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21cbh.com/HTML/2012-2-3/1NNDE3XzM5ODg1Nw.html
歐洲時間2月1日下午,波羅的海乾散貨綜合運費指數(簡稱「BDI」)再跌18點,報收662點,這一點位,打破2008年12月5日創下的最低值663點,為26年來最低點。
BDI已連續一個月持續暴跌,與2011年12月31日最後一個交易日的1738點相比,短短一個月內已經跌去了62%。
「受巴西和澳大利亞暴雨影響,再加上中國農曆新年假期使得鐵礦石進口需求迅速減少,而市場過剩運力競相降價,運價大幅跳水。」中銀國際交通運輸分析師杜建平認為,這是2012年以來BDI大跌的主要觸發因素。
有業內專家向記者表示,一時的BDI指數暴跌不值得在意,倒是這樣低迷的數據持續多長時間更需關注,「持續時間長,船企承壓大,更利於航運市場進行結構調整」。
BDI 創新低,對眾多船企來說,經營無疑更添壓力。航運企業內部的整合已因壓力紛紛展開,繼中遠集團整合內部資源單獨成立干散貨集團公司之後,2月2日,中海發 展(600026.SH)也發佈公告稱將設立兩家全資子公司,分別負責專業經營幹散貨和油品運輸業務, 並將公司干散貨船和油輪相關業務和資產分別逐步注入這兩家全資子公司。
「在市場不好的時候,做內部資源整合可以有利於減少成本、調整結構,以便更能適應市場需求。」中海發展董秘姚巧紅說道。
暴跌的市場
此輪下跌,其實是在延續去年12月份以來的跌勢。
去 年下半年,受日本、中國大舉從巴西、澳大利亞載運進口鐵礦石推動,海岬型船運力需求激增,BDI曾走出了一輪反彈行情,但在去年10月14日攀升到年內最 高點2173點後,突然狂跌不止。截至今年2月1日,BDI指數報收於662點,環比大幅下滑 59%,為26年來的新低點。
運價大跌, 順帶著各種船型拐頭向下持續暴跌:海岬型船 BCI指數,去年12月12日攀升至年內最高點 3725點,然後一路下跌,今年2月1日報收於1446點,一個月時間降幅達到 51%;巴拿馬型船運價指數 BPI,小幅上揚後震盪下行,2月1日收於694點,環比下降 57%;大靈便船運價指數BSI也環比下降 45%。
可以說,整個干散貨市場,「跌」成了最近唯一的主旋律。
分析BDI持續暴跌的原因,中國遠洋(601919.SH)投資關係部人士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認為,「全球運力過剩仍是重要原因」。
據船舶經紀行克拉克森數據顯示,10萬載重噸以上的海岬型船數量從2009年初的823艘次暴增至2012年初的1352艘次。其中,海岬型船2011年增加的運力佔到很大比重,有248艘次4500萬載重噸的運力下水運營,增幅是2008年的5倍。
因此,2012年初,散貨船運力達到8890艘次,總載重噸為6.11億噸,較2009年初運營中的6941艘次散貨船增長28%。2011年共有1147艘次9590萬載重噸的散貨船投入運營,創出年投入新運力總量記錄。
但這還沒有結束。中金證券分析師楊鑫認為,預計2012年仍是運力擴張的高峰期,新船下水量仍將高達9500萬載重噸。
除了運力問題,上述中遠投關部人士認為,全球鋼價低迷,鋼廠對鐵礦石的需求不振,中國鋼廠在春節期間大幅減少進口鐵礦石,市場進入平淡期,加之澳大利亞、巴西因天氣原因無法出貨、印度也減少向中國的鐵礦石出口等,都造成了近期BDI的暴跌。
「BDI的漲跌有一定的季節性,此時也正是干散貨運輸的傳統淡季。」該人士認為,如果查閱以往的BDI走勢就可以清晰地看到這一規律。「我們認為,BDI在2012年下半年的整體走勢會好於上半年。」
另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專家向記者表示,按照目前的成本測算,BDI長期低於1700點,航運企業就很難生存,勢必引發市場的結構調整。
在虧中找機
鑑於去年年底以來BDI持續暴跌,頻探新低,市場傳聞中國遠洋將爆出巨虧,此前中信建設分析師李磊曾料中國遠洋2011年全年將虧58億。但有分析師向記者表示,中遠最終虧損額恐怕將大大超過58億。
中遠並不是唯一巨虧的公司。日本三大航運公司發佈公告稱,由於截至去年12月底2011財年前3季度全部虧損,迫使它們調低全年業績預期。
川 崎汽船調高了全年虧損預期至540億日元,而之前的預期為虧損320億日元。三井商船也提高了對全年虧損的預期至290億日元,之前的預虧額為40億日 元。日本郵船表示,集裝箱運價下跌對公司的班輪業務打擊嚴重,尤其是在亞歐線上。此外,韓國第一大航運企業韓進海運去年全年淨虧損達8239億韓元(約合 7.3億美元)。
在國內,已經發佈2011年業績預告的航運企業中,中遠航運(600428.SH)稱去年公司淨利潤同比下降 47.44%。中海集運(601866.SH)也已發佈預虧公告,預計去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出現虧損。長航鳳凰則公告稱預計全年將虧損8.7億 元-8.8億元。
「去年幾家航運公司都虧損了,料2012年市場仍將不好,恐怕有公司有被ST之危。」業內專家向記者表示,尤其是干散貨 市場,2012年或有反彈機會,但絕未到拐點之時,因此以干散貨為主的航運企業將承壓巨大。長航鳳凰(000520.SZ)已經連續兩年虧損,將被ST, 中國遠洋在2012年如業績扭虧不力的話,或也有被蓋上「ST」帽子的風險。
「作為央企,中遠可能會通過各種努力,使得公司不至於出現第二年的連續財務虧損以保證免ST。」楊鑫認為,中遠或許在非經營性收益上有較大回轉餘地,不排除有處置非核心業務、重估資產、撥備回撥、補貼收入等情況發生。
在尋求危機對策之際,國內三大航運企業紛紛選擇整合內部資源,其以減少成本對抗危機。2月1日,中海發展公告稱,將設立兩家全資子公司分別負責專業經營幹散貨和油品運輸業務, 並將公司干散貨船和油輪相關業務和資產分別逐步注入該兩家全資子公司。
據 姚巧紅介紹,初步方案為擬在廣州南沙新設全資子公司中海散貨運輸有限公司。成立後,中海發展原設在廣州的貨輪分公司人員、機構、管理體系併入該全資子公 司。同時,中海散貨運輸有限公司在上海洋山設立全資子公司中海散貨運輸上海有限公司。中海擬在未來適當時機,將公司下屬干散貨合營公司股權和境外散貨資產 注入中海散貨運輸有限公司。
這一資產整合的安排,與中遠此前所成立的干散貨集團公司類似。去年12月21日,中遠散貨運輸(集團)有限公 司(簡稱「中散集團」)在北京正式掛牌成立。中遠人士表示,中散集團的成立有利於進一步理順散貨業務管理架構,形成統一決策、統一經營、統一市場操作,發 揮協同效應和系統集成的規模優勢,提升中國遠洋的競爭實力和抗風險能力。該人士還透露,目前散貨體制整合工作已經按原定計劃順利完成。
| ||||||
鐵礦石供給增長拉漲短期船價,航運市場仍然難現反轉信號◎ 本刊記者 ? 吳靜 文zhangboling.blog.caixin.com | wujing.blog.caixin.com 劉明是華東一家中型鋼廠的原材料採購負責人。最近一段時間,他感覺鐵礦石進口量突然在增長,“ 進入9月,力拓幾乎每天招標一船貨,這個頻率近年來罕見。”全球航運業景氣程度風向標——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BDI),也出現了一波久違的漲勢。從8月14日開始,指數明顯異動,從千點附近迅速爬升,到9月24日越過2000點,重返兩年前的位置。和低迷的上半年相比,第三季度BDI 指數環比增長約50%。 與此同時,截至9月24日,巴西和西澳至中國航線的海運費報價均比8月14日運價上漲了約56%。一時間市場信心澎湃,航運拐點或許已經到來? 但令市場困惑的是,支撐航運業的基本面似乎並未發生大的改變。到底是什麼因素在推動此輪BDI 暴漲?多位業內人士猜測,BDI 的這波漲幅,金融屬性大於行業基本面,並非行業反轉的信號。海通證券姜明也分析稱,當前全球經濟複蘇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BDI 如此猛烈的漲幅很可能與FFA(Forward Freight Agreement,遠期運費協議)的爆炒有關。 而來自實業界的觀點認為,本輪BDI 上漲主要是礦山產能釋放推動的物流運輸需求。在鐵礦石貿易商、鋼廠人士和航運領域的分析人士看來,礦山積極出貨是事實,但中國鐵礦石的實際需求並未好轉。“ 從粗鋼產量、鐵礦石價格都可以看出這一點。”“ 的確是礦山加大出貨,拉動了此次BDI 增長,”國信證券分析師鄭武說,“ 但從6月到現在,運價漲得最多的並非中國航線,而是巴西到歐洲的航線。巴西、澳大利亞到歐洲的航線運價基本翻了一番。所以此輪並不是中國領漲。”他認為,本輪BDI 上漲缺乏基本面支持,三個月內即可能面臨下行壓力。 鐵礦石擴產 BDI 指數由BCI(波羅的海海岬型船運價指數)、BPI(波羅的海巴拿馬型指數)、BSI(波羅的海靈便型指數)綜合構成。據財新記者瞭解,BSI 持續低迷, 從6月至今只漲了10% 左右;BSI 同期的漲幅是50%,而兩條巴拿馬船型的運力相當于一條好望角型船(即海岬型);但BCI 從8月14日至今的增幅超過120%。 “ 驅動本輪BDI 上漲加速的主要力量來自BCI。”鄭武分析,從船型結構來說,是好望角型船在大漲,其他船型則略微跟漲。而好望角型船主要運輸鐵礦石,這證實了鐵礦石運量增長對好望角船型的拉漲。 “ 從8月開始我們確實感覺到礦山出貨量明顯增加,”上海一家中型貿易商負責人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因為7月力拓以及淡水河谷的出貨量都在下降,在市場上有一定的缺貨情況,所以8月出貨一多,市場感覺明顯。甚至在8月28日出現了三大礦山齊招標的景象。”以力拓為例,根據波羅的海交易所數據顯示,8月力拓共租得25條船舶,而9月上旬便已租得12條船舶。 中聯鋼鋼鐵分析師胡豔平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礦山出貨增加主要是礦山擴產所致。“ 擴產出來的鐵礦石需要運到消費國。”全球大型鐵礦石貿易商萬寶集團一位人士對財新記者透露,由於國外礦山的建設周期到了,必須得出貨,否則達不到投資回報率的要求。 根據必和必拓及力拓公佈的產量報告,必和必拓在今年二季度西澳大利亞鐵礦石的產量為4500萬噸,超出一季度的3760萬噸;力拓在皮爾巴拉地區的鐵礦石產量也上升7%,至6200萬噸。除了力拓和必和必拓,澳大利亞的第三大鐵礦石企業FMG 也不甘示弱,其在二季度鐵礦石產量達創紀錄水平,同比增79% 至3430萬噸,環比增35%。 現有產量增長的同時,礦山的擴產 項目也在相繼投產。 9月2日,力拓年產能2.9億噸鐵礦石擴建項目正式發貨,首批16.5萬噸皮爾巴拉混合粉礦由一條好望角型船運往日本東京,且二階段擴產至3.6億噸的項目正在進行中。 必和必拓主要的鐵礦石擴建項目——吉姆布萊巴(Jimblebar)項目,也有望於今年四季度投產,比原計劃提前並按預算完成,該項目投產將促使該公司鐵礦石年產能提至2.2億噸。 雖然巴西淡水河谷近兩年沒有新的擴產計劃,但是由於上半年受雨季與港口設備頻繁檢修影響,發貨量處於較低水平。根據淡水河谷公佈的數據,上半年其總發貨量較其1.381億噸的目標差了近2700萬噸,而全年鐵礦石的產量目標為3.06億噸,因此下半年加大出口力度勢在必行。 由於產量的增加,以前大礦山的壟斷聯盟逐漸因各自利益而分散行動。此次大規模租船就是一例。 “ 上半年巴西洪水,導致出貨量呈現負增長。從6月底開始加大出貨量。 但8月的時候,四季度的船已經租出去了,全世界就1400多條好望角船,所以真正可租的,能在附近可用的,就非常少。淡水河谷忽然增加這麼多產量,等於一下子急需幾十條船,周邊的租船運價肯定會大幅上漲,短期的失衡帶來了非常大的波動。”鄭武表示。 由於基本面並未好轉,礦商又主動出貨,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從邏輯上判斷此系FFA 短線操作炒高BDI 指數。 這一派的觀點認為,鐵礦石的發貨權基本掌握在三大礦商的手頭。三大礦商左手是貨,右手自建和租入控制船,這為 FFA 操作帶來極大便利。而在FFA 強勁的引領下,再配合現貨市場的短期集中性成交實現,當前四季度FFA 水平已上漲至2.2萬美元/ 天以上。 上海航運交易所信息部分析師黃輝表示:“ 大西洋航線有幾個機構在現貨市場高價租船,並在FFA 市場低價買入。 該航線運距較短,往返也就20來天,把指數做上來非常容易,而歐洲經濟的現狀,完全不可能支持目前的高運價。”對於是否FFA 的炒作導致了BDI 的此次暴漲,亦有業內人士持保留意見。鄭武認為,目前中國買的礦是到岸價,礦石商把運價炒上去,自己租船成本也會上升,所以操盤有利有弊;且目前機構對炒作FFA 不感興趣,只有一些散戶在玩,沒有足夠的對手盤。一位操作FFA 的人士則表示,目前FFA 的價格基本是早晨跌,但若下午現貨市場漲 的話,FFA 也會在尾盤拉一下,基本跟著當月運價走,並沒有出現爆炒跡象。 中國不是主力 如此看來,鐵礦石是未來影響BDI 走勢的關鍵要素。然而在中國鋼廠和鐵礦石貿易商以及分析人士看來,中國鐵礦石需求難言好轉。 “ 補庫存被認為是此輪BDI 上漲中鐵礦石需求增加的一個原因,”胡豔平表示,“ 但我並不認為此輪BDI 上漲,是因為鐵礦石需求強勁好轉所致。”在此輪BDI 上漲的過程中,確實有些鋼廠補充了庫存。江西新余鋼鐵就是其中一家。新余鋼鐵一位副總經理對財 新記者表示,“ 我們的合理庫存是一個月,在8月確實補了一部分庫存。因為6 月雖然進口礦價在110-120美元,但一般7月、8月是鋼材淡季,所以採購較少,7月進口礦價格開始走高,我們也一直沒有放量採購,導致8月初期一度出現庫存緊張的局面。”他同時強調,從目前鋼廠安排的產量和下游需求來看,鋼鐵行業並沒有回暖跡象,“ 鐵礦石需求也就無所謂好轉”。 有不少鋼鐵行業人士持類似觀點。 一家年產超過800萬噸的鋼鐵企業鐵礦石貿易負責人認為,今年鐵礦石需求不會出現大波動。“ 從我們鋼廠看,鋼材和鐵礦石需求都沒有明顯的好轉,但也不會差到哪裡去。鋼廠下游客戶資金緊張,都不願意過多進貨,需求不會出現大的好轉。這就導致我們的產量不會出現大的增加。”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下稱中鋼協)對中國粗鋼產量的預計也證明瞭上述觀點。“ 四季度鋼材需求會保持增長,但受資金緊張等影響,增幅不會太大,應該是小幅波動態勢。”中鋼協副秘書長屈秀麗稱,最困難的時期可能是11、12 月,進入冬季後,北方鋼材需求會減少一些。 最近礦山加大出貨,而鐵礦石價格的走勢,也說明瞭中國的鐵礦石需求,不足以支撐供給增長的形勢。 8月14日,進口鐵礦石的外盤價格(期貨價格)為142美元/ 幹噸,此後開始小幅震蕩下跌,截至9月25日,外盤價格已經跌破132美元/ 幹噸。而三大礦山的招標更顯示出需求難以好轉。9月24日,淡水河谷一船17萬噸的卡粉流標;9月25日, 力拓一船17萬噸的58% 楊迪粉,價格在124.5美元/ 幹噸。 鄭武向財新記者明確表示,雖然最近PMI(採購經理指數)數據在增長,但從9月開始,中國鋼鐵旺季不旺。以螺紋鋼為例,9月之前的價格在3300元/噸-3600元/ 噸,而9月旺季也僅為3503 元/ 噸。這種旺季的下跌其實不太正常,可見中國的需求實在一般。 鄭武認為,礦山供給增加的一個原因是,明年澳大利亞有新礦產出,為使明年的價格不至於太低,礦山們都想辦法提前將礦運到中國,先占著中國的碼頭——而這並非中國需求的真正逆轉。 申銀萬國分析師張西林分析,從好望角型船來看,此次是大西洋航線先行上漲,隨後受巴西和澳大利亞礦石出貨影響,太平洋航線跟漲。出貨量的增長,帶動11月的租金已經漲至3萬美元/天。一位航運公司人士證實,這波行情最初確實由巴西- 歐洲的航線帶動,其他地區運力趕往這條航線,加上第三、第四季度進入傳統旺季,其他地區價格隨之水漲船高。 對歐洲經濟是否複蘇,鄭武表示並不樂觀。他分析,由於巴西、澳大利亞去歐洲的運距不是特別長,所以冬儲煤、南美糧食運輸,加上可能此前的庫存太低,因而旺季運量有所上升。這些因素疊加很快就會反映到運價上面。但上述航運公司的人亦表示,從目前許多歐洲船東開始造船下訂單來看,經濟確實有了複蘇跡象。中國船舶工業協會1-7月船舶工業經濟運行情況顯示,當期承接新船訂單2976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55.7%。 但中信證券分析師蘇寶亮稱,通過與實業界溝通,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對鋼鐵過剩產能的控制,國內鋼鐵產量在未來一年內很難出現明顯複蘇,“ 無論是補庫存角度,還是礦山供給推動角度,帶動BDI 上漲的因素都是短期因素,持續性不強,很可能快漲快跌”。 航運恢複仍需時日 BDI 短期的拉高,讓A 股相關行業股票也大漲了一把。 9月10日,*ST 遠洋(601919.SH)、中海發展(600026.SH)、招商輪船(601872.SH)等公司一掃近兩三年來的頹勢,紛紛以漲停收盤。資本市場一下子“ 刮目相看”,猜測航運市場是否終於觸底反彈? 鄭武認為,近段時間中國航運股的大漲多與上海自貿區概念有關。BDI 只不過是一個大家炒高之後,再回過頭借用的幌子。 對於航運何時回暖,業界觀點存在分化。有觀點認為,在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產能利用率僅七成左右的背景下,運價不可能出現趨勢性上漲。另一派則認為,2006年-2008年船舶訂單已逐步交付,未來供給面臨下滑,需求在逐步增加,長期趨勢肯定向上,但消化目前的存量運力尚需時間。 有業內人士認為,10月是南美糧食運輸季,巴拿馬船型在年末時還是會漲一些,靈便型船隻(運輸煤炭、化肥等)也在逐步地恢複運力。但今年四季度後,BDI 很可能呈現震蕩下行,明年一季度下行風險會更大。 曾擁有全球最大幹散貨船隊、現在還在虧損泥淖中掙扎的中國遠洋,在2013年中報中表示,“ 低迷,不確定”的困境短期內難有根本性改觀。市場十分關注此次BDI 推高是否會影響中遠全年業績。多位分析師指出,8月份時四季度的船舶已經租出去,中遠船隊中,放在歐洲線上的幹散貨船,適合的可能沒幾條,對業績的影響極為有限。 |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2-13 10:37 編輯 崩潰的BDI:航運、貿易和匯率的關聯 作者:陳光磊 報告摘要: 自2001年我國入世後,BDI指數的經歷了四個周期,第一個周期持續5年,由2001年中開始,在2003年底達到高點,2006年初回落到低點;第二個周期持續4年,於2007年中達到高點,於2008年底結束;第三個周期持續3年,於2009年底達到高點,於2012年底結束;第四個周期於2013年底達到高點,現在正處於下行通道,BDI指數幾乎觸底。 BDI指數是我國實際有效匯率的前瞻指標,這主要是因為BDI指數是進出口的前瞻指標,而進出口又與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有很強的負相關性。我們通過脈沖響應模型和方差分解模型發現,BDI指數和進出口可以用來預測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變動趨勢,但不能用來預測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短期波動。BDI指數變動對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影響在第6個月達到最大。 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在未來3個月內有升值預期。這主要是因為歐洲經濟依然萎靡,盡管歐洲央行祭出QE,仍然有很強的通貨緊縮預期,因此,我們認為,BDI指數在2015年的上半年不會反彈上升。而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與BDI指數有很強的負相關性,因此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在未來3個月內有升值預期。有一點值得註意,實際有效匯率的升值預期並不意味著即期匯率的升值預期。匯率的短期波動有很多的影響因素,如宏觀政策的變化,投資者的預期等。 正文: 一、BDI指數 (一)什麽是BDI指數? BDI指數(波羅的海幹散貨運價指數),是由波羅的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衡量國際幹散貨海運價格的權威指數。貨物航運主要分為幹散貨、積裝箱、液體貨三大類,幹散貨運輸的主要是初級產品,如礦產品、糧食、水泥、木材等。積裝箱運輸的主要是制成品,如汽車、機械設備和紡織品等。液體貨運輸的主要有原油、液化燃氣、液態化學品等。 BDI指數是一個綜合指數,它是由BCI指數、BPI指數和BSI指數按各占1/3權重合成的航運價格指數。這三個指數分別反映不同級別的幹散貨船的運價,其中:BCI指數,即波羅的海海師型指數,它對應的航運船只噸位最大,在8萬噸以上,這類船稱為海呻型船,適合遠洋航行,運輸的商品大多為磷礦石、鐵礦石和焦炭等。BPI指數,即波羅的海巴拿馬指數,它對應的航運船只噸位在5-8萬噸,運輸的商品大多為谷物、民生物資等。BSI指數,即波羅的海輕便型指數,它對應的航運船只噸位最小,在5萬噸以下,運輸的商品大多為水泥、木料和化肥等。 BDI指數綜合了國際上十幾條主要航線的每日報價,它是反映國際幹散貨運輸市場走勢的晴雨表,更是反映全球貿易情況的領先指標。由於幹散貨運輸體現的大多為初級產品的需求,因此BDI指數也是經濟的領先指標。 波羅的海航交所是世界第一個也是歷史最悠久的航運市場。1744年誕生於美國弗吉尼亞波羅的海咖啡屋,所以人們以它的發源地相稱。目前是設在英國倫敦的世界著名的航運交易所,全球近50個國家的近700家公司都是波羅的海航交所的會員,其中不乏馬士基和中海運等世界巨頭。因此由它公布的商品航運價格指數BDI,便成了國際航運費用的風向標,幾乎所有與國際貿易有關的公司、戰略技資者和大宗商品交易商都會密切關註它的走向。 (二)BDI指數的周期性波動 自2001年我國入世後,BDI指數的變動經歷了四個周期,由圖1可知,第一個周期持續5年,由2001年中開始,在2003年底達到高點,2006年初回落到低點;第二個周期持續4年,於2007年中達到高點,於2008年底結束;低三個周期持續3年,於2009年底達到高點,於2012年底結束;第四個周期於2013年底達到高點,現在正處於下行通道,BDI指數幾乎觸底。 ![]() 二、BDI指數是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前瞻指標 BDI指數是我國實際有效匯率的前瞻指標,這主要是因為BDI指數是進出口的前瞻指標,而進出口又與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有很強的負相關性。 (一)BDI指數與進出口 由圖2可知,BDI指數與我國進口、出口有很強的正相關性。 ![]() 利用BDI指數當月同比變動(BDI)、出口當月同比變動(EXPORT)、進口當月同比變動(IMPORT)、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當月同比變動(EXCHANGERATE)建立VAR模型,滯後期為3期。具體的單位根檢驗、協整檢驗以及滯後期的確定見附錄。 將BDI變動與進出口變動進行格蘭傑因果關系檢驗。Granger因果檢驗的原假設是:變量x不是變量y變動的Granger原因,備擇假設是:變量x是變量y變動的Granger原因。如表1所示,結論顯示,BDI是EXPORT和IMPORT變動的GRANGER原因,而EXPORT和IMPORT不是BDI變動的GRANGER原因。 由此可見,BDI變動是我國進出口變動的前瞻指標,它們之間有很強的正相關性。 ![]() (二)進出口與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 匯率的決定有很多影響因素,如利率、國際收支等。進出口一方面通過影響國際收支影響匯率,一方面匯率通過影響商品價格影響進出口。 如圖3所示,自中國2001年入世以來,進出口與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顯示出了很強的負相關性。 ![]() 將進出口與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進行格蘭傑因果關系檢驗。由表2可知,EXPORT和EXCHANGERATE互為GRANGER原因,IMPORT和EXCHANGERATE互為GRANGER原因。 由此可見,進出口變動和匯率變動互相影響,它們之間有很強的負相關性。 ![]() 三、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預測 我們通過脈沖響應模型和方差分解模型發現,BDI指數和進出口可以用來預測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變動趨勢,但不能用來預測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短期波動。 (一)BDI指數、進出口對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變動趨勢的影響 我們采用脈沖響應模型來研究BDI指數、進出口對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動態影響。所謂脈沖響應,即研究BDI指數、進口、出口當期變動一單位,會引發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在未來若幹期的何種變化。 由圖4可知,BDI指數變動一單位,會引發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負向變動,這種變動在前3個月隨著時間的增加逐漸減小,然後在第4個月後重新上升,在第6個月達到峰值;進口與出口對匯率的影響都是在第二個月達到一個小峰值,後下降再上升,對比可知,出口對匯率的影響比進口對匯率的影響更大。 因為BDI與匯率有負向關系,且BDI的變化先於匯率變化,因此我們可以通過BDI的變動來預測未來數個月內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變動。 ![]() ![]() ![]() (二)BDI指數、進出口對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波動的影響 我們采用方差分解模型來研究BDI指數、進出口對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波動情況的影響。所謂方差分解,即研究匯率的波動(方差)有多少是由BDI、進口、出口以及自身變動貢獻的。 由圖5可知,BDI指數、進口、出口對匯率波動的貢獻度很低,匯率波動主要是由自身變動導致的。 因此,可以用BDI指數、進口、出口來預測匯率在3個月以內的長期變動趨勢,而不能用它們來預測匯率的短期波動。 匯率的短期波動有很多的影響因素,如宏觀政策的變化,投資者的預期等。 ![]() (三)未來3個月的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 如圖6所示,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與BDI指數有很強的負相關性,由前文可知,這主要是因為BDI指數是進出口的前瞻指標,而進出口與匯率互相影響。自2001年以來,BDI指數經歷了4個上下波動周期,目前,正處於第4個周期的下行周期。由於歐洲經濟依然萎靡,盡管歐洲央行祭出QE,仍然有很強的通貨緊縮預期,因此,我們認為,BDI指數在2015年的上半年不會反彈上升,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在未來3個月內有升值預期。 ![]() 附錄:單位根檢驗與VAR模型的滯後期確定 由圖7可知,VAR模型的6個單位根的倒數都在單位圓內,也就是說,BDI指數、進出口、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變動都是平穩的。 ![]() 由表3可知,VAR模型的最優滯後期為2期或3期,在本文中,我們建立的是3期VAR模型。 ![]() 來源:宏源宏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