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機構解讀A股暴跌:別擔心 只是“假摔”而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790

3785422_980x1200_0

昨天的A股市場驚心動魄,也讓投資者見識了什麽叫“天量巨震”。當天的交易量超過1.2萬億元,滬指從最高上漲逾2%一路狂瀉至暴跌5.4%,振幅高達8.3%。市場大起大落是意味著這波行情已經見頂,還是牛市途中的一段小插曲呢?

見聞梳理的絕大多數機構連夜發出的觀點均認為,這只是短期回調,牛市的根基依然穩健。

別擔心 跌跌更健康

中金的策略師王漢鋒認為,這次大幅下跌可能是“假摔”,短期的調整可能是在蓄積上漲力量。

第一,根據我們近日與投資者溝通,這次上漲多數人“踏空”,且領漲板塊非常集中。從資金的層面看,這種性質的暴漲不具備深厚的基礎,難以走得久遠,調整之後才可能走得更遠。

第二,由於更多人是在等待市場的下跌,因此可能潛在的調整幅度也不會深。再加上,這次暴漲之後會促使更多的人嚴肅地思考中國已經發生積極的變化,會有一部分資金開始關註中國的積極變化。

第三,即使在大幅上漲之後,A股的整體估值依然不貴,特別是大盤藍籌股。目前滬深300指數前向12個月的市盈率估值在10倍左右(過去十年均值在13.6倍左右),上證指數前向12個月的市盈率在11倍左右(過去十年的均值在14.7倍左右),顯示出當前藍籌股依然不貴。

即使悲觀地看,這次巨震如果是一個中期調整的開始(如持續兩個月甚至更長),我們相信潛在的調整幅度也不會深。

光大證券前總裁楊赤忠將短期調整、中期調整和見頂的概率分別列為70%、20%和10%。“原則上,我不認為行情已經結束,90%的可能性是沒結束,仍然要創新高。”

若是短期調整,最晚於後天見底,最多調整到2780,概率是70%;

若是中期調整,時間會在一個月左右,最多調整到2630,這個概率是20%;

最後10%比較可怕,就是完全結束了,要跌到2300以下去。但是不用擔心,這種情況首先要反抽回2950以上來。所以在下次2950左右時,需要認真觀察。

海通策略則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總結投資者對市場的看法,根據其856份問卷的調查結果,多數認為這是短期回調。

64%的投資者認為回調時間將在一周以內,48%的投資者認為回調幅度在10-20%之間,還有44%的投資者認為回調幅度小於10%。

牛市大趨勢未變

從估值的角度來講,目前A股的整體估值不算太高。華泰證券稱,07年市場整體估值在35倍PE,而現在也就18倍PE,估值差一倍,而從進場資金的總量來說,國際遊資,房地產相關資金,高收益理財這三大波資金最終入市規模在5年左右的時間會在10-15萬億上下,而現在進場的資金也就2.5萬億左右(由融資融券余額8500億倒推),未來還會有源源不斷的資金進場,牛市的資金基礎絕對堅實。

從宏觀角度來看,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也提到,牛市的大趨勢並未改變。

政治局會議召開,奠定9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基調,突出經濟政治外交新常態,重點推進一帶一路國企土地金改公用事業5大改革。結合前期存款保險制度和理財產品規範征求意見,2015年打破剛性兌付是大概率事件。資金分流進入股市仍將是大概率事件。對於外資大幅度流出,產業資本減持券商,管理層風險警示應該關註,不過應該看到這不是本次行情啟動的關鍵因子,會加劇市場的動蕩,但不會改變趨勢。

接下來投資什麽?

華泰策略認為,現在的暴跌給了投資者一個搭上金融股暴漲順風車的機會。

在牛市中,最好的策略就是選準龍頭行業,龍頭公司,堅定持有,每次大跌,不應該是逃命的機會,而應該是逐步提高倉位的機會。近期一直在和機構路演,發現大家在金融的倉位還遠遠沒有到標準配置,所以近期金融股暴漲,機構大部分是跑輸指數的,現在給了又一次上車的機會,車確實會走走停停,但是車的方向是很確定的,資金的進場是持續的,牛市的基礎是堅實的,大資金必選大金融。因為金融的特點是體量大,資源牛,價格低,回報高。

海通的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投資者繼續看好券商。

未來3個月行情判斷,47%的投資者認為上證綜指高點為3500點,47%的投資者認為風格偏大盤,45%的投資者最看好券商。

海通還提到,市場目前最擔憂監管風險。54%的投資者認為證監會對兩融業務等監管趨嚴是未來市場的最大風險點。

國泰君安策略分析師喬永遠在昨天的電話會議中稱,2015年唯一的戰略性配置品種還是非銀金融,特別是券商。

但他認為,短期內市場波動加劇可能會降低存量的資金風險偏好,使得市場向原有的大家所熟悉的一些增量資金入市的邏輯去配置,所以建議大家可以逐步配置包括之前啟動幅度較少的,像地產、家電、環保、公用事業、環保,以及醫藥等板塊。

也有觀點認為,藍籌股經歷過一波大漲,現在該輪到成長股輪動,關於選大還是選小的問題,中金稱依然是偏好低估值藍籌,而對成長股偏謹慎。

機構相對重倉成長股的格局並未改變,底牌被人盡知;目前大部分成長股估值依然缺乏吸引力;高估值中小市值股票未來還將面臨註冊制、退市制度、監管趨嚴、新三板等進展的沖擊;未來中國貨幣政策的放松可能還是對低估值藍籌更有利;近期重配成長股的基金凈值滯漲可能會引來基民贖回,這將倒逼成長股的“補跌”。值得註意的是,有一些相對優質的白馬成長股目前估值相對合理,主要集中在傳統消費和醫藥領域,這些成長股則值得長期投資者關註。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92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