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互聯網電視要被“緊箍咒”

2014-01-13   NCW
 
 

 

181號文升級版即將出台,強化監管是核心詞;監管部門希望參照廣播電視的管

理辦法監管互聯網電視

◎ 本刊記者 覃敏 文qinmin.blog.caixin.com 剛剛過去的一年,有關互聯網電視的新品發佈超過了20場。

騰訊公司趕在2013年年終也出手了,聯合牌照運營方未來電視、創維推出了“微信電視” 。至此,阿里有彩虹盒子,百度有愛奇藝 TV 及盒子,互聯網三巨頭在電視領域布局初定。

按互聯網公司在過去一年跨界攪局之勢想象,被傳統家電廠商、電信運營商、廣電企業所 “瓜分”的互聯網電視行業,可能迎來一場宏大的發展。但熱鬧的背後危機暗藏。此時,很少有人知道,政策的口袋正在悄悄收緊,互聯網電視行業即將面臨嚴峻的監管考驗。

新政在醞釀

2013年12月中旬,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稱新聞廣電總局)針對互聯網電視監管召開了討論會。一位參會人士對財新記者透露,在總局大樓的小辦公室里,十幾位來自網絡視頻、廣電主管部門的負責人坐在一起討論, “會議開了一個下午,主要精神是加強對互聯網電視的市場監管” 。而會議的背景是——高層覺得互聯網電視跑出了邊界。

一位廣電人士稱,現在互聯網電視市場太混亂了,什麼內容都在電視上跑,甚至可看到海外節目。181號文被市場繞過,幾近一紙空文。現在,新聞廣電總局正考慮出一個181號文升級版。

181號文是原廣電總局于2011年下發的 《持有互聯網電視牌照機構運營管理要求》的通知,將互聯網電視運營分為集成平台、內容服務平台兩個層面,集成平台負責節目集成和播控,內容服務平台負責節目內容審查、版權管理,以確保 “可管可控” ,形成一個與公共互聯網隔絕的“封閉互聯網” 。

截至目前,共有七家機構獲取集成播控牌照,十家機構獲取內容服務平台牌照。按181號文規定,互聯網電視的所有內容都應放在內容服務平台上,再由集成播控平台播出。但現在大部分互聯網電視終端都突破了這一規定,直播、網絡視頻、聚合類視頻全上去了,踩了 “封閉運營”的紅線。 “這令廣電部門不悅,必然要加強監管。 ”上述廣電人士稱。他介紹,2013年互聯網電視盒子出貨量大約1000萬台,與牌照方對接的不超過20%,超過800萬台盒子未經牌照方就直接生產發售;互聯網電視一體機出貨量約2600萬台,大部分都是廠商自己運營內容平台。而無論一體機還是盒子,大多採用安卓操作系統,用戶可以直接從網上下載各種應用。

181號文升級版將如何?“目前政策以什麼形式出台、何時出、怎麼出都還不確定。 ”一位新聞廣電總局中層幹部對財新記者回應稱。

一位接近監管層的人士則透露,新規重點監管的範圍是山寨盒子、涉及直播的聚合類網站以及互聯網電視終端與牌照方的對接,預計春節前後推出。

“以前廣電只負責對內容的監管,據說這次希望從軟件到硬件全方位管理,甚至不排除聯合其他部委共同執法, ”某視頻網站高管對財新記者透露,“廣電希望參照廣播電視的管理辦法對互聯網電視進行監管。 ”

鬆緊之爭

不少風聞監管強化消息的網絡視頻公司都很緊張,表示“管得太緊,不利於行業發展” ,主要爭議在於互聯網電視是互聯網與電視屏幕的結合,其監管到底是參照互聯網的尺度,還是依據廣播電視的標準?

一位互聯網電視從業者認為,PC、手機、電視只是不同的播出渠道,對它們的管理應統一標準。 “你想象一下,同樣一撥人,白天在 PC、手機上可以看的內容,到了晚上卻不能在電視上看,這不是很可笑嗎?”但在華數傳媒互聯網業務部總經理卓越看來,現在的互聯網電視行業仍處於初期階段,確實存在181號文被誤讀,不少企業跨紅線,內容失控的現象。如果在行業初期階段不加緊管控和引導,容易造成整個行業野蠻生長,導致內容低價競爭、非法服務劣質競爭、用戶需求被盲目解讀過度競爭等現象大量出現。從這個角度,廣電部門“寧緊勿松”的監管態度可以理解。

樂視網政府事務部總經理劉淼認為,互聯網電視行業處在爆發的前夜,未來可能對許多傳統業務形成衝擊。在此關鍵時點,的確需要明確互聯網電視市場遊戲規則及參與各方的職責。

劉淼、卓越代表互聯網系和廣電系不同背景公司的利益,但他們共同的“敵人”是 “山寨盒子” 。這些盒子更為便宜,而且功能齊全,內容還不收費,但裡面有一些黃賭毒類的不健康內容。

在衆多互聯網電視從業者看來,現在牌照方承擔的監管責任很少, “從根本上說,牌照代表著利益” 。宏源證券分析師張澤京認為,廣電部門將牌照發給了七家“廣電系”的機構,但實際上不少牌照方將牌照擁有的權利“出租”給民營企業,或成立合資公司,或簽訂 合約聯合運營,不用付出什麼成本,依靠牌照就可獲得可觀收入。

“獨立運營集成播控平台,資金門檻較高,經過測算,覆蓋200萬試用用戶的投資額預計將達到10億元。同時,負責集成播控運營的機構還需要較好的研發能力、平台建設能力、版權資源以及用戶拓展能力。一些牌照方缺乏資金或某些資源,加上機制不夠靈活,於是便做甩手掌櫃,坐地收錢。 ”張澤京說。

華數被市場一致認為走得最快,卓越亦坦承,華數同時擁有手機電視、數字電視、互動電視、互聯網電視,很多資源可以重複利用,成本相對較低。但對互聯網公司或從未在新媒體屏上有所耕耘的企業,建立並運營集中播控平台確實存在一定門檻。

但華數也被詬病“賣牌照” 。廣電業內人士對財新記者說,不少廠商花錢買了華數的牌照,但內容平台並未與華數對接。譬如在華數與樂視的合作中,按照廣電總局的規定,應該是樂視的內容全部接入華數的內容平台,由華數統一運營。實際上樂視只是表面上接入了華數播控平台,其內容平台都是自己運營,等於 “原本樂視應該將內容搬進華數開的商店,但事實是樂視在華數的商店外並列開了自己的商店” 。

一位華數內部人士並不認同這一說法,認為華數對內容有播控審核權,可以不經過合作方同意下線違規的內容,實質上把握著 “可管可控”的底線。

一位互聯網電視廠商人士認為,監管的核心除了“可管可控” ,還應注重可利用” 。在國家鼓勵民營企業發展、鼓勵市場開放的大環境下, “應該試點民營企業運營內容服務平台” 。

像樂視這樣的互聯網電視廠商,顯然不會滿足于受華數牽制的合作。樂視是業界在內容側較為深耕的一家,在購買版權上耗費了30多億元,大量節目擁有獨家電視版權;在應用側,樂視商店已上線了3000多款音樂、遊戲、生活類服務應用。有了這些基礎,樂視自然希望互聯網電視領域更加開放。

多位互聯網人士也指出,有版權、有資金、有運營能力的民營企業,相關主管部門應給予更多的信任,准許其在接入播控平台的基礎上,獨立運營內容服務平台。況且,七家牌照方中,南方傳媒、央廣、CNTV都成立了合資公司來運營互聯網電視;未成立合資公司的牌照方大多也由民營企業自己運營內容平台,民企實質上已深深介入互聯網電視的內容運營, “牌照的象徵性意義大於實際作用” 。

“我們會站在用戶的角度,充分考慮市場的需求,開展多樣化的合作,但對於以用戶需求的名義提出超出政策底線的要求,我們也有自己的判斷力。 ”卓越說。在他看來,集成播控平台與內容平台的統一還是分開,取決于行政指令和市場規範的長遠考慮。基於一體機,兩者合一的效率最高;至於散裝和自有品牌的互聯網電視終端,要不要統一可以爭論。但是,最大的終端市場和最有前景的市場,集成播控平台與內容平台的統一是趨勢。

盡管開放和市場化的呼聲日益強烈,但在中國市場,意識形態問題仍是一條捉摸不透、難以逾越的“紅線” 。

在互聯網電視的蔚然大潮中,監管邊界和利益鏈條尚糾纏不清,不少互聯網公司譬如搜狐仍選擇了觀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313

【第一爭議】不動產登記,房產要被稅?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6076

2014年7月30日,國務院法制辦公開《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征求意見,為期一個月。日前,(1)中央編辦已就國土資源部不動產登記中心等事業單位機構編制調整,向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農業部與國家林業局發送了批複文件。(2)有媒體報道說:在11月30日舉行的“新時期土地流轉中的法律問題”研討會上,來自國土部和學界的消息稱《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將於12月出臺。不動產登記這一次真的要來了?

正方:不動產登記意義太大了。征求意見稿中說:“建立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對於保護權利人合法財產權,提高政府治理效率和水平,尤其是方便企業、方便群眾,具有重要意義。”此外,也是刺向腐敗的利劍。假設一個官員手里有幾十套房,如果登記到自己名下就面臨向公眾解釋財產來源的問題;如果請人代持,就有被人黑吃黑的風險。貪官還敢大量持有房產嗎?

正方:不動產登記最大的亮點是建立統一的數據庫。有了這個數據庫,政府對個人與機構手中持有多少不動產、價值幾何,就了然於胸。在全面真實信息的基礎上,政府出臺的政策才更有針對性。比如在了解了某個地方民眾不動產持有的狀況之後,就可以精確計算這個地方究竟要建多少套保障房。再比如決定要不要開征房產稅,如果開征稅率定多高,也需要不動產登記。

正方:對不動產統一登記不要太緊張,也未必意味著房地產稅與遺產稅“狼要來了”,這些稅種的開征是要通過民意機構的表決程序的。不動產登記是給民眾的財產確權,沒什麽不好的。即使將來要開征房地產稅,也要看到積極的一面:有利於給目前法律地位不明的房地產確權。例如對小產權房開征房地產稅,那意味著對小產權房的合法化;有多套房子的人要多出血了。

反方:許多人對不動產登記反腐賦予了太多的想象。腐敗的根子在於權力太大、尋租機會太多。只要這個問題不解決,寄希望於不動產登記或財產公開等反腐太傻太天真。貪官的腐敗資產配置是多樣化的,除了房產,還可以是現金、貴金屬與藝術品等。深思熟慮的貪官還會向境外轉移資產與洗錢。當然,以反腐的名義來爭取民眾對不動產登記的支持,是很好的輿論策略。

反方:說到底,這個不動產統一登記最終的結果無非是讓政府搞清楚民眾手中有多少財產,不動產顧名思義移不走、不怕你長腳跑了。現在房產是有登記的,但沒有全國統一聯網。那麽合乎邏輯的推理是,這個登記是邁向開征房地產稅的技術準備,好比不動產領域的稅控機。將來開征遺產稅也方便多了,如果不是為了開征額外的稅,官員亦沒有動力推動統一登記的實現。

反方:2012年寬口徑政府收入占GDP的35.58%,這已經是美國日本的水平了。但並不意味著剩余的64.42%就是民眾的收入了,馬超群們的成噸現金也是計算在內的。如果普遍開征房地產稅,那將是一個每年規模達上萬億人民幣的稅種,民眾享有的財富份額將進一步下降。開征房地產稅有利於財產確權的邏輯,就好比多繳個人所得稅有利於給個人生命確權的邏輯。

【點評者說】在《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征求意見稿)》中,規定確保“國家、省、市、縣四級登記信息的實時共享”(21條);“國土資源、公安、民政、稅務、工商、金融、審計、統計等部門應當加強不動產登記有關信息互通共享”(22條)。稅務部門共享不動產登記信息,肯定不是為了隨便看看,不排除將來根據這些信息開征新稅種的可能性。現在對房地產開征的稅可不輕,二手房的各項稅費可達到成交價格的13%左右。真要開征房地產稅,能不能清理這些稅種,能不能把個稅改為稅率不超過15%的單一稅,能不能宏觀稅負不增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391

4S店帶著新武器殺回來了,上門汽車大保健剛剛起勢又要被幹回原形?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08/148803.html

i黑馬:各路提供上門養車服務的創業公司才說完要造4S店和修理廠的反,這下4S店和修理廠又殺回來了,它們獲得了什麽新式武器?

\汽車後市場又添一巨頭玩家!

1月7日,紐交所上市公司汽車之家(股票代碼:ATHM)推出汽車後市場保養O2O平臺“養車之家”。目前這款產品主要針對北京市場,車主通過養車之家的APP或網站獲得汽車美容保養服務,包括洗車、小保養、大保養、鈑金噴漆等十余項精細分類服務信息,然後在線上預付費購買打包服務,再前往提供該服務的線下商戶獲取服務。

在養車之家發布現場,汽車之家CEO秦致認為,未來養車之家APP其中一個作用是幫助門店擴大了活動範圍——分布廣泛的門店也可以派技師就近提供上門保養服務,它創造的產值可能比單純上門保養的公司大10倍。過去,門店沒有品牌、不會玩線上銷售,它即使有能力做上門保養,但不知道怎麽告訴車主,車主也想不到門店也可以提供上門保養。而上門保養因工具、場地、配件等原因無法提供的深度修理業務,門店都可以做。

目前,養車之家在北京與共計500多家4S店、修理廠、美容裝飾店以及更換輪胎服務商達成合作協議,線下商戶登錄商戶版客戶端,將服務打包做好、定好價格,提交到養車之家後臺,通過審核後會按照服務類型放在頁面共車主選擇。之所以要讓車主預付費,是為了提高到店率,保護商戶利益和積極性。車主獲得服務後,養車之家也不會立即把錢打到商戶賬上,這是為了確保商戶給車主服務的質量。養車之家從商戶銷售的服務中抽取一定比例作為傭金。

在O2O服務中,線下合作商提供的服務質量如何控制是一個難點。養車之家采取事先審核制度,有專門的線下團隊在簽約前詳細考察服務商,主要考察技師技能水平和配件獲取資質兩方面。養車之家負責人汪雲洋說,養車之家只做平臺,不會介入配件供應,“水太深、供應鏈太複雜,而且那是商戶主要利潤點,我們不碰”。作為平臺,養車之家也跟上門保養公司合作,以增加服務項目的多樣性,後者看重的是養車之家巨大的線上流量資源。

依托汽車之家巨大的訪問流量,養車之家從線上引流的成本極低。同時,汽車之家的品牌背書讓養車之家在車主和商戶之間都有良好的口碑,與這兩者發生交易的成本都相對同類平臺更低。養車之家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優勢在於,把在汽車之家的電商平臺購買新車的車主變為養車之家的用戶,這批用戶可以稱得上是最優質用戶。

秦致說,汽車行業的底子好——從福特造出T型車開始,一直就處在技術和管理創新的前沿,他對汽車後市場互聯網化的前景很看好。這次活動上,汪雲洋沒有透露養車之家開拓外地市場的時間點。

(更多汽車後市場創業精彩內容請期待《創業家》2015年2月刊)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559

一場閉門會議,員工頻問:為什麼我們要被賣掉? 獨家還原:麥當勞「拍賣」自己現場

2015-06-29  TCW


這絕對是台灣餐飲服務業今年最大的一場地震,麥當勞子公司將撤出台灣,旗下近三百五十間的直營店將另尋買主(進行加盟權利讓售)。這筆價值至少超過百億的交易,震撼了所有人。

6月12日員工大會宣布:麥當勞要賣掉台灣經營權

「為什麼是我們要被賣掉?你們不是才說我們(指台灣麥當勞)是區域市場的優等生嗎?」

六月十二日上午,台北徐州路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四樓,台灣麥當勞員雇溝通平台的「小鎮會議」(Town Hall)上,專程從上海飛來的新加坡籍大中華區總裁曾啟山,用英文告知大家,麥當勞將把經營權轉手,未來台灣市場將採取「發展式特許經營 (Developmental Licensee,簡稱DL)」模式,由新的投資方主導本地市場經營。

一位員工舉手,用略顯顫抖的聲音發問。

明明,麥當勞進入台灣市場這三十一年來,一直穩居連鎖餐飲業龍頭寶座,台灣亦曾是全球麥當勞的前十大獲利市場。一個Hello Kitty促銷活動,就可在台售出一千二百萬個,相當於每兩個人,就有一人擁有;一九八九年盛況時,一家麥當勞台中中港店可以一個月辦出六百一十八場生日 餐會,等於一天有超過二十場生日餐會舉辦,創下另一個世界紀錄??。

當然,這裡也是無數年輕人第一次的工作地點。「一九九○年代中期,隨著中產階級家庭的增加,麥當勞成了這些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整個年輕世代在漢堡、薯 條、披薩、炸雞與熱狗中長大。」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前教授吳燕和,在《飲食全球化──跟著麥當勞,深入東亞街頭》這樣描述它與台灣人的聯繫。

現在,麥當勞卻決意不再投資台灣!

公關經理證實:確有此事,但無既定時間表

即便,對一般消費者而言,麥當勞的服務看來不會有太大改變。但隱形的地震卻仍在蔓延。麥當勞在台灣,從雲林生菜產地到全台養雞場,近百家的原物料供應商、 每年數十億元的廣告行銷預算,與全台數百家麥當勞店面的房地租賃合約等,龐雜的營運業務得跟著進行對應變更。這個重大經營策略調整,直接牽動的是,一年近 兩百億元的餐飲市場產值重分配,幾乎是王品集團在台灣營收的兩倍。台灣麥當勞資深公關經理陶令瑜對此訊息證實:「確實有這樣一個方向」,並且已經行文內部 夥伴,但「無既定時間表。」

一九九三年,麥當勞從原本的合資夥伴孫大偉兄弟手中,百分之百接手獨立經營。歷經超過二十年的直營模式,據了解,最快二○一五年底,總公司將撤出原派駐的總經理等高層人馬,轉賣給有意的財團,台灣麥當勞的外商色彩亦從此淡出本地,一萬六千名員工的老闆換人當。

員工直白發問:新老闆會是統一集團嗎?

大家議論紛紛的點包含,誰是下個買主。

「新老闆會是統一集團嗎?」員工大會上,有人直接這樣問。依國際間企業收購慣例,買家應已有口袋名單,公司方面才會向全體員工正式布達。

據指出,麥當勞高階向員工承諾,買家不會是餐飲業的競爭對手,「但也不排除是台灣以外的財團。」

政治大學企管系教授于卓民推估,以台灣麥當勞近兩百億元的年營收規模、餐飲業淨利率一○%,若五至十年攤提,加上麥當勞龐大現金流,即便不計台北館前路、 民生東路等餐廳現址的房地產資產,這筆交易少說新台幣百億元起跳,「若買家是本地財團,只有金控或上游原物料集團,有本事吃下來,」他認為,由於金控偏好 長期資產投資,且不熟悉服務業管理,因此,後者又比前者機率更高。

但更多的議論是,為什麼麥當勞要在此時棄守台灣?

台灣沒有以前這麼賺,是推測因素之一。

敏感的麥當勞員工,其實在今年三月就感受到獲利警訊,過去四年,全台店數雖新增近百家,但今年三月初,按時提撥的二○一四年分紅金額竟是零,「只有SARS那年才出現過零!」一位資深員工透露。

台灣連鎖暨加盟協會(TCFA)理事長、義美食品董事長高志尚直指,近年原物料價格攀高,食安危機後,像麥當勞這樣的大公司,必須提前拉高內部食安標準, 但產品端卻深陷低價泥淖,加上台灣餐飲市場過度發達,獲利前景沒有樂觀的理由,「結束在台直營形態,只是遲早的事!」

為何選上台灣?因為這個市場不再「性感」

然而,麥當勞需要用這麼激烈的手法嗎?

于卓民就對此訊息直說:真的很訝異!

他說,國際企業經營個案中,麥當勞這樣的A咖公司,和本地市場有長期連結,卻以裁撤台灣子公司的方式轉變經營權,不多見,就算市場成熟發展空間有限,較常見的是組織縮編,或由鄰近市場接管。

事實上,對麥當勞來說,台灣市場確實不再性感。今年三月新上任的執行長伊斯布克(Steve Easterbrook),將台灣從「高成長市場」名單剔除,因此,在其未來三年,要出售三千五百家自營餐廳給加盟業者,讓全球加盟餐廳比率由目前八一% 提高至九○%的改造計畫中,台灣自然成為變賣資產首選,而非鄰近的韓國等子公司(韓國人口數是台灣兩倍,但麥當勞店數僅台灣四分之三,列「高成長市 場」)。整體來說,台灣因素只占三成,另外七成是美國總部因素,因為美國麥當勞真的有大麻煩!

台大國企系教授湯明哲眼中,雖然台灣麥當勞家數占全球麥當勞不過一%,但出售台灣市場的加盟權利,卻是一葉知秋。

《商業周刊》持續往上追蹤麥當勞母公司的情況。從一張財報、一份公開轉型說明書,看到麥當勞持續在全球「開賣」直營店的苦衷……,我們深究麥當勞近二十年 來決策歷史,竟看到了一個比可口可樂還有影響力的企業,如何用十年時間奮力轉型,試過所有MBA的法則,最後仍深陷泥淖的故事。

故事的切片,我們選擇從一位CEO的驟逝開始……。

【延伸閱讀】麥當勞來台31年,創造許多台灣第一次——台灣麥當勞大事紀

■ 1984年– 全台第一家麥當勞在台北民生東路– 台灣第一個外來連鎖加盟餐廳,麥當勞首家店就是現在位於台北市民生東路三段的民生店

■ 1988年– 第一次買「兒童餐」送玩具– 推出買「快樂兒童餐」送玩具策略,獲兒童及家長歡迎,首開台灣餐飲業買餐送玩具的風氣

■ 1989年– 618場生日餐會破紀錄– 台中中港中心創下1個月辦618場生日餐會的麥當勞世界紀錄,截至2013年,已舉辦超過25萬場生日派對

■ 1996年– 第一次推出超值全餐– 推出6種「超值全餐」,首度以套餐方式為點餐選擇,具競爭力的價錢對台灣餐飲業造成影響

■ 1999年– Kitty和Daniel玩偶賣出1,200萬隻– 戀愛麥語「Hello Kitty玩偶促銷活動」,掀起一波台灣蒐集熱,陸續售出超過1,200萬個Hello Kitty玩偶

■ 2003– 打出新口號“I'm lovin' it”– 台灣麥當勞最大的品牌活動,與全球麥當勞同步

■ 2005年– 台灣獨創米香堡,星國仿效– 推出全球首創產品「板烤米香堡」,讓麥當勞亞太區總裁在「美國華爾街麥當勞股市分析師會議」中特別介紹,新加坡麥當勞也仿製

■ 2007年– 賺夜貓族生意,24小時營業– 全台超過150家麥當勞餐廳(含得來速)實施24小時營業

■ 2008年– 首創速食外送服務– 大台北、台中、高雄3大都會區推出24小時「歡樂送」服務,至2013年,總計外送逾800萬次

■ 2010年– 新設計概念店,掀速食店改裝潮– 引進歐洲與澳洲的「簡約時尚」設計風格,首家設計概念店是位於林森南路一號的風格餐廳,2010年9月9日營運

■ 2013年– 慶祝來台30週年– 推一系列慶祝活動,總經理陳文淵宣布未來3年展店目標達500家

■ 2015年– 傳出全資子公司從台灣撤退– 大中華區總裁曾啟山宣布,經營型態將由子公司變為「發展式特許經營」,等同裁撤台灣子公司

【延伸閱讀】為何撤台?會大量解雇?台灣麥當勞的五大回應

Q:麥當勞為何要轉為「特許經營模式」(簡稱DL)?A:麥當勞總公司在上個月提出全球振興計畫的初步步驟。包括檢視全球各地的經營模式。授權發展商,是 其中一種經營模式,麥當勞在全球七十個市場進行授權發展經營的歷史超過三十年,其有助於更快的做成在地決策,加速學習及展店計畫。

Q:轉變有無時間表和進度?A:此計畫尚在初步階段,年底只是預定的時程;若無合適的授權發展夥伴,麥當勞會持續尋求適當的候選人,並非一定要在什麼時間內完成,亦即「無既定時間表」。

Q:這涉及台灣麥當勞含兼職約一萬六千人權益,是否出現大量解雇?有無向主管機關報備?A:轉換過程中不會有組織重整;已就公司計畫轉換為「授權發展商」的經營模式,向主管機關等相關單位說明。

Q:從擁有約三百五十家餐廳的直營子公司轉為DL,若論其規模,台灣是否為全球麥當勞首例?A:各市場會視經營需求,進行直營或授權加盟的彈性調整,台灣並非特殊情況。

Q:台灣有多少家麥當勞加盟商?它們權益是否受影響?A:目前加盟商約占一七%,唯考量目前正在與加盟商溝通階段,過程中不方便多表示意見。

(文●尤子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139

留守兒童、婦女、老人全國摸底首次啟動 底數排查強調“屬地責任”,不作為要被問責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6296

留守兒童張紹蓮和弟弟張紹傑,放學以後喜歡坐在家的院墻上看書、曬太陽。(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圖)

南方周末從民政部獲悉,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日前印發《關於開展農村留守兒童摸底排查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已於2016年3月底開始在全國範圍內開展農村留守兒童摸底排查工作,摸底工作截至2016年7月底。

這是我國首次對農村留守兒童開展摸底排查工作。

南方周末記者從《通知》相關表述發現,明確縣級人民政府要落實國務院《意見》要求,切實承擔屬地責任,也就意味著,在排查工作若有不作為等情況,相關地方政府負責人將被問責。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院長葉敬忠認為,根據官方對留守兒童的重新定義以及摸查口徑設定,本次排查最終數據將與過去討論的農村留守兒童數據或有巨大差異。

明確摸底排查口徑

南方周末記者從民政部社會事務司了解到,全國農村留守兒童數量規模一直沒有準確數據,目前專家學者和新聞報道都是引用全國婦聯2013年研究報告中的估算數據。據該報告,全國農村留守兒童已達6102.55萬,占全國兒童的21.88%。

本次排查工作明確要全面、清晰地掌握農村留守兒童數量規模、分布區域、結構狀況,及時掌握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組成、生活照料、教育就學等基本信息,建立農村留守兒童信息庫,並健全信息報送機制,為細化完善關愛保護政策措施,加強關愛服務力量調配和資源整合提供基礎數據支持。

《通知》明確,摸底排查對象是指父母雙方外出務工或一方外出務工另一方無監護能力,無法與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不滿十六周歲農村戶籍未成年人。

排查內容包括農村留守兒童出生日期、性別、民族、就學、戶口登記、公民身份號碼、身體狀況、居住地址、寄宿情況等基本信息,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情況、父母務工地點、家庭主要經濟來源、受委托監護人基本情況、村(居)民委員會聯系人和本行政區域農村戶籍人口中不滿16周歲未成年人數量。

《通知》中明確“無監護能力”,是指留守在家的父親或母親因重病、重殘等原因喪失監護能力,不滿十六周歲農村留守兒童年齡計算時間截止為2016年7月31日。

首次摸底留守老人、婦女情況

《通知》規定,摸底排查工作以縣(市、區、旗)為基礎,縣級民政部門牽頭負責,同級教育部門、公安機關協助配合。

縣級民政部門指導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全面開展摸底排查工作,督促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指導村(居)民委員會開展摸底排查並及時接收匯總摸底排查信息,建立詳實完備、動態更新的農村留守兒童信息庫。

縣級教育部門和中小學校、幼兒園按照摸底排查口徑,提供在校在園農村留守兒童有關信息、數據。

縣級公安機關及派出機構對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匯總提供的農村留守兒童排查資料,核實戶口登記和不滿16周歲未成年人數量等信息。

《通知》明確縣級人民政府要落實國務院《意見》要求,切實承擔屬地責任,建立本鄉鎮(街道)農村留守兒童基本信息庫,並及時報送進展情況和信息。

通過層級負責人簽字確保數據真實可靠。

《通知》強調,總匯表將由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縣級民政部門、省級民政部門層級報送負責人一一簽字確認,後報送至民政部。

另外,《通知》要求各地民政部門同步部署開展農村留守婦女、老人摸底排查工作,掌握農村留守婦女、老人數量規模、分布區域等基本情況。

專家:總體想法很好,但落地有難度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院長葉敬忠於2004年起開始研究中國農村留守人口問題,研究領域包括勞動力流動與留守人口、農村教育與社會問題等。

他對此次摸底排查持肯定態度,“過去沒有真正統計過留守兒童的數量,這次總體想法很好,但現實落實起來有難度。”

他表示,農村留守兒童數據具有流動不斷變化的特點,這給摸底排查工作帶來了難度。

其次,他認為“如何獲得準確的數據,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 葉敬忠調研發現,一般情況下,摸查工作落實到農村,“村幹部、會計或文書(大致)填一下資料,很難要求他們每村每戶調研,(導致)誤差會特別大。”

同時,根據摸底排查口徑看,“這次排查的只是留守兒童中的一部分,也是最需要關註的一部分。”

葉敬忠說,學術上認為“父母一方或者雙方在外打工,交由別人監護的都是留守兒童。”

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對於留守兒童的定義: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外出務工或一方外出務工另一方無監護能力、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

“這次排查的只是父母雙方都外出的,跟過去討論的數據將有巨大的差異。”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副院長段成榮同樣認為此次摸底排查“很有必要”,但這是一項巨大的工程,考量決策者的“嚴密組織能力”,建議在開展中,要將摸底排查口徑“落實到位,劃分清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253

Beats耳機成功的背後:內行註定要被“外行”打敗|黑馬哥亂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519/155919.shtml

Beats耳機成功的背後:內行註定要被“外行”打敗|黑馬哥亂侃
馬本州 馬本州

Beats耳機成功的背後:內行註定要被“外行”打敗|黑馬哥亂侃

Beats耳機是年輕人心目中時尚和地位的代名詞,但產品成功的背後卻有一個傷感的事實,做音響的魔聲公司為兩位音樂大亨做了嫁衣。

如今走在大街上,你總能在一群打扮時尚的年輕人的身上見到一款印有“b”字Logo的耳機,它就是Beats。這款耳機在年輕人心中儼然是時尚和地位的代名詞,許多人哪怕不聽音樂,也要把Beats掛在脖子上。

n2.webp

Beats耳機的成功無需多言,但大家可能都不知道,在Beats的成功背後,是4個男人之間的愛恨情仇,以及一段科技行業歷史上最糟糕的交易。

雖說是4個人,實際上是分屬於2大陣營:一邊是一對父子,專業做音響設備的;一邊是唱片公司的老板和歌手,名副其實的音樂大亨。

故事的開始還是得從這對做音響設備的父子說起,父親叫諾爾•李(Noel Lee),兒子叫凱文•李(Kevin Lee),他們的公司就做魔聲(monster)。

用偏執再造商業帝國

諾爾•李一手創建了魔聲公司,這位中文名叫李美聖的67歲老人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

他曾是民謠搖滾樂團“亞洲木頭”里的鼓手,也在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擔任過技術員。後來由於輻射損傷了神經,至今仍需要依靠著一輛鍍鉻電動車來行走,但他身上可有著300多項美國及世界專利

n3.webp

諾爾•李(圖片來源:資料圖)

諾爾•李的創業經歷也很傳奇。1979年,他依然辭去政府的工作,一心要搞高保真音響線,因為他覺得“沒有好的音箱線 音樂無法達到它最好的效果”,他堅信真正的樂迷一定願意花更多錢購買可以傳送“更有活力的聲音”的銅質音響線。

於是他在自家的地下室中開始了自己的事業,他親自嘗試了不同類型的銅線,最終讓他找到了滿意的銅線。

n4.webp

(圖片來源:資料圖)

諾爾•李曾自嘲自己是在做“什麽病也不治的藥”,因為當時音頻線就是一種”無用”的奢侈品,世界上只有數百人需要這種最好的產品,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講,他們根本辨別不出來好產品與壞產品之間的區別。

然而那又怎樣?!

魔聲公司就是成功的吸引了一群音樂愛好者來為昂貴的“優質音質”買單。像槍炮與玫瑰樂隊(Guns N'Roses)的吉他手斯拉施(Slash)到滾石樂隊(Rolling Stones)的基斯·理查茲(Keith Richards),最終都成了魔聲音響線的忠實用戶,諾爾•李成功就這樣,一點一點打造著屬於他的商業王國。

落後就會挨打,跨界就是轉機

除了做音頻線,諾爾•李後來又把同樣的戰略運用到了其他的音響裝備上。他把消費者的胃口從10美元一個的插線板吊到了150美元一個的魔聲電源裝置,把2美元一瓶的清潔噴霧賣到了20美元一瓶,音頻線+各種配件的組合模式讓魔聲公司一度取得了成功。

但成功的產品始終要跟上時代的節奏,在高保真音響時代結束之後,電視音響設備開始火熱之時,面對出現的新機遇,這次魔聲明顯反應太慢了,等到魔聲決定進入音響設備市場的時候,市場早已飽和,魔聲損失慘重。

嚴重失利並沒有打倒諾爾•李,他立刻轉變思路,“既然電視機音響設備走不通,那就轉攻擊頭戴式耳機。”策略既定,諾爾•李開始設計耳機的原型,並派自己的兒子凱文•李(第二位男主)前往洛杉磯,尋求擁有專利的高質量音頻格式合作。盡管這種音頻格式還從未正式出現過,但這次策略的轉變確實讓魔聲的命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有時候,事情會以某種特定方式出現,這就是意外新發現的價值。” 凱文•李感有感而發,由於父親的指派,他免不了要跟各類藝人打交道,也意外的結識了吉米•艾歐文(Jimmy Iovine)和Dr. Dre(剩余兩位主角)。

n4.webp (1)

Dr. Dre和艾歐文(圖片來源:資料圖)

Dr. Dre和艾歐文兩人都是音樂大咖。Dr. Dre是著名的饒舌歌手、頂級音樂制作人,像說唱新貴Eminem,都是由他一手提拔起來的。艾歐文是極具商業頭腦的音樂人,他曾協助布魯斯•斯普林斯汀(Bruce Springsteen)和50 Cent,8 Mile策劃唱片,後來還當上了唱片公司Interscope的董事長。

這兩人除了做唱片之外,其實很早就希望搞一些其他賺錢的東西,而與凱文•李相遇給了兩人一個新思路——做音響設備賺錢。

雖然雙方都有了合作意向,但跨界合作就像一場婚姻,雙方需不斷的磨合,特別是行業所限認知上的差異。

在Beats的這次合作中,雙方起先最大的分歧點在於魔聲希望做的是高端耳機,而Dr. Dre和艾歐文則由於不了解行情,還糾結於為何不做音響的問題,當然更不要說搞懂為什麽魔音要用耳機來取代音響。

每一個對商業有興趣的人都明白利益是最大的原動力,即便有分歧在利益面前也很容易克服。

對於魔聲公司來說,雙方達成合作,就可以利用Dr. Dre和艾歐文兩人在娛樂和體育界積攢的人脈和影響力,讓產品快速打開知名度,將魔聲打造成為一家主流公司。

而Dr. Dre和艾歐文一方,其實不用付出什麽成本,就可以輕松的將影響力變現。所以追求利益的一致性讓雙方最終克服了很多分歧,最終走到了一起。

急功近利是商業的大忌

商業是很殘酷的事情,任何得意忘形都是最危險的信號。事實上,在雙方達成合作前,凱文•李就把這個道理忘得幹凈。其實凱文•李早早就他還背著父親,動用數百萬美元的資金,秘密開始研發魔聲Beats耳機,在沒有簽署任何合作協議之前,還在工程和營銷方面花了150多萬美元。

凱文•李玩完全玩過了頭,他的任性造成公司積攢了價值數百萬美元的庫存,他坦誠“那時,我們並不知道要生產什麽,產品價格的是多少,成本是多少。”由於前面的急功近利,凱文•李把自己被逼到了無法回還的死角,假若雙方無法成合作協議,他所要面對的將是財務和家庭關系兩方面的自我毀滅。

因此,他想盡一切辦法來嘗試達成促成合作,甚至妥協到:魔音所開發的所有東西,他們的所有權都屬於艾歐文和Dr. Dre,這其中包括耳機、頭帶、驅動器,還有遙控器。Monster負責整個產品的制造和分銷。最終魔聲公司與Interscope達成交易,成立Beats Electronics公司,並開始生產Beats品牌耳機。

Beats耳機避開了傳統主打“優質音質”的營銷模式,利用跨界優勢,通過與大批音樂人、明星合作,讓他們來為魔Beats耳機做宣傳,把Beats搞成時尚的代名詞。大膽的跨界合作果然發揮了作用,Beats一下子獲得了數億美元收入,嘗到甜頭的魔聲公司也開始改變自己的定位,從音響設備制造商轉型到一家時尚公司。魔聲耳機成為了美國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的品牌。

共患難易,共富貴難

✖Beats耳機在推出的前半年,由於很多原因,也是失利的,但雙方都能繼續合作下去,但Beats耳機火爆後,之前隱藏的禍根才真正爆發出來,雙方的嫌隙越發不可彌合。

以Dr. Dre和艾歐文為代表的Beats Electronics開始否認魔聲公司在Beats耳機設計和音頻設計中所扮演的角色。他們表示:“我們有自己的工廠,我們控制著一切。耳機音質是由我們來負責,因為我們擁有音頻專利,這絕對是屬於我們的!”甚至認為魔聲公司的貢獻還不如聯邦快遞和富士康。

與之對應,魔聲公司也不甘示弱,諾爾•李公開回應:“他們根本就沒有一名工程師。毫無疑問,是魔聲設計出他們所需的音質。”並且提供了一些機密設計文件,上面顯示了他們在工業設計和音頻設計方面所做的工作。

魔聲最終還是幫了Dr. Dre和艾歐文做嫁衣,他們在耳機音質方面的所有努力、專利、商標設計以及品牌名都被拿走,Beats Electronics只拿出一小筆分手費就把魔聲打發了。

再後來的事大家應該也都比較熟悉了:蘋果以 30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Beats Music 以及 Beats Electronics ,Beats 品牌仍將保持獨立,兩名創始人 Jimmy Iovine 和 Dr. Dre 也一同加入蘋果公司。

n5.webp

蘋果32億收購Beast(圖片來源:kankannews)

這里容黑馬哥再扯個閑篇,近期相信大家都關註到蘋果投了滴滴10億美金這件事吧,人家庫克在投資方面確實是老司機,當年蘋果收購Beats是庫克的代表作呢。

其實,這場成功的跨界合作原本是有雙贏的可能,但魔聲在風險控制上顯然失準,核心還是急功近利害了它,Beats耳機的故事其實是一個很好的警示,提醒每一個創業者認識到商業的殘酷性,即使面對機遇也應保持足夠的克制和謹慎。

Beats耳機 外行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978

山東規定金融機構單方面抽貸斷貸要被“嚴肅查處”

近日,山東省政府出臺《關於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其中規定,單方面采取抽貸、斷貸、停貸措施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以貸轉存、存貸掛鉤、借貸搭售、轉嫁成本等變相提高利率、加重企業負擔的行為,予以嚴肅查處。

這個《意見》明確,山東要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大額授信聯合管理機制。貸款余額(貿易型企業授信額)5億元以上且債權銀行3家以上的客戶,以及界定額度以下的風險客戶,要全部組建債權人委員會,實行分類管理。

對違反債權人委員會決議,單方面采取抽貸、斷貸、停貸措施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債權人委員會和銀行業協會可給予同業譴責或同業制裁,造成惡劣影響或重大風險的,各市可會同有關部門探索建立特別名單制度。

金融機構對“僵屍企業”也不能一棄了之。“對無市場無前途的‘僵屍企業’,要逐戶制定風險處置化解方案,避免‘一刀切’式的信貸退出,除依法實施破產清算外,還應積極創造條件促進企業兼並重組,實現各方利益最大化。”《意見》中說。

同時,對“5+4”(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煉油、輪胎、煤炭、化工)等傳統行業的優質企業特別是技術升級改造項目,要及時給予有力支持;對傳統行業中有訂單、有品牌、有效益、暫時出現流動性緊張的企業,要有針對性地運用收回再貸、續貸展期、資產置換等手段,幫助企業化解危機。

金融機構加大企業融資成本的行為,將會受到查處。《意見》要求,山東省境內的金融機構深入落實《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辦法》,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認真查核收費項目及價格,列出清單在營業場所公布,並鼓勵在公眾信息網公布。加強對企業融資過程中擔保、評估、登記、審計、保險等中介機構和有關部門收費行為的監督,取消貸款融資服務中的一切不合規收費。對以貸轉存、存貸掛鉤、借貸搭售、轉嫁成本等變相提高利率、加重企業負擔的行為,予以嚴肅查處。

素質好但暫時遇到資金困難的企業將得到財政方面的扶持。今年7月底前,山東省市、縣級均要建立符合本地實際的企業轉貸應急機制。對確有困難的市、縣,由省財政廳制定具體辦法給予適當幫助。各級財政部門要會同有關單位,按照“專款專用、封閉運行”的原則,合理確定服務對象、申請條件、使用額度、周轉期限、資金成本等,科學設置審核程序和資金劃轉流程,切實加強管理,嚴密防範風險。可以采用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授權或委托專業機構對續貸過橋資金進行具體管理和運作。

銀行業金融機構應與相關部門緊密配合,綜合運用循環貸款、年審制貸款、展期續貸、分期還款等多樣化手段,盡最大可能減少企業因先還後貸而發生的高息“過橋”融資。

這個《意見》提出了“加強金融逆周期調節機制建設”概念。對於非因銀行工作人員道德風險、重大過失而形成不良的小微企業、“三農”及創新類貸款,應免於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附:《關於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意見》

http://www.sd.gov.cn/art/2016/6/30/art_285_10141.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844

雅虎要被Verizon收購:交易或於周一宣布

Verizon似乎將要成為雅虎的新東家, 據《財富》雜誌網絡版報道,雅虎董事會已選擇接受Verizon通訊的收購要約,並在上周六下午將這一決定告知了其他競購方。 這一宣布可能將於周一進行,兩家公司都希望在周二Verizon發布季度財報之前正式宣布此消息。

交易的細節目前還不清楚,但是收購價約為50億美元,包括雅虎核心編輯和搜索業務。

據外媒報道, 該交易將包括雅虎房地產資產,但部分知識產權將單獨出售。雅虎將保留所持有的阿里巴巴集團和雅虎日本股份,這部分股份的總市值約為400億美元。知情人士稱,交易將在周一美股開盤前宣布。

這筆交易有助於Verizon進軍數字廣告業務,與去年44億美元收購AOL的戰略一致。雅虎和AOL很可能將合並成Verizon旗下的一個內容和廣告業務。

對於雅虎和AOL來說,這種合並並不是一個光 彩的收尾,兩家公司曾是第一代數字淘金熱時期的巨頭。2000年,當AOL與時代華納合並時其估值超過了2260億美元,但是在其訂閱模式遭到破壞 後,AOL開始走下坡路。同樣地,雅虎曾經在基於門戶的數字廣告世界占據主導地位,但是在谷歌、Facebook搜索和社交廣告服務的沖擊下,雅虎數字廣 告業務不斷萎縮。

除Verizon外,其他競購方包括AT&T、私募股權公司德太投資。

雅虎上周發布的第二季度財報業績喜憂參半,但是股價在過去一個月實現了上漲。

Verizon是美國最大的電信公司。此次收購也標誌著互聯網行業先驅者之一的雅虎的紛亂故事迎來了結束的時刻。雅虎創建於1994年,曾經是首批幫助用戶查找新興網站的服務之一。

但是,在過去的10年中,隨著谷歌和 Facebook等年輕一代競爭對手的崛起,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和廣告客戶,雅虎的財富開始出現下滑。谷歌首批工程師之一的瑪麗莎·梅耶爾 (Marissa Mayer)於2012年加盟雅虎,擔任公司首席執行官。自執掌雅虎大權以來,梅耶爾一直努力複蘇雅虎收入。但是,這些努力措施未能得到預期回報,反而卻 遭到了由激進公司Starboard引領的大量投資者批評和施加的壓力,雅虎因此被迫拋售公司核心資產。

在被Verizon並購之後,雅虎將由谷歌的另一位前員工領導,此人就是蒂姆·阿姆斯特朗(Tim Armstrong)。阿姆斯特朗是AOL首席執行官,不過,AOL於2015年被Verizon收購。在此次並購交易之後,阿姆斯特朗將在 Verizon內部領導一個新組合的互聯網集團業務,這個集團業務由雅虎與AOL組成,並將整合在線廣告技術和其它有價值的資產。

阿姆斯特朗能否比此前一系列試圖重新點燃雅虎魔力但最終走向失敗的高管取得更多的成功,仍需人們拭目以待。

目前,雅虎和Verizon都未就上述消息置評。

 

(綜合來源:騰訊科技、鳳凰科技、網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821

創投“不務正業”要被清退 母基金作用凸顯

9月20日,中國政府網公布了國務院近日印發的《關於促進創業投資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下稱《意見》),向創業投資行業發出了包括拓寬資金準入、完善稅收優惠、上市支持、暢通退出通道等多個“紅包”,引起了行業的廣泛關註。《意見》也規定,針對“不務正業”的創業投資企業將建立清查清退制度。

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的多位創投界人士看來,有著“創投國十條”之稱的《意見 》在我國創業投資體制建設史上具有重大的里程碑式意義。隨著《意見》的落實,創業投資行業法制差異化、稅收統一化、母基金作用凸顯等良性特征有望逐漸顯現。

“不務正業”要被清退

創業投資和天使投資的定義得到明確是本次《意見》的一大看點。

根據《意見》,創業投資是指向處於創建或重建過程中的未上市成長性創業企業進行股權投資的一種投資方式,剔除了股票投資、債權投資等模式。天使投資則是指除被投資企業職員及其家庭成員和直系親屬以外的個人以其自有資金直接開展的創業投資活動,“個人投資行為”的本質得到明確。

創業投資和天使投資的定義得到明確,而根據創投國十條規定,對於超出定義範圍之外,不進行實業投資、從事上市公司股票交易、助推投資泡沫及其他擾亂市場秩序的創投企業,將建立清查清退制度。

“由於一些機構熱衷於追逐創業後期項目甚至上市公司定向增發項目,行業出現了結構性泡沫,有限的創業投資資本並沒有用於最需要支持的創業創新領域;創業投資管理機構的規範性水平不高,甚至出現了非法集資現象。”《意見》起草小組主要成員,中國證監會私募基金監管部副主任劉健鈞撰文指出。

本報記者註意到,雖然提出對“不務正業”的創投企業進行清查清退尚屬首次,但監管層規範創投企業運營方面的舉動卻早已在緊鑼密鼓中進行。

2016年2月1日,中國基金業協會發布《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內部控制指引》,強調私募基金管理人應當遵循專業化運營原則,主營業務清晰,不得兼營與私募基金管理無關或存在利益沖突的其他業務。“這就要求私募基金管理人實行專業化管理、分類經營,創投股權和證券投資團隊必須獨立。”格上理財研究員徐麗稱。

2016年9月8日,基金業協會推出的“資產管理業務綜合報送平臺”正式上線運行,取代原有的“私募基金登記備案系統”。根據該平臺發布的《有關私募投資基金“業務類型/基金類型”和“產品類型”的說明》,私募基金被分為私募證券、私募證券FOF、私募股權、私募股權FOF、創投基金、創投FOF、其他基金、其他FOF基金8大類,新的私募管理人備案時只能選擇一種。

尤其值得註意的是,新三板基金(含投已掛牌和未掛牌企業)被歸入創業投資基金,定增基金則被劃入了股權投資基金。這也就意味著,原先熱衷於上市公司定增項目的創業投資基金將不再被監管容許。在業內人士看來,此舉也是為了抑制創投的結構性泡沫。

“按照新的備案系統規定,新備案私募管理人不得同時開展一二級市場業務,只能備案一個種類,也是對創投’不務正業’的制度防範。”徐麗還表示,就目前來看,創投企業涉及二級市場投資的整體還是較少,被清退的企業數量不至於對行業造成較大沖擊。

法制差異化和稅收統一化

《意見》從十個方面明確了支持創業投資發展的具體措施,其中一大亮點是對創投差異化監管,構建符合創業投資行業特點的法制環境。

“創業投資運作涉及募、投、管、退各個環節,需要一整套法律法規規章體系為之提供保障。但是,過去的有關立法,無論是2005年制定《創業投資企業管理暫行辦法》,還是2014年制定《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主要從應急之需,聚焦於創業投資企業(基金)的自身構架建設。”劉健鈞表示,隨著創業投資企業(基金)制度的初步確立,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顯得日益迫切。

根據《意見》,國務院要求相關部委對創投、私募、外資機構完善立法。一是進一步完善促進創業投資發展相關法律法規,研究推動相關立法工作,推動完善公司法和合夥企業法;二是推動私募投資基金管理暫行條例盡快出臺;三是完善外商投資創業投資企業管理制度。

“這就承認了創業投資行業的獨特運行規律,建議對創業投資企業和創業投資管理企業實行差異化監管和行業自律;建立適應創投行業特點的寬準入、重事中事後監管的適度有效監管體制;健全國有創投管理體制,鼓勵追求長期收益。”盛世投資總裁張洋同時表示,《意見》強調各地方、各部門不得自行出臺限制創投企業市場準入和發展的政策。“全國因打擊非法募資而被誤傷的創業投資企業登記暫停政策可以休矣。”

在稅收支持方面,《意見》的亮點包括,統籌研究鼓勵創業投資企業和天使投資人投資種子期、初創期等科技型企業的稅收支持政策;近期兩項工作任務是“進一步完善創業投資企業投資抵扣稅收優惠政策,研究開展天使投資人個人所得稅政策試點工作”。

“目前國家層面針對創業投資基金稅收的政策並不多,只有對中小高新技術企業投資完成後的退出減免政策。地方層面出臺了很多地方性的政策,但是反而帶來了地區間的不平衡和競爭。”張洋告訴本報,目前創投行業在稅收方面存在的問題包括,合夥企業適用稅收及抵扣政策不清、個人投資公司制基金雙重納稅、契約型相關基金稅收適用性存疑等,不少創業投資的從業人士不得不將大量精力投入到區分法律主體的稅收套利或不同地區的稅收差異比對中。

“本次意見的主要方向是實現稅收中性和稅收公平,不因不同的投資主體,地區的差異而帶來相應的差異,同時也不因為,被投資對象是否是高新技術企業,而帶來不同的差異,在更大的範圍內鼓勵創新和創業。”張洋表示。

母基金作用凸顯

除了在法制環境、稅收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意見》也從兩個維度提出了多渠道拓寬創業投資資金來源的舉措。首先是大力培育和發展合格投資者,第二是立股權債權等聯動機制。

在大力培育和發展合格投資者方面,《意見》明確指出支持中央企業、地方國有企業、保險公司、大學基金會等各類機構投資者,在風險可控、安全流動的前提下,投資創業投資企業(基金)和創業投資母基金。

“這里明確支持中央企業、地方國有企業投資創業投資企業(基金)和創業投資母基金,在歷史上還是首次。”劉健鈞認為,盡管前些年一些國有企業開始已經開始嘗試通過閑置資金參與創業投資,但往往被作為“非主營業務”加以限制。目前,保險公司、大學基金會等機構投資者參與創業投資已沒有法律障礙,但從國務院層面發文予以支持仍具有積極意義。

清科數據顯示,目前國內投資人結構上仍以企業和個人為主,專業的投資機構占比不足10%。尤其在國際上作為創投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最大投資人的母基金,在國內剛剛起步,規模小,數量少,母基金資金規模在全部投資人中占不足5%,而國外達到40%左右。

張洋表示,母基金作為大體量資金投入創業投資領域的最佳工具,一直以來遊離在主流機構的視線之外。“《意見》不但鼓勵各類資金投資母基金,更進一步鼓勵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註資市場化母基金,由專業化創業投資管理機構受托管理引導基金。母基金這種投資工具的雙重放大作用,將在未來中國創業投資行業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張洋稱。

而在中國基金業協會創業投資基金專業委員會主席、前海母基金首席執行事務合夥人靳海濤看來,母基金在發展壯大道路上,還面臨一些困難。“比如,全市場化運作的母基金募資困難、政府引導性的母基金對投資地域的過度限制、稅負過重導致對優秀的基金管理人缺乏吸引力、行業信息不透明導致行業效率低下等。”

對此,靳海濤提出的建議是,中央和地方政府按照市場化方式設立大型引導性母基金,一是參股在各地設立的股權投資基金;二是參股各地政府引導基金和在各地註冊的市場化母基金,實現二級放大;三是資助參股子基金投資的明星初創企業;四是對全部投資於初創期企業的參股子基金提供一定額度的風險補助。同時,他也建議府引導性母基金與商業化母基金結盟,實施聯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058

點解傑誌足球中心要被收地?又係梁粉?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6/10/04/%e9%bb%9e%e8%a7%a3%e5%82%91%e5%bf%97%e8%b6%b3%e7%90%83%e4%b8%ad%e5%bf%83%e8%a6%81%e8%a2%ab%e6%94%b6%e5%9c%b0%ef%bc%9f%e5%8f%88%e4%bf%82%e6%a2%81%e7%b2%89%ef%bc%9f/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6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