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貴殼-建屋貸款(145)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319/LTN20080319538_C.pdf

公司公佈虧損二百多萬,無甚意義。

但公司持有近二點二億的流動資產,包括現金、證券及少量貸款資產,但只有一項一百萬的負債,以公司的發行股數二點二五億股來計,折合約一元。

但現在公司的股價大約一點七元,市值約三點八二五億,即殼價每股一億六千萬,折合每股約七毛錢。

但這家公司的控制權,卻於這八年間轉來轉去,但只是系內的一家公司轉至第二家公司,可是只是用來控制盈利/虧損的把戲。

轉來轉去的過程如下:
(1) 2000年5月,華人銀行(655,後來出售銀行業務,易名華人有限公司)先購回這家公司的重要資產,作價八點四一億元,大部分用作償還貸款。然後出售其58.6%的股權,每股1.337元予同系的力寶華潤(156),華人銀行只保留5%的股份。

最後收購得約87.1%的股票,為遵守25%流通量規定,將12.1%配售予獨立第三者。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00510/LTN20000510032_C.doc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00912/LTN20000912035_C.doc

(2) 五年之後,力寶華潤(156)又出售該公司74.8%股權股權予聯合集團(373)持有的50.91%的亞洲聯合財務(亞洲聯合財務7.27%股權在聯合 集團(0373)同系的新鴻基公司(0083),該公司也持有力寶10.13%的股權),每股1.0932元,作價1.84億,於是建屋貸款控制權暫時在 聯合集團手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50707/LTN20050707033_C.pdf

(3) 又過一年,聯合集團把持有亞洲聯合財務50.91%的股權的UAF HOLDINGS 的股權以43.28億元全數轉讓予新鴻基公司,以15.28億現金及28億元可換股債券支付,換股價7元。以該年盈利2.31億計算,市盈率約18.73倍,算是頗貴,雖獲得寶貴的殼資源(?),但還是不超值。這意味著建屋貸款的控制權已由聯合集團轉移至屬下的新鴻基股份。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60704/LTN20060704104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60704/LTN20060704104_C.pdf

(4) 由於收購建屋貸款已得手,所以新鴻基公司出售其於力寶的10.13%的股權,共4,395萬股,每股3元,套現約1.3億。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131/LTN20070131060_C.pdf

(5) 新鴻基持有建屋貸款74.99%股份剛過一年後,又出售予一外國基金Mercurius Partners ,其控制權由炒細價股出名的Penta Investments的創辦人所擁有,其作價為每股1.45元,總代價為2.48億元,其作價如以該公司的2.2億流動資產來計,殼價約為:

以75%的權益計 = 2.48 - 2.2 x 0.75 = 8,300萬
以所有權益計 = 2.48 - 2.2 = 2,800萬

其殼價也可算是合理。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515/LTN20070515065_C.pdf


至此也可以作一個總結,這家公司如市況較好,應有一輪炒作(那時一度炒至3-4元),但是如遇上市況不佳,股價下跌,持貨人如沒有任何其他協定,也要上身,所以可能要以部分方式來維持股價,不過在股市低迷時期,此股應會下跌,但亦是他們收集的好時機,以便於長線炒作。

以攤佔流動資產折讓30%計,如該公司價格低於0.70元,可嘗試購入作長線投資,其回報應不甚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92

又再次轉手-香港建屋貸款(145)


公司歷史: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92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319/LTN20080319538_C.pdf

公司公佈虧損二百多萬,無甚意義。

但公司持有近二點二億的流動資產,包括現金、證券及少量貸款資產,但隻有一項一百萬的負債,以公司的發行股數二點二五億股來計,折合約一元。

但現在公司的股價大約一點七元,市值約三點八二五億,即殼價每股一億六千萬,折合每股約七毛錢。

但這家公司的控制權,卻於這八年間轉來轉去,但隻是系內的一家公司轉至第二家公司,可是隻是用來控制盈利/虧損的把戲。

轉來轉去的過程如下:
(1) 2000年5月,華人銀行(655,後來出售銀行業務,易名華人有限公司)先購回這家公司的重要資產,作價八點四一億元,大部分用作償還貸款。然後出售其58.6%的股權,每股1.337元予同系的力寶華潤(156),華人銀行隻保留5%的股份。

最後收購得約87.1%的股票,為遵守25%流通量規定,將12.1%配售予獨立第三者。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00510/LTN20000510032_C.doc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00912/LTN20000912035_C.doc


(2) 五年之後,力寶華潤(156)又出售該公司74.8%股權股權予聯合集團(373)持有的50.91%的亞洲聯合財務(亞洲聯合財務7.27%股權在聯合集團(0373)同系的新鴻基公司(0083),該公司也持有力寶10.13%的股權),每股1.0932元,作價1.84億,於是建屋貸款控制權暫時在聯合集團手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50707/LTN20050707033_C.pdf


(3) 又過一年,聯合集團把持有亞洲聯合財務50.91%的股權及香港建屋貸款的UAF HOLDINGS 的股權,其以43.28億元全數轉讓予新鴻基公司,以15.28億現金及28億元可換股債券支付,換股價7元。以該年盈利2.31億計算,市盈率約18.73倍,算是頗貴,雖獲得寶貴的殼資源(?),但還是不超值。這意味著建屋貸款的控制權已由聯合集團轉移至屬下的新鴻基股份。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60704/LTN20060704104_C.pdf


(4) 由於收購建屋貸款已得手,所以新鴻基公司出售其於力寶的10.13%的股權,共4,395萬股,每股3元,套現約1.3億。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131/LTN20070131060_C.pdf

(5) 新鴻基持有建屋貸款74.99%股份剛過一年後,又出售予一外國基金Mercurius Partners ,其控制權由炒細價股出名的Penta Investments的創辦人所擁有,其作價為每股1.45元,總代價為2.48億元,其作價如以該公司的2.2億流動資產來計,殼價約為:

以75%的權益計 = 2.48 - 2.2 x 0.75 = 8,300萬
以所有權益計 = 2.48 - 2.2 = 2,800萬

其殼價也可算是合理。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515/LTN20070515065_C.pdf



至此也可以作一個總結,這家公司如市況較好,應有一輪炒作(那時一度炒至3-4元),但是如遇上市況不佳,股價下跌,持貨人如沒有任何其他協定,也要上身,所以可能要以部分方式來維持股價,不過在股市低迷時期,此股應會下跌,但亦是他們收集的好時機,以便於長線炒作。

以攤佔流動資產折讓30%計,如該公司價格低於0.70元,可嘗試購入作長線投資,其回報應不甚差。


-------------------------


其後股份因金融海嘯關係,股價一度跌至38.5仙,但一時不察,又缺水,所以沒留意。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326/LTN20090326691_C.pdf


公司扣除所有負債後仍約持有2億可變現資產,折合89仙,其中1.22億為現金。


(6)十一日前,湯毓銘先生購入Penta Investments的創辦人持有的建屋貸款74.99%股權,作價每股1.78元,共3.09億元,兩年計及耗用公司資財的代價賺約6,100萬,以過去兩年市場情況來看,回報24.5%,尚算合理。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828/LTN20090828591_C.pdf


以75%的權益計 = 3.08 - 2 x 0.75 = 1.58億
以所有權益計 = 3.08 - 2 = 1.08億


湯先生資歷如下:


湯先生,39歲,為Shikumen Capital Management Limited之董事總經理。湯先生負責其投資活動、經營業務及業務發展。


於共同創辦Shikumen Capital Management Limited前,湯先生由一九九二年至二零零七年從事金融資產管理業達十五年。湯先生積極投資於公開買賣公司、PIPEs、未首次公開發售公司、私人公司及結構交易。


湯先生於一九九二年畢業於賓夕凡尼亞州大學Wharton School,獲頒理學及經濟學學士學位,主修財務及會計。


這家Shikumen Capital Management Limited,如果大家好記性的話,筆者在佳邦環球(471)一文談過。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4224


另外,提據股權披露,Shikumen是曾經持有佳邦和東方銀座的股權,他們曾經持有近20%股權,但其後已減持至不須披露的水平。
有關事件的日期 (日/月/年) 上市法團名稱 買入/賣出或涉及的股份數目 作出披露的原因 每股的平均價 緊接在有關事件之後的股份數目(請參閱上述*註解) 佔巳發行股本之百分比(%) 相關法團股份權益 債權證權益
14/03/2008 東方銀座控股有限公司   102(L)
  300,000,000(L)
3.10(L)
   
21/02/2008 東方銀座控股有限公司   104(L)
  2,500,000,000(L)
37.56(L)
   
25/01/2008 東方銀座控股有限公司   104(L)
  2,500,000,000(L)
68.39(L)
   
17/01/2008 東方銀座控股有限公司 100,000,000(L)
104(L)
HKD 0.150 2,500,000,000(L)
151.02(L)
   
27/12/2007 東方銀座控股有限公司 2,600,000,000(L)
101(L)
HKD 0.150 2,600,000,000(L)
157.06(L)
   

那為何能購入這樣多的股票呢,就是因為這次配股了: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1212/LTN20071212350_C.pdf

該次配股的代理為金金證券行,他一次過拿得配股的32.5%,可見和他們關係非常密切。

其後換股價降至2.92仙,其後現時股價上升至超過10仙,他們陸續減持,並已套回成本,可謂大賺。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323/LTN20090323509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14/LTN20090514335_C.pdf


香港建屋貸款易手後復牌後股價大升,不知此君意欲何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24

無地建屋,建了亦不一定夠人住──未來住宅供應的第二座大山 脫苦海

http://notcomment.com/wp/%E7%84%A1%E5%9C%B0%E5%BB%BA%E5%B1%8B%EF%BC%8C%E5%BB%BA%E4%BA%86%E4%BA%A6%E4%B8%8D%E4%B8%80%E5%AE%9A%E5%A4%A0%E4%BA%BA%E4%BD%8F%E2%94%80%E2%94%80%E6%9C%AA%E4%BE%86%E4%BD%8F%E5%AE%85%E4%BE%9B%E6%87%89/

打開香港地圖,已發展面積雖然只佔一少部份,但餘下的土地要不是山嶺島嶼等難以開發,就是原居民手上的村地。莫講原居民需要土地興建丁屋,即使非原居民批租土地興建的寮屋,政府收地亦非易事,比如石崗菜園村,以及屯門紫田村,土地擁有權是政府,但居於其上的居民亦以持份者的身份,要求不遷不拆,或覓地搬村。土地就放在那裏,只是畫餅充飢,否則薄扶林村、衙前圍村、茶果嶺村、九華徑村等市區「城中村」也不會保留至今。

郊野公園用地更是想都不用想,政府徵用5公頃 郊野公園用地擴建將軍澳堆填區也阻力重重;即使是附近的私人土地,亦面對各方團體的阻撓。這些土地是歷史遺下來的問題,因為開闢郊野公園之時,一些村落仍有聚落及由原居民擁有土地,不能包括在郊野公園範圍,即使村落已荒廢,但地權仍在,居民可將土地售出,但是想改變用途亦被重重圍困,大浪西灣及沙羅洞只是冰山一角。

所以政府在施政報告之前,已放風透過填海增加土地,在東涌逸東邨對出的東涌灣填海,甚至不惜將東涌線延伸到該處設立東涌西站,但已有幾個環境團體提出反對。維港兩岸已因保護海港條例不能填海,餘下可能填海的只有大嶼山北、將軍澳、吐露港三處,即使能成事,遠水也不能救近火。

 

20101016

 

筆者認為,真正的問題並非有否足夠土地供未來發展,而是究竟有無此等需要。如果在發展上有需要更多土地,政府自然會移山填海,開路闢地,但事實上近十多年來,香港城市發展步伐放緩,人口增長緩慢,產業外流,住宅單位數量超過戶口數目達二十多萬,發展的壓力是否真的這樣大呢?比如有人建議每年至少要興建三萬多個單位,以現時每戶人口平均三人計,每年新增人口需要十萬,統計數字已否定了此等增幅。而每戶人口已接近三人,又是否有如此多分支家庭呢?

有認為政府手上可供發展的土地比私人發展商持有的更多,籌碼有限不能左右大市。此現象其實十分合理:政府除興建交通、基建及社區設施以及公營房屋外,實無需要囤積土地;政府開發土地成本由庫房支付,就應盡快推出市場以便創造更多社會價值。而非像某些人所認為,是政府抗衡發展商以至市場的「彈藥」。但即使發展商希望增加供應,將生地轉成熟地,每每也曠持日久,由農地轉為屋地,往往是以十年計,所以想增加住宅供應,實乃談何容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226

無地建屋,建了亦不一定夠人住未來住宅供應的第二座大山

1 : GS(14)@2010-10-17 10:45:52

http://hk.myblog.yahoo.com/tokuhon_blog/article?mid=16289

好幾個星期前筆者指出了未來住宅供應的第一座大山──土地使用價值的爭逐,簡而言之,在現時交通方便基建齊備的土地上,如要興建住宅,必定要付出相當高的地租(economic rent),反映在市場上就是地價及樓價均因爭逐而水漲船高。這是針對現有土地而言,可是能否大量開發新土地以便興建更多住宅呢?
打開香港地圖,已發展面積雖然只佔一少部份,但餘下的土地要不是山嶺島嶼等難以開發,就是原居民手上的村地。莫講原居民需要土地興建丁屋,即使非原居民批租土地興建的寮屋,政府收地亦非易事,比如石崗菜園村,以及屯門紫田村,土地擁有權是政府,但居於其上的居民亦以持份者的身份,要求不遷不拆,或覓地搬村。土地就放在那裏,只是畫餅充飢,否則薄扶林村、衙前圍村、茶果嶺村、九華徑村等市區「城中村」也不會保留至今。
郊野公園用地更是想都不用想,政府徵用5公頃 郊野公園用地擴建將軍澳堆填區也阻力重重;即使是附近的私人土地,亦面對各方團體的阻撓。這些土地是歷史遺下來的問題,因為開闢郊野公園之時,一些村落仍有聚落及由原居民擁有土地,不能包括在郊野公園範圍,即使村落已荒廢,但地權仍在,居民可將土地售出,但是想改變用途亦被重重圍困,大浪西灣及沙羅洞只是冰山一角。
所以政府在施政報告之前,已放風透過填海增加土地,在東涌逸東邨對出的東涌灣填海,甚至不惜將東涌線延伸到該處設立東涌西站,但已有幾個環境團體提出反對。維港兩岸已因保護海港條例不能填海,餘下可能填海的只有大嶼山北、將軍澳、吐露港三處,即使能成事,遠水也不能救近火。

筆者認為,真正的問題並非有否足夠土地供未來發展,而是究竟有無此等需要。如果在發展上有需要更多土地,政府自然會移山填海,開路闢地,但事實上近十多年來,香港城市發展步伐放緩,人口增長緩慢,產業外流,住宅單位數量超過戶口數目達二十多萬,發展的壓力是否真的這樣大呢?比如有人建議每年至少要興建三萬多個單位,以現時每戶人口平均三人計,每年新增人口需要十萬,統計數字已否定了此等增幅。而每戶人口已接近三人,又是否有如此多分支家庭呢?
有認為政府手上可供發展的土地比私人發展商持有的更多,籌碼有限不能左右大市。此現象其實十分合理:政府除興建交通、基建及社區設施以及公營房屋外,實無需要囤積土地;政府開發土地成本由庫房支付,就應盡快推出市場以便創造更多社會價值。而非像某些人所認為,是政府抗衡發展商以至市場的「彈藥」。但即使發展商希望增加供應,將生地轉成熟地,每每也曠持日久,由農地轉為屋地,往往是以十年計,所以想增加住宅供應,實乃談何容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140

劃鄉郊地200公頃建屋 環團恐元朗「天水圍化」

1 : GS(14)@2012-05-10 00:26:1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509/16320162

【本報訊】為配合夕陽特首曾蔭權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的闢地建議,土木工程拓展署研究在元朗南一帶劃出達200公頃的鄉郊土地,興建公屋與私人房屋,預計今年底展開研究。環保團體質疑面積過大,擔心新界西北進一步「天水圍化」,又批評政府劃出的範圍集中在非原居民村落,是雙重標準。記者:黃偉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244

地產商認買丁權建屋苑 涉串謀24原居民騙政府

1 : GS(14)@2013-05-20 12:41:09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30520/news/ec_gaa1.htm





地政署:申丁屋文件未見不妥

2002年已被審計署批評執法不力的地政總署,日前回覆本報表示,翻查當年24名原居民申請丁屋的文件,暫未發現有不妥之處。大律師陸偉雄則表示,根據記者「放蛇」所得的錄像等資料,原居民及丁屋發展商顯然涉嫌串謀詐騙政府。他認為,地政總署只要倣傚記者,放蛇調查,便一早可取得關鍵罪證。

「霞飛苑5期」鄰近大埔名勝許願樹,原計劃興建30間丁屋,最終只有24間獲批,由一家名為「豐源地產」的地產商負責發展,豐源地產唯一股東是季寒冰夫婦。

豐源「拆售」予原居民申丁屋牌

記者發現,這24間丁屋的農地,早於1994年由季寒冰和妻子張佐姣控制的「加富利投資」購入,自94年底起,突然有24名原居民,各自從加富利購入「拆細」後的一小幅農地,分別向地政總署申請興建丁屋,並於2008至10年陸續取得地政總署的丁屋牌照,可建丁屋自住。但近日上述24間丁屋卻變成「霞飛苑5期」屋苑,由豐源負責放售。

「賣丁合約放律師樓 地係我懐鮋」

本報記者本月初喬裝客戶,獲豐源股東兼董事季寒冰接待,記者多次表示不明白買入「霞飛苑5期」,究竟是與持有丁權的原居民簽約?還是與地展商「豐源」簽約?季寒冰說,與他們豐源公司簽約便可以,因為20年前他們已買入屋苑地皮,並說「丁是我們買的,協議都搞完了」。

季寒冰又說,已將所有原居民「簽給他們買賣」等等協議「全放在律師樓」。記者續查問霞飛苑5期的土地,在過去20年是否一直由他們擁有?季明確表示﹕「是我們的。」(見另稿)

大狀:原居民須為實益擁有人

大律師陸偉雄表示,若有人聲稱「丁是我們買的」,便涉嫌違法,因為香港禁止買賣丁權。此外,若有人聲稱,「申建丁屋的土地一直由地產商所持有」,便反映有原居民涉嫌詐騙政府,因為丁屋申請書中,原居民要聲明自己是丁屋土地的實益擁有人,以及沒有售丁屋權益,若申請期間,土地一直由地產商擁有,便明顯違反「實益擁有」條款,原居民大有可能作出失實陳述,以及涉嫌串謀地產商詐騙政府以取得丁屋牌照。

本報記者上週五再致電季寒冰,並表明記者身份,查詢他於推售「霞飛苑5期」期間,自爆其公司一直是丁屋土地實益擁有人,且透過「買丁」申請丁屋牌照,涉嫌違反本港法例,他回應說﹕「這些問題,請你向一些老行尊查詢。」當記者表明已把整個會面過程錄影,他說﹕「你在我不知情的情錄我音,我會保留追究權利。」

申報豐源地址 「地政署放蛇便可」

撇除季寒冰親口披露發展「假丁屋」內幕外,其實這一大片「假丁屋」的發展過程,早已暴露不少可疑的蛛絲馬艫,包括24間丁屋農地早年由季氏夫婦持有,後來突然拆細售給24名原居民。此外,記者取得的一份授權文件,發現一個名叫「林╳勝」的原居民,早於2009年2月已授權一個「張小姐」負責丁屋申請,而張小姐的聯絡地址正是豐源地產的公司地址。更令人質疑的是,24名原居民申請丁屋時,所報的「收取牌照地址」,統統都是豐源地產的公司地址(見圖)。

料成本4000萬市值5億

記者根據公開資料來估值,發展「霞飛苑5期」連同農地、黑市買入丁權和建築費等,總成本約為4000多萬元,而季寒冰曾向記者說,上述屋苑未來發售呎價約為1萬元,按24間洋房(每間2100方呎)計算,屋苑市值高達5億元。

立法會議員范國威批評地政總署多年來縱容部分原居民與發展商違法操作,其實政府認真調查,肯定會發現有很多類似違法個案,又表明稍後會在立法會質詢地政總署上述事件。

明報記者
2 : GS(14)@2013-05-20 13:16:47


大埔林村口「霞飛苑5期」的地盤範圍(紅線大概範圍),共建24間丁屋,圖中可見部分丁屋已大致建成。(明報記者攝)







【明報專訊】本報記者早前喬裝買家,約見豐源地產股東季寒冰。季寒冰一再向記者保證,公司經過20多年的運作,已經將收購地皮、收購丁權的複雜程序演練嫺熟,並聲言「做丁屋,他的公司是數一數二」。

售樓處掛內地官合照村屋全景圖

記者月初到豐源地產位於大埔的售樓處,見會議室的四面牆壁,掛滿了兩股東季寒冰、張佐姣(季妻)與內地多名地方官員、軍官的合照。其中還有一張豐源地產發展村屋的全景圖,顯示林錦公路兩側共發展60多間村屋或丁屋。季寒冰向記者展示有關24間丁屋的規劃圖,說香港現在可用來修建的「丁屋土地」已經為數不多,完全可以坐地起價到萬元一方呎、兩三千萬一幢村屋。

季寒冰跟記者解釋,土地一般是早年就買下,然後去跟政府做申請。而原居民已經跟公司簽好「賣丁」合約,存放於律師樓。所以,現時買家只需跟發展商豐源交易,最後去律師樓簽訂買賣契約文件即可。「補地價什揦不用你煩,我們全部做完,到時直接去律師樓轉名給你。」季寒冰說﹕「自己經營發展丁屋已廿多年,之前每年定量推出10間丁屋,從來沒有出過事。」

「我投資買地、買丁,向政府申請,找專業人士,還要開人工等等,如果一棟樓出問題,我就損失幾百萬,10幢樓出問題,我就損失幾千萬。風險這個事情,在我們這幾十年的發展中已經降到最低,我已經全部幫你解決了。」

季寒冰又一再拍胸脯保證﹕「我們不是一般的代理行,我們是發展、建築、代理一條龍服務,我還是業主。在全香港像我們這樣有實力的公司也就一兩家,你跟我們買就100%沒有問題,你跟另外一家,死了也不知。你找到我們是你運氣好!」

提議買家僭建玻璃房

豐原地產發售的村屋或丁屋,大多統一規格,每層700方呎共3層,有兩個140方呎露台和700方呎天台,花園則視情而定。季寒冰一再向記者吹噓丁屋的用途靈活,甚至提議買家可在拿到入夥紙後,出錢給豐源在天台上加建玻璃房,甚至封閉露台。記者問是否會涉嫌僭建?季寒冰就馬上說﹕「那法律責任當然是你們自己承擔。」
3 : GS(14)@2013-05-20 13:17:1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30520/news/ec_gaa3.htm


【明報專訊】涉嫌違法發展「假丁屋」的豐源地產,1990年成立,主要從事大埔房地產、村屋開發等業務,主要土地儲備位於林錦公路兩旁,完成興建及準備興建中的村屋60多間,其中,最大的發展項目名叫大埔霞飛苑。該公司的業務亦涉及建築、金融財務及資產管理等。

豐源地產由季寒冰與妻子張佐姣成立,由季出任公司董事長兼行政總裁。張為湖南省政協常委,根據湖南省平江縣政府網站,張佐姣出生於平江縣龍門鎮,高中畢業後,隨父母遷居香港,22歲開始房地產投資,擁有上億元資產。
4 : GS(14)@2013-05-20 13:18:00

http://www.pingjiang.ccoo.cn/news/local/1706530.html
1月30日,省第十一屆政協常委、平江籍港商張佐姣回到母校龍門鎮佐姣小學,看望慰問學校師生,共商學校發展大計。省委統戰部負責人及縣領導彭先政、洪志凡、戴領梅、劉勝軍等參加慰問活動。

張佐姣出生於龍門鎮,高中畢業後,隨父母遷居香港。22歲開始房地產投資。如今,她已擁有上億元的資產和數十家有限公司。在剛剛閉幕的省「兩會」上,她高票當選為省第十一屆政協常委。

佐姣小學是張佐姣於2003年捐資43萬元改建的一所學校,目前有10個教學班,師生450餘人。在察看校園和聽取學校負責人的匯報後,張佐姣為母校近些年來取得的成績感到欣慰。

在與學校老師座談時,張佐姣以自己的學習、工作、生活經歷為例,闡明了許多人生哲理,勉勵大家克服困難,敬業奉獻,開拓創新,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並送上春節慰問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894

陳茂波暗批環團阻建屋

1 : GS(14)@2015-02-10 00:54:33





【本報訊】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昨在網誌撰文,狠批社會上有小部份人士或團體,故意阻撓政府增加房屋土地供應,又指西鐵元朗站物業發展項目,政府已大幅修改設計方案,但某些活躍分子「好事多磨」以司法覆核阻撓。他希望反對者以急切等候「上樓」、「上車」的市民為念,「給大家一條路走走」。就項目提出司法覆核的環保觸覺總幹事譚凱邦隨即反擊,指有關項目並非上車盤,直斥陳混淆視聽、欺騙市民。陳茂波在網誌撰文,指政府過去兩年多「全方位」增加短中長期土地供應,將多幅「政府、機構或社區」(GIC)用地改劃作住宅用途,但改劃土地建屋期間遇到地區不少阻力,可謂「粒粒皆辛苦」。他又狠批社會上有小部份人或團體故意阻撓政府,希望反對者給「大家一條路走走」。陳茂波以西鐵元朗站物業發展項目為例,指因應地區及區議會關注屏風樓問題,政府已大減發展密度、擴闊樓宇間距等,改善通風。但他稱,政府提出大幅修改後的新設計方案,原本已回應居民的訴求,但仍是「好事多磨」,面對某些活躍分子以司法覆核阻撓,未能盡快推出以應市民住屋需求。



被斥混淆視聽呃人


就元朗發展項目,環保觸覺總幹事譚凱邦去年底提出司法覆核,現正申請法援,他反駁指陳茂波混淆視聽,他指元朗區內已有多個私人發展項目有屏風樓問題,該項目減少的發展密度只是「小修小補」,又指一直要求減少商場樓面面積,但「一呎都冇減」,政府根本沒有正視該區屏風樓問題。■記者譚靜雯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209/1903474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711

政府研洪水橋建屋6萬

1 : GS(14)@2015-06-17 08:29:36

【本報訊】洪水橋新發展區今起展開第三階段公眾諮詢,整個發展區提供約6萬個公私營房屋單位,料總人口達21.5萬,當局亦考慮參考新界東北發展區,以「加強版傳統新市鎮」模式發展洪水橋,即容許私人土地業權人有條件原址換地,但未透露詳情。



或准業權人申請換地


洪水橋新發展區進入最後階段諮詢至今年9月中,發展局指洪水橋將會是新界西北區域經濟及文娛樞紐,擬採用「加強版傳統新市鎮發展模式」作規劃,即政府需收回土地作發展,同時在換地申請符合準則下,容許業權人申請換地,但未透露條件是否與新界東北一樣。當局修訂了發展區界線,由826公頃減至714公頃,主要抽起南面沒有太多發展項目的區域,令可發展面積大致不變,為442公頃,新住宅單位及未來總人口分別為60,100個及215,000人;公私營房屋比例分別為51%及49%,包括公屋和居屋。當局又計劃將就業機會由10萬增加至15萬個,相信有助天水圍的就業問題,而區內住用及非住用的最高地積比為6倍和9.5倍,擬建的洪水橋站和天水圍站旁的商業用地均會提升密度,兩站共提供19.3萬多平方米商業樓面。發展局承認,洪水橋新發展區內有住戶受計劃影響需要安置,將會參考新界東北發展區補償模式,而當局早前透露5條非原居民村落會被夷為平地,包括奕園村、田心新村、新生新村、石埗路尾村及沙洲里二村,估計超過千名村民受到影響,預計2020年展開工程,首批住戶2024年入伙。■記者鍾雅宜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617/1918712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019

炒建屋貸款 歪打正 周顯

1 : GS(14)@2015-07-27 15:34:31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
【明報專訊】炒香港建屋貸款(0145)這股票,有很多的曲折,令我特別印象深刻。

話說我是在股災前不久,發現這股票的。由於當時贏了不少錢,買股票也特別出手闊綽,一買便買了接近1000萬股,其買入價是1元左右。

我之所以買入這股票,原因是看到了中信銀行(0998)成為了它的大股東,加上有一系列的財技運作,令我相信了它將會是「中信系」借殼的對象,很快便會注資兼改名了。事實上,我買股票雖然是以百萬元作為基本單位,可是買上了接近1000萬元,也算是大手筆,非常罕有的。

後來,這股票果然宣布注資改名,誰知真命天子卻不是「中信系」,而是「中節能」,雖然也是很威猛的大型央企,但我畢竟是猜錯了,但雖然是猜錯了,也算是歪打正,也是正中了獎。

候停牌注資 再展升浪

但可惜,它宣布好消息之時碰正了股災,股價只是略頂了一下,便急跌下去,但我並沒有沽出股票,而是死守,因為我相信,只要股災過去,它必然會發出它應有的光彩。

更有甚者,在股災完結之後,它還是我第一隻買進的股票,一買便買了300萬股,這300萬股,是用來買買賣賣,短炒之用的,至於先前的近千萬股,則是中期持有,希望升值賺大錢的。

無論如何,這新買進的300萬股,已經為我進帳了30%左右的利潤,算是不俗的了。看它的股價走勢,看來將是在這價位,不上不落,打好基礎,等待進一步的消息,又來一個停牌注資,才進入第二段上升期。至於我的策略,當然是繼續持有股票,靜觀其變。

[周顯 投資二三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835

2.5萬個公營房屋要跑數 無視居民安全建屋量不達標 斜坡盲起樓

1 : GS(14)@2016-01-14 13:21:20

■政府為達建屋目標,將斜坡也納入地盤範圍,額外建約1.7萬個單位。鍾偉德攝


【2016年施政報告】【本報訊】房屋政策是特首梁振英施政重中之重,之前就定下10年內需興建28萬個公營房屋的目標,但政府承認至今只覓得能建25.5萬單位的土地。為求達標,施政報告披露政府檢視了20幅土地,研究擴大其地盤面積,不惜將斜坡也納入有關地盤範圍內,以增總樓面面積,達到額外建約1.7萬單位。但仍差近萬個單位才達標。團體斥政府為跑數,連斜坡都不放過,憂日後業主需承擔高昂維修費。 記者:譚靜雯 鍾雅宜





樓價高、租金貴,公屋輪候冊逼近29萬、無殼蝸牛申請新居屋盼上車。新一份施政報告指房委會及房協今、明兩年將預售逾7,200個資助房屋單位,未來5年提供97,100個公營房屋單位,當中公屋佔76,700個,其餘約20,400個為資助房屋單位。房委會及房協下月底預售約3,700個資助房屋單位,分別位於沙田嘉順苑、天水圍屏欣苑及房協於沙田的綠怡雅苑;2017年則再預售約2,600個單位,分別位於彩虹、梅窩、將軍澳及屯門。另房委會今年第3季將推售860個新蒲崗綠置居單位,只限公屋綠表人士申請。政府消息人士稱,新蒲崗綠置居的單位面積由150至409平方呎,以一房及兩房單位為主,料明年年中可入伙。消息又指綠置居定價將參考居屋準則,即以市價再提供折扣率,「折扣率一定會平過居屋」。私營房屋方面,未來3至4年一手住宅市場供應量約為8.7萬個單位,是自2004年9月起政府按季度公佈供應數字以來的新高。為覓地建屋,政府過去兩年在全港物色150幅綠化地帶及政府土地改劃為住宅用途,但至今只有46幅用地完成改劃程序,涉及約4.1萬個單位。


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發展局局長陳茂波之前又話好多閒置地因為係斜坡唔用得,而家又話研究用斜坡,根本自打嘴巴。

專家:業主或承擔高昂維修費


政府承諾未來10年興建28萬個公營房屋單位,但至今只覓得25.5萬個單位的土地,尚欠2.5萬個單位,仍未達標。梁振英稱,探討將部份土地的範圍略為擴大,額外增建1.7萬個單位,當中九成為公營房屋,即只可額外增加15,300個公營房屋單位。消息人士透露,規劃署檢視了20幅需改劃土地,初步技術研究認為,可將部份斜坡納入發展,地盤面積增加,總樓面面積也隨之增加,「部份地盤嘅斜坡低於20度,技術上係可以發展,而家都有例子屋苑平台建喺斜坡上,如果將斜坡納入發展,GFA(總樓面面積)增加,即可以起嘅單位都多咗」。但消息人士強調,「擴大面積嘅地盤,要大地盤先得」。公共專業聯盟政策召集人黎廣德斥政府為跑數,連斜坡都不放過,「呢啲斜坡往往有一定安全風險,政府夾硬擴大範圍,變相逼日後嘅住戶面對呢啲風險」。他指若日後有關單位以公營房屋為主,擔心居屋業主要承擔高昂的維修費。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也斥政府自打嘴巴,「發展局局長陳茂波之前又話好多閒置地因為係斜坡唔用得,有棕地又唔肯用,而家又話研究用斜坡」。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114/1945114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1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