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21cbh.com/HTML/2010-9-29/1NMDAwMDE5OTU1NA.html
“9·28”国美控制权之争的锤子终于落定。
香港时间晚上7时,国美电器(0149.HK)公司董事会秘书胡家骠正式宣布:除“一般授权”黄光裕方面胜出外,本次股东大会既定的其他七项提议,皆以黄光裕方面落败告终。
接近国美电器董事会的人士透露,本次股东大会投票率高达80%多,大股东黄光裕除了自己的35.7%的投票外,只获得6%左右的其他支持票。
上述消息甫一公布,位于香港富豪酒店地下一层的国美电器临时股东大会会议室一阵骚动,现场不时有清晰的叹息声发出,而有人则脱鞋站到椅子上大喊:“陈晓赢了,就对了。”
早在3小时前的下午16时,邹晓春在股东大会投票结束后的休会期间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曾表示:“大股东胜利是必然的。”记者注意到,邹晓春和黄燕虹始终在一起,看起来十分开心。在既定的晚7时公布投票结果前,邹、黄二人就提前赶到了会场,谈笑风生。
在投票结果公布后,黄燕虹、邹晓春看上去表现得十分镇定。
代表国美电器大股东一方的新闻发言人对本报记者表示,“这种结果大股东已经早有预料,虽然输掉了其它7项投票,但获得了最为重要的取消一般增发授权的动议”。
遑论输赢,在当天的股东大会现场,一些股东不断表达了希望陈黄双方不要再继续“战斗”的愿望。
据本报记者了解到,自8月4日陈黄双方矛盾公开化,至9月28日股东大会召开,双方都已经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据知情人士透露,“陈晓为代表的国美电器董事会一方,仅花在媒体以及维护公共关系上的费用就超过了2000万元。”而澳大利亚籍的华裔女商人马萍则对媒体称,“黄光裕为代表的大股东一方为获得投票胜利,答应为其支付2600万美元的相关费用。”
这也许仅仅是双方“军费”的部分。“人力、物力的投入很大,但很难量化。”上述知情人士说。
高昂的“战争成本”
这场始于8月4日的国美控制权之争,牵动国内几乎所有媒体,涉及众多国美电器投资者,持续的影响力背后不断有“金币”坠地。
9月25日,《中国经营报》刊发了《国美争夺诸神之战利益链揭秘》的记者署名文章。该文章中引出一位名叫马萍的澳大利亚籍的华裔女商人的叙述。据马萍称,以黄光裕为代表的大股东一方曾经试图凭借其掌握的资本市场资源,为大股东一方拉票,酬劳为2600万美元。
该文章揭开了国美控制权之争“战争成本”的一角。
9月25日左右本报记者求证得知,黄光裕为代表的大股东一方确实曾经通过该人士为其“拉票”。由于各种原因,马萍的工作并未符合黄光裕家族的要求,最终酬劳一事大幅缩水。
最新消息显示,马萍给国美电器黄光裕为代表的大股东一方开出的最新价码为350万港元,但该数额仍在磋商中。
知情人士还透露,一位港商也参与了为黄光裕家族“拉票”的工作。据称,该港商先是获得了黄光裕家族数百万港元的预付资金。
9月28日已公布的投票结果显示,支持黄光裕为代表的大股东一方除了郑建民、摩根士丹利等,并未获得过多机构投资者以及所谓“大户”支持。
长期关注国美控制权之争的分析人士称,“黄光裕一方所谓‘拉票’费用已经露出一角,陈晓为代表的董事会一方此前进行了10天左右的路演,不排除花费巨大。”
“陈晓为代表的董事会一方,在媒体公关等费用上的投入在2000万元之上。”知情人士称。
本报记者了解到,国美电器董事会一方为了应对控制权之争,共动用了3家公关公司。其中,博然思维是2008年1月与国美电器正式签订的公司服务合约,另外两家中,一家是名为“隆文”的公关公司,另一家是与网络舆论控制相关的公关公司。
上述知情人士称,博然思维在处理国美电器的危机公关中,有望获得1000万元左右的报酬;隆文将获得500万元左右的报酬,以万元购物卡等形式支付;网络舆论控制相关的公司将获得480万元的报酬。
与之相对,黄光裕家族也动用了超过两家的公关公司,其具体收费官方的说法是,“由于这两家公关公司介入时间较晚”,报酬都在100万元左右。
输赢未了局
在 9月28日晚7时公布股东大会投票结果之后,陈晓为代表的国美电器董事会一方发出媒体说明函称,“我们谨此感谢所有股东密切关注于最近数周发生的导致召开 股东特别大会的关键问题。对于股东提供的强而有力的支持,我们深感欣慰。这是股东对现有管理团队过去两年的成绩的明确认可,以及证明股东对现有管理层有能 力继续带领本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信任和厚望。”
不过,尽管陈晓为代表的董事会依然受到了持续的“诋毁”,甚至将其贴上了“非道德”标签。在9月28日的股东大会上,类似的质疑依然在持续。现场一位股东甚至直接在股东大会发难,称“国美事件是道德问题”。
而黄光裕方面虽然仅实现了取消“一般授权”的提议,但其声称此举已“将陈晓手中的刀夺下”。
本报记者通过分析人士获知,由于撤销董事会增发授权得以通过,黄光裕所持的国美32.47%股份将不会再被摊薄,仍将继续是国美第一大股东。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国美争夺将最终落定。黄光裕方面代表在现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步的斗争将更加激烈。”
据黄方面透露,黄家将在11月1日之前着手准备收回未上市门店的问题,另外不排除继续要求召开特别股东大会的可能,并表示接下来将继续与投资者保持及时沟通。
但是国美董事会发言人否认了黄光裕家族的说法,认为短期内召开特别股东大会几乎没有可能,而一旦黄光裕方面收回非上市门店,这些非上市门店将面临没法营业的危机。
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周日宣布上調軍費開支。而周二他即將與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初步和談。(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波羅申科是在首度基輔獨立廣場舉行閱兵式,慶祝烏克蘭獨立日上發表上述旨在挑釁俄羅斯的講話。就在同一天,親俄反對派也帶著他們抓獲的烏克蘭政府軍俘虜,在大本營頓涅茨克大街上遊行。
波羅申科說,烏克蘭將在未來3年內增加400億格里夫納(約合30億美元)軍費開支,用於購買戰機、戰艦和直升機。
“不幸的是,烏克蘭總是面臨軍事威脅。”
在烏克蘭東部,政府軍與分裂勢力的沖突並未有緩和跡象。普京周二將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與波羅申科會面。
聯合國統計數據顯示,自烏政府軍和東部民間武裝今年4月交戰以來,已導致超過2000人死亡。最近數周,由於政府軍加大攻勢,傷亡人數呈急劇上升趨勢。
德國總理默克爾昨天在接受德國ARD電視訪問時警告說,周二的談判可能不會帶來“重大突破”。“如果想要找到解決辦法,烏克蘭和俄羅斯雙方必須彼此談話。”
成百上千的坦克、飛機和導彈走下生產線,機翼上印著紅五星的戰機在北約的天空中咆哮,數以萬計的部隊正磨刀霍霍,展現出全面戰爭的準備姿態。俄羅斯軍事力量大秀肌肉,似乎表明到目前為止,經濟困境並未對克里姆林宮雄心勃勃的軍事現代化計劃造成顯著影響。
經濟寒冬中,俄羅斯軍事現代化的腳步仍在加快
“不允許任何人對俄保有軍事優勢”
實際上,今年俄羅斯大多數的經濟部門都面臨著10%的預算削減,而軍費預算卻整整提高了33%,達到大約3.3萬億盧布。這一切都反映出俄羅斯總統普京正在加碼下註,準備與西方就烏克蘭問題攤牌——盡管俄羅斯能否在油價下跌和西方制裁的壓力下支撐其軍事現代化,尚不清楚。
根據2014年12月普京總統提出的新俄羅斯軍事戰略,北約是俄羅斯的頭號威脅,並對北約向俄羅斯利益範圍的擴張給出了回應。在烏克蘭危機中,莫斯科首次展示了專家所謂的“混合”戰爭——一種將軍事力量與官方否認、圓滑宣傳和政治經濟壓力結合在一起的手段。
不只是在克里米亞,俄羅斯全國的100萬精銳力量都在顯示其存在。俄羅斯也在回複蘇聯時期的空軍基地,並在北極地區開設新的軍事基地。就在去年秋天,俄羅斯將先進的防空導彈部署在俄羅斯西波羅的海飛地“加里寧格勒”,並計劃將戰略轟炸機的常規巡邏範圍擴展至加勒比海和墨西哥灣。
盡管普京堅稱俄羅斯不會被西方拖入耗費高昂的軍備競賽,但大範圍的軍備升級是否會無限制地影響經濟仍然是一種挑戰。不過,克里姆林宮仍然堅持,國防開支是不可動搖的。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蓋·紹伊古在上周的一次高級會議中表示:“無論如何,不允許任何人對俄羅斯保有軍事上的優勢,這是總統定下的任務。”
重建接近蘇聯時期的軍事實力
過去,俄羅斯的軍隊充斥著在不受歡迎的征兵制下招募的士兵,現在,這一部隊正變得更加專業和機動。相對較高的薪水吸引著合同兵數量的增加,總數從2014年的29.5萬人增加到了今年的35萬人。俄國防部長紹伊古表示,在今年年底之前,所有的戰術部隊——陸海空三軍的核心單位——將完全由專業士兵組成。
俄羅斯特種部隊“斯佩茨納茲”士兵
與蘇聯解體後的一段時期內戰機在地面廢棄、軍艦在碼頭生銹的情景形成強烈反差的是,俄羅斯軍隊加強了訓練的範圍和頻率。數以萬計的地面部隊有能力在烏克蘭邊境附近進行大規模的演習,軍艦得以航行常規任務,戰機可以在歐洲邊境執行常規巡邏,以偵測北約的防禦。北約方面表示,在過去的一年中,他們超過400次偵測到了俄羅斯空軍的行蹤,甚至對民用航空形成了威脅。
在克里米亞危機之前,俄羅斯就已經租賃了一個主要的海軍基地。現在,該基地部署著大量戰機,其中一些具有遠程核轟炸能力,另有防空導彈、現代化的無人駕駛飛機和其他武器。俄羅斯還計劃在該地部署更多的部隊。
俄羅斯軍隊的另一個核心優先級是北極,隨著北極冰層的加速融化,各國對未探明石油和天然氣儲備的爭奪正在加劇。在長達20年的置之不理後,軍隊恢複了長期廢棄的蘇聯時期的空軍基地,和該地區的其他基地。俄羅斯為此專門成立了北極指揮部來管理該地區的軍隊。
武器裝備現代化
俄羅斯的武器現代化計劃在2011~2020年間花費20萬億盧布。這一計劃已經在過去的一年中產生了許多可見的成果,軍隊得到了大量新的飛機、導彈和裝備:
2014年,俄羅斯武裝力量獲得了創紀錄的38座具有核能力的洲際彈道導彈。2015年他們還將得到另外50座,從而允許俄軍實現其完全替代蘇制核導彈的雄心——蘇制導彈均已接近其生命周期的盡頭。官員們表示,新的洲際彈道導彈有能力穿透未來的任何導彈防禦系統。
同時,作為一項重大突破,俄羅斯海軍終於實現了一系列成功的布拉瓦導彈試射——一種新型潛基洲際彈道導彈。俄海軍已經擁有了2艘裝備布拉瓦導彈的潛艇,2016年還將配置另1艘。隨後還有5艘在計劃中。
地面部隊也得到了一大批伊斯坎德爾導彈——有能力以高精度打擊500公里以外的地方目標。俄羅斯官員稱,這種導彈可以裝備核彈頭或常規彈頭,用於針對北約的美制導彈防禦系統。為了顯示力量,2014年12月伊斯坎德爾被部署在與北約成員國波蘭和立陶宛接壤的飛地加里寧格勒。
2014年,俄羅斯空軍獲得了超過250架新型飛機和直升機,2015年還將補充超過200架。他們包括新的模型——如裝備著精細電子設備和高精度導彈的蘇-34轟炸機、蘇-35戰鬥機和米-28武裝直升機。
俄羅斯陸軍2015年還將得到一種新型坦克,將被用作其他武裝車輛的基礎。該模型坦克被稱為“阿瑪塔”,將在2015年5月的紅場閱兵式上公開展示。這種擁有遙控火炮,並可為乘員提供高度保護的坦克超越了西方的所有同行。
俄羅斯未來坦克“阿瑪塔”模型圖
在日本整體經濟境況仍未走出低迷的背景下,其新年度防衛預算,卻仍在執意朝著“歷史新高”繼續挺進。
日本主流媒體19日紛紛爆料稱,日本防衛省方面已經敲定其2017年度預算要求的概算方案,其總盤子超過51600億日元,將比2016財年的防衛預算規模再增2.3%。
這也意味著,在安倍晉三第二次上臺執政後連續4個財年持續軍費加碼,並早已超越戰後最高記錄,突破5萬億日元大關後,日本的新年度防衛預算規模,將繼續朝著新的高度攀升。
從當天被披露的相關細節來看,新預算盤子中引人矚目的內容之一,便是首次列入美日合作開發的新型海上反導導彈系統“SM3 BLOCK2A”的相關經費147億日元。鑒於朝鮮今年以來已多次發射導彈,防衛省認為有必要盡早加強應對態勢。
“SM3 Block 2A”是目前日本海上自衛隊宙斯盾艦載導彈的改良版,能夠在更高的高度進行攔截,還能同時應對多個目標。導彈由日美共同推進研發,兩國政府計劃明年內完成研發並投入量產。
日本防衛省還將花費987億日元用於改良28個“愛國者-3”攔截導彈系統,加大據稱十多公里的現有射程以擴大防護範圍。通過簽署長期合同,預計可節省費用330億日元。預算申請還考慮到今後加強反導態勢,計入了6000萬日元作為調查研究費。
此外,預算中還新列入了上千億日元用於提升現有地對空導彈攔防系統PAC3能力的改裝費用,欲藉此增加其射程範圍。
報道還稱,在離島防衛方面上,預算申請計入部署在鹿兒島縣奄美大島、沖繩縣宮古島的南西警備部隊部署費746億日元。此外在2016年度之後,繼續計入4架“魚鷹”新型運輸機、6架F-35最先進隱型戰鬥機的購買費用。
此外,日本防衛省還在探討增加在各國負責收集軍事情報的防衛駐在官,擴充保護自衛隊網絡的網絡防衛隊。
28日早間,特朗普在接受福克斯新聞(Fox News)采訪時表示,為了確保國家安全,美國必須提高軍費預算。
當地時間周一,特朗普在白宮對各州州長發表演講時透露,將在新財年預算中新增國防預算540億美元,以兌現自己保衛美國安全的承諾。
但特朗普對福克斯新聞表示,實際新增國防預算可能會高於540億美元。他的說法是,開支可能“比之多出300億美元”。預算案中增加的支出將來自加速運轉的經濟。
特朗普還表示,當他完成這一目標後,美國將擁有史上最強大的軍隊。
在采訪中,特朗普提到了當天晚上他即將發表的國會聯席會議演講。他表示演講將關註以下幾個議題:軍隊、邊境、就業和醫療等。
在談到移民政策時,特朗普罕見表示,或許他有關不讓犯罪分子進入美國的計劃並沒有“進行有效傳達”。他還說,“或許這是我的錯。”
但特朗普仍表示:“我們正在把壞人趕出去,黑幫、毒販、殺人犯。”特朗普表示,給自己的努力打A+,給溝通打C或者C+,對自己目前的成績打A。
特朗普說,最初做總統的感覺“不真實”,而他會試著用成功來團結美國。
采訪期間,特朗普對媒體的“罵戰”升級,他質疑現在有許多記者正在捏造所謂的“假新聞”。
特朗普說,“我相信有時候他們並沒有信源,我相信許多信源都是捏造的,我相信很多信源純粹就是虛構的。他們就是無中生有。”
特朗普還透露說,政府方面對於到底是誰泄露了信息,已經“有了一些眉目”。“我們有一些來自其他陣營的人,也有來自(前)政府的人。”特朗普說,一些反對聲、消息泄露“肯定”與奧巴馬的人有關。
(本文更新中,敬請持續關註)
針對中國軍費開支事宜問題,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發言人傅瑩表示, 2017年中國國防費用增長幅度為7%左右,占GDP1.3%。
傅瑩表示,每年是根據國防建設需求和經濟發展水平來定,2017增長7%,占GDP1.3%左右。中國能力增強是為了維護地區和平發展。
3月4日上午11時,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大會發言人傅瑩就大會議程和人大工作相關的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這也是她第五次擔任人大會議新聞發言人。
3月13日,北約舉行2016年度報告新聞發布會。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發表演講稱,冷戰結束後,大部分盟國都削減了軍費開支。但隨著局勢逐漸緊張,北約面臨著巨大的安全威脅,因此各成員國必須投入更多的軍費開支來保障國家及組織安全。
此外,斯托爾滕貝格還表示,當前組織內的軍費分擔仍然很不公平,只有五個盟國的軍費開支占GDP的2%或以上。他呼籲每個成員國都應該達到這個目標。
據2016年度報告顯示,北約歐洲盟國和加拿大在去年的軍費投入同比上漲3.8%,軍費總支出增加約100億美元。軍費開支達標的五個國家分別為:美國、英國、希臘、波蘭和愛沙尼亞。
此外,美國總統特朗普多次聲明北約成員國應該遵守承諾,提高軍費開支。他還譴責北約在應對恐怖襲擊時表現不佳,甚至稱其為“廢物”。
剛上任的那段時間,美國總統特朗普曾不留情面地稱,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應該被“淘汰”了,令大西洋彼岸的歐洲盟友一陣驚詫;但幾個月後,他又在公開場合改口稱,北約不再是該被淘汰的。
態度轉變的背後,可能結合了白宮外交團隊的戰略考量,但是從特朗普到國防部長馬蒂斯,他們對北約盟友應該履行義務、繳足軍費份額的態度,依然一如既往的堅定。
9天的中東歐洲之行被美國媒體稱為對特朗普外交能力的檢驗。在沙特、以色列、意大利之後,特朗普將於當地時間25日在比利時參加北約首腦峰會,與歐盟官員會面、共進晚餐。一些報道稱,峰會的最高議題是圍繞歐美間反恐合作的討論,包括對反恐過程中是否應該動用酷刑的討論。
不過,最值得關註的將是特朗普在峰會上公布一份新的北約備忘錄,其中,特朗普的主要觀點圍繞“催繳軍費”將是大概率事件。
特朗普的抱怨
“鑒於美國人民的安全,保障和利益是我的首要任務,我將會加強傳統友誼並尋找新的合作夥伴,不過這些夥伴將是能幫助美國的,而不是只知道一味索取的夥伴。”這是特朗普在該問題上的最新表態。
北約對成員國的軍費分攤份額有兩個標準,一是把相當於本國GDP總量2%的經費納入北約軍事開支的資金池里,二是把本國軍費中的20%用於主要武器和相關研發中。
在特朗普反複強調北約經費問題之前,奧巴馬政府也對此有過抱怨,但二者的區別是,奧巴馬並沒有因此抨擊北約,也沒有對美國是否在北約中的地位存續產生質疑。
白宮高層此前對此呼聲最大的是前國防部長蓋茨,他曾經在各種場合表達對歐洲盟友的不滿,認為這些盟友只知道享受北約帶來的安全保障,卻無意分擔各自的份額,本來是冷戰產物的北約,在戰後美國的開支份額卻一度狂升至75%。他曾警告北約漸漸成為只靠美國和英國等少數國家花大力氣、而其他成員國卻在不承擔費用和風險的情況下得益於北約保護的“雙層次聯盟”,而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最終將決定不再“獨自為北約沖鋒陷陣”。
北約總開支近8000億美元
從北約公布的2016年年報來看,目前只有美國、希臘、愛沙尼亞、英國和波蘭繳足GDP2%的份額,另有19個國家目前的軍費開支水平在1%~2%之間,比利時、西班牙和盧森堡均低於1%,中位數為1.21%。(由於冰島不設軍隊,由美國負責其防務,因此未納入統計。)
而再看20%的軍事設備和研發投入份額標準線,有10個國家符合要求。嚴格意義上講,同時滿足北約兩個軍費支出條件的,只有美國、英國和波蘭。
從體量來看,2016年,美國的GDP總量占北約總體量的45.9%,緊接著為德國、法國和英國。在承擔的北約經費支出上,根據年報,2016年北約經費支出達到了8920億美元,其中美國承擔了68.2%,其次為英國、法國和德國。相比之下,2015年美國的負擔更重,達到72.2%。
而歷史上看,上一次北約的歐洲成員國平均能夠滿足GDP總量2%的軍費份額,還是2000年。對美國來說,2009年其認繳的北約經費開支份額達到近25年來的峰值,把當年GDP總量的5.29%都貢獻給了北約。
歐洲方面的反對聲認為,歐洲一些國家高昂的養老金支出和高稅收,令其納稅人難以再承受更多的軍費開支。因此2%的目標顯得既不合理也不明智。德國外交部長加布里爾認為,現在應該考慮的是如何更好地支配這些經費,而不是籌措更多的預算。
美國的“負擔”:1029億美元
那麽,美國一直抱怨的“負擔”到底有多大?
特朗普目前最大的不滿,就是歐洲盟友們沒有達到GDP總量2%的最低繳費目標,從這個角度出發,可以假設美國的“負擔”來源於其余22個國家未按要求分攤的經費。
第一財經記者按照這22個國家2015年的GDP總量為標準,再比照其距離2%分攤份額的缺口,不難得出一個結果,即22個國家一共要多繳納1029億美元才能滿足要求,美國也能因此減輕“負擔”。
其中,德國需要補的錢最多,達到269億美元,其次是意大利、加拿大和西班牙,這是四個缺口在100億美元以上的國家。法國雖然經濟體量不小,但畢竟目前已經承擔了GDP總量1.79%的軍費分攤,因此缺口只有50億美元。
北約打算妥協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道,一份草案顯示,北約在美國的壓力之下,正計劃動用一筆額外資金作為軍費補充,投入到滿足現有的艦船、作戰坦克和防空體系的需求上。
報道稱,這份草案將顯示出一些對美國的妥協,主要目標是降低在一些關鍵軍事能力上對美國的依賴。同時,草案要求成員國就如何完成軍費份額目標拿出具體辦法。該草案將在25日的峰會期間進行討論,並最早在6月通過。
在北約峰會期間,特朗普還將和剛剛上任的法國新總統馬克龍見面,而對於成員國經費一事,馬克龍的態度是贊同美國敦促北約為本區域的防務負更多責任。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