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說史130531傑弗遜與開國英賢(三) 費城制憲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05/31/%E8%AA%AA%E5%8F%B2130531%E5%82%91%E5%BC%97%E9%81%9C%E8%88%87%E9%96%8B%E5%9C%8B%E8%8B%B1%E8%B3%A2%E4%B8%89-%E8%B2%BB%E5%9F%8E%E5%88%B6%E6%86%B2/

說史130531

傑弗遜與開國英賢(三) 費城制憲

朝日執筆

 

〈美國簡史番外篇〉: 天才傑弗遜和他的對手們(二)

允文允武的 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與「費城制憲」

「費城制憲」

獨立戰爭結束後,十三州之間在戰時一度被擱置的矛盾又重新浮現,建立一個「有實權的中央政府」以調解各州的衝突,似乎已是刻不容緩了。

在1786年9月召開的「修補聯邦政府缺陷委員會議 」Meeting of Commissioners to Remedy Defects of the Federal Government(一般以其召開地點稱「安納波利斯會議」Annapolis Convention)上,紐約州代表 漢密爾頓 與維珍尼亞州代表 麥迪遜James Madison(後來成了美國的第四任總統)成功說服與會代表,通過建議十三州各派代表舉行會議,對既有的《邦聯條例》作出修訂,並由漢密爾頓撰寫會議結論。

1787年在位於費城的 賓夕凡尼亞州議會獨立廳Independence Hall,「制憲會議」Constitutional Convention正式召開。 漢密爾頓對促成是次「制憲會議」居功至偉,按理本應是紐約州代表的必然之選。 然而,「恃才傲物」往往都是不世奇才的通病,漢密爾頓在紐約州議會內的人緣相當不佳。 他岳丈幾經周折,賣盡面子,方才讓漢密爾頓得以在三名代表中敬陪末席。 漢密爾頓與另外兩名代表的想法格格不入,私下的人際關係也非常惡劣。 結果,「制憲會議」開不了幾天,另外兩名代表已忍無可忍,憤然決定丟下漢密爾頓,逕自返回紐約,臨行前更特別聲明,漢密爾頓不能代表紐約州投票。

 

曾與漢密爾頓聯手,促成此次「制憲會議」的維珍尼亞代表麥迪遜,很自然成為會議的焦點人物。 在會議上,維珍尼亞州長 蘭道夫Edmund.J.Randolph提出麥迪遜早己擬定好的「大州方案」Large-State Plan*** (又稱「維珍尼亞方案」Virginia Plan或「倫道夫方案」Randolph Plan),主張成立兩院制立法機關,議席按各州人口或納稅額的比例分配,下院由公民直選,上院則由下院選舉產生。 行政機構亦由議會選出,其功能僅為確保立法機關的決議得以忠實執行。此方案亦包括建立一個擁有一定否決權的司法機構。

「維珍尼亞方案」無疑有讓大州「欺壓」小州之嫌,作為「小州」之一的新澤西州代表 柏德遜William Paterson針鋒相對,提出「小州方案」Small State Plan***(又稱「新澤西方案」New Jersey Plan或「栢德遜方案」Paterson Plan)。該方案主張按照原「邦聯條例」的原則,各州在議會內應擁有均等的議席;並認為經修訂後的《邦聯條例》和協定應為全國最高法律,建議增加行政機構的權力,讓聯邦行政部門有權通過武力手段,強迫各州服從國會通過的法律。 另外,亦建議設立最高法院,作為全國性事務(如訂立條約等)的最終上訴部門。一切都突顯各州的平等原則。 此方案當然立即遭到以維珍尼亞為代表的各大州的反對。兩派方案一時間鬧得不可開交。

漢密爾頓雖然只是一名沒有投票權的代表,但他還有「發言權」!他覺得這兩個方案都不能建立一個真正「有為」的政府,1787年6月18日他在會上滔滔不絕地發言超過五小時,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史稱「漢密爾頓方案」Hamilton’s Plan。***

方案同樣倡議兩院制,人民院由人民直選,任期三年,元老院則由人民選出的「終身制代表」(可視為「民選貴族」)互選產生。 全國行政首長由各州指派的「選舉人」選出,如「任職期間行為良好」,當為終身職。 行政首長對國會通過的法案有絕對否決權。 各州州長人選由國會建議,再經行政首長任命。 國會及該州州長對州議會通過的議案均有絕對否決權。

在其他與會代表看來,這根本就是把英國的體制照搬過來,只是把「國王和總督」換成「行政首長和州長」而已 (備註:「總督」和「州長」的英語同樣都是Governor),是以此方案又稱為「英國方案」British Plan。

漢密爾頓的方案甫提出,即引起會場的一陣騷動,然而很快就回歸平靜,甚至連一些像樣的討論亦不曾引發。 這個要求各州徹底放棄主權的「準君主制」模型,實在太違背「常識」了。

他的前度盟友麥迪遜,這時也清楚漢密爾頓雖然與自己一樣,想建設一個「有力的中央政府」,但漢密爾頓心中的「中央政府」,也實在是太「有力」了! 麥迪遜事後這樣憶述當時的情況:「紐約來的紳士,風度翩翩……發言委實是精彩絕倫,在響徹會場的如雷掌聲中,卻聽不到一絲的共鳴!」

 

在「大州」和「小州」的爭論中,康涅狄格州代表 謝爾曼Roger Sherman(他是唯一同時有份簽署美國建國四大文件──《大陸盟約》Continental Association、《獨立宣言》、《邦聯條例》及《美國憲法》的人。 傑弗遜曾稱讚他「一生未嘗說過一句蠢話!」Never said a foolish thing in his life !)提出了妥協的方案,史稱「康涅狄格妥協」Connecticut Compromise****(也稱「1787偉大妥協」Great Compromise of 1787或「謝爾曼妥協」Sherman’s Compromise)。

這個方案的主要精神,是以不同構成比例的上下議院,平衡大州與小州的利益。**** 下院按每州人口比例分配議席數目,上院則保持各州擁有均等的議席。而且,還以「五分之三」的方式解決了「奴隸代表權」的問題。(據說因這個「五分之三」太過邪惡,以至特拉華州代表 迪堅遜John Dickinson在會議上對此大力抨擊。 曾為該州最大奴隸主的他,更於會議後憤然解放了自己所有的奴隸。)此議案經過多番的激辯和修訂(其中包括富蘭克林幾條重要的修訂,增加了「大州」的權益),其基本原則終於獲得各州與會代表的接納,寫入後來的《憲法》之內。

 

「制憲會議」結束後,漢密爾頓與麥迪遜、傑伊John Jay等人,以古羅馬執政官普布利烏斯Publius Valerius Publicola為筆名,在報紙上發表了一系列對《憲法》的評論和解釋文章,其中三分之二的文章出自漢密爾頓手筆。 這些文章中的精彩篇章,後來被合輯成《聯邦黨人文集》***(又稱《聯邦論》)Federalist Papers,被認為是美國史上,僅次於《獨立宣言》和《憲法》,重要性排行第三的政治文獻。

 

《憲法》草案總算是協調出來了,然而,讓草案得到各州議會的接納,才是關鍵。雖然當1788年6月21日新罕布什爾州通過《憲法》草案時,接受《憲法》的州已達九個,按照《憲法》第七條的規定,原則上《憲法》己經生效。 然而,以當時的北美政局,若沒有「南維珍,北紐約」兩個實力最強的州支持,《憲法》即使「生效」也沒有多大意義。

由於紐約州在「制憲會議」內並無投票代表,故在《憲法》於各州表決通過的階段,紐約州議會對《憲法》草案表現得並不熱衷。 雖然《憲法》所建設的「新國家」並非漢密爾頓的理想國度,但至少也是一個「統一的國家」。 漢密爾頓儘管心高氣傲,終究知所輕重。 他降低姿態,努力游說一眾紐約的菁英賢達,加上麥迪遜在維珍尼亞通過草案後,即親赴紐約襄助,1788年7月23日,《憲法》終於在紐約州獲得通過。(僅以53%「低空掠過」!)漢密爾頓忍辱負重,捨小就大,對《憲法》得以在紐約州通過,實在功不可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329

費城聯儲主席Plosser:美聯儲加息“宜早不宜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927

ilM0qvpkIQOU

費城聯儲主席普羅索(Plosser)本周六講話指出,為保證經濟平穩運行,美聯儲加息“宜早不宜遲”。

普羅索在佛羅里達州社區銀行家協會上講話稱,美國經濟已經“很大程度上接近”聯儲的目標,在完全實現政策目標之前一直保持近乎零的低利率的“政策是有風險的”。加息宜早不宜遲。

普羅索認為,央行不應等到充分就業完全實現以及就業市場完全恢複時才加息,那樣會導致借貸成本急速增加。

這即是說,盡快準備好加息“將允許我們隨著經濟數據好轉而漸進加息,而不是為了趕上市場力量的進度而突擊加息。”

“從去年12月開始已經大幅接近了我們的目標,所以貨幣政策也應該反映出這樣的進步,並開始逐漸調整。”普羅索表示,“我們的首要任務是改變現在前瞻指引里的用詞,要讓市場知道我們將快於預期加息。”

不過普羅索也表示,自己並不是暗示現在就應該加息。

普羅索不認同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在7月30日關於暗示加息時間的聲明,即聯儲按照計劃年底結束資產購買計劃之後,借貸成本也可能在“相當長時間里”保持低水平。

普羅索認為:“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的這一表述已經不合時宜或缺乏現實依據。”他認為,公開市場委員會的表述沒有體現聯儲在實現充分就業和價格穩定方面取得的“重大進展”,並且“限制了委員會采取後續行動的靈活性”。

普羅索今年在美聯儲擁有投票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083

費城聯儲制造業指數暴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200

周四,美國費城聯儲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1月費城聯儲制造業指數6.3,預期18.7,前值修正為24.3。費城聯儲制造業指數從11月的21年新高暴跌至本月的近一年新低,遠低於預期。

根據華爾街見聞網站實時新聞:

美國1月費城聯儲制造業指數6.3,預期18.7,前值由24.5修正至24.3。

就業指數-2.0,前值8.4。

價格支付指數9.8,前值14.4。

新訂單指數8.5,前值13.6。

美國1月費城聯儲制造業指數6.3,遠低於12月的24.3,創近一年新低。11月,費城聯儲制造業指數創21年新高。本月該數據遠不及預期,與預期之差創2011年8月來最大。擴張收縮分水嶺為0。

20150115_philly_0

分項指數方面,就業指數僅為-2.0,遠低於上月的8.4。新訂單指數從13.6大降至8.5。貨運指數從15.1暴跌至-6.9,為去年2月以來首次為負。分項指數低於0,表明相關活動較上月收縮。分項指數明細見下表。

subindex

美國費城聯儲制造業指數是每個月較早公布的地區性制造業指數之一,反映美國大西洋沿岸中部地區的制造業活動情況,可用於預測美國全國制造業的狀況。

數據公布後,美股小幅上行,周四美股高開低走:

sp500

10年期美債收益率攀升:

treasury

美元指數攀升:

usdollar

黃金攀升,周四黃金大漲:

gold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555

費城聯儲:通脹回升才加息

1 : GS(14)@2016-02-18 00:18:53

【明報專訊】費城聯儲銀行行長哈克(Patrick Harker)昨表示,要待更多證據證明美國通脹有所增強,聯儲局才會再次加息。他形容這是「保守」的政策制訂策略。他對美國經濟前景仍然樂觀,預期美國今年底通脹將升至1.5%、失業率可能跌至4.7%,GDP將達到2.7%,當金融市場和油價穩定下來,聯儲局下半年才可真正推動利率正常化。他明年在聯儲局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將有投票權。



美國製造業活動持續放緩。紐約州2月製造業指數升至負16.6,較1月的負19.4有所改善,卻是連續第7個月收縮。美國建築商信心下滑,2月NAHB房產市場指數跌至58,見去年5月以來低位。

英國1月消費物價指數(CPI)按月跌0.8%,主要由於旺季後商戶減價促銷,不過上月CPI年升0.3%,是過去1年以來最大升幅。剔除生鮮食品及能源價格後,核心消費物價升1.2%,略低於12月的1.4%升幅。市場預期英倫銀行今年加息的機會不大,英鎊兌美元昨跌逾1%至1.4286,刷新兩周新低。

(綜合報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217/news/ec_ecn1.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052

費城行長倡聯儲局下月加息

1 : GS(14)@2017-02-08 22:11:23

【本報綜合報道】美國下月加息機會不可小覷,美元終結四連跌。費城聯儲銀行行長哈克昨日表示,儲局3月可考慮加息0.25厘,並支持儲局今年加息3次。哈克今年在美國利率調整上具決策權,故其言論使美滙指數昨日曾漲0.82%至100.69,為1月30日以來的最高水平。美元兌日圓昨日曾升0.7%至112.51,每百日圓兌港元曾跌至6.89。英鎊和歐元兌美元昨日均曾跌逾0.8%。利率期貨市場顯示,美國聯儲局3月加息機會率在哈克言論發表之後,由24%升至26%。投資者聚焦美國數據及企業業績發放,美股周二早段向上,道指升69點,報20121點。標普500指數升4點,報2296點;納指升12點,報5675點。至於歐洲市場,英股及德股周二尾段均漲0.6%,而法股則跌0.2%。貝萊德首席投資策略師Richard Turnill表示,全球通脹趨勢可支持歐股發展,歐洲政治風險遭投資者誇大,該行看好歐股前景。


澳洲維持利率不變

澳洲央行昨日宣佈維持利率不變,該行認為澳洲近期經濟增長疲弱屬暫時現象,不會影響當地經濟增速加快至3%的健康水平。澳洲央行議息結果公佈後,澳元兌美元曾漲0.3%至0.7681美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透露,其高層在希臘援助計劃上出現意見分歧,惹起市場質疑IMF對希臘債務危機參與程度。希臘國債昨日遭拋售,2年期希臘國債孳息率一度逼近10厘。10年期美債孳息率昨日曾漲1點子至2.42厘。金價回軟,現貨金昨日曾經下跌0.6%至每盎斯1227.95美元。投資者預期美國原油庫存會連續第5周擴張,令到紐約期油昨日曾經下跌0.6%至每桶52.7美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208/1992124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93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