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把農藥變成處方藥 碭山如何管好“保命”梨

在安徽碭山有一種梨,這種梨落在地上就碎了,俗稱“酥梨”。安徽碭山縣委書記王廣敏稱這個梨是碭山人的命脈,一旦它“碎”了,將會直接影響100萬的碭山人的生計。

碭山百萬人所賴以生存的便是曾經流淌過700年的黃河故道上連片果園,黃河史上最後一次改道帶來了泛濫的災難,也留下了從上遊攜帶來的豐富營養肥沃的土壤,給這片土地上造就了100萬畝的果園。

“碭山的梨,是碭山人的命脈,其中一個出現問題,將會影響著所有碭山人的命,所以我必須保住碭山梨的命。”安徽省碭山縣委書記王廣敏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

而王廣敏的這種擔心也不無道理。在梨林里正在忙活的一對翁嫗表示:“全家有8畝地,都是種植了梨樹,沒有其他農作物,只靠賣了梨去換米面。如果梨樹沒有收成,就是顆粒無收了。”

如何保住梨的命,就是保住了碭山的人命,這是王廣敏目前必須要做的事情。

把農藥變成處方藥

水果,作為農產品,最怕的便是農藥殘留。沒有農藥,這100萬的連片果園或許將顆粒無收,用了農藥,可能會遺留有農藥,檢驗檢測不會給它們留條活路。

“我只能把農藥做成處方藥來管理,從源頭上控制,違禁農藥進不了碭山縣,如果管不好農藥,將我們的死穴。”王廣敏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把農藥做成處方藥?處方藥對於人類來講,是一個非常熟悉的字眼,那是醫院的醫生所開出的藥方,而農藥的處方,誰來當這個醫生?

按照《碭山縣農資市場準入管理暫行辦法》(碭政辦【2012】2號)的規定,實行嚴格的農資產品備案制度,確保農資產品“來路清楚、成份明確、標簽規範、質量可追溯”。

“每個農戶都有一張卡,通過這張卡才能購買農藥。在不同的時間段,我們都有專家進行指導,什麽時間用什麽藥?怎麽聯合用藥?會給大家一個科學的建議,農戶可以根據技術專家的建議進行購買和使用農藥,包括量的大小。而且,農戶隨時可以直接聯系我們的技術專家,也可以直接去找派駐在各村的農機人員。”碭山縣農委副主任郭遵守表示。

郭遵守拿出一張IC卡,這就是每戶一張的購買農藥的卡。通過這張卡,可以看到農戶在一年內的農藥使用情況。

“目前都是使用植物源性藥品,減少農藥的使用量,同時配備物理方法處理害蟲,比如這種粘飛蟲的黃貼,每棵果樹都上都掛著的黃色粘貼。”郭遵守表示。

在碭山的這個農資市場管理系統內,實現了農資經營企業管理、農資投入品追溯為主要出發點,通過對農資經營單位的備案與審核,對農業投入品的備案告知與審核,建立了農資進銷貨臺賬,農資出入庫電子臺賬,施行了農資市場準入制度,實現農業投入品流通全過程的可追溯。系統采用一維碼及二維碼相結合的標識技術,為每一規格品種農業投入品進行編碼,使其具有防偽和追溯的作用;通過與追溯碼打印機的接口開發,系統自動向打印機發送指令,並能通過系統進行打印控制;系統具備掃碼電子交易功能,現場配送APP功能。

“縣級農資批發商提交新品種農資信息到縣農資辦備案,只有監管端進行成功審批後,批發商才能做進貨入庫處理並為每瓶農藥個農資商品打印賦予唯一追溯碼;如果監管端發現新品農資信息錄入不真實準確或弄虛作假,則認定不合格,退回批發商端口,由批發商認真核對後,再次提出申請。”郭遵守表示。

管了農藥的入口和出口,也同時從購買者身份上進行管理。據郭遵守介紹,碭山縣施行實名制購買制度,嚴格經銷資格身份識別驗證。對農資購買人身份信息進行自動識讀並記錄購買用途,農資唯一追溯條碼記錄產品準入、經銷全過程信息,實現農資定點經營、實名銷售、可溯管理。

“在回收環節,我們增加了購買下一瓶農藥時,必須把上一瓶農藥的空瓶帶來,進行集中處理,否則會對土壤和水源帶來汙染。而且空瓶也可以買一點錢,重要的是我們要控制住空瓶對環境的汙染。”郭遵守表示。

在銷售農藥的大廳墻上,張貼著一張《農藥廢棄物包裝回收與處置制度》,上面明確了各種規格回收的價格。

把農藥關握在自己手上,是王廣敏保護他的“命脈”四大工程中的一個。其次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工程就是他打造的數字果園。

目前全縣專業化防治組織(包括已註冊的)數目近225個,全縣從業人員數量4880人,其中持證上崗人數800多人、擁有大中型施藥機械3000多臺,背負式機動噴霧器(臺)200臺、機手1000多人。

2016年示範區綠色防控技術到位率達到95%,綜合防控效果90%以上,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38.9%,危害損失率控制在3%以內,與自防區相比優質果率提高10%,果園生態環境得到改善,天敵種群數量明顯增多。單位面積經濟效益較自防區提高55.77%。

梨的前生今世

“通過數字化,讓每個購買碭山梨的人都能了解到這個梨的前生今世,以及它全過程的使用農藥的情況。”王廣敏對本報表示。

你買到的碭山酥梨是不是原產地經過認證的?哪個合作社生產?這枚梨子生長期都施了什麽肥?用了哪些藥?用“數字果園客戶端”掃一掃水果上的二維碼,這枚水果的“前世今生”立刻呈現在你眼前。

“每一顆水果都有一張‘身份證’,上面記錄產自哪塊果園、哪棵果樹、果樹的品種、編號及責任人信息。每次松土、施肥、修剪、套袋、采摘,負責管理果樹的果農都有詳細的記錄。每個水果都做到可追溯,完全達到國外一流的食品安全標準。”王廣敏表示。

在數字果園里,記者看到每個梨樹上都一個二維碼,通過這個二維碼,可以看到這棵的年齡以及全過程生活信息。

“這些樹也可以通過網絡進行認領,在手機屏幕上參觀果園,了解管理過程,還能在秋季親手摘下自己梨樹上的梨。”安徽躍訊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數字果園項目建設負責人姜躍對本報表示。

這就是去年以來,碭山縣努力打造集“酥梨樹網上認領、農業技術指導、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果園遠程監控管理、農業電子商務、休閑觀光農業”於一體的“數字果園”工程。提出以省級物聯網示範縣創建為契機,把“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和互聯網”註入水果產業。

“數字果園不僅僅是可以認領果樹,重要的是可以通過視頻為果農提供技術服務。”姜躍表示。

這項服務對於碭山縣三聯果蔬農業合作社負責人劉超來說是一件極為幸運的事情。劉超自己的幾棵200多年的老梨樹花芽偏少,樹勢弱,這讓劉超剛很是擔心,這些老梨樹不僅是他的“搖錢樹”,也是市里認定的古樹名木。劉超剛通過“數字果園”客戶端聯系上了縣農委的土肥專家邵磊。邵磊通過果園的攝像頭和傳感器采集的數據,很快找到了癥結所在,經過互動,十幾分鐘時間,老梨樹的問題就得到了解決。

“果樹有了專家‘私人醫生’。過去果農種果樹全憑個人經驗,靠感覺總會有疏漏,有時會因判斷失誤而受到損失。現在好了,只要果農通過‘數字果園客戶端’,就可以直接聯系果樹專家,對自家果樹進行‘遠程專家會診’,果樹問題迎刃而解。專家可以在千里之外通過傳感器、攝像頭,了解土壤墑情、氣溫條件、濕度條件,甚至可以看到樹葉上的病蟲害。”姜躍表示。

姜躍表示,同時“數字果園客戶端”則直觀為客商呈現水果產品信息,省去中間環節,實現農超、農商對接,把碭山的優質水果直接“快遞”到消費者的餐桌上。互聯網銷售範圍廣、渠道多,非傳統銷售方式可比擬。碭山縣的果樹種植從‘靠天吃飯’變成了現代化、科技化生產,通過“數字果園”工程,借力“互聯網+”,廣泛應用農業物聯技術,在果園監測、生產管理、庫存管理、電子商務等方面,推進“數字果園”管理系統建設,實現水果從生產到銷售的全程數字化、精細化、智能化。隨著“互聯網+”概念不斷深入人心,“碭山縣數字果園客戶端”開通了電子商務模塊,引領果農在網上銷售水果,有效解決了水果流通渠道的“痛點”。

輸出去

百里黃河故道孕育了百萬畝連片果園,年產各類水果30億斤,堪稱世界之最。30億斤的水果,關系每個老百姓的生存之本,把它們都銷出去,也是王廣敏的大事。

“水果是碭山縣最大的資源,也是全縣未來發展的最大本錢和依托,堅持做大做強做優果蔬加工首位產業,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改造,是持續激發碭山經濟發展的‘動力源泉’。近年來,我們強力推進招商引資,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海升、匯源、熙可、科技等全國十大果蔬加工企業半數以上落戶碭山,年加工能力達120萬噸,位居全國前列,初步形成了以果蔬加工為紐帶的產業發展集群。”王廣敏表示。

2016年6月,世界第二大果酒生產企業南非酒業龍頭迪斯特集團投資約5.5億元果酒生產項目在碭山簽約成功,並將亞太地區果酒研發產業基地設在碭山,該項目的引進將極大地促進果蔬加工首位產業的提檔升級。在“十三五”期間,把碭山縣打造亞太及周邊地區知名的果蔬生產加工基地,形成年銷售收入超500億元產業集聚發展基地,是王廣敏的夢。

“原來我們的工程在浙江,但是把碭山的梨、黃桃運到浙江,一邊是運費高,一邊是水果有30-50%的壞掉了,這都增加了成本,所以在2003年,我們搬到了這里。” 宿州科技食品有限公司副總張妙德對第一財經表示。

一邊是引入加工企業,另外一部分是通過互聯網銷出去。作為國家的扶貧項目,碭山縣成立了電子商務產業園,形成“產業園+電商企業+農產品+貧困戶”電商扶貧模式。

“以前碭山酥梨、黃桃是墻內開花墻外香,多以出口為主;現在,電商發展起來,碭山水果也有了出口轉內銷的勢頭,去年80%的碭山水果銷往全國各地,出口量只占20%。”碭山縣委宣傳部的李艷龍介紹說。

截至2016年3月底,全縣共建設電商平臺21個,開展培訓90余場,培訓17000多人次,開設網店、微店10000多家。如今,網上訂單不斷,不僅大量年輕人紛紛返鄉就業創業,當地的傳統果農們也不斷擴大果樹種植規模,調整種植結構。“在農村三產融合的背景下,電商作為紐帶和平臺,將構築起一條連接電商龍頭企業、網商經紀人、果樹種養大戶和專業合作社的完整產業鏈,找到了精準扶貧新路子,其帶來的電商招商、電商扶貧等多重效應也將逐步顯現。”電子商務產業園的負責人繩惠展表示。

目前通過電子商務的銷售業績已經達到了18億,10億的加工產品,8億的鮮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782

沙隆達A:186億收購全球第七大農藥生產商

湖北沙隆達股份有限公司因籌劃重大資產重 組事項,公司股票自 2015 年 8 月 5 日開市起停牌。2016 年 9 月 13 日,公司召開第七屆董事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湖北沙隆達股份有限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預案的 議案》等與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相關的議案。

根據重組預案,沙隆達A擬以10.20元/股發行18.20億股,作價28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85.67億元)收購公司間接控股股東中國農化持有的全球第七大農藥生產商ADAMA(安道麥)100%股權;並擬以10.20元/股向蕪湖信運漢石發行股份配套募資不超過25億元,擬用於ADAMA主營業務相關的項目建設、農藥產品註冊登記等。

公司於 2016 年 9 月 21 日收到深圳證券交易所下發的《關於對湖北沙隆達股 份有限公司的重組問詢函》。針對深交所問詢函中提及的事項,公司與相關中介機構積極準備相關問題的答複內容,並對此次重大資產出售及重大資產購買相關的信息披露文件進行了補充和修訂。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及規範性文件的規定,經向深圳證券交易所申請,公司股票將於 2016 年 10 月 17 日開市起複牌。

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尚需公司董事會再次審議、國務院國資委審核批準、 公司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並報中國證監會核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801

學者反駁《紐約時報》質疑,稱轉基因是農藥最安全替代

《紐約時報》最近曾刊登過一篇文章,質疑轉基因作物是否真正帶來了好處。文章的主要結論是,轉基因作物既沒有增產優勢也沒有減少農藥使用。

日前,在“農業生物技術專家與媒體對話圓桌會”上,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教授胡瑞法反駁稱,事實並非如此。農藥的施用在農業生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絕大多數農民不可能不施用農藥,而生物技術是替代農藥最安全、最有效的技術。

農藥的過量施用

據有關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2005-2014年,全國每年農作物病蟲害發生面積均為農作物播種面積的3倍或接近3倍。而每年農民防治病蟲害所挽回的糧食產量損失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比例高達16%-20%。

胡瑞法稱,以2014年為例,農藥為農業挽回的損失為1億噸,這相當於國家糧食總產量的17%。如果中國進口這些糧食的話,可能就會買空世界的糧食市場。所以,農藥的施用有效地保障了國家的糧食安全。

此外,根據他與北京大學中國農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黃季焜等合作的對農民長期跟蹤調查,農民認為,如果不打農藥防治病蟲害,棉花將減產90%以上,水稻將會減產66.8%。甚至有大概三分之一的農民認為水稻會絕收。

對於農民施用的農藥,胡瑞法跟他的團隊對廣東、江西和河北三省六縣224個農戶,從2012年到2014年三年來農藥的施用情況進行記載觀察,發現不同地區農民所施用的農藥差別非常大,這六個縣的農民共施用了189種農藥。

在這些農藥中,按照成分來分,高毒、高殘留的有機磷、有機硫類農藥超過農藥總用量的一半以上。按照種類來分,除草劑用量中,草甘膦(目前抗除草劑主要轉基因性狀)和其它除草劑各占一半,可用來防治鱗翅目害蟲的農藥(與轉Bt基因抗蟲作物作用相同)占殺蟲劑總量的89%。

根據中國農業發展報告(2013年)數據顯示,農藥不論是總用量,還是單位面積用量,都是快速增長的。胡瑞法團隊對調查數據進行回歸分析發現,從總量上來講,農民過量施用了農藥。其中,棉花過量施用了180%,水稻過量施用了133%,玉米過量施用了21%。

為了尋找使農民減少農藥施用量,提高農藥施用效率的可能性,團隊對項目點農民進行了幹預試驗,即通過充分的技術培訓,使農民減少農藥的施用。但胡瑞法稱,農民過量施用農藥的行為未能改變。

農藥施用影響農民健康

經過長期跟蹤調查發現,農藥施用無論是長期效果或者短期效果均顯著地影響了農民的身體健康。

胡瑞法跟他的團隊通過與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解放軍301醫院等單位合作,從南到北分別選擇農藥施用較多、一般和較少的三個省(廣東、江西和河北),每個省隨機選擇2個縣,每個縣隨機選擇2個村,每個村隨機選擇20個農戶作為樣本,共計6個縣12個村240戶農民連續多年的農藥施用情況及其身體健康情況的監測與檢查。

此外,還包括對河北、山東、河南、安徽等省12個縣,1999年以來連續多年農民種植抗蟲棉投入產出情況的跟蹤調查,以及對湖北、福建兩個省4個縣承擔轉基因水稻生產試驗試點村三年,農民水稻生產情況的跟蹤調查,研究農民的農藥施用行為、健康影響及其與轉基因技術發展的關系。

研究發現,使用農藥顯著影響農民健康。胡瑞法稱,多施用農藥的農民身體比少施用的農民身體差,多項指標異常。而打農藥對農民的神經系統損壞是很難恢複的,此外,不同類型的農藥對農民的健康影響不一。在對農民神經系統有顯著影響的農藥中,以有機磷的影響最大。

值得關註的是,與轉基因作物有關的農藥對農民健康的影響程度也是不一樣的。將農藥分成除草劑、殺蟲劑和殺菌劑三種類型。與目前國際上批準上市的轉基因作物性狀對應,除草劑分為與轉基因抗除草劑作物配套的草甘膦和其他非草甘膦除草劑;殺蟲劑分為可以防治鱗翅目害蟲的化學殺蟲劑、其他化學殺蟲劑和生物農藥。

研究發現,防治鱗翅目類化學農藥、其他非草甘膦類除草劑和殺菌劑均對農民身體有顯著的負面影響,而草甘膦、生物類農藥和防治非鱗翅目害蟲類化學殺蟲劑對農民身體健康的影響不顯著。

此外,根據調查,轉基因抗蟲棉可以使農民減少施用10到13次農藥,是對農藥的最安全替代。胡瑞法表示,轉基因抗蟲作物顯著減少了農民的農藥施用量和勞動力投入,顯著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改善了農產品的質量。轉基因水稻可以使農藥減少80%,產量增加6%。

而有機農業、生態農業由於成本高、產量低,而不具有大面積推廣的可行性。

胡瑞法稱,有機農業到目前為止主要適應於蔬菜和水果,用於種植糧食作物非常少。與非有機農業相比,勞動力要增長100%—300%,肥料費用會增加100%—150%,當然農藥費用會減少90%—95%,但是產量要低20%—40%。

至於生態農業,適應的作物除了蔬菜和水果外,還有大田作物。以水稻為例,與非有機農業相比,勞動力會增加100%—300%,肥料費用會增加100%—150%,農藥費用會減少40%—60%,但是產量會低15%—30%。

他認為,在目前農村勞動力老齡化及農村土地逐漸規模化經營的背景下,中國大面積推廣有機農業、生態農業是不現實的。更為重要的,有機農業和生態農業的大面積推廣將會加劇農產品進口的規模,從而引發更為嚴重的糧食安全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973

今年食品安全抽檢強調“靶向性”:突出抽檢農藥獸藥殘留

全國食品抽檢已經連續進行了三年,一些社會關註度較高的食品品種和指標抽檢合格率逐年提高。

2016年,國家食藥監總局在全國範圍內組織抽檢了25.7萬批次食品樣品,總體抽檢合格率為96.8%,與2015年持平,比2014年提高2.1個百分點。2017年的食品抽檢將更有靶向性,使經費更有的放矢。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郭文奇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 2016年基本實現了食品種類、獲證企業、檢驗項目、經營業態、行政區域五個全覆蓋; 風險分級原則得到更好實現,安全項目、高風險品種、市場份額較大企業作為抽樣重點; 四級布局分工更為合理,總局和省、市、縣抽檢的企業、項目各有側重,實現了各級監管力量的優勢互補。

據郭文奇介紹,2016年抽檢發現的不合格產品中,主要問題有:一是超範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占不合格樣品的33.6%。二是微生物汙染,占不合格樣品的30.7%,其中因致病性微生物導致的不合格樣品占此類不合格的25.6%。三是質量指標不符合標準,占不合格樣品的17.5%。四是重金屬等元素汙染,占不合格樣品的8.2%。五是農藥獸藥殘留不符合標準,占不合格樣品的5.5%。六是生物毒素汙染,占不合格樣品的1.1%。七是檢出非食用物質,占不合格樣品的0.7%。八是其他問題,占不合格樣品的2.7%。

國家食藥監總局食品監管一司司長張靖表示,對於一些企業,總是大錯誤不犯,小錯誤不斷,過去沒有辦法處理,現在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有了一條收底條款規定,食品生產經營者一年內累計三次因為違反本法規定受到責令停業、吊銷許可證以外處罰的,由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責令停產停業,直至吊銷許可證。

針對2017年的食品抽檢,郭文奇表示,要更加聚焦靶向。從檢驗項目看,更突出系統性、區域性風險抽檢,如蔬菜、茶葉中的農藥殘留,畜禽肉及肉制品、水產品和雞蛋中的獸藥殘留等,而近三年未檢出不合格樣品的部分項目暫不列入抽檢計劃;對日常檢查發現或投訴舉報的問題及時安排抽檢。

國家行政學院副教授胡穎廉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後續抽檢要更有代表性和針對性,更多抽檢風險集中的環節和領域;要在強調千人抽檢批次的基礎上提升靶向性和捕獲率;處理好快檢和抽檢的關系。

國家食藥監總局食品監管三司司長王紅表示:“我們強調“四級”都有靶向,並不是總局集中實施。”

據王紅介紹,總局的五個靶向是: 一是時間上,分季度對應季的食用農產品,主要是鮮活的。二是地域上,前幾年大數據分析以後很多問題有高度的集中區域,所以對既往抽檢發現問題比較集中的區域進行專項食品的抽檢。三是對重點企業進行抽檢,總局主要是對市場占比比較高的大型企業進行抽檢。四是總局側重對檢驗方法比較新的、社會敏感度、關註度比較高的項目進行抽檢。五是對輿情及社會反映的熱點問題安排專項抽檢。

此外,王紅還表示,對省一級主要是三個靶向:一是從規模上主要對本省的大型企業以及大型批發市場、連鎖超市和大型餐飲企業進行抽檢。二是從風險程度上加強對本省本地區多發性的風險較高的食品品種和項目進行抽檢。內部信息系統是互聯共享的,並且省里重點組織對中小學、幼兒園食堂、學校周邊、城鄉接合部這些重點場所進行抽檢。三是對問題集中度上加強對既往檢出發現過甚至兩批次或者多批次的企業進行跟蹤性抽檢。市里的重點也比較明確:一是對本地區市場銷售的蔬菜、水果的農獸藥殘留,畜禽肉水產品的獸藥殘留進行抽檢。二是對市縣餐飲食品特別是小餐飲的抽檢力度。三是對小作坊、小攤販抽檢力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601

農藥殘留標準日益嚴格,最大產茶國中國茶葉銷量穩增

茶葉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也是百姓的日常飲品,茶葉農藥殘留的問題也備受關註。

“農藥絕大多數是脂溶物,即農藥是不溶於水的,也就是說農藥不會溶於茶湯當中,因此拿茶葉固化物的超標來講中國茶葉的農殘超標,顯然是不科學的。”中國工程院茶界唯一院士、中國茶葉學會名譽理事長和國際茶葉協會副主席陳宗懋在解讀“茶葉有毒”的謠言時表示,中國人喝茶是泡飲法,喝的是茶水,而不是把茶葉研成碎沫吃掉,因此檢測農殘時一定是檢測茶湯里面浸出的成份是否農殘超標。然而現在的檢測方法都是把茶葉研磨成粉,檢測茶葉的固化物,這種方法是極易檢出農藥超標的。

他還介紹,作為全球最大的茶葉生產國,目前的標準與我國現有生產條件是配套的。從質量安全角度來看,殘留限量只要在限量值以內的茶葉,是不存在安全問題的,可以放心飲用。

在4月19日舉行的“2018年國際食品安全與健康大會”上,國際食品科技聯盟與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共同決定,向陳宗懋院士授予了“科學精神獎”。

進入21世紀,陳宗懋首次提出農藥水溶解度是決定茶葉飲用安全性的重要參數,獲聯合國糧農組織認可,並依托科學嚴謹的試驗與詳實的數據支撐,在幾年間修改了6項國際標準,使中國這個產茶、制茶大國在國際茶葉標準的制定上,擁有了真正的主動權和話語權,從而沖破國際對中國茶葉出口設置的技術貿易壁壘,從容而有效地維護了中國制茶行業的尊嚴與產業發展。

正因為擁有了制定國際茶業標準的話語權,使得中國的茶葉銷量在穩步增長。

海關出口信息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茶出口量為35.52萬噸,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了8.09%。2017年全年茶出口金額為16.14億美元,同比增長8.72%,增長速度比出口量快。縱觀2013~2017年,我國茶出口量呈先降後增的態勢運行,2014年我國茶出口量為30.15萬噸,為歷年來最低值。

事實上這個數據在陳宗懋看來依然不令人興奮。“為何中國(茶)產量那麽大,出口量卻不大?我認為,國外進口標準嚴苛,但主要問題是我們對農藥的限制不夠。茶葉產品安全質量問題,造成中國茶葉出口量多年來始終徘徊於30萬噸左右。”

2017年,全國18個產茶省(區)茶園總面積4588.7萬畝,比上年增加近135萬畝,其中開采面積約3707萬畝,同比增長約3.61%。2017年全國幹毛茶產量為260.9萬噸,比上年增加16.9萬噸,增幅6.1%。

陳宗懋表示,由於土壤及茶葉生產中的需要等原因,茶葉農殘、金屬物汙染的問題確實客觀存在。但自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來,茶葉中的農藥殘留等標準日益嚴格化,茶葉農殘已控制在安全範圍內。

陳宗懋以農藥殘留的MRL(農藥最高殘留限量值)標準為例,MRL值的產生過程是先用動物進行的對照毒理實驗得出某個殘留物的無作用劑量,考慮到不同動物、不同條件下的差異,這個無作用劑量會除以一個200甚至更大的安全系數來保證對人的安全。這樣得出每天允許攝入量(ADI)乘以人的標準體重(65kg)後還要除以膳食系數,才最終得出最大殘留限量(MRL)。

目前,吡蟲啉、啶蟲咪、三唑磷、樂果和敵敵畏等水溶性農藥已經逐步退出我國茶產業,改用的脂溶性農藥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因此泡茶時進入茶湯中的浸出率也低,低於MRL值的同時,人體的攝入量也就更低。

與此同時,農業部已全面禁止了高毒高殘留農藥在茶園上使用,國家標準對茶葉中的19個禁用農藥提出了限量要求。2017年,農業部茶葉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專項在全國16個重點產茶縣取樣755個,驗證分析表明沒有一個產品禁用農藥殘留超過國家限量標準要求。

農業部還每年對全國茶葉質量安全進行二次例行監測,重點對春茶和夏秋茶進行農藥殘留監控,近3年茶葉農藥殘留監測合格率分別為97.6%、99.4%和98.9%,表明我國茶葉質量安全是有保障的。

“只要沒超過限量標準,即使長期食用,也不會對人體健康構成影響。因此,請放心喝茶。”陳宗懋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779

農業農村汙染治理行動計劃獲通過 將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

化肥、農藥企業及相關產業將再度震動。生態環境部23日原則通過的《農業農村汙染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明確,“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和農業用水總量”,推進“農業投入品減量化、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

生態環境部今日淩晨消息稱,23日生態環境部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農業農村汙染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該計劃明確,未來,國家將實施“一保兩治三減四提升”,即保護農村飲用水水源地,治理農村生活垃圾和汙水,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和農業用水總量,提升農業面源汙染超標水體水質、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率、農村生態環境監管能力和農村居民生態環境保護參與度。

我國農業對化肥、農藥依賴嚴重。受種植習慣等因素影響,多年來,我國許多地區化肥農藥使用量較多,多數作物的畝均用量高於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這不僅增加了成本,而且還給生態環境造成影響。

我國許多地區化肥農藥使用量較多,多數作物的畝均用量高於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攝影/章軻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近年來,我國采取了限制和壓縮化肥、農藥使用量,實施土地耕作輪休等做法,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不具體、實際操作性缺乏等問題依然較為突出。

中國農業科學院的監測顯示,我國農藥的過量施用在水稻生產中達到40%,在棉花生產中超過50%。在一些高產地區,每年施用農藥可達30多次,每公頃用量高達300公斤以上,造成耕地板結,有機質含量下降,增產幅度越來越小。

農業農村部今年5月表示,將持續推進農藥、化肥零增長行動,力爭我國農藥化肥使用量從零增長轉為常態負增長,最終將其使用量長期保持在一個合理水平。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受政策影響,近年來在化肥、農藥行業已經出現了波動。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7年全國累計生產農藥294.1萬噸,同比下降8.7%。這是中國農藥行業新世紀以來第一次出現產量同比下降的情況。其中,除草劑作為最大類的農藥品類,領跌了產量走勢,為114.8萬噸,同比下降19.5%。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大數據庫數據顯示,2018年5月,中國農用氮、磷、鉀化學肥料(折純)產量499.8萬噸,同比減少5.7%。2018年1-5月,全國農用氮、磷、鉀化學肥料(折純)累計產量2329.4萬噸,同比減少8.1%。

但總體上看,農藥行業仍是一個不錯的賺錢行業。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農藥行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3080.1億元,同比增長11.8%,利潤總額達到259.6億元,同比增長25.0%。化學原藥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2.1%,生物化學農藥及微生物農藥同比增長10.0%。

從上市公司表現來看,目前已經披露業績的農藥上市公司中絕大部分企業收益不錯。其中,紅太陽、諾普信、輝豐股份、雅本化學、江山股份、新安化工等利潤增速超過了100%。

打好農業農村汙染治理攻堅戰既是國務院確定的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七大標誌性重大戰役之一,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對加快解決農業農村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增強廣大農民獲得感和幸福感具有重要意義。

生態環境部水環境管理司司長張波介紹,農村環保要疏堵結合,以堵促疏,環保部門的監督管理很重要,但是在“用”上,恐怕還是一篇更核心的文章。

張波介紹,截至2017年底,中央財政累計安排農村環保專項資金435億元,完成13.8萬個村莊環境綜合整治,整治後的村莊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近2億農村人口受益。

中國農藥工業協會表示,開發綠色農藥、環保劑型、生產過程向著清潔化、自動化、安全化發展已成為行業共識。高效、低毒、低殘留新型農藥具有巨大的市場空間。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汪時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471

農業農村部:化肥農藥使用量由零增長到負增長任重道遠

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是新時代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內容。

7月26日,在農業農村部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廖西元稱,農業農村部2015年打響了農業面源汙染治理攻堅戰,提出到2020年實現農業用水總量控制、化肥農藥使用量減少、畜禽糞便稭稈地膜基本資源化利用的“一控兩減三基本”的目標任務,2017年進一步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啟動實施了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東北地區稭稈處理、農膜回收和以長江為重點的水生生物保護行動等農業綠色發展五大行動。

廖西元說,農業面源汙染防治工作紮實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制度的“四梁八柱”已經構建起來,一批樣板模式顯現出來,農業發展方式更綠了。2017年我國水稻、玉米、小麥三大糧食作物化肥利用率為37.8%,農藥利用率為38.8%,化肥農藥零增長提前三年實現。規模化養殖汙染防治有序推進,以農村能源和有機肥為主要方向的資源化利用產業日益壯大。稭稈農用為主、多元發展的利用格局基本形成,農膜回收體系和制約化能力不斷加強。

對於中國三大糧食作物化肥農藥利用率提高、提前三年實現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楊禮勝稱,這是一個重要轉變。但這是階段性的成效,要把這一成效鞏固完善,持續推進,由零增長提升為負增長還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下一步,除了三大糧食作物以外,重點是果菜茶等化肥使用量大的園藝作物,特別是核心產區、核心產地和品牌基地。

針對農業面源汙染的問題,農業農村部畜牧業司副司長王俊勛稱,這一年來,農業農村部堅持政府支持、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方針,以畜牧大縣和規模養殖場為重點,以就地就近用於農村能源、農用有機肥為主要使用方向,采取有力措施,積極推進,力爭“十三五”時期基本解決大規模畜禽養殖場糞汙處理和資源化問題。

官方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生產1.5億多噸肉蛋奶,與此同時,每年也產生38億噸畜禽廢棄物。這使得農業超過工業成為我國最大的面源汙染產業,也給周邊環境和居民生活帶來不利的影響。此前,全國畜牧總站站長、國家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科技創新聯盟理事長楊振海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稱,畜禽養殖廢棄物可以通過綜合利用的形式變廢為寶,比如肥料化、能源化等。但是,總體來看,目前我國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比例還不高,有40%未有效處理和利用,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

去年8月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了《關於整縣推進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工作的通知》和三年工作方案,正式部署地方啟動了這項工作。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的支持下,農業農村部啟動了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項目。截至目前已支持了300個畜牧大縣整縣推進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選擇了北京、天津、江蘇、浙江4省市開展整省推進,石家莊市、駐馬店市、襄陽市等5個地級市開展了整市推進,集中力量辦大事。

值得關註的是,三年工作方案里提出了“創新財政資金使用方式,推廣農業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方式,采取特許經營、購買服務、股權合作來撬動社會資本更多的投向農業農村”。

由於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鏈條長、參與的方方面面比較多,而且終端產品,比如有機肥利用、沼氣發電都有一定的收益。通過PPP模式引導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這項工作,有利於調動方方面面積極性,有利於探索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成功商業模式。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楊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606

最新:百佳 惠康賣農藥菜

1 : GS(14)@2012-01-17 00:26:30

http://m.sharpdaily.hk/detail.ph ... 4104&category=daily
【本報訊】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在港粵兩地超級巿場,發現超過90%蔬果樣本被驗出含一種或以上的殘餘農藥,其中3個於本港超市抽驗的樣本,更驗出同時被歐盟及中國禁用的農藥,進食這些蔬果有可能引致急性中毒。該會要求兩地政府加強合作,從源頭規管減少使用農藥。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連佩怡指出,進食含有農藥殘留的蔬果,有可能引致急性中毒。梁鑑章攝


綠色和平於去年11月至12月間,抽查香港、廣州、東莞及深圳的12家超級市場,抽驗的51個新鮮蔬果樣本包括菜心、芥蘭、唐生菜,及農曆年的熱門水果沙糖桔及士多啤梨等。經獨立化驗室化驗後,發現47個樣本含有殘餘農藥,其中37個樣本更含多達4種或以上的農藥。

在本港超市抽驗的樣本中,在新葵興廣場惠康的小棠菜及節瓜,分別驗出含有克百威及氧樂果;厚德百佳的沙糖桔,也同樣驗出含有克百威。

厚德百佳的沙糖桔,驗出含有克百威。

新葵興廣場惠康的小棠菜及節瓜,分別驗出含有克百威及氧樂果。

驗出中國禁用農藥
克百威、氧樂果早在2002年被中國禁止使用。至於內地超市抽驗的菜心及沙糖桔等樣本,也分別發現禁的不同農藥。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連佩怡指出,進食含有這兩種農藥殘留的蔬果,有可能引致急性中毒,嚴重的更會出現昏迷、抽搐、呼吸困難等徵狀。克百威及氧樂果在中國已被禁用10年以上,仍在7個樣本中發現,顯示兩地政府於執行農藥政策上的不力,粵港兩地的蔬果可能來自同一源頭,超市未有監管蔬果供應商,為市民健康把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306

網購狂透支血拼 川女飲農藥自殺

1 : GS(14)@2013-06-20 01:46:0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30619/18304196
重慶市一名28歲四川女子陳晨熱愛網購,每年花費數萬元(人民幣‧下同)購物,經常與丈夫為此吵架,她決心戒掉網購癮,但卻抵受不住網店的大折扣誘惑,透支一萬多元在網上「血拼」。上周五早上,她看到房間堆滿衣物,無法原諒自己,寫下遺書,再喝了兩瓶農藥「敵敵畏」自殺。

幸好,小區居民嗅到濃烈的味道後報警,民警趕往陳晨家中破門而入,她正躺在臥室床上奄奄一息,民警將其送往醫院救治,幸好搶救及時,目前陳晨已脫離生命危險。

《重慶晨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090

13款泰國米殘餘農藥超標

1 : GS(14)@2013-07-19 00:30:0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718/18338837


泰國消費者基金會上月19至27日,從超市及便利店等收集46個5公斤包裝米樣本,交由大學和私人實驗室檢驗,發現34個樣本含溴甲烷(methly bromide)。
其中CoCo Pimpa white rice被驗出溴甲烷含量達67.4ppm,是所有樣本中最高,超出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50ppm的上限。中國就溴甲烷所訂的國家標準上限為5ppm,以此為限,則有13個樣本不合格(見下表),全部都不符合進口中國的要求。

損害神經及腎臟

                泰國政府強調,三個負責部門都沒有從當地食米中驗出溴甲烷。有問題的食米品牌則聲稱會回收相關產品,再作調查。本港食安中心表示,有問題食米未確定有否流入本港,而去年抽查大米樣本測試不包括溴甲烷;本港《食物內除害劑殘餘規例》中,溴甲烷在穀類的最高殘餘限量為5ppm,與國家標準上限一樣,但規例正處於兩年寬限期,明年8月才正式生效。
浸會大學生物系教授黃港住表示,溴甲烷於農業界常用作霧灑式殺蟲藥,從飲食中攝取過量,可損害神經及腎臟,但此化學物屬水溶性,市民洗米時可沖走部份溴甲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4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