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我虧得一塌糊塗。
來源 | 創業家(ID:chuangyejia)
口述 | 華楠(讀客董事長)
文 | 朱丹
編輯✎王亞奇
不久前,讀客對外宣布獲得1.28億人民幣的A輪融資。據悉,本次融資刷新了我國民營出版行業A輪的最高融資紀錄。
讀曾客打造了多部百萬級以上的超級暢銷書,如《藏地密碼》《微微一笑很傾城》《教父》《島上書店》《無聲告白》等。據讀客董事長華楠透露,今年讀客圖書零售碼洋預計達到九億左右。
我國的出版業經過20年的發展,正逐漸走向產業融合。出版業是夕陽產業?讀客在打造暢銷書方面有什麽方法論?讀客在傳統的圖書出版業務以外,還能做什麽?日前,創業家&i黑馬與華楠聊了聊。以下為華楠口述,經創業家&i黑馬編輯。
“一開始虧的一塌糊塗”
創立讀客是一時興起。
2006年5月,我在廣州見到了我的網友劉按(創業家&i黑馬註:現任讀客總裁)。他原來是做出版的,加上我對書這個產品很熟悉,一頓飯下來就決定做出版。
那年,中國最大的民營出版機構都不超過一百人,行業里小型工作室非常多,兩三個人一年合出一本書的生產模式很常見。
由於不了解出版行業,一開始我們很盲目。當時日本流行輕小說、美國流行沙灘文學,我們覺得在中國應該也挺有市場。因此我們決定從都市小說入手,稀里糊塗出了十來本書,結果虧的一塌糊塗。出版的所有書都沒有加印回款,這種狀況大概持續了七八個月。
總結發現,我們沒有考慮到市場因素。美國流行沙灘文學是因為美國有龐大的家庭主婦群體,她們在度假時習慣閱讀輕松的情感小說。然而,都市小說在中國既缺乏讀者群體,也沒有與之匹配的生活習慣。
後來我們在天涯論壇上發現了《流血的仕途》的書稿,這本書講述了秦朝李斯的一生,內容非常好。讀客把它包裝出版後,一下就火了。《流血的仕途》也成為讀客扭虧為盈的轉折點。
(*讀客董事長華楠)
讀客算是最後一家進入大型民營出版機構陣營的企業。我們成立後行業迅速形成了較為集中的力量,隨著全球版權資源向大型出版公司傾斜,小的出版公司連談版權的機會都沒有。這導致大的出版機構越做越大,小出版公司做大的難度越來越高。
印象里北京曾有三千家小型圖書工作室,現在幾乎沒有了。目前,出版行業的力量還在進一步集中。
讀客的“十六字秘訣”
成立11年來,我們一直在堅持活下去。這個過程中,讀客始終堅持“激發個人成長”的價值觀,這是讀客選擇版權時考量的第一要素,也是讀客一直沒有死的原因。
現在社會上流行的一些題材很掙錢,例如“耽美”(創業家&i黑馬註:男性與男性之間的愛情)。對此我並不反對,就像我賣面包不反對別人賣牛肉粉,但我堅持只賣面包,這也是讀客所堅持的。
激發個人成長包括三個方面:一促進讀者的精神成長;二豐富讀者的知識結構;三提升讀者的生存技能。
另外,我們也逐漸探索出了一套方法論。我們稱其為讀客方法,並總結為16個字:“超級符號、購買理由、貨架思維、品牌寄生”。
超級符號:讀客是一家銷售符號的公司。賣一個產品首先是賣一個詞語和符號。比如王老吉,賣中華老字號、中國最好的茶飲料都賣不出去,但貼上“怕上火”這個詞就賣得出去。
購買理由:產品能賣出去是因為有確定的購買理由打動了購買者。因此在開發產品時,我們的核心在於為產品找到購買理由。購買理由又分為品類價值和品種價值。品類價值即一本懸疑小說需要向讀者傳達懸疑小說的信息,而不是別的。品種價值即產品要足夠獨特和有吸引力,將產品推向它的受眾。
貨架思維:產品最終都要在貨架上和購買者產生溝通。購買者在貨架前的註意力是非常雜亂的,如何將產品信息有效傳達並和周圍產品形成有效區別非常重要。
品牌寄生:所有產品都是人類文化的一部分。人類文化中的生活方式、偏好可以稱為文化母體。譬如中秋節作為文化母體,月餅就寄生節日上。一旦中秋節這個文化母體複活,月餅滿大街都是。但到了中秋天晚上,月餅的價格就一落千丈,為什麽?因為第二天文化母體消失了,產品將迅速退出市場。
16字的讀客方法,是一體四面。它從四個方面著手,最終打造出一個暢銷產品。
(*讀客董事長華楠)
在讀客發展初期,外界評價我們是出版行業的野蠻人。為了下個月有回款,這個月有新書,讀客按自己的方法自顧自的去做,沒有顧忌太多。對於一個草創時期的企業來說,首要目標就是求生存,不能給它太多枷鎖和道德大棒。出版這個行業風雅文人太多,圖書商業化一點、俗氣一點他們就受不了。圖書為什麽不能商業化?商業可以加強知識的流通。
到目前為止,我們最多只能說還活著,還不能算成功。一個企業能夠長期存在,離不開整個鏈條的支持。如果鏈條上的任何一方覺得你不靠譜,違背了它的利益,這個企業就要完蛋了。
“不見兔子不撒鷹”
目前出版行業正在走向產業融合,讀客在圖書出版的核心業務外,也在不斷探索新的業務。
過去,我們通常把數字出版稱為紙轉電,即紙質書轉成電子書。近四年我國數字出版的增長規模非常快,幾乎兩年翻一番,有人因此認為傳統紙質出版逃不過沒落的命運。事實上,數字出版對紙質出版是一個很好的補充。
電子書出現了近二十年,目前全球形成了電子書和紙質書“二八分”的穩定結構。作為出版商,我認為電子書更好,因為電子書沒有庫存和物流,增加了20%的利潤。
未來中國數字出版市場將由十幾家平臺形成一個大生態,因此出版公司的全網發行能力和推送能力變得尤為重要。長期來說,讀客要努力打造一個強大的電子圖書發行平臺。
2015年11月份,讀客開始嘗試探索新媒體業務。“書單來了”公眾號註冊當天即粉絲過萬,我們馬上意識到要守住為讀者提供高質量閱讀指南的價值。為了更好的發展,讀客成立了新媒體部門,專門研究全球的圖書版權和讀者的閱讀喜好。
“書單來了”的核心價值在於為讀者提供有價值的書單,而不是一門心思推廣讀客的圖書。因此,在圖書推薦上我們堅決不允許加塞讀客的圖書,保障書單的權威性。在廣告方面,我們選擇的也是對粉絲有益的產品。
目前“書單來了”已經積累了五百多萬粉絲。效仿書單來了,我們後續註冊“影單來了”的公眾號目前也已經積累了兩百多萬粉絲。新媒體業務目前已經實現盈虧平衡,能取得這樣的發展一方面是擊中了用戶痛點需求,另一方面也得益於讀客善於捕捉機會的能力。
(*讀客公司合照)
我們嘗試的另一個業務是——孵化電影IP。
讀客曾連續投資了《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和《老男孩》兩部電影,雖然都掙錢了,但我們選擇馬上退出。因為我看到了電影行業的偶然性和不可持續性。出版每年都能持續增長,但電影不行。我國90%的電影都是虧損的,每年能出版幾百部電影,但賺錢的不超過30部。
《致青春》投了幾千萬賣了七個億,但今年有七個億,明年卻可能沒得賺,持續性很差。我們不會做今年投了,明年就沒有的事情。另一方面,我也希望讀客可以控制電影的品質和品牌。因此,讀客選擇回頭孵化自己的電影IP。
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時間非常短,出版產業發展了20年,電影產業只發展了10年。中國沒有產生迪士尼這種超級IP,我認為是時間問題。而出版和電影是產生超級IP最核心的兩種形式。
什麽是超級IP?超級IP即知識產權。大家通常將知識產權理解為故事、名字,實際上知識產權的核心是商標。譬如蜘蛛俠的人物形象就是一個商標,它的一切都是為了打造商標的價值。目前,國產電影沒有打造出一個商標。這是為什麽?因為國產電影的目標定錯了。他們盯的是今年的票房,但票房過後沙灘上什麽都沒有剩下來,明年還是得從頭來過,我國的電影市場沒有經歷過視覺識別系統的教育。
中國在爭論電影是導演中心制還是制片中心制,但好萊塢電影則是以品牌管理為中心,由品牌經理統攝一部電影。因此好萊塢電影最終留在觀眾腦海里的是品牌,而不是故事或演員的人格魅力。
讀客是一家非常保守的公司,不見兔子不撒鷹。只有電影盈利的可能超過90%以後,我們才會去做。
出版業不是夕陽產業
有人說出版業是夕陽產業沒有未來,我覺得這種說法是胡說八道。幾千年來,人類文化都是靠文字傳承,從來沒有改變過。近幾年國家推的全民閱讀運動是有成效的,讀書的人越來越多,閱讀品質也越來越高。
此外,寫作是年輕人發揮創造力最核心、最低成本的方式。文化產品被創造出來的第一個形態集中於文字。從這兩點來看,出版產業一定是文化產業的核心。
中國的物質經濟高速發展了30年,成為世界強國之一。未來中國的文化產業將全面崛起,讀客未來的發展方向具備很多可能性。
讀客是一家“守株待兔”的公司,我們不會去找機會,也不會追機會。我們會守住圖書出版這個核心業務,有什麽機會撞上來了,我們再想辦法去好好經營它。
譬如連鎖書店是一個非常好的趨勢,但我們看到了趨勢,卻不會去動它。我不太主張做這種垂直整合的業務,因為讀客擺不平自身和競爭對手合作的關系。除非讀客找到了大幅度提升書店運營效率的方法,我們才有可能去做。
讀客從來不希望一夜成名或一夜暴富,而是希望長年累月保持成長。在業務拓展上,讀客只會進入正常延續的、具備持續發展可能的領域。因為業務只有具備持續性,公司的運營才會安全。這一點和我的價值取向一致,核心在於“膽小怕死”。對於讀客的擴張發展,我考慮的並不多,順其自然,慢步往前走就好。
一開始我虧得一塌糊塗。
來源 | 創業家(ID:chuangyejia)
口述 | 華楠(讀客董事長)
文 | 朱丹
編輯✎王亞奇
不久前,讀客對外宣布獲得1.28億人民幣的A輪融資。據悉,本次融資刷新了我國民營出版行業A輪的最高融資紀錄。
讀曾客打造了多部百萬級以上的超級暢銷書,如《藏地密碼》《微微一笑很傾城》《教父》《島上書店》《無聲告白》等。據讀客董事長華楠透露,今年讀客圖書零售碼洋預計達到九億左右。
我國的出版業經過20年的發展,正逐漸走向產業融合。出版業是夕陽產業?讀客在打造暢銷書方面有什麽方法論?讀客在傳統的圖書出版業務以外,還能做什麽?日前,創業家&i黑馬與華楠聊了聊。以下為華楠口述,經創業家&i黑馬編輯。
“一開始虧的一塌糊塗”
創立讀客是一時興起。
2006年5月,我在廣州見到了我的網友劉按(創業家&i黑馬註:現任讀客總裁)。他原來是做出版的,加上我對書這個產品很熟悉,一頓飯下來就決定做出版。
那年,中國最大的民營出版機構都不超過一百人,行業里小型工作室非常多,兩三個人一年合出一本書的生產模式很常見。
由於不了解出版行業,一開始我們很盲目。當時日本流行輕小說、美國流行沙灘文學,我們覺得在中國應該也挺有市場。因此我們決定從都市小說入手,稀里糊塗出了十來本書,結果虧的一塌糊塗。出版的所有書都沒有加印回款,這種狀況大概持續了七八個月。
總結發現,我們沒有考慮到市場因素。美國流行沙灘文學是因為美國有龐大的家庭主婦群體,她們在度假時習慣閱讀輕松的情感小說。然而,都市小說在中國既缺乏讀者群體,也沒有與之匹配的生活習慣。
後來我們在天涯論壇上發現了《流血的仕途》的書稿,這本書講述了秦朝李斯的一生,內容非常好。讀客把它包裝出版後,一下就火了。《流血的仕途》也成為讀客扭虧為盈的轉折點。
(*讀客董事長華楠)
讀客算是最後一家進入大型民營出版機構陣營的企業。我們成立後行業迅速形成了較為集中的力量,隨著全球版權資源向大型出版公司傾斜,小的出版公司連談版權的機會都沒有。這導致大的出版機構越做越大,小出版公司做大的難度越來越高。
印象里北京曾有三千家小型圖書工作室,現在幾乎沒有了。目前,出版行業的力量還在進一步集中。
讀客的“十六字秘訣”
成立11年來,我們一直在堅持活下去。這個過程中,讀客始終堅持“激發個人成長”的價值觀,這是讀客選擇版權時考量的第一要素,也是讀客一直沒有死的原因。
現在社會上流行的一些題材很掙錢,例如“耽美”(創業家&i黑馬註:男性與男性之間的愛情)。對此我並不反對,就像我賣面包不反對別人賣牛肉粉,但我堅持只賣面包,這也是讀客所堅持的。
激發個人成長包括三個方面:一促進讀者的精神成長;二豐富讀者的知識結構;三提升讀者的生存技能。
另外,我們也逐漸探索出了一套方法論。我們稱其為讀客方法,並總結為16個字:“超級符號、購買理由、貨架思維、品牌寄生”。
超級符號:讀客是一家銷售符號的公司。賣一個產品首先是賣一個詞語和符號。比如王老吉,賣中華老字號、中國最好的茶飲料都賣不出去,但貼上“怕上火”這個詞就賣得出去。
購買理由:產品能賣出去是因為有確定的購買理由打動了購買者。因此在開發產品時,我們的核心在於為產品找到購買理由。購買理由又分為品類價值和品種價值。品類價值即一本懸疑小說需要向讀者傳達懸疑小說的信息,而不是別的。品種價值即產品要足夠獨特和有吸引力,將產品推向它的受眾。
貨架思維:產品最終都要在貨架上和購買者產生溝通。購買者在貨架前的註意力是非常雜亂的,如何將產品信息有效傳達並和周圍產品形成有效區別非常重要。
品牌寄生:所有產品都是人類文化的一部分。人類文化中的生活方式、偏好可以稱為文化母體。譬如中秋節作為文化母體,月餅就寄生節日上。一旦中秋節這個文化母體複活,月餅滿大街都是。但到了中秋天晚上,月餅的價格就一落千丈,為什麽?因為第二天文化母體消失了,產品將迅速退出市場。
16字的讀客方法,是一體四面。它從四個方面著手,最終打造出一個暢銷產品。
(*讀客董事長華楠)
在讀客發展初期,外界評價我們是出版行業的野蠻人。為了下個月有回款,這個月有新書,讀客按自己的方法自顧自的去做,沒有顧忌太多。對於一個草創時期的企業來說,首要目標就是求生存,不能給它太多枷鎖和道德大棒。出版這個行業風雅文人太多,圖書商業化一點、俗氣一點他們就受不了。圖書為什麽不能商業化?商業可以加強知識的流通。
到目前為止,我們最多只能說還活著,還不能算成功。一個企業能夠長期存在,離不開整個鏈條的支持。如果鏈條上的任何一方覺得你不靠譜,違背了它的利益,這個企業就要完蛋了。
“不見兔子不撒鷹”
目前出版行業正在走向產業融合,讀客在圖書出版的核心業務外,也在不斷探索新的業務。
過去,我們通常把數字出版稱為紙轉電,即紙質書轉成電子書。近四年我國數字出版的增長規模非常快,幾乎兩年翻一番,有人因此認為傳統紙質出版逃不過沒落的命運。事實上,數字出版對紙質出版是一個很好的補充。
電子書出現了近二十年,目前全球形成了電子書和紙質書“二八分”的穩定結構。作為出版商,我認為電子書更好,因為電子書沒有庫存和物流,增加了20%的利潤。
未來中國數字出版市場將由十幾家平臺形成一個大生態,因此出版公司的全網發行能力和推送能力變得尤為重要。長期來說,讀客要努力打造一個強大的電子圖書發行平臺。
2015年11月份,讀客開始嘗試探索新媒體業務。“書單來了”公眾號註冊當天即粉絲過萬,我們馬上意識到要守住為讀者提供高質量閱讀指南的價值。為了更好的發展,讀客成立了新媒體部門,專門研究全球的圖書版權和讀者的閱讀喜好。
“書單來了”的核心價值在於為讀者提供有價值的書單,而不是一門心思推廣讀客的圖書。因此,在圖書推薦上我們堅決不允許加塞讀客的圖書,保障書單的權威性。在廣告方面,我們選擇的也是對粉絲有益的產品。
目前“書單來了”已經積累了五百多萬粉絲。效仿書單來了,我們後續註冊“影單來了”的公眾號目前也已經積累了兩百多萬粉絲。新媒體業務目前已經實現盈虧平衡,能取得這樣的發展一方面是擊中了用戶痛點需求,另一方面也得益於讀客善於捕捉機會的能力。
(*讀客公司合照)
我們嘗試的另一個業務是——孵化電影IP。
讀客曾連續投資了《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和《老男孩》兩部電影,雖然都掙錢了,但我們選擇馬上退出。因為我看到了電影行業的偶然性和不可持續性。出版每年都能持續增長,但電影不行。我國90%的電影都是虧損的,每年能出版幾百部電影,但賺錢的不超過30部。
《致青春》投了幾千萬賣了七個億,但今年有七個億,明年卻可能沒得賺,持續性很差。我們不會做今年投了,明年就沒有的事情。另一方面,我也希望讀客可以控制電影的品質和品牌。因此,讀客選擇回頭孵化自己的電影IP。
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時間非常短,出版產業發展了20年,電影產業只發展了10年。中國沒有產生迪士尼這種超級IP,我認為是時間問題。而出版和電影是產生超級IP最核心的兩種形式。
什麽是超級IP?超級IP即知識產權。大家通常將知識產權理解為故事、名字,實際上知識產權的核心是商標。譬如蜘蛛俠的人物形象就是一個商標,它的一切都是為了打造商標的價值。目前,國產電影沒有打造出一個商標。這是為什麽?因為國產電影的目標定錯了。他們盯的是今年的票房,但票房過後沙灘上什麽都沒有剩下來,明年還是得從頭來過,我國的電影市場沒有經歷過視覺識別系統的教育。
中國在爭論電影是導演中心制還是制片中心制,但好萊塢電影則是以品牌管理為中心,由品牌經理統攝一部電影。因此好萊塢電影最終留在觀眾腦海里的是品牌,而不是故事或演員的人格魅力。
讀客是一家非常保守的公司,不見兔子不撒鷹。只有電影盈利的可能超過90%以後,我們才會去做。
出版業不是夕陽產業
有人說出版業是夕陽產業沒有未來,我覺得這種說法是胡說八道。幾千年來,人類文化都是靠文字傳承,從來沒有改變過。近幾年國家推的全民閱讀運動是有成效的,讀書的人越來越多,閱讀品質也越來越高。
此外,寫作是年輕人發揮創造力最核心、最低成本的方式。文化產品被創造出來的第一個形態集中於文字。從這兩點來看,出版產業一定是文化產業的核心。
中國的物質經濟高速發展了30年,成為世界強國之一。未來中國的文化產業將全面崛起,讀客未來的發展方向具備很多可能性。
讀客是一家“守株待兔”的公司,我們不會去找機會,也不會追機會。我們會守住圖書出版這個核心業務,有什麽機會撞上來了,我們再想辦法去好好經營它。
譬如連鎖書店是一個非常好的趨勢,但我們看到了趨勢,卻不會去動它。我不太主張做這種垂直整合的業務,因為讀客擺不平自身和競爭對手合作的關系。除非讀客找到了大幅度提升書店運營效率的方法,我們才有可能去做。
讀客從來不希望一夜成名或一夜暴富,而是希望長年累月保持成長。在業務拓展上,讀客只會進入正常延續的、具備持續發展可能的領域。因為業務只有具備持續性,公司的運營才會安全。這一點和我的價值取向一致,核心在於“膽小怕死”。對於讀客的擴張發展,我考慮的並不多,順其自然,慢步往前走就好。
一開始我虧得一塌糊塗。
來源 | 創業家(ID:chuangyejia)
口述 | 華楠(讀客董事長)
文 | 朱丹
編輯✎王亞奇
不久前,讀客對外宣布獲得1.28億人民幣的A輪融資。據悉,本次融資刷新了我國民營出版行業A輪的最高融資紀錄。
讀曾客打造了多部百萬級以上的超級暢銷書,如《藏地密碼》《微微一笑很傾城》《教父》《島上書店》《無聲告白》等。據讀客董事長華楠透露,今年讀客圖書零售碼洋預計達到九億左右。
我國的出版業經過20年的發展,正逐漸走向產業融合。出版業是夕陽產業?讀客在打造暢銷書方面有什麽方法論?讀客在傳統的圖書出版業務以外,還能做什麽?日前,創業家&i黑馬與華楠聊了聊。以下為華楠口述,經創業家&i黑馬編輯。
“一開始虧的一塌糊塗”
創立讀客是一時興起。
2006年5月,我在廣州見到了我的網友劉按(創業家&i黑馬註:現任讀客總裁)。他原來是做出版的,加上我對書這個產品很熟悉,一頓飯下來就決定做出版。
那年,中國最大的民營出版機構都不超過一百人,行業里小型工作室非常多,兩三個人一年合出一本書的生產模式很常見。
由於不了解出版行業,一開始我們很盲目。當時日本流行輕小說、美國流行沙灘文學,我們覺得在中國應該也挺有市場。因此我們決定從都市小說入手,稀里糊塗出了十來本書,結果虧的一塌糊塗。出版的所有書都沒有加印回款,這種狀況大概持續了七八個月。
總結發現,我們沒有考慮到市場因素。美國流行沙灘文學是因為美國有龐大的家庭主婦群體,她們在度假時習慣閱讀輕松的情感小說。然而,都市小說在中國既缺乏讀者群體,也沒有與之匹配的生活習慣。
後來我們在天涯論壇上發現了《流血的仕途》的書稿,這本書講述了秦朝李斯的一生,內容非常好。讀客把它包裝出版後,一下就火了。《流血的仕途》也成為讀客扭虧為盈的轉折點。
(*讀客董事長華楠)
讀客算是最後一家進入大型民營出版機構陣營的企業。我們成立後行業迅速形成了較為集中的力量,隨著全球版權資源向大型出版公司傾斜,小的出版公司連談版權的機會都沒有。這導致大的出版機構越做越大,小出版公司做大的難度越來越高。
印象里北京曾有三千家小型圖書工作室,現在幾乎沒有了。目前,出版行業的力量還在進一步集中。
讀客的“十六字秘訣”
成立11年來,我們一直在堅持活下去。這個過程中,讀客始終堅持“激發個人成長”的價值觀,這是讀客選擇版權時考量的第一要素,也是讀客一直沒有死的原因。
現在社會上流行的一些題材很掙錢,例如“耽美”(創業家&i黑馬註:男性與男性之間的愛情)。對此我並不反對,就像我賣面包不反對別人賣牛肉粉,但我堅持只賣面包,這也是讀客所堅持的。
激發個人成長包括三個方面:一促進讀者的精神成長;二豐富讀者的知識結構;三提升讀者的生存技能。
另外,我們也逐漸探索出了一套方法論。我們稱其為讀客方法,並總結為16個字:“超級符號、購買理由、貨架思維、品牌寄生”。
超級符號:讀客是一家銷售符號的公司。賣一個產品首先是賣一個詞語和符號。比如王老吉,賣中華老字號、中國最好的茶飲料都賣不出去,但貼上“怕上火”這個詞就賣得出去。
購買理由:產品能賣出去是因為有確定的購買理由打動了購買者。因此在開發產品時,我們的核心在於為產品找到購買理由。購買理由又分為品類價值和品種價值。品類價值即一本懸疑小說需要向讀者傳達懸疑小說的信息,而不是別的。品種價值即產品要足夠獨特和有吸引力,將產品推向它的受眾。
貨架思維:產品最終都要在貨架上和購買者產生溝通。購買者在貨架前的註意力是非常雜亂的,如何將產品信息有效傳達並和周圍產品形成有效區別非常重要。
品牌寄生:所有產品都是人類文化的一部分。人類文化中的生活方式、偏好可以稱為文化母體。譬如中秋節作為文化母體,月餅就寄生節日上。一旦中秋節這個文化母體複活,月餅滿大街都是。但到了中秋天晚上,月餅的價格就一落千丈,為什麽?因為第二天文化母體消失了,產品將迅速退出市場。
16字的讀客方法,是一體四面。它從四個方面著手,最終打造出一個暢銷產品。
(*讀客董事長華楠)
在讀客發展初期,外界評價我們是出版行業的野蠻人。為了下個月有回款,這個月有新書,讀客按自己的方法自顧自的去做,沒有顧忌太多。對於一個草創時期的企業來說,首要目標就是求生存,不能給它太多枷鎖和道德大棒。出版這個行業風雅文人太多,圖書商業化一點、俗氣一點他們就受不了。圖書為什麽不能商業化?商業可以加強知識的流通。
到目前為止,我們最多只能說還活著,還不能算成功。一個企業能夠長期存在,離不開整個鏈條的支持。如果鏈條上的任何一方覺得你不靠譜,違背了它的利益,這個企業就要完蛋了。
“不見兔子不撒鷹”
目前出版行業正在走向產業融合,讀客在圖書出版的核心業務外,也在不斷探索新的業務。
過去,我們通常把數字出版稱為紙轉電,即紙質書轉成電子書。近四年我國數字出版的增長規模非常快,幾乎兩年翻一番,有人因此認為傳統紙質出版逃不過沒落的命運。事實上,數字出版對紙質出版是一個很好的補充。
電子書出現了近二十年,目前全球形成了電子書和紙質書“二八分”的穩定結構。作為出版商,我認為電子書更好,因為電子書沒有庫存和物流,增加了20%的利潤。
未來中國數字出版市場將由十幾家平臺形成一個大生態,因此出版公司的全網發行能力和推送能力變得尤為重要。長期來說,讀客要努力打造一個強大的電子圖書發行平臺。
2015年11月份,讀客開始嘗試探索新媒體業務。“書單來了”公眾號註冊當天即粉絲過萬,我們馬上意識到要守住為讀者提供高質量閱讀指南的價值。為了更好的發展,讀客成立了新媒體部門,專門研究全球的圖書版權和讀者的閱讀喜好。
“書單來了”的核心價值在於為讀者提供有價值的書單,而不是一門心思推廣讀客的圖書。因此,在圖書推薦上我們堅決不允許加塞讀客的圖書,保障書單的權威性。在廣告方面,我們選擇的也是對粉絲有益的產品。
目前“書單來了”已經積累了五百多萬粉絲。效仿書單來了,我們後續註冊“影單來了”的公眾號目前也已經積累了兩百多萬粉絲。新媒體業務目前已經實現盈虧平衡,能取得這樣的發展一方面是擊中了用戶痛點需求,另一方面也得益於讀客善於捕捉機會的能力。
(*讀客公司合照)
我們嘗試的另一個業務是——孵化電影IP。
讀客曾連續投資了《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和《老男孩》兩部電影,雖然都掙錢了,但我們選擇馬上退出。因為我看到了電影行業的偶然性和不可持續性。出版每年都能持續增長,但電影不行。我國90%的電影都是虧損的,每年能出版幾百部電影,但賺錢的不超過30部。
《致青春》投了幾千萬賣了七個億,但今年有七個億,明年卻可能沒得賺,持續性很差。我們不會做今年投了,明年就沒有的事情。另一方面,我也希望讀客可以控制電影的品質和品牌。因此,讀客選擇回頭孵化自己的電影IP。
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時間非常短,出版產業發展了20年,電影產業只發展了10年。中國沒有產生迪士尼這種超級IP,我認為是時間問題。而出版和電影是產生超級IP最核心的兩種形式。
什麽是超級IP?超級IP即知識產權。大家通常將知識產權理解為故事、名字,實際上知識產權的核心是商標。譬如蜘蛛俠的人物形象就是一個商標,它的一切都是為了打造商標的價值。目前,國產電影沒有打造出一個商標。這是為什麽?因為國產電影的目標定錯了。他們盯的是今年的票房,但票房過後沙灘上什麽都沒有剩下來,明年還是得從頭來過,我國的電影市場沒有經歷過視覺識別系統的教育。
中國在爭論電影是導演中心制還是制片中心制,但好萊塢電影則是以品牌管理為中心,由品牌經理統攝一部電影。因此好萊塢電影最終留在觀眾腦海里的是品牌,而不是故事或演員的人格魅力。
讀客是一家非常保守的公司,不見兔子不撒鷹。只有電影盈利的可能超過90%以後,我們才會去做。
出版業不是夕陽產業
有人說出版業是夕陽產業沒有未來,我覺得這種說法是胡說八道。幾千年來,人類文化都是靠文字傳承,從來沒有改變過。近幾年國家推的全民閱讀運動是有成效的,讀書的人越來越多,閱讀品質也越來越高。
此外,寫作是年輕人發揮創造力最核心、最低成本的方式。文化產品被創造出來的第一個形態集中於文字。從這兩點來看,出版產業一定是文化產業的核心。
中國的物質經濟高速發展了30年,成為世界強國之一。未來中國的文化產業將全面崛起,讀客未來的發展方向具備很多可能性。
讀客是一家“守株待兔”的公司,我們不會去找機會,也不會追機會。我們會守住圖書出版這個核心業務,有什麽機會撞上來了,我們再想辦法去好好經營它。
譬如連鎖書店是一個非常好的趨勢,但我們看到了趨勢,卻不會去動它。我不太主張做這種垂直整合的業務,因為讀客擺不平自身和競爭對手合作的關系。除非讀客找到了大幅度提升書店運營效率的方法,我們才有可能去做。
讀客從來不希望一夜成名或一夜暴富,而是希望長年累月保持成長。在業務拓展上,讀客只會進入正常延續的、具備持續發展可能的領域。因為業務只有具備持續性,公司的運營才會安全。這一點和我的價值取向一致,核心在於“膽小怕死”。對於讀客的擴張發展,我考慮的並不多,順其自然,慢步往前走就好。
每一次央行加息之後,不管是美聯儲還是中國央行加息,市場上、媒體中,總會有很多“聳人聽聞”的聲音:經濟增速要下行、股市要崩盤……
比如,美聯儲在今天淩晨宣布加息25個基點後,這種熟悉的觀點再度占據媒體頭條:
剛剛,美國加息!老百姓要不要屯點美元?
剛剛,美聯儲加息!這幾個國家早已嚇破膽,全球“美元荒”將影響所有人
淩晨驚魂!美聯儲加息:美股美元巨震!多少國家股債匯受沖擊?中國怎麽跟?
……
對了,如果你沒註意到的話,這是美聯儲2015年底以來連續第7次加息,也是今年的第2次加息。
如果加息真的有那麽嚇人的話,為什麽在之前6次沒有體現出來?
如果加息真的有那麽嚇人的話,為什麽美國股市在2015年底以來的連續7次加息過程中,並沒有如上述頭條所暗示的那樣“巨震”,反而一路長虹?
加息到底是怎麽一回事?
所謂美聯儲加息,是指美聯儲上調聯邦基金利率(Fed Funds Rate)目標區間。經過今天淩晨的上調後,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在1.75%~2.0%。
聯邦基金利率,通俗來講,是美國境內的一家銀行向另一家銀行隔夜借貸所支付的利率,代表了短期市場利率水平。盡管美聯儲確定了聯邦基金利率區間,但美聯儲並不能控制銀行之間的貸款利率,也不能控制短期市場利率。
美聯儲所能做的,是通過各種操作,盡力確保短期市場利率在其所規定的區間內。
目前,美聯儲主要通過三種形式影響短期市場利率:公開市場操作(Open Market Operation)、貼現窗口(Discount Window)和儲備金率(Reserve Requirement Ratio)。其中,公開市場操作——通過在公開市場買賣債券以實現向市場提供或回收流動性——是最常使用的方式,貼現窗口和儲備金率則使用極少。
盡管美聯儲是全世界最有錢的機構,擁有“憑空印鈔”的能力,但美聯儲並不能控制短期市場利率。要不然,美聯儲也不用頻繁的上下調整其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
中國與美國情況類似,但略有不同。
作為轉軌國家,中國曾一度嚴格控制存貸款基準利率,如今則逐步放開,由市場決定。目前,央行仍會公布存貸款基準利率,但已放開上下限管理,僅“在金融市場上具有普遍參照作用”。
利息是由央行說了算嗎?
盡管央行擁有“憑空印鈔”的能力,但市場利率並不是由央行說了算。
央行設置了利率目標區間,但這只是一個名義利率;實際市場利率,仍是由參與市場借貸的銀行所決定的。
在名義利率方面,理論上講,盡管央行可以設置任意一個數據,但如果其遠遠高於實際市場利率,則會使其失效,因為銀行可以以更低的成本獲得資金。這會使得名義利率變得無關緊要。
如果央行設置的名義利率遠遠低於實際市場利率,銀行則會盡最大可能從央行獲得便宜資金,並以更高的實際市場利率投資出去,從中賺取差價。這不僅會使得名義利率變得無關緊要,而且會造成流動性泛濫,甚至引發惡性通貨膨脹。
因此,央行所設置的名義利率,需要盡可能貼近實際市場利率,並根據實際市場利率的變動作出相應調整。
盡管如此,央行仍然可以影響實際市場利率。通過公開市場操作、貼現窗口和儲備金率等手段的使用,央行可以向市場釋放信號,影響市場參與者對實際利率的預期,進而最終影響實際市場利率。
加息對股市不利嗎?
央行加息對股市的影響,看起來似乎很簡單,不需要過多解釋。央行加息,造成資金成本升高且資金供應量減少,使得投入股市的資金減少,造成股市下跌,甚至更多更嚴重的後果。
所以,有一個段子廣為流傳:
這個段子始於2015年,當年,美國在時隔十年後再度加息。
但是,這種簡單、直接、粗暴的理論,並不能解釋為什麽美股大牛市在加息周期後反而更加氣勢如虹。
簡單來說,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加息——實際利率升高——既不利於微觀企業盈利增長,也不利於宏觀經濟增長,自然會對股市造成下行壓力。具體到上市公司來說,利率升高會增加其資金成本,降低其盈利水平,降低其未來現金流的貼現值,進而造成估值的下滑。
但是,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實際利率也不會變化,正是其它條件的變化造成了實際利率的變化。這些因素多種多樣,包括經濟基本面、通脹水平等。
和實際利率變動一樣,這些因素也會對企業盈利造成影響,一些是積極的影響,另一些則是消極的影響。
例如,經濟基本面的改善會使上市公司的每股盈利提升,並降低股權風險溢價,對股市起著提升作用;通脹水平擡升盡管也會提升上市公司的每股盈利,但由於其也擡高了股權風險溢價,並阻礙了經濟增長,對股市起著壓制的作用。
正是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最終決定了股市在加息後的表現——究竟是上漲、下跌、或是糾結。
結論
實際利率的變動,是一系列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央行可以決定名義利率,但最多只能影響實際利率。
央行的加息、降息或者按兵不動等動作,一方面要盡量使名義利率向實際利率靠攏,另一方面也試圖使未來的實際利率向其意圖的方向靠攏。
股市漲跌,是包括實際利率變動等一系列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實際利率的升降,對股市影響巨大,但更重要的是背後主導實際利率變動的力量——實際經濟增長還是通貨膨脹。
下一次,你再聽到誰說加息會使股市崩盤的話,把那當成胡說八道吧。
3樓提及
問:為何你出差公幹總要住總統套房?
答:這只能怪全球酒店都沒有設置「特首套房」。今年7月1日我見到胡錦濤主席時,會鄭重向他提出,今後香港特首改名叫香港總統。這樣的話,以後住總統套房就完全合情合理,名正言順了。
>>>> 正.
3樓提及
問:為何你出差公幹總要住總統套房?
答:這只能怪全球酒店都沒有設置「特首套房」。今年7月1日我見到胡錦濤主席時,會鄭重向他提出,今後香港特首改名叫香港總統。這樣的話,以後住總統套房就完全合情合理,名正言順了。
>>>>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