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鐵礦石貿易商預警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8-10/100422351_all.html

隨著鋼鐵生產商步入低谷,作為上游的鐵礦石貿易商也舉步維艱。「目前不論大型貿易商還是中小型貿易商,無論國外還是國內,經營都很困難,大部分在虧損,這幾年根本就很難掙錢。」山東華信工貿有限公司董事長拜文匯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

  進口鐵礦石的港口庫存數據印證了這一點。根據鐵礦石諮詢機構聯合金屬網統計,截至8月3日,中國進口鐵礦石庫存已經突破1億噸,全國34個港口鐵礦石庫存量為10240萬噸,已經連續兩個月出現遞增。

  鐵礦石庫存不斷增加,價格遠景看跌,意味著囤積鐵礦石的貿易商面臨的風險也在積聚。中小貿易商可以轉行,但是對於一些大型貿易商來說,轉行並不切實際,已然被深套在其中。

  在中國冶金工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海民看來,鐵礦石貿易商的困境與現在的鐵礦石貿易環境有直接關係,「鐵礦石傳統年度定價機制被打破,導致礦石價格調整越來越頻繁,掙差價空間越來越小」。而另一方面,鐵礦石供需格局在改變,鐵礦石的需求沒有前幾年那麼緊張。

貿易商被套

  在目前中國上億噸的壓港鐵礦石中,有將近40%為貿易商所有,而其中絕大部分是大型貿易商所囤之貨。

  一位不久前到日照港做調研的分析人士告訴財新記者,在目前港口庫存中,鋼廠的進口量主要是滿足生產所需,小貿易商也會囤積一些礦石,但囤積量一般不超過幾十萬噸,「更多的是那些不差錢的大型央企貿易商,比如五礦、中鋼、中建材、中鐵物資,他們拖得起」。

  大型央企貿易商囤礦被套早有先例。其中典型者是2008年金融危機之時,中鋼集團囤了上百萬噸鐵礦,虧損達到上億元。雖然此後礦價有所上漲彌補了一些損失,但是有些高價庫存依然還未被消化。

  五礦集團是中國最大的鐵礦石貿易商。財報顯示,截至2011年年底,其庫存達268.77億元,計提跌價準備14億元,庫存產品中鐵礦石佔第二位。

  不過,對於這次能否消化庫存,財大氣粗的央企貿易商也沒有底氣。

  「現在我們已經不再想著掙多少錢了,我們加大了代理業務。」五礦集團一位中層人士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做代理業務可以每噸穩掙幾美元。」

  代理業務指與沒有進口資質的用礦企業簽訂鐵礦石進口代理合同,由五礦這樣的貿易商為其代理鐵礦石進口業務,約定雙方責權利。代理費用參照國際國 內商貿規則慣例,經雙方協商確定。代理業務和此前賺取鐵礦石差價模式的不同之處是,簽約代理合同減小了鐵礦石貿易商的風險,同時也降低了套利的空間。這種 貿易方式在前幾年鐵礦石價格不斷上漲時並不受貿易商青睞,現在卻日益受到重視。根據上述五礦集團人士透露,目前代理業務的收入比重上升到49%,此前在 30%左右。

  另一家央企貿易商——中鐵物資集團有限公司也加大了代理業務。

  根據中鐵物資財報,2011年該公司進口鐵礦石為2041萬噸,其中有93%屬於代理業務,比2010年增加了兩個百分點。加大代理業務之外,大型央企貿易商也在力爭提高自身的服務含量,包括為鋼廠提供資金支持、提供礦石混裝配礦服務等。

  「由於目前鋼廠的資金壓力比較大,我們會幫助一些鋼廠進口鐵礦石,和代理制不一樣的地方是我們會收取部分利息。」上述五礦人士稱。

  一直以來,鋼鐵企業向鐵礦石供應商購買礦石後,要自己配礦生產。五礦集團希望混合配礦能成為新的增長點。但這一系列轉型收效甚微。根據五礦集團下屬上市公司五礦發展財報,2011年鐵礦石毛利率僅為0.92%,而在2010年和2009年分別為3.9%和3.99%。

格局之變

  鐵礦石貿易商今天面臨的挑戰,是過去兩年來鐵礦石定價機制不斷演變的結果。在年度長協機制沒有打破之前,中國鐵礦石貿易市場分工比較明確——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三大鐵礦石廠商主要供應長協礦;貿易商主要做現貨礦貿易,其中現貨礦以印度礦為主。

  從2010年開始,鐵礦石貿易商就開始遭遇挑戰。當年4月,淡水河谷、力拓和必和必拓強硬地用季度定價取代了年度長協定價,同時開始加大現貨投放。

  進口到中國的印度礦在不斷減少。「金融危機以來,印度政府通過上調鐵礦石出口關稅和上調鐵礦石運費,限制印度礦的出口。」劉海民表示,這直接導致了印度礦在中國市場份額的下滑。

  根據中國海關數據,2011年中國從印度進口鐵礦石0.73億噸,同比下降24.36%,佔進口鐵礦石市場的10.65%。印度鐵礦石在中國市場佔據份額最多時是2005年,一度高達25%。

  「印度礦減少,三大礦山的現貨礦不斷增加,這些本來都不是大問題。關鍵的問題是,三大礦山投入現貨後採取了招標的方式銷售現貨。」上海一家中型 鐵礦石貿易公司執行董事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所謂招標,就是礦山發出一船礦石,邀請鋼廠和貿易商都來參加競標,出價高者得。

  隨著年度長協定價機制被打破,力拓和必和必拓也開始嘗試著將一部分現貨礦石以招標形式出售,淡水河谷後來也加入這種模式。

  「招標前,一般採取一船一議價。採用招標後,現貨市場、鋼廠和礦山直接對接,貿易商操作的空間小了。」上述上海貿易商人士稱,貿易商的很多客戶就直接對接三大礦山了。現貨招標給貿易商帶來的另一個不利之處。由於招標使價格透明,貿易商不好隨便加價。

  「以前一船一議價,價格只有貿易商和礦山知道。貿易商要倒手給鋼廠時,貿易商可以根據當時的行情隨意加價。」北京鋼聯資訊總監徐向春在接受財新 記者採訪時表示,採用現貨招標後,價格比較透明,即使最後是貿易商拿到貨,加價也不是那麼容易。此外,業內還有看法認為,現貨招標方式價高者得,變相推高 鐵礦石價格。「比如現貨市場價格是160美元/噸左右,如果看好未來市場,競標者就會出價到164美元/噸,這樣比一船一議價的價格高出不少。同樣,貿易 商最後掙到的差價幅度減少,利潤也就減少。」徐向春稱。

  拜文匯總結現貨招標給貿易商帶來兩個不利結果:客戶減少和利潤下降。

誰能逃離

  招標方式帶來的格局變化,使貿易商無法像2008年以前那樣獲取暴利。眼下,鐵礦石貿易商頭疼的是鐵礦石根本賣不動了。王磊是山東一家鐵礦石貿易商負責人。他於2006年進入行業。「我趕上了鐵礦石貿易好時光的尾巴。」王磊戲稱。

  2006年到2008年上半年,進口鐵礦石價格一路飆漲。2006年鐵礦石均價在60美元/噸,隨著全球經濟特別是中國經濟對鋼鐵產品需求的增長,鐵礦石價格2008年攀升到了近160美元/噸。

  「金融危機前,鐵礦石價格一直上漲,只要有鐵礦石,囤在手裡一兩個月後再賣,每噸掙個二三十美元並不難。」王磊表示。

  金融危機到來後,王磊和其他鐵礦石貿易商一樣,眼看高價礦石在手中迅速貶值。2009年進口鐵礦石價格一度跌破60美元/噸。「當時礦價下跌,但我們並不悲觀。」王磊表示,因為隨著政府刺激政策出台,需求肯定在,「有需求,價格就會上漲」。

  果不其然,由於2010年鐵礦石談判前景黯淡,三大廠商縮量限供,礦價從2009年底就開始有強烈上漲預期,2010年進口鐵礦石價格一度達到近200美元/噸,讓鐵礦石貿易商再次嘗到暴利滋味。

   「我們2010年賣了幾十萬噸,掙了1000多萬元。」王磊表示,雖然當時也曾遇到囤貨後價格下跌,但沒過兩個月價格又開始上漲,而且幅度不小。「其實做貿易只要價格有漲有跌,就有錢掙」。

  如今是鐵礦石價格從去年10月開始一路下跌,看不到上漲預期,短短兩個月就下降了20%。到今年開工旺季的4月,鐵礦石價格並未上漲,仍在下 跌。截至到目前,鐵礦石價格已跌到近八個月以來的新低,品位62%的粉礦到岸價已經跌破120美元/噸。價格越跌,賣貨就越困難,導致港口鐵礦石庫存持續 增加。拜文匯坦言:「我們公司的庫存和目前港口庫存一樣,處於高位。」

   「庫存高,因為鐵礦石根本賣不動,鋼廠接貨意願不強,應該說鋼廠根本不願進貨,現在都在消耗庫存。」聯合金屬網鐵礦石分析師張佳賓告訴財新記者,唐山一帶中型鋼廠的庫存維持在20天左右,「現在大型鋼廠主要是消耗協議購買的礦石,貿易商的礦石根本不買」。

  王磊也證實了上述說法:「我們採購進來的鐵礦石價格在135美元/噸左右,現在想虧本甩貨都沒有人接盤。」

  他預計,鐵礦石價格可能跌破100美元/噸,主要原因是全球經濟都不景氣,很難復甦。由於對後市悲觀,王磊也想急於出手手中的鐵礦石。

  「現在能出手,也就意味著可以減少虧損。」他說,「我有朋友在今年年初全身而退,已經投資電影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2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