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家庭農場
http://www.infzm.com/content/88984家庭農場,一個充滿著美好生活想像的詞語,在現實中卻面目模糊,並遭遇產權、資金等諸多難題。
不管什麼形式,如何讓家庭農場聯結農業與各路資金,使農村土地煥發出農業意義的生命力,是關鍵所在。
「家庭農場」的第一次亮相,就是在「一號文件」中。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
這個充滿著浪漫美好氣息的詞語,迅速流行開來。農業部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12月底,全國土地流轉面積約2.7億畝,佔家庭承包耕地面積的21.5%。全國33個農村土地流轉規範化管理和服務試點地區,家庭農場已超過6670個。
家庭農場到底是什麼?現實狀況又如何?南方週末記者採訪發現,由於中央並未作出明確規定,家庭農場依然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而各地興起的熱潮,主要分為三種,一是農民自己成為農場主,二是城裡人下鄉圓農場夢,三是城市資本下鄉。
城裡人下鄉記
「這能讓我內心安靜。」王菲(化名)喜歡站在自己的農場裡,聽著風吹松濤的聲音。這裡有花,有樹。周圍環繞著青石板壘起的牆。
2007年,重慶人王菲退休後,一次市郊徒步時發現了西山村天子寨。童年的農村生活記憶被當地情境激活,她與另三個朋友一起租下了這塊地。
擁有一個農場,這簡直是無數城市人的夢想。尤其是,隨著近年中國人生活方式的變化,以及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嚴重,越來越多城市人開始像王菲一樣,反向向農村流動。
有趣的是,自從6年前重慶被批准為統籌城鄉綜改試驗區以後,這裡對於各路資金進入農村一直保持著相對寬鬆的氛圍,各種試驗一直十分活躍。家庭農場自然也不例外,王菲身邊就有不少人以各種方式下了鄉。
不過,當初想像中的浪漫,很快遇到堅硬的現實,首當其衝的便是「錢」。
當時他們與村委會談妥,租地40年,租金35元/畝。44畝地,一次性繳納20年,約3.2萬元。沒想到,第一年,修路、拉電線、做水塘、買樹苗,花了約40萬,但果樹死亡近80%,損失15萬。
2009年,重慶市政府提倡全市種樹,於是他們改種香樟、水杉、桃樹等。這次又投入十幾萬,樹苗至今成活了約八成,但還需三四年,才能長成。花了十幾萬打井,卻不出水,導致高價做的水池也荒廢掉了。
現在,光農場一年的正常維護費,就要幾萬元。而其他股東心灰意冷,不肯再投入,就靠王菲夫婦每月不到五千塊的退休工資支撐。貸款的念頭也曾有過,但很快就放棄了,能不能貸到不知道,即使貸到了,也付不起利息,因為農場沒產出。
而陌生的農村,也讓城裡來的這些人充滿了不安全感。王菲的樹苗時常被偷,連雞、狗也難逃厄運,「最初一年,我們有200隻雞,到年底只剩六十多只了。」
想建生活用房,地方說政策不允許。好不容易村裡口頭答應,三個村幹部搶建房生意,搞得沒法動工。
更讓他們擔心的是林權和地權。
「希望辦下林權證,這樣才有安全感。就像蓋了房子要有房產證。」7年間,他們種樹花費了近20萬。但相關部門告知,需要先認定退耕還林,才可能爭取林權證。2011年,林業部門來調查取證後,卻一直沒有下文。
從村民手中租來的地,則是更大的麻煩。
2011年冬天,一名股東在山上被一個顫巍巍的老村民攔住要求還地,理由是當時是兒子簽的字,他沒同意。這個股東請他喝了酒抽了煙,才平息下去。
事實上,從2010年開始,就陸續有村民找上門要收回土地,即使當時明明已經簽過協議。
這讓沒有地權的股東們變得迷茫,不知道該怎麼辦。
「『一號文件』已經出台」,王菲將最後的希望寄託在政府身上,即使她並不知道家庭農場到底是什麼,她所註冊的也並非是家庭農場,「希望重慶快點出台家庭農場政策,幫幫我們」。
什麼都得自己幹的農場主
與王菲們不一樣,張澤城是土生土長的農民。而且,張是重慶首家工商註冊的微型企業家庭農場主,經營著20畝土地。
2012年3月以前,張澤城還在東莞做保安隊長,每月近4000塊收入。公司倒閉後,打工多年的張決定回家——一個距離東莞1700多公里的村莊,重慶市萬州區長嶺鎮涼水村7組。在外打工多年,他整天看家鄉的新聞,「電視裡說惠農政策很好,家鄉發展得很快」。
回家後,他準備種蔬菜,父母也來一起幹。
「最初的投入約3萬元。」張澤城說。包括購買菜種、建沼氣池、買肥料等等。其中政府給予微企補貼24000多元。
最大的成本則是土地流轉金。20畝土地,租金平均300元每畝,近6000元。一開始,即使願意掏錢,也租不到地——有人嘲笑他,「這年頭還回來種地,怕你虧得租金都付不起。」
後來,父母親出面,地總算租下來了。但地裡所有的活,幾乎都得張家人自己來幹。
2013年3月的一個早上,8點鐘,張澤城起床幹活了。他推著1400多元買來的耕田機下了地。在外打工多年,張澤城對農活早已生疏,「回來複習了近一年」。
初春的上午,陽光灑在地裡翠綠的油麥菜、萵筍上,他和父母正在地裡施肥。中午睡上一會,下午接著幹活。半夜他就得起床騎著摩托車去市場上賣菜。
這就是這位農場主的日常生活景象,幾乎所有的一切,都得自己動手。雖然中央與地方都並沒有具體規定,但這樣的職業農民的農場,顯然毫無爭議地正是「一號文件」所鼓勵的家庭農場。
不過,這樣的家庭農場,卻普遍十分脆弱。
讓張澤城最為擔憂的是,即使他勤奮勞作,即使他努力去參加政府組織的種菜技術學習,也難以避免風險。
2012年6月,他種的娃娃菜沒有生長,他認為買了假種子。現在,他又發現地裡的香菜不見長,損失已是必然。2012年,張澤城的農場每月收入約1萬塊。平分到5個人,才2000多元,「這比打工累,也賺得少」。
3月9日,凌晨2點多下起雨,隨後是冰雹,眼看要收割的油麥菜和萵筍被打得千瘡百孔,「就像被雞啄了一樣,全報廢了。」張澤城說,「損失3000塊吧。」
資金之困
除了風險,對這些由個人來支撐的家庭農場主們來說,另一個發愁的問題是資金。
即使是在最早發展家庭農場而且民間資本實力雄厚的寧波,這也依然是個普遍的難題。
寧波家庭農場主吳家輝養了500頭豬,現在維持豬場運轉的資金主要是來自早年做建築生意的積累,他用「勉力支撐」形容。
如果豬價很好,資金尚能周轉,可是一遇到豬價不好,錢就不夠用了。
一頭豬養到兩百斤的成本是一千五百塊錢,也就是說成本七塊五毛錢一斤,但最近豬價只能賣到每斤七塊一左右。「每賣一頭豬我要虧一百塊,賣出去越多虧得越多。但不賣會虧得更多,豬要吃,也可能得病。」吳說。
如果要擴大規模,錢的缺口就更大了。
吳家輝算了一筆賬。首先是造房子,基礎設施建設,然後需要引種。引種之後還有前期的費用,比如說產仔。從引種到豬出欄要花去一年時間,這一年完全是投入期,沒有盈利,第二年才可能收回成本。
吳家輝想去銀行貸款,第二年就能還回去。但是銀行需要房產證作抵押,而吳的農場雖然有十幾畝地,卻沒有產權證。他很羨慕周邊的工廠,「工廠廠房能辦產權證,可以用作抵押」。
寧波農業局經管處辦公室主任趙立新介紹,「寧波市政府目前還沒辦法,但區縣一級有。例如餘姚,政府出面擔保由銀行向農場主貸款,最高20萬元。」
不只是寧波,在全國各地都還沒有好辦法。即使偶有突破,也只是很小規模。
在家庭農場試點較早的武漢,允許使用土地承包經營權做抵押申請貸款。但是銀行對規模較小的企業,特別是農戶不願意放貸。因為現在農業風險很大,生產週期長,效益產出慢。
武漢市農村經濟經營管理局農村土地承包管理科科長王文才說,「我們與銀行協調過,也向上級部門反映。政府要求銀行對農戶予以扶持,但銀行有難處,只能繼續協調。」
而張澤城則把希望寄託在政府補貼上。
他所在的重慶萬州區,不僅農場成功申請註冊商標就能補助2000元,而且對微型企業家庭農場還有補貼傾斜。
「成立一個微企家庭農場,財政會補助30%-50%。」萬州區工商分局副局長向俊說,「一般農戶缺少抵押物,銀行這條路基本走不通。只能從微企扶持資金上想辦法,但最多只能有15萬元。」
資本下鄉悖論
渴望資本的農業,在「一號文件」的春風裡,盼來了各路工商資本。
咖啡館裡,杜敏穿著一雙布鞋,盤坐在沙發上,體型看上去像一尊佛。他的對面,一位諮詢者正說明來意:「現在大多數做農業的公司都是外行,所以必須找你幫忙。」
杜敏是重慶市碧天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負責人。2008年開始,他與弟弟、弟妹、岳父母5人成立公司種蔬菜。到現在,他已有了3個蔬菜基地,在當地頗為出名。
這些天,找他合作的公司很多。他感覺到,「農業迎來了春天」。
據當地媒體報導,2012年重慶市就有一千多家企業涉足農業,資金規模約300億。
不過,農業的錢並不好賺。重慶市統籌辦對10家農業企業進行抽樣分析,發現這些企業累計投資已達25億元,累計利潤僅2.5億元。相當於投入10元,目前只掙回1元。
在杜敏所在的璧山縣,他眼見著身邊的同行「死了」一批又一批,從2008年到現在他是唯一的「倖存者」。
一大難題是找不到人幹活。這些資本下鄉之後,往往需要僱用許多農民幹活,可是農村留下的人並不多。杜敏的第一個蔬菜基地璧山農場,需要13個工人。但招了5年,也只招到12個。
現在,他的幾個農場裡僱用的工人加起來超過150個,但90%以上的年齡都在50歲以上,因為年輕人多進城打工去了。
更大的風險則在於價格波動,不過杜敏用直銷解決了這個擔憂。
他借鑑了美國的社區支持農業模式,客戶交納一年數千元的費用,公司將蔬菜直接配送到客戶家中。在連虧了兩年之後,直到第三年客戶超過400家時,公司扭虧為盈。「直銷避開了蔬菜價格波動,只要能壓低生產成本,就能賺錢。」杜敏說,「現在我們每公斤成本在6毛錢。」目前,其公司每年毛利約180萬。
但是,這些大資本,對於農村來說,又盼又恨,因為農業也往往容易被資本所傷害。
「如果只做農產品的話,效益太低。」李斌(化名)說。他是一家農業公司老總,其所在的公司屬於當地一家大型房地產企業。
李斌在重慶郊區「流轉」了近3000畝土地,準備搞觀光農業,而且計劃生產有機農作物供給高端市場。但他們也打算在這些地上再建一個高檔酒店。
對農業附屬設施用地規模,國土資源部、農業部規定最多不超過20畝。為了獲得更多的土地,李斌們的辦法就是「增減掛鉤」——如果將農民集中起來蓋樓房居住,退出的宅基地復耕為耕地,就能按一定條件「兌換」農村建設用地指標。「我們把整個流轉地的農民都遷出去,騰出來的指標,除了給他們蓋樓房,剩下的就能用來蓋酒店。」
早在2001年,《中共中央關於做好農戶承包地使用權流轉工作的通知》就提出,工商企業投資開發農業,應當主要從事產前、產後服務和「四荒」資源開發,不提倡工商企業長時間、大面積租賃和經營農戶承包地。
但資本下鄉圈地的衝動難以遏制。截至2012年12月底,全國家庭承包經營耕地流轉面積達到2.7億畝,佔家庭承包耕地總面積的21.5%。其中,流入工商企業的耕地面積為2800萬畝,佔流轉總面積的10.3%。
資本就像雙刃劍,為農業帶來動力的同時,亦帶來問題。
農業部在給南方週末記者的回覆中稱,工商企業直接經營農地後,為了贏利,多數會搞「非糧化」生產,有的甚至進行「非農化」建設。針對工商企業長時間、大面積租賃農戶承包地導致的「非農化」和「非糧化」問題,2013年「一號文件」進一步明確提出,「探索建立嚴格的工商企業租賃農戶承包耕地(林地、草原)准入和監管制度」,規範企業租賃農戶承包地的經營行為。
重慶市農業委員會對外合作處負責人方玲介紹,目前,市裡並沒有出台工商資本下鄉准入制度。只要求企業要從事農業產業,而且充分尊重農民的意願。
她強調,下鄉企業必須進行農業生產,不能以農業名義從事非農產業。
思考"農場投資觀" 枯榮小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e40a1e0101k1h0.html最近再次思考這個命題,把想法記錄下來:
1、如果股票失去流動性(這種情況在一些市場和股票上仍然存在),那麼我們該如何思考投資股票?2014年的股票投資和百年前的股票投資有何不同?可能最大的不同就是你的股票交易變得更加快捷,信息的獲取更加容易。
2、農場的概念包含以下特徵:
a、與人類的基本需求息息相關(需求剛性,且重複頻率高);
b、供給相對有限(土地供給有限、產量效率提高有限)、需求卻會不斷增加(世界人口增長和消費水平提高);
c、受益於長期通脹的前景(前提是農產品價格能夠跑贏農資價格);
d、每年能夠產出足量(平均而言,有災年,也有豐年)的糧食;
e、產出所需要的技能不是特別難;
f、農場的產出波動較小,可預測性強;
3、同樣,農場投資觀的投資標的包括以下特徵:
a、投資標的(股票等各類資產)產品或服務主要滿足人類基本需求(必需消費品,快速?);
b、供需關係應當平衡,當然最好是長期供應不足;
c、受益於通脹(定價權、少資本開支);
d、擁有強大的自由現金流,並且願意為股東支付股息、利息;
e、不依賴於明星管理團隊或特別的技術;
f、長期前景可預測性非常強(正是由於前面一些重要因素決定)
4、買入的時機也許在泡沫破滅後,也許是不為市場偏好時。反正絕對不應該是在該資產得到市場熱捧時。這種低估應該是一目瞭然的。
5、除非市場再一次明顯大幅錯誤定價,否則過程不予理睬,只關注標的本身。
6、由於標的擁有「造血」功能(農場能產出農產品、位置稀缺的房子能產生穩定租金、股票擁有穩定而強大的自由現金流和派息),因此即便市場處於持續錯誤定價中,也無礙投資者的生活,甚至還能將產出進一步進行投資。
7、在這種「造血」的支持下,投資者也就具備了抵禦市場錯誤交易的衝動。
8、市場總是反覆無常,資產長期總是在高估與低估之間切換,因為人類對於未知的恐懼和對於金錢的貪婪,總是驅使泡沫的破滅和醞釀。符合以上特徵的低估資產很難被長期低估。
道理很簡單,但是絕大多數人無法遵循,或者是容易走向偏差。因為:
1、投資對象的長期經營趨勢並不穩定(但自認為是穩定的),例如消費習慣的長期遷移、消費心理的轉變等更加長期而緩慢的轉變,未被投資者所察覺(有時候察覺到可能已經大幅滯後於股價)。例如原來區域性的主流報紙、電視台對消費者的黏性,逐步被新的媒介所瓦解。傳統穩定的技術,被新的技術或路線所取締,例如數碼相機對柯達的顛覆。新的商業模式對傳統模式的顛覆,例如電商對傳統零售的侵蝕。
2、投資對象的產品及服務並不是基本需求,長週期下的波動風險被投資者所忽略。最典型的是白酒,從大眾消費品走向高端奢侈品。
3、即便是極弱週期下的公司,也可能受到行業競爭者的衝擊。最典型的是生活用紙行業,在高毛利率的誘惑下,行業競爭趨於激烈。特別是缺乏品牌壁壘保護的衛生用紙分類,供需快速失衡,利潤率出現顯著下降。
4、投資無法承受農場式投資標的毫無驚喜的乏味、緩慢的增長(甚至個別年度的倒退)。而身邊的各類資產風起云湧,不斷的出現資本市場的明星行業和明星企業。如果你是個資深的農場主,可能不會瘋狂到第二天就賣掉農場,去經營多晶硅的生產切割,或者下個月跑去經營一個手機遊戲軟件公司。股票市場上卻都能實現這種瘋狂的念頭。
5、農場式的投資,可能無法吸引任何人(如果你打算做客戶的資產管理)。因為,這個太沒有技術含量!儘管所有人都忽視了一點:資本市場永遠少數人才是贏家的現實。
美國農場或近十年內首次虧損 農業股或再跌15%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797

“如果價格不回升,美國玉米、大豆和小麥種植戶將在所有三個品種上蒙受損失,為近十年內首次。”巴倫周刊(Barron)文章如此表示。
根據摩根大通的經濟模型,在2015年農產品價格預期的基礎上可以計算出,玉米種植戶的收入將在明年減少1/3,大豆的利潤至少縮減15%,小麥種植戶收入跌幅更為嚴重,可能超過40%。
今年以來,市場普遍預期美國農產品供應將處於較高水平,部分農產品產量甚至將創下歷史新高,拖累農作物價格下挫,這將導致種植戶收入下滑。本季,隨著大批美國農產品供應量海嘯般席卷全美,玉米價格隨之跌到了3.25美元附近。國際玉米價格在兩年內跌去了2/3,僅今年跌幅就高達23%。玉米期貨連續兩年下挫為1999年以來首次。
近年的農產品高價刺激了種植戶的積極性,20年罕見的、近乎理想狀態的天氣更是大力助推全球尤其是美國的農產品產量處於歷史高位。華爾街見聞網站曾提及,美國農業部本月中旬將美國玉米、大豆、小麥產量預估再度上調,且超過分析師平均預估水平。其中,美國玉米和大豆今年的產量還可能刷新歷史最高記錄。玉米每英畝產量預估較五年均值超出了15%。
農產品價格下滑恰恰發生在多數種植戶最賺錢的年份之後。進入今年以來,每一個農業經濟領域都發展得如火如荼——從種子,到化肥,到拖拉機,再到農業技術,均是如此。農業成為聰明錢(smart-money investor)的必配置產。
現在,隨著超級大豐收的預期在夏季被調升,華爾街正激辯當前這一波農業品價格下滑將持續多久、跌幅多深,以及,它會在農業股上得到如何充分的體現。
美國農用機械生產巨頭John Deere股價自5月以來下跌了12%,其產品銷售額僅僅比近期的利潤高出了9倍。
盡管一部分種植戶還抱著一絲價格可能反彈的希望,但另一些人則開始考慮節省機械和化肥方面的開銷。如果種植戶推遲為明年購買農業機械和化肥,那麽,此類農業股價格可能進一步下挫10-15%。屆時,華爾街也需調降其對種植戶農業收入的預期。
普渡大學農業經濟學家Michael Boehlje表示,以往,美國種植戶會緩慢縮減生產規模,以應對農產品價格走低。“這樣做,不那麽好的時期持續時間也至少會和好時期一樣長。”
然而,美國農業機械設備生產商愛科集團AGCO首席執行官Martin Richenhagen警告稱,不要過於悲觀。沒有人真的預期上世紀80年代的農場破產會重演。堪薩斯聯儲研究表明,谷物庫存處於合理水平。農業類利息處於低位。種植戶利用近些年的積蓄償還貸款,以此平衡農場的資產負債表。
80年代,由於債務負擔沈重、收入減少,美國中小農場掀起破產潮。1981—1985年,有2萬個農場因無法償還債務而被拍賣。
周一,美國玉米期貨跌至五年低點,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近月玉米合約跌至每蒲式耳3.22-1/2美元;大豆創逾四年低位,盤中觸及每蒲式耳9.05-1/2美元。(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德毒蛋流入市面 9個月 飼料受二噁英污染 8州 4709農場被封
1 :
GS(14)@2011-01-08 13:04:28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35&art_id=14847402
德國農場因飼料受致癌物質二噁英( dioxin)污染,當局昨天(周五)下令關閉八個州 4,709個農場,禁止出售這些農場的家禽、豬和蛋,以防危機進一步擴散。可是部份雞蛋和雞肉已流入市面,加上飼料原料脂肪酸的供應商早在去年 3月已知道脂肪酸受污染,令人擔心二噁英早已進入食物鏈,當局已落案控告該供應商。
德國農業部發言人昨日表示, 4,709個被關閉的農場,包括雞場和豬場,全國 16個州有一半州分受影響,其中 4,468個農場都集中在下薩克森州( Lower Saxony)。現時尚未收到有人食用了受污染食物不適的報告,但當局必須先確定那些農場沒有受二噁英污染,才會讓它們重開。
公司隱瞞二噁英超標
引發今次危機的,是北部石勒蘇蓋格─荷爾斯泰因州( Schleswig-Holstein)公司 Harles und Jentzsch,將 3,000噸受了過量二噁英污染、原本只供工業用的脂肪酸( fatty acid),供應到 25家動物飼料生產商,其中 2,500噸在去年 11月和 12月賣到下薩克森州,合共生產成 15萬噸飼料。
該公司上月底通知石勒蘇蓋格─荷爾斯泰因州農業部,當局隨即化驗,發現 20個脂肪酸樣本中,九個樣本二噁英含量超過法例容許上限,周一更首次在德國西部發現含二噁英的雞蛋,於是下令有關農場關閉,並銷毀了 10萬隻雞蛋。
二噁英是焚燒垃圾和工業活動的副產品,食用過量會導致流產或健康問題,甚至致癌。
當地傳媒昨日報道, Harles und Jentzsch早在去年 3月已化驗出脂肪酸的二噁英含量超標一倍,但該公司一直隱瞞,令受污染的雞蛋和肉類流入市面和出口到歐洲達九個月之久。檢察當局周三突擊搜查該公司,撿走一批文件,沒有拘捕任何人,但其後落案控告該公司。
下薩克森州保護消費者及食品安全協會副主席肖爾茨指,工業用脂肪酸的成本較那些用於飼料的脂肪酸便宜得多,「如此大量使用,不可能是意外」。
農民每周損失 6億元
今次事件的最大受害人是德國農民,據當地農民協會估計,農民因此每周損失 4,000萬至 6,000萬歐元( 4億至 6億港元)。但農業部發言人指暫時難以估計事件造成的經濟損失有多大,「首先要把問題解決,再評估損失多少,然後看如何能協助無辜受害的農民」。負責食品安全的官員下周一會跟歐盟開會商討危機。
農業部長艾格納( Ilse Aigner)跟歐盟衞生事務專員達利( John Dalli)通電話商討事件,並要求歐盟收緊法例保障食品安全,例如規定生產造飼料用脂肪酸的工廠,不是生產工用業脂肪酸。
法新社/德新社/美國有線新聞網絡
德國二噁英飼料
•多達 15萬噸動物飼料疑受污染
•飼料分銷到全國 8州 4,709個農場
•至今銷毀 10萬隻蛋
二噁英
•毒性高,能引致生殖和發育問題
•破壞免疫系統、擾亂荷爾蒙分泌和致癌
資料來源︰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