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我城我街 2015年09月17日

1 : GS(14)@2015-09-19 21:07:28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281596
從小到大,
都很好奇街道名稱的由來,
特別是街、道、里和坊等等,
到底是如何定義的呢?
作為前英國殖民地,
我城的街道名充滿殖民色彩,
糅合中西文化特色,
見證香港百年來的發展。
文:Phoebe 圖:朱古力邦
資料提供:《趣談九龍街道》爾東


街道定義
原來街道的定義,是有一套公式來劃分,並由相關的路政部門來命名。最常見的一定要數「街」和「道」,「街」泛指主要道路,一般較短;「道」主要位處於內街,一般較長。而「圍」是指環狀道路,這個叫法或與圍村自成一區有關,如尖沙咀嘉蘭圍,就正正是自成一環的道路。至於「里」,是指有盡頭的行人小徑,如太子的聖約翰里,就是一條只有約45米、有盡頭的小徑。「徑」則是形容小徑,大部分是指行人小徑,車輛不能通過,亦可解釋為通往指定建築物的路,不過,歷經多年,這些建築物大多已經拆掉重建。此外,「坊」是指圍繞一片空地的道路,如:裕民坊、九如坊。


譯出大頭佛
回歸前,街道名的命名均由港英政府的路政部門處理,當中因中英文翻譯而鬧出不少笑話,甚至有中英文街名不對照的情況出現。其中,最為人討論的,必數港島區的皇后大道。皇后大道分為大道東、大道中及大道西,位處於中西區至灣仔區,是香港開埠後的第一條沿海建築的主要道路。皇后大道的英文是Queen’s Road,本是紀念維多利亞女皇,但中文譯名卻被當時的華人官員錯誤翻譯成「皇后」。本是女皇大道,卻變成了皇后大道。有關部門雖曾於1890年時作出澄清,但大家已習慣將該處叫成皇后大道,便將錯就錯,從此沿用至今。


斧鎚不分
而位於九龍區的斧山,亦同樣鬧出翻譯笑話。據說,負責制定地名的官員於20世紀初繪製地圖時,發現這座位於九龍東的山像一個鎚子,故應命名為鎚山(Hammer Hill)。後來翻譯為中文名時,因嫌「鎚」是低音字,因而改作「斧山」。要是斧頭的話,英文該是Axe,斧山亦理應改為Axe Hill吧!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官員再次修訂地圖上的中英文譯名,發現錯譯鎚山為斧山,便在英文地名旁加一個中文音譯的名稱,以Fu Shan註於Hammer Hill之旁。這可不止是當時官員的英文水平之低,亦連最基本的鎚子和斧頭也分不了呢!
及後,斧山北面被開發為住宅區,順理成章,這屋邨本來是命名為斧山邨,可是,當時的人認為,斧和苦同音,感覺不吉利,因而改為以新加的英文譯名Fu Shan再加以音譯成現今採用的富山邨。
此外,有不少街名都是香港總督、英國皇室貴族或殖民時期官員的名字來命名,如中環的砵典乍街是以本港第一任總督砵甸乍爵士來命名;同樣位於中環的上亞厘畢道及下亞厘畢道,便是源於維多利亞女皇夫婿亞厘畢親王;而秀茂坪安達臣道,則以殖民地政府倉庫管理員安達臣命名。這些街道名字都充滿了殖民色彩,見證本港150年來的殖民歷史。


點解九龍叫九龍?
「九龍」這名字,充滿中國傳奇和歷史色彩。據說,九龍區是由九條山脈蜿蜒環繞著,包括:尖山、畢架山、獅子山、雞胸山、慈雲山、東山、大老山、飛鵝山及琵琶山(實際位於西面)。山脈又被稱為地方的龍脈,因此這地區便稱為「九龍」。另一個說法,是和宋帝昺有關。南宋末年,宋帝昺逃難至九龍,為了躲避蒙古大軍,他和隨從便在海旁的一個岩洞藏身。在這段日子裡,他發現正身處被群山包圍著的地方,更指:「若一座山為一條龍,這裡便有八條龍(前文的尖山至飛鵝山,共八座山)。」其大臣陸秀夫卻指該是有九條龍,皆因宋帝昺便是貴為天子,實屬其中一龍,亦即是第九條龍。從此,這一帶便稱之為「九龍」。不論「九龍」一名是從何而來,這地區多年來的發展,的確猶如被龍看守著一樣,繁盛安定,充滿生氣,成為香港重要的標誌之一。當中極具代表性的九龍城寨,當年雖是風塵落泊、自成一區的三不管煙花之地,但總算得上是一個傳奇地方,連日本神奈川縣的一家室內遊樂場,也將久違了的九龍城寨複製出來,重現昔日城寨風貌。


無鑽石的鑽石山
鑽石山,Diamond Hill,令人聯想到閃閃發光的名貴鑽石,就連港鐵鑽石山站的牆身,也貼上點點白色的馬賽克,如像鑽石般閃爍。之不過,這區從來都沒有任何鑽石礦的!民間流傳鑽石山一名的由來,的確跟石礦有關,而所謂「鑽石」的「鑽」,也只是一個動詞,指開採、鑽探石礦。另一個說法,是指附近的石礦場所出產的石塊礦晶較閃亮,似足鑽石;亦有指鑽石山山峰的形狀像鑽石一樣。眾說紛紜,但似乎第一個說法較為合乎常理。不管名字從何而來,但鑽石山這名字的確高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2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