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中药业上市资格被联交所取消 山西女首富兵败香江思考
http://www.cnpre.com/otccc/info/index.php?modules=show&id=5586
2005年4月6日,第一家上市的山西民企、第一家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内地中药企业———正中药业(0327)被香港联交所正式取消上市资格。正中药业的上 市之旅由此画上一个并不完满的句号。该事件已悄然过去一周,但它留下的思索值得我们回味。民企海外上市,一味沉醉于资本运作,不以发展壮大为目的,无疑是 本末倒置。
盲目圈钱成为导火索
2000年7月25日,公司挂牌当日,股价曾由0.85港元上冲至 1.54港元,报收1.50港元,涨幅达76%。其后,股价一路走高,一度达近4港元高位。2001年,公司大股东侯丽萍以7.3亿元资产被《福布斯》选 入中国富豪榜,并获得“山西女首富”称号。
面对急速膨胀的个人财富,大股东开始在高位集中抛售股票套现。2001年8月间,减持 2650万股,套现1350万港元;2002年5至7月,又减持5.2亿股,套现1.5亿港元,导致股价连连走弱。大股东频频套现引起其他股东不满,成为 其丧失控股权的导火索。
巨额投资去向不明
2002年2月,正中药业公告,在内地94家医院投资1.65 亿港元设立类风湿治疗中心。另外,向毫州公司订购了总额1.347亿港元的仪器设备。然而,不到半年,该项目宣告失败。2003年6月,公司在一份一再推 迟的2002年中报中公告,此项巨额投资出现亏损。
2002年7月,正中药业向Honest Concord Enterprises limited发行2000万港元可换股债券,该公司的背景无人得知。
控股权争夺迷雾重重
正中药业的香港股东是股市大玩家。为争夺控股权,2002年7月,6名股东联合进行“斩仓”、集中抛售正中药业股票。公司股价在短短三天内,从 0.233港元暴跌至0.03港元,市值缩水2亿港元。但由于全部收购资金仍需1亿多港元,他们最终放弃收购。
在此之前,美国美 建证券旗下的卓思财务曾在正中药业股价位于最低位时收购28%的股权。正中药业大股东为偿还巨额债务,不得不将另外38%的股权抵押出去。至此,卓思财务 完全控制正中药业。之后,卓思财务将其持有的股权卖给另一香港股东。
2003年7月25日,正中药业正式停牌。原大股东侯丽萍随 之被迫辞去公司职务。
根据联交所证券上市规则,停牌期限内,正中药业未能提交有效的复牌建议,终被取消上市地位。
凯基证券的邝民彬指出,正中药业股权旁落事件反映出部分内地民营企业家不专注主业经营,却想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个人财富最大化。但是,他们对香港股市中资 本运作手法不甚了解,最终负债累累,并失去控股权,落得个血本无归的下场,可谓“偷鸡不成倒蚀一把米”。
“骨牌效应”频频发生
回顾近几年的香港股市,诸如此类的民企案件如“多米诺骨牌”频频发生。
2004年5月20日,欧亚农业被香港交易 所除牌,成为第一家被取消上市地位的内地民营企业,给盲目追逐海外上市的民营企业家敲响警钟。
2004年6月17日,远东生物制 药(0399)公司主席因涉及“增值税发票”案被司法机关调查,股价当日急挫九成,最后更因港交所未能联络到公司法定代表而被勒令停牌。“骨牌效应”引发 多家民企股大幅波动。其中,浙江玻璃(0739)股价在半小时内挫近七成;东大照明(8229)一度下挫五成。
2004年11月 30日,创唯数码(0751)主席及高官人员因涉嫌伪造会计纪录及挪用公司资金被香港廉政工署拘捕,公司股价一度停牌。目前,案件尚未有定论。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香港民企股近三年来频频出事,大多是围绕大股东持股抵押、诚信、欠债后失踪或企业税务、诉讼、虚假文件及会计账目造假展 开,甚至某些民营企业只是经过粉饰过的“空壳”,他们往往在上市时描绘出秀丽前景,为提高利润或降低成本进行虚假关联交易、虚构重大资产或业务。可以说, 因民企内部治理问题引发的股价暴跌现象已经见怪不怪。
全流通是双刃剑
目前,民企海外上市的发展速度相当 迅速。海外上市之所以具备不错的吸引力,原因是多方面的。锦天城律师事务所的徐春辉律师认为,国内证券市场并不是一个全流通市场,海外证券市场的流通体制 非常好。由于全流通是公司上市并成功套现的前提,也成为不少民营企业追求海外上市的关键因素。其中,香港因有地利之便,及后续增发较易的优势,成为内地民 企海外上市首选。
但是,全流通并非解决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从某种意义上说,全流通体制为某些公司大股东套现提供便利,同时极易 导致控股权的争夺,造成股价大幅起落。一旦公司股票停牌,直至退市,最终损害的还是高位被套的中小股东。
京华山一企业融资有限公 司一位主管人员则认为,虽然有一些民企出现问题,但并非为今后民企发展画上句号,反而令其它民企管理层从中学习及体会到国际金融市场的运作方式。
他指出,加强企业内部监察以提升公司管治及透明度,是所有企业成功运作的要素。高透明度的企业管制不但能防止上述同类事件发生,更能为企业 创造价值。企业通过高水平的企业管治,不但可提升公司声誉,取信于股东,也可增强有业务来往的企业信心,从而有利于提高企业盈利水平和提升股东价值。
擔保機構中盈盛達在香港聯交所上市 懶投資戰略投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223/153440.shtml
導讀 : 中盈盛達創立於2003年5月,是廣東省融資擔保服務供應商,今日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懶投資和中信證券為中盈盛達的基石投資者。
i 黑馬訊 12月23日消息,大型擔保機構廣東中盈盛達今日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懶投資和中信證券為中盈盛達的基石投資者。據了解,這是國內首例互聯網金融公司以基石投資者的身份亮相境外資本市場。此次認購是由懶投資集團公司通過其香港公司Dawanjia(HK)Limited進行的。
中盈盛達創立於2003年5月,是廣東省融資擔保服務供應商。在傳統意義上,擔保公司的相關業務與銀行關系密切,屬於間接融資的範疇。中盈盛達則通過廣東地區多家交易所,幫助中小企業發行私募債券,逐漸將業務轉向直接融資的方向。
懶投資則從保理業務開始,幫助中小企業盤活資產負債表上的“應收賬款”。隨後,又推出了融資租賃以及房屋、寫字樓租金證券化等業務。
在大範圍資產證券化的浪潮中,不同級別的資產,需要不同的增信機制。對於為何選擇投資中盈盛達,懶投資CEO張磊指出:“主要看中其兩大方面的優勢。”首先,中盈盛達作為一家擁有多家國有股東的老牌民營企業,經營一直非常穩健。此外,中盈盛達是一家擁有多個牌照的金融集團,具有擔保、小貸、典當等業務牌照,還將在IPO之後設立融資租賃公司。這也意味著針對不同的企業,可提供不同類型的細化服務。這些能和懶投資已有業務互補,形成對中小企業的立體化服務體系。
上海聯交所總裁:搭建PPP交易平臺讓項目流轉起來
8月15日,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總裁錢琎在上海舉辦的第二屆中國PPP融資論壇上呼籲,建立PPP交易平臺。
錢琎表示,PPP交易平臺的建立,能夠為PPP項目中的社會資本提供進入、退出或流轉的可能,也為新的社會資本進入存量項目提供了通道,從而保持社會資本積極參與PPP項目的動力和活力,是對PPP項目從發起、融資、建設、運營到退出整個生態鏈的充實和完善,有助於構建PPP事業的長效發展機制,也符合中央關於“供給側改革”、“盤活存量”的政策導向。
他透露,目前,上海聯交所計劃在原有經驗的基礎上,立足上海,面向全國及國際,在財政部PPP中心的指導下,搭建PPP項目交易流轉平臺。通過此平臺為PPP項目落地實施一站式服務,包括交易信息發布、尋找社會資本、融資配套服務以及社會資本流轉等,配合政府相關部門的管理職能,在政府和市場之間形成紐帶與對接。
錢琎稱,聯交所的其他幾個業務板塊,包括融資租賃、供應鏈金融、跨境並購等,都能和PPP交易產生協同效應,從而促進PPP交易市場的活躍度,為資本退出和流轉提供高效而又合規的服務。

他對加快PPP項目交易流轉提出五點建議。
首先,在PPP制度的頂層設計時將PPP交易相關內容納入,以健全完善PPP項目發展的長效機制。
其次,在項目設計階段,就要有意識、有針對性地在部分PPP立項合同中進行專業化設計,突出項目的金融屬性和資本屬性,提高資本進出的流動性。
第三,應該鼓勵PPP項目產品創新,在PPP項目不同時期通過增資、股權轉讓等方式,引入更為匹配適合的社會資本方和財務投資人,擴大參與方範圍,進行風險、權責和利益的再次分配,充分發揮市場資源配置的作用。
第四,充分發揮交易平臺的市場化服務功能,做好交易服務的集成商,擴大項目信息發布與服務的範圍和渠道。我們聯交所願意做365天永不落幕的展示平臺。
第五,待交易數據有一定的積累的條件下,可推出PPP行業景氣指數,PPP資產證券化指數等,既有利於監管機構實時監測市場動態,做出系統性風險預警,也有利於金融產品的創新,為產品設計和定價提供參考。
美圖今日在香港聯交所上市 發行價8.5港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215/160368.shtml
美圖今日在香港聯交所上市 發行價8.5港元
i黑馬
美圖董事長蔡文勝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公司以接近招股區間低端的每股8.50港元的價格發行股份,估值達359億港元(46億美元)。
i黑馬訊 12月15日消息,中國圖片應用軟件供應商美圖今日於香港掛牌交易。股票代碼為1357,每股8.5港元,每手500股,全球共發售5.74億股。
美圖董事長蔡文勝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公司以接近招股區間低端的每股8.50港元的價格發行股份,估值達359億港元(46億美元)。
對於上市一事,蔡文勝表示:“上市有利於品牌的提升,也能運用更多的資源支持技術研發與業務發展,打造美麗生態鏈。”關於未來盈利模式方面,蔡文勝對媒體透露,是廣告,電商,遊戲,未來美圖在這三個方面都會展開,美圖真正的商業化,會在2017年開始。
資料顯示,2016年10月,美圖產品月活躍用戶數達到4.56億,平均每天被用戶訪問約3.4次。截至2016年10月31日,通過美拍社區上傳的視頻超過4.9億次。
[本文作者i黑馬,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美圖上市
蔡文勝
贊(...)
分享到:
交通銀行:已向香港聯交所提交交銀國際上市申請
交通銀行1月16日晚間公告,公司獲通知,交銀國際於2017年1月16日通過其聯席保薦人向聯交所呈交上市申請,申請交銀國際的股份於聯交所主板上市及批準買賣。
公告稱,交銀國際股份的建議發售規模將不超過經擴大股本約28%(全數行使超額配股權後)。建議分拆上市後,交通銀行對交銀國際仍將保持絕對控股地位,交銀國際依舊屬於該行的附屬公司。此前,聯交所已經確認交通銀行可以進行建議分拆上市。
中國恒大:聯交所對公司建議分拆原則上批準
中國恒大1月25日早間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集團已收到聯交所對建議分拆的原則上批準,正與深深房商討確定建議重組的最終條款及協議。在建議重組完成後,恒大地產將繼續為集團的附屬公司;此外,集團還將持有發展潛力良好的旅遊相關發展、金融及互聯網相關業務。
公告稱,根據上市規則第15項應用指引的規定,建議重組構成分拆上市,需要向聯交所取得分拆上市方案的同意。而1月24日,該集團已收到聯交所對建議分拆的原則上批準。
公告顯示,此次戰略投資引入完成後,凱隆置業持有恒大地產的股權比例降低至86.84%。而恒大地產借殼深深房A一旦成功,此次恒大地產的戰略投資者有望成為重組後“深深房A”的股東。
據悉,先前公告顯示參與認購的8家機構中,中信聚恒、廣田投資、華建分別認購50億元,各占2.19%;中融鼎興、山東高速集團、睿燦投資、深圳美投、廣東唯美分別認購30億元,各占1.32%。值得註意的是,多家上市公司大股東現身名單,恒大未來三年業績回報承諾頗高,戰略投資者有望長期受益。

1990年9月29日: 偉益(0283)被聯交所否決發行紅股
以前聯交所多強硬,雖然有一段時間太鬆,現在總算是好了一點。

聯交所繼續預先審閱有關非常重大交易的公告
1 :
GS(14)@2010-12-11 15:21:56http://www.hkex.com.hk/chi/newsc ... 0/1012102news_c.htm
公告刊發後始審閱機制取得成效
聯交所實施公告刊發後始審閱的機制成效良好。結果顯示在新機制下,發行人一般都能遵守《上市規則》的規定。1月至9月期間,刊發後始審閱的公告有24,489份,其中38%須經由聯交所詳細審閱。聯交所會在每個交易時段開始前對所有公告先作高層次審閱,以評估相關股份是否需要停牌,若涉及較複雜的交易,聯交所會即日再對有關公告作詳細審閱。
須詳細審閱的公告當中,經聯交所初步跟進後,絕大部分(95%)都毋須再跟進或採取進一步行動,只有0.2%須停牌以待刊發澄清公告。不合規的情況概按既定程序處理。
1月至9月期間,只有1%發行人公告經聯交所預先審閱。根據經驗,這些公告通常涉及聯交所與發行人在重大合規事宜上對《上市規則》的應用持不同意見,當中:
*
許多非常重大收購事項公告涉及有關交易是否屬於借殼上市。部分個案最後被裁定是《上市規則》所界定的反收購行動,如按計劃進行會導致發行人被視為新上市申請人。最後發行人一是修改收購條款、或是不再繼續進行有關交易。
*
部分非常重大出售事項公告涉及有關交易會否導致發行人成為現金資產公司、或不符合《上市規則》有關足夠業務或資產的規定。這些發行人可能會被聯交所認為不再適合上市。
聯交所會密切留意有關事宜的進展,並於合適時實施公告刊發後始審閱機制的最後階段。
證監會發表聯交所規管上市事宜表現的年度檢討報告
1 :
GS(14)@2010-12-25 13:13:54http://www.sfc.hk/sfcPressReleas ... rvlet?docno=10PR153
2010年 12月 23日
證監會發表聯交所規管上市事宜表現的年度檢討報告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今天就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聯交所)於2009年規管上市事宜的表現,發表
年度檢討報告(註1)。
證監會認為,是次檢討結果顯示聯交所的營運程序及決策過程均屬適當,使聯交所能夠在2009年履行法定責任,維持有秩序、信息靈通和公平的市場。
證監會企業融資部執行董事何賢通先生表示:"本會欣見聯交所已採取措施,回應本會於去年報告內提出的建議。2010年3月,聯交所在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革新的網站內,改革載列上市規則及指引的欄目,讓公眾在查閱聯交所的常規、程序及決策的資料時更為便捷。"
何先生續說:"我們亦在今年的檢討報告中,建議聯交所在若干範疇繼續努力,提升表現。"
證監會將繼續履行監管、監察和規管聯交所活動的法定責任。
完
備註:1. 2004年3月,政府發表《有關改善規管上市事宜的建議──諮詢總結》,其中一項建議是由證監會每年擬備報告,載述證監會對聯交所履行上市職能的表現的檢討結果。這是證監會落實政府建議後提交的第六份報告。該報告可於證監會辦事處索取,亦可於證監會網站取覽。
聯交所刊發《有關檢討企業管治守則及相關上市規則的諮詢總結》
1 :
GS(14)@2011-11-01 21:33:22http://www.hkex.com.hk/chi/newsc ... 11/111028news_c.htm
採納的《上市規則》及《守則》以及實施日期
由於得到市場廣泛支持,《諮詢文件》各項建議除按《諮詢總結》所載作出若干修改外,大部分均按原文所載予以採納。
經諮詢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後,實施日期如下:
《上市規則》的大部分修訂將於2012年1月1日生效;
《守則》及若干《上市規則》條文將於2012年4月1日生效;
《上市規則》中要求發行人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人數須佔董事會人數至少三分之一的新增條文必須於2012年12月31日或之前遵從;及
《上市規則》中要求公司秘書接受培訓的新增條文生效日期,將按個別人士獲委任為發行人公司秘書之日期而有別。
發行人必須在首份涵蓋2012年4月1日之後期間的中期/半年度業績報告或年報中,表明該段期間其有否先後分別遵守過往《守則》及經修改《守則》的守則條文。發行人可選擇在2012年4月1日之前實施經修改的《守則》。
已採納的《上市規則》及《守則》的概要及實施日期載於下表。除下述指明的《上市規則》及《守則》修訂外,所有其他的《上市規則》修訂將於2012年1月1日生效,所有其他有關《守則》的修訂則於2012年4月1日生效。
總結文件
http://www.hkex.com.hk/chi/newsc ... s/cp2010124cc_c.pdf
2 :
GS(14)@2011-11-01 21:35:27有關《企業管治守則》及相關上市規則的修訂內容
http://www.hkex.com.hk/chi/rules ... cuments/gem43_c.pdf
http://www.hkex.com.hk/chi/rules ... cuments/mb105_c.pdf
3 :
GS(14)@2011-11-01 21:36:44http://www.hkex.com.hk/chi/rules ... uments/FAQ_16_c.pdf
問答集
4 :
GS(14)@2011-11-01 22:21:56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759627
慌死人知的企業管治改革
作為港交所( 388) 6年來最重要的企業管治改革,卻於上周五傍晚悄悄地公佈,其鬼祟程度,令消息靈通的傳媒,也只有 4份報章留意到並作出報道。與 7月時港交所諮詢改革風險管理機制時,行政總裁李小加站台現身說法的鋪張高調,受關注程度不可同日而語。難道風險管理就比企業管治重要這麼多倍嗎?
通常只有一些不受歡迎的政策、諮詢或業績,才會選擇以這種低調的方式公佈,尤其是長假前情緒高漲,往往博得傳媒一時疏忽而未有跟進。今次的企業管治改革,雖然在諮詢時遭受到上市公司不少反對聲音,但結果要收回成命的不多,橫看豎看,都是港交所一場小勝利,為何會慌死人知?
恒地新地國泰未符要求
今次最主要的改革,是港交所決定要求上市公司董事會,必須有 3分之 1董事為獨立非執董,明年底生效,現時全港共有近 300家上市公司未符要求,包括一些大藍籌如恒地( 012)、新地( 016)及國泰航空( 293)等,不過預料不會出現獨董荒,事關當中約八成公司只要多聘 1名獨董就符合規定,而且還可以透過減少董事數目,來提升獨董的比例。
另外,港交所亦要求明年 4月起,管理層每月要向董事會提供管理賬目或最新資料,以確保獨董有足夠資料去跟進公司表現,不過有關要求並無約束力,而只是加進《企業管治常規守則》之內,即使不執行,循例解吓畫便過骨。
薪酬披露 不具約束力
當然,部份建議依然過不了業界一關,有關限制個人可擔任多少家公司獨董的建議,就因為反對聲音太強烈而放棄,至於董事須每年接受 8小時培訓的建議亦被打沉,改由董事自行選擇培訓方式及時間。高級管理人員的薪酬按等級做不具名披露的建議,亦由本來列入約束力更高的《上市規則》條文,改為加入不遵守只需解釋的《守則》之內。
本港的企業管治要求,素來較不少地方寬鬆,一些內地早已落實的要求,如限制個人可出任的獨董數目,今次也因為業界的反對而未能過關,顯見商界捍 衞既得利益的能耐及決心,李小加的政治能量,似乎更應該花多點在這骨節眼上。
丘亦生
金融中心 fan page: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