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宣布從2016年起將現有的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和合意貸款管理機制“升級”為“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acro Prudential Assessment,下稱“MPA”)。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MPA體系將由央行貨幣政策司具體負責。
央行相關負責人稱,MPA體系既保持了宏觀審慎政策框架的連續性、穩定性,又針對過去幾年中出現的宏觀審慎不足而做出了改進。MPA將全面關註資本和杠桿、資產負債情況、流動性、定價行為、資產質量、外債風險、信貸政策執行等方面內容並形成綜合評價結果。同時,也有延續原管理制度的條例,例如繼承原有合意貸款管理模式,將資本充足率作為評估體系的核心。
業界有觀點認為,MPA體系的推出標誌著以宏觀審慎為主線的“大金融監管”模式浮出水面,央行將實現對中國金融體系的全面監管,這符合危機後全球金融監管改革最佳實踐,也將是中國金融監管改革的方向。
承前啟後的MPA
MPA體系是原“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和“合意貸款管理機制”基礎的升級版本。業界認為,MPA體系更加靈活且具有彈性。
“宏觀審慎資本充足率”一項是MPA評估體系的核心。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陳冀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解釋,這是對銀行資產擴張的資本約束提出審慎要求,其本質是對原有合意貸款管理模式的繼承。這既保持了之前政策框架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又增加了一些與當前環境相適應的風險考量模塊,使得MPA體系更為全面、系統。
陳冀對本報記者分析稱,MPA體系監管覆蓋面擴大主要體現在關註落腳點從狹義貸款轉向廣義信貸。後者將債券投資、股權及其他投資、買入返售資產等均納入其中,對於過去部分銀行通過騰挪資產來規避信貸調控的做法進行約束,並縮小信用風險盲區。
“MPA加強了對銀行負債端監管,重點關註銀行利率定價行為。”陳冀說,我國目前完全放開了存貸款利率浮動的上下限,存貸款基準利率對實際信貸利率的指導和參考意義將逐漸減弱。央行未來通過政策利率去有效影響信貸利率的方式和邏輯也需要做一些轉變。
MPA的推出,與央行加強市場利率引導的思路一脈相通。12月30日,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在媒體撰文稱:“在向新的貨幣政策框架轉型過程中,應該逐步強化對市場利率的調控和引導,培育市場對政策利率的認知度和接受度。”
馬駿表示,除了穩定短期利率之外,央行還應該發揮再貸款、中期借貸便利(MLF)、抵押補充貸款(PSL)等工具對中長期流動性的調節作用,引導和穩定中長期市場利率。通過弱化對數量工具的依賴、改進宏觀審慎管理框架、完善收益率曲線、發展衍生工具市場等改革來疏通利率傳導渠道。
在陳冀看來,央行在MPA體系中強調“利率定價行為”,既加強了對銀行負債端的監管,又是在為貨幣政策調控框架由數量型向價格型過渡做準備。整體上看,央行傾向加強對銀行資產、負債兩端的監管,進一步壓縮不規範融資的空間,同時,又進一步理順了信貸派生渠道,提高貨幣政策的邊際效用。
大金融監管“探路石”
有市場觀點認為,MPA體系的推出,為央行管理系統性風險從而實現大金融監管提供了可能,在此基礎上,系統性全面監管中國金融體系的說法,並非空穴來風。
2015年11月初公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下稱《建議》)指出,改革並完善適應現代金融市場的金融監管框架。此後習近平總書記在對《建議》的說明中指出,“改革並完善適應現代金融市場發展的金融監管框架,實現金融風險監管全覆蓋”,這被解讀為中國金融監管體系改革已經提上議事日程,進一步引發輿論關註。
在2013年資金面緊張事件後,央行在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提出宏觀審慎的表述。宏觀審慎性政策框架是一個動態發展的框架,其主要目標是維護金融穩定、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其主要特征是建立更強的、體現逆周期性的政策體系,主要內容包括:對銀行的資本要求、流動性要求、杠桿率要求、撥備規則,對系統重要性機構的特別要求、會計標準、衍生產品交易的集中清算等。
在2015年夏季的股市震蕩後,越來越多的觀點認為,目前中國建立在分業監管基礎之上的金融監管體系已經不太適應宏觀審慎監管的要求,不太能夠應對重大突發金融事件的沖擊。有業內人士稱,這也客觀上提出了對監管體系進行改革的要求,應當並立足中國金融市場的實際,探索不同的金融監管改革路徑。而MPA體系則極有可能是中國金融監管改革方向的“探路石”。
“MPA是對宏觀審慎體系不足的彌補而追加的新目標,從2013年的資金面緊張和2015年的股市震蕩來看,我國對金融體系穩定性的確關註不夠,使得宏觀審慎的必要性凸顯。”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宏觀審慎與微觀審慎關註的目標不同,宏觀審慎關心的是系統性風險,微觀審慎關心的是機構的風險。宏觀審慎和微觀審慎的銜接問題是未來需要考慮的,如果出現沖突會出現不必要的問題。”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部長徐洪才對《第一財經日報》解釋稱,中國有必要建立宏觀審慎監管框架,以糾正過去的監管空白和監管不到位,目前“一行三會”的監管局面很難適應綜合混業經營發展的需要。例如對於混業經營的交叉產品,監管部門信息溝通不便,行動難以協調一致,尤其是突發性事件,會錯失處理良機。央行作為最後貸款人有獨特優勢,應該對存款類金融機構進行審慎監管,這決定了必須以央行為主體,構建審慎管理框架,有效化解金融風險。
實際上,早有業內人士對金融大監管方案進行了猜測,包括由央行進行大一統監管,以及央行和銀監會合並等方案。徐洪才認為,應當加強央行與銀監會的部門協同關系,進而促進兩者之間的信息溝通。
此前,對於中國金融體系的改革問題,央行研究局局長陸磊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針對全球金融危機後各國監管體制改革的基本邏輯是重視宏觀審慎管理制度框架建設,英國北巖銀行危機和美國雷曼危機的沈痛教訓說明,僅有微觀審慎監管不足以管理系統性風險;在危機來臨時反而推動各家機構采取拋售資產、惜貸等對單個機構有利卻傷及整個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的貌似止損實則以鄰為壑的行為;此外,監管與救助機制分離造成危機管理貽誤戰機,使部分機構風險演化為斷崖式危機。
陸磊表示,教訓不可謂不沈痛。痛定思痛,各國的監管體制改革絕非僅僅面向混業經營,而是如何設計宏觀審慎管理制度框架,使事前事中監管與救助機制有效結合,宏觀審慎管理與微觀審慎監管統籌兼顧,構建全方位金融安全網,才能有效識別、管控系統性金融風險,切實保護存款人和投資者權益,“殷鑒不遠,來者可追。我們到了客觀審視自身管理缺陷,下決心完善監管體制的時刻。”
金融危機後,主要經濟體都對金融監管體系進行了改革,核心是提高監管標準、形成互為補充的監管合力和風險處置能力。防範系統性風險、維護金融體系整體穩定受到重視,宏觀審慎監管的重要性上升,央行金融穩定和金融監管職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強化。
綜合分析主要經濟體的監管體制改革,不少業內人士認為,英國以英格蘭銀行為核心的金融監管架構值得借鑒。英國經驗表明,央行的政策目標逐漸多元化,加強宏觀和微觀審慎監管與貨幣政策的獨立性並不沖突。金融監管框架改革與提高監管專業性互相促進,並不矛盾。
金融危機後,英國對金融監管體制進行了徹底而全面的改革,既賦予了央行宏觀審慎管理職責,又將微觀審慎監管職責收歸央行。主要包括:一是在英格蘭銀行內部成立金融政策委員會(FPC),負責宏觀審慎管理,主要幫助央行維護和增強金融系統穩定這一法定目標。二是FPC下設審慎監管局(PRA),負責對吸收存款機構(銀行、信用合作社等)、保險公司以及系統重要性投資機構進行審慎監管。三是金融行為局(FCA)負責監管各類金融機構的業務行為,保護消費者權益,同時接受FPC的指導和建議,對不受PRA監管的其他金融服務公司(如資產管理公司)進行審慎監管。這樣一來,英格蘭銀行作為央行的宏觀審慎管理職責得到加強,有助於維護金融系統穩定,同時PRA作為央行下屬,自然在信息共享與內部協調上更加密切,有助於微觀與宏觀審慎的協調統一。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市場消息
央行啟用“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PA)“大金融監管探路”
近日,央行宣布從2016年起將現有的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和合意貸款管理機制“升級”為“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acro Prudential Assessment,下稱“MPA”)。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MPA體系將由央行貨幣政策司具體負責。
央行相關負責人稱,MPA體系既保持了宏觀審慎政策框架的連續性、穩定性,又針對過去幾年中出現的宏觀審慎不足而做出了改進。MPA將全面關註資本和杠桿、資產負債情況、流動性、定價行為、資產質量、外債風險、信貸政策執行等方面內容並形成綜合評價結果。同時,也有延續原管理制度的條例,例如繼承原有合意貸款管理模式,將資本充足率作為評估體系的核心。
廣東在全國首先完成修訂計生條例 元旦前“搶生”被確定違法
廣東省率先完成計生條例修訂,根據新的條例,2016年1月1日前搶生二孩屬於違法行為。
30日,廣東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表決,全票通過了新修訂的《廣東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下稱《條例》)。這是全國第一個完成條例修訂的省份。該條例將於2016年1月1日起與新修正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同步施行。《條例》同時確定了婚育假期的具體調整。
匯金資管“接盤”國家隊持倉,平準基金呼之欲出
周三包括工商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新華保險在內的多家上市公司發布公告稱:匯金公司將其在股災期間受讓自證金公司的股份轉讓給了全資子公司“中央匯金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匯金資管)。匯金資管設立於2015年11月。
降準預期下降,國債價格創兩周最大跌幅
今晨,央行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撰文,對降準作用於降低融資成本的有效性提出質疑,並稱降準力度不宜過大或過於頻繁。市場對央行貨幣寬松預期下降,國債現券價格和期貨價格雙雙下跌,十年期國債現券收益率攀升5個基點,價格創兩周最大跌幅。
資產配置壓力大,險資年末掃貨仍瘋狂
臨近年關,資產配置壓力增大,險資掃貨還在繼續。昨日安邦二次舉牌金風科技,今天中融人壽連續舉牌真視通、天孚通信、鵬輝能源。業內人士稱險資負債端成本壓力大促使其在二級市場頻頻舉牌,而安邦日前則表示險資進駐也是為了支持實體經濟。
股市分析
周三滬深兩市高開,隨後二八分化再現,滬指維持平盤震蕩,創業板走高漲近1%,臨近午間收盤兩市降溫。午後開盤兩市一度持續走弱,低位盤整時軍工板塊突然拉升,刺激題材股重拾升勢,盤面上汽車電子、虛擬現實、通信等概念板塊持續走強,兩市震蕩走高。臨近尾盤滬指收紅,創業板漲逾1%。
截至周三收盤,滬指報3572.88點,漲9,14點,漲0.26%;深指報12889.83點,漲83.68點,漲0.65%;創業板報2779.51點,漲29.69點,漲1.08%。
對於近期熱議的春季風格切換,海通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認為,風格切換需要很強的政策事件催化。目前,風格切換的時機尚不成熟,預計2016年年中出現風格切換的概率較大。
荀玉根認為,屆時可能會出現兩大催化劑。一是2016年6月,A股納入MSCI迎來再評估。如果A股完全納入,將帶來海外被動型基金的配置需求,靜態測算新增A股配置資金約1700億人民幣,其中金融受益將最為顯著;二是隨著2015年來貨幣寬松和積極財政的不斷累積,如果經濟在2016年中出現階段性趨穩,也將為風格切換提供良好的溫床,屆時風格切換的條件可能更為成熟。
廣州萬隆表示,當前股指的下跌調整,給予了逢低布局具有戰略新興產業與確定性改革類個股的機會,如以下兩大抗跌主線。1.中石油資源整合動作頻頻,油氣改革出臺進入倒計時。2.明年我國或將成全球最大“光纖國家”。在李克強總理積極推動“提速降費”的背景下,居民擁有更好的網絡基礎設施可期。而相關研究成果有望增強市場對電信產業鏈上企業發展加速發展的預期,概念股短期有望率先反彈。
隔夜回顧
美國股市
道指跌0.66%,報17603.32點
標普500指數跌0.72%,報2063.35點
納指跌0.82%,報5065.85點
國際油價
WTI 2月原油期貨收跌1.27美元,跌幅3.4%,報36.60美元/桶。
布倫特2月原油期貨收跌1.33美元,跌幅3.5%,報36.46美元/桶。
COMEX 2月黃金期貨收跌8.20美元,跌幅0.8%,報1059.80美元/盎司,創12月17日以來最低收盤位。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為實現上海市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6月3日,央行上海總部在官方網站發布了上海市房地產金融宏觀審慎管理框架,在全國率先實施房地產金融宏觀審慎管理,其目的是完善房地產市場金融調控管理機制,促進上海房地產市場長期穩定發展。
同時,這也成為央行上海總部配合上海市委、市政府加強房地產金融調控,充分發揮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作用,支持上海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經濟結構轉型發展的重要舉措。
具體而言,上海市房地產金融宏觀審慎管理的核心是從人口、房地產市場、房地產金融、經濟與金融等四方面建立上海市房地產金融宏觀審慎監測指標體系,在綜合評估判斷上海房地產市場發展走勢的基礎上,構建逆周期的房地產金融宏觀審慎調控機制, 促進房地產金融業務穩健運行和上海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宏觀審慎“小試牛刀”
事實上,上海房地產宏觀審慎框架是央行MPA框架的“小試牛刀”。為進一步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更好地發揮逆周期調節作用,2016年1月,央行構建了金融機構宏觀審慎評估體系 (Macroprudential Assessment,MPA)。
(上海市房地產金融宏觀審慎管理框架)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副主任兼上海分行行長張新在啟動上海房地產金融宏觀審慎管理制度的部署動員會上表示,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主要經濟體紛紛建立金融宏觀審慎管理框架,並高度重視房地產金融調控。
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央行為了更加有效地實施貨幣政策,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積極推進宏觀審慎管理在我國的實踐。特別是,針對房地產區域分化明顯的特征,鼓勵各地在結合房地產走勢、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投放以及資產質量等情況建立房地產金融宏觀審慎管理框架。
房地產行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中占較大的比重,同時房地產又是資金借貸活動的主要抵押品,是產業鏈長、影響廣泛的行業。從固定資產投資到融資活動,從商務成本到金融杠桿率,從居民消費到大宗商品貿易,幾乎涵蓋並影響國民經濟的方方面面。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有序運行是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防範系統性風險的前提。
6月2日,央行上海總部綜合管理部主任文善恩在上海市新聞辦舉行的“2016陸家嘴論壇”發布會上對《第一財經日報》等媒體表示,“滬九條”推進以來,上海房地產交易量目前已回歸常態,4月以來交易量趨於穩定,每天網簽交易量為900套,相當於過去5年的平均水平。
與此同時,上海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商品房新開工面積同比增速、住房價格環比指數、個人住房貸款發放額等都同比回落。
對於商業銀行與鏈家等房地產中介的合作情況,上海銀監局副局長周文傑表示,經走訪、核查,目前商業銀行已恢複與鏈家等企業的合作,有效遏制了房地產交易違規墊資等行為,規範房地產中介行為、凈化市場環境。周文傑表示,未來繼續督促商業銀行貫徹落實相關政策精神,建立長效機制。
宏觀審慎“三位一體”
值得註意的是,此次上海房地產金融宏觀審慎管理制度的率先推出,標誌著上海已建立起覆蓋金融各領域的“三位一體”的風險監測與管理系統。
一是自由貿易賬戶監測管理信息系統。這個系統的著重點是跨境金融活動,其功能是對上海地區的跨境金融活動進行7*24小時、逐筆、逐企業的實時監測,對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動態進行實時監測。
二是在上海市委、市政府領導下,會同相關部門建立跨行業、跨市場的金融綜合監管監測分析系統。該系統的著重點是上海地區的日常金融活動,其功能是覆蓋上海各行業、各市場的金融業務活動,既包括傳統的銀證保金融行業,也包括互聯網金融等新業態。
三是最新啟動的房地產金融宏觀審慎管理系統,將對占上海信貸總量三分之一的房地產金融活動實施全方位監測與管理。
張新強調,“三位一體”金融風險監測與管理系統的建立,可以對上海的各類金融風險進行全方位監測,對促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維護上海金融長治久安具有深遠意義。
“建設金融風險監測與管理系統是基礎性工作。有了這套系統,我們才敢放手推動深度金融改革,才能放心實施簡政放權和事中事後監管。”張新說道。
MPA金融改革蓄勢待發
實際上,今年的“十三五”規劃綱要亦指出,加強金融宏觀審慎管理制度建設,構建貨幣政策與審慎管理相協調的金融管理體制。
不久前,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陸磊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宏觀審慎管理制度實際上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後各方形成共識的觀點,在2010年G20首爾峰會上進一步形成了基礎性框架。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點是如何防範系統重要金融機構的風險問題,以及如何逆周期防範系統性危機的發生,即預調、微調和事中、事後的有效管理。
“具體而言,就是總書記說的三個統籌:統籌監管系統重要金融機構和金融控股公司,統籌監管重要金融基礎設施,統籌負責金融業綜合統計。這些合起來以後,就能夠實現‘事前有效識別和防範風險,事中有效實行逆周期管理,事後有識別系統性風險能力’的機制。這些是世界各國的通例和經驗,也是我們未來一段時間貫徹落實五中全會精神的一個著力點。”陸磊說。
據央行公布,MPA保持對宏觀審慎資本充足率核心關註的基礎上,從七大方面對金融機構的行為進行多維度的引導。包括:資本和杠桿情況、資產負債情況、流動性情況、定價行為、資產質量情況、跨境融資風險情況和信貸政策執行情況。上海房地產宏觀審慎框架只是央行MPA框架的一個方面。
MPA繼承了對宏觀審慎資本充足率的核心關註,保持了逆周期調控的宏觀審慎政策理念,在此基礎上適應經濟金融形勢變化,借鑒國際經驗,將單一指標拓展為七個方面的十多項指標,將對狹義貸款的關註拓展為對廣義信貸的關註,兼顧量和價、兼顧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由事前引導轉為事中監測和事後評估,建立了更為全面、更有彈性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引導金融機構加強自我約束和自律管理。
10月19日,據媒體報道,在央行對各家銀行的MPA考核上,工商銀行由於撥備覆蓋率連續低於150%,在該指標上被扣分。
今年以來,撥備覆蓋率一直牽動著銀行和市場的敏感神經,工行MPA在該項被扣分是央行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acro Prudential Assessment,下稱“MPA”)啟動以來敲響的警鐘,有關下調撥備覆蓋率的呼聲再次甚囂塵上。
撥備覆蓋率:逼近紅線的艱難徘徊
當前經濟下行期,銀行不良貸款持續上升,按照現行的150%的撥備覆蓋率監管要求,當銀行出現 1 單位不良貸款時,應至少從利潤中計提 1.5 單位撥備,銀行必須加大計提資本,抵補非預期損失。這一方面蠶食了銀行利潤,另一方面占用了銀行更多資本。
在銀行不良率持續爆發、盈利增速下滑的背景下,在保利潤增長與撥備覆蓋率之間,上市銀行出於守住財報“美觀”的考慮,不斷下調撥備覆蓋率,甚至逼近150%的監管紅線。
其中,”宇宙行“工商銀行今年的撥備數據表現最為嚴峻。工行2016年半年報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該行撥備覆蓋率降至143.02%,撥貸比降至2.21%。這兩個指標均已經低於監管紅線。
上半年,上市銀行撥備覆蓋率“遊走”在監管紅線附近的也不在少數。其它四家國有大行中,中行、建行、交行撥備覆蓋率分別為151.63%、155.10%、150.45%,也在監管紅線附近“艱難徘徊”。股份制銀行中,中信、光大、民生銀行撥備覆蓋率也已逼近紅線,分別為156.99%、150.25%、152.55%。
事實上,今年一季度末,工行、中行撥備覆蓋率分別降為141.21%、149.07%,均在監管紅線之下;但到了二季度末,中行撥備覆蓋率回升至155.10%,重新回歸監管紅線之上。
上半年,工行凈利潤1506.56億元,凈利潤增速0.8%,不良貸款1963.03億元,如果按照監管要求的150%計提撥備,根據一位銀行人士的測算,工行需增加撥備計提137.02億元,凈利潤將下滑至1369.54億元(未考慮稅收因素。
由此可見,工行撥備不達標的背後是一種無奈的選擇,這從工行董事長易會滿在今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的表態也可見一斑。他對撥備覆蓋率低於監管標準做出解釋稱,一是工行的撥備提取是動態、真實的;二是結構調整陣痛期大環境下,銀行通過適度釋放撥備資源,加大處置不良貸款是穩健經營的正常舉措。他並表示,“工商銀行這種處理方式,也得到了監管部門理解。”
下調撥備顯著改善盈利 信貸投放影響不大
事實上,步入經濟下行期,隨著各家銀行撥備覆蓋率的持續走低,有關調整撥備覆蓋率的呼聲越來越高。早在去年12月,中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報告稱,在經濟增速趨緩、資產質量下滑、銀行盈利水平承受較大壓力的背景下,監管當局可考慮下調撥備覆蓋率監管要求, 下調撥備覆蓋率監管要求至 100%。報告還稱,可考慮建立具有前瞻性的動態撥備覆蓋率調節機制。
這一觀點發布後隨即引發市場廣泛關註和熱議。
對於下調撥備覆蓋率的必要性,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董希渺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與國際同業相比,當前我國銀行業150%的撥備覆蓋率監管要求過高。當前經濟下行期,有必要下調撥備覆蓋率指標,應建立逆周期撥備覆蓋率調節機制。
“當前銀行不良貸款增加、利潤增速放緩,銀行加大撥備計提勢必影響利潤,下調撥備覆蓋率的邏輯在於,如果下調後銀行利潤轉好,還可以通過利潤轉為資本公積,以補充銀行資本,有利於增強銀行信貸投放的積極性,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董希渺說。
事實上,動態撥備覆蓋率調節機制早已在監管制度層面有所提及。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銀監會關於中國銀行業實施新監管標準的指導意見》中指出,建立動態調整貸款損失準備制度。監管部門將根據經濟發展不同階段、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質量差異和盈利狀況的不同,對貸款損失準備監管要求進行動態化和差異化調整。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對記者分析稱,經濟上行期,銀行信貸能力強勁、不良率較低、撥備計提較少、利潤增速快,在經濟下行周期,由於不良貸款的攀升,撥備覆蓋率會快速下降,減少了銀行的利潤同時降低了銀行的放貸能力。因此,監管層面希望通過動態撥備調節機制和逆周期資本調控,以降低銀行信貸的順周期性,以此平滑經濟周期的波動。
盡管當前存在下調撥備覆蓋率的必要性,但下調幅度不宜過大。在曾剛看來,要以銀行消化不良資產作為參考依據,不必一下子大幅下調,應在適度範圍內保證風險對沖和不良的合理覆蓋,且適度下調可增強銀行在逆周期的信貸投放意願。
而從最新金融數據來看,M1、M2增速並不慢,銀行信貸投放並沒到亟需刺激的地步。曾剛也表示,目前銀行信貸增長遠遠超過GDP增長速度,且市場信貸資金充裕,甚至在房地產領域存在信貸過度的跡象,沒有必要通過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釋放銀行信貸投放的能力。因此,沒有通過降低撥備覆蓋率釋放銀行信貸能力的必要性。
“下調撥備覆蓋率,短期內對釋放銀行信貸效果不顯著,而是對銀行的盈利影響更直接。”曾剛強調。
中行國際金融所研究員熊啟躍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下調撥備覆蓋率對銀行利潤具有改善作用,特別是對撥備覆蓋率接近監管紅線的銀行,邊際改善效果更為明顯,但對銀行整體的信貸投放節奏影響不大。
熊啟躍還表示,降低撥備覆蓋率監管要求還有助於銀行加快不良貸款的核銷力度,增加銀行資本公積,擴充資本基礎,實現資本和撥備數量的動態平衡。
監管部門需增強溝通協調
去年末,央行宣布從2016年起將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和合意貸款管理機制“升級”為“宏觀審慎評估體系”,全面關註資本和杠桿、資產負債情況、流動性、定價行為、資產質量、外債風險、信貸政策執行等方面內容並形成綜合評價結果。
“MPA主要目的是為了控制信貸,央行將合意信貸規模的控制升級為對廣義信貸規模的控制。”曾剛表示, 在原有信貸規模基礎上,將同業投資、買入返售等通道類項目納入廣義信貸規模指標,通過廣義信貸指標控制銀行的信貸增長。實施MPA目的是根據銀行實踐和市場變化,調整原有控制的工具和手段,進而增強調控的有效性。
盡管市場對於下調撥備覆蓋率的呼聲不斷,但監管尚未松動。據接近監管層的知情人士透露,銀監會在考慮下調撥備覆蓋率,這需要一定決策程序和時間。
然而,此次在MPA考核中,由於工行撥備覆蓋率不達標,央行在此項對其扣分。如果說銀監會對工行撥備覆蓋率不達標一事是默許的態度,那麽央行此舉盡管僅僅是督促銀行自律而非懲罰措施,卻向金融機構和市場市場釋放了截然不同的態度。
對此,曾剛認為,央行更多的考慮是約束銀行的信貸能力,MPA強調撥備覆蓋率旨在約束銀行的信貸能力,這取決於不同的判斷。
“兩個監管部門態度明顯不一樣。央行一下跳出來好驚訝,盡管強調不是懲罰性指標,但MPA與很多指標掛鉤,是有一定實質性影響的。”一位股份制銀行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這背後折射的是監管不協調問題,這說明有必要推進監管體制改革,加強金融監管協調。
“之所以備受關註的原因在於,這取決於不同監管部門對形勢的判斷存在的差異,由此帶來政策導向做出不同的判斷。”曾剛表示,這需要不同監管部門之間加強協調,各方基於不同立場和導向都有道理,在實踐層面需要更多溝通、協調、討論。
MPA“新政”尚為落地,債基基金經理卻早已坐不住。“大家憂慮的是,接下來這個政策導致的變化及影響。如果將來是有變化的話,這個影響還是挺大的。”北京一位債券基金經理與《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交流時表示。
近日,有消息稱銀行表外理財將納入MPA廣義信貸監測範圍。如果消息屬實,對債市及委外資金而言不啻有頗大影響。市場分析人士也表示,表外理財被納入廣義信貸對債券市場的實質影響,更多的在於理財對債券投資規模下降以及債券品種投資偏好的直接影響,以及潛在降杠桿的沖擊。從當前的情況來看,表外理財納入“測算”範圍對於債券市場而言更多的是市場情緒的影響。
27日,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向本報記者表示,表示理財尚未正式納入廣義信貸範圍,口徑間會平穩過渡。
納入監管是應有之義
2016年中國人民銀行將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機制“升級”為宏觀審慎評估體系(簡稱MPA),從資本和杠桿、資產負債、流動性、定價行為、資產質量、跨境融資風險、信貸政策執行情況等七個方面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強自我約束和自律管理。
近年來,金融機構表外業務快速發展,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風險領域。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張曉慧表示:“近年來,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快速發展,其中有些機構高杠桿經營現象突出,已經成為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不可忽視的重要領域,有必要引導這些機構加強杠桿管理和風險防範,把過高的杠桿調整到合理的水平。”
張曉慧稱,MPA設計時對表外業務已有所考慮,比如杠桿率、資本充足率、委托貸款等指標都在一定程度上涉及表外業務及其風險的衡量。隨著監管體制、統計和信息收集等條件的完善,未來MPA對表外業務的規範還會進一步加強。
從理財半年報數據來看,面向個人+機構+私人銀行客戶的理財規模約為22.26萬億,同比增速33.6%近年來,同業理財快速發展,從2015年年初的5000億激增至六月末的4萬億。
“現在如果說銀行的表內資金都走到表外,表外再委托給其他機構,確實就把表外杠桿全做高了。原先沒有委外的時候,一個產品就算2倍杠桿但是杠桿資金的絕對規模小;現在資金規模大的話大家都適當帶點杠桿,杠桿資金的絕對規模就大。”北京一位債券基金經理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從長期方向看,對於一個存量規模達到20多萬億規模的銀行理財來說,以前沒有任何監管指標,已經成為各家銀行規避監管的通道,這個不符合銀行監管的要求,在做大之後納入監管也是應有之義。”一位基金公司人士也告訴記者。
“目前推動債券市場的力量更多來自於供求因素,新增的資金為了保證能夠獲得承諾的收益率,只能靠資本利得取得,那麽在供給穩定的情況下,需求持續增長帶來的了價格上漲。”華商豐利增強定開債基基金經理劉曉晨亦告訴記者,“因為靠持有收益賺不到承諾的收益率,只能靠資本利得不斷靠新增資金進入來獲得資本利得 ,但這種情況最怕的就是新增資金跟不上。”
“從最終的政策出臺結果看,可以參照13、14年銀監會對非標的監管,最終的指標落地一般會照顧主要商業銀行的利益,以承認現狀,限制增速為主要方向,不會出現存量下降的情況。”上述基金公司人士也表示。
對債市影響偏利空
對基金公司及基金經理而言,該消息坐實受到影響首當其沖的便是委外與債市。
招商證券固定收益分析師孫彬彬指出,表外理財被納入廣義信貸(評估階段)的最大影響來自於未來理財規模和結構的變化。“一方面,部分銀行為了達標廣義信貸,會降低表外理財的整體規模,要麽減少整體理財規模,要麽將表外理財轉為表內理財(對於委外業務、杠桿和債券投資方向有沖擊);另一方面,銀行可能會調整表外理財的資產配置結構,比如將更多的資金投入‘現金和存款’(存款包括銀行存單),對於其他投資會有一定擠壓(包括債券投資)。”他分析認為。
“第一,本身這個政策還沒出臺,還要看最後具體的內容;從大行反饋,新規對他們理財投資基本沒有什麽影響;對中小銀行和城商行資產配置和規模可能有些影響。”劉曉晨表示最核心的問題還是這個政策到底出不出來,到目前還是心理層面的影響。
上述北京債券基金經理也認為,直接看規定還是屬於摸底性質的,實質性的內容沒有很多。“現在基本金融機構是’全民’做委外,原來理財資金僅僅在表內的、配上相應的信貸資產就可以了,也不會有多大杠桿。”他說,“現在對債券的變化還是體現在預期層面,還沒有到實際層面,債基收益率短期內會有波動。”
目前表外理財資金運用余額16萬億左右,占原口徑廣義信貸10%左右;上半年增速約12%,有逐漸放緩的趨勢。
“主要擔心市場跌。擔心銀行如果統計完之後對資金有所限制,增速上不來甚至有些縮小,銀行委外都是千億規模,這個影響就很大了,縮回去就得賣債了。”上述北京債券基金經理進一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孫彬彬也表示,無法明確表外理財資金運用中是否涵蓋了表外杠桿,即理財委外資金運用杠桿獲得的資產擴張部分是否被納入廣義信貸範圍尚無法明確。如果被納入範圍,則對理財的影響就不僅局限於規模,對於理財委外去杠桿也存在一定的沖擊。
“讓我們最困惑的是,目前短期利率持續走高,從投資角度看,我們到現在想不明白的事情。央行一直在持續凈投放,市場利率一直在走高。隔夜、7天居高不下,以及交易所利率也在持續走高。這是比較擔心的事情。”劉曉晨進一步表示。
12月19日晚間,央行將表外理財納入MPA(宏觀審慎評估)考核的消息落下實錘,再給風雨飄搖中的債市以重擊。20日,債券市場經歷了多空博弈,早盤10年期國債期貨一度下跌超過1%,而隨後又快速反彈,全天波動幅度高達1.57%。
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的市場人士指出,債市經歷了前期一段的持續下跌,有一部分人認為已經跌至一個安全邊際,市場再現多空博弈。
不過在分析人士看來,表外理財納入MPA考核體現出監管層去杠桿、嚴監管的政策意圖已經非常明確,而且未來可能進一步將表外理財加杠桿納入到監管考核中去,後續風險不容小覷,對債市而言,調整還將繼續,光明仍未到來。
債市多空博弈
受到周一晚間央行將表外理財納入MPA(宏觀審慎評估)這一消息的影響,早上國債、國開債開盤即大跌。中國2026年到期、票息2.74%國債買價收益率大漲至3.48%。中國2026年到期、票息3.05%的10年期國開債成交收益率報4%。10年期國債期貨開盤跌1.13%,5年期開盤跌0.70%。
與此同時,Shibor連續第六天全線上漲。隔夜Shibor報2.3450%,上漲1.00個基點;7天Shibor報2.5375%,上漲1.25個基點;3個月Shibor報3.2040%,上漲1.42個基點。
當日,央行加大了公開市場凈投放的力度。凈投放1650億元,連續第四天凈投放,相比前一天的650億元,投放力度大幅增加。不過,當天另有600億元國庫定存到期,總體凈投放資金1050億元。
暴跌的行情在上午10:00左右發生逆轉,國債期貨多數合約由跌轉漲,1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T1703漲0.12%。
周二下午,市場傳言稱,央行在市場上指導大行通過X-Repo(銀行間質押式回購匿名點擊業務)放錢。
X-Repo系統在去年8月3日正式上線,是央行為了提高質押式回購市場交易效率所創建,適用於隔夜、7天和14天三個期限,且以利率債為質押券的回購交易。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趙慶明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通過X-Repo“放錢”也只是針對部分銀行,相對於整個市場而言,可謂杯水車薪。
不過,也有市場人士看來,至少這一舉動體現出了央行不會對市場的波動置之不理,“呵護”市場流動性的用心,加之公開市場凈投放的舉動,都對當天市場構成了利好。
下午,國債期貨的反彈進一步擴大,全天振幅高達1.57%。尾盤1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T1703漲幅擴大至0.30%,5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TF1703漲幅擴大至0.14%。
不僅如此,銀行間現券收益率漲幅迅速收窄,10年期國開活躍券160210收益率由漲轉跌,現跌2BP報3.91%,10年期國債活躍券160017收益率抹去全部漲幅報3.37%。
而給周二市場帶來影響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央行為表外理財納入MPA(宏觀審慎評估)落下實錘。
19日晚間,央行通過旗下《金融時報》對外發布消息稱,在總結前期經驗的基礎上,人民銀行將於2017年一季度評估時開始正式將表外理財納入廣義信貸範圍,以合理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對表外業務風險的管理。具體為:表外理財資產扣除現金和存款等之後納入廣義信貸範圍,納入後廣義信貸指標仍主要以余額同比增速考核。
天風證券固收分析師孫彬彬表示,將“表外理財納入MPA考核”作為“去杠桿”的政策體現和落實,而表外理財中最受關註的是類信貸和債券資產,那麽從“去杠桿”這個明年推動力量最大的經濟工作來看,類信貸和債券或將面臨需求波動。
不僅如此,央行強調,今年底若金融機構表外理財業務沖時點,會大幅拉高明年一季度乃至二、三季度廣義信貸余額和同比增速,直接對明年前三季度MPA評估結果造成負面影響。如果有銀行因為MPA而沖時點,可能是由於對上述同比考核的機制理解還不夠準確。避免沖時點行為,保持廣義信貸平穩適度增長,才符合宏觀審慎評估的要求。
九州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鄧海清稱,這給所謂“MPA考核利好債市,因為銀行會在MPA正式考核之前沖規模、做大基數”的幻想畫上句號。
嚴監管、去杠桿路線清晰
鄧海清表示,將表外理財正式納入MPA考核,是央行宏觀審慎框架再升級。
2014年以來,針對宏觀審慎監管問題,我國央行的監管框架就不斷升級,最終建立了MPA即廣義信貸類資產考核體系。
MPA考核體系的優點在於,它可以將原本信托貸款、委托貸款等一系列類信貸業務全部納入考核範圍內,同時也能將銀行存款、表外理財等負債端項目同樣納入到考核範圍內,從而使得銀行所有的金融創新都在監管之中。
央行相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中指出,當前未納入MPA的表外理財業務增長較快,部分銀行的業務還潛藏著一些風險。一是表外理財底層資產的投向主要包括類信貸、債券等資產,與表內廣義信貸無太大差異,同樣發揮著信用擴張作用,如果增長過快會積累宏觀風險,不利於“去杠桿”要求的體現與落實。二是目前表外理財雖名為“表外”,但資金來源一定程度上存在剛性兌付,出現風險時銀行往往不得不表內化解決,未真正實現風險隔離。因此,為了更加全面準確地衡量風險,引導金融機構更為審慎經營,需要加強對表外理財業務的宏觀審慎評估。
鄧海清表示,表外理財,尤其是委外投資加杠桿行為,本質上是一個放大杠桿的工具。這種投資模式易在牛市時助推“資產荒”,在熊市時助推“錢荒”,具有非常強的順周期特性。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銀行理財產品資金余額為24.6萬億元。根據普益標準的研究,今年以來參與委外銀行理財產品占市場總體比例持續提升,約為40%。
根據之前媒體報道的信息,央行MPA考核里,對廣義信貸的考核方式為:M2目標增速+22個百分點(其中大銀行為20個百分點)。同時由於宏觀審慎資本充足率的要求,預計廣義信貸增速超過25%~26%以上時,就有可能出現宏觀審慎資本充足率不達標的情況,銀行整體不合格,降低為C檔。“以此,廣義信貸的超標對於銀行來講後果較為嚴重。”鄧海清表示,相對而言,在目前的債市“熊市”狀態下,表外理財納入到MPA的廣義信貸考核的影響是極大的,兩重目的的喪失會導致銀行擴容委外的意願大幅降低。
與此同時,受這項監管措施影響最大的應當是中小型銀行,尤其是城商行、農商行等。
上述統計數據顯示,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的委外投資規模顯著增加,發型產品數量合計占比一度高達75%。80%以上的銀行委外資金來源於非保本浮動收益類型理財產品。
鄧海清認為,由於MPA使用季度同比計算的方式,因此在面臨一季度考核的背景下,城商行、農商行等機構可能面臨最大的壓力,債市加杠桿“生力軍”勢必邊際減少。
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明明表示,在當前的貨幣政策工具下,央行使用的公開市場操作逆回購主要針對大中型銀行及個別大券商之內的一級交易商,MLF(中期借貸便利)也主要針對的是大中型銀行。因此市場流動性就會沿著央行—大中型銀行—其他中小型銀行這一機制傳導。中小型銀行及非銀機構只能通過質押等方式從大行那里以高於2.25%的成本借到資金。但由於時至年末,銀行年末考核、跨年資金準備、機構違約事件等因素疊加,大行不願意向中小銀行及非銀機構拆借流動性,導致流動性呈現碎片化的結構性問題,中小銀行資金普遍趨緊,市場資金成本上升。這表現在中小銀行主動負債搶占存款,同業存單利率持續攀升,前期下行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在近期也不斷走高。另外,前期中小銀行在理財擴張速度遠超過大型銀行,表外理財納入MPA監管會對中小銀行產生更大的沖擊。
MPA考核或將升級
一位債券基金經理告訴本報記者,從周二市場多空博弈呈現出的焦灼態勢可以看出,市場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收益率快速上行之後,一部分人認為市場已經跌到了一個安全邊際,多空分歧再現。
債市最糟糕的時代是否已經過去?部分分析人士認為,調整恐怕還將繼續,“目前距離光明尚需時日”。
鄧海清稱,央行對於銀行體系整體風險的宏觀審慎監管,是早在其政策框架之內的,是長期的而非只有短期影響的事件。這意味著,債券市場的收益率中樞上行是系統性的、不可逆轉的。
在他看來,盡管本次表外理財納入MPA考核對債市的沖擊在意料之內,但需要關註的是,MPA考核問題仍未結束,“未來極大可能性會將表外理財的杠桿部分納入到監管考核範疇內”,後續風險仍不可低估。
據了解,MPA考核主要分為七大指標體系:資本和杠桿情況、資產負債情況、流動性、資產質量、定價行為、外債風險、信貸政策執行。廣義信貸是資產負債情況中的一個部分,而杠桿率指標則是資產和杠桿考核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監管層不會讓委外加杠桿行為遊離於其對杠桿限制的框架之外,未來極大可能性會將表外理財的杠桿部分納入到監管考核範疇內。”鄧海清稱,銀行“表外理財+委外投資”本質上是一種規避監管的加杠桿手段,具有放大債券市場波動的順周期作用,即牛市銀行傾向於委外加杠桿,而熊市則減少或者贖回委外,這一順周期放大杠桿理應受到央行的宏觀審慎監管。
盡管,最近一段時間,市場已經經歷了一段收益率的顯著上行,目前多空分歧再度出現。不過鄧海清認為,“目前距離光明的到來尚需時日”。
明明表示,央行去杠桿、防風險之心不動搖,信貸擴張和理財委外將受到更嚴格的控制。再加上國海證券“蘿蔔章”事件愈演愈烈,季末考核越來越近,流動性緊張的局面暫難緩解,債市仍將繼續調整,建議投資者繼續保持謹慎。
孫彬彬亦表示,考慮到當前銀行類機構和委外的投資思路正在發生變化,可能進一步加大市場調整壓力,仍然建議控制倉位,謹慎操作。
盡管軍工、人工智能等板塊在盤中接過了一帶一路上漲的接力棒,但號召力顯然還不可同日而語,滬深兩市股指周一出現沖高回落,成交量則小幅減少。在日益臨近季末考核的關鍵時點,A股本周會如何運行成為市場人士關註的焦點。
3月27日,從股指全天的走勢來看,滬深兩市股指早盤後一度震蕩上行,上證指數一度創出近期新高3283.24點,不過煤炭、白酒等板塊的回落帶動股指逐漸走低。上證指數最後報收3266.96點,下跌2.49點,跌幅0.08%,成交2492億元;深成指報收10581.92點,下跌64.80點,跌幅0.61%,成交2881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1947.53點,下跌17.61點,跌幅0.90%,成交783億元。兩市全天合計成交5373億元,較上一交易日小幅減少。
愛建證券分析師侯英民認為,管理層明確貨幣政策在經過多年的量化寬松之後,全球已經到達了這次周期的尾部,由此意味著本輪貨幣政策將不會再是寬松的政策。MSCI向市場參與者尋求反饋,並將在6月份宣布是否將中國A股納入MSCI中國指數和MSCI新興市場指數,多空雙方分歧較大展開激烈博弈。臨近3月底市場資金面趨緊,IPO發行速度不減,市場在增量資金有限存量資金博弈的大環境下,資金高拋低吸的特征極為明顯,市場的結構性分化不可避免,股指基本呈現出寬幅震蕩的主基調。
從技術面分析,股指近期依然圍繞中短期均線寬幅震蕩,目前股指仍處於5周、10周均線上方,市場中期強勢格局未改。上周股指一度震蕩考驗多空分界嶺,所幸市場有驚無險多空搏殺日趨白熱化,目前股指再次突破3050-3250箱體,但由於3250上方壓力依然較大是否有效仍待確認,預期短期股指仍將延續寬幅震蕩,控制倉位精選個股操作。
華鑫證券策略分析師嚴凱文等則認為,從反彈運行的時間周期上,上證指數1月16日起底反彈,截至3月24日反彈已運行了10周,選取2016年以來的幾波反彈研究發現,指數反彈周期通常在9至13周;也就是說倘若指數的運行節奏不變,目前上證指數或已意味著1月16日最低位3044點以來的反彈已進入尾端。而想要繼續上攻,還是需要量能的有效突破,即是其以上統計的單上證指數成交額必須突破2900億元,否則指數即使強突也大概率沖高回落。
隨著3月進入倒計時,銀行將首次面臨央行MPA(宏觀審慎評估體系)的正式考核,而這也是近期對市場流動性影響最大的事件之一。MPA考核結果分為三大檔,除了A和C,中間都為B。其中A檔的要求十分嚴格,需7個方面均達到90分以上;資本和杠桿情況和定價行為具有一票否決權,或其他5個方面中有任意兩項不達標(達標線60分),就會落入C檔。
上海證券策略分析師屠駿認為,作為MPA考核的核心內容,將表外理財納入廣義信貸之後,部分銀行的廣義信貸同比增速將會提高,與之對應的宏觀審慎要求也會相應提高,由此引導金融機構穩健經營。從廣義信貸的相近指標商業銀行資產規模來看,不同銀行資產規模出現分化。銀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月末,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和農村金融機構的資產規模同比增速分別為9.3%、15.1%、23.1%、16.2%,顯示城商行的表內資產規模增速最高。中小銀行或區域性銀行或城商行近幾年資產規模增速快於股份行和國有大行,面臨MPA考核中廣義信貸增速約束壓力更大,從而影響資產規模增速。廣義信貸指標連帶資本充足率和能否達標的"陰影"步步逼近,如何在流動性、規模和利潤三者之間取得平衡也成為中小銀行艱難的考題。 習慣了表外理財快速增長,以突破監管限制獲得更高利潤的中小銀行這次如何"掉頭"值得觀察,同時央行的考核項目跟隨市場變化不斷動態調整,同時監管獎懲措施也可能持續升級,降杠桿信號明顯。
從影響來看,大多數銀行理財規模或將主動壓縮,部分資產會被放出,市場上資產的選擇將增多,資產端的收益下滑程度或將得到遏制。而在受到近期廣義信貸調整的影響下,預期3月信貸增速將會降低。MPA有七大類指標,其中就包括信貸政策執行方面,而商業銀行的貸款行為是這當中的一項重要考核。貸款行為就包括銀行的信貸結構是否合理、對於某些過熱領域的信貸投放情況等,今年監管部門將重點關註個人房貸這一塊。預計中小銀行、尤其是城商行的股票價格短期可能會受到一定的壓制。
“MPA是抑制銀行外延擴張的沖動,推動其重新走內涵發展道路,我覺得對銀行管控和真正增效應該是有利的。”對於一季度末銀行將要迎來的MPA考核,興業銀行行長陶以平對第一財經表示。
第一財經調查發現,大行目前對於MPA考核並沒有太大的壓力,而中小銀行,特別是擴張較快的銀行壓力非常明顯。對於央行的全面MPA考核,銀行亦有應對之道:為達標,短期內采取的措施是收縮表內外資產業務包括信貸和表外理財、委外等,騰挪出表信貸資產。長期來看,銀行則在推進“輕資產、輕資本”轉型。
收縮貸款、出表騰挪
“新MPA將對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和業務模式產生深遠影響。”興業銀行首席分析師魯政委分析,從資產角度講,在給定的規模下,要更加重視提高資產的周轉率,負債方面,在MPA考核的推動下,銀行拼規模的競爭模式會得以緩和,最終將改善負債的可得性。
央行在MPA考核所設定的七大類考核項中,廣義信貸與資本充足率是當前最為主要的指標,一些有壓力的銀行從今年年初開始就在不斷調整,以求做個“好孩子”。
“今年MPA考核力度加大是很明顯的,現在我們都在全面控制貸款,貸款基本上沒有什麽空間了。”一位地方商業銀行信貸部門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另外一家西部地區的城商行人士則告訴第一財經,今年MPA趨嚴,如果說去年核心資產有100億元的投資,今年只有60億元了。
“MPA對銀行的影響,從這個月資金市場的價格波動就能夠看出來,雖然不能說是全面的影響,但是預期還是反映在里面了。”一家股份制銀行資金市場部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3月20日左右,資金市場再現價格飆升,MPA考核因素被認為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甚至整個3月份市場都有資金緊張的預期。
“MPA考核對我們影響非常大。”一位股份制銀行信貸部門人士對第一財經“倒苦水”,不能放貸款,但是利潤考核還在,“所以不好幹”。
某西部地區城商行人士也表示,廣義信貸將信貸同業資產和風險資產全口徑納入,對於銀行資產規模來講影響很大。今年完成投放,在風險不增加的情況下,資本充足率會有較大壓力。
銀行理財部門同樣壓力頗大。一家股份制銀行理財部門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一些投資非標、債券的產品到期可能就不再發了,要壓縮這些產品。委外規模受到影響較大,今年到期產品也可能不再發行。
第一財經調查多家銀行發現,一些考核有不達標壓力的銀行幾乎都在壓縮信貸,然而不放信貸銀行利潤將受到沖擊,銀行的應對策略是出表騰挪。
“原有的貸款可以續貸,新的就想辦法出表。”前述股份制銀行信貸部門人士稱,出表的方法包括比如在銀登中心做信貸資產轉讓。
“去年很多銀行就在調整,但如果的確增速降不下來,銀行也只能落入C檔,如果落入C檔的銀行較多,就看央行要怎樣懲罰了。”前述西部地區城商行人士稱,如果在100家銀行中,90家都降不下來,央行也難以每家都嚴厲懲罰。
華創證券銀行分析師告訴第一財經,根據目前已經披露年報的銀行中,僅測算廣義信貸增速和資本充足率已經有城商行不達標可能會被評在C檔,而大部分的銀行還是在B檔,A檔僅一家。該測評並未將包括定價行為、信貸政策執行等主觀評估的指標加入測算。
同業存單潛在風險
央行實施MPA考核也是一個動態完善的過程。例如今年年初,就有消息稱,央行有計劃把同業存單從銀行應付債券口徑劃入同業負債口徑,納入MPA考核。
“目前同業存單還沒調,接下來大家關心的問題,第一個是要不要調進去,第二個調進去還是不是三分之一(單家商業銀行同業融入資金余額不得超過該銀行負債總額的1/3),我覺得這兩個都存在變數。”魯政委認為,同業存單並不是一個“壞東西”,是中小銀行獲取資金的一個渠道。
據魯政委提供的數據,除了國有大行以外的銀行占據了同業存單市場90%的份額,而其中股份制銀行和非股份制銀行各占一半。
另據 Wind 數據,2017 年 2月新發行的同業存單升至人民幣1.97 萬億元,是 2013 年底同業存單市場開放以來的最大單月總額。3月同業存單發行規模和利率也居高不下。
隨著近兩年同業存單的快速發展,其也存在著一些潛在的風險。一些銀行通過大量發行同業存單,資產端期限錯配到同業理財、委外、非標、債券等擴大資產規模,形成傳染性極強並且脆弱的同業資金鏈。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在最新的MPA考核的研究報告中表示,目前市場預期是同業存單納入同業負債監管,並且新老劃斷或者給予一定緩沖期,如果後續按此執行,那麽同業存單發行量將會大幅下降,同業存單—同業理財—委外債券放杠桿鏈條將被摧毀。
融資成本上升之憂
MPA考核之下,銀行表內外資產投放收縮,會不會對實體經濟造成影響,這是當前市場的擔憂之一。
“整體而言,MPA考核會使銀行的資金鏈條受限,部分企業融資成本可能上升,傳導到理財端,理財收益會有上升。”前述股份制銀行理財部門人士稱。前述西部地區銀行人士也表示,隨著銀行信貸的收緊,可以預見企業的融資成本會上升。
姜超也認為,中國經濟主要靠銀行廣義信貸驅動,MPA考核帶來的銀行廣義信貸資產收縮,將影響融資需求增速,最終帶來經濟下行風險。
“影響實體經濟方面確實有這樣的可能性,央行在控制信貸、非標融資的規模,同時債券市場發行也在銳減,融資難度相對去年在擡升,融資成本往上走可能性比較高,但這也是去杠桿的應有之義。”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表示。
在交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看來,MPA出臺的背景就是廣義信貸增速偏快,其目標是把廣義信貸過快的增速降下來,不是說最終要讓信貸增速降到很低的水平,導致市場的利率快速上升。
魯政委分析稱,對於具體某一家銀行來說,在負債和資產的價格變化面前,其最終的利差變化,關鍵取決於定價策略和久期策略。只要兩者不出現嚴重的基差錯配,對息差的影響就不會很大。如果市場化負債占比較高,只要資產的市場化定價比例也高,就問題不大;在利率上升的過程中,如果資產久期短,就意味著重定價調整會很迅速,息差即便一度收窄,隨後也因為資產定價的重置而很快會恢複。
(實習生郭懷毅對本文亦有貢獻)
中國農業銀行行長趙歡3月29日在該行業績發布會上透露,去年央行對農行按季進行了4輪MPA(宏觀審慎評估體系)考核,農行4個季度都在B檔。趙歡指出,農行內部也按照宏觀審慎評估標準進行了自測,結果顯示,評分不斷提升,在B檔中屬於評分偏高的。
去年開始,央行將差別準備金動態管理機制升級為MPA,考核內容一共分7大類14項指標。今年一季度起表外理財也將納入MPA廣義信貸指標進行考核。市場普遍認為,廣義信貸與資本充足率是當前最主要的兩項指標,一些有壓力的銀行從今年年初開始就在不斷調整廣義信貸規模和增速。但趙歡表示,對於大型銀行而言發展平穩,MPA考核對大行影響相對較小。
第一財經此前采訪也發現,大行目前對於MPA考核確實並沒有太大的壓力,而中小銀行,特別是擴張較快的銀行壓力非常明顯。華創證券銀行分析師指出,在目前已經披露年報的銀行中,僅測算廣義信貸增速和資本充足率已經有城商行不達標可能會被評在C檔,而大部分的銀行還是在B檔,A檔僅一家。該測評並未將包括定價行為、信貸政策執行等主觀評估的指標加入測算。
近期,代表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貸款基礎利率(LPR)和代表金融市場融資成本的1年期Shibor(上海銀行間拆借利率)倒掛。一端是銀行資金收益,一端是資金成本,這似乎在暗示——銀行虧了,這也引發了市場的普遍關註。
這又是否說明,金融體系內的“去杠桿”將很快向實體經濟層面傳遞?眼看著6月美聯儲加息的預期高達80%、央行的二季度MPA(宏觀審慎評估)大考臨近,銀行是否已經提前備戰?這又將對於資金面提出何種挑戰?
天風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誌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1年期Shibor利率暫時性高於LPR是正常現象,前者也不反映商業銀行平均負債成本,很多銀行的負債中存款占比在80%以上,且LPR是商業銀行對其最優質客戶執行的貸款利率,不能全面反映商業銀行貸款利率情況。”不過他也表示,當前來看,部分銀行提前儲備跨季資金,對二季度MPA以及季末LCR(流動性覆蓋率)非常重視,提前在做一定的應對。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仇高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1年期Shibor利率暫時性高於LPR可能只是具備新聞意義,並不意味著銀行邊際資金成本已全面高於基準利率,當前銀行主要還是參考存貸款基準利率,市場利率不會快速向上,貸款利率也不會大幅上行。”他表示,央行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3月對公一般貸款、住房貸款、票據融資利率較去年12月分別提升19bp、3bp、87bp,估算貸款整體利率提高了約16個bp。
1年期Shibor高於LPR不具代表性
LPR報價銀行團現由10家商業銀行組成,在10個報價中去掉一個最高和一個最低,剩下8個有效報價後,再以各家銀行上一季度的貸款占比為加權系數,計算得出的加權平均值。
2013年,央行發布公告稱,為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完善金融市場基準利率體系,指導信貸市場產品定價,10月25日,LPR集中報價和發布機制正式運行。LPR是商業銀行對其最優質客戶執行的貸款利率,其他貸款利率可在此基礎上加減點生成。
仇高擎對記者表示,為了平穩過渡,貸款基礎利率集中報價和發布機制正式運行後,央行仍繼續公布貸款基準利率,以引導金融機構合理確定貸款利率,並為貸款基礎利率的培育和完善提供過渡期。他稱,如今銀行整體仍然以存貸款基準利率為主。
對於此次的1年期Shibor利率暫時性高於LPR,廖誌明告訴記者,這屬於是正常現象,從中長期來看,市場利率的上升將緩慢推升LPR,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將有略微上升,但不宜過度解讀。
具體而言,從銀行的負債端成本來看,他表示:“1年期Shibor利率不反映商業銀行平均負債成本,很多銀行的負債中存款占比在80%以上。同業負債成本緊隨市場利率顯著上升,但存款成本相對剛性,商業銀行綜合負債成本雖有上升,但幅度不大,尤其是存款占比高的銀行負債成本仍然較低。1年期Shibor利率顯著上升反映了市場對未來利率上升的預期,即處於相對偏緊的貨幣政策之下,或處於緩慢加息周期。”
此外,從收益端情況來看,銀行的處境其實也沒有那麽糟糕。廖誌明分析稱:“貸款收益率處於緩慢上行期,LPR是商業銀行對其最優質客戶執行的貸款利率,不能全面反映商業銀行貸款利率情況。從央行披露的金融機構貸款加權平均利率來看,今年一季度貸款利率已經開始上升了。市場利率上升會緩慢傳導至貸款利率,優質企業客戶由於議價能力最強,傳導最慢,因而LPR非常滯後反映市場利率的上升。”
歷史經驗表明,貨幣市場利率對貸款利率的傳導大約滯後一個季度。仇高擎對記者表示,貸款加權利率的變化幅度約為貨幣市場利率變化幅度的30%。照此推算,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將從今年二季度開始會有進一步變化,如果年中貨幣政策利率再次進行10bp的上調,今年R007(銀行間7天回購利率)均值較去年大約提高65bp,再考慮到存貸款基準利率不大可能調整,預計今年貸款加權利率較去年提高約20bp,升幅並算很大。
總體而言,仇高擎認為,對於銀行而言,存款仍是銀行比較穩定的資金來源,如果過度依賴同業資金拆入,這是不穩定的。MPA也規定銀行同業負債不能超過規定比例,否則會被降級;就貸款端而言,銀行部分穩定的企業客戶議價能力較強,且為了維護較高收益的優質貸款來源,貸款利率不會過度上升。
值得註意的是,由於美國已經充分利率市場化,因此美聯儲並不會設定如中國的存貸款基準利率,而是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來將利率引導至目標區間。例如,美聯儲所提的加息是聯邦基金利率,類似於中國的公開市場利率,而在加息過程中,IOER(超額準備金利率)或RRR(隔夜逆回購)會否成為美聯儲利用的主要工具。
銀行提前備戰二季度MPA
盡管如此,廖誌明也提示,二季度MPA考核壓力仍存,還是不能掉以輕心。此前第一財經也曾報道,未來間歇性錢緊可能會是一種常態。
聯訊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李奇霖認為,在監管去通道、去嵌套、去同業套利的壓力下,過去放類信貸的非標所能形成的存款在逐漸消失;同業理財增速下滑,季末回表內沖存款的作用也在減弱;而禍不單行的是現在又即將進入二季度季末的MPA考核月,在考核壓力下,銀行又有很強的沖存款的訴求。
有市場人士分析稱,近期隔夜資金成本最低能到2%,等同於加權利率總體下行近60bp,下行幅度很大。但如果看2個月或3個月的回購價格則仍然高企,跨6月底的資金成本幾乎都是4.8%以上。
“隔夜那麽便宜,跨季那麽貴,差了300bp,而且如果從5月初看到現在,這個價差應該越來越擴大了。”有銀行同業人士分析稱,“近期的隔夜成本低廉,不是央行的操作導致的,而是國有大行大量高價吸收跨季負債,並在短端釋放出低價隔夜撈回點成本,而低價主要是因為這麽幹的人太多導致出不掉。這是一個基於資金價格上漲預期的囤貨措施,導致的副作用——大家都想出點短期幫補一下收高價跨季的成本,供過於求,導致短期特別便宜。”
可見,MPA考核的嚴格程度已經令各大銀行提前備戰。其實,MPA考核的嚴格程度已經顯現。第一財經記者發現,此前,央行公布的2017年公開市場一級交易商資格名單中,寧波銀行和貴陽銀行被取消該資格。記者也證實,某大型城商行被暫停MLF(中期借貸便利)操作對象資格三個月,或與MPA考核結果不達標有關。
此外,美聯儲加息的預期再度重燃,這也或通過外匯占款渠道對中國資金面產生壓力。交通銀行表示,5月以來人民幣匯率繼續保持穩定,監管部門針對外匯和資本流動的宏觀審慎監管作用持續存在,外匯占款有望穩步改善。不過,6月中旬美聯儲議息會議前後,人民幣匯率和資本流動仍所面臨的壓力仍可能階段性加大。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