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股與好價到底誰更重要? 李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17if5.html
李 劍
好股(其實指的是好公司)與好價到底誰更重要?這是一個在價值投資界經常爭論不休的問題.我在以前的文章和演講中曾多次明確過這個問題.但現在看來,還有再展開解釋的必要.
好公司與好價格是構成好股票的一個既不可分割又有主次先後的有機整體.它們的關係比較恰當的比喻,我想應該是一枚硬幣的正反面。都重要但又有主次。都重要 是因為缺一不可,缺一不能成其為硬幣;有主次是好股總是正面,是第一位的;好價總是副面,是第二位的。它們的關係也可以比作歌詞與曲調的關係,一首好的歌 曲必須是好的歌詞與好的曲調兼備,但歌詞畢竟是歌曲的內容和靈魂,比起曲調來說總是列在首位。
事實上大家在生活中都有意識地把它們緊緊聯繫在一起,並且主次分明.比如一位朋友向另一位朋友推薦股票,一般都是先說這家公司好在哪裡,然後再說它非常便宜.
要在理論上說清楚好股與好價誰更重要這個問題的關鍵,是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是要引進風險水平來比較,二是要站在長期投資而不是短期回報的角度,也就是要考慮今後的成長性。
不引進風險水平來比較,好股和好價的關係就會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樣很難扯清楚。格雷漢姆天才地指出了安全空間的重要性,但沒有認識到公司自身獨特的競爭 優勢如護城河等的奧妙,沒有量度無護城河優勢的廉價公司的風險水平,所以有片面強調低價之嫌,結果他的愛徒巴菲特在醒悟之前買進了幾隻極其便宜然而後來破 產或幾乎破產的股票。巴菲特認真量度了兩者的風險水平,發現特別優秀的企業加上不算太貴的價格,比糟糕的企業加上特別低廉的價格,風險水平更低,而長期投 資回報更高。因此他極力推崇偉大的企業,明確提出了比如消費獨佔型中特別優秀的公司,只要價格適中就可以買進的投資理念。
在投資實踐中,為什麼很多朋友會為這個問題爭論不休?特別是部分朋友一定要認定好價比好股更重要呢?我想往往是出於這樣一種情況,即他們往往用後來的漲跌 事實來說明,而沒有考慮當時的風險水平。在2008年年底,無論是A股和港股,都有很多績差公司和強週期性公司的股票跌得慘不忍睹,後來大盤反轉,它們又 漲了二、三倍甚至四、五倍,遠遠高於一些穩定性行業優秀公司後來的漲幅。但他們沒有注意到,當時人們不買這些廉價股票是有道理的,因為危機時這些公司風險 太高,有些在危機時可能會巨額虧損,有些則可能度不過危機。就像最近我抄底日本股票時在一隻股票上的情況一樣:日本地震後,日本東京電力公司的股票 (9501.T)從最高的2100日元跌至最低291日元,期間多次覺得價格非常吸引人,但一想到福島兩座核電站的問題還沒有最後解決,同時又將面臨巨額 的賠償,甚至有可能破產.風險水平高到你實在難以下定決心,結果最終也沒有買入.
另外,不結合長期投資的角度特別是不考慮公司未來的成長性,也判斷不了好股好價兩者的優 劣。不是所有行業都適合長期投資。在我最喜歡的四大行業分類中(穩定性行業、弱週期性行業、強週期性行業、高風險行業),實際只有穩定性行業中的光芒持久 的少數恆星公司才值得長期投資。從長期持有的角度,好股(優秀企業)因為自身成長性強,所以儘管買高了些,時間一長還是能賺錢;而垃圾股自身成長性低,雖 然買得便宜,但風險高,長期回報差,時間一長甚至可能摘牌。巴菲特的恩師有所欠缺的第二方面顯然是只看到了當時的情況,而無考慮到不同公司未來成長性的巨 大差別.所以比較好股好價的關係一定要代入時間因素(時間是優秀企業的朋友),一定要考慮公司未來成長性的差異.短期是不好比較的,不考慮基本面也不好比 較.短期內雞犬都能升天,無從判斷好股與好價的優劣。
這裡必須強調一下,什麼都不能過!好公司貴得太離譜,那也就根本不是好股票。我們的比較一定是相對性比較,而不能極端化。就像我們夏天買西瓜,西瓜再便 宜,但買回來不能吃,家裡人不開心,再便宜也沒有什麼用;反之,西瓜特別好,雖然貴了些,但功用得到了發揮,家裡人吃得高興。因此好西瓜總要比好價格重要 一些。然而凡事都有個度,用彩電的價格汽車的價格買了好西瓜,好西瓜的性質就變了,家裡人吃不下去了,因為那不是吃瓜,那是吃家當。凡事都不能走極端。
2011年4月14日於上海
投資宜「貪」不宜「急」
李春根
長期持有買得便宜的好股票,是概率最大的致富方式之一。相當多的股民朋友看好一個或幾個股票時,基本上都是傾其所有滿倉操作,因為買入時一般都會認為是好 時機,好時機就應該多投入,不如此不足以痛快淋漓,不如此不足以快速致富。爾後一旦有個風吹草動,則常常已是彈盡糧絕,沒有退路。一言以蔽之, 「貪」與「急」使然。
人性中的貪,是一種普遍現象,你我皆有,若一味站在道德的高度進行批判,就沒什麼建設性了。2010 年8月4日,在網上看到這麼一條新聞,廣東東莞有一位彩民,他所買的彩票中,有兩張中了雙色球頭獎,獎金高達1176萬元。按理這位老兄應該欣喜若狂吧, 但這位剛躋身千萬富翁行列的幸運兒卻仍感到遺憾,因為他當期還10倍投注了一張1注的單式票,結果因為一個紅球之差,錯過了10注頭獎。所以他還多少有些 失落地說「:本來,我可以中5000萬!」
我覺得這位老兄挺可愛的,心裡怎麼想怎麼說,特實誠。不能指責人家貪心不足,得隴望蜀,確實5000萬比1700萬多很多,遺憾一下很正常。
廣義地看,買彩票似乎介於賭博與投資之間。投資時「貪」字當頭沒什麼不對,關鍵在於能貪得到。
長期持有就是一種貪,如那位彩民朋友一般,不但要1700萬,更是想把5000萬一網打盡。
投資可以貪,而且應該貪,但不能老著急。看一些股市成功人士,在投資時總是收放有度,進退有序。大部分時候都是潛伏著挑選獵物,一旦機會適當,即果斷出擊,成功率非常高。他們果斷,但不著急,貪起來有利有節,比喻為食肉猛獸很是貼切。股民們早已比喻過了: 「大鱷」!
反觀不少股民朋友,卻是著急而不果斷,每天盯著屏幕看盤,買進賣出,忙得不亦樂乎。不管是肉是草,只管往嘴裡撥拉。漲一點便立即找到「股神」的感覺,幾乎 逢人就想自我表揚幾句;跌了則以為天要塌下來,或趕緊割肉斬倉,或被套後責怪政府不作為。整日裡急急慌慌,一驚一乍,極少敢於堅守投資理念或投資初衷,很 容易使人聯想起食草動物。常常是錢沒怎麼見賺著,倒是看到不少胸悶腦溢血進醫院的。
急於求成是一種很普通的人之常情,但卻不能因為是人之常情就去放縱。
選股時如果著急,可能會忽略掉很多看似不打緊,實則很關鍵的細節,從而錯過好公司或跌入陷阱。
買了股票就要立竿見影有成效,那也多半會急驚風遇著慢郎中,經常誤事:拿在手裡時股價一動不動,隻眼看著別的股票一個勁地漲。一著急賣了換成正在漲的,情況便立即逆轉,賣出去的開始不停地漲,換進手裡的開始不停地跌。於是,繼續著急。股市裡這類故事差不多天天都有上演。
大家知道,一口氣吃不成胖子。在戰略上,我們要有氣吞5000萬的壯志,要做一個有理想有抱負有貪念的股民。但在戰術上,還得一步步來,5000萬或更多 的錢不大可能一把抓入口袋。飯要一口一口地吃,股要一個一個地選,錢也得一元一元慢慢地賺。人民軍隊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解放全中國還得三大戰役。建設新中 國也還得一個一個五年計劃慢慢來。你是誰?還能比十大元帥十大將軍更厲害,比政府更厲害?能一口氣達到目的,能一個月成為富翁,兩個月成為李嘉誠?再胖的 胖子也是靠一口一口吃出來的。
自古以來,人們對急於求成是一直持批判的態度。雅一點的說「欲速則不達」,那是古時先賢們發呆時迸發的思想火花。俗一點的嚷 「財不入急門」,不知是多少急於發財而碰了釘子的人總結出來的。對官員或公僕們來說,工作要有只爭朝夕的精神,要有點緊迫感,可以急,卻不能貪;對股民們來說,要有發財的慾望和決心,貪一點無妨,但需戒急。
fatlone’s view: 淺談水利股與水務股板塊 fatlone's investment paradise
http://fatlone.wordpress.com/2011/06/08/fatlones-view-%E6%B7%BA%E8%AB%87%E6%B0%B4%E5%88%A9%E8%82%A1%E8%88%87%E6%B0%B4%E5%8B%99%E8%82%A1%E6%9D%BF%E5%A1%8A/
每一個時期都有不同的題材炒作, 最具代表性就是「下鄉系列」 由家電下鄉, 建材下鄉, 汽車下鄉, 相關股份都必定以倍計地升, 當然要有業績支持才行, 這要看政策是否給力, 銷售數字就是最佳證據 印象中, 這類政策效力大約在一至兩年, 股價升得最厲害就在這段時間, 中間當然會有波動, 但是以時間長度來說, 的確提供了非常充裕的時間「上車」, 問題是你敢不敢買
另一類就是國家的五年計劃系列, 2011年是第十二個五年計劃(簡稱「十二五」)的開局年, 主題是強農和興水利, 也有其他副主題例如新能源, 高端裝備, 新材料等等 我今天不談強農部份, 只談水利 強農其中的一部份是大力推進農業水利建設, 水利本身已經被升格到國家頭等大事, 在今年的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就是論述國家發展水利的大方向, 可以納入到重要性很高的一號文件, 水利建設一定是今年十二五大力發展的部份 十一五的主題是高鐵, 相關的鐵路股都有非常可觀的升幅, 而我相信十二五就輪到水股
水利股涉及的行業十分廣泛, 可以是水利建設如水壩, 江河治理的工程; 可以是污水處理和供水(這就是水務股, 我自己會分清楚水利股跟水務股); 亦可以是相關技術供應者例如污水處理技術, 海水化淡技術等等; 相關建材股都可以是與水利息息相關, 最簡單的例子是做水管的, 又可以是做水泥的等等, 我隨便說都可以有這麼多類別, 不過這樣亦引伸了一個難題, 就是那些個股才是最大受惠者? 不像高鐵概念, 直接買製造高鐵的機動車組生產商就可以, 水利概念股真的要花心思才可以選出最給力的一員 我暫時也未對這方面研究過, 我直覺會認為升幅最勁的個股會是相關技術供應商的股票, 原因有二, 一是這些公司的規模都應該不會太大, 小公司才有爆發力; 二是一旦技術受認可, 可以短期內大規模推進, 沒有地域界限, 盈利可以增長得十分厲害, 最大限制是產能, 不過擴產都只是一年半載的事, 而其他類別的業者如做工程的就未必可以無限量地投標
回顧港股, 以我有限的認知, 水利技術相關個股我只識天業節水(840.hk), 其餘被市場視為水利概念股的大多是水務股, 例如中國光大國際(257.hk), 粵海投資(270.hk), 中國水務(855.hk), 中國水業(1129.hk)和北控水務(371.hk) (提到中國水業, 我曾經寫下一文: 破解鱔稿: 以《壟斷東江水處理 中國水業(01129)股價個(倍)升》為例, 股價在這篇文刊出之時跌去約三分之一, 如果有人因看了我的拙作而沒有買入1129, 算是做了一件好事吧
我不是說1129沒有機會上升, 只不過此股不太正路, 初學者如我當然要避開, 再順道作一些善意提醒)
好像開始離題呢, 再談談為何水股是最強的概念股 先前已經提到, 水利概念效力會比下鄉系列更長, 暫時看在整個十二五會得到高速發展, 即是可以玩足五年 現在中國的旱情告急, 又再次喚起水資源的重要性, 生命之源影響著一國之根基, 社會和諧穩定是國家治國的最高原則, 一定會火速進行, 決不能拖 大家有沒有印象, 中國所有東西最終都會被國家限制, 因為發現有利可圖的話中國人就會蜂擁而上, 供應會爆發式的增長, 需求一定追不上, 之後就會做成浪費, 而國家就會限制, 接下來就會進行汰弱留強的程序, 我們再看看水利建設, 現在沒有爆發式的增長, 更不用說國家會限制, 反而會提供優惠去促進發展, 這個行業的前景, 遠遠也未到要政府干預的地步
而有很多行業的發展都會伴隨著很多反對聲音, 例如重工業的當然是環境破壞, 連高鐵也有反對聲音, 因為有人質疑將資源投放在升級現有鐵路比起重新打做一條高鐵更划算, 而高鐵建成後因票價高昂, 營運商都在虧損中, 反觀水利建設, 我暫時沒看過有反對聲音, 而我在調研水務股的過程中, 看見許多網友都支持加快污水處理的發展, 水價方面當地人都認為是相對便宜, 加水價的壓力應該不會太大, 始終在所有物價都上漲了不少的時候, 水價所佔的生活支出是十分小, 唯一受到最大非議的水利建設是三峽大霸工程, 我相信大部份的水利工程, 絕大多數的人民都會支持, 因為中國治水的問題已經十分嚴重, 國民都想盡快解決
國家和人民都支持水利發展, 相關公司理應賺個盤滿砵滿, 不過, 事實上現時仍沒有一間水利股獲得巨利, 將範圍收窄至水務股, 水務龍頭(以營運能力計)首創股份, 2010的淨利潤只有約6億元, 這已經是全國性的水務龍頭的賺錢程度, 也解釋了為何沒有大量的生意人去搶水務的市場, 因為利錢並不豐厚, 但投放的資金量卻多得不成正比, 有錢的多數都去搞地產
如果要大力推進水利建設, 國家一定會動之以利, 最近已經出台的政策就包括明確表示補貼的錢從何而來, 最緊要的就是錢, 要讓業者看到前景之餘, 更要看到錢景, 才會加快發展爭取更多生意 當政策越具體, 對股價的刺激力度就越大, 我相信不用等太久, 給力的政策將會陸續出台, 現在只是等高官們商議好 我對水務政策是門外漢, 不如聽聽專家之言: 水业盘点与展望:转型带来希望
據作者其他分析所說, 未來中國水務的市場將會得到更多來自政府的承擔, 以前中國的水治理之所以會差其中一個主因是水務事業可以隨便變賣, 而其實水務資產大多都是低利潤項目, 有人肯競投是因為這些項目會連同其他值錢的項目打包出售, 最平常的例子是土地使用權之類的地產項目
(我有想過北控水務的終極目標是借道水務廉價地獲得大量土地, 因為在2010年報中顯示371有其中一個主客戶以估值近二十億RMB的地作為相關BT項目(約值十五億RMB, 不太肯定)的抵押, 而有股評人曾經講過公用事業業者可能在一個城市發展的過程中獲得巨大的利益, 因為本來為處市區外圍的廠房經過市中心不斷擴容, 變得值錢起來, 香港的例子是煤氣的舊廠地就變成了今日的翔龍灣, 這個是371長遠的盈利潛在爆發點, 只是提出來供大家討論, 我自己研究股票多數不會太重視太長遠的事, 雖然有很多將「長線投資」掛在口邊的人也沒有我的遠見, 不是我自大, 只是他們找不到實質利好就以長線投資作為藉口又或者拿一些中小學生也能提出的遠景輕輕帶過, 其實抱住這個心態去投資, 甘願把資金長期鎖死在一隻自己都不甚了解的股票裡面, 是不可取的, 倒不如買磚頭好過, 當然現今的磚頭價顯然不是長線投資的好時機)
中央想更大力推進水利建設, 就必需主動承擔更多責任, 本來賣走了的水務資產重新劃歸政府, 讓政府做莊家, 沒有人願意挑起治水這個擔子就由政府來辦, 同時開徵稅項或者從其他財政收入劃分一部份做支持治水的資金來源, 現在中國政府就是向著這個方向進發 這意味著社會上有更多的資金流向水務市場, 由之前市場做推手, 轉為由政府做, 威力差天共地, 有政府出面, 市場自然一呼百應, 爭相搶奪這個大餅, 相信政府這一著可有槓杆之效 有關水會的走向, 一致的共識是向上加
現時最安全的行業, 其中一個一定是水務業, 國家只會支持而不會打壓, 而且還會持續一段不短的時間, 「政策風險」我認為暫時不用擔心, 而相關徵費如水價排污費則一如現時的利率走向: 沒有空間下調, 只可以加或者維持現狀; 唯一的風險是成本上升速度比提價速度快, 不過問題應該不大
非常簡單介紹一下在港上市的水務股 (base on我有限的認知, 我好像之前已經有介紹過… anyway再更新一下自己都不是壞事):
中國光大國際(257.hk): 中國光大集團背景, 集團為央企, 公司除了涉足水務, 其他環保事業及再生能源事業均有進展, 雖然算不上純正水務股, 不過打算捕捉中國環保市場的機遇, 光國是最正路的選擇, 我對此股認識很淺, 不能評論太多, 總之央企旗下的子公司最低限度都不會有「千味」吧
粵海投資(270.hk): 廣東省政府背景, 手握中港供水合約, 提供極好的現金流與盈利, 目前的賺錢能力是水務股中最好; 除水務外亦有很多投資, 包括地產及酒店項目; 雖然有先天優勢, 早前的財務狀況卻沒有想像中的好, 現在正慢慢改善; 個人看法該股重心並不是水務業, 只是以純利佔比計算, 它確是一檔水務股, 要是看好水務業而買入粵投, 我並不建議, 因為我感受不到它有心在水務業發展, 但以財務角度來看, 一定最健康, 以其他原因作為買入理據, 我沒有意見
中國水務(855.hk): 主要從事供水及少量污水處理, 還有其他投資包括物業和股權投資, 簡言之就是不務正業, 情況有些像粵海投資, 但人家根本連公司名稱都叫自己做投資系公司, 沒打算以水務做包裝, 背景雄厚下亦使它有本錢去不務正業, 對水務板塊認識不深的投資者經常給其名字騙到, 這家水務公司並無任何國家政府背景, 只屬於第二梯隊, 水處理量的增長只屬一般水平, 我個人看主席喜歡做投資而不是專心水務業, 估值低於其他正宗國家隊是有原因
中國水業(1129.hk): 此股我認為不太正路, 不敢說有「千味」, 不過我個人是不會沾手, 我不會分析此檔股票, 當然不代表買入此檔股票必輸無疑, 只是「這些機會不是屬於我的」
北控水務(371.hk): 較詳細的分享可以點擊相關的tag, 就會詳例有關此股的文章, 要我簡單的評價, 我會說這是一間開支極大, 現時尚未建立強勁現金流, 不適合追求財務上健康的投資者, 但近年以異常的速度發展, 成長力度冠絕同儕, 就像一個練魔功的人, 承擔不少的風險換取更短的時間提升功力, 我是有心把北控水務描述成這個樣子, 我想讓別人知道, 我知道這間公司的發展並不正常, 財務不好, 但除此之外, 水務股再沒有更好選擇, 我要補充一點, 如果我說北控水務正在練魔功的話, 一個失手走火入魔當然是很快沒命, 不過試想想這一切的背後其實有高人全程指導, 一旦有異樣會立即出手相救, 真正的風險比眼見的少, 而這個高手當然是北京控股, 而作為弟子的北控水務的資質也相當不錯; 北控水務顯然不是正路的投資, 只是對我這種喜歡發夢的小散戶, 我喜歡有幻想空間的股票, 不務正業的沒有幻想空間, 管理層資質平庸也沒有,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投資風格, 我從不會否定任何人, 我只是追求自我肯定, 倉位盈虧是最誠實, 最公道
重組股與次新股、送轉股的PK 京城九少
來源: http://xueqiu.com/7596509031/33159844
$北生藥業(SH600556)$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投資策略:重點觀察重組股的運行規律、次新股的空間,新股的機會和業績預增股的賺錢機會,對政策性利好股謹慎跟隨。
近段時間,次新股大放異彩,尤其以蘭石重裝,花園生物為代表的次新股,龍頭翻倍,跟風者不問基本面良莠,普遍開板後還能帶來30%以上的收益,一時炙手可熱;
時近年末,送轉預期股蠢蠢欲動,以良信電器,大富科技為代表的預期送轉曾在市場掀起波浪。
重組股自2014年第四季度以來寂寂無聲,漸漸成為被人遺忘的創富領地。
A.重組股帶來的是基本面的質變,除了經營帶來的公司變好與變壞造成的股價漲跌外,上市公司最大最迅速的改變,非重組莫屬。重組股開板後的個股,部分個股空間在數倍以上,是當之無愧的市場隱形冠軍。今年以來,以新世紀,成飛集成,盛路通信等為代表的重組股,曾經或正在悄悄的創造著市場財富。
B.次新股是最純粹的資金博弈遊戲,引導行情的主力通常通過強勁的走勢來吸引市場的註意力,從而獲得全身而退的空間。
這種資金博弈最成功的代表是年初上市的金輪股份,從開板後一個一字漲停都沒有,就漲出四倍的空間來。近段時間的驚艷無比的蘭石重裝開板後其實只創造了1.25倍左右的漲幅空間,而花園生物則連翻倍都沒完成,就已被市場驚羨不已。這類股的漲幅通常在較短時間內完成,完全依靠高舉高打,一鼓作氣,一旦氣勢被挫,則需回避大幅下跌的風險,這是炒作這類股獲利的關鍵所在。隨著蘭石重裝,花園生物和騰信股份的價值回歸,新一批次新股地爾漢宇、科隆精化,中電電機,萃華珠寶,石英股份,陜西黑貓開板後表現並不強勁,次新股似有強勢一批然後弱勢一批然後再強勢一批的輪轉跡象。
C.送轉股是最經典的數字遊戲。高送轉股本身只是數量上的量變,如果高送轉企業本身業績大增,那麽受到追捧則實至名歸,具有的強大成長股投資邏輯。然而近年來高送轉股已漸漸失去成長股的投資邏輯,淪落為主力資金炒高個股後出貨的工具。
同時2014年的預期高送轉行情炒作也已先後被天保重裝、奧馬電器、良信電器等地雷股引爆打趴下!
重組股漸漸占據了漲幅榜重要位置……
由此重組股PK次新股和高送轉股,100%首選重組股。
資深的投資者都明白,資產重組是上市公司烏雞變鳳凰的訣竅。在沒有外力驅動,單靠公司自身基本面的轉好,以業績提升股價的過程非常緩慢。而重組的實施,可使一家瀕臨破產退市的公司,在短期內基本面得到快速提升。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的過程中,代表未來發展趨勢的新興產業會越來越強大,一大批企業會經歷由小到大的嬗變過程。目前A股市場的並購重組,更多地是由民營企業唱主角,並且是由股權財務投資者(PE)帶領著大家玩,並購重組股的炒作邏輯相比以往,發生了遊戲規則的根本性改變。從經濟發展大趨勢而言,中國經濟要做大做強,尤其是新興產業要發展壯大,通過並購重組優化資源配置肯定是一大捷徑。未來這些領域將更多地通過並購重組而借力打力,實現行業競爭力的提升和集中度的提升。
從監管方式來說,此前企業之間的並購重組要經過層層審核。在如今最新重組辦法出臺,簡政放權的背景下,未來企業之間的並購重組更多地是企業之間的市場化行為,政府將逐步退出並購重組的舞臺,轉而做引導和防止內幕交易、控制風險的工作。
從三季報十大股東數據來看,私募資金都在潛伏重組股特別是小盤重組股!
滬港通後重組股依然是炒作首選!
潛伏重組股等待質變依然是股市贏利的最佳操作策略!
炒作重組股最有想像力領域依然是信息產業,醫藥,智能機器人、新能源汽車與航天軍工。本人繼續看好信息產業:東土科技,英飛拓,錦富新材,福日電子,綠盟科技,零七股份,北鬥星通,世紀鼎利;生物醫藥:雙龍股份,新開源,萬昌科技,楚天科技;機器人:松德股份;新能源:東源電器;航天軍工:成飛集成。
跟隨PE機構腳步 捕捉高成長標的
近兩月筆者走訪了近10家知名PE機構,通過與這些跟實體企業密切接觸的“早期的鳥兒”的深入交流,所獲的最大感受是,PE機構依然青睞高科技、輕資產、互聯網化的高成長項目,且項目資金投放有進一步提速之勢。喜歡成長股的投資者,可跟隨PE的腳步,捕捉投資機會。
受訪的PE機構對未來宏觀經濟走勢普遍偏謹慎,認為傳統產業的產能過剩問題短期難解,為此不看好傳統企業乃至傳統消費業項目。但他們不悲觀,理由是:經濟結構正在悄然發生變化,服務業迅速崛起緩解了就業問題,而IT、新能源、新材料發展有能力承擔起經濟轉型重任。
基於上述考量,移動互聯網項目及其衍生的移動醫療、移動新媒體(數字營銷)、移動電商項目,是當前PE機構最鐘情、最敢於押寶的標的。其次是看好文化傳媒板塊,國內中產階級已然成型,龐大的文化需求陸續釋放,加之政府管控放松、扶持增強,都將推動文化娛樂傳媒板塊繁榮發展,如下一代廣播電視網的建造及投運營,將給廣電系上市公司帶來新的投資機會,又如體育及教育培訓產業鏈也受到重點關註。三是看好機器人技術及海外的環保新能源技術,人比機器貴、用機器來取代人、讓生產更智能化已是大勢所趨。四是中國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健康服務業將繼續獲得PE重點盯搶。
把握重組股第二波行情
今年以來的A股市場出現了資產重組風起雲湧的態勢,部分個股在複牌後持續一字板,一旦打開漲停板,股價即陷入持續盤整中。不過,也有部分個股在一字板打開後略微震蕩,就迅速展開第二波漲升行情,近段時間的江泉實業、永貴電器、寶利來等個股就是如此。如何抓住資產重組股的第二波行情頗有學問。
就當前資產重組概念股的走勢來說,共性明顯:重組方案面“市”複牌後,持續一字漲停板。30億元以下的小市值品種,大多會有4個甚至更多的一字漲停板。而50億元左右的中市值品種,大多會有兩個左右的一字漲停板。
但是證券市場一直是動態發展的,產業也是動態發展的。隨著時間推移,收購的優質資產所處產業也不斷發展,有些產業的發展趨勢更為樂觀,易獲得產業政策扶持,那麽,此類個股就面臨著價值重估的動能。比如永貴電器、寶利來等個股在停牌期間收購的資產為高鐵設備、高鐵服務類資產。今年下半年以來,持續出臺高鐵產業政策,高鐵外交戰略打開了產業新成長空間,大量鐵路投資項目獲得批複意味著高鐵產業未來成長趨勢確定、樂觀。所以,高鐵產業價值隨著時間推移持續提升,收購高鐵類資產的個股股價自然水漲船高。
市場參與者對新收購的資產有一個重新認識的過程,尤其是具有新產業背景的資產收購更是如此。比如當前A股市場缺乏現代美容類資產,當北京唯美度通過資產重組路徑借殼江泉實業之後,市場參與者一度分歧較大。但是隨著“她經濟”的熱浪以及美容產業自身的業務發展,讓越來越多的市場參與者,尤其是機構資金重新認識美容產業價值,尤其是微整形等現代美容業的發展極大鼓舞了投資者信心,所以在一字板打開後迅速引發機構資金建倉。由此可見,市場參與者對產業價值的認識不是一蹴而就,逐漸認識後進而引發第二波行情。
不過,資產重組概念股的投資存在著諸多風險。
一是政策性風險,因為資產重組需要獲得證監會並購重組委員會核準之後才能成行,一旦被否,必然帶來股價波動。在重組過程中,若有內幕交易嫌疑,也會暫時中止審核,同樣會引發股價大起大落,比如新南洋收購昂立科技就是一波三折,股價更是上下寬幅震蕩,極大地考驗參與者的心理承受力。
二是重組資產高估值帶來的價值過分透支風險,這尤其體現在新興產業中。新興產業在去年以來備受追捧,在資產評估過程中,相關各方均願意給收購的新興產業資產予以較高估值,可能透支了未來一兩年的價值。所以,對股價也有著一定的負面影響。
從近兩年來的資產重組案例分析,被否的家數很少,而且新興產業的高估值風險也會迅速被市場參與者所識破,體現在股價走勢中,就是一字漲停板次數迅速減少。市場是聰明的,也是有效的,我們既需要正視風險,也不宜過於誇大。利用市場的短線波動以及市場參與者對新資產價值認識上的時滯效應,迅速加大對資產重組股的研究力度,力求把握第二波行情的投資機會。
就目前來看,有三條思路供投資者參考。一是收購資產的獨特性。二是契合產業發展趨勢的品種。三是整合效應樂觀,未來成長趨勢強勁的品種。
重組股近期漸漸都有起色,今日一下停牌了五六個股,都是重組上會的。
2581一直看好,只是我也持有不多,所以沒有專貼專論。這個股和2151一樣,我基本都是有空就操作的。
2151個人覺得始終會像2581一樣爆發的。
像 300223、 300333、300165、300340、300346、300077 這六個股,是屬於行業好而個股本身經營較差,但卻又不差錢的品種,這從每股凈資產都很高我們就看得出來。
在創業板普遍重組的氛圍下,在社會融資成本高企的情況下,有錢就是老大。所以這些股註定是會重組的企業。
所以這類股在箱體運行時,我們在箱體下沿可以潛伏,在箱體的上沿則要註意風險。
(2014-11-20 幾米陽光8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