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怪力亂神一女子

每個人都具有創造的潛能,再小的手藝,也有自己的價值,讓世界看見你。

文那(Wenna),女,畢業於清華美院,設計師、繪畫師,《北京青年報》美術編輯,曾為天下霸唱名作《鬼吹燈》、《賊貓》繪製大量插圖。作品入選臺灣設計師周,是中國內地入選的五個設計師之一。而後又分別在北京、景德鎮、安徽、挪威、義大利等地繪製了大量壁畫作品。

她每天穿著花花綠綠的民族服到處畫壁畫,任憑太陽把自己曬得黝黑,她從不打稿、一次定型,她的古靈精怪畫出了整個山海經的「原版世界」喜怒哀樂的神仙鬼怪,作品兼取山海經、浮世繪、現代平面於一體奇諧雅趣、怪力亂神,然而,造型人物的特立獨行又帶著明顯的「文那風」。

文那畫壁畫的神奇經歷,還要從2010年說起,她來到江西景德鎮的三寶國際陶藝村,無意間來到一間陶藝工作室,說起了她插畫師的身份,工作室的主人便邀請她在牆上畫一幅,這面牆,一畫不可收拾,文那開始給三寶的其他牆上也畫神仙。獨特的畫風和三寶自然風光結合在一起,尤其和土牆經自然的侵蝕略顯斑駁的效果,帶有獨特的魅力。





不僅僅是景德鎮她的壁畫開始漸漸有名,從國內到國外,越來越多的城市有了屬於她的牆,
她說她有一個超能力,雖然每次不知道自己會畫出什麼,但最後都能拼成一幅完整的圖案,而只要能上色,她都能畫。






義大利米蘭的壁畫作品《牽山照海》在網路上引起極大反響。不久,還受邀去荷蘭參加了雕塑展,於是文那開始踏上了新旅程,又畫了一面牆。

在微博的自我介紹裡說,「我是以畫畫為藉口來這個世界度假的。我覺得我的人生就是一個外星人到地球上來旅行的,我的外星老闆給我的假就八十到一百年,所以我在家裡也是旅行,在上班也是旅行,在趕稿子也是旅行,只要我在地球上生活著,無時無刻都是在旅行。我看哪裡都高興,哪裡都是景點,看什麼都新鮮。

也許,只有自由的人生才能有這般富有想像力的怪力亂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099

What we are reading:量貝論:量子力學不容怪力亂神

1 : GS(14)@2016-11-13 11:28:42

大選前兩天,Nate Silver的538網站估計,特朗普勝出的機率為1/3。選舉只發生一次,機率有何意義?特朗普的勝算每個人心中有數,但只能透過決定反映:假如博彩公司基於1/3機率開出盤口,賭客會和自已的判斷比較,選擇押注一方。逆主流的賭客,今次贏錢,沒有下一次。數學史上,機率理論正是源自賭博。行動最實際,賭注代表賭客相信的機率。心中的機率越低,賠率就要越高才能吸引下注。如果彩池合理,沒有必勝或必輸的組合,賠率背後的機率就必然遵守機率理論。就是這樣,機率讓我們在不確定中,基於所知的一切,作出理性決定;而隨着所知不斷更新,機率亦不斷改變。可見,課堂教育以擲毫或輪盤描述的頻率派概念來理解機率,只能觸及狹義特例。現實中,不確定的事情大都不重複,機率更因人而異及不斷更新。因此,正面接受機率的主觀本質的貝氏機率論(Bayesian Probability)始祖Bruno de Finetti強調,機率並不在客觀上存在,全屬個人信念,因此貝氏機率亦稱為主觀機率。不過,實際運算上,頻率派和貝氏機率遵守相同的機率數學,差別只在於頻率派無視主觀出發點,以及難以透過機率運算更新。因此,既然研究對象是不斷重複的自然現象,物理學家就懶得深究機率的真義。對機率的理解不足,就是量子力學雖然讓人類深入微觀世界,造就現代科技的一切,卻依然神秘莫測的原因之一。反正詮釋不會影響應用,晚年才認識及接受貝氏機率論的物理學家Mermin故有「不用多講,計算吧」的名言。至近年,各種「量子怪誕」解讀──由「薛丁格的貓」在量子纏繞中既生又死,雙狹縫實驗顯現物質兼具波粒兩性,及至「令愛因斯坦毛骨悚然」的超距作用等──已深入普及文化,物理學界亦再度重視量子理論的詮釋。上世紀末,物理大儒Wheeler的門生Christopher Fuchs開始以貝氏機率演繹量子力學,重新肯定波爾的見解:「物理不應視為對先驗上存在的事物的研究,而是為組織和檢視人類的體驗而發展的方法」。Fuchs與R. Shack等人相信,貝氏思維不但正確詮釋量子力學的機率,更可安置被希臘哲學驅逐出物理世界的主體,「將科學家放回科學當中」,回到薛丁格心目中的本源:「量子力學的表述只能處理客體與主體的關係」。廿年後,Fuchs簡稱為「量貝論(QBism)」的量子貝氏論(Quantum Bayesianism),已大致上能夠透過重整個人體驗和物理世界的關係改寫「量子怪誕」的詮釋,甚至有望以機率為本建立新量子學說,不用透過波函數進入微觀世界,從源頭驅魔。文理大學校長Hans Christian von Baeyer同樣和貝氏機率相逢恨晚,退休前遇上Fuchs的新學說,扭轉了被費曼判定的「無人明白量子力學」宿命。文理大學的教職讓教授一生專注教學,von Baeyer很快看到,量貝論雖是激烈的觀念革命,但毋須改寫量子力學,不難明白。他的新作《QBism: The Future of Quantum Physics》由哈佛出版,是第一本量貝論科普著作。在教授的獲獎文筆下,Fuchs讀後自言有如重新再學一次。不管你對量子力學涉獵多深,《QBism》都是「一本到尾」的讀物,帶你繞過坊間的量子怪力亂神,直達自然主義者理想中的終極境界,在包括自我的宇宙當中認識宇宙,不假外求。
TC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13/1983159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2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