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大反彈而已 王雅媛

2008-12-19  上海證券報


美股本周由金融股揭開第四季財報公佈的序幕,高盛和摩根史坦利除了虧損擴大外,兩者的結果也是雙雙低於市場預期。但是從股價上來看,市場似乎不那麼悲觀了。在財報公佈後,星期三這兩只股票皆以上漲作收,股價超跌現象已經提前反映了第四季財報的利空。

在美股的持穩下,港股近期非常強勢。最近有一個個板塊被輪番炒起的現象。今天炒注資,明天炒樓市。繼東航(00670)、南航(01055)分別獲得注 資之後,星期三市場又傳電力、鋼鐵行業有機會獲注資。星期四在救樓市的利好消息影響下,一些內地房產股向好。其實這個現象是個好事,起碼市場現在不再那麼 恐慌,投資者對被炒起的股票仍然有追捧意願。不像前一段時間,好消息壞消息一併被解釋為利空。現在的恒指水平,已經反映了09年第一、二季的不景氣。在沒 有確實能證明09年下半年更加差的情況下,我覺得現在的恒指不會再跌回這一波低10600的位置。但現在絕對不是人家說的什麼牛市第一期,這一輪的反彈, 純粹是因為之前過於拋售,太多股票出現不合理價格而造成的。沒有人知道這個反彈會彈到什麼水平,我也是抱著摸著石頭過河的心態去應付這次反彈。但最重要的 是要不斷提醒自己,這只是一個比較像樣的反彈。因此當每個人都對大市又非常有信心時,自己要懂得開始防守了。

之前寫過的“不倒閉便發達 ”基金中,選擇了一隻合生創展(00754)。寫的時候是11月中,當時股價在2.7元附近。當時留意合生的原因是其股價最多時跌超過90%,折讓的幅度 過大。以合生創展這樣有著幾百億元資產的地產公司來說,雖然它負債是重,但是其折讓都不應該大過其他同樣負債重、但資產只有幾十億元的內房股。昨天收市 時,合生收報6.2元,離開11月中已經累積一倍多的升幅。我確實沒有想到它會升得如此快。當市場還是在擔心它財務出現問題時,它竟然以8億多元在北京買 了一幅地,以行動去告訴市場他們財政是絕對沒有問題的。而結果是市場也認同其折讓過大的問題,于最近三天內升了5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756

EA前CEO聊遊戲開發:憤怒的小鳥?短命鬼而已!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5076.html

品牌

Riccitiello強調了品牌對於遊戲和遊戲公司的重要性。「許多人一再告訴我遊戲行業不需要品牌,甚至是在EA內部,董事會近半人員一直堅持這種我認為錯誤的觀點。Riccitiello認為品牌主要應該包括三個重要方面。首先,隨著時間推移,品牌應該形成始終如一的價值理念。其次應該暫且相信品牌的價值,而不是一開始就持懷疑態度。最後是優先選擇權。因為品牌,你可以有選擇的餘地。以上所有總結成一個詞:信任。你們應該相信品牌,並且需要明確,品牌的建立是需要大量時間這一前提。

Riccitiello分析:「目前某些遊戲的收益已經超過了電影票房的收入,對比 GTAV首發8億美元收入與《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2》首映週末4.83億美元票房,我們已經知道遊戲品牌的相對價值極其重要。」他也同樣對比了超級碗(遊戲茶館註:Super Bowl,美國國家美式橄欖球聯盟的年度冠軍賽,勝者被稱為「世界冠軍」)的收益來源。去年一年,廣告收益2.63億美元,門票7300萬美元,住宿餐飲以及周邊費預計收益為4.63億美元。但一款遊戲僅日流水就可以達到3000萬美元。

美國最暢銷小說《雙城記》自1859年出版以來已經賣 出2億本。再看看系列遊戲的直接收益,FIFA,GTA, WOW,Call of Duty(《使命召喚》)全部已經突破 了100億美元。《使命召喚》這一款遊戲一年就有10.8億美元收益,FIFA一年10億美元。簡單算一下, 就得出結論,自1859年以來,娛樂產業中70%最熱賣的都是遊戲。

另外他還指出了遊戲品牌的長效性。1994年的《魔獸爭霸》Warcraft已經19歲了,1993年的GTA已經20歲了,COD10歲,Battlefield 11歲,Mario34歲。這些品牌不僅影響力強,而且持久。

Riccitiello還提到了傳統遊戲開發者應該從三個方面向移動遊戲開發者取經學習

1.服務

這是最重要的一點,遊戲行業需要持續不斷地發展,也許我們早就該意識到這一點。我發現許多大遊戲, 例如WOW,GTA等在把服務組件放一起發佈時都吃過虧 。這些知名遊戲品牌都缺乏了移動遊戲每天對遊戲進行反覆的測試和研究這一重要過程。

2.遊戲購買價格多樣化

60美元對於大多數的玩家來說,都過於昂貴。大多數的主機遊戲還沒有Clash of Clans的一半裝載量。Puzzle&Dragons通過梯度多元化的遊戲購買價格使這款遊戲在主機歷史裝載量上達到了最大值。

3.簡單性

遊戲在過去都附有一份至少500頁的遊戲指南,然而現在遊戲變得越來越簡單。主機和PC遊戲幾乎不可能達到輕鬆上手,不好好研究十多次說明書,幾乎難以快速地獲得遊戲的樂趣。

Riccitiello繼續提到了問題的另一面。移動遊戲也應該向傳統遊戲公司學習。他說:「當前的暢銷遊戲能夠撐到10年或者20年以後嗎?《龍谷》和《憤怒的小鳥》早已被甩出了暢銷榜前十。」並對芬蘭公司Rovio提出質疑,稱該公司不懂品牌建設,且毫無創新精神。只有用心經營自己遊戲品牌的遊戲公司才會得到玩家的認可和尊敬。

接著他又從三個方面指出移動遊戲開發公司應該向傳統遊戲公司借鑑學習:

1.創新

這並不是鼓勵移動遊戲公司推行的小規模增量改進。這裡的創新,意味著需要為最壞情況做打算。例如,試想一下有人將你的遊戲進行剖析,想像所有能夠讓遊戲更加完美的因素,這些因素大多都是由於在創造遊戲時的技術不連貫性。換句話說,顧此失彼。我建議手游公司應該邁出巨大的一步,也是冒險的一步來暫時擱置現有玩家的需求。這一步,目前還沒有手游公司敢邁出這偉大的一步,但是如果希望你們公司的遊戲生命力更強,就必須做出選擇。

2.執行

試想一下你的遊戲有1億安裝量,每月有2000萬到3000萬的月活躍玩家,每天有700萬人願意掏出500萬美元玩這款遊戲 。但是相信我,這類人都不會選擇玩遊戲的測試版。玩家們對精益創業手游公司未成形的新產品,沒有任何興趣。你必須拿出打磨好的最終版遊戲產品,才會吸引用戶。所以不要停止對遊戲開發的執行。

3.遊戲可玩性比技術更重要

你要做好一款成功的遊戲並不需要領先世界的科技。一味的追逐華而不實的3D科技效果的確很酷,但是只會讓這款遊戲成為一款昂貴的遊戲,而並非好遊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351

【案例】為什麼韓國人開咖啡館如此成功?咖啡只是一個道具而已

http://www.iheima.com/thread-7308-1-1.html

這兩年中國一二線城市中風頭最勁的咖啡館是哪些品牌?答案不是星巴克,也不是COSTA,而是各種有Feel的咖啡館:咖啡陪你、漫咖啡、動物園咖啡、豪麗斯咖啡、途上咖啡等等。

這些咖啡館有一個共同之處:全是韓國人創辦!

咖啡?拜託,那只是一個小小的道具而已!

韓國人真的得到了咖啡大神的真傳?得到了若干秘笈?今天就來分享一下為神馬韓國人開的咖啡館如此成功:

市面上常見的咖啡館的「派系」:

以法式和意大利咖啡為代表的歐式咖啡店:特別強調咖啡豆的品質及口味,用最近流行的一句話總結就是:有工匠精神的私家小店;

以星巴克為代表的美系咖啡館:主要強調專業、快捷,商務氛圍極濃,慢慢演化成為都市人的第二辦公室;

以上島咖啡、老樹咖啡、真鍋咖啡為代表的台灣咖啡:可以說是真正適應中國國情的咖啡品牌,是中國大陸咖啡文化的布道者,成功將咖啡文化與中國特有的休閒文化相結合,因此邊喝咖啡邊打鬥地主也是在這裡僅見的。也許太過成功,讓繼承者少了繼續創新的動力。

而韓式咖啡館,完全就是韓劇的劇情重現!用超出你想像的華麗空間給你一個短暫脫離現實的機會!咖啡?拜託,那只是一個小小的道具而已!

接下來挑重點介紹一下目前的當紅韓國咖啡館品牌:

咖啡陪你

韓國最大的咖啡連鎖企業,自2008年成立以來在韓國已有9百多家門店,總部位於首爾市江南區清潭洞。除咖啡外還經營各種高檔茶、拿鐵、果汁、華夫餅、面包類等商品,目前在全球的連鎖店有1200多家,分佈在韓國、美國、菲律賓、柬埔寨等國家。2012年3月caffebene進入中國市場。迅速在一二線城市遍地開花。門口是碩大的張根碩的人像,稍不注意就以為哪個帥哥在看你!

動物園咖啡

Zoo Coffee在韓國創辦於2009年,到2011年僅兩年的時間就擁 有100多家店舖,成為韓國最火的連鎖咖啡館之一。Zoo Coffee創始人金鍵佑是一位相當有活力的韓國年輕人,人家26歲開始創業,嘗試過 不少創新、不走尋常路的行業,例如24小時配送,最後咖啡館開成了!他自己也是咖啡控,每天至少三杯美式咖啡。之所以要將Zoo Coffee引入中國,金鍵佑這樣解釋:「韓國的咖啡市場已經 飽和,而中國的市場還有很大的空間。」(這話就看大夥兒怎麼理解了哈)

漫咖啡

這個咖啡館就更有意思了,創始人是在北京創業的韓國人,叫辛子相。總部就在北京,第一家店北京麗都店於2011年1月開業,到2013年底,兩年多的時間,共開出了60多家店,據說前36家店都已經開始盈利。漫咖啡走的是直營加合作的方式,漫咖啡佔門店股權的25%-35%,合作商佔65%-75%。這樣一個沒有背景,沒有品牌故事,更沒有雄厚資本的咖啡品牌能夠在短短三年時間發展到這種程度不能不說是個奇蹟。

豪麗斯咖啡

豪麗斯咖啡成立於1998年,是韓國第一家品牌咖啡連鎖店,如今在韓國與星巴克擁有同等數量的店面。目前是韓國四大咖啡品牌之一,中國、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有分店。2013年3月,豪麗斯咖啡中國的第一家店在深圳車公廟開業,2013年下半年全球旗艦店又在深圳歡樂海岸開業(又是深圳,估計去過歡樂海岸的人都喝過他們家的咖啡哈),2014年羽毛球冠軍林丹加盟了這個咖啡品牌,在北京開了第一家豪麗斯咖啡。

聽完這些品牌,其實大家都明白了,韓國人在咖啡館這個細分行業如此成功一定是有道理的:

1、韓國人不斷求變的創業精神。

以前一位台灣大叔講台商的特性,大意是說,島國的現實讓台灣人不夠大氣,但自然環境和資源的限制,卻把人的潛力充分的激發起來。韓國人和日本人大概類似,這個特性無法複製,民族性使然。(再強調一下,韓國人口5000多萬,國土面積99000平方公里,比浙江省略小)。

2、韓國人莫名其妙出奇好的設計感。

其實從2001年的電影《我的野蠻女友》就能感受到,13年前的韓國人對於色彩、構圖的理解和細節的處理已經遙遙領先於中國。從此之後,韓國人繼續在網頁設計、遊戲設計領域佔據非常重要的位置。這些或許是天生的設計感直接拉開了與中國土豪自己開的咖啡館的品位差距。Zoo Coffee的創始人金健佑就是一例,這哥們從來沒有學過設計,但對設計的感覺出奇的好,咖啡館裡的所有設計理念和具體實施都是他一個人!

3、韓國文化輸出的成功。

有人說,韓國這十幾年就干了一件事兒,不停的用音樂、電影、電視劇進行「文化侵略」,持之以恆的結果當然是成功了。韓國貨在年輕人心目中就是時髦、浪漫、唯美的代名詞。今天看到的一條新聞可以說是極端的註解:一個巴西帥小夥在韓國呆了一年之後,就無法自拔的深深愛上了韓國文化,最終依靠強大的整形技術,硬生生把自己整成了單眼皮黑髮亞洲男。

4、韓國咖啡館裡賺錢的絕不是咖啡。

而是餐具精美、食材新鮮、色彩鮮豔、擺盤創意的各種甜品和食物。華夫餅一般咖啡館都有賣,一般售價不超過20塊,但在豪麗斯或漫咖啡,把華夫餅擺在精美的盤子裡,旁邊擠上奶油或巧克力,一盤售價是35塊或更多。

(來源:庫博 編輯:內參小星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193

路透:金正恩還穩坐江山 腿受傷而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217

朝鮮,金正恩,地緣政治

近來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身患重病、甚至大權旁落的傳聞已是沸沸揚揚。了解朝鮮高層的人士向路透表示,金正恩還在牢牢掌權,只是腿部受了傷。

據路透報道,上述消息人士在朝鮮和中國政界均有人脈。該人士稱,金正恩在視察軍事演練時受傷,需要100天左右才能複原。該人士說:

“他下令所有將軍參加演練活動,他自己也參加了。他們匍匐前進、奔跑、翻滾,他肌腱拉傷。”

“他在8月底或9月初演練中腳踝和膝蓋受傷了,因為他太重了。他起初還能一瘸一拐地走,後來傷勢加重了。”

今年9月3日與妻子出席一次音樂會以來,金正恩就沒有在朝鮮官方媒體的任何公開活動報道中出現,連10月10日朝鮮執政黨勞動黨建黨69周年紀念日相關的活動報道也是如此。據法新社報道, 除金正恩以外的朝鮮主要領導人10月10日都在平壤錦繡山太陽宮拜謁了金日成、金正日的遺體。 此外,金正恩也缺席了上月25日的朝鮮最高人民會議,這是他執政以來首次缺席該會議。

對此朝方也幾次吹風,澄清有關金正恩個人的猜測。9月末,韓國媒體《朝鮮日報》報道稱,金正恩雙腳腳踝骨折,正接受治療。五天前華爾街見聞的文章提到,韓國統一部部長柳吉在向媒體透露,朝鮮高官否認領導人金正恩生病,稱他“完全沒問題”。

在金正恩在公眾視線中“消失”時,朝鮮政府的一些最新動向引發外界眾多猜測,朝鮮領導層是否出現變局、金正恩是否還真正掌權都成為令人生疑的謎題。

本月4日,包括朝鮮軍方“二號人物”——朝鮮國防委員會副委員長、人民軍總政治局長黃炳誓在內的三位朝鮮高官突訪韓國。當天,出席仁川亞運會閉幕式的朝方高級代表團會見了韓國國務總理鄭烘原。這為朝鮮半島局勢改善帶來了想象空間。

一些朝鮮問題觀察人士認為,金正恩可能在權力鬥爭中被邊緣化了,而朝鮮高官代表團出人意料地參加亞運會閉幕式進一步強化了這種揣測。

本月7日,朝鮮罕見地在聯合國總部紐約召開說明會,回應外界指責,同時承認改善人權方面有所不足。新華社文章稱,朝方一改往常“不理不睬”的態度,展開公關,令一些國際人權組織頗為驚訝,一方面自認“施壓有效”,一方面不得不肯定朝鮮“方向正確”。

路透的報道指出,對於朝鮮代表團此次訪韓的另一個解讀是,意在證明朝鮮局勢穩定。

新加坡非盈利機構“朝鮮交流中心”(Choson Exchange)的執行總監Andray Abrahamian認為,

“金正恩一直在與其他關鍵人物共同掌權”,他被篡權的可能性很低。“就算內部權力平衡發生了變化,他們也不太可能想把他擠走,畢竟他的象征意義是無可匹敵的。”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521

機構解讀A股暴跌:別擔心 只是“假摔”而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790

3785422_980x1200_0

昨天的A股市場驚心動魄,也讓投資者見識了什麽叫“天量巨震”。當天的交易量超過1.2萬億元,滬指從最高上漲逾2%一路狂瀉至暴跌5.4%,振幅高達8.3%。市場大起大落是意味著這波行情已經見頂,還是牛市途中的一段小插曲呢?

見聞梳理的絕大多數機構連夜發出的觀點均認為,這只是短期回調,牛市的根基依然穩健。

別擔心 跌跌更健康

中金的策略師王漢鋒認為,這次大幅下跌可能是“假摔”,短期的調整可能是在蓄積上漲力量。

第一,根據我們近日與投資者溝通,這次上漲多數人“踏空”,且領漲板塊非常集中。從資金的層面看,這種性質的暴漲不具備深厚的基礎,難以走得久遠,調整之後才可能走得更遠。

第二,由於更多人是在等待市場的下跌,因此可能潛在的調整幅度也不會深。再加上,這次暴漲之後會促使更多的人嚴肅地思考中國已經發生積極的變化,會有一部分資金開始關註中國的積極變化。

第三,即使在大幅上漲之後,A股的整體估值依然不貴,特別是大盤藍籌股。目前滬深300指數前向12個月的市盈率估值在10倍左右(過去十年均值在13.6倍左右),上證指數前向12個月的市盈率在11倍左右(過去十年的均值在14.7倍左右),顯示出當前藍籌股依然不貴。

即使悲觀地看,這次巨震如果是一個中期調整的開始(如持續兩個月甚至更長),我們相信潛在的調整幅度也不會深。

光大證券前總裁楊赤忠將短期調整、中期調整和見頂的概率分別列為70%、20%和10%。“原則上,我不認為行情已經結束,90%的可能性是沒結束,仍然要創新高。”

若是短期調整,最晚於後天見底,最多調整到2780,概率是70%;

若是中期調整,時間會在一個月左右,最多調整到2630,這個概率是20%;

最後10%比較可怕,就是完全結束了,要跌到2300以下去。但是不用擔心,這種情況首先要反抽回2950以上來。所以在下次2950左右時,需要認真觀察。

海通策略則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總結投資者對市場的看法,根據其856份問卷的調查結果,多數認為這是短期回調。

64%的投資者認為回調時間將在一周以內,48%的投資者認為回調幅度在10-20%之間,還有44%的投資者認為回調幅度小於10%。

牛市大趨勢未變

從估值的角度來講,目前A股的整體估值不算太高。華泰證券稱,07年市場整體估值在35倍PE,而現在也就18倍PE,估值差一倍,而從進場資金的總量來說,國際遊資,房地產相關資金,高收益理財這三大波資金最終入市規模在5年左右的時間會在10-15萬億上下,而現在進場的資金也就2.5萬億左右(由融資融券余額8500億倒推),未來還會有源源不斷的資金進場,牛市的資金基礎絕對堅實。

從宏觀角度來看,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也提到,牛市的大趨勢並未改變。

政治局會議召開,奠定9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基調,突出經濟政治外交新常態,重點推進一帶一路國企土地金改公用事業5大改革。結合前期存款保險制度和理財產品規範征求意見,2015年打破剛性兌付是大概率事件。資金分流進入股市仍將是大概率事件。對於外資大幅度流出,產業資本減持券商,管理層風險警示應該關註,不過應該看到這不是本次行情啟動的關鍵因子,會加劇市場的動蕩,但不會改變趨勢。

接下來投資什麽?

華泰策略認為,現在的暴跌給了投資者一個搭上金融股暴漲順風車的機會。

在牛市中,最好的策略就是選準龍頭行業,龍頭公司,堅定持有,每次大跌,不應該是逃命的機會,而應該是逐步提高倉位的機會。近期一直在和機構路演,發現大家在金融的倉位還遠遠沒有到標準配置,所以近期金融股暴漲,機構大部分是跑輸指數的,現在給了又一次上車的機會,車確實會走走停停,但是車的方向是很確定的,資金的進場是持續的,牛市的基礎是堅實的,大資金必選大金融。因為金融的特點是體量大,資源牛,價格低,回報高。

海通的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投資者繼續看好券商。

未來3個月行情判斷,47%的投資者認為上證綜指高點為3500點,47%的投資者認為風格偏大盤,45%的投資者最看好券商。

海通還提到,市場目前最擔憂監管風險。54%的投資者認為證監會對兩融業務等監管趨嚴是未來市場的最大風險點。

國泰君安策略分析師喬永遠在昨天的電話會議中稱,2015年唯一的戰略性配置品種還是非銀金融,特別是券商。

但他認為,短期內市場波動加劇可能會降低存量的資金風險偏好,使得市場向原有的大家所熟悉的一些增量資金入市的邏輯去配置,所以建議大家可以逐步配置包括之前啟動幅度較少的,像地產、家電、環保、公用事業、環保,以及醫藥等板塊。

也有觀點認為,藍籌股經歷過一波大漲,現在該輪到成長股輪動,關於選大還是選小的問題,中金稱依然是偏好低估值藍籌,而對成長股偏謹慎。

機構相對重倉成長股的格局並未改變,底牌被人盡知;目前大部分成長股估值依然缺乏吸引力;高估值中小市值股票未來還將面臨註冊制、退市制度、監管趨嚴、新三板等進展的沖擊;未來中國貨幣政策的放松可能還是對低估值藍籌更有利;近期重配成長股的基金凈值滯漲可能會引來基民贖回,這將倒逼成長股的“補跌”。值得註意的是,有一些相對優質的白馬成長股目前估值相對合理,主要集中在傳統消費和醫藥領域,這些成長股則值得長期投資者關註。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920

[已推薦到博客首頁,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思考的碎片---成本不過是一個財務的概念而已 Pune的碎片哥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2vadl.html

思考的碎片---成本不過是一個財務的概念而已

最近看到網易的文章,談到奢侈品包包 賣1萬塊 成本是500塊。
對,一點沒錯

如果你熟悉產業鏈,你會發現Prada的代工廠已經上市,時代皮具--時代集團控股 01023.hk
招股書我仔細看過。
寫的很清楚 給Prada代工的報告每個500塊
而且 時代皮具還有13%凈利潤 毛利還有30% 換句話說 時代皮具的成本不過是400塊還不到。。。可想而知
包括Coach也是他家代工的。所以幾乎所有奢侈品都是殊途同歸。

這個其實不過是商業八卦而已。不是本文重點。

想到前段時間有過一個討論,什麽創造價值。 我覺得和奢侈品包包的成本是一個問題。

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很簡單,庫存創造價值嗎? 

顯然答案是否定的。
只有實現最後銷售的庫存才有價值。

成本的考慮本身就是一個計劃經濟的思路。如果第一步考慮成本,那麽第二步就應該考慮剩余價值。

老馬的套路都可以出來了。。。

在供應稀缺的時代,只要生產出來就可以實現銷售的時代。確實某種程度存在所謂的剩余價值。

不過時代的進步,導致這是一個供應的時代,最稀缺的是需求而非供應。這個時代進步的速度 完全是需求導向的 供應過剩。

所以供應過剩的時代 如何選擇產品才是企業家的精髓。比如Jobs

話說 成本不過是在實現了銷售的前提下,一個財務描述的信號而已。
而已。如果沒有辦法實現銷售的庫存 成本可以是無限大。

回到現實,快消品公司考量的都是去化率。
因為庫存都是負價值。

服裝的庫存 低價毀滅品牌價值 留存在占用倉庫。
食品有保質期 過期銷毀還需要成本。。。

所以傳統的資產負債表 很難精確描述企業的狀態。

作為成本 也是銷售實現之後的一個算法而已。沒有銷售在我的眼里 成本都是無限高的。

回到奢侈品。無論他成本多少 有人銷售有人買他產品就是他成功之道。

you can you up 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673

時間只是在路上而已——關於投資的思考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298&page=1&extra=#pid16642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5-3 20:52 編輯

時間只是在路上而已——關於投資的思考
作者:格隆匯 caojin2004

編者按:這篇文章絕對是很精髓的總結。它不像一般思考那樣去展開,去“放”,而是惜字如金地在“收”,更像是一篇濃縮的精華綱要,讀之受益良多。但唯其過於濃縮精要,格隆擔心這麽推出去,會不會引致其他會員理解不透,甚至理解有誤。就這個問題征詢作者後,作者caojin2004回複如下:格隆好,這篇只是我自己想寫點什麽,就把自己過往的投資邏輯梳理一下。我當時把這篇總結發給我的研究員同事看看,我想帶帶他們,把我過去的成功、失敗和我認為正確的投資邏輯教給他們,但很遺憾,他們一周都沒有一個人問起這件事。於是我才想發給格隆匯分享。佛度有緣人,有感覺的看看、想想,沒感覺的就算了。其實投資最難的是面對市場時心靈的折磨和對抗,堅持和撤退的取舍,而這永遠也無法教給別人,只能自己深深的體會……

於是,我們不改一字,原文推出,請格隆匯會員共饗。




一、基本分析決定公司的價值
  • 從長期來看,公司的利潤增長和股市回報之間的相關性高的匪夷所思;
  • 在一個時間段之內,估值從A點到B點,可以走出無數種圖形,但無論如何變化,如果基本面的預測不變,估值最終會到達B點的概率極大;
  • 但人性的表現在自股市誕生以來變化並不大,人們的情緒在市場外在的表現下,一直在悲觀和樂觀之間徘徊;如果我們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夠的話,即使我們預測到了B點,我們也有可能無法成功的到達B點;


二、技術分析的作用
1.在完成估值定性的基礎上,個股圖形的走勢能給我們提示的是買進或賣出的快慢節奏;


2.而面對大盤的走勢,我們應該權衡的是當下應該配置的倉位比例;

三、如何選擇投資標的—-尋找成長故事的邏輯
  • 如何找到公司利潤的增長,取決於如何找到影響增長的關鍵因素:價格增長、產量和銷量的增長、費用減少或兩種以上的情況同時出現;
  • 我們還需要認同符合邏輯的行業狀況和商業模式,以及在此前提下能夠提供足夠的增長空間;

  • 如何找到估值的B點,取決於我們是否基於常識的判斷、實業估值的眼光和與生俱來的風險嗅覺,而不僅僅只是市場靜態的估值對比;
  • 如何成功的到達B點,取決於我們內心堅定的判斷和信心,哪怕是在面對眾多批評的時候;
  • 我們堅定的信心並不是來源於對自己絕對自信的判断,而是如果我们找不出足够影响最终到达B点估值的核心因素时,我们宁愿相信自己,并愿意接受市场的挑战;


    四、投资的过程

    1.时间(推动公司增长事件的时间表)、空间(事件发生后能够推动增长的空间)、确定性(事件完成的概率及发生后推动增长的概率)和安全边际(当下估值的安全边际)共同构成对公司判断,综合评估后形成投资的组合,并随事件和估值的变化定期做出检讨、评估和调整;

    2.没有完美的公司和完美的预测,不断从过去成功和失败中总结经验,完善自己的投资体系,敢于相信自己,市场最终将会给予我们持续的回报;

    3.坚持神奇的复利:以10万起步,找到10次翻倍的机会,市值将达到1个亿;每个参与者都有机会,但能到达者总是少数,因为一路上,不仅需要坚强的神经、孤独的煎熬和思考、转折时期逆人性的思路,还需不断经历市场考验而逐渐完善的、正确的投资哲学和投资逻辑;

    时间只是在路上而已……



    格隆汇声明:本文为格隆汇会员个人文章,不代表格隆汇观点。格隆汇作为免费、开放、共享的海外投资研究交流平台,并未持有任何关联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149

粉紅經濟很熱鬧,但它也僅僅是個開始而已LGBT這個市場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0385

2015年6月26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裁定同性婚姻合法。這在中國攪起了互聯網端“彩虹營銷”的一場狂歡——天貓、百度地圖、優酷、拉勾等公司紛紛出招。上一回,人們大張旗鼓地談論“粉紅經濟”(或曰彩虹經濟),是2014年10月蘋果CEO庫克出櫃。 (CFP/圖)

快消品、社交App、旅遊產品、理財產品、影視作品……粉紅經濟什麽時候可以爆發?

“當90後成長起來,找到足夠多的自我認同後,自然就會爆發。現在,我們得先幫她(他)們扯起旗幟。”——女同App“樂do”創始人

“人們對同誌的包容度是在提升的,包容度到達一個點,一定會刺激這個產業爆發。我比較關心在這個市場下,我的團隊如何能夠勝出。”——粉紅經濟投資人

專車司機老黃扶著方向盤,堵在緩行的長龍間,用濃重的上海口音說:“是公司在做什麽活動嗎?”

一夜之間,一款叫車軟件給地圖上的車輛圖標都鋪了一層彩虹底色,司機們卻摸不著頭腦。不是每個人都知道,彩虹代表的是同性戀人群。

這天之前,2015年6月26日,發生了一件不僅是和同性戀人群密切相關的大事: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裁定同性婚姻合法。在中國,這立刻攪起了互聯網端“彩虹營銷”的一場狂歡——

天貓的logo:那只黑貓被換成了七色貓;海爾放出彩虹冰箱海報,廣告詞“個性生活,如愛多彩”;TCL手機上在七彩屏保上宣告“活,就要出彩!”百度地圖、優酷、拉勾等新媒體也在這場營銷大戰中積極站隊。

事實上,這樣的營銷方式並不新鮮。過去一兩年間,敏感的商人早將觸角探入彩虹領域:2014年10月,當當網CEO李國慶在微博上曬出一張男男牽手的海報,文案是:“我怕有色眼光,但我敢認真去愛,敢做敢當當。”但這張海報最終未在任何官方渠道使用。音樂App“唱吧”也拋出過同誌廣告:“不能說的,唱吧。”2015年6月,淘寶網還資助了7對同誌情侶赴洛杉磯結婚。

上一回,人們如此大張旗鼓地談論“粉紅經濟”,是2014年10月蘋果CEO庫克出櫃。庫克出櫃第二天,中國最大同誌交友軟件blued的CEO耿樂,對外發布了“blued”B輪融資3000萬美元的消息。

耿樂也許是第一個把“粉紅經濟”帶入中國的人。2011年開始,他就在微博上樂此不疲地販售“粉紅經濟”概念。而“彩虹”“粉紅”並不單指同性戀,事實上,這是一種基於LGBT亞文化人群興趣和需求的經濟細分。

所謂LGBT,是國際通用的對女同性戀(Lesbians)、男同性戀(Gays)、雙性戀(Bisexuals)、跨性別者(Transgender,即男性的心理認知是女性,女性的心理認知是男性)等亞文化群體的合稱。

一般認為,人群中大致有5%的LGBT群體。也就是說,中國可能有7000萬的LGBT人群,相當於全部英國人口。而同誌人群,在許多人眼中,是“高薪”“有品位”的代名詞。這些正是專車、冰箱、手機、虛擬軟件願意將自己“彩虹化”的原因,也正是耿樂可以獲得3000萬美元投資的原因。

身家暴漲之後,耿樂常被邀請參加各種演講。他往臺上一站,總是這樣開場:“我是同性戀。但你們千萬不要小看我。我的公司值1.8億元人民幣,你們見過這麽多錢嗎?”

這可能並不僅僅是一個玩笑。“在中國有很多做事的方法。你可以每年提交同性婚姻法議案,也可以進行社群運動,我就是想讓大家看到同誌群體強大的經濟能力,讓普通人不能小瞧我們,讓政府認識到我們的價值。”耿樂解釋。

“別出現黃色暴力反動內容”

耿樂著實過過幾年東躲西藏的日子。那時他還是秦皇島的一位人民警察。

2000年,耿樂創辦“淡藍網”。2007年底,“淡藍網”經歷了一次網絡嚴打。耿樂去找有關部門理論:“我們不是黃色網站。”“但是同性戀違反社會公德。”對方回答。耿樂十分生氣:哪條規定說同性戀違反社會公德了?對方不再回應,但強硬地關閉了網站。那段時間,耿樂把服務器在幾個城市間換來換去,總覺得像做賊一樣不光彩。

2008奧運會某種程度給LGBT群體帶來不少好處。為了展示北京的包容,新華社專門撰寫英文報道,介紹北京最大的同誌酒吧“目的地”。

那之後,耿樂決定去北京試試。2009年,他戰戰兢兢到北京市公安局海澱分局備案。接待的女警察告訴他:“你要還沒做,就別做了。像你們這種網站,管理部門都會拿著放大鏡找問題。你要是非得做,那就一定要管好,別出現黃色暴力反動內容。”耿樂立即把頭搖得像撥浪鼓:“我們肯定不會搞那些東西。”

服務器成功挪到北京。耿樂也因此辭掉了秦皇島警察局一個副處長的職位。2012年,他把“淡藍網”搬到了朝陽區。

不久,朝陽分局派來兩個警察,第一句話是:“同性戀在中國是不是合法,現在政府都沒個結論。”耿樂壓抑住心中不滿,嘿嘿一笑:“當然合法。”然後講起了自己16年在櫃中(註:同性戀隱瞞身份稱之為“在櫃中”,公開身份為“出櫃”)的警察生涯。一個酸楚的故事,加上“老同行”的親切關系,兩個警察聽著聽著,語氣就軟了。

2014年,“blued”融資1.8億的消息放出後不久,天津衛視求職節目《非你莫屬》邀請耿樂加入,成為現場boss團一員。節目內部一直沒有達成共識:找這麽一個企業的CEO,不會有問題吧?但導演還是執意支持他上了節目,“想突破一下”。

耿樂外形微胖,小平頭、瞇縫眼,從外表到舉止,都跟人們對於男同誌“娘娘腔”的刻板印象相去甚遠。節目剛開始錄,同席的大佬還對“同誌”這個詞敬而遠之,問他:“耿樂,你不是同誌吧?”“我當然是了。”耿樂回答。對方明顯不自在起來。

幾期節目過後,大佬們和耿樂越來越熟,也不再覺得同誌古怪。耿樂說打算在北京辦一個同誌招聘會,幾位大佬紛紛應承:“我肯定去。”

有些尷尬是擺不上臺面的。耿樂給選手留了燈,選手卻把耿樂的燈滅了。節目錄完,這位選手給耿樂發短信:“耿老師,對不起。其實我也是同誌,我是為您才到這個節目來的,但我實在沒有勇氣走出那一步。”

2015年5月,樂do買下了泰國女同電影《yesorno2.5》(圖為劇照)在中國大陸的版權。在華人地區擁有大批粉絲的影片主演、泰籍華裔女藝人蒂娜(tina)開始頻繁出現在樂do主頁,並空降成都。 (樂do供圖/圖)

“你不如走同誌圈”

“blued”並非中國第一個同誌社交App。在它之前,2012年8月,彭明鑫的“G友”上線。

2013年G友當紅的時候,彭明鑫去投資機構找資金,還是遭到不少白眼。“連杯水也不給倒。”彭明鑫回憶,“很明顯,他們有那方面(指艾滋病歧視)的擔憂。”最終,彭明鑫從李開複的創新工場拿到了這筆投資。

G友的第一筆錢,則來自天使投資人王忠平。王忠平不是同誌,他對於“粉紅經濟”的興趣,純粹源於市場分析。“LGBT產業還處於比較落後的狀態,大量用戶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因而存在龐大的改造機會。”王忠平向南方周末記者分析。

“blued”的第一筆投資,來自耿樂的朋友高良平。高良平也不是同誌,他投錢給“blued”的原因很簡單:按照國外專業同誌調研機構“CMI”的研究報告,LGBT人群的消費能力是異性戀的三倍以上。

事實上,同誌未必賺得更多。美國人畢信樂成立的“上海同誌商務”,2014年聯合blued做了一次LGBT群體的消費調查,結果顯示,LGBT群體的收入水平和普通人沒有太大差別。

“人們會有錯覺:同誌經濟能力好。其實只是因為出櫃的這部分人群經濟能力好,比如庫克。經濟獨立的同誌,才更可能沒有後顧之憂地出櫃,”畢信樂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另外,可能因為許多同誌不結婚,不生孩子,所以可以花更多的錢。”

彭明鑫曾接觸過一位G友的資深用戶,平日租住在深圳的城中村里,但只要出門會友,就是一身得體而奢華的行頭,渾身散發淡淡的名貴香水味。“很多同誌會選擇這樣的生活方式,哪怕沒錢也要享受,過夢想的璀璨生活。”彭明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就像時尚編輯也會穿得光鮮亮麗,但未必有很強的消費力。”同誌網文作家王泡小泡向南方周末記者解釋,“同誌對產品比較挑剔,因此在一些細分市場上,可能獲得收益,比如有設計感的內褲。”王泡小泡自己的錢主要花在三部分:護膚保養品、衣服、書,“潔面用品不止一款,早晚不一樣,敷面膜前後也不一樣,皮膚異常的時候更不一樣。”

快消品的確是“粉紅經濟”最大的載體之一。彭明鑫很早就關註,他本人對快消品品質也十分挑剔。他的G友與男士護理液品牌“高擎”達成了一項合作:在“高擎”的包裝上放置兩兩配對的二維碼,用戶掃描它,就能在G友上找到和自己“有緣分”的那個人。

“高擎”的老板穆磊並非同誌。他做了多年快銷品策劃與推廣。兩年前,他做市場調查,發現女人和老人兩個最易賺錢的市場已很難打入,而男性健康是中國人少關註的領域。起初,穆磊依托自己的資源,和全國的酒店、高爾夫球場達成合作,在這些場所推廣他的護理液,效果並不好。在一次風投論壇上,有投資商建議他:“你不如走同誌圈。這東西在國外的同誌圈就很普遍。”穆磊考慮:男同誌比直男(即男異性戀)在健康上更有危機意識,也更願意傳播對產品的使用體驗,並且他們“基本上引領了男人的時尚潮流”。

穆磊花了好幾個月進行產品改造,顏色調了二十幾次,味道調了八次,泡沫程度調了二十多次,“就是為了更貼近同誌的喜好”。產品出廠後,穆磊到“目的地”酒吧做了一次試銷,售價120元的護理液,據稱當晚賣出了120多瓶。

彭明鑫看重的另一塊細分市場,是LGBT旅遊。“比如我和我男友出去玩,訂酒店,人家經常會給你白眼:兩個大男人睡大床房?”彭明鑫對南方周末記者說,LGBT群體非常需要在這方面有差異化的服務。

每年泰國潑水節,是中國同誌最蠢蠢欲動的時節。大多數開展同誌泰國遊的旅行機構,都會為其設計與普通遊人截然不同的線路,比如,不去看人妖表演,而是去天體浴場曬皮膚、去gogoboy bar體驗夜生活。

遠途的同誌旅行也在崛起。加拿大旅遊局推出報價16000元/人的“彩虹遊”,在blued上推送兩次後,就有130人報名。加拿大方面十分高興,幹脆為blued設置了一個遊行方隊,並增加了一場酒吧派對。

耿樂最感興趣的細分領域,是同誌理財產品。“很多同誌可能沒有孩子,如何解決養老問題?我們可以設計一些妥善的保險方案。在美國舊金山,同誌理財已經十分成熟。”

“約嗎”還是“我們做朋友吧”?

很少有人像王忠平一樣看好女同市場。除了G友,他還投資了兩款女同App:“the l”和“拉拉公園”(les park)。

當耿樂宣布blued融資1.8億的時候,女同App的融資規模都還停留在百萬級別,用戶數也不是一個量級:最火的女同App只有100多萬用戶,而照耿樂對外宣稱的數字,blued的用戶是1500萬。

“女同用戶的數量雖然少些,使用率和使用時間卻是男同的兩倍。也就是說,女同會在社交App上註入更多的情感。”王忠平對南方周末記者解釋,“而從市場的角度來說,社交App的黏性,遠比用戶數更重要。”

如果粗暴地總結,女同使用社交App,更多的需求是“同學,我們做朋友吧”,以及“我有個戀愛想和你談談”;而男同有很大一部分需求是“約嗎”,顯著特征就是,一登陸便能看到附近的同好。

早期的女同App大多也複制了“約嗎”模式。女同誌澤野本是女同App“樂do”的第一批用戶,後來成了其聯合創始人。澤野深知“約嗎”模式不可能留住拉拉用戶,2014年初,走馬上任樂do產品運營總監後,她第一件事就是打電話,對象是從微信、微博征集來的潛在用戶。每個電話至少一小時,每天至少四五通,持續了一個多月。這些通話給澤野的最直觀印象是:生活在北上廣這種大城市里的拉拉實在太幸福了。

“其中有明確出櫃意向的人占大多數。她們很少悲觀,年紀越小越是這樣。”澤野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而生活在三線以下城市的拉拉,則大多月薪不高,喜歡讀同誌網絡小說,對北京著名的女同誌酒吧“楓吧”充滿憧憬——盡管楓吧早幾年就關門停業,以及“無一例外地認為,拉拉就是珍惜這幾年,年紀到了就必須去結婚”。

澤野希望架構一個通道,讓小地方的女同也能看到另一種真實生活的可能性。她認為這種通道就是信息本身。於是樂do推出2.0版本時,著重做了社區架構。用戶可以自行發帖交流,幾位編輯也會負責每日推薦“正能量”的帖子,比如真實感人的情感故事、出櫃咨詢、職場指南、女性健康,以及一些有爭議的話題,比如如何看待“對雙性戀的十個誤解”。

“不說外界對同誌的歧視,就在LGBT群體內部,歧視也挺多。我嫌你特別爺,你嫌我特別娘,她嫌你雙性戀。我們都會對這些問題進行引導。”樂do創始人小A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男同誌App為了增加用戶黏性,也在試圖淡化其“約嗎”的標簽。耿樂不斷給blued升級,加入同誌資訊、同誌小說,增加聊天室、興趣群組和朋友圈狀態。彭明鑫則采用“微博話題”式的討論方式。改變也許頗有效果,耿樂說,如今blued用戶每日平均在線時長已達半小時。

和耿樂的blued、彭明鑫的G友不同,樂do團隊並不急於賺錢,偶爾的一些商業合作,也以不影響用戶體驗為底線,比如,用介紹跨性別者職場穿搭的方式,來引流單品;在性知識科普的帖子後,順道宣傳情趣用品公號。

甚至談到“粉紅經濟”本身,樂do團隊也不像耿樂那樣眉飛色舞。“我們做受眾分析,覺得能從那個‘流氓罪’的年代堅持下來的70後,都是鬥士;80後則是踟躕、徘徊的;90後,是網絡的原住民,她們應該是混不吝的。‘粉紅經濟’什麽時候可以爆發?當90後成長起來,找到足夠多的自我認同後,自然就會爆發。現在,我們得先幫她們扯起旗幟。”小A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blued的CEO耿樂從泰國引進了劇集《不一樣的美男》,2015年3月開始在網上播出。這部滿是同誌、跨性別、“人妖”的網劇,讓中國網民在性別認知上大開眼界。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看好?不看好?

樂do2015年上半年打了一套“組合拳”:2006年參加過《我型我秀》的已出櫃歌手高婭媛、臺灣“網紅”耐吉、圈內“名媛”丁晞文等人先後被邀請入駐樂do。這一度引起了部分樂do用戶的集體狂歡。

2015年5月,樂do買下了泰國女同電影《yes or no 2.5》在中國大陸的版權。在華人地區擁有大批粉絲的影片主演、泰籍華裔女藝人蒂娜(tina)開始頻繁出現在樂do主頁,並空降成都。

耿樂從泰國帶回來的劇集《不一樣的美男》,則更徹底地跳脫出LGBT人群。從2015年3月開始,這群烈焰紅唇、肌白如雪、扭捏作態的泰國青少年“人妖”,就霸占了許多普通中國年輕人的社交軟件表情包。

網友一邊吐槽這部劇是“視覺恐怖主義”,一邊放縱自己,把它刷了一集又一集。

很多人點開“美男”,帶著獵奇和不懷好意。就連一些同誌本身,也覺得難以接受。耿樂不以為意:“重要的是,大家可以看到很多不一樣的人。”的確,這部囊括了同誌、跨性別、“人妖”的網劇,讓中國網民在性別認知上大開眼界。

blued也已迅速涉足了自制劇。已上線的三集《我和x先生》同誌自制劇,搜狐視頻點擊平均每集五十多萬,雖遠不及熱門劇集,卻有一批穩定觀眾。

彭明鑫的G友,也在做視頻作品。2015年4月,他找來攝制團隊,把韓國著名MV《I will show you》改編成“基情版”,由同誌圈內明星李小兵出演,在G友一周年的活動上首映。

就連穆磊,也迫不及待在產品全面鋪開之前,就找來幾位“名媛”,為高擎護理液拍攝了一系列廣告,並簽下了圈內紅人eric一年的形象代言。

“我以為他會忌諱,讓我們只在圈內傳播什麽的。誰知道拍完廣告後,他說,快成全我吧,快讓我上雜誌吧。”穆磊哈哈大笑道。

彭明鑫也把觸角伸向了遊戲業。在G友研發的一款德州撲克遊戲里,所有人物形象都是擁有閃亮肌肉的猛男。在創建G友前,彭明鑫就從事遊戲開發工作,“通過遊戲交友,總比直接約有意思”。

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這些文化產品能夠化為可見的效益,但整個行業都對此躊躇滿誌。至少,“名媛”們可以以拍片、代言維生,小的視頻制作團隊也可以從同誌社交App的投資中回本。

社交App之所以願意投錢,現階段最大的目的就是打造品牌價值,而這意味著可能融得的資金。

過去十年里,能夠穩定而長久地從同誌群體身上賺錢的經濟體不多。“目的地”酒吧算一個。在國外,同誌社交App對酒吧經濟造成了不小的沖擊——能夠在線“約”,就省得到酒吧花酒水錢。也許因為北京的同誌酒吧本就不多,“目的地”並沒有過多受到這種困擾。

“目的地”的CEO楊治中,也是普華永道北京分公司註冊會計師,他對眼下的“粉紅經濟”並不看好。“要吸引投資者,就得把市場潛力誇大,但同誌市場並沒有鼓吹的那麽高。”楊治中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同誌即便有不一樣的需求,也不會特別大量。我不健身,不買奢侈品,像我這樣的同誌也有很多。”

置身“粉紅經濟”洪潮的人,也有自己的盤算。“我不擔心政策困擾,也不擔心粉紅經濟本身不爆發。我比較關心在這個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市場下,我的團隊如何勝出。”王忠平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所有看好“粉紅經濟”的人,信心都來自社會對同誌群體越來越多的包容。

美國人畢信樂問過一些同誌對於商家們“粉紅營銷”的看法。“很多同誌覺得,商家只是想賺同誌的錢,他們究竟對同誌是不是真的友好,還得觀察觀察再說。”畢信樂告訴南方周末記者。2015年5月,他主管的“上海同誌商務”曾在上海舉辦了一場LGBT招聘大會。參與招聘的17家企業中只有一家中國企業:耿樂的blued。

“上海同誌商務”會時常組織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召開“多元共融大會”,向國內企業介紹外企針對LGBT員工的特殊政策,比如組織企業內LGBT高管演講、成立LGBT員工小組、為LGBT人群設定特殊的“婚假”、醫療保險等福利。只是大部分跨國企業,在中國都並沒有沿用他們在國外的做法。

樂do的一位創始人,是谷歌中國區的一位高層。在美國谷歌,所有人都知道她的拉拉身份,但在中國,她十分顧忌向同事透露自己的性取向。

“在海外,企業內部的LGBT友好政策經過了二三十年的發展、架構,在中國,這個過程還很難完成。即便在我心目中排名第一、二位的同誌友好企業,也是如此。”畢信樂對南方周末記者說,“粉紅經濟很熱鬧,但它也僅僅是個開始而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1731

「蔣家對我來說,就是血緣上的關係而已」政治新星蔣萬安 打地面戰一戰成名

2015-06-29  TWM

五月底,前立委蔣孝嚴之子蔣萬安,靠勤跑基層,擊敗媒體曝光度極高的立委羅淑蕾,在黨內初選勝出,一戰成名。除了「蔣家第四代」這個身分之外,外界對於突然踏進政壇的蔣萬安認識不多,他是怎樣的人?

撰文•陳柏樺

僅僅花五十二天的時間,蔣萬安在國民黨台北市立委初選,擊敗現任立委羅淑蕾,跌破眾人眼鏡,不但完成「王子復仇記」,替二○一一年在黨內初選敗陣的父親蔣孝嚴出口氣,也讓外界見識到他的威力。

而當民進黨徵召參選的市議員梁文傑,在已退黨的前主席林義雄施壓下退選,第三勢力又整合無功,外界看好蔣萬安可望在對手票源分散下勝選;蔣萬安,儼然是政治新星了。

不少人認為蔣萬安的成功,得力於他特殊的家世背景,「蔣家第四代」的光環讓他選得輕鬆;這可能是原因之一,但政治,不可能如此簡單。

出身政治世家

助選掃街早有歷練

「人沒辦法選擇自己的出身,蔣家對我來說,就是血緣上的關係而已。很多人會貼標籤,那是不夠了解我,所以我要持續接觸民眾。」蔣萬安接受《今周刊》專訪時如此回應。

或許正因為來自政治世家,三十七歲、以律師身分跨足政壇的蔣萬安,選戰之路毫不生澀。「父親選了三次立委,我都有參與,頭一次助選時,我在讀政大。」○一年,蔣萬安跟著競選立委的蔣孝嚴,發放文宣、站在吉普車上掃街。

政大畢業後,蔣萬安赴美留學,取得賓州大學法律博士(J.D.)學位。國中同學吳正新曾造訪他當時住的公寓:「只有四個字可以形容,乾淨、無聊。房間裡除了書,還是書,沒有電視,這種景象一直維持到他考上律師。」○七年,蔣萬安獲得加州律師資格,在矽谷執業,專長為新創公司的募資、融資、購併。

在美國求學、就業、結婚生子,一路順遂,但是,他和妻子石舫亘一直有共識,要舉家搬回台灣。

「家的感覺很重要,我跟太太的家人都在台灣。」蔣萬安說:「另外,在美國看到很多朋友的小孩接受當地教育,比較過後,還是希望讓小孩回台灣受教、學中文。我太太在台灣讀到研究所畢業才赴美,台灣教育還算扎實。」加上工作上亞洲地區的業務量漸增,與合夥人討論過後,決定在亞洲設分所,一三年底舉家搬回台灣。

蔣萬安說,原本從政還不在他的選項之中,直到一四年底九合一大選國民黨慘敗後,他觀察到黨內沒有人願意出來承擔,今年初,「看到民進黨或第三勢力的立委提名人都比我還年輕,相較之下,國民黨沒有新面孔、年輕人,令我十分感慨。」於是,儘管參加初選時間倉促,他仍決定投入政壇。

此外,新創團隊期待台灣的法規鬆綁、營造更適合創業的環境,「回台後參加過很多政府會議,大都討論很久卻沒有結論,跳進體制內來推動,才會快又有效率。」蔣萬安直言,「當律師可以把自己與家人照顧得很好,但是能幫助的團隊、公司就是這麼多,既然有能力、有想法,就應該到體制內幫助更多人,這是我的初衷。」參選後,蔣萬安合作的新創公司老闆,皆不吝在社群上表態支持,儼然新世代政治人物公開透明的「新政商關係」。

懂法律又懂創業

新創公司紛紛力挺

「他是蔣家第四代,朋友們時不時會開玩笑問他『什麼時候要參選啊?』」Pinkoi共同創辦人顏君庭受訪時暱稱蔣萬安為「萬仔」,兩人有十年以上交情,「我認識的萬仔,正直、專業、具國際觀,希望他以我們所認識的面貌去服務眾人。」威朋執行長吳詣泓近兩年與蔣萬安有業務往來,他認為:「蔣萬安的家世背景讓他有較好的政治資源,加上他年輕、對土地有熱情,懂法律又懂創業,這樣的人才很難找。」朋友言談中也點出,蔣萬安的背景是他參選的利基,出身好、學歷高、收入豐,的確是「人生勝利組」,雖然自稱「政治素人」,但外界不這麼看待。

也因此,蔣萬安在初選時,刻意淡化蔣孝嚴的色彩,不願讓家庭背景模糊選戰焦點。他笑說,蔣孝嚴只扮演保母的角色,和母親黃美倫一起照顧他四歲大的兒子,讓他無後顧之憂。「直到參選前一刻我才告知父親,他很簡短地說尊重我的決定,這次選戰我自己規畫,團隊都是朋友來幫忙。」儘管目前聲勢好,蔣萬安仍審慎以對,畢竟兩個月前拜票卻無人認識的尷尬場景,他記憶猶新。「三月底登記初選之後,隔天去市場拜票,太太走前面,民眾還以為她就是蔣萬安。」在選區裡走了一趟又一趟,最後有選民告訴他:「我看到你第四次了。」蔣萬安在初選一役打得漂亮,然而,去年底市長選舉,對於世家子弟,台北市民曾表達強烈的不信任。台灣基層民眾關心的,包括失業、低薪、房價等問題,回國兩年、長時間從事白領工作的蔣萬安,能否了解民眾的心聲,攻下立委席次?仍有待時間檢驗。

蔣萬安

出生:1978年

現職:萬澤外國法事務律師事務所執行律師

經歷:美國執業律師

學歷: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法學院法律博士家庭:已婚,育有一子圖說:蔣萬安靠勤跑公園、市場的地面戰,贏得國民黨黨內初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655

周鴻祎和他的奇酷手機,豈止安全而已?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26/151698.shtml

隱私照泄露、社交賬號被盜……這些手機安全問題一直陰魂不散的纏繞著智能機用戶。為解決該現狀,周鴻祎在8月26日360奇酷手機發布會上,推出了“史上最安全”的安卓手機。“今天你可以相信你的手機”,周鴻祎如是評價自己的新“兒子”。周鴻祎此前的做機之路可謂坎坷,此番卷土重來,確實看頭不小。

做手機首先安全要做到第一

周鴻祎表示,近些年,國內手機廠商在手機發布會上,總會用蘋果手機作為攻擊目標,但發現那些手機廠商親戚朋友依然用的是蘋果手機。廠商們都在說蘋果的缺陷,以及自己手機可超越蘋果。但他認為,超越蘋果不是目的,學習才是目的。

近段時間,電梯卡人、天津爆炸等不安全的事件頻發,這讓周鴻祎感到,安全公司不能對現實中的安全問題袖手旁觀,因此做了很多現實世界中的安全工作。比如兒童衛士,行車記錄儀,智能攝像頭等,都是讓安全回歸現實的產品。

那麽手機里真正的安全問題是什麽?在周鴻祎看來,手機不僅是你的錢包,更是你的銀行賬戶。不能只靠安全類APP來對手機進行防護,而是從系統底層根本解決安全問題。

周鴻祎稱,雖然蘋果手機的市場份額在逐漸升高,看似完美,但安全性確實是軟肋。比如識別詐騙電話和詐騙短信,騙徒無需進入手機系統,只需利用網絡電話或者偽基站短信就可實施詐騙。由於iOS系統底層權限不開放,殺毒或攔截軟件無法使用。

除此之外,蘋果的iCloud雲存儲功能依然不安全。例如此前,好萊塢女明星艷照泄露事件,黑客利用蘋果手機iCloud 存儲空間漏洞,進入這些女星的蘋果手機並大肆盜竊拷貝其中儲存的各類“不雅和自拍”圖片。而360奇酷手機將提供絕對安全的隱私空間,隱私信息單獨加密,並且在桌面上無法找到入口。

周鴻祎在現場表明了自己對於做安全手機方面的信心:360正是多年做安全的企業,要在安全上超越蘋果,做一部最安全的手機。對於這部手機,周鴻祎表示,自己是就是做安全軟件的,所以在這個問題,比其它手機要好是理所當然的。

發布會上周鴻祎再次強調,蘋果的iPhone哪兒都好,就是不安全,一點兒都不了解中國國情。他們想要超越蘋果,於是奇酷手機就選擇了“安全做到第一”這條路。

奇酷手機采用了360 OS系統,而在安全性上特別是財產安全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比如手機內置了財產保險系統,其能為用戶建立無法被病毒入侵的獨立空間,並通過安全VPN保證支付類App通信不被截獲,並對交易短信進行隔離加密,不會被第三方竊取。

此外,奇酷手機還有一個360為它做的隱私空間。這個隱私空間在桌面上都找不到入口,宣稱比那些明晃晃立著一個“隱私空間”圖標的做法要隱蔽。

最後周鴻祎還指出,現如今不想壓低價格做399元性價比機型,而是要做高端旗艦派,“我們的目標是學蘋果,奇酷要做的就不是堆參數,而是拼體驗。”

周鴻祎認為安卓系統的應用都是殺不死的小強

近年來,國內各家手機廠商都在比拼性價比,比跑分如何。周鴻祎認為,目前國內市場所謂“跑分高”“性價比”並沒有實質性作用,依然無法解決手機運行緩慢、卡頓等問題。

眾所周知,安卓系統和蘋果系統的區別在於,安卓系統允許APP後臺運行和自啟動,以及允許APP隨意使用系統資源。APP在後臺自動運行,偷電、偷流量等問題詬病已久。周鴻祎表示,APP設置自啟動的方式有許多種,比如啟動服務、設置定時器、註冊廣播、互相喚醒等。很多手機APP就像“殺不死的小強”在後臺自啟,導致手機運行緩慢。所以如果要解決手機卡頓的問題,就需要解決掉後臺偷跑的APP。

周鴻祎介紹,70%的安卓用戶都安裝了清理類的APP。但是每次表面上清理了很多進程,但實際並沒有什麽效果,大部分“清理大師”都無法徹底清理後臺自啟程序。而且這些清理大師本身就是APP,缺乏系統權限,所以他們基本上關不掉後臺那些小強應用。即便清理大師關閉了,但也無法防止這些應用自動“滿血複活”。有的APP在進入手機會“呼喚”同類應用同時啟動。另外還有些APP在連接電源、連接wifi之後都會獲得系統通知而被喚醒。

周鴻祎說:“無論是我們的清理大師,還是其他的清理大師,都無能為力”,因此周鴻祎推出了擁有最高系統權限的360 OS。周鴻祎介紹,360 OS不僅有系統權限,而且可以從系統底層防住APP自啟動。用戶無需手動清理後臺,360 OS可以在手機卡慢時智能自動清理後臺。

“360 OS智能清理,將徹底告別安卓系統APP後臺自啟動導致手機卡慢的時代。”周鴻祎對安卓機的未來充滿希望。

周鴻祎還吐槽現在大家變成手機的奴隸,什麽時候都拿個手機看,自己想11點準時睡覺而不得,他隨後介紹了360健康衛士的免打擾模式,只允許幾個重要號碼打入,各種app被藏起來。周鴻祎還確認了同時運行兩個微信的功能。

周鴻祎隨後公布了奇酷手機的硬件配置和價格。奇酷尊享版搭載高通810芯片,采用航空鋁鎂合金機身,6吋2K屏,後置1300萬像素的雙攝像頭,前置800萬攝像頭,邊框1.4mm,屏占比83%,後殼弧度165度,貼合掌心,最薄處厚度為3.5mm,4GB內存,具備指紋識別、指紋拍照等功能,售價3599元;旗艦版搭載高通808芯片,采用6吋FHD屏,售價1999元起;青春版5.5吋FHD屏,邊框2.48mm,屏占比76.05%,售價1199元起。

寫在最後: 

或許進軍手機市場如周鴻祎預期所想並不難,在智能硬件領域,360兒童衛士、360智能路由器、360智能攝像機等產品都是寶貴的經驗積累。有了這些基礎,周鴻祎做手機看起來實非難事。但手機這個產品的受眾與之前的產品不同,所謂“眾口難調”,要考慮到各種用戶的各類需求,做這件看似簡單的事,著實不易。

早在三年前,360推出的特供機欲挑戰小米,卻因種種原因最終折戟收兵,現在奇酷來了,成功幾率有多大目前還是未知數。周鴻祎坦言,目前的手機市場,華為、蘋果是其學習的榜樣,對標的對象。”

他著急想找回這個世界,重新找回秩序。這種“看準而又錯失”的不甘,能否成功逆襲?這一點沒有人知道,畢竟今天已沒有當初的戰略機會,市場需求趨近飽和,他的競爭對手,從魅族到華為到錘子都在使用小米的打法,周鴻祎只是其中之一。但是,那種被人從後面趕超的焦慮,已隨著新品的推出開始釋放,這一次,他又再次站在了挑戰者的位置上。而現實的情況是,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第一波紅利終結,行業領導者的跑馬圈地基本完成。周鴻祎能否改寫市場格局,讓我們拭目以待。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邸曉偉,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37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