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大功效误导消费者 碧生源上市后依旧违规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014/2026208.shtml
每经记者 黄志伟 发自北京
“快给你的肠子洗洗澡吧。”挤在北京的公交车上,乘客常常能听到碧生源常润茶和碧生源减肥茶的广告正进行着轰炸 式的播放。在9点左右的上班高峰期,公交电视上几乎每隔十几分钟就有一段碧生源产品的广告。然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在对比国家食药监局官方网站批 准的碧生源产品保健广告后发现,有着多次违规记录的北京奥特舒尔保健品公司在港交所上市之后,并未停止其广告违规之路。
碧生源常润茶和碧生源 减肥茶是北京奥特舒尔保健品公司(以下简称奥特舒尔)的两款主打产品,两者的销售额近几年占到了公司总体销售的95%以上。据国家食药监局官方网站显示, 目前碧生源常润茶仅有批准文号为京食健广审 (视)第2009120183号这一个,有效期至2010年12月29日,其主要内容为产品更换新包装的通报。然而,记者发现在公交车上,部分批准文号已 经过期的广告仍在播放,此外碧生源减肥茶的有效批准文号与被批准的视频广告内容并非完全一致。
违规广告次数多密度大
此前在公司的招股书中,奥特舒尔曾自曝受北京工商局处罚两次,另外两款主打产品碧生源常润茶和减肥茶遭到各省级食药监局公开通报23次。根据其披露的信息,记者查阅了相关省份的食药监局网站并发现,屡罚屡犯、长时间、大密度违规广告发布可以说是碧生源违规广告的特点。
广东省是碧生源违规广告发布的重灾区。奥特舒尔在招股说明书中自曝从2007年到2009年共有19次违规。此外,在北京市食药监局网站上,记者查询到 除了招股书中所报的2007年碧生源常润茶接连两次受到公开警告外,在2008年1月份北京市违规保健食品广告检测中,碧生源常润茶也出现在榜单上。
根据规定,保健食品广告要经过食药监局的审核之后才能发布,而且发布内容必须要和所审核的相符合,不能任意篡改。然而记者发现,碧生源常润茶和碧生源减 肥茶违规的原因恰恰是未经审批擅自发布以及夸大保健功能。据国家食药监局的网站信息显示,碧生源常润茶的功能仅仅为改善便秘,而在碧生源的广告中,却声称 该产品能快速解决便秘、口臭、青春痘、色斑、皱纹增多等多种问题,涉嫌夸大其保健功效和功能。
此外,保健品的广告还要求必须准确,不能进行误导,不得包括虚假描述、断言或保证具备任何特定功能等,也不得出现与药品相混淆的用语,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宣传治疗作用,但属于保健食品的碧生源常润茶却打出了 “修复肠道内黏膜受损组织”等属于药品疗效的广告语。
广告是维持销量的命脉
对于被公开警告的原因,奥特舒尔将其归结为缺乏对相关法规的了解及进行检讨、监督和管理广告活动的全面机制。然而,两年多的时间里频繁犯规让这种说法显得有些苍白。
“碧生源是钻了食药监部门对保健品管理制度的空子。”一位地方药监局局长表示,按相关规定食药监局对保健食品的广告只有监管权,却没有相应的处罚权,处罚权一般由当地工商部门进行,这中间往往出现空当,让部分违规发布广告的行为逃脱制裁。
违规发布广告虽然可能受到制裁,但却能够带来较好的销售业绩。奥特舒尔的招股说明书显示,2007年公司开始扭亏为盈,其广告额也从2007年的 0.49亿元增加到了2009年的1.97亿元,增长了3倍;相对应的是,公司营业额也从2007年的1.6亿元增至2009年的近6.5亿元,同样增长 了3倍。
北大纵横一分析人士表示,碧生源常润茶和减肥茶的配方并未申请专利,其主营的产品也算不上有太强的核心竞争力。由于保健品的门槛比较 低,做出类似产品的难度并不大,因此一个产品的优势往往不在配方,而在于品牌以及消费者对它的认识,而维持这个认知就需要持续的广告以及品牌传播的努力。
高彰波所言不確-熔盛重工(1101)如何誇大盈利?(更正)
他今天在專欄說「熔盛 2010年度( 12月年結)盈利增 32%,達預期水平。今年上半年,進展亦佳,營業額增 81%,盈利更大增 6.4倍至 12.17億元(人民幣.下同),已是去年全年盈利的 71%。」
今日只列示那些誇大的部分給大家看看,未來有時間才解釋,大家可細心估下,找找招股書,發現一下他在甚麼錯。
從下面兩表可看到,實際上這公司的盈利都是靠以上的調整造出來,變相把盈利率美化,使盈利誇大不少,保守推算,熔盛重工的2010年實際盈利只有1.36億人民幣,實較2009年倒退76.75%,至於2011年上半年盈利約4.13億人民幣,以實際盈利計,和2010年比較為轉虧為盈。
以下為2010年度經調整的報表:

以下就是有水份和無水份的P/E:

(按:因前版忘記計算匯率因素,所以稍為錯誤,現已把問題更正,並假設人民幣兌港幣匯率為1.21。)
對比番外國同業,有多少下跌空間?

連他也被誤導或導致其他人被誤導,可以說他們財技高超。另外這隻股票近排還有搞大量公關工作,目的在甚麼,不言自明。
熔盛重工(1101)如何誇大盈利? (2)
(1)
上一期講到,熔盛重工(1101)如何利用會計手法推高盈利,結果只有1名讀者回答到其中一點,但還有3個調整尚未圍答到,現在開始把這4個美化方法解說一下:

調整1: 政府補貼
根據招股書所述,「於二零一零年八月十七日,如皋市政府下屬如皋港區管理委員會向我們的附屬公司之
一熔盛重工授出補貼為人民幣830.0百萬元」,2011年中期報表的金額則為4.5億元。
但是卻分配在報表的各個部分直接扣減支出,根據2010年年報分別是「該補助已扣除銷售成本人民幣317,612,000元、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人民幣2,611,000元、一般及行政開支人民幣197,549,000元及融資
成本人民幣312,228,000元。其中人民幣201,759,000元、人民幣173,782,000元及人民幣105,324,000元已分別分配至僱員福利開支、外包及加工成本以及辦公室開支及水電費用。」。
在2011年中為「扣除銷售成本人民幣100,000,000元、一般及行政開支人民幣100,000,000元及融資成本人民幣250,000,000元。其中人民幣24,944,000元、人民幣100,000,000元、人民幣18,010,000元及人民幣27,378,000元已分別分配至廣告、推銷及市場推廣開支、外包及加工成本、諮詢費用以及辦公室開支及水電費用。」
據招股書所述,其原因是「我們根據國際會計準則第20號(「國際會計準則第20號」)將該補貼額入賬。根據國際會計準則第20號第7段,...我們作出的抵銷與補貼目的一致,而我們相信以此形式來確認補貼額乃屬恰當」,根據招股書所述,如不這樣所以造成「我們的銷售成本及其他營運開支將會高於」財務報表中所錄得的金額。」
大家又認為恰不恰當,自己應該明白。
調整2: 融資收益
據招股書財務分析一部分(招股書p.318/ pdf p.325)所述「我們於往績記錄期的融資收益主要包括銀行存款的利息收益及融資活動的外匯收益淨額。」,因為這些不是經營所得,只是借款的匯價收益,故此,應該扣除之。
調整3: 利息資本化
這間公司借款這樣高,為何沒有人看到會問這家公司的利息支出為甚麼這樣低?
鱷兄常常說信義玻璃(868)經常透過利息資本化美化盈利,雖然金額近年也大幅增加,但在2010年也只是2,609.4萬人民幣,2011年上半年只是1,982.9萬人民幣,金額也不算太高,但是熔盛重工的金額實在太誇張了。
根據2010年年報所載,其資本化的金額達到2.83億人民幣,2011年上半年亦達2.28億人民幣,這些利息資出被記作在固定資產上,到未來這些固定資產投產後,這些利息支出就會化成折舊,分期影響公司的盈利。
可以見到,這只是把未來一段時間的盈利,轉化至現時的利潤,如果這些固定資產未能產能效益,將會造成很大的問題。
根據招股書所述「鑒於近期中國收緊政策致利率上升、我們現有的龐大借款及可能在未來提高借款以擴展業務,可能會令我們在不久將來產生龐大利息開支。」,故此,未來在固定資產投產、借貸提升、利息提高下,會大幅增加利息支出,影響利潤,加上未來造船業面臨低潮,這家公司能產生多少盈利呢?
調整4: 稅務虧損抵減
根據招股書稱,於2007年至2008年「未就稅項虧損確認任何遞延資產負債,原因是該等虧損乃由熔盛重工產生,而其預期於稅項豁免屆滿後悉數動用該等稅項虧損」,故此在公司盈利後,仍不需繳納重大稅項,在2010年及2011年分別獲抵減了6,839.5萬人民幣及45.5萬人民幣,故此這項亦美化了少許盈利。
但是,更重大的東西我仍未計算在內,就是因為免稅因而抵減的稅項。根據招股書,免稅在2010年的影響達3.13597億人民幣,已經超過未發水盈利1.97786億人民幣至於2011年中期,因未有披露該項影響,故未能得知影響有多大。
根據招股書,「儘管我們於二零零九年錄得除所得稅前溢利」,「惟大部分均來自獲得所得稅徵納豁免的熔盛重工。鑒於我們的適用稅率及應課稅收益增加,我們可能會在不久將來產生更大所得稅開支。」
所以如果這這項免稅的政策被廢止,2010年及2011年上半年未必盈利,甚至錄得虧損。
所以,在看財務報表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留神這些發水的盈利的影響度,才能得出正確的盈利數字,才能得出較為公允的估值,不要被表面的美好數字的所誤導,亦不要受傳媒的看好報導所影響,要自己細心觀察。
下一篇會談談這家公司的估值和資本的出資如何地不公平,請大家繼續留意。
發現利潤誇大的邏輯 502的牛
http://xueqiu.com/2751308955/21913086註:下文僅是關於如何發現誇大利潤的造假邏輯,不包含發現替換利潤性質、平滑或隱藏利潤的財務舞弊,歡迎各大高手提出或補充意見。
資
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可謂是經典會計公式。而期末的所有者權益=期初所有者權益+當期利潤-現金紅利,因此如果虛增了利潤必然導致虛增了資產。而利潤=收
入-費用,因而想要虛增利潤,要麼虛增收入,要麼少計費用。判斷利潤誇大的蛛絲馬跡就從資產、收入、費用這三大塊入手。
虛增收入的財務預警信號應當關注應收賬款、關聯交易等科目。
少計費用的財務預警信號應當關注毛利率、淨利率、其他應收款、存貨、折舊攤銷等科目。
虛增資產的財務預警信號應當關注各項資產減值計提、固定資產、存貨、應收賬款等科目。
造假者在搞定了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後,卻又很難搞定現金流量表,因為收入是誇大,沒有實際現金流流入,而費用少計,現金流又會實際流出,經營性現金流很難好看。當然,現金流之間也可能相互替換,變成經營性現金流好看,但投資性現金流難看的局面。
即
便造假又搞定了現金流量表,也很難通過稅收這一關。稅務局因為自身利益的緣故也是防止利潤誇大的一道防火牆。報的利潤越多,收入越多,自然營業稅、增值
稅、所得稅等不可避免得也要交得更多。對於假貨公司,這其實是個矛盾,本來沒利潤或者利潤很少又去哪拿錢源源不斷地交給稅務局呢。因而這類公司會有以各種
名義低稅率或者納稅異常的特徵。
最後一關,利潤是假的怎能持續進行比較高比例的現金股利分配?當然,也要小心通過不斷股權或債務籌資所的來資金發放給股東。
財
務造假如果誇大業績1倍以上,也不籌資的話,公司分紅率超過25%,所得稅率保持正常25%,公司利潤繼續增長,這三者不可兼得。例如100塊稅前利
潤,25塊扣稅,只剩75了,又分紅19塊,一共就流出44塊了。如果利潤是誇大一倍,真實利潤50塊,如果又要分紅,又要交正常稅,事實上利潤就全部流
出,沒有留存了。也就缺乏下年利潤增長的基礎了,如果來年還要做假增長,紅利和稅金又會更多,造假公司最終頂不住。因此,對造假公司來說,公司分紅率超過
25%,所得稅率保持正常25%,公司利潤繼續增長,這三者不可兼得。
除了上述財務信息,還有一些事件信息可以作為預警信號,例如更換高管或會計師事務所,大股東減持股票、不斷籌資、頻繁資產重組和剝離等。
另有網友補充了,還可從管理層和股東的角度發掘造假動機,蒐集和關注管理層及大股東過去的所作所為和未上市資產 可以從動機和為人上來評估做假的可能性。低質量的財務報表+存在動機,公司財務造假概率就比較大了。
因此,通過動機分析+報表質量分析+事件信號+實際調研可以很大程度避免買到假貨公司。但是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上市公司質量的提升是個系統環境問題,需要市場參與各方一起努力,包括監管方、股東、上市公司、券商、會計事務所等等。
當然,以上均為本人紙上談兵,從書本和網絡聽說得來,我一點發現利潤誇大的實戰經驗都沒有。
鋼材領跑期市 「鐵公基」影響被誇大?
http://www.21cbh.com/HTML/2012-9-19/xMNDE3XzUyNDUxMA.html鋼材價格似乎在「金九銀十」突然重獲新生了。
由於庫存積壓、需求不振等原因,國內鋼材市場的低迷幾乎已經持續了一年時間。從
2011年9月至今年9月初,滬螺紋鋼期價的總體跌幅已超過33%,疲弱的走勢嚴重影響市場信心,甚至在9、10月份這個傳統的消費旺季到來時,鋼材價格
仍一度不被看好。然而從9月6日以來,鋼材期、現市場突現戲劇般地扭轉,滬螺紋鋼期貨主力合約的價格過去9個交易日的反彈已超過10%,發改委「鐵公基」
項目批覆的推出似乎瞬間成為市場的「救心丸」。
就在鋼材市場回升前一天的9月5日,國家發改委網站集中公佈多項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涉
及項目25個,總投資約7000億元。9月7日,發改委又批覆了13個公路建設項目,總里程數達到2018公里。據業內粗略測算,軌道交通每投資1億元,
可消費鋼材1.12萬噸,7000億元投資將拉動鋼材消費量約7800萬噸,而此次發改委批覆的鐵路公路項目總用鋼量為7870萬噸左右,佔2011年國
內總用鋼量6.8億噸的11.5%。
雖然基建需求總量非常可觀,但亦有業內人士表示,這些大多數工程的建設週期都在4~5年,短期內對鋼
材終端需求的實際影響較小,鋼材價格近期的快速回升或許只是市場在政策推動下的短期行為。且具體到螺紋鋼上,該品種本身也並不在上述基建項目刺激消費的範
圍之內,其期貨價格上漲更多是受到現貨鋼市普漲的推動。
其實國內鋼材市場的去庫存化進程正悄然加快,鋼材庫存量有所下降。據統計,近期國
內主要城市建築鋼材總庫存約為721.12萬噸,較一週前減倉幅度大約為2.18%。鋼材庫存量下降,說明需求在釋放,矛盾正在緩解。同時,上週進口礦港
口現貨庫存總量繼續下滑,較前一週大幅減少約42萬噸。三大主流粉礦庫存量均下降,其中,澳礦庫存量降幅最大,幅度在17萬噸左右,巴西礦庫存降幅在11
萬噸,印礦庫存降幅也在約6萬噸。
在鋼材價格反彈的同時,鋼鐵原料價格也在回升,剛性成本支撐動力增強。最近鐵礦石、鋼坯等原料價格有所上揚,監測數據顯示,上週進口礦港口現貨市場價格上漲幅度在75~115元/噸,個別品種漲幅較大。鋼鐵原料價格的反彈,鋼廠的成本壓力再度加大,出廠價格下調已無空間。
不
過,根據光大期貨近期對國內多家鋼鐵企業的調研,現貨企業對鋼材後市的看法遠沒有期貨價格看上去那麼樂觀。有企業表示,近期鋼價出現上漲,但是總體上來看
是礦石價格上漲幅度大於鋼坯價格上漲幅度,鋼坯價格上漲大於鋼材價格上漲。且企業的鋼材銷售並不理想,庫存依舊處於高位,貿易商進貨並不積極。雖說出現生
產虧損,但是多數企業並沒有停減產計劃,目前壓縮成本是企業唯一實施的相應措施,甚至部分企業新增產能在價格合適時也會投入使用。近期鋼材價格上漲後,企
業就更不會停減產,未來的市場供應只可能有增無減。
光大期貨分析師呂肖華亦指出,由於短期內發改委批覆項目對消費的拉動有限,而國內鋼鐵供應在價格上漲後有增無減,所以預計此次鋼材價格反彈的高度和時間都有限。
牙膏將納入化妝品範疇 誇大療效的要當心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9241.html
牙膏將納入化妝品範疇 誇大療效的要當心了
一財網 劉瓊 2015-07-23 16:15:00
日化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這或許會對國內的牙膏等口腔護理企業在監管、流通、推廣方面產生一定影響,提升行業進入門檻,但新規對口腔護理相關產品的稅費與最終售價的影響不大。
長期遊走在灰色監管地帶“沒人管”的牙膏等口腔護理用品終於找到“媽媽”了。
國務院法制辦日前公布《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修訂草案送審稿)》(下稱送審稿)並公開征求意見,明確將口腔護理用品納入化妝品範疇。
日化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這或許會對國內的牙膏等口腔護理企業在監管、流通、推廣方面產生一定影響,提升行業進入門檻,但新規對口腔護理相關產品的稅費與最終售價的影響不大。
哪些方面會更加“管得寬”?
“將牙膏等口腔護理用品納入化妝品範疇,加強行業管理,最重要的影響是在監管和廣告方面”,旗下擁有某知名牙膏品牌的日化業內人士章榆(化名)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口腔護理以前沒有專門管理,和其他很多普通產品一樣僅由質監部門通過質量法管理,但是今後納入化妝品範疇後,可能要歸食藥監局管理,則會嚴格很多”,他告訴記者。
章榆舉例說,按照現在的規定,特殊化妝品都需要經過審批,那麽現在的很多藥物概念的牙膏,則可能都需要申請特殊的批文,有些可能還需要經過人體試驗來證明療效,而不能只是說本草綱目里說它有止血或其他功效。
再比如,目前牙膏包裝上沒有要求成分含量的標註,消費者也無法明白其具體功效,而納入化妝品後,按照相關規定必須標明所有成分,且所標註的名稱應該按照加入量降序排列,進口化妝品也不例外,須在其加貼的中文標簽上標明。
另一方面的影響,是在廣告和流通推廣方面。中國口腔清潔護理用品工業協會提供的數字顯示,2014年行業零售額增長5%,超高端產品市場份額為20%,高端產品市場份額為8%,中端產品市場份額為52%,低端產品市場份額為20%。從功效看,中草藥產品略為走高,占市場19%左右,清新產品占10.7%、美白產品占29.9%、防齲產品占16.3%、抗敏感產品占8.4%、多功能產品占9.8%,其中美白、清新和防齲產品比2013年各下降1%左右。
“圍繞美白、清新、固齒、出血等四大口腔護理主題,很多牙膏企業衍生出不少的概念,有的隨意誇大宣傳療效,或將牙膏當做藥物來宣傳來忽悠消費者,試圖牟取更高的利潤”,關註口腔護理的日化行業分析人士馮建軍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將牙膏納入化妝品範疇之後,企業需要規範廣告宣傳,回歸牙膏清潔口腔的基本屬性,依靠產品質量贏得市場認可。
據悉,送審稿中,相關部門對化妝品進行了詳細定義,而“牙膏等口腔護理用品的主要使用目的是清潔和美化,符合化妝品定義”,並且規定化妝品廣告應當真實、合法,不得宣稱或者暗示產品具有醫療作用,不得使用他人名義保證或者暗示產品功效誤導消費者。
章榆表示,作為企業來說,“我們當然不喜歡監管部門管的越來越嚴,但是對於信息不對稱消費者來說,他們是弱勢群體,監管更嚴格有利於保障他們的知情權和利益。美國、歐盟、日本等均將口腔護理用品納入化妝品門類管理。”
“好的企業不怕被監管,對於那些炒概念的牙膏企業來說,未來可能沒那麽容易”,章榆表示,“當然若嚴格實施,對監管這來說也是挑戰,要看規定出來細致到什麽程度”。
提升門檻但對價格影響不大
除了監管方面的影響,有人擔心,牙膏等口腔護理用品納入化妝品範疇或將收取相應的化妝品消費稅,牙膏等口腔護理產品總體稅費將有所增加。
“不是所有的化妝品都要增收消費稅”,章榆告訴記者,牙膏作為生活必需品,增收消費稅的可能性不大,未來對牙膏相關企業增大審批與監管難度或許會對企業增加一部分成本,但是牙膏行業完全開放競爭,牙膏企業會觀察競爭品價格變化,不敢隨便漲價。
來自中國口腔清潔護理用品工業協會的數字顯示,2014年中國45家規模以上牙膏生產企業產品銷售收入181.2億元,同比增長8.98%;利潤總額31.3億元,同比增長21.51%。
2014年行業前10名銷售品牌為黑人、佳潔士、雲南白藥、高露潔、中華、冷酸靈、納愛斯、舒客、舒適達、竹鹽,其中黑人品牌占市場銷售額21%左右,本土品牌雲南白藥穩居第三,直逼或在某個區域已超過位於第二的佳潔士品牌。
前10名品牌的市場份額仍然差距較大,第10名僅是第1名的12%左右,在大賣場的差距更為明顯。銷售量和銷售額增速最大的品牌是舒客,其次為金口健,再次是舒適達、冷酸靈和雲南白藥,其中舒客的銷售量增長37%,銷售額增長43%。
口腔清潔護理用品工業協會稱,行業現有牙膏生產企業93家,除去45家規模以上企業,還有48家小微型企業尚未統計在內,加上這部分企業,2014年全國牙膏產品銷售收入應為200億元左右。從協會的統計和調查看,2014年牙膏總產量約57.6萬噸,其中本土企業24.3萬噸,占42%,在本土銷售43.2萬噸,占75%。
“中國目前牙膏類產品一年銷售80億支,並不斷增長有較大的市場空間,且牙膏等口腔清潔用品利潤較高的品類,一般成本僅占售價的30%-35%左右,操作空間比較大,所以盡管行業前5名占據了中國牙膏重要市場份額,但還是引來了不少的競爭跟隨者,比如很多藥企近年來也進入行業”,馮建軍說,新規或將更加規範市場,對牙膏企業的生產與銷售,都將進一步提高門檻,使消費者受益。
編輯:於百程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央行殷勇:中國經濟放緩外溢效應被誇大,中國沒有量化寬松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4351.html
央行殷勇:中國經濟放緩外溢效應被誇大,中國沒有量化寬松
一財網 張菲菲 2015-10-29 14:41:00
履新不久的央行行長助理殷勇在出席“2015第四屆北京金融街論壇”時表示,中國經濟放緩的外溢效應可能被誇大,並強調中國的貨幣政策並沒有進行量化寬松,中國外匯儲備具有充足的流動性。
10月29日,履新不久的央行行長助理殷勇在出席“2015第四屆北京金融街論壇”時表示,中國經濟放緩的外溢效應可能被誇大,並強調中國的貨幣政策並沒有進行量化寬松,中國外匯儲備具有充足的流動性。
中國經濟放緩的外溢效應被誇大
殷勇表示,有人把國際的大宗商品價格下跌、新興市場的經濟放緩、發達國家的複蘇緩慢,以及國際金融市場的劇烈調整都歸為中國經濟放緩造成的。這是武斷片面的。
他進一步從中國進出口、GDP等數據入手解釋。客觀來說,中國經濟的體量在不斷地增大,按照PPP即購買力平價來衡量,那我國GDP占全球GDP的比重大概是16.6%,如果按照當前的匯率來衡量的話,GDP占全球GDP的比重也占到了13.4%。“中國進出口貿易的總額占全球貿易總額的比例也達到了10.8%,這麽大一個經濟的體量,我們的經濟速度的放緩對其他的經濟體產生影響,我覺得這是自然的。但是,經濟放緩的影響程度可能並不像外界人說的那麽大。全球的經濟放緩和資產價格的調整可能還有其他的原因,不能全部歸為中國因素的影響。”殷勇說。
首先以進口為例,今年1-8月份中國的名義進口同比下降了14.6%,看起來降幅很大,可能會對其他的貿易夥伴產生很大影響。但是如果細看一下,把名義進口分成兩個因素,一個是數量因素,一個是價格因素,由於數量的原因(即進口貨物的絕對數量)產生的降幅同比前8個月只有3.6%,這可以看成中國經濟放緩對外的外溢性直接表現。而由於價格的下降造成的影響達到了11.4%,比起數量因素要高出3倍。在殷勇看來,價格的影響成為我國名義進口同比下降的主要因素。
至於對商品價格的下降是由於中國經濟放緩造成的質疑,殷勇進一步表示,這也不一定。中國進口商品價格的下降可以進一步也分成兩個因素,一個人民幣匯率,從1月份到8月份同比按照名義有效匯率比例去算,實際上我國人民幣大概升值將近3.8%,人民幣的升值相應也會對進口物價的下降產生比較大的影響。
第二個因素是同期全球大宗商品的價格大幅下降,降幅達到了20%,而中國的進口結構中大概有三分之一左右都是跟大宗商品價格相關的,有人說這是由於中國經濟的放緩造成的,對此,殷勇認為,這個結論也值得商榷。以石油為例,我國石油的價格最高一桶跌破了40美元,而同期中國石油的進口量幾乎就沒有減少過。
從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角度看,2010年全球的GDP增長平均增速大概是5.4%左右,而同期中國對全球GDP達到5.4%的增長中直接貢獻大概是1.3個百分點,在2010年我國對全球GDP貢獻率大概占到四分之一左右。2015年,預計全球GDP增速是3.1%,而中國對GDP的直接貢獻有可能達到1.1個百分點,中國對全球GDP不僅貢獻沒有下降,反而上升。從這個角度來看,不能誇大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對全球的外溢效應,全球出現的問題還有其他更多非中國因素的深層次原因。
中國貨幣政策並沒有量化寬松
殷勇強調中國的貨幣政策並沒有進行量化寬松。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以及國際環境發生變化,中國貨幣政策實施的路徑和工具也在不斷豐富和優化。
過去一段時間,中國央行主要是靠外匯占款去投放基礎貨幣,隨著國際收支和人民幣匯率不斷趨向均衡,外匯儲備大規模積累的時代可能基本結束,外匯占款作用在下降,在這個背景下,央行推出了降息、降準、短期借貸便利、中期借貸便利、抵押補充貸款,擴大了對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於是有人就認為中國央行也開始實行量化寬松政策。在殷勇看來,中國央行沒有進行量化寬松的理由在於:首先,中國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不僅沒有增加,而且還出現了下降;今年3月開始,人民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其實是在逐步縮減的。截至到9月末,央行的資產規模同比下降了3%,比此前的高點下降了5.6%。第二,中國商業銀行也在逐步增加資產規模,這個規模跟過去五年相比屬於一個比較高水平的增長率,這一點與實施量化寬松的經濟體通過去杠桿從而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萎縮這種情況是不相同的。第三,中國利率水平目前仍然處在正常區間,雖然從去年底以來,央行幾次調降利率,目前我國一年期的存貸款的基準利率和銀行間市場7天回購利率都還處於正常範圍,這跟歐、美、日經濟體接近“零”的名義利率水平是非常不同的。此外,央行收繳的存款準備金率仍然處在歷史比較高的水平,所以中國的利率還有較大的彈性和空間。
殷勇認為,中國央行實施貨幣政策的空間還比較大,今後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繼續深化,隨著人民幣匯率改革不斷完善,貨幣政策的模式還會不斷創新,中央銀行可以使用的工具還比較多。
中國外匯儲備具有充足的流動性
我國外匯儲備規模在2014年中最高接近了4萬億美元,之後平穩下降,到今年9月末,我國外匯儲備大概將到3.5萬億美元,尤其是8月份,人民幣兌美元的報價機制調整以後,市場人士對人民幣貶值一度過分強化,央行及時提供了一定的外匯資金,於是,有人就對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的真實性,對是否變賣美國國債等資產,以及是否對金融市場造成影響進行關註,
對此,殷勇強調,中國的外匯儲備具有充足的流動性。一方面,我國的貨幣規模是按照貨幣基金組織的標準進行了數據公布,我國采取的計算方法和項目分類完全是按照標準執行,這一點與主要發達國家是沒有差別的,重要的外匯儲備主要投資於全球金融市場,投資於全球中央市場的主流領域,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流動性,是真金白銀的資產。
另外,中國的外匯儲備能夠為央行外匯市場操作提供可靠的資金支持。流動性是我國外匯儲備管理的目標之一,近年來我國也加強了對流動性問題的管理,外匯儲備日常的經營活動當中考慮到了資金的需求和金融市場的各種情形,並且做了相應準備,可以通過各種手段和金融工具提供流動性。
殷勇表示,按照目前的安排,一般情況,我國通過自然方式就能夠滿足央行外匯市場操作可能的資金需求,如果確實有需要出售資產,外匯儲備也有充分的空間和靈活性進行操作,中國外匯儲備的規模、質量和流動性安排能夠用於維護中國經濟和金融的安全。
編輯:於艦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黑洞被誇大? CDS真實交易量不足2萬億美元 (10 Nov 2008)
(News / Report consolidated by www.redmonkey.hk)(節錄自21世紀經濟報道)
市場規模高達數十萬億美元的信用違約掉期產品(CDS)市場的垮臺,直接引發了本次金融海嘯,除了吞噬多家全球金融機構,還引發了全球金融恐慌和整個金融市場流動性短缺。這一個深不可測的「金融黑洞」,即使在金融海嘯已經驚天動地後,也鮮有人能清楚的解析此中的奧秘。
一份來自美國存款信託與清算機構(DTCC)的報告,簡約的勾勒出CDS市場的大框架。
真實交易規模不足2萬億11月4日,DTCC首次發佈的數據報告顯示,全球CDS相關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總規模估計為33.55萬億美元。其中做市商和交易商持有總量為30.77萬億美元,合約219.4萬手。非交易商和客戶持有總量約為2.8萬億美元,持有合約25.49萬張。
進一步細分不同交易產品——其中CDS市場規模15.38萬億美元。CDS的衍生產品CDX(信用違約掉期指數產品)市場規模為14.76萬億美元。
在CDS市場中,金融機構在不同行業上所對賭的交易量也差別很大,最受次貸和房地產影響的核心金融產品,出人預料的僅佔了CDS市場的一小部分。銀行貸款產品上CDS交易量僅為458億,住宅按揭貸款CDS交易量為924億和108億美元。
另一些交易品種則交易量巨大——深受金融機構鍾愛的企業金融信用違約產品,整體市場交易量高達3.5萬億美元,為市場上最大的交易品種。主權基金/主權國家信用違約掉期也有近1.6684萬億美元交易量。
在成交非常活躍的前1000個信用違約掉期產品上,單一主權國家信用違約掉期佔了很高的比重。其中土耳其主權信用違約交易量1860億美元,居全部國家之首。意大利和巴西分別為1486億和1472億美元交易量。下注在中國身上的信用違約掉期資金則非常之少,僅有187億美元。
公司信用違約產品也屬於活躍交易品種。壓注在通用汽車金融公司身上的信用違約產品交易量達到1005億美元,GE金融公司860億美元,通用汽車647億美元,福特汽車400億美元。
全球第一到第五的投資銀行,因為舉債規模巨大,在CDS市場活躍產品榜單也無一漏網,高盛公司信用違約交易規模927億美元。摩根斯坦利、美林、JP摩根、花旗分別為919億美元、945億美元、623億、659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不少企業也因為融資規模較大,也出現在榜單上。如壓注/對沖中國銀行的信用違約掉期交易量為36億美元。
DTCC的統計還揭示一個異常重要的市場數據——在交易最活躍的一千個交易產品上的估算交易頭寸高達15萬億。但是淨交易頭寸——也就是真正投入在交易最活躍的一千個交易產品的真實資金總量,僅為1.7萬億美元,僅為估算交易頭寸的10%。
「淨總頭寸僅有1.7萬億,連2萬億都不到。這僅是以前估算的幾十萬億風險的十分之一。這證明市場風險未必像想像的那麼龐大」。資深的對沖基金風險管理經理劉寧暉在接受本報者採訪時說。
賭場式的遊戲規劃「CDS完全是一個場外(OTC)市場,而且是一個多邊交易市場。所以交易數據一直是放大的。因為同一筆CDS可能是幾個交易商在互相對沖交易。華爾街抵押貸款領域的權威Eric Salzman先生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
「數年來美聯儲一直想在交易量數十萬億美元的這個市場上建立一個清算機構。但是一直受到銀行業的反對。因為都是一對一的私下交易,所以沒有任何人知道這個市場的情況究竟是如何的。市場上一直擔心一家主要交易商的倒下,會對這個市場形成毀滅性的衝擊。「Eric Salzman說。
「雷曼兄弟的破產,把美聯儲的擔心變成了真實的噩夢。雷曼兄弟有上千個交易員參予這個市場的數千筆交易,交易對手有上百家。所以雷曼兄弟的破產讓整個CDS市場成為一個噩夢。很可能到現在誰都不知道其它人手上有什麼產品(可以互相交易)。整個市場機制完全失靈,市場價格也失控。」Eric Salzman先生說。
「所以DTCC的出現,完全就是為了承擔起這個市場的撮合和清算功能,更像是一個CDS上的交易所,這樣可以讓整個交易體系重新運轉起來。這是解決問題非常重要和關鍵的一個舉措。為以後解決CDS這個市場上所有問題,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Eric Salzman先生說。
對沖基金風險管理經理劉寧暉表示:「正因為之前是一個OTC的市場,很多交易是在水面之下(UNDER WATER)的,所以現在誰也無法估計DTCC是否估算了所有的數據。外界質疑說可能漏估了近40%的數據。但是我個人覺得說漏估了40%本身也是一種猜測。」
「但是DTCC起碼給一片恐慌的市場一個信心,給一個看不清的市場計算出一個數據。這是邁出了一個非常好的一步。」劉寧暉說。
MASTERS對沖基金的創始投資經理MIKE MASTERS認為,要真正解決目前CDS市場上純粹的「現金下注,對賭大小」式的賭場遊戲規劃,只有制定「實際交付」這一原則才可以。也就是說,只有真正持有某個機構債券的一方才能進入這個市場進行傳統的對沖交易。這樣可以清出大量的投機資本。這樣CDS市場才能「正本清源」。MASTER認為,跟原油市場上的指數投機者一樣,大量湧入的投機資金,是造成整個CDS上交易量達到數十萬億美元的元兇。
但是劉寧暉認為,「CDS其實一部分源自保險的概念,也有價格發現的功能。很多投資者依靠CDS來判斷正確的市場價格。按如果硬性規定實際交付原則的話,會破壞CDS產品市場價格指示器的功能。CDS產品在其形成的過程中還是起到自身應有的作用的。」
他認為,過度的金融創新才是這一場金融災難的根本原因,但是市場依然需要金融創新。
創業圈的潛規則:刷數據、誇大估值和融資額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228/153502.shtml
導讀 : 為了幫助更多的創業朋友,我要告訴他們一個創業圈的真相。
這是一個寧靜的夜晚,我獨自坐著末班車趕往回家的路上。我想了很久,是否要寫這麽一篇文章,最後我還是忍不住良心的譴責,默默的寫下了這篇文章。猜想這篇文章可能會被很多人吐槽,也有可能會被舉報,甚至遭受各種功擊。不過為了幫助更多的創業朋友,我要告訴他們一個創業圈的真相。

刷單
刷單分為兩種:
第一種:模擬出虛擬用戶,達成成交。一般為通過外面尋找此類刷單公司來做刷單,大部分創業公司創始人對技術都不是非常了解,所以不會輕易的去自己研發。比較普遍的就是淘寶了,或者QQ群,搜索關鍵詞“刷單”。對於做技術出生的大牛,通過編寫代碼的技術手段模擬提交用戶數據,訂單數據等,這是很輕松的事。買臺服務器,寫點代碼,生成一些任務,調用一些服務,實現用戶註冊,下單,純電腦自動完成用戶註冊,訂單生成,訂單成交。
舉個例子:一個電商平臺需要刷單,通過虛擬機模擬出用戶,然後在商城購買產品,之後在後臺發貨,確認收貨,這一套流程就走完了。
第二種:線上眾包刷單,虛假任務獎賞。常見有在社交微信群,朋友圈,微博,QQ群或各大論壇,宣稱發紅包或者抽獎iPhone手機,手表等獎品的虛假信息,誘導用戶分享,註冊。事實上多半用戶關註或註冊了,結果沒得到任何獎品。
特別要提的是看到一些威客網站常年置頂各類註冊發獎金的任務,有時註冊一個p2p類的賬號,聲稱返現幾百元的,讓人側目。
很多公司為了能在投資人面前展示更好的數據,獲取高額融資,無奈只能去通過刷單來達成。
從業互聯網十幾年,見過太多因刷單而倒閉的。
刷榜

我們經常會在APP Store或者其他應用市場看到,一夜之間一個根本沒聽說過,沒見過的APP突然展示在首頁,而且非常的靠前。沒錯,基本可以判斷這就是刷榜。
APP Store的榜單是不固定的,有時候一個小時更新一次,有時候兩個小時,有些時候甚至整晚不更新,不過稍微花點錢,一次榜單的更新就能讓APP排名沖到最前面。從而引起用戶關註並下載。不僅僅是IOS,安卓亦是如此。
同樣,此類的刷榜團隊在QQ群或者淘寶即可找到。
刷數據
在刷單那塊我有提到,通過增加成交額可以在投資人面前展示目前產品的數據,但就光成交量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用戶數,成交量,成交額,訪問IP,日活等。
沒錯,在這個互聯網時代,沒有什麽是不可能的,即使是一個剛上線的APP,沒有資源,沒有人脈,只要你臉皮厚,不要臉,就能讓APP下載量,註冊量,活躍度等擠爆你的服務器。當然,這些只是自娛自樂,因為這些數據都是造假,除了自己,沒有其他人知道。一個活在虛假數據里面的創業者是可悲的,因為沒有真實用戶去下載體驗它的產品。但是通過這種造假的數據去找投資人拿錢,是可恥的。
估值

經常見到隨便一個號稱吊炸天,顛覆式,全球首發,非人類能想出的idea,估值上千萬,上億。對外和一些朋友,媒體等交流,把估值吹的比天還要高,隨便去什麽3W咖啡找幾個創業者,把他們的項目或者idea的估值加起來比BAT還要高。
一般一個正常創業項目估值為:用戶數據,流量轉換,產品結構,市場競爭對手等來估值,然而一個連娘胎都沒有的idea,或者一個剛上線的產品,估值憑什麽高達幾千萬?
虛報融資額

如果說上面的估值,刷數據都只是為了最後的融資而做準備,那麽虛報融資額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虛報融資額早已是行業公開的秘密,一般是翻5到10倍,甚至還有些將人民幣改為美元,還有些吧估值稱為融資數。但對於這些投資人也希望能得到媒體的關註,增加投資人的曝光度。在這個移動互聯網行業,估值泡沫可謂和霧霾一樣,看的到,摸不到,有時候一不留神,不僅習慣了有霧霾的生活,而且還喜歡上了霧霾。因為我稍微跑幾步,就能消失在霧霾中,我看不到你,你看不到我。
媒體

購買一個大型媒體文章也就幾百塊錢,對於那些拿到錢的創業者,根本不在乎。只要和幾個大點的媒體打好關系,稍微花點錢,就能把競爭對手黑到站起來的勇氣都沒有。好比玉皇大帝和孫悟空,玉皇大帝只需花點錢打點下如來佛祖,就能把孫悟空在五指山壓上個幾百年。
對於通過融資額壓倒競爭對手,以及通過媒體攻擊競爭對手,這些在行業內以及是非常常見的啦。網上的此類的案例多如牛毛,主要看有誰的錢多,且是否願意花錢在公關上。
以上這些在業內已經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對於那些剛開始創業的,不懂這些潛規則,是非常容易失敗的。不過通過這個冬天,已經讓很多造假的創業者浮出水面。
我從12年開始正式全職創業,期間兩次創業暫時中斷或改變,兩次都是移動互聯網項目,沒有刷單,沒有刷數據,沒有估值,沒有融資,沒有花一分錢在媒體上,雖然項目沒做起來,但是我堅持認真創業。包括現在的項目,雖然已經運營好幾個月了,用戶不太多,但我從來沒有想過去誇大自己項目的估值,沒有去刷數據。最近也有幾個投資人找我溝通,我都是如實回答項目情況,因為項目還有一些待完善的缺陷,所以我也沒有急著去融資。不管將來是否拿到融資,我都會如實對外回答,我是在認真創業,做一個真正能幫用戶解決問題,提高效率,創造價值的APP,我在路上,你呢!
版權聲明:
本文系作者投稿,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
李彥宏:聽說一些專家給領導寫信,說人工智能被誇大了
8月25日,2016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夏季峰會在西安召開,百度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出席並以“互聯網的下一幕”為題發表演講。從人工智能技術的“前世”“今生”談起,李彥宏分享了自己對於人工智能改造各行業的思考,為在場企業家們描繪了一幅被人工智能改造的未來圖景。
李彥宏強調,在國家政策依靠“互聯網+”帶動整體經濟增長的今天,互聯網自身的增長同樣需要新的動力。他認為,足以改變互聯網行業、甚至可以稱為“互聯網下一幕”的正是人工智能所帶來的全新時代。
李彥宏提出,中國是一個制造業大國,更需要非常關註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及時利用最新技術來升級產品和制造能力。怎樣才能抓住新技術的機遇,而非被 人工智能帶來的變革淘汰?以自動駕駛為例,李彥宏闡釋了人工智能與傳統行業結合所帶來機遇,並以AI對醫療、娛樂等行業的重構向全場展現了人工智能技術更 加廣闊的創新可能。
演講的最後,李彥宏號召在座企業家共同擁抱人工智能技術。“我的想象力是有限的,但如果在座的各位對你們所在的行業足夠了解,同時又了解一點人工智能技術的話,相信你們能夠想出更多的創新空間”,李彥宏說。

李彥宏
以下為李彥宏在2016年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夏季峰會演講實錄:
講一點大家都能聽懂的話,講一講互聯網的下一幕。
因為有“下一幕”這個詞,我們就必須要要看一看“這一幕”和“上一幕”是什麽。其實非常簡單,上一幕就是PC互聯網。應該說,互聯網從90年代初期 開始商業化,一直到大概四、五年之前,一直是一個基於PC的網絡、或者說體系。在這段時間里,產生了絕大多數今天大家耳熟能詳的互聯網公司。大家知道,在 美國,谷歌、Facebook、亞馬遜等等這些互聯網公司都是在PC互聯網時代誕生的;在中國,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等等這些大型互聯網公司也都是在PC 互聯網時代誕生的。
最近這四、五年,可以說是互聯網的第二幕,也就是移動互聯網的時代。我們每個人都感受到了移動互聯網和PC互聯網是非常不一樣的。在這個時代也誕生 出了一些新的公司,像美國的Uber、Airbnb;在中國,像今天美團的王興也過來了,還有滴滴、今日頭條等等,也有一些新的商業模式出來。但是無線互 聯網這一幕的時間其實比很多人想象得都要短,只有四、五年的時間,未來我們大家再去看,靠無線互聯網再誕生的新的商業模式和再去催生創新型互聯網公司的可 能性,其實是越來越小了。
今年夏天我在矽谷待了幾個星期,也和一些風險投資人聊了聊。在矽谷,我觀察到,這些風險投資人基本已經不再投互聯網的項目了,因為覺得互聯網這塊兒的機會已經不多了,轉而去投一些非常單純在做技術創新的公司,比如投資量子計算。
這幾年,中國經常講經濟進入了“新常態”。“新常態”的意思,第一就是增速不會像以前那麽高了;第二,我覺得從國家政策的導向來講,也是希望能夠通過所謂的“互聯網+”來提升傳統產業的運營效率,用互聯網的方式、互聯網的思維和互聯網的質量,帶動整個經濟的發展。
但是我剛才也講到,互聯網的第二幕,也就是移動互聯網,它的增長也在迅速地放緩。尤其對於中國來說,我回國創立百度的時候只有不到1000萬的互聯 網網民,十幾、二十年的時間,今天已經有7億多互聯網網民了。整個增長趨勢僅僅靠著互聯網人口的增長,會是一個非常可怕的增長趨勢,但是這樣的增長趨勢在 未來不會再有了。7億多網民已經是50%以上的滲透率,以後再靠越來越多的人上網,這事兒就靠不住了。同樣,在過去兩三年的時間,幾乎所有的人都換成了智 能手機,再靠新智能手機用戶上來也不行了。
所以國家政策依靠“互聯網+”帶動整個經濟,來推動“新常態”繼續保持增長,但是互聯網的增長要靠什麽?這就是我所說的互聯網的下一幕,這是我們需要考慮、需要思考的問題。
前幾天有人跟我講,美國資本市場現在市值排名前五的的公司,全部都已經變成了互聯網公司,他們是微軟、蘋果、谷歌、Facebook和亞馬遜。當 然,這其中微軟和蘋果其實在嚴格意義上並不是在互聯網時代誕生的,他們在前互聯網時代、也就是PC時代就誕生了。今天的他們當然是因為運轉得很好、管理得 很好,趕上了互聯網的大潮,趕上了移動互聯網的大潮,所以是非常的不錯。
那麽在未來,在什麽領域還會誕生大型的公司、創新型的公司、高速成長的公司呢?這是同樣需要我們思考的。其實答案也非常簡單,最近、尤其是今年以來,這個詞非常熱,簡單講就是四個字“人工智能”。我認為互聯網的下一幕就是人工智能的時代。
人工智能並不是一個新概念,60年前的那個夏天,在MIT麻省理工學院,幾個計算機系的教授,在一個相對輕松的環境中第一次提到了人工智能這個詞。 那個時候他們以為,人工智能這個問題用一個夏天的時間就足夠了,就可以解決了。但事實上,這個問題不僅一個夏天沒有解決,連續幾十年、半個世紀的時間,人 工智能都是一個沒有被解決的問題。一直到今天,人工智能還是一個很難很難的問題。
但是過去幾年,人工智能確實發生了非常大的改變,進步神速。以至於我們看到有一些非常有影響力的人,像Bill Gates(比爾•蓋茨)、Elon Musk(伊隆•馬斯克),都開始呼籲大家要關註人工智能有可能帶來的風險,即機器有沒有可能去控制人類。
當然,對於這樣一個快速發展的技術、或者說技術現象,一定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聽說,最近有一些專家給中央領導寫信,就是講“人工智能被吹得太過 了,其實人工智能並沒有什麽實際的作用”。所以,一方面有人說,人工智能將來會控制人類,另一方面又有人會說,人工智能連幫助人類的資格都沒有。那麽人工 智能到底起什麽作用?
作為一個企業家,我們應該更關註它在市場當中所能夠發揮的作用。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要從兩個方面來考慮。第一要考慮,人工智能今天能做什麽,在不遠的將來能做什麽;第二要考慮,人工智能會影響哪些行業。
關於第一個問題我今天不展開講,大家有興趣可以參加9月1號的百度世界大會,在那里我們會詳細地講這個話題。
對於第二個問題,就是人工智能會影響哪些行業,我們也在不斷思考。我覺得它會影響很多行業。我認為影響最重要的一個行業、其實也是中國非常大的行業,就是制造業。大約五、六年前,有一個詞在中國特別流行,叫做“物聯網”。那時候我們總說,這個“物聯網”的英文叫什麽,搞來搞去說是叫Internet of Things,IOT。但是,五、六年前這個概念沒有火起來,一直到今天,物聯網也不是一個很大的市場。移動互聯網起來之後,很多人特別喜愛歡可穿戴設 備,也是覺得它會變成一個巨大的市場。到今天我們看,可穿戴設備也沒有變成一個很大的市場。
但是,當人工智能時代到來的時候,物聯網就會變成一個很大的市場,它會徹底地改變我們的制造業。在我看來,將來所有的制造業都屬於人工智能產業,或 者說物聯網產業。所有的商品都要能夠聯網,都要能夠把數據回傳到雲端,都要通過人工智能的技術對這些技術進行分析,讓它能夠給我們的消費者、給我們的用戶 帶來實實在在的價值。
其實,這個東西不是一個想像,這個東西已經是一個現實了。比較典型的產品是什麽?是Amazon(亞馬遜)的Echo。我們不知道有多少人用過這 個,表面上看它就是一個音箱。音箱我們很容易想象,就是傳統制造業的產品,沒有什麽特別之處,但是當它被賦予了人工智能的技術或者能力的時候,你的感覺就 完全不一樣了。它可以和你對話、可以回答你的問題、可以給你唱歌、可以給你讀書,可以做很多很多事情。它把你的手解放出來了,讓你不再需要按鍵、輸密碼、 打開App,這種感覺是非常非常不一樣的。
人工智能可以改造音箱,人工智能也可以改造很多很多今天能夠買到的商品,所以我覺得人工智能會非常深刻地改造制造業。中國是一個制造業大國,我覺得在這方面需要非常關註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及時利用最新技術來升級我們的產品和制造能力。
還有一個最近兩年非常熱的行業,也會被人工智能徹底地改變,這個行業就是汽車工業。汽車工業在人工智能時代到來的時候,一開始分為了 兩個陣營:一個陣營是傳統的汽車制造廠;另外一個陣營就是谷歌和百度在做的全自動駕駛或者說無人車。這兩個陣營各有各的一套邏輯。傳統的車廠都認為完全無 人駕駛其實是非常難的技術問題,需要很多很多年以後才能夠變成現實,所以我們需要走一個漸進式道路,一步一步把司機解放出來。今天大家看到的特斯拉,其實 典型就是在走這樣的路。所有你能想到的主流車廠也都在朝著所謂的“ADAS”(高度自動駕駛)方向在努力。所謂的高度自動駕駛,其實並不是百分之百的自動 駕駛,它是可以解決很多常見場景下的自動駕駛,但是遇到極端情況時它還是需要人的幹預。
那麽這樣的思路有什麽問題呢?最主要的還是安全問題。前一段時間特斯拉出了一個事故其實就是這個問題具體的體現:人類司機以為可以自動駕駛了,但是 遇到極端情況的時候其實自動駕駛技術是處理不了的。而人一旦對自動駕駛功能形成依賴就會放松警惕,遇到極端情況時來不及獲得對於駕駛能力的控制,所以出安 全事故的概率反而會更高。這是我們所擔心的問題。
當然,對於全自動駕駛、無人車,其實大家也是很擔心的,最主要的也是安全問題。怎樣使100%的情況都能夠通過機器來處理?現在機器下棋可以贏世界 冠軍,但是機器開車恐怕連一個普通的司機都比不過。因為要處理的東西是非常非常複雜的,最主要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人工智能的問題,再具體講是 Computer Vision(計算機視覺)的問題。人能夠看出來前面跑過來一個小孩,但是機器能不能知道他是小孩?那邊有路障是不動的,機器能不能知道它不是不動的?當 下雨了、能見度變差了,人能夠辨別出來前面有什麽障礙,但是現在機器還很難辨別出來。所有這些問題都是全自動駕駛需要解決的,而解決這些問題在技術上又是 非常非常困難的。
我們也曾經討論過,政府在哪些方面能夠幫助自動駕駛的時代早一天到來?其中有一個比較大膽的想法就是讓每一個活人都戴上一個小小的金屬片,這個金屬 片能夠被動地被自動駕駛汽車所探查到,這樣自動駕駛汽車起碼可以避開行人,至少不出交通安全事故、不會死人。這樣,全自動駕駛的技術就會有更多的空間來發 展自己、逐步成熟。
兩條道路各有利弊。汽車工業是一個非常大的產業,在中國可能就是十萬億大產業,我們很難講哪一條路最後會成功,但我們基本上還比較自信,自動駕駛的時代有一天會到來。
這是對汽車工業的改變,其實對很多其它產業也會有影響,比如對健康產業、娛樂產業都會有比較大的改變。最近幾年,在健康產業中精準醫 療非常熱,所謂精準醫療就是個性化的,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治療方法和不同的藥。什麽藥對什麽人是有效的?需要分析他的基因的狀況,當然也跟後天的環境有非 常大的關系;對於基因的分析,哪些人基因是相似的,相似的人會得什麽病?對什麽藥會敏感?好像有一種說法是“癌癥的化療只有六分之一的人會有效”,那麽對 哪六分之一的人有效?需要醫學的、健康的技術和人工智能的技術進行結合來解決這些問題。
娛樂產業其實也會被深刻地改變,大家熟悉的VR和AR未來很可能會成為主流的內容形式。其實AR的背後需要解決的也是計算機視覺的問題,當你拍一個 東西,需要能夠識別出來這是在哪,拍的是什麽。語音技術最近幾年也迅速地成熟起來了,成熟到什麽地步呢?它其實可以人工合成幾乎所有人的聲音。為什麽這個 會改變娛樂產業?現在我們要拍一個片子,無論是電影、電視劇,要和大牌演員簽約、請他來拍,他要在現場待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才能拍出一部片子來。當語音 和圖像技術進一步成熟,理論上以後就不再需要大牌明星到現場來拍。他只要授權給你,把他的聲音合成出來,照片圖像拍完之後也通過自動合成,讓他幹嘛就能幹 嘛,這事兒就解決了。當這些事情都變得可能之後,娛樂產業也會發生非常大的變化。
剛才講的這幾個產業都是非常非常大的產業,對於很多小的產業我們也認為人工智能可以有很大的影響力,可以改變很多很多。我的想象力是有限的,但如果在座的各位對你們所在的行業足夠了解,同時又了解一點人工智能技術的話,我相信你們能夠想出來比我更多的創新空間。
謝謝!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