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金融改革:「充分市場化」與「有限全球化」

http://www.infzm.com/content/89589

國內金融改革,要「充分市場化」;涉及匯率、資本賬戶開放、人民幣國際化等涉外問題,要「有限全球化」。

金融改革內容千頭萬緒,但先要確立大方向、大原則,要有基本秩序。

作為大原則、大方向,涉及國內金融改革的內容,要「充分市場化」,而且越快越好。涉及像匯率、資本賬戶開放、人民幣國際化等涉外金融問題,要「有限全球化」。即在中國資本賬戶未徹底開放前的過渡期內,要講有限全球化。

我相信,中國的未來肯定會走向浮動匯率,這一點大家不用擔心。我也相信,中國資本賬戶肯定也會全部開放,西方社會也不用擔心。作為崛起中的大國,國際金融市場上主流的東西我們都會參與。但是,不是在「今天」,是在「明天」;不是「現在」,是「未來」。

今天是要想辦法先讓國內金融充分市場化。韓國危機前的問題在中國現在還不存在。外部短期資金長期用,在我們這裡是基本控制住的。外債的發行管理也很嚴。就是目前鼓勵人民幣走出去,到外面發人民幣債也是控制的,因為我們內部還在實行信貸規模控制。我認為,我們中央銀行在這方面,腦子是清醒的,亞洲金融危機的教訓我們是關注的。

「切入點」怎麼找?應是「問題導向」,而不是「對岸導向」。「對岸」就是美國金融市場、英國金融市場。不是瞄準先進幹什麼,而是應抓住眼前問題,抓住中國經濟走不下去的問題在哪裡,從這個角度入手,就是我們的切入點。不是對岸怎麼怎麼好,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比例我們怎麼怎麼落後了,就大搞直接融資,這是形而上學的思想方法,中國過去也不是按照這個路數走的。中國前30年改革開放的成功,是在不停地解決出現問題的過程中前進的。1997年外面說我們四大銀行破產了,我們明白,也沒有爭論,就悄悄干。改革就是要始終能敏感地去抓新問題、新矛盾。

在改革策略上,我認為要考慮當速度下來後風險暴露中再改革的壓力問題。要當心速度下來後改革會遇到不應有的罪名。因此改革者一定要保持頭腦清醒,選擇好改革時機,做好利弊分析,這有個策略問題。

在速度問題上,我認為,應該有三到五年,或者是五到八年的時間表。這個時間表可以是粗線條的,有個時間表可有個約束。但是,絕不要搞詳盡內容的每年、每季度的時間表,不搞形式主義的「趕任務」,時間任務太細了,反而會被動。具體改革進程還是要動態把握。總的原則是要有個大概的時間表。

關於具體「切入點」的選擇,應該有「突破一點,攻其其餘」的影響作用,我認為應根據「充分的市場化,有限的全球化」戰略,在國內,從資金價格和市場准入入手。

為什麼選利率市場化作為切入點?理由是:

第一,如果利率市場化了(當然這是一個逐步的過程),銀行競爭加劇了,不搞存款保險,那個時候大家就懂了,會出事的。中國1990年代初利率大戰是有教訓的。這次如果真正放開利率了,存款保險不干就過不去了。

第二,利率放開,銀行利差縮小,銀行不轉型過不去了。一部分肯定資金「脫媒」於銀行體系,這有利於銀行改革,也有利於資本市場的發展。

第三,資金價格理順了,市場透明了,靈敏了,不用靠我們去設計改革秩序,靠放,資源配置會慢慢健全。以後,中央銀行調控就不再搞信貸規模控制,也不用搞社會融資總量控制,慢慢就能轉到用市場機制去實現有效的調控。

第四,利率價格理順之後,資金的國內價格與國外價格即匯率,又可以加快速度改革,可以進一步增加匯率彈性,從而對資本賬戶開放,對人民幣國際化又是一個很大的推動。

另外一個切入點是從市場准入入手。我認為中國這麼大,在其他體制還沒有改到位,金融改革還沒有到位的背景之下,政府首先要對銀行體系有一個大的佈局。大銀行、中銀行、小銀行,商業銀行與政策性銀行,內資銀行與外資銀行控股比例等等,國家要有想法。有的人喜歡「言必稱美國」,美國的社區銀行是不能到華爾街設分行的。例如工商銀行收購東亞銀行一個紐約分行,資本金僅區區幾億美金,美聯儲還遲遲不敢批。當然在中美戰略對話環境下後來批了。在這樣的思考下,中國首先必須有大的金融佈局。

從市場准入入手,第一應放開各種機構准入限制。這不僅僅是同意增資擴股,民營資本進來,而是包括如果新設一個銀行可不可以。現在是不可以。如果10個企業家,每個人拿10個億,100億再成立一個大商業銀行行不行?銀監會落實「新非公36條」細則出台後,很多媒體沒有從這個角度去評論。從小銀行說,村鎮銀行是否一定要15%入股的牽頭大銀行?沒有大銀行股東牽頭,按銀監會監管規定嚴格監管,就一定會出風險?這些都可以去研究。

從市場准入放開,跨行業投資下金融控股公司運行中的監管矛盾會越來越尖銳,這必然推動上層建築要改,監管再不改就要出事。還有,充分競爭加劇以後,特別是隨著資金價格放開後,產品創新的壓力會越來越大,這當然有利於改善資金資源的有效配置。另外,市場准入放開後,現在宏觀審慎管理中的一系列矛盾將充分暴露,暴露後如果再不推進「一行三會」協調上的改革是真的過不去了。

涉外金融的改革從哪裡入手?「有限全球化」我講的是到資本項下完全開放之前的一個過渡階段。切入點以人民幣國際化利益為核心訴求,並行推動資本管理與匯率的改革,三者交錯推進,互相配合。資本或者匯率改革中的某一項改革先行,必然會互相推動。看看最近人民銀行資本賬戶開放適度加快了,為什麼?因為匯率升值了,開始浮動了,上行壓力不大了,匯率彈性大了,資本項下開放就可以加快。同時,這又可以加快人民幣國際化。如果人民幣國際化加快了,進出時用人民幣多了,用美元相對少了,自然對再推動匯率、資本賬戶開放,壓力也會少一些。所以這三者是互相推動的。一定要界限非常清楚地先說清誰先誰後,並進行一個嚴格的數量界定,這是不可能的。

另外,這三者的交錯改革,既能倒逼國內各項市場化改革,又能在開放的國際資本流動下和國際資金價格的影響下,倒逼央行貨幣調控改變工具、手段,有助於推動中國的結構轉型。因為如果金融大開放下,人民幣資金自由來回流動,利率、匯率更加接近世界市場的供求,用官方話說,對發展方式的轉變,對結構的轉型也好,會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所以,整個金融改革,應該把國內、國際因素結合好,找準切入點,交叉推進,不斷觀察,不斷反省自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467

要充分利用公司的市場價值與其內在價值的差異 海鷗_cxhope

http://xueqiu.com/5116618835/30003191
巴菲特說他所認識的一些人,他們的成功絕非是幸運二字所能解釋的。那天,他舉的例子都是圍繞著那些長時間持續擊敗市場的人的。這些人不是靠運氣,而是靠遵循同一個人所制訂的基本原則--「要充分利用公司的市場價值與其內在價值的差異」,而這個人就是本·格雷厄姆。

昨天寫帖子,偶然看到這句話(之前應該也看到過,可能是因為那時水平還不夠,對這句話完全沒印象):要充分利用公司的市場價值與其內在價值的差異!

想起了我的投資思路(最近才總結出來的),就是找到那些被市場誤讀的企業,和格老的這句話真是如出一轍啊,好吧,我宣佈,今天開始,我也是格雷厄姆的徒子徒孫之一了,嘿嘿。

這個錢真的很好賺又很不好賺。好賺的意思是說真有便宜貨給你撿,大把的利潤。不好賺的意思就是既然定義為市場誤讀,那麼一定都是些不受市場待見的股,等待之久你必須提前預見到,否則你不可能有耐心在被所有人否定的時候還堅持下去。

同時再說說運氣,倒不是我想否認運氣(很多次我自己就在反覆強調自己是運氣),運氣這東西,你可以事後總結的時候用,但是事前,一定一定別這麼想。市場有多殘酷,我想每個參與的人都知道,在這麼殘酷的環境裡,尤其又是價值投資,不被大多數人認可,更別以為市場能贊同你(你若想買便宜貨,想找那些存在差異的,一定是被市場當垃圾的才有可能,而被市場當垃圾,一定得是大家全反對才可能)。

這個時候,除了你自己,沒人能幫你,你必須依靠自己的堅定信念,依靠自己積累的知識,相信自己做出的判斷。你才可能堅持下去。如果你想,哎,我也不知道自己買的對不對,我就是在等運氣呢,運氣來了我就賺了。

你當然可以等,等一天,等一個月,甚至等一年。知道嗎?一天的時候你可能還很樂觀,一個月的時候你就會疑惑,是不是自己沒看準?你的心理就會起變化,會認為自己真倒霉,怎麼拿了這麼個衰股,拿著這破股能有好運嗎?我得換換股改改運。倘若你說,哎,再堅持一下吧,也許到一個半月的時候運氣會來呢,人家不是說扎飛鏢的猴子都能選到牛股嗎?也許我這就是牛股,只是運氣還沒來。然後你又等了三個月,再等了半年,最後等了一年,你發現它還沒漲........

我想說的是:第一,運氣這兩個字,是不足以支持你撐過慢慢長夜、無邊黑暗的。第二,僅僅依靠運氣是選不出正確股票的。因為那樣的話你等於把自己給定義為和扔飛鏢的猴子是一類了。所以,僅靠運氣二字,最終你將什麼都得不到!

*******************************************************************************

為什麼在A股會覺得價值投資不好用,可能是這幾個原因:

第一,缺乏成功例子,有很多人依靠價值投資賺到錢了,但這都是小散層面的。而那些公開持續發售的基金,成功的例子卻不多,沒有榜樣鼓舞,心裡肯定會打鼓,會懷疑,呵呵。比如說到A股成功的那些人:王亞偉,徐翔,這些都不是靠價值的。而依靠價值不願意炒作的,比如邱國鷺,從南方辭職了,呵呵。比如但斌,據說業績並不特別出色,至少比起徐翔來差了很多。

第二,A股的大資金們都不價值,你讓小散怎麼堅持。環境是由所有參與的人自己創造出來的。如果主流資金提倡價值,如果我們看那些基金的年報半年報中,並沒有頻繁換股,也沒有一大把的創業板,那麼整個市場氛圍可能就會和今天完全不同。人是群居動物,沒人支持你的時候你很難堅持下去,若周圍人都在價值投資,即使不賺錢,你堅持起來也會容易很多。

第三,A股歷史短,制度不完善。我想,美股肯定也投機,但人家幾百年歷史發展下來,各項制度不斷完善,把投機的路子基本上賭死了。而且歷史上幾次大的股災,到最後不投資賺不到錢,把大家都趕到投資路上來了。

再來看A股,

財務造假很容易(判斷報表真偽應該是投資者做的事嗎?可現在卻成了讀報表的第一目標,你只能依靠自己去判斷真偽),有漲停板制度,容易造成缺貨假象,拉升方便。

缺乏好的公司,如果京東、阿里,百度,騰訊這些在A股上市,大家買了一路享受上漲,我猜一定特別多的小散會放棄追漲停,踏踏實實地投資。問題是這些標的都不在國內上市。這就好像隨著歷史的發展,最開始時候馬車確實是藍籌股,但後來有汽車了,馬車就不能定義為藍籌了。你得讓汽車上市,讓人們享受到汽車發展帶來的收益。很早很早以前,鐵路還都是綠皮車呢,那個時候投資綠皮車就是買藍籌股,你可以幻想不斷開線路,擴充綠皮車,不斷賺錢。那絕對是價值投資。再然後都變動車變高鐵了,結果高鐵不在國內上市,國內的企業還是綠皮車。也不能說一個動車都不來,但是主流時速300的,沒辦法在國內上市,而時速只有100的,卻靠著財務造假在國內上市(比如優酷和樂視),像這種情況你讓大家怎麼價值投資啊。

第四,大股東大量是持股超過50%的國企,佔著茅坑不拉屎,他自己不創造價值,還能阻擋別人來收購,企業資產無法變現。比如五糧液,假如真是完全的市場經濟,那麼股價跌到一定時候,就有大資金進來發起收購了。但是現在,股價跌到零也不用擔心,大股東毫無壓力。那這個時候你買了五糧液做投資,你也無法享受資產重估帶來的利潤。

暫時我能想起來的就上面這些。

既然大家投資賺不到錢,可是來這個市場又必須賺錢(幾年不賺錢,神仙都被餓死了,更何況我們都是凡人),那也只能去投機,不然還能有什麼辦法???


************************************************************************

上面說的是投資為什麼在A股不好用。凡事有利必有弊,那麼有弊一定也會有利。正因為A股沒人價值投資,所以有時候會出現特別好的標的卻能特別便宜的現象,呵呵。從這個角度說,這裡又簡直就是投資者的天堂了,呵呵。

拿我喜歡的交通銀行來舉例,財政部是大股東,又是全國第五大銀行,又有各種政策保駕護航,又是壟斷,要牌照的,無法自由競爭。就算真做假賬,過幾年也把假賬抹平了,利潤超級好........等等吧,這麼好的股,卻被打折賣,如果是在一個價值盛行的市場裡,可能不會有這麼便宜的價格出現。

所以,這方面看,A股是天堂。

還有就是既然大家都炒作垃圾,垃圾都有好幾塊,那萬一看走眼了,以為是價值實際是垃圾,不用擔心象國外那樣會跌到一毛一分的,這方面保護作用也比國外強,絕對是沒什麼實力的容易判斷錯的小散們的天堂。

還有一點:價值投資的誤區!!!

不是買了有價值的股就叫價值投資,就能賺到錢。如果真這麼簡單,那世界上沒人工作,都來炒股了,呵呵。所以,你得明確幾點:

1、這個行業裡,發大財和賺溫飽和虧錢,這樣的比例跟其它行業差不多的,甚至因為門檻低,來的人多,分母也就大了,那麼成功的比率反而更低了。賣早點的,都說賣早點辛苦能賺錢,但是不是每個賣早點的都能賺錢呢?肯定不是!一定有人賠的,還有很多人也就賺的比工作多一點點甚至不如工資,只有極少數的,因為賣早點最終開了連鎖店成了大亨,比如永和豆漿。股票這行業也是如此,如果你覺得你無法通過賣豆漿就成為永和,那麼你肯定也不可能只通過炒股就成為巴菲特。對這一點必須有個清醒的認識。

2、你買的股票是否有價值,不是由你說了算的。所以你也別抱怨,說什麼市場不接受你的價值。明明這個股很好可就是不漲。像這種情況我沒什麼好的建議,只能說你回去繼續學習吧,我都讀了那麼多年報和招股書,都這麼勤奮了,都不覺得我能知道什麼股有價值,你連一點基本的努力都沒付出,你就認為你能懂價值?你買的股一定是價值股?

3、即使你買的股真有價值,根據我上面說的各行業發財比例,大多數的價值股,就算它真是價值股,其命運依舊還會是不漲,嘿嘿。因為如果是價值股就得漲,那麼通過市場發財的比例就太高了,違背自然規律。所以,股票跟人一樣,平庸的永遠都是大多數。

4、股東很難通過企業賺到錢!理由:企業經營很難,能維持工資和稅收,能十幾年不倒閉,這就已經是家好企業了。還想要股東利潤?想都別想,呵呵。那為什麼好多人開企業發財了呢?那是因為財富集中,只有他一個股東。比如他的企業裡要養100個人,每個人的工資是10萬,那麼企業的工資費用是1000萬,而給股東的利潤只有100萬,雖然遠遠低於工資,但因為這100萬全是一個人的(只有一個股東),100萬要比10萬工資多了10倍呢。開企業能賺更多錢通常是這個意義上的,是指的這個層面。那股東要靠什麼賺錢呢?靠上市啊。否則為什麼總聽說,股東快維持不下去了,拚命在上市呢,呵呵。所以,連大股東都賺不到錢,作為市場上的小股東,甚至一家企業的股東數都快比員工數量還多了,那麼本身就比工資少的那部分利潤,又怎麼夠分啊。

5、股價不漲是常態,畢竟錢不好賺(這裡只說投資,不討論炒作)。那麼你只有兩條路可選:1、確實選出超常規發展的企業,企業特別優異!!!2、老老實實靠分紅收回成本!!!除此之外,大多數的價值投資,都是平庸加平淡且賺不到錢的,呵呵。

*************************************************************************************

好像跑題了,嘿嘿。

回到主題:要充分利用公司的市場價值與其內在價值的差異!!!

我是這麼理解這句話的,差異產生的原因應該有兩個:

1、消息不充分,比如千山明明是醫療股了,市場還按機械股對待。比如安琪明明是保健品了,市場還把它當成一個只會生產酵母的過度競爭和市場容量有限的企業。.......這個時候,市場給的價值,和企業自身價值,就會產生一個差異。只要持股,耐心等著市場重新估值就行了。至於市場什麼時候會重新估值,引子可能會很多,五花八門的,這方面不用太花力氣研究,也研究不出所以然。比如也許只是有某個資金某個大佬,那天恰好路過那裡,進去上了個廁所,發現此公司這麼整潔有序,然後就派了個人去調研,然後就建倉瞭然後股價一漲大批人都去調研,然後就發現公司好了。像這些背後的理由,你根本無法去提前預知。你所能做的,就是相信自己,然後等待!

2、企業發展了,比如原來企業一年只賺一千萬,相應的市場給一千萬的估值,但企業在發展嘛,兩年後人家賺一個億了,市場自然也會給出一個億的估值。這時候股價肯定就漲了。買這種股你要做的也是等,但不是等著大佬去上廁所,而是等一年又一年的財務報表,因為企業成長全體現在這年復一年的數字裡了。有新數字出來,市場隨之會給新的價格。

說起來很容易,好像只要等就行了。但是在等之前,你買入的那個依據,也就是你的那個判斷,那一步很難的,為什麼別人都認為不好,你卻給出好的判斷???你怎麼知道一定是別人都錯了只有你是對的???所以,這裡需要的是實力,是你過去知識和經驗的積累,是所有所有你學到的東西的彙總應用,是一場綜合的考試!沒人能幫你,想提高能力,只能多學多看多用多摔跟頭。

綜合起來差不多就是:能力(有能力才能有準確的判斷,若沒有準確的判斷其它也就都談不上了)+ 信念(等待的日子裡需要信念夠堅定,否則自己先崩潰了) + 耐心(沒有耐心根本等不下去,等不下去有陽光你也見不到)

實力 = 能力+信念+耐心。有實力不怕沒運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708

新店氣爆案凸顯欣欣天然氣輕漫態度 法規充分授權 檢測員為何不詳查?(052-054)

2014-08-25  TWM
 
 

 

新店氣爆事件,欣欣天然氣檢測員的檢查過程草率是不爭的事實,而無論是法令規定或欣欣內部作業程序,都要求這群專業人士查到底,並且賦予進入民宅家戶細部檢查的權力。草率檢驗是踐踏專業,更是違反規定。

撰文‧何欣潔、賴若函

高雄市氣爆事件讓台灣社會餘悸猶存,新北市新店永保安康社區八月十五日竟發生瓦斯氣爆事件,造成二死六十九戶受害的悲劇。事發後,輿論質疑欣欣天然氣公司處置失當,由東洋保全公司派任的社區管委會總幹事林日初更指稱,管委會在十四日通報有異味,欣欣的檢測員當天卻僅到場十分鐘、以鼻子聞嗅就離開,並未做進一步處置,以致釀災。

未逐層檢查 檢測人員輕忽但欣欣天然氣副總經理張國泰否認相關指控,強調趕到現場的兩位檢測員分別領有氣體燃料導管配管乙、丙級技術士證照,其中一名陳姓員工更已有十年經驗,「就我們的工作紀錄來看,兩位檢測員的確有開啟瓦斯偵測器,並非如居民所說,只用鼻子聞一聞就離開。」希望能夠透過檢調偵查,還原現場真相。

無論兩位檢測員當天是否開啟瓦斯偵測器,兩人僅隨總幹事在地下室檢測,並未逐層、到住戶家中仔細檢測,檢查過程草率,是不爭的事實。

按照《天然氣事業法》第十六條,「輸儲設備有引起災害之虞時,天然氣事業應即採取必要之處置或改善措施」,至於「必要措施」是否容許檢查員進入住戶家中,該法規的第四十八條也有明文規定,若用戶拒絕接受檢查,而天然氣公司認定有安全之虞時,得報經主管機關同意,會同相關機關人員進行強制檢查。

事實上,欣欣內部自訂的《用戶管線定期檢查作業》標準程序也明定,若檢查結果有供氣安全之虞,應請用戶立即關閉天然氣開關,必要時得停止供氣;且「用戶拒絕接受檢查時,公司得會同相關人員進行強制檢查。」換言之,無論是政府法規或是欣欣內部的標準作業程序,都已充分授權檢測員,若基於專業認為有必要,絕對可以進行任何必要的檢測。

但面對居民質問前一天為何不逐層檢測,竟有工作人員當場回應:「因為住戶沒要求!」不但不符合法律規定、標準作業程序,也不符合氣體燃料導管配管技術士證照考試時,再三提醒技術士必須具有的敬業精神、職業素養。

事實上,欣欣天然氣並不是第一次爆出檢測不力、忽略工安的爭議。紀錄片導演楊力州即在臉書指出,自己曾因家中彌漫濃厚瓦斯味,而請欣欣來檢查,未料對方卻僅檢查戶外管線,確認沒有破漏後就離開,無意找出瓦斯氣味源頭,「事不關己的態度令人心寒。」楊力州說。

在人口稠密的住宅區引發氣爆事件,又接二連三被用戶指責檢測草率,輿論將矛頭指向總經理李清國是陸軍副司令退役、不具相關工安背景,導致公司經營出現漏洞。律師呂秋遠就痛批,欣欣氣爆事件不會是單一個案,「因為管理者根本就是軍人,對於天然氣所知有限!」平實而論,高階管理者的出身背景與其管理之嚴謹程度,不能直接畫上等號,軍系主掌國內天然氣事業,也有其歷史背景,若將這一回氣爆事件直接歸咎於「軍人管理」,似乎不盡妥當。

高層多退將 遭疑專業不足只不過,雖然公司的董事會、總經理並不需要專業出身,僅需要有領導公司的能力即可,但負責安檢的重要部門,竟也由退役將領擔任主管,恐怕就存在討論空間。陸軍官校畢業的工務部經理曾玉生,主管欣欣的「內管安全檢查計畫」、按月執行用戶設備安全檢查、全面探漏巡查管線等工作,肩挑三十二萬瓦斯用戶供氣與公共安全責任;但依照《天然氣導管配管專業人員管理辦法》相關規定可以看出,天然氣輸氣管線的檢查、安全維護需要相當高的專業技術門檻。居民也質疑,軍人出身的曾玉生甫出任部門經理一年就發生重大工安意外,是否有專業能力不足問題?

對此,張國泰強調,公司任用人才,有一定的制度門檻,曾玉生在欣欣天然氣曾任養護科長、工務部副理,目前也正在參加乙級專業人員考試,「學科測驗他是考了滿分,術科測驗也將排定時間進行。」認為曾玉生的專業能力沒有問題。

消基會董事長、律師張智剛批評,欣欣在事發後的說詞相當不負責任、令人無法苟同,「住戶已經反映有異味,就應主動認真檢查,怎麼可以區分室內、室外管線,或者說居民沒有要求,所以不進屋檢查?」本刊八月十八日前往安康社區查看,發現住戶已陸續和欣欣簽訂補償契約;管委會主委邱正宏表示,欣欣願意承擔裝修事宜,也針對居民損失一一協調補償金,「還算有誠意。」張智剛認為,這次已經鬧出人命,未來除了欣欣之外,各瓦斯公司都該提出一套預防災害計畫,才能保障消費者的身家安全。

欣欣天然氣

董事長:陳何家

總經理:李清國

實收資本額:18億元

用戶數:32萬7022戶(至7月底止)服務區域:新北市永和、中和、新店、深坑等區,台北市文山區

主要股東:

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25.79 % 千島投資6.46 % 大台北區瓦斯5.83 % 百勳投資3.51 % 欣田崎生化科技3.34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831

銀行股投資第一課(二)為何銀行不能充分競爭 那一水的魚

來源: http://xueqiu.com/2074020838/32869934

不同的行業,競爭的激烈程度不同。在競爭激烈的行業,即使企業做得很好,也無法獲得令人滿意的利潤。他們的大餅被來自同行業的競爭者,有話語權的供應商,有談判能力的買家,虎視眈眈的替代品給撕得七零八落。

有一句話叫“男怕入錯行”,正是這個道理。如果入錯了行,企業利潤都無法實現,高薪酬又從何談起?

在本節,重點來回答上一節留下的一個問題:為什麽銀行之間不能做到充分競爭?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個銀行的專用術語(指標),叫資本充足率。雖然在一存一貸的過程中,銀行起到的是媒介的作用(中間人),但是空手套白狼可不行。萬一右手邊的貸款人無法償還貸款,那銀行拿什麽還給左手邊的儲戶呢?這中間產生的損失怎麽辦?

同樣的道理,如果儲戶不相信你銀行有這個兌付的能力,我憑什麽要把錢存在你這里呢?我不如找個塑料袋包好,埋在床底下?(註意防鼠防白蟻)。

為了防範這個風險,也為了打消儲戶的疑慮,全世界最精明的銀行家們坐在一起開會,開發出來“資本充足率”這個東東(可百度“巴塞爾”)。主要的意思就是說,右手倒騰出去了100塊錢,不能全是從左手拿過來的,你還得從自己口袋里拿出幾塊錢。

自己口袋里的這幾塊錢,有一部分真是自己的,叫做一級資本(分為核心一級資本,其它一級資本),另外有一部分也是找人借的,叫做二級資本或附屬資本,主要是通過“包含減記條款的公司債券”來充當(以前是次級債)。

目前階段,減記債很容易就能發出去,所以根本的制約還是核心資本。目前普遍實行的權重法,就是將核心資本扣除掉扣減項以後的資本凈額,除以風險加權資產(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所得的數字。這個數字普通銀行不能低於8.5%,大型銀行不能低於9.5%。而其中核心一級資本分別不能低於7.5%,8.5%,也就是說其他一級資本(優先股)在核心資本充足率中,只能起到1%的作用。

 ======================================================
上一節中好多人說我那個沒講到,這個沒講到——你看為了講清楚這些東西,又把事情講複雜了。上面這些專業名詞,看不懂的童鞋,先把他們忘記吧,下面我們來講銀行這門生意。

=======================================================
繼續


假如說一家銀行想搶占市場——簡單說就是左手、右手之間倒騰更多的錢。那麽這家銀行很快就會發現,艹,資本金不夠啦~!就像汽車跑著跑著發現沒油了一樣,銀行這時也需要加油(也就是融資,增加資本金)。

很多人擔心市場利率化以後,會有多少銀行破產之類。又例舉了美國、臺灣等許多例子。只知道翻教科書,不知道分析具體問題是不行的哦~!各國的的經濟形態不同,監管政策不同,完全不能放在一起嘛……

假如存款利率完全放開,不管哪家銀行想從市場上搶存款,都得掂量下自己口袋里有多少錢。等到自己口袋里沒錢的時候,自然就沒必要再繼續拉高存款利率。而且銀行還必須以更高的利率把錢放貸出去,這個貸款利率還必須覆蓋壞賬風險、運營管理費用等。所以利率市場化以後,存款利率很大程度上是由貸款利率拉動的。

我們對比券商。券商的經紀業務(就是開戶交易),由於沒有資本金的限制,券商可以不需要本金的保障就能把客戶數量做上去。也因此,券商用不斷下降的傭金來吸引客戶,最低已經達到普通客戶萬2至萬2.5的水平,這個在除去交給交易所的規費以後,幾乎是虧損的。

再反過頭來看銀行,銀行在搶客戶,搶存款的時候,一只叫做【資本充足率】的手,就會過來掐住脖子,高喊道:“別搶了,給其他銀行留點飯吃吧~!”

於是大家就都有飯吃了,而且還吃得不錯哦~!

前面的資本充足率監管要求,算是銀行間不能充分競爭的第一個原因。再來說第二個原因,就是“牌照”這個東東。

說到這里我就想起周星星電影里,奉旨乞討的金牌了。

簡單說吧,銀行不是你想開,想開就能開。這需要“牌照”!如果一家餐飲店生意非常紅火,那他旁邊不久就會冒出第二家餐飲店。如果生意還是很紅火,就會有第三家,第四家……最後變成美食一條街。美食街名字是好聽,但是相對來說,其中的每一家店,都只能獲取到平均利潤。

銀行不同,開分支機構,是需要銀監會批準的。完全開一家新銀行,甚至需要國務院批準。而新銀行的批設,已經很多年沒有見到過了,最後一家大點的銀行應該是1996年批準的民生銀行。此後有不少城市信用社升級為城商行,農村信用社升級為農村合作銀行,此外在大銀行參股作為條件,新開了一些村鎮銀行。最新說要放開民資開放銀行的門檻,批了幾家類似企鵝銀行的民資銀行。目前據說都還在籌建。不過,相對於目前160萬億的銀行總資產來說,這些新開設的銀行在短期內都無法沖破1.6萬億的總資產(不到1%的新進競爭者。)

最後,談一下第三個原因,做為結尾。不得不說,銀行間無法充分競爭,一定程度上得益於銀行股股價低。

四大行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只有廣發、渤海等幾家沒上市)基本都上市了,如果需要增加資本金,除了留存利潤,就只能通過股市。不管是定向增發,公開增發,配股,都要通過股東大會、銀監會、證監會三層批準。而在熊市中,一談融資大盤就開始變色。現在低於凈資產,要融資更是千古唾罵。每次融資後,“有關部門”的人員肯定要交代:這次批了這麽多融資給你,幾年內不要再來找著要了哦~!

所以呢,銀行的資本金都緊張,大家緊巴著用吧,別瞎搶存款!


超過兩千字了,補充幾句吧:
近年來銀行不斷融資,主要是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1、   核心資本充足率由老辦法的4%提升到最新的8.5%至9.5%,相當於資本金要求增加了一倍多,因此而需要大筆融資;
2、  貸款減值損失覆蓋率由100%提升到150%以上,再加上貸款撥貸比不低於2.5%,一定程度上消耗了許多利潤,減弱了利潤滾存資本金的速度。
3、   新辦法加大了同業資產的風險權重,銀行的核心資本充足率下降了0.5%至1%左右。


只要銀行資本金規劃合理,按現有的速度(別腦殘,割肉搶客戶)發展,是可以做到不需要融資的。


下一節預告:銀行股投資第一課(三)神奇的利潤調節劑

更多好文請關註我,我的目標是:只發幹貨!幹得不能再幹,得就著牛奶豆漿吃。[笑]

主頁地址:http://xueqiu.com/nysdy  [笑]

本系列可在我的主頁上搜索“第一課”,不再單獨發鏈接了。(連找都懶得找的人,把鏈接放這里也是無用的。)

$民生銀行(SH600016)$ $招商銀行(SH600036)$ $浦發銀行(SH600000)$ $中信銀行(SH601998)$ $光大銀行(SH601818)$ $北京銀行(SH601169)$ $南京銀行(SH601009)$ $寧波銀行(SZ002142)$ $平安銀行(SZ000001)$$興業銀行(SH601166)$

@今日話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500

美聯儲研究:明年春天美國可能實現充分就業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479

u=3006738011,3027936562&fm=23&gp=0

美聯儲研究表明,美國有望在2015年春實現充分就業。

過去一年中,美國月平均新增就業22萬人次。亞特蘭大聯儲研究得出,只要美國經濟複蘇略好於當前水平,月均新增就業達到22.7萬人次,美國失業率可在五個月之內降至5.5%。

美聯儲認為美國長期失業率應維持於5.2%-5.5%的區間。上周五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10月失業率降至5.8%。

1107jobscalculator

長期失業率對美聯儲決策至關重要。《華爾街日報》報道稱美聯儲決策者和許多私營部門分析師都認為如果失業率跌至該區間,通脹壓力將會加速顯現,因為員工的加薪要求更容易實現。當然,失業率具體要降到哪個水平才有這樣的效果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Nationwide Insurance首席經濟學家David Berson在10月非農數據後告訴彭博新聞社:

全球經濟增速放緩沒有阻止我們。公司不想裁員,因為它們發現很難找到好的替代者。

如果失業率持續以快於美聯儲預期的速度下降,部分FOMC委員將考慮提前加息,最早或於明年春。

當前,大部分委員認為美聯儲將於2015年進行首次加息。其中幾位美聯儲核心官員此前曾表示,明年年中開始加息,而這也是市場的廣泛共識。但是部分希望掌握主動權的委員認為,應該在通脹壓力顯現之前開始加息。

美聯儲9月發布的最新預測顯示,該央行預計美國失業率將於四季度降至5.9%-6.0%區間。但是10月失業率就已經降至了5.8%,創下六年新低。美聯儲還預計2015年四季度,失業率將降至5.4%-5.6%區間。如果美聯儲失業率提前觸及5.5%,關於美聯儲何時開始加息的爭論將會越演越烈。

通脹率連續兩年多低於美聯儲2%的目標成為部分委員希望等待更長時間再加息的理由。不過,最近部分美聯儲官員將通脹低迷視為是對能源價格下跌的反映,而能源價格下跌對美國整體經濟活動是有利的。

克利夫蘭聯儲主席Loretta Mester 上周四晚表示,由於能源價格在下跌,“我不擔心通脹走低”。她指出,調查顯示通脹預期仍然穩定,“我們並沒有出現通縮狀況”。

《華爾街日報》指出,Mester和其他美聯儲官員相信工資增長與通脹上升是同步進行的,這意味著當前溫和的工資增長掩蓋了未來通脹的發展方向。

上周五非農數據公布之前,美聯儲“第三號人物”、紐約聯儲主席Cary Leahey在巴黎表示,如果經濟如預期般地複蘇,美聯儲可能會從明年開始加息。早些時候他還說過,在他看來,市場預期美聯儲會從2015年年中開始加息“是合理的”。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563

美聯儲研究:明年春天美國可能實現充分就業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479

u=3006738011,3027936562&fm=23&gp=0

美聯儲研究表明,美國有望在2015年春實現充分就業。

過去一年中,美國月平均新增就業22萬人次。亞特蘭大聯儲研究得出,只要美國經濟複蘇略好於當前水平,月均新增就業達到22.7萬人次,美國失業率可在五個月之內降至5.5%。

美聯儲認為美國長期失業率應維持於5.2%-5.5%的區間。上周五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10月失業率降至5.8%。

1107jobscalculator

長期失業率對美聯儲決策至關重要。《華爾街日報》報道稱美聯儲決策者和許多私營部門分析師都認為如果失業率跌至該區間,通脹壓力將會加速顯現,因為員工的加薪要求更容易實現。當然,失業率具體要降到哪個水平才有這樣的效果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Nationwide Insurance首席經濟學家David Berson在10月非農數據後告訴彭博新聞社:

全球經濟增速放緩沒有阻止我們。公司不想裁員,因為它們發現很難找到好的替代者。

如果失業率持續以快於美聯儲預期的速度下降,部分FOMC委員將考慮提前加息,最早或於明年春。

當前,大部分委員認為美聯儲將於2015年進行首次加息。其中幾位美聯儲核心官員此前曾表示,明年年中開始加息,而這也是市場的廣泛共識。但是部分希望掌握主動權的委員認為,應該在通脹壓力顯現之前開始加息。

美聯儲9月發布的最新預測顯示,該央行預計美國失業率將於四季度降至5.9%-6.0%區間。但是10月失業率就已經降至了5.8%,創下六年新低。美聯儲還預計2015年四季度,失業率將降至5.4%-5.6%區間。如果美聯儲失業率提前觸及5.5%,關於美聯儲何時開始加息的爭論將會越演越烈。

通脹率連續兩年多低於美聯儲2%的目標成為部分委員希望等待更長時間再加息的理由。不過,最近部分美聯儲官員將通脹低迷視為是對能源價格下跌的反映,而能源價格下跌對美國整體經濟活動是有利的。

克利夫蘭聯儲主席Loretta Mester 上周四晚表示,由於能源價格在下跌,“我不擔心通脹走低”。她指出,調查顯示通脹預期仍然穩定,“我們並沒有出現通縮狀況”。

《華爾街日報》指出,Mester和其他美聯儲官員相信工資增長與通脹上升是同步進行的,這意味著當前溫和的工資增長掩蓋了未來通脹的發展方向。

上周五非農數據公布之前,美聯儲“第三號人物”、紐約聯儲主席Cary Leahey在巴黎表示,如果經濟如預期般地複蘇,美聯儲可能會從明年開始加息。早些時候他還說過,在他看來,市場預期美聯儲會從2015年年中開始加息“是合理的”。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664

柳傳誌:創新絕不是企業活得長的充分必要手段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18/147793.html

11月18日,聯想控股官方微信上線,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誌給廣大網友寫了一份公開信。他的互動欄目“柳答”也正式開通。柳傳誌表示,他將重點談談創業和創新的問題。

柳傳誌40歲時才創辦聯想,是當下無數創業者的精神導師。在信中他提到:不創新就會墮落或庸庸碌碌,甚至活不下去;但缺乏全面系統的管理思想去領導企業,技術創新、業務模式的創新都很有可能讓企業曇花一現。

\柳傳誌內部信原文如下:

各位朋友:

聯想控股的微信公共賬號正式開通了,這對公司來說是件大事,一則,我們需要讓朋友們用互動的方式更深入、全面的了解我們,我們也希望能更直接地聽到朋友們的寶貴意見。二則,我自己也可以更方便跟大家“見面”、聊天,一起探討一些有意思的話題。有些可能我感興趣,有些可能大家感興趣,當然,未必有結論。但是討論、辯論本身就很愉快,它常常會使你靈光閃現,受到啟發。

我喜歡和人討論。看了本好書就想和作者談,看了部好影視片就想和導演談,其實都是在某一點,某一方面受到了啟發,或有不同的想法想深究以擴大戰果的。我聽“羅輯思維”就頗有感觸。我是錄下來,有空就聽。心里想一個人怎麽能讀這麽多的書,而且能從“泡妞”楞聯到“互聯網思維”,這種思維大幅度跳躍的聯系有的還真很有道理,令我拍手叫絕,恨不得想舉例補充。也有的觀點我則覺得要商榷。當然,除了和學者外,和在第一線幹活的企業工作者,包括我的聯想同事可討論的話題就更多、更豐富了。

在這里,我想特別談談創新,創業。我起家的行業,就是今天聯想集團所在的行業,屬於IT大行業里的,這是個近半個世紀以來引領世界經濟發展的行業。它不斷地創新、不斷地有新人領跑,同時也不斷地有大批的人掉隊,甚至被甩出軌道。今天它已經全面滲透到各行各業。再傳統的行業,包括聯想控股經營的消費類行業、新型服務業以及制造業,不和大數據聯系在一起,不很好地利用移動互聯網服務,你就只能在紅海中苦苦掙紮。

因此,能不能在你的行業中,在你的企業中,引入互聯網思維及成果進行創新、突破,就真有可能不再是“吃得好不好”的問題,而是“會不會餓死”的問題了。

但說起來創新,企業的行業不同、歷史不同、規模不同,更重要的是領導人的風格不同,不同的企業怎麽創新?這都是值得我們企業工作者必須琢磨(包括看人家怎麽做)、實踐的。而關鍵是敢試、敢闖,試完後要再琢磨改了再試。之所以80後、90後領導的企業更敢創新,就是他們光著腳,更接地氣,更敢闖。那像我們這些有大小不同的壇壇罐罐的企業怎麽辦呢?

在我的腦子里,如何讓企業活得長、活得好,百年老店則是第一重要的問題。創新是讓企業活得長、活得好的必要手段,但絕不是充分必要手段。僅靠創新,即使成功,企業會突然呈現威力。然而最後會像在長跑比賽中的選手,中途某一段突然超越對手領跑而光鮮一時,後來又被人超越,甚至因體力透支落到了最後。

社會會因企業的創新不斷進步,即使你的企業垮了,你也可以自豪地說,我曾經在某個領域創新過,推動了本行業的進步,說得對。但我還是想讓我們自己的企業能做百年老店,能活得長點。總結起來,我的意思是:不創新就會墮落或庸庸碌碌,甚至活不下去;但缺乏全面系統的管理思想去領導企業,技術創新、業務模式的創新都很有可能讓企業曇花一現。

我學習過今天互聯網領域領跑的BAT,它們都有了十幾年的歷史,不僅在競爭中劃亮了一根火柴,難能可貴的是它們研究戰略、研究企業文化、研究以人為本,就能把火柴燃成了火炬,最後燃成了燎原之火。他們的管理基礎都是非常紮實的。

至於說創業,那是一個有更多年輕人關心的話題,也是曾讓我摔得鼻青臉腫,至今還滿是傷病的話題,只要大家感興趣,聯想人會特別願意與朋友們切磋。我們有一個叫“聯想之星”的創業培訓,首期有4個億的天使投資基金,就是要通過培訓過程中的互動討論、孵化器投資,以及和業內朋友們的相互合作,在中國大地形成無邊的星星之火,最後能夠星火燎原,推動整個國家經濟的發展,民生的改善。

創新創業是大勢所趨,它所蘊含的無限空間令我們這個時代的人興奮不已,我們能做的就是永不停止地思考和實踐。相信在聯想控股新開設的這個“微空間”里,不僅能讓大家更多地了解聯想的成長,同時還會有更多有意思的討論甚至辯論,讓我們相互啟發,相互促進,交到更多的朋友。

柳傳誌

2014年11月18日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612

低估值藍籌上漲必要且充分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509

本文作者為香港新城數碼財經臺主持人陶沙,授權華爾街見聞發表。文章亦發布於微信公眾號 “點金面對面”(微信ID: mfd-11) 

摘要:A股的投資風格一直是看長做短,十年的趨勢三年內完成,一年的一個月完成,如果投資者確定股市的必然趨勢,為何要等待?

投資者對明年經濟的看淡是由於舊經濟GDP的糟糕,而服務業因為統計口徑並未有被完全反應,所以股市中的結構性牛市從2012年四月就已經開始,醫藥、環保、電子、傳媒、醫藥等板塊已經強勢了有三年之多。

對股市整體估值來說,隨著成長性股票的估值泡沫已經顯現,或者自身估值下行,或者傳統藍籌進行估值修複。在A股國際化的基礎上,大藍籌的估值優勢對比國際同行變得更加明顯。隨著利率下行後,無風險利率進一步下降,大藍籌的上漲的條件是必要且充分的。

隨著本輪A股波動性的增加,機構投資者亦需要更多的對沖工具。今年很多阿爾法基金因做多小盤股、做空滬深三百表現不佳,這樣偽對沖是因為A股的金融工具太少。明年隨著ETF期權等新金融創新工具的誕生,投資者將得到更多的對沖選擇。在現時市況波動加劇的情況下,建議做好倉位控制,及時止損。


點金:現時不少海外投資者都認為A股市場最近的表現並不理性,您的觀點是?

王勝:存在即是合理,A股的上漲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現時經濟的基本面的確不支撐股市,但這是根據舊經濟的統計口徑統計出來的GDP數據和工業增加值數據,目前中國的經濟其實已經發生了轉型,服務業經濟已經開始崛起,而這沒有辦法納入到現行的統計系統中。

例如,非洲之前尼爾利亞排在南非位列第二,通過調整GDP的統計口徑後,將電訊和一些新的服務業統計中去,尼爾利亞一度超越了南非,成為了非洲最大的GDP國家。可見統計口徑是非常重要的影響經濟總量統計的原因,由於中國現時處於結構轉型,很多內容都無法納入到統計中去,所以經濟可能未必像數據表現出來得那麽差。

另外,經濟好壞對股票市場來說是好是壞也值得商榷。這輪行情來自流動性驅動,在經濟差的情況下,工業企業增速放緩,而人行卻還在不斷放水想刺激經濟,錢就從實體經濟流入到了股票市場。所以對股票市場來說,經濟差未必是件壞事。

從學院派說,這就是無風險利率的下降,因為經濟的下行,導致原本占融資需求大頭的地產、基建需求下降,從而導致融資成本和無風險利率的下行,這個過程中,股票市場估值的計算模型中,分母就變小,相應估值水平提升,股票就會上升。如果從資產配置的角度來講,因為無風險利率的下行導致債券市場的中長期收益率也相應下行,於是這些資金會從固定收益轉變到權益類資產上,這對股票市場也是好事。

但從長期來看,經濟基本面一定是決定股市中長期走勢的因素,這時需要觀察中國能否通過改革讓我們的預期進一步好轉,這需要逐步兌現和觀察,現時還難以確認,不過目前來看,內地的改革還是步步紮實推進的,中長期是向著好的方向前進的。

點金:為何這一輪上漲的是低估值的藍籌而非新經濟股?

王勝:因為這一輪牛市其實始於2012年4月,那時代表新經濟的優質的上市公司已經帶來了第一輪上漲,例如醫藥、環保、消費電子在那時已經開始;到2013年,整個傳媒、醫藥、消費電子、大宗消費品、城市燃氣甚至軟件都出現了大規模上漲;到了2014年,以跨界成長為名,不同小市值的公司通過並購的形式完成了新經濟的布局,所以經過3年的新經濟牛市,已經大部分反應了經濟的轉型。

我們有這樣的統計數據,如果把美股和港股市場上的中概股統計在內,傳媒行業的市值占比已經達到了8%,按照政府規劃,傳媒行業作為支柱行業,GDP占比應該是3%-5%之間,所以8%意味著這個股票結構性地出現了泡沫化。這個泡沫有兩種方法解決,一是傳媒行業跌回去,一是傳統行業通過估值修複追回來。第二種顯然是大家都願意看到和正在發生的情況。

另外,大股票在漲其實也有很多其它原因,我們之前有一篇報告叫做《世界終將屬於樂觀者》,其中羅列很多大股票上漲的原因,例如無風險利率下行,原本5%分紅的股票對投資者是沒有吸引力的,因為可以在銀行買到12%的理財產品。但是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下降了,無風險利率下,可能只有5%-6%,而一些上市公司的分紅收益率卻可以達到7%-9%,這些股票就顯得有價值,而且多集中在低估值藍籌中。

第二就是隨著中國股市的國際化進程,A股藍籌的平均價值向國際修複也是大勢所趨,未來會看到大量海外基金經理在逐步投資A股,未來就不會是A股內地的比較。比如現時拿寶鋼股份和華誼兄弟和光線傳媒比較,A股的投資者傳統選擇會是傳媒類,但在全球範圍里,肯定會配置鋼鐵股,而是拿寶鋼和韓國的鋼鐵廠比較,只有在這樣的比較下才會顯示出價值。

所以藍籌股上漲和以前的新經濟股上漲是不矛盾的。因為在新經濟股的快速上漲下,已經呈現一定泡沫,所以需要傳統股份追上來,才能使新經濟股沒那麽貴。

點金:現時情況下,長線投資者如何對沖波動風險?

王勝:A股一個特質叫做“看長做短”,例如我發了一篇預測2015年的報告《世界終將屬於樂觀者》,這是在10月底發的,如果市場都認同你的邏輯和觀點,就會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反應出來,因為市場上聰明的人太多,不會讓後上車的得到機會,市場就是讓10年的故事在3年內反應出來,3年的故事在1年內反應掉,這就是A股的行為金融特征,這一點在未來還會持續下去。所以,如果能確認一個必然的趨勢,你沒有必要等到那個時點的出現,要大膽地去下單這個預期。

波動會加大是因為A股的全球化,資金會產生大量的跨境資金流動,這對市場的波動性會進一步放大。其次,這一輪A股市場是有杠桿屬性的牛市,融資余額從最初的5000億左右(人民幣,下同)上漲到現在的萬億之多,這在上漲時候是行情的放大器,下跌時候也是行情的放大器,加大市場的波動。之外,一些新的金融工具的應用,如新的ETF期權的應用,也會加大波動。所以波動擴大是明年的大概率事件。

對於海外投資者來說,要對自己的頭寸進行的保護和對沖的話,必然要采取一定手段來保護自己。要降低波動性,現時有好幾種選擇,一是越來越多的金融衍生品工具,以前內地只有滬深300指數,如果用這個去對沖小股票的風險,最後的結果可能是兩頭輸錢,今年阿爾法基金表現就是小股票在下跌,但指數卻在上漲,基金就兩頭吃虧,這被稱為“偽對沖”,本質還是因為提供的金融對沖工具太少。明年內地會提供50的ETF期權,還可能有中證中小股票的期貨推出,甚至還會有股票的權證。券商資管也會提供一些對賭的期權,當然期權可能是券商創設的,非標的,場外交易的期權。

對於海外投資者來說,可以對沖的工具在海外也是越來越多,例如新加坡的A50,恒生的國企指數。

除了對沖之外,還可以通過倉位控制,及時的對沖也是很重要的策略,因為市場的波動在加大,過去跌200點可能迎來底部,但明年可能下跌100點會是大跌的開始,所以止損止盈會是風控很重要的一步。

另外也可以做配對交易,融資做多行業中比較好的企業,融券做空行業中比較差的公司,這些方式都能對沖風險。

總體來說,明年波動性的確會很大,但不需要太悲觀,股市還是會向好,在整個過程中用好金融工具,總體來說風險還是可控的。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021

流動性為何在經典投資哲學中沒受到充分重視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046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4-15 10:52 編輯

流動性為何在經典投資哲學中沒受到充分重視

作者:專欄作家、資深交易人士 李歡

近日出差回京,機場快軌邊上是一片樹林。寒風依舊凜冽,樹枝仍未抽芽,只有光禿禿的枝杈。想起最近的流行語“風來了,豬都會飛”,不禁啞然失笑,因為樹杈上沒有豬,更沒有大象,有的只是成群結隊的垃圾塑料袋。

風顯然來了。在過去的一年中,滬深A股指數錄得大約90%的可觀漲幅。考慮到國內宏觀經濟基本面現狀的乏善可陳,可以認定風起了主要的作用。有意思的是,盡管中途經歷過顯著的波折和背離,最終大盤股、中盤股和小盤股卻殊途同歸,錄得幾乎一致的漲幅。這也印證了,不管你是價值還是成長,不管你說什麽的故事,風才是最重要的。

但,風是什麽呢?




細思量,有情況。盡管結果相同,但大盤股的走法卻更加的曲折奇異,中盤股和小盤股走得要穩當得多。

數量計算也是如此,大盤股過去一年年化的波動率為23%,而中盤股和小盤股的波動率則相當,分別為17%和18%。

何以如此?我推斷是因為流動性。在A股市場,大盤股的流動性差,起起停停都不自如,像極了一輛老式的大卡;中小盤股的流動性好,走的更加平順,就像小轎車有更多的檔位。

數量計算似乎驗證我的推斷,過去一年中,中小盤股的換手率幾乎是大盤股的兩倍。而在大盤股內部,以上證銀行指數和“四大行,兩桶油”為代表的超級大盤股,其換手率更低、波動率更大,比如上證銀行指數的換手率只有大盤股的一半,波動率卻比大盤股要高得多。

戲言之“風”,就是流動性吧。但流動性又是什麽呢?


流動性是投資學中的重要概念。幾年來我一直在思考流動性的問題,可惜找到的無非是交易即時性、市場寬度、市場深度和市場彈性一類的形式化的概念,缺乏靈性和啟發。沒辦法,只能自己生編了。以下是對流動性的基本認識:

流動性有明確的指向。流動性是資產的一種屬性,總是針對資產而言的。一輛二手車,或者中石油的股票,或者債券市場,有著不同的流動性。宏觀上所說的流動性,就是所謂的“銀根”,其實也是有明確指向的,只是它對應的是一般意義上的消費品或工業品,其價格體現為CPI或者PPI罷了。宏觀上的流動性和微觀上的流動性實際上是統一的。(題外,如果你願意細摳,會發現消費品和工業品有不同的流動性,即CPI和PPI的背離。)

脫離標的本身的性質談流動性是膚淺的。標地本身的性質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流動性的狀況和驅動不同。鹽有鹽的流動性,糖有糖的流動性,不同資產流動性的秉性不同。

很多人喜歡自上而下的邏輯,試圖從宏觀的貨幣流動性變化,推導到中觀如股市或房市的流動性,再推導到個股等個別資產的流動性。這實際上是非常冒險的行為,其邏輯鏈條很不穩定。即便是銀根和一般商品的關系也不是線性的,更不用說宏觀流動性和個別資產了。

對於個別資產而言,其性質決定了不同的流動性驅動。不同標的資產的流動性因時、因地、因人而異。何謂因時?所謂盛世買古董,亂世藏黃金。同樣的古董,同樣的黃金,只因世道不同,流動性迥異。何謂因地?

湖南老家喜歡嚼檳榔,但在北京生活這麽多年還真沒找著哪賣這玩意——這東西在北京沒有流動性。何謂因人?二人轉在東北大受歡迎,在廣東則少人待見,更別提在臺灣那嘎達了。

有人捧有人追就成其為流動性。正如京劇美輪美奐,到百老匯卻未必受歡迎。流動性複雜在於包含大量的社會情緒性、心理性因素,而不以個人好惡而轉移。不管你接受不接受,“春哥”的流動性就是比“國際章”要好,尤其是在超級女聲的那一季。A股的流動性及其變化不可以與成熟市場簡單類比。大盤藍籌在成熟市場上是流動性的象征,小盤股往往流動性不足。而在A股的生態下,中小盤股流動性極好,大盤藍籌卻是流動性的黑洞。

不得不談這些無聊的話題,只因流動性在投資哲學中的沒有受到充分重視。很多人對經典價值投資的三個支柱了如指掌,對一些經典案例倒背入流,但還是不明白價值投資者的錢是怎麽掙來的。我甚至鬥膽認為即便是“教父”格雷厄姆對此也沒有完全說清楚。在被要求解釋價格為什麽會向內涵價值回歸時,格老也語焉不詳,似乎說我也不知道,反正會回歸。

我認為,經典價值投資本質上是以一種極富策略性的方式博得大概率的流動性改善的機會,從而獲取流動性溢價。格雷厄姆強調的“特別環境”、坦普頓強調的“拍賣會上沒有其他出價者”,或者巴菲特強調的“恐懼之時”,無不是流動性絕對或相對很差的時候。此時買進有質地的資產,很大概率能夠等到流動性回歸的機會從而獲得豐厚回報。流動性溢價是經典價值投資獲利的最主要來源。

實際上,格老的價值投資法則,正是肇始於上世紀30年代,而那時及其後二十年,正是股票市場歷史上流動性最為枯竭的時候。流動性溢價,對於債券交易員來說稀松平常之事,在股票投資者那里卻影影綽綽,被其他概念所淹沒。估計大部分的價值投資者並不清楚,格老年輕之時,可是個信貸員!

早期巴菲特仍沿用格老的經典方法賺錢。但後來看,股市的流動性環境已經極大改善,經典的價值投資方式顯得難有用武之地。在查理芒格的影響下,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策略實現了改良,“以合理價格買入優質資產”,跟隨企業成長,獲取長期穩健回報。

這麽做適應了市場的流動性狀況,同時規避了長期的再投資風險。但在長期投資中,流動性溢價的作用大大地攤薄,投資收益也被迫下降。實際上,巴菲特不管是對美國運通還是可口可樂的投資,長期複合回報都不超過15%。只有在旗下保險公司低成本杠桿的作用下,投資收益才得以提高到20%以上的水平。

甚至我認為,所謂宏觀對沖,很大程度上正是尋找資產類別在短期內流動性改變的機會,博取流動性溢價。好處在於,天天都有機會;壞處在於,預測資產短期的流動性屬性變化,勝算幾何,又有誰能說得清楚。

在此前的專欄文章《脫流向存是去杠桿必由之路》中,我們談到了A股市場流動性面臨極大改善。目前,

大量增量資金進入市場,A股股民正在享受流動性改善的徐徐暖風。但風中莫當豬,有人捧、有人追才成為角兒。




遙想07年大牛市,那還是MSN的年代,一個朋友的簽名檔是這麽寫的“有什麽消息嗎?真的假的都行。”

是的,消息真假本身不重要,有沒有消息卻非常非常重要。

在風中,有一群特殊的存在:銀行股。在近期的市場中,銀行股顯著地跑輸大盤。以下是上證銀行指數經

相應beta調整後相對上證指數的漲幅。無論是過去的一個季度,還是過去的半年,抑或是過去的一年還是兩年,銀行股都顯著地跑輸大盤。更要命的是,平均每季度跑輸得還越來越多。業績良好,估值低、股息率高,價值投資的理想標的,何以落得這般田地?

預測類別資產短期流動性是件冒險的事,姑且一說。銀行股等超級大盤股,由於體量龐大,又沒有好聽的故事可講,仍然只能勉強跟上大盤的腳步。我預期相當一段時間難有超額收益。像銀行股這樣的大象,受基本面牽制極大。我認為,銀行股的估值主要受到三方面因素壓制:一是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風險,二是房地產下行,三是制造業的壞賬。

近期財政改革取得了很大進展,融資平臺的長期風險基本解除;房地產隨著政策的改變,風險也基本解除。但長痛可免,短痛難逃,治理地方財政短期反而拉低經濟,相信一季報銀行的壞賬會更難看。風愛的總是風箏或者塑料袋,對豬或者大象很難保持足夠的耐心。銀行股的流動性改善,以及市場真正的風格轉換還需假以時日。(Reuter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023

小米再度嗆聲樂視:未充分披露風險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3455.html

小米再度嗆聲樂視:未充分披露風險

一財網 劉佳 2015-06-17 11:07:00

6月17日,在樂視回應小米三大質疑後,小米聯合創始人再度做出回應,稱樂視沒有向用戶和股民充分披露風險,並指責樂視的言論嚴重影響了用戶對小米電視內容優勢的認知,損害了小米電視的聲譽,這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詆毀了小米的商譽,小米保留對樂視起訴的權利。

6月17日,在樂視回應小米三大質疑後,小米聯合創始人再度做出回應,稱樂視沒有向用戶和股民充分披露風險,並指責樂視的言論嚴重影響了用戶對小米電視內容優勢的認知,損害了小米電視的聲譽,這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詆毀了小米的商譽,小米保留對樂視起訴的權利。

小米回應如下:

【一、王川問:樂視電視是不是違規?】

樂視答:樂視將努力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整改,滿足監管部門的監管要求。

小米回應:樂視今天承認了到目前為止一直違規銷售智能電視,但是還在避重就輕,沒有向用戶和股民充分披露風險。

【二、王川問:樂視電視內容是不是比小米電視少?】

樂視答:內容多少不是重點,小米免費內容很多是片花

小米回應:樂視已經承認我們內容比他們多,但是樂視仍然在混淆視聽。樂視提到我們的“免費內容很多是片花”,事實上我們所有統計的數據都是不包含片花的,以40寸為例:目前小米電視上只有6部樂視稱之為片花的預告片,這六部電影全部是院線正在上映的電影。同時對手說我們全部收費內容按單片5元計,需要16245元,就是按2元算,也得6498元。目前我們5元的收費電影,一共只有71部,大部分是院線下線不久的電影。樂視這種言論嚴重影響了用戶對小米電視內容優勢的認知,損害了小米電視的聲譽,這個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詆毀了小米的商譽,小米保留對樂視起訴的權利。

【三、王川問:樂視電視是不是強制捆綁年費?】

樂視答:硬件價格+服務費價格=硬件量產成本(年費實為贈送);服務到期後,用戶可自主選擇是否續費。不續費用戶,依然可以享受和友商一樣多的內容和服務。這是騙局麽?

小米回應:樂視講“不續費用戶,依然可以享受和友商(小米)一樣多的內容和服務,這是騙局嗎?” 問題是小米電視的免費內容比樂視全部內容都多,清晰度也更好,試問怎麽可能一樣呢?這難道不是騙局嗎?

 

事件回顧

小米、樂視隔空口水戰:小米對生態理解不深,樂視沒有生態

小米“做空”樂視? 一場業務漸趨重合下的市場搶奪戰

編輯:邊長勇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0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