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強推京津冀一體化

2014-04-28  NCW
 
 

 

三地目前仍割裂考慮自身利益,可能臨時需要更高一層機構介入,在長期由市場力量主導的背景下尋找契合點◎ 財新記者 於海榮 文yuhairong.blog.caixin.com 停滯多年的京津冀一體化再度升溫。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由最高決策層推動,相關規劃由國家部委牽頭,超越了此前三地政府層面的推動。

4月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網站發佈消息稱,正在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研究編制首都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相關規 劃,規劃範圍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這一消息既透露了京津冀一體化的最新進展,也可以視為對此前保定集中承接首都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功能轉移等消息的間接回應。

2月底中央明確提出京津冀協同發展後,三地以及三地所轄區市之間,政府機構互訪密切,各種傳言不斷吸引市場關注。各方希望,高層推動能突破行政分割,改變這一區域此前多年合作進展緩慢的局面,將京津冀打造成珠三角、長三角以外的另一經濟增長極。

但在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陳秀山看來,京津冀一體化最大的問題是「明著合作暗著競爭」 ,目前仍是以競爭為主,三者定位有衝突、不協調。

「即使成立一個超越京津冀的國務院層面的協調機構,也不能完全決定三地的定位和產業佈局問題,這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最終還是政府和市場共同作用過程,三地需要在各領域找到利益契合點。 」陳秀山對財新記者稱。

產業佈局暗戰

過去20餘年,京津冀簽署了多份三地、兩地合作文件,一體化相關問題屢次提出,屢次沒有實質性突破。最新的一組是2013年3月京津簽署的加強經濟與社會發展合作協議,當年5月底兩天之內簽署的 《北京市 - 河北省2013至2015 年合作框架協議》和《天津市河北省深化經濟與社會發展合作框架協議》 。

此次高層提出,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要「立足各自比較優勢、立足現代產業分工要求、立足區域優勢互補原則、立足合作共贏理念」 ,理順三地產業發展鏈條,形成區域間產業合理分佈和上下游聯動機制,對接產業規劃,不搞同構性、同質化發展。

但盤點近期三地政府的表態不難發現,三地在定位、產業佈局上的同構化問題並未解決,在表態協同發展的同時,貌合神離的局面並未改變。

三地當中,中央已經明確北京的定位,即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為強化這一核心功能,必須調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北京提出,要克服 「捨不得」的思想,對不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要求的產業要有所不為,堅決把一般性產業特別是帶有汙染性質的產業清理出去。

北京市常務副市長李士祥在全國「兩會」時稱,北京將完善首都產業發展目錄和標準,不能發展的予以退出。

北京市市長王安順近期表示,北京市除了一些高新技術產業、金融業、文化創意產業以及其他必要的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要切實調整轉移一批產業項目,北京市已經形成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汽車、裝備製造、新能源、都市工業等六大工業行業,此外都可考慮將部分產業鏈向津冀地區轉移,讓北京周邊地區城市,通過產業轉移增強人口吸納能力。

作為產業轉移承接地的天津和河北,都將此視為重要機遇。河北希望承接京津兩地產業轉移,天津也希望承接北京的產業轉移。

目前中央對天津的定位是國際港口城市、北方經濟中心和生態城市。天津市委書記孫春蘭稱,這一定位與北京城市定位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天津要發揮港口、製造業、教育、人才等優勢,承接高端製造業製造環節乃至整個產業鏈轉移和研發成果轉化。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近期就京津冀一體化到天津調研。他稱,天津希望能在以前定位的基礎上,加上金融創新和金融運營中心,雖然將北京的金融機構直接遷到天津不現實,但希望考慮後台業務能否放到天津。

全國 「兩會」期間,天津政協委員提交聯名提案,建議京津應發揮各自產業優勢,北京重點發展金融、信息、科技、商務、文化創意等高端服務業。天津發揮製造業優勢,做大做強航空航天、節能環保、智能裝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為先進製造業服務的金融創新、金融交易、商務服務、科技研發等生產性服務業。

河北省對自身的戰略定位是打造優化城市佈局、現代產業體系、綜合交通網絡、生態涵養保護四個支撐區。河北對不同城市有不同定位。 《河北省委省政府關於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意見》提出,充分發揮保定和廊坊首都功能疏解及生態建設的服務作用,進一步強化石家莊、唐山在京津冀區域中的兩翼輻射帶動功能。

不僅津冀之間存在競爭,河北各市之間也存在競爭。唐山市曹妃甸區提出,以北京現有的高端製造業的製造環節、其他製造業的整個產業鏈為主攻方向,重點承接北京石油化工、裝備製造等重化工業轉移。圍繞高端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領域,積極構建北京與曹妃甸之間的「總部-生產基地」鏈條。

保定則希望承接京津地區的汽車、新能源、航空航天、旅遊休閒、健康養老等產業轉移,重點建設高端裝備製造基地、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商貿物流基地、新機場臨空產業基地和社會公共服務基地。

盤點三地重點發展的產業,電子信息、新能源、生物醫藥、裝備製造、節能環保等產業,都是重合的。對三地在產業佈局中的同質化傾向,陳秀山稱,這些只是政府的目標和願望,建立在各自獨立的產業完整性基礎上,與市場基於要素成本的選擇並不一定一致。

他認為,未來可能的一個突破點是三地形成價值鏈分工,在生產、銷售、研發等各環節上形成合理佈局,而非將某些產業全部轉移出去。只有這樣,北京的輻射、帶動作用會加強,周邊的產業結構也能得到提升。

北京方迪經濟發展研究院副院長趙燕霞也稱,京津冀的合作重要的不在於產業類型,而在於產業環節,無論是哪個產業,只要是符合北京資源特點的研發、設計、總部、國際營銷等環節都可以留,只要是符合外埠區域成本導向、產業配套能力的都可以轉移出去。 「從本質上看,低端產業也有高端環節,新興產業也有低端製造環節,不能籠統一概而論。 」現在的狀況是,三地在產業轉移方面最先確定的是產業鏈之外的低端商貿業,如動物園批發市場、大紅門批發市場遷至河北。涉及產業鏈的產業規劃,尚需進一步探討。

功能疏解爭鋒

與產業佈局調整相比,市場更關注的是北京非核心功能向何處轉移。

3月保定將成副政治中心的傳言一出,催生了當地房價快速上漲。隨後這一消息被證實是河北的一廂情願,北京亦提出通州建設城市副中心的說法,這或許顯示出,北京功能疏解的爭奪,要比產業轉移要激烈得多。

從北京的首都核心功能看,醫療、教育等其他非核心功能需要疏解,但是北京設想的疏解,與網傳的行政事業單位以及醫療、教育機構搬遷,並不一致。

全國 「兩會」期間,李士祥就稱,對高校、醫院是否外遷,北京的原則是在滿足首都市民需要的前提下,再適度疏解功能, 「不是校本部、院本部都要外遷,而是不再擴大規模,同時鼓勵到外地辦分校、分院」 。

4月3日,北京市市委書記郭金龍在通州調研時提出,通州要抓住調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機遇,建好通州新城,完善城市副中心功能。這被視為對保定副政治中心的回應。

此前河北提出,著眼緩解首都人口壓力,積極承接首都的部分行政、科技、教育、衛生等功能,保定力爭成為北京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載地和產業轉移的首選地。

與承接產業轉移一樣,河北內部承接功能疏解的競爭也很激烈。保定之外,曹妃甸提出依託生態城,採取建立分院、分校、聯合辦學等方式,加快吸引京津的科研院所、職業院校落戶。

天津亦不甘落後。天津市市長黃興國稱,積極主動承接北京疏解功能,加強與中央企業、大院大所等的合作,促進教育、醫療等方面的合作,借重用好首都資源。

天津政協委員提交的前述提案建議,國家支持京津建立公共服務協同管理機制,推進社會保障服務一體化。優化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等公共設施佈局,向完全實現一體化方向發展。

諸建芳稱,河北希望北京把非核心功能如教育、醫療機構轉移過去,同時希望天津的部分資源也轉移過去,但天津認為,與北京相比,自己的醫療教育資源也很稀缺。

「從基礎和條件看,天津疏解北京的功能更有利。 」陳秀山稱,天津與北京的合作一直未能實質性推開,天津需要增加對內對外的包容性。

趙豔霞提出,在承接功能疏解方面,各地應站在城市群建設的高度,圍繞做大文化和科技兩個功能,共同做大做強。

誰來主導一體化

目前來看,對京津冀協同發展最積極的還是政府。無論是承接產業轉移還是功能疏解,都是政府在主導,河北省承德市甚至提出,要把京津冀協同發展納入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中。企業這一市場力量主體的聲音並不多見。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趙弘提醒,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不能依靠行政命令,讓企業和事業單位搬遷,要考慮其可行性、代價、成本甚至後果。

他稱,歷史上北京結構調整曾有過教訓,將工業企業總部和製造全部搬到外地或郊區,造成高端人才流失,工業品牌基本消亡,以失敗而告終。如果與周邊城市交通建設不到位的情況下,強行命令一些企業總部、大學、醫院遷過去,員工在路上耗費大量時間,其結果只能是一流大學出去辦變成三流,一流醫院變成三流,企業消亡。

「硬條件是基礎設施,軟條件是制度。 」趙弘認為,高考制度、養老制度、醫療制度等都在阻礙著區域的一體化,消除制度瓶頸,完善公共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問題,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無所作為。

陳秀山也表示,在區域發展中,包括企業、居民、投資者在內的市場力量做選擇,主要看兩方面因素:硬件方面包括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軟件方面包括制度、規則、政府服務以及人才、自然環境等要素成本, 「硬件可以改善,軟件方面則是一個競爭過程。 」「政府可以在教育、醫療、環境、公共交通設施等公共資源領域發揮作用,市場方面,政府只能發揮有限的影響作用。 」他稱,比較可行的方式是,先從交通網絡改善入手。

北京市交通委透露,京津冀三地已經開始編寫交通協同發展計劃,到2020 年交通一體化體系將初步建成。

在承接功能疏導方面,各地都有意爭取政策支持。河北保定市市長馬譽峰稱,將向國家爭取,賦予保定一些先行先試權限,通過與北京合作共建等多種合作模式,率先在基礎設施對接、城市功能承載、產業分工協作、公共服務銜接等方面做一些有益的探索,並在財政收入、土地指標、環境能耗容量等方面嘗試與北京進行共用共享。

在土地指標上,三地已經行動起來。三地市國土資源部門通過調研座談,達成多項共識,包括探索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指標的統籌使用及建設佔用耕地跨區域實現佔補平衡;充分考慮土地資源稟賦、環境容量、土地價格及產業定位等因素,合理制定差別化的土地利用和供應政策,引導不同類別產業項目的轉移、承接和聯動;健全生態環境經濟補償及財政轉移支付機制等。

與長三角、珠三角相比,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相對緩慢。河北社科院經濟所所長薛維君認為,強勢行政分割阻礙了市場機制解決問題的通道。 「強勢行政分割」不同於一般行政分割,一般的行政分割通過平等對話和市場協商可以解決。如果首都不在北京,京津冀的大部分問題都可以解決。

有觀點認為,京津冀協同發展中,亟須一個超越三方的協調機構來推動。

北京市市長王安順表示,在區域協調發展初期可能需要中央的積極推動,建立區域發展規劃銜接機制、區域發展政策聯動機制和區域發展利益協調機制,加強頂層設計,統籌區域發展。

陳秀山認為,衝破障礙尤其是政府自己設置的障礙,只能靠更高一層的政府。從短期看,出於突破制度性障礙、大項目協調等考慮,國務院層面成立協調機構是有必要的。但是,要動態分析,這一機構應該是階段性的,從長期看還是要由市場力量來決定。

財新記者汪蘇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214

布局京津冀一體化


2014-09-22  NCW  
 

 

中央牽頭推進顯示決心,要素自由流動與公共服務一體化難題待解◎ 財新記者 李雨謙 文liyuqian.blog.caixin.com 從環渤海經濟區的提出到京津冀一體化,已經歷時近三十年,但進展緩慢。此次中央層面寄希望通過更高級別的協調小組再次積極推動。

當前,中央已經成立了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和專家咨詢委員會,各項工作全面展開。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透露,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了階段性重要進展,同時也要求儘快完善協同發展規劃總體思路框架,為編 制總體規劃奠定堅實基礎。

根據中央規劃,京津冀協同發展將率先從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協同發展三個重點領域率先突破。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任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組長。地方在中央的帶動下,也顯得非常積極。今年以來,北京與河北、北京與天津、天津與河北已分別完成多個合作框架協議及備忘錄,共18份。

交通切入點

交通一體化被排在了率先突破領域的首位。便捷的交通可以進一步縮短京津冀區域的時空距離,將加速人才、資源等要素的流動。目前在中央和地方間已經成立了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的協同發展機制。

河北省交通廳綜合規劃處副調研員鄧偉表示,目前在國家部委、省市政府以及各省的交通運輸管理部門三個層面,建立起了一套協同發展(或者交通一體化)的管理和協作機制。

第一個層面是,交通運輸部已經成立了推進京津冀交通一體化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交通運輸部部長楊傳堂任組長,其他部門領導和三省市分管副省(市)長擔任副組長,統籌推進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第二個層面是,三省市的政府成立了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協作領導 小組,三省市的主管領導擔任組長,將組織開展相關的協作工作;第三個層面是,三省市的交通運輸部門建立起一套京津冀交通一體化聯席會議機制,並成立了工作機構,負責區域交通一體化具體協調工作。

鄧偉介紹說,河北已與北京簽訂了交通一體化合作備忘錄,也與天津就交通一體化合作的框架協議進行了會商,同時基本形成了三省市達成一致的規劃圖,三省市都同意向國家部委爭取支持政策。

此前,河北省交通運輸廳廳長高金浩曾透露,將加快京津冀交通網絡互聯互通,推進北京輕軌和地鐵向河北延伸,重點推進通州至燕郊、大興至北京新機場至固安等輕軌項目建設。同時,還將重點構建覆蓋全域的城際快速鐵路網,加快京沈、京張等快速鐵路項目建設。規劃實施後,京、津、石三個中心城市之間均有三條高速公路相連,環京津縣(市、區)至少有一條一級公路對接,形成京、津、石之間以及相鄰城市之間“一小時交通圈” 、主要城市與周邊衛星城市間“半小時生活圈” 。

按照規劃方案,京津冀未來將形成天津港、秦皇島港、唐山港、黃驊港四個海港和首都機場、北京新機場、天津機場、石家莊機場四個空港。北京、天津、石家莊、唐山、邯鄲、張家口、承德、保定將成為八個全國性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城市。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在 “夏季達沃斯”期間表示,改變京津冀現狀關鍵是抓住北京周邊的發展,實現半小時生活圈。京津唐用高鐵聯繫起來,形成一個金三角,用京津唐的發展帶動京津冀的發展,用京津冀的發展帶動環渤海的發展。

重看比較優勢

產業協同發展是京津冀一體化的又一重要內容,被官方稱作是京津冀協同聯動發展的實體內容和關鍵支撐。與交通一體化相比,產業一體化面臨較大協調難度。

從京津冀兩兩之間簽訂的協議看出,當前政府所推動的三地產業協同發展的主要途徑主要有兩條,一是產業承接,二是建立合作示範區。

北京具有科技、人才、服務業等優勢,處於產業鏈的上游,天津和河北則希望承接產業鏈的中下游部分。

在京津兩地簽訂合作協議時,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表示,創新驅動發展作為京津深化合作的重點,通過搭建技術和產業轉移平台,使更多的科技成果在天津轉化,共同打造創新發展的戰略高地。同時強化兩地在金融、文化、旅遊、現代服務業等方面的合作,實現抱團發展、聯動發展。

對於京冀合作,河北省委書記周本順表示,加快組建曹妃甸協同發展示範區和北京新機場臨空經濟合作區的工作班子,進入實質運作階段。選擇幾個重點產業深化合作,建議雙方有關部門選擇IT、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等幾個高新技術產業進行總體規劃,把配套、後分裝放在河北,深化與河北的深層合作。

同時,也支持河北有實力的企業將研發放在北京。

河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楊連雲對財新記者表示,河北希望能將高新技術產業的生產基地放到河北,研發在北京。

目前河北各縣區100多個工業園區都做好準備,土地、人才配套和產業配套都已具備, “關鍵看北京願意放棄多少” 。

在楊連雲看來,最大的障礙還是利益格局改變,北京希望將生產基地放到其遠郊區而非河北,這 “牽扯到稅收和就業問題,要改變利益格局,還得看中央的統一規劃” 。

目前為止,京津冀在產業協同發展方面仍顯緩慢,除了此前確定的首鋼搬到曹妃甸、北汽製造廠搬到河北黃驊,以及低端商貿業,如動物園批發市場、大紅門批發市場遷至河北等項目外,並未看到其他大的動作。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認為,京津冀三地存在“產業絕緣” ,就是產業不相同、不相關、不相連,這就導致了城市之間的不能互相利用,要素不能互相分享。

他分析稱,北京的主導產業是高端服務、高科技產業,還有文化創意,尤其是服務業,服務的對象面向全國,但是對於河北、天津卻服務的很少。以金融為例,河北緊鄰北京,本應能夠充分利用北京的優勢,事實卻不是如此。

天津產業的特點是先進製造、科技成果轉化,主要是外向型,與河北、北京聯繫也非常少;河北的產業以鋼鐵、煤炭、電力為主,這些產業跟天津和北京的產業聯繫也不密切。

他建議,應該打破過去狹隘比較優勢的觀點,京津冀的產業要以一體的形式進行規劃,統一起來,互相對接,互相延伸、互相融合。京津冀的整體定位應是高端製造和高端服務。 “在區域一體化情況下,河北完全可以根據北京的人才技術來設計、發展自己的產業,而不僅僅是看其自身的資源和市場。 ”

打破利益格局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確立的率先突破的項目中,市場一體化並沒有被列入其中,可見其難度之大。

在京津冀三省市相互間簽訂的協議中,則均包含了市場一體化的內容,不過也僅是方向性的。

京津簽訂了《關於加強推進市場一體化進程的協議》 ,京冀簽訂了 《共同加快推進市場一體化進程協議》 ,津冀簽訂了 《推進區域市場一體化合作框架協議》 。

津冀協議提出,從三大方面推進區 域市場一體化合作。一是推動資源要素自由流動,包括推進區域金融一體化建設;促進科技成果、科技條件資源等創新要素按市場規律在區域內實現優化配置和自由流動;推進人力資源市場一體化建設,建立就業協作機制。

二是建設統一開放的商貿流通體系。包括推動口岸一體化建設;建設統一開放的商貿流通市場;著力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三是促進公共服務一體化。包括深化醫療合作;促進社會保障服務一體化,實現兩地社會保險關係順暢轉移接續;促進市場環境一體化,共同規範和整頓市場秩序,推動形成自由、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

由於京津冀三地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發展水平差異明顯,包括要素自由流動、公共服務一體化在內的市場一體化將會面臨很大困難。京津戶籍制度的嚴格限制,影響區域勞動力的自由流動;北京政治地位特殊,衆多資源自動向首都集中;三地社會保障體系參差不齊,阻礙一體化進程。

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辜勝阻表示,京津冀城市群發展的最大的問題在於京津冀三地發展差距過大。

天津社會科學院城市經濟研究所所長蔡玉勝認為,京津冀一體化 “醒得早、起得晚” ,受制于地區市場化程度和市場化水平,始終沒能形成協同發展的體制機制和市場體系,導致結構鎖定和利益固化。因此,構建一體化的市場體系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關鍵。

他建議,應該打破地域分割、人員分類的傳統管理體制,建立科研資源共享制度,探索公務員交流和兼職制度,並逐步推動社保信息共享、養老失業和醫療保險的轉移和接續。同時,推進金融市場技術性基礎設施建設,深化金融市場的分工合作和一體化。

此外,也可利用產業園區共建的形式,完成科技資源和產業資源的轉移與承接,以產業合作共建,帶動區域間企業交流、要素流動、技術溢出、人才培養等。

在倪鵬飛看來,京津冀協同發展最重要的也是市場一體化。他表示,這要進行財稅體系改革和制度體系改革,同時也要減少政府的干預。

財新記者于海榮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432

興王畿周千里,造華夏第三極——京津冀一體化 唐史主任司馬遷

來源: http://xueqiu.com/2054435398/34077369

敬告:本文僅為個人分析,不構成任何投資依據。
再次敬告:本文僅為個人分析,不構成任何投資依據。

但凡有親朋好友來北京旅遊,必是要去天安門的。為了免於踩踏之苦,我都是晚上帶去。
華燈初上的長安街車水馬龍,已然封閉的天安門廣場沒有人潮如湧而更加廣闊。
但如果是我的至交知己,我是會帶他去鼓樓。鼓樓在鐘樓之南,紫禁城之北。矗立在北京的中軸線上。
從狹長陡峭,被無數朝聖的足跡磨得圓潤的臺階爬上去,仿佛每一步都走在歷史清寥的時空里。
到了時辰正點,幾個姑娘小夥會英姿颯爽地出來擊鼓。無論流連的遊客來自天南海北、臉孔黑白。只需大鼓一擊,即刻肅靜。
鼓點如潮水般沖上屋檐、再如驟雨般疾落,顫動的不止是耳膜。
這鼓聲是皇城腳下普通人家剁餃子的咚咚砧板聲
這鼓聲是儀仗隊跨過金水橋整齊劃一的靴履隆隆
這鼓聲是邊塞勁旅的欲飲琵琶馬上催
這鼓聲是幾度輪回的匹馬西從天外歸
這鼓聲會穿出舊城墻,南向六千里到吹沙造島的戰艦,西向六千里到雪山戍邊的營房。
這鼓聲是千百年來永未停息的脈搏跳躍。
這鼓聲叫做“北京時間”(自動腦補新聞聯播片頭)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g1ODU2NzQ0.html  (沒找到更好的擊鼓視頻,請開到最大音量傾聽。欲求更好效果請親臨現場)

乃辨九服之邦國,方千里曰王畿。不論是五服還是九服,京津冀就是聆聽鼓聲的第一圈,所謂王畿。
縱觀中國歷史,凡都城所在,多富庶於當時。
橫看當今世界,列國首都圈經濟占比多獨具鰲頭。
而京津冀區域一體化程度自鄧公改革後,落後於珠江三角。自江執政後,落後於長三角。
醞釀二十余年而不得其果,故有今上於年初強力推進,寫進政府工作報告。

觀政先觀施政者意誌。今上龍潛東南十數年,敢開鏟車拆別墅,會上高炮打飛機。得獲公器之後,厲行反腐。敢擒軍委副主席,刑上常委罪問貴胄,海內緝拿諸貪官。更敢於訪問古巴之日試射導彈,於英涉港務之時力挺阿取馬島。凡強人政治中興之兆不勝枚舉,又怎容臥榻之畔一督二撫十幾道臺政令不從?(本人政治觀點:真強人勝假民主)
前首輔曾淚涕俱下稱房地產商也要有道德的血液,故被稱之為政令不出中南海。
如今上欽點之一號工程亦受阻,恐被譏諷政令不出七環。城門立柱之作,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
看官會說:京津冀?難!
鄙人答曰:京津冀難不難,試看APEC藍!
是故:京津冀為國政要務,一號工程,言之必行,行之必果。

京津冀如何一體化?
於專題匯報會與政府工作報告後,三省市數出文、各部位分調研。
眾說紛紜,期間不乏社科院挖大運河引海水到朝陽門之笑料。更有保定府諸狗腿以副中心自居熱炒房價觸怒高層。在海關總署實幹獻通關之利後,各部門才漸有跟進。於9月第三次小組會議確立交通、環保、產業先行,副中心之說淡出,軸帶之說取而代之。
10月後,中央批複天津南疆建設之規劃,並在此基礎上批複自貿園區,大京津冀自貿區之構想亦出局面。到此為止,天津得以保障自身利益與發展空間。
按照設計師:兩胖要瘦,一瘦要胖的構想,河北從始至終都堅持優先發展曹妃甸。
而近日公布的在天津寧河縣西南部的北京清河農場移民38萬人的計劃,就是在飛地茶澱基礎上擴大的。
將天津西北要沖河西務連接茶澱、曹妃甸後,藍圖日漸清晰,可見出海通道。
結合最近產業轉移方向上,屢屢提及的北京要發展臨空工業和臨港工業,可見曹妃甸為臨港工業布局重點。
社科院今年早先曾有研究說:造新城如果遷出要帶產業的話,每人預計要50萬元。而38萬人2500億的規模明顯高配。產業在曹妃甸人口在茶澱的模式可見一斑。
而前幾日,河北公布要籌建京津冀開發銀行,致力於基礎設施建設,轉日唐山港宣布終止已洽談一年的參股唐山銀行項目。兩者結合來看,京津冀一體化已進入最後一環節:規劃落實能力準備的階段。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如果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有出臺相應的稅收分割方案、三省市開始籌資組建開發銀行或者實際工程協調機構,則規劃進入整體出臺的階段。

從證券市場看,目前三個自貿園區的炒作已勢頹,地圖資金今日進入成渝新區(炒不了幾天)。京津冀板塊開始調整。由於在經濟工作會議上明確列入了來年工作重點,所以炒作空間仍然很大。從時間窗口上來說,京津冀規劃必須在下一次政府工作報告前出臺,以免滯後對下一個五年計劃的初步規劃造成影響。故而判斷,春節以前,京津冀將有望壓軸登場,成為本年度最後的地圖炒作高潮。
個股方面,我不推薦了。誰手上有北京出海方向的土地,誰是A股上有排他性的標的,誰就是龍頭。誰是北京市搞工程建設的確定參與方,誰就是龍頭。
不用私信我,我該說的能說的,都已經說了。


補一張圖吧,否則閉著眼睛的人會說這塊土地一毛不值,會說北方最好的港口一錢不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815

京津冀主題迎來重要時間窗口期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122

京津冀主題迎來重要時間窗口期
作者:陳果,張宇生

核心內容

15年2月26日是習近平總書記京津冀戰略一周年,我們認為,從現在開始的一個月左右時間,將是京津冀相關政策出臺的重要時間窗口。

我們認為,未來京津冀整體規劃將實現“分進合擊”,既涵蓋京津冀整體的一體化,又註重各個區域的功能化,最終實現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使得京津冀區域與八十年代的珠三角、九十年代的長三角一樣,成為未來十年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


一體化與功能定位是京津冀的兩大關鍵詞,兩者密不可分,我們認為在這之間,從產業發展來說,廊坊、唐山將受益於京津冀的中部優化調整、保定將受益於京津冀的南部制造業發展,唐山將受益於京津冀東部濱海臨港產業發展。所以京津冀的核心受益區域是:廊坊、唐山、保定。

在目前階段,我們認為京津冀主題需要更多把握龍頭公司。基於廊坊、唐山與保定將是最受益於京津冀一體化的區域的判斷,經過篩選我們認為,廊坊發展、華夏幸福、榮盛發展、寶碩股份、唐山港這五家公司從邏輯上是最受益該主題的龍頭公司


京津冀是重大國家戰略,也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2015年重要工作,也是A股主題投資無法忽略的一個重中之重。
15年2月26日是習近平總書記京津冀戰略一周年,我們認為,從現在開始的一個月左右時間,將是京津冀相關政策出臺的重要時間窗口。
京津冀地區相關上市公司較多,市場在該概念出臺初期時也曾經一並炒作,那麽到目前,當政策預期漸漸清晰時,該主題投資的重點也應該有所變化。
在該主題重要時間窗口期,京津冀主題的重點脈絡究竟是什麽,核心標的應該是哪幾個,這是本報告試圖回答的問題。


京津冀:中國經濟新增長極

京津冀地區多年來發展不均,北京和天津的雙核聚集現象顯著,出現了一些極端的問題,一是三地的定位不清晰,分工不合理。二是區域內經濟發展水平差異過大,經濟聯系松散。三是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弱,京津兩大城市對周邊地區的資源存在“虹吸效應”。
在習近平主席將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以來,京津冀已經成為了高級別會議的高頻詞匯,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各政府部門也陸續有政策出臺。但作為頂層設計方案的京津冀規劃目前仍處於制定階段,尚未出臺。
我們認為,在15年2月26日,京津冀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周年慶”之際,京津冀整體規劃有望進一步推進。如果一體化的頂層設計可以屆時出臺的話,京津冀將會引起市場的新一輪追捧。因此,現在市場應該加強對該主題的關註。



雖然京津冀整體規劃尚未出臺,從官方密集的相關政策措施與媒體報道中,我們試圖推測出京津冀未來規劃的重點。我們認為,未來京津冀整體規劃將實現“分進合擊”,既涵蓋京津冀整體的一體化,又註重各個區域的功能化,最終實現整合京津冀區域有機的整合,使得京津冀區域與八十年代的珠三角、九十年代的長三角一樣,成為未來十年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

而哪些公司能牢牢把握這一重大戰略與歷史機會,也將成為未來十年的贏家。


一體化:京津冀的關鍵詞

一體化是京津冀的關鍵詞。京津冀整體規劃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區域的協調發展,因此在交通、公共服務等領域,必須要推進一體化規劃與建設,消除京津冀區域內的壁壘,降低人員與物資的流通成本。目前在交通、公共服務與環保領域,已經有了初步的一體化設想,預計將會有相關政策出臺。未來在其它領域也可能會有一體化政策出臺。


交通一體化

京津冀地區一直是國家交通建設的重點地區,綜合運輸網絡以北京為主中心(陸路與空路)、天津為副中心(水路),是我國交通網絡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公路網密度為全國平均水平的2.1倍,高速公路網密度為全國平均水平的3.3倍;此外,這里還有8個通航運輸機場、4個沿海港口。豐富的交通運輸資源領先全國諸多地區。然而,作為全國路網密度最高、交通運輸最繁忙的地區之一,這里也是最不均衡的地區之一。有關數據顯示,河北的高速公路密度僅為北京的1/2、天津的1/3。各種因為“斷頭路”和“一公里壁壘”而形成的交通斷崖十分普遍。
交通一體化是京津冀區域一體化的基礎,也是目前推進速度最快的一體化措施,機場建設、軌交建設、高速建設、航道建設等領域目前已經先行啟動。其中新首都機場的建設、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公司的設立最具有代表性。


公共服務一體化

目前京津冀地區的公共服務也呈現明顯的不平衡。北京作為首都,享受著豐富的資源供給,包括經濟與政治資源、人口資源、公共資源等,同時對周圍區域形成了明顯的擠壓。天津與河北的公共服務,如醫療、教育等都與北京有著明顯的差距。這也使得人力資源自然的向公共服務更加完善的北京聚集,加大了北京的擁堵,而削弱了周邊城市的競爭力。因此,實現公共服務的一體化,才有望實現區域內經濟一體化發展。
從目前來看,在醫療、教育、貿易、旅遊等方面,已經陸續有一體化的政策出臺。


環保一體化

近年來,京津冀地區的環境問題表現的尤為突出,在嚴重的損害了區域內任命生活質量之外,還嚴重的制約了京津冀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京津冀區域內的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之一是區域環境保護缺乏統一的規制。作為“十二五”期間環境保護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京津冀區域聯防聯控近年來取得了一系列新的進展。


從區域功能定位看一體化的受益者

京津冀的一體化與區域功能定位密不可分,各個區域必須要有自身的功能定位,才能實現更好的一體化協同發展,而一體化的建設本身也在為實現各區域定位打下堅固基礎。


據媒體報道,發改委初步將京津冀區域劃分為四大功能分區,即西、北部生態保護和生態產業發展區(覆蓋承德、張家口),中部優化調整區(北京、天津、廊坊、唐山)、南部制造業與耕作業區(覆蓋石家莊、保定、滄州)、東部濱海臨港產業發展區(覆蓋唐山、秦皇島、天津、滄州)。我們認為這個定位具有很高的合理性,對於該主題的把握可以重點參考這一定位。


中部優化調整:關註廊坊、唐山

根據發改委規劃,中部優化調整區包括北京、天津、廊坊與唐山。預計中部優化區將圍繞著北京與天津兩大核心展開,主要的工作內容包括重新整合產業布局,實現產業轉移,同時分流人口,緩解北京的擁堵問題。


中部區域的核心是北京與天津雙星閃耀,但是我們認為最值得關註的並非這兩大區域中心,而是未來受益於中部優化調整彈性最大的區域。我們推薦關註河北廊坊,前者作為中部優化區的核心區域,受益於新機場的建設;將承接來自北京的產業轉移。



南部制造業與耕作業區:關註保定

根據發改委規劃,南部制造業與耕作業區將包括石家莊、保定與滄州。我們認為,保定是其中受益最充分的區域。
自京津冀一體化政策加快後,河北省推出關於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意見》和討論稿,明確提出保定將承接北京部分行政、科教和醫療等功能。


東部濱海臨港產業發展區:關註唐山

東部濱海臨港產業發展區主要覆蓋唐山、秦皇島、天津、滄州,我們認為,唐山是其中最值得關註的受益區域。
唐山是京津產業轉移和重大項目合作的主要目標區域之一,被納入京津唐國家一級經濟網和京津唐金三角發展規劃,是國家規劃部門、京津兩市和高層專家公認的“大北京”建設的重要一環。該市還連接著京津冀城市群和東北兩大市場,經濟相互輻射度較高。


京津冀主題的五家核心公司

根據上文的分析,廊坊、唐山與保定將是最受益於京津冀一體化的區域,因此這三地的標的值得關註,經過篩選我們認為,廊坊發展、華夏幸福、榮盛發展、唐山港、寶碩股份這五家公司從邏輯上是該主題的受益龍頭公司,其中榮盛發展市場前期挖掘較少。當然作為一個大主題,京津冀區域內的其他相當多公司也存在一定的受益邏輯。(例如中國武夷在北京通州也有項目布局等,但在公司業務占比相對較小)



來源:廣發策略研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494

京津冀灰霾探源上的公共題 揭密APEC藍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7360

從左到右分別為: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胡敏、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主任張大偉、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馮銀廠與河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馮海波。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在北京的地形地勢和不同的氣象條件下,PM2.5呈現4-7天的周期性波動。

在北京,機動車的汙染更嚴重,天津和石家莊的燃煤、揚塵更嚴重。

北京治汙走在京津冀的前列,是“過度治理”。

7個省份減排了約一半汙染物,這才實現了APEC藍。

2014年過去了,這一年的空氣質量成績單看上去不錯。

根據環保部公布的數據,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的PM2.5年均濃度都較2013年有所下降。除北京只下降4%以外,三區域的其他省市降幅均在10%左右。不過,北京亦收獲了世人矚目的APEC藍。

但中國大多數城市的空氣質量仍不容樂觀。根據環保組織的計算,全國190座城市中,超標城市逾九成,濟南、鄭州、合肥、武漢的空氣汙染和北京相當。

治病需找準病竈,治霾需追溯源頭。2015年,北京、天津、石家莊發布了大氣顆粒物源解析結果,環保部部長周生賢稱,力爭2015年底所有省會城市完成源解析工作。

源解析給決策者畫了一張餅圖,工業、燃煤、機動車、揚塵等分別對PM2.5貢獻了多少。但這僅僅是某個時空尺度的粗線條,對於灰霾的形成機制,還有太多的未知,公眾更是茫然。

2015年1月17日,在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與南方周末綠色新聞部合辦的、首屆“千篇一綠”沙龍(“千篇一綠”為部門微信公號)上,來自京津冀的學者分享了最新的研究,試圖解答這些困惑。

PM2.5濃度確實在降

南方周末:公眾覺得灰霾越來越嚴重,那麽北京PM2.5濃度是否在上升?

胡敏:北大自2004年開始全年監測PM2.5,這些年來,除了2008年因舉辦奧運,年均濃度最低外,最近幾年PM2.5年均濃度較2006-2007年略有下降。但我們發現,2012和2013年的極端重汙染天數增多,這可能是公眾感到灰霾加重的原因。

張大偉:從1998年開始,北京市一直監測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PM10濃度都在下降。其中PM10下降了40%左右,PM10包含PM2.5,PM2.5應該也隨之下降。北京市環保部門自2013年才開始正式監測並發布PM2.5的數據。在此之前的科技論文中,北京城區點位PM2.5的監測數據,總體在80-120微克/立方米(單位下同)之間波浪變化。2000年最高,之後開始下降,到2006、2007年又有一個高峰。

北京市2013和2014年PM2.5的年均濃度分別是89.5和85.9,所以對比來看,PM2.5的濃度並不是一下子漲起來的,歷史上比現在可能還要高;可能是現在的PM2.5組分發生了變化,影響能見度的部分增加了,導致灰霾這種視覺沖擊加大。

馮銀廠:南開大學從2004年開始監測天津的PM2.5濃度,總體趨勢是下降的。不過我們統計過,近些年重汙染天和不利於汙染擴散的天氣增多了。此外,和公眾以前不關註灰霾,現在關註度高也有關。

南方周末:除霾緣何總要“等風來”?

胡敏:我們的研究在夏秋季進行,發現在北京的地形地勢和不同的氣象條件下,PM2.5呈現4-7天的周期性波動。例如,第一天是來自清潔地區的北風,且風速較大,將北京地區的汙染物驅除。可是,半天至一天後,風速減緩為靜穩天氣或風向轉為來自汙染地區的南風,顆粒物快速生成,而且在北部和西部山脈的阻擋下,顆粒物無法擴散,導致在剩下的三至五天,濃度持續上升,直至新一輪北風降臨,驅除汙染。

馮銀廠:為什麽同緯度的城市,沒有風,不會空氣汙染?為什麽APEC期間氣象條件不利,也不會空氣汙染?說明汙染減排就有效果。過於強調氣象原因,會讓公眾感覺沒有辦法。研究氣象便於我們去認識氣象條件,為汙染控制做指導,但氣象是灰霾形成的外因,汙染是內因。

2014年治霾成績單。圖為MP2.5濃度在各地的變化。(李伯根/圖)

北京已“過度治理”?

南方周末:限行政策是否有效?機動車對於PM2.5的貢獻為何爭論不一,從4%到50%不等?

張大偉:機動車限行只是大氣汙染防治各項政策中的一項,不應該孤立看待。在擴散條件較差時,北京本地排放的汙染物擴散不出去,汙染物的濃度就會不斷積累上升。比如APEC期間,11月8-11日,氣壓場的邊界線就壓在北京的南城。南邊的汙染團上不來,北京本地的汙染物也出不去。好似房門一關,別人進不來,你也出不去。在這種氣象條件下,北京的汙染物主要源於自身,但由於北京市實施了機動車單雙號限行、工業企業停限產和工地停工等一系列減排措施,排放強度大幅度削減,那幾天汙染物濃度上升非常緩慢,所以最終空氣質量還能達到良。這是機動車限行和其他減排措施的綜合成效。

機動車排放的PM2.5,一部分來自柴油車的直接排放,更多的來自汽、柴油車排放的氮氧化物和碳氫化合物的二次轉化,這些加起來對PM2.5的貢獻,肯定不止4%。在北京本地源排放貢獻中,機動車貢獻占3成左右,這經過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聯合論證過,也是科學界目前的共識。

胡敏:小汽車對於PM2.5的貢獻方式,科學家的認知是一致的:小汽車一次排放的顆粒物貢獻不高,但小汽車排放的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會轉化為二次顆粒物,這樣的貢獻就高了。有的科研結論關註小汽車的一次排放,有些綜合考慮了二次轉化,解讀的角度不一,差異也就在所難免。

馮銀廠:機動車也會造成揚塵汙染,如果考慮這個因素,機動車的貢獻還要加大,但這不能算作機動車的排汙。所以,大家對於機動車汙染的評價準則不一樣,要區分開來。也不能只看論文,要看官方公布的源解析結果。

對比北京、天津和石家莊的源解析結果,PM2.5在PM10中的占比,北京最高,天津次之,最後是石家莊。說明機動車汙染多,PM2.5在PM10中的占比就高,例如北京;揚塵高,占比就低,比如石家莊。說明在北京,機動車的汙染更嚴重,天津和石家莊的燃煤、揚塵更嚴重。

南方周末:如何看待“河北汙染北京”?

張大偉:北京的重汙染和京津冀地區同步,只要北京發生重汙染,80%的情況下,周邊的城市都發生重汙染。北京周邊地區的汙染排放強度確實比較高。2013年環保部的數據顯示,二氧化硫排放最高的山東、內蒙古、河北和山西都在北京周邊,氮氧化物也是類似。2012-2013年PM2.5源解析的結果表明,區域傳輸的貢獻在28%-36%,約為三成。這個結果是合理的,但不代表這個結果是唯一的。APEC藍帶來的一個很重要的認識是,要改善空氣質量,必須區域協同減排和汙染物協同治理,區域內的幾個省份聯合行動,所有排放大氣汙染物的汙染源,煤、車、工業、工地等都得協同減排。

馮海波:京津冀區域環境空氣質量最好和最差的城市都在河北。張家口和承德的“好”風、邢臺、邯鄲的“差風”都往北京吹。河北對北京有影響,同時也受到北京的影響。河北省的9個城市正在做源解析,今後將作為業務化工作,結果尚未完全完成。

北京治汙走在京津冀的前列,是“過度治理”——北京投入五六千萬只能減排幾十噸的揮發性有機物,如果同樣的錢投在河北,可以減排幾千噸揮發性有機物。北京的資金和技術若是向河北轉移,會對京津冀區域的治理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呼籲在京津冀建立排汙權交易的統一市場和京津冀的環境保護基金,河北得到了治理,京津冀均能受益。

減一半汙染實現APEC藍

南方周末:為什麽北京的藍天總是稍縱即逝?

胡敏:即使在秋高氣爽、藍天白雲下,大氣汙染物的化學轉化過程仍在進行。由機動車、工業企業排放的氣態汙染物轉化成可凝結蒸汽,進而核化成納米級的最小的顆粒物,盡管對顆粒物的質量濃度增加不多,但是在大氣中“播撒”了大量顆粒物的“種子”;一旦出現不利的氣象條件,其他的氣體汙染物在這些小顆粒物上不斷凝結,這些顆粒物就會迅速長大,就像種子迅速生根發芽一樣,霾就出現了。這個過程很快,常常是上午還是藍天,中午就出現了大量的種子,下午種子就開始發芽長大,藍天就隨之消失了。這是北京成霾的獨特過程。

南方周末:APEC期間氣象條件不利,APEC藍是如何實現的?

張大偉:2014年11月1日,專家預報11月4-5日、8-11日將有兩次不利氣象條件。4-5日是偏西南風向,所以西南方向沿太行山東麓的廊坊、保定、石家莊,邢臺、邯鄲5個城市啟動最高級別減排措施。8-11日的預報是先偏東風,再轉偏南風,所以西南的5個城市繼續最高級別,東南方向的天津、唐山、滄州、衡水,包括山東的6個城市,啟動最高級別減排措施。另外,山西、內蒙古等部分城市也相應采取了措施。最終區域內共有17個城市1萬多家工業企業停產停工,4萬多個工地停工。除此之外,燃煤電廠減排50%,鋼鐵、水泥等高架源全部停產,涉及VOCs(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工序全部停產,機動車限行,7個省份減排了約一半汙染物,這才實現了APEC藍。

胡敏:課題組觀測了APEC期間顆粒物的增長過程,發現雖然APEC期間也遭遇了靜穩天氣,汙染擴散不利,但顆粒物汙染的增長明顯變慢。說明APEC期間的減排措施是有效的,因為機動車和工業過程排放的VOCs、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減少,導致這些氣態汙染物形成的二次汙染物減少了。

南方周末:如何讓“APEC藍”成為“常態藍”?

張大偉:APEC期間汙染減排將近一半,所以才實現了APEC藍。但是這些減排量是依靠工業企業停限產、機動車限行、工地停工等實現的,這些措施大部分都是非常規措施,難以常態化。從長遠看,還是需要通過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等的調整優化,以及末端治理的加強等來實現減排效果的常態化,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當下每年的常規減排力度通常最多也不超過10%,大幅度減排才能有根本性的改善,小幅度減排只能有小幅的改善,所以說空氣汙染治理改善是複雜的、艱巨的、長期的過程。

馮海波:對河北來說,應根據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的定位,通過能源結構、產業結構深度調整和堅持走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的道路,顯著降低主要工業汙染物排放量,顯著降低發展過程中對京津冀地區大氣環境的壓力,加快建設京津生態安全屏障,為整個區域提供良好的環境容量、空間和條件,讓“APEC藍”成為“常態藍”。

馮銀廠教授的回答為“千篇一綠”沙龍之外的補充采訪。沙龍有近十名專家參加,因版面原因,各人精彩發言無法一一呈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859

京津冀協同發展頂層設計明確區域定位 或本月公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929

《經濟參考報》獲悉,名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總規劃》的京津冀發展頂層設計方案已經過審批下發至地方,可能本月底正式發布。它將明確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區域定位、產業布局、產業轉移對象,在生態環境保護、交通一體化建設方面將有較大突破。

《經濟參考報》報道稱,北京市規劃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京津冀區域規劃必須建立“底線思維”,即在區域範圍內共同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確定生態管制區域,以西北部山區的生態和水源涵養區、東南部平原的大型生態廊道等作為重點構建生態安全格局。

上述報道稱,據消息人士解讀,按照頂層設計方案的規劃,北京市的重點工作是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去年北京已制定實施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關停退出一般制造業和汙染企業392家,搭建了30個產業疏解合作平臺,推進產業轉移疏解項目53個,拆除中心城商品交易市場36個。今年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又指出,要逐一列出不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功能和產業相關清單,盡快實施相關具體方案。

去年河北已梳理出64項重點工作,確定40個承接合作平臺,簽署並實施京冀“6+1”、津冀“4+1”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去年天津已設立渤海津冀港口投資公司、實施京津合作示範區等一批重點合作項目,確定了濱海新區及有關區縣產業承接平臺。上述報道援引天津市市長黃興國講話稱,在產業對接上,天津會深化與北京科技創新合作,加快建設未來科技城、濱海中關村科技園、京津中關科技城,打造京津國家級創新主軸。

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把“優化經濟發展空間布局”作為明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加快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則是其中工作重點之一。京津冀協同發展已被列為三大戰略之一,會議還要求“爭取明年(2015年)有個良好開局”。下圖來自新華社報道。

201502Jingjinjidevel

京津冀發展成為國家級戰略後,從部委到地方都著手推進京津冀一體化。除國家發改委制定總體規劃外,去年6月,海關總署宣布啟動京津冀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7月31日,北京市與河北省簽署了七份協議及備忘錄,涉及經濟合作區、市場一體化、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建設等;8月6日,北京市與天津市簽署六項區域合作協議及備忘錄,涉及交通、科技、環保、市場一體化等領域。

上述簽署的十三項協議基本確定了天津濱海新區和河北曹妃甸、廊坊、保定、張家口、承德將作為京津冀一體化“主戰場”。但此前業內預測去年6月底以前會出臺的總體規劃至今仍未現身。

對此,中國社科院工業布局與區域經濟研究室主任陳耀去年向《中國經營報》表示:“主要是一些問題還沒有研究透徹,協同發展的一些看法、觀點還不夠一致。比如北京核心功能如何界定,首都非核心功能哪些要疏解、疏解到哪里,還有集中承載地的選擇和明確等問題還是比較複雜。”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577

京津冀:打造第三大增長極和城市群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310

京津冀:打造第三大增長極和城市群
文:任澤平、韋誌超



導讀
2月是習近平總書記布置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一周年,將由頂層設計階段進入落地實施階段,啟動第二波,該區域未來幾年即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摘要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打造第三大增長極和城市群。京津冀有望改變過去北京一家獨大的格局,打造成為繼珠三角、長三角之後的第三大增長極和城市群。重點在頂層規劃設計方案、區域功能定位、產業重新布局、城市群建設、北京功能疏解、交通一體化、公共服務業一體化、環保一體化、北京二機場等。

京津冀協同發展第二波的新突破。京津冀協同發展正啟動從頂層設計到推進實施的第二波,結合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的7點要求和12月26日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推進會議上張高麗副總理強調的“加快推動交通一體化、生態環保、產業轉移三個重點領域率先突破”,預計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第二波將在以下幾大領域率先突破:(1)出臺《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頂層設計方案;(2)明確區域功能定位,四大功能分區:西、北部生態保護和生態產業發展區(覆蓋承德、張家口)、中部優化調整區(覆蓋北京、天津、廊坊、唐山)、南部制造業與耕作業區(覆蓋石家莊、保定、滄州)、東部濱海臨港產業發展區(覆蓋唐山、秦皇島、天津、滄州)。“兩核三軸一帶三重點”:“兩核”指京津雙核, “三軸”指京津塘主軸、京-保-石拓展軸、京-唐-秦拓展軸, “一帶”指沿海經濟帶,三個重點開發地區包括中關村、天津濱海新區、曹妃甸工業區;(3)交通一體化先行;(4)產業轉移給河北帶來跨越式發展新機遇;(5)環保一體化。

受益區域和產業:城市受益次序是:廊坊、保定、唐山、滄州、天津、石家莊。產業受益依次是:房地產、交運、基建、建材、環保、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行業。

目錄


1.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打造第三大增長極和城市群

1.1.第二波:從頂層設計到推進實施
1.2.必要性、目標和可行性
2.京津冀協同發展第二波的新突破
2.1.出臺《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頂層設計方案
2.2.明確區域功能定位
2.3.交通一體化先行
2.4.產業轉移給河北帶來跨越式發展新機遇
2.5.環保一體化
3.受益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區域和產業
3.1.受益區域
3.2.受益產業

正文
2月是習近平總書記布置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一周年,將由頂層設計階段進入落地實施階段,啟動第二波,該區域未來幾年即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京津冀有望改變過去北京一家獨大的格局,打造成為繼珠三角、長三角之後的第三大增長極和城市群。重點在頂層規劃設計方案、區域功能定位、產業重新布局、城市群建設、北京功能疏解、交通一體化、公共服務業一體化、環保一體化、北京二機場等。 

1.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打造第三大增長極和城市群

1.1.第二波:從頂層設計到推進實施


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一直十分關心京津冀協同發展。

201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天津調研時提出,要譜寫新時期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京津“雙城記”。

2013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戴河主持研究河北發展問題時,又提出要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

2014年2月25日,習近平總書在到北京市就全面深化改革、推動首都更好發展特別是破解特大城市發展難題進行考察調研。26日,他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北京市工作匯報,並發表重要講話,就推進北京發展和管理工作提出5點要求。一是要明確城市戰略定位,堅持和強化首都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功能(作者註:沒有經濟中心),深入實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戰略,努力把北京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二是要調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優化三次產業結構,優化產業特別是工業項目選擇,突出高端化、服務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有效控制人口規模,增強區域人口均衡分布,促進區域均衡發展。三是要提升城市建設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質量,形成適度超前、相互銜接、滿足未來需求的功能體系,遏制城市“攤大餅”式發展,以創造歷史、追求藝術的高度負責精神,打造首都建設的精品力作。四是要健全城市管理體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尤其要加強市政設施運行管理、交通管理、環境管理、應急管理,推進城市管理目標、方法、模式現代化。五是要加大大氣汙染治理力度,應對霧霾汙染、改善空氣質量的首要任務是控制PM2.5,要從壓減燃煤、嚴格控車、調整產業、強化管理、聯防聯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舉措,聚焦重點領域,嚴格指標考核,加強環境執法監管,認真進行責任追究。

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座談會,專題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匯報並作重要講話。習近平強調,“京津冀協同發展意義重大,對這個問題的認識要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設為載體、以優化區域分工和產業布局為重點、以資源要素空間統籌規劃利用為主線、以構建長效體制機制為抓手。”“以區域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大氣汙染聯防聯控作為優先領域,以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實現創新驅動發展作為合作重點” 習近平就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提出7點要求:一是要著力加強頂層設計。二是要著力加大對協同發展的推動。三是要著力加快推進產業對接協作。四是要著力調整優化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五是要著力擴大環境容量生態空間。六是要著力構建現代化交通網絡系統,把交通一體化作為先行領域。七是要著力加快推進市場一體化進程。

2014年12月9-1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2015年工作重點,強調“重點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爭取明年有個良好開局。”

2014年12月26日,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推進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組長張高麗主持會議並講話。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聽取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情況的匯報,研究討論《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安排部署了有關重點工作。 張高麗強調,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頂層設計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下一步要把工作重點從總體謀劃轉向推進實施,優先啟動一批有共識、看得準、能見效的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項目,加快推動交通一體化、生態環保、產業轉移三個重點領域率先突破,抓緊確定2015年的重點工作和重大項目清單。

1.2.必要性、目標和可行性
(1)必要性:長期以來,京津冀地區發展嚴重不平衡,北京集政治、經濟、公共服務資源、文化、科教等優勢於一身,不僅沒有發揮輻射帶動作用,而且“虹吸效應”明顯,北京交通擁擠、、人口過度集中、霧霾汙染等日趨嚴重,河北發展嚴重滯後,天津一度邊緣化,與珠三角、長三角形成極大反差。
(2)目標: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成為繼珠三角、長三角之後的第三大增長極和城市群。
(3)可行性:
具備地緣條件:北京、天津、河北人口加起來有1億多,土地面積有21.6萬平方公里,京津冀地緣相接、人緣相親,地域一體、文化一脈,歷史淵源深厚、交往半徑相宜,完全能夠相互融合、協同發展。

具備主觀意願:三地都有強烈的協同發展意願,北京希望可以解決長期以來人口密集、交通擁擠、環境惡劣的問題,宜居發展;河北希望可以通過產業轉移,調整產業結構,加快發展;天津希望能夠找準自己的定位,創新發展。

具備推動能力:以習近平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重視,成立了以張高麗副總理牽頭的工作推進機制。如果說長三角和珠三角的一體化基本上是以市場為基礎的、自發的經濟一體化過程,那麽,京津冀協同發展則是國內首次在尊重市場經濟規律前提下由中央政府主導推動的區域經濟一體化戰略,一方面促進區域協同發展,另一方面破解北京“城市病”。

2.京津冀協同發展第二波的新突破


京津冀協同發展正啟動從頂層設計到推進實施的第二波,結合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的7點要求和12月26日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推進會議上張高麗副總理強調的“加快推動交通一體化、生態環保、產業轉移三個重點領域率先突破”,預計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第二波將在以下幾大領域率先突破。

2.1.出臺《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頂層設計方案

預計《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的頂層設計方案有望出臺,為後續推進提供指導。

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提出“要著力加強頂層設計,抓緊編制首都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相關規劃,明確三地功能定位、產業分工、城市布局、設施配套、綜合交通體系等重大問題,並從財政政策、投資政策、項目安排等方面形成具體措施。”

2014年12月26日,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推進會議研究討論了《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張高麗強調,京要抓緊修改完善規劃綱要,加快編制相關領域專項規劃,確保在一個目標下協同、一張藍圖下推進。

2.2.明確區域功能定位

發改委初步將京津冀區域劃分為四大功能分區:
(1)西、北部生態保護和生態產業發展區(覆蓋承德、張家口)
(2)中部優化調整區(北京、天津、廊坊、唐山)
(3)南部制造業與耕作業區(覆蓋石家莊、保定、滄州)
(4)東部濱海臨港產業發展區(覆蓋唐山、秦皇島、天津、滄州)

在四大功能分區的基礎上,京津冀的總體布局也已具雛形,即“兩核三軸一帶三重點”:
  (1)“兩核”指京津雙核

(2)“三軸”指京津塘主軸、京-保-石拓展軸、京-唐-秦拓展軸

(3)“一帶”指沿海經濟帶

(4)三個重點開發地區包括中關村、天津濱海新區、曹妃甸工業區

圖1 京津冀區域發展示意圖

數據來源:《南方人物周刊》、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2.3.交通一體化先行

交通問題是制約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瓶頸,也是政策率先推動的重點。京津冀地區交通發展程度不平衡,交通一體化卻嚴重落後,尤其是在河北境內,公路技術和路網密度較京津地區差距較大,存在斷頭路、瓶頸路等問題,京昆、京臺、首都地區環線、京秦等高速公路均未全部打通。三地間話語權不對等,市場機制欠缺,缺乏區域發展的觀念,三地交通部門各自為政,港口、機場、軌道交通等全部都是屬地管理,城市交通體系相對封閉。

2014年2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就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提出“把交通一體化作為先行領域”,目前,國家部委、省市政府以及各省的交通運輸管理部門正形成推進京津冀交通一體化機制。交通運輸部黨組書記、部長楊傳堂在2015年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議上表示,明年將抓好《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率先突破工作方案》的實施推進,楊表示將盡快啟動實施一批示範性強、作用顯著的重大項目,加強城際鐵路建設,完善高速公路網絡,推動港口和機場協同發展,推進區域內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運輸服務一體化進程,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

預計交通一體化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點突破口,機場、軌道交通、港口、公路等互聯互通的一體化交通體系加快建設,北京二機場已經啟動建設,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公司已經設立,天津港、秦皇島港、唐山港、黃驊港四大港口迎來發展良機。

2.4. 產業轉移給河北帶來跨越式發展新機遇


圖2 京津冀一體化產業輸送

數據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北京疏解非核心首都功能。北京是主要功能和產業輸出方:除了一些高新技術產業、金融業、文化創意產業以及其他必要的生產性、生活性服務業之外,將要調整、轉移大批產業項目,對於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產業和企業將提出關停或轉移。

天津是橋梁,承接北京部分功能,同時向河北轉移部分產業:

(1)承接北京部分產業:2014年6月,6月28日,天津市西青區政府聯合天津卓爾電商城舉行“商戶入駐簽約儀式”, 推出多項優惠政策,表達對天津承接北京產業轉移的大力支持。
(2)新中關村合作項目:2014年8月,京津雙方簽署了《共建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合作框架協議》、《關於共同推進天津未來科技城京津合作示範區建設的合作框架協議》等六項協議。其中,在天津建設“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將成為京津合作的重點項目。

河北是產業主要承接方。2014年上半年河北省重新規範和整合開發區布局,形成196個升級開發區平臺,分門別類,承接需要落地的產業。河北省工信廳與北京市經信委對北京擬轉移產業項目進行分類,了解每個擬轉移項目的情況和擬轉移地區,在此基礎上繪制北京產業轉移地圖,標明園區所在地、功能定位以及將要承接的產業。河北的計劃是,作為京津水源地的張家口、承德地區側重於對接綠色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秦皇島、唐山、滄州沿海地區特別是曹妃甸和渤海新區,側重於承接重化工業、裝備制造業;廊坊、保定地區側重於承接新能源、裝備制造以及電子信息產業,冀中南地區側重於承接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產業制造環節和一般制造業的整體轉移。

目前,河北省關於產業承接的主要進展還包括:

(1)2014年4月,出臺《關於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意見》,提出以保定和廊坊作為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載地和京津產業轉移的重要承載地。
(2)批發零售業:2014年4月,《西城區與廊坊市合作發展框架協議》中永清國際服裝城成為動物園批發市場產業轉移和功能疏散的承接地。2014年5月,豐臺與保定簽訂大紅門落戶白溝的意向協議。8天後,大紅門的八大市場簽約廊坊永清。
(3)制造業:河北省委書記周本順表態支持首鋼產能為1000萬噸的二期項目;除此之外,曹妃甸計劃聯合首鋼集團共同建設北京產業園,用於吸引其他生產功能外遷的北京企業。北京淩雲建材化工有限公司2014年也決定遷往河北邯鄲武安市
(4)其它:2014年3月,首農集團河北三元工業園落戶新樂;2014年10月,中國動漫集團80億元建設城市文化樂園項目簽約正定

2.5.環保一體化


京津冀地區環境汙染嚴重,水資源緊缺,大氣問題嚴重,生態建設發展不一。京津冀環境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了當地居民的生活環境。京津冀生態問題的主要矛盾在於各地生態環境的問題程度、治理、檢測、防護標準和管理要求各不相同,不能做到統一管理,協調發展。

環保一體化作為京津冀一體化重點突出項目,對區域治理,協調發展可以起到示範作用。到目前為止,京津冀三地已經先後結成環保聯盟和協調小組。未來,生態協調發展的總體方案有望落地,生態環境建設和環境統一標準的設立將成為京津冀發展的重點項目,與之相關的環保產業也將迎來政策的支持。

3.受益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區域和產業
3.1.受益區域

從四大功能區和“兩核三軸一帶三重點”判斷,城市受益次序:廊坊、保定、唐山、滄州、天津、石家莊。
從四大戰略產業功能區看,曹妃甸產城融合發展示範區帶動唐山發展,新機場為廊坊、保定提供機會。濱海中關村科技園促進天津產業結構升級。

(1)曹妃甸產城融合發展示範區
(2)新機場臨空經濟合作區
(3) 張承生態功能區
(4) 濱海中關村科技園

北京:疏解功能,提高品位(位於中部優化調整區)
(1)明確城市戰略定位,堅持和強化首都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功能。
(2)深入實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戰略,努力把北京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
(3)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控制人口規模,治理交通擁堵、霧霾嚴重等“城市病”。

天津:雙星閃爍,創新發展(位於中部優化調整區、東部濱海臨港產業發展區)
(1)承接部分北京的非核心功能。在北京去非核心功能的過程中,底子較好的天津必然將承接北京發展程度較高的產業。
(2)創新發展。吸收資源、科技、人才等優勢,創新發展。其中,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就是此方面的重點項目。
(3北部的經濟中心、航運中心。成為環渤海地區的重要經濟、交通、物流發展中心。而位於天津濱海新區的自由貿易試驗區是目前我國北方唯一的自貿區。

廊坊:“京津走廊上的明珠”,受益最多(位於中部優化調整區)
(1)位於新機場臨空合作經濟區,依托新機場,完善區域基礎設施建設和對外交通網絡,通過臨空合作,發展物流倉儲等產業。
(2)人口流動,帶動當地房地產和居民消費,促進經濟發展。
(3)憑借與北京、天津便利的交通條件,接受兩地部分產業,推動尤其是以商貿批發為主的專業批發市場和現代物流園區建設。

保定:產業轉移,接力科教(位於南部制造業與耕作業區)
保定,受益於便捷的交通環境、較好的發展底子和離北京較近的優勢,將成為主要受益區。
(1)接手北京部分科教、醫療功能。在河北《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意見》中明確提出保定將承接北京部分行政、科教和醫療等功能。
(2)完善保定交通網絡,通過便捷的交通條件,承擔部分批發零售、物流倉儲的功能,例如白洋澱接手北京西紅門服裝批發城的部分商戶。
(3)大城市建設,保定在制造業、科技園區建設、高等教育底蘊較好,通過承接北京功能,有助於迅速提高城市發展建設,樹立城市形象。

唐山:產業承接,港口建設(位於中部優化調整區、東部濱海臨港產業發展區)
(1)曹妃甸產城融合發展示範區,接受來自京津的制造產業,以首鋼為代表,建設環渤海地區的新型工業化基地,成為首都經濟圈的重要支點。
(2)唐山港建設,推進京津冀地區航運發展,物流建設,發展臨港產業。
(3)交通網絡建設,借助京津冀協同發展,唐境內投資建設的張唐鐵路、唐山客車線等重點鐵路項目建設進展順利。通過唐山路網交通功能來增強城市核心競爭力和輻射力。

滄州:(位於南部制造業與耕作業區)

(1)產業承接,制造業先行。2015年1月,北京市經信委和河北省工信廳在石家莊共同簽訂京冀醫藥產業協同發展框架合作協議,北京首個生物醫藥產業園正式落戶河北滄州。
(2)臨海產業。發揮滄州臨海優勢,發展無水港,物流、倉儲等配套建設。

石家莊:搭建城市新框架(位於南部制造業與耕作業區)
(1)區劃調整,城市擴容。石家莊借助京津冀一體化,重新進行了區域調整,擴大了城市面積,土地可分配面積增多,促進經濟發展。
(2)產業轉型。淘汰落後過剩產能,發展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特色主導產業,承接京津,帶動產業升級,結構調整。
(3)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鎮化。通過石家莊經濟發展,帶動周邊區域城鎮化建設,提高就業。

張家口:生態環保(位於西、北部生態保護和生態產業發展區)
(1)生態環境改善,隨著生態環保建設的推進,作為北大門的張家口,將繼續以生態發展為主。
(2)聯合申奧,促進城市建設。北京和張家口聯合申辦2022年冬季奧運會,將帶動張家口地區在生態保護、基礎建設、旅遊資源等方面發展。

承德:(位於西、北部生態保護和生態產業發展區)
通過生態環保建設,交通一體化發展,帶動區域旅遊、文化產業。

3.2.受益產業

1.房地產:轉移北京非核心功能,疏散密集人口,帶動北京周邊地區房地產發展;在產業轉移中,帶動產業園區建設;土地重估
2.交運基建:軌道交通、港口、機場、公路等。
3.建材:交通一體化促進當地建材、鋼鐵的需求上升。
4.環保:生態一體化,著力解決三地汙染問題。
5.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行業。公共服務一體化。
(來自澤平宏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610

新一代“長三角” 究竟什麽是“京津冀”?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959

2 月是習近平總書記布置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一周年,將由頂層設計階段進入落地實施階段,啟動第二波,該區域未來幾年即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國泰君安首席宏觀分析師任澤平認為,京津冀有望改變過去北京一家獨大的格局,打造成為繼珠三角、長三角之後的第三大增長極和城市群。重點在頂層規劃設計方案、區域功能定位、產業重新布局、城市群建設、北京功能疏解、交通一體化、公共服務業一體化、環保一體化、北京二機場等。

通過京津冀一體化,北京可以疏解非核心首都功能。北京是主要功能和產業輸出方:除了一些高新技術產業、金融業、文化創意產業以及其他必要的生產性、生活性服務業之外,將要調整、轉移大批產業項目,對於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產業和企業將提出關停或轉移。

天津是橋梁,承接北京部分功能,同時向河北轉移部分產業:

承接北京部分產業:2014年6月,6月28日,天津市西青區政府聯合天津卓爾電商城舉行“商戶入駐簽約儀式”, 推出多項優惠政策,表達對天津承接北京產業轉移的大力支持。

新中關村合作項目:2014年8月,京津雙方簽署了《共建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合作框架協議》、《關於共同推進天津未來科技城京津合作示範區建設的合作框架協議》等六項協議。其中,在天津建設‚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將成為京津合作的重點項目。

河北是產業主要承接方。 2014年上半年河北省重新規範和整合開發區布局,形成196個升級開發區平臺,分門別類,承接需要落地的產業。河北省工信廳與北京市經信委對北京擬轉移產業項目進行分類,了解每個擬轉移項目的情況和擬轉移地區,在此基礎上繪制北京產業轉移地圖,標明園區所在地、功能定位以及將要承接的產業。河北的計劃是,作為京津水源地的張家口、承德地區側重於對接綠色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秦皇島、唐山、滄州沿海地區特別是曹妃甸和渤海新區,側重於承接重化工業、裝備制造業;廊坊、保定地區側重於承接新能源、裝備制造以及電子信息產業,冀中南地區側重於承接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產業制造環節和一般制造業的整體轉移。

京津冀協同發展正啟動從頂層設計到推進實施的第二波,結合 2014 年 2 月 26 日習近平總書記的 7 點要求和 12 月 26 日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推進會議上張高麗副總理強調的“加快推動交通一體化、生態環保、產業轉移三個重點領域率先突破”,預計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第二波將在以下幾大領域率先突破:

(1)出臺《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頂層設計方案;

(2)明確區域功能定位,四大功能分區:西、北部生態保護和生態產業發展區(覆蓋承德、張家口)、中部優化調整區(覆蓋北京、天津、廊坊、唐山)、南部制造業與耕作業區(覆蓋石家莊、保定、滄州)、東部濱海臨港產業發展區(覆蓋唐山、秦皇島、天津、滄州)。

“兩核三軸一帶三重點”:“兩核”指京津雙核,“三軸”指京津塘主軸、京-保-石拓展軸、京-唐-秦拓展軸, “一帶”指沿海經濟帶,三個重點開發地區包括中關村、天津濱海新區、曹妃甸工業區;

(3)交通一體化先行;

(4)產業轉移給河北帶來跨越式發展新機遇;

(5)環保一體化。

20150204095533448

受益區域:

城市受益次序是:廊坊、保定、唐山、滄州、天津、石家莊。產業受益依次是:房地產、交運、基建、建材、環保、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行業。

從四大戰略產業功能區看,曹妃甸產城融合發展示範區帶動唐山發展,新機場為廊坊、保定提供機會。濱海中關村科技園促進天津產業結構升級。

北京:疏解功能,提高品位(位於中部優化調整區)

(1) 明確城市戰略定位,堅持和強化首都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功能。

(2) 深入實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戰略,努力把北京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

(3) 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控制人口規模,治理交通擁堵、霧霾嚴重等“城市病”。

天津:雙星閃爍,創新發展(位於中部優化調整區、東部濱海臨港產業發展區)

(1) 承接部分北京的非核心功能。在北京去非核心功能的過程中,底子較好的天津必然將承接北京發展程度較高的產業。

(2) 創新發展。吸收資源、科技、人才等優勢,創新發展。其中,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就是此方面的重點項目。

(3) 北部的經濟中心、航運中心。成為環渤海地區的重要經濟、交通、物流發展中心。而位於天津濱海新區的自由貿易試驗區是目前我國北方唯一的自貿區。

廊坊:“京津走廊上的明珠”,受益最多(位於中部優化調整區)

(1) 位於新機場臨空合作經濟區,依托新機場,完善區域基礎設施建設和對外交通網絡,通過臨空合作,發展物流倉儲等產業。

(2) 人口流動,帶動當地房地產和居民消費,促進經濟發展。

(3) 憑借與北京、天津便利的交通條件,接受兩地部分產業,推動尤其是以商貿批發為主的專業批發市場和現代物流園區建設。

保定:產業轉移,接力科教(位於南部制造業與耕作業區)

保定,受益於便捷的交通環境、較好的發展底子和離北京較近的優勢,將成為主要受益區。

(1) 接手北京部分科教、醫療功能。在河北《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意見》中明確提出保定將承接北京部分行政、科教和醫療等功能。

(2) 完善保定交通網絡,通過便捷的交通條件,承擔部分批發零售、物流倉儲的功能,例如白洋澱接手北京西紅門服裝批發城的部分商戶。

(3) 大城市建設,保定在制造業、科技園區建設、高等教育底蘊較好,通過承接北京功能,有助於迅速提高城市發展建設,樹立城市形象。

唐山:產業承接,港口建設(位於中部優化調整區、東部濱海臨港產業發展區)

(1)曹妃甸產城融合發展示範區,接受來自京津的制造產業,以首鋼為代表,建設環渤海地區的新型工業化基地,成為首都經濟圈的重要支點。

(2)唐山港建設,推進京津冀地區航運發展,物流建設,發展臨港產業。

(3)交通網絡建設,借助京津冀協同發展,唐境內投資建設的張唐鐵路、唐山客車線等重點鐵路項目建設進展順利。通過唐山路網交通功能來增強城市核心競爭力和輻射力。

滄州:(位於南部制造業與耕作業區)

(1)產業承接,制造業先行。2015年1月,北京市經信委和河北省工信廳在石家莊共同簽訂京冀醫藥產業協同發展框架合作協議,北京首個生物醫藥產業園正式落戶河北滄州。

(2)臨海產業。發揮滄州臨海優勢,發展無水港,物流、倉儲等配套建設。

石家莊:搭建城市新框架(位於南部制造業與耕作業區)

(1) 區劃調整,城市擴容。石家莊借助京津冀一體化,重新進行了區域調整,擴大了城市面積,土地可分配面積增多,促進經濟發展。

(2) 產業轉型。淘汰落後過剩產能,發展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特色主導產業,承接京津,帶動產業升級,結構調整。

(3)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鎮化。通過石家莊經濟發展,帶動周邊區域城鎮化建設,提高就業。

受益產業

1. 房地產:轉移北京非核心功能,疏散密集人口,帶動北京周邊地區房地產發展;在產業轉移中,帶動產業園區建設;土地重估

2. 交運基建:軌道交通、港口、機場、公路等。

3. 建材:交通一體化促進當地建材、鋼鐵的需求上升。

4. 環保:生態一體化,著力解決三地汙染問題。

5. 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行業。公共服務一體化。

QQ圖片20150204162519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778

打贏新型城鎮化的遼沈戰役:京津冀一體化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383

打贏新型城鎮化的遼沈戰役:京津冀一體化

華泰策略徐彪、劉晨明



2月10日,習總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工作會議,審議研究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

作為眾所周知的一號工程,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從醞釀到誕生需要多少時間?

答案是一年,至少一年。

為啥需要這麽久?因為寫規劃容易,利益的再調整,很難!而利益格局調整,才是整個京津冀協同發展最難啃的骨頭,沒有之一。

2014年2月26日,在經過近9個月的醞釀,習總將北京、天津和河北省委書記拉到一塊,在張高麗的主持下,組織了一場座談會,由此揭開京津冀一體化戰役的序幕。這次會議,核心任務只有一件,就是說服北京和天津市委書記,拿出願意讓利的態度來。應該說,至少公開新聞里,揭幕戰很成功。習首先提出要求:“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北京市委書記當場的表態:“北京要克服行政轄區慣性思維的束縛,自覺把工作放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局中去謀劃和推進。”

半年後,也就是2014年8月,協同發展規劃還主要停留在最簡單的增量分蛋糕階段:

京冀、京津、津冀18項合作框架協議和備忘錄

時間
協議簽署方
協議和備忘錄
7.31
京冀
1.《共同打造曹妃甸協同發展示範區框架協議》
2.《共建北京新機場臨空經濟合作區協議》
3.《共同推進中關村與河北科技園區合作協議》
4.《共同加快張承地區生態環境建設協議》
5.《交通一體化合作備忘錄》
6.《共同加快推進市場一體化進程協議》
7.《共同推進物流業協同發展合作協議》
8.06
京津
1.《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推進實施重點工作協議》
2.《共建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合作框架協議》
3.《關於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合作的協議》
4.《關於加快推進市場一體化進程的協議》
5.《關於共同推進天津未來科技城京津合作示範區建設的合作框架協議》
6.《交通一體化合作備忘錄》
8.24
津冀
1.《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合作框架協議》
2.《推進教育協同發展合作框架協議》
3.《共同打造津冀(涉縣·天鐵)循環經濟產業示範區框架協議》
4.《推進區域市場一體化合作框架協議》
5.《交通一體化合作備忘錄》
資料來源:華泰證券研究所

你看,基本上都只是圍繞交通一體化、生態文明一體化以及重大產業園區建設展開,增量分蛋糕嘛,沒有啥懸念,反正大家都受益,了不起河北多分一些。但是,整個京津冀一體化中最核心的東西—存量調整,始終語焉不詳:你看到北京的教育資源如何分給河北沒?你看到北京的醫療資源如何分給河北沒?你看到北京的企業如何遷到河北沒?沒有,沒有,還是沒有。

最關鍵的存量調整內容,都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綱要》)里。沒錯,就是2月10日中央財經領導工作小組會議上審議的那本《綱要》。我相信,絕大多數人應該都沒能看過《綱要》,所以老百姓對一體化的力度是心里沒譜的。到底存量調整的力度低於預期還是高於預期呢?我們只能從習總講話里尋找關鍵信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目標要明確,通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調整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走出一條內涵集約發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種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的模式,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形成新增長極。”

核心關鍵詞: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我去百度百科里找了一下:首都,又稱國都、首要城市或行政首府,是一個國家的政治中心和中央政府所在地的政治稱謂。理論上,它之所以是首都,只因為它是政治中心。至於其他的,都不重要。沒有哪個國家會說首都必須也是經濟中心,沒有哪個國家會說首都必須也是教育資源中心,更沒有哪個國家會說首都必須也是醫療資源聚集地。

向華盛頓特區學習,就必須還北京以單純政治中心的本來面目。這意味著,大量的央企、大批教育資源、部分醫療資源將外遷至河北。

廊坊有望對接央企和教育資源的外遷,張家口和廊坊為代表發展信息技術、高端設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以承德、保定、張家口為代表發展休閑旅遊、現代物流和金融服務業。秦皇島、唐山、滄州沿海地區組成的港口與臨港工業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吸引產業集聚,發展高端設備、現代物流等產業。

產業及教育醫療資源的外遷,將導致河北住房需求顯著增加:一是北京人口的遷移如外遷央企的員工住房、非京戶籍的人口遷進河北的住房。目前確定廊坊對接央企的外遷,按照邯鄲的人口密度極限測算,未來廊坊至多可接受97萬人口。二是河北在基礎配套設施完善後自身城鎮化率提升時新增城鎮人口的住房需求。粗略測算,河北省從目前城鎮化率46.8%到2020年實現60%的目標將新增1200萬的城市人口,7年時間相當再造2012年一個大保定市的人口規模,按照60%比例購買自住房的中性測算,加上廊坊承接的京戶,總計將新增206萬套住房需求,約相當於北京目前庫存的27倍。

河北新增住房需求測算

情景測算
城市310萬戶住房新增
廊坊接收京籍人口住房新增
總計(套)
50%購買自住房
155萬
20萬
175萬
60%購買自住房
186萬
20萬
206萬
70%購買自住房
217萬
20萬
237萬
資料來源:華泰證券研究所



我們大致可以總結出京津冀一體化受益標的:

京津冀地區以生態環境保護為前提的產業轉移及產業升級、區域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及城市配套設施建設、北京周邊房地產的需求上升將帶來極大的投資機會,利好京津冀地區的建材、鋼鐵、電力設備、房地產、環保、交運、化工、汽車等行業。建議重點關註唐山港(601000)、華夏幸福(600340)、廊坊發展(600149)、寶碩股份(600155)、三友化工(600409)等相關標的。

總結收益標的只是我們商業研究必須的步驟,但絕不是最有價值的步驟。

想讓這篇文章有價值,就必須回答一個為什麽。

歷時一年,在經過無數外人無從了解但註定發生的驚心動魄式的博弈後,終於,最困難的存量利益調整接近塵埃落定。好端端的,為啥放著消停日子不過,非要去搞存量調整呢?

這就得從中國經濟的必由之路開始談起,沿著這個思路,我們才能完美理解“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為啥會並列寫進中央經濟工作會儀的決議。

早在十八大的時候,本屆董事局接過了一項任務: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任務,也就是GDP要翻一番,然後人均收入也翻一番。這麽逆推出來,大約2020年前,中國每年需要保持6-7%的增長速度。考慮到潛在增速趨勢下行,廉價的土地、勞動力、自然資源等要素供給都不利於經濟趨勢上行,所以呢,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這四個主要矛盾不管怎麽變,排在第一位的始終是穩增長。

穩增長談何容易,學校里書本上的知識告訴我們:供給端要素決定經濟中長期增速。但在實踐中,你會發現,需求才是決定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天花板的唯一瓶頸。尤其是產能過剩整體格局下的中國,打造新的需求增長極才是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唯一的出路。

敢問路在何方?對外,路在“一路一帶”,基礎設施開路,通過大規模投資深度綁定周邊國家,徹底打開周邊市場,實現經濟和政治甚至軍事的區域一體化(詳見《以史為鑒,亞洲邁入習時代》)。

敢問路在何方?對內,路在“新型城鎮化”(對應著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和長江經濟帶),也就是傳說中的“三個一億人”計劃:中西部地區就地城鎮化一億人,農民工進城一億人,棚戶區改造一億人。根據財政部大致估算,6年期間城鎮化需要投入42萬億元。3億人成為城市居民後,結合智能化、低碳化、信息化的智慧城市發展方向,若人均消費年新增1萬元,則將新增打開3萬億元的巨大消費市場空間。掐手指頭算算,只要真能把幾億人轉變成市民,不愁沒有源源不斷的需求。

你想讓農民變成市民,就得找好地方吧?

東部三大城市圈行不行?不行。因為新型城鎮化規劃明確提出“嚴控超大型城市戶籍人口”。所以,只能拿著地圖從欠發達地區去圈地。這時候,一個問題來了。全世界的城鎮化,本質都是工業化。你想到欠發達地區去搞城鎮化,首先得想辦法找到人和產業的來源。把人和產業從發達地區引導到欠發達地區,東部發達省份到中西部欠發達省份算一種做法,北上廣這種特大城市到周邊次發達城市也算一種。克強總理有一句話,我印象很深,“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還難”。你讓北京把產業轉移到河北去,北京市委市政府願意麽?你讓廣東把產業轉移到江西去,廣東省委省政府願意麽?在我看來,城鎮化的新就體現這里:啃硬骨頭,徹底打破傳說中的一旦調控就“政令不出中南海”的尷尬。事實上,京津冀一體化協調發展這檔子事兒,根本就不是什麽新東西。只不過在“舊城鎮化”的模式下,舉步維艱。2005年國務院常務會就明確提出要求“積極推進環渤海地區的經濟合作與協調發展,加強京津冀在產業發展、生態建設等方面協調發展”,此後十二五規劃、京津冀主體功能區規劃等文件無一例外都在強調一體化協調發展。但是,最核心的利益問題,始終難以解決:你如何說服北京市委市政府落實規劃?說直接點,人家憑啥要主動把相關企業還有教育醫療資源遷出北京城?

每當我們回想起新中國誕生前波瀾壯闊的解放戰爭,總會不禁聯想起赫赫有名的遼沈戰役。遼沈戰役徹底改變了國共兩黨的力量對比,為解放戰爭最終勝利奠定了基礎。新一屆領導班子正面臨一場史無前例的決戰,新型城鎮化能否成功將直接決定未來幾年中國政治版圖能否朝著改革深水區順利前行,新型城鎮化能否成功將直接決定未來幾年中國經濟版圖能否接續過去十年的增長奇跡。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一半( 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接受中央財經領導工作小組會議審議,新型城鎮化取得第一場攻堅戰勝利就在眼前。接下來,我們可以期待長江經濟帶上演第二場攻堅戰。相比第一場戰役濃重的行政命令色彩,第二場戰役的市場化特色會凸顯出來。通過差異化的環保標準,倒逼東部產業向中部區域轉移,輔以綜合的招商引資優惠,有理由相信,長江經濟帶會成為繼京津冀之外的第二個大型甚至是更大型增長極,南京、武漢和重慶會成為最受益的幾座城市。

未來幾年,產業和勞動力的轉移將構成中國經濟最為靚麗的風景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885

新型城鎮化的遼沈戰役:京津冀一體化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223

(本文來自華泰證券策略團隊 徐彪、劉晨明)

b_109287476

2月10日,習總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工作會議,審議研究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

作為眾所周知的一號工程,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從醞釀到誕生需要多少時間?

答案是一年,至少一年。

為啥需要這麽久?因為寫規劃容易,利益的再調整,很難!而利益格局調整,才是整個京津冀協同發展最難啃的骨頭,沒有之一。

QQ圖片20150211084646

2014年2月26日,在經過近9個月的醞釀,習總將北京、天津和河北省委書記拉到一塊,在張高麗的主持下,組織了一場座談會,由此揭開京津冀一體化戰役的序幕。這次會議,核心任務只有一件,就是說服北京和天津市委書記,拿出願意讓利的態度來。應該說,至少公開新聞里,揭幕戰很成功。習首先提出要求:“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北京市委書記當場的表態:“北京要克服行政轄區慣性思維的束縛,自覺把工作放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局中去謀劃和推進。”

半年後,也就是2014年8月,協同發展規劃還主要停留在最簡單的增量分蛋糕階段:

京冀、京津、津冀18項合作框架協議和備忘錄

QQ圖片20150211084317
最關鍵的存量調整內容,都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綱要》)里。沒錯,就是2月10日中央財經領導工作小組會議上審議的那本《綱要》。我相信,絕大多數人應該都沒能看過《綱要》,所以老百姓對一體化的力度是心里沒譜的。到底存量調整的力度低於預期還是高於預期呢?我們只能從習總講話里尋找關鍵信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目標要明確,通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調整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走出一條內涵集約發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種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的模式,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形成新增長極。”你看,基本上都只是圍繞交通一體化、生態文明一體化以及重大產業園區建設展開,增量分蛋糕嘛,沒有啥懸念,反正大家都受益,了不起河北多分一些。但是,整個京津冀一體化中最核心的東西—存量調整,始終語焉不詳:你看到北京的教育資源如何分給河北沒?你看到北京的醫療資源如何分給河北沒?你看到北京的企業如何遷到河北沒?沒有,沒有,還是沒有。

核心關鍵詞: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我去百度百科里找了一下:首都,又稱國都、首要城市或行政首府,是一個國家的政治中心和中央政府所在地的政治稱謂。理論上,它之所以是首都,只因為它是政治中心。至於其他的,都不重要。沒有哪個國家會說首都必須也是經濟中心,沒有哪個國家會說首都必須也是教育資源中心,更沒有哪個國家會說首都必須也是醫療資源聚集地。

向華盛頓特區學習,就必須還北京以單純政治中心的本來面目。這意味著,大量的央企、大批教育資源、部分醫療資源將外遷至河北。

廊坊有望對接央企和教育資源的外遷,張家口和廊坊為代表發展信息技術、高端設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以承德、保定、張家口為代表發展休閑旅遊、現代物流和金融服務業。秦皇島、唐山、滄州沿海地區組成的港口與臨港工業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吸引產業集聚,發展高端設備、現代物流等產業。

QQ圖片20150211085508

產業及教育醫療資源的外遷,將導致河北住房需求顯著增加:一是北京人口的遷移如外遷央企的員工住房、非京戶籍的人口遷進河北的住房。目前確定廊坊對接央企的外遷,按照邯鄲的人口密度極限測算,未來廊坊至多可接受97萬人口。二是河北在基礎配套設施完善後自身城鎮化率提升時新增城鎮人口的住房需求。粗略測算,河北省從目前城鎮化率46.8%到2020年實現60%的目標將新增1200萬的城市人口,7年時間相當再造2012年一個大保定市的人口規模,按照60%比例購買自住房的中性測算,加上廊坊承接的京戶,總計將新增206萬套住房需求,約相當於北京目前庫存的27倍。

河北新增住房需求測算

QQ圖片20150211084330

我們大致可以總結出京津冀一體化受益標的:

京津冀地區以生態環境保護為前提的產業轉移及產業升級、區域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及城市配套設施建設、北京周邊房地產的需求上升將帶來極大的投資機會,利好京津冀地區的建材、鋼鐵、電力設備、房地產、環保、交運、化工、汽車等行業。建議重點關註唐山港(601000)、華夏幸福(600340)、廊坊發展(600149)、寶碩股份(600155)、三友化工(600409)等相關標的。

總結收益標的只是我們商業研究必須的步驟,但絕不是最有價值的步驟。

想讓這篇文章有價值,就必須回答一個為什麽。

歷時一年,在經過無數外人無從了解但註定發生的驚心動魄式的博弈後,終於,最困難的存量利益調整接近塵埃落定。好端端的,為啥放著消停日子不過,非要去搞存量調整呢?

這就得從中國經濟的必由之路開始談起,沿著這個思路,我們才能完美理解“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為啥會並列寫進中央經濟工作會儀的決議。

早在十八大的時候,本屆董事局接過了一項任務: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任務,也就是GDP要翻一番,然後人均收入也翻一番。這麽逆推出來,大約2020年前,中國每年需要保持6-7%的增長速度。考慮到潛在增速趨勢下行,廉價的土地、勞動力、自然資源等要素供給都不利於經濟趨勢上行,所以呢,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這四個主要矛盾不管怎麽變,排在第一位的始終是穩增長。

穩增長談何容易,學校里書本上的知識告訴我們:供給端要素決定經濟中長期增速。但在實踐中,你會發現,需求才是決定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天花板的唯一瓶頸尤其是產能過剩整體格局下的中國,打造新的需求增長極才是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唯一的出路。

敢問路在何方?對外,路在“一路一帶”,基礎設施開路,通過大規模投資深度綁定周邊國家,徹底打開周邊市場,實現經濟和政治甚至軍事的區域一體化(詳見《以史為鑒,亞洲邁入習時代》)。

敢問路在何方?對內,路在“新型城鎮化”(對應著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和長江經濟帶),也就是傳說中的“三個一億人”計劃:中西部地區就地城鎮化一億人,農民工進城一億人,棚戶區改造一億人。根據財政部大致估算,6年期間城鎮化需要投入42萬億元。3億人成為城市居民後,結合智能化、低碳化、信息化的智慧城市發展方向,若人均消費年新增1萬元,則將新增打開3萬億元的巨大消費市場空間。掐手指頭算算,只要真能把幾億人轉變成市民,不愁沒有源源不斷的需求。

QQ圖片20150211085747

你想讓農民變成市民,就得找好地方吧?

東部三大城市圈行不行?不行。因為新型城鎮化規劃明確提出“嚴控超大型城市戶籍人口”。所以,只能拿著地圖從欠發達地區去圈地。這時候,一個問題來了。全世界的城鎮化,本質都是工業化。你想到欠發達地區去搞城鎮化,首先得想辦法找到人和產業的來源。把人和產業從發達地區引導到欠發達地區,東部發達省份到中西部欠發達省份算一種做法,北上廣這種特大城市到周邊次發達城市也算一種。克強總理有一句話,我印象很深,“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還難”。你讓北京把產業轉移到河北去,北京市委市政府願意麽?你讓廣東把產業轉移到江西去,廣東省委省政府願意麽?在我看來,城鎮化的新就體現這里:啃硬骨頭,徹底打破傳說中的一旦調控就“政令不出中南海”的尷尬。事實上,京津冀一體化協調發展這檔子事兒,根本就不是什麽新東西。只不過在“舊城鎮化”的模式下,舉步維艱。2005年國務院常務會就明確提出要求“積極推進環渤海地區的經濟合作與協調發展,加強京津冀在產業發展、生態建設等方面協調發展”,此後十二五規劃、京津冀主體功能區規劃等文件無一例外都在強調一體化協調發展。但是,最核心的利益問題,始終難以解決:你如何說服北京市委市政府落實規劃?說直接點,人家憑啥要主動把相關企業還有教育醫療資源遷出北京城?

每當我們回想起新中國誕生前波瀾壯闊的解放戰爭,總會不禁聯想起赫赫有名的遼沈戰役。遼沈戰役徹底改變了國共兩黨的力量對比,為解放戰爭最終勝利奠定了基礎。新一屆領導班子正面臨一場史無前例的決戰,新型城鎮化能否成功將直接決定未來幾年中國政治版圖能否朝著改革深水區順利前行,新型城鎮化能否成功將直接決定未來幾年中國經濟版圖能否接續過去十年的增長奇跡。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一半( 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接受中央財經領導工作小組會議審議,新型城鎮化取得第一場攻堅戰勝利就在眼前。接下來,我們可以期待長江經濟帶上演第二場攻堅戰。相比第一場戰役濃重的行政命令色彩,第二場戰役的市場化特色會凸顯出來。通過差異化的環保標準,倒逼東部產業向中部區域轉移,輔以綜合的招商引資優惠,有理由相信,長江經濟帶會成為繼京津冀之外的第二個大型甚至是更大型增長極,南京、武漢和重慶會成為最受益的幾座城市。

未來幾年,產業和勞動力的轉移將構成中國經濟最為靚麗的風景線。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0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