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國辦要求地方政府網站集約化:沒有人財保障的要關停整改遷移

25日上午,國務院辦公廳公布了《關於2016年第二次全國政府網站抽查情況的通報》(下稱《通報》),顯示第二季度全國政府網站的總體抽查合格率為85%。

二季度政府網站內容保障水平顯著提高

為解決政府網站內容更新不及時、信息發布不準確、熱點問題不回應、服務功能不實用等問題,國務院辦公廳自2016年起對全國政府網站進行常態化抽查通報,每3個月進行一次按比例隨機抽查,重點檢查網站的可用性、內容更新情況、互動回應情況和服務使用情況等。

在剛剛公布的《通報》中顯示,國務院部門(含內設、垂直管理機構)網站抽查合格率為98.5%,省級政府門戶網站合格率為100%,市、縣兩級政府門戶網站合格率為90%。從地域上看,北京、遼寧、青海等地政府網站抽查合格率達100%,廣東、湖北、山東、浙江、四川、湖南等地政府網站抽查合格率超過90%。

與一季度相比,二季度的網站抽查合格率提升了3.5個百分點,“網站首頁更新不及時、存在大量空白欄目、咨詢留言長期不回應”等典型問題明顯減少,存在大量空白欄目的網站比例由8.9%下降至4%,首頁面長期未更新的比例由9%下降至7.2%。

本次抽查還對71個國務院部門網站、32個省級政府(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門戶網站轉載中國政府網發布的國務院重要信息的情況開展了專項檢查。90%以上的省部級政府門戶網站在首頁顯著位置開設了國務院重要政策信息專欄,超過80%的網站能夠在國務院重要信息發布後24小時之內進行轉載。

各級政府辦公廳(室)為本級政府網站第一責任主體

《通報》要求各級人民政府辦公廳(室)為本級政府網站建設管理的第一責任主體。

國辦負責對全國政府網站進行統一監管,各省(區、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負責本地區政府網站的監管,國務院各部門辦公廳(室)負責本部門政府網站的監管,中央垂直管理的部門由其辦公廳(室)負責本系統政府網站的監管。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張楠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解釋說,國辦抽查的網站在全國6萬余政府網站中占不到2%,為避免僥幸心理,更好地發揮基層網站作用,國家倡導省級辦公廳監管本地區政府網站,“抽查中不難發現,越是地市級以下的政府網站問題越多,需要地方辦公廳加大力度監管”。

除了政府網站抽查之外,國辦還將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強對全國政府網站的監管,督促各地區、各部門建立完善常態化監管機制,同時進一步強化對政府網站的監督考核。

國辦要求縣級以上地方各級政府門戶網站和國務院部門網站在首頁添加中國政府網“我為政府網站找錯”監督舉報平臺入口,對網民舉報的問題,國務院辦公廳政府信息與政務公開辦公室將及時轉有關地區和部門辦公廳(室)進行處理。同時還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建立健全政府網站績效考核問責機制,對成績突出的予以表揚,對多次出現問題且長期整改不到位的進行通報批評和約談問責。

加速推進政府網站集約化

2015年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概念。政府網站正在成為各級政府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的重要平臺。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完善政府信息公開,推進政府網站集約化發展刻不容緩。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黃璜對第一財經表示,政府網站集約化主要體現在四個層面:技術平臺集約化,應用平臺集約化,數據平臺集約化和服務平臺集約化。黃教授認為集約化後的政府網站優勢明顯,“推崇一站式平臺、一門式服務,集約化是關鍵。首先,提高管理效率;其次,節省人力、物力、財力資源;第三,信息安全有了保障;最後,網民使用更加方便。”

網站的關停整改也是集約化的體現。據全國政府網站基本信息報送系統的數據統計,今年以來,共有6718家政府網站關停上移。《通報》中強調要做好問題網站的關停整改,即對於沒有人力、財力保障的基層網站予以關停,遷移到上級政府網站技術平臺進行統一管理。黃教授進一步解讀了政府網站的關停標準和程序,“為了杜絕以關停為由逃避檢查的情況,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門戶網站不得申請關停,如需整改或改版升級應在確保網站正常運行的情況下進行;其他政府網站申請暫時關停每年不得超過1次,關停時間不超過60天;擬永久關停的政府網站要做好內容遷移和公告等工作。”

從2015年3月起,安徽按照國務院要求開展政府網站普查,截至目前,安徽完成了對全省6000多家政府網站的梳理,已關閉各級各類政府網站1938家,其中大部分為基層政府部門網站。

天津市政府網站充分運用雲計算技術,不斷完善平臺技術架構和基礎設施條件,建立完善服務和運維制度。將市人民政府各部門下屬單位的網站逐步整合到本部門網站中,並將區縣級以下政府網站逐步整合到區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中。區縣人民政府各部門、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充分利用區縣政府網站技術平臺開設子站、欄目、頻道等,主要提供信息內容,而編輯集成、技術安全、運維保障等由區縣政府網站承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877

中國將擴大國有土地有償使用範圍 促節約集約利用

7日據新華社報道,我國將擴大國有土地有償使用範圍,以進一步彰顯土地資產權益,促進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國土資源部7日發布消息稱,經國務院同意,國土資源部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農業部、人民銀行、林業局、銀監會近日聯合印發《關於擴大國有土地有償使用範圍的意見》。這是改革完善國有土地使用制度,發揮市場配置土地資源決定性作用的重大舉措。文件的實施,將對促進國有土地資源全面節約集約利用、更好支撐和保障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發揮重大積極作用。

意見明確,適應投融資體制改革要求,對可以使用劃撥土地的相關公共服務項目,除可按劃撥方式供應土地外,在自願的前提下,鼓勵以出讓、租賃方式供應土地,支持以作價出資或者入股的方式提供土地,使項目擁有完整的土地產權,增加其資產總量和融資能力。適應國有企事業單位改革要求,事業單位等改制為企業的,其使用的原劃撥建設用地,改制後不符合劃撥用地法定範圍的,應按有償使用方式進行土地資產處置,符合劃撥用地法定範圍的,可繼續以劃撥方式使用,也可依申請按有償使用方式進行土地資產處置。

意見要求,國有農用地使用權可根據取得方式的不同,分別辦理國有農用地劃撥、出讓、租賃、作價出資或者入股、授權經營使用權登記手續。國有農用地的有償使用,嚴格限定在農墾改革的範圍內。國有農用地的使用權人,可根據取得土地的權利類型,分別采取承包租賃、轉讓、出租、抵押等方式經營管理。

意見強調,對相關法律法規和規劃明確禁止開發的區域,嚴禁以任何名義和方式供應國有土地,用於與保護無關的建設項目。作價出資或者入股土地使用權實行與出讓土地使用權同權同價管理制度。工業用地可采取先租後讓、租讓結合方式供應。支持各地以土地使用權作價出資或者入股方式供應標準廠房、科技孵化器用地。農墾國有農用地使用權擔保要以試點的方式有序開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791

劉信義答問第一財經:數字化、集約化是2017年浦發戰略突破口

“2017年我們落實‘十三五’戰略規劃的重點突破口是數字化、集約化。”浦發銀行行長劉信義在3月31日的業績發布記者會上答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數字化和集約化發展之下,“輕型化”將是一個結果、一個目標。

而根據浦發銀行(600000.SH)的“十三五”規劃(2016年~2020年),該行的總體戰略目標是“全面提升綜合化金融服務能力,打造高績效全能型銀行集團”。

在“集約化”方面,劉信義表示,浦發在經營上、風險管理上,都將進一步走向集約化。他舉例稱:“原來授權人員坐在後臺,現在可以做到遠程授權;大客戶經營可以集中到總行、區域化大客戶則集中到分行經營;還有一些高難度業務也會集中在總行或分行,比如投行業務。”

據悉,在2016年,浦發銀行確定了首批總行直營客戶,大客戶營銷模式為“總行直接經營、總分支協同經營、集團協同經營”,逐步形成全面覆蓋“總分支、跨區域、行內外、集團內外、境內外”的大客戶營銷生態體系。

截至2016年12月末,浦發銀行對公存款余額(含對公保證金存款、國庫存款和其他存款)25097.18億元,同比增長3.06%;對公貸款余額(含票據貼現)17812.83億元,同比增8.18%。

在數字化方面,劉信義向第一財經表示,客戶的獲取、客戶的服務、業務的處理、風險的監控、內部的管理,都將走向數字化管理;互聯網、區塊鏈都是可利用的數字化技術。“大量業務會從線下走到線上。”

他並稱,2016年浦發銀行信用卡業務實現“70%通過線上而來”,就是數字化的一個例證。

根據浦發銀行年報,該行零售業務通過推進“spdb+”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網點轉型試點、社區銀行經營能力提升和遠程智慧客服,推動線下網點與線上渠道的融合。

截至2016年12月末,浦發銀行個人客戶數為3872萬戶,同比增長 16.10%;個人存款余額4626.87 億元。

另據該行於3月31日晚間發布的2016年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607.92億元,同比增加 142.42億元,增長9.72%;利潤總額699.75億元,同比增加 30.98 億元,增長4.63%;稅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30.99億元,同比增加24.95億元,增長 4.93%。

截至報告期末,浦發銀行資產總額為58572.63 億元,同比增長16.12%;其中貸款余額27628.06億元,同比增長23.04%,負債總額54843.29億元,其中存款余額30020.15億元,同比增長 1.62%。

該行不良貸款余額為521.78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71.24億元;不良貸款率 1.89%,較上年末上升 0.33 個百分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011

上海全面啟動進口博覽會司法保障,相關案件指定管轄、集約審理

為進口博覽會舉辦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上海全面啟動了進口博覽會的司法保障。

6月14日,《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服務保障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若幹意見》的通知(下稱《若幹意見》)發布,全面啟動進口博覽會司法保障工作。

即將於11月在上海舉辦的進口博覽會,是中國政府堅定支持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

為給進口博覽會提供更加優質的司法服務和保障,上海高院制定了《若幹意見》,並針對其中的案件管轄和知識產權保護兩項重點特色工作,專門制定了與之配套的《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涉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案件集中管轄和指定管轄的規定》和《關於加強知識產權審判服務保障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實施意見》。

“上海法院將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切實保障進口博覽會各方主體的合法權益,傾力為進口博覽會的順利籌辦、成功舉辦和持續發展提供公正高效的司法服務保障。”上海高院黨組成員、司改辦主任、服務和保障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郭偉清說。

《若幹意見》包括“總體要求”、“具體措施”、“工作要求”三大部分。其中,“具體措施”分為八個方面的舉措,明確了上海法院將對在參與進口博覽會籌辦、舉辦和撤展過程中發生的各類案件實行集中管轄,並設立專門法庭或專門審判團隊,通過巡回審判等方式進行集約審理。

同時,上海法院將暢通立案綠色通道,為涉進口博覽會案件立案設立專窗,並以訴調對接中心為依托,整合內外調解資源,加強與人民調解組織等的協作配合,健全完善涉進口博覽會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

此外,上海法院將依法有力懲治刑事犯罪、高效化解民商事糾紛、依法回應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需求、依法審理行政案件、加大執行力度,為進口博覽會營造公平競爭、誠實守信、和諧共贏的良好法治環境。

《若幹意見》還強調,要高度重視法律適用統一,確保審判質量,平等保護涉進口博覽會案件中外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涉進口博覽會案件”主要是指進口博覽會組織者、參展者、采購者、參觀者、服務者等各類主體在參與進口博覽會籌辦、舉辦和撤展等過程中發生的各類民商事、刑事、知識產權等案件。

針對相關案件,《若幹意見》提出要高效化解民商事糾紛,涉及基礎設施、布展交易、配套服務、物流運輸、金融支持5方面20多項內容,努力為進口博覽會營造法制化營商環境。《若幹意見》還強調,要高度重視法律適用統一,確保審判質量,平等保護涉進口博覽會案件中外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方面,將充分運用知識產權民事、刑事、行政“三合一”審判機制,有效保護進口博覽會組織者、參展者的標誌標識、衍生產品、展館設計、布展創意、展示技術、展示商品、包裝標識、宣傳文案等載體中的知識產權。

郭偉清表示,上海法院目前已制定了詳細的重點任務分解表,明確規定細化項目和牽頭部門,下一步,上海高院將統籌推進、確保各項舉措落到實處。

同時,上海高院將繼續指導全市各相關法院出臺有關落實保障意見,繼續加強服務保障大局經驗成果的轉化,並結合大調研活動,對相關意見落實情況進行專項督查、質量檢查和考核工作,跟蹤問效落實情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9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