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鐵礦石期貨有點遠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11-09/100458332.html
從事鐵礦石貿易有五個年頭的王曉芳,是北京一家鋼鐵貿易公司的業務經理,經歷了鐵礦石定價機制從長協到季度定價,再到指數定價的變化。定價模式變化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鐵礦石價格波動越來越頻繁,傳統貿易商掙取差價的空間也越來越小。為此,王曉芳所在的貿易公司從去年開始進入鐵礦石金融衍生品行業。

  「鐵礦石的金融衍生品都在國外,在國外操作的第一個考驗就是語言關。」王曉芳對財新記者稱,他們十分希望國內推出對沖鐵礦石風險的金融產品。

  王曉芳們的願望有機會成為現實——中國政府正在醞釀推出鐵礦石期貨產品。10月12日,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在北京召開了「鐵礦石期貨對我國鋼鐵產業發展影響的研究」課題結題會議。會上,主管鋼鐵產業的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副巡視員李忠娟表示,推進鐵礦石期貨的條件逐漸成熟,「晚推不如早推」。

  但那天的課題結題會議並沒有達成真正的共識。「大家對推出鐵礦石期貨仍有很多爭議。其中反對聲音比較大的是鋼廠,尤其是國有大型鋼廠。」一位參與當天會議的冶金行業人士向財新記者透露。

  10月末,承擔發改委鐵礦石期貨研究課題的大連商品交易所工業品事業部總監陳偉向媒體表示,大商所的鐵礦石期貨已經在證監會立項。坊間由此熱議鐵礦石期貨可能即將推出。不過,接受財新記者採訪的多位鋼鐵行業人士、貿易商認為推出鐵礦石期貨是必然趨勢,但對推出的時間表並不樂觀。

  「至少還需要兩年才能真正推出,因為要解決很多爭議,平衡各方面的矛盾。」上述參加會議人士表示。

意在定價權

  2011年11月24日,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召開了《關於鐵礦石期貨對我國鋼鐵產業發展影響的研究》課題啟動會,鐵礦石期貨研究正式啟動。

  「當時之所以提出鐵礦石期貨的課題,是因為我們也意識到,自從鐵礦石長協定價機制被打破之後,鐵礦石的定價越來越趨向金融化。」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冶金處一位負責人對財新記者表示。

  從2010年4月開始,淡水河谷、力拓和必和必拓三大國際礦山強硬地用季度定價取代了年度長協價;2011年3月,力拓進一步推行鐵礦石按市場需求每月調整定價的新機制。

  隨著定價機制的指數化,鐵礦石的金融衍生品也開始活躍起來。2009年新加坡商品交易所(下稱新交所)率先推出了鐵礦石掉期交易。2011年1月29日印度商品交易所(ICEX)推出首個鐵礦石期貨,同年8月12日,新交所也推出了鐵礦石期貨。

  根據新交所提供的數據,今年10月,鐵礦石掉期業務單月交易量已達16075.5萬噸,這一規模是2009年該市場建立之初的數十倍。

  「在國內外鐵礦石供應逐步充足化、多元化,以及期貨、掉期、現貨市場迅速發展的環境下,立足於鐵礦石期貨交易對鋼鐵產業的影響分析,提出在國內開展鐵礦石期貨交易『晚推不如早推』的觀點,各參與部門已逐漸形成統一認識。」李忠娟表示。

  主管部門力推鐵礦石期貨的另一個原因是借此爭奪鐵礦石定價話語權。

  「目前,國際主要礦石供應商和鋼鐵企業都在利用金融手段爭奪話語權,鐵礦石金融屬性日益顯現。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和消費國,已形成全球最大的螺紋鋼、線材等鋼材產品期貨市場。」李忠娟稱。中國每年進口礦石量為世界鐵礦石海運貿易量一半。2011年進口的6.86億噸鐵礦石中,有一半以上為現貨市場的貿易礦。

  此外,很多業內人士認為,中國鐵礦石期貨的最大優勢在於直接靠近下游消費群體,同時能夠有效地降低中國客戶的准入門檻,鐵礦石貿易活躍,推出鐵礦石期貨具有很好的市場基礎。

  雖然國外有許多鐵礦石金融衍生品,但國內鋼廠參與並不多。新加坡普氏能源資訊鋼鐵原材料執行編輯陳力明對財新記者表示,新加坡鐵礦石掉期交易業務主要是海外投資者以及投行幫助客戶在做,中國企業介入有一些限制。

  「如果在國內推出鐵礦石期貨,流動性將比掉期更加靈活和直接。企業操作起來也比做掉期方便。」TSI中國區經理韓遜認為。

監管層力推

  主管部門認為,鐵礦石期貨推出的條件不僅成熟,盡快推出鐵礦石期貨也是鋼鐵企業鎖定成本的一種手段。「鐵礦石期貨的推出,有利於鋼鐵企業鎖定利潤空間、降低生產經營風險。」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副巡視員李忠娟稱。

  自從長協定價機制打破之後,指數定價的模式使得鋼鐵企業無法鎖定成本,因此鋼鐵企業一度希望重新恢復長協定價機制。

  「恢復長協定價機制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是鐵礦石期貨推出之後,鋼鐵企業可以通過期貨平台鎖定成本。」中國冶金工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海民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比如,如果企業認為某個時段的鐵礦石是100美元,就買這個價位的期貨,這樣可以鎖定成本。」

  在目前鋼鐵行業經營慘淡的情況下,鎖定成本顯得更為重要。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下稱中鋼協)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國內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虧損55.28億元,為2000年以來最差業績。其中9月虧損23.76億元,銷售利潤率為負0.85%。

  截至10月30日公佈的三季報公司中,有73家上市公司前三季度虧損超過億元,其中虧損前四名均為鋼鐵企業,如鞍鋼股份和馬鋼股份虧損均超過30億元,分別為31.7億元和31.38億元,華菱鋼鐵和安鋼鋼鐵則分別虧損25.2億元和24.6億元。

  「現在的銷售利潤率那麼低,甚至為負,降低成本至關重要。」上述發改委冶金處人士對財新記者表示,在鋼鐵行業形勢好的情況下,鐵礦石價格波動十幾、二十美元,鋼廠仍有盈利;但現在鐵礦石價格只要波動幾美元,就對鋼廠的利潤產生重大影響。「這也就是現在鐵礦石價格雖波動不大,我們仍然要推期貨的一個原因。」

  業內較早開始做鐵礦石套保業務的沙鋼集團一位投資部負責人對鐵礦石期貨推出表示期待,「我們一直在做鋼材期貨,有這方面的人才。而且期貨確實能夠幫助企業套期保值。」

鋼廠擔心金融資本炒作

  但是在大多數鋼鐵企業看來,鐵礦石期貨的推出並不能真正幫助自己鎖定成本。他們反而擔心做期貨會給企業帶來更大的風險。

  「在當天召開的會議上,鋼廠對此爭議最多。」一位參會人士對財新記者透露,爭議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鐵礦石期貨標的物的選擇;二是鋼廠認為期貨推出後,價格更難把控。

  「期貨的不確定性太大,現在公司本來就資金緊張,如果(在期貨上)被套,會更困難。」河北鋼鐵集團一位高管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明確表示,「對於鐵礦石期貨,公司還要再看一看、等一等。」

  與河北鋼鐵有著同樣顧慮的鋼廠不在少數。鞍鋼一位負責貿易業務的管理人士告訴財新記者:「如果出現大的期貨虧損,這個責任誰來擔?央企、國企恐怕都不敢冒這個險。」 上述參會人士則對表示,「監管部門對國企參與金融業務是有限制的,這就是國有鋼鐵企業對鐵礦石期貨推出不感冒的最大原因。」

  但鐵礦石貿易商五礦集團、中鋼集團、中建材、中鐵物資等央企卻對鐵礦石期貨比較期待。五礦集團一位中層對財新記者表示,「我們將會拿出一部分資源進入期貨市場。」

  「其實國企身份、人才都不是國有鋼廠最主要的顧慮,他們主要的顧慮是擔心貿易商、金融資本進入期貨市場進行炒作。」中鋼協一位副秘書長點破了國企們不同反應的背後所隱藏的利益衝突,並表示中鋼協對推出鐵礦石期貨並不支持。

  在鋼鐵企業看來,現在雖然價格按照指數來定,但鐵礦石價格仍然侷限於鐵礦石生產商和鋼廠之間。而期貨推出之後,就會有大量的金融資本進入。

  「金融資本都是逐利的,你看哪個期貨市場不是金融資本佔多數,石油期貨有多少是石油公司自己參與的?」上述中鋼協人士稱。

  鋼鐵企業另一個擔心就是期貨標的物的選擇。「如果選擇國內礦,其流動性差,鋼廠用的比較少。」寶鋼集團一位主管財務的人士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現在寶鋼幾乎都用國外礦,如果期貨的標的物選擇國內礦,那根本談不上鎖定成本。而若選擇國外礦,鋼鐵企業又擔心受制於國外資本或國外礦山,還擔心如何交割等問題。

  前述發改委冶金處負責人透露,在11月初,發改委與必和必拓中國區高層進行了一次會面,其中提到了鐵礦石期貨相關事宜,必和必拓表示會緊密合作。

  此前,必和必拓一直致力於推進鐵礦石現貨交易市場的形成,對進一步進行鐵礦石期貨交易亦不排斥。不過,必和必拓顯然更傾向於支持新加坡成為鐵礦石交易的中心。

  而大商所的鐵礦石期貨在證監會獲得立項之後,新上市品種需遵循「可標準化及價格市場化」原則,經過預審和主審兩個環節的論證調研,再通過國務院的正式同意批覆後方可上市。

  大商所在鐵礦石期貨上顯得勢在必得,但上海期貨交易所也不甘落後。近一兩年間,上期所數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將加大鐵礦石及其指數期貨的開發力度。據上述參會人士透露,上期所仍在找專家討論鐵礦石期貨事宜。另有業內人士透露,上期所可能將從不同方向進入鐵礦石期貨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7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