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最差基金經理 佟 若喬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5/02/03/%E6%9C%80%E5%B7%AE%E5%9F%BA%E9%87%91%E7%B6%93%E7%90%86/

2014年小妹投資唔算積極,出出入入股場賺得唔算好多,但勝在買左啲美股基金,都有好幾個巴仙的回報率。

但上個星期見到我地的金融掌舵手Norman陳話,因為投資環境困難,外匯基金回報率得1.4%,當堂眼凸。再見到大陸社保基金去年回報率高達11.4%,不得不封Norman為最差基金經理。

外匯基金億億聲,數字大到可能你根本唔care, 但我可以話俾你知其實相當重要,因為外匯基金每年都會分帳俾政府,分帳以過去六年平均的回報率計,即使話去年表現咁差,條curve就足足拉低六年!

更重要是,近年政府好鍾意搞基金,而好多都話會交俾金管局打理,例如去年財爺建議搞的未來基金,同埋全民退保預留的500億,就係其中之一。試諗下愈來愈多個億億聲交俾Norman管理,舊錢滾極都滾唔大,基建開支不停加,人口又不斷老化,再係每年跑輸通脹,我地真係輸就一齊輸!

我知,社保基金買A股多,去年A股升五成,當然大賺,不過我會問,點解外匯基金要咁保守?唔係叫你去炒股炒外匯,但當見到歐元、日圓勁跌時,究竟應變有幾快?減持有幾快?多元化投資買左咩?買約多,幾時買?點解明知回報好d都唔加快部署?從來都不透明。唔好諗住一句投資環境困難就敷衍了事。

我深信香港不是準備退休的六十後,保守的投資策略只會拖死我們,我們仲可以有無限魄力,香港需要的,是進取的選擇。

佟若喬

我開咗Facebook啦,請add www.facebook.com/financetung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466

Bitcoin Game Over? 佟 若喬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5/02/10/bitcoin-game-over/

 

Bitcoin爆煲,一地花生殼:「由一開始就等呢日」、「他們不能以苦主自居,只可以說自己是蠢豬」Bitcoin交易平臺Mycoin.hk突然倒閉,估計受影響人數達三千人,涉及金額高達30億港元,「苦主」集體報警求助,個個花生友就是心涼,始終條路自己揀,損手唔好喊。

 
但講緊的係30億?真係唔係講笑,即係平均每個投資者都有成1,000BitcoinNot easy!其中包括年過八十的婆婆成副身家瞓身買,損失過百萬元。香港目前沒有法例直接監管Bitcoin等虛擬貨幣,財爺又好,消委會又好都多次呼籲市民投資(其實係投機)時要加倍小心,投資者隨時血本無歸。
 
其實,自Bitcoin面世以來,一直爭議不斷。不少交易平臺受黑客攻擊之餘,亦一直同洗黑錢、毒品交易等扯上關係,舊年全球最大交易商Mt. Gox爆煲,更一度引發市場恐慌。而且Bitcoin亦風光不再,由2013年高峰的逾1,100美元,大跌超過80%至現時大約230美元,成交亦縮減。
 
不過,今次只是其中一個Bitcoin交易平臺爆煲,不代表整個Bitcoin就此爆煲。而且,虛擬貨幣在亞洲已非常普及,臺灣及韓國的便利店已經可以買到Bitcoin,只是香港一直紅唔起。eBayPayPalMicrosoft都接受Bitcoin支付。大孖沙都有投資,李超人旗下的維港投資去年向美國Bitcoin交易平臺Bitpay註資約270萬美元。所以話,一個Bitcoin交易平臺爆煲,不用即時一沈百踩。只不過,在缺乏監管之下,唔啱你同我玩咁解。無咁大個頭,都係唔好戴咁大頂帽。
 
Fin Tech公司分類
Fin Tech公司分類
不過,從Bitcoin在香港的發展,可以反映號稱「亞洲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在Fintech金融科技的發展實在落後得可憐。FinTech在歐美,尤其係英國已經發展得成行成市,但在港僅屬起步階段。倫敦已成為全球創造最多FinTech職位的城市,比起紐約和矽谷加埋都仲要多。英國金融科技公司年收入達200億英鎊(即約2,356億港元)。Well,可能有朋友都仲係未知咩係FinTech金融科技。簡單嚟講,FinTech即係FinancerTechnology,發展方向分支付、融資、投資理財、風險管理四大類。講到賴technical,其實一早已經深入我地的生活,好似網上支付和流動支付都是FinTech的重點,支付寶你有用過啦掛。
fintech-apps
另外,金融類手機AppP2P借貸等都係FinTech的例子,相信將來會蓬勃發展。還有小妹之前寫過的Crowdfunding網上投資及集資,這也是未來金融科技發展的新常態,但可惜,現時在香港網上集資是犯法的。當然,FinTech有其風險,但呢個發展方向已經係大勢所趨。有人話,證監有責任保守,Oh dear! But the world is evolving!去年正是FinTech爆發的一年,全球投入FinTech的資金高達180億美元,約1,400億港元,比08年急升20倍,被稱為「Record Year of FinTech」,而且市場潛力非常巨大,相信像Bitcoin這類電子貨幣亦將獲得廣泛應用,相信對全球金融制度都會帶來翻天覆地的變革。
 
 英國財政大臣George Osborne大力推廣FinTech “I believe we can make London the Fin Tech capital of the world. For me this is not an add-on to what the City already does.”
英國財政大臣George Osborne大力推廣FinTech “I believe we can make London the Fin Tech capital of the world. For me this is not an add-on to what the City already does.”
香港和倫敦一樣,都係靠金融業撐起經濟,但發展新科技方面香港已被遠遠拋離,研發方面更加係簡陋。市場估計,現時香港FinTech市值不足1億美元,而政府亦毫不積極鼓勵或監管金融創新。當英國財政大臣George Osborne已經大力推廣FinTech,承諾政府會修改法例配合FinTech公司的同時,我地香港政府或監管機構又做緊咩呢?嗯,我們的前保安局局長還未曉email保安;我們的特首還講自己不懂Facebook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政府,眼見Bitcoin平臺爆煲,可能才會行動啟動立法監管,保障投資者權益。FinTech可以話係全球金融業的發展方向,但慢足9拍的政府,唔知要等到幾時先後知後覺,有政策出臺支持FinTech。結果,只會令有意開發的人才北上發展。而到時,可能我們又要從海外(內地)「引入專才」了。

佟若喬

我開咗Facebook啦,請add www.facebook.com/financetung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896

財爺的中產經濟學 佟 若喬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5/02/17/%E8%B2%A1%E7%88%BA%E7%9A%84%E4%B8%AD%E7%94%A2%E7%B6%93%E6%BF%9F%E5%AD%B8/

近來PR朋友食飯時提到奧巴馬與網上媒體BuzzFeed合拍的最新短片,片中奧巴馬為鼓勵民眾參與醫保,不單戴太陽眼鏡扮型,還拿著自拍神棍周圍擺甫士兼單眼自拍,嗯,quite cute,但我竟不其然想起梁某於佔領期間發表的北韓式錄影講話。唉,計下條數,馮煒光於2013年12月獲委任為新聞統籌專員,已經用了納稅人超過200萬,究竟佢做過啲乜?包裝到奧巴馬咁charm,班公關固然比馮煒光有料,但近來最吸引小妹眼球的,反而是奧巴馬在國情咨文所提及的「中產經濟學」。所謂的「中產經濟學」,根據白宮的演繹,是讓所有人均可獲得其應得報酬,而每個人在遵守同一規則下,都得到公平回報,由此國家就會表現出最強的一面。其經濟理念是將稅基由個人收入轉移至資本所得,並透過政府開支於民生範疇進一步實現財富再轉移。要實踐以上的願景,其中一個重要內容是政府應為社會建立安全網,並協助作為經濟最大推動力的中產紓緩有關於醫保、兒童護理、大學、住屋及退休等財政負擔。但知易行難,要應付當中開支,奧巴馬就主張向富人開刀,凡是家庭每年收入多於50萬美元的,資本利得稅將由23.8%增加至28%;遺產稅方面,亦會改變計算方法,增加對富戶的徵稅,並設法堵塞逃稅漏洞。Well,呢啲「階級鬥爭」,共和黨的有錢佬又點會俾佢過,成功與否拭目以待。

任何國家都會存在政策傾鈄,香港自然不例外,只是在佛利民的自由經濟主義包裝下,香港的經濟政策卻習慣於向既得利益者傾斜。

sddefault
現時香港約四成勞動人口需要納薪俸稅,而這些納稅人大部分都是中產人士。不過,相信唔少人都同小妹一樣,覺得政府多年來對中產的照顧少之又少,部分中產在樓價及租金急升下,更向下流動。面對中產三年又三年的怨聲載道,政府多年的財政預算案卻只透過短期的稅務寬減優惠紓緩納稅人的經濟壓力,而財爺只反覆述說本港財政方針應為保守,持亦盈保泰方是大道,但無論在住屋、教育、醫療、社會福利等問題卻偏又著墨不多。自稱中產的曾俊華就曾經話,「政府富有即市民富有」,oh baby,其實呢句說話同叫我保持「心中富有」基本上冇分別。工黨的郭永健就曾經做過統計,發現 近年政府收入的平均增長均高於GDP的平均增長,2008-2013年政府收入平均每年增長7.18%,較GDP的平均增長4.45%為高,而十年計即2003-2013年政府收入平均每年增長8%,亦高於GDP的平均增長5.38%。既然政府收入增長甚至超過經濟增長,為何不可更進取地加大開支以解決結構性問題?

講到呢度,當然曾司長又會出動他的八字真言「
審慎理財,量入為出」,而亦有部份人認為經濟應自行調節,政府不該過份幹預,但容許小妹引用經濟學家凱恩斯的一句名言,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話時話,Buzzfeed的影片臨近結尾時,奧巴馬著鏡頭說出的美國潮語「YOLO」,有You only live once的意思。環顧現時一眾領導班子,政務主任出身的財爺應是較有良心的一個,加上佢似足Pringles真心幾可愛,我將呢句YOLO送俾財爺,希望在下週三(25日),香港中產能收到一份有勇氣、並活在當下的預算案。小妹喺度預足大家羊年行大運,我亦開咗facebook, 歡迎大家add我:

http://www.facebook.com/financetung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692

我要搶利是! 佟 若喬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5/02/24/%E6%88%91%E8%A6%81%E6%90%B6%E5%88%A9%E6%98%AF/

農曆新年一向不是我favourite的節日,要對住班一年只見一兩次的親戚,成餐飯要E起棚牙食,仲要不斷問「你幾時結婚呀?」「做咩唔帶埋男朋友黎呀?」「下年到你派利是啦喎?(夾個EMOJI奸笑樣)」絕對不是什麼味兒。算,唔出聲無人當我啞,睇電視算數。不過睇大臺,家燕媽媽繼續跳十字舞,安德尊繼續派利是,仲有一班二打碌藝員咪咀唱「好一朵迎春花」… 我desperate到轉睇亞視,剛剛出哂糧亦唔見得好有朝氣,係一班唔知咩咩會的公公婆婆,唱自己的會歌,真係咩一聲。
大臺新年節目:一班二打碌藝員咪咀唱歌
大臺新年節目:一班二打碌藝員咪咀唱歌
反觀慈母國今年的春晚,可能俾大臺同亞視的新春節目更好睇,因為再不是fun fun選,打電話送金羊,而係全國都可以起勢fing你自己個smartphone,用微信來搖紅包。方法係一路睇電視,一路搖手機,就有機會攞到贊助商的禮品及紅包,用戶仲可以搖到當時演出中明星的拜年短片,例如劉華唱緊歌,用戶就會搖到佢同你拜年,可謂相當互動。結果一晚搖手機次數高達110億次。有網友話騰訊呢個創舉將對手阿里巴巴送返去石器時代,亦造就了一個龐大的資金市場。可惜香港用戶沒有支付功能,繼去年無得玩理財通收高息,今年亦無得收發紅包,搖利是。其實香港的電視互動本是走在全球尖端,早在97年香港電訊推出互動電視iTV,當時聲稱是全球首個商業互動電視,標榜我們現時所謂的video on demand,俾你隨時隨地睇返節目、電影,仲可以購物、辦理銀行服務等。但面對當時技術未成熟,有起格等問題,用戶不足,最終2002年結束,據稱蝕了10萬。

當年香港電訊互動電視宣傳片如此慘痛經歷令多間本身有興趣做同樣業務的內容提供者卻步,不敢大舉投資,沒有再研發新技術,所以只能流於用app 或搖控互動投票等,這些其實連電視互動也稱不上的小玩意。

範冰冰都俾你搖利是?
範冰冰都俾你搖利是?
龜兔賽跑,慈母國人遲起家,但懂得結合新技術,真真正正顛覆國家,全國人對住電視搖呀搖,唔理你搖唔搖到,但這一搖將一個垂死的節目搖醒了,電視臺收到贊助,服務供應商贏了用戶群,電訊商賺了流量,觀眾歡樂過節。Mass media本應是帶動大眾啟發創意的pioneer ,但電視臺抄電視劇,抄綜藝節目,再唔係就搵d老牌歌聲唱舊歌,因循的節目唔單止令觀眾感到乏味,亦直接影響大眾吸收新事物和新概念,整個社會看同一個節目,煲同一套劇,如何激活腦袋?

佟若喬祝各位香港人,羊年創意無限,充滿智慧!

我開了Facebook, 歡迎大家add我!
https://m.facebook.com/Financetung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996

上流社會無法上流 佟 若喬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5/03/03/%E4%B8%8A%E6%B5%81%E7%A4%BE%E6%9C%83%E7%84%A1%E6%B3%95%E4%B8%8A%E6%B5%81/

財爺呢頭話自己衫袖裡面仲有好多招,個頭金管局就出招收緊按揭成數。但呢項「辣招」令原本打算上車的人都疊埋心水轉去租樓,變相進一步推高租金;二手樓樓按收緊,但發展商照樣可以向買家提供二按,咁即是發展商一手樓可以繼續暢銷。難怪幾個Whatsapp groups中的朋友個個都叫苦連天,快要拉埋天窗的姐妹慨嘆要捱貴租,不如瞓街拎綜緩,起碼出三糧,不用做樓奴。又有姐妹話,現在要上車,就算靠屋企人有筆首期都無用,因為單靠自己的人工,供款與入息比率都超過四成半。Pringles財爺無情一句:「無錢就唔好買樓。」真是喊濕幾個枕頭都無用。

正如小妹之前所講,呢個社會太缺乏向上流的機會,要上樓、要進修都唔係話咁易。有人將呢個矛盾講成「世代之爭」,其實不無道理。

就好似上星期財經界另一焦點,長和系合併前最後一次股東大會,年屆87歲的李超人首次提及交棒時間表,就是要等長和系再上一個新臺階,此後自己或者退任做公司的特別顧問,在重要投資計劃給予意見。未知坐在旁邊的Victor聽到超人咁講,有何感受呢?其實,李澤鉅都50歲,入長實28年,仍然擔任李嘉誠的副手。超人明言現時未有退休計劃,到底他口中的「新臺階」是什麼呢?沒有交代清楚,但肯定的是,就算他日超人真的退下來,亦只會退而不休,仍然要做公司的「特別顧問」,即係繼續「垂簾聽政」,就好似國家主席退任之後,都未全身而退,黨軍政實力兼影響力猶在。對於富二代來說,他們要進一步向上流,真正當家作主一樣難。

要白手興家的大孖沙放心退下來交棒,富二代跟我們期盼樓價回落一樣,只有「癡癡的等」。四叔一樣年屆86歲,上年退任美麗華主席,交俾44歲的細仔李家誠做主席。但市場更關心的是恒地系幾時交棒呢?老人家話,重要的業務未會退任,現在還會日日番工。其實,可能不是老人家戀棧不願退,而是不能退。李超人和四叔無可否認已成為公司,甚至是上一代香港人的icons,是「精神領袖」,所以他們都不會輕言退休,怕影響投資者信心。

不過,世代更替本來就是平常不過的事,最緊要是交接順利。另一個家族上市王國新地,經歷貪汙事件之後,雖然對企業管治帶來負面影響,但並非不無好處。起碼,第三代繼承人、郭炳江之子郭基煇(Adam)由父親被判罪成一刻開始,便正式登場了。上星期還第一次陪同叔叔郭炳聯、以執董身份出席新地股東會。30有1的Adam出身名牌大學,讀過史丹福、哈佛,做過投行,profile夠哂靚仔,只是過往一直備受高度保護,低調排在長輩之後。養兵千日,三十而立的Adam臨危受命代父從軍擔大旗,AGM對傳媒對答有條不紊,而且不卑不亢,表現實在抵讚。Adam周不時到監獄,探望爸爸之後接受訪問,鏡頭前的乖仔形象夠入屋。雖然61歲的叔父炳聯話明一人擔正,暫時未退,但假以時日,相信Adam上步之路已經鋪好。

郭基輝首次以新地執董身份出席股東大會,接受傳媒提問時表現淡定
郭基輝首次以新地執董身份出席股東大會,接受傳媒提問時表現淡定

但講到最「幸運」的,可能是姐妹們最虎視眈眈的大隻仔的會德豐主席吳宗權。69歲的父親吳光正上個月中宣佈將於五月退任,Douglas以36歲之妙齡全面接掌九倉、會德豐王國。雖然有吳天海,梁誌堅等老臣子扶助,但分析依然質疑接班時機,指吳光正或「另有要事」,九倉公司股價近期都要偏軟。

與宗權BB同樣是八十後,已一躍成為上市王國話事人,關鍵在於父親「肯放手」。新世界星期一宣佈,鄭裕彤之長孫,被譽為新世界終極接班人、現年35歲的鄭誌剛將升呢由執行董事兼聯席總經理,改任為執行副主席兼聯席總經理,為進一步交棒鋪路。相信純官深明下一代想接棒的希望有多大,因為鄭家純1973年已經出任新世界執行董事,但一直等到2011年、即周大福上市前夕,才由原本的副主席升任為主席及執行董事。(當然他早年投資失利,令彤叔不得不再次出山)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相信他也不想兒子經歷自己當年邁長的等待。

鄭誌剛將再升呢成為新世界執行副主席,難怪被譽為終極接班人
鄭誌剛將再升呢成為新世界執行副主席,難怪被譽為終極接班人

可能你會話富二代的世界距離你很遠,他們「成功需父幹」。你沒有有錢老豆,靠自己連車都上不到。但一個社會,上一代不肯放手,下一代沒空間向上流,也許就只有落得原地踏步的下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092

香港搞科網向外走吧! 佟 若喬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5/03/24/%e9%a6%99%e6%b8%af%e6%90%9e%e7%a7%91%e7%b6%b2%e5%90%91%e5%a4%96%e8%b5%b0%e5%90%a7/

3月間間公司都出業績,在我們PR界來講當然是peak season。不過阿姐今年待我不薄,竟然不用我在office做到三更半夜,而俾我飛左一轉北京做company visit搵客。喺個客介紹下,我先知點解科技這幾年可以將大陸翻轉再翻轉。

北京中關村,由過往集中賣電子產品,到過去一年成為全國科網人聚集的地方。這期克強總理不斷叫人創業創新,令到這裡充滿創業的氛圍。這裡的cafe,間間都坐滿人,幾個幾個人圍埋,在電腦面前傾傾傾,個個都打算用科技創一番事業。

cafe內充滿創業的氛圍
cafe內充滿創業的氛圍

IT人通常有腦但無錢,cafe就成為他們由朝坐到晚,打理網站和meet人的地方。我同好多人傾計,好多都是因為一個idea,在呢度 lineup左寫program 的engineer,仲有他們渴求的angel investor,為他們的項目註資。他們搞緊的app講得出的都有,網購、打車、炒股…個個都希望創出個niche market,做下一個淘寶,下一個uber。

這裡仲有不少幫人創業的公司。他們不是單純的agent,幫你填form搞文件,他們仲會搞不同類型的聚會,俾個platform你sell自己個idea和product,出席的好多都是大型互聯網公司的高層,一旦被他們睇中入股,簡直就是明日之星。我睇左其中一場roadshow,得同唔得的idea都有,但我feel到的是,良久沒有在香港見過的passion及活力。

睇返香港,我們的數碼港、science park根本有名無實。係,有好多大公司駐紮,但你有幾可見到有IT個體戶會聚集,同誌同道合的人傾下大計?科技同創意創業講求由人組成的氛圍,而不是幾座cyber少少的建築物,或搞個創科局就會走出黎。我不敢話大陸一定會好成功,但事實上我們見到過去一年,創意和科技將大陸好多固有的生態倒轉。先有網購令到衝擊傳統零售,個個都搶住要搞O2O。後有互聯網金融,支付寶、送紅包,一一玩殘銀行大佬,同時改變了好多大陸人的生活習慣。試問近年有咩科技改變了香港人的生活?我諗到的只是純溝通用的what’s app…….

我其實戥好多香港的IT人唔抵,他們並非無idea,而是香港market太細,香港人口味太單一,能夠打造大網企難度實在太高。返大陸搞,以為大陸13億人market夠大?以我所知,有好多最終損兵節將要敗走,原因是摸不清楚大陸人的生活文化,從人脈到設計都輸在起跑線,香港IT人根本就沒有容身之所。

9gag是由香港人創辦的,你又知唔知?
9gag是由香港人創辦的,你又知唔知?

近年唯一叫做成功少少的本地科網公司叫9gag。可能你成日會收到一些你未必識笑的英文gag圖,其實這些來自9gag的圖,正正是由幾個80後香港人搞的,現時全球瀏覽人次每月4億,在美國等西方國家大受歡迎。如果9gag並非特例,香港科網人要創業,是否應該多d走出去,唔好只是睇住香港,靠住大陸食飯?

我開了Facebook, 歡迎大家add我!

https://m.facebook.com/Financetung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553

1000元的富豪樂園 佟 若喬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5/03/10/1000%e5%85%83%e7%9a%84%e5%af%8c%e8%b1%aa%e6%a8%82%e5%9c%92/

舊老細Paul每次約小妹食飯,都必定揀私人會所,聲稱某菜式好食乜乜乜。問心,次次食完都唔覺有乜特別,唯一解釋是,他不希望我出錢請食飯,因為這些私人會所往往只接納會員找數。

Paul一向細心,利用會籍免卻小妹破財,但不少擁有私人會所會籍的人立心就冇咁純良。所謂的私人會所,話就話係recreation club,說穿了就是顯示身價的executive club,入得去的人都明白,識人好過識字,一旦泊到好碼頭,做生意的隨時執多幾個億,釣金龜的則有可能下半世唔使憂,難怪lunch hourAmerican club,啲人仲著得姿整過平日開會。

當然,這些私人會所絕非普羅大眾的玩意。由於部分私人會所都有固定名額,甚至停收新會員,因此不少會籍早已爆滿。如希望擠身這些富豪進出之地,唯有從現時的會員購買,加上越來越多強國人認為炒賣會藉有利可圖,會藉的二手價於近年一直水漲船高,亦衍生不少中介公司專門從事此類會籍買賣。

連會籍都可以咁炒,小妹相信除咗大陸,就只有香港。如果你在Google search 打「second hand memb」,第一時間就會彈出「second hand membership hong kong」。以中介公司永輝為例,其網頁就顯示清水灣高爾夫球鄉村俱樂部的二手會員價高達650萬元,較2008年前的280萬升逾一倍。如果要跟李嘉誠於俗稱「富豪樂園」的香港高爾夫俱樂部打波,二手入場費更達1,250萬,還未計算近300萬的轉會費及超過2000蚊的月費。

Well ,香港政府一方面聲稱土地資源缺,一方面私人會所就佔用大量公共土地,更成為炒賣天堂。以香港高爾夫俱樂部的粉嶺高爾夫球場為例,佔地就達170公頃,但就只有2,500名尊貴會員,即平均每名會員獨享逾7,000平方呎的土地。更ironic的是,當年政府批地旨在發展體育及康樂活動,故很多會所只是以1000元象徵式地價向政府租用土地,但至於這些會所對本地體育貢獻的程度,你懂的。

事實上,香港並不是唯一面對土地短缺的地方,但當新加坡政府提出將分批收回三個高爾夫球場以騰出約200公頃土地以應付住宅需求,香港政府卻只懂增加按揭成數,住宅樓價不跌之餘,租金更率先上升;而尊貴的會員們,當然繼續開心打golf

佟若喬

我開了Facebook, 歡迎大家add我!
https://m.facebook.com/Financetung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561

1000元的富豪樂園 佟 若喬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5/03/10/1000%e5%85%83%e7%9a%84%e5%af%8c%e8%b1%aa%e6%a8%82%e5%9c%92/

舊老細Paul每次約小妹食飯,都必定揀私人會所,聲稱某菜式好食乜乜乜。問心,次次食完都唔覺有乜特別,唯一解釋是,他不希望我出錢請食飯,因為這些私人會所往往只接納會員找數。

Paul一向細心,利用會籍免卻小妹破財,但不少擁有私人會所會籍的人立心就冇咁純良。所謂的私人會所,話就話係recreation club,說穿了就是顯示身價的executive club,入得去的人都明白,識人好過識字,一旦泊到好碼頭,做生意的隨時執多幾個億,釣金龜的則有可能下半世唔使憂,難怪lunch hourAmerican club,啲人仲著得姿整過平日開會。

當然,這些私人會所絕非普羅大眾的玩意。由於部分私人會所都有固定名額,甚至停收新會員,因此不少會籍早已爆滿。如希望擠身這些富豪進出之地,唯有從現時的會員購買,加上越來越多強國人認為炒賣會藉有利可圖,會藉的二手價於近年一直水漲船高,亦衍生不少中介公司專門從事此類會籍買賣。

連會籍都可以咁炒,小妹相信除咗大陸,就只有香港。如果你在Google search 打「second hand memb」,第一時間就會彈出「second hand membership hong kong」。以中介公司永輝為例,其網頁就顯示清水灣高爾夫球鄉村俱樂部的二手會員價高達650萬元,較2008年前的280萬升逾一倍。如果要跟李嘉誠於俗稱「富豪樂園」的香港高爾夫俱樂部打波,二手入場費更達1,250萬,還未計算近300萬的轉會費及超過2000蚊的月費。

Well ,香港政府一方面聲稱土地資源缺,一方面私人會所就佔用大量公共土地,更成為炒賣天堂。以香港高爾夫俱樂部的粉嶺高爾夫球場為例,佔地就達170公頃,但就只有2,500名尊貴會員,即平均每名會員獨享逾7,000平方呎的土地。更ironic的是,當年政府批地旨在發展體育及康樂活動,故很多會所只是以1000元象徵式地價向政府租用土地,但至於這些會所對本地體育貢獻的程度,你懂的。

事實上,香港並不是唯一面對土地短缺的地方,但當新加坡政府提出將分批收回三個高爾夫球場以騰出約200公頃土地以應付住宅需求,香港政府卻只懂增加按揭成數,住宅樓價不跌之餘,租金更率先上升;而尊貴的會員們,當然繼續開心打golf

佟若喬

我開了Facebook, 歡迎大家add我!
https://m.facebook.com/Financetung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562

人心A股化 佟 若喬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5/05/14/%E4%BA%BA%E5%BF%83a%E8%82%A1%E5%8C%96/

如果你問我港股係咪A股化,我一定會話係,因為A股化的,是人心。

這一個月以來,我身邊本身唔玩股票的人都玩股票,基本上同大媽無分別。玩開既,無返十幾個巴仙的升幅,唔會收手,即使隻股後抽黎個逃生門,都唔識走。只看牛,不看熊,基本上是所有小妹在工作上接觸過的大陸人,都有類似想法。

最重要是,個個都只是睇住個大陸市炒,上證縮,期指即縮,恒指就冧。但我想問,呢個世界係咪得大陸錢買港股?大家係咪已經唔記得左重炮手其實在外圍?環球債市被拋售真係不會影響港股?

我知,港股愈來愈跟大陸走是不爭事實;我又知,債市好深好難明,但你唔去明,你剛剛在4月鬆綁的一大堆蟹貨,將會再一次放入無眼睇名單之中。

本地media有報道環球債息急升,但media好少將環球債市爆煲relate to 港股,散戶以為恒指上唔到兩萬八就只是因為A股唔就。

今次債市爆煲尤以歐洲嚴重,例如德國十年期債息,兩個星期內急升超過14倍,都咪話唔得人驚。連帶美債,日債,以至新西蘭和澳洲等傳統用作避險的國債亦見年內高位,好明顯唔係什麼希臘或歐豬危機所發。

美國今年會加息,美債息升好正常,但歐洲QE緊,債市應受追捧,點解債券無人要?最主流解釋是債市物極必反,之前大家對債市太樂觀,買得太多,搞到國債負利率,加上通縮壓力無年初想像咁大,所以依家沽返哂出來。亦有人話係由於油價升返,避險資金流出債市。總之真正原因仍是眾說紛紜。

STOCK 2

更吊詭的是,資金流出債市,理論上可以買股票,但點解股市不升反跌?資金失蹤之謎令好多人摸不著頭腦,唔通個個都hold cash? 如果市場選擇risk off, 之前跟大陸資金湧來港股的錢一樣會走,港股一樣無運行。

不過兜底講返句,中國故事仍然有,相比歐美股市,港股和A股仍然是較吸引。但奉勸各位唔好自我A股化,唔好只是睇央媽臺戲,睇人民日報寫咩,重歸留意外圍資金如何流轉,綜觀全局,你會看到更多。

大家還未like小妹的專頁嗎?快來進來加入討論:

www.facebook.com/financetung

佟若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491

有一種生意叫教育 佟 若喬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5/06/04/%E6%9C%89%E4%B8%80%E7%A8%AE%E7%94%9F%E6%84%8F%E5%8F%AB%E6%95%99%E8%82%B2/

踏入奔三之年,身邊姐妹排隊結婚,俾人情多過交稅。聚會話題離不開買樓、婚禮,還有生兒育女。

年底跟男友拉埋天窗的Karen慨嘆:「唉,我衣家唔係好想生仔。我計過,生仔真係好貴。兩公婆加埋起碼每個月要搵十萬,先可以確保唔洗為生仔,犧牲生活。」

當然,生仔嘅嘢,豐儉由人。不過,唔想仔女輸在起跑線,首先要有錢。

好似傳統名牌私立小學推出「自願性定期票據計劃」,只要家長俾得起100萬買票據,就可以提名子女優先入讀,只須進行1次面試。但買了票據也不是寫包單可以入讀。如果「有幸」成功入讀的,可以拎番100萬,不過都要等到2028年,不設提早退還,即是等仔女讀完小學都未拎得番呢筆錢。

計劃一出,即時引起很大迴響。入學優待,向有錢人傾斜,由未入學開始,已經血淋淋咁教識小朋友,「貧富懸殊」的不公平,就是香港社會的本相。Well,坦白說,國際及私立學校發行債券或票據作為入學條件,早已不是甚麼新鮮事,教育一早已淪為一盤「明買明賣」的生意,更是一盤盈利豐厚到可以上市的生意。本港首隻國際學校概念股楓葉教育(1317)去年11月正式掛牌上市。

本港首隻國際學校概念股分楓葉教育(1317)主要股東減持6.1%股權,主席增持3000萬股
本港首隻國際學校概念股分楓葉教育(1317)主要股東減持6.1%股權,主席增持3000萬股

楓葉在內地9個城市,合共有超過1.5萬個學生,由幼稚園到高中,提供一條龍服務。翻查中期報告,截至20152月為止,半年學費及其他收益約3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23.5%。國際學校有幾好賺呢?楓葉毛利率高達41.2%可以媲美莎莎等零售股。這也不難想像,做教育,賣的是知識傳授,開支最多的是教師薪酬。楓葉截至20152月底半年的薪酬開支1.4億元人民幣。

國際學校上市,陸逐有來。聽做律師的姐妹Marina講,趁港股暢旺,已經有好幾間類似的內地國際學校都找他們幫手做保薦人,準備排隊來港上市。這也絕不出奇,事關早幾年前,私募基金已經看準「教育事業」這塊肥豬肉。就如楓葉教育於2008年便獲紅杉資本,投資1.8億人民幣,上市前紅杉持有近20%股權。前年獲香港政府賣大包送藍田空置校舍的Nord Anglia,去初在美國上市,集資3億美元,後臺也是亞洲最大私募基金霸菱亞洲。管理逾50億資產的霸菱亞洲也是在08年以3.6億美元收購Nord Anglia,之後全力發展亞洲及中東市場。

英國貴族學校Nord Anglia香港學費高達15萬元
英國貴族學校Nord Anglia香港學費高達15萬元

早於2008年,Private equity以及Venture Capital便開始大量投資於教育事業,目的當然不是要辦學作育英才,看準的就是教育事業有利可圖。PE Fund多數有年期,大概五年、七年就到期,計落之前她們買落的教育項目已是收成之時。

當然,private equity要搵路做exit可以搵strategic buyer,又可以搞上市做ipo,但趁市旺,當然是打包上市更有著數。因為賣俾strategic buyer一般都會被壓價,反而上市,投資者就會factor in被炒高的可能性,出來個Internal rate of return (IRR) 會靚仔很多。所以只要股市繼續旺,可以預期將會有更多好似楓葉教育這類公司在主板掛牌上市。

聖士提反書院附屬小學是首間本地私立小學推出定期票據計劃,計劃推出兩周已超額申請
聖士提反書院附屬小學是首間本地私立小學推出定期票據計劃,計劃推出兩周已超額申請

當教育事業成為上市集團,到底是什麼一回事呢?楓葉集資金額,30%用來於主要城市擴展新校,26% 用作收購同業。當國際學校的上市目標是用來擴展業務,為股東帶來最大利益,而不是為學生利益著想,教育是商品,學生是客戶,股東就是老闆。要為老闆「賺到盡」,教育服務就要令顧客稱心滿意,畢竟「顧客永遠是對」的!學校最看重的,是自家品牌形象,要名牌先多人搶,多人搶,學費、雜費、票據先有得加,這才可向股東交代。其實,在教育產業化下,票據定價純粹市場供求關係,100萬也好,500萬也好,百貨應百客,有幾有米的父母,就有幾貴的入學門檻,明買明賣,公平得很!

還是Karen說得對,在香港還是不生小朋友為妙。叫人卻步的不止是教育費貴,更甚的是可笑又可悲的教育制度以及社會價值觀。

佟若喬

大家快來like佟若喬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Financetung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0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