擇的基本都是與期貨有關的大宗商品行業,如PVC,後來擴展到電信、交通、旅遊、房地產、生物醫藥、白酒等。

    從2001年始,劉漢進入水電行業。當時,全國電力過剩,也沒有民營企業涉足大中型水電站開發建設先例。劉漢5年內在四川省累計投資52億元,修建完成總裝機容量約為100萬千瓦的多家水電站。

    當時,劉漢也留了一手。電站都建在自己的高耗能企業附近,即使出現電力過剩,企業也可以自我消化。

    從水電開發上嚐到甜頭,劉漢開始強化實業,弱化投資,從投資性企業向實業企業過渡。2003年,漢龍集團出讓了投資控股的天風證券。近年來,劉漢攜手劉滄龍在金路集團、宏達股份上減持股份,除了資金套現,也頗有淡出資本市場之意。

    劉漢套出的錢流向何處?

    礦業成了新的蓄水池。劉氏兄弟拿礦,四川眾多民營企業少有能敵。早在2003年,劉漢參股的宏達股份出資參股鉛鋅儲量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四的雲南蘭坪鉛鋅礦。

    如今,海外礦山成為劉漢的重中之重。

    8月5日,四川另一在澳大利亞斬獲頗豐的民企泰豐集團有關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前不久,在四川省發改委的一次座談會上,漢龍集團的一位副總裁就公開介紹了非洲穆巴拉鐵礦的情況,當時項目還在談判中,但漢龍已預測到後期開發資金在50億美金以上。

    他說,前幾年,劉漢靠房地產也賺了不少錢,幾十億元的人民幣現金是有的。除了自籌以外,漢龍集團憑藉和政府的良好關係,資金上很大程度依賴於國家開發銀行和進出口銀行的支持。

    此外,據本報記者了解,近年來,漢龍集團不光在海外完成了10來起大大小小的併購,還在國內拿好礦:他擁有四川阿壩州松潘縣東北寨金礦的探礦權和採礦權,擁有位於雅安寶興縣三宗大理石礦山和400畝的加工廠區,礦山礦區面積1.6平方公里,礦石儲量2200萬立方米。

    按照漢龍的初步設想,公司要成為金、鉛鋅、稀土、大理石、鐵、煤、鉀、鋰等礦產中的一種或幾種的行業龍頭,而目前劉漢正瞄準鐵礦。

    “漢龍集團定位是做世界級的資源供應商。”劉漢曾在多個場合說。

    為何漢龍集團能拿下非洲大礦,而國企反而不力?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認為,一些國有企業在利益和企業之間不能很好協調,海外收購自然會碰到很多阻力,因為人家會對國有企業有很多防範。

    有資料顯示,目前,僅四川全省已有17家公司正在辦理境外開發礦產資源的項目,2008年全省的境外投資累計投資總額近10億美元,其中民營企業境外投資總額占到了七成。

    4.項目風險

    業內人士還提醒漢龍集團應注意法律風險和政策風險。

    不過,“現在說漢龍很成功還言之過早。”漢龍集團對此早有判斷。

    “對該礦業公司實行全部股權收購,而不是受讓控股權,這說明投資者相當看好它的高盈利,回報越高,風險越大。”在非洲有鋁土礦投資的民企有關負責人說。

    該負責人分析,要么對這個行業瞭如指掌,要么孤注一擲,否則,海外礦業收購很難拿下100%的股權,因為這對資金需求量太大。但投資型的人才往往膽子大,靠敏銳性。

    但對做實業的人來說,浸淫的時間越長,越謹慎。他表示,其所在的公司決策者,求穩是原則,公司負債率不能超過60%,哪怕項目再好都不碰。在海外,中國企業普遍面臨很多淘金機會,如金礦、煤礦的開發。只要論證後有一兩個地方存在風險,最終都會選擇放棄。

    除了項目本身,基礎設施的投入不可小視。

    今年6月,中鋼集團在西澳大利亞的鐵礦石項目暫緩,緣於項目對應的港口和鐵路工程進度太過緩慢。上述非洲投資人士稱,該公司同樣看重這一點。有的國家鋁土礦占到全球的1/3,但沒有任何基礎設施配套,企業介入後前期投入大,這直接影響到投資回報期,比如長達10-20年,對民企很不划算。

    漢龍集團公開消息稱,穆巴拉鐵礦周邊鐵路基礎設施健全,礦山坐落在離港口478公里處,從礦區到碼頭的運輸週期為28小時。項目與中國海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和中國鐵路建築工程總公司簽署了諒解備忘錄,單次的海港裝卸能力可達5000萬噸一年、港口被設計成可容納總載重噸數為30萬的大型裝礦船。

    一旦兩國政府獲批,SDL公司將完全攬入漢龍集團懷中。由此漢龍集團認為,他們將獲得項目的完整控制權,包括周邊港口和鐵路的投資權。 

    但值得一提的是,不少銀行對貸款有明確的附加條件,不得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只能用於項目本身等。

    業內人士還提醒漢龍集團應注意法律風險和政策風險。非洲國家發展不均衡,但法律相對完善,有的國家和地區對環保要求相當高。

    7月28日,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李智彪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還提到,目前不少非洲國家正出台新的礦業法,同一國家不同地區,對境外投資者投資比例的限制和投資領域的開放程度都不盡相同。在非洲投資還有一個特殊情況是,儘管非洲有相關的法律,但通過最高領導人往往可以談新的條件。另外,中國公司在用工上一定要遵循法律,要簽合同。

    事實上,在西非開拓市場的還有其他中國企業的身影。此前,中鐵物資以1.678億英鎊的價格認購非洲礦業公司12.5%​​的股權,參與塞拉利昂鐵礦石開發項目;去年7月,中鋁與力拓簽約,雙方聯手開發幾內亞西芒杜鐵礦項目,寶鋼也有意加入。但合作很快面臨著開發週期長、資金投入巨大的壓力等難題。目前,該礦區又因採礦權和勘探權面積不相符合引發爭議。

    採訪中,不少人士認為,在西非開拓鐵礦石資源的不確定性因素還有很多,很多項目包括喀麥隆項目要真正投產還需要很長時間,這都將推高中國企業在當地的開採成本。

    “在鐵礦石談判中,想要藉助西非鐵礦石資源打破三大鐵礦石供應商對市場的壟斷,在短期內還沒有可能。”業內人士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827

鐵礦石「局」變:拐點到來前的博弈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0-1/3NMDcyXzM2OTc3NQ.html

全球大宗商品普跌,什麼力量支撐了鐵礦石價格的持續高位運行?是中國需求,還是國際礦商的「壟斷」?指數定價機制和全新的海運模式,是否會導致國際鐵礦石市場進一步被操縱?市場拐點終將來臨,但中國鋼企為何依然憂心忡忡?

2011年前9個月,在美債、歐債危機的持續打擊之下,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普遍大跌。但相比其它大宗商品,鐵礦石卻得以「獨善其身」, 全球經濟衰退似乎並未對其形成較大負面影響,鐵礦石價格始終保持高位運行。

在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長富看來,「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好像後面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在托市。」實際上,只要能夠理解張長富所說的「強大的力量」,就不難理解這一「奇怪的現象」。

從2009年開始,鐵礦石長期協議定價機制已逐步崩潰,之後,在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三大國際礦商的合力推動下,全球鐵礦石市場已形成了一種全新的格局。

這一新格局的最大特點就是,利潤在產業鏈上游資源環節呈現前所未有的集中。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統計,2010年,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息稅前利潤比分別同比上升133%、133%、186%,而中國77家主流鋼廠息稅前利潤比同比僅上升49%。

三大礦商能夠獲取壟斷利潤,不僅因為其擁有的市場份額,還體現在對「定價權」的絕對掌控上,甚至,它們已開始通過指數定價方式染指海運市場,引發海運市場大洗牌。

在2011年大大小小的國際鐵礦石會議上,有一個話題從來不會被落下:行業拐點何時到來?而對於這一點,包括三大國際礦商、中國鋼企等在內,各方的意見並不一致,但似乎都具有充足理由。

1.高價的秘密

在中國鋼企看來,壟斷,才是鐵礦石價格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你那麼著急買幹嘛呀?現在,光是鐵礦石的港口庫存就9000多萬噸,鋼廠的庫存也夠維持一個 月的生產,總共加起來有1億多噸的庫存。」張長富正在勸說中國鋼廠放緩採購速度,理由是國內鐵礦石庫存已達到歷史新高。

相比中鋼協的建議,鋼廠的態度則「悲觀而務實」,大多數鋼廠認為,鐵礦石價格高位運行的態勢,短期之內難以改變。

在寶鋼集團副總裁戴志浩看來,鐵礦石需求目前依然維持高位,這為鐵礦石高價運行提供了最大支持。而武鋼總經理助理劉新權則對本報記者表示,從鐵礦石供需形勢看,近期全球鐵礦石仍是賣方市場,「最近,鐵礦石FOB價格(離岸價)已上漲到了180美元/噸」。

在劉新權看來,中國和印度等國的發展,對鐵礦石需求依然強勁。就中國而言,未來十年,按照城鄉統籌和中西部發展戰略,中國大陸仍舊具有對鋼材的穩定需求。與此同時,中國正在限制鋼材出口,一些發展中國家則限制鐵礦石出口,因此,歐洲市場對鐵礦石需求也有一定增量。

「未來,鐵礦石價格仍將高位運行,震盪上揚後逐步回調,FOB價格最終會穩定在100-120美元/噸。」劉新權預測道。首鋼總公司總經理助理韓慶也對本報記者表達了類似的觀點:短期內,不要指望鐵礦石大幅降價,礦價將高位震盪。

不過,中國鋼廠並不認為,「需求堅挺」就是張長富所說的高價鐵礦石背後的「托市力量」,在它們看來,真正「托市」的依然是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三大礦商的壟斷地位。

因為,同樣受到「中國需求增長」影響的其它基本金屬銅、鋁等,並未能像鐵礦石這樣在全球經濟衰退中獨善其身。據本報記者瞭解,自標普將美國信用評級從 AAA下調至AA+以來,今年以來一直價格相對堅挺的滬鋁,已從18000元/噸的高點下挫至16000元/噸,銅價的跌幅則更大。

韓慶對本報記者直言,壟斷,才是鐵礦石價格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戴志浩也向記者指出,2003年,三大國際礦商的出口量佔「全球海運貿易總量」67%,2011年,這一比例仍高達63%,並未明顯下降,「礦業公司的壟斷力量仍然佔明顯優勢」。

對此,礦商方面則有不同解釋。淡水河谷執行董事馬丁斯(Jose Carlos Martins)對本報記者稱,鐵礦石價格之所以較其它基本金屬價格降幅更小,是因為其它金屬已經金融化,而鐵礦石尚未金融化,其價格主要還是受到供需基本面的影響,價格波動不會太大。

馬丁斯認為,目前的供需面較以往有一定特殊性,主要是由於礦商在金融危機中普遍放緩礦山擴建,而目前鐵礦石需求回暖,「短期供不應求」已成事實。

2.指數爭奪戰

雖中國鋼企不滿,但三大礦商並無「完善指數定價機制」意願。從2010年開始,三大礦商已公開宣佈「放棄鐵礦石長期協議定價機制」,轉而採用「指數定價」。如今,指數,已逐漸成為爭奪鐵礦石定價權的新武器。

隨著「指數定價時代」的來臨,中國鋼企在鐵礦石定價權的爭奪中更加被動,幾乎喪失了討價還價的餘地。由此,鋼企與礦商之間的矛盾,也進入前所未有的白熱化階段。

寶鋼公開指責說,三大礦山採取的指數定價方式是「利用不正當手段操縱鐵礦石價格,將貌似科學的方法論掩蓋真實的市場情況」。在國內鋼企看來,三大礦商普遍 採用的「普氏指數」樣本覆蓋範圍過小,樣本交易數量也太小,「由普氏公司的編輯來詢問、估價,缺乏專業性及可信度,品質差異決定估價高低,不能如實反映冶 煉成本」。

寶鋼、武鋼等國內「鐵礦石採購大戶」,對「指數定價方式」最不滿的一點是,對購買較多數量產品的客戶執行的價格,被較少的數量綁架。「不管你買多買少,都是一個價格。」武鋼一位副總對本報記者不滿地表示。

戴志浩對本報記者稱,對於中國鋼企的意見,三大礦商一直未予以重視,不願意給出進一步完善指數定價的具體時間表。

由於國內鋼廠對三大礦商採取的普氏指數極其不滿,中鋼協將在今年10月推出一個「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主要目的便是「為了更客觀、更全面反映中國鐵礦石價格情況」。

對此,必和必拓鐵礦石銷售副總裁Michiel Hovers回應稱,普氏指數在能源定價上有充足經驗,普氏指數是一種相對於「長期協議定價」更客觀、更專業、更透明的定價方式。

力拓董事長杜立石(Jan Du Plessis)也對本報記者稱,指數定價方式更趨於市場化、更透明,過去舊的年度談判使得供需雙方關係緊張,而新的定價「有利於維護供需雙方的合作關係」。

淡水河谷執行董事馬丁斯也強調,淡水河谷在使用普氏指數的經驗證明,指數定價是一種更合適的定價方式,目前,淡水河谷99%的產品採取季度指數價格合同。

當然,對於中鋼協推出的「中國指數」,三大礦商還是給了一點「面子」。

力拓稱,「我們一直在關注新的定價機制的出現,只要新的定價機制是透明的,能夠正確反映供需雙方的關係,我們都會認真地考慮」。馬丁斯也表示,淡水河谷願意坐下來與中國客戶商談指數定價問題。

不過,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定價機制,也並不能解決全部供需矛盾。與年度定價機制一樣,指數定價機制也面臨著巨大的考驗。

一位國際礦商的主管曾對本報記者表示,年度合同對礦商最大的風險是客戶不按合同採購。2009年,多家中國鋼企由於價格太高放棄部分鐵礦石採購合同,一度給礦商帶來巨大的現金流壓力。

戴志浩也直言,季度價與當期現貨價的差異,給供需雙方都增加了違約風險,雙方對合同履約的忠誠度,都受到現貨價格的考驗。他進一步解釋說,目前的定價方式 只是在執行時間上推後了一段時間,長期平均下來,季度價格與現貨價格一致,而長期使用現貨礦的企業如果採購節奏把握得當,現貨價格可能低於季度價。

一位國內大型鋼廠的採購人士告訴本報記者,目前,已經有部分國內鋼廠口頭通知礦商延遲發貨,原因是鐵礦石報價過高,此舉已引起礦商關注。

寶鋼還呼籲,「應警惕鐵礦石成為石油之後華爾街資本炒作的第二個對象」。「由於目前鐵礦石掉期產品採用第三方公佈的指數價格予以結算,而指數有很多侷限性,礦山企業可以通過控制現貨市場發貨,從而影響指數價格。」戴志浩說。

3.海運市場變局

全球鐵礦石海運市場,或將也被淡水河谷等三大國際礦商壟斷

在指數定價機制下,由於鋼廠對FOB(離岸價,由買家支付海運費)海運費的選取存在爭議,國內多數企業已從FOB合同轉為CFR(到岸價,由賣家支付海運費)合同,加上國際礦商紛紛設立租船業務,此舉引發國際海運市場洗牌。

目前,三大國際礦商的出口量佔「全球海運貿易總量」63%,並且,中國鋼廠紛紛放棄租船選擇權,改由礦商安排海運,這一貿易方式的變化,正引發一場海運市場大變局。

淡水河谷正是這場變

局的引導者。作為全球最大鐵礦石生產商,淡水河谷於2008年金融危機前啟動航運計劃,斥資23億美元,計劃針對亞洲尤其是中國市場,打造全球最大礦石船隊,旨在穩定礦石航運成本,增強其礦產品競爭力。該計劃包括了35艘40萬噸級VLOC(特大型砂礦船)。

業內普遍認為,這些運力一旦全部投入使用,將徹底改變目前干散貨海運市場的船舶結構和運價水平,引發市場的激烈波動。由於淡水河谷掌控了礦石定價權,再加 上量大價低,價格競爭力強,將直接威脅到一些原先為了「抵抗運價風險」而組建的、鋼企與海運公司的聯合船隊,攪亂了整個海運市場秩序,加速市場惡化。

而目前,全球干散貨海運市場正在經歷第二次探底過程。今年以來,海岬型船日租金不到2萬美元,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巴西至中國的鐵礦石海運費每噸也不足20美元,而當前的鐵礦石價格每噸為180美元,海運費僅佔礦價10%。

海運市場今日的蕭條景象,與2009年的海運市場高峰形成鮮明對比。當時,海運費可佔到鐵礦石到岸價格的50%。上述國際礦商主管對本報記者表示,這一市場的逆轉,也是礦商以「平衡鐵礦石價格」為理由來強化其壟斷地位的結果。

9月初,淡水河谷中國區總裁Luiz Meriz在濟南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

表示,淡水河谷打造船隊是為了穩定鐵礦石價格,「我們只想確保鐵礦石海運費的穩定,過去很多年,鐵礦石行業的很多利潤,都流入了船東的口袋。」

雖然淡水河谷方面正在積極向中國鋼廠推銷其租船業務,但馬丁斯表示,目前還未與中國的船運公司談妥關於長期承租其VLOC事宜,正在尋求其它合作途徑。

其它礦業也正瞅準航運業務的機會。全球第四大礦業公司英美資源鐵礦石銷售和物流全球主管Timo Smit表示,英美資源設立了專門的租船業務部門,願意幫助客戶尋找合適的船東並提供專業服務。

礦商穩定海運費的舉動,受到了國內鋼廠的歡迎,但卻遭到了船運商的抵制。今年8月份,中國船東協會公開呼籲,要求中國政府出面阻止淡水河谷組建大型運輸船隊的行為,他們擔心,中國進口鐵礦石的船運業務可能也會被淡水河谷壟斷。

對此,戴志浩建議,航運企業應主動適應未來鐵礦石海運貿易結構的變化,合理佈局航線、優化船隊、配置運力。同時,航運企業需要淡化海運市場波動對客戶長期合作的影響,與上下遊客戶共同探索穩定、雙贏的海運貿易模式,進一步提高鋼鐵企業與航運企業間長期運輸合同的比重。

4.拐點何時到來?

一旦市場突變,中國鋼企的海外項目或將被大型礦山低價兼併

在全球鐵礦石利益博弈背後,有一個整個鋼鐵產業鏈正在關注的問題:鐵礦石市場的拐點何時到來?

供需格局的巨變,不僅意味著鐵礦石高價時代的終結,也意味著鋼鐵產業利潤重新分配的開始。隨著這一時刻的迫近,國際礦商要隨時做好「全球鐵礦石擴產導致產 品價格下跌」的準備;而對於中國鋼廠來說,雖然原材料成本可能因此大幅下降,但其近幾年大舉推進的海外投資,也將遭遇巨大風險。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由於鋼鐵市場需求迅速復甦,全球鐵礦商開始新一輪投產高潮。當時,除了三大礦,FMG、英美資源、Xtrata,甚至包括澳大利亞眾多新興礦商,無一例外地拋出了或大或小的未來五年擴產計劃。

中鋼協提供的數據顯示,根據澳大利亞現有礦山公司的擴產計劃,到2015年,澳大利亞鐵礦石產量將由2010年的4億噸提高到7億噸,增加70%。而巴西 淡水河谷計劃產能年均增長12%,到2015年,產能將從3.1億噸最高增加到5億噸,增加61%。同時,印度、非洲、東南亞等地的新興礦山也將相繼投 產。以此計算,到2015年,全球鐵礦石產量將達到27億噸。

戴志浩指出,近幾年的鐵礦石價格暴漲,吸引了大量投資,形成的產能有望在若干年內釋放,到時候,鐵礦石的大規模供應將漸行漸近,樂觀預計,鐵礦石供求關係發生逆轉的時間可能會提前。

馬丁斯也表示,鐵礦石市場將在2015至2017年間迎來供需平衡,屆時,鐵礦石價格將小幅回調後企穩。

但對中國鋼廠來說,鐵礦石供需拐點是一柄「雙刃劍」。一方面,鐵礦石降價將使得一部分利潤轉移至鋼廠,另一方面,近幾年,國內鋼廠普遍以高成本投資海外礦山,一旦鐵礦石價格下跌,將給它們的海外鐵礦項目帶來經營風險。

「中國鋼廠並不具備專業開發能力,並幾乎全是在市場高點出手,一旦市場突變,它們的海外項目將被大型礦山低價兼併,等於為大型礦商虧本打工了幾年。」一位國際礦業公司的管理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

今年以來,寶鋼多次在公開場合呼籲,中國鋼企警惕海外項目投資風險。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曾對本報記者表示,國內鋼企大規模海外礦山投資並不是明智選擇,因為鋼廠的專長不是礦山經營,不過,徐樂江贊成鋼廠以參股方式與礦山結成利益同盟。

戴志浩介紹寶鋼海外投資策略時表示,寶鋼將聚焦澳洲、巴西、加拿大,積極尋找參與非洲鐵礦開發的機會,優先參與直裝礦項目合作,優先選擇帶有配套物流設施的項目。

首鋼一位高管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國內鋼廠對海外投資已比較謹慎,甚至開始改變策略,「以前,有些鋼廠追求鐵礦石自給率最大化,現在調整為適度提高資源自給率。」

但拐點的到來,並不意味著鐵礦石將進入買方市場。對於已獲得壟斷地位的國際礦商來說,「保持鐵礦石價格高位運行」並非不可能。

劉新權向本報記者指出,雖然各大礦商推出了宏大的擴產計劃,國際資源開發熱潮持續高漲,但鑑於鐵礦山投資大、見效慢、週期長等特點,未來幾年,真正投入商業運營的鐵礦石開發項目畢竟有限。

澳大利亞華龍能源公司總裁徐剛也表示,鐵礦石擴產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尤其是國內鋼廠投資的海外項目投產難度更大,因此,很難實現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逆轉。

並且,為了儘可能維持鐵礦石的高利潤,三大礦商也將發揮其對市場的強大調控能力。馬丁斯對本報記者表示,當鐵礦石市場出現「供需平衡」時,鐵礦石價格並不 會下降太多,而將在一個價位穩定運行。至於這個具體的「價位」,馬丁斯沒有給出自己的答案,而是引用了國際分析師預測的120美元/噸。

「我想,到時候礦商會採取減產手段,來防止鐵礦石供過於求。」馬丁斯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61

告別鐵礦石高增長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6-01/100396226_all.html

  這是高瑞思(Marius Kloppers)擔任全球最大礦業公司必和必拓(BHP Billiton)首席執行官的第五年。在外人看來,他十分幸運,正趕上歷史上礦業需求最旺盛的一個時期。

  必和必拓盈利水平不僅處於巔峰,他還指揮必和必拓採取的一系列大膽、激進的行動,打破鐵礦石長協定價機制,使鐵礦石的價格變得——按他的說法——更加「準確」,而鐵礦石價格上漲是過去幾年必和必拓利潤增長的最主要來源之一。

  在推行指數定價的過程中,高瑞思就一直強調市場會發揮其作用——保證供給,決定價格。現在他仍在強調市場的作用,但鐵礦石市場已經發生了變化。隨著中國房地產和基礎建設的熱潮退去,鋼鐵行業由於嚴重產能過剩陷入全行業虧損。

  上游資源企業的好日子還有多久?5月29日,高瑞思在北京接受財新記者專訪,表現出謹慎而理性的態度。「鐵礦石和鋼鐵行業飛速發展的階段已經過去了。」高瑞思說。

  來自鐵礦石業務的盈利和資金流減少,已經影響到了必和必拓的資本支出計劃。未來六個月,必和必拓將不會批准任何重大項目投資,其中包括備受市場 關注的四個大項目——奧林匹克壩銅礦、美國的頁岩氣項目、加拿大的鉀肥項目以及澳大利亞Outer港口擴展計劃。預計這四個項目在未來15年內的耗資高達 1200億美元。

  告別鐵礦石超級繁榮週期,他正在為必和必拓拓展新的業務領域,其中包括天然氣、石油和鉀肥等。他對這些資源的需求和市場前景仍然樂觀,如何在這些資源資產中進行最有效配置,是他認為自己面臨的最大挑戰。

  與此前不變的是中國需求仍然對必和必拓至關重要。「無疑,中國的情況好,必和必拓的情況就好,反之亦然,必和必拓的命運和中國緊密相連。」他說。以下為專訪的部分內容:

大宗商品前景

鋼鐵和鐵礦石領域快速增長的時期可能已經過去。但當我們向前看,天然氣和鉀肥等產品為我們所看好

  財新記者:目前大宗商品市場需求較為疲軟,價格也呈下滑趨勢,這是否意味著本輪礦業超級繁榮週期的結束?

  高瑞思:過去幾年,很多注意力都放在了鐵礦石上,因為其供應偏緊,價格也很高。但對於必和必拓來說,早在 10年或者12年以前就已經表示,我們不希望只提供一種商品,我們希望提供多種商品。特別是在過去五年,我們不只是在鐵礦石領域,還在天然氣、石油、鉀肥 等領域做了大量投資。我想鋼鐵和鐵礦石領域快速增長的時期可能已經過去。但是,當我們向前看,天然氣和鉀肥等產品為我們所看好。

  所以,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既肯定又否定。肯定之處在於,鐵礦石領域極端景氣的情況不會再出現了。否定則是因為人們還需要更好的食物,更好的生活質量,因此會使用更多的鉀肥以及必和必拓生產的其他產品。

  也就是說,視不同產品而定。對我們這樣的行業來說,需求的第一個階段是修屋建橋基礎設施建設階段,而第二階段更多是關於生活質量,各種設施會更 多用到銅、鎳和鋁,同時還有更多的能源和更好的食物,即便是在已經十分發達的經濟體也是如此。這正是必和必拓與競爭對手不同之處,他們更多是鐵礦石企業, 而我們生產更多資源產品。

  財新記者:中國對於全球大宗商品市場至關重要,並在過去30年保持了高速增長,但現在中國經濟面臨增速放緩的可能,你如何看待這一新情況?

  高瑞思:這與我們此前的計劃是一致的。在五年甚至十年前,必和必拓在進行業務規劃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到,這種 處在第一階段的大宗商品增長速度會慢下來。過去五六年,我們曾就鐵礦石價格進行過很多討論,我們始終堅持認為市場會起作用,最終價格也會下降。我想這就是 我們現在所處的階段。這不是說出現急劇下滑,只是增長速度放緩,因此供應會更加寬鬆,單一的鐵礦石公司將有一段不那麼好過的日子。

  財新記者:如何看待中國經濟可能的下行風險?

  高瑞思:首先,我們需要弄清楚「下行」的意義。在中國,當我們討論「下行」,其實是意味著增長率的下降,但 是在西方國家,那就意味著絕對意義的下降。2008年,中國政府進行了大量的投資以刺激經濟,其中一些錢花得很好,一些還有待考量。無論如何,這使得中國 經濟從全球金融危機中得以迅速恢復。其中很多項目需要兩三年完成,所以在去年,很多建設工程已經完成了。同時,政府的貨幣政策偏緊。這兩者疊加使得經濟面 臨一些挑戰。就我的感覺,未來幾個季度,會有一些圍繞著新的經濟刺激方案和寬鬆貨幣政策的討論。這可能會帶來新的建設活動。

  我們的觀點則始終是,中國的每單位GDP用鋼量將會下降,現在大約是1.5,10年或15年之後,會降至0.6,甚至0.5。我認為中國經濟的 轉型是一件好事,這會給我們的鐵礦石業務帶來影響,但是為能源、鉀肥等下一階段的產品,我歡迎這種轉型。我們應該明白,中國經濟的轉型是必須的,我們不能 寄希望於中國經濟永遠不變。

  財新記者:除了中國之外,還有什麼主要因素會影響行業前景?

  高瑞思:在中國,幾乎所有的冶金行業,包括銅、鎳以及鋼鐵、氧化鋁和鋁都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因為有大量的產能在經濟增速不會放緩的假設下建成。所以,現在必和必拓的一大挑戰是我們的客戶很難盈利。當我們通過電話討論為什麼他們難以盈利時,答案是冶金行業的大量產能過剩。

  因此,我認為在未來幾年,這些行業會出現重組,關停舊產能,只運行新產能等情況。但是,讓我們感到驚奇的一點是,即使行業在面臨虧損,還有人在建設新的鋼鐵產能。從邏輯上來說,必須停下來。這不是為了必和必拓,而是因為我們的客戶已經感到十分艱難。

  財新記者:在冶金行業進行重組之後,需求會恢復至高點嗎?

  高瑞思:我認為不會,我們是一家理性的公司,不可能永遠都能獲取超高的利潤,有些時候競爭、供求情況以及利 潤會往下走,只有能把成本控制在極低水平的公司才能獲得良好的利潤。必和必拓的成本就很低,而且我們靠近中國,1噸鐵礦石從澳大利亞運往中國只需要7美 元。因此,即便價格下行,我們也能收穫良好的利潤。

  財新記者:必和必拓在這輪鐵礦石價格上漲中獲益頗多,是否意味著接下來公司盈利會面臨挑戰,甚至會出現下滑?

  高瑞思:也許是這樣。如果價格走高,礦業公司盈利會相對容易,這是件讓人開心的事,但你實際上沒有為此做什 麼努力。為了確保盈利,必和必拓能做的是努力提高效率,並把正確的錢花在正確的產品上。因為如果你是一家鐵礦石企業,行情不佳也只能繼續在這一領域投資, 因為你只瞭解鐵礦石。但如果你是一個擁有鉀肥、石油、天然氣、銅、煤、鐵礦石等等的多元化公司,你可以去投資鐵礦石之外的領域,這就是必和必拓現在在做的 事情。

  財新記者:必和必拓計劃中的四個大項目——奧林匹克壩銅礦、美國的頁岩氣項目、加拿大的鉀肥項目以及澳大利亞Outer港口擴展計劃,目前都還沒有得到董事會的批准。現在整個行業的投資意願也並不強烈,這些大項目會不會有一些延後?

  高瑞思:我想是這樣的,你只能投資具有所有要素的項目,這些要素是資源、政府批准、人員以及資金,而且這些 要素結合在一起,必須能創造利潤。因此即便擁有這四個因素,但不能盈利,這也不應該投資。對於必和必拓來說,過去兩年很多事情都發生了變化。首先,在大部 分我們有項目的國家,比如秘魯、智利、巴西、南非以及澳大利亞,匯率都在上升。因此,這些項目的經濟性發生了變化。其次,鐵礦石業務帶來的盈利能力和現金 流也在下降,這意味著我們可以用來投資的錢變少了。未來兩年我們將量入為出,嚴格按照現金流情況進行投資。接下來的兩年,也許是18個月,我們將會觀望事 態的發展,未來六個月不會批准新的重大項目投資。

礦業投資風險

未來十年必和必拓的投資將會更多地在經合組織成員國內進行,因為我們喜歡大項目,穩定性至關重要

  財新記者:必和必拓的幾個大項目都是在發達國家,這是否意味著在發展中國家做大項目會有更大的風險?

  高瑞思:這也視情況而定。在礦業領域,一旦你做了投資,你就不能再把投資拿走。因此在你要投資大項目的時 候,當地政府的穩定性、稅收政策的穩定性等因素至關重要。如果你審視資源類公司在發展中國家進行投資的類型,你會發現沒有什麼非常大的項目,以中小規模項 目居多,因為大家在觀望那裡對於做大項目夠不夠穩定。

  這並不意味著就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簡單劃分,每個國家情況都不同。30年前我們投資埃斯孔迪達銅礦項目時,智利是個發展中國家;在莫桑比克投資鋁項目時,莫桑比克非常貧困。

  平均起來看,未來十年必和必拓的投資將更多地在經合組織成員國內進行,這是因為我們喜歡大項目,穩定性至關重要。

  財新記者:之所以問上一個問題,是因為中國企業在非洲做了很多礦業投資,你有何評價?

  高瑞思:的確做了很多嘗試,有些成功了,有些則沒有。要知道,在不夠穩定的國家進行投資,想收穫成果非常困 難。大概四五年前,全世界所有的公司都說要投資,但他們不在意自己去哪兒,結果一些國家的項目進行得非常困難。我們沒有在這些新興地區投入很多,因為對我 們來說,在穩定的經濟體更好。

  財新記者:你來自非洲,又在礦業領域工作多年,你是否覺得資源民族主義和保護主義在今天變得更加嚴重了?

  高瑞思:我認為很重要的一點是理解過去十年這個行業發生了什麼。2002年,中國開始購買更多的原材料,當 時幾乎沒有公司進行項目投資,因為沒有預料到需求增長的出現。當中國開始購買的時候,價格開始上升,這時全球各國的政府發現礦業公司無處投錢,因為沒有足 夠的項目。過去五年,礦業企業在全球範圍內努力尋求項目,而且需求下降了一點點,於是企業開始選擇做哪些項目,不做哪些項目。

  所以在第一個階段,公司都沒有項目可做的時候,一些政府覺得自己可以收更多的錢,因為政府認為公司會一直在這兒。但是接下來,政府會明白,如果一個國家的稅率上升,礦業公司可以選擇另一個國家。

  財新記者:這意味著未來礦業公司會擁有更多的機會?

  高瑞思:也許會是這樣,未來資源民族主義的壓力會有所減少。

中國需求變化

現在大家都知道,是市場在起作用,在供應產品,而鐵礦石在不再緊缺的時候價格也出現了下降。當我們的產品不被視為那麼重要的時候,我們的生意會好做很多

  財新記者:你已多次來過中國,必和必拓和中國的關係有沒有發生什麼改變?

  高瑞思:對我來說,中國客戶非常主動。讓我來解釋一下,在中國的業務增長很快,而且比起歐洲、日本和韓國客戶,中國客戶對於變化的靈活性更強。當我們認為定價體系應該進行改變的時候,在中國進行對話也比在日本要容易。我知道你認為這不可能,的確都很難,但在中國要比日本容易的多。

  日本企業會說這個機制已經運行了很長時間,為什麼你們想要改變它?但在中國,你可以進行更多的對話。在價格位於高點時進行這樣的對話非常難,但 我們在同中國政府和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協商的時候,中國政府表示中國是一個市場經濟國家。市場會供應產品。如果沒有中鋼協的同意,我們無法完成這樣的改變。

  現在看來這一改變是好的。因為大宗商品行業客戶可以互相討論,同供應商討論。當然會有一些談判,但我覺得已經簡單了90%,甚至95%,因為你可以在報紙上瞭解價格。

  2007年,中國很擔心鐵礦石的供應緊缺問題,大部分人用思考能源的觀點來思考鐵礦石。但現在大家都知道,是市場在起作用,在供應產品,而鐵礦石在不再緊缺的時候價格也出現了下降。當我們的產品不被視為那麼重要的時候,我們的生意會好做很多。

  財新記者:對必和必拓來說,那現在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高瑞思:需要思考到底將多少錢投向鐵礦石,多少投向能源、銅、煤炭還有鉀肥。這對必和必拓來說是非常困難的 決定。鐵礦石對我們來說是如此之好的生意,以礦業企業慣有的思維定式來說,現在有些疲軟,但還會再次走強,因此繼續在這一業務上進行投資。但對我們來說, 只有一部分錢投向鐵礦石領域,我們還會把一部分現金流投向鉀肥、天然氣或者石油等等。

  未來我們還需要在中國發展新的市場,因為當我們開始生產鉀肥,我們沒有任何客戶。從商業角度看,我們的大部分業務都已經做了多年,但對於新業務,我們需要考慮新的商業關係。

  財新記者:即便必和必拓通過投資領域的多元化來分散風險,但最大的需求還是來自發展中市場,特別是中國,所以風險其實也沒有那麼的分散,是嗎?

  高瑞思:我想你是對的,中國消費了全球50%的鐵礦石,30%-40%的鋁和鎳,但只有5%的鉀肥。無疑,中國的情況好,必和必拓的情況就好,反之亦然,必和必拓的命運和中國緊密相連。

  財新記者:你提到市場會滿足中國的需求,但是在中國還是有很多人認為擁有資產才能保證供應……

  高瑞思:這種情況在發生變化。過去兩三年,我在同中國一些大型國有企業的管理者進行討論的時候,聽到的是並不想購買資產的聲音,因為未來市場會以更加便宜的價格為他們供應產品。

  市場上供應商和買方的觀點比你想像得更接近。過去兩三年,中國企業並沒有在鐵礦石領域進行什麼大額投資。的確在五六年前,他們很擔心供應安全, 但是最近兩三年,他們在等待市場競爭,等待的人比進行投資的人收穫更多。鋼廠應該生產鋼鐵,原材料供應商生產原材料,這是不同的產業分工。現在跟客戶解釋 這些變得更加容易,因為五六年前他們覺得價格還會上漲,但現在他們已經知道價格是有起有落的,這使討論變得簡單。

  我們的客戶現在不會像以前那樣擔心鐵礦石供應,他們擔心的是鋼鐵行業的產能過剩,行業需要更合理化,但現在還有人在建新的大型鋼廠。鋼廠的利潤 是由原材料和鋼鐵價格決定的,由於產能過剩,現在這部分利潤很微薄,所以現在最大的擔憂不是原材料價格,而是什麼時候利潤會出現回升。

  財新記者:GlobalORE在5月30日上線,你認為現貨平台會在鐵礦石市場發揮什麼樣的作用?

  高瑞思: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台也在三週前上線了。我想,會有一些客戶不再只採用長協的方式購買鐵礦石,可 能是60%通過長協,40%通過這些交易平台。你需要知道兩個平台是不同的。我在平台上標明是賣給你一船必和必拓的鐵礦石,這是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台的 模式;GlobalORE是簽署合約提供某種鐵礦石規格品,但不會告訴你這船貨是從哪兒來的,保證規格,而非生產者。

  我們的經驗是,如果你有穩定的產出,做不指定生產者的交易會更容易,且更易獲得流動性。流動性越好,價格形成情況就越好。我們現在會使用這兩個 平台,然後看看哪家做得更好。也許兩家會走到一起,也許一家會變得更像另一家,結果我無法預測。現在已經有兩家交易所,我們不在乎誰擁有它們,我們想要的 是更準確的價格發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08

鐵礦石貿易商預警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8-10/100422351_all.html

隨著鋼鐵生產商步入低谷,作為上游的鐵礦石貿易商也舉步維艱。「目前不論大型貿易商還是中小型貿易商,無論國外還是國內,經營都很困難,大部分在虧損,這幾年根本就很難掙錢。」山東華信工貿有限公司董事長拜文匯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

  進口鐵礦石的港口庫存數據印證了這一點。根據鐵礦石諮詢機構聯合金屬網統計,截至8月3日,中國進口鐵礦石庫存已經突破1億噸,全國34個港口鐵礦石庫存量為10240萬噸,已經連續兩個月出現遞增。

  鐵礦石庫存不斷增加,價格遠景看跌,意味著囤積鐵礦石的貿易商面臨的風險也在積聚。中小貿易商可以轉行,但是對於一些大型貿易商來說,轉行並不切實際,已然被深套在其中。

  在中國冶金工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海民看來,鐵礦石貿易商的困境與現在的鐵礦石貿易環境有直接關係,「鐵礦石傳統年度定價機制被打破,導致礦石價格調整越來越頻繁,掙差價空間越來越小」。而另一方面,鐵礦石供需格局在改變,鐵礦石的需求沒有前幾年那麼緊張。

貿易商被套

  在目前中國上億噸的壓港鐵礦石中,有將近40%為貿易商所有,而其中絕大部分是大型貿易商所囤之貨。

  一位不久前到日照港做調研的分析人士告訴財新記者,在目前港口庫存中,鋼廠的進口量主要是滿足生產所需,小貿易商也會囤積一些礦石,但囤積量一般不超過幾十萬噸,「更多的是那些不差錢的大型央企貿易商,比如五礦、中鋼、中建材、中鐵物資,他們拖得起」。

  大型央企貿易商囤礦被套早有先例。其中典型者是2008年金融危機之時,中鋼集團囤了上百萬噸鐵礦,虧損達到上億元。雖然此後礦價有所上漲彌補了一些損失,但是有些高價庫存依然還未被消化。

  五礦集團是中國最大的鐵礦石貿易商。財報顯示,截至2011年年底,其庫存達268.77億元,計提跌價準備14億元,庫存產品中鐵礦石佔第二位。

  不過,對於這次能否消化庫存,財大氣粗的央企貿易商也沒有底氣。

  「現在我們已經不再想著掙多少錢了,我們加大了代理業務。」五礦集團一位中層人士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做代理業務可以每噸穩掙幾美元。」

  代理業務指與沒有進口資質的用礦企業簽訂鐵礦石進口代理合同,由五礦這樣的貿易商為其代理鐵礦石進口業務,約定雙方責權利。代理費用參照國際國 內商貿規則慣例,經雙方協商確定。代理業務和此前賺取鐵礦石差價模式的不同之處是,簽約代理合同減小了鐵礦石貿易商的風險,同時也降低了套利的空間。這種 貿易方式在前幾年鐵礦石價格不斷上漲時並不受貿易商青睞,現在卻日益受到重視。根據上述五礦集團人士透露,目前代理業務的收入比重上升到49%,此前在 30%左右。

  另一家央企貿易商——中鐵物資集團有限公司也加大了代理業務。

  根據中鐵物資財報,2011年該公司進口鐵礦石為2041萬噸,其中有93%屬於代理業務,比2010年增加了兩個百分點。加大代理業務之外,大型央企貿易商也在力爭提高自身的服務含量,包括為鋼廠提供資金支持、提供礦石混裝配礦服務等。

  「由於目前鋼廠的資金壓力比較大,我們會幫助一些鋼廠進口鐵礦石,和代理制不一樣的地方是我們會收取部分利息。」上述五礦人士稱。

  一直以來,鋼鐵企業向鐵礦石供應商購買礦石後,要自己配礦生產。五礦集團希望混合配礦能成為新的增長點。但這一系列轉型收效甚微。根據五礦集團下屬上市公司五礦發展財報,2011年鐵礦石毛利率僅為0.92%,而在2010年和2009年分別為3.9%和3.99%。

格局之變

  鐵礦石貿易商今天面臨的挑戰,是過去兩年來鐵礦石定價機制不斷演變的結果。在年度長協機制沒有打破之前,中國鐵礦石貿易市場分工比較明確——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三大鐵礦石廠商主要供應長協礦;貿易商主要做現貨礦貿易,其中現貨礦以印度礦為主。

  從2010年開始,鐵礦石貿易商就開始遭遇挑戰。當年4月,淡水河谷、力拓和必和必拓強硬地用季度定價取代了年度長協定價,同時開始加大現貨投放。

  進口到中國的印度礦在不斷減少。「金融危機以來,印度政府通過上調鐵礦石出口關稅和上調鐵礦石運費,限制印度礦的出口。」劉海民表示,這直接導致了印度礦在中國市場份額的下滑。

  根據中國海關數據,2011年中國從印度進口鐵礦石0.73億噸,同比下降24.36%,佔進口鐵礦石市場的10.65%。印度鐵礦石在中國市場佔據份額最多時是2005年,一度高達25%。

  「印度礦減少,三大礦山的現貨礦不斷增加,這些本來都不是大問題。關鍵的問題是,三大礦山投入現貨後採取了招標的方式銷售現貨。」上海一家中型 鐵礦石貿易公司執行董事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所謂招標,就是礦山發出一船礦石,邀請鋼廠和貿易商都來參加競標,出價高者得。

  隨著年度長協定價機制被打破,力拓和必和必拓也開始嘗試著將一部分現貨礦石以招標形式出售,淡水河谷後來也加入這種模式。

  「招標前,一般採取一船一議價。採用招標後,現貨市場、鋼廠和礦山直接對接,貿易商操作的空間小了。」上述上海貿易商人士稱,貿易商的很多客戶就直接對接三大礦山了。現貨招標給貿易商帶來的另一個不利之處。由於招標使價格透明,貿易商不好隨便加價。

  「以前一船一議價,價格只有貿易商和礦山知道。貿易商要倒手給鋼廠時,貿易商可以根據當時的行情隨意加價。」北京鋼聯資訊總監徐向春在接受財新 記者採訪時表示,採用現貨招標後,價格比較透明,即使最後是貿易商拿到貨,加價也不是那麼容易。此外,業內還有看法認為,現貨招標方式價高者得,變相推高 鐵礦石價格。「比如現貨市場價格是160美元/噸左右,如果看好未來市場,競標者就會出價到164美元/噸,這樣比一船一議價的價格高出不少。同樣,貿易 商最後掙到的差價幅度減少,利潤也就減少。」徐向春稱。

  拜文匯總結現貨招標給貿易商帶來兩個不利結果:客戶減少和利潤下降。

誰能逃離

  招標方式帶來的格局變化,使貿易商無法像2008年以前那樣獲取暴利。眼下,鐵礦石貿易商頭疼的是鐵礦石根本賣不動了。王磊是山東一家鐵礦石貿易商負責人。他於2006年進入行業。「我趕上了鐵礦石貿易好時光的尾巴。」王磊戲稱。

  2006年到2008年上半年,進口鐵礦石價格一路飆漲。2006年鐵礦石均價在60美元/噸,隨著全球經濟特別是中國經濟對鋼鐵產品需求的增長,鐵礦石價格2008年攀升到了近160美元/噸。

  「金融危機前,鐵礦石價格一直上漲,只要有鐵礦石,囤在手裡一兩個月後再賣,每噸掙個二三十美元並不難。」王磊表示。

  金融危機到來後,王磊和其他鐵礦石貿易商一樣,眼看高價礦石在手中迅速貶值。2009年進口鐵礦石價格一度跌破60美元/噸。「當時礦價下跌,但我們並不悲觀。」王磊表示,因為隨著政府刺激政策出台,需求肯定在,「有需求,價格就會上漲」。

  果不其然,由於2010年鐵礦石談判前景黯淡,三大廠商縮量限供,礦價從2009年底就開始有強烈上漲預期,2010年進口鐵礦石價格一度達到近200美元/噸,讓鐵礦石貿易商再次嘗到暴利滋味。

   「我們2010年賣了幾十萬噸,掙了1000多萬元。」王磊表示,雖然當時也曾遇到囤貨後價格下跌,但沒過兩個月價格又開始上漲,而且幅度不小。「其實做貿易只要價格有漲有跌,就有錢掙」。

  如今是鐵礦石價格從去年10月開始一路下跌,看不到上漲預期,短短兩個月就下降了20%。到今年開工旺季的4月,鐵礦石價格並未上漲,仍在下 跌。截至到目前,鐵礦石價格已跌到近八個月以來的新低,品位62%的粉礦到岸價已經跌破120美元/噸。價格越跌,賣貨就越困難,導致港口鐵礦石庫存持續 增加。拜文匯坦言:「我們公司的庫存和目前港口庫存一樣,處於高位。」

   「庫存高,因為鐵礦石根本賣不動,鋼廠接貨意願不強,應該說鋼廠根本不願進貨,現在都在消耗庫存。」聯合金屬網鐵礦石分析師張佳賓告訴財新記者,唐山一帶中型鋼廠的庫存維持在20天左右,「現在大型鋼廠主要是消耗協議購買的礦石,貿易商的礦石根本不買」。

  王磊也證實了上述說法:「我們採購進來的鐵礦石價格在135美元/噸左右,現在想虧本甩貨都沒有人接盤。」

  他預計,鐵礦石價格可能跌破100美元/噸,主要原因是全球經濟都不景氣,很難復甦。由於對後市悲觀,王磊也想急於出手手中的鐵礦石。

  「現在能出手,也就意味著可以減少虧損。」他說,「我有朋友在今年年初全身而退,已經投資電影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205

鐵礦石期貨有點遠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11-09/100458332.html
從事鐵礦石貿易有五個年頭的王曉芳,是北京一家鋼鐵貿易公司的業務經理,經歷了鐵礦石定價機制從長協到季度定價,再到指數定價的變化。定價模式變化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鐵礦石價格波動越來越頻繁,傳統貿易商掙取差價的空間也越來越小。為此,王曉芳所在的貿易公司從去年開始進入鐵礦石金融衍生品行業。

  「鐵礦石的金融衍生品都在國外,在國外操作的第一個考驗就是語言關。」王曉芳對財新記者稱,他們十分希望國內推出對沖鐵礦石風險的金融產品。

  王曉芳們的願望有機會成為現實——中國政府正在醞釀推出鐵礦石期貨產品。10月12日,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在北京召開了「鐵礦石期貨對我國鋼鐵產業發展影響的研究」課題結題會議。會上,主管鋼鐵產業的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副巡視員李忠娟表示,推進鐵礦石期貨的條件逐漸成熟,「晚推不如早推」。

  但那天的課題結題會議並沒有達成真正的共識。「大家對推出鐵礦石期貨仍有很多爭議。其中反對聲音比較大的是鋼廠,尤其是國有大型鋼廠。」一位參與當天會議的冶金行業人士向財新記者透露。

  10月末,承擔發改委鐵礦石期貨研究課題的大連商品交易所工業品事業部總監陳偉向媒體表示,大商所的鐵礦石期貨已經在證監會立項。坊間由此熱議鐵礦石期貨可能即將推出。不過,接受財新記者採訪的多位鋼鐵行業人士、貿易商認為推出鐵礦石期貨是必然趨勢,但對推出的時間表並不樂觀。

  「至少還需要兩年才能真正推出,因為要解決很多爭議,平衡各方面的矛盾。」上述參加會議人士表示。

意在定價權

  2011年11月24日,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召開了《關於鐵礦石期貨對我國鋼鐵產業發展影響的研究》課題啟動會,鐵礦石期貨研究正式啟動。

  「當時之所以提出鐵礦石期貨的課題,是因為我們也意識到,自從鐵礦石長協定價機制被打破之後,鐵礦石的定價越來越趨向金融化。」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冶金處一位負責人對財新記者表示。

  從2010年4月開始,淡水河谷、力拓和必和必拓三大國際礦山強硬地用季度定價取代了年度長協價;2011年3月,力拓進一步推行鐵礦石按市場需求每月調整定價的新機制。

  隨著定價機制的指數化,鐵礦石的金融衍生品也開始活躍起來。2009年新加坡商品交易所(下稱新交所)率先推出了鐵礦石掉期交易。2011年1月29日印度商品交易所(ICEX)推出首個鐵礦石期貨,同年8月12日,新交所也推出了鐵礦石期貨。

  根據新交所提供的數據,今年10月,鐵礦石掉期業務單月交易量已達16075.5萬噸,這一規模是2009年該市場建立之初的數十倍。

  「在國內外鐵礦石供應逐步充足化、多元化,以及期貨、掉期、現貨市場迅速發展的環境下,立足於鐵礦石期貨交易對鋼鐵產業的影響分析,提出在國內開展鐵礦石期貨交易『晚推不如早推』的觀點,各參與部門已逐漸形成統一認識。」李忠娟表示。

  主管部門力推鐵礦石期貨的另一個原因是借此爭奪鐵礦石定價話語權。

  「目前,國際主要礦石供應商和鋼鐵企業都在利用金融手段爭奪話語權,鐵礦石金融屬性日益顯現。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和消費國,已形成全球最大的螺紋鋼、線材等鋼材產品期貨市場。」李忠娟稱。中國每年進口礦石量為世界鐵礦石海運貿易量一半。2011年進口的6.86億噸鐵礦石中,有一半以上為現貨市場的貿易礦。

  此外,很多業內人士認為,中國鐵礦石期貨的最大優勢在於直接靠近下游消費群體,同時能夠有效地降低中國客戶的准入門檻,鐵礦石貿易活躍,推出鐵礦石期貨具有很好的市場基礎。

  雖然國外有許多鐵礦石金融衍生品,但國內鋼廠參與並不多。新加坡普氏能源資訊鋼鐵原材料執行編輯陳力明對財新記者表示,新加坡鐵礦石掉期交易業務主要是海外投資者以及投行幫助客戶在做,中國企業介入有一些限制。

  「如果在國內推出鐵礦石期貨,流動性將比掉期更加靈活和直接。企業操作起來也比做掉期方便。」TSI中國區經理韓遜認為。

監管層力推

  主管部門認為,鐵礦石期貨推出的條件不僅成熟,盡快推出鐵礦石期貨也是鋼鐵企業鎖定成本的一種手段。「鐵礦石期貨的推出,有利於鋼鐵企業鎖定利潤空間、降低生產經營風險。」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副巡視員李忠娟稱。

  自從長協定價機制打破之後,指數定價的模式使得鋼鐵企業無法鎖定成本,因此鋼鐵企業一度希望重新恢復長協定價機制。

  「恢復長協定價機制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是鐵礦石期貨推出之後,鋼鐵企業可以通過期貨平台鎖定成本。」中國冶金工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海民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比如,如果企業認為某個時段的鐵礦石是100美元,就買這個價位的期貨,這樣可以鎖定成本。」

  在目前鋼鐵行業經營慘淡的情況下,鎖定成本顯得更為重要。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下稱中鋼協)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國內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虧損55.28億元,為2000年以來最差業績。其中9月虧損23.76億元,銷售利潤率為負0.85%。

  截至10月30日公佈的三季報公司中,有73家上市公司前三季度虧損超過億元,其中虧損前四名均為鋼鐵企業,如鞍鋼股份和馬鋼股份虧損均超過30億元,分別為31.7億元和31.38億元,華菱鋼鐵和安鋼鋼鐵則分別虧損25.2億元和24.6億元。

  「現在的銷售利潤率那麼低,甚至為負,降低成本至關重要。」上述發改委冶金處人士對財新記者表示,在鋼鐵行業形勢好的情況下,鐵礦石價格波動十幾、二十美元,鋼廠仍有盈利;但現在鐵礦石價格只要波動幾美元,就對鋼廠的利潤產生重大影響。「這也就是現在鐵礦石價格雖波動不大,我們仍然要推期貨的一個原因。」

  業內較早開始做鐵礦石套保業務的沙鋼集團一位投資部負責人對鐵礦石期貨推出表示期待,「我們一直在做鋼材期貨,有這方面的人才。而且期貨確實能夠幫助企業套期保值。」

鋼廠擔心金融資本炒作

  但是在大多數鋼鐵企業看來,鐵礦石期貨的推出並不能真正幫助自己鎖定成本。他們反而擔心做期貨會給企業帶來更大的風險。

  「在當天召開的會議上,鋼廠對此爭議最多。」一位參會人士對財新記者透露,爭議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鐵礦石期貨標的物的選擇;二是鋼廠認為期貨推出後,價格更難把控。

  「期貨的不確定性太大,現在公司本來就資金緊張,如果(在期貨上)被套,會更困難。」河北鋼鐵集團一位高管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明確表示,「對於鐵礦石期貨,公司還要再看一看、等一等。」

  與河北鋼鐵有著同樣顧慮的鋼廠不在少數。鞍鋼一位負責貿易業務的管理人士告訴財新記者:「如果出現大的期貨虧損,這個責任誰來擔?央企、國企恐怕都不敢冒這個險。」 上述參會人士則對表示,「監管部門對國企參與金融業務是有限制的,這就是國有鋼鐵企業對鐵礦石期貨推出不感冒的最大原因。」

  但鐵礦石貿易商五礦集團、中鋼集團、中建材、中鐵物資等央企卻對鐵礦石期貨比較期待。五礦集團一位中層對財新記者表示,「我們將會拿出一部分資源進入期貨市場。」

  「其實國企身份、人才都不是國有鋼廠最主要的顧慮,他們主要的顧慮是擔心貿易商、金融資本進入期貨市場進行炒作。」中鋼協一位副秘書長點破了國企們不同反應的背後所隱藏的利益衝突,並表示中鋼協對推出鐵礦石期貨並不支持。

  在鋼鐵企業看來,現在雖然價格按照指數來定,但鐵礦石價格仍然侷限於鐵礦石生產商和鋼廠之間。而期貨推出之後,就會有大量的金融資本進入。

  「金融資本都是逐利的,你看哪個期貨市場不是金融資本佔多數,石油期貨有多少是石油公司自己參與的?」上述中鋼協人士稱。

  鋼鐵企業另一個擔心就是期貨標的物的選擇。「如果選擇國內礦,其流動性差,鋼廠用的比較少。」寶鋼集團一位主管財務的人士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現在寶鋼幾乎都用國外礦,如果期貨的標的物選擇國內礦,那根本談不上鎖定成本。而若選擇國外礦,鋼鐵企業又擔心受制於國外資本或國外礦山,還擔心如何交割等問題。

  前述發改委冶金處負責人透露,在11月初,發改委與必和必拓中國區高層進行了一次會面,其中提到了鐵礦石期貨相關事宜,必和必拓表示會緊密合作。

  此前,必和必拓一直致力於推進鐵礦石現貨交易市場的形成,對進一步進行鐵礦石期貨交易亦不排斥。不過,必和必拓顯然更傾向於支持新加坡成為鐵礦石交易的中心。

  而大商所的鐵礦石期貨在證監會獲得立項之後,新上市品種需遵循「可標準化及價格市場化」原則,經過預審和主審兩個環節的論證調研,再通過國務院的正式同意批覆後方可上市。

  大商所在鐵礦石期貨上顯得勢在必得,但上海期貨交易所也不甘落後。近一兩年間,上期所數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將加大鐵礦石及其指數期貨的開發力度。據上述參會人士透露,上期所仍在找專家討論鐵礦石期貨事宜。另有業內人士透露,上期所可能將從不同方向進入鐵礦石期貨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761

鐵礦石海外收購:十年殘局

http://www.eeo.com.cn/2013/0112/238673.shtml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張向東 余寒 中國近十年來最好的海外鐵礦石項目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中鋁和力拓決定先使用卡車,而不是鐵路運輸位於幾內亞的西芒杜鐵礦石。

卡車方案每年大概能夠將10萬噸的鐵礦石運出幾內亞,這對於一個規劃年產能達到7000萬噸的大型礦山來說,形同螞蟻搬家。但至少該方案能夠滿足幾內亞政府關於該礦山在2014年投產的目標。

10年來,幾十家中國企業集體走出去,像螞蟻搬家一樣,開始了一波境外投資鐵礦石高潮。10年間,3000億美元的成本;幾十個項目;數十個國家;100多億美元的前期投入,換來的卻是部分項目「撂荒」的慘淡格局。不僅如此,中國企業海外投資造成的高成本已經為未來中國鐵礦石的高價格埋下隱患。

國家發改委外資司副司長王建軍說:「目前中國海外投資鐵礦石只有少數項目形成了產能,大部分項目還需要較長時間,進一步勘探、科研、建設,才能投產。這些項目最終能否開發成功還很難說。」

據悉,國家發改委正聯合其他部門共同研究如何推動中國海外鐵礦石項目,如果沒有國家的支持政策,當前的這些項目將很難開發出來。十年海外投資的殘局迫切待解。

最成功項目的隱憂

位於幾內亞的西芒杜鐵礦項目,已探明鐵礦石儲量達24億噸,預計總資源量接近50億噸,礦石品位高達66%,被稱為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待采鐵礦。2011年11月,中鋁、寶鋼、中鐵建等中國企業共同組成了以中鋁為首的中方聯合體,以13.5億美元換來了該礦山44.65%的股權。

這僅僅是開始。1月10日,知情人士對本報透露說,13.5億美元相當於中方支付給力拓的礦山勘探等前期成本。

根據力拓最近提出的礦山開發方案,整體礦山要達到投產需要180億-190億美元的投資規模,而早在2010年,力拓邀請中鋁加入時,對西芒杜鐵礦石的整體投資預算是120億美元。按照新的投資方案,需要中鋁提供資金大約60億美元,其中包括30億美元左右的項目投資資本金。中鋁已經向國家發改委提出了該項投資的申請,目前待批。

西芒杜鐵礦屬於露天礦,開採成本相對較低,但基礎設施較為落後,中鋁要想把礦石運回中國,至少還需要修建一條650公里的鐵路、新建3個25萬噸的碼頭泊位,僅這兩項的投資就超過了100億美元。力拓方面關於採用汽車運輸方案的提出,讓業內人士猜測:在削減投資、礦價下行的壓力下,力拓並不急於將西芒杜鐵礦石運出幾內亞。

中交二航局第三工程公司是西芒杜鐵礦石的參與方之一,該公司參與建設了幾內亞西芒杜鐵礦項目碼頭起步工程一期。參與項目主要包括34萬石料的開採、200萬方堆場與道路填築、一座小型斜坡道碼頭、其他附屬設施工程。

上述項目於2012年3月28日正式授標,並開始計算合同工期,施工用地交付時間為2012年5月1日,竣工日期為2013年9月30日。但由於項目規範全部採用力拓內部採礦的技術規範,要求極其嚴格。直到9月7日,項目才被力拓聘用的咨工方美國福陸公司允許正式動工。這也是整個西芒杜項目正式開始的第一個施工標段。

據透露,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大約佔到了整個西芒杜鐵礦石項目總投資的三分之二。1月9日,中鋁有關人士對本報表示,「我們希望最早能夠在2013年年底2014年年初,該項目就能投產,但是以目前的情況看恐怕很有難度」。

按照中鋁和力拓的合作協議,幾內亞西芒杜鐵礦石項目投產後,中鋁可以從每年7000萬噸的礦石產量中得到3000萬噸。知情人士說:「該項目能否在2014年投產,實現規劃產量,還有一些不確定的因素,這些因素包括後續的投資的增加、力拓的投產積極性等方面。」

中鋁如何將獲得的每年3000萬噸礦石運回中國銷售也存在不確定性。中鋁原計劃通過自己旗下貿易公司銷售從西芒杜礦山獲得的礦石,但力拓提出需要再共同建立一個銷售機構來統一運營。中鋁有關人士說,這一銷售架構目前尚未確定。

撂荒的樣本

儘管諸多不確定因素讓中鋁的西芒杜項目蒙上了風險,但這仍算得上是中國近十年來最成功的海外鐵礦石項目。

根據國家發改委外資司公佈的數據,2006年-2011年,中國企業在境外鐵礦石投資超過了100億美元,參與項目幾十個。初步估算,中國目前的鐵礦石資源量已經達到600多億噸,其中中方權益達到200億噸。超過10億噸的項目有十幾個,規劃產能超過1000萬噸以上的項目超過17個。

這些項目相對集中在非洲西部地區、西部澳洲和加拿大魁北克地區。其中包括中鋁參與的幾內亞西芒杜鐵礦石項目。

上述地區同時也包括了一個業內眼中的「失敗樣本」——位於西澳洲皮爾巴拉地區的中信泰富SINO磁鐵礦項目,計劃2000萬噸的產能。中信泰富於2006年收購,但是到2012年11月19日才宣佈投產,不僅投資成本大大超過預計,而且尚不能形成規模產能。

2007年8月,中冶與中信泰富簽訂西澳SINO鐵礦項目協議,合同總額17.5億美元。但是由於項目前期評估不足,該項目此後頻超預算,2009年下半年雙方又商定項目合同金額為34.07億美元。2012年6月30日,根據中國中冶披露的信息,西澳鐵礦項目累計發生的項目成本超過業主目前認可的合同總金額部分人民幣30.25億。業內預計,中冶和中信泰富西澳鐵礦項目投資將達到100億美元左右。

1月10日,中國冶金規劃院人士對本報稱,中冶和中信泰富的鐵礦石項目,是典型的前期勘探評估不足造成的,基礎設施、合同糾紛等等都給兩家企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該人士按照目前SINO鐵礦項目的投資規模測算結果顯示,每噸礦石的離岸成本已經達到120美元左右。

盲目出手和倉促投資不僅體現在SINO鐵礦項目。2006年,中冶以1億美元收購位於阿根廷的希拉格蘭德鐵礦70%的股權,該鐵礦在中冶收購前,已經停產15年,探明儲量約為2億噸,為恢復生產,中冶還需要投資3000多萬美元。

2010年12月,在中冶的運作下,該項目復產。但實際產能與此前的規劃相去甚遠,中冶原計劃年產350萬噸鐵礦石,但是由於該礦石含磷較高,銷售異常困難。2011年,中冶計劃該礦山生產65萬噸的鐵精粉,但是最終只產出了28.5萬噸。

2008年7月,中冶斥資4億澳元收購了位於西澳皮爾巴拉地區的蘭伯特角鐵礦,該項目擁有儲量15.6億噸的鐵礦石。在收購時,該項目曾被認為基礎設施建設極為有利:有一條鐵路線,距海岸地區只有10公里。另外,地區內還建有兩條石油管道和一些電力輸送線路。

不過,中冶在收購完成後,並沒有後續投資的下文。一位知情人士說:「蘭伯特角鐵礦也是屬於磁鐵礦,開採難度極高。如果要開採這個礦,將會把中冶拖累得比中信泰富還要慘。」

2012年8月30日,中國中冶發佈公告稱,蘭伯特角鐵礦項目正處於前期可研及準備階段。根據仲量聯行企業評估及諮詢有限公司對該項目的初步評估結果,該項目資產的預計可收回金額遠低於資產賬面值,需計提大額資產減值18.09億。

像中冶蘭伯特角鐵礦項目這樣收購完成即「撂荒」的資產,還包括中鋼在2008年耗資93億多收購的西澳洲中西部鐵礦石項目。2008年4月至9月,中鋼與日本三菱圍繞著中西部礦業公司展開了一場長達5個月收購競賽,最終中鋼通過每股高出最初報價近1澳元的價格拿下了中西部公司近100%的股權。

中鋼拿到了礦山,但卻丟掉了對於中國企業來說更具有戰略意義的鐵路、港口和碼頭等基礎設施。中西部公司被中鋼收購後,西澳政府開始拍賣該地區的鐵路、港口和碼頭等基礎設施修建和經營權,最終基礎設施的經營權被日本三菱參股合資的Oakajee Port & Rail公司拿下。這個一攬子基礎設施投資項目是澳方為改善澳大利亞中西部地區的基礎設施、開發當地礦產資源而計劃新建的項目,原計劃2011年建成,總投資預算近400億人民幣。

對於中鋼的中西部礦山項目來說,這一基礎設施項目乃是決定其礦石運輸的生命線。三菱參與拿下鐵路、港口碼頭等基礎設施的投資和管理權之後,便推遲了這一生命線的建設。2011年6月,西澳方面宣佈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的工期推遲至2015年。2011年6月23日,中鋼宣佈暫停在西澳洲中西部鐵礦項目,同時關閉其在西澳洲第二大港口城市傑拉爾頓的辦事處。

殘局待解

前期評估不足、資源稟賦較差、大量基礎設施待投資等原因,讓中國企業近十年來海外找礦成果,尚未開花就已經蒙上高昂的成本。中國冶金規劃院的專家稱,根據目前的項目投資計劃測算,中國企業這些年在海外投資的鐵礦石,真正投產之後,能夠將鐵礦石離岸價成本控制在每噸100美元以下的就寥寥無幾。據稱,中國有的項目的開發成本已經達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每噸300美元。

而主管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國家發改委外資司副司長王建軍說:「雖然從2005年開始,我們開始了新一輪的走出去,但是到目前為止,只有少數項目形成了產能,大部分項目仍在前期準備,少數項目已經開工建設。大量項目,還需要比較長的時間,還需要進一步勘探、科研、建設,才能投產。這些項目是不是最終能夠開發出來還很難說。」

據其介紹,近五年來,中國企業對海外鐵礦石資源的投資已超過100億美元。中國企業境外投資的鐵礦,一個1000萬噸產能的項目,需要投資20多億美元,如果是1000多萬噸低品位的礦石項目,鐵礦的開發需要20-30美元,再加上港口、鐵路等基礎設施的投資,成本進一步抬升。目前國內鋼鐵業又處在虧損的狀態,此時這些海外項目對鋼廠的投資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這是一個讓政府主管部門和鋼鐵行業都哭笑不得的局面:十年前,受制於鐵礦石高價格和進口壟斷的中國企業開始了集體走出去的步伐,歷經十年卻發現,不僅花費了巨大的資金,遭遇一個又一個投資陷阱,而且還變相提高了未來鐵礦石價格。

中鋼的一位高層說,未來鐵礦石價格也不能降得太多,中國企業在海外的項目就可能面臨虧損。中國國產礦的邊際成本也在不斷上漲。近期,冶金規劃院調研分析得出的結論是,目前中國每噸國產鐵礦石的邊際成本已經達到了100美元。

國家發改委希望未來十年內,中國的境外鐵礦石爭取形成一定規模的新增供應能力,初步目標為「十二五」末期,新增境外鐵礦石產能1億噸。國家發改委估計,中國對鐵礦石需求量在2020年至少在12億噸以上,其中至少有一半以上需要從國外進口。所以每年至少有7億噸的鐵礦石需要進口,中國大量鐵礦石的狀況會依然存在。

中國冶金規劃院院長李新創說,雖然前期中國鋼鐵企業在海外的鐵礦石投資項目遇阻,但由於中國對進口鐵礦石的需求依賴度短期難以降低,中國企業還是應該積極去海外建立長期穩定的鐵礦石基地。

根據李新創的計算,在2002年至2011年的十年間,中國為進口鐵礦石多支出了3000億美元。李新創說,「這3000億是由於之前中國鋼鐵工業沒有做好儲備,現在走出去,是為了下一個十年打基礎」。

國家發改委整計劃給中國企業在海外的鐵礦石項目提供必要的支持,加大礦山的投入,力爭項目早日開工,建成投產。王建軍說:「國家發改委將在西非、加拿大魁北克地區、西澳這幾個重點地區會選幾個重大項目進行支持。我們正在同有關部門共同積極研究支持政策。目前看,如果沒有國家的支持政策,我們當前的這些項目很難開發出來。」

如何支持這些陷入投資泥潭的境外鐵礦石項目,仍是一個難題。1月7日,國家發改委有關人士稱,不可能是政府提供資金,還是要靠企業想辦法,政府只能在融資等方面提供一些支持和幫助,但這也要看金融部門的意見。

2012年國家開發銀行曾委託冶金規劃院作了一份關於中國企業投資海外鐵礦項目分析評估的課題,冶金規劃院人士稱,國開行做這份課題的初衷是有意向參與海外投資礦產資源,想提前先做個摸底。結果怎樣,則不得而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687

誰在推漲鐵礦石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3-01-11/100481821_all.html#page2
劉明是華東地區一家中型鋼廠的原材料採購負責人,他做鐵礦石採購已有十來個年頭,但最近兩年覺得工作越來越難了。「現在感受最深的就是——礦價不可捉摸,無法判斷。尤其這輪鐵礦石價格的上漲,很難用供需形勢、宏觀經濟來判斷。」劉明稱。

  從2012年9月至今,進口鐵礦石價格由不足90美元/噸一路狂漲至當前的155美元/噸,漲幅達75.1%。特別是進入12月以後,礦價加速上揚,短短一個月時間竟瘋狂上漲了近40美元,漲幅高達31.4%。2013年1月8日,力拓的PB(皮爾巴拉混合礦)粉礦招標價格已接近每噸160美元。

  到底是什麼因素在推動鐵礦石價格的瘋漲?

  「你看看粗鋼的數據,就可以知道需求是否在增加。」上海一家大型鋼廠原材料中心負責人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

  根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公佈的最新數據,2012年12月下旬重點大中型企業的粗鋼日均產量為161.31萬噸,旬環比下降0.63%;預估12月下旬全國粗鋼日均產量為190.07萬噸,旬環比下降0.53%。

  在中國冶金工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海民看來,近期這輪鐵礦石瘋漲的行情,並非真實需求的反映,「是在拉漲」。實際上,劉海民的觀點已經是鋼廠和鐵礦石貿易圈內的普遍共識。「礦山和鋼廠,分別代表供應者和需求者,對市場看法都十分悲觀,惟有中間環節的貿易商卻熱情四溢,推高市場價格。」河北國豐鋼鐵一位管理層人士對財新記者表示。

  「推高市場價格並不是我們這些中小型貿易商能做到的,而是大型貿易商,類似於瑞鋼聯、中建材。」上海一家中型鐵礦石貿易公司的執行董事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

  他所提及的「瑞鋼聯」,目前已是中國最大的民營鐵礦石貿易商,全稱瑞鋼聯集團有限公司;中建材則在2012年成為中國最大的鐵礦石貿易商——全稱是中建材集團進出口公司。諸多信息表明,大型貿易商在這輪礦價上漲中發揮了重要影響。

天量進口

  「你知道瑞鋼聯、中建材一年的鐵礦石進口量能有多少嗎?」上述上海貿易商對財新記者說。

  根據海關統計數據,2011年瑞鋼聯進口鐵礦石為1459.21萬噸,是中國第二大鐵礦石貿易商;排在其前面的是中鋼貿易,進口量為2501.76萬噸。

  另據知情人士透露,瑞鋼聯2012年全年的海關進口規模估計超過1800萬噸。進口增長更為迅速的中建材,2012年全年進口量則可能超過2100萬噸,而其2011年進口量是1074萬噸,同比增長超過95%——但這些明面上的海關數據遠非全貌。

  上述上海貿易商稱,海關顯示的數據僅是以瑞鋼聯或中建材名義報關的進口鐵礦石,「他們大部分中標三大礦山的現貨鐵礦石在海上就已經賣了。所以那些鐵礦石是以客戶的名義報關的,並未顯示在貿易商進口量規模中。」

  目前三大礦山均採用招標的方式銷售現貨。所謂招標,就是礦山發出一船礦石,邀請鋼廠和貿易商都來參加競標,價高者得。但對參與競標者有一定的門檻,並非所有鋼廠和貿易商都能參與。

  劉明所在的鋼廠這兩年就在「海上」買過幾次瑞鋼聯和中建材的貨。「我們進口礦現貨採購比較多,一般都是港口現貨採購,但資金緊張時,我們也會在海上買一些他們的貨。」劉明透露,因為海上採購屬於遠期現貨,不需立即付款,可以等貨到後付款,「一般會在兩三個月以後到貨。」

  海上現貨更大的買家還是貿易商,包括像中鋼貿易這樣的央企。「現在我們在進口鐵礦石方面比較謹慎。有時客戶需要貨,而我們又沒有,就只好從瑞鋼聯、中建材手裡拿貨。」中鋼貿易一位副總經理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幫客戶拿貨也收取代理費,所以價格不是問題。」

  五礦旗下的鐵礦石進口公司——中國礦產有限責任公司的一位中層人士則給出了另一番解釋:「瑞鋼聯、中建材現在和三大礦山的關係好,有時他們能夠拿到一些不是現貨招標的礦,價格比較低,所以從他們手裡買比港口現貨還划算。」

  除了海外買賣現貨,像瑞鋼聯這種有境外分支機構的大型貿易商,一般在保稅區還擁有一部分進口鐵礦石。瑞鋼聯在新加坡和香港各有兩家分公司,名稱分別為新加坡繁榮鋼鐵有限公司和瑞鋼聯國際貿易公司。「這些境外公司在保稅區也可以進行鐵礦石現貨買賣。」上述上海貿易商稱。而據接近海關的人士透露,保稅區的很多鐵礦石也難以在進口統計中反應。

  有多位鋼廠和貿易商人士不約而同地預測,綜合以上各種途徑,瑞鋼聯2012年鐵礦石進口量超過了5000萬噸。「其實瑞鋼聯2012年鐵礦石進口的數字,我們曾經聽瑞鋼聯的人說過,他們自己就聲稱有6000萬噸。」上述上海大型鋼廠負責人稱。

  此外,上述上海貿易商以及河北一家年產量達到800萬噸的鋼廠總裁,都對財新記者稱,聽到過瑞鋼聯去年鐵礦石進口達到「6000萬噸」這個數字。

  6000萬噸是個什麼概念?根據海關統計,2012年前11個月中國進口鐵礦石6.73億噸,6000萬噸約佔前11個月進口量的8.92%;也比中國鐵礦石進口量排名前兩位的寶山鋼鐵和河北鋼鐵集團還要多。

 

托市之疑

  2012年,進口鐵礦石市場從4月每噸150美元一直持續下跌,跌至8月底到了每噸90美元,9月初最低達到了88美元/噸。由於鐵礦石價格跌勢凌厲,接連突破110、100、90的整數分界線,眾多市場人士看空,認為進口鐵礦石還將進一步跌破80美元/噸。這時,瑞鋼聯和中建材開始出手了。

  2012年9月初,中建材上海公司和瑞鋼聯分別從力拓公司拿了六船共計300萬噸的PB礦。

  中建材先是通過投標方式向力拓購買一船PB粉,按CFR(賣方承擔運費)91.39美元/干噸成交;隨後以同樣價格跟了一船;再後又按照指數價格拿了四船PB粉+PB塊拼裝的貨物。瑞鋼聯集團也從力拓買了六船PB礦。

  而其時,PB主流粉價格在89.5-90.5美元/噸。由於當時鋼材市場狂跌不止,其他貿易商對後市並無好的預期,都採取降低庫存,隨行就市的銷售策略,不敢貿然出手。

  「在大家都預期還將跌的時候,瑞鋼聯、中建材果斷拿貨,而且是高價拿貨。拿完貨後價格即一路上漲,可以說他們有遠見,但我更願意相信這是他們與礦山之間的合作。」上述上海貿易商對財新記者表示,「他們就是在90美元/噸附近聯手企穩礦價。這手法相當眼熟,不能不讓人聯想起2011年10月28日的那十條船。」

  2011年10月底,進口礦價格從之前的每噸180美元跌至116美元,也是大貿易商以120美元/噸左右的價格出手拿貨,一拿就是上百萬噸,導致價格掉頭上漲。

  在2012年9月初瑞鋼聯、中建材出手大量拿貨後,進口鐵礦石價格開始上漲。到9月中旬,PB主流粉礦反彈至每噸112.5美元。雖然期間礦價略有波動,但整體呈單邊上漲趨勢。

  進入12月以後,進口礦價更是加速上揚,不到一個月竟上漲了近40美元。對於目前的高礦價,力拓公司鐵礦石業務首席執行官Sam Walsh公開表示,近期鐵礦石價格的迅速上漲可能是暫時的,不會持續。

  「目前鐵礦石價格的上漲,並沒有反映真實的需求,或說是誇大了中間貿易商的需求。因為大貿易商高價拿貨會影響其他中小貿易商的採購心態。」劉海民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2012年12月19日,在力拓PB粉招標中,唐山福翼物資有限公司以137.88美元/噸的高價中標。

  大貿易商高價拿貨,除了帶動中小貿易商跟隨,還直接拉升了現貨價格。以2012年12月14日力拓61.5%品位PB粉礦招標為例,當日招標價131.1美元/噸,比前次招標12月12日價格上漲了5美元/噸。這直接導致了鐵礦石現貨價格的上漲。12月14日,進口鐵礦石現貨價格反彈至128美元/噸,較前日上漲2.5美元/噸。普氏鐵礦石指數為131美元/噸,比前日上漲了2.75美元/噸,兩天內漲幅達5%。

  當然,大貿易商能夠拉漲價格,與其進口量有緊密關係。「目前礦山的現貨大概在一億噸左右,瑞鋼聯和中建材的進口量就佔到了60%-70%,這麼大量的進口足以控制價格。」上述上海貿易商稱。

   這一說法也得到了一位前瑞鋼聯員工的認同。「現在大貿易商不是在做貿易,而是在操縱價格。」

   2008年金融危機時,中鋼、瑞鋼聯等大貿易商囤貨被套,元氣大傷,面臨消化高價庫存的挑戰。

  「拉漲後,可以減少他們之前的虧損。」北京鋼聯資訊總監徐向春認為,拉高招標價格,間接拉漲了港口現貨價格,使得這些貿易商可趁機賣出港口庫存的現貨。

  根據中鋼協統計,2012年12月末,進口鐵礦石港口庫存降至7314萬噸,環比減少752萬噸,較去年9月初庫存減少了2300萬噸。

  「但是,招標的現貨屬於遠期現貨,有裝船期和運期,到中國一般是一個月左右。誰能保證一個月後還是那個高價呢?如果礦價跌了,這船貨就是虧的。除非他們能夠繼續拉漲。」徐向春說。

鋼廠很難受

  在礦價瘋狂上漲過程中,礦山是最大獲益者,大型貿易商也能減虧,但直接需求方鋼廠卻極其難受。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長王青海在2013年1月5日召開的中鋼協會議上直言,「鋼鐵企業採購進口鐵礦石成為高風險的遊戲,許多企業就是因為沒有踩準點而陷入虧損。」

  在劉明看來,因為非理性的上漲,鋼廠很難把握好採購時機,「按照正常的供需形勢來判斷,現在價格不應如此上漲」。劉海民也持相同看法。「2012年12月國內大部分地區進入施工淡季,需求下降使鋼鐵產量有所減少,對鐵礦石需求也有所下降。鐵礦石價格應該呈波動下行走勢。」

  不過,目前也有一些鋼鐵行業分析師指出,鋼廠在年底需要補庫存,雖然粗鋼產量沒有上漲,但補庫存加大了鐵礦石需求。

  「一般鋼廠從2012年11月就開始補庫存,陸續採購。這個需求也不足以使鐵礦石價格在12月上漲40美元一噸。」前述國豐鋼鐵人士表示。

  由於無法按照常理判斷礦價走勢,鋼廠只能在礦價上漲的時候被迫購買,這增加了成本。「不僅拉漲了現貨價格,增加了成本;還直接影響到我們的長協價格。」上述上海大型鋼廠人士表示。

  自從一年一度的年度基準協議價格被打破後,2010年三大礦山用季度定價取代了年度長協價;2011年3月,力拓進一步推行鐵礦石按市場需求每月調整定價的新機制。這種定量不定價的長協合同,價格主要依據普氏指數制定。目前許多鋼廠的長協礦仍佔大頭。

  「現在招標價格對普氏價格指數的影響越來越迅速。」徐向春表示。以2013年1月8日招標價格為例,力拓PB粉的招標價位每噸159.88美元,當日普氏能源價格上漲2.5%,達到159美元/噸,比前一日上漲2.5美元/噸。

  普氏能源一位分析人士對財新記者表示,因為近期現貨價格的大漲,使得2013年一季度的協議價,會比目前現貨價格更高。

  前述國豐鋼鐵人士也認為,普氏價格上漲勢必影響長協價格,「我們算了一下,2012年長協價格比現貨的平均價格高上10美元/噸。」

  「我們一直在想辦法解決鐵礦石供應問題,但都敵不過大型貿易商壟斷現貨後,拉漲價格給整個鋼鐵行業造成的損失。」中鋼協常務副會長張長富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

  根據中鋼協報告,納入鋼協統計範圍的大中型鋼鐵企業,2012年1至11月累計實現銷售收入32440億元,同比下降5.37%;實現利稅660億元,同比下降57.73億元,淨虧損19.7億元。

瑞鋼聯的能量

  大型貿易商能夠拿到大量的現貨,其與三大礦山的關係是一個重要因素。

  以瑞鋼聯為例。瑞鋼聯實際控制人為丹麥籍華人遊振華。游振華是安徽工業大學(原華東冶金學院、馬鞍山鋼鐵學院)1988級物資管理系學生,畢業後去了當時冶金部所屬中國鋼鐵爐料總公司上海分公司。

  1993年,中國冶金進出口總公司、中國鋼鐵爐料總公司、 中國國際鋼鐵投資公司和中國冶金鋼材加工公司組建成中鋼集團。游振華一直在中鋼負責鋼材貿易,任中鋼上海公司(那時叫中鋼閔冶)總經理。

  「當時鋼廠的直供比例不多,且民營鋼材貿易商也不像現在這麼多,因此游振華憑藉做鋼材貿易,與很多鋼廠都建立了較好關係。」 一位原中鋼協官員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

  2004年,游振華離開中鋼投身瑞鋼聯創業。根據瑞鋼聯工商資料,北京瑞鋼聯貿易公司成立於2003年1月。在2003年8月,為擴大銷售,爭取更多的進口配額指標,瑞鋼聯開始進入礦產品、焦炭等業務,增加了各類商品和技術的進出口。

  「他當時帶走了很多中鋼的老部下,包括現在瑞鋼聯鐵礦石部總經理張世平。」一位曾與游振華共事的人士告訴財新記者。

  截至2006年8月,上海華熹貿易公司、游振華、林尚澤、周岩,在瑞鋼聯持有的股份比例分別為75.5%、12.74%、9.8%、1.96%。

  「游振華應該是上海華熹貿易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因為現在游振華並非瑞鋼聯大股東,但他在瑞鋼聯是一言堂,手下人都很怕他。而且瑞鋼聯的很多業務都是游振華自己的關係,經常自己親自談。」一位前瑞鋼聯員工對財新記者透露。

  瑞鋼聯的發展得益於鐵礦石貿易。「現在,瑞鋼聯的鐵礦石進口業務還在不斷快速增長。」與瑞鋼聯有過業務往來的一位央企負責人表示,瑞鋼聯主要是與鐵礦石供應商建立了比較好的關係。

  「當時在礦價不斷下跌時,只有瑞鋼聯敢接貨,其他企業都不敢。當後來價格反彈時,其他貿易商和鋼廠再想購買,礦山就不給了。」上述上海貿易商回憶稱,當時向三大礦山要貨時,三大礦山會說「你要買貨就找瑞鋼聯」,而瑞鋼聯那時候「很容易以加價形式賣出手中囤貨」。

  除了取得礦山的支持,融資支持也必不可少。

  以鐵礦石貿易為例,一船鐵礦石貿易,貿易商需要先向銀行申請開立鐵礦石進口信用證,收到賣家跟單文件後,銀行先行對外支付,貿易公司隨後付錢給銀行,如果這時貿易公司沒錢給銀行就會形成貸款。根據銀行要求和貿易商實力資質,貿易商一般只需支付一船鐵礦石總價的15%-30%資金,即可獲得銀行信用證。

  一位與山東地區最大貿易商山東萬寶集團關係密切的人士,如此形容萬寶集團與銀行的關係,「銀行就是他們的衣食父母,攻克了銀行,做貿易就無憂。」

  瑞鋼聯也一樣看重銀行關係。瑞鋼聯成立不久,游振華就從中國銀行挖來了一個實力人物——鞏紅,現任瑞鋼聯財務總監。

  「鞏紅的到來,為瑞鋼聯帶來了許多銀行關係,也提供了大量的資金支持。」上述前瑞鋼聯員工稱,游振華在瑞鋼聯一言堂,但只有鞏紅能夠和他爭。

  「處關係是游振華的長處。他們公司招人都看關係,很多『領導』的孩子,比如鋼廠、中鋼協、銀行領導的孩子或親戚。」上述央企負責人稱。

  根據瑞鋼聯工商資料,2003年、2004年瑞鋼聯的負債率為81.78%,2005年87.78%,2007年達到了95.01%,其中長期負債為4480萬元。2008年,瑞鋼聯資產總額為83.31億元,負債總額80.23億元,負債率96.29%,其中長期負債為0萬元。此後負債率一直維持在95%左右。

  瑞鋼聯的負債率在同行中偏高。據公開資料顯示,亞洲大型鐵礦石貿易商香港來寶集團(Noble Group),2008年到2011年資債率分別為77.17%、71.48%、74.44%和73.33%。

  上述上海貿易商稱,「2008年鐵礦石價格暴跌,如果得不到銀行支持,瑞鋼聯也肯定過不了那個難關。」

  根據海關數據,2008年瑞鋼聯鐵礦石進口量為1151.82萬噸。

  上述貿易商稱,「2008年瑞鋼聯賭貨時,每噸拿貨價約在190-200美元(約合人民幣1400元/噸),後來將近一年割肉都割不出去。2008年底,礦價最低時達到60美元/噸(約合人民幣420元/噸),瑞鋼聯每噸虧損1000元左右,100萬噸就是虧損10億元。」

  上述貿易商透露,2008年瑞鋼聯在市場上壓了五六百萬噸的貨,以每噸200美元計,將近壓了10億美元資金(約70-80億人民幣)。「當時他們根本還不出這麼多錢,肯定有銀行在不斷地幫他們renew(更新貸款)。」

  據公開資料顯示,瑞鋼聯目前是中國銀行的重要客戶。在新加坡中國銀行成立75週年的宣傳中提到:新加坡中行的客戶包括了許多「走出去」的中資企業,如中石油、中石化、華能、中海油、中化、五礦、中鋼、瑞鋼聯以及華為等,為中資企業走向世界、擴展更廣闊的空間給予積極的金融支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84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