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203044023327/
導 讀:最新一期《財智月刊》於1月正式出刊,本期封面文章是《小字體的困擾》。在美國人們天天都會接觸各種產品和服務的說明書,或者簽訂各種合同。這其中很 多文本的內容多、充滿難懂的專業術語,更重要的是會用非常小的字體印刷。消費者通常沒有耐心讀這些內容,而其中可能隱藏了很多免責條款以及其他對消費者不 利的內容。
布萊恩-羅勒對小字體略知一二,他是加州理工大學平面傳播學教授,他還管理著一個古怪的博物館,這裡有很多19世紀的印刷機以及500多種古老的字體。 他對複雜印刷的熱情使得他成為了這個領域的專家。他知道很多關於排字印刷的故事,不過今天他和我們談的是另一個排字史上的傑作。我們很多人對此非常熟悉, 尤其是那些喜歡高科技產品的人。羅勒說,這個設計太讓人震驚了,成千上萬的消費者不會讀它,即便長遠來看會給自己的利益造成損失。他所關心的文件就是用戶 購買新iPhone時所簽的協議。
我們都看過這個協議,或者其他類似的東西,這是一個32頁的小冊子,你必須花30分鐘仔細閱讀才能看完。羅勒說,讀它讓我的眼睛很累,原因並不是因為充 滿了枯燥的法律術語。這個小冊子只留了八分之一英吋(0.3175釐米)的邊距,這個頁面看起來一團模糊,幾乎沒有空白區。他測量了這些字母的尺寸,這個 文件裡有一半的字母的高度只有4.5點,也就是十六分之一英吋(0.16釐米)。在形象點,就比一毛硬幣厚度多一點。他說,這是在太小了。
羅勒指出,行間距如果小於5.5點將對眼球有害。他說:「這個文件的排版太密了,剛好超過人類最低的視覺識別範圍。」如果你覺得這些行間距或者字體大小 是個意外,那麼你錯了。羅勒說,世界上最好的排字工人設計了這些文件,並且都由法律團隊進行檢查,他們可都是每小時收費500美元的律師。
對於排版形式,蘋果拒絕發表評論,但表示最新出產的iPhone手冊將更容易閱讀,因為有了高分辨率的「視網膜屏幕」。但是羅勒說,最讓讀者吃驚的設計 可能是手冊中大量使用大寫字母。手冊全文一共19個獨立的段落,其中包括使用Google Maps的免責聲明,以及60行的其他免責條款。
使用大寫字母看上去可能更加友好,提醒用戶注意各種警告信息,但是羅勒說這樣做的結果恰好相反,各個段落之間將很難區分。事實上,這個領域的專家說,如 果不使用各種形式的字母,將給讀者閱讀帶來很大困難,研究表明這樣做會降低閱讀速度20%。那麼為什麼一個公司要這麼做?一位專家表示,因為他們不希望你 閱讀。
伴隨著產品和服務一起出現的各種提示、免責條款以及法律術語已經成為了美國消費者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通常他們都會被設計成非常小的字體。這種方式在美國 有很悠久的歷史,在很多領域被廣泛使用。小字體的免責條款是美國人必須面對的現實,大多數人不得不忽略這些條款,直接簽下10英吋厚的貸款文件或者點擊同 意55頁的在線用戶協議,儘管人們不希望簽字放棄任何重要的權利。根據一項調查顯示,61%的美國消費者不會在簽字前閱讀合同條款。
和消費者保護團體或者起草這些文件的律師交流會知道,監管者正在重新審視這種小字體免責條款,制定法律防止繼續濫用小字體。最終,基金公司必須公佈他們 對401(k)計劃客戶收取的佣金;航空公司必須在他們公佈的票價中註釋所有其他附加費用。但是批評者擔心,這樣結果會適得其反,因為會增加更多頁的免責 條款而不是減少。專家說這可能使得產品和監管都變得更加複雜,所以必須用小字體來解釋。在過去的7年裡,軟件許可證合同字數增加了40%,而平均開設一個 活期存款賬戶的免責條款有111頁。批評者說,這些法律術語讓消費者損失慘重。據估計,這些免責條款造成的額外費用,除外條款、棄權等給每個美國家庭每年 造成的損失達到2000美元,全美國每年總計有2500億美元。
當然,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忍無可忍。根據商業改善局的報告顯示,2005年到2010年,於小字體和不清楚的合約內容相關的投訴增加了五倍。根據聯邦貿易 委員會主管廣告宣傳業務的副主管瑪麗-恩格爾表示,他們所涉及的和消費者有關的案件中有一半是因為沒有充分提示重要信息,晦澀難懂的語言能隱藏很多問題。
德納-拉德克里夫從國家在線旅行社購買飛機票後,總會發現他的Visa卡賬單有些問題。當這位康奈爾大學商業道德學教授給這個公司電話後,他被告知在交 易結束後他同意了一個20美元的在線支付條款,他實際上籤署了一個會員計劃協議。拉德克里夫發現他並不是個例,在2006年到2008年期間,最大的三個信用卡公 司處理了大約1000萬起類似有爭議收費的資金返還。過去一年,商業改善局有1100個投訴和一家位於中部以及西南部德克薩斯州的汽車經銷商有關,他們在 折扣以及擔保條款中存在嚴重的誤導性語言。在洛杉磯地區,一家主要的衛星電視公司因為收到了4萬份起訴而獲得了D+的評級,主要是他們的促銷價以及承諾的 服務嚴重不符。
對很多消費者保護團體而言,2011年最鬧心的事就是最高法院支持公司使用強制仲裁,這種解決糾紛的程序設計出來防止消費者告上法庭。由於支持 AT&T在無線服務合同中隱藏的仲裁條款,法院讓消費者聯合起來進行團體訴訟的願望化為泡影。批評者說,這種條款還不是最糟糕的。消費者保護團體 Public Citizen表示,在7個主要行業,包括銀行、信用卡公司、計算機製造業等,有75%的公司使用強制仲裁條款。
約翰和米歇爾對這種新聞深惡痛絕。幾年前他們在佐治亞州的薩凡納購買了新的房產,但是很快問題就出現了,包括:門窗不合適,空調不充分,漏水,有些地方 還發霉。這些房屋銷售的時候有一個擔保合同,其中一個條款規定,解決任何糾紛都必須通過仲裁。他們提出了182個問題,而仲裁只解決了39個,比開發商願 意修理的都少。他們獲得了3200美元的賠償,而修理這些問題的費用在14000美元到20000美元之間。約翰和米歇爾都沒有讀過這個條款,即便他們讀 過也沒有注意。米歇爾說,除非你研究過,即便你看到了強制仲裁的內容,也不知道它是什麼意思。
現在很多美國人抱怨,最大的問題是他們開始就看不到這些文字。在一個不斷老齡化的社會,副作用更加明顯,每天有10000名嬰兒潮一代的人超過65歲, 而這些人很多都會得老花眼,需要帶老花鏡。一個下午,60歲的邦妮-梅耶發現自己怎麼也看不清一份湯料的配方。即便帶上老花鏡,梅耶也無法辨認,而她對其 中的成分很可能過敏。
當然你可以指責企業故意使用小字排版,但是企業卻認為這不是他們的錯。艾倫-卡普林斯凱是費城的一個律師,40年來他專門為金融服務公司處理消費者投訴案件,他說:「我的客戶從來沒有說通過小字印刷而不讓人們讀到條款,這在美國只是做生意的一部分。」
企業認為他們必須保護自己免於集體訴訟,一些嚴重的訴訟比如石油洩漏,煙草相關的疾病以及隆胸材料破裂等已經給一些公司造成了數百億美元的損失,他們還指出越來越多的政府監管措施也讓這些公司不得不防。
律 師勞拉-莫瑞尼斯說,投資公司Vanguard新開設一個基金的時候,她的同事會根據證券交易委員會的N-1A文件起草一份創辦計劃書,這是一份64頁的 非常具體的文件。Vanguard努力讓裡面的內容變得通俗易懂,但是莫瑞尼斯說讀起來不會輕鬆。她說,裡面的規定還會增加,因為多得-富蘭克法案對銀行 家和經紀人的限制,他們可能會增加幾百條新規定。
事實上想濃縮太多的內容也非常困難。今年微軟獲得了Wondermark award大獎,這個獎是由一個叫Center for Plain Language的組織授予的,他們每年都會評選寫出最冗長的官樣文章的公司或者組織。今年競賽的裁判包括法律專家,溝通設計學者以及《Oxford Guide to Plain English》的作者,他們認為微軟的一個軟件許可證協議輕鬆獲勝,裡面充滿了另人費解的法律術語。微軟拒絕對此進行評論,但是位於加利福尼亞帕洛阿爾 托的計算機法律組織合夥人傑克-羅素說,這份文件真正的讀者是其他律師,而不是消費者,他們的主要目的是避免法律訴訟。
當然也不全是壞消息,最近有很多有利於消費者的法案,對公司的信息披露做了規定。 Center for Plain Language的主席安妮特-奇科說,奧巴馬總統正在簽署2010年的《清楚書寫法案》,要求公司處理他們那些枯燥的語言,這給了反專業術語運動最強有力的支持。作 為一個私人組織,奇科希望他們所授出的獎項,包括積極的Clearmark大獎和消極的Wondermark大獎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一個在線合同數據 庫,透明實驗室也提供免費的服務,表示將把所有美國大公司和金融機構的合同轉化成通俗易懂的文字。透明實驗室的CEO,戴維-黑爾茨說創立這個機構的原因 是他為自己孩子存的100美元很快就因各種費用被扣的一分不剩。
然而儘管可以減少合同的篇幅,但是一些公司仍然在考驗消費者是否會關注合同的內容。比如最近一則口香糖的廣告聲稱,他們的產品得到了安全呼吸委員會的認 證,並且還配有這個認證機構的官方印章。但是這個廣告的設計裡卻有一條厚顏無恥的免責條款,如果你仔細辨認,將發現在官方印章下面有一行非常小的,對比度 很低的全部用大寫字母寫的文字,「公司承認所謂的安全呼吸委員會純屬虛構」。(鹿城/編譯)
新手談技術,
老手談策略,
高手談心態,
大師談哲學。
--------------------把期限拉長,技術是最不靠譜也是最誘惑人的玩意,可是無數的人卻樂此不疲。但斌張可興等都是從劃線走過來然後皈依價值的,希望賺最快的錢的這類人是市場中錢最少的;
-------------------以半年以上一年左右為限,老手們開始談策略談資產配置,他們會考慮在未來一段時間,選擇合適的行業從容的進入,而不在乎每天的紅綠翻飛,然後持有半年到一年以上,他們的資產規模已經達到中產或以上;
-------------------高手們已經度過了選行業和選股的基本階段,他們可能選不到最優勢的股票,但選擇好的行業穩定增長型企業,然後長期持有,心態從容根本不在乎短期的跌漲,他們的資產規模已達千萬,不再追求短期暴利而在於長期的穩定收益;
----------------大師們已經不再看盤,他們持有的時限以五年十年甚至幾十年計,他們的談哲學談人生談歷史談政治,談投資只是他們話題的很 少一部分,他們早已實現了財務自由,他們的資產早已讓他們過上超越常人的富有生活,他們的錢是最多的,資產是以億為單位計算。
想賺快錢的人,是錢最少的,也是賠率最高的,彼得林奇說過:哪怕你僅僅減少交易的次數,僅僅拉長持有的時間,都可以讓你的賬戶收益大為改觀。
當然,我所掌握的賬戶基本處於策略和心態之間,希望盡快越過策略階段向心態方面邁進。
在暴跌之際,你還淡定嗎?
我相信你們每個人都在默默的煎熬,可是,恐懼和貪婪,永遠是市場先生屠殺大批散戶的兩把最利銳的武器,如果你克服不了市場先生這兩把刀,那麼你和市場上賠錢的90%散戶有什麼區別呢?
戰爭的陰影下,你是否仍然選擇持有股票。
昨日股市大跌,對於這種情況我多少有些預料。
釣魚島問題升級,遊行、打砸搶、搧耳光、辱罵、威脅要鋤奸...
中國股市自從誕生以來,還從未面臨這麼嚴峻的考驗。
戰爭好像迫在眉睫,難以避免;
更加嚴重的是,社會上的毛左正在抬頭,而毛左崇尚的是閉關鎖國,仇視世界,黨同伐異、計劃經濟...
如果毛左上台,股市所依賴的市場經濟,法治環境將不復存在。
這種潛在威脅真是讓人惶恐,如果我是外國人投資人,相信馬上會把資金撤出中國。
但是沒辦法,我是中國人,沒得選擇。
貿然持有自己不瞭解的海外公司的股票,只能使自己面臨更大的風險。
回想巴菲特、彼得林奇等大師們的教導。
「持有優秀公司的股票,無論降息、通脹、還是戰爭、經濟危機,我們無法預測宏觀經濟,關鍵是持有優秀公司的股票」
真正做投資的人必須是一個樂觀的人,必須對人類、人性充滿信心,相信雖然有迂迴曲折,這個社會長期來看是向好的,經濟是向好的。相信人是追求真善美,厭惡假惡醜的,人類能夠達成在信用前提下的共同發展。而不是爾虞我詐中的共同淪陷。沒有這個前提,就不要入投資之門。
因此雖然滿心憂慮,我依然近乎滿倉持有。並擇機加倉。
上市企業由於經常配股、增發造成企業總利潤增長無法反映企業真實的經營情況,更無法真實反映出股東所需要的增長。試想一個企業如果增發一倍後,利潤增加80%,這樣的增長看似很快,但顯然是對原有股東不利的,因為每股收益下滑了。
因此每股收益的真實增長,才是原有股東衡量企業發展的依據。
比如說友誼股份,2006年淨利潤1.4億,2011年淨利潤13.9億,貌似淨利潤增長了將近10倍,簡直是驚人的增長!
但是如果看到友誼股份在2011 年通過增發換股收購了百聯股份、八佰伴等資產,也就是擴大股本總數,因此對於其持股人來說,所持股份的增長就遠遠沒有如此高的增長。通過復權每股收益,我 們發現其5年的利潤增長是3.2倍,雖然也很不錯了,但是與總利潤增長10倍差距甚遠,而這復權每股收益增長的3.2倍才是我們持股增值的基礎。
這裡由於友誼股份的歷史分紅不多,所以為了簡化計算,忽略了把分紅再投資計入每股收益的增長。但是如果分紅比率較高,應把分紅再投入計入,才更加準確。例如銀行...
銀行就有些複雜,一方面近年來分紅比例逐漸變高,分紅再投的影響就不應忽略。另外有些銀行,如民生銀行多次送轉股,每次送轉股也應該累計復權計算。為了更清楚的瞭解銀行的業績增長情況,我就以復權每股利潤增長計算一下自己持有的兩家銀行:招行和民生。
看下表招商銀行的企業總利潤2006年71億,2011年達到361億,總利潤增長了9.19倍,但是對於持股股東來說,如果他每次分紅都在分紅當天進行再投資的話,那麼其復權每股利潤增長了4.3倍。雖然少了很多,但是5年增長4.3倍也是非常驚人的。
民生銀行的 企業總利潤2006年37.6億,2011年達到279億,總利潤增長了10.2倍,但是對於持股股東來說,如果他每次分紅都在分紅當天進行再投資的話, 那麼其復權每股利潤增長了6.5倍。比招商銀行還要牛,這大概是民生最近一陣的股價走勢優於招行的理由。但是我的大部分銀行持股是招行,因為對招行有直觀 的瞭解,拿著放心。
目前招商銀行是我虧損最大的一隻股票,但是我看不到拋棄他的理由。
兩家銀行的長期利潤增長都遠大於百貨零售業的友誼股份,估值卻比友誼股份低一半。如果說友誼股份低估了的話,那麼這兩家銀行真是低估到極點。市場先生真是情緒化的傢伙。
下面再用復權每股收益比較一下持有兩大家電龍頭企業收益情況。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出,持有兩大家電龍頭企業的復權每股收益倍數:
格力是8.45倍,青島海爾是8.07倍,差距不大。如此高的增長速度,遠高於招商銀行的4.3倍和民生銀行的6.5倍,因此估值高於銀行股也是有理由的。
另外不知大家注意到沒有持有格力電器的復權每股收益倍數竟然超過了企業總的淨利潤增長倍數。這在期間有增發情況下基本是不可能的。
因為,增發加大了每股收益倍數的分母,讓我來舉個例子:
例如A企業
l
l
l
l
所以我懷疑自己是不是算錯了。經過仔細核對,沒有算錯。
細想可能出在紅利再投資上,紅利再投資增加了持股者的股份。
例如:
l
l
l
以上算法有些極端,因為每股收益1元的股票,幾乎不可能賣到0.5元。但是至少表明了一種可能性。
究竟是不是這個原因呢?
我把表格中分紅再投的數字歸零,神奇的現象發生了。
復權每股收益倍數經過重新計算變成了8.05倍,低於了總利潤增長的8.35倍!
由此可見對於長期投資複利增長,分紅再投資是很重要的!
最近在看風電企業,新天綠色能源、龍源電力和中國風電。其中應收賬款令人擔憂。
應收款佔比以中國風電為最大,已經達到營業收入的88%,大大超過歸屬股東的收益。龍源電力應收賬款佔營業收入比38%,新天綠能佔比最小為17%,但是也高於淨利潤。
風電運營商的發電都供給電網,為什麼應收還會不斷增長?當然不同企業由於業務結構不同,應收款的組成也有些許不同。新天綠色能源的應收款除了電網企業的應收款外,還有燃氣收入的應收款項。龍源電力的應收款項主要是電網和出售煤的應收。而中國風電的應收款項中想必包含風機塔架的設備應收款。
從龍源電力和新天綠色能源的年報中可以得知,應收款項的對方大多為當地電網公司,因此總體來說壞賬可能不大。而中國風電的應收賬款佔營收比例很大,且並未詳細說明,令人疑心有虛增利潤的嫌疑。而且中國風電除了應收貿易款外,還有大量的應收共同控制實體的款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