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麻煩大了】長江裡的鳳凰咋成了落湯雞

http://www.infzm.com/content/69309

一邊是報捷,不斷地報捷!

來自日前召開的長江航務管理工作會議消息,2011年長江幹線貨運量達到16.6億噸,同比增長10.5%,在2006年首次超越美國密西西比流域後,這已經是第五度蟬聯世界內河運輸冠軍。

此前的好消息是,十二五計劃期間,政府財政對內河航運投資將較上個五年多出2.7倍,僅中央財政一塊就至少貼補500億元。交通部長李盛霖坦言,內河水運發展已上升至國家戰略!

一邊是報虧,持續地報虧!

作為中外運與中國長江航運集團兩大央企4年前合併後置於中國第一黃金水道的上市旗艦,長航鳳凰(股票代碼:000520)已透出口風:2011財年預虧8.7億至8.8億元,其每股收益已為﹣0.65元,而淨資產收益率則是﹣76.8%。

3個月前還宣稱有重大重組事項並停牌兩月,為何長航鳳凰如今竟會以此面目示人?別忘了,這其中還有財政返還補貼的3000萬沖抵呢。

自2006年與中石化資產置換重組以降,除了2010年勉強扭虧——幸虧有4000萬元的搬遷補償和1190.8萬元的財政返還,長江裡的鳳凰面對一路飈升的市場體量,似乎連口殘湯冷羹都未分到,不是說同業競爭只有3萬個體蝦兵和不成氣候的三百餘企業蟹將嗎?

更令人不安的是,在2011年9月26日至30日5個交易日內,身為大股東的長江航運集團連續減持372.5萬股,套現1413萬元,擺明對膝下不肖之子的不信任。

要不是11月初再度宣佈資產重組,去「河」奔「洋」,相信絕大多數投資者早早用腳投票了。可偏偏又在之後5次公告「重組存在重大不確定性」,慣聽反話的資本市場直把告誡當調情。

事實證明,一廂情願往往引來萬念俱灰。當公司方面宣佈因與大股東中外運業務衝突,且國際板遲遲未開重組失敗後,三個跌停一字馬就在意料之中了。

難道長航鳳凰兩大股東事前未估量上述風險?本就爭議不斷的國際板難道會因一家虧損經年的公司提前墜地誕生?有業界分析人士指,自上次剝離石化資產注 入航運和物流資產,每逢虧損,該公司舉出的理由往往就那麼幾條,如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持續下降,油價不斷上升;或偏他家吃虧,三峽等礙航閘壩問題遲遲不得 解決,人工成本連續疊加等。

討論鳳凰如何褪變成落湯雞的深層原因,僅站在該公司立場,一味責其經營不善,僅靠資產騰挪和變賣苟且而活是簡單的。如若將視角放寬,又會得出別樣的答案。

2005年12月27日,正致力對央企進行深度改革的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將一項「第一」遞給了中外運這家綜合排名難入百強的央企:首次空降原五礦集團 的舵手、5年間將其營業額銳升120億美元的苗耕書為外部董事兼董事長;同時作為試點,第一次在董事會中由外部董事佔據多數。有意味的是,此次改革的理由 恰是中外運「不夠大,也不夠強」。

之後,以縮減央企總體數量為背景,由國資委操刀歷經兩年完成了中外運與中國長江航運集團的再度合併。也就是這一刻,長航旗下的長航鳳凰換了東家。

表面看,這是一樁門當戶對的姻緣。一個是中國最大綜合物流公司和國際貨代公司,最大航空貨運和國際快件代理商,第二大船務代理公司;一個是中國內河最大骨幹航運集團,唯一涉足遠洋、沿海、長江、運河的全能選手。將這兩人送入洞房,豈不美哉!

但現任中外運長航集團副董事長趙滬汀曾說:「我們兩家不重組,都沒出路,如果不重組,可能就叫人給組掉了。」一語破天機!

抱著「不被組掉」的目的,兩家公司合併後仍然在強調自己的主體性。甚至在整合初期,兩家央企就未來的企業英文名稱、標識等事項都頗多爭執。本屬弱勢 地位,遲早嫁人了事的長航一直希望在新標識中加入自己的縮寫「CSC」,而隨著資產總規模擴張一倍,少了「被人組掉」可能的中外運則堅拒。

集團層面如此,作為繼子的長航鳳凰更是徬徨。在2011年末的那出重組劇中,長航鳳凰所謂與大股東的業務衝突,更是凸顯了這一矛盾。中外運、長航, 加上來自央企內部的眾多外部董事,在這個合併後的大家庭中,都發揮著自己的作用,但究竟誰來改變長航鳳凰這家靠水吃水的公司的命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86

【飲食籽】南生圍做偽漁人 撒網捕魚險變落湯雞

1 : GS(14)@2017-04-17 07:21:00

前身為廢棄band房的漁屋,在此可一嘗當「偽漁人」撒網滋味。漁屋是農場的新設施,平日會泊在岸邊,主要用於出塘收魚,又或開辦工作坊教授撒網。



【飲食籽:邊走邊吃】當漁人不易。由敬輝農場老闆文渭權(文生)帶路,我穿過農場外圍門外的枱凳,經過塘虱池,依靠沿路的羊咩聲導航,我終見泊於塘邊的浮屋。這是一間前身為廢棄band房的漁屋,在此可一嘗當「偽漁人」撒網滋味。



漁屋是農場的新設施,平日會泊在岸邊。文生指有時若要出塘收魚,又或開辦工作坊教授撒網,就會借連接岸邊與船身的繩子,拉出魚塘中央。於塘中央,他為我示範撒網。見他先拿起連接小型魚網的手圈,套在手腕,再揪起魚網,令其不再打結。之後,他左右手各揪魚網一角,一個轉身,噗通一聲,魚網散落水中,乾脆利落。可惜,到我上場時,轉身時剎那間的離心力,卻令我差點連人帶網跌落塘。「偽漁人」做不成,險變落湯雞。



記者學習撒網捉魚,雞手鴨腳差點跌落魚塘。

漁屋外放着K常用工具,如防水衣、不同種類的魚網。

蝦蟹進入「蛇籠」破網後,就不懂走出來。


回收膠桶 band房廢料建漁屋

塘裏的魚兒不稀罕百呎劏房,無端白事為何要在此「大興土木」起漁屋?文生為我解畫,「平日在魚塘作業,我們會用木船,專用來拋網捕魚,惟上年下了場大雨,加上船身殘舊,最後沉了。」小木船退役,雖然失去捉魚的設備,卻誘發他想出更多的可能。他憶起,早前很多朋友及客人提過,要求他們多介紹魚塘及魚兒養殖的資訊,「我就想到一個方法,就是在魚塘上起一個浮台。既可取代小木船做養魚的工作,又可做講解室。」浮台由35個藍色桶、鐵架等材料鑲嵌而成,藍色桶原為化工原料桶,專裝洗潔精、香油原料,文生回收後,以清水沖洗乾淨。至於浮台上的漁屋,「前身為一班年輕人的band房,他們散band後,餘下的材料落在我手,我不想棄置這些材料,用得着就無謂拿去堆填區。」昔日band房變成漁屋,沒有鼓聲、結他聲,只聽到塘邊水柱的沙沙聲。步入漁屋,抬頭看是昔日漁村歷史簡介,當中更簡單介紹數款以往漁民常養的魚種。「通常香港魚塘都養烏頭、鯇魚、鯉魚、大頭……羅非魚都有。」員工黃少東(K)向我介紹道。自小於南生圍的魚塘長大的K,熟悉香港魚種。而我自小在石屎森林長大,印象中最多魚的地方是街市,至於魚種,一竅不通。「通常養魚都兼顧養鴨,他們會於塘上養鴨,皆因只養魚的話,香港好困難搵到食,還有養雞,多一個收入來源。」事實是養魚不能養活人,故二十歲後他就離開魚塘,出外謀生。直到年多前,他到敬輝農場打工,現時負責農場的維修、建屋和廚房等事務。

鱔籠,外觀似望遠鏡(左圖)。鱔籠內藏木刺,鱔鑽入去,就不會再鑽出來。

敬輝農場員工黃少東(K),自小於南生圍的魚塘長大。


介紹漁村歷史 認識漁民工具

屋外掛了兩個魚網,一灰一白。K手執白網一角說:「這是拋網,多用於捉烏頭。」原來烏頭弱質纖纖,很易破相,用灰網去捉的話,魚鱗會遭粗網刮走。「那賣相就不美觀了。」至於灰網,則是用於「刮魚」用,開網後,「將魚刮(拖)去塘的一邊,再起網,全部人一起捉;惟現在已很少見,只有大生圍那邊仍在用。」他說灰網網中物,多為較粗生魚,「多是羅非、鯇魚、鯉魚,那幾種魚沒那麼容易死。」其間,K示範了數次拋網,不幸成為網中魚的多是羅非魚,連老闆的兒子文駿業(阿業)都忍不住笑說:「我們於浮台上的動作如此大,醒目的烏頭一早走佬了,只有羅非魚仍會落網!」捉了魚,就會先放魚網內養着。漁屋牆身掛着圖文並茂的漁村簡史,剛才活生生的羅非魚,立即化身無味的相片,躋身於香港常見家魚榜上。「這個是裝鱔用的。」K指着鱔籠道,為何一邊口較窄?「鱔由這裏鑽入去,之後就不會再鑽出來。」起初我不明所以,直到將鱔籠當作望遠鏡,一看,才發現當中原來內藏木刺,「因為會被刺拮到,故鱔不會鑽出來,並只會一直向前鑽,這樣就可捉到牠了。」至於捉魚蝦蟹,亦有特別的工具,就是眼前呈長方形、側邊有些洞的網為「蛇籠」,「蝦蟹進去後,就不懂走出來了。」



漁人撒網講座開課人數﹕8人人數上限:15人魚塘講座:每位$25撒網捉魚收費:每位$35(15分鐘)



敬輝農場元朗南生圍路1號A舖



記者:湯珮然攝影:劉永發編輯:謝慧珊美術:利英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417/1999028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8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