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為什麼投資股市的人以虧損居多,我在一本書中找到了部分生理原因,大家可以看看。 黃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cf8aa830100yvb1.html
 

  人類是喜歡遵循某種模式的動物。心理學家已經證明,假設你給人們一個隨機結果,並告訴他們結果是不可預測的,但他們仍然會試圖猜測下一個結果是什麼。所 以,人們會認為,他們「知道」下一次擲骰子時將會出現6,「知道」下一位棒球運動員將要進行全壘打,而且也會「知道」某一隻熱門小盤股明天會大漲。

   

    神經科學領域新的突破性研究表明,我們的大腦天生會去感知趨勢,即使此趨勢並不存在。只要一件事連續發生兩三次,人類大腦部位的「前扣帶」和「阿肯伯氏神 經核」會自動預感它會再次發生。而且,更有意思的事情在於,一旦確實再次發生,大腦中將會釋放多巴胺讓你感受著一定程度的快感,這和某些毒品帶來的感覺如 此相似,以致於不斷鼓勵人們去進行預測,這極有助於人們快速掌握動植物的習性並提升人類種群的競爭力。

   

    所以,如果某種股票連續上漲幾次,那麼你將會條件反射式地預期它會繼續上漲——隨著股價的上漲,你大腦中的化學成分會發生改變,從而給你帶來一種「天然的快感」。這樣,你實際上就對自己的預測上癮了,這是人類的天性。

   

    然而,當股價下跌時,資金上的虧損會激發你的「扁桃核」——大腦中處理恐懼和憂慮的部位,它帶來的最顯著的反應就是「要麼戰鬥,要麼逃跑」(這是所有困獸 共有的反應)。正如火警響起時,你的心律必然會加快一樣;正如旅途中遇到響尾蛇時,你必然會退縮一樣;股價大幅下跌並持續幾天時,你必然會感到害怕,並且 坐立不安,彷彿只有將它賣出心才安。

  

    事實上,傑出的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2002年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和阿莫斯·特沃斯基已經證明,資金虧損所帶來的痛苦程度,是等額盈利所帶來的 快感程度的兩倍。股市上賺10000元會感覺很快樂,但是,10000元虧損所帶來的心理折磨將是快樂的兩倍。賠錢是如此痛苦,因此很多人在股價下跌時害 怕進一步虧損而在價格接近谷底時賣出,或拒絕進一步購買;而在股價上漲時因害怕未來下跌導致虧損而很快減倉。

 

本文出自「聰明的投資者」第八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27

從生理到心靈 「一個人」經濟大爆發 看商機》單身潮帶動三大消費趨勢

2016-08-08  TWM

當單身成為社會常態,為單身族量身打造的商品紛紛出爐, 如何抓住機會、掌握先行優勢,將關係未來各項產業的發展。

台灣單身人口逐年增加,家庭結構也有明顯改變。最近一次台灣人口普查結果顯示,一人戶已超過一六○萬戶,成為第二大住戶結構,僅次於兩人家庭。這群人口新勢力的消費心理與行為特色鮮明,敏銳的業者瞄準他們的需求,滿足這群龐大勢力從生活到心理面的商品,紛紛出爐,創造新商機。

日本經濟學者大前研一在《一個人的經濟》一書中也點明,社會發展越成熟,人們就不再以「基本需求」為消費目的,唯有了解「一個人」的消費者心理,才能將其轉變為具體成長的銷售數字。桂冠「輕鬆生活飯麵系列」,今年改以單身族的生活樣貌出發,推出「享受我的獨處食」,成功擄獲單身商機。桂冠整合行銷主任王鈺婷透露,鎖定一個人的獨處概念,帶動一五%的成長,顯示行銷手法與單身心理認同的重要性。

台灣最早嗅到這股變化的,當屬食品大廠桂冠、義美,近年來他們紛紛推出小分量、個人化冷凍食品;超商龍頭7-ELEVEn也推出自有品牌「iSelect」,其品項從食品、衛生紙到美容飲品等商品不一而足,就連七五○CC裝的各類酒品區,也被三六○CC的小瓶裝取代,才一調整,銷售立刻成長四○%;超市龍頭全聯福利中心,為了搶攻單身族回家做料理的市場,提供免費的一人份食譜,刺激超市商品的買氣。

一人家電也是這種邏輯下的產物,一人咖啡機、果汁機,日系品牌日立,也推出容量一公升以下的電子鍋,標榜只煮一碗飯也很好吃。

「一人家電」不只是容量縮小而已,還得考量到單身者的需求,抓到這族群「寵愛自己」的生活美學,實用之餘須兼具摩登的外觀,才能吸引單身者打開荷包。

趨勢1〉分享經濟

共生公寓 打造「不孤單」的生活圈台灣單身勢力不斷壯大,單身者不一定與原生家庭共住,一旦老邁或生病,都缺乏照護支援。如果能把高齡單身與適齡不婚者,媒合互助的共住模式,或可建立單身者支援系統。

許多單身者透過「共享」的概念,揪友共遊、共食……,讓生活多采多姿,也建立有如家人照顧的人際網絡。心理醫師王浩威就說,他就有固定的單身友人,經常結伴出國共遊。藝人藍心湄也與好友們說好,老了要住一起,就近照顧彼此。

「因為家庭結構改變,人們不一定會與家人同住,單身的壓力或是孤寂,將有更多元的方式去支持。」東吳社會學副教授劉維公認為,單身者將發展出新的居住模式。在台灣,潘信榮與王維綱在二○一五年著手打造了「共生公寓」──玖樓。

「共生的模式是從北歐來的,一群單親媽媽住在一起互相支援、照顧小孩。加拿大魁北克也有一群工人,成立住宅合作社,從募資開始,建設管理自己的公寓。」王維綱說。玖樓的共生計畫,推行一年多來,在台北已有八處據點,近三十間房出租,月租金還比區域行情便宜五百元。王維綱表示,「折扣雖然不多,但提供有品質的環境,讓不同領域、年紀的人們住在一起,互相交流。」玖樓每棟公寓的客廳,一到周末都會化身社交舞台,舉辦餐會或展覽,還能跨公寓參加。

玖樓的「共生」概念,於今年開始發酵。最近有一對年逾六十的退休夫妻,找上玖樓洽談,願意提供公寓作為共住場所。王維綱表示,「這對夫妻有資源、人生經驗,住進去的房客,評價都非常好。」房東與房客儼然成為跨越世代的朋友,房東太太也樂於打理一桌好菜,與房客們分享。

玖樓下一階段的目標,想打造老人與年輕人共生的社區,老人家住在一、二樓,年輕人住在高樓層,中間是共用區域,一起吃飯、生活。

趨勢2〉照顧陪伴

除了打點起居 機器人還陪你逛街電影《雲端情人》中,孤單男子與AI人工智慧之間產生微妙情愫,這看似科幻的劇情,已悄悄在真實世界中上演……。

「未來十年,機器人的出現,會徹底改變單身生活的樣貌。」劉維公提出新的趨勢見解。

陪伴型機器人的進化飛快,從過去風靡一時的機器寵物,到最近能監控家中安全的機器管家,功能不但更貼近生活,還能排解寂寞、提供娛樂。日本愉快工業(YUKAI Engineering)的掌上型偶像機器人「iDoll」,能跳能唱,搶攻御宅偶像市場。日本媒體也曾刊出一個畫面,適婚女性每天由「Pepper機器人」陪著逛街購物,儼然是最知心的好友。

而鴻海在購併夏普後,今年五月推出的機器人手機「RoBoHoN」,可愛造形搭載AI人工智慧,還提供語音對話、人臉辨識互動的功能,要價近二十萬日圓(約新台幣六萬元),一開賣就吸引千人預購;華碩今年發表的機器人商品「Asus Zenbo」,能察覺家中成員的異狀,並拍照通知其他家人或是醫院,發揮居家守護的作用。

有機器人大國之稱的日本,更將照護型機器人,納入看照第一線的計畫;未來,機器人可望扮演老後照護的要角,提高銀髮單身族群的生活品質。

而台灣工研院近年所成功研發的行動輔助機器人,與高敏銳觸覺感知穿戴式輔具,也是老後一個人可以仰賴的工具。

其中,高敏銳觸覺感知穿戴式輔具,獲得一五年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的肯定,可改善老後在寫字、飲食、喝水時,手部顫抖所帶來的不便,不須仰賴他人幫助。

工研院院長劉仲明表示,「科技能有效改善生活中的種種問題,我們可以將它推廣到全世界,帶來更高的價值。」機器人產業,可能會是未來人類生活的一部分。

趨勢3〉未婚生養

輕熟女保留「生機」 凍卵需求暴增《今周刊》 今年針對三十歲以上單身者所做的問卷調查,顯示有二一%的未婚女性雖暫時沒有結婚意願,仍有生養後代的欲望。由於女性生育期有限,卵子會因年紀而老化,隨著醫療技術進步,過去用於治療不孕的凍卵服務,成為單身女子的新選擇,當然也是生育銀行主打業務之一。

二○一○年成立的愛生育銀行副總經理王懷麟表示,伴隨單身意識抬頭,自一三年起,單身女子凍卵件數急速成長,是前一年度的兩倍之多。而且,過去凍卵的年齡層大約都是四十歲以上、經濟能力較高的女性;近兩年,三十歲前半的女性明顯增加。王懷麟提醒,三十八歲後卵子的健康狀況會急速下降,爾後的受孕情況也不佳,掌握三十五到三十八歲這三年的黃金時期,取卵冷凍是關鍵。

凍卵並無法律上的限制,但之後的人工受孕,必須提出婚姻證明才能進行,代理孕母等相關法條,也還在草案階段。送子鳥診所謝佳琳醫師則認為,「未來,凍卵的觀念會越來越開放而健全,年齡層一定還會再下降,待法規鬆綁,將有更多族群出現凍卵的需求。」從個人化商品到凍卵商機,如何抓住機會、掌握先行優勢,將關係未來的發展。

單身潮只會日漸巨大,掌握單身族人口結構的變化,確保站在浪尖上,才能抓牢新商機。

撰文 / 王炘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471

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於當地時間10月3日揭曉。上午11點33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評委會秘書長托馬斯·佩勒曼在瑞典卡洛林斯卡醫學院諾貝爾大廳宣布,將2016年諾貝爾生物學或醫學獎授予日本醫學家大隅良典,以表彰他對細胞自噬機制的發現。

大隅良典是日本京都工業大學教授,世界著名分子細胞生物學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435

諾貝爾今頒醫學獎 生理學家大熱

1 : GS(14)@2014-10-06 23:13:57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今天(周一)將會由醫學獎揭開序幕,今年有263名科學家獲提名醫學獎,其中美國生理學家朱利葉斯(David Julius)為大熱。路透社自2002年起每年都會預測諾貝爾獎各獎項的熱門人選,迄今準確預測35名得主。路透社今年看好朱利葉斯得獎,主因為他的研究闡釋了人類神經處理痛感的分子運作機制,又發現當人進食辣椒等刺激性食物時,口腔內的細胞會以相同機制處理「熱感」和「辣味」兩種感覺,所以不少人進食時,除了會體溫上升外,還會感到一點疼痛。這意味未來的止痛藥,或可阻隔這些基因或細胞,從而紓緩痛楚感覺。熱門人選還包括羅德(Robert Roeder)和錢澤南,兩人發現一種新蛋白質會影響細胞作息時間。李業廣、謝勒(Stephen Scherer)和威格勒(Michael Wigler)證明人類基因有99%相同的講法是錯誤,助解釋基因變異與疾病的關係。英國《衞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1006/1889068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9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