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停損篇 懂得和虧損「和好」才是投資成功之母 不學鴕鳥即時認錯的停損心法

2010-8-30 TTW




絕大多數的投資人都厭惡虧損,但投資之路難免遇到虧損,如何面對虧損並進行停損,進而保存實力,是贏家必修的一堂課。

三十歲的投資達人李南憲,用正面態度面對虧損,奠定日後獲利千萬元的基礎。

撰文·謝富旭

二○○九年四月三十日,對當時「股齡」逾九年的李南憲而言,是一個很值得紀念的日子!

這 一天,中國移動入股遠傳的消息讓台股狂漲三七八點,漲幅高達六.七%。李南憲的選擇權賣權部位一夕之間虧損高達近一百萬元,占他當時總資金部位一成左右。 當大多數投資人歡欣鼓舞慶祝大漲時,李南憲冷靜地「揮刀自宮」執行停損動作。「我記得那一天我還睡得不錯!」他苦笑地說。

第一戰賠光了學生時代積蓄年齡僅三十歲的李南憲,靠著打工存下的數萬元積蓄,以十年時間透過股市滾出上千萬元以上的身價;他說,如果他操作股市有何過人之處,那就是:該停損時絕對比任何人要冷酷!

一天內賠了近一百萬元,對一個不到三十歲的年輕人,很難不「抓狂」。但對李南憲而言,進入股市要成功,懂得停損是第一個修煉,也是最重要的修煉。

「停損對我而言,就是把發球權搶回在自己手上!」他意味深遠地說。李南憲用「正面態度」去面對停損。他說,每當執行停損時,他都有信心在一年內把虧損的錢再賺回來;因此,停損對他來說,不單是對自己投資決策坦承錯誤並即時地面對,更是對自己信心的一種展現。

相反地,如果不願意停損,選擇進場攤平一錯再錯,直到把自己的資金虧損殆盡而後悔莫及,那麼也意味著你在股市中已經喪失「發球權」,被淘汰出局了。

就像去年四月三十日,短短一天,李南憲虧損了近一百萬元。但之後他隨即修正投資策略,全力在期指上作多,不到一個月,原本虧損的一百萬元不僅賺了回來,還獲利頗豐。「我隱約有一種感覺,經歷過這次的虧損之後,因為懂得即時停損,我的投資功力又更上層樓!」他如此說。

李南憲對停損有深刻的體會,主要是因為年輕時因為不懂得停損,而差一點在股海中慘遭滅頂。

就讀龍華科技大學時,李南憲就對股市產生濃厚的興趣。他把在飲料店打工辛苦存下的數萬元積蓄,加上媽媽贊助的十二萬元,總計約二十萬元,聽信電視投顧老師的強力推薦,在二○○二年時全部押在茂矽這檔股票,買進成本約十八.五元。

「那 時候我已經有一定程度的技術分析底子,當茂矽跌破十八元時,我覺得苗頭不對,想停損先跑,但因為裡面有媽媽的錢,就去問媽媽的意見。」「媽媽說等反彈小賺 再跑,於是我就沒賣。」沒想到一不留神,茂矽在一個月內就從十八元重挫至十二元,李南憲慌了,再去找媽媽商量,說賣了還可以拿個十幾萬元回來,但李媽媽堅 決地回答他:「絕對不可以賣。」就這樣擺了快一年,茂矽股價持續大跌,○三年四月,茂矽因爆發公司債違約危機,股價再度急殺至三元以下。「那一次,我瞞著 媽媽,全部出清茂矽,二十幾萬元的投資到最後只拿回約三萬多元,虧了十幾萬元。」「十幾萬元或許對很多人不算什麼,對我而言,卻是用大學三年多青春歲月在 飲料店打工攢下的血汗錢,也是一位母親因為疼惜兒子而省吃儉用下來的私房錢!」現在的李南憲,倒是很感謝八年前投資茂矽,因為不懂停損而產生的「椎心之 痛」。有了那次經驗,李南憲不管日後做波段、做權證、做期指或操作選擇權,皆把停損擺在投資原則與技巧的第一順位。

從大賠經驗 歸納出三點停損心法「去年四月三十日虧損一百萬元並沒有給我情緒帶來太大波動,專做波段與短線的我,隨時在給自己進行一種心理建設,即使一天之內虧掉總部 位的一半,一定要冷靜以對,絕不能慌張或崩潰!」經過八年的股市淬鍊,李南憲歸納出三點「李氏停損心法」作為操作準繩,這個心法對短線操作者特別重要—— 在做成一個投資決定時,要同時預先擬定好停損點。不論停損是百分之幾,一碰及停損點,就要毫不留情地砍單,寧願砍錯,也別猶豫不決。

另外,即使停損點還沒到,如果感覺不對,例如盤中遇到大單連續急殺就要執行停損機制,寧願提早停損。李南憲表示,對操作短線者而言,求的是勝率,而不是賭身家,不懂得即時停損,如果遇到一次大錯誤,將元氣大傷難以翻身。

再 來,是要打破逢低買進的迷思,這個心法對長線投資人至為關鍵。李南憲認為,「逢低買進」只適合極少數的績優大型權值股,他個人認為,中華電信、台積電與國 泰金三檔股票如果股價跌破五十元,才值得「逢低買進」,長線下來把配息算在內都有不錯的獲利,其他都不適合所謂的逢低買進,尤其是中、小型股票。

李南憲表示,所謂的「逢低買進」、「拉回買進」,如果不精選標的,這種說法和心態與賭博沒兩樣。之前的股王博達,到最後變成壁紙,即使連雷曼兄弟都會破產,這種股票如何「逢低買進」?

另外,「李氏停損心法」第三點是虧損二○%以上就要砍,根據投資心理學研究顯示,多數人在某檔股票虧損超過二○%以上時,就會產生鴕鳥心態,選擇遺忘它,他認為,這一種標準的輸家消極心理狀態。

李 南憲說,如果欠缺停損勇氣,最好別進入股市;虧損二○%以上是很讓人心痛沒錯,但當大盤或某檔個股跌幅超過二○%以上,通常意味著市場由多轉空的轉折點來 臨。懂得在轉折點停損出場,就等於保留住元氣,為日後到來的多頭做準備,有這種停損勇氣的人才有機會進入屬於少數人的贏家圈。

從股市操作更懂真實自我

李南憲坦承,他從小就是一個不愛念書、又沒耐性的孩子。龍華科技大學畢業後,他換過逾三十個工作,除了在投顧公司當call客業務(尋找會員加入投顧)待了半年外,其他工作都沒做超過一個月。但透過股市,他認清了自己,也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操作方式。

他 羞赧地說,最離譜的一個工作是他應徵進台北縣五股工業區的一家電子廠做焊接作業員,第一天工作時,他滿頭大汗地在作業線上焊接電子零件,但因為動作太慢, 導致整個生產流程嚴重延宕。「才做了兩個小時,公司以不適任為由就把我趕走了!」然而,對於投資領域知識上的追求,李南憲展現出連他自己都驚訝不已的耐 心。不愛念書的他,為了考進財金研究所,耐著性子用力啃經濟學、財務金融等教科書,一點都不覺得累。

「我能在一家投顧公司待半年以上,就是因為我太熱愛股市了!」李南憲說,雖然在投顧公司做的是call客戶,說服客戶把錢掏出來的基層業務工作;但因為可以接觸市場,聞到金融市場的氣息,讓他能夠忍受經常吃閉門羹的挫折感,狂打電話找尋客源,直到精疲力竭為止。

覺悟自己無法成為上班族之後,他把所有的精力全部投入股市,從做股票深刻了解到,以他的個性根本無法做長線投資,因此,全力鑽研權證、期指以及個股波段操作的技巧,把自己的對帳單貼在網路上,並把投資心得著書為《能知明日、富可敵國》(聚財出版)一書。

過去十年來,李南憲靠著高價股權證以及強勢股操作,累積獲利高達千萬元以上,目前正打算買進人生的第一棟房子準備結婚。李南憲把停損視為是投資成功的必經路徑,學會勇敢地面對這個最大的投資心魔,將為你的成功邁開一大步。

李南憲

出生:1980年

現職:專事投資

學歷:龍華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經歷:換過30種以上工作,工作最長紀錄為半年

身價:八位數

李南憲停損3 心法

1.寧願砍錯,也不要猶豫不決說明:投資看錯是家常便飯,只要勝率維持在六成以上,懂得即時停損,長時間下來一定會成為贏家。

2.打破逢低買進的迷思

說明:大型績優權值股才有「逢低買進」的價值,台積電、國泰金與中華電信跌破50元都值得買進長抱,其餘不要輕易「逢低買進」。

3.虧損20%以上就要砍說明:虧損超過20%還不願停損是一種標準的輸家消極心態,虧損20%一定要停損,因為,大盤或某檔個股跌幅超過20%以上,經常意味著市場由多轉空的轉折點來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47

房市菜籃族停損 五月中是底限

 
2011-3-21  TCM




奢侈稅還未正式立法,房屋市場就 掀起了逃命波。原本的交易市場大亂,有人不想買到燙手山芋,寧可犧牲四百萬元頭期款毀約;有的賣方到手的四千萬元交易飛了,甚至還要陪著買方打毀約官司。

住在台北市黃金地段的羅太太(化名),農曆過年前發出售屋資訊,當天就接到電話,接下來幾天,「電話接到手軟,」最誇張的一次,一天曾經有六組人來看房 子。不到一個月,羅太太就談定了一個令她非常滿意的價格,四千萬元成交;若用二十多年前約一千多萬元的買進價格來說,等於房子翻漲了兩倍多。

緊接著,雙方迅速簽訂合約,沒想到在收到第一筆款三百萬元之後沒幾天,財政部宣布擬開徵「特種貨物及勞務稅條例」(俗稱奢侈稅條例),這時,買方突然要求 第二次看屋,看屋後,以「房子漏水」、「陽台外推」,房子有瑕疵為理由,要求退款。

羅太太當然不甘心,滿心期待的好價錢突然落空,等於之前都白忙一場。「更何況,我的房子只是潮溼,根本不算漏水,」而且,雙方之前都未談及此問題,她認為 對方很可能是受到開徵奢侈稅影響,所以,決定收手不買。

不過,經過雙方協商後,決定各退一步。因為,買方發現,所持「漏水」的理由並不充分,即使將來進入訴訟,也不一定能拿回全部款項,賣方也認為,房子地點不 錯,還是找得到口袋深的買家,最後,買方同意賠付違約金。

投資客退縮 搶退場,竟檢舉賣方違建

羅太太的情況不是特例,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莊孟翰就說,最近有太多退訂、甚至是毀約的糾紛發生,「經濟好、房市熱的時候,大家都不會去在意,什麼都 不是問題,現在想退訂、毀約,就出現一堆問題,什麼花招都使出來了。」 莊孟翰舉例,除了海砂屋以外,還有檢舉賣方是違章建築,或是控告建商廣告不實,「原本說到捷運站只要三分鐘,結果根本需要花快十分鐘,」就連這種說法也被 拿來當成毀約的理由。

「房屋買賣中有很多『散客』,就像股市裡的『菜籃族』一樣,」莊孟翰說,像羅太太案例中的買方,很可能就是這種「短炒投資客」,原本預計持有一、兩年即脫 手賣出,沒有想到奢侈稅條例一出,不但買在高點上,又要負擔預期之外的一○%至一五%奢侈稅,若為了避開,就得撐過兩年,「很多口袋不夠深的投資客,就玩 完了。」

而這次打房也確實打擊到這批「資金不夠、信心不足」的短期投資客,台灣房屋不動產研究中心執行長邱太煊表示,他就認識有位 朋友,一口氣訂了六戶林口的預售屋,每戶訂金十萬元,開了六十萬元的本票,聽聞開徵奢侈稅消息,馬上退訂,他慶幸的說,「還好還沒簽。」

邱太煊說,按規定,尚未正式簽約之前可拿回全部訂金,「一旦簽約就很難了,除非房子有重大瑕疵,否則想毀約通常是不容易成 功的。」他評估,類似羅太太的案例,最後的結果大概是雙方和解,賣方退還買方部分已付款,「但也有可能買方一毛錢都拿不回來。」

開徵奢侈稅已為台灣過熱的房地產市場降溫,一般預估,接下來將有一番價格修正,那麼,手上有房子的人到底該不該賣?

炒家求脫手 折價一五%,抵銷奢侈稅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畫研究室經理蘇啟榮表示,從消息發布(二月二十四日)至今,委售的案子增加兩成,顯見市場上要賣房子的人變多了,甚至有「從買方轉為賣 方」的現象發生,這些人若不是怕擔心被課稅,就是有資金壓力,要趁房價下跌之前,趕緊脫手。

「先跑先贏,殺一點就趕快出手,」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張金鶚指出,房價不會跌這麼快,現在價格還沒有完全鬆動,「對買方(指自住戶)來說,再過半年以上才 有比較漂亮的價格,」換句話說,趁市場行情還在,對賣方來說是「越早賣越贏」。

莊孟翰表示,除了奢侈稅以外,在房價節節高升的環境下,每年一月一日的公告現值調整,也會增加房屋持有和交易的成本,「這表示,即使你不去動它(房子), 稅也會增加,」因此他建議「房市菜籃族」,要考慮這些因素後,自己設停損點,「如果發現撐過兩年有困難,就要趕在五月中以前找到買主,因為奢侈稅七月一日 就要實施,而一般交易過戶、登記約需一個半月的時程。」

依此推算,若有賣房壓力,不妨以去年第四季到今年第一季最高價的一五%,做為參考折數的最低底限,等於以房價的折扣抵銷了奢侈稅,而越接近五月中,將越靠 近這個數字。

「不過,好的地段如北市大安、信義區,不用(折)一五%照樣賣得掉,」大聲行銷顧問公司執行總監田大權表示,此時也是賣方檢視手上的東西,究竟是西瓜、還 是蘋果的時機,考量購入成本和資金流量,以及放兩年的風險和成本後,地段不好或泡沫過高區域的產品,只求保本,能夠不賺不賠賣出就好。

買房免追價 貨比十家,留電話慢慢談

至於有買房意願的人,此時或許是個好時機。永慶房屋研展室協理黃增福表示,現在議價空間變大,以前買方要追價才買得到的產品,現在部分投資客退場,屋主也 不敢抬價太高。

甲山林廣告副總經理徐永仁也說,過去銷售人員會說:「趕快下訂,再不買就沒有了!」現在買方更有空間靜下來理性分析。

莊孟翰則建議買方「貨比十家」,「還是要觀望,先打個七、八折,可以多看看,然後留電話,如果沒人打來,就表示還在賣方市場,如果很多人打來,就可以慢慢 開始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83

心理篇》﹁打敗自己﹂才能決定最後勝利 曹仁超:停損才是股市投資的勝負關鍵

2011-7-11  TWM




經歷四十多年投資生涯,曹仁超自認戰勝股海的關鍵一招是及時停損。他指出,投資隨時可能犯錯,因此必須先保全實力,才能靠趨勢投資法找出潛力標的。

口述.曹仁超 整理‧周岐原投資生涯裡,我的關鍵一招是停損。為什麼?因為它需要打敗自己。觀察趨勢並不難、依趨勢制訂策略有一點難,但最難的是克服心理障礙,把原本看好的部位汰弱留強;在股海中,決定最後勝負就是如何打敗自己。

如果我能早點了解停損的重要,一九七四年我就不會在投資和記時,虧損五十多萬港幣,差點因此破產。幸好八○年代起我痛下決心,終於改變戰略,即使遇到金融海嘯等多次危機,也沒有對整體資產造成重傷。

現在,只要投資的股價下跌一五%時,我就會保持高度注意,一旦股價跌至買進價的八○%則立即賣出,絕不戀棧,藉此保留實力再戰。另一方面,嚴控跌幅但不限制漲幅,放手讓強勢持股表現,絕不要急著獲利了結,因為強勢股的波段行情,往往可以漲超過一○○%。

先有勇氣認錯停損,才有本錢繼續用趨勢投資法獲利。趨勢投資法是找出有利的特定產業,和最有潛力的標的,如同準確射中牛隻雙眼的「牛眼投資法」,就是投資趨勢的最高境界。

○ 八年十一月,中國政府推出四兆元人民幣刺激經濟計畫,我確認這將對股市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大買江西銅業及中石油等原物料股,獲利甚豐。再如去年我的策略是 由工業股轉向消費內需股,也是配合中國政府推出的刺激內需政策。政策轉變往往是企業營運的轉捩點,對投資趨勢影響重大,投資人須特別重視。

接下來,我觀察到什麼趨勢?兩岸三地消費股獲利消長,是我看到的亮點。繼海南島開放奢侈品免稅後,中國政府正研擬降低國內奢侈品的銷售稅率。受此影響,台商和陸資在中國的消費內需股將因為降稅連帶看好;相對地,香港消費股獲利長線可能下滑。

像 是莎莎、六福這些個股,過去享有高成長、高本益比的優勢,是拜大量內地遊客到香港消費所賜,接下來成長動能減緩勢必讓股價修正。雖然目前香港的房價和股價 還沒有反映這個趨勢,但我擔心香港自○三年起的大成長,其高潮已經過去了。反觀台灣布局中國內需市場有成的業者,則正要開始收割這股趨勢,因此台灣的消費 股將值得注意。

曹仁超

現職:《信報》首席顧問

經歷:證券研究員、專欄作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82

產業夕陽化 停損不如停業

2011-7-18  TCW




Q:網路下載電影方便快速,到出 租店租片的人越來越少,配合總部走複合式經營,兼售保健食品與清潔用品,但此類商品不像可樂、爆米花,可當看DVD時吃的零食,顧客接受度低,也有被強迫 推銷的壓力。如何經營複合式生意,彌補日益下滑的業績?(艷陽電影院DVD出租店林店長)

A:我有位親戚在中部鄉下當西裝師傅,十年前一個月接兩套西服訂單,現在兩個月才有一筆生意,他明知這行已被品牌西服取代,卻眷戀著手藝和老客人,人生的青春歲月和拚搏事業的鬥志,幾乎都已消磨殆盡。

這例子要說明的是,夕陽產業變成朝陽產業不是不可能,但機率極低,你我皆非蘋果執行長賈伯斯,靠一己之力可逆轉趨勢,不敵網路科技衝擊的DVD出租店,和 手工西服店都屬前景黯淡,注定要走入歷史的行業。既然是一樁沒有未來的生意,能帶給顧客的價值又不斷遞減,捫心自問,還有繼續經營的必要性嗎?

我認為,設停損點都多餘,趁有利潤快收掉,轉營有潛力事業,如賣早餐時段總會有人想吃的燒餅油條,只要經營得法,比開DVD出租店有發展機會,別等有限資源耗盡,想轉業已太遲。

身處夕陽產業不會讓人萬劫不復,失去朝陽的心態才會致命。捨不得立刻關店轉業,理由只有一個,就是念舊心態使然。念舊絕非做生意需要的元素,對個人前途亦 毫無幫助,可說是經營陷阱,你身陷其中,想出走複合店的點子,但從沒聽過有人經營複合店成功,道理淺顯:專門店都做不好,複合店怎可能成功?還可能遭顧客 唾棄,認為店家根本不夠用心把東西做到最好。

所有成功事業都是靠核心產品成功,小店更是如此,豪大雞排就賣那塊雞排,星巴克堅持賣咖啡不供簡餐,鼎泰豐大陸深圳加盟分店兼賣珍珠奶茶,下場則是關門大吉,在在證明品項越多,店倒得越快。

對經營者來說,最難不是加法而是減法,消費者是用減法看一家店,只認定這家店的某一項拿手產品,即使DVD出租店兼賣爆米花、滷味,生意一樣不會好。成功的企業家少,正是因為想不通簡單道理的人多。店長學堂歡迎讀者提問:[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26

《快思慢想》教我的投資事:人為什麼會捨不得停損? 投資理財-分享站

http://rich.infosharecity.com/%E5%BF%AB%E6%80%9D%E6%85%A2%E6%83%B3/

通常會在書店中用包膜封起來的書幾乎都賣得很好,而《快思慢想》就是這樣的一本。作者是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康納曼博士(Daniel Kahneman)。書本裡面探討是人的兩種思考系統,一個是用類似本能反應的思考,另一個是較會深思的思考,不過後者卻常被前者本能思考牽著走。從這本書中可以吸收到許多影響人做決策的原因,其中當然有很多都跟我們投資行為相關,富朋友推薦想要學習投資的人可以花點時間來閱讀這本書,從書中學習人會做出錯誤決策的原因。像「捨不得停損」就是經典的應用實例。

如果你有過投資經驗,幾乎都會面臨該不該停損這種關鍵時刻。這個決定很難,就如同要承認自己做錯事一樣,要接受自己投資虧損是件不容易的事。正確的停損決定是少數人能夠理性做到的事,多數人寧願繼續看著損失而不行動,然後就是更多的損失、更多的不知所措。為什麼會如此?是想賭一把?不願面對事實?還是覺得投資會漲回來?我想借鏡康納曼博士書中內容來解釋這行為。

 

理性思考是本能嗎?

人在做決定時,會因為偏好而對某事物加分與扣分。比如選購一台車,喜歡高調、時尚、流線車型的人,與喜歡低調、安全、省油車種的人,評估一輛車的焦點與方式就不同。不需刻意,你的腦袋自然會做出你決定,即使自己沒有察覺。同樣的,當我們面對一件不確定的事情做評估時(譬如該不該停損?),權衡的也是結果在你心中所佔的影響。想知道結果是如何影響著我們,請試著回答下面的選擇題,用直覺思考你會選擇哪一個?

  • 選擇A:你確定會得到100萬元。
  • 選擇B:你有1%的機會什麼也沒有,89%的機會得到100萬元,10%的機會得到500萬元。

如果你的答案是A,那麼你是屬於人多勢眾這邊。但如果以數學上最大利益來衡量,選B對你而言才是有利。我們直接跳過計算期望值數學這部份,選擇B確實會比選擇A多更多賺錢,B在機率上比較有利,雖然它有1%的機會什麼也得不到。(就是因為這1%影響很多人做出選擇)註1

康納曼博士在《快思慢想》對這現象有不同的問法:在下列各自獨立的問題C與問題D中,你分別的選擇是什麼?

  • 問題C:選61%的機會贏得52萬元,或選63%的機會去贏得50萬元。你選哪一個?
  • 問題D:選98%的機會贏得52萬元,或選100%的機會可以贏得50萬元。你要哪一個?

假如你仍像大部份人一樣,問題C選擇61%的機會贏52萬,問題D選擇100%贏得50萬,那麼理性來說你就陷入邏輯上的矛盾。但先別緊張,這只是邏輯上不合,以大眾心理來說很合理。以邏輯來看,問題C如果選61%得52萬的人在問題D中應該也要選98%得52萬才合理。為什麼?因為你仔細比較兩個題目,會發現問題D只是把機率提高的問題C而已,題目中兩個選項都提升了37%的機率,獲得的金額還是一樣。然而,因為50萬元的那個選項從原本63%的機率上升到100%確定可以拿到,這100%確定的條件就足以趨使我們心裡偏向選擇拿較少報酬,但一定可以拿到的選項。

 

人喜歡確定的報酬,但討厭確定的損失

「確定」能帶給人安心,所以當一件事情有確定的選項時,往往會讓我們對確定選項投於較多的關注,如同前面說我們會因個人喜好而對某些事情加分,我們都會給確定選項加不少分數。然而,確定有分確定得到與確定失去,這兩者給我們的感受完全不同,說到這相信你多少已經能夠理解,我們討厭確定損失的感覺,誰都不喜歡輸。

來看書中一個例子(我有稍做修改):

兩個球迷計畫要開100公里的路去看籃球比賽,其中一人已經買了兩張票,一張票自己用,一張送給另一個人。到了比賽當天氣象報告說晚上會有暴風雪,會影響兩個人回程的路,在暴風雪中開車並不是件值得愉悅的事。你認為哪一個人比較會不顧風雪阻檔,冒險去看這場球賽?是花錢的人還是沒花錢的人?

假設這兩個人都已在心中預期要去看球賽,所以看不到比賽兩個人都會失望。不過沒去看球賽也會造成實質的金錢損失,換句話說,花錢買票的人比沒花錢買票的人損失更大,因為他花了錢又沒看到球賽,要承受兩種打擊。當然,如果花錢的人執意要去而另一位卻不去有失贈票之禮,也許以後就再也沒有免費的票了,但這部份我們先不納入考量。

可是,花錢的人真的「要」因為購票的損失來決定該不該去嗎?以理性來說,錢已經花掉,已經是過去式,當前所要考量的並不需把「已成定局的因素」考慮進來,花錢買票者決定要不要去,理智上應該問自己:「如果這張票是別人贈送,我並沒有付出任何金錢,我還該去看球賽嗎?」這個困難的問題需要紀律與習慣才能達成,跟心理直覺違背是件難克服的事,這也跟我們在投資上做停損決定時很類似。註2

回想一下,當你手中的投資已經是虧損,假設是股票投資,股價已經比你投資時的價格低不少,後勢看起來你也不知道何時會再漲回來,也有可能跌更多損失更大。能確定的是虧損已經造成,那麼在當下決定要不要賣掉時,就與上述花錢買票而要放棄去看球賽的人感受相似,此時你做決定很大部份會受心理因素影響。你會考量過去已經投資的金錢損失,還有原本期待賺錢的感覺被打拍掌,這跟承認錯誤一樣都不好受。該不該停損的決定不單是理性判斷這檔股票當前的情勢,還加了許多心情在裡面,更別說之後的情勢是未知的。而股票市場也很現實,有可能在你猶豫的短短時間內,股價就繼續破底,甚致當天變成跌停你想停損也停損不了。註3

 

停損也意謂著確定的損失,這完全違背大部份人的心理。潛能大師安東尼羅賓也說過:「人喜歡追求快樂,避免痛苦。」所以停損在心理上是件變成是件想避開的痛苦事。關於這點我們下一篇文再繼續分享。

繼續看下一篇:人為什麼會捨不得停損?(2)

註1:此為Allais Paradox所發現的決策矛盾。


註2:這就是心智帳戶;我們會因為付出一件事而在心中開一個帳戶,這帳戶雖沒有實際金錢存在裡面,不過對這件事所投入的所有無形與有形成本,我們都會放進這帳戶裡,做決定時也會因而拿出來衡量。

註3:股票跌停就表示很多人搶著用當天最低價賣出,此時多數人要脫手而很少人要接,賣掉跌停股就變成很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452

《快思慢想》教我的投資事:人為什麼會捨不得停損?(2) 投資理財-分享站

http://rich.infosharecity.com/thinking-fast-and-slow-2/

前文提到人會對確定的事給予更多的關注。也就是說,我們會對確定的快樂加更多分,對確定的痛苦扣更多分。以心理層面來看,「追求快樂,避免痛苦」是我們人的本性,但這樣一個自然的人類行為,卻是讓人在面對投資虧損時,遲遲不肯做出正確決定的關鍵原因。

買彩券與買保險都是為了一點機率

哪個讓你比較焦慮?

請想像你有1%的機會贏100萬元,你明天會知道結果。接著再想像你幾乎確定會得到100萬元,只是有1%的機會什麼也得不到,一樣是明天才會知道結果。現在比較一下這兩種情況,哪個讓你感覺比較焦慮?心理學研究中第二種情況下所產生的焦慮比第一種情況還明顯。

「會不會那麼巧就跟100萬擦身而過?」第二個讓你焦慮的疑問會出現在夜晚睡覺時,如果把100萬元換成是醫生開刀至死,那焦慮就更大了。這兩種極端的機率事件(99%得不到與99%能得到)又再度觀察出確定性帶給我們的心理影響。1%的機會贏100萬會讓我們聚焦在希望上,1%的機會得不到100萬會讓我們擔心失去的風險。這種得與失及機率高低的組合,康納曼博士在書中提出以下這四象限(註4):

快思慢想

  • 每個象限第一行代表事件機率
  • 第二行代表機率所帶來的情緒
  • 第三行代表人會對風險所做出的選擇

用日常生活中實際情況來說明較容易懂:

快思慢想

對照上下兩表,我們能看出為何人會買彩券與買保險。如果有5%的機會獲得1萬元,而你只需付出5元的話,此時比本金高出2000倍的的報酬,就會驅動人去做出尋求風險的行為。這就是為何博弈事業可以蓬勃發展的原因,人們願意用小成本來賭一個大夢想,即使在數學上中獎機率幾乎是不可能。(但極微機率不表示不會發生,購買彩券人數夠多就一定會有人中獎,而少數中獎的人就會影響更多人繼續買彩券。黑天鵝效應與隨機致富的陷阱類似觀念。)

買保險則是另一側的例子,比如說意外死亡險。意外死亡險可以讓你用較少的金額去擔保你發生意外死亡後,留給後人一筆保險金安家。然而人一生發生意外而死亡的機率有多高呢?或者該說意外死亡人數佔所有死亡人口中比例很高嗎?當然不會有人為了這個微小機率而去冒險說自己不會發生。這也是保險公司賺錢的方法,因為以數學機率來說,我們付出的保險費都比期望值高很多。不過人生不是數學就能完美解釋的事情,所以該買的保險我們會去買。(以保險的角度來看,花錢買保障是種價值衡量,而不是只有價格衡量。)

除了右上角,其他三個事件比較容易懂,不過右上角正是我們討論人捨不得停損的關鍵。試想下面一個問題:

  • 如果有場賭局,你已經確定90%的機會輸掉5萬元,但有10%的機會完全沒有損失。你可以有另一個選擇,就是立即退出這場賭局只需失去4萬4仟元。如果由你來選,你會選擇退出還是繼續賭?

上面的問題事件就是右上角的例子,也是前面文提到的:人不喜歡確定的損失,所以會尋求更大的風險去避開確定的痛苦。大多數人都會選擇繼續賭,必輸但損失只少那麼一些的結果並不吸引人,「搞不好我會是那10%」是普遍人的想法。

 

停損與不停損都是輸,何不賭一把?

或許人在衡量該不該停損時,表面上「何不賭一把?」這念頭不會真的出現,不過我們也別對自己太有信心,「搞不好會漲回來?」這樣的聲音其實跟賭一把差別不會太大。當帳面上出現幾千到幾萬元的損失時,唯一能確定的是當下賣出就是虧損,這種心裡上的不舒服正是影響我們理性處理停損的原因,如果再加上有其它選項可以讓我們有機會(即使機會微小)規避風險,那麼就會有人願意去承擔更大的損失機會來換取沒有損失,也就是上面四個象限中右上角所說:當幾乎確定損失的事情發生時,人會尋求更大的風險來避開即定的損失。

所以停損為什麼是投資中一再被拿來告誡的原則?就在於很多人還是沒做到。這之中雖然還涉及停損的技巧、資金計算、策略落實、時機點、判斷趨勢、風險報酬比……等,但富朋友仍認為心理因素才是執行停損時最大的影響關鍵。透過這篇文章較深入的了解人對於確定損失的心態轉變,將能夠幫助自己在面對投資停損時有更強大的心理支撐。


註4:此為展望理論,是行為經濟學的理論,為康納曼博士和已故好友特沃斯基共同提出的,在行為經濟學發展上有一定的影響力,特別是在康納曼以此理論獲得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後。

補充1:康納曼博士在《快思慢想》中提出人的決定系統可分為快思系統一與慢想系統二,前者似本能思考,後者似深思。什麼是本能思考?請看這個問題:有兩個人同時去面試,一個外表長得比較好看,另一個人長相較普通,你覺得面試官會選擇哪一位?答案已經出來,甚至在你看完問題不到一秒你的系統一已經做出答案。這就是系統一的優勢,快速找出腦中各種可能的經驗與資訊,然後給出答案。然而,系統一這樣的優勢可能引導系統二誤解,照理說這個面試問題提供的資訊非常不足,題目中並沒有告知兩者的身高,兩個人的年紀大小,兩者的性別,過往工作經驗也沒說,這四點絕對會影響面試官做決定,但我們在看問題時系統一只會想快點找出答案,因而掉入快思的陷阱裡。

補充2:系統一快思判斷會造成誤解的例子也可以看下圖。你能相信這兩張桌子的長寬大小是一樣的嗎?(可以用尺在螢幕上量看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45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