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恒基地產(012)主席四叔李兆基上周六出席「香港兆基創意書院」開幕禮,噚日又主持恒地及恒發(097)兩間上市公司嘅股東會,但兩次現身都冇乜講股市,估個市冇乜奇迹出現o架啦。佢噚日仲自爆,收到股民投訴信,話跟佢買股輸咗錢,要佢賠咁話,所以佢都唔敢再講股市。 估計冇奇迹出現 四 叔呢兩次都畀足時間傳媒提問,雖然佢唔多願講,但仍然俾人追住問點睇股市,特別係噚日恒指大升過千點。點知四叔今次好謙,話投資者對中港股市係有番少少信 心,但到底未就唔敢講。佢強調自己一向都唔悲觀,希望個市慢慢復蘇,「個市跌到落萬一點,好多斬倉,搞到個個憂心,心理影響好緊要。o依家要還錢畀銀行 嘅、要計數嘅都七七八八,應該冇咁多跳樓貨。」又話:「美國股神畢菲特都入市,佢都唔係懵o架嘛!」 唔通轉講樓市? 「旺極而 衰,衰極而旺」,呢個就係四叔噚日拋低嘅金句。其實佢早就同華華講咗,o依家費事諗股市,得閒休息吓,去吓旅行仲好。至於佢個投資組合,o依家仲守緊,最 近冇乜買賣,仲話自己最近冇咁八(去睇市),估計個市都冇乜奇迹出現咁話。講得興起,四叔又自爆最近收到封信,有股民向佢投訴,話之前跟佢買股票,結果輸 咗好多錢,要四叔賠番畀佢咁話。四叔睇完封信,加之o依家個市咁樣,總係令人摸不着頭腦,佢終於都話「唔敢講股市」啦。咦,四叔會唔會真係就此封嘴,繼自 認係「冒牌股神」後,真正唔再講股,淨係講樓市呢?李華華[email protected] | ||||||
| ||||||
風 水佬或者呃你十年八年,之但係,爭奪已故華懋集團主席龔如心千億遺產嘅神秘風水師陳振聰,佢隻宏霸數碼(802)嚟香江掛牌只係兩日,就冇花冇假帶挈捧場 客進賬萬金,繼前日升咗四成八,噚日更逆市喪升,高峯時有兩倍之多,令股民睇到眼凸凸,臨尾埋單都仲升1.3倍,收報23蚊,榮膺升幅榜首,市值高達 53.4億元,巴閉過藍籌股中信泰富(267)。 軍師朱偉民執三億 忽然高調嘅陳振聰,揸住 宏霸6200萬股,噚日副身家就進賬咗8.2億銀,若果以首日開市價6.61蚊計,兩日賬面賺咗10億銀,真係好搵過睇風水。被稱為陳振聰軍師嘅宏霸主席 兼行政總裁朱偉民,手執1830萬股,前後都增值咗3億銀。至於陳振聰兩兄弟舊年入主嘅環球工程(8192),噚日都踢高咗12.8%。單遺產官司將會喺 4月開審,兩隻股仔走勢,未知點樣配合事態發展呢?睇番宏霸交投,噚日都係一兩千股細細注為主,唔知係咪貨源歸邊,捧場客出價都好進取,股價突破咗廿蚊 後,5毫又5毫咁砌上去,想搭順風車都唔係咁易o架。若然你有過人膽識兼驚人判斷力,幸運喺首日低位跟手買入一手1000股宏霸,又喺最高位30蚊放咗, 華華除咗寫個「服」字,亦恭喜你喺24小時內賺咗兩萬三蚊。之不過,宏霸前日淨係錄得149宗成交,每單平均size只有3000幾股,噚日成交增加到 953宗,但平均size降至1500股,相信有錢賺嘅人寥寥可數。李華華[email protected] | ||||||
|
||||||
Q:我的數位相機摔壞了,送修估價要三千三百元,朋友勸我買新的,但新的要七千五百元。請問我該送修還是直接買新的呢? A:你的問題可從更廣泛的角度來看:為什麼人們會花六千元去修買了一年的汽車,卻不願花三千元去修買了一年的數位相機? 要解釋這個原因,就要從經濟學上的「成本」概念說起。「成本」是指因為你做了某種選擇,必須放棄的價值。 你買新相機就不能修舊相機,舊相機修好後的價值,就是買新相機的成本。因為買新相機,就要放棄修好後舊相機的價值,反之,修舊相機,就得放棄新的相機,這就是你修舊相機的成本。 所以,如果相機修好後能賣很多錢,你就該修舊相機,因為這代表買新相機的成本很高;但如果舊相機修好後價值很低,意味著買新相機的成本很低,就該買新的。 然而,像數位相機這種電子產品,推陳出新的速度奇快,新機種往往比舊機種功能更多或款式更美,這意味著你的舊相機即使修好,恐怕也賣不了多少錢,因此買新相機可能是更划算的。 引申來說,像相機、手機這種東西,人們寧可買新的而不願意修舊的,這是因為產品汰換速度快,舊機即使修好,價值也很低,因此買新機的成本很低。反之如果修舊的,得放棄更美更有用的新機,成本就很高,因此人們就不願意修舊機了。 由此來看,人們寧可花六千元修買了一年的汽車,卻不肯花三千元修買了一年的相機,也就能解釋了:因為舊車修好後仍有很高的價值;車廠並不會一天到晚推出新 車種,因此舊車修好後仍有一定價值,買新車就要放棄那還很高的舊車價值,代表買新車的成本很高,這就是為何人們願意修舊車。 或許你會想:那當初買這台舊相機的錢又怎麼算?答案是根本不用算。因為當初你買舊相機的錢,已經是「沉沒成本」(sunk cost),逝者已矣,它再也不會影響你現在的決策。會影響你決策的,是舊相機「現在」值多少錢而已。 例如,你在舊貨攤花五百元買個皮包來用,隔天發現這個舊皮包是黛安娜王妃用過的,可以在市場賣十萬元,你會因為當初只花五百元就買到這個舊皮包,繼續堅持使用它,還是把它拿來賣十萬元呢?五百元就是「沉沒成本」,你會讓它影響你日後的行為嗎? 這裡的含義是:解釋人的行為,只有從經濟學上的成本,也就是「機會成本」,而不是從「沉沒成本」或「會計成本」入手。為什麼人們寧可買新相機而不願修舊 的?為什麼投資人不肯賣掉股價下跌的股票?為什麼收入高的女明星要嫁有錢公子?這些問題都可以從「機會成本」概念裡找到解釋。是的,經濟學就是如此在左右 著人類的生活,因為又有誰能逃離理性的約束呢? 經濟達人歡迎讀者提問:http://www.bwnet.com.tw/Dr.A/ E-mail:[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