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聯儲Rosengren:放緩QE為時過早 且這一過程可能持續「數年」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8729

鴿派的波士頓聯儲主席羅森格倫(Eric Rosengren)表示,9月美聯儲沒有宣佈放緩QE是因為美國經濟增長低於預期,以及財政政策問題給經濟前景帶來的風險。

「如果美國財政問題不是那麼不確定,美國真實GDP數據和就業數據更加強勁,美聯儲應該在9月份就採取行動了。」Rosengren週三表示,他今年擁有投票權。

上個月FOMC會議美聯儲維持QE的決定震驚了投資者,在國會討論如何結束政府關門,以及是否提高債務上限時,美聯儲保持了貨幣刺激。

Rosengren表示,他「明確地強烈」支持美聯儲上個月的決定,「未來經濟前景依然面臨很大的下行風險,」如果經濟像官方預測的那樣增長,那麼「美聯儲將在未來幾年逐步放緩QE。」但是他也警告,「如果經濟出乎意料地放緩,我們可能將實施比現在預計的更大的刺激計劃。

Rosengren同時還表示,美國政府預算問題帶來的不確定性,以及利率上升危及部分地區的經濟表現,這讓美聯儲保持了QE刺激。

至於美聯儲何時開始放緩QE,Rosengren稱,「我們需要看經濟數據,看它在未來3年內是否像我們所預期的那樣達到充分就業,是否達到2%的通脹目標。」

他強調,美聯儲的行動不是由華爾街想要我們做什麼或者我們應該做什麼來決定的。

如果政府關門持續,「很難計算對經濟的影響」,Rosengren表示,「我們將從私營部門獲得數據,但是如果我們無法獲得可靠的政府統計數據,那我們很難衡量現在的狀況。」

他表示,隨著美聯儲即將召開下一次會議,九十月份的數據將非常重要,如果無法獲得這些數據,那將很難要求改變刺激措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159

劉強東口述:這一年我學到了什麽?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23/57332.html

2013年就要過去了,i黑馬很懷戀他。相信,東哥也很懷戀2013年,2013東哥出國留學,京東的銷售額也突破了1000億。而四個月之後,東哥學成歸來,讓我們看看他為京東定下的2014年的新戰略,以下為劉強東口述。我相信,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我們前三季度總體實現了微利,沒有任何的虧損。2013年,我們完成了全年的戰略規劃休養生息,所有時間精力放在內部運營管理,放在組織、文化等公司的基本層面上。經過一年的時間,大家看到,我們加入了(許多新)高管,我們的文化和價值觀十年來第一次經過梳理;整個集團3萬多名同事(近4萬名),進行了一次全覆蓋的培訓。基本上完成了我們年初制定的各種任務。2014年我們定了五個最重要的事情:第一是我們的技術。以移動和大數據作為兩大核心的技術尋求突破。我們研發的創新機制要建立起來,我們內部三千多名研發人員,我們不斷建立一些新的小組,通過虛擬項目,甚至完全獨立的子公司,人財物獨立的方式,來激活我們的創新性,給大家帶來更多更好的產品。第二是金融。我們過去一直沒有對外進行披露,但是我們金融產品已經推出了很多,11月份我們放貸額將近5個億,很快這一塊我們會過百億,甚至幾百億。我們的定位是在企業和銀行之間搭建橋梁。中國(銀行業)一直說致力於(服務)中小企業,但銀行有風險(控制要求)的,不可能冒著風險給貸款,不可能做雪中送炭的生意,永遠只會錦上添花。中國銀行貸款需要土地、設備等不動(產抵押)。大量的中小企業沒有固定資產,只有流動的資產,包括存貨、原材料,以及現金。我們利用我們的物流體系,能夠迅速地幫中小企業不需要任何房產抵押,合同都不用簽,只要和京東商城有合作,(憑借其)過往產品的記錄,他的信譽,我們會給一個額度的貸款,錢3分鐘就能到帳,最多可以幾千萬,最少幾萬元,而且2日貸2日還,不用了可以還回來,還款貸款都是3分鐘之內完成,不需要和我們見面,不需要解釋,不需要提供一大堆證明,不需要無數的合同,也不需要找關系,也沒有必須貸一年。各種條條框框都沒有,核心就是我們的體系和物流。只要進入我們的物流體系,我們就知道(一個公司)值多少錢,什麽時候變成現金,所以需要錢,我們可以實名制進行貸款。當然還有過去各種交易的記錄,所以這個發展的迅速,完整的上線一季度之後,我們的錢包系統、帳戶系統,還有相關的金融產品都會不斷推出。公司(會)把金融集團獨立出去作為全資獨立集團,人財物一切和現有沒有關聯,京東金融集團的CEO只向我一個人匯報,其他(人)都管不到,這樣保證我們金融發展獨立起來,也有利於機制更加靈活。第三大塊,就是大家說了好多年的O2O。(我們)利用普通資源和這種方格狀的物流體系做我們O2O系統。我們一直在測試,利用我們在全國物流體系,按照O2O的屬性和性質把它分成一個個小框子。根據我們數據統計的結果,我們保證任何客戶任何時間點有需求,可以做到10~15分鐘把東西送過去。(我們會把)大量的傳統店面、廠家、代理商這種庫存資源利用起來,而不是先到京東庫房,然後到客戶手里去。第四,渠道下沈。一、二線城市,京東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北京是2012年唯一超過淘寶天貓的城市。2013年有可能上海也會超過淘寶、天貓。(這)意味著在一線城市,京東的競爭力逐步顯露出來。三線城市我們的知名度和客戶群體比阿里少很多很多,我們做了調研,在許多小城市,一提淘寶大家都知道,提京東好多人不知道,甚至90%不知道京東,這是很大的劣勢。但(也)意味著我們具有巨大的機會,如果有一天,三線、四線(城市民眾)像知道淘寶天貓一樣知道京東,價格很便宜,服務非常好,售後有保障,我相信我們會取得更大的市場份額。最後是國際化。我們內部其實籌備了一兩年,和相關的國家和合作夥伴談了很長時間,明年我們國際化會邁出堅實的一步,但是這一步到底怎麽出去。通過貿易的方式出去,還是在相關的國家建立我們的子公司,或者收購,或者合作等等方式,目前還沒有確定下來,但我們相信2014年一定會做一些事情出來。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i黑馬 | 編輯:wangjingjing | 責編:李陽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753

這一棍夠狠 易明的生活點滴

http://eming620.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5116927
 剛剛說沈大師與周公子「品題」的股份不敢恭維,言猶在耳,馬上就應驗了,而且這一棍,既應又狠。

  話說上周三周公子在《AM730》「品題」了匯創(8202),該股開市之後一度由上日的收市價0.205元飆升24.4%至0.255元,其後回落至0.222元之後停了牌,今天突然宣布將會十股合為一股,再一股供二十五股,每股供0.215元,今早復牌股價低開於0.19元之後即時被急插,最低曾經插至0.096元,結果收0.101元,大跌0.121元,跌幅54.5%,如與上周三的高價0.255元跌至今早最低的0.096元計算,更是跌了62.3%,上周三跟風入市者,又中了一棍,而這一棍,真是太應、太狠了。

  原來,早於上月的三月二十四日,周公子已經在《明報》的財經網「品題」過匯創了,上周三只是重複「品題」而已,內容大致上相同。這一棍,真不知道周公子將該如何向其捧場客解畫了。

  或許是匯創的效應吧?今天周公子「品題」的長盈(0689)又是由開市的0.217元抽高至0.226元之後插落0.205元收市,這一回的長盈又將會如何?天曉得!周公子聲稱他以0.228元批了420萬股回來,到底這批貨日後能為他帶來多少回報?不妨拭目以待(註)

  為什麼要把沈大師及周公子扯在一起而稱之為「沉舟效應」?皆因二人似乎份屬非常好的老友,經常輪流「品題」同一隻股份,就以今天的長盈為例,沈大師就已經於四月一日、四月四日及四月二十二日三度在《蘋果》「品題」過了,今天就輪到周公子「品題」,而且所用的理由幾乎全部相同,說二人沒有互通聲氣亦難以令人置信。 

  今天回頭再望一望,為什麼二人所「品題」的股份皆是先升一升,然後再全面下跌,幾乎無一倖免,又例如二人由二月初至三月尾輪流在不同媒體的「地盤」共有約十篇文章「品題」的中國家居(0692),亦是由三月二十六日最高價的1.1元六天之內暴挫至四月八日最低的0.16元,共跌去了85.45%,最後於反彈至0.225元而停了牌,至今完全沒有進一步消息,生死未卜,日後復牌之後真不知道又會如何?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巧合?為什麼???

  當然,日後二人曾經「品題」過的股份可能真的會「大飛升」,只是這眼前虧已經吃定了!


註:有朋友當年以0.68元買入此股,至今仍「待字閨中」,無法脫身,申算其成本為今天的6.8元,莫說想賺錢,如何歸本?尚且是一個疑問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398

趙藤雄怎麼走到這一步?

2014-06-09  TCW  
 

 

「2257」,這是遠雄集團董事長趙藤雄的新名字。

六月二日,端午節凌晨,台北地院裁定羈押這位七十歲的地產商人。台北地方法院裁決羈押禁見的理由這樣寫:「被告趙藤雄、魏春雄(遠雄副總)經法院訊問後,均坦承有為求桃園八德地區合宜住宅標案得以順利進行,而由被告趙藤雄決策……,並透過共同被告蔡仁惠(台北科技大學前教授)將新台幣一千六百萬元交付共同被告葉世文(桃園縣前副縣長)之事實……」

更嚴重的是,趙藤雄以五百萬元交保後,不止公司主管刪除簡訊,還運送約一噸的資料給資料銷毀公司,有湮滅證據之嫌,經檢察官緊急抗告,趙藤雄終於遭到羈押。

台灣最知名、也最爭議的建設公司老闆,除了趙藤雄,沒有第二人選。

他的爭議,來自他的強硬和他凡事都要爭第一的個性。「二百五十萬一坪不算貴!」「房價跌了算我的!」對經濟、房市政策的批評,雖總能讓他成為媒體焦點,但檯面下,他面對不利言論的全力反擊,更能讓人一窺他絕不認輸的強硬個性。

他,不吃虧!黑道勒索開槍,報警處理加倍奉還

去年底,朱學恆舉辦網路票選「十大惡人」,上榜的趙藤雄,買下四大報頭版廣告澄清,並怒告朱,指其「無法無天」,成為名單中唯一積極回應的當事人。

趙藤雄比較像是西部牛仔的風格,正面交鋒,一定是選擇拔槍對幹,絕不沉默。

建築業最害怕的是黑道勒索,趙藤雄卻不吃那一套,早期在他的汐止工地,黑道勒索一開口就是三千萬元,且為了示威,先到現場開了兩槍後揚長而去。當時,現場人員都嚇壞了,趙藤雄卻不為所懼,馬上予以還擊,立即報警處理,警方來了五、六十個人,與對方十幾個人在工地現場發生槍戰。事後,警方還捉了五個人。

絕不吃虧、加倍討回,同樣的情節,在他身上不只一次重演。

而這次被約談、交保、再羈押,難得看見趙藤雄不發一語的樣子。是自知劫數難逃,或識時務者為俊傑,先低頭度過難關?

他,成敗都為錢!從大巨蛋案,就出現利益輸送爭議

從模板工人做起,到了二○一二年,趙藤雄排進《富比世》台灣富豪榜第十五名、身價達五百一十億新台幣。一路的榮耀,他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貪污案纏身?

他絕對是比別人努力再努力,也更渴望事業成功,建立帝國,對金錢的渴望,幫助他排除萬難,走到最後,他內心的信仰似乎告訴他: 沒有錢辦不到的事。

他在金錢運用上,一向令人瞠目結舌。

二○○四年,媒體報導大巨蛋爭議,趙藤雄花費五十萬,指示內部在五天內大量印製五萬本、達六十四頁厚的《台北巨蛋的未來》自白書,廣發至媒體、集團員工,甚至要求業務員確保案場客戶人手一本,並同時提供網路閱讀、檔案下載兩種版本,不放棄任何澄清、捍衛名聲的機會。

過去十年,不只一次因大巨蛋案和台北市政府槓上的他,甚至曾說:「如果市府要讓巨蛋廢標,我會採取一連串求償動作,包括行政救濟、國家賠償、甚至國際訴訟,範圍涵蓋刑事、民事訴訟!」「而且這些求償要成立都非常容易!」最後,市政府確實敗下陣來,趙藤雄的官司不敗紀錄也再添一筆。

而唯一一次讓他滑鐵盧的,竟是公然侮辱罪。二○○五年,因與巨蛋建築團隊劉培森拆夥,趙藤雄公開怒罵對方「智障」「騙子」「沒人格」,遭判拘役五十天得易科罰金。四年後,趙登報導歉、民事賠償一百萬元,事情才告一段落。

趙藤雄的行事風格,幾乎處處都與金錢脫離不了關係。

例如最近因為大舉砍樹,鬧得沸沸揚揚的台北大巨蛋,遠雄集團得標的過程也充滿瑕疵,整個案子從委託規畫、招標、甄審到簽約,出現令人質疑的弊端。

大巨蛋BOT這個案子,營運期五十年,僅以公告地價年息一%計收土地租金,甚至土地面積的三分之二也不是蓋大巨蛋,而是用來讓遠雄蓋飯店及商場,「市府對於遠雄利益大方送」,引爆「精華土地無償給財團使用、圖利財團」等非議,甚至引起監察院注意。

根據綠黨前召集人潘翰聲透露,在整個大巨蛋甄審過程中,甄審委員會一開始並不同意遠雄申請變更協力廠商,但趙藤雄竟兩度宴請府外甄審委員,其中一位更在關鍵甄審會前一個月,被檢調發現戶頭莫名出現一筆二百九十萬元的存款,最後甄審會一改原先的否決,翻盤同意遠雄申請變更,事後雖無其他直接事證,證明甄審委員有收賄之嫌,但時間點上的巧合,還是令外界質疑。

想到賺錢就精神百倍的趙藤雄,甚至會鑽法律的漏洞,找到賺錢的「步數」。

其中被業界視為「經典之作」的,就是趙藤雄有辦法讓「法令轉彎」,順利把「工業用地蓋豪宅合法化」。

遠雄二○○○年以後,多次以低價買進大台北地區便宜的工業用地,再利用地目變更的機會,將原本工業用地變更為住宅區及商業區;過程中,只要捐出三成土地做為停車場、公園,便宜的工業用地就可以搖身一變成為豪宅林立的住宅區,南港「大都市新天地」是首例。

這樣「工業用地蓋豪宅」的模式讓遠雄食髓知味,甚至一直到最近的內湖五期工業用地,遠雄也未經過使用地目變更,就在上頭蓋起住宅「遠雄藝朗」,目前仍持續遭到台北市政府開罰,是違法的工業宅。

遠雄集團開發案包山包海,爭議還延燒到東海岸邊。

二○○二年底,耗資八十億的遠雄海洋公園於花蓮開幕,之後,遠雄又提出園區擴大案,內含七三%國有地,遭到各界反對。當地民眾質疑,花蓮縣縣長傅萁上任時曾提出禁止山坡地開發,但海洋公園擴建範圍不只包含禁建地區,範圍更涵蓋五.六公頃的三級以下坡地,顯然標準不一。至今,該案仍在環評階段,未取得建照。

八德案爆發後,立法委員管碧玲也提出新事證,指東北角國家風景區徵收土地及開發計畫原編列一百一十億預算,但立法院於上個會期再追加了五億五千萬,徵收目的也從保留原始風貌變成「開發五星級觀光飯店」,讓她質疑遠雄也參與其中。

一路以來,不管是因為運氣,還是資源雄厚,面對爭議,他都安然過關,讓他的氣燄越來越盛,像一隻噴火龍一樣,四處挑釁,彷彿天下人都不能得罪他。但這也反而害了他失去戒心和分寸,因而涉嫌此次的貪污案。

檢方指出,趙藤雄在弊案中曾對部屬指示:「這款的以後最好是用錢解決啦!」後雖遭其否認,但房產專家Sway分析,趙藤雄是目標明確的人,而且缺乏耐性;所以為了快速達到目標,他很少低調溝通,每一次,都是「大手大腳」、大陣仗、砸大錢解決。因此,趙藤雄會有這樣的言論,並不讓他意外。

他,行事霸道!事業一條龍,因為什麼都要自己賺

錢,對於趙藤雄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六○年代,從軍中退伍後,他帶著一條棉被、一台電風扇、十斤米,與老婆北上打拚。他落腳景美,還借了三百元付房租,並且應徵一天工資二十五元的小臨時工。

不過,他學得很快,又肯吃苦 ,因此不到十五天就當師傅、二十天當工頭、四十五天就當起承包商接些小工程。從這麼低的處境走到今天並不容易,但似乎並沒有讓趙藤雄充分滿足於現況。

去年,遠雄建設營收逾二百五十一億,為歷史新高,雖僅在營建股內位居第三,但在《住展雜誌》每年公佈的十大推案建商裡,遠雄始終是前三。

趙藤雄一向喜歡玩大的、造鎮的案子,為何卻連合宜住宅這種近十三億元的小案子都不放過,還為此涉嫌賄賂官員?

業界認為,這和他的霸道性格有關:「他旁邊有地啊,怎麼會甘心合宜住宅拉低房價?阻止不了,當然就要自己賺。」

肥水不落外人田,也展現在遠雄從開發、營造到代銷一條龍的體制。業者透露,過去,趙藤雄因不滿外包業者開價過低、壓低利潤,常怒言相向,是代銷業許多人的共同回憶。因此,為控管每個環節,不少賺一分錢,遠雄寧願一手包,也能想見。

模板在建築過程中身份很「卑微」,功能就是用完即丟,一般人看到的樣品屋和成屋,都是光鮮亮麗,而卻忽略了模板在建設工體成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模板工人出身的趙藤雄,不滿足自己只是這種角色,他有強烈被看見的慾望。所以,無論是公開發言,在一片荒蕪中造鎮,他都要當第一。

業界形容,不像傳統建商個性保守,趙藤雄的性格樂觀、積極,總能在別人不認同的時機進場、不看好的地方「點石成金」。而且,像是不留後路般,每一次都是大筆收購,不怕大失敗,只求大成功。

「當時的內湖荒煙蔓草、什麼都沒有,但他就是看了看,對旁邊的部下說:『只要(一坪)五十萬元以內,我都買!』」同業形容。事後,趙藤雄的這份氣魄,也成就最漂亮的一仗:內湖科學園區。至今,內湖園區內超過五十棟廠辦,都由遠雄一手包辦。

二○○四年,第二次翻身,則是改變趙藤雄性格的一役。當時,台北縣政府財政困窘,在林口、三峽出售大面積土地。但因當時的林口新市鎮交通未到位、仍是「有聲無影」的荒地一片,其他建商都興趣缺缺。

不過,當時的他卻認為,這片上萬坪的土地發揮空間大、有機會讓他一戰成名,因此成為首家進駐林口造鎮的建商。

只是,在毫無生活機能的重劃區,要如何說服客戶埋單?趙藤雄腦袋動得快:主動製造附加價值。因此,遠雄成為台灣建築史上首幾家在建案內開挖人工溫泉、導入居家科技系統的建商,並同時展開舖天蓋地的廣告宣傳,不只在林口工地旁砸上億、興建超過四千坪的接待中心,還建置業界首見的摩天輪看板,引來話題。

同年,遠雄以七億五千六百萬的廣告投放量,自前一年的一百四十一名,躍升至尼爾森十大廣告主第六名(當時公司名稱仍為大都市建設,隔年改名遠雄建設)。從此以後,遠雄年年入榜,三度奪下榜首。

他,玩人性!不跟業界交陪,專心打通政商關係

造鎮成功,讓遠雄進駐前、林口僅個位數的房價,漲到九年前開案時一坪十三萬。現在,林口房價更上看四字頭,不能不說是趙藤雄的「功勞」。

自此之後,造鎮也成為遠雄最大的競爭力,從桃園大溪、台中清水到嘉義太保,所有競爭者「沒想過」的地方,他都是第一個搶進。

同業形容,趙藤雄看地是「不到一千坪不要」「手一揮:『從這裡到這裡,我都可以收購,你開個價錢給我!』」

也因為對於錢的概念敢給敢花,讓趙藤雄在這十年大多頭奪下了最佳的戰鬥位置,除了商場上,政治圈也是左右逢源。

剽悍性格,拉開趙藤雄與同業間的距離。一位建商甚至說:「他很少出席和我們打交道啦,都專心經營政商關係去了!」Sway說,從邀得呂秀蓮、王文洋當住戶,到吳敦義入股大都市建設,都顯示他善用資源,藍綠通吃的本領,「他很清楚誰對他有利,像對媒體,永遠是笑臉迎人、有求必應。」

這樣的現實心態,轉化到管理上,則是賞罰分明。曾與他共事的同業說,他敢用、敢給,一個科長在三年內當上副總也不稀奇。他激勵員工的方式也很特別,他會走到某員工旁邊說,「你的豐田Camry已經開五年了,那個誰都換兩輛Benz了」,藉此激發同仁的企圖心。

同樣的,他對自己也是分外嚴格,即使已屆七十歲,每週六一定巡工地;出國考察,只拖一個登機箱,一上車就和幕僚討論如何應用國外的「新玩意」,遠雄的科技宅,源頭都來自他的好學與好奇心。

不只如此,即使身價數百億、揮金買地不手軟,他本人卻是節儉得嚴苛。不只出差捨不得送洗襯衫,選擇自己熨燙,出國十幾天更從不花錢買東西。

「他的風格也許不是每個人都認同,但論野心、眼光、決策,都是沒話說的優秀企業家,」同業評論。但是,過度追求大成功、要求速成,因此忽略細節,也可能是這次趙藤雄跌跤的原因之一。對金錢飢渴,追逐金錢本身並沒有錯,錯在他信奉金錢萬能,而一步步忘了賺錢的初衷。

很多白手起家的商人,從一無所有到坐擁一個屬於自己的王國,讓他們開始相信,天下沒有什麼事情是用錢解決不了的,他們開始玩弄金錢與人性,藉此壯大帝國,並鄙視那些被他的金錢玩弄於手掌心的人,尤其是手上擁有權力的政客,最喜歡和這些商人交換,也才會有一幕幕奸商、貪官現形記的劇本不斷上演。

趙藤雄會不會就是這樣的人?這個案子水落石出,就會證明一切了。

【延伸閱讀】拚45年,躋身台灣前3大建商——遠雄集團發跡史

廠辦起家1969年,成立遠東建設,開始承包小型住宅建案。賺進第一桶金1976年,眼見廠辦市場崛起,搶先進入。成為業界口中的「廠辦教父」1978年,成立大都市建設,攻住宅市場1990年,股市大跌,慘賠上百億

跨足壽險1993年,開始投資中興人壽1995年,開發內湖科學園區,開發金額超過200億元,成代表作1999年,大都市建設上櫃2000年,成為中興人壽大股東,改名遠雄人壽。成為往後造鎮重要的資金來源

造鎮聞名2003年,大巨蛋BOT案招標,遠雄與建築師劉培森團隊得標2004年,劉培森與遠雄拆夥,後者遂更改協力廠商2004年,主力移往住宅,在林口、三峽買下上萬坪土地,開始造鎮計畫2005年,大都市建設改名遠雄建設

推案第一2006年,尼爾森調查,以12.45億元廣告量為該年度最大廣告主2006年,與時任台北市長馬英九簽下大巨蛋BOT案2007年,遠雄建設上市2007年,成國內推案量最大建商,當年推案量475億元

爆發弊案2009年,台北市府遭監察院糾正,質疑遠雄私自更換協力廠商不符行政流程2011年,大巨蛋正式動工2012年,《富比世》台灣富豪榜第15名、身價510億2014年,爆出八德合宜住宅弊案

整理:郭子苓

【延伸閱讀】從保險到樂園,趙藤雄都搶賺——遠雄集團主要事業體

營建 遠雄建設 營收251億,獲利66.9億遠雄取得合宜住宅案的時間點在2014年4月,尚未有營造成本投入,對於整體財務影響有限,但目前遠雄還取得多起政府主導都更標案,共取得34,570坪儲備土地,提供未來超過447億元的建案來源,後續若此發展模式受阻,不僅影響未來五年長線獲利,恐因此案引起司法檢調重啟調查。

保險 遠雄人壽 營收451億,獲利15.6億財務獨立,且有金管會監督,無直接影響。

物流 遠雄自貿港、航貿港 營收12.2億,獲利1.8億 桃園航空城中有近35公頃的貨運園區就是「標租」給遠雄集團做「遠雄自貿港」,但被質疑廠商入住率僅75%,卻規畫要徵收多出2倍多的土地給遠雄,恐因此案引起司法檢調重啟調查。

娛樂 遠雄悅來大飯店 營收5.2億,獲利0.65億 無受此案牽連影響。

場館 遠雄大巨蛋民國91年,由台北市政府用240億取得松菸園區土地,並預定為大巨蛋用地。大巨蛋的建造費用約80億元,市政府選擇BOT案招標,得標者遠雄卻不須支付任何開發權益金、營運權利金與租金(原權利金應超過12億),市府等於賤租了這片土地,讓遠雄享有50年的使用權,恐因此案引起司法檢調重啟調查。

海外開發 遠雄中國無受此案牽連影響。

註:營收、獲利皆為2013年數字資料來源:元大證券、遠雄官網、公開資訊觀測站 整理:蕭勝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037

這一次 台灣人自己找錢投資自己人

2014-09-01  TCW
 

新台幣四百億瞄準台灣!台灣私募市場最近很熱鬧。

除了卓毅資本外,花旗環球金融亞洲投資銀行業務前副董事長郭冠群、日商大和證券前台灣區負責人黃清苑、理律法律事務所律師林秀玲三位重量級人士,也組達勝創投,約募集新台幣五十億元;元大證券前執行副總經理李明山成立東博,募集約新台幣三十億元以上;中華開發則準備在今年九月,募集優勢產業基金,保守估計超過三十億元。

這些三年來成立的民間「新私募」,加上今年行政院國發基金提撥兩百億元成立的產業再造基金,總計四百億元資金,已開始投資台灣企業。

再加上原有的華威集團兩百億元,及中華開發二百三十二億多元,這些老私募加新私募,這批由本土人士主導,針對台灣企業的私募基金,超過六百三十二億元。

相較國際大咖私募基金,如新加坡政府投資的淡馬錫、美國凱雷集團的新台幣四、五兆元資金規模,六百多億元規模很小,但,「只要法令明確、且有成功案例,會有更多外國資金投資台灣私募市場。」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創會理事長黃齊元認為。

私募投台:目標大中華市場對中國態度轉保守,台灣成新選項

這是繼七、八年前,美國凱雷、麥格里、安博凱投資台灣有線電視,及美國奇異資融、隆力、新橋資本投資民營銀行的私募基金投資台灣熱潮後,台灣私募市場首次出現轉熱的跡象。

相較於前波由國際大型私募基金主導,這次由一群出身台灣的金融界人士所籌組,搭橋引進國際資金;前一波投資有線電視、銀行,這波投資重點則是台灣中小企業。

國際資金對台灣有興趣,原因有二:一、中國A股首次公開發行(IPO)先前暫停一年多,到今年初才開放,造成數百家公司上市計畫卡住,讓投資中國的七、八千檔私募基金退場困難,此種不確定性,使外國私募基金對中國轉趨保守;二、台灣企業財報透明,上市容易,國際資金退場相對容易、安全。

「以前私募基金投資,都是中國、中國、中國。」在上海多年的卓毅資本合夥人余佩佩說,現在投入中國的錢很難退出,於是,國際資本希望有一種機制參與中國成長,而風險又比較低的市場,台灣就成為國際資金的選項。

黃齊元認為,「台灣企業應該要利用這些外國錢,去海外購併,壯大實力!」

台灣對私募基金一直戒慎恐懼,凱雷投資有線電視,獲利以倍數計;台新銀因卡債引發經營危機,引進新橋資本、索羅斯量子基金,壯大資本。這些私募基金雖然帶來大筆資金,但其購併資金大半來自銀行低利融資,引起社會高度關注。

之後,金管會就明白表示,不歡迎私募基金投資金融業,結果,新橋、索羅斯把台新股票賣掉走人。私募基金一度也掌控東森、中嘉、台灣寬頻等有線電視,被學者批評對台灣業者不利。

擁抱熱錢:三個重點壯大自己找新藍海、購併、引進國際大廠

然而,中國對私募基金卻相當積極,不少中國企業,藉由私募基金穿針引線,赴海外購併變大:像早期的聯想併IBM,變成世界第一大的PC廠;復星集團投資全球一流的度假飯店地中海俱樂部(ClubMed) ;海爾買下日本三洋的冰箱、洗衣機部門,打入日本市場;最近中國最大的肉品加工企業河南雙匯集團,以七十一億美元,購併位於美國的全球最大豬肉供應商史密斯菲爾德。

台灣該如何掌握私募基金的力量?

一、找到新市場,擴大規模

鼎新電腦原本是台灣ERP(企業管理、財會軟體系統)的龍頭企業,但它服務的中小企業,一旦成長為大企業,便會增購國際知名品牌的系統,造成鼎新因國內市場飽和,成長動能緩慢,營收停滯。

二○○七年華威國際引進國際資金,以私募方式,與原經營團隊共同買下鼎新股權,引導公司下市。接著,鼎新進軍中國市場,找到合作夥伴,當時中國的中小企業正在萌芽發展,對這類的軟體有需求,市場商機大,於是,一家成長動能趨緩的公司,找到藍海。到去年為止,公司營收成長一倍,從二○○七年的新台幣二十一億元增為去年約五十億元。

以鼎新的案例來看,「市場從台灣轉到中國,公司變大,但研發仍留在台灣。」華威國際一位合夥人說。

二、購併,被併或併人

二○一二年聯發科、晨星宣布合併,聯發科在手機晶片領域居領先地位,晨星則是液晶電視晶片的領先者,彼此也往電視、手機產業發展,當時晨星手上還有十億美元的現金,備好長期抗戰的糧草,但,面對日本、韓國、中國等國家投入政府資源扶植產業,尤其中國決定投入人民幣一千億元時,面對國家級的對手,該怎麼辦?

當時,擔任晨星企業顧問的華威,向經營團隊提出產業趨勢分析與合併建議,因為,「打到最後,大家都沒價值了。」曾任晨星財務長、目前擔任華威國際合夥人的林翰飛說,經營團隊討論後,決定和聯發科合併。

全球第三大化妝品包材供應商——興中控股,因老闆感覺市場競爭太激烈,萌生退場想法,於是,找到美國第三大私募基金德州太平洋集團,以六億美元買下興中,高價出場。

上述兩個案例,如果沒有私募基金建議、協助,聯發科、晨星或許現在還在火併,而興中控股或許沒辦法賣到如此高價。

甚至,「私募基金越來越願意支持台灣人的海外購併案。」黃齊元說,最新的案例是,今年七月,華碩創辦人謝偉琦和香港人任德章,從私募基金Elevation Partners手中,買下美國財經雜誌《富比世》四五%股權,再加上其他股東一成多的股權,謝偉琦團隊已持有《富比世》超過六成股權;同時出價者,還有中國的復星集團。

黃齊元認為,在價格接近、條件差不多的情況下,外國私募基金會比較願意把股權賣給台灣人,這是以前很少有的,大家對於中國都是「期待又怕受傷害」,有時候,外國私募基金反而比較願意與台灣人合作。

三、引進國際大廠,增強實力

有「中國糖王」之稱的台資企業徐福記,由國際食品大廠雀巢投入十七億美元,買下六成股權,但大股東徐家仍持有四成股權,並未淡出,反而繼續扮演重要的經營角色。

主要原因是雀巢登陸,及中國本土企業的崛起,台資單打獨鬥的經營模式面臨挑戰,徐福記結盟雀巢,把敵人變盟友,也是一個求生存的策略;徐福記二○一一年與雀巢集團談合併,沒多久,就爆發違規添加抗氧化劑事件,且深圳法院也判徐福記敗訴,必須賠償。

「徐福記如果只是單純的台資企業,遇到這種事,銀行一定大抽銀根,經營反而受到重擊,但因為大股東變外資,就有保護傘。」黃齊元分析。

目前雀巢和徐福記共同建立的研發中心,六月中旬已落成,徐福記在雀巢支持下,出現創新產品的機率更高。

企業良醫:不再賺禿鷹財有錢、有解方,改賺企業轉骨財

雖然,私募基金被不少人認為是禿鷹,即股價低時買下股權,再拿股票向銀行以低利抵押借錢,入主企業後,先裁員降低成本,擠出盈餘,交出一張漂亮的財務報表後,等股價變高,再高價出售。

但,也有私募基金不是賺財務操作的「禿鷹財」,賺的是提高企業附加價值的「轉骨財」,這種模式,才能讓企業再生、產業轉型。

這類私募基金像企業良醫,為標的企業下最好的診斷,創造「共贏」模式。他們帶來的不止是錢,還有解方。

【延伸閱讀】新一波私募金主,多由台灣人主導——近3年台灣新私募基金

●產業再造基金(金額最高)投資者:行政院國發基金基金規模(新台幣):200億元

●卓毅資本(外資大咖最多)投資者:亞洲主權基金轉投資、美國大學校務基金等(陳聖德團隊)基金規模(新台幣):約90億元

●達勝創投(壽險業為主)投資者:國泰、全球、遠雄、宏泰、中國等基金規模(新台幣):約50億元

●東博投資者:外傳有潤泰集團資金基金規模(新台幣):約30億元

●開發(9月啟動)投資者:開發金控、海外資金、國內法人基金規模(新台幣):約30億元

註:1.新私募基金係指2011年以後成立的基金;2.開發將募集以投資台灣為主的優勢產業基金

整理:賴寧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001

華興包凡:要想明白,所有公司最大瓶頸就這一點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12/145622.html

華興資本創始人包凡說:“其實公司最大的瓶頸都是人,要想明白這點,沒有其他的東西”。劉強東最近也講,很多人失敗時怪政策、怪管理、怪技術,都是瞎說,最終都是人不行。多樸素!創業者怎麽算行?怎麽算不行?怎麽變得行?

\
年度漲幅居前的個股集中在新股和次新股以及重組股,今年新上市個股均因為低價發行出現了翻倍漲幅的統計。

撇開今年上市個股統計後看,漲幅前20個股如下:

其中個股所表現出來的上漲原因,除了重組因素外,均表現為政策因素的刺激,其中營口港年度漲幅372%,為目前A股非新股中表現最好的標的。

松遼汽車、南通科技、丹甫股份、閩福發A、科冕木業、成飛集成、華澤鈷鎳、世紀華通、江泉實業、百潤股份等10股均是因為重組因素股價大幅上揚,占其中比例50%;

整個市場漲幅不計今年上市個股達到翻倍的個股有200只,占比8.1%,全部計算的話翻倍以上個股是266只,占比10%,其中漲幅50%~99%有731只,占比28.5%,漲幅0~49.9%的為1333只,占比52.4%(其中漲幅低於10%的230只,10%~19.9%的276只,20%~29.9%的271只,30~39.9的312只,40%~49.9%的244只)。

不可否認的是,結合前期市值估算,大量翻倍股均出現在一二十億至五六十億這個區間,擴散邏輯包括信息化、智能化、機械化、自動化、到物流、電商概念等等,其中最彪悍的便是所有低價低市值股都被冠上了殼股的美妙價值。沒有盈利能力的考究,就只有純純的上漲。

而年初至今表現差強人意,甚至表現為下跌的個股233跌幅排名如下:

在統計的40只個股中,跌幅最大的是大華股份,錄得目前A股年度表現最差個股。而大華股份、福瑞特裝和傑瑞股份卻是前兩年大牛股三傑代表。

不難發現,這些統計數據中的個股,均是之前大牛股的存在,諸如湯臣倍健、雲南白藥、歌爾聲學、德賽電池等等,有些是因為行業發展到瓶頸期,有些則因為經濟轉型過程中受制於行業利空,諸如園林股和裝修裝飾類個股等等,有些則因為行業空間的局限對應市值的修正。所以可以去總結和分析兩個狀態:這些股為什麽表現不好,是什麽原因導致的,這個原因在其它現在漲勢好的個股中是否會出現,以及這些表現不好的個股是否有逆襲的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在醫藥類個股中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兩級現象,在統計的個股中,年度表現下跌的個股在所有統計的醫藥類公司中有21只,占比統計樣本158只中的13.3%,具體如下:


而上漲的個股,漲幅及個股如下:



如果要再次歸結,我真的只能說,目前整個市場所表現出來的特質並不是好公司有好表現,相反,垃圾公司,低價,低市值股一直在用漲勢如虹來“教育”市場。

單純就贏利能力看,醫藥類跌幅一二名的雲南白藥和雙鷺藥業難道是盈利能力歇菜了還是行業衰掉了?所以這樣的表現,只能說是市場偏好上的走勢差異。而我們統計的意義在於,看這些股是否有逆襲或者是否因為市場錯殺下存在撿錢的機會。

所以有時候,看看跌幅狀態去挖一挖窪地,機會就可能誕生了。因為市場正在犯錯,垃圾公司高市盈率,好公司低市盈率的時候,你只要看低市盈率的公司增速和空間是否有修正的預期則可以選出一堆好票來做策略潛伏。因為低市盈率不一定代表機會,但低盈率對應空間增長的預期修正就是機會。

如果,真的要做好下一年規劃,策略上的篩選和估值比較這門功課,還是要做細的。

河北鋼廠明日複產 澳洲人終於等來了這一天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617

20141112steel

河北鋼廠明日複產,鐵礦石行業終於長舒了一口氣。

據中國證券網,隨著APEC會議11日結束,河北各地鋼廠今明兩日高爐和軋線陸續開始複產。目前多數已經陸續在安排複產工作,預計明日多數鋼廠生產將恢複。

APEC會議11月5日至11日召開,期間河北鋼廠基本停產。這引發了鋼價難得的上漲,鋼鐵股趁勢上揚,鐵礦石價格則趁勢下跌。

APEC會議期間,鐵礦石價格從每噸76.9美元跌至74.9美元,跌幅2.6%。

QQ截圖20141112193824

鐵礦石自2013年末走入熊市以來,至今未能恢複元氣。今年累計跌幅已經達到44%,在彭博22種主要大宗商品指數中排名倒數第一。因主要鐵礦石生產商紛紛擴大產能,而全球經濟放緩又導致需求不振。

“中國北方的鋼鐵廠因APEC會議產能降低,”高盛分析師Christian Lelong向彭博表示,“這應該是鐵礦石下跌的原因之一。”

為了這次APEC峰會,汙染較為嚴重的300多間工廠將停工,甚至還包括數座電廠。無數工地被要求停工。周邊省份河北的部分企業也被要求峰會期間適當減產。

華爾街見聞上周文章也提到,由於APEC峰會期間華北部分鋼鐵廠的產能受限,全球鐵礦石供應供大於求的局面雪上加霜,鐵礦石價格本月5日創逾五年新低。

澳新銀行估計,受限產影響的鋼廠年產能合計約為1億噸。這意味著鋼鐵產量減少約400萬噸。雖然減少量和中國8億噸的年產量相比無異於滄海一粟,卻足以攪動市場的信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700Bike張向東:這一次,不搞互聯網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06/148761.html

i黑馬:趨勢很明顯了,許多傳統行業太滯後,已跟不上消費者的需求,一批精英人群把精英行業做膩了,現在要去改變普羅大眾。

比如農業,柳傳誌這種巨無霸企業家去賣柳桃。比如服務業,各種的O2O。再比如制造業,久邦數碼創始人、上市公司老板張向東去搞自行車。

幾乎可以預測,未來兩年,還有更多的精英人群回流,去改變那些做桌子、凳子、椅子的行業。“張向東們”只是開了個好頭,先點個贊。


\張向東 700BIKE聯合創始人
 
時代周報記者| 李瀛寰
 
從陳升的“不敢在午夜問路,怕走到了百花深處”,到陳凱歌的《十分鐘年華老去》中的一個片斷,百花深處這個名字,一直是北京城浪漫無比的代名詞。
 
已經離開互聯網行業選擇在自行車領域再次創業的張向東把公司的新址選在了位於北京新街口北大街的百花深處胡同。
 
一路推動與3G門戶、久邦數碼發展的張向東,一直是個性情中人,因為他一直把自己真正的愛好公告天下。在張向東的微博上,經常可以看到他騎自行車遠走的消息。
 
2014年10月底,張向東在微博上公布,離開久邦數碼、加盟700Bike,開始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
 
喜歡孤獨騎行,把公司安置在百花深處,在人們通常的定義中,張向東似乎是一個典型的文藝青年。
 
但其實,在當下,文藝青年已經成了“做作和裝逼”的同義詞,張向東不是,他的喜歡是發自內心的。但這種發自內心的根源在哪里?聽從內心的召喚?同時又僅僅是因為喜歡而要挑戰自行車產業?
 
喜歡自行車,這是內心
 
張向東喜歡自行車,喜歡騎車,尤其喜歡一個人長途騎行,這在行業里已經眾所周知,甚至成了他身上的標簽之一。
 
僅舉一個例子,在百花深處那天的采訪結束後,張向東帶著時代周報記者參觀公司,最里面有他喜歡的一款車,車座是老式而複古的牛皮。因為這不是他日常騎的那一款,所以這一天,他突然發現車座的牛皮上不知被誰不小心滴了一滴水。
 
水滴的痕跡清晰可見,張向東立刻低頭去查看。能感覺到他發現這個水滴那一刻的慌亂,就好像寶貝遇難。
 
就如同張向東這十年來為3G門戶或者是後來的久邦數碼而忙碌,但一個人內心真正的喜歡永遠無法被忽視。
 
作為一個企業領導人,內心的喜歡與自己的職責,的確會有不同。張向東一邊業余玩著自行車,甚至還玩票兒出了本關於騎行的書《短暫飛行》,但久邦數碼也上了市。這是一個“只是文藝範兒”的青年做不到的。
 
采訪中,張向東一直強調,在久邦上市的過程中,“鄧裕強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也讓他能夠有時間和心情一直保持著騎行的愛好”。鄧裕強是張向東的大學同學,他們一起創辦當時的3G門戶。
 
強調鄧裕強的作用,既有張向東的謙遜,更多的是對久邦數碼未來的放心。但事實上,張向東的意義其實不用多說,他此刻的說辭中當然有“希望久邦未來更好發展”的責任使然。因為用他自己的話:“我離開久邦,就好像背叛了一樣。”
 
一邊完成率領團隊上市的責任,一邊聽從內心的驅動去做自己更喜歡的事;一邊為將來的事業打算,一邊為自己過去的團隊留下更大的發展空間,把握好這個度,這本身就需要智慧和平衡。
 
城市自行車,這是個空白
 
在《短暫飛行》這本書里,張向東曾經許過三個願望:一、創立一家公司並上市;二、完成五大洲最美路線的騎行;三就是完成《短暫飛行》。
 
很多人做自己內心喜歡的事,其實往往就意味著玩票或者燒錢,這樣的轉型互聯網人士不是沒有過。
 
但張向東不同,他很清楚地表示:“我要做一款城市自行車,我想填補空白。”
 
何謂城市自行車,在張向東的描述里,他強調了六個要素:第一它是美觀漂亮的,騎出去特別爽;第二性能要很好,不能是除了鈴不響什麽都響;第三是安全,整個車不要晃、不容易壞,還要防盜;第四要很幹凈,騎這個自行車出去不能把褲腳弄臟;第五是價格,如果高高在上的價格則很難讓用戶真的去接受它;第六點是簡單不要太複雜。
 
“我聽到一些智能自行車的概念,我聽著也嚇一跳,這跟你說火箭沒什麽區別,跟我們大眾沒關系。”張向東說。
 
說到第六點的簡單,也讓人生出不少疑問。當下如果想要做新產品,無不是和智能聯系起來。當張向東要做自行車的消息傳出來之後,不少人判斷他會做智能自行車,但他為何沒這麽走?
 
張向東笑了一笑,“我認為,目前市場缺少城市自行車,我要做自行車首先要做一個好的城市自行車,不是做智能自行車。智能,只是我這個自行車的功能,我有這個功能,但不會以智能為主”。
 
當眾多硬件創業公司都以智能為主打概念之時,張向東的700Bike偏偏不玩這個噱頭。張向東更強調的是哲學:“從自行車哲學來講,自行車是一個生活化的東西,不要做這麽多花里胡哨的功能。”
 
挑戰一種生活方式,這是大道
 
在城市里穿行,這不僅要有空氣的保證,更要有生活方式的相符相承。當今天的中國人以擺脫“屌絲”身份以擁有汽車作為身份象征的時刻,自行車騎行,是不是離中國人太過遙遠?
 
“There are nine million bicycles in Beijing(北京城里有900萬輛自行車),這是個事實。”張向東非常喜歡這首歌,北京是個自行車城市,還不止900萬輛,但大多數人騎的車都是“大路貨”,張向東要做的城市自行車、有著複古風的、小資風格的自行車能賣出多少?他所倡導的自行車文化、自行車帶動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在這個“奔富裕”國度里引發同感的人,或許只是少數。
 
換言之,“張向東,你的自行車夢想,是要挑戰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張向東楞了一下,馬上回應說:“是的,你說的沒錯。但是,基於我對未來的把握,我認為,自行車騎行,這在中國會成為一個趨勢。”
 
倉廩實而知禮節,富裕之後才能回歸健康。在張向東看來,這只是時間問題。但問題在於,這個城市自行車的市場,目前還是空白,只有他此前就已經投資、現在又徹底加盟的700Bike在做這件事。
 
在張向東看來,他們團隊不大,自己設計、深圳生產,看好大勢,填補空白,但當下,仍是玩的心態。“大家開心最重要,包括團隊管理,以前我是KPI管理,現在沒有了,大家一起開心來玩這個事。”
 
如同當年的3G門戶,太超前了,但改頭換面之後,張向東仍率領團隊上了市。現在,張向東第三次創業,再次挑戰自己的人生哲學,也是挑戰世事大道:以一個以汽車為榮的發展中國家,試圖建立起後現代的健康的、自行車哲學,帶來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
 
十多年的互聯網行業生涯給張向東帶來了思想深刻的改變,簡單、有效、率性而為,以互聯網的精神去改造傳統產業,這正是張向東未來更大的挑戰。

全球最大BOT案 為何走到今天這一步 全民要買單嗎?高鐵破產倒數全解讀

2015-01-19  TWM
 
 

 

狼又來了?這幾年,「高鐵破產」就像是一直迴盪在耳邊、卻始終沒有現身的惡狼,但這一次,問題可能比想像的嚴重許多,連被稱為高鐵之母的殷琪似乎都做好心理準備,「我們希望依照合約精神進行仲裁……」「如果最後真的走到破產,也是高鐵該面對的命運。」她說。

製作人‧楊紹華 撰文‧鄭閔聲 研究員‧黃家慧、梁凱傑各位旅客您好,歡迎搭乘台灣高鐵,本列車即將開往破產,沿途不停靠任何地點,祝您旅途愉快。

一月七日,藍綠立委一向針鋒相對的立法院交通委員會,罕見地將炮口一致對外,決議擱置交通部與台灣高鐵公司醞釀多月的「高鐵財務改善方案」。一路強調若不啟動財改,高鐵注定走向破產的交通部長葉匡時,在得知大勢已去後,拋下一句「將做好接管、收買高鐵的準備」,就黯然離開立法院,隨後舉行記者會宣布辭官走人,高鐵董事長范志強也以書面遞出辭呈。

儘管部分民意代表與輿論,依舊將葉匡時視為「放羊的孩子」,認為他預言高鐵即將破產,只是官員一貫的販賣恐懼伎倆。但只要翻閱台灣高鐵的財報數字就能發現,這班掀起台灣空間革命的子彈列車,正以同樣令人目不暇給的速度,飆向財務懸崖。

葉匡時下台後,將財改方案失利歸咎於高鐵原始股東之一、大陸工程公司的強力反撲。大陸工程董事長殷琪對《今周刊》表示:「我們不反對財改,但希望依照合約精神,將興建、營運期間發生的三項不可抗力與除外情事爭議依合約交付仲裁後,依結果來計算減增資與延長特許,這樣面對股東與社會溝通比較有合理依據。」她也認為: 「如果最後真的走到破產,也是高鐵該面對的命運。」身為全世界金額最高的BOT工程(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高鐵自通車第一天以來,就背負著沉重財務壓力,根據台灣高鐵去年第三季財報,該公司目前的資產總額是新台幣五○一○億元,負債總額則近四五二八億元;資產減去負債後,公司淨值還有近五百億元。

引爆關鍵一:特別股

股東贖回 四百億將壓垮財務這樣的財報數字雖不太漂亮,但也沒有立即破產的危險;自二○一一年以來,台灣高鐵因折舊攤提方式修正,每年帳面上都有三十億至六十億元不等的盈餘,營運狀況正漸入佳境。這次將高鐵推向破產懸崖的,其實是即將引爆的「特別股」贖回問題。

目前,台灣高鐵資本額為一○五三億元,其中又分為六五一億元的普通股及四百億元特別股。特別股是高鐵興建期間為籌措營運資金,在○三至○六年,以每年股息五%、六年期滿後贖回本金的條件,開放公股行庫與民間認購的特別股份;特別股沒有表決、選舉或被選為董事會成員權利,也無法比照普通股分配公司盈餘。換句話說,特別股性質更接近公司債券,而非股票。

當二○○九年特別股發行期限陸續屆滿後,高鐵公司依協議必須贖回特別股本金並償還積欠的股息。但高鐵引用《公司法》第一五八條:「公司發行之特別股,得以盈餘或發行新股所得之股款收回之。」以公司從未獲利、「沒有盈餘」為由要求暫緩贖回。但一一年六月,立法院三讀修正《公司法》,將該條文改為「公司發行之特別股,得收回之。」部分特別股股東於是展開訴訟,要求高鐵公司償還股本與利息,公股法人航發會就因立法院交通委員會決議,在一二年底向法院提起訴訟。

儘管航發會在隔年二月就撤告,但仍然引起其他持有特別股的民間企業跟進興訟,其中,中華開發與大陸工程等公司已分別在一審獲得勝訴;雖然全案尚未定讞,但判例確定後,包括兆豐金、台企銀在內的上市銀行業者,勢必也得跟進要求高鐵清償特別股本金與股息,一旦消極不作為,將有被股東控告背信的風險。

高鐵現階段的流動資產僅十八億元,遠不及可能得在近期歸還的特別股本金,除非高鐵找到新資金挹注,否則就會因為無力償債,被迫宣告破產。一位知名會計師更直言,即使公股銀行要求清償特別股的訴訟未有結果,根據國際會計準則,四百億元特別股也可能從股本被打為債務,一來一往,高鐵負債數字也將超過資產,會計上同樣視為破產。

由此可見,即使力推高鐵財改的葉匡時宣稱「高鐵最快今年三月就會破產」時間未必精準,但從財報基本面看來,高鐵確實正持續往破產方向接近,不及時踩住煞車,這一天遲早會到來。

引爆關鍵二:折舊攤提

數字逐年升 四年後也是破產眼見情勢危急,各界開始絞盡腦汁想替高鐵「調頭寸」,民進黨立委管碧玲等人就建議財政部邀集擁有高鐵債權的八大行庫會商,研議動用保障債權計畫專戶裡的四三二億元現金,解決高鐵燃眉之急的可行性。

但銀行團對此非常保留,關鍵就在政府雖曾於二○○○年二月以三方協議,擔保銀行團對高鐵的三○八三億元債權;但當高鐵○九年以「借新還舊」方式再次貸款三八二○億元時,政府擔保額並未提高。因此,計畫專戶中這筆現金,是銀行團為確保債權所提出的要求,除非政府再增加對高鐵債務的擔保額度,否則銀行不會輕易同意動支。

在財政部次長吳當傑親自出面說服下,銀行團勉強同意在「財改方案通過」、高鐵未來營運有保障的前提下,讓高鐵動支專戶現金償還特別股;但公股行庫私下仍有些無奈,「就算財改案在立法院通過了,也不知道計畫能不能順利進行?我們是上市公司,帳戶空了以後,如果錢拿不回來,誰要負責?」一位銀行高層如此分析。

至於有人主張,公股行庫當年也是在政府「安排」下投資高鐵,若政府要求銀行將持有的高鐵特別股轉為普通股,就能簡單解決問題,該銀行業者更直言:「完全不可能,高鐵股價現在還不到四元,但特別股的票面價是十元,特別股轉普通股等於無條件認列超過六成的虧損,股東會上有可能通過嗎?這是關乎公司治理的財務問題,不能只想用政治手段解決!」如今的高鐵財務,就像是一塊被擰乾的海綿,再也擠不出更多閒錢。

即使是最樂觀的情境,高鐵能自行找到銀行融資,清償特別股本金與股利並持續營運,高鐵仍難擺脫虧錢宿命。根據高鐵局預估,高鐵短暫的黑字將從今年之後再度開始「變紅字」,原因是折舊攤提將從一三年的一五一億元逐漸攀升,一七年達到二八四億元高峰,隨後五年也都維持在二六○億元以上。高鐵負債在一九年就會大於資產,同樣難逃破產命運。

高鐵為何一路慘賠?

誤判運量 目標根本達不到事實上,過去三年高鐵每年能創造數十億元的淨利,正是受惠於折舊攤提金額較低。因此這裡有必要解釋為什麼高鐵的折舊攤提成本會「先甘後苦」。

根據高鐵興建與營運合約,高鐵所有車廂、機電、站台等設施必須在三十五年特許期滿後歸還政府。也就是說,高鐵公司必須以折舊攤提方式,將總值四千五百億元的資產在期限內分攤扣減至零。

但高鐵通車後,運量遠不如預期,營收連折舊攤提成本都達不到,從營運第一天就一路慘賠。○九年,台灣高鐵公司「靈機一動」,將計算攤提方式由原本直接用資產除以特許年數的「直線法」,改為用當期運量除以特許期間預估總運量的「運量百分比法」。

計算方式一變,馬上讓高鐵一年省下百億元的折舊攤提費用;但這算式的基本假設,是高鐵運量會逐步成長,乘客總額終將達到預估數字,而這顯然是天方夜譚。因為即使是高鐵賺錢的這幾年,日運量也僅十三萬人上下,遠低於當初預期的超過二十萬人,採用運量百分比法形同「寅吃卯糧」,現在少估的運量,還是得在後面幾年被分攤,因此高鐵今天如曇花一現的盈餘,將使日後財務更形艱辛。

說到這裡,我們已經可以確定,如果維持現狀(不必惡化)、沒有奇蹟發生,高鐵勢必走向破產一途。雖然台灣高鐵破產後,政府有義務買回資產並接管營運,台灣人依舊可以享受快捷便利的服務,差別只是三萬五千名高鐵小股東,手中股票極可能成為一文不值的廢紙。但政府清點、鑑定高鐵資產以後,再重新委託另一家企業經營,高鐵還能否保持現有的服務品質,也沒人說得準。

台灣人大概都不希望承擔因高鐵「砍掉重練」而影響服務的風險,在這樣的邏輯下,針對既有的高鐵公司進行財務改革,當然是理性的選項。

行政院院長毛治國從九○年代起就擔任交通部高鐵籌備處處長,可說是全台灣最清楚高鐵危機始末的官員,不只一位業界人士表示,毛治國才是整頓高鐵計畫的靈魂人物,葉匡時只是奉命行事。

財改方案為何碰壁?

藍恐影響選舉 綠疑圖利財團既然如此,為什麼交通部與台灣高鐵共同推出的財務改革方案,會在立法院碰了一鼻子灰,不僅在野的民進黨不挺,就連國民黨立委也以十八比○全票反對,狠狠地打了交通部一個耳光。枱面上的理由是財改方案有「黑箱作業」、「圖利財團」的嫌疑。

「我當初太naive(天真)了,形勢變化快得讓我措手不及。」離職後的葉匡時對《今周刊》分析,輿論將高鐵財改與「圖利財團」畫上等號、國民黨立委在九合一選舉大敗後,不願承擔任何可能流失選票的風險、部分民進黨立委希望將高鐵問題拖到二○一六年政黨輪替後再處理,都是高鐵財改案在立法院孤立無援的原因。

其實,財改方案去年經高鐵董事會通過後送交立法院,雖有民進黨立委要求交通部不得草率決策;但由於藍營內部並未出現反對意見,才讓葉匡時認為「問題不大」,未料一切卻在最後一刻豬羊變色。

「延長高鐵特許年限是規模數千億元的國家重大資產處分,交通部以財改之名挾持屬於全民之國家重大利益,沒有經過公平具競爭性的過程,以不透明方式分配,令社會懷疑有獨厚特定集團、人士之虞。」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一月六日這番宣示,無疑就是引導輿論最顯著的那顆風向球。

既然主席都已表態,民進黨立委當然更不客氣。管碧玲就直言,若將高鐵特許時間拉長,估計到二○七三年的利潤會在五千億到八千億元之間,她懷疑交通部的財改方案,根本是「勇於圖利」。

國民黨立委則強調,交通部一味蠻幹的態度,才是他們挺不下去的理由。「為什麼要延長特許期四十年?為什麼能保障投資者五.九%的報酬率?連這些都講不清楚,只是一直恐嚇高鐵馬上要破產,就想要立委背書,能禁得起檢驗嗎?」國民黨交通委員會立委林國正說得義憤填膺。

財改圖利特定人士?

原始股東僅拿回本金與薄利「交通部的方案有太多口號,但缺少專業討論。全民只聽到減資、增資、全民釋股,卻沒看到公正專業的財務或會計師鑑定高鐵資產,並評估合理的特許年期。」台北捷運公司董事長賀陳旦認為,高鐵財務與特許年限延長不必然要合併處理,可以先給高鐵公司時間打銷債務,若經營團隊無法達成目標,政府再審慎評估合理的解決方案,不必急著扣下扳機。

交通部在推動財改方案的過程中,究竟有無善盡溝通義務,恐難有客觀標準,但是否有「圖利特定集團人士」,則理應受外界公評。

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說,交通部對高鐵提出的財務改善方案就只有兩個重點:「減資再增資」、「延長特許年限四十年」。

減增資部分,台灣高鐵須先減資六成,也就是所有股東權益打四折,普通股股本由六五○億元降為二六○億元,接著就是分兩階段增資三百億元。第一階段由政府輔導贖回特別股本金的公股銀行、法人投資一三○億元,另外七十億元現金增資由員工與原股東認股,交通部將「道德勸說」原始五大股東不參與增資。第二階段則預計讓台灣高鐵在二○一六年上市,向全民集資一百億元。

延長特許年限四十年,是將高鐵公司資產歸零交還政府的「大限」,延至二○七三年,這時造成高鐵虧損的主要病灶:龐大的折舊攤提費用,將大幅下降。交通部考量運量收入與成本後評估,參加財改方案的投資人,將可獲得五.九%至六.二%的報酬率。

而保障投資報酬率,以及四十年的特許延長,正是外界質疑交通部「圖利特定人士」的重點。

但在曾擔任台灣高鐵財務顧問的前野村證券台灣區總裁翁明正眼裡,交通部版財改方案設計,用意只是要讓原始五大股東拿回當年投入的本金以及些微的利潤,並且以合理報酬吸引股東投資,看不出圖利特定人士的跡象。

對於外界質疑延長四十年特許可能產生八千億元的龐大利益,翁明正認為,八千億元這個數字,可能是將高鐵每年兩百億元的稅前息前獲利(EBITDA)乘以四十年得來;但是這個算式忽略了未來近六十年高鐵的設備折舊支出,以及近四千億元的待償債務,實際獲利將遠低於這項數字。

「高鐵財改未來的增資對象寫得很清楚,一三○億元來自公股行庫和法人,另外七十億元大概就是壽險業者或郵政儲金,是要怎麼圖利財團?」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表示:「高鐵財務是關乎國家發展的重大政策,大家對方案有任何意見,都應該坐下來理性討論,不能以民粹方式解決。」原始股東怎麼看?

財改與破產之外有第三條路撇開內容爭議,高鐵財改案枱面下的各方角力,複雜程度也不遜於財改方案的精算數字。光是高鐵原始五大股東,對財改方案的意見就很分歧。葉匡時透露,原始股東之一、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對財改案的態度相當積極,一三年曾催促高鐵前董事長歐晉德擬出財改方案。這次的財改方案出爐後,蔡明忠還先替交通部出面向其他股東溝通。

《今周刊》透過管道向蔡明忠查證上述情事時,富邦金控僅回應「不予評論」。

相對其他原始股東,殷琪就始終無法接受交通部要求台灣高鐵,只能在財改方案與破產接管之間二選一的強勢態度。

「我們只希望能夠按照合約精神走,把包括仲裁事項在內的一切問題攤開來講,高鐵營運與財務狀況還有轉圜空間。」台灣高鐵董事江金山認為,在財改方案與破產間顯然存在其他選項,只是政府已有預設立場。

「某些原始股東只想要把特別股轉普通股,並且把特許期限延長,以為政府不敢走接管這條路,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高鐵今天的虧損,原始股東要負一定責任。」葉匡時批評反對財改的股東只想「圖利」自己,顯然將矛頭指向大陸工程。

「交通部揚言接管高鐵,根本就是假議題,因為從○九年殷琪離開以後,高鐵就已經由官方實質掌控。無論結果如何,交通部都不會輸,只是民間股東選擇犧牲多或犧牲少而已。」江金山反駁。

社會各界對高鐵原始股東極端分歧的觀感,也增加了財改的困難度。一位實際參與協商的人士透露,藍營對高鐵原始股東觀感不佳,傾向藉財改將原始股東「清場」。

民進黨內則有同情與反對原始股東兩派,但反對交通部財改方案,竟成了他們的最大公約數,「有人批評讓原始股東保本就是圖利;另一派人則認為原始股東有貢獻,不該被掃地出門,結果就是財改兩面不討好。」不幸破產怎麼辦?

若重新OT 影響國家利益如今再多事後分析,都無法扭轉財改案在立法院遭否決的現實;若很不幸的,各方無法在高鐵破產倒數計時歸零前,找出另一套因應之道,那高鐵就無可避免得走上由政府收買接管一途,接著就是複雜的清算、鑑價、重新招標委外經營等流程,即使高鐵依舊維持正常營運,但重新委外經營過程,勢將耗費巨大社會成本。

「重新OT(特許經營後移轉)是我最不樂見的事,因為到時候很可能是國家急著找人來經營高鐵,當交易變成買方市場時,很難估計會對國家整體利益造成什麼程度的傷害。」柯建銘說。

曾經,這條貫穿台灣西部的高速鐵路,造成了台灣各界諸多撕裂與不信任,但拋開過去恩怨,高鐵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仍將承載著台灣的共同未來。當所有人願意捐棄成見,為化解高鐵困局共同付出努力,台灣也許才能朝我們心目中的理想國度更進一步。

兩大致命傷 讓高鐵撐不下去!

1.特別股債壓來襲

償債能力崩盤

── 高鐵近年流動負債比一旦今年3月特別股股東訴訟定讞,高鐵被判償還新台幣533億元,屆時流動資產將增為603億元,遠超過流動資產,高鐵將破產(流動比率小於100%)。

註:2015年預估流動負債=2014年中流動負債+533億元(須贖回特別股股份及未付股息)

2.盈餘成長

趕不上折舊攤提

── 高鐵歷年營收、淨利與攤提費用過去三年雖有穩定盈餘,但攤提包袱仍重,且會愈來愈重。

高鐵破產 股東血本無歸高鐵到底會不會破產?

會,只是時間早晚。只要特別股被列為債務就會立即破產,就算特別股問題沒有引爆,2019年也會因虧損破產。

高鐵為什麼會破產?

股東投資比率不足,導致償債壓力。最初運量估計過度樂觀,使收入數字遠低於折舊攤提成本。

高鐵如果破產,我們會付出什麼代價?

持有高鐵股票的35000個股民恐血本無歸。政府接管後,無論是改為國營或重新委外經營,都不一定能維持現有服務品質。

高鐵破產,是否得由全民買單?

不會。政府雖然必須付出3900億元,但買回的高鐵資產,可創造穩定的現金收益。

被疑圖利財團 財改方案藍綠都不挺高鐵財改方案重點是什麼?

現有股東減資6成→分兩階段增資300億元(第一階段由八大公股行庫與中技社、航發會投資130億元,並辦理70億元現金增資,由交通部道德勸說五大原始股東不參與。第二階段,2016年上市,向全民集資100億元。)→延長特許期40年。

為何民間原始股東正反意見分歧?

有股東認為,政府應先依合約將三項不可抗力因素交付仲裁,再討論是否進行財改,但交通部毫無協調意願。目前的財改方案和高鐵破產,都是犧牲原始股東,只是程度差異而已。

財改方案為何在立法院碰壁?

立委認為交通部溝通不足,對特許年限與投資報酬率解釋不清,有圖利特定財團之虞。

主要民間股東

持股與認列入帳狀況

投資高鐵的民間企業目前對高鐵持股均已採遠低於面額的市價入帳,未來若須減資6成,應不致對財報造成衝擊。

股東 普通股股數(千股) 帳面金額(億元) 入帳之每股

價值(元) 財報日期

富邦集團 368,959 16.4 4.450 2014/06/30 欣陸控股 201,735 8.6 4.270 2014/09/30 中國鋼鐵 605,370 20. 7 3.146 2014/09/30 東元電機 475,151 20.3 4.270 2014/09/30 長榮集團 ─ ─ 4.290 2014/09/30

資料來源:各公司財報

破產之後

下一步怎麼走?

── 高鐵破產後可能發展

可能 1 :

政府接管後,清點資產重新委外營運,可能委由原團隊營運,或由新團隊接手營運。

可能 2 :

若無合適團隊接手經營,則由政府接管後直接經營。但將有「高鐵台鐵化」疑慮,也違反採行BOT、藉民間經營提升效率的初衷。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