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自貿港區 拚外銷變搶內銷生意

2013-08-19  TCW
 

八月八日,行政院副院長毛治國大陣仗的率領經建會、經濟部、財政部、交通部、衛生福利部、農委會與金管會七大部會首長,召開記者會,一字排開的把規畫超過四年、歷經兩任經建會主委的「自由經濟示範區」(簡稱自貿港區)大菜端出。

自貿港區分兩階段推動。第一階段以只要行政命令和措施改變就可以實施的項目為主。智慧運籌、國際醫療、農業加值和產業合作,是優先推出的四大項目,追加的金融業,要等到行政院核定後,才能適用。敏感的租稅優惠及牽涉到修法部分,等到第二階段,立法院修法完成後,才開始推動。

「二○一四年可增加國內生產總額(GDP)三百億元,創造一萬三千人就業機會,」主導規畫自貿港區的經建會主委管中閔說。自貿港區儼然成了救經濟、救失業的良方,這是管中閔上任六個月以來的首張成績單。

這張成績單很眼熟,在既有的自貿港區營運模式中,加進了人流、金流,與「前店後廠」的新創意,包裝推出。早在二○○二年在台北港設立的東立物流公司,已具有「前店後廠」雛形,利用自貿港區中的關稅、營業稅、貨物稅優惠特點,委託國瑞等二十二家廠商,將組裝豐田(Toyata)Altis車款,銷往中東地區。二○一一年出口汽車約五萬一千輛,營收三百億元。與經建會預估,自貿港區第一階段推出,在二○一四年可增加GDP的金額一樣,一家公司就可以做到的金額,經建會卻當作一年的政績。政府要更有企圖心,民眾才會對經濟成長「有感」。

自貿港區是推動區域自由經濟的前奏曲,開放,後續的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與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才能繼續談判,台灣在全球才有競爭力。開放的主軸與方式這條線,必須拿捏得宜,執行才不會失準。

租稅法令亂一國兩制,公平性引質疑

「一線之隔竟然適用不同的租稅條件、勞動及相關法令,這樣很容易造成混亂,不就等於是一國兩制?」中華民國國際經濟合作協會理事長王鍾渝直接點出問題。一線之隔的差異是,示範區內的農工原料及貨品可以免稅自由出入,可以快速取得土地並享有租金優惠,同時專業人士工作前三年薪資所得課稅,以半數計算等。跨出線外,所有的優惠消失。

免稅與優惠誘因,讓線外的人想要擠進線內。自貿港區的區位,從起初規畫的基隆港、台北港、台中港、高雄港、蘇澳港與桃園航空城的「五港一空」,正式宣布前加進了台南安平港與屏東農業生技園區,成了「六港一空」,每個縣市都想擠進線內,增強招商優勢。「示範區提供許多優惠措施,區內外競爭條件改變,容易造成的公平性問題。」行政院政務委員楊秋興提醒說。

「前店後廠」就是自貿港區最大的挑戰。經建會規畫的「前店後廠」,希望在自貿港區設點的公司,將委外加工的項目交由區外的工廠生產,創造就業機會。立意雖佳,這條線的分際卻很容易拿捏不清。「前店適用的優惠,後廠是不是同等適用?」商業發展研究院政策研究所所長杜震華說。

「前店進口的原料送到後廠生產,若在原料或是成品中,把本地的東西夾帶進去,會不會有問題?要不要審查?」杜震華說。新加坡、菲律賓蘇比克灣、韓國的自由經濟區是封閉的區域,進出的貨物都要檢查,人員要看護照、通行證,台灣的自貿港區「前店」封閉、「後廠」開放,是否會產生夾帶等問題,變相的讓後廠的成本下降,成了隱形問題。

政策制度亂內銷減稅,易引起產業紛爭

此外,自貿港區的精神,區內的產品應該百分之百外銷,但政策卻開了一條縫。根據規畫,外貨貨主在區內從事儲存、簡易加工者,享有外銷一○○%、內銷一○%免營所稅待遇。原本不能內銷的產品,現在不僅開放,還可享有一○%免徵營所稅待遇,成本相對較低。這條縫,將成為示範區外同業競爭不公平的導火線。

一線之隔備受挑戰,國際醫療項目的變化最能感受得到。原本限定只能在示範區內設立國際醫院,現在國內三十九家醫療院所,只要在「前店」的機場或是港埠設置國際醫療服務中心,就可以把人帶到「後廠」的醫院進行健檢、醫美或重症治療,失去了原先想要吸引國際級醫療機構如新加坡萊佛士醫院,或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院合作的構想。「會排擠到醫生的時間,屆時可能出現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台大醫學院外科名譽教授陳維昭說。

自貿港區內的優惠,成了廠商眼中的胡蘿蔔,不光是台灣的廠商想進入,韓國的經驗也是如此。二○一一年,韓國六大自由經濟區,共有七百九十七家韓國國內企業進駐,外國企業五十七家,內資企業想辦法要擠進去,享受好處。

配套細節亂加工出口,本土製怎認定?

問題來了,當大多數的國內企業都想要卡位享受租稅優惠,會排擠到誰?誰要付出代價?影響最直接的就是稅收。稅收減少,國內的建設、福利政策可能會受到排擠,人民能夠享受的福利減少。政府可能還會考慮加稅,來降低國家稅負。對廠商來說,可能因為競爭多了,銷售量下降,出現價格競爭,甚至營運不善而倒閉。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示範區設點,有可能帶進就業機會與創造消費力。從國外聘請的專業人士來台,會到區外租屋、買東西,會帶動當地的消費力。以金融業國外人士平均每個月花費新台幣六萬元計算,只要一百三十九人,每年就可以帶來一億元的消費力,這是比開公司、設工廠還要更直接的收益。新公司設立,就會聘用員工,降低失業率。高雄港招來倫敦金屬交易中心(LME)設點,讓原本不可能到LME工作的人,有了新機會。

放,難免有得有失,得失之間,政府要如何拿捏分寸才不會製造困擾。對政府而言,自貿港區是國內全面自由化的先行版,等到六港一空順利運行後,接下來就是全面推行。既然全面實施是目標,政府可以更有魄力的推動,提出更實際的行動力與效益預估,才能讓企業與民眾放心。

「細節藏在魔鬼裡,沒有配套的細節,以後衍生出的問題,恐怕會難以收拾,」杜震華說。台灣區茶輸出同業公會曾提出,未來在示範區中進口茶葉等原料加工後出口,如何認定是台灣產製(MIT)?從越南、大陸進口的茶葉,進入自貿港區加工後,掛上MIT製造後外銷,將在全球與本地正牌產品較勁,苦的將是本地的茶農。

在台北港營運績效斐然的東立物流,建議政府放寬自貿港區外委外加工法令,能夠享有更多優惠。面對廠商的要求,政府法令的這條線要收要放,就是學問。

等了四年多,原本冀望端出牛肉滿滿的牛肉麵,卻成了上面撒灑了蔥花的現成小菜。政府用「摸著石頭過河」一邊做、一邊走的心態來帶動經濟,難怪小菜裡的石頭不少,企業與民眾很難下嚥。

【延伸閱讀】自貿港區經濟效益,明年真能開花?——自貿港區預估成績單

項目:民間投資具體做法:外資投資、台商回流預計效益:2014年投資可增加200億元

項目:國內生產總額具體做法:鬆綁法規預計效益:2014年可增加300億元

項目:國內就業機會具體做法:前店設立新據點,後廠接單增加、增聘員工預計效益:2014年可增加1萬3千人就業

項目:自由港區貿易值具體做法:六港一空新設公司營運,帶來產值預計效益:2015年產值將可倍增,突破1兆元

資料來源:經建會

【延伸閱讀】自由經濟示範區,內外稅率差很大——各產業及營利所得課稅標準

項目:農工原料示範區內:免稅示範區外:課徵2.5%~25%

項目:貨物進出口示範區內:免徵關稅、貨物稅、營業稅、菸酒稅、菸品健康福利捐、推廣貿易服務費、商港服務費示範區外:課徵0%~80%

項目:陸資投資示範區內:可全面投資示範區外:持股有限制,其中面板、半導體、工具機、太陽能電池、LED等產業,持股不得高於20%

項目:海外股利或盈餘示範區內:在示範區內投資,免稅示範區外:課徵5%~40%稅率

項目:薪資所得示範區內:前3年薪資以半數金額課徵所得稅示範區外:課徵5%~40%稅率

項目:權利金所得示範區內:免稅示範區外:課徵0%~17%營所稅

資料來源:財政部、經濟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155

買自貿概念股 搶進上海內環房市

2013-10-21  TCW
 
 

 

「三個月前,有人問我們要不要到上海自貿區買土地,當時一畝地才人民幣一百五十萬元,現在想買都買不到,只能用租的。」安薇塔英國茶公司總經理姜惠娟說。原本乏人問津的上海自貿區,現在成了各廠商想要擠進去的區域,每畝地更是漲到人民幣五百二十萬元,漲幅三.三倍。

與土地增值機會擦身而過的姜惠娟,只好租辦公室,在這個區域註冊落腳。

進駐,有什麼好處?省關稅、從儲料到出貨調度更靈活

在大陸進口英國茶葉的安薇塔,是自貿區開幕第一週就註冊公司的台商之一,執行長黃騰瑩說,相較於目前從廈門進口茶葉有保稅區的倉儲等成本,上海自貿區開放後,外商可以自設倉庫、用人民幣結匯;茶葉還可重新包裝後,部分內銷、部分再出口,「可以省一五%的關稅和一七%的增值稅,又可以先拉貨進來,不必擔心倉儲成本,對生意幫助很大。」有了上海自貿區,安薇塔開始思考進軍東南亞市場,把生意觸角往外擴張。

除了台商的營運價格開始移動外,連供應給台商原料的國外廠商,也有新布局。

「有位做影印機材料的台商客戶說,他使用的原料都跟美國原廠購買,最近,原料供應商告訴他,上海自貿區成立後,要把原本擺放在韓國釜山自由貿易區內的材料總倉,搬到上海來,可以就近供應中國地區的客戶,」富蘭德林事業群總經理劉芳榮說。對供應商而言,可以就近服務客戶;對使用原料的台商來說,過去光是等船期至少需要一週到兩週,現在省卻這一段海運路程,可以直接從上海自貿區提貨,備料數量與週轉金,只需要過去的三分之一,提高競爭力。

台企,哪裡找機會?鎖定三區塊:金融、服務、新產業

「中國能夠走出來,跟國際接軌,對我們來講是安全的,對我們更有利,」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建甫如此詮釋上海自貿區對台商的正面影響。「掌握政策等於是擁有現金,」長期觀察中國政策變動的劉芳榮認為,只要跟著中國政策移動,就能掌握賺錢機會。

上海自貿區是中國送給全世界的一個開放大禮,台商要如何從中抓住機會?攤開這次上海自貿區開放行業,感受最直接的,就是金融業。

花旗、星展銀行搶第一輪進駐後,接著滙豐銀行獲得批准設立。台灣的台灣銀行、第一銀行與國泰世華銀行,都接獲中國方面洽詢在上海自貿區內設立據點的意願。雖然人民幣匯率、利率自由化還未有時間表,卡位後,可先替區域內的企業進行資金調度,光是直接換匯加上借款的利率差,每人民幣一億元大約至少可以省下人民幣三百五十萬元,營運成本下降。產險業的需求也會增加,包括航運保險、離岸保險、責任保險、健康醫療保險,都將帶來新機會。

浦東(上海)台灣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盛九元認為,台資企業可在金融類、現代服務業與新產業三大區塊找機會。譬如,台灣的銀行可多推出與人民幣相關的金融商品,也可在物流、全球化行銷、品牌設計等方面多著墨,此外,新能源、電動車這些新興產業,台灣有機會找到施展的空間。更多的商機,陸續從夾縫中竄升出來。

上海自貿區中的外高橋區域,將打造成國際酒類集散中心,有機會成為亞洲新的酒類貿易中心,交易中心可免費參觀,消費者還可以以批發價買進葡萄酒,比沃爾瑪等超市便宜,是一條新的貿易路徑;在服務文化領域,獨資的外資文化娛樂經紀機構,未來諸如明華園歌仔劇團、五月天演唱會,可在這區域提供原汁原味的表演節目。更多的營運模式,將在這區塊發生。

歸納起來,上海自貿區將為台商企業營運帶來兩大結構性改變。

改變一:交易結構改變,商機增加。

企業在上海自貿區設立貿易公司與倉儲,從其他國家進口貨物,略做加工,或直接銷售到其他國家,在進出口都免稅下,增加三角貿易機會,台商的貿易總倉,可能移往上海自貿區。

改變二:當資金調度中心,減少匯率損失。

過去資金調度都在境外公司進行,未來上海自貿區人民幣可自由結匯,當地可做為資金調度中心,可減少匯率損失與減少利息支出。

上海自貿區成立,除了公司可受惠外,個人也可以搭上順風車,讓荷包進帳。

企業想要進駐上海自貿區,除了有「境內關外」的便利性外,還看中二○一五年迪士尼開幕,屆時將成為帶動上海地區繁榮的雙引擎。在兩大經濟引擎帶動下,要如何抓住獲利趨勢?「投資房地產、股票都是不錯的選項。」劉芳榮說。從今年七月起,大陸的「自貿區概念股」蠢蠢欲動,正式批准後,更是出現瘋狂上漲,陸家嘴、華茂物流、上港集團漲幅超過一倍,外高橋漲幅更接近四○○%。

投資,如何能獲利?陸股留意四大類,台股緊扣物流金融

隨著自貿區的熱度高漲,在中國股市,有四大概念股可以留意。首先,在自貿區周邊有大量土地的公司,如海博股份、錦江投資、浦東金橋、中儲股份;其次是參與自貿區建設開發的公司,如外高橋、陸家嘴、浦東建設;第三是物流倉儲和運輸公司,如上港集團、東方創業、新寧物流、交通股份;最後是金融貿易類公司,如上海物貿、張江高科、浦發銀行。

台灣股市,也是緊扣與物流、金融相關的標的。台新投顧認為,這幾年兩岸開放,兩岸間的運輸、物流增加,如今加上上海自貿區的物流商機,台股中的運輸股如中菲行、大榮、台驊;金融股方面,由於國內主要的大型金控公司都已在中國設立營運據點,未來能否在大陸大力開展業務,才是觀察重點。

至於房地產方面,「上海內環的房子,閉著眼睛買就對了,」劉芳榮說。浦東川沙、外高橋和原南匯祝橋、林港新城四個區塊的房價漲幅超過一成,辦公室的租金也漲了兩成。未來多了迪士尼這項題材,將成為支撐上海房地產價格的重要支柱。

此外,工作機會也會增多,中國官方預估,將可創造約百萬個就業機會。銀行、證券、貿易、倉儲外,律師、旅行社、人力仲介、培訓機構、醫療服務等行業,十八項開放的行業中,每一項都隱藏著對人員的需求。連自貿區外的飯店、旅館、餐廳的住房、飲食需求,對會隨著自貿區內人員進駐、生意往來,跟著帶動起來。

最讓人眼睛一亮的是,對保險的需求也會增加。未來自貿區內,將會聚集很多的貿易、物流、航運、倉儲等企業,這些企業對產物保險的需求量將會快速成長。此外,高階主管對意外、健康保險的需要也將大幅提升,這是上海自貿區帶動出來的另一個新興需求。

一個自貿區啟動,不論是企業或個人都可以從中找到需求,能夠挖到多少寶?創造出多少機會?得看能耐夠不夠,才能在國際企業與人才的競賽中,脫穎而出。

【延伸閱讀】抓對3趨勢,輕鬆賺自貿區順風財——上海自貿區投資標的及就業機會

股票物流個股夯:台股可注意運輸股,如中菲行、大榮、台驊;陸股則從與上海自貿區建設、物流、土地相關的個股著手房產首選內環區:上海自貿區與迪士尼,將成為帶動上海房地產價格雙引擎,內環區的房地產是投資首選就業拚證照加分:上海自貿區將創造近百萬就業機會,具備證照、精進能力,就能增加工作機會

整理:吳美慧

【延伸閱讀】Q1企業主,獲利會受影響嗎?上海自貿區中有五大項目,與企業息息相關。包括貿易內容、自由結匯、匯率自由化、離岸金融OBU、開放外商投資特定領域,都會影響獲利數字與競爭力。

Q2工作者,未來機會將有所改變?上海自貿區將帶來約百萬就業機會,都是國際企業,未來你的工作地點,有可能就在此,密切觀察工作機會,等於替自己增加選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883

韓正談上海自貿試驗

2013-11-11  NCW
 
 

 

投資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帶來顛覆性的政府管理方式,金融以開放倒逼改革;三年內要拿出能推廣的創新模式——上海市委書記韓正接受財新專訪,談上海自貿試驗由來及與國家戰略對接的前景◎ 本刊記者 胡舒立 文上海康平路市委1號樓,韓正的辦公室外間的會議兼接待室更像一間書房,由於三面牆擺滿了書櫃,使中間的會議桌顯得有些擁擠。透過會議室通往里間的門,可以看到辦公桌和一對米色的沙發。

10月25日是個周五,上海自由貿易區成立滿四周。這位59歲的中央政治局委員兼上海市委書記在這裡接受了財新記者專訪。這是自貿區成立後的首次採訪。雖然事前遞交了採訪題綱,不過在我們交談時,韓正面前沒有準備好的講稿,似乎所有的答案盡在心中。

“上海自貿區”是今年中國經濟生活中的熱詞,數月來引起了海內外巨大的關注、議論、期望和猜測。自7月間被正式命名為“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後,今年8月3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式通過決議,授權國務院在上海自貿區調整有關法律規定的行政審批,9月29日自貿區正式掛牌。

如今,驅車前往位於浦東的自貿區,不會迷路。因為從上海浦西往東而行,還沒有跨過黃浦江,就有路牌指向“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進入浦東,幾乎所有的關鍵路段路牌都有標識。

這28平方公里承接自貿試驗區政策落地的土地,位於上海市東部臨海,涵蓋了四片海關特殊監管區: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浦東機場綜 合保稅區和洋山保稅港區。四片區域從北到南呈點狀分佈在上海東部沿海,與區外沒有物理意義上的隔斷。

在未來的三年中,這28平方公里將成為中國未來改革的重要風向標。上海自貿區的這場改革試驗究竟有什麼樣的立意和構想?會有哪些制度性突破?其成果將如何惠及上海、推至全國?

而且,自貿區究竟經歷了什麼樣的高層決策過程?

在一個半小時的採訪中,韓正回答了我的所有問題。談起自貿區本身,他說得最多的是“創新”與“可複制”;而談及籌劃和決策過程時,他坦承“開始沒想到搞這麼大”,後來得到最高層肯定和直接推動,是因為“和國家的戰

略需求對接了……”

這裡刊登的是採訪實錄。

負面清單:顛覆性的改革

“管理從負面清單開始取得了共識”財新記者:自貿區的基本構想和立意是什麼?

韓正:這次自貿區設立是很大的突破。

根本沒有優惠政策,整個設計就是堅持自主創新、體制創新,以市場為導向,真正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作用,建立起更完善的市場機制。

改革的核心是要轉變政府職能,不能成為口號。當前最重要是改革行政審批制度。現在審批制度不合理因素太多,很多審批都與市場格格不入,與國際通行規則格格不入,直接影響我們提升國際競爭力。

自貿區的體制創新,就是既要推進市場經濟體制的構建,又要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在此過程中還要充分考慮到符合中國特點,不是照搬。自貿區要做的事情,正是體制和機制的創新,而且要在制度上可複制。我們的任務,是複制出能在全國推廣的創新做法。

財新記者:那有什麼具體舉措呢?

韓正:要實現投資貿易的便利化呀。第一個就是投資領域改革,核心是打破現在的審批制度。要創造進一步的開放和便利,外資在准入前就實行開放,這是有顛覆性的制度設計。要探索,通過政府公佈負面資清單,告訴社會,告訴企業,什麼是不能幹的。除了這個以外,要幹什麼、怎麼幹,是企業自己決定,不是政府審批。政府只說什麼不能幹。

這就有所謂負面列表。

和過去比,政府的管理方式是顛覆性的。過去是企業不知道什麼能幹什麼不能幹,反正時刻在變化。然後就提交報告,審批,還要來個經濟效益評估。

政府為什麼要管這個呢?一個民營企業到國外投資,賺到了錢,還要報告。所以很多報告是沒有必要的,要搞准入前國民待遇,搞負面清單。新中國成立以後,自貿區有了第一張負面清單。

財新記者:但現在公佈的清單與發改委投資目錄的內容差不多呀。

韓正:這至少是審批過程不一樣了,另外,這是“2013年版”,管理從負面清單開始取得了共識。以後會有(20)14 年版、(20)15年版、(20)16年版。全國人大通過,給了我們三年時間,我們會每年進步,再不斷完善。

財新記者:在這個過程中,清單上的內容就會減少吧?

韓正:(笑)可以(20)14年辦,(20)15年辦,(20)16年辦,循序漸進,這樣也容易統一思想。如果把(20)16年辦的事,現在就拿出來,看似合理,實際走不通。現在好不容易走到這一步。還真的是靠總書記、總理,靠中央和國務院推進,靠各部門支持。

這是顛覆性的改革大動作,這樣一來就不要審批了。企業拿工商執照,註冊,過去是分類的,現在只有一個。過去分幾大類,樣子也不一樣。現在只有一張,而且真正做到先照後證,在自貿區先行。按過去的辦法,大概最快的企業執照在材料齊全後,也得一個月才能辦成——這其實是很難,得什麼都齊,百里挑一。現在我們是幾天絕對能拿到,全部辦好、發好,先照後證,不需要有了證明再去拿執照。有了執照以後,至於你以後產品怎麼樣,是以後的事。這是第一個,投資領域是放開的。

財新記者:自貿區將來會如何對待國有壟斷企業的投資?

韓正:一句話,准入前國民待遇。這個制度是全透明的。政府不會實行兩種制度,完全是平等的。完全是公開的、法治的,不能有模糊交易。

金融改革四大塊

“我的想法,就是用開放倒逼改革,改革的步子要更大,但必須符合國家安全,防範金融風險,這個底線

不能動”

財新記者:投資之外,第二該是金融了吧?

韓正:對,金融涉及國家的一些重大改革,金融改革是為了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一是資本項下人民幣可兌換,這會逐步放開;二是利率市場化,前幾個月國務院一直在強調利率改革,但是現在的利率市場化只能做到部分貸款的利率市場化,貸款的全部市場化並延伸到存款的市場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探索。這些會首先在自貿區進行試驗。這些打算已經確定了,但細則還沒出來,年內會出來,當然會是循序漸進的過程。

再就是人民幣的跨境交易和跨境結算。這就要對監管提出更高要求,設計一整套新的監管模式。國務院方針定了,主管部門正在設計方案。原則很清楚,風險能控制到什麼程度,就開放到什麼程度。這個不能胡來。開放、改革、搞活,和防範風險是一致的。要擴大開放,並設計出與之相適應的、能夠防範風險的監管機制,這是配套的安排。最後一個是外匯管理的辦法。

金融主要是這四大塊,這四大塊方案會公佈,但實施細則會逐步公佈,不是一步到位。路,要一步步走。

財新記者:你說防止風險,是指外部對自貿區的風險?

韓正:自貿區和外面是打通的,和裡面有一道“防火牆”。所謂“防火牆”,就是要設定嚴格的政策制度、防範風險的制度。因為自貿區是“境內關外”,所以對與外面打通時的風險防範也必須包括在內。

很多東西還在逐步出台。我的想法,就是用開放倒逼改革,改革的步子要更大,但必須符合國家安全,防範金融風險,這個底線不能動。現在實施細則的其他內容已經準備得差不多了,主要是防範風險這一塊還要繼續推敲。

財新記者:其實,當利率市場化或資本項下適度放開在上海自貿區推出試點後,金融套利行為是必然的。在容忍正常的套利行為和維護金融秩序方面如何平衡?應當掌握什麼樣的政策理念?

韓正:現在正在由人民銀行來制定政策。

我相信,一定會想到弊端和漏洞,監管要跟上。不能一方面改革,一方面存在發展風險,這是不行的。防範風險,是我們推進改革的一條底線,不能突破。改革的步子有多大,取決于我們防範風險的能力有多大。絕對不能引起系統性和全局性金融風險,這是底線,一定要避免。

財新記者:投資和金融之外,還有哪些亮點?

韓正:貿易這一塊,涉及到海關監管方法更新。先通關,後查驗,這對海關監 管是一個很重大的創新。今後,在貿易便利化方面,我們還有其他一些便利,包括航運、貿易及相關服務業的開放,肯定要在自貿區裡面的試點逐步放開。

總的來講,不能寄希望于自貿區一掛牌就什麼都到位,它是一個逐步到位的過程。整個過程是中央給我們的三年,三年要拿出一整套可複制、可推廣的方案。

上海、香港和中國

“自貿區的做法既是國家戰略,上海也要實施。如果上海都不能推廣,

還推到哪裡?”

財新記者:今後上海自貿區取得成功,那與香港有什麼異同呢?是不是成了“長三角”的香港?

韓正:我看不能這麼簡單理解。因為還 是不一樣的:香港是自由港,上海自貿區和香港是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的關係,做成了,既利上海,也利香港,更利國家,是“三贏”。香港的記者老問我這個問題,我就說,香港的金融發展,現在無論是基礎條件還是人才聚集,都遠勝于上海。

上海應當向香港學習。上海自貿區和香港的情況還不是一回事。香港是針對金融業,全開放的。我們自貿區主要還是針對服務企業的,也不是簡單的離岸貿易,只是對企業提供便利化,改革現在不合理的制度,對企業提供更良好、更符合的市場經濟需求的服務。所以不存在和香港的競爭,在發展過程中可能會借鑒香港的做法。

財新記者:上海今年經濟增長也出現了下滑。自貿區對上海經濟發展,是不是可以有些直接推動力?

韓正:上海的經濟發展已經很好了,不能再高了。從1月到9月, 我們的增長是7.7%,年度目標是7.5%。未來幾年,上海有7%的增長就完全可以了。我們現在主要關注點根本不在於GDP 增長多少,主要是推進改革,促進轉型。創新和轉型是主要任務。適當增長緩一點,把主要精力放在創新和轉型上。

上海經濟發展的導向是三條:一是經濟發展的質量效益和結構優化。總量絕對不是追求的首要目標。我們的首要目標是質量和效益,靠結構優化來保證。

我們的導向很明確,也設定了一系列的指標。至少看看上海天氣,還是全國最好的十大城市之一。

第二就是環境導向。上海到現在這一步,改革也好,發展也好,國際金融中心也好,當然不能再走破壞環境、再治理環境的路,每一步都不能破壞環境,應當改善環境。每走一步都得有這樣的制約。從我們來講,水環境的治理,大氣環境的治理都很重要。大氣環境的治理不僅僅取決于我們自己,但我們可以有所作為。環境太重要了。宜居城市首要的是好的環境。

第三就是改善民生的導向。讓老百姓日子越過越好。經濟發展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標準越來越高,質量越來越好,上海這樣的大城市總是要讓老百姓生活得更好一點。你要瞭解,上海的老百姓關心的是什麼?我們怎麼盡力而為、也量力而行,能把老百姓的生活安排得好一點,讓他們感受到變化。

不是統計數據的變化,而是讓他們切身感受到,他的生活質量水平在提高,感受到積極的變化。

我們的創新轉型發展,就是這三個導向,我們馬上要把它們排到明年的工作計劃里。

財新記者:自貿區對上海的發展目標有什麼幫助呢?是自貿區完成國家的任務,上海做自己的事?還是互相促進的?

韓正:自貿區就是要完全探索出一條創新轉型之路。自貿區的做法既是國家戰略,上海也要實施。如果上海都不能推廣,還推到哪裡?

財新記者:上海是不是可以先推廣?

韓正:涉及國家層面的,由國家授權;涉及到地方的,我馬上可以做。這次是全國人大授權,現在需要依法行政。我們就是創新轉型。

總書記和總理在推動

“開始沒有想得這麼大,只是想在提供投資貿易便利方面,在創新驅動和轉型發展上,上海如何能走出一條新路。研究到一定程度,就和國家層面的戰略需求對接了”財新記者:可否透露一下,自貿區這個想法的由來?

韓正:這事研究了一年多。開始沒有想得這麼大,只是想在提供投資貿易便利方面,在創新驅動和轉型發展上,上海如何能走出一條新路,是圍繞上海國際金融貿易中心的發展的考慮。研究到一定程度,就和國家層面的戰略需求對接了;對接到一定程度,我們就越來越感覺到,我們考慮的方向是對的,研究是有價值的。

在十八大以後,這些研究成果就形成了初步方案。成果和方案不一樣,方案就提出了方向、目標、和指導原則。

十八大以後,我們有個初步的方案,不是現在的方案。

在今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上海代表團討論的時候,我們向他口頭報告了這一想法,得到他的充分肯定。

然後是今年3月28日,李克強在出任總理以後第一次到地方考察,在“長三角”,來到上海後,市委、市政府直接向他做了匯報,也得到他的高度肯定,他認為這符合國家戰略。

總書記的肯定和總理的肯定使我們很受鼓勵。兩位主要領導都希望上海加快完善方案,按程序報黨中央、國務院決策,我們也就按這個指示積極推進。

在這個過程中,也向國務院的分管領導 做了匯報,包括張高麗常務副總理和汪洋副總理。我們也向國務院的相關部門做了匯報,得到了他們的高度肯定。

財新記者:你剛才說到研究了一年多,從什麼時候開始算?

韓正:去年年初開始,俞書記(編者注:時任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聽過專門匯報。他在自貿區的改革中,是全力支持、全力推進。他主張,就是要制度大創新,只有制度創新,這個事業才有意義。財新記者:這事後來制定方案,牽涉到國務院多少個部門?

韓正:人民銀行和證監會、銀監會、保監會“一行三會”,還有發改委、財政部、商務部、海關、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等,這些是直接的。相關部門就多啦,包括國務院法制辦等一些職能部門。他們在和我們討論的時候,充實、完善、提升方案,這一段是密切合作。

財新記者:你們是不是老得往北京跑?

韓正:我帶隊到各部門匯報,楊市長(編者注:上海市市長楊雄)帶隊到各部門匯報,副市長帶隊到對口部門匯報;他們也過來商量。因為這事主要是在貿易領域,所以還成立了一個由商務部部長和上海市市長擔任“雙組長”的工作小組。市里各局也直接和相關部委的司局一級面談,關係很密切。中央部委給了我們大量指導,為我們完善方案提了許多寶貴意見。

我們當時報的名稱是“上海自由貿易園區”。“中國”兩個字,是7月初國務院常務會議在討論的時候,國務院主要領導同志定的。國務院定的叫“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後來我們學習理解,這是國家戰略,還是個試驗,要探索的。

在中間的籌備環節,總書記還專門聽取了匯報。到7月初,國務院常務會議進行討論;8月,中央政治局會議進 行了專門討論。決策如此迅速、如此快、如此高層,這一次是黨中央、國務院直接推動,總書記、總理直接推動,要不哪有那麼快。

到8月3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授權國務院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暫時調整有關法律規定的行政審批的決定”。

財新記者:聽說總理問過你,“要政策還是要改革”,這是真的嗎?韓正:是這樣,3月28日總理在上海,我和楊雄市長去匯報。他聽了以後,覺得是個制度創新,就說,“不談優惠政策,就談制度創新。你們是不是這麼想的?”我們表示就是這個意思。

我是這麼表態的:國家要求我們探索試點的,我們全力探索試點,力爭辦好;國家要求我們不做的事情,我們堅 決不做。

什麼不做? 3月28日,我提出三不:絕不允許走私、偷稅漏稅;絕不允許涉及“黃賭毒”——因為人家認為這裡可以開賭場、色情業服務,就完了;絕不涉及意識形態。我們當時是和中央說清楚的,就是探索經濟體制改革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問題,探索出可複制、可推廣的經驗。

所以我們現在應當說全市上下目標清晰,指導思想非常明確,突破口也已經聚焦。我對此充滿信心。我們每個季度會有跟蹤,每半年會有評估。只給我們三年時間,一晃就過去了,得抓緊。

財新記者:所有創新只限于28平方公里嗎?是否可與上海的“四個中心”——經濟中心、金融中心、貿易中心和航運中心,這個大的戰略目標直接對接?

韓正:現在自貿區所有的政策,都局限在28平方公里,要擴大,必須有中央的授權。在28平方公里之內,上述中心,例如,金融中心和航運中心的做法,都要實施一套創新制度。外面實施要有中央批准。

財新記者:那在上海實施,會不會比全國早一步呢?

韓正:那也需要中央批准。外面怎麼想象都可以,但我現在強調的就是28平方公里。

財新記者:自貿區設計的時候,為什麼想到28平方公里?不搞大一些?

韓正:為什麼是28平方公里?這就是經過國家批准的綜合保稅區。四個保稅區、一個管委會,加起來就是28平方公里。

這個保稅區基礎比較好,是改革開放之後中國設立的第一個特別保稅區,其占到全國100多個保稅區營業收入的50%以上、稅收的50%以上。有這樣一個好的基礎。保稅區已經是關外的概念,積累了很豐富的經驗,已經封關,這次是水到渠成。如果再把新的區域放進來,會搞得很複雜。

財新記者:聽你談,這次自貿區能走出來,天時地利人和,一樣不可少。

韓正:這個事情,我覺得體現的是一種國家戰略,是深化改革很關鍵的一個環節,是突破口,等於抓住了現在的難點和重點。有這個突破,還可以大大促進政府職能的轉變,對我們的科學發展、持續發展、提高競爭力,絕對是重大突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999

自貿概念炒港口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634909

經過一輪衝刺,指數開始進入冷靜期,但三中概念並沒有停下來;資金炒完簡單易明的奶股、保險股後,現階段開始進入細緻發掘期。今天,我們挑選近期穩中有升,但又未至於過分搶眼的中資港口股板塊。從股價表現看,天津港發展(3382)早於市場狂炒上海自貿區概念時已跑了上來;同板塊內其他選擇則乘三中全會之機一擁而上。然而,要留意者,由於中資港口板塊屬冷門股,要尋找最新資訊相對較難,令春江鴨更加易於揾食;但相對來說,整個板塊尚有被市場發掘的空間,可能有中線炒作潛力。

無論如何,當信報專欄作家方立祺出文談論天津港與廈門港(3378)的近期亮點,我們特別看多兩眼:『十八大三中全會《決定》全文提到,建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是在新形勢下推進改革開放的重大舉措,這句話肯定了自貿區不應該是雷聲大雨點小的小恩小惠,並要求在現有試點的基礎上,選擇若干具備條件地方發展自由貿易園(港)區,加快自貿區的建設。

括號中的「港」已突顯港口股是主要的受惠者,內地媒體上月引述天津市副市長首次披露,濱海新區已完成所有申報自由貿易區的文件,獲批「希望很大,但不肯定」;天津的自貿區規劃主要集中在東疆港保稅區,該港區位於天津港集團投資建設的30平方公里東疆人工港島上,佔地10平方公里,處於濱海新區東北部的沿海,是中國面積最大的保稅港區之一。

天津能夠成為下個自貿區呼聲較高的一員絕非無因,早在今年初,「加快東疆保稅港區建設,支持向自由貿易港區轉型」已被列為天津市進一步支持濱海新區開發的十大舉措之首,而「推動東疆保稅港區向自由貿易港區轉型」亦被列為天津市委市政府今年的重點工作。

國務院在2011年批覆的《天津北方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區建設方案》進一步明確以東疆保稅港區為核心功能區建設的四大任務,即加快國際船舶登記制度試點,推動國際航運稅收政策試點,推進航運金融試點,探索租賃業務創新試點,並探索建立自由貿易港區。

2008年國務院在天津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批覆中表示:「借鑑國際通行做法,在東疆保稅港區重點發展國際中轉、國際配送、國際採購、國際轉口貿易和出口加工等業務,條件成熟時,進行建立自由貿易港區的改革探索。」

由此可見,天津走上自貿區的路絕對是「有策略、有部署」,非空穴來風、炒返幾轉;上周三(1120日),內地的天津自貿區板塊再發威,在市場普遍認可的13隻概念股中,漲停了5隻,9隻錄得大單資金淨流入超過1000萬元人民幣,共計大單資金淨流入近4.7億元人民幣,反映後市獲主力資金看好。

相對而言,香港的天津概念股甚落後,天津港發展一周僅升6.7%,跑輸國指近7%的升幅,顯示港股投資者理性得過分;因為重大故事當前,天津港的歷史市盈率不足12.5倍,息率逾3.2%,市賬率低於0.85倍,炒上的誘因頗高。

技術上天津港已企穩年初高位1.3元,量度升幅目標近1.7元,短期上升空間約20%2010年初,天津港發展完成收購天津港股份56.8%權益,並成為香港上市的最大單一地點港口營運商,以貨物總吞吐量計算,天津港是中國第三大港口,至於自貿區概念第二梯隊可考慮廈門港務。

Picture 

據報,廈門已成立了相關申報工作組,海滄保稅港區、象嶼保稅港區被視為兩大主力板塊,「對台」合作是廈門的獨特優勢與重要使命,海滄區的申報自由貿易試驗區工作協調組亦是由海滄台商投資區管委會主任親自掛帥;因此,對台自貿區的定位呼聲最高。

廈門港務上周升8.4%也不誇張,歷史市盈率8.9倍,息率近6%,市賬率低於0.62倍,吸引力比天津港有過之而無不及,當然市值僅為天津港的36%,規模不可同日而語。技術上,廈門港務剛突破年初高位1.14元,量度升幅目標約1.4元,短期上升空間同樣是20%

風險方面,未來的自貿區業務未必與上市公司直接掛鈎,以廈門港務為例,海滄港區14號至17號泊位的遠海碼頭和13號泊位的通達碼頭投產後,已分流了公司部分收益;不過,這方面的憂慮相信已反映在低廉的估值,而憧憬似乎未大幅折現。』刊於11月25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289

外媒:中美爭奪APEC自貿協定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441

外媒報道稱APEC貿易部長們未能在兩天的部長級會談中敲定關於高科技產品與區域貿易的協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美國正阻撓中國加速建設亞太自貿區(FTAAP)。談判將在周一召開的領導人峰會上將繼續進行。

《華爾街日報》稱APEC21個成員國貿易部長自周五晚間到周六早晨都在談判兩個協議。其中,一個是東道主中國支持的亞洲自貿區;另一個則是擴大原世貿組織在上世紀90年代達成的《信息技術產品協議》(Information Technology Agreement,ITA,該協議旨在消除對高科技產品的關稅),後者是美國希望做到的,但中國不願意推動。

在亞洲自貿區問題上,中國成功推動APEC成員國同意對此進行兩年的可行性研究。在貿易部長會談的聲明中對此的措辭是“其目標是盡早建立亞洲自貿區”。但《華爾街日報》援引官員的消息稱:中國最初希望達成更進一步的協議,包括明確談判開始和結束的時間。但最終達成的結果更像是一個口頭支持。

該報道還提及,中國方面的努力受到美國和其他一些APEC成員國的反對,他們更想聚焦於由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系協定(TPP)。

目前,中美兩國支持不同的地區自貿協定,中國目前正積極推動建設FTAAP,美國則主導TPP,後者將中國排除在外。

外媒稱美國阻撓中國的努力是擔心亞洲自貿區談判會妨礙美國主導的TPP談判進程。部長會議的聲明也寫道“任何亞洲自貿區談判都將基於正在進行的區域事宜”。美國貿易代表Michael Froman此前表示,最終的TPP協議將在幾周內完成,或者個把月。而當前橫亙在其中的主要問題是進入日本農業市場。美國國務卿克里在周六表示TPP談判“是一場我們必須獲勝的戰鬥”。12個TPP成員國部長在周六下午會談試圖縮小分歧,周一他們將繼續談判,但取得突破可能性不大。

就TPP未邀請中國加入一事,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昨日回應稱,不認為美國政府不歡迎中國參加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系協定(TPP),中方對TPP持開放態度並樂見其成。中方非常關註它的談判進程,也在評估談判發展情況。

美國總統奧巴馬將於下周一(11月10日)出席在北京舉行的APEC會議。

在ITA問題上,過去兩年里各個國家都在試圖達成一個新的稅務協定。但仍有30個關稅稅種處於爭議之中,中國堅持繼續保留這些稅種。中國正在努力建立包括半導體在內的高科技產業,認為關稅是避免國際競爭的手段。

中美在周六繼續談判ITA事宜。外媒援引談判分析師稱,美國試圖利用中國渴望在北京會談上獲得成果的心態來達成協議。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294

上海自貿原油期貨交易有望未來兩月啟動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773

本文來源為一財網,作者胥會雲,華爾街見聞授權發表

2015版負面清單可能會更多增加金融方面的內容,包括原油期貨交易、提高外資入股證券公司持股比例等改革已在途。

在15日的“深化自貿區金融改革,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研討會上,上海市金融辦主任鄭楊說,2014年版負面清單金融方面的內容比較少,2015年可能要增加這方面的內容。

此前,上海市發改委副主任顧洪輝在關於自貿區的第三方評估報告發布會上還透露,上海市正在制定方案,向國務院報送下一步的金融開放方案。

去年以來,“一行三會”已經發布了51條金融支持自貿區建設的意見和措施,以及13個細則文件,基本形成了以探索資本項目可兌換和金融服務業全面開放為主要內容的金融制度全面的框架體系。

此外,自貿區內面向國際的金融交易平臺也在穩步推進。鄭楊說,目前原油期貨交易的方案已經形成並上報了國務院,國務院也已經批準,有望在12月或明年1月啟動。

在自貿區金融服務業開放方面,鄭楊表示,可以進一步探索放寬上海金融機構對內對外開放的準入門檻,鼓勵民營資本進入金融業的同時,逐步提高外資入股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的持股比例,放寬業務準入的範圍和年限等。

鄭楊說,上海一直在努力推進提升外資金融機構的持股比例,雖然該事項會作為國家BIT以及自貿區等談判的安排, 但上海也在爭取選擇兩三家中外合資金融機構有所突破。

今年早些時候,上海市發布《關於本市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其中也提到,要提升自貿試驗區證券期貨服務業開放水平。

其中包括逐步提高符合條件的外資機構在自貿試驗區內設立合資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貨公司的持股比例;逐步允許符合條件的外資機構在自貿試驗區內設立合資證券投資咨詢公司。

根據2012年修訂後的《外資參股證券公司設立規則》和《證券公司設立子公司試行規定》,合資券商外資持股比例上限為49%,證券公司子公司申請擴大業務範圍的所需經營年限縮短至2年。

關於自貿區金融改革創新中遇到的困難和障礙,鄭楊說,金融監管水平、金融監測分析的水平是決定自貿區金融發展下一步的關鍵因素,現在監管能力還是要進一步推動,要能夠更好推動聯合監管,真正把金融安全網建立起來。不過鄭楊也表示,困難和障礙雖然還是有,但是在逐步減少。

而在金融市場的發展上,鄭楊說,很大的瓶頸是要盡快把上海的人民幣在岸市場建立和發展起來。近期以來海外的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的很好,在岸要建設的更加好,金融產品和創新要做的更多,以引領離岸市場。

第三個瓶頸則是對於金融機構和企業的服務水平的提升。比如金融監管部門、政府相關配套部門能不能減少審批、簡政放權。

鄭楊也表示,上海要加強和中央的機構,中央的管理部門加強匯報和交流,爭取更多金融改革的措施放在上海先行先試。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617

中澳簽署自貿協定意向書 澳最終將取消所有自中國進口商品關稅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783

彭博社報道稱,中澳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意向書,中國取消了澳洲對華煤炭出口關稅。

意向書還顯示,澳洲對華出口的包括鋁土礦、煉焦煤、動力煤等能源和資源產品將在兩年內免除關稅; 將在四年內取消澳洲奶制品行業關稅;將在九年內取消所有澳洲進口牛肉的關稅。

此外,悉尼將建立人民幣清算銀行,同時中國授予澳大利亞500億元人民幣RQFII額度。

另據新華社報道,澳大利亞承諾最終將把所有從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降為零。

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評論稱,中澳自貿協議是迄今為止中國與其他國家簽署的最為全面的貿易協議。

以下來自華爾街見聞實時新聞:

澳大利亞:自由貿易協定意味著(澳大利亞)進入中國服務市場的最好時機。

95%的出口中國的產品最終將免關稅。

將在九年內取消所有中國對澳洲牛肉的進口關稅。

將在四年內取消澳洲奶制品行業關稅。

澳洲對華出口的包括鋁土礦、煉焦煤、動力煤等能源和資源產品將在兩年內免除關稅。

將中國企業赴澳大利亞投資的審查門檻金額從2.48億澳元提升至10.8億澳元。

將在悉尼建立人民幣清算銀行。

今天早些時候,華爾街見聞網站援引新華網介紹過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17日在堪培拉舉行會談,雙方共同宣布實質性結束中澳自由貿易協定談判,有望為澳出口企業帶來巨大商機,或緩解澳煤礦商的困局。

澳大利亞總理秘書 Josh Frydenberg周日在布里斯班(澳東部城市)接受彭博新聞社的采訪時表示,自貿協定“將會改變遊戲規則”。他表示:

中國對澳開放包括農業、服務在內的行業將讓澳大利亞受益匪淺。

澳洲第一大銀行——澳洲聯邦銀行的數據顯示,澳大利亞是發達國家中對中國依賴程度最高的國家,澳對華出口占其GDP比重的5.3%。中國對自然資源和能源的需求是“多多益善”,而澳大利亞人則享受著中國廉價制造業產品帶來的好處。 2013年,中澳雙邊貿易達到了1510億美元。

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報道,中澳自貿協議的一大亮點是,澳大利亞貿易部將為澳國內牛奶場帶來四年內免關稅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此外,澳大利亞的釀酒商、金融機構、工程服務企業等眾多領域均將獲得進入中國市場的優待機遇,中國政府對澳大利亞貿易放開的廣度和深度均令相關行業驚喜過望。

此外,據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報道,除牛奶外,包括酒類產品、園藝產品、海產品、煤炭等累計占澳大利亞出口額93%的貨物都將在2019年前削減關稅至零。

澳洲聯邦銀行首席匯率和利率策略師、國際經濟部主管Richard Grace評論稱:

聲明宣布後,澳元很可能會受到條件反射式的提振。中澳雙方都會從中收益,但是澳洲較小型的企業將會更多地獲益。

緩解澳煤礦商困局?

匯豐銀行預計,自貿協議將免除自澳進口煤炭的關稅。

作為全球最大煤礦出口國,中國取消煤礦關稅將刺激澳洲煤礦商的利潤增長。此前,由於全球煤礦供應過剩和經濟增長放緩,煤價受到壓制,包括法興銀行和法巴銀行在內的投行都削減了煤價預期。

匯豐銀行澳大利亞首席經濟學家Paul Bloxham在電話中告訴彭博:

對於煤礦行業來說,(自貿協議)可能意味著近期中國宣布的煤炭進口關稅不適用於澳洲。這很重要。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632

外媒評中澳自貿協議:現實比夢想骨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869

習近平,澳大利亞,自由貿易協定,中國

歷時逾十年談判後,中國與澳大利亞本周一終於簽訂了兩國自由貿易協議(FTA)。路透等西方媒體稱它是里程碑式的協議,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將向澳大利亞的農產品和服務業敞開市場,澳大利亞也將放寬中國對澳豐富資源的投資限制。

但此後路透、法新社、ABC等外媒指出,FTA固然呈現了中澳貿易和投資的美好前景,但就目前協議結果和雙邊貿易的現狀看,還有一些現實的問題。

根據FTA,包括多種資源、乳制品、牛肉和家畜在內,95%的澳大利亞對華出口商品關稅會被取消。但由於中澳未能就放寬中國國有企業進入澳大利亞市場的限制達成一致,澳大利亞出口幾大主要農產品——棉花、小麥、糖、大米與油菜籽還都未獲得免稅。這些產品的關稅得在三年以後才能進行評估。屆時能否調整關稅還要取決於中國國有企業在澳投資受管制的情況而定。

澳大利亞反對黨工黨領袖Penny Wong稱:“制糖業等關鍵出口產業已被告知,不要對中澳自貿協定有任何指望,工黨對此十分關註。”他還說,如果協議細節確定並公布,工黨將據此判斷是否協議符合澳大利亞的國家利益。路透報道提到,一些專家告誡,麻煩可能就隱藏在詳細條款中。

即便解決了農產品關稅的問題,協議也未必能如澳大利亞政府期望,達到足夠促進經濟的作用。畢竟,農業在澳大利亞出口貿易中體量很小。

如下圖所示,澳大利亞外事與貿易部數據顯示,去年澳大利亞農業對華出口額僅有36.8億澳元,僅占商品出口總額的3.89%。去年第一大出口農產品羊毛的出口額為19億澳元,而礦產品中僅鐵礦石的出口額就高達526.5億澳元。

澳大利亞,進出口,自由貿易協議,鐵礦石,農產品

澳大利亞礦業協會表示,簽署FTA後,中國對澳出口焦煤征收的3%關稅將立即被取消,對燃煤征收的6%關稅則將於兩年內徹底取消。可是,因為今年中國經濟增長明顯放緩,國內港口的鐵礦石、煤炭和棉花庫存極大,對澳大利亞礦產品的需求也相應減少。路透報道指出,澳大利亞乳業目前也難以借助中國掀起發展高潮。

澳大利亞國內對FTA的擔憂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中國在澳項目會不會剝奪澳大利亞本土的就業機會,另一方面是澳大利亞的經濟會不會過於依賴中國。

澳大利亞貿易部長Andrew Robb回應以上第一種擔憂稱,根據FTA,中方的確可以聘請有經驗的中國勞動者,但前提是澳大利亞本土沒有能勝任特定項目的熟手勞動者。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中國史教授Geremie Barme認為:“只有過了幾周、幾個月以後才能看出FTA對澳大利亞的影響。所以對此應持非常謹慎的態度。”

此外,澳大利亞金融業對FTA也較為謹慎。他們認為,亞洲同行已在中國市場占據主導地位。澳大利亞的企業可能只會涉足邊緣項目,無法在核心銀行服務業展開競爭。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683

中澳自貿協定影響電話會議紀要:對液態奶影響大於奶粉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735

本帖最後由 三杯茶 於 2014-11-19 11:08 編輯

中澳自貿協定影響電話會議紀要:對液態奶影響大於奶粉,對乳企影響可控

主要數據:
  

① 奶粉進口量:2014年1-9月我國進口奶粉總量(包括全脂+脫脂)為81萬噸,其中來源於澳大利亞的進口奶粉為3萬噸,占比3.7%,位列第三,進口金額1.5億美金,占比3.7%;
  

② 液態奶進口量:2014年1-9月我國進口液態奶總量(包括全脂+脫脂)為21萬噸,其中來自澳大利亞的進口液態奶為2.7萬噸,占總體進口液態奶比重12%,位列第二,進口金額3041萬美金,占比13%。
  

③ 奶粉單價:2014年1-9月我國進口奶粉到岸單價為4.96美元/KG;其中澳大利亞進口單價為4.98美元/KG,新西蘭為5.03美元/KG。澳大利亞單價略低於新西蘭。
  

④ 液態奶單價:2014年1-9月我國進口液態奶到岸單價為1.07美元/KG;其中澳大利亞進口單價為1.14美元/KG,最大的進口國德國為0.97美元/KG。澳大利亞到岸單價比德國單價高出17%。
  

⑤ 關稅:目前我國進口液態奶最惠國關稅在10%-20%之間,全脂和脫脂牛奶關稅稅率為15%。按照7元/L的到岸單價算,15%的關稅為0.5元,即關稅減免對每盒牛奶單價影響0.5元。

研究員觀點:

1、 總體而言,中澳自貿協定以及未來更多的自貿協定是國內相關產業和企業必須要面對的客觀現實。能采取應對措施的企業還是好企業。

2、 自貿協定給乳企帶來的是壓力和機遇並存,機遇甚至大於危機。市場應該清楚的認識到國內乳業供給環節存在的問題,如果把生產環節同供給環節割裂,生產環節的企業尋找到更為經濟的原料供應,對生產環節是有利的,雖然現實情況不是那麽簡單,但實際乳企一定能在構建系統優化的生產加工鏈條當中受益。而在應對品牌消費端方面,高度穩固的寡頭市場結構對於把控市場走向十分有優勢,而當進口奶市場整體話語權逐漸滑向國內乳企巨頭手里,未來國內乳業的產品結構、渠道結構和市場層級都將是比較鮮明和合理的。


電話會議紀要:

中澳自貿協定的背景:
中國需要更好的貿易和投資環境,自貿協定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有很大關系,中國同澳大利亞自貿協定從2005年就開始談。中國同時還在和韓國、歐洲等很多國家和地區在談。瑞士基本已經確定,歐洲幾個國家也在談,簽訂自貿協定國家會越來越多,這是個趨勢。

未來國外越來越多的快消品會進入中國市場,而且價格會產生沖擊,對消費者來說是福利。

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兩個國家出口結構:
這兩國都是出口型的,一個偏重資源(澳大利亞),一個偏重產品(新西蘭)。

新西蘭有最大的出口載體恒天然企業,新西蘭以出口大包粉等原材料為主,澳大利亞以出口成品為主,比如嬰幼兒配方奶粉、UHT奶。原因是澳大利亞原奶價格比新西蘭高一些(今年兩者成本可能會打平)。雖然澳大利亞出口成品為主,但在出口的過程當中,澳大利亞品牌並不占主導和優勢。

2013年澳大利亞脫脂奶粉產量25萬噸,新西蘭的產量38.6萬噸。澳大利亞全脂和半脫脂奶粉14萬噸,新西蘭是125萬噸(中國2013年從新西蘭進口奶粉68.7萬噸,澳大利亞進口2.8萬噸)。

新西蘭牛奶產量2000多萬噸每年,澳大利亞不到1000萬噸,兩者差2.2倍,新西蘭400萬頭,澳大利亞不到200萬頭。

澳大利亞每年110公斤,新西蘭是70多公斤人均消費。


乳品供應潛力:
80年代澳大利亞比新西蘭好,但這幾年新西蘭非常快。澳大利亞奶牛養殖集中在東南部,維多利亞州為主,土地面積3%,但奶牛養殖占到60%。澳大利亞能養殖的國土面積是有限的,不會無限制的增加。澳大利亞奶牛養殖規模水平不如新西蘭,原奶單產達到8-9噸。每年乳制品出口30億澳元,每年增長10%左右。

新西蘭南島的牧場分布均勻,牧場土地肥沃,可以全部養奶牛。

澳洲很多土地幹旱,適合養殖肉牛,不適合養奶牛。幹旱和洪澇災害要比新西蘭多很多。澳洲乳品增長空間有,由於其很多陸地面積不適合養殖奶牛,同新西蘭比還差很大一截。

對中國企業的影響:
對中國的好處:中國投資澳洲的門檻降低,中國企業往澳洲投資會升溫,伊利、蒙牛、光明、貝因美、三元都已經或準備去投資,澳大利亞將成為繼新西蘭以後第二投資熱門國家。

自貿協定是好事情。中國乳業需求增長很快,新西蘭是穩定的供應地,資源保障。中國的企業必須走出去。新西蘭一家獨大有風險。中澳貿易關系的加深,澳洲將成為新西蘭之後穩定供應資源保障的國家。

澳大利亞以出口成品為主。澳大利亞短期對中國出口奶粉大量增加不太可能,原因是產能比較低。

澳洲沒有很大產能空間(包括他適合養殖奶牛的國土面積比例是不高的),產品結構在那放著。澳大利亞人均用奶量是新西蘭的1.5倍,澳大利亞人口是新西蘭的好幾倍,2400萬,新西蘭450萬。懷疑有沒有更多的東西進入中國。

澳大利亞是250萬噸,液態奶產量。是新西蘭的數倍。澳大利亞短期內快速進入中國的產品是UHT奶。

澳大利亞乳制品的優劣勢——澳洲奶粉市場主導品牌是歐洲的:
歐洲是成品(比如嬰幼兒奶粉、酸奶、UHT奶,企業多,品牌多)占優勢,新西蘭是原料奶源占優勢,澳大利亞兩頭都不占。

在澳大利亞市場主導的嬰兒奶粉、奶酪等基本都是歐洲的品牌,而且澳洲很多乳品工廠都是歐洲和新西蘭品牌企業所有;澳洲本土最大的是邁高,品牌優勢不明顯。因此地位很尷尬。

澳洲UHT體量很大,主導出口也會以UHT為主,未來協定後,澳洲UHT牛奶的出口相對來說才是有潛力的。

對中國國內乳制品消費市場的影響
中國同澳大利亞談自貿,同歐洲也在談。從市場影響看品牌影響最大的是歐洲,原料影響最大的是新西蘭,澳大利亞夾在兩者中間。
不能狹義認為中澳自貿協定是一個威脅,因為威脅比不上歐洲和新西蘭。


影響,第一,在產品市場對國內有沖擊但不明顯,更不用驚慌。進口液體奶今年30萬噸,占比很低。到2018年之前,認為進口奶占UHT消費量應該不會超過5%,所以說沖擊不是很明顯。第二,進口奶價格比較低,會改變目前高端牛奶的是市場格局。

未來企業戰略布局該怎樣?

建議的布局是這樣:國內大型企業加速走出去,加速品牌和資源合作和收購。同時,依靠國內奶源的,加快國內走低溫化。2014年很多養殖企業給中央上報信息,要求保護國內養殖,中央也比較重視,近期也可能對複原乳出臺一些政策。以國內奶源為原料的一定要走附加值高的產品,比如酸奶建議采用鮮奶而不是奶粉,高檔的功能奶也建議用生鮮乳而不用奶粉。

未來自貿協議對中國奶源的影響
未來同歐洲自貿談判一旦成行,對國內奶業的影響是肯定的。

國際原奶價格優勢明顯,國內原奶價格3.8-3.9,歐洲3.4-3.5,新西蘭2.7-2.8。我們的價格比歐洲高20%,比新澳高30-40%。且國內養殖規劃和標準化程度低,品質差異大,原奶劣勢明顯。國內養殖有資源瓶頸,飼料、水、土地。目前國內超大規模養殖不符合中國國情。過去的小散退出市場,奶牛養殖發展現在並不穩定。

未來中國需要依靠外向保障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政府也是持比較支持的態度。對沖擊的應對,要加速海外布局和國內低溫化。另外,切實可以加速適度規模化和一體化,降低成本價格。成本高在於產業模式和管理運營落後,不完全是原料成本更高。國外的原奶價格保持平穩的原因:牧場管理做到最好。

國內乳企受益更多還是受損更多?
當然是受益更多。

澳洲自貿協定最大優勢在於降低投資門檻。國內乳企通過自貿協定加速海外布局,購買企業和品牌,購買資源,綁定原奶資源。跟研究機構合作提升技術水平。協定以後對外投資合作的門檻會越來越低。

中國進口奶趨勢不可避免。今年國內原奶需求4600萬噸,2020年7000萬噸。國內滿足不了。自貿協定,一方面有助於乳品價格降低,另一方面有助於國內資本對外布局。

中國的企業去澳洲布局,通過並購品牌+工廠,資源進入中國市場後,國內企業有政策、渠道優勢,在進口中能起主導作用。未來進口奶有定價能力的是國內企業。進口對國內的沖擊談不上。

對養殖,國內需求很大。國內和國外需要分工,國內引向高附加值產品,如低溫;進口奶把價格往低里引導。完成分工後,國內和國外並不矛盾。日本為了保護本土養殖,發展低溫巴氏奶,除了巴氏奶,其他全部從澳洲新西蘭進口。

進口奶2014年占比多少?澳大利亞液體奶進口是否有沖擊?
1%多。進口品牌數量很多,但是沒有很大的,多而不大不強。原因是從業者多數是貿易類公司,甩給經銷商,不做市場。

今年開始國內大的企業參與進來,伊利蒙牛光明新希望三元貝因美等等,國內大乳企參與後的比例可能會做到進口總量的50%-70%掌握在中國企業手上,那麽就掌握了進口奶的話語權。

中國市場層級非常明顯,即使在高端牛奶受到沖擊的情況下,未來金典和特侖蘇往三四線市場走(非常適合禮品市場),一二線用自己的進口產品來同其他進口奶競爭,同時高端產品再出新品,更高系列,例如花色系列(例如小黃人)來填補,做到產品的梯度,來化解這個沖擊,完全是做得到的。

國產的優勢:1.中國企業,像伊利蒙牛這樣的企業,對市場和渠道的把控非常嚴謹細致。產品流向控制很好,國外企業不可能相抗爭,伊利、蒙牛渠道力量是國際上其他企業不具備的。中國市場縱深度很大。進口奶能不能沖擊國內市場,核心是看能不能做傳統渠道。2.國外UHT品類單一,我們國家品類非常豐富,進口奶不可能做那麽多口味。消費者對口味忠誠度很低,國產轉換很快,國外不行,跟不上市場變化。

國內企業對市場把握強太多,所以生產和營銷成本都比國外好。自貿協定後,企業能夠系統化的生產銷售優化,獲得更為綜合的競爭力優勢。

進口奶現在品牌很多,但沒有一個品牌能做出有影響力的規模出來,但國內企業走出去以後再走回來,在渠道市場份額和定價方面的話語權是完全不一樣的。

資源分工問題,政策上有沒有推廣巴氏奶的趨勢?
目前政策方面對主推巴氏奶還沒有那麽明顯,這個剛剛報到國務院,主要是國際奶價下降,奶農利益受損的問題,剛剛引起重視,政策還沒有出臺。

關於資源分工的問題,是長期的問題。對於伊利、蒙牛能不能做巴氏奶:伊利說只要市場需要馬上能做,只要時候到了,就能轉;伊利原來奶源主要在北方,從06年開始做織網計劃,奶源東移、南移,現在在各個省份建立牧場。蒙牛依靠現代牧業,下一步也會發展酸奶、乳酸菌飲料,低溫渠道也在搞。巴氏奶伊利和蒙牛要做都能做,為什麽不願意做,因為現在量還很少。

中國消費目前還會是常溫為主,這是中國人消費習慣以及常溫奶特性決定。現在90後00後開始適應低溫奶,前景是好的。需求是好的,低溫奶發展取決於需求的培育,另外取決於奶牛養殖能不能適度規模化發展。

兒童奶情況不是很好的原因?
乳品未來很專業細分的方向,兒童奶這幾年受制於食品安全問題,消費者對兒童奶添加的東西產生質疑,影響消費;另外而且兒童奶價格比較偏高,三四線城市一下推廣比較困難的;替代品比較多,例如莫斯利安在三四線銷售很好,很多兒童是消費對象,這對兒童奶也是替代;當前一二線銷售,三四線還是比較少,一二線替代品很多。

旺旺的兒童奶做的不好,一個重要原因是旺仔在兒童奶紅火的來的時候沒有將兒童奶產品做成系列;而蒙牛伊利在兒童奶發力後,很快形成了系列化,做市場,做渠道方面優勢逐漸突出,兒童奶,兒童酸奶等等。下一步很多人要做,貝因美要做,在渠道方面精耕細作,對旺仔有很大競爭壓力。

奶粉新政的影響:
以前有1000家是國外品牌,80%是貿易公司。從去年7-8月後,很多企業停止進貨,到今年以後,5月份名單公布以後,看到大量原來不知名品牌已經退出市場。今年完達山、三元、飛鶴從去年6-7月抓住這個機會。新政終結了過去大家對洋奶粉的迷戀。

今年年底會看到變化,又有幾家企業開始躍躍欲試從二線市場發力,可能會重新回到06年的格局——國外和國內的品牌都有幾家很強勢的品牌。政策給消費者心理產生了影響。國內對新政的執行,品牌數量並沒有減少,很多企業被迫出品牌。伊利、飛鶴、聖元都出了很多副品牌,主要做嬰童渠道,6-7萬家終端,主要在3-4級市場。

2015年可能是行業拐點,今年轉型基本上都轉型完了。貝因美和雅士利在嬰童渠道做了產品,明年開始收獲。明年是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翻開新的一頁。

對雙11君樂寶奶粉在電商熱賣的看法:
雙11,降價、促銷的模式對非硬性需求的產品效應比較明顯,比如小家電、茶葉、堅果。嬰兒奶粉是硬性需求(比如孩子吃多少還是多少,量不會因為價格下降而增加)。如果商家參與自損利益對企業沒有好處。

今年雙11有幾個企業參與其中,第一類是當成品牌推廣的活動來操作。第二類是從12年開始出現專門做電商的品牌。有些產品品牌本來就是電商,需要按照電商規則做。(來自中銀國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792

中韓初步簽署自貿協定 大連港漲約6%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555

自由貿易區,自貿協定,出口,韓國,中國

韓國貿易工業和能源部聲明稱,韓國和中國簽署了初步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 韓聯社稍早報道稱,英文版的協定已出爐,官方簽署協定以前將翻譯為中韓兩國文字。初步簽署自貿協定意味著離正式實施更近一步。韓國官員將此協定視為國內最重大的貿易協議。

中韓自貿協定利好早盤拉升相關自貿區板塊,大連港(601880)漲近6%。

20150225Daliangang

 

去年11月1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韓國總統樸槿惠在北京舉行會晤,雙方共同確認中韓自貿區結束實質性談判。中韓自貿區談判於2012年5月啟動。中國商務部稱,中韓自貿區是中國迄今為止對外商談的覆蓋領域最廣、涉及國別貿易額最大的自貿區。

去年11月的中國商務部媒體吹風會透露,中國是韓國最大的海外投資目的國,而韓國是中國第三大國別出口市場,目前韓國對華出口占到其全部出口的26%。達成自貿區協定後,經過最長20年的過渡期,中方零關稅的產品將達到稅目的91%,進口額的85%,韓方零關稅的產品將達到稅目的92%、進口額的91%,這對兩國出口均有推動作用。

中國商務部網站介紹,根據中韓自貿區談判成果,在開放水平方面,雙方貨物貿易自由化比例均超過“稅目90%、貿易額85%”。協定範圍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和規則共17個領域,包含了電子商務、競爭政策、政府采購、環境等“21世紀經貿議題”。同時,雙方承諾在協定簽署後將以負面清單模式繼續開展服務貿易談判,並基於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模式開展投資談判。

上述韓聯社報道稱,中韓自貿協定預計有助於兩國雙邊貿易額突破3000億美元,較2012年的2151億美元增長39.5%。與韓國簽署自貿協定的地區合計GDP占全球GDP比重將由目前的61%升至73%。

路透報道提到,中韓自貿協定將大幅降低兩個貿易大國間的商業及投資障礙,但稻米、汽車等敏感項目則未列入其中。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1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