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說我是大笨蛋,沒有腳踏實地看事情!」
這場猶如電影劇情般的企業風暴中,另一個充滿戲劇張力的男主角,是擔任威望國際董事長的陳主望。
做為台塑集團王家最被看好的第三代,頂著「王永慶外孫」、「王雪紅外甥」的光環,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工程學系畢業後就進入威盛歷練,卻在這起事件中,被自己的合作夥伴耍得團團轉。
在提告後第一時間內,陳主望接受《商業周刊》獨家專訪。他表白,「你可以說我是一個大笨蛋,我最大的盲點是,沒有腳踏實地的去看事情。」以下是陳主望的受訪摘要。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你是威望公司的董事長,怎麼會出現這麼大的疏忽?
威望國際董事長陳主望答(以下簡稱答):CatchPlay(威望國際)是我跟張心望一起創立的,他當專業經理人,
因為我的本業還是以半導體IC為主,當初做威望,是為了用content(內容產業)來帶動IC或宏達電,就像 iTunes
帶動蘋果的iPod。他給我的理由是,把大量的片子買下來,就可以打擊市場上的競爭對手,如果你認為content(內容)是king(王),那建立起一
個很大影片庫就可以贏。他是這樣跟我講的。
問:你為什麼這麼信任張心望?答:開公司創業,你本來就該相信你的合作夥伴啊!本來我們就是靠一股衝勁跟一些faith(信念)嘛。
問:他是你最信任的人嗎?答:嗯……,最信任的人不至於,應該說是最授權的人吧!
沒懷疑過任何事!我認為公司正在衝,瑕疵以後再解決
問:你曾高度稱讚他是「diamond in the
rough(未經切割的鑽石)」,現在呢?答:你現在看他還是啊!難道不是嗎?(反問記者)你覺得他有沒有魄力?他smart(聰明)
嘛!aggressive(積極)嘛!這是說他未經切割的原因嘛!你說他有沒有潛力?有沒有希望?當然有啊!只是我們沒有穩紮穩打,慢慢走出來。
問:這五年來你都沒有懷疑過?答:當一個公司一直在往上走的時候,很多的瑕疵你會覺得「啊,算了!以後再解決,反正公司在衝,一直往前走。」但其實,不應該是這樣。這是我犯下一個大錯誤。你可以說我是一個大笨蛋,我最大的盲點是,沒有腳踏實地的去看事情。
問:你不是第一天開公司了,怎麼會連這麼基本財務流程都沒掌握住?答:威望是一個特例,不是說我每一個公司都這樣。
只是平常我做新創公司的數字──因為我們大家都做high tech(高科技產業),不會瞬間投資這麼多錢,可能一開始(投資)幾十萬(元),後來幾百萬,可是content這種東西,數字可以是上千萬美元,盲點就在這裡。
問:你覺得這次最大的教訓是什麼?答:就像十幾年前在矽谷的時候,很多人講「新經濟時代來了」,然後就拿著創意什麼的當藉口,忽略掉很多
fundamental(基本原則)的東西,我那時候看覺得,「ㄟ,這些人搞不清楚狀況耶!」沒想到過十幾年後發生在自己身上(苦笑)。
不是說不懂這道理,是因為你自己在裡頭迷失,但說真的,基本的管理,不管是什麼公司,都不會變的啊!創新或創意,如果沒有管理真的沒有什麼用耶!管理跟遠景是不應該有衝突的。這是我這次最大的一堂課,學費還滿高的(自我解嘲的笑)。
問:你最難過的是什麼事?答:這個太多層面,唉,我不知道該怎麼講。我感覺滿複雜的。雖然我可能被人家當成是一個夢寐以求的大股東,這個我真的覺得……唉,但不管怎麼樣!錢是錢嘛,我沒有盡好責任,去把這個錢管好。
第二個是難過說,Wayne(張心望英文名),怎麼會這樣,這個真的也滿難過的。第三個是說,警訊都在那邊啊,為什麼我沒有……,不是說我沒學過,而是為什麼、我沒有在這件事上用到我的知識呢?(懊悔的語氣)我到今天搞不清楚,這個盲點也太大了啊!怎麼會這樣呢?
我的感覺很像是,我走在馬路上,走著走著就撞到牆了。明明那個牆就在前面,但我就是在想別的事情,所以就撞到了。這件事情發生以後,我常在想,我真的這麼低能嗎?或許吧!可能每個人都有白痴的一面吧!
沒想過要撕破臉!我只要他把這些爛帳都清乾淨
問:六月七日當天,你有跟張心望攤牌,表示要解雇他,當天場景是怎麼樣?答:當天我們跟他講的時候,Wayne的眼淚就掉了啊,沒有大哭啦,但是有眼淚
的,他也承認他做錯一些事,簽下了一份聲明書。他解釋他為什麼這樣做,說是為公司想,他也接受我們對他這樣的處分。我本來是想說不要弄得這麼難堪,只要他
答應和解,把這些爛帳都清乾淨,我們可以讓他當兩個月顧問,好聚好散嘛!
說真的,他如果真的道歉,真的願意改的話,可能不會到今天這麼一回事,可是後面發生的事情……,(拍大腿,停頓三秒)我說真的,也擋不住啦!
問:他的不當得利是多少?答:這個目前還無法估計。
問:這件事會讓你因此產生陰影,從此以後不相信人嗎?答:不會耶。你有沒有失戀過?有嘛!但你失戀不代表你不會結婚啊!你說我是不是很受傷?是!但我也因此學到很多。尤其是integrity(誠信)是最重要的。大家都把誠信當成一個口語,可是這真的是最重要的。
我相信,我以前在Wayne身上看到那些好的特質不會改變,只是需要時間。
問:所以你是很正面看待這件事?答:Oh no!我絕對沒有說很正面看這件事情,我剛講說我很負面,我只是說,這麼慘的結果當中,總有一點好事情嘛!
你說我以後還會不會犯錯?我認為會,只是可能最後會不太一樣。第一個,當覺得不對的時候,是不是就該停下來想一下?第二個,在公司剛建立的時候,是不是就
應該把流程建立好?應該要嘛!第三個,是不是應該找一些independent(獨立)的人去看一些事情?應該也要嘛!這幾個都是要改進的。
問:現在外面都在傳說你不玩了,威望要結束了,是這樣嗎?答:威望的未來是很有前景的!我們離結束還差得遠,這是一堂管理課而不是失敗的課。你想想看,如
果我們真的不玩了,會找Harvey(張孝威英文名)進來嗎?很多公司遇到這種事情,人大概都會走光,公司乾脆關掉算了,但我們不是啊!
我們的人大部分都還在,而且我們還在繼續發片啊!我們會繼續投資,年底之前我們開電影頻道,把過去的片子放上去,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觀瀾海外系列四之 ——新加坡,我說我想走 汪書記聊江湖
http://xueqiu.com/9600279824/24960428 2013年7月26日,桑德國際(00967.HK,E6E.SI)公司收到控股股東董事長文一波所發出的《潛在退市要約》函件,告知公司其已於2013年7月26日與相關訂約方就潛在退市要約及潛在除牌進行討論。
這頓時把近些年新加坡上市「龍籌股」的私有化潮流帶到我們的眼前,曾經的熱門之地……是腫麼了?
1 曾經門庭若市-國內上市渠道狹窄逼迫水務工程公司赴新上市
在討論新加坡上市的水務工程公司的退市事項之前,請先看一組基礎數據。如表所示為一組新加坡上市水務工程公司。可以看出,新加坡上市的中國水務工程公司上市時間都在2009年創業板推出之前,集中於2001年至2006年。
查看原圖 轉頭再與下圖對比,可以發現2009年之前水務工程公司本地上市案例稀少,僅1998年國中水務上市1例;A股創業板推出之後,水務工程公司開始大量上市,本土上市的水務工程公司數量迅速增長至2013年的7家。
結論:新加坡股市的低門檻是該階段國內民營公司擠破頭皮的主要原因。如新加坡創業板對擬上市公司的實收資本、最低市值和盈利要求皆無具體要求,而香港創業板要求上市市值不少於4600萬港元;A股主板不僅要求股本總額不少於人民幣5000萬元,且要求近三年淨利潤均為正數且累計超過3000萬元等等。
查看原圖 2 如今凋敝-公司難耐高低估值差,轉板上市蠢蠢欲動
如下表所示,在新加坡上市水務工程公司利潤增速並不低於在A股的水務工程公司,而前者市盈率卻大大低於後者。面對巨大的估值差異,退市再轉板上市成為一個有利可圖的選擇。
例如,我們認為桑德國際7月份謀求私有化的行動便意在A股或H股進行二次上市。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3 回歸路徑-他山之玉-四環醫藥「棄新從港「
2010年10月,四環醫藥通過香港IPO籌資7.41億美元。而在2009年12月,該公司剛從新加坡交易所退市。其招股說明書稱,退市原因是新加坡股市流動性有限、缺乏同類上市公司與機構投資者。據瞭解,四環醫藥新加坡上市時的市盈率為26.7倍,遠高於在新加坡上市時的5倍市盈率。
索羅斯旗下的量子基金、中國人壽香港子公司、云峰基金、建銀國際、高翎基金、惠理基金等國際性投資機構云集,成為四環醫藥的基礎投資者。備受投資者追捧的四環醫藥公開發售部分超額認購474倍,凍結資金高達2750億港元之巨,榮登當年香港市場新股「凍資王」。
2011年年初,斥資1.4億元收購了以腦血管見長的長春翔通藥業80%股權,實現產業鏈上游擴張。與此同時,其全資子公司耀忠國際與JSAB簽訂協議,以24億元收購其持有的一家心腦血管藥品商。2011年6月,四環醫藥以7.75 億元收購萬生聯合製藥有限公司和海南李茲曼製藥有限公司後不到一個月,再以6.375億元轉讓萬生聯合製藥50%股權予步長集團。資本的力量使四環醫藥如魚得水,擴張步伐提速。
騰訊帝國15年爭霸之路:誰說我只會抄襲,不會創新?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05/57656.html
任何科技行業的領導企業,最大的競爭力必然是創新能力,一旦失去這種能力,失敗就將不可避免。騰訊亦然。i黑馬知道,很多童鞋看到這里大概會發出一聲冷笑:“騰訊不是只會抄襲?”但是一家生於草莽,沒有爹,沒有黨的關懷,沒有北大清華的水草滋養的企業,到底是怎樣的魔法在十五年間做到市值千億美元,比肩四大銀行的規模,位列全球互聯網四強的?僅靠抄襲可以做到嗎?讓我們把時針撥回到15年前,看看騰訊的創新之路吧。1,QQ是如何打敗ICQ的?1996年,ICQ誕生,瞬間風靡全球,到1998年的時候,這款軟件已經壟斷了中國的即時通訊市場。而在這一年,ICQ嫁入豪門,成為美國最大的互聯網集團AOL公司的旗下資產,有錢有人氣,地位不可撼動。1999年,QQ推出,只有兩個員工,也就是創始人馬化騰和張誌東,蝸居在深圳的一個民房里,埋首研發半年時間而成。這時候的QQ仍然很粗糙,但是中文界面使得QQ迅速引起了市場的關註。如果僅僅如此的話,QQ不可能獲得後來的成功,因為這個時候市場上已經相繼誕生了一批同類型的通訊軟件:PICQ、TICQ、GICQ、新浪尋呼、雅虎即時通……QQ憑借以下一系列的創新技術,迅速在同類型軟件中殺出重圍――首先,ICQ的全部信息存儲於用戶端,一旦用戶換電腦登錄,以往添加的好友就此消失,而QQ的用戶資料存儲於雲服務器,在任何終端都可以登錄聊天。其次,ICQ只能在好友在線時才能聊天。QQ首創離線消息發送功能,隱身登錄功能,可以隨意選擇聊天對象,可以有自己的個性化頭像。第三,ICQ通過來自給企業定制的即時通訊軟件獲利,而QQ堅持通過面向消費者的免費服務尋求商業化機會。可以說,QQ之所以能成功,在於他是中國互聯網史上第一家具有互聯網思維的企業,他和ICQ的根本區別,在於互聯網理念和軟件理念的差別。互聯網理念打敗軟件理念,這不是如今最流行的觀念嗎?但在15年前,小馬哥就已經領悟到了。市場永遠是精明的,他只把回報奉獻給用戶體驗最好的創新產品:到2000年的時候,QQ已經一統江湖,成為即時通訊市場上的王者。2,QQ群是如何打敗聊天室的?在QQ崛起的年代,上網=聊天室+新浪新聞+電子郵件。名頭最響的有新浪、網易、碧海銀沙等聊天室,最高峰的時候,網易聊天室的一個房間就有幾萬人同時在線。火爆網絡的《第一次親密接觸》的故事,就是發生在聊天室,多少人在網上做著偶遇“輕舞飛揚”的夢。俱往矣。聊天室的沒落,在於這種用戶關系是陌生人之間的,太不穩定,而QQ創新推出的QQ群,可以查看聊天記錄,可以自行定義好友名,將QQ從早期陌生人之間的關系,轉變為真實的用戶關系。這個時候,美國的AOL網絡集團市值達到1630億美元,站在巔峰時刻,旗下的AIM即時通訊軟件集成了ICQ的功能,也推出了聊天室的功能,並且擁有2000萬的用戶。但是,AIM軟件和AOL聊天室的功能是分開的,這使得AOL聊天室只能成為陌生人的聊天工具,並且,使用這兩個軟件的服務,還是要收費的:登陸AOL聊天室,每月要支付19.95美元的月費。如今看來,這真是愚蠢的不可思議,但在那個時代,軟件為王的時候,又是如此的天經地義。而美國的社交網站Myspace在2003年上線,Facebook直到2004年才上線,比2002年推出的QQ群誕生晚了1-2年。可以說,世界上第一個獲得商業成功的社交網絡,不是FACEBOOK,而是騰訊的QQ群。2002年8月份發布的QQ新版本,新增QQ群功能,好友手機綁定,攝像頭綁定,手機通訊錄保存在雲服務器,手機資料中新增好友手機類別、品牌、型號等信息。這些功能,讓QQ迅速轉型成為真實的社交網絡平臺,而QQ號也成為了人們的網絡身份證。2003年以後,QQ推出QQ秀形象、群相冊、QQ空間等功能,不斷深化滿足了用戶的潛在社交需求,使得其人氣一直保持旺盛。3,QQTM是如何打敗MSN的?MSN1999年開通即時通訊服務,依靠微軟的雄厚資本和WINDOWS的操作系統平臺綁定,到2001年的時候就已經打敗了AOL,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即時通信平臺。到2003年的時候,MSN已經擁有3億用戶,在幾乎所有的重要市場上成為第一,只差一個:中國。這一年,躊躇滿誌的MSN開始大規模殺入中國市場,開始了與QQ的交鋒。憑借免費綁定策略,高富帥的品牌形象,強大的hotmail郵箱和MSN新聞網站服務,很快就在商務通訊市場上占有了一塊地盤。此時的騰訊,形勢岌岌可危:QQ秀剛剛推出,還沒實現盈利,人才匱乏,為了生存,不斷賣身融資:40%的股份賣給了海外投資者,換回200萬美元發工資,而國內的投資者,根本沒有人願意買。2003年,騰訊推出企業版QQTM,正面迎擊MSN。此後通過一系列的技術創新,完美細致的用戶體驗,一點一點的挽回了高端用戶的心:UDP方式傳送文件速度更快,文件斷點續傳,文件直接拖放窗口,共享文件夾,屏幕截圖,好友分組,聊天記錄備份和快速查詢,短信互通,視頻會議,網絡硬盤,軟鍵盤密碼保護,個人名片……這一系列的技術創新,都是QQ首先推出,而MSN或者跟進,或者沒有的,忽然有一天,大家發現,白領們的工作溝通工具已經悄悄的又換回了QQ,而MSN已經悄無聲息的成為無人關註的龍套。4,QQ遊戲是如何打敗聯眾的?2003年的時候,聯眾是世界上最大的休閑遊戲平臺,他的創始人鮑嶽橋是UCDOS的開發者,中國軟件行業最早的技術大牛人。在聯眾的最輝煌時刻,他擁有2億註冊用戶,月活躍用戶1500萬,最高同時在線人數60萬,在中國、美國、日本、韓國架設有服務器,這樣的規模貌似是不可動搖的。2003年,QQ遊戲推出第一個版本,擁有打牌升級、四國軍棋、象棋三個遊戲。鮑嶽橋上去玩了一下,覺得不過爾爾,於是決定將研發重心投入到新的項目“聯眾新世界”中去,原有系統不再更新。2004年,聯眾嫁入豪門,成為韓國最大的網絡遊戲集團NHN旗下子公司,大量的韓國網遊資源可以移植過來,無論是產品、資金,還是人才,都是騰訊無法比擬的。而且這個時候,進入休閑遊戲市場的不止是騰訊一家,還有網易、盛大、金山這些自主研發遊戲的大佬們。但在這一年,QQ遊戲逐漸後來居上,實現了對強者的超越,超越的邏輯在於:A,聯眾精力轉向大型遊戲市場,休閑棋牌遊戲不再更新,一些BUG長期存在,導致老用戶的流失。B,騰訊快速更新叠代,以更精美的界面,更人性化的操作細節取勝。我舉個例子,首先是界面。在2005年的鬥地主版本中,QQ可以自定義用戶角色形象,側邊欄顯示玩家歷史戰況,背景清爽。聯眾角色形象定義要收費,否則就是個空白,背景醜陋,廣告一堆,側邊欄是無關緊要的系統消息,毫無美感可言。再看操作人性化。聯眾自動找座位功能要收費,否則就要自己去慢慢找,有時我們好不容易找到了位置卻坐不下來,彈出提示說其他會員不願意和自己玩(理由多多啊,有嫌級別低的,有嫌網速慢的……),真是無語。QQ可以自動加入,自定義查找意氣相投的網友,而這些都是免費的。正是這些微創新,在細節上擊敗了聯眾遊戲。5,騰訊網遊是如何打敗盛大的?2001年,盛大引入韓國網遊傳奇,火爆全國,正式建立了網絡遊戲的商業模式。2002年,網易自主研發的大話西遊二獲得成功,2003年夢幻西遊再次大受歡迎,從此成為自主研發網遊領域的老大。2003這一年,騰訊也開始進軍遊戲市場,但是直到2007年為止,騰訊的大型遊戲一直沒有什麽作為。原因何在呢?不但騰訊沒有作為,作為網遊模式創立者的盛大,在此後幾年引入了大量韓國大作,幾乎全部折戟沈沙。這不得不讓人反思。我認為這關鍵的原因就在於:盛大的成功,首先是商業模式的創新帶來的,但是產品上並沒有任何改進,大量采取拿來主義,隨著國內本土研發的進步和競爭的加劇,任何缺乏產品創新能力的企業都必將被市場淘汰。盛大如此,九城如此,早期在大型網遊市場上的騰訊也是如此,即使他擁有火爆人氣的社交網絡平臺。2006年,韓國網遊市場上槍戰射擊遊戲開始興起,“突襲OL”占據了主要的市場份額。據網絡評測認為,此款遊戲“真實的槍械數據、人體物理學向CS看齊、地圖設計十分精美和優秀,並且《突襲OL》的每一張地圖都具備了很強的可玩性。”這款遊戲也很快被引入國內市場,只可惜並未能風光多久。在射擊遊戲市場上,占統治地位的還是CS這款老牌遊戲,他優秀的操作體驗,絕佳的平衡性,不是哪個隨便進入的遊戲能撼動的。2007年,騰訊以極低的價錢從韓國一家不入流的小公司那里買來了CF穿越火線這款遊戲。其開發者Smile
Gate公司只是一家33個人的小公司,至今只制作出了CF一款遊戲,研發實力實在有限,推出後在韓國一直不溫不火,甚至在2012年停止了運營,退出市場。其實這一年的騰訊,已經通過QQ秀和棋牌遊戲賺到了第一桶金,不但買回了CF,還買了英雄聯盟,地下城與勇士等一大堆的網遊。但是這一次,騰訊已經意識到,不是有流量就有一切的,失敗的產品在哪里都是個死。騰訊對買回來的大批泡菜遊戲從新回爐打造,細致打磨。CF在經過一年的深度開發後,才推出市場。請註意,CF在2008年3月推出後,到2010年2月,兩年的時間推出了22個版本,平均每個月推出一個新版本,多種多樣的模式、角色、槍械,不斷優化的操作體驗,在道具收費模式下相對最合理與平衡的體系,最終使他贏得了廣大玩家的肯定。此後,騰訊自主開發或者引入的韓國網遊大量獲得成功,正是通過這種研發微創新的複制,2010年,騰訊打敗盛大,登頂網遊市場第一的寶座。從此,中國網遊市場發生了巨大的格局變化:那些只會引入國外大作,沒有創新能力的企業紛紛衰落,QQ炫舞取代了勁舞團,QQ飛車打敗了跑跑卡丁車,巨人的進擊啊。另一方面,那些具有創新能力的自主研發網遊企業,網易,暢遊,巨人,越活越滋潤。2009年騰訊推出QQ西遊,被網易打得滿地找牙。這充分說明了一個事實:騰訊網遊的成功,是產品創新的成功,而那些相對平庸的作品,即使同樣具有QQ這個平臺的導流,照樣要受到市場規律的無情嘲笑。這個規律其實在騰訊身上反複的上演著:QQ瀏覽器,QQ影音,SOSO搜索,拍拍網購,QQ殺毒,財付通,SOSO地圖,因為只有模仿,缺乏創新,始終只能甘當市場的配角;QQ郵箱在早期一直不溫不火,直到將張小龍這個技術天才網羅帳下,才獲得突飛猛進的成功。騰訊並不是不可戰勝的,但是他一旦找到了創新的魔法盒,那他就將脫胎換骨,黃袍加身。6,微信的創新和未來。2010年,移動互聯網呼嘯而來,騰訊在所有互聯網巨頭中第一個轉身。大象的轉身是如此的輕盈而迅速。從2011年1月推出到年底,微信在1年的時間里更新了11個版本,平均每個月叠代一個版本。1.0版本僅有聊天功能,1.1版本增加對手機通訊錄的讀取,1.2版本打通騰訊微博,1.3版本加入多人會話,2.0版本加入語音對講功能。直到這個時候,騰訊才完成了對競爭對手的模仿和追趕,開始創新之路。2.5版本率先引入查看附近的人,正是這個功能的推出,實現了對主要對手米聊的技術創新和用戶大爆炸式增長。3.0版本率先加入漂流瓶和搖一搖功能,3.5版本增加英文界面,全面進軍海外市場。這個時候的國際市場上,日本的LINE同時崛起,並且更早一步的開始了對東南亞的占領。而美國的社交巨頭FACEBOOK仍在夢中,WHAT'SAPP仍在延續著當年ICQ的軟件思維,向用戶收取服務費。時不我待,機不可失。4.0版本率先推出相冊和朋友圈功能,4.2版本增加視頻聊天插件,4.3版本增加語音搜索功能,4.5版本增加多人實時聊天,語音提醒和根據對方發來的位置進行導航的功能。微信的社交平臺功能日趨完善,並且一步步向移動智能助手的角色發展。必須說明的是,在視頻聊天和智能語音搜索上,微信的比LINE更早了一步,產品體驗開始領先。(LINE的成功更多是明星營銷策略和商業化生態系統的搭建上,產品創新體驗上並無優勢。)5.0版本添加了表情商店和遊戲中心,掃一掃功能全新升級,可以掃街景、掃條碼、掃二維碼、掃單詞翻譯、掃封面,微信支付體系打通,一個移動商業帝國的框架已經基本搭建完畢。從全球來看,LINE的商業化無疑更早獲得成功,國際化的腳步也更快,但是騰訊最擅長的從來就是後來居上:只要方向正確,專註創新,奇跡總會發生。2013年4月,海外用戶突破4000萬,8月突破1億,月均以超過1500萬的速度滾雪球,按此速度,年底將突破2億,明年將達到4億,全球用戶達到10億量級。如果一切順利,騰訊將真正成為全球互聯網的創新領導者。接下來,讓我們見證奇跡吧。7,騰訊的創新之道在我看來,騰訊的創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一,騰訊是世界上最早具有互聯網思維的企業之一,正是這種思維讓他區別於ICQ和AOL,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獲得大規模商業成功的即時通訊企業。二,騰訊是世界上最早獲得成功的真實社交網絡平臺,通過QQ和QQ群在2002年的創新式無縫連接,讓他從陌生人社交轉向了真實社交關系,摧毀了傳統的聊天室商業模式,並在QQ秀上賺到第一桶金,這種轉變在時間上比facebook領先兩年。三,最早執行快速叠代微創新的互聯網企業之一,正是這種微創新能力讓他擊敗了MSN、聯眾、盛大等眾多的互聯網巨頭,獲得強大的盈利能力。平臺導流只是讓他放大了這種商業成功,否則無法解釋騰訊旗下眾多失敗的副產品,譬如SOSO搜索等。四,騰訊是所有大象企業中最執著於創新的企業之一,這體現在微信的成功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快速轉型上。即使在全球來看,騰訊的轉身也要早於美國的facebook,僅僅慢於谷歌。截止2013年一季度,騰訊擁有2萬5000名員工,其中超過一半是研發人員,累計申請專利7000項,全球互聯網企業中僅次於谷歌和雅虎。這就是騰訊的創新底蘊。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君臨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經濟坐標·活法】UC高管俞永福:馬雲說我做什麽他都支持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6590
俞永福 (CFP/圖)
UC加入阿里之後會發生化學反應,是一種“合聚變”。
前段時間我跟馬總(阿里巴巴馬雲)交流時,他一直強調的一句話是“永福你做什麽我都支持”,當時UC優視剛跟阿里巴巴集團整合成立阿里巴巴集團UC移動事業群。
整個2014年,很多像UC這樣體量和影響力的公司,都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應對BAT(百度、騰訊和阿里)。最後UC之所以選擇跟阿里整合,是因為我覺得UC加入阿里之後會發生化學反應,是一種“合聚變”。跟阿里合並的決定,我認為這是對大家負責任的決定,讓大家更穩定獲得創業回報的基礎上,能夠更專註於思考如何將產品做好。
真正重要的是,做出了選擇之後,該怎麽繼續活著。馬總確實做到了他對我承諾的,我做什麽他都支持。而我的活法是什麽?
今年8月,我開始分管高德的互聯網業務。所以我所思考的,不僅僅是UC的活法,也包括了高德的活法是什麽。
剛開始,我跟高德的同事們聊天,第一次註意到了高德地圖英文名就是AMAP,對應的是高德公司創立之初的使命:做好一張地圖。這句話打動了我。
因此,我當時給高德同事們提的一個目標就是,高德要專註於出行和位置信息服務,三年內不談商業化目標。之前高德還是一家上市公司,要考慮財報別太難看。但現在與阿里巴巴集團整合的新高德沒有了財務壓力,可以放開手腳做用戶需求。
前不久在烏鎮峰會上,馬總說他以後會把大量精力放在投資那些能給人帶來“快樂”的項目上。這讓我過去一年多的思考終於找到了解決方案。
(俞永福為阿里巴巴集團UC移動事業群總裁)
夏華:馬雲說我選錯行業,可我比他幸福多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121/153907.shtml
導讀 : 夏華表示,馬雲曾說她選錯行業了,學法律的非要選擇服裝行業,可夏華認為自己比馬雲幸福多了。
1月20日,由俞敏洪旗下服務機構創業服務器和新媒體善緣街0號聯合承辦的創業服務器年會上,依文集團董事長夏華做了主題演講。
夏華認為,2014-2015年所有企業家和創業者的夢想遇到了一個“黑洞”,這是一個具有巨大漩渦能力的黑洞,所有人都想進去,但她發問:進去的人又有多少能走出來?看到黑洞盡頭的光芒了嗎?
夏華表示,馬雲曾說她選錯行業了,學法律的非要選擇服裝行業。可夏華認為自己比馬雲幸福多了,每年365天都是在看最美好的事,包括各大服裝周等等,事實上,什麽東西都比不起初心,如果你選擇了一件事是你熱愛的,那就是你享受的。“成功是一陣子,生活是一輩子“。
本文轉載自“善緣街0號”。
以下為夏華演講實錄:
每次這麽介紹我都很無奈,我也不知道是從哪兒介紹的,一直說我專為男人縫制,其實也有女裝,因為做服裝21年了,我想肯定就是俞敏洪老師老穿我們的衣服,所以大家認為是專為男人縫制的。其實我們的女性客戶也不少,我今天想講講我切身的感受,剛才我還說創業的大潮到今天這個時代,不得不提示創業者創業的同時都要具備理性思考。而且我覺得這一年,我已經算是創業者的思維了,因為連續三年做不管是去CCTV也好,包括俞敏洪老師也好,我們總做創業導師。但是我依然覺得在今天的時代下,創業者思考問題的方法要改變。尤其是2014年和2015年,我認為所有企業家包括創業者,我們的夢想遇到了一個黑洞,這個黑洞是什麽我們都說不清楚。但是我一直覺得它確實是一個巨大的漩渦能力的黑洞,所有人都想進去,但是進去的人又有多少走出來,或者看到了黑洞盡頭的光芒嗎?我認為沒有多少。 所以這個時候我覺得需要大家,既然已經進來了,我也算是服裝產業最早進入的了,有沒有走出來我不知道,但是已經進去的人比在洞口的人要幸福,因為你焦慮了,反正你已經進去了,洞口的人就是在猶豫要不要進去。我現在已經在里面了,我就說說在里面要練就的幾種功夫和感受。我也同時特別想跟創業者說,我覺得今天的時代特別奇怪,所有商業模式都被改變了,對不對我不知道,但是我們用這樣的方式去做。比如說里面的非常有意思的用戶消費社群化,2003年我就用社群化的方式經營。
剛才王總(指王岑)在這兒講超車,我覺得不管是不是彎道超車,都要思考你跟傳統企業連接的關系了。你為什麽要從頭捋呢?你要做好我們的連接就好了。所以我是最早做用戶消費社群化的。2003年我們開始管家服務,管理130萬的VIP,就是你什麽都不用管。不僅僅需要你有社群的思維,還需要有對品牌影響力,還需要對服務的打磨。很多人都想搞這個,但是你不了解服務。我是從售貨員開始創業,走進這個產業的,做了21年,應該說依文在管家服務的這個領域上,不單中國,全世界也很難有人跟我們比了。因為確實研究透了,到跟客戶接觸,有300多個環節。 我們整個蓋了一個大城堡做培訓中心,無數的美女帥哥跟客戶培訓,讓他穿得更像自己。反正俞敏洪是我們提供的服裝,馬雲說大家可能感覺他比以前帥很多。我說你是因為現在穿衣服穿對了,白色立領,黑色小錐褲,反正至少拉長了10到20公分。 所以在這點上,我覺得可能今天模式的變化,包括終端產品的服務化,如果中國有一家企業把服裝做成服務化的產品,我敢比較自豪的說我確實做到了。今天很多人為什麽說想依文的時候,已經不是一件衣服了,已經是活生生有情感的人。365天,包括劉總給我發了一個微信,說替我謝謝你的管家,做了一套非常時髦的衣服。全世界的大咖都說我真帥。
所以我說一個產品服務化的好處就是讓它變得有溫度,不再是買衣服,是一個太太都做不到的,太太要給你熨個衣服,還覺得自己做了多少事。管家給你配好了,每天早上還溫柔的給你發信息,告訴你天冷了,趕緊加衣服,那個衣服是什麽樣的。出差到哈爾濱應該穿什麽樣的。確實是做出來的,不是說出來的。現在互聯網跑數據就跑了1000萬,我也不知道這1000萬的客戶跟你有多少關系,但是依文這些年的客戶就是年複一年這麽幹出來的。 我去年搞了一個大會有很多人參加,有很多大佬上臺演講,其中有一個客戶不讓他上臺他就急了,他說他們說得沒我實在,後來我還是讓他說了,他說我想上來說一句,穿了十幾年依文的衣服,任何季節,我過生日還有人給我寄禮物。在我眼里什麽叫品牌,這就是我眼里的品牌。所以說其實做品牌沒有那麽多道理,就是誰有信念幹一下,年複一年的堅持。因此我覺得在今天的新的商業模式也沒有那麽懸乎,好像傳統企業都看不懂,其實無非就是真的讀懂了客戶的心,然後客戶的心是離開客戶的錢包最近的地方。要錢的能力不如賺錢的能力。
接下來我想說的是,這個時代可能是對創業者的挑戰。因為現在是一年一個樣子,尤其2016年,經常說一個創業者成功失敗,可能王總(指王岑)和俞敏洪老師都投了很多的企業,最大的成熟是心智的成熟,一個創業者有成熟的心智很重要。你是不是能找到初心,為什麽而幹,比如說他們都幹車的事和到家的事,我也去幹。我覺得不是的,我覺得初心就是人和社會的吻合度。比如說馬雲說我選錯行業了,我是學法律的,情商很高,非選擇服裝的行業,你要幹互聯網多厲害。我不這麽認為,我說馬總,我比你幸福多了,我這些年365天都是看的最美好的事,全球各大服裝周。比我那些同學律師都幸福很多,他們天天與人性最醜惡的打交道,每天一見面都是罪犯。因為你熱愛,我覺得什麽東西都比不起初心,如果你選擇的一件事是你熱愛的,那就是你享受的。所以我說創業者必須理性選擇,成功是一陣子,生活是一輩子 ,俞敏洪老師也同意我說的話。所以我覺得創業者在這點上要找到自己的初心。同時也要看清生死。從做企業的那天開始,你就得相信搞不好會死,你有沒有勇氣和能力對死負責任。我能為員工和家屬負責任,不管什麽樣的時候工資能拿到,他的福利和該有的禮物,我們依文都準備好了。因為我覺得你要看清。原來自己搞了自由職業者生死就一個人,但是創業那一天生死還得拉上兄弟,最次是拉上兄弟,我現在還有上萬個家庭。
當然也要讀懂未來,我覺得今天的未來跟以往的未來不同。今天的創業者要有這個能力。因為哪兒行很重要,今天我覺得已經完全不再是我們創業的時代了,西方經濟學讓我們補短板,但是今天根本來不及補了。所以今天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長板,然後還有什麽,我說你看看自己有什麽,然後你再看看需要什麽,你在人群中快速能搜索到誰有那個東西。如果他有,你迅速的找到他,那長板碰長板才有最快速的化學反應。所以我覺得今天創業者的那句話要改變了,你問我哪兒不行,我也不知道,你告訴我哪兒行,我就能知道,我投了很多我們的消費品產業里的品牌都很好,很好的原因不是別的。我說我不懂投資,但是當我迅速捕捉到他的長項的時候,我能解決他的短處,兩個一鏈接就可以穩妥的活下來,並且有自己生存的能力。所以我覺得這個時代最遠的距離是互聯網企業跟傳統企業,我一介紹我就是傳統產業的代表,我說這都什麽時代了,還傳統企業和互聯網企業,我說今天已經純粹的傳統產業和互聯網產業,就看誰做鏈接者。我們有機會做鏈接器,因為這些年本身就在做鏈接,比方說人的鏈接。依文從誕生開始,大家覺得很少有這樣的企業,到什麽年代我們都是受消費者追捧的,VIP不斷的升。今年所有的傳統行業都不好,賣服裝的滑坡,我們還是40%的增長,而且我敢保證,我至少連續三五年還可以有40%的增長,因為做透了。我覺得今天互聯網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大家太貪婪了,大家都在想能畫多大的圈,圈不是你的東西沒有意義。但是我思考的是誰敢把你的群體做透,所以說你要這樣想就幹不大。你要想精準的做一群客戶就是小眾,我說在中國沒有什麽小眾,任何一個群體做透了,都是歐洲一個小國的人口。就是這麽大體量的消費市場。
所以我覺得人的鏈接,這些年我們確實創造了很多不同的鏈接方式。我覺得互聯網給傳統產業帶來了巨大的機會,曾經大概十幾年,我們自己培養了166位設計師,我覺得挺牛的,因為設計師太難管理。永遠都是自己想自己的事,他不介意你怎麽想。後來我說166位設計師都把我頭發管白了。我受不了了,後來這些年我鏈接了1600多位設計師,無論是巴黎和米蘭的,我都可以24小時收到他們的設計稿,到樣衣的時候至少要一個月,到賣到產品至少要三個月。我所有的東西從設計稿到樣衣,一共加起來14天就可以完成。所以我覺得這個速度就是因為我在產業鏈的這端已經形成了強大的能力,所以就變成現在很多全球設計師跟我聯系工作,他有一個東西,我變成樣衣,篩選完了變成商品,然後在店里面銷售,好不好立馬就出來了,然後再處理全球市場的增量。
這個鏈接里面最有價值和意義的一件事,我去年評了全球的女性企業家大獎,也是一個奇葩,因為去的全是世界各國的女企業家,所有人都說自己的規模和產量。我講我的規模和產量比人家小多了,我說事有點難,我不想了。我也沒有PPT,我就說我們把大山里的手工藝人,把他們變成時尚的產品,在全球消費者用錢投票的前提下,讓他們有尊嚴的活下來,這件事是我做了一件讓自己覺得挺開心的事。因為保留了上千個傳統。我恰恰覺得諾大的一個民族,自己的美學都斷掉了,我覺得這件事對中國的時尚產業有價值的。我去年在倫敦做了一場展覽,我就把這些老人家弄去了現場秀,跟我們的設計師合作,中間模特在走秀。我這些年在國際時裝周,巴黎、米蘭、倫敦做了不下20場的秀。你會發現西方的時尚界的大腕,永遠是審視的態度,他不認為中國品牌能走出什麽樣了。但是這次展覽給我特別大的觸動,皇家藝術學院人就鞠躬,我說你為什麽,他說你告訴我一下,他到底在全世界的哪所學校學的美學,我覺得他對美學的理解太深刻了。我還要翻譯,先弄成普通話再弄成英文,大爺一天書也念過,更沒學過美學,但就是這麽牛。就是我們自己的東西如何變成一個商品,讓全世界去喜歡它。所以這點上我覺得我們鏈接了中國的上百名的手藝人,然後跟全球設計師合作。因為就在大山里面,所以如果沒有互聯網的鏈接模式,他們很難一塊工作。
今天我也發動了很多的企業家,已經在大山里建了博物館,然後我們弄了車和旅遊線,現在全世界很多人都會去那里變成依文的工藝之旅,那里的老人們有很多人跟他們照相,然後單秀花一年就可以掙幾十萬。現在他的兒子和孫子都不打工了,都開始學繡花了。我們有幾千位的銷售精英,都是我們自己管的,都是我們十多年一點點自己培訓和培養出來的。但是我們今天發現管家不光是自己培養的能幹,我去年做了召集令,全是各個白領企業的辦公室的秘書、MBA的老師,巴黎、米蘭的培訓免費我花錢,城堡每周末都有培訓,我專門建了時尚城堡,就是做管家服務培訓,這群人帶來的銷售比我的專職管家還厲害,因為他有圈子。圈子里的人相信他的美學,因為他們經常在一起,尤其一個寫字樓里最時尚的女性,能影響身邊一圈男人。所以我們的管家服務就幹大了,不單說只給精英階層五萬十萬,現在一萬塊錢全年的服裝配置都可以做到。
物的鏈接時間關系我就不講了,可能有很重要的方式。就是事的鏈接,我認為消費者的心是離消費者錢包最近的地方,我們也有機會服務了很多。
我想講一下集合制作,這是我跟創業者說了。到了一個新的時代,所有的APP和公眾號都能賣東西,出現了無數網紅,大家都可以賣產品。但是這時候我特別想說,我說這時候是最好的成熟的鏈接思維。尤其是這三年,我為什麽整合了170多家工廠,這是我最累的。如果在我從業的20年,說好多工廠倒點了,一點都不可惜,因為就是優勝劣汰。有1300多家國際供應商,這些年才死了7個,還是因為家族沒了,最後財產沒法處置。中國每年都有20%到30%就倒掉了,我也沒覺得可惜。這批好工廠,什麽叫好工廠,就是專門給全球奢侈品生產的工廠,因為東南亞的勞動力成本更低,政府說你轉型吧,我一直覺得轉型是個偽命題,因為這些一直接訂單生活的工廠沒有轉型的路徑。這三年對我是個好機會,也使我有了情懷和使命感。我這三年跑了所有的好工廠,解決了一件事,把170多家工廠連在一起。這邊有這麽多的創業者和這麽多的銷售,因為我從21年,跟著我幹的城市合夥人有2000多位,我終端的任何一個數據,也是三年前自己下決心幹的系統,原來用的系統都是轉換不了開關的。我就非得找一群人研究系統,現在我們可以跟任何人變成一個技術系統的轉換。現在我們工廠全能看見,不用靠設計師拍腦袋決定。原來依文做的很好的,但是我想說今天因為大數據的出現,我們有機會讓所有的工廠根據終端的銷售能力去判斷,這種情況我就等於前面有了強大的產業鏈,後面可以捆綁和鏈接任何一個有銷售能力的人。所以我今天也很高興,包括我跟羅胖談,跟很多人談,我說你們只要能賣得好,你要什麽樣的產品我就可以提供。我覺得最大的效應會讓中國的一批工廠好好的活下去,我不認為好工廠都死了好品牌還會出現。我特別想說這是一個鏈接的時代,我們各自把自己的優勢拿出來。
自己把自己的優勢拿出來,未來才能形成一個結果,我覺得所有的創業者到我這個年紀會跟我一樣的感受,就需要這麽一種境界,內心就平靜了。無悔於過去每一個選擇,因為不管怎麽樣你有一份初心,你踏踏實實幹了自己想幹的事,並且幹的漂亮。無怨於現在。最後我覺得做到這個點最重要是無懼於未來,今天的依文其實不管未來發生什麽,只要我們真正的把自己的服務做好,把自己的產品做到家,都是無所畏懼的心態,我願意拿我們最好的產品跟你之間發生化學反應。謝謝。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夏華 ,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
周鴻祎:很多人說我破壞了殺毒的規矩,又來禍害直播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24/158373.shtml
周鴻祎:很多人說我破壞了殺毒的規矩,又來禍害直播了!
周鴻祎
2016-08-24 21:27
i黑馬 訊 8月24日消息,今日由新京報主辦的尋找中國創客8月峰會“直播行業的格局與陷阱”論壇在京舉行。360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周鴻祎出席並發表了主題演講。
以下為經i黑馬編輯的周鴻祎的現場分享精選:
去年我作為他們所謂的創客導師來發了一頓厥詞。當時我腦袋一熱,說硬件必須免費,在場的人都如癡如醉。我誤導了很多創業者。因為後來我發現硬件免費很扯蛋。今年硬件不時髦了,改談直播了。問我願不願意來禍害一下直播行業。
我認為直播行業才剛剛開始。雖然前一段時間我們剛聽說有200家(直播平臺),但沒準兒再過幾天就兩萬家了。坦率地說,現在來給這個行業總結格局、陷阱,我認為我不夠格,可能很多人也都不夠格。因為行業才剛剛開始,現在下結論太早。
比如跑馬拉松,剛跑了一千米,有人就說我找到馬拉松的規律了,或者有人領先了200米,就號稱自己成功了。這都為時過早。所以如果今天談直播這個話題,我決定以一個大主播的身份(來談)。我一直很想努力地成為網紅,但是目前還不夠紅。
我那麽努力地(在花椒平臺)直播,甚至連我的車燒著了(不是故意的),我跳下去的第一件事不是找滅火器,而是給它直播。我都這麽努力了,猜一下我一共掙了多少花椒豆?我剛才打開手機看了看,不到50萬個,大概合人民幣5萬塊錢。平臺上的很多主播,胸比我大、臉比我尖,直播一晚掙的都不止這些。
所以我應該不算網紅,只能算是一個在努力成長的大主播。我來稍微分享幾個不成熟的看法,僅供大家做參考。
第一點,我覺得直播最大的魅力有兩點,一個是互動,一個是參與感。比如一個人在臺上講話,臺下直播的手機都離他很遠的時候,這個叫“偽直播”。它和傳統的電視臺、傳統的攝像機放在臺下遠遠的直播沒有任何差別,觀眾無法和主播進行互動。真正直播的魅力是鏡頭非常近。為什麽傳統的遊戲直播、秀場直播,雖然做了很多年,但是突然要被手機直播顛覆?我認為最重要的不僅僅是手機這個設備降低了直播的門檻,而且它可以讓你隨時隨地直播。過去我們直播先需要布置個閨房,把墻都搞成曖昧的粉紅色,還得買一套聲卡。但是手機直播帶來的不僅僅是戰術上的方便,最重要的是它拉近了主播和觀眾之間的距離。
曾經有一個心理學家跟我講一個道理,人和人之間是有氣泡的,是有一個距離的。如果今天我跟一個人坐得太近,我們倆又不熟悉,他會覺得我在騷擾他,會覺得他的空間被侵犯了。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一個界限。但是在直播的過程中,你會有一種非常親切的感覺,因為主播基本上是面對你的,就像是跟你在半米之內進行交流。
為什麽很多人願意去打賞?如果你找一個明星在臺上說相聲,直播的攝像頭離他很遠,像普通電視臺轉播一樣,再火的明星人們也不願意打賞。人們為什麽願意打賞,這個問題我沒有答案。但是我覺得主播跟觀眾之間的互動和近距離的參與感是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
第二點,我認為直播在未來很有可能是一種分眾和社群的組成形式,而未必是一種廣播的媒體。現在有很多直播網站,數據大家也就都姑且聽之。我們在想一個問題,別說一個直播間有50萬人,當一個直播間真正擠進來5000人的時候,你發現已經很難去互動了。所以請一些明星直播雖然可以起到一種烘托人氣的效果,但是如果直播僅僅是靠少數明星,那麽它和傳統媒體、電視臺做的直播,本質上並不會有任何差別。只是觀看方式、觀看工具不同。
直播之所以成為一個顛覆性的行業,其實也許就是因為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直播的主角,用戶會以每個主播為核心,形成一個非常分眾的社群。比如一個房間可能只有50到150人,但他們能跟主播形成良好的互動。
一個內容如果一定要追求觀看人數,那麽它一定是以損失交流和互動作為前提的。一旦損失了交流和互動,它和傳統電視臺上播的視頻節目又有什麽不一樣呢?所以這是我們現在在思考,也需要大家去思考的一個問題。
第三點,我們覺得直播可能是未來互聯網最豐富,也是最強有力的表達方式。它比我們單純的文字、圖片,甚至有某些情況下的視頻的表達能力更強。舉個例子,比如說你去某一個約炮(交友)應用,你就會發現上面都是被PS過的照片,在面盲的人看來,都是錐子臉都差不多,你根本沒有辦法去了解一個人真正的性格。但是你一旦通過直播跟一個主播近距離交流,你會發現十分鐘的交流勝過千言萬語,可能勝過一萬張圖片。
與此同時,直播這種表達方式的門檻又是最高的。換句話說,不僅意味著對手機流量、電池的挑戰,最重要的是對直播的主播來講,你在手機鏡頭前的鏡頭感、表現感。所以我們覺得在未來,短視頻、圖片和直播這幾種方式,可能會在不同場景下來並行。
我有一個疑惑提給大家。很多人要把直播平臺做成一個內容平臺,但是未來直播平臺真的就是一個新興的視頻網站嗎?比如馬東的《奇葩說》,或者高曉松的《曉說》這類節目,你會發現它們既能夠在視頻網站上播放,也能夠拿到電視臺播放。從某種角度來說,它們對傳統娛樂業不是顛覆,還是傳統娛樂業在互聯網上的延長。但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看到哪一家直播網站真正探索出來一種模式,把娛樂內容跟直播很好地結合。如果能夠真正很好的結合,那麽這就是對傳統娛樂業,特別是對傳統電視工業一個巨大的顛覆。直到那一天,我們才可以說,直播行業真正開始對娛樂業產生了沖擊,產生了巨大的變革。
未來直播一定會分化,一部分直播網站可能會走向媒體化的方向,但目前為止,在媒體化的方向上,和傳統的視頻網站如何去形成不一樣的特點,仍要考慮。另一個方向,就是直播能否走向社群,是否能走向社交。早期的秀場做的網上夜總會的模式,雖然有主播和觀眾的互動、打賞,但嚴格來說,我覺得這不是一種真正的社交網絡。你會發現,在某些直播網站上,極少數大主播基本上決定了這個網站巨大的流量,而一個真正社交化的、分布式的或者去中心化的平臺,是我們正在努力的方向。但是目前所有的直播平臺,我覺得都只比秀場往前多走了一步。
關於直播的商業模式,嚴格來說,像今天這種以打賞為核心的商業模式,我認為並不代表未來,它僅僅是我們從秀場繼承的一種商業模式之一。我也相信未來隨著越來越多的普通人成為主播,越來越多的普通人不僅僅是靠顏值吃飯,而真正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帶進來,把直播變成年輕人,特別是90後、95後甚至是00後自我表達的一種基本方式。那麽我覺得未來這里邊的商業模式可以有很多,比如說在直播間完全可以來做廣告、開網店。一個心理學家完全沒有必要讓他的直播間里沖進來幾萬人,他可以開一個收費的課堂,講一門課。你會發現未來的這種商業模式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有一些人跟我講,說老周你當年把殺毒這個規矩破壞了,因為搞免費殺毒,同行不賺錢,你也不賺錢。今天你又破壞了直播的規則。直播的收入主要是靠打賞和分賬,分賬比例有的是三七有的是五五,通常主播拿小頭。我提出來讓主播拿大頭,在花椒上主播平均可以拿到80%。
很多人覺得我們破壞了行業的規則。但我要解釋一下,如果一個平臺把收入全部寄托在剝削主播,那麽它的未來非常危險。因為你會發現它特別重視那些吸金能力特別強的主播,而吸金能力特別強的主播,就會主導它整個平臺的調性,包括內容。最後可能還是回到了傳統的秀場經濟,而傳統的秀場經濟不論規模做了多大,我認為它僅僅是一個賺錢的工具,不可能成為改變互聯網表達方式的一種顛覆性的力量。
今天直播行業,要有一些自律。有的人為了吸引流量,就打一些擦邊球。從短期來看,這些是投機技巧,或許能給一些主播帶來一些名氣,也能給某個平臺帶來一些流量,但是這就有點像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如果這個行業不能杜絕這樣的行為,會帶來兩個惡果。
第一,讓老百姓慢慢對直播行業產生一種負面的印象。如果大家以後一提起主播,就沒有尊重,那還有人會去當主播嗎?如果大家對這個行業是這種低俗的看法,就像你開了一個夜店,你再掙錢,你也不好意思在別人面前說你是做什麽的。因為這不是站著掙錢,不可能做大。
第二,有關部門因此曾經調查過,比如說直播要不要先審後發。因為傳統電視臺做直播都有一個延遲,避免在直播中有什麽突發事件造成不良影響。我的觀點非常明確,手機直播最大的優勢就是實時,因為有實時才有互動,有互動才有參與,這和傳統電視不一樣。電視的直播是沒有互動的,沒有參與感的,這也是為什麽今天手機直播是革命性的。如果一旦審查了,別說延遲一分鐘,就算延遲了30秒,觀眾和主播的互動就會帶來極大的不同步。這對直播行業,我覺得是一個半毀滅性的打擊。
最後我拋一個觀點,這也是所有人都關心的:究竟直播能產生一些大的互聯網公司,還是直播會變成標配?就像論壇一樣,今天哪個網站沒有論壇?我認為未來直播肯定會成為標配,換句話說,各行各業都可以把直播作為一種表達方式。新京報可以用直播做新聞,途牛網可以用直播做旅遊,美團網有一天會拿直播來演示預定餐館怎麽做出一頓飯。
在這個前提下,到底會不會產生一個真正的全民直播,或者一個大直播平臺?我覺得這個答案是不確定的。那麽直播這個行業到底和互聯網巨頭之間又是一種什麽樣的互動關系?巨頭們都虎視眈眈,我們做的很多事,哪能沒做好之前就跟巨頭說,做得不好帶不來用戶,今天就引起巨頭的關註不好吧?
我大概投資做了一年直播,我認為還是非常有機會的。但有一點,我們少開點這種行業大會,不要讓直播成為熱點,不要讓巨頭關註這個方向,我們自己在底下悶聲把這個東西做好就行了。還是那句話,悄悄地進村,打槍的不要!
[本文根據周鴻祎的演講整理而來,i黑馬編輯。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周鴻祎
直播
花椒
巨頭
贊(...)
分享到:
“媽媽你別煩了,老師說我這樣寫很優美……”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0446
2016年5月14日,北京民族文化宮,小朋友們正在學習人體骨骼知識。(南方周末記者 張濤/圖)
同事告訴我,正讀幼兒園的女兒,有一天去了植物園。老師說要讓孩子們感受一下秋天,下周還要去動物園。女兒回家後非常興奮,手舞足蹈地告訴媽媽看到了什麽樣的樹、什麽樣的草,又聞到了秋天哪些味道;她跟好朋友一直手牽手,有了什麽發現,就一起驚呼,一起歡笑。秋天的豐富顏色與獨特味道,小朋友間的純真友誼,顯然會一直刻在她的記憶里,成為童年的底色。
另一位同事聽此則大為感慨。她的兒子讀小學低年級,那兩天,老師也布置他們寫秋天,不過思路卻大不一樣,是讓孩子們對著一張圖片,練習看圖寫話。兒子的作文里有我們從小熟悉的詞句:一群群大雁往南飛;田野里一片金黃,正是收獲的季節……她問兒子,你觀察過大雁的體形和顏色嗎?它們飛行的姿態跟別的鳥有什麽不同?兒子搖搖頭。田野里一片金黃,到底是哪些莊稼一片金黃?莊稼成熟時,都是金黃的嗎?……兒子打斷了她的追問:“媽媽你別煩了,老師說我這樣寫很優美,給了我好幾個五角星。我還有好多作業要寫呢!”
大自然里有那麽豐美的秋天,校園里也有清香的桂花和金燦燦的落葉。即使是我們住的灰色樓群,樓與樓間的逼仄空間里,也漏著些秋意。孩子卻只是從教室到書房,從書本到作業本,遠離了自然,遠離了真實的觀察、感受與表達。
蘇霍姆林斯基曾感慨說,有些事童年(特別是六到十歲)沒有做到,以後就永遠也彌補不上了。我所面對的十六七歲的少年中,許多人關於四季的認識,正是 “田野里一片金黃”這一類書本上的描寫。曾有高一學生這樣描述迎春花:“她,在風中搖擺著婀娜的身姿,如同亭亭玉立的少女隨著美妙的音符翩翩起舞。她沒有濃郁的芳香,卻清香而淡雅。她沒有高大挺拔的身軀,卻在初春乍暖還寒的風中傲然開放。”這段描寫美則美矣,卻沒有什麽生氣,描寫對象換成許多種初春的花都可,如果把季節、香味等略作改動,則可打遍天下無敵手:一段文字,可應付從小學到高中所有關於花卉的描寫。我問這位同學是怎麽寫的,他嘀咕了一句:瞎寫的!
過錯當然不在於孩子。作為教師,我們應當認真反思,我們是如何讓一個充滿好奇的天真兒童,變成了“閉目塞聽”的“塑料兒童”?如何把遼闊天地壓縮成了紙上蒼白而扁平的世界?如何把寫作變成了堆砌好詞好句與修辭的技術性操作?
亡羊補牢,猶未晚也。十八歲前的少年,都可視作“兒童”。教育正是一種持續的“喚醒”。蒙上了灰的靈性,我相信還有可能被擦凈,照亮。比如在暮春的水邊上一上《蘭亭集序》,“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教《假如我有三天光明》,可以讓學生閉上眼睛,體驗黑暗中的觸覺:觸摸熟悉的課桌、筆袋、自己的臉……
這樣的“喚醒”,也可以成為一種自我教育的方式,延續到成年後。經典常讀常新,自然與生活也是如此。面對一片落葉,四十歲的中年人與十歲的孩子,自然有不一樣的觀察與感悟。即使到了老年,也依然可以期待“喚醒”。韓國電影《詩》中,一位詩人這樣啟發他從未寫過詩的成年學生:仔細觀察一個蘋果,翻來覆去地看,觸摸,想象陽光如何穿透它……那天晚上,老太太楊美子在燈下拿起一個蘋果,仔細觀察,然而詩句並未到來。她按照老師的教導,更用心地觀察、聆聽與品味世界,記錄零碎的感悟:雞冠花痛苦而熱烈的鮮紅,樹葉的低吟,掉落地上的杏子的甜美,湖面深藍的細密漣漪上一頂飄落的白色帽子……最終,她交出了一首屬於自己的真正的詩。
當我們像第一次看到一個蘋果一樣驚訝時,我們才開始去認識一個蘋果,進而認識一棵樹,一個秋天,一個世界。這樣的開始,永遠都不會晚。
過了幾天,同事補充給我一個有意思的細節,她那寫“田野金黃”的兒子,興沖沖地跑來告訴她:“媽媽,今天我們幾個小朋友一起去上廁所,路上,有一個小朋友忽然停了下來,我們也跟著他停了下來——天空中,好多片樹葉正紛紛揚揚地往下落呢!”當書本上的詞語與土地、生命發生這樣的血肉聯系時,孩子的靈性如此之美,生命如此之美。如果旁邊靜靜站立著一個微笑欣賞的教師,教育也變得如此之美。
或許我們還可以貪心一點:那位微笑欣賞的老師,第二天在帶小朋友們去做操的路上,也停下了腳步——天空中有一群大雁,就是小朋友們寫了很多遍,卻從未認真看過的大雁!小朋友們也一起停了下來,仰頭看明凈的藍天下,一群大雁飛過……
(作者為南京師大附中語文教師)
第一個說我老實的人 周顯
1 :
GS(14)@2014-10-27 16:28:30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
【明報專訊】朋友介紹了一位年輕人給我認識,說他的一些公司,想要搞上市。我們在花園餐廳碰面,我很久沒到過這地方了,也不知現在的食物水準如何。這一次,也是齋talk沒吃。
這位年輕人很能幹,已經擁有了20多個零售點,出售韓國化妝品,也有貿易公司,但我聽過了他的簡報之後,覺得這些業務,要想上市,似乎還差了一截。於是,我簡略地把上市所需的條件,告訴了他。不過,他有幾間韓式燒烤店,生意十分火紅,如果持續經營下去,則不排除有可能上市。
我談了20分鐘,匆匆走了。不久,中間人來電,說那位年輕人十分buy我,說如果他日有機會上市,一定會找我幫忙。
我說:「梗係啦,我講有point嘛。」
中間人說:「才不!只是他之前談過幾個財技人,個個一開口,就是上市包搞掂,無問題,先問有幾多數,可以廉價入股,或拿免費股票,又或者是收一百幾十萬費用先,但你卻完全不講錢,也直言他的上市未夠資格,所以他認為你夠老實,可信咋。」
說我夠老實的人,這位仁兄真的是第一個,這真是一件十分稀奇的事,我唯有說:「你的朋友對我的評價,真是中肯極了。」
很久沒有去阿純山東餃子吃羊肉湯,主要是因為附近難找到泊車位。那天特別去了吃,因為在晚上9時後才去,泊在太子道西的路邊,如果是白天繁忙的時候,就不可以隨處泊街了。其實這間小店很多食物的水準都還可以,但我只愛喝它的羊肉湯。
[周顯 投資二三事]
拒做黃面婆!子淇影少女婚紗相說我願意
1 :
GS(14)@2016-12-18 11:04:26 千億新抱徐子淇和老公李家誠,結婚十年已生了兩子兩女,組成一家六口大家庭,婚姻幸福美滿,子淇忙仔女學業之外,更不時抽時間做善事。婚後10年子淇共生了4名子女,沒有變做黃面婆,而且還越來越靚,逆齡生長的子淇前日於IG晒新相,今次就po了與丈夫的婚紗照,子淇為了紀念結婚10周年,特地請攝影師為他們夫婦拍浪漫婚紗照做紀念,子淇再次穿上白色婚紗,戴上頭紗,再次飾演出嫁的新娘子,樣子還有少女味,子淇攬實丈夫影相,浪漫又甜蜜,她在IG說:「I did, I do and I always will」,認真sweet爆。其實子淇06年在澳洲悉尼下嫁李家誠時,婚禮極盡豪華,當時她正懷有身孕,故出嫁時沒有選擇Elie Saab、Vera Wang等大牌婚紗,而是找了本地有「名媛設計師」之稱的鄭兆良(Barney)為她度身設計。Barney為子淇的婚禮設計婚紗和晚裝,價值180萬,婚紗吊帶低胸兼大露背,相當性感。更多時尚、美容新聞,即上:
http://add.appledaily.com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1218/19868894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