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規矩


第八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結束,一如既往,雷聲大,雨點小,部份外國報章評論更指,是次對話,雙方一開始已「帶著分歧去赴會」,會議不旦沒令分歧收窄,反而進一步擴大。

南海問題,基本上已令對話變得毫無意義,中、美有別於以往,由正式對話自各表述立場,進一步加劇至隔著傳媒駁火,當中,以產能過剩問題至為經典。

話說美國杰克盧提及、中國在鋼鐵及鋁等方面的產能過剩,最終會削弱經濟效率。

誰不知、我國樓部長突發重炮,變相歸咎產能過剩乃美國金融海嘯所造成。

按樓部長所言,現時中國大部分產能都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累積,當時中國增加投資,為全球經濟增長貢獻超過50%,全球都為中國叫好、感謝中國。

但現在調頭說中國產能過剩拖累全球經濟,結果產能過剩問題不能達致共識。

小杰未有擺休,產能牌打不響,再出張外資在華受盡「委屈牌」,法規、查處等等,令人質疑中國仍在歡迎外資吧?小杰未有答案,但心照不宣也。

中國招商引資早已成為過去,刻下中國,正處於海外覓殼,大舉投資期,外資愛中國資金,遠多過中國需要外國資金,怕你咩!

歐美等西方,怕的不是中國,而是中國在不定規矩情況下不斷坐大,從正面看待,中國買什麼,由她買過痛快吧,內地沒有規矩可言,但海外制度及法規仍可予以制衡。

久而久之,海外收購,學習海外規矩,並傳導回國,太理想噢!!

兩大國最有進展之一,是加快成立綠色金融基金,配合中國搞環保,搞相關建設。

主吹綠色基金,並非主席,並非奧巴馬,原來是前財長保爾森,說到底、中國始終願意向老朋友賣帳。

當然,在「利益共同體」原則下,美方想賺人仔、中國就想資本回流,結果中美就同意在美洲開展人民幣業務,中方將向美國首次提供總額2500億人民幣RQFII額度,同時亦會開展人民幣清算服務。

留意2500億呢個數、規模其實僅次於香港,亦相當於RQFII擴容三分一。由於最近內地極度關心走資問題,擴大RQFII其實係有利吸引資金回流。

但問題係香港離岸人民幣資金池角色、就肯定會被削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118

【守規矩的重要性】在美國開車開到被槍指是怎樣一種體驗

最近一則中國遊客在美國自駕違章遭到警方持槍包圍的新聞被港媒報道。

事情大致是,8月10日,一個中國三口之家在美國加州自駕度假,突然在高速公路中央停車,其後又加速行駛,險些釀成車禍。警方覺得異常後,開車閃燈鳴笛追捕。但中國遊客不知道警方閃燈鳴笛是要求停車,於是引發了一場公路追逐。

最後,警方逼停了中國遊客,但念開車人不熟悉當地交通法規,沒有處罰,還送了警局紀念貼紙,安慰了車上被嚇得大哭的男童。

這事情我也經歷過!

等等,這跟財經有什麽關系?不要急,聽我把故事說完。

某年的秋天,我在美國中西部,晚上跟友人Queen吃飯。回酒店的路上,我提出來我來開車。當時我在美國呆了一段時間了,帶著附英文的駕照,平時觀察發現美國的馬路上車少,也沒有人闖紅燈,感覺很好開,於是就想開了。而Queen不知道那是我第一次在美國開車,就把她車借給我了。

剛上路,我感覺很好,路上沒車,就是路燈少點,不過影響不大。從市郊出發快到市中心酒店的時候,有條路Queen不是很熟悉,她說可能可以左轉,但是不確定,於是我們等前後所有的車都走完了,才打左轉燈轉彎。

這時候,我們的後面出現了一部警車,閃著頂燈,沒鳴警笛。我一楞,慢了下來,問Queen是不是我們走錯單行,要停車?Queen說不像,我們繼續慢慢開。

接下來,猶如電影般的情節出現了,正前方出現一部警車,而且左前十點鐘方向也有一部警車,兩部警車打著大照燈迎面開來!這次肯定是我們了。

我停下車,就聽見大喇叭喊:“Turn off your engine(關掉你的引擎)!”“Get off the car! Put your hands on the car(下車,雙手放到車頂上)!”

我都照做了,警車也都停了下來,車門打開。至少兩個警察用槍指著我,另外一個女警舉著槍慢慢走了上來。
“Where is your license(駕照在哪里)?” 我剛想去口袋里掏,她說”Don’t Move. Tell me where is your license? I will get it(你不要動,告訴我證件在哪里,我來拿)!”我告訴她在口袋里,她就走過來從我衣服里掏出駕照。

看了駕照沒問題後,她又檢查了車子及後備箱,大概找酒或者毒品之類的,但什麽都沒發現,就問我剛才為什麽開那麽慢,而且不聽指揮停車。為什麽慢?我要找路啊!為什麽不停車?我跟上文中的中國遊客一樣,不知道要停車啊!“你不知道!全世界都知道警車在你後面閃燈就是要停車的意思!”警察說。

看到我一臉無辜,她和同伴收起了槍,關了探燈,讓我回到車里,幾個警察湊在那里研究怎麽處置我。大概一刻鐘後,他們商量好了,給了我一張罰單!讓我走了!我問警察罰多少?要現金嗎?她說兩星期後上州政府的網站就知道了。

他們走了,我才發現自己的手在發抖。Queen說她不好,沒給我指明道路,願意跟我分一半罰款。我說沒事,回了酒店,見到同事,說看到樓下的警車沒?那是剛才抓我的!同事跟本不相信!

兩星期後我在國內,打開網站,看到罰金150美國大洋,罪名是Do not yield to police car(沒有聽從警察指揮)!不服,還可以申訴!誰有空申訴啊!因為怕以後入境有問題,我痛快地交了罰款了事!

後來我在美國開車,就小心多了,學習了很多美國開車的規矩。比如:不按喇叭,按喇叭在美國相當於問候別人母親;看到停車牌Stop Sign,就全停,而不是像國內的司機師傅教的那樣慢慢溜過去;在沒有紅綠燈的路口,遵循先到先行的原則,而不是轉彎讓直行這樣的國內規矩。後來我沒有再招惹警察,但即使沒看到這則新聞報道,我也不會忘記自己頭被槍指著這檔子事。

那次昂貴的“學費”讓我從此學會一個簡單的道理,在什麽地方,就要學習什麽地方的規矩,否則,嚴重的就是有人用槍指著你!

這個道理不限於開車,公司經營也一樣。

說個大家都知道的公司,華為。華為的當家人任正非以前不接受媒體采訪,是出了名的。我去過國內知名報業集團的一家人物周刊的總部,該周刊十年接近500張封面人物,密密麻麻排在大樓一面墻上。但該刊物的負責人之一當年跟我說過,這里面沒有任正非。為了采訪他,什麽方法,什麽人脈都用過了,沒用。

不接受采訪不曾影響華為的生意。我認識的一名華為前員工告訴我,在國內,華為、中興兩家公司把外國在華競爭對手根本不放在眼里,“他們跟我們沒法玩!”

但是任正非在2015年就改變了套路,主動走出來接受采訪了,還都是國際場合比如達沃斯論壇。為什麽?他自己說:“我見媒體,都是公共關系部逼的。我見國外媒體,是因為國外的商業生態環境需要!”原來華為在國內的玩法,到了國外沒人跟他們玩。華為要走向世界,必然要遵守國際的玩法了。

此前華為的不接受采訪,所謂保持低調,在國外人看來就是背景神秘。傳言中,華為被套上了很多帽子——說他紅頂商人也有,說他們軍方背景也有,導致美國商務部就曾要求華為提供過去五年向朝鮮、伊朗、敘利亞、古巴和蘇丹出口的全部信息,否則沒有生意做!

所以,當你想在家門口走街串巷做小商小販可以,但當走向全球舞臺時,必須保持一定的公開透明。商業機密可以不說,但是要像其他的五百強企業一樣,接受股東、社會和公眾的監督。這不是美國單邊的貿易壁壘那麽簡單。試想,如果你連一家企業做什麽,怎麽做都不知道,你願意他出現在你自己的家門口嗎?

這也是為什麽,任正非不僅接受采訪,今年6月,華為還在歐洲舉辦了創新日活動,宣布在法國設立數學研究中心,口號是“在歐洲,為歐洲!”

多麽熟悉的聲音!“根植中國,服務中國!”是不是無數外資五百強企業在國內也喊過?

沒辦法,華為學習國外企業融入中國的方法融入歐洲,不然就沒辦法做生意了。2015年,華為在歐洲的研發投入達3億美元,因為其2015年歐洲中東非洲銷售收入為197億美元,2016年,對歐洲采購的金額預計將達42億美元。

這麽多錢來來往往,如果不在歐洲投入,不遵循歐洲的體系,等到歐盟像美國那樣要求公司公布這樣那樣信息,就晚了。相當於在美國開車不知道交規,而被槍指著頭。美國警察可能偶爾法外開恩一次,但是幾十億上百億的生意,是沒人敢當兒戲的。

也許你說我的公司不大,跟世界玩法不搭界。我不認同。從1986年中國向關貿總協定遞交複關申請,到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花了十五年。這是開弓就沒有回頭的箭,到了今天,我們的經濟跟世界已經融為一體,全世界都在坐美國的飛機去看巴西的奧運村里睡的中國蚊帳!今天,我們無法再回頭閉關鎖國,也不能寄希望於獨善其身,只有像華為那樣,接收世界規則挑戰,直到有一天自己主導規則。

(作者為五百強公司管理人士,文章不代表本報觀點,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與作者交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368

周鴻祎:很多人說我破壞了殺毒的規矩,又來禍害直播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24/158373.shtml

周鴻祎:很多人說我破壞了殺毒的規矩,又來禍害直播了!
周鴻祎 周鴻祎

周鴻祎:很多人說我破壞了殺毒的規矩,又來禍害直播了!

還是那句話,悄悄地進村,打槍的不要!

i黑馬 8月24日消息,今日由新京報主辦的尋找中國創客8月峰會“直播行業的格局與陷阱”論壇在京舉行。360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周鴻祎出席並發表了主題演講。

以下為經i黑馬編輯的周鴻祎的現場分享精選:

去年我作為他們所謂的創客導師來發了一頓厥詞。當時我腦袋一熱,說硬件必須免費,在場的人都如癡如醉。我誤導了很多創業者。因為後來我發現硬件免費很扯蛋。今年硬件不時髦了,改談直播了。問我願不願意來禍害一下直播行業。

我認為直播行業才剛剛開始。雖然前一段時間我們剛聽說有200家(直播平臺),但沒準兒再過幾天就兩萬家了。坦率地說,現在來給這個行業總結格局、陷阱,我認為我不夠格,可能很多人也都不夠格。因為行業才剛剛開始,現在下結論太早。

比如跑馬拉松,剛跑了一千米,有人就說我找到馬拉松的規律了,或者有人領先了200米,就號稱自己成功了。這都為時過早。所以如果今天談直播這個話題,我決定以一個大主播的身份(來談)。我一直很想努力地成為網紅,但是目前還不夠紅。

我那麽努力地(在花椒平臺)直播,甚至連我的車燒著了(不是故意的),我跳下去的第一件事不是找滅火器,而是給它直播。我都這麽努力了,猜一下我一共掙了多少花椒豆?我剛才打開手機看了看,不到50萬個,大概合人民幣5萬塊錢。平臺上的很多主播,胸比我大、臉比我尖,直播一晚掙的都不止這些。

所以我應該不算網紅,只能算是一個在努力成長的大主播。我來稍微分享幾個不成熟的看法,僅供大家做參考。

第一點,我覺得直播最大的魅力有兩點,一個是互動,一個是參與感。比如一個人在臺上講話,臺下直播的手機都離他很遠的時候,這個叫“偽直播”。它和傳統的電視臺、傳統的攝像機放在臺下遠遠的直播沒有任何差別,觀眾無法和主播進行互動。真正直播的魅力是鏡頭非常近。為什麽傳統的遊戲直播、秀場直播,雖然做了很多年,但是突然要被手機直播顛覆?我認為最重要的不僅僅是手機這個設備降低了直播的門檻,而且它可以讓你隨時隨地直播。過去我們直播先需要布置個閨房,把墻都搞成曖昧的粉紅色,還得買一套聲卡。但是手機直播帶來的不僅僅是戰術上的方便,最重要的是它拉近了主播和觀眾之間的距離。

曾經有一個心理學家跟我講一個道理,人和人之間是有氣泡的,是有一個距離的。如果今天我跟一個人坐得太近,我們倆又不熟悉,他會覺得我在騷擾他,會覺得他的空間被侵犯了。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一個界限。但是在直播的過程中,你會有一種非常親切的感覺,因為主播基本上是面對你的,就像是跟你在半米之內進行交流。

為什麽很多人願意去打賞?如果你找一個明星在臺上說相聲,直播的攝像頭離他很遠,像普通電視臺轉播一樣,再火的明星人們也不願意打賞。人們為什麽願意打賞,這個問題我沒有答案。但是我覺得主播跟觀眾之間的互動和近距離的參與感是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

第二點,我認為直播在未來很有可能是一種分眾和社群的組成形式,而未必是一種廣播的媒體。現在有很多直播網站,數據大家也就都姑且聽之。我們在想一個問題,別說一個直播間有50萬人,當一個直播間真正擠進來5000人的時候,你發現已經很難去互動了。所以請一些明星直播雖然可以起到一種烘托人氣的效果,但是如果直播僅僅是靠少數明星,那麽它和傳統媒體、電視臺做的直播,本質上並不會有任何差別。只是觀看方式、觀看工具不同。

直播之所以成為一個顛覆性的行業,其實也許就是因為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直播的主角,用戶會以每個主播為核心,形成一個非常分眾的社群。比如一個房間可能只有50到150人,但他們能跟主播形成良好的互動。

一個內容如果一定要追求觀看人數,那麽它一定是以損失交流和互動作為前提的。一旦損失了交流和互動,它和傳統電視臺上播的視頻節目又有什麽不一樣呢?所以這是我們現在在思考,也需要大家去思考的一個問題。

第三點,我們覺得直播可能是未來互聯網最豐富,也是最強有力的表達方式。它比我們單純的文字、圖片,甚至有某些情況下的視頻的表達能力更強。舉個例子,比如說你去某一個約炮(交友)應用,你就會發現上面都是被PS過的照片,在面盲的人看來,都是錐子臉都差不多,你根本沒有辦法去了解一個人真正的性格。但是你一旦通過直播跟一個主播近距離交流,你會發現十分鐘的交流勝過千言萬語,可能勝過一萬張圖片。

與此同時,直播這種表達方式的門檻又是最高的。換句話說,不僅意味著對手機流量、電池的挑戰,最重要的是對直播的主播來講,你在手機鏡頭前的鏡頭感、表現感。所以我們覺得在未來,短視頻、圖片和直播這幾種方式,可能會在不同場景下來並行。

我有一個疑惑提給大家。很多人要把直播平臺做成一個內容平臺,但是未來直播平臺真的就是一個新興的視頻網站嗎?比如馬東的《奇葩說》,或者高曉松的《曉說》這類節目,你會發現它們既能夠在視頻網站上播放,也能夠拿到電視臺播放。從某種角度來說,它們對傳統娛樂業不是顛覆,還是傳統娛樂業在互聯網上的延長。但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看到哪一家直播網站真正探索出來一種模式,把娛樂內容跟直播很好地結合。如果能夠真正很好的結合,那麽這就是對傳統娛樂業,特別是對傳統電視工業一個巨大的顛覆。直到那一天,我們才可以說,直播行業真正開始對娛樂業產生了沖擊,產生了巨大的變革。

未來直播一定會分化,一部分直播網站可能會走向媒體化的方向,但目前為止,在媒體化的方向上,和傳統的視頻網站如何去形成不一樣的特點,仍要考慮。另一個方向,就是直播能否走向社群,是否能走向社交。早期的秀場做的網上夜總會的模式,雖然有主播和觀眾的互動、打賞,但嚴格來說,我覺得這不是一種真正的社交網絡。你會發現,在某些直播網站上,極少數大主播基本上決定了這個網站巨大的流量,而一個真正社交化的、分布式的或者去中心化的平臺,是我們正在努力的方向。但是目前所有的直播平臺,我覺得都只比秀場往前多走了一步。

關於直播的商業模式,嚴格來說,像今天這種以打賞為核心的商業模式,我認為並不代表未來,它僅僅是我們從秀場繼承的一種商業模式之一。我也相信未來隨著越來越多的普通人成為主播,越來越多的普通人不僅僅是靠顏值吃飯,而真正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帶進來,把直播變成年輕人,特別是90後、95後甚至是00後自我表達的一種基本方式。那麽我覺得未來這里邊的商業模式可以有很多,比如說在直播間完全可以來做廣告、開網店。一個心理學家完全沒有必要讓他的直播間里沖進來幾萬人,他可以開一個收費的課堂,講一門課。你會發現未來的這種商業模式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有一些人跟我講,說老周你當年把殺毒這個規矩破壞了,因為搞免費殺毒,同行不賺錢,你也不賺錢。今天你又破壞了直播的規則。直播的收入主要是靠打賞和分賬,分賬比例有的是三七有的是五五,通常主播拿小頭。我提出來讓主播拿大頭,在花椒上主播平均可以拿到80%。

很多人覺得我們破壞了行業的規則。但我要解釋一下,如果一個平臺把收入全部寄托在剝削主播,那麽它的未來非常危險。因為你會發現它特別重視那些吸金能力特別強的主播,而吸金能力特別強的主播,就會主導它整個平臺的調性,包括內容。最後可能還是回到了傳統的秀場經濟,而傳統的秀場經濟不論規模做了多大,我認為它僅僅是一個賺錢的工具,不可能成為改變互聯網表達方式的一種顛覆性的力量。

今天直播行業,要有一些自律。有的人為了吸引流量,就打一些擦邊球。從短期來看,這些是投機技巧,或許能給一些主播帶來一些名氣,也能給某個平臺帶來一些流量,但是這就有點像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如果這個行業不能杜絕這樣的行為,會帶來兩個惡果。

第一,讓老百姓慢慢對直播行業產生一種負面的印象。如果大家以後一提起主播,就沒有尊重,那還有人會去當主播嗎?如果大家對這個行業是這種低俗的看法,就像你開了一個夜店,你再掙錢,你也不好意思在別人面前說你是做什麽的。因為這不是站著掙錢,不可能做大。

第二,有關部門因此曾經調查過,比如說直播要不要先審後發。因為傳統電視臺做直播都有一個延遲,避免在直播中有什麽突發事件造成不良影響。我的觀點非常明確,手機直播最大的優勢就是實時,因為有實時才有互動,有互動才有參與,這和傳統電視不一樣。電視的直播是沒有互動的,沒有參與感的,這也是為什麽今天手機直播是革命性的。如果一旦審查了,別說延遲一分鐘,就算延遲了30秒,觀眾和主播的互動就會帶來極大的不同步。這對直播行業,我覺得是一個半毀滅性的打擊。

最後我拋一個觀點,這也是所有人都關心的:究竟直播能產生一些大的互聯網公司,還是直播會變成標配?就像論壇一樣,今天哪個網站沒有論壇?我認為未來直播肯定會成為標配,換句話說,各行各業都可以把直播作為一種表達方式。新京報可以用直播做新聞,途牛網可以用直播做旅遊,美團網有一天會拿直播來演示預定餐館怎麽做出一頓飯。

在這個前提下,到底會不會產生一個真正的全民直播,或者一個大直播平臺?我覺得這個答案是不確定的。那麽直播這個行業到底和互聯網巨頭之間又是一種什麽樣的互動關系?巨頭們都虎視眈眈,我們做的很多事,哪能沒做好之前就跟巨頭說,做得不好帶不來用戶,今天就引起巨頭的關註不好吧?

我大概投資做了一年直播,我認為還是非常有機會的。但有一點,我們少開點這種行業大會,不要讓直播成為熱點,不要讓巨頭關註這個方向,我們自己在底下悶聲把這個東西做好就行了。還是那句話,悄悄地進村,打槍的不要!

周鴻祎 直播 花椒 巨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719

韓國總統不能連任,樸槿惠想改掉這個規矩

曾明確反對修憲的韓國總統樸槿惠提出力爭在任內完成修憲。

當地時間24日,樸槿惠在國會就2017年度預算案發表講話時提出修改憲法,讓總統能夠服務多個任期或者建立議會制。為了爭取在任內完成修憲,將建立負責修憲的政府機構,擬定修憲案。

反對派將此舉視為樸槿惠轉移註意力的權宜之計,稱很難同意樸槿惠為扭轉因為親信涉腐爭議導致的不利局面而討論修憲。

樸槿惠不再競選第二任期

據韓國媒體報道,樸槿惠在講話中稱1987年經修訂的憲法規定總統5年單任制,而如今該制度已不合乎時宜,現在應完善此前體制的缺陷並勾勒全新的“2017年體制”。她說,從現在開始要把民眾和國會的修憲要求視為國政課題。

韓國從1987年開始實行總統全民直選制,總統由國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5年,不得連任,政府通常會在任期過半後就成為“跛腳鴨”,限制了各項政策的推進。根據憲法,總統是國家元首和全國武裝力量司令,內外政策的制定者也是國家最高行政長官,可向國會提出立法議案等,也負責各項法律法規的實施。

“單一總統任期,很難維持政策的持續性,實現政策成果和保持統一的外交政策。”樸槿惠在講話中說,就任3年8個月來切身感受到部分政策的改變或幾項改革措施無法解決韓國當前面臨的各種問題。通常韓國總統選舉結束後的第二天就會出現針對下一屆總統選舉的新鬥爭格局,黨爭和對立是常態,民生反而被忽略。

樸槿惠說,從政治議程上來看,目前修憲最合時宜。

樸槿惠是韓國首位女性總統,目前其總統任期已進入第四年,2018年2月將卸任。青瓦臺強調,樸瑾惠本人不可能再競選第二個任期,依據目前憲法,修憲不會適用於現任總統。

韓國總統府青瓦臺首席政務秘書金在原24日表示,樸槿惠早有修憲想法,但並不特別傾向於總統四年連任制、責任內閣制、分權總統制中的任何一種。修憲議程是開放的,應在廣泛征求輿論意見後梳理具體方案。

總統單任制的批評者認為,以總理和內閣為中心的議會制有利於政策的穩定性和更好地問責。

七成韓國人支持修憲

“我得出結論,我們不能再拖延討論修憲,這也是我競選時的承諾,打破我們面臨的韓國發展大局的限制。”樸槿惠說,當今社會發生了重大改變,需要建立新系統適應變化。民眾、國會和社會各界要求修憲的呼聲日益高漲。

韓國民調機構Realmeter今年6月的民調顯示,70%的韓國人認為應該對現行憲法進行修正,40%韓國人稱總統連任兩個4年任期的制度更合適。

在韓國,總統或國會可以提出憲法修正案,但需獲得國會三分之二多數通過,然後在超過半數合法選民參加的全民公投中獲得多數支持方可修憲。

盡管根據上述民調韓國民眾對憲法改革有廣泛共識,但尚不清楚在韓國政壇,分裂的總統和國會間相關辯論將向哪個方向演變。

對於樸槿惠提出修憲,執政黨新世界黨表示歡迎,在野黨則稱此舉目的在於扭轉因樸槿惠親信崔順實涉腐爭議造成的不利局面。

近來,崔順實涉腐爭議在韓國不斷發酵,崔是樸槿惠前秘書室室長鄭潤會的前妻,被認為是樸槿惠的親信。韓國Mir財團和K體育財團是韓國多家大企業共出資800億韓元(約合4.8億元人民幣)成立的基金會,崔被指控涉嫌將該兩大基金會私有化。

崔順實爭議進一步推低了樸槿惠的支持率。根據民調機構蓋洛普韓國21日的調查結果,樸槿惠在韓國民眾中的支持率跌至歷史最低紀錄25%。有64%的受訪者給與樸槿惠的施政表現負面評價,比上周上漲5%,給與證明評價的僅為25%,比上周下滑1個百分點。

負面評價的理由依次為“缺乏與民溝通”、“經濟政策不當”、“人事任免不當”,崔順實爭議也首次成為民眾給與負面評價的理由。

相較而言,韓國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的支持率則上升到今年的最高紀錄29%,和新世界黨持平。

韓國媒體引述共同民主黨首席發言人尹官石的話稱,兩年前,樸槿惠曾明確反對討論修憲,而如今完全改變了此前立場,樸此舉是否具誠意令人懷疑。總統不應主導修憲,也不應以修憲為媒介幹預政治,而應專註於治國理政實現經濟複蘇。

他指責目前的政治矛盾是由於總統缺乏與民溝通,而樸在演講中對親信涉腐爭議只字不提,令人遺憾。

一些韓國人還記得,樸槿惠的父親、韓國前總統樸正熙曾在1972年強制修憲延長其總統任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431

揭秘中央環保督察組:成員有誰?有啥規矩?

最近一段時間,“中央環保督察”成為人們關註的焦點和熱議的話題。

11月26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通過百度以“中央環保督察”為關鍵詞查詢,結果為81.8萬個;以“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為關鍵詞查詢,結果為183萬個。

人們對中央環保督察的關註度之高可見一斑。這不僅是因為,督察組一到,能震懾汙染制造者,也因為這是對地方環保和生態文明建設的一次“問診把脈”。

督察就是找問題

環境保護督察是黨中央、國務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一項重大制度安排。2015年7月,中央深改組會議審議通過《環境保護督察方案(試行)》,首次提出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這意味著地方黨委將與政府一道接受監督,督察的內容也從“督企”到了“督政”。

11月24日,2016第二批中央環境保護督查宣布啟動,7個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分別負責對北京、上海、湖北、廣東、重慶、陜西、甘肅等7個省(市)開展環境保護督察,為期一個月左右。

本報記者了解到,督察組進駐地方後,將立即公布舉報電話,受理群眾舉報。此外,督察組還通過聽取匯報、調閱資料、個別談話、走訪問詢、現場抽查、下沈督察等方式展開。

督察就是找問題的。據記者了解,督察的內容有“四個重點”:重點盯住中央高度關註、群眾反映強烈、社會影響惡劣的突出環境問題及其處理情況;重點檢查環境質量呈現惡化趨勢的區域流域及整治情況;重點督察地方黨委和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環保不作為、亂作為的情況;重點了解地方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嚴格責任追究等情況。

都有哪些人參加?

那麽,中央環保督察組都有哪些人參加?

記者了解到,2016年第一批、第二批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組長人選均由中央高層領導審定,副組長均由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擔任。國務院主要領導不僅要審定督察方案,還對督察提出具體要求。

督察組的成員主要以區域環保督察機構為主體,也包括中辦等有關部門的領導。比如,中央第三環境保護督察組,成員就包括中辦督查室的一位督查專員。

中央第三環境保護督察組中成員中,也有新成立的國家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的人員。主體人員是環保部華南環境保護督查中心的人員,以及從其它地方抽調的環保機構人員和多位新聞記者。

整個督查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找地方領導談話,聽取匯報,調閱資料;第二階段主要是現場督查;第三階段主要是反饋,撰寫督察報告。整個督察過程,通過新聞媒體向社會通報,並公布環境違法案件查處情況和進展。

對地方有什麽要求?

按照有關規定,對於督察中發現的重要情況和重大問題,督察組不擅自表態和處理,將及時向國務院請示報告。督察組撰寫的督察報告要按程序向國務院報告,重大問題報黨中央。督查報告經黨中央和國務院批準後,向地方黨委和政府反饋,主要情況通過中央和地方主要新聞媒體對外公開。同時,督察結果將向中央組織部和紀檢監察機關移交移送。

督察組反饋後,地方需抓緊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在30個工作日內報送國務院。整改方案和整改落實情況要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向社會公開。國家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將適時組織“回頭看”。

按照《環境保護督察方案(試行)》的要求,被督察地方要本著對組織高度負責的態度,如實反映情況,不回避、不誇張、不誤導。督察組要求調閱相關資料、文件時,要全面、真實並及時提供。

督查組也將按照邊督察、邊移交、邊督辦的原則,把群眾來電來信舉報的環境問題轉地方處理。能現在解決的,馬上解決,一時解決不了的,要提出整改落實的目標、時限和責任單位,力求做到問題不查清不放過,整改不到位不放過,責任不落實不放過,群眾不滿意不放過,以解決實際問題來推進環境質量改善。

督察組有哪些規矩?

對於督察的紀律要求,本報記者了解到,督察組要求各成員嚴格執行保密制度、請示報告制度和請銷假制度,沒有經過批準不準離開駐地。督察組也不處理被督察地方的具體問題,不幹預被督察地區的黨委、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正常工作,不得向被督察地方提出與督察無關的要求,也不參加與督察無關的活動。

在食宿方面,督察組嚴格按照“八項規定”的要求,嚴格按標準安排食宿,按規定結算相關費用。下沈督察期間,督察組成員除及時結算住宿費外,夥食費、交通費由督察組按標準進行核算,在督察結束後,交到督察組駐地的入住賓館統一處理。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在督察組進駐之前,被督察地方都會進行相關部署。比如,湖北省在11月21日,湖北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王曉東就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要求全省各地各部門“端正態度、直面問題”“不回避、不護短、不推諉,誠懇接受督察”,對前期發現的問題雷厲風行整改到位,對新發現的問題立查立改、即知即改。

25日下午,中央第三環境保護督察組在湖北武漢召開第一次組務會。攝影/章軻

第一次組務會上,中央第三環境保護督察組組長焦煥成。攝影/章軻

第一次組務會上,中央第三環境保護督察組副組長翟青。攝影/章軻

25日下午,中央第三環境保護督察組在湖北武漢召開第一次組務會。攝影/章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960

外國潛水器通過領海,得按什麽規矩來?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3260

 

中國潛艇在領海巡航。(王松岐/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3月2日《南方周末》)

“與我們想象不同,在中國領海水下活動的外國潛水器,主要是UUV,而不可能是潛艇。”

2017年2月14日,《海上交通安全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稱《草案》)由國務院法制辦發布,沿用33年的該法迎來大修改。較之只有53條規定的現行法,《草案》條文增至134條,其中就外國潛艇在中國領海的航行權利作出的規定,引起西方媒體的多番解讀。

主要是重申既有規則

有外媒稱,中國試圖通過修訂法律,增加一項限制外國潛艇領海航行的新規定。

孰新孰舊?還得看法條。《草案》第五十三條規定:“外國籍潛水器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應當在海面航行,懸掛船旗國國旗,並向海事管理機構報告。”

中國於1996年批準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下文簡稱《公約》)第二十條規定:“在領海內,潛水艇和其他潛水器,須在海面上航行並展示其旗幟。”此前,中國第一次將國際法的相關規定寫進國內法,是在1992年頒布的《領海與毗連區法》第七條規定:“外國潛水艇和其他潛水器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必須在海面航行,並展示其旗幟。”

和《公約》及前法對比,《草案》在重申既有規則時,新增了“並向海事管理機構報告”。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法教授余民才認為,“外國潛水器大多是軍用的,軍用的怎麽會向民用的海事部門報告呢?”他指出,該規定與《公約》有出入,其執行可能引起外交問題。

而與外國籍潛水器的航行權利一樣被西方媒體聚焦的,還有外國軍用船舶在中國領海的航行問題。余民才認為,雖然中國一直堅持“外國軍用船舶進入領海,須經政府批準”,但“這種規定看似是照顧了自己,按照對等原則,卻把我們走向海洋的手腳給捆住了”。中國、韓國、埃及和阿爾及利亞等國要求外國軍艦通過領海必須得到批準,“這不利於確保中國海上貿易航線的暢通和海軍活動的機動性。”因此,余民才提出修改《海上交通安全法》和《領海與毗連區法》,承認外國軍艦的無害通過權。

難對付的小玩意——UUV

2016年12月15日,美海軍的一部無人水下航行器(下文簡稱UUV)在南海海域被中國海軍捕獲。有西方媒體認為《草案》是為了因應此次事件。作為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法律平臺副平臺長,余民才認為兩者並沒有多大的關聯度,但UUV將越來越多地成為新規定的靶子。

“與我們想象不同,在中國領海水下活動的外國潛水器,主要是UUV,而不可能是潛艇。”海軍工程大學教授李大鵬說,“即便是出於航行安全考慮,在中國領海,潛艇也應浮出水面”。

中國領海過淺使得保證潛艇水下航行安全的難度增大,李大鵬分析,領海的水文信息數據公開,偵察價值不大,“誰往那麽近的地方跑?這不符合潛艇的作戰規則。”

而中國領海航線密布、民船活動頻繁,這是阻礙潛艇水下行動的第二道關卡。李大鵬說,潛艇機動性差,容易和船舶發生碰撞危險。美海軍核潛艇就曾多次跟日本民船發生碰撞,造成嚴重傷亡。

各國一般不會派出潛艇到中國領海活動,李大鵬指出,美海軍更多地是將UUV和潛艇配合使用,不以潛艇對抗潛艇,而是將潛艇作為UUV搭載和指揮平臺。在離岸一兩百海里外,潛艇將UUV釋放,自主執行任務。UUV可由潛艇舷外或魚雷發射管搭載,其排水量小、隱蔽性強,可以監視港口往來船舶,抵近偵察,或進行水文情況調查,必要時還可以執行破壞海上交通線或港口封鎖任務。

那我們怎麽對付UUV呢?“UUV就像是一條魚,可視為無主的,可以光明正大去捕。”但李大鵬亦指出,UUV比潛艇更難監測,一是其排水量小,二是航行噪聲更低,逮到UUV,很大程度上“靠運氣”。

“無人UUV怎麽懸掛國旗呢?”余民才指出,UUV並不能做到《草案》規定事項,UUV不屬於《公約》認定的潛水器範圍,“UUV在國際法體系之外,沒有什麽航行權利”。

發現不明潛艇目標

當目標潛艇的碟影掠過,一場獵人與獵物的追逐遊戲由此展開。

“南中國海,一艘不明國籍的潛水器進入中國領海。”李大鵬假設了一種情形。他說,發現疑似潛艇的水下目標後,先得識別其是我方還是敵性。由於跟水下潛艇無法直接聯絡,所以只能通過聯系我方指揮機構,確認該海域是否有我方潛艇活動。

《草案》第4條規定:“國家海事管理機構統一負責海上交通安全監督管理工作”。余民才指出,按國際法,海軍是當然的執法機構,但《草案》作為國內法,縮小了執法主體的範圍。

“如果要落實這項規定,就得先發現潛艇,這存在技術問題:海事部門執行不了。”李大鵬指出,除非得到海軍配合,否則海事既沒有可發現潛水器的反潛設備,也不具備與潛水器通信的手段,“對於水下航行目標,海監或海警拿它沒轍”。

如同一名屏住呼吸的持槍獵人,中國海軍拉開了這場追逐戰的序幕。“發現和跟蹤潛艇難度大,一般得持續幾晝夜。”李大鵬介紹,“碰到對方潛艇,同誌們可是非常興奮,這是難得一遇的良機,得緊追不放、跟到底。”他指出,“一發現就把目標潛艇逼出水面不是最佳選擇,最大價值還是掌握每艘潛艇特定的水聲信號特征”,這如同“指紋”般的特征可稱之為“聲紋”,需要抵近跟蹤才能搜集到。“聲紋”數據庫極具戰術價值,有利於將來反潛偵測,以及提升魚雷的攻擊性能。

被貓盯上的鼠這時反應過來了,目標潛艇通過水聲設備發現自身暴露並被跟蹤後,它就得使出渾身解數來躲,作出規避動作。

那如何向目標潛艇發出信號?李大鵬介紹,水下主要靠水聲通訊,發出主動聲波信號。再不然,為了逼潛艇浮出水面,就得使點威迫性手段,“如投擲爆炸物,不是為了炸傷潛艇,而是要讓它聽見。但深水炸彈不要輕易使用,除非判定為敵性潛艇,且其具有嚴重威脅。”

“迫使對方潛艇浮出水面,這是除了攻擊之外和平時期最高等級的警告。”李大鵬說,“潛艇被發現,在戰爭時期就相當於被判死刑,會被擊沈。”

此時,如果是敵性潛艇,實在跑不掉,就得上浮水面。因為首先得保證航行安全,潛艇規避會有撞擊海底或船舶的風險。“如果目標潛艇有任務,浮出水面就意味著任務失敗。”李大鵬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246

沒有規矩 共享汽車跑不遠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5-05/1101863.html

_____.thumb_head

APP定位尋車、無鑰解鎖、隨借隨還……繼共享單車之後,“分時租賃”的共享汽車也進入多個城市,成為街頭的新風景。日前,廣州發布內地首個共享汽車行業服務規範,同時成立共享汽車專委會,引導行業依法和規範經營。

共享化是汽車行業轉型的趨勢之一,共享汽車的出場堪稱潮流所向。當前,共享汽車行業發展迅猛,但其作為新興事物,在國內仍處於萌芽和起步階段,行業發展還需要不斷探索和完善,也需要更多支持與配合。

共享汽車最需要什麽?需要規矩。和共享單車情況相仿,共享汽車也面臨著車輛亂停放、違章、損壞等問題,並且由於行業門檻高、挑戰多,它所面臨的問題也更為棘手。比如同樣是停車難,汽車停車位更緊缺,並且隨便亂停還面臨罰款,帶來的問題更多。此外,汽車租賃涉及的事故理賠、違法處理等問題也讓人頭大,此前曾有駕照被扣滿12分的大學生用同學賬號租到汽車,最終發生嚴重交通事故,這也警示共享汽車必須防範更高的法律風險。

無規矩不成方圓。想讓共享汽車跑得又快又好,未雨綢繆、規矩先行必不可少。在這方面,廣州出臺的首個行業服務規範具有示範意義。比如其要求落實承租人身份檢驗和實際駕駛人核驗制度,鼓勵使用人臉識別、指紋等技術進行註冊和核查;針對任性用戶,“不良信用”管理可以“防守反擊”,不同企業還能共享數據……所以說該規範針對企業的規範運營、租車人身份、車輛的安全等行業面臨的“新鮮熱辣”問題,都給出了明確的規範和指引。

此外,還有服務。共享單車等新經濟的實踐證明,其落地往往需要與所在城市進行深入地互動與合作。對共享汽車來說,當前充電樁、停車點等資源緊張和信息溝通不暢是企業面臨的一大難題,對此廣州成立共享汽車專委會將發揮協調作用,打破企業壁壘,推動資源整合和共享——而這對共享汽車在廣州的遍地開花,意義不言而喻。

古人雲:明者遠見於未萌,智者避危於無形。如果按照以往的“套路”,等到問題充分暴露再來突擊破解,“臨渴而掘井”,這固然也有救急的功效,甚至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相比之下,“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更能占得先機、掌握主動,也更見水平。目前共享汽車剛起步,問題暴露得並不“充分”,解決問題也沒到“緊迫”的程度,但很多問題是可以預見的,很多服務也是可以做到前面的。廣州的嘗試可謂開了一個好頭,它不僅有利於共享汽車行業的健康發展,能為兄弟城市提供經驗,也給“城市如何面對層出不窮的新經濟形態”這一新課題提供了一定啟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178

俞敏洪:創業的規矩不可破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011/165522.shtml

俞敏洪:創業的規矩不可破
俞敏洪 俞敏洪

俞敏洪:創業的規矩不可破

聽俞敏洪老師講課。

i黑馬訊 10月11日消息,昨日以“中芬教育文化產業的合作與碰撞”為主題的中芬教育文化商業投資論壇在北京大學全球創新創業中心舉行。現場,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發表演講。

以下為俞敏洪演講內容,經創業家&i黑馬編輯:

今天這個地方幾件事情都跟我有密切關系,意味著我跟中國創業的環境有密切關系。

這兒是北京大學全球創業創新中心。這個事情主要靠我師弟王健,北京大學企業家俱樂部秘書長,和一些北大的朋友,包括李彥宏和我,還有高德地圖的侯軍等。把這從1個一米多高的地下室到1個有魅力的圓形演講場地要挖5米,很不容易,是創新創業的象征。

北大人盡管學者比較多,但是也不能辱沒了企業家,企業家也應該有點發聲的余地,要發聲一個人找北大校長談是談不起來的,應該聯合起來,所以我們就成立了一個北京大學企業家俱樂部。

俱樂部成立以來,我一直當理事長,本來說三年換一屆,但是李彥宏說你還要當下去,因為李彥宏他們太忙了,其實我比他們還要忙,只不過我的公益心強一點,就做下去了(笑聲)。

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兩項工作:

1、成立北京大學創業營。現在為止我們這些人給創業者已經講了幾百場課了,到現在為止做成了一個比較有影響力的事情。

依我看,未來個人收益創業營更大一點,因為是服務型,跟在大佬背後吃點剩菜,這個地方跟北大創業營密切結合,變成中國創業營最大的中心。

2、成立投資創業營好項目的基金。我們希望師弟師妹能夠出更多企業家,盡管企業家不如學者好聽。

但我深深地發現:商業規律運作好了,滿足老百姓、社會的需求能夠推動社會的持續繁榮,而推動社會的持續繁榮一定會帶來思想文化和其他方面的繁榮。

所以,真正推動古希臘文明發展的,其實不是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這些人,而是之前的古希臘商人,這些商人使古希臘變得經濟極其繁榮。

因此有錢可以養一幫閑人,這幫人就是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蘇格拉底,做學問還有吃有喝做學問,我未來的夢想就是養一幫有思想的人讓他們整天在我家里吃喝,但是要把思想留下來。

我認為中國社會的變革、知識的積累包括高科技最後在世界上達到突破一定是因為我們商人,但是我們是幕後英雄,為社會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活力和財富,這種活力和財富既可以推動中國的發展,也可以使中國的高科技反哺過來重新為年輕人——新一代的成長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基於這一原則,我樂不思蜀地做這件事情,以至於把這件事情的重要性放在了新東方之上,後來發現出了問題,我突然發現新東方在開始衰退。

於是我發現我的基礎被動搖了,如果新東方變成一個失敗企業的案例,被吳曉波再次寫入大敗局的時候我只剩下了一個資格,用失敗者的身份講我是如何失敗的,這輩子我可不想變成這樣的人,我重新回到了新東方。

2015年年初的時候,新東方從收入到增長都變成個位數了,這種情況下新東方慢慢就沒了,後面還有那麽多人的追趕,還好因為創始人的影響力,我回去之後新東方恢複了35%的增長,股票從25元變成現在的92元,新東方的市值從只有大概30億美金變成160多億美金。

但是我在做新東方的過程中突然發現我真的變老了,盡管幾個點還能抓的很準,但在如何應用高科技、如何把整個系統結合起來,我發現我的腦袋跟不上,而且我就沒有這個腦袋,因為從小就是文科腦袋,當然給我帶來一個好處,這幾年新東方進來了大量的高科技人才幫我做這個事情。

所以我有一個觀點,只要想在這個江湖上混,不管在哪個領域,至少要保持自己跟得上

為什麽我能夠花一半時間做這樣創業創新的事情,就是因為我自己做一個事情超越別人引領世界這件事情是非常難做到的,我只想說一方面我自己要不斷努力進行。

第二方面我在想,到底應該做一些什麽事情能夠更多地幫助社會?

把自己變成一個有影響力的人。我為什麽從北大出來,一個重要的原因其實是我想把自己變成一個有影響力的人,這也是為什麽我在中國首創兩千人一個班級上課的重要原因,那是沒有互聯網的時代,只能通過班級人數不斷增加來展示我的影響力。

我為什麽沒事就寫書出版,就是為了讓自己有影響力,再往上升一個等級。為什麽要建立北京大學企業家俱樂部就是要影響有影響力的人,為什麽要跟創業打交道,就是要影響有影響力的人。

這樣你會發現當你影響到一批真正有創意的、有誌向的年輕人的時候,我從他們身上既能夠得到財富的回報,使我未來能夠繼續做這件事情,而且又能夠使我得到知識上的回報或者叫做青春上的回報,因為當你跟年輕人在一起的時候,你的感覺是充滿活力的。

關於教育未來發展方向,我認為教育領域在AI時代是發展速度最快也最值得投入的領域,因為AI改變產業,能改變產業最迅速的產業就是教育,AI未來1/3的用途一定在教育上

因此AI時代的來臨加上原來互聯網的基礎,加上中國對於這個技術的重視,未來所有中國的教育面貌和教育方式都會出現巨大的改變,在改變中傳統的教育方式必然是變的衰退或者變的停滯不前。

新的教育方式將會日新月異。

我有兩個預料,第一個預料是中國未來百億級的教育公司至少四五十家

教育的特點是什麽?永遠不可能有阿里巴巴、京東這樣的巨頭出現,教育的不同的年齡段、不同層次、不同的需求都有不同的專業要求,在中國教育領域未來可能會有新東方這樣的公司未來做到500億規模的,但是要做到一千億、兩千億的規模非常難,它的分散性使教育領域必然百花齊放,所以只要進入教育領域每個人都有機會。

第二個是國際教育領域和中國教育領域的結合勢在必行。芬蘭這麽小的國家它的教育很先進,中國這麽大的國家教育還不完整,我們要做的就是結合。

教育不僅僅是哈佛耶魯的教育,是多層次、多方向、多階段的教育,這兩個階段出來以後意味著在中國教育領域未來以五到十年比任何一個領域,比電商、O2O領域等等是有更大發展的領域,但是它的發展模式不是一家獨大的方式出現,而是幾十家百花齊放、齊頭並進的方式出現。

所以我現在挑頭投教育領域,大家看到紅黃藍上個禮拜去美國上市,紅黃藍現在利潤非常少。大家認為學前教育沒有先例到美國上市怎麽受歡迎呢?一個禮拜不到,市值翻了一倍,意味著全世界對中國的教育都看好。

但是即使教育領域有美好的前景,每個在座的做創業的人也要記住創業的規矩是不可破的。不是這個領域很好,進去就必然成功。

過去5年大概投資教育的資金應該至少是百億人民幣,所有投資公司都進入教育領域,但是它的成功率都不如當時的團購成功率,團購成功率已經低得不得了了。

為什麽呢?所有投資人剛開始犯了一個錯誤,認為只要給錢教育必然能夠做起來,因為教育是現成的、需求是現成的,創業者在這兒,只要給錢必然做出來。

實際上教育領域的成功有它的必然因素,所有重視快速不註重質量的必然垮掉,只有一個拿了老百姓錢跑路的領域就是教育領域。

過去幾年幾十家,中國剛需使老百姓做出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20萬3年就給了,至於教育機構有沒有實力,不在老百姓的考慮範圍之內,最後一個教育機構關門跑路,到最後上千老百姓跑到教育局門口堵門,這種現象的產生,是因為投資領域的人,不知道教育領域的規律,進入教育領域的很多人根本不懂教育,很多創業者對教育根本不熱愛。

反而什麽樣的教育創業者成功呢?像婷婷(創業家&i黑馬註:婷婷詩教創始人胡婷婷)這樣的,剛開始根本沒有想到創業,就是因為小孩子哭鬧,她一唱詩詞發現不哭了,對別的小孩也管用,還不如做個小項目,這個小項目慢慢變成大項目就是簡單的創業邏輯。

大家發現創業其實有幾個要素:

一、明確抓住某個需求。這個需求不是老百姓喊著“我要這個東西”,而是老百姓的潛在需求,包括蘋果也是老百姓潛在需求的挖掘。

二、需求背後的市場足夠大。

為什麽家教O2O模式沒有做出來,到現在為止沒有一家大的家教公司,因為家教模式雖然需要,卻不是一鋪開馬上有人全部要,最後解決了老百姓問題還不帶來其他痛點的問題。

1、如果一個老師到你家里上課,男老師來我家里是個女兒怎麽看住他?

2、你們倆在家,我家長要在家里看著你們

3、老師講完課到另外一個地方上課,老師路上一個半小時,多賺的錢被出租車拿走了,最後你發現不管怎麽講家教做不起來。

當然還有最大的痛點,家教老師質量怎麽控制,家長自己考察,新東方派老師過去告訴你幾級就幾級了,有的需求表面上很大但是不一定很大,有的需求表面上很少,一旦挖掘就可以做大,這種需求作為創業者必須明確判斷出來需求有多大。

三、商業模式占領需求和市場?我們常常以為高科技就是商業模式,實際上商業模式是來支持你的高科技的,你是用高科技來使你的商業模式建立足夠高的壁壘,使足夠快的速度,以多快好省的方式進入以後使別人根本跟不上。

四、領導力和借助資源的能力。全球的創業者都是這樣,不光是專心致誌把這件事情做好的能力還有兩個能力使商業模式成功,第一到底如何領導你的團隊,第二到底如何借助社會資源,如何讓投資人給你投錢了。

總而言之,創業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投資者也很不容易的,被人拿掉的錢比賺回來的錢還要多,但是我依然心甘情願做這件事情,為創業者服務,我相信真正未來更加偉大的企業家,比馬雲、柳傳誌更加偉大的企業家就在我們這群人中間。

俞敏洪 新東方 教育 創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946

規矩多多:RM記招不設提問

1 : GS(14)@2015-07-01 09:51:25

少女時代出新碟,當然落力曝光宣傳,包括亮相本月5日播出的綜藝節目Running Man(RM)。成員Tiffany早前就在網上公開和《RM》成員HaHa的合照,兩人於節目中同屬橙組,更擺出鬼馬甫士。而《RM》七名成員除了會分批於明晚及後天早上到港外,在後天(3日)下午一時半,亦會齊人於天際萬豪酒店為當晚在亞博館舉行的粉絲見面會舉行發佈會,但規矩多多不設記者提問,亦因他們趕往綵排,發佈會後不會接受任何訪問。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701/1920399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215

林鄭一周兩訪京:故宮魅力沒法擋西九建館無諮詢 前CEO轟毀規矩

1 : GS(14)@2016-12-30 08:11:32

■林鄭昨避談西九建館無諮詢一事;圖為她出席故宮教育中心開幕禮。



【特首跑馬仔】【本報訊】取消休假後再度訪京的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近期雖被炮轟在未有公開諮詢下落實於西九文化區建故宮博物館,但她昨出席故宮文物醫院開幕禮時續唱好故宮,指一周內兩度訪京是因為故宮的魅力「沒有人能拒絕」,但避談公眾諮詢問題。有市民擬自發就林鄭不作公眾諮詢提出司法覆核;前西九文化區行政總裁連納智則斥責林鄭的做法破壞規矩。記者:呂浩然林鄭昨在北京出席故宮文物醫院及建福榜的開幕禮。她致辭時提到一周內兩度訪京,稱「很多朋友還在問我,你在香港政府擔任政務司司長,你的事情很多,為甚麼一個禮拜兩次到故宮?」,「我的答覆是故宮的魅力是沒有人能拒絕的」。她又指,香港將建的故宮博物館會有很特別展館,鼓勵私人收藏家捐出珍藏,又感謝國家文化部、文物局和故宮對香港建館的大力支持,稱港府一定會將事情做好,但對於香港社會質疑她未有作公眾諮詢,她未有回應。林鄭有份揭幕的建福榜,首批上榜捐贈者包括「梁粉」恒隆集團主席陳啟宗任主席的香港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基金會捐出一億元人民幣予故宮;另亦包括中華總商會會長楊釗、世茂集團主席許榮茂。同場出席活動的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則稱,收到首批捐款達3.7億元人民幣,大多數來自香港,承諾公開透明地運用款項。西九建故宮館的風波越演越烈。2011年起出任西九行政總裁近4年的連納智接受有線電視訪問時直言,對於管理過西九的人來說,林鄭推說不作諮詢是為免尷尬的說法,令人目瞪口呆及不尋常,直言「這似乎破壞以往應用於其他設施的所有規矩」。他提到兩名前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和林瑞麟,出任西九管理局董事局主席時都緊跟《西九條例》要求,就每個文化設施作公眾諮詢,過去西九管理局要改變地積比和樓高,都要經複雜和公開討論,故對於一項達35億元項目來說,林鄭的做法極不尋常。連納智亦認為,香港有其他博物館能展出歷史文物,因西九原是聚焦於當代藝術和表演場地,而林鄭直接委託建築師嚴迅奇負責設計博物館也有問題,因為世界知名博物館的設計,普遍會透過公開招標或設計比賽挑選合適設計。



北京故宮

市民擬提司法覆核

《西九管理局條例》第19條列明,管理局須就關於「發展或營運藝術文化設施、相關設施及附屬設施的事宜」,在當局認為適當的時間、以適當的方法諮詢公眾。一群聲言非來自政黨的市民組成「JR團隊」,在網上發起聯署聲明,要求林鄭今日中午前交代為何未按《西九條例》作公眾諮詢,稱視乎林鄭的回應考慮申請司法覆核。新世界發展主席鄭家純昨則拒絕揣測下任特首人選:「因為大家仲係好多未知之數。」被問及曾與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一同用膳,是否意味支持曾任特首?鄭以曾未公佈參選推說不知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230/1988135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5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