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文化籽】化糞為肥 大學生元朗起公廁

1 : GS(14)@2015-09-22 02:31:59

環保廁所解構



【文化籽:字裏凡間】讀書幾叻,都不過紙上談兵,有環團和大學合作,度出一條「屎坑橋」,結合建築系師生的書本知識和元朗錦田大江埔村民力量,在鄉村建造環保公廁。數十義工努力近一個月,廁所最近終於落成,遠觀外形奇特,原來暗藏玄機,能化糞為肥,造福農場。解決生理所需固然重要,但學生因為起廁所,和村民happy gathering,了解社區需要和建築師責任,更具意義。


首次入大江埔,向騎着單車的伯伯問路,原來他正是大江埔村民,「第一次嚟啊?今日我哋條村啱啱起好個廁所,陣間搞開幕禮,過嚟睇吓啦!」廁所啟用,全村喜氣洋洋,到達村公所,氣氛更熱烈。村民正剝花生喝啤酒,整裝待發,村長一聲號令,大隊旋即出發,穿越田間阡陌,參觀新落成的廁所。沿途,叔叔們聚舊,細數當年情。「我哋係小學同學,一齊喺泰安小學返學嘅,幾十年啦,畢業後第一次約埋,就係參觀廁所,哈哈!」



大江埔二千村民 寓農業於教育

村民說,大江埔有二千多名村民,登記做選民的,都有八百多人,連WhatsApp群組也有,惟獨沒有公廁。「大江埔村嘅人好勤力,用耕田得嚟嘅收入買地,農地先保留到今日,如果係租嘅,早被地產商逼走啦!」正因為尚有田可耕,今年村民及民間團體草擬了一份計劃,盼將現有農地重新規劃,打造全港首條生態農業教育村。村民預計,隨着農場與參觀人數增多,村內更需要建造公廁。土地教育基金得悉後,和香港大學建築系的老師商議,由學生與村民合力建造廁所,急村民所需。大學生親手起廁所,看似新奇,但為人民服務,其實是建築師本職。在倫敦Central Saint Martins修讀建築系三年級的學生陳暐瑜(Hilary),每年都會回港過暑假,媽媽見她閒來無事,就叫她過來幫忙起廁所。「其實我都唔知點解媽媽會知道呢個活動,見冇嘢做,咪過嚟幫吓手。」Hilary還帶了同學黎世隆(Simon)一起參與,「起一個廁所好像很簡單,真的落手落腳起,面對的問題很多,有些東西在理論上是可行,但實行上未必100%成功。設計的時候,我們打算將地基再挖深一點,施工時卻發現,只是挖一米深的泥土,已經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於是改變設計,令到施工更加順利。」從零開始,由設計到打地基、倒石屎,學生們穿越字裏凡間,親身體驗建築的真正意義。Simon平日畫圖就畫得多,第一次將設計化成設施,有點感慨道:「著名荷蘭建築師Rem Koolhaas寫過一本《Delirious New York》,探討曼哈頓的都市生活,他在書中提到大都市的建築,只為滿足設計師的慾望而建,而非配合市民所需。(原文:The Metropolis strives to reach a mythical point where the world is completely fabricated by man(the architect), so that it absolutely coincides with his desires.)今次起廁所,由港大建築系助理教授Christian J. Lange設計草圖,再交予義工與村民開會,了解他們的需要,修改和落實細節,是真正從人的角度出發。」



外國成功例子 以建築改變社會 

新落成的廁所位於歐羅有機農場,外殼用木條搭成,包括松木、紅木和回收木材,與四周環境融為一體。廁所細節顧及實際需要,兩級木樓梯,能防止暴雨水浸;門外鋪碎石,天雨時不會變泥濘路。廁所內部獲廠商贊助,使用Dehtlet系統旱廁,分隔開尿液和糞便,減少細菌和異味。旱廁頂部的風力抽氣扇葉,加強空氣的流通,方便好氧細菌分解糞便,並風乾成固體肥料,轉廢為用。起初村民對廁所的運作有顧慮,恐怕有如「內地的旱廁,成群蒼蠅會一擁而上。」不過,大家認識堆肥廁所的原理及參考其他地方的經驗後,決定試驗一下。香港大學建築系導師梁皓晴(Rosalia)說,這類community architecture(社區建設),全世界很多建築師也有做。「好像TYIN(由五名挪威建築師組成的非牟利機構)在《Building Elsewhere》一書寫到,他們會去世界上不同的第三世界國家,與當地人就地取材,去做建築設計,例如建造廁所,改善衞生環境。」自發起公廁,對學生、村民乃至香港人來說,開啟了改變公共空間的大門。未來,不限於公廁,公民可以參與更多,由下而上改變社會。正如台灣《行動,累積改變的力量》一書提到,「所謂『社區公共事務』的參與,最後只造就了少數社區代理人的政治利益……不換一個腦袋,是活不出希望的。」



廁所內部獲贊助Dehtlet旱廁,便溺物透過有氧分解變肥料。

旱廁設有隔板,分隔開尿液(黃色)和糞便(啡色)。

(左起)在港大念園境建築學的Charity,跟讀建築的Hilary和Simon,與數十名村民及義工合力在村內農場起環保廁所。



七月起廁所,義工熬着炎熱天氣,又冒着被紅火蟻咬的風險。

義工、學生與村民開會,了解社區對起廁所的意見。

TYIN的建築師利用當地的竹子作材料,為泰國北部的孤兒院建造明亮、沒有積水的廁所。



實踐建築理論



著名建築師Rem Koolhaas在《Delirious New York》提到,都市建築只為滿足設計師的慾望而建,Simon以此為鑑。

Rem Koolhaas關注建築小節,去年他擔當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策展人,就15種「建築要素」印製小書籍,其中一本的主題便是廁所。書中記載不同廁所的設計要點,包括像Dehtlet旱廁,乾濕分離的廁所。





港大建築系導師Rosalia推薦《行動,累積改變的力量》一書,書中記載台灣社區規劃師領導公民,共同參與社區建設,改變社會。

《Building Elsewhere》記錄建築師在第三世界國家參與社區建設。



記者:彭海燕攝影:劉永發編輯:謝慧珊美術:黃創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0918/1929931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4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