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妖記》票房24.26億號稱史上第一 業內人士質疑“有水分”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9-13/945708.html
截止9月11日15時,《捉妖記》上映59天累計票房24.2671億,超過上映47日的《速度與激情7》的24.2655億,成為中國內地電影的票房冠軍。
每經記者 師燁東
“如果沒有最後兩周所謂‘公益放映’的幾千萬票房,已經過了熱映期的《捉妖記》不可能成為歷史票房冠軍”電影行業分析師陳鑌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按照其發行方旗下院線某些影廳超過100元的票價仍有108%的上座率來看,如果數據屬實,那麽只能說明8月底有些人是在影院花100多塊錢蹲著或者站著看完《捉妖記》的。”
根據藝恩實時票房數據顯示,截止9月11日15時,《捉妖記》上映59天累計票房24.2671億,超過上映47日的《速度與激情7》的24.2655億,成為中國內地電影的票房冠軍。
在此之前,捉妖記被業內人士質疑“買票房”已鬧得沸沸揚揚。而針對影評人對其提出午夜場滿上座率、《捉妖記》發行方安樂影業旗下院線同一屏幕每隔15分鐘便排片等質疑,安樂影業方面回應為滿上座率為包場公益放映,15分鐘一場則為旗下院線排片錯誤。
11日,《捉妖記》官方微博則發表聲明,稱8月28日至9月11日期間,捉妖記公益放映票房為4042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這15天內,《捉妖記》的“公益票房”平均每天達到了269.5萬,尤其在後幾日,該數據幾乎占到了《捉妖記》當日票房的100%。
針對《每日經濟新聞》提出有人質疑其最近兩周4000萬的公益票房完全是為了成為票房第一而買票房的問題,安樂影業方面回應采訪稱,關於公益放映等事件,其已經在《捉妖記》官方微博有過回應,不再多做回應。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捉妖記》的高票房,說明國產電影針對市場的意識在不斷提高;但是《捉妖記》在國產電影保護月內上映且延長了不短的檔期,其紀錄仍然存在一定的水分。“國產電影更應註意的是影片質量如何能不斷上升,而非如何靠手段贏取票房”。
央視曝光捉妖記包場內無人觀看
實際上,早在8月25日,即安樂影業回應《捉妖記》開始公益包場放映的前三天,便已經有網友及影評人質疑安樂影業存在通過旗下院線刷、買票房的行為。
隨後,微博上有加V影評人對《捉妖記》提出票房造假的質疑,並附上截圖說明安樂影業旗下的百老匯院線給《捉妖記》進行了大規模的排片,時間一般為早場或午夜場,但上座率卻達到100%,甚至有部分影廳上座率超過100%;而長度超過120分鐘的《捉妖記》,在同一影廳甚至出現每隔十五分鐘就有新排場的情況。
對於質疑,《捉妖記》官方微博在8月30日夜間發出官方聲明作出解釋。聲明中顯示,安樂電影公司的確使用了片方付款的方式進行包場,但目的是進行公益放映,回饋給特定的觀眾群體進行免費觀影;至於淩晨場次以及不到半小時就輪排的情況,則是因為總部與各地影院溝通時出現問題,之後會要求各地嚴格執行總部的放映規定,也歡迎觀眾監督。
在公司做出回應後,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仍然針對《捉妖記》的公益放映做了專題報道。央視記者到進行《捉妖記》公益放映的影院進行了實地探訪,卻發現在早中晚隨機探訪的三個場次中,現場都沒有任何觀眾。安樂影業總裁張晗隨後在回應央視的采訪時表示,這些無人觀看的公益場次票房是會計算入總票房之中的。
陳鑌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8月末以來,安樂影業下屬的多家影院,屢屢通過全天超過100萬甚至200萬的票房進入全國院線票房單日百強榜,而其中部分影院主要的票房來源都是《捉妖記》。
“以公司旗下的杭州百老匯影城為例,在8月28日到30日的這三天中,《捉妖記》每天的票房貢獻度都在85%以上,票房/排片比都在2以上,平均票價都在100元以上,場均人次都在172人以上,甚至上座率都沒有低於108%,也就是說有‘觀眾’是站著或者蹲著看完影片的。”陳鑌說道。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電影行業咨詢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無不惋惜的說,“其實本來捉妖記破了國產電影票房紀錄之後,業內對於該片都是贊賞有加的;但是發行方後來的一些行為的確有點過分,引起了人們的反感,不知道他們怎麽想的”。微博上一名加V影評人亦評論道:“冠軍來之不易,但要取之有道”。
某影視咨詢公司高層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對於一些偷買票房等行為,我們並不贊成,但是總體來看,捉妖記市場基數是足夠大的,對於其最後沖刺階段的買票房事件,放大來看意義並不大。”
監管缺失致票房亂象屢禁不止
實際上,《捉妖記》被曝出買票房並非個案,國內院線在票房上的不規範現象存在已久,尤其三四線城市屢屢被曝出偷漏票房情況,近年來,網友在微博以及影視論壇上曝出觀影時電影票被院線通過手寫偷挪票房等現象層出不窮。
而業內大佬對於亂象也逐漸“忍無可忍”。8月28日,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王中磊就在微博貼出兩張一早一晚的電影票房的截圖,怒斥“票房都去哪了?請拿開臟手!”疑暗指由華誼出品的電影《三城記》票房被偷。
易觀國際分析師郝茜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現在的院線都裝有廣電部門核準的計算機聯網售票系統,但是由於受到利益誘惑,一些影院仍然會選擇鋌而走險。
“現在影院的投資成本不低,一般收回成本需要七八年時間。院線通過偷、漏票房或者是不同分賬比例的影片挪票房,可以少交稅、基金或是少給片方分錢。”郝茜說道。
而隨著網絡售票在院線的普及,,一些影院偷、漏票房手段也發展的五花八門。一些院線會在售票時售出自己分賬比例較高的電影票,而後手寫改為其他電影來逃分賬;部分院線則銷售爆米花“捆綁套餐”,將飲料、爆米花與電影票打包出售,將電影票設定為最低定價而獨吞差價利潤。
上述不願具名的電影行業咨詢公司高層表示,實際上,偷漏買票房並不是近近些年興起,只是隨著微博等自媒體的興起及傳播使得這些院線“伎倆”的信息被公開開來,從而被業內外所知。而目前整體來看,這些現象是在主管部門逐漸規範的情況下比前些年是要少的。
近年來,監管部門亦加大了處罰力度。今年初,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下稱“協會”)發布公告,通報了2015年1月份,10家影院違規使用“雙系統”售票,長期偷漏瞞報電影票房收入,截留票款等違規行為。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據此前的案例來看,違規影院會接受30-100萬不等的罰款,以及4-6個月停片處理,國家電影專項資金管理委員會也將取消違規影院當年先征後返、各項資助和獎勵資格。
“雖然主管部門針對偷漏挪票房開始逐漸加大處罰力度,但是其違規成本仍然比較低,而且中國有數千家電影院,監管並不容易;買票房雖然也存在不少電影中,但是這一行為並不違法,只能說部分買票房現象不太光彩。”郝茜進一步分析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這家號稱估值百億的APP到底是何方神聖?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ject/2015/1106/152688.shtml
導讀 : “成立半年估值2億”,“2015年100億的估值,實名註冊用戶達到5億。”揭秘瘋狂的數據標簽背後的爭議與質疑。
i黑馬 周路平 11月6日報道
“成立半年估值2億”,“2015年100億的估值,實名註冊用戶達到5億。”這些瘋狂的數據標簽被打在了一家成立不到兩年的公司身上,再加上教育部門的強制推行,這家公司背後牽扯到的是全國2億名中小學生的學籍信息。這一切的不可思議引起了人們的質疑。
在質疑洶湧而來之時,身處輿論暴風眼的天天艾米未對外發聲,一直由控股方大唐電信出面。外界對於這家傳得神乎其神的公司,到底長什麽樣子一直沒有太多了解。近日,i黑馬采訪了天天艾米高管。
何方神聖?
引起爭議的是天天艾米開發的一款名叫“IM全國教育技術服務平臺”的APP(手機應用),它最大的資源背景來自教育部。早在2013年7月,教育部下發《國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總體方案》,提出建設IME平臺(教育即時通訊),面向全國2億多名中小學教師和家長。2015年3月,教育部再次發文稱,要加快問題學籍處理和建立數據質量核查機制。而核查的原因是“部分學生學籍信息存在缺項、錯誤、未更新等問題,個別學生因沒有提供居民身份證件號未獲得正式學籍號。”
這是學籍信息核查的初衷。學籍核查將通過手寫表格拍照上傳的方式實現,這項工作最終落到了天天艾米身上。
據該高管透露,“全國教育技術服務平臺”在2013年謀劃開發。2014年6月,天天艾米正式成立,由大唐電信與新華瑞德、英孚斯邁特三方共同出資設立(後兩家均為大唐電信子公司),專門為此前教育部的學籍錄入工作量身定制。由於受到官方的推介,天天艾米迎來用戶註冊和使用的高峰期。該高管透露,教育技術服務平臺在今年4到7月份信息核查期間,經常有學校和地區反映無法下載和登錄問題。
這家背景深厚的APP在整個鏈條環節中的角色並不複雜:一是家長填寫完學籍信息之後,拍照上傳;二是學籍管理員、老師、教育行政人員的溝通和上傳下達。該高管將其定義為“教育部全國中小學學籍信息管理系統的輔助服務工具”,支持發送圖片、語音、文字;支持單聊、群聊,接收公告、通知、附件上傳與下載等,類似於QQ、微信等即時聊天工具。不過,它的註冊渠道不對外開放,所有的家長都需要認證,家長的註冊碼通過班主任發放。
天天艾米之所以能引起廣泛關註,除了學籍信息本身的敏感性,也與其發布的一則招聘啟事相關。
2015年1月,天天艾米在多家招聘網站發布招聘啟事,公開宣稱“成立半年後”擁有了一個40人的核心團隊,20萬家長、教師的實名註冊,2億的估值和數千萬的帳面現金。並稱“有100%的把握”在2015年達到400人以上的團隊規模,5億家長教師的實名註冊和100億的估值。天天艾米董事長楊勇,同時也是新華瑞德董事長,他曾在2015年度工作會議中提到,“孵化出超過一百億的公司,平臺總市值超過一萬億。”天天艾米在當時被認為是最有希望成為首個突破百億的公司。
這在後來被發現是打臉行為,天天艾米遠未到如此體量。“哪個公司招聘的時候不把自己說的牛逼一點,不然別人怎麽會來啊。任何一家公司招聘的時候都不會說我現在沒錢,我以後也沒錢,你來嗎?”該高管說當時這麽吹牛皮完全是出於招攬人才的考慮。他透露,天天艾米的實際估值遠沒有100億,甚至連2億元估值都不到,只有“小千萬元”。
安不安全?
好日子沒過幾天,“IM全國教育技術服務平臺”便迎來了鋪天蓋地的質疑,家長對於這款強制性推行的軟件的安全性提出了質疑。人們對於詳細的學籍信息交由一家商業公司上傳表達了擔憂。
該高管覺得有些冤枉,他認為媒體誤導了教育部的學籍信息管理系統和天天艾米教育技術服務平臺的關系。“這完全是兩個平臺,物理上是分開的。學籍系統是國家的系統,的確有很多的數據和指標,但這是國家的系統,誰也沒法拿走和竊取的。我們服務平臺是一個支撐系統,兩個系統都啟用,所以造成了社會的誤解。”據該高管介紹,家長在平臺上註冊的信息相當有限,只有昵稱和個人密碼。
不過,顯然人們擔心的並非註冊信息的不安全,而是通過圖片方式上傳的學籍信息的不安全,因為這張表格中包含了學生近40項的個人信息。而這張表格最終將通過天天艾米的APP實現上傳,並非沒有表格泄漏的可能。
根據南方周末記者拿到的一份IME平臺安全分析評測報告,結果顯示,用戶上傳的表格照片,直接傳送至ime.com服務器上,這個服務器由天天艾米運營。也就是說,家長上傳的表格照片是先傳送到公司服務器。
對於這些在平臺存儲的信息如何保證安全,該高管對i黑馬表示,學籍表拍了照上傳之後,照片都是加密的,而密匙“必須由教育部、地方和平臺三方共同才能打開。”除了上述的技術加密,天天艾米團隊也在安全意識方面進行防控,譬如對用戶強密碼的要求,辦公網絡WiFi密碼的常規輪換,除密碼之外,增加短信等多因素認證。除了這些常規的安全做法,該高管稱也在采用一些特殊的手段保證信息安全,至於具體是何種做法,他以會受到好事者攻擊為由拒絕透露。不過,根據一家安全實驗室對其的檢測,發現該平臺在傳輸數據時進行了“比較低級的加密處理”,部分敏感度較低的數據仍以明文傳輸。
維持這個公司運營的團隊多數來自互聯網公司。創始人團隊中,楊勇擔任CEO、楊更擔任CTO、高寅擔任COO。楊勇為大唐電信副總經理,兼任了新華瑞德的總經理和法定代表人;楊更此前任職於小米和亞馬遜;高寅此前任職於中國電信和新東方在線,擔任後者的產品業務總監。而團隊人數百人左右,大部分來自譬如百度、360、阿里、秒拍、新東方、中國電信等國內互聯網公司。該高管透露,團隊基本上都是社會招聘,“大唐希望成立的公司有更多的移動互聯網的基因”。
完成“使命”之後
經歷了長達半年時間的運營,2015年10月15日,天天艾米將“IM中的全國教育技術服務平臺”信息核查模塊下線。根據此前教育部的工作計劃,這項工作的截止時間為10月30日。該高管解釋,信息核查已提前完成,“在征得教育部的同意後將模塊下線”。
此前一度盛傳,教育技術服務平臺在半年內註冊量過億。事實上,擁有1.9億學生信息的是全國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而非天天艾米的教育技術服務平臺。該高管透露,教育技術服務平臺的註冊用戶數遠沒有過億,“差不多千萬級”。經歷了鋪天蓋地的質疑聲之後,躲在身後的天天艾米對於數據的公布變得異常謹慎,全程不願透露任何一項具體數據。之所以有近2億學生需要上傳信息,最終卻只有近千萬的註冊用戶,該高管對i黑馬解釋,很多學生的學籍信息是由學校或者班主任代為上傳。
經歷了一番波折之後,提前完成學籍錄入使命的教育技術服務平臺又開始面臨著新的尷尬。一方面,促使用戶註冊的信息核查版塊已經被撤下;另一方面,家長、教育行政人員之間的溝通可以轉向其他更為社會化的平臺取代,諸如微信。這一點也得到了該高管的證實,“用戶會上來使用,但是使用完之後,未必都會長久的待在上面,因為它本身還是一個工作型的東西。”
這也將對其盈利模式產生困擾。該高管並沒有透露公司如何盈利的問題,只是表示“還太早,後續還有什麽樣的可能需要股東層面考慮。”不過據他透露,政府目前也未對天天艾米進行補貼,“一分錢都沒有,這是完全大唐電信花錢在支撐。”目前,這個百人左右的團隊,每個月花費百萬元左右。
深圳開展房地產違法專項整治:某樓盤號稱2小時銷9成,其實不足2成
繼“十一”期間出臺了針對購房者的嚴苛新政後,深圳市政府也將目光轉向了當地的房地產開發商。
10月13日,深圳市市場稽查局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了一場大型的房地產行業違法專項整治統一執法行動。第一財經記者跟隨深圳市市場稽查局檢查組調查發現,部分開發商為了營造樓盤銷售火爆的氛圍,招數頻出,包括虛假宣傳和不正當競爭等。也有開發商在取得預售許可證後,捂盤不售,坐等房價飆高。
當天,深圳市市場稽查局共派出12個檢查組,分別對位於深圳10個轄區的20個在售樓盤進行突擊檢查,包括前海東岸、華業玫瑰四季、中糧雲景、萬科雲城、深業東嶺、特發和平里、信義禦瓏豪園、半島城邦、寶豐苑、上善梧桐苑、中心天元、承翰半山海、金眾雲山棲、心海城、松河瑞園、聯投東方、聯美新天地等,其中不乏一些大型央企、國企和民企開發的知名樓盤。
深圳市市場稽查局局長吳兵表示,深圳將開展為期3個月的房地產整治行動,今天是第一次。他告訴記者,專項檢查組通過檢查開發商的有關證照、銷售合同、商品房銷售系統、現場和網絡廣告、新聞宣傳、商品房價格備案情況和現場明碼標價等情況,以及對現場銷售負責人的詢問調查,從多個角度檢查開發商是否依法經營,是否存在虛假宣傳、發布違法廣告、價格違法、合同違法、捂盤惜售等違法違規行為。
在南山區前海東岸樓盤,檢查組的執法人員到達後,立即詢問樓盤工作人員,並核實銷售合同等書面資料。
有趣的是,在檢查組開展緊張的執法工作時,樓盤一位負責人面對在場媒體的長槍短炮坦然自若地說:“這個樓盤是我做地產這麽多年中,見過的最規矩的,各種資料齊全,老板可以說是最坦然的。”
不過,他話音剛落,就被檢查組“打臉”了。深圳市市場稽查局稽查員方燦宇告訴記者調查結果:“預售許可證審批的可售房源為910套,開盤當天僅售出140套,不足兩成,而對外確宣傳卻為‘開盤當天,2小時勁銷9成’,水分極大。”
在前海東岸富麗堂皇的售樓大廳里,擺放著一個開盤當天用的抽獎轉盤。這個紅黃藍灰4種顏色相間的轉盤也暗藏玄機。
方燦宇說:“該樓盤采用有獎銷售的方式進行促銷。按規定,抽獎最高金額不能超過5000元,但是開發商為了吸引人氣,將最高獎項設置為6萬元,涉嫌構成不正當競爭。”
在位於深圳北站附近的華業玫瑰四季馨園二期,執法人員也發現該樓盤涉嫌“捂盤不售”。
深圳市市場稽查局稽查員尹敬輝告訴記者:“該樓盤取得預售許可證的房源共有814套,但是開盤當天只推出了300余套。而按規定,取得預售許可證後,必須有多少賣多少,10日內必須一次性公示房源數量和價格等信息。”
深圳市市場和質量監管委表示,房地產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關系到廣大市民的切身利益和民生福祉,該委將繼續加大對房地產行業的整治力度,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不斷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起底遊戲私服地下產業鏈:行業零門檻 號稱輕松年賺百萬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0-16/1045477.html

◎每經記者 鄢銀嬋
成本低廉、回報豐厚,遊戲私服屢禁不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調查發現,一條遊弋在陽光背後的遊戲私服地下產業鏈已非常成熟,在行業內則成為公開的秘密。
所謂“私服”,是指未經版權擁有者授權、非法獲得服務器端安裝程序之後設立的網絡服務器,本質上屬於網絡盜版,其結果是直接分流了運營商的利潤。
一位網遊私服二級代理商在被記者問及收入狀況時,直言年賺百萬以上並不太困難。
私服泛濫背後,是近年來我國遊戲市場規模的飛速增長。艾瑞咨詢發布的數據顯示,2007年我國網絡遊戲市場規模為125 億元,2014 年為1108.1 億元,增長了近10倍。據易觀國際估算,國內私服市場規模已達合法網遊規模的1/7,這也意味著其市場規模在150億元以上。

年賺百萬不難?
小斌是一款流行遊戲的私服二級代理商。“如果你確實想做私服,相信我,這個行業比你想象的要容易很多。”10月13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一個QQ群聯系上小斌。
他說,“我們會提供私服服務端,同時幫助搭建該私服的官網,並定制一個登陸客戶端,價格在500元;再加上一些遊戲中所需要的裝備、VIP 稱號等,總價為900元;你自己再去租一個服務器,就可以招攬生意了。”
記者通過網絡查詢到一名在重慶經營服務器托管、租用業務的羅姓人士電話,撥通後對方表示,目前在重慶高防服務器站點租用一般的服務器的月均價格還不到千元。
“你要投入的成本很低,算下來不到2000元,但是如果你宣傳、推廣都能跟上,做得好一個月流水能上10萬元,年賺百萬元都是有可能的。”小斌說。“即便你對遊戲、電腦一竅不通,也可以做。”小斌說,他還能提供“一條龍服務”,即私服架設、服務器托管與租賃、技術維護、推廣等,“你只需要出錢,整個價格在6000多元/月。”
值得一提的是,記者通過網絡搜索“私服一條龍”,也出現了上千個結果,其所提供的服務與小斌所描述類似,實為真正的“零”門檻。
“遊戲私服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地下產業鏈,包括私服開發、代理、經營以及廣告發布、提供支付平臺等環節,分工明確。”常州市公安局辦公民警此前在接受《法制時報》采訪時曾表示。
運營成本非常低
網友“丿刀川”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咨詢時介紹,在整個私服產業鏈里,最關鍵的部分是服務端和客戶端的搭建,這兩個端口需要遊戲的“源代碼”。
不過,遊戲源代碼尋找起來非常容易。記者在多個交易平臺上,便發現不少遊戲源代碼的推廣。此外在“遊戲咖啡屋”等技術愛好者論壇上,叫賣某款遊戲源代碼的帖子也比比皆是。
“現在市面上的《熱血傳奇》源代碼已比較廉價,如果你沒有什麽特殊要求,最低只需要付出幾百元就可以開設一個自己的《熱血傳奇》私服。”小斌說。
記者調查發現,在眾多網遊私服中,《熱血傳奇》的私服就占據半壁江山。通過QQ搜索有關私服的群,跳出來的搜索結果有一半以上以“傳奇”為群名稱主體。
值得註意的是,被“私服”叫價不足千元的源代碼,遊戲公司在其身上投入的研發成本則可能是數百萬元、甚至是千萬級別。
據Technavio 公布的數據顯示,知名遊戲廠商任天堂2015年的研發投入達5.27 億美元,在總營收中占比達10%以上;創業板上市公司昆侖萬維2015年年報則顯示,其在報告期內的研發人員為330人,在總人數中占比44.47%;研發投入為930.59 萬元,在總營收中占比5.2%。
“私服寄生於官服,可以說是零研發成本、零推廣成本。”重慶一家遊戲研發公司的從業人員表示。
不過,由於低門檻,私服市場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據不完全統計,在巔峰時期全國有近千家運營商同時開設《熱血傳奇》私服,目前也有幾百家仍在運營。

在不少老玩家心中,《傳奇》一定程度上毀在了私服手里
“這個行當越來越難做,畢竟這是法律禁止的,另外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成本也水漲船高。”從業兩年多的私服代理商小炎(化名)表示。
中豪律師集團重慶事務所韓小蕾表示,私服因其高利潤回報和相對較低的懲治力度,一直未得到根本遏制,目前國家也正加大力度實施這方面的管控。
號稱史上最流暢安卓8.0將助手機陣營反攻iphone?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405/162380.shtml
號稱史上最流暢安卓8.0將助手機陣營反攻iphone?
二說
安卓手機雖然數量居於絕對優勢,但用戶體驗長期完敗於iphone。
本文由二說(微信ID:chongershuo)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蟲二。
近年來,智能手機的系統之爭愈演愈烈,開放的安卓對飆封閉的IOS,截止2014年底時,Google play已經以143萬應用在數量上壓制App Store的127萬,到今年按APP Annie的統計,在計入中國的第三方商店之後,整個安卓系統的收入也將完成超越。
不過考慮到安卓設備5:1的數量優勢,這並不是特別耀眼的成績,IOS用戶的人均貢獻仍然更高,根據Sensor Tower的調查,去年美國iPhone用戶平均花費40美元購買App或內購,相比去年的35美元大幅上升,高於Google play約75%。
安卓手機雖然數量居於絕對優勢,但用戶體驗長期完敗於iphone,很大程度上是基於安卓系統一些無法克服的先天病竈。
首先是系統資源的過度消耗。
安卓和蘋果的後臺工作機理論述很多,本質上各有利弊,雖然安卓系統的java內存管理和回收機制加快了應用的打開速度,但過於頻繁的訪問也導致卡頓,在用戶感知層面,iphone反而是完勝的。
為解決這個問題,安卓從4.4舍棄Davik,啟動新的應用環境ART,不僅支持即時編譯,也支持預先編譯,這就降低了能耗,改善了續航,但問題仍未徹底解決。
其次是碎片化嚴重。
Open Signal在2015年給出的結論是兩年之中安卓系統的碎片化增加了一倍之多,表現在設備繁雜,品牌泛濫,分辨率各異,眾廠商各自為戰,分頭進行深度定制,硬件、內核差異巨大,導致諸多兼容問題,增加了開發難度,形不成統一的生態環境。

徹底的開源和免費反而讓谷歌失去了對安卓系統的主導權。
但這個鍋還要由手機廠商來背。
2015年Open Signal抽查了68.2萬部安卓設備,發現背後對應著1294家廠商,導致安卓系統版本極其複雜,相當於一部分設備運行的是安卓4.4,甚至極少部分仍在運行安卓2.3版本,只有少量升級5.0,而後者早就發布了。
由於涉及的設備眾多,產生大量適配問題,因此支持已有用戶的系統更新並不是手機廠商的首選項,相比之下,谷歌親兒子Nexus就沒有這麽多吐槽。
安卓8.0究竟解決了什麽?
2017年5月的谷歌開發者大會將在加州山景城舉行,屆時安卓8.0會正式發布,此前這款全新系統已經露面,代號又稱為安卓O,真正的推送時間可能在今年3季度。對這款系統,人們關心並不是3.5mm接口是不是徹底走進歷史,而是這套系統如何實現史上最流暢。

現在看來,谷歌重點強化了後臺管理,對推送做了限制,安裝應用要打開“允許未知來源”開關,著力提升系統的安全性,特別是針對全家桶類型的應用。其他改進包括界面的重新歸類,Copy less跨程序文本複制和粘貼,手勢功能,畫中畫等等。
但宣傳炒作中出現了很多反科學提法,比如強調流暢度提升5倍等,量化依據是什麽?大家都知道安卓系統歷來的短板並不是短期體驗,而是長期使用後的流暢度。
所以有網友調侃,安卓5.0發布時就宣稱流暢度相當於IOS,後來又聲稱6.0比5.0快3倍,7.0比6.0快6倍,算起來安卓流暢度已經相當於IOS的18倍了。
別忘了,安卓8.0這次又提升了5倍,IOS想來被爆出翔了。
對抗iphone前景幾何?
很多人期望安卓8.0與IOS11的終極對決,進而扭轉安卓手機的系統劣勢,且不論結果如何,這一幕的發生還取決於兩個先決條件。
首先是眾多手機廠商的態度。
因為一直以來手機廠商就對系統更新不熱心,大量安卓設備還停留在安卓4.4和5.X的水平,偶有采用安卓6.0都能作為噱頭大肆宣傳,甚至相當一部分用戶認為安卓系統的更新太快了,到今年3月,安卓7.X的安裝率也只有2.8%。
相比之下,IOS新版本的更新率雖有下滑趨勢,但2016年9月發布的IOS10.0到12月已有63%的占有率,遠高於安卓系統的更新率。

除了華為有意用安卓8.0給mate10助陣,其他廠商的積極性也很可疑。一般來說,廠商的旗艦機型的更新會快一些,中端機型一兩個月才會進行修複BUG之類的必要更新,低端設備由於型號龐雜、數量大,廠商根本就沒有適配的動力。
理論上說,那些對系統底層和UI修改越多、定制越多的廠商,願意騰出開發人員去解決的就越少。
但最致命還是應用層面。
安卓系統從機制上賦予第三方應用很大權限,而這些權限往往又被濫用,應用要求超級授權的現象非常嚴重,越界讀取位置、通訊錄、通話記錄、短信等信息,這是造成手機卡頓的罪魁禍首,這一現象始終沒有得到有效根治。
在谷歌不作為的情況下,某些手機廠商起而自律,比如華為就聯合了騰訊、阿里、百度、網易等互聯網公司成立了安卓綠色聯盟,試圖以軟硬結合的方式解決安卓系統的一些固有問題,聯盟起草制定了兼容性、穩定性、性能、功耗、安全五大標準,但初期認證的都是一些Hero app,讓人對聯盟的實際作用留下一些質疑。

在某些手機廠商看來,華為是想當安卓系統的規則制定者,用某種技術規範或方案去制約其他的友商,真實目的未必單純。
另一些做的比較好的獨立應用懷疑這個聯盟是變相給大公司旗下的應用進行安全背書,擔心自己的市場地位會被邊緣化。
安卓8.0雖然是近年來最重要的一次更新,但助力安卓手機陣營叫板iphone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競爭只是剛剛開始而已。
[本文由二說(微信ID:chongershuo)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蟲二。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
安卓
智能手機
贊(...)
分享到:
三地直擊美年體檢門店:退休醫生挑大梁,號稱月薪數萬
美年大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名為“美年健康”,002044.SZ,下稱“美年大健康”)“假醫生”風波還在繼續。
7月31日,第一財經記者走訪了北京、上海和廣州的多家美年大健康體檢門店後了解到,其雇傭了不少退休醫生,而關於其店內的體檢醫護人員究竟有沒有執業資質,現場工作人員表示沒有問題,且美年大健康的部分醫生收入很高,甚至有月薪3萬元者,很多醫護人員都想要到美年大健康工作。

但業界對於其體檢醫生的資質依舊存疑,而深交所也要求美年大健康認真自查公司員工的執業資格證照獲取及有效狀況,是否存在無證上崗、持錯證上崗或持過期證照上崗的情形等。
投資界認為,醫療和體檢行業具有較高的投資壁壘,一般投資機構不願涉及,一旦涉及的大多是大體量大機構,且回報也比較可觀,但這次的“假醫生”風波或許會給體檢行業一個不小的投資打擊。

現場直擊,聚焦執業資質
廣州美年富海門診,也是此次卷入風波的分院。7月31日上午,第一財經記者來到這里發現空蕩蕩的。這里的工作人員表示,廣州所有的分院會進行輪休,這家分院周二休息。除了有特別預約的客戶外,7月31日暫不對外開放體檢。
據了解,這里的分院算是廣州的總部,面積最大,一共有三層樓,三樓主要面向VIP客戶。這里的體檢醫生有些是退休返聘的,具體多少,工資待遇薪酬、職業資質等,對方表示不了解。另外,目前廣東省相關部門已介入調查。工作人員透露,監管部門相關人員前天下午五點來檢查,由於有些突然,公司很多資料來不及準備,所以監管層的工作人員再度過來。

同時,第一財經記者來到北京市朝陽區美年大健康西大望路店,這里也是北京美年體檢人流較大的幾個網點之一。7月31日早上7點半,體檢沒有開始已經有大量的候檢者在等待。據現場多位來自一家網絡公司的體檢者介紹,對於美年大健康網上的新聞已經有所耳聞,體檢卡是公司的例行福利,也是集體采購發放的,服務項目也比較基礎,所以也沒有過多在意。
記者發現,在西大望路店中,多個檢查科室的體檢醫生屬於退休返聘,一位體檢醫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自己在退休之前在北京市中日友好醫院工作,退休後沒有事情所以到美年來上班,而其他幾位返聘醫生的情況也類似。對於執業資格的詢問,上述醫生表示,自己是有執業資格等證明的,但按照規定,這個並不需要隨身攜帶,而是在需要驗證時出示。而這一說法記者隨後也從北京301等多家醫院的醫生處得到了證實。
美年大健康西大望路門店負責人戴女士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目前門店人員配置都按照衛生部門的具體要求,在行政人員和後勤人員之外,還有25個執業護士和20多個執業醫生。關於網傳“假醫生”的問題,她表示,因為門店並不負責招聘,由總部來負責,在通過審核之後,該人員還會到門店來接受面試,門店會再次對其資質進行審核和留檔,這方面的要求非常嚴格。

在記者的要求下,戴女士向記者展示了裝有醫生執業資格證複印件的文件夾,並表示考慮到服務問題,目前門店的人員屬於超配,比如此前的國家相關規定,並不需要那麽多。
第一財經記者還走訪了位於上海西康路的一家美年大健康門店,門店裝修很新,來體檢的人有一些,但不用排隊。多位來體檢的白領向記者表示,是單位安排在這里體檢。對於近期市場爆出的美年大健康負面新聞,一些來體檢的白領也略有耳聞,但沒有辦法去應對。
一位女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也試探問過體檢的醫生,但醫生堅定說自己是有資質的,我也不好意思多問了。”
記者來到這家門店的主任辦公室,一位負責人接待了記者,對於記者提出醫院資質、醫生資質問題,這位負責人斬釘截鐵地說沒有問題。“監管部門剛檢查過我們,都沒有問題,我們醫院以及醫生的資質在我們政府相關網站都有公布了,可以去查。”
一位在美年大健康花了2000元(單位報銷)體檢的女白領表示:“對於醫院是否真的有一些問題,自己是很難判斷的,來這里體檢更多是花錢買時間,畢竟這里不用排隊,服務也不錯,這些是比較直觀的,其他的就很難判斷了。”

高價、高薪、高投資壁壘
第一財經記者多方采訪了解到,做一套基礎體檢通常都需要1000多元,再加一些特殊檢驗項目則通常需要數千元一套,體檢可謂高價醫療健康服務。
“正是因為高價,所以必須提供好的服務,因此體檢醫院的工作人員更像是服務業者,而不是單純的醫護人員。他們必須親切有笑容,至於醫護專業度則不得而知。既然要求提供親切服務,故而體檢門店的工作人員整體薪水也不低。”一位投資界人士表示。

上海西康路的一家美年大健康門店的相關負責人強調:“我們上海的門店很規範,上海醫療資源這麽豐富,而且我們醫生護士工資都很高,一些醫生薪水每月三四萬,而且只要工作半天,很多醫生都想來,哪兒輪得到假醫生?”
也有體檢醫生表示:“半天工作不假,這樣工作相對輕松,但是三四萬月薪這麽高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我自己差不多幾千元一個月,當然每個醫生的情況不一樣,崗位不同、績效不同,收入也會有很大差異。”
第一財經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一般測量身高體重的這些項目,護士就可以做,當然護士也要有護士執照,做B超、核磁共振這類是需要有醫生執照的,比如有影像醫生的相關執照。由於體檢行業普遍營收不低,因此一些退休醫生或者相關人才都會投身該行業。雖然並非人人都可以高薪,但行業收入普遍不低,尤其對於具有多年工作經驗的退休醫生而言,他們在體檢醫院一般是具有級別的管理層,月薪過萬是很輕松的。
體檢這個高價、高薪行業的背後,自然少不了投資者。
第一財經記者從美年大健康官網了解到,其主要戰略股東包括凱雷投資集團、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凱輝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即中法基金和中國太平,都是規模較大的投資者。
“醫療健康行業具有很高的投資壁壘,一般人都不太懂行,所以也不會輕易投資。這幾年隨著人工智能和高科技進入醫療領域,一些資本開始投向醫療領域。但醫療健康投資非常細分,比如專門投資制藥、醫院、醫療器械、體檢等,需要很高的專業度。所以會投資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資者都是大型機構,且投資額也很高,當然像體檢企業,如果經營得當則回報也很可觀。”一位投資界人士分析。
公開資料顯示,美年健康今年以來股價漲幅明顯,從年初的17.70元,最高曾漲至25.30元,在7月30日跌停之前,年內累計漲幅達22.60%,相比2017年年初的11.03元,股價已經接近翻番。根據Wind數據,當前共有29家基金持有美年健康近1.90億股。如果按前一交易日收盤價21.70元計算,7月30日當天,這些基金的浮虧將超4.1億元。根據已經公布的機構持倉情況,相比2017年年底,美年健康的機構持股比例已從64%降至目前的14.423%。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樂琰
號稱“安全”運營五年,刷單平臺左手放單,右手刷單
為了增加“人氣”與“信譽度”,一些電商平臺上的商家選擇刷流量與刷單的方式“另辟蹊徑”。
第一財經記者通過調查了解到,在搜索引擎排名靠前的刷單平臺不少已經擁有5~7年的運營經驗,客服人員在與記者溝通的過程中,會反複提及這一點,試圖從側面佐證平臺的“安全性”。
在隨機打開的“寶寶刷”主頁上,“誠信、可靠、安全、簡單”這四個關鍵詞被放在了最顯眼的地方。
一位在線客服人員告訴記者,“寶寶刷”已經擁有了5~6年的運營經驗,在該平臺上,既可刷單,也可接單。“放單”則有兩種途徑:平臺托管發放和自己放單。
客服人員稱,托管發放指的是, 商家入駐本團隊,提供寶貝鏈接和刷單明細給主管 ,主管會安排主持放單並聯系刷手刷單;自己放單指的是,進入本團隊成為放單主持 ,團隊提供平臺與刷單群資源,商家可以自己聯系刷手 ,自己也可刷單、刷平臺和其他商家的單子, 還可以代放其他商家的單子給刷手賺取傭金。

在不同平臺上的刷手傭金也有所區別。在拼多多、京東上,自己放單的傭金是2~5元/單 , 淘寶傭金則根據刷手的等級分為三檔:三心以下3~4元,四心至五心則需4~5元,一鉆以上5~7元。通過平臺放單的傭金則是100元以下的商品8元/單。
當被問及這兩種方式哪個更適宜操作時,該客服表示:“自己放單傭金會比較少 ,因為托管發放的話還得把傭金錢給主持,但自己放單還可以篩選刷手。”“主持”是介於商家和刷手之間的人,把商家提供的單子放給刷手拍單。在“寶寶刷”網站的主頁中,“主持怎樣穩定賺錢”這一項也被列至常見問題中,所謂賺錢,就是賺取商家和刷手之間的差價。

為了自證“可靠”,客服人員向記者展示了放單的QQ群和刷單平臺的截圖,並向記者表示,一般而言,新店前來刷單的規模都是幾百單起步。
除了刷單,還有刷流量。在一則“淘寶刷單之前為什麽要刷流量及刷流量的意義和作用”問題的回答中,記者了解到,正常的寶貝上架後是先有流量然後才會有人下單,所以要先刷流量後刷銷量,而且還要用流量控制轉化率,流量和銷量是由少變多,但是轉化率要由高變低,這樣才能讓寶貝的權重穩步上升。
在名為“流量寶”的刷流量平臺上,客服人員告訴記者,在淘寶、京東、鹹魚、拼多多中,除淘寶PC端不建議刷,其他均可以優化,都可以統計到。對方稱流量來自全國各地的真實IP、流量安全。刷不同類型的流量,設定不同任務與IP數,有著不同的資費。記者拿到的一份報價顯示:充值30元, 到賬30點 ;充值1000元,到賬2000點;PC端:1000IP/天=1點 100IP/天=0.1點;移動端:1000IP/天=3點 100IP/天=0.3點;App流量:1000IP/天=40點 100IP/天=4點。
無論是刷單還是刷流量,這種虛假繁榮的後果,有商家的營銷成本上升,也有缺乏經驗的網友被騙。“職業刷手”需要交錢入會員才能進入平臺放單的通訊群,而這類刷單平臺是否可信,也仍屬未知。
“技術可以遏制刷單,這屬於業務安全的範疇,就是通過數據分析把作弊、刷單的賬號找出來,安全+大數據分析,篩選羊毛黨,外加用戶舉報。個別電商有這經驗,大部分無可奈何。”騰訊電腦管家高級安全專家李鐵軍對第一財經表示,“但是刷單不會消亡的,會處於某個平衡點,虛假交易線下也有,因為需求一直在,管理要做的是控制刷單的營銷。”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寧佳彥
號稱不怕龍捲風超級睡袋可擋子彈
1 :
GS(14)@2014-09-15 13:57:15在野外露營最怕遇到打風落雨,美國密蘇里州發明家安德森研發一款防水、防風和防彈睡袋(圖),縱使遇到龍捲風這樣惡劣天氣,也可安然無恙。
這款名為「Tuuli Armor龍捲風盾」睡袋重12磅,可在一分鐘內張開變成類似雙人床般大小,可容納兩個成人及一個小童。睡袋用防彈物料製造,除了防水、防彈外,亦可抵禦時速322公里飛行的碎片撞擊,即相當於五級龍捲風的平均風速,加上底部用上格仔尼龍布,縱使躲在睡袋內都不會窒息。安德森正在Indiegogo網站集資6.5萬英鎊(81.9萬港元),若睡袋能投產,每個至少賣197英鎊(2,483港元)。英國《星期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0915/18866473
號稱全球最貴溜冰場求婚聖地情人節一日三場
1 :
GS(14)@2017-02-05 10:48:23這裏可能是全世界入場費最貴、同時是最多旅客到訪的溜冰場之一。位於美國紐約市洛克斐勒中心(Rockefeller Center)下的「The Rink」,今年踏入80歲生日,場地主管接受《蘋果》訪問指,「The Rink」除了是經典浪漫電影不可或缺的場景外,「這裏總有種魔幻般吸引力,不能與其他溜冰場比較」,又透露情人節「求婚套餐」大賣,情人節當日最少準備三場求婚活動。駐紐約記者:鄭柏齡溜冰活動在歐美相當普遍,以紐約熱門溜冰場地布萊恩特公園(Bryant Park),每年冬季免費開放予民眾入場,場面相當熱鬧。不過,位於曼哈頓中城、1936年落成的「The Rink」溜冰場,卻並非人人負擔得起,12月至1月旺季期間,每1.5小時計,成人入場費高達32美元,加上租借溜冰鞋所需的12元,一對夫婦,或情侶入場便需花近百元。不過,在The Rink工作八年、現為溜冰場及場內兩間高級餐廳市務部主管的Tanja Yokum,則認為貴得有理,「這裏是全世界最著名、最能代表紐約的溜冰場,往往散發出一種獨特、魔幻般的吸引力」。事實上,每年只開放6個月、每節時段容納150人的「The Rink」,去年便吸引近17萬人入場,大部份皆為來自世界各地、到訪紐約的旅客。其中,聖誕節前後為「The Rink」最繁忙季節,市民隨時排隊超過1小時才可進場。Yokum說,溜冰場旁邊的洛克斐勒中心,每年聖誕樹立起世界著名的超大型聖誕樹,雪花紛飛下,使場地充滿節日氣氛,「如果不想排隊,建議旅客早上來,場地只會剩下聖誕老人跟你」。與旅客相比,紐約本地居民似乎更喜歡把「The Rink」當成求婚「驚喜」場地。為照顧龐大需求,溜冰場公司設計出多款「求婚套餐」,把一天劃分成多個時段出售,更設立網頁把未來3個月的場地供應情況列出,方便客人預訂。Yokum透露,以今年情人節為例,價錢由400元至800元不等的「求婚套餐」,全日共5個時段已賣出3個,笑言「每2小時看到一次求婚,感覺有點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204/19917842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