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共嚴管網媒行問責制

1 : GS(14)@2016-08-19 06:55:40

內地又要求新聞網站加強自我審查!國家網信辦(圖)發佈一份公告,針對內地新聞及商業網站提出要網站人員履行「主體責任」,並要求網站嚴格執行「7×24小時」值班制度,全天候監管跟貼評論並審核刊發的稿件。此外,更警告若網站只「一味『抓眼球』『博出位』」,甚至會危及國家安全。有網民則評:「冠冕堂皇的管控言論而已!」公告指,網信辦前日於北京召開座談會,並提出八項網管要求,除全天候值班監管跟貼留言外,還包括各新聞訊息網站需建立總編輯負責制,總編輯須對新聞訊息導向和傳播負總責;建設新聞發稿審核系統;加強對網絡直播、彈幕等功能上線的安全評估;做好舉報受理工作等。


網民︰放個屁也要管

網信辦並稱,近期已對八家網站進行檢查,稱發現它們存在「總編輯負責制流於形式」、「稿源管理不規範」、「缺乏配套的獎懲問責機制」等問題;又指包括百度、新浪微博等負責人已表示明確「九不准」要求(如不准顛覆國家政權),並堅守「七條底線」(如國家利益底線)。內地網管近來動作頻頻,除今年4月有網絡紅人因時常爆「卧槽」等粗口被勒令整改外,上月騰訊網因誤報「習近平發飆重要講話」更令多個新聞入門網站遭當局整肅;至前日又傳「鳳凰財經」因在官微發佈祝中共前總書記江澤民90歲生日快樂訊息,導致相關編輯遭炒魷兼罰錢。難怪有網民感嘆:「遲些放個屁也要管了!」新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819/197420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489

問責制走樣 官員犯錯不孭鑊

1 : GS(14)@2017-05-26 23:51:26

【本報訊】前特首董建華2002年推行高官問責制,司長和局長由公務員職位改以合約方式聘任,並須為過失負政治責任。但公務員事務局前局長王永平指問責制實施15年來,多名官員沒因過失問責下台,批評問責制走樣。有政務官認為問責制最失敗是未能賞罰分明,「反而我哋要幫佢哋補鑊」。於董建華時代出任問責官員的王永平指,問責制原意是問責官員負責決策,並需負政治責任,公務員只需執行,保持政治中立。但他指除推出初期有問責官員因決策失誤等而下台,前特首曾蔭權年代起已把問責制改為政治委任制,問責官員不再需問責,「司局長要有管治能力及要有承擔,但?家唔少問責官員表現不稱職,管治能力受質疑,連建制派都不滿,仍然可以繼續做,成為鋼飯碗」。王直言,公務員尤其是政務主任職系難以接受有關狀況。


政務官屢補鑊感氣餒

公務員工會聯合會總幹事梁籌庭指,問責制令高級公務員由決策者改為執行者,阻礙發揮,政治責任卻未能脫身,影響人才加入意欲,「決策係問責官員,AO只係執行者,但佢哋要上立會解畫,承擔政治責任,同當初推行問責制,公務員可免除政治責任嘅承諾背道而馳」。有政務官表示,政務官對問責制最大不滿並非窒礙升遷,而是制度未體現問責精神,「轉咗制之後,政務官要服侍局長,又要同副局及政治助理打交道,如果個局長有能力我哋都順氣啲,但如果個局長唔掂、成日孭鑊,又要你幫佢補鑊,點會做得開心,最令人氣餒係好多問責官員做錯嘢都唔使受罰,有人(特首)攬你就得,咁仲邊算係問責制?」■記者謝明明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526/2003386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980

問責制走樣歷程

1 : GS(14)@2017-05-26 23:51:26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526/2003387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981

當年反對問責制「今日仍未諗通」

1 : GS(14)@2017-06-11 16:00:42

【本報訊】候任特首林鄭月娥大半個月後上任,她接受曾鈺成訪問時仍未肯透露新班子名單,但形容新班子成員是多年合作夥伴,因而「冇乜需要磨合嘅問題」。她又承認香港沒足夠政治人才,難免要從公務員系統挑選班底,所以當年她有份反對問責制,更不諱言到今天仍對問責制「未諗通」。


指新班底毋須磨合

下月初宣誓就任的林鄭月娥,昨於曾鈺成訪問中仍未透露新班底人選,只形容是她多年的合作夥伴,所以「冇太多需要磨合嘅問題」,亦由於她的班底大多數是認識的人,「少咗一啲開局嘅問題」。外間盛傳林鄭班底大多或現屆問責官員或來自公務員系統,林鄭直言在香港沒有足夠政治人才,無可避免地要從公務員系統挑選問責官員,又稱2002年推行問責制時,當時任社署署長的她有和其他政務官反對,「當時有份簽反對(問責制)信」,她解釋「可能有啲嘢未諗通,其實有啲到今日都未諗通」,譬如政治人才的來源,「我哋冇政黨背景,點樣保證問責團隊有共同理念」。不過林鄭表明無意改變問責制,她及其團隊會培養更多政治人才,使優秀公務員留在公務員系統,保持政府運作延續性,將來會透過中策組開設非公務員合約職位,吸納政黨人才做政策研究。民主黨林卓廷認為,林鄭的確點出了問責制實行至今,政治人才不足這問題表象,然而她未有觸及政制改革和普選的問題核心。林指正由於港府不開放、非民主產生,才令商界、民主派人士難以或不願加入問責團隊。■記者呂浩然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611/2005206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26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