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於近期固定收益市場持續波動,因此有必要回顧一下今年迄今的各類固定收益資產表現。如下圖所示:
在所有這些固定收益資產類別中,僅有企業槓桿貸款的回報率為正,而這又主要是因為這些貸款支付浮動利率的息票(LIBOR+息差),因此利率上升時收益預計也將上升。公司債券也受益於股市反彈、利差偏緊、及違約率相對較低。
另一方面,長期美國國債的表現是最差的。市場預期美聯儲很快會縮減QE,這導致了長期美債遭到拋售。自5月份來,10年期美債收益率已上升逾一個百分點,上週五還觸及2.86%的兩年新高。
巴菲特迄今最成功的六筆投資 回顧“股神”巴菲特的整個職業生涯,《財富》發現,他最成功的幾筆投資都發生在過去幾年,而且前兩筆都和中國有關。 ![]() 最近在談論巴菲特時,如果你想一鳴驚人,那就說“奧馬哈先知的水晶球失靈”好了。10月中旬,巴菲特在短短兩天內就在可口可樂公司(Coke)和IBM身上損失了20億美元,這一消息一度搶占了各大媒體的頭條。而巴菲特已經表態,對這兩家公司的股權投資是長期的而且他絲毫沒有減持。他甚至還表示,希望IBM的股價短期內仍保持這麽廉價。這一切似乎讓人更加確信這位世界上最偉大的選股大師已經喪失靈敏了。 去年,巴菲特執掌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賬面價值升幅嚴重落後於標準普爾500指數,史上第一次出現五年漲幅落後於該大市指數的情況。巴菲特承認,最近幾年他的表現不如自己親自挑選的繼任者托德-庫姆斯和泰德-威施勒。《財富》(Fortune)雜誌最近一篇文章的主題正是庫姆斯和威施勒獲得強於大市的表現今年早些時候,《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援引最近的一項研究報道稱,巴菲特跑贏大市的能力已基本消失。 但是,巴菲特整個職業生涯中最成功的幾筆投資都是他在過去幾年中發起的。此外,如果有人說巴菲特不再靈光,那麽他肯定忘了一件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價是一路上漲的,過去五年來漲幅超過一倍。這在總體上反映了投資者有多看好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票投資組合(仍有超過85%的股票投資組合由巴菲特和他的長期合作夥伴查理-芒格管理)以及該公司多年來所收購的數十家公司其中包括鐵路公司伯靈頓北方公司(Burlington Northern)、時思糖果公司(See’s Candies)。如果硬要說巴菲特遇到了瓶頸,那只是因為他多年來的輝煌戰績確實很難突破了。 以下是巴菲特史上最成功的幾筆投資,以年度回報率排名。這些交易是巴菲特璀璨投資生涯的最好證明。雖然巴菲特對可口可樂公司、Capital Cities/ABC公司、吉列公司(Gillette)以及汽車保險商Geico等公司的成功投資被業內廣為傳頌,但它們都沒有好到能登上本榜單的份上。以下是上榜投資案例: ![]() 1. 中石油(PetroChina) 年平均複合回報率:52% 總回報率:720% 持有期:5年 談到巴菲特,人們總會想到他的投資箴言——“買你看得懂的公司”。此外,大家都知道他一直唱多美國。在去年致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股東的公開信中,巴菲特寫道:“美國最好的日子還在後面。”但是,他的一些最成功的投資,尤其是最近的成功投資都在中國。在2002年和2003年,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累計斥資4.88億美元買入中石油1.3%的股權。有人曾一度質疑這一投資,因為中石油的油田開發已是強弩之末,而且它擁有40萬名員工,成本高居不下。當時,中石油市值有370億美元。而巴菲特估計其價值1000億美元。巴菲特的這一估值實際上算是偏低了。由於油價上漲和新油田的發現,中國石油股價大幅上揚。到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在2007年出售這部分股權時,中國石油的市值已高達2750億美元,這讓伯克希爾撒韋公司大賺36億美元。 ![]() 2. 比亞迪(BYD) 年平均複合回報率:41% 總回報率:671% 持有期:6年 巴菲特近幾年最成功的一筆投資是長期追隨他的副手查理-芒格提議的。2008年,芒格向巴菲特推薦了中國汽車動力電池制造商比亞迪。他說,比亞迪的CEO王傳福是托馬斯-愛迪生和傑克-韋爾奇(譯註:前通用電氣公司CEO)的化身,解決技術問題時像愛迪生,行事風格則像韋爾奇。芒格說:“我以前從未見到過這樣的人才。” 2008年末,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以2.3億美元收購了比亞迪10%的股權。芒格後來說,他認為電動汽車的普及所需要的時間比許多人認為得要長,但他表示對王傳福有充分的信心。而他和巴菲特的這份信任也獲得了回報。六年後,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至今仍持有比亞迪10%的股份,現在價值近18億美元。 ![]() 3.房地美(Freddie Mac) 年平均複合回報率:24% 總回報率:1525% 持有期:13年 1988年,他以分拆調整後每股4美元的價格向政府支持的抵押貸款保險巨頭房地美投資了1.08億美元。當時巴菲特對這家公司有足夠的信心。在投資房地美後不久,他在接受《財富》雜誌采訪時唱好這只股票。十年後,房地美股價升至70美元。但巴菲特在房地美的投資最引人註目的也許不是它當時的市場表現有多好,而是他選擇出售這部分股權的時機。2000年,巴菲特作證稱,他此前與房地美當時的CEO勒蘭德-布蘭德塞爾多次會面,期間意識到布蘭德塞爾在爭取兩位數的回報,這是不明智的。 巴菲特感覺到事情不妙,一年之內,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拋售了所持房地美的所有股份。2003年,有消息稱,房地美經常謊報其盈利。布蘭德塞爾被迫離開。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機伊始之際,房地美及其姊妹公司房利美(Fannie Mae)因為持有大量問題抵押貸款而瀕臨破產,不得不申請政府救助。房地美目前股價略高於2美元。 ![]() 4.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 年平均複合回報率:22% 總回報率:1745300% 持有期:49年 1965年,當巴菲特以每股約12美元的價格收購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時,它是一家紡織企業,也是馬薩諸塞州新貝德福德最大的雇主之一。但它很快就成為巴菲特旗下的收購工具。 通過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巴菲特先收購了一些保險公司,然後是其他各行各業的公司,包括零售商內布拉斯加家具商場(Nebraska Furniture Mart)、時思糖果、商品目錄公司東方貿易(Oriental Trading)、冰淇淋品牌Dairy Queen、內衣制造商Fruit of the Loom、鐵路公司伯靈頓北方等等。最近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與巴西投資公司3G聯合收購了番茄醬生產商亨氏食品公司(Heinz)。 1985年,巴菲特關閉了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紡織業務,而之前他早就把公司總部搬到了家鄉奧馬哈。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真正成功之處在於旗下保險業務產生的現金流與巴菲特超乎常人的投資能力得到了結合。但巴菲特也向世人證明,他有識別管理人才的慧眼,而且奉行無為而治。只有當企業的確出現問題時,如塗料公司本傑明摩爾(Benjamin Moore)那樣的狀況,巴菲特才會大力介入。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目前在《財富》500強企業中排名第四,股價為21萬美元。 ![]() 5.富國銀行(Wells Fargo) 年平均複合回報率:21% 總回報率:9417% 持有期:24年 巴菲特是在1990年致股東的公開信中首次披露他在富國銀行(Wells Fargo)的2.9億美元投資。當時銀行股受儲蓄和貸款危機沖擊,巴菲特亮出他招牌式的投資策略,利用市場動蕩的機會買進了當時他能發現的最優質銀行股之一。巴菲特說,他自己有個規矩,通常不愛投資銀行類股但他已經一次又一次地打破了這個規矩,第一次是富國銀行,近期的有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和美國合眾銀行(US Bancorp),但當時富國銀行實在是太便宜了,不容錯過。 這個決策非常明智。早在1990年,富國銀行市值為29億美元。它目前的市值為2750億美元。去年,富國銀行的收益超過了美國國內任何其他銀行。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仍是富國銀行的第一大外部股東,而富國銀行也希望巴菲特和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能長期持有其股權。近日,富國銀行的CEO 約翰-斯坦普夫在全美新聞記者俱樂部(National Press Club)發表講話時稱,他已經建議84歲的巴菲特削減鈉的攝入量。巴菲特有常年喝櫻桃可樂和吃牛排的飲食習慣。“當食物送到餐桌上時,沃倫一手抓一個鹽瓶,兩只瓶子齊刷刷地倒鹽,簡直是暴風雪的節奏。”斯坦普夫告訴聽眾稱:“我來自明尼蘇達州,我說那是暴風雪,就絕對算得上是。” ![]() 6.《聰明的投資者》(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年平均複合回報率:許多 總回報:450億美元 初次閱讀時:65年前(1949年出版) 巴菲特說,他這輩子做過最好的投資不是某只股票或債券或房地產,而是買了一本本傑明-格雷厄姆所著的《聰明的投資者》。該書於1949年出版,當年巴菲特就閱讀了此書。後來為了上格雷厄姆的課,巴菲特申請就讀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Columbia Business School)。巴菲特說,這本書至今仍然是他投資決策的指引,他已經將它推薦給比爾-蓋茨等人。以下是巴菲特在他最近寫給伯克希爾股東哈撒韋公司股東的信中對此書的評論: “我已經記不清我買第一本《聰明的投資者》花了多少錢。無論花了多少錢,都可以彰顯格雷厄姆書中那句格言的真諦:價格是你支付出去的,價值是你所獲得的。我做過的所有投資之中,買格雷厄姆的這本書就是最好的投資(我買的那兩本結婚證除外)。”(財富中文網) |
根據投中研究院統計的數據顯示,從2005年至今,BAT、小米、奇虎360已披露累計投資規模大約是240億美元,投中研究院估算,五家公司歷史總體的投資規模應在300億美元以上。這五家市值排名居前的中國互聯網企業,作為戰略投資者,也在中國TMT領域的投資保持著很高的水準和活躍度。本報告選取這五家公司作為中國互聯網企業的代表,對其進行產業投資布局的特點以及趨勢進行橫向的對比和分析,探尋中國互聯網戰略投資者產業布局的現狀和思路。
1.基本情況對比
在PC互聯網時代,BAT原本各自為戰。人們對BAT比較普遍的了解是:百度專註於搜索,阿里專註於電商,而騰訊則專註於即時通訊。而自2010年左右開始,三巨頭的體量在逐年快速增長、並在各自所專註的領域形成近乎壟斷的優勢之時,移動互聯網時代也逐步來臨,中國互聯網行業似乎要迎來一輪大規模的重塑。
表1 - BAT、小米、奇虎360的市值、營收規模、營收結構對比
在移動互聯網浪潮的格局重塑過程中,規模最大的BAT無疑還是強大的競爭者。騰訊和阿里的市值均逾千億美元,百度也有接近千億美元的規模。而BAT之外,小米的迅速崛起使其估值不斷創造新高,而最新一輪的融資估值更是將有可能達到400至500億美金。奇虎360也有近百億的市值。尤其是在近兩年,小米和360作為BAT之後第二集團的代表,投資布局較為活躍。
從營收的結構來看,五家企業的營收仍然主要來自其各自的傳統優勢業務:騰訊八成收入依然來自遊戲,阿里七成以上的營收來自國內零售電商(淘寶、天貓、聚劃算),而百度更是幾乎所有收入的仍來自依托搜索服務的營銷和廣告,小米由於成立時間較短,主要精力還是放在手機端,360的網絡增值服務主要是遊戲,也是依托其安全產品線——瀏覽器和應用市場,來進行流量的導入和變現。
這體現出,第一,這些互聯網巨頭在自身發展早期階段的布局仍以加強自身業務為重,仍然一切都圍繞主營業務進行;第二,產業鏈上其他環節的建設需要時間,一個完善的生態系統的構築需要時間;第三,多數的布局均為入口布局,如何將其變現依然是個重要課題。
圖1 - BAT、小米、奇虎360迄今已披露的投資案例金額
圖2 - BAT、小米、奇虎360迄今已披露的投資案例數量
據投中集團旗下金融數據產品CVSource統計,從2005年至今,BAT、小米、奇虎360已披露累計投資規模大約是220億美元,投中研究院估算,五家公司歷史總體的投資規模應在300億美元以上。
不難看出,這五家公司開始進行大規模的投資並購,始於2009至2010年這段時間。需要說明的是,阿里在2005年投出的金額較大,是由於其在當年用17億美金對雅虎中國進行了資產收購。而小米成立時間較晚,於2012年前後才開始進行投資的布局,並在短短的兩年間里進行了大量的投資。2014年小米已經投資了近20個案例,共5億多美金,我們預計未來小米應該會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2.總體戰略對比
投中研究院分析認為,BAT、小米、奇虎360在總體的投資布局戰略思路上,有如下四個共同點:
第一,對現有擅長領域的鞏固,加強核心業務,力求形成協同效應。
第二,對未來機會的判斷,在新業務和未知領域提前進行布局。
第三,產業鏈其他環節的建設,構築完善的生態系統。
第四,設法尋找流量變現的方式。互聯網企業體量的增大,會為其帶來流量的導入和制造能力的增強,而當前布局的多數入口還未能實現變現。如何將流量進行變現需要持續進行探索。
同時,各自也保持一些不同的特點:
百度:相對保守,依賴搜索變現,戰略投資為主
BAT當中,與其他兩者相比,百度相對更加保守一些。以搜索引擎為支撐的廣告收入一直是百度營收的絕對來源,而在內部和外部探索新業務方向時,主要以戰略投資為主,形式多為收購和控股,一方面可以引進人才,一方面可以卡位新的業務。總體來講相對比較保守,近幾年在騰訊和阿里瘋狂展開布局的時候也是不溫不火。
阿里:積極構築電商生態鏈,布局廣泛
阿里巴巴一直側重於構築完善的電子商務的生態鏈,覆蓋物流、數據服務、電商的交易支付、供應鏈金融等領域。
阿里可以算是BAT當中最為活躍的投資者,自2013年起加大力度投資,投資金額在這五家當中居首,十分活躍。投資方向比較雜亂,標的物從國內到國外,既有上市大公司,也有初創早期的公司。
騰訊:開放平臺戰略,遊戲是重頭,重戰略前瞻
騰訊對於自己有經驗的領域,會選擇自己來開展業務。但對於那些相對不熟悉的領域,在缺乏對行業里具體做法的了解,缺少相應線下業務能力的情況下,騰訊更多地采用的是開放平臺。
騰訊的開放平臺戰略始於2011年,主要有兩種做法:一種做法是在特定行業里選擇最好的平臺型合作夥伴,在其所在的行業里已經積累了大量成功的經驗,並且建立起了強大的生態系統,比如滴滴打車、大眾點評、京東等等;另一種做法是圍繞在特定行業的生態系統來開展業務,為行業中的參與者提供平臺並開展相應業務,可以使用騰訊的社交平臺、支付系統、廣告網絡等等。
遊戲領域一直是騰訊投資的重點,據投中研究院統計,單是已對外披露的案例就有40個之多,涉及30億美金以上。
2011至2012年間騰訊開始加大國內外投資力度,在國內投資成長期甚至上市公司為主,或者直接收購,以布局卡位為主,側重戰略上的前瞻性。
小米:比BAT更易適應移動互聯網,專註移動生態圈建設
2010年才成立的小米在戰略投資這件事上並不含糊。據投中集團旗下金融數據產品CVSource統計,僅進入2014年以來,小米以及雷軍的順為基金已經投出18個案例,涉及智能硬件、地圖、手機瀏覽器、互聯網金融、在線旅遊、媒體資訊、本地生活服務、文化傳媒、醫療健康、遊戲等等多個領域,表現極為活躍。由於小米誕生於智能手機以及移動互聯網開始蓬勃發展的2010年,會比誕生於PC互聯網時代的BAT轉身更容易,也更容易專註於移動互聯網生態圈的建設。
奇虎360:投資額度偏小,安全永遠是布局重點
奇虎360的投資並購布局也在2011年左右開始加速,據投中研究院統計,迄今已披露的案例數量大約是40多個,但是投資額度普遍不高,多數在千萬人民幣級別。
與小米廣泛布局的思路不同的是,奇虎360的投資主要覆蓋在安全業務、遊戲、移動互聯網領域,專註以安全為切入點進行展開。
3.趨勢判斷
投中研究院認為,BAT、小米、奇虎360乃至整個中國互聯網行業在在未來幾年內的趨勢,有以下幾個共性:
第一,總體趨勢的核心都是全面深入移動互聯網。
第二,移動互聯網時代,O2O的加速布局。未來如何更快與線下結合,將會是各巨頭業績增長重要看點。
第三,垂直領域的投資。圍繞用戶在教育、文化、娛樂、醫療健康、金融等垂直領域的進行投資布局,閉環建設依然是重點,提高用戶粘性,滿足用戶更高層次的需求。
第四,現有業務短板的建設。比如,在支付環節一直處於劣勢的百度要並購快錢,阿里在社交領域的不斷嘗試,騰訊和百度聯手萬達試水電商。
第五,與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結合的空間依然廣袤。智能硬件的發展目前主要受技術瓶頸制約,但軟硬件結合必將是未來趨勢。
此外,作為五家企業當中唯一還未上市的小米,在投資並購是需要考慮為未來的IPO鋪路。一方面可能會考慮到投資收益,即選擇營收利潤比較好的標的;另一方面會著重布局移動互聯網的各個平臺,構建完整的生態圈。
2016年8月9日,英國主流大報《金融時報》紙質版和網絡版以及中文網同時刊登駐英國大使劉曉明題為《相互信任是中英合作的基礎——欣克利角考驗中英互信》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近來,在英國政府宣布將對英格蘭西南部新建核電站項目重新進行評估之後,欣克利角核電項目再次被媒體炒得沸沸揚揚。我想談談我的看法。
首先,我想澄清三個基本事實。
一是發展核電是英國自身能源規劃的實際需求。英國長期以來在民用核能領域走在世界前列,清潔高效的核電站一度是英國人的驕傲。近20年來,英國的核電發展有所停滯,現有的15個核電站大多數已達到設計壽命,正漸次退役。英國《能源白皮書》預測,到2025年全英將只有一個核電站仍在運行,英國電力供應將面臨重大短缺。核電相較於其他的現代清潔能源,有著運行成本低、維護技術成熟及發電穩定等優點,自然成為英解決電力需求的重要選項。
二是欣克利角核電項目不是臨時起意、倉促上陣的,而是英、法、中三方本著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精神,經過深思熟慮達成的重要成果。在英、法、中達成合作協議前,英法兩國有關部門和歐洲委員會均對欣克利角項目進行了研究論證和審批,相關企業和媒體也就項目的投入產出成本、施工工期和技術安全性等議題進行了廣泛深入討論。歷經十年磨礪,該項目只待順利啟動實施,早日為英國提供安全、可靠和可持續的能源。
三是中國企業是英國核電建設最好的合作夥伴。參與欣克利角項目的中國廣核集團,是中國最大的核電運營商,也是全球最大的核電建造商,占全球核電在建裝機容量的近1/5。從全球範圍看,這是一個有技術、有資金,同時也有豐富的核電站管理和運營經驗的優質夥伴。
圍繞欣克利角項目,媒體炒得最兇的還有一個安全問題。我也想就此談談我的看法。
英國的核能監管體系和法律制度是世界一流的,英國政府監管部門有豐富的經驗,也有充分的能力保證核電站的安全。中國發展核電30多年來,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運行業績和安全水準,在核電發展和監管方面的成就得到了國際機構的高度評價。同時,英、法、中三國都是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成員。因此,法、中兩國在英投資的核電項目,必將遵守國際通行標準和英國當地標準。
建設核電站投資巨大,風險亦大。核電領域的多國合作是國際通行做法。中國的許多核電站都是通過國際合作建成的,其中有美國公司、加拿大公司、法國公司、俄羅斯公司。有國際規範的監督管理制度作為保障,我們從不擔心外國公司會控制中國的核電站。事實證明,正是這些國際合作成就了中國核電產業的快速發展。
英國素以對外資開放著稱,並引以為自豪。我也認可這一點。正是由於英國的開放,中國已成為英國在歐洲外的第二大貿易夥伴,英國亦成為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主要目的地之一。過去5年里,中國對英投資超過其在德、法、意的投資總和。這些成績的取得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英雙方堅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如果說英國的開放是中英合作的條件,那麽相互信任則是中英合作的基礎。
當前中英關系正處在一個重要歷史時刻,相互尊重和信任更顯彌足珍貴。我希望英國繼續對中國開放,希望英國政府繼續支持欣克利角核電項目,盡早做出決定,確保項目順利實施。我深信,只要我們都珍惜中英關系來之不易的大好局面,不斷擴大和深化各領域合作,中英關系就能保持強勁發展勢頭,繼續造福兩國人民。
領袖氣質並非與生俱來,究竟是什麽成就了偉大的領導者?
本文由紅杉匯(微信公眾號ID:Sequoiacap),授權i黑馬發布。
[ 編者按 ]波士頓咨詢高級合夥人羅莎琳德·托雷斯在以4000家公司為樣本的研究後指出,盡管世界上存在著各種成本不菲的領導力培訓項目,但仍有超半數的公司未能培養出足夠傑出的領導者。為什麽會這樣,究竟是什麽成就了偉大的領導者?
另一方面,正如管理學家彼得·聖吉、吉姆·柯林斯等將領導力從一般到卓越劃分成為五個等級,大多數創業CEO實際上尚處在第三到第四級階段,即雖然善於組織人力資源以實現商業目標,但還距魅力型的偉大領袖甚遠——那些將個人的謙遜品質與職業化素養結合,讓團隊自覺追隨的人。
今天,我們推薦9個或許是迄今為止最好的關於領導力的TED演講,這些演講將圍繞定義、證明、分析與提高領導力等話題展開。事實上,領袖氣質並非與生俱來,領導力也不單單得益於後天的培養和實踐,真正領導力的學習,不過是使某些與生俱來的特質得以彰顯,而令某些人性的弱點得到抑制。
TED迄今最好的9個關於領導力的演講
1 如何成為一名偉大的領導者
演講人:羅莎琳德·托雷斯(Roselinde Torres)
托雷斯花了25年的時間,在世界500強企業中觀察究竟是什麽造就了偉大領導者。幾年前,她註意到在領導力的培養過程中存在一種令人不安的趨勢。在這次演講中,她提出(並回答)了兩個問題:
為什麽盡管有那麽多的資金投入到領導力發展當中,領導力的差距卻還在擴大?
偉大的領導者做了什麽與眾不同的事情而使他們自己成長為更傑出的人才?
Quote:“偉大領導者明白,認識那些思維方式與你有所不同的人、擁有一個更加多樣化的人際網絡,是更多層次的模式識別和解決方案的源泉。”
今天的傑出領導者是什麽樣的?很多人會想到一個無所不能的超人,站在那里,指揮著並保護著他的追隨者們。但那是舊時的印象。同樣過時的還有領導力發展培養計劃,這種發展計劃通常是基於過去而不是眼前或者未來的環境。
我們做了一個研究,覆蓋了4000個公司。我們問:貴公司領導力發展培養計劃的效果怎樣?58%的公司認為他們在重要的領導角色選取上有很大的人才欠缺。這意味著,盡管有各種培訓項目,仍然有超過半數的公司未能培養出足夠傑出的領導者。你可能會自問:我的公司有在幫助我成長為一名21世紀的傑出領導者嗎?答案很可能是:沒有。
我花了25年的職業生涯時間來觀察傑出領導者的特征。幾年前,我註意到在領導力培養方面一個令人不安的趨勢。為什麽盡管那麽多的資金投入到領導力發展培養項目,領導力的差別還是這麽大?傑出領導者做了什麽明顯不同於他人的事情,使他們成長為更傑出的人?
我做了一件事——因為思考這些問題越發感到無力同時因為不同個體領導力失敗的故事而感到沮喪,我離職了,這樣我就可以專職研究。我花了一年時間遊歷世界的各個地方,試圖了解高效和無效的領導力實踐。我前往南非,在那里我有機會了解到納爾遜·曼德拉是如何超越他的時代預測和引領政治、社會和經濟走向。
我還約見了一些非營利組織的領導者,盡管他們的財政資源非常有限,卻仍在努力改變世界,並經常促成和看似是敵人的合作。我在總統圖書館內度過了無數個小時,試圖了解環境是如何塑造領導者的,他們的行動如何超越他們任期的影響。
從所有這一切研究中,我總結出快速成長的領導者有哪些特征以及他們做了哪些不同常規的事,並總結出可以增長人類潛能的一些練習方法。我想分享其中一些給你們聽。
在更加全球化、數字化和透明的21世紀,信息流動和創新都十分快速,沒有采用某種複雜的模型就好似什麽大事也做不了,依托傳統發展的方法會阻礙領導者的成長。事實上,傳統的評估方式比如狹隘的360度調查或是過時的評價標準會給你錯誤的信息,引誘你認為自己比現實準備的更充分。
21世紀的領導力可以用這三個問題來定義和證明——
你打算在哪里實施下一步,以對商業模式或你的生活作出改變?問題的答案就在你的日歷上。你的時間和誰一起度過?你們聊什麽主題?你去哪里出差旅行?你在讀什麽書?怎樣從中提煉要點,作出現在要做什麽的決定並隨時準備著。傑出領導者不會低著頭,他們會看周圍環境,他們會塑造自己的未來,而不僅僅只是對它作出反應。
第二個問題是:如何權衡你的個人和職業利益相關的社會網絡?我們都有一個社交網絡,它由我們熟悉且喜歡的人組成。所以這個問題是關於你和與你大為不同的人發展關系的能力。傑出領導者明白擁有多樣化的網絡是一種更多層次的識別思考以及解決方案,因為你能夠認識那些和你有著不同思考方式的人。
第三個問題是:你是否有勇氣放棄一種過去使你成功的做法?有一種說法是:隨遇而安、取法中庸。但偉大的領導者勇於改變。他們不只是嘴上談論冒險,他們會真的去冒險。有位領導者跟我分享了這一事實——最有影響力的發展會出現在這樣的時候:你能夠情緒穩定地接受別人告訴你,你的新想法很天真、很魯莽或者就是非常愚蠢。不同於傳統的領導力培養項目,回答這三個問題將確定你作為一個21世紀領導者的能力。
是什麽造就了21世紀的傑出領導者?我見過許多,他們與眾不同,他們正在準備著,不是為舒適的可預測的昨天,而是為了今天的現實和明天所有未知的可能性。
2 改善工作的快樂之道
演講人:肖恩•阿克爾(Shawn Achor)
阿克爾——也許是你在TED舞臺上所看到的最有趣的科學家——花了幾年時間去研究快樂,並且證明了大腦在積極狀態下的表現明顯更好——提升的程度高達31%。為了讓你的大腦處於“快樂模式”,不妨嘗試這些簡單的日常練習,在僅僅21天內對大腦進行重裝。
Quote:“我們發現並不一定是現實世界造就了我們,而是我們的大腦用來觀看世界的那副鏡片造就了我們的現實世界。如果我們換一副鏡片,我們就不僅可以改變自己的快樂程度,同時還能使教育和商業結出各個不同的碩果。”
3 日常領導力
演講人:德魯•達德利(Drew Dudley)
Nuance領導力發展服務的創始人達德利認為,領導力是關於“棒棒糖時刻”的——那些當你改善了別人的生活的時刻。
Quote:“我們需要用棒棒糖時刻來重新定義領導力——我們創造了多少棒棒糖時刻,認可了多少這樣的瞬間,傳遞了多少這樣的時刻,以及有沒有向那些時光表示感謝。”
▲視頻鏈接:http://www.ted.com/talks/drew_dudley_everyday_leadership?language=en
4 你是一個給予者還是一個索取者?
演講人: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
作為沃頓商學院教授以及暢銷書《給予和索取》的作者,格蘭特認為,在每個工作場所都存在三種基本類型的人:給予者、索取者和匹配者。格蘭特打破了這些框框,並且提供了簡單的策略以促進慷慨的文化,使每個人所索取的部分不超過他們應得的份額。
Quote:“如果我們可以從組織中除去索取者,如果我們可以容許請求幫助,如果我們可以保護給予者使其免於倦怠,並允許他們懷有追求我目標、嘗試幫助他人的雄心壯誌,我們就可以改變人們定義成功的方式。人們會意識到成功更多的是關於作出貢獻的大小,而不是就等於要從競爭中取勝。”
▲視頻鏈接:https://www.ted.com/talks/adam_grant_are_you_a_giver_or_a_taker
5 敢於表達異議
演講人:瑪格麗特•赫弗南(Margaret Heffernan)
你是回避沖突型人格嗎?這里的意思是,你處理沖突的方法是通過避免直接面對手頭的問題嗎?雖然你可能不會承認,連續創業家、《大難時代》的作者瑪格麗特•赫弗南認為,源於建設性沖突的“良好分歧”是有效合作和進步的核心。
Quote:“組織是如何思考的?其實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是不會思考的,不是因為他們不想,而是真的因為他們不能思考,組織當中的人對於矛盾沖突有一種過於恐懼的心理。”
▲視頻鏈接:https://www.ted.com/talks/margaret_heffernan_dare_to_disagree
6 偉大的領袖如何激勵行動
演講人:西蒙•斯涅克(Simon Sinek)
截至撰寫本文為止,這部經典被瀏覽了3022萬多次。斯涅克迫使我們重新審視,為什麽我們會去做目前正在做的事情,而不是單單解釋我們正在做什麽。什麽東西將吸引人們的情緒和價值觀?這總是一個值得提出的問題——對於員工和客戶都一樣。
Quote:“人們買的不是你的產品,而是產品背後的理念。講述你的理念,將會吸引那些跟你擁有相同理念的人。”
7 脆弱的力量
演講人:布琳•布朗(Brené Brown)
暢銷書作家和研究員布琳•布朗認為,脆弱是“創新、創造力和變革的發源地”。這個歷史性的TED演講確立了在工作場所當中脆弱的重要性,並闡明了與他人產生聯系和對其進行啟迪激勵,對於領導者而言是多麽關鍵的舉動。
Quote:“關系就是我們在這里存在的原因,它賦予了我們生命的目的和意義,這就是關系的全部涵義。”
視頻鏈接:https://www.ted.com/talks/brene_brown_on_vulnerability?language=zh-cn
8 動機的謎題
演講人:丹尼爾•品克(Dan Pink)
丹尼爾是《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驅動力》、《未來在等待的銷售人才》)的作者,他告訴我們,科學已經知曉但是大多數管理者和HR經理卻還沒有想明白的事情是,傳統的獎勵員工的方式是錯誤的。外在動機如獎金、休假時間等應該被內在動機如目的、激情、掌控、自主權和控制權所取代。如此,生產力、員工參與度、員工滿意度均會提高。
Quote:“如果你需要的是服從,傳統的管理學概念是好的。如果你想要員工全心投入,自發動機所帶來效果會更好。”
▲視頻鏈接:http://www.ted.com/talks/dan_pink_on_motivation?language=en
9 傾聽,學習……然後才能領導
演講人:斯坦利•麥克里斯特爾(Stanley McChrystal)
這位曾任駐阿富汗美軍指揮官的四星上將分享了他對於偉大領導力的見解。一切都從傾聽、向別人學習、有共同目標開始。在戰鬥中,技術進步和不同年齡成員的存在,如何迫使麥克里斯特爾變得更坦誠、更願意傾聽、更願意從下級處接受反向指導。
Quote:“我開始相信,一名領導者並不是因為他正確了就代表他是好的;他們之所以是好的領導者,是因為他們願意學習和去信任他人。”
▲視頻鏈接:https://www.ted.com/talks/stanley_mcchrystal
【情報】
#工作易得,好Boss難尋#
卓越領導者的9種特質
相信不可思議的事物。而大多數人只是試圖達到可實現的目標,這就是為何大多數目標是漸進式的,而不是難以企及的。
善於在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中發現機遇,並讓組織變得更強大。而當一切順利時,要做出重大甚至是必要改變卻非常困難。
會讓感情流露出來。是有人味的。
不懼於尋求幫助。
保護他人免受指責。而糟糕的領袖會拿員工來頂罪。
從不會自矜身價而不願親力親為,也不會不樂意全心投入去完成乏味的苦差事,不管過去他們有怎樣的成就。
通過言辭和行動,讓員工覺得是和領袖共同工作,而不是為了領袖而工作。
胸懷更遠大的目標。
承受實際風險而非虛假風險:願意選擇不受歡迎的立場、采取不受歡迎的措施、承受在未知水域航行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