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潘石屹:政府资助使开发商躲过生死劫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g/20090422/13216135219.shtml


  获救房企进入观察期:不涨价不囤地

  《东地产》翟海亮 万云选

  破产、并购、“百日剧变”、“行业大洗牌”,对于地产行业的这些曾经的预测,在2009年楼市春夏之交纷纷落空。

  唐路这几天忙得不可开交,不是忙着去看土地,就是忙着跟人谈收购土地的事情。唐路属于那种不大不小的开发商,捱过了“寒冬”,现在有钱,没地。楼市行情近期这么火爆,让唐路拿地的念头蠢蠢欲动。

  看上去一切都在好转,媒体上很难再找到房企裁员、资金链断裂之类的消息,取而代之的是“授信”、“展期”等字眼。一年前抛出“百日剧变”论的潘石屹,也在近日表示:“由于政府的资助,开发商已经躲过了生死劫。”

  不过,唐路认为潘石屹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现在的情况是比去年年底好,但经济大环境还没有企稳,巨大的存量房压力以及金融政策可能出现转向等形势都表明,躲过了这次生死劫,今年年底恐怕又是鬼门关。”

  楼市上下一片红

  进入3月,陈伟林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他是温州一个私人建筑老板,现在上海郊区和周边地区“揽工程”。去年是他最担忧的一年,尽管自己接下的工程没有拖欠款项,但眼看着身边的同行为收回工程款焦头烂额,老陈还是感觉忧心忡忡。

  “当时最坏的预计是,这次低潮期要持续3到5年。去年南汇一个小区的三个项目部中,我们做工的大概是60多个人,当时打算裁掉10个左右的小工。”老陈听说,同样在上海郊区的项目,有个建筑老板一个项目赔了4000万。

  去年形势不好,老陈服务的开发商没有对外销售,全部投入到工程建设上,这个曾经让老陈“觉得心没底”的“现房开盘”举动,到了今年,却成了他信心的支撑。

  从3月份以来,老陈明显感觉到来看房的人多了。“这些天,有时候一上午可以看到10多批看房的人进进出出,开发商付款也比以前更加积极了。”

  老陈所感受到的市场回暖是“看房的人多了,开发商的工程款付得更爽快了。”

  开发商付钱爽快的时间正是楼市的“小阳春”时节。这时候,去年危若累卵的楼市仿佛一夜之间变了个脸。

  今年1-3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130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2%。尤其是全国一线城市,截至2009年3月28日,北京二手房成交量已 超过3.4万套,一季度同比增幅超过100%,交易量和增幅双双创历史新高。同期,期房签约量超过2.5万套,同比增加近八成。上海3月成交量约140万 平方米,接近2007年11月楼市顶点时的成交量。

  销售好起来了,银行的贷款也变得越来越容易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3月,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10070亿元,同比增长9.2%。 其中,国内贷款2545亿元,增长8.0%;利用外资150亿元,增长41.9%;企业自筹资金3791亿元,增长13.1%;其他资金3585亿元,增 长5.0%。与此同时,绿城、瑞安、万科等多家房地产商纷纷获得银行的巨额授信。

  开发商不缺钱了,个别地方又出现了捂盘惜售、涨价跳价现象。对此,唐路很不屑那些见风涨价的同行,说他们是“好了伤疤忘了疼,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洪水就泛滥,出来混早晚要还的。”

  难甩库存包袱

  唐路考察了多个项目地块,最终都放弃掉了。“前天还有个开发商跟我谈土地项目转让的事情,他是2007年拿的地,现在没钱开发想转手。”唐路对《东地产》说,“最后没有谈成功,价格高了点。”

  和唐路一样,众多刚刚“脱困”的开发商在面对土地市场时,仍旧保持着足够甚至是过分的谨慎。在市场前景尚不很明朗的情况下,手中握有足够的现金是最重要的,“囤地”显然还不到时候。“可以再等等看,感觉地价还会降。”

  开发商更深一层的担心,是库存积压带来的资金压力。虽然一季度房地产成交非常火爆,但不少开发商,尤其是在2007年前后高价拿地的开发商,消化存货的压力很大。而且,目前积压在房地产开发商手中的库存,大部分都是高价库存。

  “考虑到从拿地到项目上市通常需要一年半的开发周期,目前在市场上热销的项目大都是07年拿的地,土地成本过高,价格又涨不上去,有不少楼盘都 是零利润甚至是亏本在卖。”唐路对《东地产》说,“价格涨不上去是因为巨大的库存量在制约,如果涨价了,购房者不买账,积压在手里损失更大。”

  适当的土地库存是开发商必须持有的一种资源储备,业内一般认为,土地库存供3年开发是合理的,但很多开发商囤积的土地足够开发10年的。

  戴德梁行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全国土地开发量仅为19.4亿平方米,有约12亿平方米的土地滞压在开发商手中。

  国泰君安日前给上海政协递交的《上海房地产趋势分析》显示,上海2009年可售楼盘为165个,共计2237万平方米。到2009年底,上海有 4288万平方米库存商品房待消化,按照2008年月均130万平方米的消化速度,上海消化完全部库存需要33个月。而且,新的上市量还在大规模增加。

  下半年无款可贷?

  “2008年底,中国大多数开发商难以渡过年关,因为欠银行的钱太多,市场销售几乎停顿,沉淀的土地、房屋和待建工程也太多。许多房地产企业的 资金链马上就要绷断,这时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基金随时监控着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在市场上面不断地做空和打压这些企业,他们在随时聆听中国房地产企业 资金链断裂,企业破产的爆炸声。”这是潘石屹描述的去年年底房企的艰难时光。

  “就在这紧要关头,中国银行(3.53,0.00,0.00%)大 量发放贷款,据我所知,截至到2008年年底到期的房地产公司的贷款,银行基本都给延期了。”同时,各个城市的地方政府为了化解这一危机,针对房地产企业 所欠政府的土地出让金都出台了红头文件,允许其延期交纳。潘石屹话锋一转,给下了结论:“目前算是度过了这一生死劫。”

  从去年的“百日剧变”到今年的“躲过生死劫”,潘石屹观点非常“与时俱进”。但潘石屹也承认:“虽然银行从去年年底开始就发放大量贷款,但这对 房地产企业来说只是治标不治本。房地产企业要改变现状,最重要的是要有销售收入,贷款只能延缓资金链条断裂的时间,根本解决的办法只能是改变旧的结构和旧 的模式。”

  业内人士楚芸认为,目前只是政策、银行和购房者帮了开发商的忙,暂时脱离了生死危险,但中国有句老话叫解铃还需系铃人。最终解开生死劫的必须是 开发企业自身,居安思危,不能等到生死抉择的时候才来想办法,不能以当前市场成交的数字来估算存货消化周期,也不能将刺激经济采取的积极财政与宽松货币政 策当做永久的跳台。

  潘石屹所说的房企“躲过生死劫”是在政策扶持、银行注血的前提之下。但是唐路认为今年1季度4.58亿元的天量信贷更值得开发商警惕,因为“下 半年,很有可能出现指标用尽,无款可贷的局面,开发商的资金链依然会紧张。悲观的看法是,今年年底如果信贷不能提供足够的支持,经济大环境不能回暖的话, 等待开发商的会是又一场生死考验。”

  一个小开发商的心情日记

  2008年3月31日

  山雨欲来风满楼。天阴沉沉的,像要下雨。花开了,我没心情去看。房子卖不动,我不想降价。大家都不降,凭啥让我一个人降啊。拖着吧,看谁能耗得 过谁。专家说,房价还要涨十年呢,你们现在不买就等着看涨价吧。不过也挺担心的,王石说“拐点了”,潘石屹说要“百日剧变”,吓唬谁啊,反正我不会剧变。

  2008年8月31日

  山穷水尽疑无路。下雨了,大雨。奥运会我是一场不落都看了,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中国队真棒!奥运会都结束了,那些购房者该从电视机前走开了吧, 怎么都不往我们售楼处走呢?我们房子都打折了啊,一次付清可以享受9.5折优惠,可以省不少钱呢。银行又来催债了,不给,要钱没有要房子多的是。

  2008年11月31日

  柳暗花明又一村。雨停了,不知道彩虹会不会出现。解放军来了,央行、财政部、地方政府,海陆空都来救市了。政府给减税了,我也响应政府号召降 价。这次可是来真的啊,8.5折,薄利多销嘛。国外好像越来越惨了,雷曼兄弟都撑不住了,我得多回笼点资金啊。好像售楼处越来越热闹了,看来降价是对的。

  2009年3月31日

  忽如一夜春风来。春天来了,花开得真大。一年了,挺过来了,潘石屹说“躲过生死劫”了。房子又变成大白菜,大家都排队抢了。涨价?有那心也没那 个胆,还是赶紧出清存货吧!趁现在贷款容易,刚从银行贷了一笔。这几天看了好几块低价地,准备拿一块了。多拿几块囤着?当我傻啊!年底要是贷不到款了,那 可真叫“画地为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20

資助房屋令交通費大增 林本利

2011-7-7  NM




現任特首曾蔭權的管治班子共分為三司十二局,其中比較特別的是把運輸及房屋政策歸入同一個政策局,就是運輸及房屋局。但倘若我們了解過去數十年政府的運輸和房屋政策,便不難明白兩方面的政策為何相關,而且關係十分密切。

眾所周知,港英政府是在1953年石硤尾木屋區發生火災,導致5萬多名災民無家可歸,才開始興建公共房屋,給低收入家庭入住。早期的公屋,主要位於港島及九龍區。

到上世紀60年代,由於市區可供發展的土地有限,政府於是在新界開始發展新市鎮(早期稱衞星城市),以應付人口增長帶來的住屋需求。新市鎮的規劃以「自給自足」為目標,致力在房屋、就業、教育、康樂及其他社區設施方面能夠滿足居民的基本需要。

為了方便基層居民上班,早期新市鎮的規劃都包括工業區,提供就業機會給居民。但隨着工廠北移,本地工業式微,愈來愈多新市鎮的居民需要每日長途跋涉到市區工作,帶來不少交通擠塞問題。

過去屯門公路和獅子山隧道,都出現嚴重擠塞情況。政府於是擴展鐵路(包括西鐵)和公路網絡,以及邀請私人公司以BOT形式興建更多隧道和幹線,希望能夠方便新市鎮居民往返市區,但這亦直接間接導致交通費大幅上升。

經 過超過半世紀的發展,公屋問題開始不斷浮現。由於早期的公屋位於市區,不少還未清拆重建,以致出現人口老化的問題。而早期公屋居民的下一代,又往往遷入新 界或大嶼山的新市鎮,不單較難照顧父母,每日還需要花費大量金錢和時間上班和下班。公屋居民調遷十分困難,要年輕一代負擔市區的樓價和租金亦不容易。結果 出現長者無人照顧,年輕夫婦(及其子女)又缺乏父母支援的情況,產生不少家庭和社會問題。

 

港英政府在70年代開始推出居屋 計劃,同樣帶來上述問題。市民購買居屋時享有折扣,折扣可以高達五、六成。結果令不少居屋業主即使工作地點有變,但為了避免喪失政府資助而不將單位轉售。 他們像公屋居民一樣,每日要花費大量金錢和時間上班和下班。1979年,香港人口約490萬人,就業人口210多萬人,專利巴士及鐵路每日平均乘客350 萬人次。30年後,到2009年,香港人口增加至700萬人,就業人口約370萬人,兩者增幅分別是43%和72%。但這30年間,專利巴士及鐵路每日平 均乘客則上升至794萬人次,增幅高達127%,基層市民在交通方面的支出大增。香港主要的公共交通機構由地產商控制,當中包括港鐵、九巴(新鴻基)、城 巴和新巴(新世界),這四間機構每日乘客達到800萬人次。筆者曾經建議政府將所有公屋出售,之後容許公屋及居屋業主免補地價,將單位出售給其他符合綠表 或白表資格的人士。出售單位後,只要符合資格,他們又可以在其他地區購買公屋或居屋。這樣必定會大大提高公屋和居屋的流轉性,方便市民上班和照顧家人,並 且減少交通擠塞和廢氣排放。但這個政策必定會令公共交通機構的收入大減,損害地產商的利益,故此很難得到落實。市民只好被迫負擔昂貴的交通費用,每日繼續 花大量時間在全港各區乘車走來走去。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c.com.hk)作者網誌 - 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86

首創打造建材集采平臺 交易額千分之一資助公益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4073.html

第一財經記者6日獲悉,國內首創的以打造一站式建材集采平臺、構建大建材共榮生態圈為目標的“多采多宜商城”1.0當日上線。

在上線儀式上,主辦方承諾,未來5年內,從每筆交易額中拿出千分之一用於資助公益項目,預計總額達到1000萬元人民幣,並定期在行業內反饋,共同營造綠色建材共融生態圈。

目前,產能過剩已給建材行業帶來了根本性的壓力和挑戰,節能減排和提升產品質量已成為大勢所趨。

資料顯示,全國每年總共1.74萬億元的建築裝飾材料市場總額,其中,建築裝飾材料采購約1萬億元,但百強企業占比不到10%,其他90%以上的市場份額全部由中小型裝飾公司占有。

而中小型裝飾公司目前的狀態都是各自為戰,需求極為分散,這些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缺乏足夠的競爭力。目前,建築材料生產沒有統一的標準,假貨、竄貨現象嚴重,產品質量無法保證。這一系列問題都預示著建材行業需要變革與轉型。

“建築行業、建材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急需與互聯網進行深度融合。”中關村軟件園總經理楊楠對記者表示,政府應加大對行業的支持,尤其是扶持能改善建築產業鏈的企業,加速推動行業轉型升級,共同迎接傳統行業“互聯網+”的挑戰。

多采多宜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由50家知名裝飾企業聯合發起,致力於打造國內領先的一站式建材集采平臺。

北京多采多宜網絡科技有限公司CEO趙磊對記者表示,“多采多宜商城1.0版”包含多采自營、多采市場、極速詢價等功能模塊,旨在為采供雙方提供更全面、更高效的解決方案。

發布會上,華夏銀行授予多采多宜20億元人民幣的信用額度。

趙磊表示,多采公益項目是對“綠·中國行動”的支持與踐行,有助於平衡發展需求和資源環境有限供給之間的矛盾,解決當前生態環境保護的突出問題。

主辦方承諾,未來5年內資助總額1000萬元人民幣用於公益項目。攝影/章軻

全國建築裝飾行業具有巨大的市場空間。攝影/章軻

“多采多宜商城”1.0致力於打造國內領先的一站式建材集采平臺。攝影/章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390

深交所監管函指天龍光電財務資助股東信披違規

深交所12日發布《關於對江蘇華盛天龍光電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的監管函》,指出天龍光電控股子公司常州天龍光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於2015年2月向其少數股東殷國洪提供財務資助1,115 萬元,該公司並未就該事項履行審議程序及臨時信息披露義務,僅在《2015 年度控股股東及其他關聯方資金占用情況匯總表》予以反映。

深交所指出,該公司的上述行為違反了《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2014年修訂)》 第 2.1 條及《創業板上市公司規範運作指引(2015 年修訂)》第 7.1.3 條的相關規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445

直擊南海問題發布會:仲裁庭得到菲律賓等國家的資助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定於2016年7月13日(星期三)發表《中國堅持通過談判解決中國與菲律賓在南海的有關爭議》白皮書,並於當日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和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郭衛民介紹白皮書有關情況和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政策立場,並答記者問。

中央電視臺記者:我們看到,仲裁結果出來之後,有國家表示“這個仲裁裁決對當事雙方都是有效的,都有約束力”,我想請問,中國如果不執行裁決,對他們來說是“違反國際法、將會損害國際聲譽”,中方對此是怎麽看的?

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仲裁庭的組成是一個政治操作的結果。仲裁庭的人員組成不具有代表性、權威性。仲裁庭法官是有償服務的,來自菲律賓及可能其他國家。仲裁庭的法官沒有一位來自亞洲。仲裁庭得到菲律賓或其他國家的資助。裁決是沒有約束力的、無效的。

路透社記者:中國下一步打算采取怎樣的措施,是否會向南海地區派更多的軍事設備或軍事設施,是否會在南海設立防空識別區?

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中國海軍在南海活動,是很正常的,因為這是我們的海域。但是大家看到的是,有一個國家派了龐大的航母艦隊在南海活動,你們自己去評判吧。仲裁之後,中國政府對裁決的立場很明確,我們不會執行、不會裁決。因為它就是一張廢紙,不會得到執行。中國希望和菲律賓能夠回歸到雙邊談判的軌道上來。

至於中國會不會劃設南海防空識別區,首先我們要說清楚的是,中國有這個權利,防空識別區制度不是中國的發明,是其他一些大國的發明,中國在東海劃了,在南海是不是需要劃,要根據我們受到威脅的程度。如果我們的安全受到威脅,當然有權劃,這取決於我們的綜合判斷。

人民日報記者:中方為什麽專門就中菲南海爭議發布白皮書?希望通過白皮書傳達什麽信息?

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一是我們要澄清一些事實,因為在三年半以前,菲律賓時任政府提起這個仲裁的時候,它的仲裁請求中很多事實被歪曲了,很多法理被他們曲解了。在仲裁庭的審理過程當中,也歪曲了很多事實,包括在適用法律方面歪曲了很多,所以我們首先一個目的是澄清事實,包括要說明中國的南海主權和海洋爭議是歷史形成的,不完全是按照公約的。

第二,中菲之間是有協議的,談判解決南海爭端是唯一出路,這既展示出中國的一個政策,也是想發出一個積極信息,向國際社會、向南海周邊國家,也向我們的鄰居菲律賓展示,中菲南海爭議也好,整個南海爭議也好,只有通過談判來解決,沒有別的出路,不要以為一個仲裁庭能解決問題。

英國BBC記者:中方一直在說希望通過達成共識來解決南海的有關爭議,那麽中國是否願意同其他國家一起分享南海的資源,包括漁業資源和油氣資源?是否有相關一些機制比如說國家之間直接達成雙邊協議來分享這些資源,中國是否打算這樣做?

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中國最早提出“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中菲從1996年開始一直保持雙邊的溝通,有漁業方面的溝通,還有建立信任措施工作組,在阿羅約總統時期,中國與菲律賓還就中菲有關爭議海域進行過海洋地質勘探的合作,後來越南加入,也曾進行過三方勘探的合作。我們當初是期待三方海洋地震勘探結束以後,三方能夠把合作轉到下個階段。後來菲律賓政府更換了,我們的合作夥伴的立場也變了,這個合作就停下來了。

我希望這個仲裁結束以後能夠翻過這一頁,仲裁裁決肯定沒有效力,也不會執行,大家還是回到談判之上,通過談判解決爭議,回到合作的軌道,通過合作來分享共同利益。

我想,無論漁業的合作也好、油氣資源合作也好,中國與南海周邊國家是可以達成協議的,我們有這個信心,這是中國政府的一貫立場,我們也有這個信心。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記者:有人認為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288條第四款有關規定,仲裁庭提起的仲裁事項是否有管轄權應由仲裁庭自行決定,中方認為仲裁庭沒有權力審議中菲南海爭議,您認為依據是什麽?

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仲裁庭濫用了公約的第288條,即“即使你遇到了一個所謂涉及公約的解釋和適用的爭議,仲裁庭也應該去查清當事國是不是就解釋適用的問題進行過討論”。很遺憾,仲裁庭這一點沒有查明。所以說,它是在無視很多事實、無視很多程序的基礎上,最後決定說根據第288條第4款,他有權裁定管轄,他完全是濫用程序的過程,它沒有公信力。仲裁庭在這個問題上裁定管轄權的時候,想行使權利,但是沒有有效履行義務,公約有關條款規定的義務沒有履行到。

深圳衛視記者:現在有輿論形容南海仲裁案的判定是一張廢紙,但是真的有相關國家執行這張廢紙的話,劉部長,中方如何應對?

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國際法上有個規則叫做“非法行為不產生合法效力”,以此類推,無效的判決也不可能得到執行,不會有約束力。一張廢紙的裁決,也沒有人執行。我想南海有關周邊國家也好、域外國家也好,他們應該深刻認識到這一點,那個裁決就是一張廢紙,沒有約束力,是無效的。所以誰要想試試,按照這個裁決去執行,去實施他們的行為,我想那也是會構成新的不法行為,中國政府也會采取必要的手段阻止他們。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郭衛民:好多國家的政要,包括支持鼓動這個仲裁案的一些國家的政要,他們也認為這個仲裁其實是不會發生效力的,他們有的時候在不同場合表達,希望中國要克制,或者要什麽,希望這件事情就這麽過去了,實際上世人都知道,這是一張廢紙,實際上起不到任何法律效果,也沒有任何執行力的。

美國有線電視CNN記者:由於申訴是菲律賓提起的,仲裁的裁決已經做出,盡管中方表示不承認、不執行、不接受,如果菲律賓作為申述人的觀點得到了裁決的支持,是不是中方必須要菲律賓也同時不接受裁決,才作為重啟談判的先決條件呢?如果重啟談判之後,因為中方堅持對所有南海諸島及相關水域的主權,是不是也絕對不能談主權方面的問題呢?因為裁決當中也表明了支持菲律賓申訴的一項就是中國的有些行為已經侵犯到了菲律賓主權相關的利益。

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我想,中方的願望、中方的政策是希望菲律賓新政府能夠相向而行,認識到這個裁決是一張廢紙,不可能得到執行,能夠放下裁決,把裁決擱到一邊,回到談判桌上。談判的基礎是在尊重歷史事實基礎上,按照國際法進行談判,這是各國談判的基本原則。我們要明確,我們白皮書的主題是“堅持通過談判解決中菲南海爭議”,是要把仲裁裁決擱到一邊,回歸到談判上。裁決也表明了,裁決解決不了爭議,所以不要期望按照裁決去談判來解決爭議。我們要讓菲律賓的朋友們認識到這一點。我希望菲律賓的朋友也都支持中方立場,不要在里面攪局,好像鼓動菲律賓一定要執行裁決。攪局不會有好結果,攪局只會進一步激化南海周邊國家、東南亞國家之間的相互矛盾。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郭衛民:這個問題也可以看出這個仲裁案的效果是什麽,第一是沒有公信力,第二是加劇了問題的處理難度,毫無意義。

中國日報:最近有一些東盟國家明確表示反對這個南海仲裁案,中方如何看待後仲裁時代中國和東盟之間的關系?

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南海問題是中國與部分東盟國家之間的問題,不是中國與東盟之間的關系。由於此事,中國和東盟之間的關系或多或少受到一些影響。中國與東盟要談合作,中國是東盟最大的貿易夥伴。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有觀點認為,裁決結果的出臺有助於各方澄清聲索,縮小分歧,並將成為有關國家通過外交方式解決爭議的基礎,劉部長怎麽看?

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這個裁決的偏見、它的極端性、它的不公正性、它的非法行決定了這個裁決不可能成為縮小各方分歧的基礎。縮小分歧的基礎還是要回到各方尊重歷史事實和國際法原則基礎上去。縮小分歧、澄清主張,平臺就是談判平臺,依據就是尊重歷史事實,按照國際法,沒有別的途徑。

鳳凰衛視記者:回到這次裁決的關鍵兩個角色—中國和菲律賓的關系,菲律賓新任總統在當選和上任之後發表了一些言論,尤其是在中菲關系上也有一些積極的言論,對於這個裁決出來之後,中方如何評價杜特爾特的這些言論,還有這份裁決對中菲關系的影響會是怎樣的?

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中國和菲律賓實際上從1975年建交,不管菲律賓總統怎麽換,總體上保持了平穩友好的發展過程。所以我們不理解,為什麽阿基諾三世總統當時要提起這個仲裁,侵犯中國的權益。我想,幸好菲律賓政府大選之後更叠了,也給改善中菲關系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我們對杜特爾特總統和菲律賓新政府,在南海問題上,在應對仲裁問題上做出的積極表態和姿態是表示歡迎的,我們希望中菲兩國之間能夠回歸到談判解決南海爭議的軌道上去,也為中菲兩國關系轉圜、加強兩國的合作創造更好的條件。相信中菲合作會為兩國人民、為菲律賓人民帶來利益。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郭衛民:希望菲律賓新政府能夠顧全大局。我們相向而行。

新華社記者:請問劉副部長,我們知道中國於2006年就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做出過排除性聲明,但是卻被仲裁庭判定是不影響它的管轄權,請問對其他同樣做出過類似的排除性聲明的國家,這會有什麽樣的影響?

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公約1994年生效以來,做出這個聲明的有30多個國家,包括了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當中除了美國之外的其他四個國家,即俄羅斯、法國、英國、中國都做出這個聲明了,美國到現在還沒有加入公約,美國是在公約之外指手劃腳,讓我們締約國遵守公約,他自己不加入。

在做出聲明的國家中,他們對這次裁決的結果也非常關註,因為這次仲裁庭裁決的結果不僅侵犯到了中國的權利,也損害到了第298條的法律效力,一定意義上也損害到了公約的完整性,損害了公約所確立的爭端解決程序的完整性。我想,將來有關國家也會妥善應對這個問題。

香港中評社記者:我們註意到在大陸努力維護在南海的主權和權益同時,昨日臺灣當局也發表聲明,認為在南海享有國際法和海洋法之上的權利,也認為這個判決不具有法律效力,想請問劉部長您對於臺灣當局的這一聲明有何評價?另外未來兩岸在共同維護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權益方面還可以做些什麽?

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臺灣方面昨天也就這個裁決表明了鮮明的立場,他們反對這個裁決。因為這個裁決侵犯到的是所有中國人的權利,維護南海的主權、維護南海的海洋權利,是海峽兩岸中國人的共同義務,共同的責任,就是維護我們的主場。兩岸這種分離狀態是歷史造成的,兩岸遲早會同意,但是南海主場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共同的義務,這一點兩岸是有共識的。兩岸之間在國際法學界方面的交流非常廣泛,我想在這一點上,兩岸的共識是不會變的,我們也希望和臺灣同胞一起共同努力,維護好我們的主場。

東方衛視記者:如果菲律賓不回到談判立場,中國會采取什麽措施?

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兩國關系就像婚姻一樣,雙方要相向而行。我想,如果菲律賓方面不願意回到談判桌,中國和菲律賓的關系必然會受到影響,目前這種狀況就很難改變。

中國新聞社記者:我的問題是,裁決出臺以後,中方如何看待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的作用?會不會停止南海行為準則的磋商進程?

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我要說明的首先一點,非常不幸,仲裁庭在審理過程當中否定了DOC的法律效力,特別是否定了DOC第4條規定的“由直接當事國通過談判解決爭議”義務的法律效力。這個解釋,我們有關一些文章、中國國際法協會也進行了批駁,他們仲裁庭否定DOC效力,否定DOC承諾的這個法律效力,是有違國際慣例的,有違國際法院作為最權威的國際機構的判例原則的。東盟國家一直在重申說DOC仍然是東盟國家與中國共同應對南海問題的地區規則。DOC就是中國和東盟國家應對南海國家地區規則。DOC是當年11個國家的外長一起簽字的,簽了字的是有效力的,所以不會因為裁決受到影響。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不會受到影響。爭取早日達成南海行為準則。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郭衛民:有人說,仲裁案的結果會使中國受到孤立,我想這樣的情況是不會出現的,這個目的也不會實現的。目前已有90多個國家的230多個政黨和政治組織表示公開支持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

此外,在答記者問環節前,劉振民發言表示,是菲律賓非法侵占中國南沙群島部分島礁而引發爭議。菲律賓的主張毫無法理依據。南沙群島從來不是菲律賓領土的組成部分。菲律賓單方面提起仲裁是惡意行為。菲律賓企圖染指中國黃巖島。中國堅決反對菲律賓非法侵占中國島礁;中國堅決捍衛對南海諸島的主權。中國南海諸島擁有內水、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菲律賓對中國黃巖島提出的非法領土要求沒有任何國際法依據。菲律賓是制造和挑起矛盾的始作俑者。

他還表示,有的人或有的國家說,裁決是有約束力的,當事方要執行,這是騙人的鬼話。中國表示希望把和菲律賓的關系拉回到正常軌道。中國希望和菲律賓回歸到雙邊談判的軌道上。

 

發布會到此結束,感謝關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660

韓春雨基因編輯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00萬元資助

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官網查詢發現,韓春雨作為項目負責人的《NgAgo-gDNA基因編輯技術的完善及應用探究》項目已經獲批100萬元,項目起止年月為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條例》第三條規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主要來源於中央財政撥款,國家鼓勵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捐資。中央財政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經費列入預算。

韓春雨課題組5月2日在期刊《自然-生物技術》上發表論文,介紹了一種新的基因編輯技術NgAgo,可以對特定DNA片段的敲除、加入等,被認為在醫藥等領域有很大發展前景。然而,該技術近日再次陷入輿論漩渦:多國科學家因實驗無法重複而質疑NgAgo的真實性。

《自然·生物技術》今年5月初發表了關於NgAgo的研究成果。國內外生命科學界都對這把基因新“魔剪”充滿興趣,很多實驗室向韓春雨團隊提出了合作意向。然而,幾乎從6月開始, 便陸續有同行“抱怨”NgAgo的實驗結果無法重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630

深圳資助個人創客創業項目近400個

截至2016年8月,深圳市資助建設的孵化載體數量達到180家,資助建設創客服務平臺44個,資助個人創客創業項目近400個。近日,在正於深圳舉行的“雙創周”中國青年創客論壇上,深圳市政府披露了上述數據。

中國青年創客論壇由共青團中央主辦,以鼓勵和引導青年強化創新精神、增強創業意識、投身創業實踐。而全市人口平均年齡只有30歲的深圳,也是中國創業最為活躍的城市。在此次論壇上,多家企業創始人、學者與創業者進行了交流。

“我是一名創業者,又是創業者的服務者。”創業型企業投壺網CEO趙妍昱介紹,該平臺成立於2015年,是一家醫藥健康產業的眾籌平臺。成立一年多來,該平臺已為醫藥健康創新企業融資達到2.3億元。

投壺網只是深圳創業熱潮的一個縮影。根據深圳市政府數據,截至今年8月,深圳已建成國家、省、市級創新載體1421家,今年1-8月,深圳國內發明專利申請量3.4萬件, PCT國際專利申請量1.4萬件,連續十二年位居國內城市之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988

中集集團:因對外財務資助未及時披露領深交所監管函

深交所消息,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因子公司對外財務資助和對外擔保未及時披露,於10月20日收到了深交所的監管函。

深交所最新發布的監管函顯示,經查,中集集團子公司中集安瑞科於2015年12月21日與擬收購標的公司南通太平洋、南通太平洋的大股東簽訂了財務資助框架協議,約定由中集安瑞科向南通太平洋提供貸款及融資擔保,總額不超過15億元。中集安瑞科於2016年6月1日向交易對方發函終止收購協議,並要求終止相應的財務資助和擔保協議。截至公司2016年半年度報告披露日,中集安瑞科給南通太平洋的實際貸款余額為4.82億元,以銀行存款為南通太平洋的銀行貸款提供的擔保金額為10億元。然而,上市公司未按照相關規定及時履行子公司對外財務資助和對外擔保的信息披露義務。

另查明,由於相關款項的可回收性存在重大不確定性,中集安瑞科於2016年半年度財務報告中就相應的預付款、貸款以及擔保計提了大額資產減值準備合計約12.1億元,導致公司2016年半年度業績虧損,公司方才於2016年7月15日以業績預告的形式披露了上述相關信息。

深交所認為,公司的上述行為違反了《股票上市規則(2014年修訂)》第9.11條、《主板上市公司規範運作指引》第7.4.3條以及《關於規範上市公司對外擔保行為的通知》的規定。基於此,深交所希望公司及全體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吸取教訓,嚴格遵守《證券法》、《公司法》等法規,杜絕此類事件發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633

*ST眾和:興業礦業將提供總額不超過6億元財務資助

*ST眾和5月10日發布公告稱,由於公司2015年、2016年、2017年連續三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為負值,公司股票將自2018年5月15日起暫停上市。

公告顯示,2018年,公司將積極通過以下措施保障持續經營能力,恢複盈利能力,爭取2018年度實現扭虧為盈,達到恢複上市的條件:

1、公司及其子公司將接受戰略投資人財務資助,從而補充新能源板塊流動資金,並解決紡織板塊職工安置及其他費用等資金缺口。

2、運營方面:金鑫礦業將繼續完善落實開采條件,爭取盡快複工;在戰略投資人的資金支持下,阿壩眾和與深圳天驕的流動資金將得以補充,從而有望實現滿負荷生產,提高經濟效益和持續經營能力;公司還將加強新能源鋰電材料業務的精細化管理,提高內控管理體系運行質量,通過建立和運行常態化的管理提升機制,推進和保障公司回歸可持續發展軌道。

3、由於紡織印染板塊經營已全面停產,無法為公司盈利做出積極貢獻,公司將繼續尋求低效紡織資產的整體剝離,降低成本及費用。

4、目前已有債權人向公司提出重整申請,法院尚未正式裁定受理重整程序。戰略投資人和公司將積極推動公司實施重整,通過重整程序化解債務危機,避免退市風險。

5、公司在自身采取措施、努力脫困解危的同時,將通過戰略投資人在資金、資源等方面的支持,恢複、提升公司的信譽和實力;積極擴大對外合作,與客戶建立長期共贏的合作模式;抓住市場機遇,控制發展風險,促進公司重回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公告稱,目前,擬參與和推動公司重整的戰略投資人內蒙古興業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興業礦業”)董事會、股東大會已審議通過向公司(及新能源鋰電板塊子公司)提供總額不超過6億元的財務資助。該財務資助相關議案亦經公司董事會、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公司及新能源板塊子公司將利用興業礦業提供的財務資助,合理安排生產經營計劃,擴大鋰鹽加工和鋰電池材料業務,完善金鑫礦業開采條件,促進公司新能源鋰電板塊業績全面提升。

公司2017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實現營收7.54億元,同比下滑14.91%;凈利潤虧損10.4億元,同比增虧422.24%,其上年同期為虧損1.99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830

資助置業 鎖定夾心階層 棄居屋模式 傾向批地建資助單位

1 : GS(14)@2010-09-29 21:20:27

http://www.hket.com/eti/search/a ... 7-756593&category=m



港府完成資助置業諮詢,依據民意訂出未來資助方向,包括主力資助無力購買私樓的夾心階層、摒棄居屋抽籤模式、措施將避免市民出現「上錯車」等;消息透露,當局傾向批地予房協建資助單位,而房協已向當局建議,推筲箕灣明華大廈部分重建單位配合新政策。
筲箕灣明華大廈 房協倡作試點
據了解,房協計劃逐步重建明華大廈,騰出土地三分一興建原來甲類屋邨單位、三分一建富貴長者屋、其餘三分一則配合落實政府新推的資助置業方案,如「中產公屋」、「先租後買」或「非傳統居屋」等,但當局對有關混合發展構思持觀望態度,擔心管理及業權會出現爭議。
政府消息透露,明華大廈未必是「先租後買」或其他資助置業措施的首個試點,當局仍傾向批地予房協拓展有關樓宇,且不排除有多於一項措施助上車,最後建議方案,會在10月13日發表施政報告當天公布。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昨日簡報資助市民置業公眾諮詢的初步結果,發現較多市民支持協助夾心階層家庭,但政府需要考慮他們會否因利率上升而未能應付供樓負擔,故此受助家庭亦應具備供樓能力。
夾心家庭 月入擬高於2.7萬
雖然公眾諮詢或焦點小組研究,大部分意見支持復建居屋,但鄭汝樺強調,公眾意見均認同資助出售的單位,應是「限價樓」及限制某類人士申請,況且過去居屋不少安排及規定,其實和諮詢的主流意見不符,故此當局不會把居屋「倒模」再現。
何謂夾心階層?鄭汝樺舉例,現時居屋家庭月入上限是2.7萬元,但相信不少低於此收入者,根本不屬於夾心階層,故此會考慮設定夾心階層家庭月入的上、下限。她強調,當局不可能把夾心階層資格上限定得太高,否則需求大、供應少,無疑是杯水車薪。
資助置業有何基本原則?鄭汝樺強調,居屋抽籤決定揀樓次序,未能照顧最有需要人士,故為求公平及具透明度分配資源,傾向考慮按優次及條件,讓合資格者輪候接受資助,但承認「愈要按優次、行政成本便愈大」。
此外,鄭汝樺稱不少反對意見值得重視,如不應鼓吹市民買樓、避免市民「上錯車」等問題:「反對者不是為反而反對,不少具有原則性,可以用『肉緊』來形容,有些經歷97年後痛苦經驗,不希望政府『好心做壞事』!」

撰文:黃偉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92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